2024年历史复习资料整理

2024-06-07

2024年历史复习资料整理(共5篇)

篇1:2024年历史复习资料整理

初三历史复习资料

一、中国古代史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历史上叫西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奴隶制国家: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和战国>)。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商周时期,成都平原已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如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春秋末年,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这是闻名世界的灌溉工程。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是甲骨文。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来源于夏朝。战国时期,人民测定出二十四个节气。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楚国的屈原,创造出很多优秀的诗篇,代表作《离骚》。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又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的鼻祖是孙武,代表作《孙子兵法》

4.明朝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称为“八股文”。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5.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到达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荡平了浙江的倭寇。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制造“文字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宝岛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出现了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统治者实施“闭关锁国”政策。

二、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的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变法的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爱国政治运动,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三、中国现代史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1921年1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

3.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胜利: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从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6.改革开放: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改革。对外开放,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代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7.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西部大开发。

8.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9.国防建设: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又相继成立了北海、东海、南海舰队。1996年开始组建导弹部队,又称“第二炮兵”,担任核反击任务。

10.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四、世界近代史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开始:1640年,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代表人物:克伦威尔。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历史意义: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2.美国的独立战争。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莱克星顿的枪声。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3.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序幕。颁布了《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国建立了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罗伯斯庇尔掌握了政权,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799年,拿破仑建立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法典》。

4.“三角贸易”的路线:从欧洲到非洲,把黑人奴隶运往美洲,再把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到欧洲。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5.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

6.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7.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是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两种制度水火不容,围绕着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导火线:林肯就任美国总统。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8.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性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幕府统治腐朽落后;列强打开日本大门;武装倒幕取得胜利。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的影响: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如:甲午中日战争、二战时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五、世界现代史

1.1933年希特勒上台,称为国家元首,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部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2.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称为慕尼黑阴谋。人们把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称为绥靖政策。二战的重大事件:

A.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B.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C.1941年12月,日本偷袭太平洋珍珠港,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D.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E.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F.1945年,苏联总攻柏林,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3.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A.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C.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提高石油

价格,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4.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称为冷战政策。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美苏争霸,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占据优势。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1991年美苏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5.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是多极化。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科索沃战争,中国三名记者不幸牺牲。

篇2:2024年历史复习资料整理

一、列强对近代中国的入侵战争史: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南京条约》(1842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中法战争(1883-1885年)

中国不败而败

4、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马关条约》(1895年)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辛丑条约》(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日军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

中国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胜利

二、中国的民主革命史:

第一阶段: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开始)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1911年,武昌起义 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政府:南京临时政府 4、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第二阶段:五四运动(1919年)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三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革命统一战线 1、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

2、合作开始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3、合作的政治基础: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4、合作的任务: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反帝反封

5、合作的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6、合作的结果: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三阶段: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7年)

1、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井冈山的斗争和土地革命

3、五次“围剿”与反“围剿”

4、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起止地点:江西瑞金——甘肃会宁

5、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

6、日本入侵:九一八事变(1931)、华北事变(1935)、泸沟桥事变(1937)第四阶段: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合作宣言

2、抗日战争: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牺牲

3、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的抗战

4、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中国人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第五阶段:解放战争(1946-1949年)

1、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台湾问题:

1、第一阶段: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给日本

2、第二阶段: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复台湾

3、第三阶段: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蒋介石败退台湾

4、第四阶段: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案真正停火

5、第五阶段:80年代,两案开始了民间交往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6、第六阶段: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案关系协会(海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达成共识——“九二共识”——“海峡两案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我们今天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今天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有利因素:○2“一国两制”的有利方针

○3海峡两案人民的共同心愿

○(2)不利因素: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四、新中国的外交:

1、第一阶段:50年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1953年

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

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首次以大国的身份参加的会议

○3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2、第二阶段: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关键一环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11971年10月,第26节联合国会议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订《上海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第三阶段:新时期活跃的多边外交

1200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2001年10月,第一次举办了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2001年6月,中国促成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五、党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共二大:1922年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

(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共三大:1923年

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内容

4、国民党一大:1924年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

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5、遵义会议:1935.1

1纠正了党内以王明为主的左倾错误;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原因:中共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成功的解决

○自己的问题。)

6、瓦窑堡会议:1935.12

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

确立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年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中共八大:1956年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10、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政治上:拨乱反正,彻底的肃清了文革的“左”倾错误

主要内容:○2经济上:改革开放

○3思想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组织上: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班子

11、中共十四大:1992年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

12、中共十五大:1997年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3、中共十六大:2002年

确立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为党的指导思想

六、法律史: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八、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1、前提: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2、第一阶段: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1)两条途径:○2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1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2)特点:○2产业结构不均衡: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

○3资金技术力量薄弱: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

○在夹缝中求生存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第二阶段:初步发展 中日甲午战争后—一战前夕(1895年-1913年)(原因)

4、第三阶段: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原因)

5、陷入困境:国民政府统治的后期

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倾错误

(3)八字方针(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恢复发展 第三阶段:“文革”**的十年(1966-1976年)

“文革”性质:是由中国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

在政治方面的最大教训:加强党的民主法制建设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

十二、近代中国的三次伟大的历史巨变、三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及其思想核心:

1、第一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1911年)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

第一个伟人: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思想核心: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第二次历史巨变: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

诞生的第二个伟人:毛泽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引领者

思想核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回答的问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

3、第三次历史巨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和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

诞生的第三个伟人: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 思想核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回答的问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补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篇3:湖州抗日战争历史资料整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帝国主义者全面发动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吴兴福音医院(现解放军98医院)接收治疗抗日伤员。是月,吴兴县抗敌后援会成立。11月上旬一路日军西侵湖州,进犯南京。11月下旬,国民党军第170、172师在湖州升山、八里店一带顽强阻击日军;第145师433旅在长兴、广德间的大松岭与日军激战3天。第176师抗击了向天目山郜岭地区进犯的日军。但是,国民党军的阻击,未能有效地阻止日军对湖州地区的入侵。11月中旬,南浔沦陷。24日,湖州失守。25日,长兴陷落。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分兵一部南下,再次侵入湖州。12月21日占领武康,22日侵占德清,23日侵入安吉,24日攻陷孝丰。1937年底,整个浙西地区几乎全部沦陷。

1938年

*1938年元旦,浙西第一支抗日群众武装——“吴兴县抗日游击大队”在吴兴县南埠乡何家埠村铜盆寺成立。湖州爱国进步青年郎玉麟任大队长,这支部队战斗力强、打鬼子坚决,深受群众爱戴,当地老百姓称他们为“郎部”,现“郎部公墓”保留在牟山南乡潘店村南,金斗山麓。

*1938年1月下旬,在小学老师李泉生的发动和筹组下,长超“人民抗日义勇军”成立,主要由吴兴县长超一带的青年农民组成,因此称为“长超部队”,或简称“李部”。3-4月,部队动员数千名群众破坏湖州至南浔公路路面10余公里,阻敌交通数月。现南浔和孚镇泉生中学及泉生小学内设置了烈士纪念碑。

*1938年春,浙西沦陷后,前共青团孝丰县委书记沈子球,从杭州回到了家乡山川,组建了抗日游击队。3月18日在泥山湾伏击日军,大获全胜,后扩编委“余(杭)临(安)孝(丰)边区抗日游击大队。

*1938年4月,原国民党军13师属部“朱希”部队进入吴兴练市镇,攻克日伪军据点乌镇。*1938年4月下旬,中共安吉县委在晓墅三社村发动群众成立抗日自卫土枪队。是月,吴兴双林青年救国团成立。

*日伪军历名词解释及历史背景:日伪军其实是两个概念,包括日军和伪军。日军就是由日本本国国民所组成的军队。伪军是一切汉奸队伍的总称,包括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的部队、华北自治政府等汉奸组织的队伍、伪“满洲国”的队伍等等。1932年3月成立的伪满洲国,到1937年成立的“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还有在北平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193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再到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的伪国民政府,在这些伪政府的“治理”下,伪军的数量急剧增加。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在华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并在1942—1943年期间国民政府推行“曲线救国”口号,许可国民革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的指令后,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根据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结束后的统计,在华伪军中62%左右是原国民革命军部队。其中除了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治安维护外,绝大部分的伪军被调往华北地区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其中还有不少伪军参与了在华北地区对平民的大屠杀活动。

1939年

*1939年1月,中共浙西特委成立。工作方针:“依靠郎玉麟部队,团结李泉生部队,争取朱希部队,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开展党的各方面工作,打开浙西游击根据地的局面。1月19日,李泉生部队处决日伪军苏浙皖三省“剿匪”指挥官汪翱。

2月初,中共浙西特委在安吉县青松乡成立,书记顾玉良,组织部长兼军事部长彭林。特委受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浙江省委双重领导。是月,省政工大队二队中的中共党员秘密在武康庾村建立中共庾村支部,组建民众抗日先锋队、土枪队。3-4月,“长超部队”在吴兴动员数千群众破坏湖州至南浔公路路面10余公里,阻敌交通数月。国军六十二师发动当地群众,破坏武康至埭溪公路,长15公里,炸毁三桥埠公路桥,中断日军军运三四个月。

4月10日,日机10架窜犯安吉县城上空,投弹100余枚,大批房屋炸毁,死伤116人。下旬,中共安吉县委在晓墅三社村发动群众成立抗日自卫土枪队。是月,吴兴双林青年救国团成立。下旬,驻菱湖省政工二队中的中共党员秘密组建中共支部,书记章树德,旋改中共特别支部。6月26日,国军一部在菱湖击沉日伪军船21艘。吴兴县政工队中的中共党员秘密组建中共特别支部。

7月,省政工三队和县政工队在安吉梅溪镇召开千余群众参加的“抗日反汪肃奸”大会。夏,中共吴兴县工作委员会成立。秋,改为中共吴兴县委,书记王子达。中共浙西特委在莫干山召开特委会议和吴兴、长兴、武康等地党的负责人会议,顾玉良主持,传达贯彻省“一大”精神,部署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

“长超部队”被国民党整编为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独立第二总队,李泉生任总队长。是年,吴兴县出动7.8万余名群众,填断河道175处,阻止日军汽轮通行。日军二十二师84联队侵驻湖属地区,兵力3000余人。

1939年10月29日,湖州4名爱国青年炸毁日伪《湖州新报》社。

1940年 月1日,浙江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辖吴兴、长兴、德清、安吉、孝丰6县,於树峦任专员兼保安司令,驻地安吉。

2月,中共於(潜)孝(丰)昌(化)工委成立,书记贺千秋。

3月17-18日,国民党第三战区电令浙西行署派独立三十三旅工兵营炸毁长兴煤矿。29-31日,中共吴兴县委书记王子达策动国军六十二师三六八团在双林地区毙伤日军百余人。是月中共武(康)德(清)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书记谢勃。中共浙西特委在吴兴塘北区建立抗日反汪军,队长郑至平。4月,中共长兴县委在长潮岕成立,书记何坚白。

5月27日,日伪军在吴兴石淙制造“获港头村惨案”,屠杀村民23人。

是月,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在丽水会见彭林、朗玉麟,指示既要坚持隐蔽斗争,又要掌握武装力量。

6月,中共长兴县委布置各级党组织在全县各集镇张贴《抗日救国大计十端》(即“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共吴兴县委书记王子达调任中共安吉县委书记,汤池接任吴兴县委书记。

8月7日,由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控制的吴兴县自卫队制造“塘北事件”,袭击抗日反汪军,中共吴兴县委组织部长等多人被捕,队长熊飞牺牲。

13日,中共武(康)德(清)县工委在洛舍镇纪念淞沪抗战三周年,组织群众举行抗日大游行。

24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洛舍事件”,13名中共党员和洛舍群众被捕。是月,汪伪国民党吴兴县党部成立。

16日,中共武德工委书记谢勃在三桥埠被日军逮捕,21日在武康八角井牺牲。秋,浙西二区各县联立师范讲习所(后改为省立浙西第二临时师范学校)在孝丰县五峰寺创办。

10月8-18日,国军六十二师等在长兴虹星桥、林城等地歼灭参加“扫荡”的日伪军数百人。21日,史之华接任中共长兴县委书记。11月9日,汪伪吴兴县知事颜叔周在城区马军巷被人狙击受伤,随同的一名日本人被击毙,两名汪伪军受重伤。

1941年

1月20日,国军新编二十一师六十一团在长兴合溪歼日伪军300余人。在湖城建立中共浙西特委路东片中心联络站。

2月11日,日伪吴兴县商会会长姚森如在城内榆树街寓所被击毙。

15日,汪伪苏浙皖绥靖军湖州地区司法部所属部队改编为第五师,由地区司令程万军任师长。

是月,中共长兴县委在长潮召开扩大会议。是月,重建中共长兴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刘旦。

3月16日,国军五十二师一五六团与长兴自卫队在跨塘桥击沉湖城日军汽轮3艘。

20-26日,国军五十二师在长兴周吴大岕、磨盘岭等地与“扫荡”日伪军激战,日军死伤千余人,五十二师死官兵190人、伤200余人。

是月,中共吴兴县委书记汤池奉调浙西特委工作,史列青继任中共吴兴县委书记。4月,中共浙西特委在莫干山86号建立特委联络站,站长汤池。

6月18日,中共浙西特委交通员被捕叛变,特委书记顾玉良和特委机关从莫干山转移到长兴和平徐慕村,莫干山联络站遭到破坏。

21日,汪伪德清县长朱育人在县政府门口被国民政府浙西行署突击队员击毙。

夏,中共浙西特委分设浙西、浙西北两个特委,浙西特委驻长兴和平,书记顾玉泉;浙西北特委驻吴兴南浔,书记朱辉。两个特委以京杭国道为界,分别领导路西、路东各县的斗争。6-8月,*在安吉、孝丰两县的秘密组织遭严重破坏,县委委员及区、乡干部50余人先后被国民党顽固派*或杀害。

9月28日,吴兴县政府自卫队第二大队会同浙西行署反敌行动团攻克日伪侵占的菱湖镇。10月,日军二十二师团第四十五联队侵驻湖属地区的有2490人(其中驻湖城700人);汪伪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师有2000人(其中驻湖城700人)。12月,中共武德县委书记何坚白调任中共吴兴县委书记。是年,王宇轼任汪伪吴兴县长。

汪伪政府在湖属地区发行“储备券”,又称“新法币”。

1942年

2-3月,中共浙西特委、浙西北特委及各县委主要领导人先后撤往苏南。顾玉良、朱辉担任太 地委委员。

8月,中共太 地委委员顾玉良率新四军张晖连部从苏南返回吴兴,在东部水乡和太湖沿岸开辟工作。

1942年汪伪吴兴县政府电话办事处市内电话总机(200门)被爱国抗日人士炸毁,城内通讯瘫痪

*1940-1942年,执行党的“隐蔽精干”方针,即“在那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反对急性和暴露”,同时,要注意隐蔽党的机关,保护党的干部。凡有被国民党捕杀危险的公开或半公开了的干部,应转移地区隐蔽起来,或调至军队中工作。主要以游击及地下党工作形式与日伪军展开战斗。

1943年

4月4日,中共苏皖区委派浙西特派员罗希明等抵长兴活动。5月18日,中共武康庾村支部书记温亦段遭国民党顽固派杀害。

8月4日,国民政府德清县自卫大队及浙西行署反敌行动团等攻克日伪侵占的德清县城。26日,国民政府武康县自卫队等攻克日伪侵占的武康县城。同年11月,浙西行署在昌化处决汪伪武康县长徐一鹏。

9月,日军在湖属地区进行秋季“扫荡”。

10月16日,日军在孝丰县报福郜岭使用毒气弹,焚烧被俘国军伤员。18日,汪伪军在湖城设立粮食采购办事处,掠夺粮食。11月2日,国军一九二师一部攻克孝丰县城。

是月,新四军十六旅挺进郎(溪)广(德)长(兴)地区。中共苏皖区委派李焕、陈练生、汪寿彭到长兴工作。

年底,新四军十六旅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率部进驻长兴煤山、槐坎、白岘等地,旅部驻温塘村、仰峰岕,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4年

*1944年,新四军第16旅进驻长兴后,广泛开展了反“清乡”、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和反伪化、反抢粮斗争。3月,16旅在浙皖边的广德杭村,取得了“杭村大捷”,给予日伪军有力回击。

*1944年3月8日,苏皖区党委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新四军苏浙军区机关和部队为减轻群众负担,在掩护、支持地方大生产运动的同时,利用战斗间隙在长兴等地进行农副业生产。1944年春,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农民提高了政治地位,得到了经济实惠,不仅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参军参战的政治热情。

1945年

*1945年,1月13日,成立新四军苏浙军区,任命粟裕为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刘先胜为参谋长,统一指挥苏南与浙东部队。2月5日,苏浙军区在长兴县槐坎乡温塘村大操场隆重举行了成立大会。

在坎乡梓坊港村创办了江南银行,发行“苏浙”抗币,在槐坎等地设立了货币兑换所,按牌价进行兑换,抗币的推行,限制了法币,打击了伪币,有力地促进了金融秩序的稳定,受到了根据地人民的普遍欢迎。

苏浙军区为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和训练,创办了苏浙公学。直属军区领导,粟裕兼任校长,谢云晖任政委。校址设在长兴县槐坎乡台基村。5月,为加强对浙西地区武装的统一领导,苏浙军区组建了浙西军分区。

2月1日,汪伪中央储备银行在湖城设办事处。

2月10-15日,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挺进浙西敌后,三纵队一部进入安吉张芝乡,一纵队一部进入吴兴梅峰乡镇水村、一部进入莫干山、庾村、三桥埠、武康地区。

14-18日,新四军苏浙军区一、三纵队开展首次天目山自卫反击战,在孝丰县境内击溃国民党顽军5个团的进攻,歼顽军1700余人,解放孝丰县城。中旬,周利人继任中共长兴县委书记。

下旬,中共苏南第二、第四地委合并为二地委,二、四行政分区合并为第二行政分区,辖长兴等8县。是月,苏浙军区在长兴槐坎台基村创办苏浙公学,粟裕兼任校长。

中共吴(兴)长(兴)工作委员会、吴长县政办事处在长兴和平镇成立。张志远任书记兼主任。

月底,粟裕率苏浙军区前线指挥部进驻孝丰县山河乡井村吴家道。

3月3日,第二区专员於树峦在德清召开各县县长会议,图谋“进剿”新四军。

6-26日,新四军苏浙军区开展天目山第二次自卫反顽斗争,在孝丰县等地击溃二十八军军长陶柳指挥的忠义救国军12个团的进攻,歼顽敌1700余人。攻克临安县城。

25日,苏浙军区第三纵队第八支队挺进浙西敌后,打击日本侵略军,在德清洛舍遭到顽军围攻,激战一夜,击退顽军。

3-4月初,中共孝丰、吴兴、安吉、武康县委及其抗日民主政府分别建立。

4月初,苏浙军区一部解放德清县城,6月14日撤离;一部收复武康县城,不久撤离。5月下旬起,苏浙军区开展第三次反顽自卫斗争,在孝丰县境粉碎顽军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李觉率领的28个团的“围剿”,毙伤俘顽军8000余人。

7月,忠义救国军二纵队四团二营一部,在孝丰县汤口起义,整编入新四军。

8月13日,苏浙军区政治部颁布“收复国土,收缴敌伪武装,占领大小城市”的命令。

19日,新四军苏浙军区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收复长兴县城。下旬,浙西军分区组织吴兴支队、安吉、武康、德清等县的地方武装,对盘踞湖州城的敌伪军实行迫降。因敌情变化,未果。是月,新华社苏浙分社在长兴成立。9月15日,苏浙军区四纵队十、十一支队攻克吴兴双林镇,俘汪伪军三十四师参谋长等1200余人。

20日,日伪军退出德清县城。

21日,国民党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吴兴县政府从菱湖还治湖州。

26日,国民第四十九军军长王铁汉和三战区第一接管组组长任洞泉抵湖州,接收日军投降事宜。28日,日军白鸟部队长造册呈核,29日接收竣事。28日,苏浙军区三纵队进驻安吉县城。日伪军退集湖城。新四军撤离吴兴,集中长兴待命。30日至次月3日,集结湖城日军和武康县城日军,被分批遣送杭州。10月1日,苏浙军区在长兴发布《江南新四军北移告民众书》。

2-6日,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及地方党政机关、地方武装分批离开长兴等地,渡江北撤。4日,汉奸、特务周淦成、殷银生在湖城被处决。

*1945年9月,作为重庆谈判的让步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决定,执行江南新四军北撤。在短时间内,我江南新四军主力不但全部撤出,而且许多地方干部也一同撤出了,整个撤退是顺利的,根据地人民没有遭到大的损害。

篇4:201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整理

1、中日关系问题

(1)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2)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7—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主要原因);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援;

(3)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4)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5)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6)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8)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9)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课本七下

清朝:课本七下

(2)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

(3)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元朝时,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③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

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均势。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4、中美关系

(1)第二次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改革问题

(1)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

(3)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俄国1861年改革

①背景: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时间:1861年

③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④评价:a.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日本明治维新

①背景: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幕府统治危机。

②时间:1868年开始

③措施:a.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④评价:a.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c.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⑤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他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对中国造成了巨大伤害,如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

⑥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围绕改革开放、向他国学习这个主题

(4)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6、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三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允许土地买卖。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3)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4)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经济变革——政治变革——思想文化变革)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4)清朝:文字狱。

近代:

(1)新文化运动。(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3)欧洲思想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抗击外来侵略和防止民族分裂方面归纳列举)

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防止分裂的史实: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和**,1727年设驻藏大臣。

(4)加强对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5)乾隆帝欢迎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13、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时代(工业革命)

1、直接原因: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5、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7、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蒡芬孙→火车机车。b、美(富尔顿)→轮船。

8、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9、影响: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a、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4、主要发明:a、德: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b、美:爱迪生→电灯泡;莱特兄弟→飞机;

6、影响:a、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b、政治:垄断组

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c、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

导致一战的爆发。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取得重大突破

3、地位:规模、深度、影响超过前两次

4、特点:a、科技对生产的推动力加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c、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是把双刃剑)

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篇5:2024年历史复习资料整理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管理学之父——泰罗(美国人),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著名的实验伯利恒工厂的“搬运生铁和铁锹实验”。㈡ 科学管理的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5工人和雇主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质性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㈢ 其他代表人物有:

1、卡尔·乔治·巴恩

2、亨利·甘特

3、捷尔布雷斯夫妇

4、哈林顿·爱默森。

3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 ㈠ 法约尔的代表作有《工业光理和一般管理》,它是管理过程之父。㈡ 管理过程理论 它包含四个方面:

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企业职能有六个职能,即:技术、商业、管理、财务、核算、安全,下属人员必须具备;管理活动有五种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上层人员必须具备。)

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管理十四原则(即: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任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4、管理要素。

4韦伯行政组织理论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㈠、马克斯·韦伯是组织理论之父,主要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㈡、理想行政组织的特点 它依据理性——合法的权利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

1、明确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对人员进行考评和教育,规范职业管理人员,制定遵守规则和纪律。

4、处理好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三种权利类型 即:理性——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利;超凡的权了。

5霍桑实验与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等人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现场研究试验,这就是管理实上的著名的“霍桑实验”,由此,创建了“人际关系学说”。

二、霍桑实验的结论有四点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4、存在着霍桑效应。

三、有关行为科学的理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人际关系在内的狭义的行为科学。其范围涉及三个层次,即:个体、团体和组织行为。

6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管理理论丛林

一、管理过程学派特点:管理是一个过程;其职能有五个;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二、社会合作学派特点:人的相互关系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

三、经验或案例学派特点: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四、人际关系学派特点: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为中心来研究管理为题。

五、群体学派特点: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

六、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特点:认为组织的绩效不仅取决于人们的行为态度及其相互影响,而且人们也取决于人们工作所处的技术环境。

七、决策理论学派特点: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管理又是以决策为特征的,所以应该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形成管理理论。

八、沟通(信息)中心学派特点:主张把管理人员看成为信息中心,并围绕这一概念来形成管理理论。

九、数学(管理科学)学派特点:管理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程序、概念、符号以及模型等的演算和推导。

十、权变理论学派特点:在管理重要根据区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 随机应变。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提出的背景任何企业都不能独立存在,自我封闭的。企业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在一个开放系统中展开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各国的经济活动和企业经营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战略管理指主要是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导致组织越来越重视战略管理,由此形成了各种战略管理的实践和理论。3C环境Change变化是企业为不划部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Customer顾客与生产经销方力量对比的逆转是企业外部环境第二个主要特征。Competition无所不在的竞争是企业外部环境的第三个特征。特点

1、系统性。

2、长远与碱性。

3、对外抗争型。

4、灵活应变性。

全面质量管理

起源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由质量总经理菲根堡姆提出的,发展推广和普及于日本。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这种被称作“大质量”观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而此前的质量认识陈之为“小质量”观。小质量观与大质量观在诸多问题上存在差异。

1、以顾客为关注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加。

4、注重过程方法

5、管理信息防法、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第七节 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

一、模式转化与学习型组织有六点特征

1、领导。

2、战略。

3、扁平组织。

4、活性化。

5、信息分享。

6、强劲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特点即:由领导远见、全球战略、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在组织内分享、强劲的组织文化。

二、卓越绩效模式七个类目

1、领导。

2、战略计划。

3、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

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

5、对人员配备的注重。

6、关注未来。

7、经营结果。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

1、领导作用、以顾客为向导

3、有组织的和个人德学习、4、尊重众员工和合作伙伴

5、灵敏性、关注未来、管理创新、基于事实的管理

9、公共责任与义务

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

11、系统观点。

7管理者的层次分类

纵向:

高层(即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它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中层(它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特别注意日常的管理工作.)

基层(它们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8管理者的领域分类

综合管理者

专业管理者(生产与经营管理者,市场营销管理者,财务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行政管理者,其他专业管理者)

9管理者的基本技能

技术职能(基层最重要),人际技能(都重要),概念技能(高层最重要)

10管理职能的基本内容

计划,组织,领导,激励

1计划的概念

指根据组织内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5W1H:指计划工作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讨论为什么要做why;确定何时何事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如何做how。

2计划工作的性质

1、目的性。

2、主导型。

3、普遍性。

4、经济性。

3计划工作的步骤

包括估量机会、制定目标、考虑计划工作的前提、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比较各种方案选择方案、制定辅助计划、通过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4滚动计划方法

滚动计划法是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后移动,把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在计划工作中很难准确地预测将来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技术、产业、顾客等各种变化因素,而且随着计划期的延长,这种不确定性就越来越大。因此,如机械的按几年以前编制的计划实施,或机械地、静态地执行战略性计划,则可能导致巨大的错误和损失。滚动计划法可以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不良后果。具体做法是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计划。

5进度计划

6决策的概念

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根据客观的可能性, 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 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 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

7古典决策模式

古典决策理论假设。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决策环境条件的稳定与否是可以被改变的,在决策者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作出完成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种理论不一定能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从而逐渐被更为全面的行为决策理论代替。

⑴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⑵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⑶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

⑷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是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1组织的概念

组织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开放系统。简单来说: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构成群体。

2组织的特征

1、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

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3、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3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矩阵式,事业部,控股公司(产权关系),网络型组织结构(契约关系)

4组织设计的任务

对企业或其他组织开展活动、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资源进行安排,以便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把工作所需的各方面力量有效的组合到一起的一项管理活动过程。

职务分析与设计,部门划分与层次设计,结构形成。

5组织设计的内容

部门设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计,职权设计,横向联系设计,管理规范设计

6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组织的基本问题是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幅度给定条件下,层次与规模成正比;规模给定条件下,层次与幅度成反比。

幅度:管理人员直接有效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

1领导的概念

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2领导的权利和影响力

法定权力,奖励权,强制权,(前三外在性权力)表率权,专长权,(后二内在性权力)

3领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也称伟人理论,侧重研究领导者个人特性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最初是心理学家开始研究的。领导特质理论认定优秀的领导者具备某些特质,组织可以通过对这些特质的识别来选拔“正确”的领导。

领导特质理论包括两种观点:

传统领导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品质和性格是天生的、超人的,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现代领导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品质和性格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加以培养和改造的。

1.对有效领导者所应具备特质的内容及相对重要性的认识很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

2.认为领导者是先天的,这有片面性;

3.忽视了被领导者及其他情境因素对领导效能的影响。

4领导作风理论

5管理方格理论

能令人醒目的标识管理者对生产关心程度和对人关心程度。在方格于上,布莱克提出了四种基本的极端类型方式,即极少关心人或生产;对生产和人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关心;极少或根本不关心生产,只关心人;仅关心的是组成一种高效率的经营活动,对人几乎或根本不关心,领导及其专断。

6领导权变理论

菲德勒指出,领导者和影响的能力取决于群体的工作环境,领导者的风格和个性,以及领导方法对群众的事和程度。对一个领导者最有影响的三个方面是指为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一般的在最不利和最有力的两种情况下采取以任务为中心的指令性领导方式效果好;处在中间状态的环境,采用以人为中心的宽容型领带方式效果较好。

7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多图见ppt

8激励的概念

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下级形成动机,并应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9激励的一般模式

9激励的一般模式

工作,成果,培训,批评

1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激励内容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是一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的需求。有生理、安定或安全、社交和爱情、自尊与受人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11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激励内容理论)

保健因素,人们如果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激励因素,人们如果得到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保健因素不能直接激励职工,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激励因素才能产生是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12佛洛姆的期望理论(激励过程理论)

弗鲁姆认为,人们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做某些事情已达到这个目标。激励=期望值*效价个人对达到某一目标漠不关心时,效价为零,则毫无动力可言。管理者一方面提高职工对某一成果的偏好程度,另一方面帮助职工实现其期望值,提高其网址的概率。

13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了一种激励理论,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公平理论认为,激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的报酬是否公平,个人主观地将自己投入(诸如努力、经济、教育等许多因素)同别人相比,看自己所得的报酬是否公正或公平。如果认为自己所获得的报酬不公平,就可能产生不满,降低产出的数量、质量,甚至离开这个组织;如果认为报酬是公平的,就会继续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上工作;如果认为个人报酬比认为的公平报酬大,则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该理论还指出,职工地某些不公平感虽然可以暂忍耐,但如果长时间维持,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4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自然消退

1沟通的概念

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2沟通的过程

噪音

发送者-编码-渠道-译码-接受者

译码反馈编码

3沟通障碍及其克服

主观障碍,客观障碍,沟通方式障碍

过滤,选择性知觉,情绪,语言,非语言提示

对沟通进行控制以便使管理工作能更有效地进行。沟通联络的控制要从收集信息资料,加工处理信息资料以及信息传递工作开始。

4沟通的方式

一、正式沟通 指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文明规定的原则进行的信息专递与交流。其优缺点: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可以是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由于依靠组织系统层层传递,所以很刻板,沟通速度很慢,可能存在信息失真或扭曲的可能。正式沟通各种形态的特点

1、下向沟通。一般以命令方式传达上级的政策等,组织结构层次多,通过层层传达,其结果往往使下向信息发生歪曲甚至遗失,而且过程慢。

2、上向沟通。让下属依照规定向上级提出正式的书面或口有的报告。这种沟通不是很有效,沟通的信息与事实不相符。

3、横向沟通。主要在同层次,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问题沟通。

二、非正式沟通 指通过正式组织途径以外的信息流通方式。其优缺点:沟通形式不拘,直接命了,速度很快,易于即时了解到正式沟通难以提供的内幕新闻。非正实沟通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组织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是非正式沟通难于控制,传递的信息不准确,容易失真,可能导致小集团,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人心稳定。其类型

1、集群连锁。

2、密语连锁。

3、随机连锁。

4、单线连锁。非正式沟通在管理上的意义及对策 它的存在是根深蒂固无法消除的,应该加以了接,适应整合,使其有效地担负起沟通的重要作用。对策是

1、正本清源。

2、正面提出下乡的事实。

3、不要使组织成员过分闲谈,过分单调。

4、树立成员对组织的信任感。

5、加强培训增加这方面应对的知识。

三、其他沟通联络的方法

1、发布指示。

2、会议制度。

3、个别交谈。

1控制的概念

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2控制的意义

控制是管理职能循环中的重要一环。

有效的控制是确保计划完成,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控制能够保证授权的效率。

按照控制活动的性质分,可分为预防性控制、更正性控制;按照控制点的位置分,可以分为预先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按照信息的性质分,可以分为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按照采用的手段分,可以分为直接控制、间接控制。

3预防性控制(事前控制、前馈控制)

组织在一项活动开始之前所进行的控制活动。主要是确定活动的成果及资源投入的限制。保证某项活动有明确的绩效目标,保证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投放。4更正性控制

5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按纠正措施的环节分: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现场控制:用于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管理者深入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

反馈控制: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前馈控制:管理者运用最新信息,认真的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将其同计划进行比较,在必要时调整计划或控制影响因素,以确保目标的实现。6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

间接控制:人们常常会犯错误,不能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他们往往根据计划和标准,追查出现偏差的原因和责任,然后才去纠正。

直接控制:合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他能觉察到正在形成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7制定标准

8控制工作过程

上一篇:XX年公司行政前台工作总结下一篇:2017学年树德中学春季运动会入场式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