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制作质量保证措施

2024-04-12

钢筋制作质量保证措施(精选6篇)

篇1:钢筋制作质量保证措施

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质量整治活动总结

2010年6月底收到省质量监督站下发的关于开展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质量整治活动文件后,业主及监理高度重视,在相关的会议上作了动员。项目部按照活动要求积极开展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质量整治的各项活动,使本次活动落到实处,收到效果。

1、活动内容及措施

项目部将钢筋加工支座及安装质量放在质量检查的突出位置,从7月份的每月定期的质量检查,重点加大了对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进行检查及整改力度,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及质检员在平时加大对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施工质量巡视的力度,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的施工质量。在检查过程中,重点检查钢筋的数量、钢筋骨架尺寸,钢筋间距、钢筋连接、钢筋保护层及预应力筋施工的施工质量,分析产生各种质量通病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指导现场钢筋施工,具体如下:(1)钢筋数量 存在的问题:

检查未发现钢筋数量不足,但部分盖梁箍筋因封锚端箍筋未安装造成箍筋数量不足的错觉。产生的原因分析:

因剩余的箍筋要在封锚时安装,在盖梁施工时为方便预应力张拉,封锚端的箍筋在封锚时安装。采取的措施:

熟悉图纸,严格按施工图进行布置钢筋,同时做好解释工作,在封锚时箍筋必须按图纸要求进行设置。(2)钢筋骨架尺寸 存在的问题:

少数钢筋骨架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产生的原因分析:

胎膜的尺寸有偏差或施工时施工误差超过规范允许值。采取的措施:

对现场的钢筋胎膜进行检查复核及整改,施工时加大对钢筋骨架的尺寸控制,在施工过程控制好钢筋的骨架尺寸。(3)钢筋间距 存在的问题:

部分箍筋间距及主筋间距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产生的原因分析:

施工时未严格按要求进行布置,施工连环箍筋时没有注意安装顺序。采取的措施:

钢筋绑扎时划线进行绑扎,加大检查力度,钢筋绑扎要牢固,连环箍筋绑扎时每一组箍筋的顺序要一致。(4)钢筋连接 存在的问题:

少数钢筋绑扎连接及焊接的搭接长度不足,焊缝质量较差,焊渣局部未清除,少数直螺纹套筒连接不符合要求。产生的原因分析:

钢筋班组施工未按要求进行施工,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采取的措施:

召集钢筋班组开会,提高其的施工质量责任心,同时施工技术人员及质检人员加大检查力度及处罚力度,确保钢筋的连接质量。(5)钢筋保护层控制 存在的问题:

钢筋的保护层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主要是钢筋偏位。产生的原因分析:

钢筋预埋不准确、偏位,钢筋的骨架加工尺寸不满足要求。采取的措施:

钢筋预埋时加大对预埋钢筋位置的控制,在浇筑混凝土前技术员需要加大对预埋件的验收,同时加大钢筋骨架尺寸施工的控制。(6)预应力管道定位 存在的问题:

部分预应力管道位置与设计位置有偏差,管道定位钢筋间距过大不符合要求。

产生的原因分析:

预应力管道的定位筋的间距过大,导致预应力管道的位置与设计有偏差。采取的措施:

预应力管道定位钢筋的设置在曲线段及直线段均不能大于设计值,并且要求定位筋要牢固,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及质检人员加大检查力度。

2、活动开展的方式

由项目总工带队,每月组织项目质检部、工程部、试验室、物资部等相关部门对项目部各个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场地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形成文件下发各工区或各作业队,要求各工区或各作业队按要求进行回复,质检部进行复检。在现场检查时要求施工班组长到施工现场,现场提出整改措施,使检查出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3、活动开展的效果

通过开展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质量通病的整治活动,使施工作业人员加强了钢筋施工的质量意识,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的合格率也得到了稳步的提高,验收的通过率同样得到了提高。项目部的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改观。经现场检查,通过本次活动后,本项目的钢筋数量及钢筋连接质量能够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骨架尺寸及钢筋间距合格率经检测达到90%以上,钢筋保护层的合格率达到85%以上,预应力管道定位能够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活动开展后仍存在的问题

虽难通过此次活动,项目部的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但依然存在如下问题有待提高:

(1)、钢筋与预应力(或其他预埋钢筋)冲突时,其部位的钢筋间距不均匀。(2)、墩柱及现浇箱梁处存在连环箍筋时,部分因安装顺序问题致使钢筋的间距不均匀导致不符合要求。

5、后续活动开展计划

为确保该活动的延续性,项目部决定持续开展钢筋加工制作及安装整治活动,继续加大对钢筋施工的检查力度,直至项目全部竣工为止,确保本项目的钢

筋施工质量。

篇2:钢筋制作质量保证措施

(1)、制作方法:采用加强箍成型法,加强箍设于主筋内侧,制作时按设计位置做好加强箍,并标明主筋位置,主筋上标明加强箍位置。焊接时,以加强箍上的任一筋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强箍标记,扶正加强箍,并校正加强箍与主筋垂直后,准动骨架,将其余主筋逐根按上法焊好,然后在模具支架上套入螺旋筋并绑扎牢固。

(2)、制作质量要求如下:

①、加工尺寸具体见护坡桩配筋图;

②、制作前钢筋要除锈整直;

③、主筋采用双面焊,帮条长度为双面焊5d,并保证主筋接头互相错开,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不多于主筋总数的50%,两个接头的间距应大于50cm,

④、钢筋笼制作质量控制如下: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笼径±10mm,笼长±100mm;

钢筋笼在制作好后,运输的过程中,挂钩应在焊有箍筋的主筋上,分类放置时,应避免重叠堆置,钢筋笼变形时予以调整,合格后方可使用。

1.3.5钢筋笼的吊放注意事项

(1)、经验收合格后的钢筋笼方能插入砼中;

(2)、钢筋笼吊装就位时应有专人指挥;

(3)、钢筋笼起吊时,要求吊车司机操作准确、平稳,对准桩位。孔口应人扶着钢筋笼,防止下放的时候钢筋笼刮擦孔壁;

篇3:钢筋制作安装控制及措施

1 基础钢筋安装

首先钢筋工应知道和掌握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

1.1 筏板基础

(1) 筏基均采用双层钢筋网片, 在钢筋安装程序上必须予以保证。

下层钢筋网先放纵向筋后放横向筋, 交叉点必须全部绑扎;上层钢筋网先放横向筋后放纵向筋, 交叉点必须全部绑扎, 上下钢筋网之间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厚度用马凳架立。

带基础梁筏基的钢筋安装时, 要注意网片筋距纵横基础梁主筋两侧50mm位置放第一道筋, 其余同无梁筏基。

(2) 搭接方式及要求。

筏基钢筋网多采用对焊、绑扎搭接、搭接焊等形式。如采用绑扎搭接时, 纵向筋根据GB50204——2002之第5.4.3-5.4.6要求, 其搭接数量要不大于50%, 横向筋的接头数量可不考虑, 但必须相互错开。

采用焊接时, 接头数量不考虑, 但仍须相互错开。

纵向梁上部主筋在横向梁位置绑扎搭接, 下部主筋在跨中绑扎搭接, 接头数量不大于50%。若集中搭接, 其搭接部位箍筋间距加密且不大于100mm, 横向主筋对焊搭接, 其搭接数量不大于50%。

其搭接长度按规范要求或设计文件确定。

钢筋保护层必须保证的同时, 且要防止钢筋重叠而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1.2 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的钢筋安装难点存在于L形接头和T形接头。

(1) L形接头。

在L形接头处, 纵墙条基的受力钢筋 (主筋) 必须排到横墙条基外边沿 (考虑规范或设计文件要求的保护层) , 分布筋 (或箍筋) 沿纵墙条基方向通长设置。横墙条基受力筋排至纵墙条基外边沿, 预留保护层位置, 横墙分布筋。

在纵横墙交接处算起进入纵墙35D (分布筋直径) 长。若在L形交接处两方向受力筋交叉时, 纵墙条基受力筋在下, 横墙条基受力筋在上。

(2) T形接头。

在T形接头处, 纵墙的受力筋和分布筋沿纵墙方向通长设置;横墙的受力筋进入纵墙条基边沿A/4 (A为纵墙条基宽度) 处, 分布筋配置与受力筋在同一位置处断开。当两方向受力筋交叉布置时, 纵墙受力筋在下, 横墙受力筋在上。

若T形、L形交接处受力筋及分布筋按纵墙、横墙两个方向同时配置至横、纵墙条基外边沿时, 则形成交接处钢筋重叠配置, 受力筋及分布筋此处重叠、弯曲, 给浇筑混凝土带来不便, 混凝土振捣也难以达到密实要求, 易造成漏筋、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同时也造成钢筋的浪费。

1.3 井桩基础

井桩的钢筋安装主要在于用材符合设计文件, 采用螺旋箍筋时搭接头单面焊不小于60mm;若采用非螺旋箍筋做法时, 勿忘每隔2m增设一道焊接加强箍筋。钢筋笼竖向筋均不设弯钩, 加工时需增设吊装钩。

桩基竖向钢筋保护层35mm, 有底下水时为50mm。

2 主体结构钢筋安装

2.1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钢筋安装时存在有结构构造, 异形柱, 节点等方面的质量通病。

(1) 结构构造。

框架结构按工程特点、使用功能及用途、建筑规模有不同的抗震要求, 但因施工难度大, 在施工中常有随意改变设计的现象, 给结构带来事故隐患, 现分别说明一下。

(1) 梁柱节点为箍筋加密区, 此处钢筋密集, 主筋到位难度大, 故在许多情况下存在箍筋弯钩采用90°的做法, 不符合规范“箍筋的弯钩为135°且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小于10D的要求。”具体做法见 (2) 异形柱之 (3) 。

(2) 框架结构中间节点处钢筋过于密集, 不能满足施工规范对钢筋最小净距的要求, 且混凝土及振捣棒不易通过。一般对这种情况可与设计、监理等单位沟通, 采用节点处框架梁的下部钢筋改为在柱外塔接, 这样等同于下部钢筋变为通长, 与设计、施工规范不存在矛盾, 钢筋过于密集和混凝土浇筑难度大的问题可得以缓解。

(3) 剪力墙主筋位移是框剪结构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通常可采用:剪力墙伸到上层的预留主筋再浇筑前必须点焊两道付筋, 内外两排主筋也要用钢筋点焊到付筋上拉结牢固, 为防止钢筋位移, 内外拉结筋的水平间距按设计文件设置 (上述点焊不得咬肉) 。为了保证前述方法, 要合理选择铁丝 (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选用22号铁丝, 绑扎直径12mm以上钢筋选用20号铁丝, 或适当增加铁丝股数) 。绑扎时尽量选用不易松扣的绑扎形式:绑平板钢筋时, 除采用一面顺扣外, 适当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竖立的钢筋网, 除十字花扣外, 也要适当加缠。

(4) 梁柱节点箍筋加密区间距过疏亦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结构在地震作用或其他外力 (包括荷载) 作用时, 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处于剪压复合应力状态, 当其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 在梁柱节点核心区会出现斜裂缝, 从而影响结构的合理使用寿命, 故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箍筋间距应严格按规范中的规定 (或设计文件) 设置。

同样, 如梁内钢筋伸入柱内的锚固长度不足,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与填充墙之间的拉结筋少放、漏放等情况, 会在地震作用下发生使钢筋和混凝土间粘结强度降低、产生斜裂缝及填充墙倒塌等质量事故。

(2) 异形柱。

异形柱指L形, 十字型, T形及长条形框架柱, 在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有梁柱同宽, 梁二排筋不到位, 转换层框架柱变径等。

(1) 异形柱的箍筋安装时, 常遇见横纵箍筋互套, 大小箍筋互套的情况, 既不符合规范要求又不能满足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 这种情况下, 多与监理、设计协商, 通过正常渠道改为大方箍套单肢箍的形式, 则可解决之。

(2) 梁柱节点处梁柱截面同宽的情况亦较多, 老了理论上许多根钢筋处于同一位置 (在某一交叉点) , 常见办法是在满足柱包梁的前提条件下, 让梁的钢筋适当弯曲 (通常以1∶2.5的坡度缩放) 为柱筋让道, 对弯曲部分采用特制小截面箍筋来保证此处剪力要求。

(3) 梁二排筋难于到位是由于箍筋为满足规范要求其端头角度为135°且平直长度不小于10D (D为钢筋直径) , 而角部二排筋正好被箍筋端头顶住不能就位, 致使二排筋变成腰筋, 此时可要求工人绑扎二排筋前用小钢管或小钢筋板子使箍筋端头弯至水平 (端头角度几成180°) , 二排筋则可顺利到位, 又未破坏箍筋的功能。

(4) 转换层指因柱截面变化或增减柱子数量而形成的结构的转换, 转换层复杂于柱筋的锚固、延续、生根。此时关键在于找准锚、留钢筋的位置 (或替换位置) 以及生根钢筋的位置, 保证其位置、型号、接头处理位置符合设计文件, 避免造成浪费。

框架结构作业中还会遇到如漏设箍筋加密区, 吊筋位移, 梁底弯起钢筋弯起位置不正确, 梁筋层间距不准确, 板角负弯矩钢筋绑扎不到位等质量通病, 基本可通过组织技术交底, 加强施工现场的检查、监督等措施 (手段) , 将质量通病消灭在钢筋安装成型前。

2.2 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分项通常有圈梁、平板、楼梯等部位, 除会遇到前述的梁柱同宽等情形外, 常遇到的质量通病有——圈梁转角处未按XBG—911 (一) 设置2¢8箍筋, 圈梁主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规范 (设计文件) 要求。

构造柱主筋伸到上层时未绑扎箍筋, 致使柱主筋位移。

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变形, 插筋错位, 绑扎接点松扣, 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等。

上述质量通病一般可充分利用图纸会审明白设计意图, 通过技术交底针对性强、清晰明白, 施工中“三检”制度落实到位, 现场管理到位来克服。

2.3 混凝土预留洞的配筋

梁上开洞尽量作成圆形并尽可能布设在弯矩或剪力较小的地方, 同时设置钢套管, 孔洞边与受力钢筋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洞口处通过减小钢筋距离 (加密钢筋) 来配置加强钢筋。

板上留洞得分两种情况, 当孔径或宽度不大于300mm时, 可不配置附加钢筋, 受力钢筋遇到洞口时, 不可切断, 绕过洞口, 闭合成环状或弯成弧形。当孔径或宽度大于300mm时, 此时孔洞间有集中荷载产生应在设计单位指导下增设暗梁或边梁。

剪力墙上留洞时, 通过再四角增设加强筋来完成预留洞的留设, 具体增设钢筋的数量、规格、长度由设计单位给出, 施工方按图施工便可。

篇4:浅析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钢筋工程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钢筋施工是保证钢筋混凝土质量的重要途径。钢筋工程的施工包括配料、加工、绑扎、安装等实施过程,在建筑施工中,要确保钢筋工程质量,必须加强以下方面的质量控制。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主要受力材料,钢筋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按国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钢筋原材料进场检查验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钢筋进场时,应该将钢筋出厂质保资料即材质单原件(复印件应有原件保存单位公章)与钢筋炉批号铭牌相对照,看是否相符。注意每一捆钢筋均应有铭牌,还要注意出厂质保资料上的数量是否大于进场数量,否则应不予进场,从而杜绝伪劣钢筋进场用上工程。

(二)钢筋进场后,取样员应及时在见证员的监督下按取样要求进行取样送检。钢筋按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炉号、每批重量不大于60t取一组。取样后应及时封存送有关检测单位进行力学性能检测,进口钢材及对材质单有疑义的,还要做化学分析检测。待钢筋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检测未有结果前不得使用。

二、对钢筋加工的质量控制

施工人员往往不重视对钢筋加工过程的控制,而是等到钢筋现场安装完成后,方对钢筋加工的质量进行验收,因此往往出现由于钢筋加工不符合要求,造成返工,这样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影响进度,对工期非常不利。因此,钢筋加工应有样品,待样品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钢筋加工现场了解钢筋加工质量,并注意检查以下项目:

(一)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末端作135°弯钩时,HRB235级和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二)箍筋加工的控制

1、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除了注意检查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外,尚应注意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135°。

3、当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方法时,应严格控制冷拉率,对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H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4、在钢筋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钢筋脆断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技术人员应特别关注,并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三、对钢筋连接的质量控制

钢筋连接是指钢筋接头的连接,其方法有绑扎连接、焊接和机械连接。钢筋绑扎连接中,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2002)的相关规定。下面主要论述焊接的质量控制:

钢筋焊接方面钢筋焊接形式有很多种,施工中主要有: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电阻点焊。

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焊工必须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才能上岗操作。在工程开工正式焊接之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试验结果应符合质量检验与验收时的要求。操作人员要严格按各种不同类型的操作规程操作。钢筋点弧焊、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根据钢筋牌号、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正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特别是焊条的选用。(2)焊接时,不得烧伤主筋。(3)焊接地线与钢筋应接触紧密。(4)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平整光滑不得有凸凹或焊瘤,焊缝余高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5)检查焊接长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焊接接头区域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6)检查焊接件是否有夹渣、气泡等缺陷,如果缺陷严重,应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安装并要求改善焊接工艺,消除不良现象。(7)在环境温度低于-5℃条件下施焊时,宜增大焊接电流,减低焊接速度。帮条焊或搭接焊时,第一层应从中间引弧,向两端施焊,以后各层控温施焊,层间温度控制在150~350℃间,多层施焊时,可采用回火焊道施焊。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宜进行各种焊接。在现场进行施焊,当风速超过7.9/s(四级风)时,应采取挡风措施。(8)电渣压力焊只是适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或斜向(倾斜度在25°范围内)钢筋的连接,不得在竖向焊接后用于梁、板等构件中作水平钢筋用。(9)选择合适的调伸长度、烧化流量、预煅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这是焊接成败的关键,作为施工技术人员应重点控制。

四、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验收方法的控制

钢筋工程质量检查的目的是掌握质量动态,发现质量隐患。要按照工程质量检查的依据、内容和质量标准,采取直观检查、实测检查、仪器测试等方法,使质量检查工作贯穿于钢筋施工全过程。

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按规定做好隐蔽工程记录,以便查验。其主要内容包括: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是否正确,特别注意检查负弯矩钢筋的位置;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是否符合规定;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及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要检查钢筋骨架或网片是否牢固,有无变形、松脱和开焊等。

五、结语

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是重点中的重点,是建筑物能够良好运行的关键。但只要我们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不断总结,严格管理,层层把关,这些质量问题就容易消除,就一定能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B50204-2002.

[2]王世兰.建筑钢筋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工程施工,2006.

[3]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组织编写.建设工程质量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郑州交通学院)

篇5:钢筋质量保证措施

1、产品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供应的钢材质量必须满足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普通钢筋

采用I级(HPB300)、III级(HRB400E),材质及性能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钢筋的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规定。同时满足《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TB10002.3-2005)对碳含量的要求。对HRB4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大于1.3; 3)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小于9%。(2)冷轧钢筋焊接网片应符合:

CRB550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采用GB13788号规定的牌号CRB550冷轧带肋钢筋,材质及性能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1499.3-2010。

2、产品验收措施

钢筋进场前必须提交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报监理审核,按照到货验收标准进行检验验收。对于验收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我司于3日内自行运出送达地点并重新供应。

钢筋原材料进场后堆放于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指定的位置,各种等级和各种规格的钢筋要分别挂牌堆放,标识牌内容必须详细、准确,以便组批抽检。

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如有油污等必须除去后方可使用。

3、保证钢筋加工尺寸准确的措施

钢筋施工员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洽商,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作出钢筋配料单,自查无误后,报技术人员审批后方可加工。

加工班组必须严格按照配料单尺寸,形状进行加工,不得随意更改配料单。加工过程中,每一种型号的钢筋需专人检查合格后,方可大量加工,加工完的每一批钢筋经钢筋施工员检查合格后运至指定地点,分类码放整齐挂牌。标识牌上需注明层数、部位号、规格、式样、下料尺寸、操作者姓名等,具有可追溯性。

钢筋冷拉、切断、弯曲成型时,机械均由专人负责操作,要求其技术娴熟,并能掌握弯曲成型中各种弯曲角度的加铁及减铁情况。各种弯曲角度必须成型准确,以利于钢筋的安装。钢筋弯曲机要定期检查其挡板磨损情况,若档板磨损严重,使加工的钢筋套子不能保证立筋到位,需及时更换其档板。

弯钩的朝向要正确,箍筋的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为1350,弯钩平直长度保证不小于10d。

4、保证钢筋位置的措施

确保墙体筋生根位置:弹好墙体位置线后,先调整甩槎外露钢筋位置间距,然后再进行暗柱及墙体竖筋的连接和搭接绑扎。

墙体筋在支完模板后,必须把钢筋上端位置间距重新调整一次,再附加一根水平定位筋绑扎牢固,并使用双控定距框准确定位,门洞口等关键部位处两边柱筋最后用线坠吊直后上口与墙水平筋重点绑牢,防止浇筑砼时柱筋跑位。

墙筋绑扎时在底板砼上放线后应再次校正,预埋插筋,墙筋应逐点绑扎,其搭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图纸要求,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绑牢。

双挑钢筋之间应支撑好,间距按设计要求绑好,双排钢筋外侧的保护层厚度必须控制好,为保证门窗口标高位置正确,在洞口竖筋上画出标高线,严格按标高线绑扎。

5、保证接头质量的措施

钢筋绑扎前检查电渣压力焊接头,是否合格,若发现不合格,立即切除重做,焊药要清除干净,分料时要仔细检查每个构件钢筋的成型尺寸,形状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品退回,重新加工,如箍筋尺寸不一致就不能使,绑出的钢筋要到位,垂直方正。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性能必须符合钢筋施工及验收规定。

6、成品保护措施

(1)成型钢筋应按平面布置图指定地点摆放,用垫木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

(2)绑扎墙柱筋时应事先在侧面搭设临时架子,上铺脚手板。绑扎钢筋人员不准蹬踩钢筋。底板、楼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马凳绑牢固,防止操作时蹬踩变形。严格控制马凳加工精度在2mm内,防止底板、楼板上部砼保护层偏差过大。

(3)严禁随意割断钢筋。当预埋套管必须切断时,按设计要求设置加强钢筋。

(4)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5)模板内面涂脱模剂,要在地面事先刷好,防止污染钢筋。

篇6:钢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钢筋原材料

1.现象

1.1钢筋进场时没有出场合格证或材质证明,或证料不符,批量不清;

1.2钢筋进场后没有按规格、批量取样复试,或复试报告不全;

1.3钢筋混对,不同规格、或不同厂的砼规格钢筋混堆不清;

1.4钢筋严重锈蚀或污染。2.危害

2.1钢筋没有出场材质证明和经复试合格,对原材料质量情况不明,使用在工程上,或不同规格的钢筋混堆,施工中容易搞错,直接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给工程留下隐患,影响工程的安全。

2.2钢筋锈蚀严重,减小钢筋截面,钢筋的受拉应力降低;锈蚀的钢筋不除锈或受油污等污染,影响握裹力,影响结构受力,给工程留下隐患,严重的会造成结构倒塌。

3.原因

3.1钢筋进入仓库或现场时,管理不好,制度不严,没有分规格、分批量进行堆放验收,核对材质证明。

3.2钢筋进场后没有及时按规定进行取样复试,或复试合格后的实验报告不及时存档。

3.3钢筋露天堆放,管理不好,受雨雪侵蚀或环境潮湿通风不良,存放期过长,使钢筋呈片状褐锈,有麻坑或受到油污等。

3.4工程中途停工,裸露钢筋未加保护,产生老锈。

3.5工程施工中托模剂或千斤顶、油泵等漏油,污染钢筋,砼浇筑时,水泥浆污染钢筋。、4.防治措施

4.1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钢筋进入仓库或现场时,应有专人检查验收,检查送料单和出场材质证明,做到证随物到,证物相符,核验品种、等级、规格、数量、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2钢筋堆放应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直接堆置在地面上,必须用砼墩、垫木等垫起,离地200mm以上;工地露天堆放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干燥的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按不同厂家、不同等级、不同规格和批号分别堆放整齐,每捆钢筋的标签在明显处,对每堆钢筋应建立标牌进行标识,表明其品种、等级、直径及受检状态。

4.3筋长的钢筋应及时按规定分等级、规格、批量取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进口钢筋还应进行化学分析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更换合格标识;试验报告与材料证明及时归入技术档案存查。

4.4钢筋进场后,应尽量缩短堆放期,先进场的先用,防止和减少钢筋的锈蚀。

4.5钢筋红褐色锈斑、老锈等经除锈后才能使用,严重锈蚀的钢筋如出现麻坑等经有关方面鉴定才能使用。

4.6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托模剂和各种油料污染钢筋,一旦发生污染必须清擦干净;砼浇柱中钢筋上污染的水泥浆,应在浇筑完后将水泥浆清刷干净;工程中途停工外露的钢筋应采取防锈措施予以保护。

钢筋加工

1.现象

1.1钢筋下料后尺寸不准、不顺直、有弯曲、端头不平。

1.2Ⅰ级钢筋末端没有作180°度弯钩,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符合要求。

1.3Ⅱ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弯曲直径不符合要求。

1.4箍筋尺寸偏差大,不方正,拐角不成90°,两对角线长不等,弯钩长度不符合要求。

2.危害

2.1钢筋下料时未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尺寸断料,弯钩、弯折、钢筋不符合要求,直接影响砼结构的几何尺寸,钢筋锚固性能和受力状况。

2.2箍筋加工尺寸偏差大,不方正,弯钩不符合要求,直接影响柱梁骨架的几何尺寸和钢筋保护层,削弱与砼的锚固,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对钢筋的保护。

3.原因

3.1钢筋配料时没有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配料尺寸有误,下料时尺寸误差大,画线方法不对,下料不准。

3.2钢筋下料前对原材料没有调直,钢筋切断时,一次切断根数偏多或切断机刀片间隙过大,使端头歪斜不平。

3.3Ⅰ级钢筋端头没有作180°弯钩和平直长度不够,一是管理人员未作技术交底,二是操作人员未按规定施工,加工时尺寸控制不好。

3.4Ⅱ级钢筋端头弯折的弯曲直径往往偏小,一是管理人员交底不清,二是操作人员对不同级别、不同直径钢筋的弯曲直径不了解或操作不认真,三是弯曲机上的弯心配件未及时更换或规格不配套、不齐全。

3.5箍筋成型时工作台上画线尺寸误差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每个对齐,箍筋下料长度不够,致使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足。

4.防治措施

4.1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首先要熟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按搭接锚固和钢筋的形状计算出钢筋的尺寸,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的调整值(弯曲类型、弯曲处曲率半径、扳距、钢筋直径等);配料时考虑周到,确定钢筋的实际下料长度。在大批成型弯曲前先行试成型,做出样板,在调整好下料长度,正式加工。

4.2钢筋下料前对原材料弯曲的应先予以调直,下料时控制好尺寸,对切断机的刀片间隙等调整好,一次切断根数适当,防止端头歪斜不平。

4.3钢筋加工前管理人员应对操作班组进行详细的书面交底,提出质量

要求。Ⅰ级钢筋加工时末端要作180°弯钩,其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Ⅱ钢筋需作90°或135°弯折时,其弯曲直径:Ⅱ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部分长度按设计要求,弯曲机的弯心配件规格必须配套,钢筋直径变化时及时调换配件。4.4箍筋的下料长度要确保弯钩平直长度的要求,北京市抗震地区,平直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而且弯钩成135°,成型时按图纸尺寸在工作台上画线准确,弯折时严格控制弯曲角度,达到90°,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在弯折处必须逐个对齐,成型后进行检查核对,发现误差进行调整后再大批加工成型。

钢筋绑扎安装

1.现象

1.1钢筋绑扎搭接的接头长度不符合要求,接头处没有绑三个扣,同一断面上搭接接头超过规定;

1.2钢筋的间距、排距位置不准,偏差大,受力钢筋砼保护层不符合要求,有的偏大,有的紧贴模板;

1.3梁板钢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

1.4柱、梁箍筋不垂直主筋,间距不匀,绑扎不牢,不贴主筋,箍筋接头位置未错开,箍筋弯钩未弯成135°,四肢箍不到位。

1.5抗震地区框架结构的柱、柱梁节点未按规定加密箍筋或加密的间距、长度不符合要求;

1.6柱、板主筋的弯钩朝向不符合要求;

1.7墙双排钢筋排距位移,板双层钢筋,上层钢筋踩下,挑沿等悬挑结构主筋位置错误;

1.8墙、板钢筋绑扎中绑扣松动、缺扣。2.危害

钢筋绑扎安装中出现的这些质量通病,直接影响钢筋的受力状况和性能,危及结构的安全、稳定,特别在地震区抗震措施不符合要求会造成严重隐患,一旦发生地震,结构遭受破坏,发生房倒屋塌。3.原因

3.1钢筋配料时没有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规范对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的要求,配料中疏忽大意,钢筋长度不足;配料时没有认真考虑原材料的长度,对构件统一截面的接头数量安排计算有误。

3.2钢筋绑扎前没有按图纸尺寸进行放样划线,或划线不准,或不按线绑扎,造成钢筋的间距、排距等几何尺寸超过规定;绑扎时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绑扎没有拧紧,有的绑一顺扣、缺口,钢筋搭接处没按规定绑扎三个扣。

3.3柱梁箍筋绑扎时,没有按间距用粉笔划线,或划线不准,或不按划线绑扎;没有按所需箍筋将接头错开后一次套在柱梁上;四肢箍的加工尺寸不准,或绑扎时位置不准,柱梁转角处绑扣未按缠扣或套扣操作,使绑扣松动、间距不准、主筋不到位;特别在柱梁钢筋实现绑扎后安装、搬运时,造成变形;保护层没有及时垫架调整或垫块间距大,不合要求;箍筋绑完后弯钩未完成135°。

3.4对框架柱梁按抗震要求对核心区箍筋加密的要求不熟悉,未向操作班组详细交底,或加密的箍筋事先一次套够,绑扎未按工艺规程操作。

3.5柱、墙伸出楼面的钢筋在砼浇筑时未采取临时固定措施,或措施不当,或浇砼时碰撞钢筋,未及时调正,造成钢筋间距、排距位置偏移,楼板的双层钢筋或负弯距钢筋,未采取有效的垫架措施,或措施不力,在砼浇筑时钢筋被踩未及时纠正。

3.6挑沿等悬挑结构的主筋位置,对操作人员交底不认真,或操作人员素质低,绑扎时绑反,造成操作错误。

3.7柱、墙、板钢筋主筋有弯钩的在绑扎安装中,弯钩朝向没有按要求施工,影响锚固。

3.8墙、板双向受力的钢筋网和剪力墙钢筋的绑扎交底不清,或操作人员不按规程施工,造成缺扣、花扣、松扣等问题。

4.防治措施

4.1钢筋配料时,认真熟悉设计图纸要求和规范规定,掌握钢筋原材料的长度,按钢筋的锚固和搭接长度要求,明确绑扎接头、焊接接头的位置和错开的数量,认真配料,下料单中的钢筋编号要标注清楚,特别对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时要加文字说明。

4.2钢筋绑扎前,管理人员要对操作班组进行详细的书面交底。对加工成型的钢筋和箍筋进场后在绑前进行复查,合格后进行试绑,确认合格后,再全面施工。

4.3钢筋绑扎前按图纸尺寸进行放线,对伸出楼板面的柱、墙钢筋的位置、间距进行校正。在柱、墙的钢筋上梁板的模板上用粉笔将钢筋的间距划准,并按线进行绑扎。

4.4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要按规定执行。

4.4.1在受拉区内Ⅰ级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应作弯钩;

4.4.2钢筋绑扎搭接处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4.3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要按砼强度等级的不同和钢筋类型不同确定,按规范施工。

4.4.4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1的1.3倍区段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4.5柱钢筋的绑扎。

4.5.1按图纸要求的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的数量,将箍筋接头交

叉错开,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

4.5.2立好柱钢筋后,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从上至下绑扎箍筋,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叉处应用缠扣每点绑扎;

4.5.3柱钢筋有弯钩的,弯钩的角度在柱角处应为45°,其他的应与模板垂直。柱高度超过4m时应有临时固定措施;

4.5.4有抗震要求的柱上下端的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的长度及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的平直长度不小于10d,端头应弯成135°;如采用90°搭接,搭接处应单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10d;

4.5.5柱筋绑完后应及时将砼保护层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其间距按方案规定执行,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尺寸正确;

4.5.6为避免柱主筋位移,在绑柱筋时,上口宜用定位卡固定或用临时箍筋固定,在浇筑砼前检查位置正确后,与模板或梁、板钢筋做好连接,浇筑砼时不得碰撞钢筋,浇筑完砼后立即修整钢筋位置;

4.5.7当钢筋有明显位移时必须处理,处理方案应经设计单位同意。位移不大的一般可按1:6坡度进行调正,加垫钢筋或钢板进行焊接的

方法处理; 4.6墙钢筋的绑扎

4.6.1先立2-4根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划出水平钢筋间距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钢筋间距标志,接着绑竖筋,最后绑横筋。

4.6.2竖筋与伸出搭接钢筋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钢筋。钢筋的搭接长度和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

4.6.3剪力墙的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和支撑筋,其纵横间距由施工方案确定,间距为1000mm,钢筋外皮应绑好保护层用塑料卡。

4.6.4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水平钢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和抗震要求。

4.6.5剪力墙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抗震要求。

4.6.6模板安装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在搭接处绑一道横筋定位,检查定位钢筋,浇筑砼时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正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4.6.7为防止墙钢筋骨架不垂直,竖向钢筋绑扎时应吊直后再绑扣,层高超过4m的墙要搭架子进行绑扎,并对墙钢筋采取固定措施。4.7梁钢筋的绑扎

4.7.1在梁模板上画箍筋间距后,摆放箍筋,其接头要错开。

4.7.2穿梁上下钢筋时,要注意钢筋型号;框架梁上部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下部钢筋应伸入中间节点,其锚固长度及伸过梁中心线的长度和端部节点内的锚固长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7.3绑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主筋要与箍筋拐角紧贴,特别是四肢箍的位置、间距要调整好,箍筋弯钩叠合处在梁中要交错绑扎,弯钩为135°,平直长度不小于10d;梁端第一个箍筋距柱边50mm。

4.7.4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加密,其间距和加密区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7.5主次梁受力钢筋底部和梁侧面均应加垫保护层塑料卡,以确保保护层的正确。

4.7.6梁受力钢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间距不小于25mm。

4.8楼板钢筋的绑扎

4.8.1清扫模板,处理好板缝,刷好脱模剂,用粉笔在模板上画好主筋和分布筋的间距。

4.8.2铺设受力主筋,再放分布筋,钢筋必须调直,不得有弯曲现象,确保纵横钢筋顺直;有弯钩的钢筋,其弯钩应与板面垂直。

4.8.3钢筋搭接的位置和长度,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施工,特别是绑扎接头的位置和错开的要求,必须认真落实。

4.8.4钢筋绑扎时,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防止缺扣、松扣;双层钢筋,两层钢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4.8.6楼板上的预埋件、预留洞及电线管、盒等,在施工中及时配合安装,不得任意切断、移动、踩踏钢筋,有双层钢筋的,尽可能在上层钢筋绑扎前,将有关预埋件机电线管盒布置好,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洞口模板及电线盒等。

上一篇:中国农村英语教学面临巨大挑战下一篇:澧县职业中专学校班主任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