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绿色的世界

2024-08-26

小班语言活动:绿色的世界(精选18篇)

篇1:小班语言活动:绿色的世界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绿色的世界

作者:季新萍 来源: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10-22 设计意图

在小班开展的主题活动“绿色的世界”中,为了让幼儿感知色彩的美,我选择了《绿色的世界》这首儿童诗来让幼儿欣赏、学习。这首小诗清新优美,作者用别出心裁的构思,向幼儿展示绿色世界的画面,拓宽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想象。本次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游戏、艺术创作等教学形式,让幼儿选择不同颜色的眼镜感知色彩的变化,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活动目标

1.学习并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尝试仿照诗歌结构进行简单创编。

3.能大胆想象和表述。

活动准备

1.电子白板、课件。

2.幼儿人手一个画框,小图卡,红、黄、蓝、绿胶片(幼儿人数的2倍~3倍)。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了解诗歌内容

1.师: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她是谁?(播放课件,卡通人物妞妞向小朋友打招呼)我们也和妞妞打个招呼吧。

2.师:妞妞要和我们一起去一个漂亮的地方,那里有些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吧。

3.用电子白板的探照灯效果先后出示云朵、小鸟、房子、小桥。

(1)这是美丽的什么?让我们的云朵飘起来吧。

(2)小鸟是怎么飞的?我们一起飞吧。(3)房子是什么样的?大家来做做看。(4)用动作怎样表现弯弯的小桥? 4.(出示全景图)师:云朵飘呀飘,小鸟飞呀飞,可爱的房子,弯弯的小桥,真漂亮!(教学策略:为了迅速引起幼儿的注意,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诗歌内容的呈现上运用了电子白板的探照灯追光效果,形象的刺激、神秘的感觉深深地吸引着幼儿,高度的无意注意更是强化了幼儿的记忆。)

二、思考倾听,学习朗诵诗歌

1.师:可是妞妞说,她看到的东西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点击课件,加上绿色背景)哪儿不一样呢?绿色的世界里有什么?(说出诗歌的前半部分)2.师:为什么妞妞看到的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如果把绿色的眼镜拿掉.会发生什么变化?(说出诗歌的后半部分)3.师:把妞妞看到的绿色世界说出来就是一首很好听的诗歌。(幼儿看图听配乐朗诵)4.师:我们一起把这首好听的诗歌念一遍。(幼儿边看画面演示边念诗歌)

三、经验迁移,尝试仿编诗歌

1.师:这儿还有许多漂亮的眼镜,有哪些颜色?如果戴上它们,会看到怎样的世界呢?请一位小朋友来选一副自己喜欢的眼镜。(点击某种颜色的眼镜,画面上就会覆盖该种颜色。)

2.根据幼儿选择的颜色,一起改编诗歌。

3.再请一位小朋友选择一副不同的眼镜试试,独立仿编诗歌。

(教学策略:让幼儿亲自操作电子白板调整图片的背景色,使诗歌内容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把教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现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再加上教师的动作暗示、形象与动作的匹配等,强化了幼儿的体验,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愿望和学习积极性。)

四、艺术创作,创编诗歌

1.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画框,你们可以在上面拼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再给它戴上一副好看的眼镜,变成红色或其他颜色的世界,然后看着你的画儿说出好听的诗歌。

2.幼儿操作,先完成的幼儿在座位上尝试创编诗歌。

3幼儿都完成后,请1名~2名幼儿把自己创编的诗歌说给大家听。

4.让幼儿换一副眼镜继续创编,并把诗歌说给教师听。

(教学策略:小班幼儿的言语行为都与情境相联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直觉行动性,要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因此,我们设计了让幼儿边操作边创编这一符合幼儿语言学习规律的环节。为了提高材料的有效性,我们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由幼儿自主拼贴黑白简笔画图卡,用彩色透明胶片当眼镜覆盖图卡,再看图创编的方法。孩子们边做边说,有的自言自语,有的与同伴耳语,有的说给教师听,活动气氛异常活跃,教学目标顺利达成。)附诗歌

绿色的世界

绿色的云朵,绿色的小鸟,绿色的房子,绿色的小桥,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

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

篇2:小班语言活动:绿色的世界

设计意图:

生活是五彩的,阳光是七色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吸引着每一个幼儿。在认识解放军叔叔的时候,孩子们兴奋地说:“绿色的衣服,绿色的衣服“"””。于是教师顺势问:“还有什么是绿色的?”“小草,森林“"””马可:“我的眼镜也是绿色的。”(今天他带来了一副太阳镜)于是教师想到了“绿色的世界”,让幼儿带上绿色的眼镜用一种欣赏的角度去看看周围的环境,感知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并能运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

活动目标:

1、学说短句“我看到了X色的XX。”

2、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变化,并能大胆地运用语言表述。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说短句“我看到了X色的XX。”

难点: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述,并学说短句。

方法解决:

1、诗歌感染法

教师利用优美的诗歌让幼儿感受戴上眼镜后周围事物的变化,以此来激发幼儿学说短句的愿望,激起活动的兴趣。

2、交流体验法

首先让幼儿和客人老师的交流学说短句及大胆的表达,而后幼儿间的相互交流,教师给每一个孩子一个机会表现自己,大胆学说的机会,更有效的解决了本次难点。同时也落实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活动准备:

绿色的儿童太阳镜人手一份,各色儿童太阳镜若干;活动时坐的垫子、音乐等。

活动过程:

1、诗歌引题

A、教师的诗歌学说短句“王老师看到了什么”。

B、什么都成绿色的了?

2、观察事物,大胆表述

A、自由体验

教师引导“戴上绿色的眼镜,你看到了绿色的什么?”

我们把自己的看到的告诉客人老师好吗?

B、交流体验

幼儿围坐在一起,每位幼儿都说说自己看到的绿色事物。(教师及时的纠正和表扬。)

我们把绿色的眼镜摘掉,还是绿色的吗?(绿色不见了,绿色逃走了。)[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经验迁移

发现更多的彩色眼镜,以在大口袋里摸为手段,让活动更游戏化。

戴戴各色太阳镜看看周围的事物。

课后反思:

《绿色的世界》是小班下学期的语言活动,是一篇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诗歌,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难度非常大!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经验,而且语言发展也很不完善,所以理解和朗诵诗歌,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活动开始时,我先通过课件来展示其优美、风趣的意境,让孩子对诗歌有一个大概的、整体的认识;接着引导幼儿戴上绿色眼镜亲身体验颜色的变化,帮助他们分段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再通过课件的引导,搭建了一个学习朗诵的平台!最后,通过让孩子到户外去找一找世界还会变成什么颜色,来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维!

虽然本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孩子们都能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朗诵诗歌。但是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限制,我采取了用绿色荧光笔在透明塑料纸上涂色,带上这种方法制作的“眼镜”,只能将白色这一种颜色“变成”绿色,所以影响了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孩子带上“眼镜”找一找身边还有什么变了颜色!孩子们没有了亲身的体会,自然创编不出来!

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观看Flash的热情比较高,但是利用课件教学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孩子理解、朗诵诗歌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牵制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所以我认为在语言活动中,应该使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孩子的感官和思维,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篇3:小班语言活动:绿色的世界

小班幼儿身体尚处在柔弱、不完善、未成熟的阶段, 他们虽然对色彩非常敏感, 但小肌肉群发育迟于大肌肉群, 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差, 正处在涂鸦期, 尚未有丰富的绘画经验与绘画技能。绘画活动中, 他们往往有不敢动笔、害怕绘画的心理。所以,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拓印玩色活动, 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所谓“玩色”游戏, 就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 利用不同的作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 在玩色的过程中绘制既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又极具幼儿个性特色的绘画作品。即让幼儿以喷涂、拓印等方式参与玩色, 使他们始终保持游戏的心态和对玩色的浓厚兴趣。玩色过程中, 不同的玩色形式会给小班阶段的孩子带来不一般的绘画体验, 鲜明的色彩变化又将强化幼儿天生的色彩敏感性。各种颜色组合变化产生的丰富的色彩画面, 不仅能激发幼儿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 还将为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支持玩色活动的展开

小班幼儿因持久性差、转移性强、喜欢模仿而导致集体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在集体活动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常规组织,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得过多、过板, 用同一种标准和期望要求每个幼儿, 更重视效果和结果等现象, 从而忽略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等问题的产生。另外, 集体活动时间有限, 难以给每个幼儿操作、体验和表现的机会, 教师不重视幼儿绘画过程中的需求和发展, 让处于涂鸦阶段的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处于被扼制状态。

综上所述, 对于涂鸦期的小班幼儿, 我们可以以美术区域教学的观念和方式引导其开展美术活动。因为美术区域活动能很好地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 以尊重儿童为前提, 开差异化教育和个别化教育之先河。在美术区域中, 教师以一对一个或一对二、三个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能体现自我绘画的愿望, 教师个性化的引导、材料的自由体验很好地满足了小班每个幼儿的探究需求, 在温馨、宽松的区域环境中, 教师利用实物、语言、图片和材料投放、环境烘托等各种形式, 给予幼儿精神上的更多鼓励, 大大调动小班幼儿用各种材料进行参与玩色拓印、制作尝试的积极性, 激发幼儿的审美动机, 激起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极大愿望, 让每个孩子都在充裕的时间中表现得自信。

二、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玩色的需求

处在涂鸦期阶段的小班幼儿, 喜欢在自我想象的世界中乱涂乱画, 但真正拿起笔往往又迟迟不敢下笔, 而玩色活动具趣味性和娱乐性, 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所以他们对玩色游戏都有一种莫名的喜欢。玩色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 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 促使他们从事创造性活动, 我们可以摈弃传统意义上的蜡笔和纸张, 收集毛线、菜根、瓶盖、纸团、车轮、玩具、弹珠等特殊材料, 利用红、黄、蓝、绿这些漂亮的水粉颜料, 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宣泄, 拖一拖、滚一滚、变一变、摸一摸、刷一刷, 用瓶盖在白纸上印五彩泡泡, 用菜根在草地上印花朵, 用手掌在树干上印树叶, 用圆柱形的积木在绿叶下印一颗颗葡萄……面对这一大堆色彩鲜艳、形态多样、肌理各异的操作材料, 孩子们的游戏天性暴露无遗, 整个活动中他们始终主动尝试、兴趣盎然。

当然, 我们提供玩色工具时也要由浅入深并不断变化, 刚开展玩色游戏时, 提供的材料种类不宜太多, 一般一两种为宜。如汽车、印章、积木等材料, 简单易操作且效果佳, 较适合在小班开始阶段使用。待到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技能以后, 玩色材料可以逐渐增多, 操作难度也可以适度提升, 因为采用单纯的印画形式不能满足幼儿的动手欲望, 我们可以在材料丰富的基础上让孩子学习一些新的技法, 如手指点画、刮画、毛线拖画、喷画、滴画等;或是一物多用, 同样的材料用不同的操作方法, 就能画出不同效果的作品。只有玩色活动形式多样, 才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幼儿的耐心并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三、设计生动有趣的情景调动幼儿参与玩色的积极性

在玩色活动中, 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 以他们熟悉的人、运动、食物或其他事物为题材, 从孩子们身边经常接触的事物入手, 如手掌印画青菜、棉签画树叶、为小动物穿新衣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平时经常接触的事物, 经验丰富, 他们会乐意参与, 也愿意在创作时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 行为受情绪的支配, 因此在玩色活动中可以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 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 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棉签画活动“帮妈妈绕绒线”中, 在活动的开始, 我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 和孩子们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 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 他们全神贯注地在纸上学习画圆圈线。高涨的创作热情自然为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作品效果出奇的好。

另外,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特殊学习方式, 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以方便玩色活动的开展。如小班吸管滴画《小鸟穿花衣》, 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 也很容易对小动物产生怜悯的情绪, 所以我们可以创设“小鸟长大啦, 换上美丽的花衣裳”的游戏情境, 激发幼儿主动帮助小鸟的欲望, 然后再提供材料, 引导幼儿用吸管滴画装饰花衣裳的玩色活动。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 用多种色彩装饰衣裳, 教师利用游戏的情境性, 让幼儿知道要在小鸟的身上滴画多种颜色的水粉, 才能变出五彩的衣裳。小班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地参与活动, 被游戏的情境吸引, 为了让小鸟变得更美丽, 他们努力地在颜料盒里吸、在画纸上滴, 反复进行, 终于让小鸟穿上了美丽的外衣。当老师以小鸟的口吻感谢大家的时候, 孩子们分外得意, 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

篇4:小班语言活动:小蛋壳的故事

一天早晨,多多很开心地对身边的小伙伴们说:“我奶奶家的母鸡孵出了四只黄黄的鸡宝宝,好可爱!”其他小朋友很羡慕地问他:“那可孵出小鸭了呢?”多多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小伙伴说:“鸡妈妈孵出的宝宝就是小鸡!”小伙伴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开来:“噢!知道了,那小鸭要鸭妈妈孵出来。”“还有哪些动物从蛋壳里孵出来呢?”听着孩子之间的对话,我想起富有童趣、情节简单故事《小蛋壳的故事》,这个故事很适合用于小班教学。

活动目标:

1.喜欢听简短的故事,理解故事中发生的关于小蛋壳和其它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情节,感受小蛋壳从伤心到开心的心理变化。

2.知道不同的动物居住的地方,能帮助自己熟悉的动物找到合适的家。

活动准备:

已获得了一些有关动物的名称、生活习性等知识经验、《小蛋壳故事》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画有哭泣表情的鸡蛋壳

师:“这是谁呀?为什么会哭呢?发生了什么事?”

二、播放动画课件,教师完整讲述《小蛋壳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故事并提问

(一)欣赏课件一:“小鸡出壳”

师:①小蛋壳以前是谁的家?

②一阵大风吹来小鸡躲在哪里了?

(二)欣赏课件二:“伤心的小蛋壳”

师:①现在哪里是小鸡的家了?

②小鸡不要小蛋壳了,小蛋壳心里怎么样呢?

③后来小蛋壳有什么想法?那他第一个碰到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欣赏课件三:“遇见蜜蜂阿姨”

师:①小蛋壳碰到谁了?

②他怎么喊蜜蜂的?蜜蜂是宝宝吗?应该怎么称呼蜜蜂呢?

③蜜蜂阿姨要小蛋壳做她的家吗?为什么呢?

④哪里是蜜蜂阿姨的家?

小蛋壳继续寻找,这次遇到了谁呢?

(四)欣赏课件四:“蚂蚁姐姐住泥洞”

提问同上。

(五)欣赏课件五:“荷叶上的青蛙”

师:①谁在呱呱地唱这么好听的歌?

②小蛋壳怎么喊青蛙的?青蛙是宝宝吗?青蛙是个大男生,该怎么称呼青蛙呢?

③青蛙哥哥要小蛋壳做他的家吗?为什么呢?

④你们说青蛙哥哥的家在哪里?

青蛙哥哥也不需要小蛋壳,小蛋壳心里感觉怎么样?(伤心、难过)他继续寻找。

(六)欣赏课件六:“自己有家的蜗牛”

师:①小蛋壳在草地上看到谁慢慢地爬来了?(蜗牛)

②他怎么喊蜗牛的?蜗牛是宝宝吗?蜗牛是个慢慢的小男生,该怎么称呼蜗牛呢?

③蜗牛弟弟要小蛋壳做他的家吗?为什么呢?

④哪里是蜗牛弟弟的家?小蜗牛会怎么说呢?

蜗牛弟弟也不需要小蛋壳。这时天空中飞过来了什么?

(七)欣赏课件七:“小蛋壳做摇篮”

师:①看看谁飞过来了?

②金龟子妈妈是怎么说的?

(八)欣赏课件八:“开心的小蛋壳”

师:①小蛋壳可以当成金龟子宝宝的什么?

②金龟子宝宝躺在小蛋壳里面,小蛋壳心情怎么样了?

③小蛋壳为什么会开心?小蛋壳最后变成了谁的家了?

四、小结故事内容

师:“蜜蜂、蚂蚁、蜗牛、青蛙的家分别在哪里?”

(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讲述)

五、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①出示动物家的课件,教师:“这里有大树、草地和小河,有一些小动物迷路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你们想想把它送回哪个家最合适!”

②幼儿互相说一说,小动物的名称,他们都住在哪里?

篇5:小班语言活动:绿色的世界

1.理解儿歌内容,学说短句“我看到了x色的xx。”

2.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变化,并能大胆地运用语言表述。

【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相符的ppt。

2.红、黄、蓝、绿各色玻璃纸。

【活动流程】

1.看诗歌ppt,学习诗歌。

1)展示ppt2-5图片。

师:这个图片上的是什么?(观察ppt图片2-5)

这些画都是黑、白颜色的,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彩色的?

我想了一个办法,请你们来看一看!(老师戴上一幅绿色的眼镜)

请你们猜一猜,现在我看见的画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幼儿带上绿色的纸,观察ppt图片2-6。

师:如果把绿色的眼镜拿掉,绿色的世界会怎么样?(播放ppt7)

2)根据ppt图示1-7,教师朗诵诗歌。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叫做《绿色的世界》,我们带上绿色的眼镜,一起来学一学。(教师示范朗诵,幼儿跟念。)

2.引导幼儿观察具体形象,仿编短句。

1)师:我们戴上绿色的眼镜,还发现哪些东西也变成绿色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里面的事物)

2)幼儿自由观察教室,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引导说出“我看到了绿色的xx”)

3.延伸活动。

让幼儿戴上红、绿、蓝等色彩不同的眼镜,去外面走走、看看,感知周围世界色彩的变化。

1)提问:我们戴上绿色的眼镜,周围的各种事物都变成了绿色,如果我们戴上其他颜色的眼镜,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颜色的眼镜去观察周围世界色彩的变化。教师带领幼儿边看边说:我看到了x色的xx。

附:儿歌《绿色的世界》

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小猫,绿色的蛋糕,绿色的手套。

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

篇6:小班语言活动:绿色的世界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初步理解并感知诗歌中所展示的色彩和快乐的情趣。

2、根据已有经验,尝试替换诗歌中的色彩,进行简单的儿歌仿编活动。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透明的塑料瓶制成的眼镜若干;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直接出示用雪碧瓶制成的眼镜,引起幼儿的兴趣。

1、宝宝们看朱老师眼睛上戴的是什么呀?(用手势引导出眼镜)

2、那朱老师为什么要戴眼镜呀?(生答因为近视了,所以要戴眼镜)

3、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副神奇的眼镜,这副眼镜是什么颜色的啊?(生答绿色)(强调是绿色的眼镜)

4、我请宝宝戴上眼镜来看一看,你看见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生可能答墙壁、钢琴、电视机等等)(让宝宝完整的说出绿色的钢琴等)

5、老师也来戴一下看看,哇,我看到了绿色的桌子,绿色的电脑、绿色的窗户、绿色的柜子。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有趣吧

二、欣赏幼儿用书上的画面,鼓励幼儿边指画边朗诵诗歌。

1、我们书上的小宝宝也有一副这样的眼镜呢?他又看到了什么呢?(让生连贯的说看到了绿色的天空、小猫、甜糕、手套)

2、哇,这么多的绿呀,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

3、接下来老师跟宝宝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手指到哪个?宝宝们就很快的说出来,好吗?

4、老师还能把宝宝们刚刚说的东西连成一首儿歌,宝宝想听听吗?这首诗歌的名字叫《绿色的世界》,开始咯。

师:这首诗歌有趣吗?(有趣)是啊,戴上绿色的眼镜我们看到很多东西都变成绿色的了,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可是把绿色的眼镜拿掉了呢?绿色的世界怎么了?(不见了)

5、宝宝们想跟老师一起来学这首有趣的诗歌吗?

6、我们一起来加点动作试试看好吗?

7、刚刚男宝宝的声音真大,看来男宝宝已经会了,我请男宝宝站起来给我们朗诵一下好吗?

8、男宝宝朗诵完了,男宝宝朗诵的好吗?那我们女宝宝一定可以比他们念得更好,对吗?

9、想不想戴上眼镜来念一念这首诗歌呀?(宝宝们戴上眼镜果然念得很棒)

三、给宝宝每人一副眼镜,让他们通过眼镜看看教室,尝试自己创编诗歌。

1、现在宝宝们手里都有一副绿色的眼镜了,请宝宝们再戴上眼镜看看,你们还在教室里看到了什么?(让宝宝尝试自己仿编诗歌)(要让幼儿完整的说出看到了绿色的什么)

2、让我们把刚刚宝宝们看到的也变成一首新的诗歌,好吗?

四、让幼儿去户外看看外面的世界

1、刚刚宝宝们戴了绿色的眼镜,看到了一个绿色的世界,那老师这里还有一副眼镜,看!;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这是什么颜色的眼镜呀?(生答红色)

2、那红色的眼镜会看的什么样的世界呢?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吧!

教学反思:

《绿色世界》是小班下学期的语言活动,是一篇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诗歌,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难度非常大!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经验,而且语言发展也很不完善,所以理解和朗诵诗歌,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活动开始时,我先通过课件来展示其优美、风趣的意境,让孩子对诗歌有一个大概的、整体的认识;接着引导幼儿戴上绿色眼镜亲身体验颜色的变化,帮助他们分段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再通过课件的引导,搭建了一个学习朗诵的平台!最后,通过让孩子到户外去找一找世界还会变成什么颜色,来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维!

篇7:语言教案:绿色的世界

1、欣赏、理解、仿编诗歌《绿色的世界》,有感情的朗诵部分诗句。

2、感受操作、探究的乐趣,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分析诗歌,培养想象力。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小椅子、小筐、眼镜、玻璃纸每人1份、操作材料纸;

3、音响。

活动过程:

一、快乐激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这里有一幅画,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二、快乐认知:欣赏、理解诗歌《绿色的世界》

1、快乐互动:操作课件,观察画面。

提问:画面上都有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这幅画变得更漂亮?

2、快乐感悟:幼儿配戴眼镜感受、描述发现的变化。

提问:a这是什么?(绿色的眼镜)戴上它再看这幅画会有什么变化?

小结:天上、地上、一切都变成了绿色的,我们叫它”绿色的世界”。

b体验拿掉眼镜的变化。

讨论:为什么绿色的镜片遮挡了眼睛,看到的就是绿色的?

小结:因为带颜色的眼镜只能透过一种色光,其它颜色都被吸收,所以戴的眼镜是什么颜色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颜色。

3、快乐体验:

a教师示范朗诵诗歌《绿色的世界》,幼儿欣赏。

b有感情的朗诵部分诗句。

c结合动作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绿色的世界》。

三、快乐获益:迁移到生活,实际操作,仿编诗歌。

1、运用已有经验品位绿色的寓意。

小结:绿色象征着生命、健康、环保。

2、到操作区尝试用不同颜色的镜片观看画面,并仿编诗歌。

3、朗诵新编诗歌。

4、习惯养成教育:长期配戴有色眼镜会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所以应该在需要的时候适当的佩戴。

小结:带上不同颜色的眼镜,就会变成不同颜色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就是五颜六色的,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四、快乐拓展:到外面看一看五颜六色还藏在哪了?

儿歌:绿色的世界

我戴上一副绿色的眼镜,看见一个绿色的世界。

绿色的云朵,绿色的小鸟,绿色的房子,绿色的小猫。

这一片绿,那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

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绿色的世界突然不见了。

教学反思

诗歌《绿色的世界》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小诗,用别出心裁的构思,创造了一个儿童想象的境界,涌动着孩子纯真好奇的情感波澜,诗歌里创造的世界,根据在于绿色的眼镜,戴上绿色眼镜去看世界,世界忽然变得如此奇妙,如此不同一般。隐藏在绿色眼镜后面的,仍然是幼儿天真的眼睛和好奇的心。当孩子透过绿色眼镜去看世界时,捕捉到的是孩子眼里的绿色世界……

这首诗在向幼儿展示绿色世界画面的同时,给了孩子拓宽视野和启迪想象的鼓励,觉得我们周围的生活是这样的丰富多彩,只要我们敢于探索,善于探索,我们将会发现许许多多美好事物。

在诗歌教学时,我先让幼儿带着绿色的眼睛看实物,幼儿在此环节兴趣浓,能说出看到的实物,教师一边提升一边编诗歌。接着朗诵一遍诗歌,然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绿色的世界”。如:“这首小诗说了什么绿色的世界都有些什么?”让幼儿讨论之后,我取出绿色眼镜,让幼儿轮流戴着试看周围的世界,对“绿色世界”有个感性印象。接着,再进行第二遍诗歌朗诵,朗诵之后要求幼儿讨论“为什么一切都变成绿色的呢?你戴上绿眼镜后看到什么东西变绿了?”同时,向幼儿提供我事先准备的硬纸眼镜架和各种颜色的圆形玻璃纸,如红色、黄色、蓝色、紫色等,让幼儿将玻璃纸贴在眼镜架上,做成彩色眼镜。请幼儿戴上彩色眼镜,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周围世界是什么颜色,然后让幼儿轮换着戴上自己做的各色眼镜,出去走一圈,并指导幼儿看一看透过不同颜色的眼镜,周围世界变成了什么样,从而更深地理解、体会作品中描绘的“绿色世界”,并将作品的经验与个人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幼儿仿照作品原有的结构画面,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想象仿编新的诗歌段落如将“红”替代原有诗歌中的“绿”,最后把幼儿编出各种颜色的诗歌段落串连起来,形成一首较长的“多彩的世界”的诗。

篇8:小班语言活动:生日happy

1.熟悉故事情节, 会说故事中的礼貌用语, 体会好朋友之间友好的情感。

2.愿意尝试用语言、身体动作来表现动物不同节奏和轻重的脚步声。

3.乐意倾听和表演故事, 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生日happy”。

2.动物脚印图谱三张 (分别表现三个动物的脚步声) 、小马、袋鼠、大象动物图卡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过生日”, 导入活动。

“小朋友喜欢过生日吗?生日那天, 有香喷喷的生日蛋糕, 更重要的是还会有很多的好朋友。”

“今天是小狗的生日, 他请了哪些朋友呢?请小朋友猜一猜。”

二、倾听故事, 初步熟悉、理解故事内容和角色形象。

1.教师边讲述故事《生日happy》, 边出示动物图卡。

2.幼儿自由讲述“最喜欢故事中的哪句话”。

3.再完整倾听一遍故事, 要求听清楚动物的脚步声和角色之间的对话。

(策略:故事情节简单, 因此采用最常见的挂图形式, 先展示一幅背景图, 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呈现动物图卡, 简洁、简约。讲述一遍故事后, 让幼儿说说喜欢故事中的哪句话, 体现了尊重孩子的原有经验, 更强调孩子的主观体验和情感, 孩子有机会说、愿意说。)

三、师幼共同讲故事, 重点让幼儿有节奏地说一说动物的脚步声及角色之间的对话。

1.有节奏地说一说动物的脚步声。

2.学一学小狗和好朋友的话, 体会朋友之间的礼貌和友好。

3.师幼一起边表演边讲述故事。

“小狗过生日, 三个好朋友一起祝贺他生日快乐, 小狗真幸福啊!现在我们一起来讲这个好听的故事。”

(策略:活动的重点就是感受好朋友之间的友爱, 感知动物有节奏的脚步声。小班的孩子需在教师的引领下模仿、学习语言, 师幼一起讲述、一起表演, 可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 更好地融入学语言的氛围中。)

四、选择与动物的脚步声匹配的图形谱, 并用动作来表现, 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1.请幼儿选择相应的脚印图谱, 并用身体动作来做一做。

“你们看, 刚才动物朋友们来小狗家的时候还留下一串串的脚印呢!小朋友找找看, 小马 (袋鼠、大象) 的脚印在哪儿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排列图形谱, 小马:又轻又快;袋鼠:不快也不慢;大象:重重的、慢慢的。让幼儿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 边说边做。

2.幼儿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策略:充分挖掘语言教材中蕴含的节奏教学因素, 实现领域间的整合, 体现综合性和趣味性。动物脚印图谱夸张、形象, 与象声词所表现出的脚步声和谐一致, 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模仿和表现动物的脚步声、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以此来初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满足幼儿的表现欲, 也符合幼儿语言学习活动性和情境性的特点。)

五、表演《好朋友, 碰一碰》结束活动

“好朋友来齐了, 生日party开始了, 小狗邀请我们一起唱歌、跳舞。来, 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故事创编活动, 请幼儿说一说小狗还有哪些好朋友, 学一学他们的脚步声或叫声, 也可用小乐器有节奏地敲打出动物的脚步声或叫声。

(策略:对语言的学习和音乐节奏的感知并不会因为这个短小的活动而结束, 通过延伸活动, 幼儿可以续编故事, 为小狗邀请更多的好朋友, 也可以感知更多有节奏的动物脚步声或叫声, 拓展和巩固对音乐节奏的感知。)

附故事:

生日happy

今天是小狗的生日, 他邀请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

小马来了,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小狗说:“欢迎你, 请进!”

袋鼠来了, “笃, 笃, 笃, 笃”, 小狗说:“欢迎你, 请进!”

大象来了, “咚———!咚———”, 小狗说:“欢迎你, 请进!”

三个好朋友一起对小狗说:“生日快乐!happy!happy!”

活动分析

《生日happy》是我自编的一个小班童话故事, 它篇幅短小、内容简单、充满情趣, 语言富有韵律感。在教学中, 我运用语言学习和节奏训练有机整合的理念, 尝试在故事讲述中融入节奏教学的元素, 教育无痕又有痕,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9:小班语言活动:《迎春花》

1.理解诗歌,感知迎春花的外形特征,体验迎春花迎接春天的快乐情感。

2.喜爱迎春花,能有感情地朗诵,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活动准备:

制作课件《迎春花》;用黄色的卡纸做三个迎春花喇叭。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感知迎春花的外形特征

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花在春天第一个开放吗?今天老师把它们的照片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播放迎春花课件,幼儿欣赏。(有远景、近景以及花朵的特写镜头)

二、欣赏讨论迎春花,理解学习儿歌

1.理解:迎春花开黄花,朵朵张开小嘴巴。

师:迎春花漂亮吗?什么地方漂亮呢?

幼:花瓣一瓣一瓣的很漂亮;黄颜色很漂亮;很多迎春花在一起很漂亮……

师:迎春花张开的花蕊就像小朋友张开的小嘴巴,小朋友张开嘴巴笑一笑,你们真像美丽的迎春花。

师小结:春天到了,迎春花开放了,一朵朵小黄花真漂亮,多像小朋友张开小嘴巴,露出甜甜的笑脸啊。看!(指图)“迎春花,开黄花,朵朵张开小嘴巴”,我们一起来说说。谁愿意大胆地站起来说(请几名幼儿说一说)。

2.感知:它是快乐的小号手,迎着春天吹喇叭,滴滴嗒、滴滴嗒。

师:张开嘴巴的朵朵迎春花,你还觉得像什么呢?(小喇叭)听听看,它的小喇叭在吹什么呢?(播放课件)

师:你听到了什么?(滴滴嗒)为什么会有嘀嘀嗒的声音?谁在吹喇叭?它说自己是什么?(指着整株的迎春花)原来它是快乐的小号手,迎着春天在吹喇叭呢!什么是小号手?小号手就是吹喇叭的人!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快乐的小号手,拿上喇叭吹一吹吧!

幼儿:全部学做吹喇叭的动作:滴滴答,滴滴答……

3.体验:她把春天迎来啦!感受春天美丽变化。

师:谁愿意上来做小号手吹喇叭,看看我们的大自然会发生哪些神奇的变化。

小朋友拿着迎春花吹喇叭,其他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指着吹喇叭的小朋友说:他把春天迎来啦!

画面一:春暖花开

哇,很多美丽的花开放了,有黄的、有红的、有紫的,他把春天迎来了!

画面二:芽儿萌发

一棵棵小嫩芽,嫩嫩的、绿绿的,多可爱呀,你喜欢吗?他也把春天迎来了。

画面三:快乐的小动物

哇,燕子飞回来了,小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游戏,他把春天迎来了。

师:还有谁想做小号手,我们一起来做小号手,吹得响亮点,看看,会不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师:它是快乐的小号手,迎着春天吹喇叭。

幼:滴滴答、滴滴答

师:你们把春天迎来了,春天美不美呀?

出示:综合的春景图。

哇,你们把春天迎来了,让我们一起欢迎春天的到来!

三、完整欣赏朗诵儿歌

师:你们喜欢这神奇的迎春花吗?让我们一起来听诗歌《迎春花》(倾听配乐诗歌2遍)

诗歌好听吗?我们一起也来说一说。

让我们配上动作再来说一说。

师:诗歌真美,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话呢?

四、“春”字互动,进一步激发情趣

让我们带着对迎春花的喜爱,配上优美的音乐再来说一说《迎春花》吧!看看这次会有什么奇妙的事发生呢?(配乐朗诵儿歌,说一句诗歌就会出现一根迎春花的枝条,诗歌结束,出现迎春花枝条组合成的“春”字)

瞧,一条,二条,这么多迎春花变成了春天的“春”,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出去找一找美丽的迎春花,找一找春天带来的美丽的变化吧!

活动评析:

1.简单改编,诗歌出新意。《迎春花》是一首流传了多年的诗歌,初拿到手感觉太老、没有了时代感。我仔细分析了原文,并对原文中的“它是公园的小号手”进行了剖析,公园这个词的运用让整首诗歌显得很陈旧,改成“它是春天的小号手”最合适,但诗歌后一句的内容是“迎着春天吹喇叭”,这样修改就重复了。我根据诗歌所蕴含的迎接春天的快乐的情感,把这句话改成了“它是快乐的小号手”,虽然只是改两个字,却让整首诗歌灵动起来。

2.解读教材,内涵更深刻。对教材的解读是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对于“它把春天迎来啦!”这句话,我一遍一遍研读,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对春的渴望,对春来到的抑制不住的喜悦。如何让小班的孩子体验这份情感呢?迎春花一吹喇叭,会有怎样的春天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呢?鉴于这样的思考,我设计了吹喇叭迎春天的环节。迎春花喇叭一吹,春暖花开;喇叭再一吹,芽儿萌发,草长莺飞;所有的孩子吹起喇叭,迎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隐藏在文本中浓浓的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就这样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润物细无声地感受到了。

3.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有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本次活动更有活力。精美的迎春花画面,吹喇叭后伴随着音乐展现出美丽的春景图,把孩子们带入到美好的春的意境之中。最后环节设计的伴随幼儿朗诵诗歌出现的奇妙的“春”字,再次给孩子创设了神秘的情境,带来了美的享受,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上都给孩子带来冲击,让孩子沉浸在优美意境中充分地享受活动的快乐,享受学习诗歌的乐趣。

篇10:小班语言活动:绿色的世界

小班语言教学反思《亲亲绿色》课后反思

在周一的第一个教学活动,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语言课《亲亲绿色》。这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绿色、感受绿色、喜欢绿色;难点是让他们用比较完整的语句表达对绿色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图片树叶、青菜、小草),让幼儿发现绿色,对绿色有个初步的认识,引发他们的兴趣,然后进入故事《亲亲绿色》。这个开头部分幼儿都很喜欢,也很好奇,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是倾听故事,回答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我边进行故事的讲述边出示四张挂图。孩子们被这个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听得津津有味。接下来的提问孩子们也回答的很正确,就是最后一个问题,问山羊公公、兔姐姐、长颈鹿哥哥分别对绿宝宝说了什么话?小朋友大部分只能回答出前面那简单的一句喜欢,喜欢!只有少数部分能完整的说出来。所以我又将第三、第四段就是遇到山羊公公、兔姐姐、长颈鹿哥哥、小朋友到结束这两段再让孩子们听一次,学说山羊公公、兔姐姐、长颈鹿哥哥、小朋友和绿宝宝的对话,讲完第二遍后小朋友脑子也比较清晰了,学说的句子也更完整。在学说句子时我采用了男女生轮流、个别和集体轮流的形式,让孩子们学的更开心。比如男孩子先学说山羊公公的话,女孩子学绿宝宝的话。第一遍换女孩子学说山羊公公的话,男孩子学说绿宝宝的话……。接着进行了一个小游戏,分别扮演故事里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这个环节幼儿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高。但我觉得这个环节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再加上一些头饰会更好些,让幼儿更容易进入角色,这是我忽略的`一点,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亲亲绿色,你喜欢绿色吗?如果让你对绿色说句话,你会说什么?教师出示绿色宝宝的时候,大部分幼儿都只是简单的问好绿色宝宝,你好啊!绿色宝宝,我喜欢你!这个环节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最后一个环节是看看绿色世界,我给小朋友准备了一副绿色眼镜,让幼儿通过绿色玻璃纸看看周围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幼儿拿着绿色玻璃纸都非常的开心和好奇,都在观察周围的变化,发现周围都边成绿色世界了,他们开心的笑了,并都能说出我看到了绿色。整堂课下来还是比较顺利。

篇11:小班语言活动:香香的被子

小班语言活动:香香的被子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受故事中甜美温馨的意境,学习相应的叠词。

2.感受冬季太阳的温暖,知道冬季要勤晒被子。

活动准备:

1.挂图22号

2.小猪、小花猫、小山羊、小松鼠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引出故事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

师:在冬天出太阳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干嘛?

师:为什么小朋友喜欢晒太阳呢?除了小朋友喜欢晒太阳还有也要晒太阳呢?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看我的森林里的朋友在干嘛?

2.欣赏故事并理解并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讲述后提问:故事里都有谁?他们都做了什么事情?

教师出示挂图再讲故事提问:

胖小猪为什么喜欢晒被子?

小花苗为什么喜欢晒被子?

小山羊为什么喜欢晒被子?

(引导幼儿说叠词)

最后小松鼠是怎么做的?

小松鼠的被子在哪里啊?

到了晚上小松鼠又说了什么?

3.教师完整讲一遍故事。

请幼儿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分别学故事里的对话。

活动反思与建议

篇12:小班语言活动《好吃的早餐》

姓名:侍雪莲 班级:12504 学号:1216525425 第五次作业

设计意图:

吃饭是我们每天必做的事。吃饭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天需要的能量及身体需要的营养。可是少部分幼儿不爱吃早饭,所以设计了《好吃的早餐》这样一节活动。《纲要》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及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好吃的早餐》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倾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知道吃餐的好处。

活动目标:

1、认识早餐常吃的食物。

2、能够说出一些吃早餐的好处。

3、愿意和小伙伴交谈在家早餐吃了什么。

活动准备:

常见早餐食物PPT、食物卡片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早上在家吃饭了吗?都吃了什么啊?(请几个小朋友回答)你们都爱吃哪些食物呢?让我来猜猜看。

2、放映PPT,认识常见的食物。

第一张鸡蛋。师: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真棒,你今天有吃鸡蛋吗?你们爱吃吗?

第二张包子。师:这个是什么呢?今天都有谁吃包子啦?你吃的是肉的还是菜的呢?(教他们用完整的话回答:我今天吃的是X包子)。

第三张油条。师:这个你们认识吗?对,真棒,是油条。第四张牛奶(或豆浆)。师:相信宝贝们都知道这个是什么!你们爱喝牛奶(或豆浆)吗?

第五张各种粥。师:你们认识这些吗?你们爱喝那种口味的啊? 师:看了这么多好吃的,你们知道吃早餐的好处吗?

3、自由讨论,教师做引导。

师:告诉小伙伴你早上都吃了什么,和吃早餐有什么好处吧。小伙伴在说的时候,我们要安静的听他说哦,他说完你再说给他听好吗?

4、分发食物卡片,做游戏游戏《食物蹲》。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师:早餐既好吃又有好处,我们要每天坚持吃早餐哦。不过油条要少吃哦!

活动延伸:

回家也告诉爸爸妈妈,早上要吃早餐,吃早餐对身体好,好不好啊?

活动反思:

篇13:小班语言活动:小动物问答歌

《小动物问答歌 》以幼儿熟悉的 、感兴趣的动物为元素,符合小班上学期幼儿认知特点。 根据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说句式的完整性还比较薄弱的特点, 我用栩栩如生的图片和声音,调动幼儿的视、听感官, 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贯穿活动始终, 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句式、学习句式、运用句式,体验“一问一答”儿歌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能说出图片中小动物的名称及叫声,并学说短句。

2. 学念儿歌,体验多形式“一问一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知道一些小动物的名称及叫声 ,接触过问答歌。

2. 材料准备 :小鸡 、小鸭 、青蛙和娃娃唱歌的图片各一张;小鸡、小鸭、青蛙的叫声和娃娃唱歌的声音;在幼儿座椅背后的袋子中各放一张动物的图片,如小猫、 小狗、小老鼠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学说答句

师:草地上来了一群小动物,他们要开演唱会,听听是谁在唱歌。

1.初步感受问、答句。

播放小鸡的叫声,幼儿倾听后教师提问:叽—叽— 叽—,是谁在唱歌?

出示小鸡的图片,教师小结:叽—叽—叽—,小鸡在唱歌。

2.幼儿尝试完整学说答句。

播放小鸭的叫声,幼儿倾听声音后教师提问:嘎— 嘎—嘎—,是谁在唱歌?

出示小鸭的图片, 师生共同完整回答:嘎—嘎— 嘎—,小鸭在唱歌。

3.教师问,幼儿完整学说答句。

播放青蛙的叫声,幼儿倾听后教师提问:呱—呱— 呱—,是谁在唱歌?

幼儿完整学说答句:呱—呱—呱—,青蛙在唱歌。

4.学习“一问一答”。

观看娃娃唱歌的图片,提问:宝宝在干什么?

播放娃娃的唱歌声,提问:宝宝是怎样唱歌的?

师生共同念: 啦—啦—啦—, 是谁在唱歌? 啦— 啦—啦—,宝宝在唱歌。

二、借助图片,完整学念“问答歌”

1.教师按顺序出示图片,完整朗诵儿歌。

师:老师把这4幅图片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你们听一听。

师:儿歌好听吗? 这是一首有趣的儿歌,一个问、一个答,所以我们叫它问答歌。

2.师幼互动,进行问答游戏。

(1)教师问,幼儿答。 师:接下来老师考考你们,老师问,你们来回答。 (要求:幼儿用儿歌中应答的句式来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情况进行适当评价,提升幼儿的经验)

(2)全体幼儿问,教师回答。 师:现在你们来问,老师来回答。

(3)个别能力强的幼儿问,全体幼儿回答。 师:现在请小老师来问,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回答。

三、角色游戏,提升经验

引导语:还有许多小动物要和你们做朋友呢,他们躲在你们的椅子背后,快去找找你的动物朋友吧!

1.了解游戏的角色。 师:你的动物朋友是谁? 它是怎样唱歌的?哪些小朋友的动物朋友是一样的?等会儿做游戏的时候,你们就扮演相同的动物。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老师说问句 ,请相应小动物 上前,然后完整说答句。

3. 幼儿游戏,直到所有的动物都说到。

活动反思

小班第一学期的幼儿对于模仿动物的声音非常感兴趣。 这个活动就围绕“歌声”这条主线,以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在想说、学说、会说中锻炼、发展语言能力。

教师在活动中创设了宽松、愉悦的情境,让幼儿感受、 欣赏儿歌,借助图片练习、巩固儿歌,玩游戏改编儿歌,体验问答歌的乐趣,在反复练习中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

篇14:小班语言活动:绿色的世界

【关键词】区域活动 促进 小班 幼儿 语言发展

一、明确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是前提

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或开放教育,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落,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表象的概念,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蕴含着松散性、愉悦性、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种种特点,它既是幼儿的“游戏区”,也是幼儿的“学习区”。同时为幼儿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它不仅蕴育着幼儿语言发展的良好素材,有效地激发幼儿使用语言的积极性,而且还让幼儿在与老师、同伴、材料的互动中有愿说、想说、敢说、爱说、大胆说的机会,是发展幼儿语言的最佳场所。为此,教师应抓住这一活动契机,细心观察,积极引导,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二、了解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及现状是基础

朱曼殊等人的研究表明:小班幼儿语言以简单句为主,复合句在简单句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并行地发展。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小班幼儿能以自身活动或经历为内容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由于词汇贫乏,表述的方式比较简单,表达显得不流畅,常常带有一些多余的口头语,还有少数幼儿甚至显得口吃。更有甚者听不懂普通话,无从获得语言信息,致使语言发展停滞不前。有关研究也已证明,儿童从出生起就获得了学习人类语言的条件,并且指出3—6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语言方面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语言是有可能也是有必要的。

三、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是关键

适合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娃娃家、建构区、美工区、阅读区。

(一)娃娃家

活动前,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游戏内容并共同制订游戏规则,比如:今天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妈妈,带娃娃去进行什么活动等等。活动中,教师着力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也可以进行个别幼儿语言能力的指导,还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愿望。如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一位比较内向的“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赶紧向开朗大方的“爸爸”求助:“家里来了客人该怎么办呀?”“爸爸”赶紧说了:“让客人先坐一会儿,咱们马上请他吃饭。”于是这位“妈妈”开口和客人说话了,她先从冰箱里拿出一罐饮料请客人喝,然后请他留下来吃饭,还请客人和她一起去买菜,并商量着如何做饭。活动后组织幼儿评选“优秀爸爸”“优秀妈妈”“优秀宝宝”等,让每个幼儿积极发言,评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爸爸妈妈及宝宝”,并让幼儿简单说明理由。

(二)建构区

活动前,帮助幼儿有顺序地观察,让幼儿在头脑中有了丰富的表象基础,再结合原有的生活经验,用简单、条理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活动中,鼓励幼儿一起动脑筋,商量怎么玩,需要什么辅助材料等,并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让幼儿边玩边交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讲述自己参加区域活动的情况。活动后,鼓励幼儿尽量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既能满足幼儿表现的欲望,又能发展幼儿的语言。

(三)美工区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用绘画来表达意念,会比用文字来表达更容易得多。幼儿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做做玩玩,会从中接触和学习到很多的动词如:“拉”“折”“贴”“翻” “撕”“压”“叠”“捏”等,这些词均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幼儿不但在边动手操作边自言自语中学习,而且还可以在互帮互助中教给其他幼儿,起到了相互交流运用的作用。因此,经常让幼儿多用画图、手工操作等形式来表达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意念,使幼儿的动作和思想活现在纸上。然后再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边看图边说,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阅读区

阅读前,教师适时引导幼儿学习与人商量,并学会用商量的语气与其他幼儿交流。如:我看看你拿的书好吗?咱们一起看这本书可以吗?你看完了给我看一看,行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既可从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阅读中,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大胆的猜测、创造性的讲述,同时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互相谈论并创造性地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样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并使幼儿更正确、深入地体会书中的内容。阅读后,教师可以根据图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幼儿对某一活动、某一材料、某一话题感兴趣时,就会情不自禁地用语言去构建有益经验、表达心中的喜悦,就会用智慧去释疑、解决问题。区域的设立为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对小班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基[2001]20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 教育部颁布.2001-07.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国发[2001]41).

[3]张琴.在多种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1).

篇15:小班语言活动:红红的苹果

1、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记忆和理解故事基本内容,2、乐意与教师一起讲述故事中的部分语句:“等苹果熟了,我请你吃甜苹果。”

3、乐意与教师一起讲述故事中的部分语句:“等苹果熟了,我请你吃甜苹果。”

3、体验与同伴一起分享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小熊、小猴、小山羊、苹果树各一张,红苹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直接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喜欢)哦!小熊也喜欢吃苹果,于是它在自己的里种了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结出红红的苹果了吗?(让幼儿猜一猜,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提问:

1、小熊给苹果树浇水,小猴看见了忙过来帮助做什么?(抬水)小熊乐呵呵地对小猴说了什么呢?

2、小鹿看见了过来帮小熊干什么呢?小熊是怎么说的?

3、、小山羊看见了过来帮小熊干什么呢?小熊又是怎么说的?

4、大风刮过以后,树上的苹果怎么了?小熊的心情怎么样?

5、后来,小猴、小鹿、小山羊来帮助小熊了吗?是怎样帮助的?

6、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吹落了吗?小熊看见没有被吹落的苹果,它是怎样做的?

7、最后,小熊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三、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记忆故事情节,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放慢速度讲述,并鼓励幼儿大胆讲一讲说出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话:“等苹果熟了,我请你吃甜苹果。”(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参与到讲故事中去。)

四、组织幼儿讨论:

提问:

1、小熊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同伴,心里很开心,脸上笑得象一个红红的苹果。小熊这样做对吗?你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

2、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把好吃或好玩的东西跟同伴一起分享了吗?

3、如果以后你有了好吃的或好玩的,你会怎么做?你愿意跟好朋

友一起分享吗?

小结:原来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管你是把好吃的或好玩的给了

同伴还是得到了同伴的东西,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五、结束活动:歌表演《摘苹果》。

1、师:后来呀,苹果树在小熊、小猴、小鹿、小山羊四个人的照料下,结出了许多红红的苹果,小熊请我们一起来摘苹果!

篇16:小班语言活动的课后教学反思

一、选材生活化

新《纲要》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途径,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和游戏、让幼儿回归生活和游戏,让幼儿的学习课堂生活化、游戏化。这次综合活动《树真好》我充分地考虑了课程的生活化。题材“树”来自于幼儿生活之中,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见的一种植物,对幼儿来说开展这样的题材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

二、内容整合性

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的整个设计内容整合了科学、数学、社会、语言领域的内容,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获得了“树”的一个完整概念。

活动的目标定位为:1.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2.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从这两点目标上看,就可以发现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这一内容整合了科学、社会、数学这几个领域。而语言领域的内容——欣赏散文诗《树真好》是作为活动延伸,所以我在目标中没有写到。同时也能看到,其中的主要领域为:科学领域,主要是引导幼儿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三、过程探究性

生活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就是在活动中、在不断的探究中学习。幼儿是生活的主人,也是生活的主动探究者。生活中的事物、事件、现象、人员等都是幼儿探究的对象,甚至幼儿也会探究生活中的自己。因此,生活化的课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鼓励幼儿自发的、持续的和深入的探究,把幼儿看做是有巨大潜能的个体,有智慧的个体。

小小遗憾:

篇17:小班语言活动《小老鼠的旅行》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巩固对老牛、骆驼、大象、猪的特征; 2.在游戏情境下初步学会念儿歌; 活动准备:

1、对一些常见动物的基本特征已有初步的了解;

2、可活动的森林挂图一幅,小老鼠指偶一个;

3、轻快音乐一首以及播放设备。活动过程:

一、与小老鼠一起到大森林旅行。

“今天天气可真好,大家好,我是小老鼠,我要到大森林里去旅行了,你们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旅游呢?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根据场景,引导幼儿大胆讲述,理解儿歌内容。

1、小老鼠来到场景1,引导幼儿看场景讲述。

(1)师:你们看,这有根绳子哦!吱吱,吱吱,我要去爬绳子咯。(学说动词:爬)

(2)幼儿边模仿边学说:“吱吱、吱吱,爬绳子喽!”

(3)师:我们来看看这绳子到底是什么变得,睁大眼、仔细看好了!是什么呀?(幼儿边模仿边学说: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

2、随小老鼠来到场景2,进行讲述。

(1)师:吱吱、吱吱,看,小老鼠又旅行到哪了呀?在干什么呢?

(幼儿边模仿边学说:吱吱、吱吱,爬山峰喽!)

(2)师:猜猜看,这又会是什么呢?(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幼儿边模仿边学说:原来是骆驼的驼峰呀!)

3、随小老鼠来到场景3,进行讲述。

(1)师:吱吱、吱吱,爬管子喽!谁告诉我,小老鼠现在旅行到哪了?他在干什么呀?

(幼儿边模仿边学说:吱吱、吱吱,爬管子喽!)(2)师:那这管子原来又会是什么呢?

(幼儿边模仿边学说:原来是大象的长鼻子呀!)

4、随小老鼠来到场景4,进行讲述。

(1)师:吱吱、吱吱,看,这有个洞洞哦,再看看我在干什么呀?(学说动词:钻)

(2)幼儿边模仿边学说:吱吱、吱吱,钻洞洞喽!(3)师:你们猜猜看,这洞洞原来会是什么呢?(幼儿边模仿边学说:原来是小猪的大鼻孔呀!)

5、播放音乐,教师加上动作,并有感情朗诵

师:这次旅行太有趣了,我还要在去旅行一次,小朋友看好罗。

6、教师与幼儿一起沿着小老鼠的旅行路线进行讲述,并加上动作

师:小朋友们,我的旅行可开心了,也很好玩喔,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去旅行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7、教师与幼儿合作,一问一答地朗诵

师:现在我来当老鼠妈妈,你们当鼠宝宝,好吗?鼠妈妈知道鼠宝宝是很聪明的,我们来玩个好玩的游戏,妈妈来说“吱吱、吱吱,爬绳子喽!”,鼠宝宝要告诉妈妈“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这样鼠妈妈就不会糊涂了,准备好了我们就出发啦!

三、小结

师:鼠宝宝们,你们可真聪明,鼠妈妈好开心!你们今天旅行得开心?今天你们跟小老鼠学会了好多本领呢,会爬绳子啦,会爬山峰啦,会爬管子啦,还会钻山洞呢!

四、延伸活动

提供动物头饰,引导幼儿能与同伴合作,分角色边游戏边朗诵儿歌。

小老鼠的旅行

篇18:小班语言活动:绿色的世界

一、导入环节中的语言技巧

将必要的导语变无效提问为直接简要的陈述

例1:

[分析]:

这一段开场白是吹泡泡活动中必要的语言:启动活动、交代名称, 既然无法省略, 那怎么讲才能尽快进入主题呢?

首先, 这是一个预设的科学活动, 教师没有做其他可供幼儿选择的物质准备和思想准备, 他就是要组织幼儿进行吹泡泡的体验。对此, 幼儿没有其他选择, 而可以自主选择的部分在活动过程的后面环节里;其次, 玩的愿望其实是在紧随其后的吹泡泡实际体验中获得并得到强化;再次, 在此处提问显然是一种“伪征求意见”的形式, 无法实质面对幼儿不同的想法。所以, 修改为第三次教学的语言形式。

二、提问中的语言技巧

例2:

(1) 不用排比式地提问, 每次解决一个问题, 帮助幼儿明确要思考的重点、难点, 为继续学习作铺垫。依次提问能帮助幼儿有序地思考。第一次提出的问题, 是为了明确重点:知道泡泡棒是正方形的;第二次提出的问题, 是为了引出难点:泡泡棒的正方形口能吹出什么样的泡泡呢?这两个问题依次提出, 为的是启发幼儿关于“棒与泡泡的关联”的思考, 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2) 按照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知顺序提问。幼儿对平面图形的认识顺序是:○、□、△, 所以将出示“△”调整为在“□”之后出现。

(3) 力求问题与教具出示的一致性。当幼儿看见的是时,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形?要回答是什么形状确实很难, 幼儿尽管犹豫了一下, 还是能够说出;但用遮挡法, 遮住泡泡棒的手柄, 突出△部分, 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正确的答案才能匹配, 也才是幼儿口中的三角形。

三、过渡语言 (包括肢体语言) 的技巧

例3:

例4:

过渡语言 (包括肢体语言) 的有效使用, 能够引发幼儿主动表达, 促进认知。用泡泡棒沾上泡泡水, 从不同形状的洞洞中吹出的泡泡居然是一样的, 这与幼儿在活动“猜想”部分的结果大相径庭, 是很有因悬念而获得的意外惊喜。而这个惊喜虽是经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 但还没有归纳总结, 多数孩子还沉浸在吹泡泡、玩泡泡的快乐中, 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操作过程, 观察、比对记录表, 需要教师用夸张、惊讶的表情、语气, 手势的指引、适宜的停顿等, 恰当地留下空白部分, 以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回答来发现其中的趣味。

四、科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比如在例2中, 教师原来的提问语是“能吹出什么形的泡泡”, 后来修改成“能吹出什么样子的泡泡”, 为什么要这样修改呢?我们知道, “圆形”等用“形”字表述是用来描述平面的, 而泡泡是立体的, 那么提问就应该问:泡泡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什么形的”。

形状和形体是不同的几何概念, 教师的提问与答案应具有概念上的准确性, 才不会误导幼儿, 造成他们对平面与立体的混淆, 才不会影响其今后关于几何的学习。这种情况在其他科学活动中也时有发生, 例如在学习数量时, 有的教师使用量词不够准确, 把一支香蕉说成“一个香蕉”, 一把椅子说成“一个椅子”, 一面钟说成“一个钟”, 等等。这样给幼儿造成量词搭配的错误认识;再如, 明明是在比较粗细, 却说成比较大小。因此, 教师应该讲究语言的准确性, 不能因为自身不准确的语言, 导致“科学”两字发生偏差。

五、科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作用

(1) 明确活动内容。在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内, 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等。

(2) 启发、引导幼儿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

(3) 为幼儿营造层次清晰的思维环境。

(4)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科学思维的习惯

上一篇:意大利礼仪下一篇:梦想朗诵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