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素材

2024-09-07

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素材(共9篇)

篇1: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素材

奥巴马: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1961年8月4日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第44任美国总统。他是首位拥有黑人血统并且童年在亚洲成长的美国总统,还是唯一一位向穆斯林国家表示友善的美国总统。1991年,奥巴马在哈佛大学获得了“极优等”法律博士学位。20xx年2月,正式宣布参加20xx年美国总统竞选并于当年顺利当选。20xx年,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xx年11月6日,第57届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成功连任。

·我们就是我们正在寻找的变化!

·如果你选择的道路正确,并且能坚持不懈地走下去,那么最终你会成功的!

·我们的国家也许从不完美,但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表明,它总能不断走向完美。

·你的未来,并不取决于你现在的生活有多好或多坏。没有人为你编排好你的命运,在美国,你的命运由你自己书写,你的未来由你自己掌握。

·哪怕你表现不好,哪怕你失去信心,哪怕你觉得身边的人都已经放弃了你——永远不要自己放弃自己。因为当你放弃自己的时候,你也放弃了自己的国家。

·虽然这些真理也许不言自明,但它们从不会自动生效;虽然自由是来自上帝的礼物,但它必须由地球上的子民们去争取。

·一个伟大的国家必须照顾弱者,并保护他们不受到生活最恶劣的伤害和不幸。

·哪怕这一切都达到最好,哪怕我们有最尽职的教师、最好的家长和最优秀的学校,假如你们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的话,那么这一切努力都会白费——除非你每天准时去上学,除非你认真地听老师讲课,除非你把父母、长辈和其他大人们说的话放在心上,除非你肯付出成功所必需的努力,否则这一切都会失去意义。

曾国藩:治世与自省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中国近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肯定者誉其为“千古第一完人”,谓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谓其成就震古烁今;否定者则谓其为“吾祖民贼”“民族罪人”,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大义。孰是孰非,历史自有评说。

曾国藩语录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腹有诗书气自华】

曾国藩的治世与自省

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梁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

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严重的内忧外患而大多数士大夫沉湎于义理考据之时,曾国藩能独立时代潮流,把握风云际会,并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发扬林则徐、魏源的经世致用之学,大力倡导学习西方,开展自强新生政运动,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致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官位最稳,历尽宦海**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拔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厉,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操千曲而后晓声】

真正聪明的人

都是下笨功夫

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这个笑话并非毫无根据。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笨得出名,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

但另一方面,曾国藩又是个极为“精明”的人。

他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略家。太平军起,举国束手无策。只有他独辟蹊径,以超人之胆识创立湘军。在从皇帝到大臣或急于求成,或悲观绝望,满朝如无头苍蝇,纷无定计之际,曾国藩提出了“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势”的平定太平军战略,即“争夺武昌,控制长江中游,再指向九江、安庆,进而攻陷天京”。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极为高明的战略,清王朝正是在这个战略指导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他非常善于审时度势。自古功臣,像他这样善于把握进退者不多。剿灭太平军之后,他的功名事业如日中天,此时他却极度冷静,在大盛之中察觉大衰的先召,毅然上疏请求辞去节制四省的大权,并采取果断手段,裁撤自己的权力之本——湘军。他一生出将入相,没有大的挫跌,在传统官场上像他这样的成功者并不多见。

他深通官场韬略,官场功夫如同太极高手,善于化解种种难题于无形之中。曾国藩的秘书赵烈文的日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曾国荃攻打南京不下之际,朝廷令李鸿章协助进攻。李鸿章一方面不想夺了曾家兄弟的首功,向曾家邀功买好;另一方面又想把抗旨之责推给曾氏,因此私下到处解释,做了很多小动作。

而曾国藩的对策是回复给皇帝一道辞气卑约的奏折,坚请派李鸿章前来,不望有功,但求无过,言语恳挚,不温不火。相形之下,李氏的小算盘一目了然。赵烈文评价说,曾国藩的手段,平直无奇,却实高于李数倍。

仅举此就可看出,曾氏的“精明”已臻最高层次,实非常人可比。正是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他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积苦力学的经历给了曾国藩独特的启示,他发现笨拙有笨拙的好处。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所以,“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他总结自身经验,多次说这得益于自己基础打得好,所以“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

曾国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曾国藩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善打巧战。

他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他说:“打仗要打个‘稳’字。”他一生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他花极大心血去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的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利情况如何救援等等,指导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决心。

曾国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诚为本,以拙为用。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说大话,不求虚名”,做事“情愿人占我的便益(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宜)”。别人以巧以伪欺骗他,他却仍然以诚以拙相待。

左宗棠在“瑜亮情绪”的促使下,一生不服曾国藩,始则挖苦打击,终则以怨报德,曾国藩却终生未还一手。李鸿章作为他的弟子,也时常和他耍心眼、逞私心。曾国藩却因为爱李之才,始终不改对李鸿章的关心、爱护、包容、提携。李鸿章因此终生感激涕零,到晚年更开口不离“我老师”三个字。因为这种质朴的为人处世方式,曾国藩一生朋友极多,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指挥如意,得道多助,成就了“洪杨一役”的最终胜利。

当然,曾国藩最有意义的“笨拙”,还是他的思维方式,正是“扎实彻底”的思维方式,使曾国藩避免了几千年来“中国式思维”的局限和弱点。

每遇到一件事,曾国藩都要从正反两方面去看,反复琢磨,细细分析。而“正”“反”这两个方面,他也要进行细分,把“正”面再分两面,分析它的正反。同理,“负”面也自有其正反。他把这件事中包含的每一个因素都研究到位,不使其有一点含混不清之处。这样分析下去,对这件事物就会观察得分外透彻。

曾国藩说自己“天分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曾国藩一生经历过千难万险,处理过无数大事,大体都很得当。其过人之处就是不怕费心费力,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在对事物进行了精心分析的基础上,再找出要害,把握关键。每次处理完了之后,还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作参考。

曾国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笨拙之上,这样的绞尽脑汁、殚精竭虑之上的。确实,“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

【问渠那得清如许】

选将以德,治军以礼

曾国藩的湘军是一支很有特色的军队。他把选将作为治军第一要务,“行军之道,择将为先”。他的选将标准是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德在首位,并把德的内涵概括为“忠义血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曾国藩所选择的将领大多是儒生士子,因为他认为儒生士子受封建礼教熏陶又少官场恶习。这在历代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此外,曾国藩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以此来维系军心,培植出一支绝对服从于自己的私家军队。“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后制敌”,这也是曾国藩的用兵秘诀。

处世以穷,交友以诚

曾国藩在交友处世方面颇有见地,为世人所推崇。在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此言道人所未道,富有见地。他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他为人着意于一“淡”字,“不持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他在官威最盛时,却践行“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急流勇退,令世人惊叹。在交友方面,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与人相处,他提倡,“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同时,他坚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这些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笨小孩有大智慧

曾国藩天资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笨。可这就是曾国藩的厉害之处。他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一篇未读完,不读下一篇;一本未读遍,不看下一本。正是以这种笨到极点的方法,他成为了清未最大的儒学家,也成就了曾国藩一家的百年大业,真可谓“笨到极点是极智”。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请运用曾国藩这个人物素材,围绕“学习胜在扎实慢进”“至拙是精明的最高境界”“谋划在先,行动在后”三个话题,各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

篇2: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素材

○素材一郭敬明:少点敬畏之心

,《咬文嚼字》杂志发动广大读者“围观名家博客”,专家和网友“咬”上了80后著名作家郭敬明。从他的博客中随机选取了10万字,发现了好几百个错别字。

有一些错误竟让人难以置信。如,把“令你们自豪”误写成“另你们自豪”,把“自我了结”误写成“自我了解”,把“顶着大雨”误写成“定着大雨”,把“挥了几下”误写成“辉了几下”,把“虚伪”误写成“虚位”,把“下班”误写成“下半”,等等。此外,他的《两小时后的生日》一文中的“蜉蝣撼树”也被挑出。唐代韩愈《调张籍》中有诗句说:“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后世用“蚍蜉撼树”,嘲笑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东西,讽其自不量力。蜉蝣与蚍蜉都是虫子,但与“撼树”搭在一起,只能用“蚍蜉”而非“蜉蝣”。郭敬明是杂志《最小说》《最漫画》的主编,著有《爱与痛的边缘》《幻城》等作品,谁能料到,这样一位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作家,竟然是“错别字大王”。《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微博中谈及这一现象时,引用了当年语文老师批改他作文时的一句批语:“遍地荆棘。”

【素材解读】

1.不够严谨。作为知名的青年作家,郭敬明不会糟糕到不会使用汉字的程度。只是他太随意,太不严肃了,竟将一些没有仔细校对的东西搬到了博客上。没有严谨的作风,如何成大器?

2.敬畏文字。错别字,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但反映出的却是一种态度。尤其是对公众人物和作家而言,折射出的是底蕴与修养的缺失。

【适用方向】

1.传统文化;2.过去与将来;3.习惯;4.小事;5.风格;6.敬畏汉字;7.珍惜。

○素材二甘相伟:站着上北大

甘相伟的《站着上北大》一书出版了!很多人看到书名都很奇怪,何为站着上北大呢?原来,甘相伟本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站着”只是他的一种工作状态。凭着自身的努力,他最终成了北大学子。

甘相伟来自大别山区的偏远山村,由于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放弃到县里高中读书的机会。初,心中的读书梦再次燃起,他来到北京,和众多学子一起走进了梦寐以求的燕园。不同的是,甘相伟成为了北大西门的一名保安。生活在燕园,行走在未名湖畔,甘相伟贪婪地享受着北大的人文氛围。工作之余,他溜进课堂蹭课、听名师讲座、泡图书馆……,他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0分的成绩成为北大成教院中文系的本科生。从此,甘相伟开始半工半读。站在岗亭里,他是北大保安;走进课堂,他是北大学生。在北大期间,甘相伟总是随身带着纸笔,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几年里,他先后写了几百篇文章。206月,他的第一本书《站着上北大》正式出版,北大校长周其凤为该书作序,并称赞说,这种努力进取的精神,令人钦佩。甘相伟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他也被誉为“中国保安出书第一人”。

【素材解读】

1.坚守梦想。起点低并不代表终点低。对梦想的坚守和不懈的努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一名保安,能够成为北大学子,成为作家,都是梦想的力量。

2.相信自己。作为保安,甘相伟从未向现实屈服,反而找到了前行的方向,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并因此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相信自己,我们一样美丽。

【适用方向】

1.追梦;2.信念;3.成长;4.一样的美丽;5.偶像;6.我能;7.精神。

○素材三张玉霞:不想让人同情的盲人歌手

在年7月13日“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最后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选手张玉霞,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她是盲人,但她的声音好像是来自天堂,唱进了每个人的心里。今年35岁的张玉霞,目前在台北淡水做街头艺人。三个月大时,由于视神经萎缩导致失明,但她一直没有放弃歌唱事业,歌龄长达。张玉霞模仿邓丽君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现在她成了淡水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拥有大量的歌迷。

“中国好声音”导演邬稚晖,是亲自联系张玉霞登台的人。她说,最初张玉霞不愿意参加节目,“我亲自飞去淡水找到她后,发现她之前一直对自己唱歌获得大家赞赏心存疑虑:是不是因为同情我才喜欢我?我把节目的盲选规则告诉她,说在听到她的声音之前,导师是看不到她的样子的。这才打动了她。”邬稚晖表示,从最初跟张玉霞接触,到说服她站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花费了超过3个月时间。一曲《独上西楼》,把命运的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与那英合唱的《征服》,却又将不被命运征服的决心展示得气势磅礴。这就是张玉霞,不想被人同情的盲人歌手。舒淇更在微博中赞叹说:“唱出感人的心境,天生一副好歌喉!”

【素材解读】

1.执著追求。有位名人说过: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坚持3年,必定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张玉霞为歌唱事业坚守了15年,她成功了。当我们聆听她那美如天籁的歌声时,请千万不要忘记她曾经的辛苦付出与执著追求。

2.尊重最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能使人拥有无尽的力量。当初,张玉霞不愿站上舞台,担心的是自己的样子,后来,她高兴地走上荧屏,是因为邬稚晖导演对她的认可和尊重,使她战胜了自卑心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尊重,让生活变得无比美好。

【适用方向】

1.身边的风景;2.有一种美;3.感动;4.尊重;5.追求。

○素材四曾文寂:用写作迎战死神

一手高举着稿子与眼睛平行,一手提笔吃力地在上面记录着代表发言。9月25日,在湖北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重残作家曾文寂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因为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他不得不直着脖子记录,再加上腿脚有重疾,时常抽筋疼痛,他还要不时站起来手撑桌子稍事歇息。因患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一天中90%的时间,他只能僵硬地躺在床上,翻一下身都会疼痛难忍,所以他形容自己“像一具化石”。

今年62岁的曾文寂,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现在他每天拄着双拐,站在电脑前写作,“身体好,一天能写1000多字,状况差,就只能写几十个字。”28年里,他和同样重残的妻子付宇一起,克服身体的病痛和生活中的困难,坚持不懈,发表了230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了4本书,并获得多项全国性大奖。著名作家史铁生曾为他们的书作序:“人生一世,最后发现名利财富都是空,人能够拥有的只有生命本身。但生命的流逝使得它难以实现超越时段的自我确认,唯有文字能够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去年夏天,曾文寂联系了武汉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中心。他说:“我的视力一向很好,身上最有价值的器官就是眼角膜,它会让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盲人朋友重见光明。”

【素材解读】

1.不甘平凡。曾文寂很平凡,平凡到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与史铁生的遭遇几乎相同,也与史铁一样,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用文字让困境里的生命焕发了光彩。

2.精神最美。在坎坷的命运面前,曾文寂是坚强的。他用文字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他愿意捐献器官,照亮他人的生命。这种不怨天尤人,发愤图强,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

【适用方向】

1.精神;2.我们在一起;3.挫折;4.走出风雨;5.力量。

高考议论文写作十字令

写好高考作文的要点在于:

第一,具备一种观念,即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也就是说,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能把作文的读者对象给搞错了。如果潜意识里觉得写作文是为了跟同学交流,那就错了。或者以写日记的随意对待,那也错了。到了考场上,作文的读者只有老师。而这些老师都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看过很多皇皇巨著,批过许多名篇佳作,不自觉地就会拿你的作文和《红楼梦》比较。所以同学们的作文目的不应该是表达自己,而应该是替阅卷老师完成理想,即写出老师心目中就某道题目而言最理想的作文。所以,不能写童话,那是给小孩读的。不能写“太阳公公”之类给小学生看的文字。平庸的文章只能得一般的分数。

第二,把握两个要点。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难度自然大,那么考生的作文就没理由不体现两点论。人物的优点与缺点,事件的利与弊,都应该注意到。同时要体现重点论,详略得当。思想不走极端,作文用语才不容易犯绝对化的错误。

第三,用熟三种论证,即引证法、喻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个别同学的个别作文全用道理论证,太空泛。例证大家都会,不具有竞争力。

第四,多用四大名著。

第五,切题五种手段:抓提示语,抓关键词句,抓主人公成败原因,类比,对比。先抓提示语,出题人若在故事之外有总结,则据此立意。若无,则抓关键词句,像角色所做的关键动作和最后说的话。若不得要领,则要从总体入手,先根据主语出现的频率确定主人公,再根据主人公的成败原因立意。到第三段,可先进行类比,即联想与材料类似的故事、事件,但一定要随即进行对比,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以前写的作文材料跟考场上的材料不会完全相同,这样就不会先入为主,不会生搬硬套出现套作。

第六,例证达到六条,三详三略或二详四略,略写的三条或四条形成排比段。六条例证的明显标志是作文里面出现六个名人的名字。详写例证若达到四条或以上,字数上就容易超得太多,形式上也会让人感到单调。详写一条则太单薄。

第七,处理材料七法。

关于“引”,先要说一个不小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引材料。我认为,应该在第一段处理材料。若先来一个文采段,似乎操之过急;因为按作文思路而言,是先看到材料,再分析材料得出观点,后进入论证,所以应在开头处理材料。在分析出最佳立意之后,哪怕个个都是文采段也不为过。若在分析出最佳立意之前就贸然下手去写文采段,怕的是跑题、偏题,怕的是因辞害意、形式主义。若把材料当做论据,显然不恰当,因为材料是作文的由头。把材料作为联系实际的部分也是本末倒置的。至于结尾才出现材料则更是匪夷所思,第一段处理了材料而结尾再点一下材料倒是很好。材料就好比是作文比赛的起跑器,比赛的第一步就是踩住它。

那么,在第一段,又该如何“引”呢?我们来探讨一下各种“引”的模式。

第一种是全部引用。若不引材料,当然要冒风险,要让阅卷老师费力去猜;从理论上说,若材料超过800字,引用完材料也就没多少地方写作文了。若材料字数不太多,又较难理解,语文水平不好的同学或感到论据贫乏、考试时间紧迫的同学可选择全部引用,有的老师也喜欢这种慎重。但大部分老师改卷时都会觉得这种方法比较笨,显得不得要领,过于保守。

但材料若是漫画,则应该把漫画中的内容作全面说明。因为全面说明一幅漫画也就一百字左右,完全没有吝啬笔墨的必要。当然,也要在第一段。

第二种是择要摘抄。一般来说,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材料的中心句和出题人提示语是摘抄的首选。其次是材料的末尾。但不要机械地认为材料的最后一段就是末尾。有时最后两段都是事件的结果;有时材料只有一长段,从哪里开始引也要揣摩。当然,材料的中心句出现在开头或中间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种是概括材料。这种方法当然好,但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尊重原文用词,二是不要因为盲目相信自己的概括能力而忽略了要点。可是,平时概括能力再强,高考场上怎保不出偏差?所以我认为这种方法应该慎用。当然,中心还是要概括出来的;但除了极有把握之外,不要轻易在第一段就去冒风险,直捣黄龙虽好,渐入佳境更稳。平时我们可能习惯于开门见山,但在决定前程的`高考考场上,面对材料作文题,我们要想一想:开门见山时,我能否打开最佳立意之门?我能否让阅卷老师见到他们最想见的山?

第四种是复述材料。概括是抽取中心,复述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当然,复述针对的是材料内容,关键词还是不能变更一字。

第五种是评点材料。也就是直接针对材料进行分析,等于说把“引”包含在分析材料这个环节中了。但要注意出现材料中的人名、动物名和关键词,要让阅卷老师能看出你评点的确实就是作文题目中的材料。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在分析中包含最简要的复述。那么,能不能用“这则材料告诉我们:……”或“看了这则材料之后,……”这种方式开始评点呢?我觉得不可以,这表现的太懒了;平时写作时我们需要一些模式,但这样开头又太模式化了,没有技术含量。

第六种是美化材料。也就是把材料改写成文采段。比如把三则故事构成的材料改写成一个排比段。这种方法照顾了某些同学在第一段写文采段的习惯,又不至于脱离材料,一举两得。当然,材料中的关键词不能丢,出题人的提示语要体现,打稿子的必要性也较大。

第七种是分化材料。有些材料作文题出得刁钻古怪,如果按套路出牌往往被难住。这时不妨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出题人给我们一个复杂的材料,我们就用一个复杂的人物来解题,用这个人物的复杂经历与材料中的复杂叙述基本对应。如本博客中的《怀念鲁迅,追忆英雄》、《刘备那些事儿》、《贾宝玉评传》、《蜗牛样的宋江》等。

处理材料的方法不一而足,同学们要根据各自的语文水平和材料的类型以及对材料的把握程度而定。若拿不准材料的最佳立意,专门分析材料的第二段可多角度谈自己对材料的认识,段尾再决定写作的主旨和重点。

总之,这七种开头的方法就像七个音符一样,用哪个音符开始弹奏,要根据主旋律决定。

第八,八句结尾用诗。议论文的开头求稳,但结尾不能保守。如果结尾只是把观点重复一下,老师必然感到索然寡味,你的作文也许因此就是四十多分的命了。所以我提倡诗意的结尾。让每个人都当诗人是不现实的,但引用诗歌还是都能做到的。而适合用在结尾,又非课文的诗句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我先总结八句,同学们随时补充。

1、陆游诗云:“生憎快马随鞭影,宁作痴人记剑痕。”

2、韩愈诗云:“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美丽的花岛虽难寻觅,但跟着蜂蝶的人能找到,闻着花香的人能找到,看到红云的人能找到。不管你准备从哪条航道登岛,都可以向红云更红处漫溯……

3、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4、吴承恩《西游记》中写道:“花开花谢山头景,云去云来岭上峰。”

5、成吉思汗说:“不要因路远而害怕,只要出发,终必到达。”

6、“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红楼梦》中的这句话必将流传。

7、林朝崧诗云:“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

8、苏东坡诗云:“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寺。”

引用诗句一定要加引号,否则有的老师会认为你是瞎编的。

第九,准备九条新证。今年的重点是莫言、叶诗文等。

第十,完善十段模式。

第一种十段模式:处理材料、分析材料得出观点、框架段一、详写论据一、框架段二、详写论据二、框架段三、详写论据三、排比段(三个一句带过的论据)或比喻论证段、诗意结尾段。末第二段根据自己掌握的论据数量而定。

第二种十段模式:处理材料、分析材料得出观点、类比对比段、框架段一、详写论据一、框架段二、详写论据二、排比段(三个一句带过的论据)、比喻论证段、诗意结尾段。难度比第一种大些。

第三种十段模式:分析材料得出观点、类比对比段、文采段6个(比喻论证段、排比段、引证段等)、诗意结尾段。难度更大,思路就是在扣住最佳立意后充分展示文采。

篇3: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素材

教学目标:知道运用热点素材, 熟悉当前热点新闻;学会活用热点素材——以乔布斯材料为例加以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活用热点素材。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生练师评相结合。

二教学流程

1. 展示疑惑, 取得共识

你是否面对作文题目, 依旧百转千回搜索枯肠?你是否还在沿用十几年前的“经典材料”?你是否一边在摘录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一边在考场上却心乱如麻?首先, 熟悉材料, 做好准备——走进乔布斯

2. 引发思考, 提取观点

思考: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 一个砸醒了牛顿, 一个握在乔布斯手里。而今用“苹果”改变世界的三个人都不在了。在悼念乔布斯的浪潮中, 乔布斯拿什么征服世界, 他又为何在中国能拥有如此众多的拥趸呢?

阅读学案中乔布斯的相关材料, 思考以下题目或观点能否使用乔布斯的相关材料:《创新是一切发展的源泉》《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懈的追求》《理想是灯塔》《严于律己, 追求完美》《虚怀若谷》《对待困难的心态》

3. 找切合点, 运用实例

以下是运用了乔布斯材料的各话题例文:

创新话题例文:中国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不可怕, 没有出现乔布斯式的天才亦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总不能幡然醒悟, 总不能从根本上培植出生成这些人的土壤。我们既然能够怀念乔布斯, 就该把他创新的精神和力量奉为圭臬, 尽心尽力孕育“乔布斯”成长的土壤。“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没有创新, 就意味着停滞和死亡;主动创新, 才能够奔竞不息, 挺立潮头。

理想话题例文:大人物为理想活着, 小人物为生计活着。大人物在创造生活, 格外珍惜时间;小人物在享受生活, 铺张浪费生命, 也就注定一生平庸。其实, 在内心深处, 每个人都渴望崇高的目标, 它不仅能推动自己, 更能推动他人, 带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应。当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时, 他发现公司的问题就是过去的那种鼓舞人心的奋斗理想没有了, 他拯救苹果的第一个措施, 就是重塑统一的企业理念, 用梦想去带动大家。他们说:乔布斯能看到海的那头。

追求完美话题例文:生命的长短用时间计算, 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乔布斯总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 苛求细节的尽善尽美, 他甚至这样评价Mac OS X操作系统:“我们把屏幕上的按钮做得漂亮到让人忍不住想要舔一舔。”这种执著的精神, 体现了生命的高贵, 演绎了生命的辉煌。追求完美, 使人不再碌碌终生;追求完美, 使人永垂青史。

虚心话题例文:有一分矜张, 便有一分挫折来;有一分谦退, 便有一分受益处。乔布斯特别喜欢用初学者的心态来看待人生。这种心态是指:不要无端猜测、不要期望、不要武断, 也不要偏见。初学者的心态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 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赞叹。

对待困难话题例文: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 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 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 从逆境中找到光亮。乔布斯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 几经起伏, 但依然屹立不倒, 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但不能被打倒。”他创造了“苹果”, 掀起了个人电脑的风潮, 改变了一个时代, 却在最顶峰的时候被封杀, 从高楼落到谷底, 但是12年后, 他又卷土重来, 重新开始第二个“斯蒂夫·乔布斯”时代。

4. 方法提炼

同一则材料, 可以巧妙地运用到不同的话题之中, 极大地拓展了作文素材的运用空间。关注社会热点, 作文会因为鲜活而让人眼前一亮。方法提炼需做到这几点: (1) 筛选。选择与论点有切合点的材料。 (2) 取点。“只抓一点, 其余不管”, 对与话题无关的材料大胆舍弃。 (3) 渲染。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突出这个切合点, 并和论点结合起来。 (4) 新颖。在切题的前提下, 选取的角度 (内容上) 和运用的方式 (语言上) 要让人耳目一新。

5. 挑战高考

考虑在以下2011年各高考题目中能否运用乔布斯的材料?如何运用?任选一题, 找出它们的切合点是什么。《期待长大》《中国崛起》《这世界需要你》《拒绝平庸》。

(1) 切合点:乔布斯的创新理念就是拒绝平庸的表现。 (《拒绝平庸》) 例文:生活如果平凡了, 那生命的长度就愈显庸俗;追求如果平凡了, 那生命的高度就越发庸碌。苹果一直坚信仅仅满足客户需求是平庸公司所为, 而引导客户需求才是高手之道。乔布斯就像一颗飞速冲刺的子弹, 用他的i Pod、i Phone狠狠地打在了时尚的靶心。 (2) 切合点:重新回归苹果的乔布斯,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 中国崛起是一场复兴, 也须改变。 (《中国崛起》) 例文:中国崛起始于中国自身自上而下的改革, 它是对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的改变与创新, 它的征程是中华民族的一场伟大复兴。它需要它的子民像重新回归苹果的乔布斯一样对原有不完美的模式进行改变和拯救,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6. 即时练笔, 牛刀小试——该你露一手啦

以2011年四川卷《总有一种期待》为例, 找准切合点, 要求写一段融合你的观点和乔布斯材料的文字。

7. 共享佳文, 同析疑虑示例:《总有一种期待》

切合点:乔布斯的励志话语可以成为我们迷茫时的期待与关怀。

引玉文:总有一种期待, 在漫漫长夜里, 静静思考, 仰望星空, 璀璨华丽的灯光下, 迷失的心灵在左冲右突中, 却不放下期待。乔布斯说:“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 继续寻找, 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 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期待是对未来的希望, 心若在, 梦就在。

篇4:作文人物素材“以旧换新”

示例1:旧素材人物:陶渊明

新素材人物:梭罗

相似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返璞归真

新素材人物简介:如果说这个世界确曾有过“世外桃源”,那一定是19世纪的瓦尔登湖。那是150年前的一个春天的日子,梭罗带着一柄斧子独自到了瓦尔登湖边的山林。经过一番挥汗如雨的紧张劳作,他如愿地住进了自己亲手盖起的木屋。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在这里耕种,散步,观察,倾听,梦想,沉思,并用独具风格的文笔记录下了他所经历和体验的一切。闹中取静读《瓦尔登湖》别是一种滋味。细碎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洒进来,给人一个迷离的感觉,袅袅的神思于是慢慢飘到了瓦尔登湖。正如译者徐迟所言,这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新素材关键词:隐居瓦尔登湖 自力更生 感知自然 重塑自我 寂静之美

示例2:旧素材人物:爱迪生

新素材人物:乔布斯

相似点:科技创新,造福世人

新素材人物简介:世界上很少有这样一个人,他去逝后,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去自发地纪念他,而且这种纪念是跨国界、跨民族的,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

而乔布斯做到了。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他足够勇敢,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足够大胆,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世界;而且足够聪明,做到了这一切。从他的车库起步,乔布斯建立了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他是美国精神的典型。是他让电脑普及到个人,并让互联网装进每个人的口袋。他不仅推动了信息革命,而且使之有趣且触手可及。他出色的讲故事天赋,让数百万和他相似的孩子以及大人受益。他曾经的竞争对手诺基亚CEO埃洛普称,世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梦想家。他说,乔布斯对于简约和优雅的追求为我们留下了遗产,这遗产我们可以享用几代人,

新素材关键词:发明家 互联网 进口袋

示例3:旧素材人物:屈原

新素材人物:顾维钧

相似点:忠贞爱国

新素材人物简介:也许你对他很陌生,对他的事迹一无所知,但你不可能不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能不知道大战后的“巴黎和会”,而他,就是那个在“巴黎和会”上满腹爱国热情、雄辩滔滔、舌战列强,为中国争取最大利益的外交官——顾维钧。他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之一。改变中国屈辱的对外关系、维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尊严是他投身外交界时抱定的目标。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位爱国外交家以自己的智慧、修养和爱国热忱,一生坚毅果敢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对工作的献身精神赢得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毛主席也十分佩服他的外交才华和为人。

新素材关键词:外交 维护民族利益 爱国热忱

示例4:旧素材人物:雷锋

新素材人物:白芳礼

相似点:乐于助人、真诚无私

新素材人物简介:一位年逾九旬的病弱老翁,一辆破烂不堪的旧三轮车,一个老人无私奉献的感人情怀,一个二十年助学的惊人神话。这位平凡的老人用他生命的最后19年,省吃俭用、不顾日晒雨淋,奔波在大街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几乎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而他的私有财产帐单上却是一个零。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岗老人,本应安详晚年,到底是什么促使着这位年过9旬的老人拥有如此的慷慨?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乐于助人的金子般的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不遗余力,把为别人照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绽放出生命的流光溢彩。

新素材关键词:病弱 无私奉献 资助学生 善良

示例5:旧素材人物:张海迪

新素材人物:谢坤山

相似点:身残志坚,笑对人生

新素材人物简介:如果你只剩下一只眼睛,你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少了一条腿,你会不会悲伤?如果你失去了一双手,你是不是会痛不欲生?如果你三者都有,你还活得下去吗?你会抱怨、气馁吗?——但他没有。他是霍金,她是张海迪,她是海伦·凯勒,他是谢坤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台湾青年奖彰获得者、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谢坤山,勇敢地挑战生命的极限。他在画布中搏击人生,终日练习口含着笔写字画画,渐渐地,从散乱不整到各就其位.从歪歪斜斜到端端正正,从口水如涓滴到自如地含稳笔……他成为了一名画家;他用嘴咬着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了自传《我是谢坤山》,被香港特区政府推荐为“十大好书”之一。正视苦难,接受苦难,挑战苦难,把它当作成功的良师,才会成就辉煌的人生。

新素材关键词:生命极限 苦难 辉煌

责任编辑 高守娟

篇5: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榜样

廖智,女,28岁,四川绵竹汉旺人,原是德阳某舞蹈学校老师。2D汶川地震,廖智因伤双腿截肢,还失去了年仅一岁的女儿,地震后,丈夫也以“接受不了失去女儿、失去母亲、失去家园的现实”的理由离开了她。

2D,伤势恢复之后,廖智开始了自己的志愿者活动,她去灾区教当地的孩子们跳舞唱歌,为的就是让这些孩子忘记地震时的惊恐。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廖智决定继续她没有完成的舞蹈事业,用跳舞来为更多的人带去快乐。2月,她来到成都市残疾人艺术团工作。她希望能带着艺术团的孩子们闯出一片天地,让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养活自己,赢得尊重,而不是靠施舍或者救济生活。

20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21日中午,廖智和志愿者伙伴们赶到了雅安,把救灾物资发给前来领取的乡亲们。她说:“我经历过灾难,所以我更了解身在灾难中的人们需要什么,所以我来了。”

正能量速写

速写角度:坚强的理由领悟

她喜欢《美人鱼》,看到的却不是爱情,而是人生:“不灭的灵魂才是美人鱼真正渴慕的,王子只是一个符号。只有这种理想才是人生长久的动力。”

痛出来的正能量,比较出来的幸福感

“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了。阳光柔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美人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阳,同时在她上面飞着无数透明的、美丽的生物。”廖智说,在《美人鱼》中,这是她最喜欢的一段。廖智一直认为,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很不可靠且容易破灭的,只有自己才是最值得信赖的,、而更多的人。则希望在廖智身上找到坚强的理由。但廖智并不认为自己很坚强,她也不会劝别人坚强。在廖智看来,地震不过是人生的一种可能性,意外无法阻挡,既然遇到了,就积极去面对。

刚装上假肢那会儿,廖智靠每天清晨去菜市场看小贩来获得能量,比起辛苦的小贩,她觉得自己可以在温暖的被窝里睡懒觉、衣食无忧,更幸福。用比较来换得幸福感,很残酷,但却很实用。而且,她也并不不介意别人把自己当成参照物。

篇6: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榜样

郭召旭来自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的花朗乡法地村,在这个90后男孩的记忆中,五六岁时家乡才通上电,全村也仅有20多户人家。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郭召旭终于走出了大山,来到了青岛读大学。大一暑假,郭召旭开始筹备“彩云协会”公益组织,一年后协会在云南省镇雄县成功注册,成为共青团镇雄县委员会领导下的青年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郭召旭拿出了自己省下来的元奖学金和助学金,然后带着协会的成员们,在校园里捡瓶子收废纸,去周边的建筑工地上干活,这群90后的大学生们用做小工卖废品的方式,来攒钱买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给支教学校的孩子们送去。

现在,青岛、北京、哈尔滨、西安、昆明、武汉、福州等10地高校里,都有一批大学生在为远在云南的孩子而努力。郭召旭不再是一个人在奋斗。

正能量速写

速写角度:行动微小 爱心传递

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后天。

别人在感慨,而他在行动

“你都不知道孩子们对于体育用具多么热爱,一个篮球他们能玩一中午,连饭都不吃,一根摇绳小姑娘们中午不回家不午睡,也要跳个过瘾。”正是孩子们这种最简单最易满足的快乐,让郭召旭义无反顾地投身家乡的小学建设。

郭召旭格外令人钦佩之处在于,他除了支教还“支建”——筹建图书角,帮助当地修建希望小学。对于那些贫寒至极的乡下孩子来说,读书也许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如果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比如连起码的校舍都不具备,他们如何点燃自己的卑微梦想呢?谁来照亮他们的人生?幸亏有了郭召旭这样的支教大学生——郭召旭本人对贫穷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以感叹“在我们那里,要从山里走出来太难了,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些孩子”。

篇7: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榜样

这些树洞画作品均出自大连女孩王月之手。学美术的她发现石家庄街头这些树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树洞特别多。于是,她动了毕业设计的心思,与其精心雕琢一组给老师同学交差的作品,不如来修补残缺,创造“美途”。“美途”便成了她着手树洞画时的网名。

王月和她的“御用摄影师”李悦没有想到的是,“树洞画”在微博上被数十万次,到九中街来看她画画的人越来越多。更加让她惊喜的是,许多家长带着小孩慕名前来让她教小朋友画画。“原来我做的事不仅让城市更加美丽,还能激发孩子们的画画兴趣,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王月谦虚地说。

正能量速写

速写角度:有心人爱美之心 化腐朽为神奇

我们的城市需要有心有爱之人,用他们的艺术打开我们的慧眼。

有心插柳的城市美容师

曾经看过一组图画,那是日本的街头,一组灰扑扑的地下井盖被涂鸦艺术家几笔涂抹,就变成了潜水员,小乌龟,放屁的恶作剧小孩。当时我被这样可爱的创意震撼了。艺术不就该这样吗?不是高高在上故弄玄虚。而是贴近民间,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艺术的魅力。

今天冬天,一个叫王月的女孩在石家庄的九中街上,在阴暗的树洞上绘画,根据树洞的形状,树疤的颜色,用自己的想象让这个冬天灰蒙蒙的城市瞬间灵动起来。我们要感谢王月和她的树洞画,是她让这个城市多了一些艺术细胞。树洞画也让人们开始思考。什么样的街头艺术更能代表一座城市的形象,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特色文化。

篇8:高考作文经典素材的运用技巧

1.凝缩素材, 取其一点。凝缩就是“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 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 或舍去总体而取其细节。往往只攻其一, 不及其余。写作时要根据文章的需要, 对有关素材进行剪裁、加工, 选取主干, 去粗存精, 进行定向叙述, 并且要深入挖掘;其余部分, 即使很精彩, 也应“忍痛割爱”, 绝不手软。请看下面的文章片段:

汉有昭君, 不赂画工, 寂寂深宫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莲, 终得一日, 天理昭昭。她的倾城姿容醉了天子, 醉了使臣, 以公主之位和亲匈奴。识大体的智慧, 济苍生的胸怀, 沉着大气的风范, 令她成为一首绝唱。直至百千年后, 人们仍可从杜甫的吟诵中瞥见那一抹惊鸿的倩影, 惊艳了岁月。是什么让一位红颜以扶柳之态名留青史?是其内在的德。修心如莲, 凭自我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2015年高考湖南佳作《修心如莲》

作者引用了王昭君的例子, 却只攫取了人物“自我修行, 成就美德”的一面, 从而论证“人, 只有自我修行, 提升道德, 才能彰显价值”的观点。素材指向集中, 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2.同类叠加, 多人组合。面对作文题, 如果觉得使用单一素材不能有效论证中心, 那么可以将同类的素材有机地罗列在一起, 同类互补, 形成集团效应。或从相同角度来论证中心, 或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如果能够做到点面结合, 构成有力的群例证明, 则会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同类叠加的素材要有共同之处, 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不能放在一起使用;要有共同的指向性, 都指向并服务于中心;句式尽可能一致, 力求营造铺陈之美;防止杂乱堆砌, “摆事实”的同时还需“讲道理”, 要进行深入剖析。请看下面的文章片段:

于是心诚者文如其人, 由笔尖到人心, 一脉相承, 原汁原味。“夜台无李白, 沽酒与何人”, 如诗仙者, 三分诗七分酒;“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如后主者, 感时伤人。“安然度过生命的秘诀就是与孤独签订体面的协议”, 如马尔克斯, 孤独哲思。

——2015年高考浙江佳作《文字之上》

为了论述“文如其人”的重要性, 文章列举了多则素材, 即李白的酒后赋诗、李后主的感时伤人、马尔克斯的孤独哲思, 这些经典素材都从“文如其人”的方面进行论证, 使得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正反对比, 对比映衬。在一些人物素材中, 有正面人物, 也有反面人物。写作时, 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正反两面的人物进行对比, 在对比映衬中表明自己的主张。“正反对比”主要分“同质对照”和“异质对照”两种。“同质对照”又叫“纵比”, 就是将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的不同情况进行对照, 是同中求异;“异质对照”又叫“横比”, 就是将两个存在差异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好坏优劣不言自明。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 互为映衬, 所以, 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鲜明的对比中, 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等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 从而使文章的中心更鲜明突出, 更有利于突出主旨。运用此法关键在于精选素材, 不能强作对照, 要有可比性, 要确立对照点。“异质对照”所选人物务必是截然相反或有明显差异的;对比映衬应该有主有次, 一般以正面人物为主, 反面人物为辅。如下面的文段:

回溯古代, 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 有“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 毕竟他们与天地伴, 与日月行。然而, 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 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 世界之本原, 树木之纲属, 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 以造福于人类, 以改造自然。……

再看现代, 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 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 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种种, 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 却哑口无言。那么, 让我们放下手机, 离开电脑, 走进大自然, 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 去感受“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2015年高考广东佳作《远近结合, 感受自然》

在以上文段中, 作者将古代人感受自然和现代人感受自然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从而得出结论, 我们创新科技, 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 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 将二者相结合, 我们才能真正感知自然, 享受自然之美。

4.片段组装, 剪辑组合。这种技法又叫“镜头组合”, 即全文由若干个片段组装而成, 一个片段相当于一个镜头, 使文章结构呈现“块状叠加”的特点。每一个片段一个小标题, 或不设小标题, 仅用序号标明层次。虽是组装, 但必须用一根线贯穿每个片段, 使全文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每个片段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表现主题, 共同支撑文章的观点。素材的剪辑组合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强化功能, 具体组合类别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同向强化组合, 取相似素材组合, 使论述说明的对象更具广度和力度。二是异向强化组合, 异中求同, 异中求新, 取相反或相对素材组合, 形成前后对比, 呈现两种价值取向, 突出强调其中一种, 给读者以极强的震撼力。三是延伸强化组合, 取呈递进关系的素材加以组合, 将情与理一步步引向深入。如有一篇高考满分佳作《英雄兴亡论顾虑》的主体部分就由三个片段组装:

巨鹿

阴风怒号, 旌旗猎猎。身后, 是英勇善战的江东子弟;身前, 是如狼似虎的暴秦之师。刚毅的神情现于面庞, 沉重的铁戟握在手中, 神勇的乌骓跨在身下。项羽, 正面临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考验!

渡船, 早已凿沉了;铁锅, 早已砸烂了;粮草, 早已告急了;退路, 早已没有了。他知道, 此时此刻, 只要有一丝的顾虑, 推翻暴秦、解救苍生的大业就会付之东流。

“杀!”一声令下, 江东儿郎们如滚滚江水, 杀向对面的秦军!项羽一马当先, 斩将夺旗, 士气大振!他几进几出, 如入无人之境!终于, 威风八面的秦军土崩瓦解!

残阳如血, 战马哀鸣。流血漂橹, 伏尸无数。项羽威风凛凛, 环视战场, 得意之形, 溢于言表。

乌江

匹夫自有得意日, 英雄终有落魄时。

残破的战袍, 疲惫的身躯, 迟钝的乌骓, 乌江畔, 昔日叱咤风云的英雄项羽, 孑然一身。面对冰冷的江水, 他神情凝重。

“霸王, 小人乃乌江亭长。得知霸王战事不利, 特来接应!请霸王快快上船, 汉军快到了!”

“上船?呵呵。”项羽摇了摇头。

“霸王, 胜败乃兵家常事。对岸就是江东, 以霸王的声望, 携数万之众卷土重来, 又有何难?”

“卷土重来?想当年, 我率八千江东子弟, 推翻暴秦, 是何等的豪气!如今, 纵使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我又有何面目见他们?时不我与, 又何谈卷土重来?”

终于, 他拒绝了亭长的好意。身后, 汉军蜂拥而至。一阵力战, 仅汉军伏尸数百。

可是, 他不想再杀人了。利剑出鞘, 颈项处一道裂口清晰可见。 一个伟岸的身躯, 轰然倒地。

残阳如血, 乌骓长嘶。岸边, 汉军在疯狂瓜分他的身躯。

咸阳

咸阳城里, 刘邦频频举杯, 踌躇满志:“项羽为我所败, 是因为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韩信、英布纷纷倒戈, 项羽有一范增却不用, 焉能不败?”座下文武百官, 无不连连称是。

韩信垂首不语, 心中暗忖:“假如项羽能勇敢地渡过乌江, 昔日落魄的汉王, 又能在此意气风发到几时呢?”

这篇文章很好地运用了片段组装、剪辑组合法。第一组镜头是“巨鹿之战”的画面演绎;第二组镜头是“项羽自刎乌江”的画面剪辑;第三组镜头由“咸阳城庆功”的画面组成。三组镜头, 集合了项羽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刘邦、韩信对他的评论, 共同演绎了项羽的英雄悲剧, 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大跨越, 使文章具有一种历史厚重感。同时, 三个片段的话题全都指向“顾虑”, 分别从“没有顾虑”和“顾虑重重”两个角度来论证。这种结构的好处是, 上下文无须过渡, 且一目了然。

5.点面结合, 拓宽深度。点面结合就是对一些经典的素材, 有的在“点”上铺开进行重点叙述, 有的则在“面”上进行一般性概述。这种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以一二例为主、其他例为辅,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写法。此法适用于考试时见到话题或题目后, 一时想不到那么多可用的事例, 这时, 可从想到的那些与论点相近或相一致的有限的事例论据中, 选择自己认为较典型、较全面的事例论据稍作详细叙述, 并加以挖掘, 与之相关的其他事例论据则可简笔带过作次要叙述, 从厚度与深度方面加强文章的力量。如下面的文段:

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深陷物欲横流的漩涡。当人们被物质生活绑架的时候, 人们也就束缚了生活的快乐, 每天愁苦于难以满足的无尽的物欲, 逼迫自己选择生命的弯路, 如陈希同、刘志军、周永康等, 走向毁灭的结局也正是因为人生价值不同选择就不同。

于贪官如此, 于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当今社会, 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 在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里, 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 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 也丧失了生活的快乐。为了快速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 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路。……

——2015年高考山东佳作《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文章通过“点”例——陈希同、刘志军、周永康, “面”例——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 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比较全面而深入地论证了价值观念在选择中的重要性。

6.妙引名句, 画龙点睛。围绕写作话题或中心题旨, 利用比较多的名言名句, 去组织文章结构。搜索一下记忆, 我们会发现, 名言精炼, 歌词新鲜, 俗语流行, 以这些作为写作素材, 在文章中巧妙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名家箴言、警语或古代诗人的佳词丽句作为内容, 必能使文章意境深邃, 回味无穷。写作时可以直接引用, 也可以间接引用;可以全部引用, 也可以局部引用;可以浓缩引用, 也可以扩充引用;可以点化引用, 也可以组合引用。如:

由此观之, 过分的强硬与柔软都会导致人格缺憾的产生。真正和谐的自我, 应当如稼轩一样, 有“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豪情, 亦有“看美人头上, 袅袅春幡”的刻骨柔情;应当像龙应台一般, 有与儿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慈母情怀, 又有愤而质疑“中国人, 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浩然正气。生而为人, 我们既要有对大是大非的恪守, 又应有对小情小爱的珍视;既要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与态度, 又应有对风花雪月灵敏感知的能力。

梁晓声有言:“以敢憎而与可憎较量, 以敢爱而捍卫可爱。以与可憎之较量而镇压可憎之现象, 以爱可爱而捍卫可爱在我们生活中的发扬光大。”善哉斯言!必要的强硬, 才可守住所真爱的柔软;适当的柔软, 方可凸显出真正的强硬。柔软与强硬虽泾渭分明, 但并非南辕北辙, 事实上, 他们相傍相依。

——2015年高考上海佳作《刚柔相济》

篇9:高考作文素材

“问文哪得妙如许,惟有素材活水来。”愿广大考生厚积薄发,活学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用生花妙笔,绘锦绣前程。

喷水池理论

□吴小莉

很多人都问过我是否一直像屏幕上一样总是精神满满的,其实没有,生活工作总有不如意和失落,但重要的是,无论遭遇什么,请努力保持明朗的笑容,积极上进的心态。

记得初到香港时,我刚结束一场长达七年的初恋。人生地不熟,又不懂粤语,连日常生活的沟通都成问题。尤其在情人节或圣诞节,我形单影只,繁华中更觉落寞。香港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我也不适应,那种不合拍的感觉和噬人的孤独,让我无所适从。那时,我特别害怕下班,钥匙插开的房间空空荡荡,就是四面墙,家具一应俱“无”,只临时买了个床垫铺在地上。黄昏闻到楼下煎鸡蛋的香味,我就想到远方的家。从不失眠的我,开始整夜睡不着,频频想爬起来打电话回去,又怕家人担心,于是躺在黑暗中,一遍遍地跟自己说:“静下来,静下来,都会过去的,明天太阳照样升起。”早上起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打起精神来,今天又是新的一天。”

有次我在某大楼的喷水池前等个朋友,看到水花不断上涌,再形成美丽的透明图案,兴致盎然。喷水池的水怎样往上走的呢?并且永远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是因为水流被激射出来,形成水柱,这种力量一直往上推,才让顶端的水花永远盛开。

其实,伤害和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化解痛苦,寻找来自内心的支持的力量。只要心底有力量,就会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否则,一分钟的懈怠都可能让顶端的水花一泻千里。喷水池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水柱,而对人心而言,学习才是最好的活水之源。

改变需要勇气,那段艰难的日子历历在目,我都笑着走过来了。其实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终其一生,都在斗争。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学习,不仅是多读书本,而且每一次采访,都能让我如同海绵吸收新鲜的东西。现在正在做的媒体经营管理工作,也需要我更多更新的知识去应对。

回望这十多年的职场生涯,走到今天,喷水池理论让我受益匪浅,是积极向上的心态让我在千变万化中葆有了希望和人生事业的恒温。

适用话题:改变、勇气、面对伤害、心灵的力量

(袁一耀荐自《意汇》)

不赚钱就赚人生

□吴淡如

朱先生白手起家,是一个建筑公司老板。虽然目前家大业大,但创业过程并非无风无雨。他很会找地,很会想点子,所在地的政商关系也相当良好,才能耐住台湾建筑业所经历的长时间不景气。

朱先生没念过什么书,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学历高一点。不过,他的独子念的是现代艺术,看来跟家业没什么关系。孩子办展览时缺乏经费,他也都慷慨赞助。

很多人听说他没有努力安排孩子接班,问他:“你怎么没要求孩子继承家业?”他总是笑笑说:“当然有暗示过啦。希望他念商或是念建筑,可以把我拥有的资源都给他。不过,他从小就只对画画有兴趣,我也没办法。”“念艺术恐怕连吃饭都有问题吧?”好事者这样问的话,朱先生就会耸耸肩笑道:“也许赚不了钱,但应该会赚到他的人生。哈哈,我的工作也跟我爸不一样,我爸是种田的,如果我爸要求我继承家业,我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事业版图吧。上一代总想不到下一代的发展,说不定我儿子将来会开一个比‘皮克斯’更大的动画公司。”

以前,父亲越成功,儿子的未来越被局限,现在,已有不少开明家长,愿意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他们明白,一个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是很难成功的。万一不成功,还会怪父母误了他的选择,这种重担,现代父母应该难以消受。

我们的人生和金钱的关系,其实只有四种可能状况:赚钱也赚到人生;不赚钱却赚到人生;赚钱却赔上人生;不赚钱也赔上人生。

你属于哪一种?

适用话题:开明、期望与压力、爱好引导成功

(冷洪波荐自《恋爱婚姻家庭》)

眼光决定生死

□张小平

春秋时,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曹僖氏是有名的贤内助。

有一年,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曹国寻求避难,曹国的大臣不仅拒绝了他,还处处为难他。唯独曹僖氏眼光独到,对丈夫说:“我看重耳迟早要当晋国的君王,那时,他定会讨伐曾对他无礼的曹国,我们也会跟着一起遭殃啊。”

僖负羁一惊,疑惑地问:“你为何这么说?”曹僖氏答:“难道你没注意他带的三个随从?他们长途逃难而来,重耳累得坐都坐不稳,而随从们却站得笔直。在重耳受到羞辱时,他们也没擅自行动,而是照样守在主公身旁等待命令,可见这三人的克制力有多强!有这么优秀的从者,重耳不当国君都难呀。”

僖负羁觉得有道理,忙问该怎么办?曹僖氏接着说:“不妨在他落难时我们帮一把,日后就不会被报复了。”

僖负羁接受了建议,马上安排好饭菜宴请重耳。那三个从者仍然守在重耳身边一动不动,僖负羁心生敬佩,又赠了重耳一面玉璧。果然,不久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并带兵讨伐曹国。念在往日恩情,重耳下令士兵不准进僖负羁家骚扰。僖负羁躲过一劫,对妻子的眼力也钦佩不已。

通常,想要了解一个人,可以通过与之密切关联的人和物来观察和判断,会有更为全面的发现。

适用话题:细节、角度、善意

(涂红阁荐自《国学》)

平视是一种尊重

□秦 湖

首届华语主持传播高峰论坛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作为首位演讲嘉宾出场,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

在演讲开始前,很多学子见到白岩松本人后,都显得非常激动,他们忙着拍照片、发微博,并想方设法问白岩松要签名、求合影。对此,白岩松在演讲开始后,实事求是地说:“我刚才看到有一条微博写着‘就要见到白岩松老师了!!!!!!!!’用了八个感叹号!我非常替你可惜,当你拥有一个表达空间的时候,你却把权利用在感叹上,而不是提出你的问题。我想如果今天的论坛首先要让我们拥有一点什么的话,那就从平视开始,从去掉你的相机、探头一样的心态的改变开始。不管别人处在怎样高的位置,都不该去仰视;不管别人处在怎样比你低的位置,都不该去俯视。平视是一种尊重,是我们永远的职责。”

随后,白岩松谈到了在他上大学的那个年代,不管是哪位名人或大师的讲座,学生从来不会用求签名或者照相的姿态去面对他,而是带着深深的怀疑。如果他讲得好,大家会回到宿舍一聊就是一宿,成为他思想的传播者;如果他讲得不好,不管他多么声名显赫,大家都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名字的光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其中有多少思考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能够带来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强。”白岩松意味深长地总结说道。学子们听了,都自觉地放下手中的相机、停下微博的直播,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平视,既是一种自信,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适用话题:平等、崇拜、偶像、光环

(冯诗韵荐自《润·文摘》)

上一篇:三类人员培训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第一课时《兰兰过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