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建议服务建议书

2024-04-25

政策建议服务建议书(精选6篇)

篇1:政策建议服务建议书

摘 要: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对于发展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甚至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分析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实现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现状;政策建议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开始发展,到20xx年,旅游服务贸易总收入从19xx年的2.63亿美元,增加到395.6万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150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居世界位次由19xx年的第34位上升到第5位,入境游客人数的增加,带动了周边交通,民航,住宿等行业的发展,也缓和了就业形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以及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届时不仅会对中国服务贸易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成为了旅游服务贸易大国,但并不是旅游服务贸易强国。

1、外国客源市场不够丰富

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统计,在外国客源市场中,日本和韩国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大客源国,此外是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澳大利亚。虽然这几个市场很重要,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增长已经进入平稳期,当需求逐渐趋向饱和,其开拓能力必然也会受到制约,而有开拓潜力的欧洲等国的入境游客人数却没有显著增加,这反映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出更广阔的市场。

2、立法滞后

我国先后出台了十几部针对旅游业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规对规范旅游行业,加强旅游监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没有从法律层面对旅游业的发展加以保护和约束,旅游业法律的空缺不仅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现在的发展规模极不相称,也导致了旅游服务业监管的不力。

3、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

一直以来旅游业都被当做“无烟产业”或者“绿色产业”,旅游服务贸易由于前景广阔,因此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把旅游当做支柱产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旅游资源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严重,二是生态环境破坏,三是旅游景观资源破坏,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地区性不平衡,东部11个省级行政区旅游外汇收入大于中西部20个省级行政区,且东部地区旅游外汇收入在81%以上,占据绝对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和开发均不足,而东部地区刚好相反,不仅开发早且交通便利,基础配套设施配置到位。如果这种差异性发展持续下去,不仅将导致东部地区的旅游资源长期负荷,而中西部地区旅游设施闲置,还会严重阻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4、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够

我国旅游市场既缺乏效果显著的营销方式,也缺少资金投入。首先在方式选择上,大部分旅游项目缺乏创意,自然资源没有和人文背景结合,宣传方式简单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就是旅游投入不到位,据旅游协会资料显示,每增加1美元的营销投入,就可以增加123美元的收入,但是我国国家旅游局的年营销投入只有350万美元,仅占世界总数的0.175%,可见,缺乏有力的营销,会直接影响到旅游收入.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客源市场

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地区特色突出,适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因此我国必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创新旅游产品,并结合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旅游产品的供给,吸引国外游客。例如西班牙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不光是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还依靠一系列的措施,在产品的开发上注重多元开发,强调品质取胜。我国不能只局限于旅游观光这种传统方式,也应增加休闲度假,商务旅行,自助游等旅游方式的选择,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出精品路线,来吸引国外游客。

(二)加强政府主导,完善立法

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协调和参与,我国应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扩大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消除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壁垒,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同时要加快旅游立法的工作进程,参照WTO的相关规则,建立完善的旅游法律体系。其次要加强监管力度,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提升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

(三)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中国早在1985年加入了《世界遗产公约》,这意味着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做到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开发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眼前利益和将来利益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范围内,建设旅游服务基础配套设施。同时要从政策、科技手段、经济投入多个方面对旅游资源实行有效地保护。

(四)结合地方特色,协调区域发展

促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整体快速发展,必须打破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的限制,从全局出发协调区域发展,同时要结合地方特色,例如西部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而神秘,对外国游客很有吸引力,但基础设施薄弱;而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全面,交通便利,长期来是我国入境游客最大的集散地。因此对于发展西部旅游,要注重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走出一条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同时要注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民的路子。对于东部地区要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创新,促进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加强各地区之间交流合作,发达的东部地区扶持中西部,在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内部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开展多样化、特色突出的旅游活动和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任晓燕,霍朱莲.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技术与创新管理,,4.

[2]陈洁.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

[3]张莉.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皖西学院学报,,2.

篇2:政策建议服务建议书

□ 金荣学

▲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我国预算的统一和分类管理研究》(07BJY14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05JA790083)◆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存在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支撑体系不完整等问题。本文从财税政策的角度提出大力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的建议。以期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园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服务业 功能园区 产业集聚 财税政策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培育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功能园区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并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服务业集聚是指在服务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企业与机构在一定地域内聚集,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充满创新活力的有机体系。在现代服务业集聚中,现代服务企业是关键企业,在集聚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作用是:直接给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或服务过程,并接收消费者的反馈信息。而供应者是指为服务企业提供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企业,一般不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相关机构主要指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政府相关机构等;人文环境指服务企业聚集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氛围;产业区的基础设施是某一区域的道路、通信和安全;

政策环境是指政府关于特定产业及区域的政策和法律规定。

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我国服务业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2003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4%,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45%左右。同时,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2003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9.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0%左右水平。

当前服务业集聚发展滞后,存在体制性和政策性制约因素。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政策,忽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导致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同时,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业支撑体系不完善,效率偏低。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其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因而各个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把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用汽车的利润来源构成中服务所占比重在90%以上。但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跟不上,致使整个服务链条脱节,影响了制造业的效率。服务的低效率,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支持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的财政政策建议

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积聚功能园区的财政政策应根据政府服务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合理确定支持的领域、方式和条件,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财税政策促进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的出发点,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支持和推进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稳步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在服务业方面的差距。

建立健全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社会保障制度。服务业是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为了确保服务业企业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正常安排企业职工的就业和失业以及医疗保障问题,必须健全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法定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健全职工失业保险制度,凡是失业职工得到基本失业救济,并参加就业培训,尽快实现再就业;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建立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所有生活困难的城市居民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为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

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政府要支持服务业集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业集聚园区建设成功与否,信息与技术的支撑是关键。政府应把建立服务业电子交易平台发展项目列入重点扶持计划,给予专项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财税政策,通过税费减免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降低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营运成本;实施电子税务工程,建立专门的网络数字身份证制度、商贸税务登记和申报制度,加强电子商务相关的税费管理,防止税收流失,实现企业发展与市场繁荣的“双赢”。

加大扶持物流业。政府可根据物流企业的注册资本、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信息系统、人员结构、信用程度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明确财政贴息、立项投资等特殊政策,重点支持功能园区引进的经验丰富、管理先进、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综合竞争力强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形成有利于促进市场物流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让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于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可参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对承接的服务外包大项目在国内分包,解决重复计税问题,只对增值部分征税;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工资支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在不超过工资总额2.5%以内的部分,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除税收政策额以外的优惠政策。利用已有的政策、技术、服务、场所等条件,减化审批程序,减免规划、建设等相关费用。要优先将服务外包产业用地项目列入土地供应计划;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主动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前置审批和工

商登记便利。

设立专项资金以项目的方式支持现代服务企业的发展。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重大项目给予补助、贴息。通过这项资金,支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数字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业等,包括支持人才培养,支持企业取得资质认证和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

支持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的税收政策建议

税收政策一直在我国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加快我国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有关的税收政策。

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以支持生产型服务业产品出口。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关键是增值税转型,因为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将出口产品中所包含的所有增值税退净,而生产型增值税做不到这一点。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可以提高服务业企业和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服务业产业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造成货物成本中长期资本投入的费用所占比重增大,原材料等费用所占比重小,如果能扣除长期资本费用中所包含的税金,就可以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消费型增值税能抵扣外购资本产品中所负担的增值税,彻底解决外购资本重复课税的问题,公平不同产业间的税负。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可以对企业销售和购买的无形资产所征营业税纳入扣除项目范围,可以促进企业加大对科技开发方面的投入。对出口企业在得到的退税中包含了为生产该产品而外购的资本品中已缴纳的税额,做到了彻底退税,从而提高我国生产型服务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市场税收征管的相关政策法规。通过适度有效的政策优惠,推进市场集中结算,科学确定征管方式,降低管理成本,堵塞税收漏洞:对市场业主主动投资改造内部格局、优化购物环境、完善收银系统的,提供资金周转、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对市场业主因推行集中结算可能造成的收入损失的,如为引进经营户而采取降低租金水平、减免进场费和物管费等举措而造成的损失,适当进行补贴;对市场业主推行集中结算后年税收达到一定规模或同比增幅超过一定水平的,给予一定比例或限额的税收奖励;设置入驻门槛,实行销售收入末位淘汰制,促进低端的个体经营户退出或转型。

调整营业税。从国际趋势来看,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在逐渐缩小,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在逐渐扩大。营业税的调整也应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调整征税方式,对于服务外包采取增值征税的方式。服务外包是服务业分工的产物,是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目前的重复征税造成服务外包的税收负担太重,不利于服务业的分工,因此,在确定营业税税基时,可以考虑允许服务外包企业将支付给承包方的营业额从计税依据中扣除,仅对实际取得的营业额征税。二是在税率设计上,鼓励发展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现代服务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生产性服务业,激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该作为营业税的重要目标,我们应逐渐拉开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税率间的差异,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完善消费税。从服务业的角度来看,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应扩展到高档的消费性服务业,如高尔夫、网吧、保龄球、洗浴等项目。从局部均衡的角度来讲,对这些项目征税会阻碍这些产业的发展,但是从一般均衡的角度来看,对这些项目征税可以引导社会资源向人民急需的消费性服务业(如养老、教育、社区服务)和生产型服务业流动,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同时征税可以获得税收收入,政府可以用这些收入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促进现代服务业更好地发展,以提升其竞争力。

稳步推进增值税的改革。从发展服务业的角度来考虑增值税的调整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慎重扩大增值税的实施范围。理论上讲,增值税的实施范围是指应征收增值税的生产、流通或消费过程中的环节或阶段。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向宽范围的增值税扩展条件,仅能将部分行业逐渐纳入增值税征收体系,主要是将那些会计核算体系健全的生产型服务业以及内部分工比较发达的服务业纳入增值税征税体系,以消除重复征税,促进分工,提升服务业竞争力。二是妥善处理服务购入的抵扣问题。笔者建议,制造企业在购买诸如专利等高端生产型服务时,可允许其按照一定的比例抵扣进项税额,以鼓励这些服务项目从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促进我国服务业快速有序地发展。

篇3:政策建议服务建议书

关键词:新兴服务业,重要意义,问题与政策建议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生活需求日益多样化, 以信息通讯、软件服务、检测认证、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逐步发展起来, 新兴服务业中多数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预计到“十三五”中期, 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整个服务业中的主导。因此, 促进新兴服务业健康发展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 由于新兴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规模小、不规范、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 需要不断规范服务标准、健全准入制度、完善融资体系, 促进新兴服务业健康发展。

一、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意义重大

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程度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软实力, 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 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就业、提高制造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发展新兴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要从投资需求驱动转向消费需求驱动;二是注重节能减排,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家庭服务业、健康服务业、节能服务业、邮轮旅游业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 市场需求潜力大, 可能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力量,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 新兴服务业对物质资源占用少、能耗低, 有助于实现生产投入要素的“软化”, 对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大有裨益。新兴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对于实现转型升级、加速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2. 发展新兴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突破口

新兴服务业既包括软件、信息等知识密集型产业, 也包含了房产中介、家政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还包括动漫设计等劳动、知识双重密集的产业, 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其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强。在推进城镇化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下, 新兴服务业在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群体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例, 2013年二季度就业人数为225.31万人, 比去年同期新增5.98万人。

3. 发展新兴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水平的重要着力点

新兴服务业涉及到产品的研发、设计、营销、配送环节, 这些环节处于产业链的高端, 同时也正是我们没有控制住的环节, 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改变, 离不开新兴服务业特别是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加快推动制造业服务化, 将更多的服务渗透到生产过程当中获得竞争优势, 有利于推动从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实现产业链从制造环节向设计、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延伸。可见, 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必然要依赖新兴服务业支撑。

二、新兴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 缺乏明确的服务标准

新兴服务业多是新生事物, 不同行业之间差异较大, 没有一个明确的服务标准, 基本上还处于“放养”阶段, 更谈不上统一行业标准, 扩大服务业标准化覆盖范围。缺乏明确的服务标准, 就无法扩大新兴服务业的规模, 无法与高水平的国际化标准进行对接, 行业的发展处于较低水平。以家庭服务业为例, 欧美的家庭服务业通常与信息化联系在一起, 通过网上预订、线下考察、签订服务合同迅速便捷地提供服务, 但是我国家政市场则还处于无序状态, 在服务人员的素质、提供服务应达到的标准等方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导致家政服务的质量良莠不齐。

2. 服务业价格机制有待健全

一是服务定价机制不健全。还没有形成符合新兴服务业发展特点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定价机制, 行业服务定价不透明。以房产中介服务业为例, 提供中介服务收取的价格因不同中介有所不同, 房产中介费由承租方还是出租房支付没有约定, 完全凭借三方博弈的结果而定。二是服务业生产要素成本的定价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 新兴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用地的价格高于工业企业, 导致服务业成本支出过高, 发展步伐缓慢。

3. 新兴服务业融资渠道不畅通

当前的融资渠道不适应新兴服务业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 新兴服务多以小微企业为载体, 由于缺少抵押物、经营规模小而遭遇融资瓶颈;高技术服务业风险较大、资金需求量大, 使投资者望而却步;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没有结合起来, 政府投资的项目社会资本进不去, 社会资本投资的项目不在政府投资计划之内, 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

4. 行业统计工作亟待规范

由于新兴服务业规模小, 且较为分散, 目前很难建立起全面、规范、科学的新兴服务业统计体系, 在统计上存在遗漏与误差, 导致行业增加值及其比重被严重低估, 很难拿到准确完整的服务业数据, 加大了服务业管理的难度。

三、促进新兴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规范行业服务标准、适当降低准入门槛, 综合运用财税手段, 一方面降低企业负担, 另一方面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着力解决新兴服务业统计不规范的问题, 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节, 实现新兴服务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1. 建立准入标准、规范行业服务标准

一是建立准入标准, 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根据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视同仁的准入标准, 既规范行业的准入秩序, 同时鼓励不同资本参与到行业的投资中来。二是规范不同行业的服务标准。对于信息通信服务业、软件、节能服务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行业, 着力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推进标准化建设, 鼓励经营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于健康服务业、家庭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着力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 加强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建设, 开展技能培训,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

2. 完善新兴服务业生产要素和产品的定价机制

新兴服务业生产要素的定价机制还没有形成, 在定价上存在一定的价格歧视, 导致服务业发展负担过重。应该理顺新兴服务业在用水、用电、用地的价格形成机制,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手段给予适当的优惠和补贴, 如用电、用水价格优惠, 用地价格低于工业用地价格等。

建立符合市场化改革的价格分类管理制度。在服务产品的定价机制方面, 以市场定价为主, 同时着力规范乱收费、漫天要价等行为, 加强价格监管。针对目前中介机构、家政服务机构存在收费不规范、变相增加收费等行为, 应根据《价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规制, 以此规范行业价格秩序。

3.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减轻企业负担应从减少税收、税收优惠、减轻费用三个方面入手。在税收方面, 在总结前阶段“营改增”试点的基础上, 总结探索全面推广, 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在税收优惠方面, 完善相关的劳务、货物的退税制度, 丰富优惠手段, 加强税收调节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拓展企业的盈利空间;在涉企费用方面, 继续整顿和清理不合理收费, 遏制巧立名目乱收费的现象。

4.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继续完善落实“非公36条”, 提高民间投资在服务业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二是扩大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比例, 在完善监管的基础上允许中小企业发债进行融资;三是发展各类投资基金, 如政府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 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资金保障作用;四是借鉴韩国“服务业特别基金”的模式和经验,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新兴服务业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支持, 破解融资难的问题;五是探索抵押物形式的多元化, 将有形资产抵押与无形资产抵押相结合, 拓宽小型服务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

5. 规范新兴服务业统计标准

篇4:扩大生活服务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已进入服务消费快速增长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GDP在 2001年突破1000美元之后,从2008年、2011年到2015年,分别达到了3000美元、5000美元和8000美元以上,消费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同时,随着消费结构加速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对休闲、娱乐、健康、旅游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使生活性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居民和家庭服务业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创新步伐加快,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等新兴生活性服务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热点领域和新增长点。2013—2015年,我国人均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分别由12.3%、10.6%和6.9%提高到13.3%、11.0%和7.4%。其中,餐饮、旅游、电影等服务消费迅猛增长,2015年,餐饮收入超过3.2万亿元,国内旅游收入超过3万亿元,电影总票房达到440亿元,较2014年全年票房高出近144亿元。

二、有效供给不足制约生活服务消费释放

当前,与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无论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生活性服务业还是半市场化的生活性服务业,都存在有效供给不足、供需不匹配的突出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活服务消费释放。因此,应区分两大类生活性服务业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分析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

(一)市场化程度高的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质量偏低

由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住宿餐饮、家庭服务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生活性服务企业数量众多,“小、散、弱”现象十分普遍。例如,当前我国从事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等居民生活服务业的企业超过350万家,其中90%以上为民营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种市场结构导致低质量生活性服务过剩与高质量服务供给不足并存。一方面,由于企业人工、房租等经营成本持续增加、税费负担重、融资难等问题突出,企业创新和发展活力不足,制约了服务供给,特别是社区商业和便民生活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短板。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多头管理与市场监管缺位并存,部分企业服务质量不高,存在服务不规范、缺乏信誉等问题,难以有效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此外,这类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普遍严重短缺、供需失衡,现有从业者90%为进城务工农民和城市失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所提供的服务较难满足消费者要求。

(二)半市场化的生活性服务业供给结构不合理

受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滞后、政策扶持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文化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体育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不足,产业与事业性质并存、边界不清,部门垄断依然存在,民营资本进入仍面临诸多限制,导致高质量、多样化、便利化的服务供给短缺。以养老服务业为例,由于养老服务“福利性事业”和“市场化产业”的边界不清,政府没有明确“兜底”保障的服务对象及相应标准,致使各地较多关注养老服务“福利化”、“公益性”,相对忽视“产业化”发展,重视机构养老、轻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造成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主要以公办机构养老为主,无法满足大众化养老服务和中高端养老服务需求。

三、增强生活性服务供给扩大服务消费的政策建议

应顺应消费升级的内在规律,针对市场化程度不同的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加快优化生活性服务供给结构,完善供给制度和政策体系,探索促进服务消费的新思路、新路径和新模式。

(一)优化生活性服务供给结构

受收入水平影响,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分层规律,不同收入群体消费水平、消费模式、消费品位、消费方式等都存在不同特征。应针对不同收入群体消费分层的规律和特征,应加快开发适合不同收入群体、高中低不同类型消费层次的服务消费市场,构建多层次服务消费供给体系。

1、提升大众化服务消费供给能力

第一,丰富拓展大众化生活服务业态。一是以商旅文联动、融合发展为目标,加大对文化休闲娱乐、旅游设施、电影电视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完善文化、旅游配套服务,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同时,针对养老消费、文化消费、健康消费、体育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城市进行试点,探索新的模式并挖掘消费潜力。二是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城乡健康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创新“互联网+养老”方式,满足健康养老服务消费需求。三是以大众化为方向,推动住宿、餐饮业创新发展O2O模式,支持发展休闲餐饮、外送外卖、半成品售卖、民宿客栈、养老酒店、短租公寓等业态,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家政服务企业品牌,規范发展美容美发、洗染、家电维修、人像摄影等其他居民生活服务业,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和品质,促进居民生活服务消费。

第二,加强社区生活服务消费供给。社区商业和便民生活服务是城市服务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要解决社区商业和便民生活服务设施不足的短板,应制定公益性或微利经营性居民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指导目录,在城市建设配套费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项资金,以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形式出资购买部分社区商业用房,用于支持社区菜市场、便利店、早餐店、家政服务点、智能快件柜等居民生活必备网点和设施建设,促进社区居民生活消费便利化。

第三,增强农业转移人口服务消费供给。“十三五”期间,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将成为城镇消费的重要主体。这部分消费群体的消费主要以住房装修及家电产品为代表的耐用品消费和大众化服务消费为主。因此,应鼓励中小城镇采取措施,优化房地产业结构,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自用住房消费,消除房地产库存。同时,大力发展大众化餐饮、电影、休闲等城市休闲服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服务消费。

2、满足中高端收入群体消费需求

随着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形成,中高端消费成为消费新热点,一站式服务、移动智能化服务、个性化高端订制服务等服务消费形式不断涌现。如在家政服务行业,消费者对家政服务已由过去的保姆、保洁等传统家政服务项目向育婴、养老、管家等高端家政服务项目的新需求转变。因此,针对中高端消费群体注重品质、安全、便利等特点,加快培育高端养老服务、高端健康服务、高端家政服务、私人厨房、定制旅游等定制化、特色化服务等中高端服务,满足中高端收入群体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

(二)创新生活性服务供给制度体系

坚持放管并重的原则,在不同环节、不同层次上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治理,提高生活性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

1、推动“半市场化”生活性服务业市场化改革

实现对内开放是优化生活性服务业供给的重要前提。应坚持放管并重的原则,加快推进文化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体育服务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放宽文化、健康、养老、体育等生活性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着力打破垄断,探索在不同环节、不同领域建立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2、建立生活性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针对家庭服务、养老护理等人才紧缺的问题,继续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职业生涯晋升通道,提高人力资源供给质量。可考虑逐步建立生活性服务业不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在根据不同职业的技能要求设定相应的等级数量和从业规范的基础上,提高其适用性,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化发展。

3、创新生活性服务业治理模式和监管机制

加快健全生活性服务领域行业规范、标准体系,在重点领域开展服务质量认证示范工作。同时,推进生活性服务行业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鼓励行业协会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促进企业规范化经营,提高服务质量。

(三)完善生活性服务供给政策体系

当前我国生活性服务业仍处于起步、培育阶段,需要側重于政策创新,强化产业支持和创新供给,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建立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政策工具箱,引导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创新供给,促进服务消费发展。

1、调整资金支持方式和方向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以股权投资、产业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方式,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一定出资比例,购买生活性服务,支持养老、健康、文化、体育、居民生活服务等行业发展。例如,养老服务业可借鉴日本的经验做法,针对每个老人过去缴纳的“养老护理保险费用”水平、当前的健康状况等,给老人分级,并提供相应水平的基本保障,具体方式是向养老机构支付90%的资金(中央政府50%、地方政府40%),个人承担10%。超过相应基本保障水平的,由个人自愿选择和承担。

2、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减税降费

全面推行“营改增”改革后,适用3%简易征收税率的小规模纳税生活性服务企业税负将明显降低,但适用6%增值税税率的一般纳税生活服务企业,有可能由于人工成本比重大、可抵扣项目少、无法取得上游供应商增值税发票等原因出现税负不降反升的情况。因此,鉴于部分生活性服务业轻资产、难以进行进项抵扣的特点,建议将养老服务、居民和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纳入简易征收范围,统一实行3%的简易征收税率。对于适用6%增值税税率的一般纳税生活服务企业,可探索将生活性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的社保支出纳入进项抵扣范围,降低企业社保缴费压力。并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对生活性服务企业增值税税负明显超过原5%营业税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确保形成减税效应。同时,进一步清理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如对餐饮企业,可酌情减免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污水排污费等。对餐饮、家政、养老等服务企业,可取消残疾人保障金收费项目。进一步降低餐饮等行业刷卡手续费,将餐饮业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率由现行的1.25%降至民生标准的0.38%,切实减轻餐饮企业负担。

3、完善“轻资产”行业信贷融资政策

鼓励商业银行将生活性服务企业的店名、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以及稳定的现金流,纳入授信的范围。加快建立资质可靠、市场认同较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科学评估抵押资产,增加可抵押资产的范围,完善无形资产、债券抵押、商业用地抵押制度。例如,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健康服务业,对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可允许其办理抵押,探索营利性医疗机构用地保障及抵押贷款政策。

篇5:教育政策建议书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南,以创新为动力,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昨日,北京·长江教育论坛在京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出席论坛并发布《教育政策建议书》。

周洪宇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十条建议:逐步实行高中阶段教育免费,适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实行义务教育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施“0-6岁启明星免费阅读行动”,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打好政策“组合拳”,为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奠定基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施分类发展,引导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促进区域教育合作,建立长江经济带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改革试验区,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倍增计划;逐步建立起由总量保障到标准保障的教育投入稳定增长体制,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物质基础;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大全社会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篇6:关于车险承保政策建议书

为提高公司业务质量,我司部根据近三年车险业务发展情况,结合日常一线工作,经过全员讨论,对现行车险承保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对于家庭自用车市场,其他经营主体由于费率不同,保费在不同程度上低于我公司(差额多为100~200元),且对手续费的费率支持较大,造成我公司销售人员与其他公司销售人员在竞争时处于劣势,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手段。

二、大多数员工均反映关于其他经营主体有长期赠送客户赠品的推销手段,例如大地赠送抽气泵,平安与太平洋则不定期更换赠送礼品的种类,而我公司缺少该部分资金支持,再次无法形成公平竞争。

三、我司在承保政策上控制比较严格,造成承保条件与其他主体公司相比偏高,例如大吨小标车,我司必须按照营业条款承保,而有一些其他公司可按非营业条款承保;第一次转投保营业货车(非车队业务)的优惠政策不能按照使用优惠,最高只能优惠到10%;对到达一定年限的货车不予承保车损险,七年以上的家庭自用车不能享受15%的优惠等等,客户在投保前,往往向多家公司询价,最后选择承保条件较低、保费相对较少的公司投保,这些硬性政策致使此部分车主全部流失到其他可以承保的公司,长此以往,当此部分车主换车或者向周围朋友介绍时,也会下意识选择其他

公司,这对公司车险的业务发展将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

四、因我司理赔核保过程较为严格,需要手续较多,时间相对较长,致使一部分素质水平不高,对理赔标准不了解的客户不满,形成“以赔抑保“的现象;同时,理赔条件的严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满意度,一些特殊情况下无现场的赔案,一律免赔30%的处理方式令许多客户略有不满。

五、现各家4S店均用霸王条款将新车承保市场强制垄断,致使我公司新车业务基本为零,而且人保4s店专营公司利用新车承保政策为客户续保,具有价格上的优势,致使我公司连新车第二年续保业务也无法拓展,建议对4S店专营公司,只考核其新车投保率而不考核续保率,否则由于业务政策的先天优势,我司无法与其竞争转保车辆,甚至续保车辆也将流失,而导致车均保费收入不必要的降低,提高公司整体经营成本。

上一篇:农博会赞助商招商方案下一篇:江家川中心小学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