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2024-08-27

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精选6篇)

篇1: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焦作绿盾征信中标温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

《关于加快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和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共享工作的通知》(焦信用办[2017]11号)要求:“加快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和共享是形成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各县(市)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要加强组织领导,责任到人,倒排工期,确保年底前建成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上线运行,实现辖区内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全覆盖。”

受温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河南省城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就温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采购项目与多家供应商进行了竞争性谈判,并于近日发布了《温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成交公告》,焦作绿盾征信为成交供应商。

按照项目内容及参数要求,焦作绿盾征信承建的温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实现信用信息采集、信用数据处理、部门信息管理、数据交换、信用信息应用与服务等功能,可以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和失信对象,出具、管理信用报告,为政府部门在各类专项管理、项目基金申报、政府招标、评优评奖工作中考察征信主体,提供重要参考。

健全、归集及共享社会成员信用信息记录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的前提。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豫政〔2016〕65号)即明确指出:“通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形成政府部门协同联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共同治理格局。”

建立温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共享全市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推进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行政管理事项中的应用,建立信用结果部门间互认机制和协同工作机制,联合开展失信对象公示、限制消费、限制市场准入等联合惩戒措施,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部门联动机制,发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良性机制作用。

焦作绿盾征信充分依托、发挥绿盾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成熟的数据库建设技术和征信建模技术优势,积极输出“法人库”、“个人库”的建设成果,承建温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于推进温县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篇2: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平台部署使用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此次培训会的目的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27号)精神,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反腐倡廉建设,通过这一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确保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及交流。就今天的会议,我想再作几个方面的强调:

一、要充分认识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是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解决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保证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意义。•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将专项治理工作分解为8个方面,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是其中-1-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要解决工程建设信息公开不规范、不透明,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工程建设领域信用缺失等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公开透明,逐步建立互联互通的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推进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与专项治理其他7个方面的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必须在工程建设各方面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另一方面它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展现专项治理的成果,促进管理创新和流程再造,推动专项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举措。•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政府信息,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就是需要重点公开的内容之一。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的特点,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指导下,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积极探索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的特点和规律,加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接受监督,促进工程建设项目依法合规运行,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推进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提出要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工程建设领域投资数额巨大,涉及主体众多,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对于规范工程建设领域的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具有积极意义,也必将对促进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和谐信任的社会环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建设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既要把握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主体行为、管理方式的特点,又要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框架下不断完善,逐步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二、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配合。各参与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会后要及时向部门主要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开展工作。要深刻认识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各部门要成立机构,明确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常抓此项工作。电子政务中心要加强业务指导,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加强统筹协调。推进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密切

配合,共同协作。要严格按照“谁主管,谁发布”的原则,项目主管部门要根据•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基本指导目录(试行)‣、•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基本指导目录(试行)‣、•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规范(试行)‣3个规范要求,对照本部门职能职责,对本部门所涉及的项目信息进行认真梳理(2011年1月1日至今的项目),尽快在专栏对应窗口公布相关信息。如:项目审批信息,由区发展和改革局履行审批职能的,就由发展和改革局公开;项目建设管理信息,涉及招投标、重大设计变更、施工管理、质量安全等信息,凡涉及建设主管部门办理的所有业务手续的项目信息,均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开;土地方面的信息,由国土部门公开;交通、水利、扶贫、财政、工业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门所涉及的所有项目信息均由各主管部门负责公开;环保、安监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公开项目相关信息。信用信息由各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发布公开。总之,要牢牢把握“谁主管,谁发布”这一原则。

(三)扎实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要按照职责范围,明确分管领导和专人负责,整理并确定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由部门领导审核后发布公开,并报区专治办备案。今天会后,各部门要尽快组织实施,*月*日前,各部门的专栏上必须有项目信息公开的内容,区纪委将进行专项督查,无公开内容的部门,我们将进行通报。

篇3: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关键词:物流信用,信息共享,信息服务交换

1 前言

我国物流业虽然总体规模大, 但物流市场不规范, 各种欺诈、失信现象仍较为频繁, 具体表现在物流市场中骗取中介费、骗取货物现象层出不穷, 成为物流供应链的短板。一方面, 供应链上下游客户对物流企业不信任, 物流企业对个体运输户不信任, 使得物流市场交易成本增加, 物流效率低下, 难以实现供应链管理整体效率和效益的优化。货主企业往往出于对物流服务的不信任而采取自营物流, 从而导致物流效率低下和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不足, 违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 物流市场秩序混乱、诚信缺失加大了规范经营、诚实守信的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 导致这些企业不得不通过压价、超载等非常规方式, 去获取利润相对偏低的物流业务, 进而破坏了公平原则, 进一步恶化竞争机制。

为了构建我国物流信息体系, 规范物流市场秩序, 国内开展了一些研究与实践。张晓丽提出了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征信系统, 构建了物流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物流信用评分模型, 并基于聚类的模糊多分类支持向量机算法的信用评估算法[1]。谢小林参考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和运作的基本模式, 研究了道路运输行业信用评级体系, 研究了信用数据的征集渠道和信用数据的记录格式, 建立了道路运输行业信用评级模型[2]。罗清玉提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道路运输行业评价监控指标体系[3]。就信用信息共享而言, 毕强提出了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的政府驱动模式、市场驱动模式, 并设计了以eb XML为基础架构, 集信用信息服务、信用管理等信用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框架模式[4]。张琼妮提出建立以信用号码为基础的科技信用数据库和基于Web Services的科技信用信息共享[5]。

就实践应用而言, 目前向公众提供的物流信用信息服务主要依靠道路运输主管部门提供的经营业户、经营车辆、从业人员信息的简单网站查询, 其他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或协会发布的推荐名单以及阿里物流等物流交易信息平台的物流企业评价信息查询等方式。然而, 物流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 跨区域、跨行业特征明显, 物流企业、车辆相关的信用数据存储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信息系统中, 用户无法全方位了解物流企业或者车辆的信用信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有必要建立物流信用信息共享系统。该系统采用信息服务交换技术, 整合运输管理部门、物流基地、物流企业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分布式异构的信用系统, 为公众提供一站式物流信用信息服务, 推动物流行业逐步形成健康良好的信用环境, 构建行业诚信体系, 规范物流市场秩序。

2 信息服务交换及其网络架构

2.1 信息服务交换的概念

信息服务交换的基本思想是, 在一个分布式的开放环境中, 通过信息服务的索引与指向, 建立异构服务提供方与服务需求方之间的连接, 为服务需求方提供可用的服务资源的信息, 将异构的信息服务标准化, 通过服务索引与路由功能, 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6]。

信息服务交换的本质是一种面向服务的系统集成。可以实现动态的应用集成和大范围的业务逻辑共享, 这种目标是通过整合业务层服务来实现的, 具体体现为一种对共享对象上“方法”的调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些基础设施服务为多个系统所共享, 而且这种“方法”可以位于集中服务器、分布服务器、Internet上, 并以标准的“Web服务”机制来提供[7]。

2.2 信息服务交换的网络架构

在信息服务交换模式下, 各个信息服务提供方 (如电子口岸、港口) 首先将所提供的服务 (如动态船期查询服务、信用查询服务、车辆跟踪服务等) 在信息服务交换平台上注册, 由平台统一负责受理信息服务提供方的注册, 并统一受理服务需求方的请求。平台收到请求后, 在系统内部进行搜索, 得到与该请求相关的服务提供方清单, 并将服务请求转发给相关的服务提供方;服务提供方处理后, 将服务数据返回平台, 由平台处理后将服务数据转发给服务需求方。其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具体流程如下:

Step1:服务发布

信息服务交换平台向社会公布信息服务, 包括信息服务类型、名称、信息服务的内容格式等。如采用Web Services, 则需要公布各信息服务的WSDL。

Step2:服务注册

各个信息服务提供方 (如电子口岸、港口) 按照所公布的信息服务标准, 将所提供的信息服务 (如动态船期查询服务、信用查询服务、库存优化决策支持服务等) 在平台上注册, 包括信息服务的名称、URL地址等, 并存入服务注册库。

Step3:服务请求

信息服务需求方按照所公布的信息服务标准向平台发送服务请求。如查询某个企业的信用, 需求方的请求中一般包括信息服务的名称 (企业信用查询) 、企业名称、日期约束等。

Step4:服务搜索

平台收到请求后, 若请求中未明确服务提供方, 则在服务注册库中搜索, 找到提供该项服务的服务提供方信息, 按一定规则进行筛选。

Step5:服务调用

平台分别调用各服务提供方的信息服务, 转发服务需求方的请求。服务提供方处理后, 按照信息服务标准将结果返回平台。

Step6:服务整合与响应

平台对各服务提供方返回的数据按照信息服务标准进行整合处理, 再返回给服务需求方。

3 基于信息服务交换的物流信用信息共享

物流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 跨区域、跨行业特征明显, 物流企业、车辆相关的信用数据散布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政府与企业信息系统中, 如工商管理局系统中存储了物流企业注册信息, 公安局系统中有车辆违章信息以及人员的身份信息, 银行系统中有企业的开户信息以及担保/抵押信息, 运输管理局系统中有物流企业和车辆的经营许可信息以及投诉、行政处罚信息, 阿里物流等物流交易信息平台有物流企业信用评价信息等等。各个系统往是异构的, 来自不同软件开发商、供应商, 并且大多数信用信息是动态变化的, 这使得信用信息共享具有复杂性。

因此, 以信息服务交换技术为基础, 采用信息服务交换网络架构, 整合运输管理部门、物流基地、物流企业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分布式异构的信用系统, 建立物流信用信息共享系统, 为公众提供一站式物流信用信息服务, 让用户全方位了解物流企业或者车辆的信用信息。

3.1 物流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结构模型

物流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面向各级行业管理部门、物流企业、从业人员、货主单位、社会公众等用户提供物流信用信息服务。各类应用的展现方式包括门户网站和呼叫中心等。各个物流信用信息服务提供方 (如道路运输管理局、民航局、港航局、铁路局、港口、物流园区、物流交易信息平台、公安、海关、税务、银行、法院、保险公司等) 首先将各种信用查询服务服务在物流信息服务交换平台上注册, 并统一受理用户的请求。平台收到请求后, 在系统内部进行搜索, 得到与该请求相关的物流服务提供方清单, 并将服务请求转发给相关的物流服务提供方;服务提供方处理后, 将服务数据返回平台, 由平台处理后将服务数据转发给物流服务需求方。从而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分布式异构信息系统物流信用数据的整合, 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物流信用信息共享的具体过程如下:

Step1:用户使用信用中心网站发起某种信用信息查询的请求, 所需记录数量由信用中心默认设置;

Step2:信用中心查询自己的服务记忆, 若符合条件的记录数量满足约束条件, 返回给用户;否则, 转Step3;

Step3:信用中心向服务交换中心发送查询请求, 标明起始序号和终止序号;

Step4:服务交换中心向服务提供商转发请求, 包括起始序号和终止序号;

Step5:服务提供商按照基本查询条件获取所有记录, 并将起始序号和终止序号之间的记录返回满足条件的记录;

Step6:服务交换中心将所有记录返回给信用中心;

Step7:信用中心将所有记录存入服务记忆 (去掉重复记录, 并且将新增记录按顺序放在后面) , 并选择一定数量的记录呈现给用户。

Step8:若用户需要更多记录, 点击MORE, 返回Step1。

3.2 物流信用信息共享的内容

物流信用信息主要涉及到物流企业、车辆、从业人员等信用对象, 每个信用对象的信息又可划分为基本信用信息和动态信用信息两种类型。

基本信用信息包括物流企业工商注册信息、物流企业银行开户信息、物流企业运输经营许可证信息、车辆行驶证信息、人员从业资格信息、人员身份证信息等。

动态信用信息指物流企业、车辆、人员在从事物流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信息, 包括行政处罚信息、投诉信息、交易双方的评价信息、交通责任事故信息、保险信息、担保/抵押信息、荣誉信息、行政强制信息、法院判决信息、公共事业欠费信息、欠缴税费、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等。

以物流企业运政信用信息为例描述信用信息的内容。物流企业运政信用信息来源于道路运输管理局、邮政局、港航管理局、民航管理局等政府行业主管部门, 具体信息内容如表1所示。

4 实例

以物流企业运政信用信息查询为例, 假如用户想要了解“北京丰达物流有限公司顺平分公司”是否具有道路运输营运资格, 只需在物流信用信息中心门户网站中输入完整的企业名称“北京丰达物流有限公司顺平分公司”, 通过搜索全国各省的运政管理系统, 获取该企业的运输经营许可信息。查询结果如下:

“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京110101000129”

“发证机构=北京市运输管理局东城管理处”

“发证日期=2010-06-30”

“经营范围=普通货运”

“业户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甲2号楼地下室B-17号”

“证件有效期=2010-06-30-2014-06-29”

由此用户可以了解对方是具有相关营运资质的企业, 受相关职能部门监管, 起到一定的信用保障作用。

5 结语

物流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 跨区域、跨行业特征明显, 物流企业、车辆相关的信用数据存储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信息系统中, 用户无法全方位了解物流企业或者车辆的信用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提出基于信息服务交换技术建立物流信用信息共享系统, 以整合运输管理部门、物流基地、物流企业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分布式异构的信用系统, 为公众提供一站式物流信用信息服务, 推动物流行业逐步形成健康良好的信用环境, 构建行业诚信体系, 规范物流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张晓丽.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征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 2011.

[2]谢小林.道路运输行业信用评级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6.

[3]罗清玉.道路运输行业评价监控指标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 2004.

[4]毕强, 齐志, 白云峰.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 2007, 11.

[5]张琼妮, 张明龙.基于Web Services的科技信用信息共享[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8, 7

[6]魏凤, 刘志硕.物联网与现代物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8.

篇4: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加快建设基于大数据的

社会信用信息体系

为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形成真正统一的全国信用信息平台,推动大数据征信产业发展,建议如下:

一、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步建设全国统一的综合信用信息平台

我国政府各相关部门通过多年的业务积累,均获有大量企业、个人的资信信息,积累了各自成型的业务数据库,但因受到行政管理条块分割现状以及技术条件制约,形成了数据孤岛和多重技术标准,依靠传统的技术手段无法实现信用数据的跨系统整合,信用平台建设缺乏统一、全面的信用数据基础,信用体系的建设面临数据源瓶颈。建议分步骤建设全国统一的综合信用信息平台。

二、采集应用互联网数据,建设信用数据第二轨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海量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感知数据,形成了多元化的数据源。信用数据的来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信贷、保险、信用历史等金融领域,也不限于线下交易数据、公共事业、商业信用、社会信用等社会机构的组织内数据,更扩展到电子商务、社交数据、网络行为等领域。一方面这些数据的加以利用,大幅拓展了信用数据源,为信用评价的完整性、准确性提供了数据支撑;另一方面,海量、非结构化、动态增长的互联网数据大幅增加了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大数据技术可从海量且价值密度低的互联网数据中提炼、转化高价值的互联网信用数据,并通过组织内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比对,挖掘信用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描绘信用主体信用全貌,通过更全面的数据来综合评判信用主体,实现数据的全面性和数据保真。

建议在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中,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电子商务、社交数据、媒体信息、网络行为、互动评价等互联网公开信息,建设信用数据第二轨。将互联网数据纳入综合信用信息平台中,实现政务组织数据、社会组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数据融合,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

三、政府积极培育大数据征信产业

首先,建立政府授权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机制。

企业与社会组织、互联网平台掌握着大量信用信息数据,因为数据权属关系不清,国家也没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导致大数据征信产业在数据采集中遇到障碍。要通过政府授权和市场化手段来规范数据的采集,对于纳入政府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由政府依据有关法规、参照信用信息采集目录,授权大数据采集机构予以采集。对于超出此范围的行,由数据采集机构与数据权所有者、数据拥有者要按照市场化机制运行。

其次,要建立大数据采集机构准入机制。

数据事关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公民隐私,国家要建立数据采集机构的准入机制,建立许可证制度,许可国资或者具有国资背景的可信机构负责数据采集。

第三,国家要支持、鼓励大数据征信技术创新,推进产业链发展。

国家要通过政府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大数据征信技术发展,加快发展涵盖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服务、数据交易、数据应用的产业链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并答复:

积极回应代表关切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一、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是连接各地区、各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开展信用信息共享、整合和服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

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正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建立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研究制定统一的信用指标目录和建设规范,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各部门现有的、成型的业务数据库,降低系统新建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并通过互联网数据技术打破条块分割、数据割裂,促使各部门内部、跨部门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及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批复了国家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一期)及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试点工程项目建议书,研究提出了《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委托江苏省、浙江省、辽宁省分别负责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信用信息分类、地方政务信用信息目录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共建共享工作机制,梳理形成了第一批信用信息共享目录,成立了专题研究和规章建设、标准化、需求协调、共享技术、联合惩戒机制协调等5个专门工作小组,分别由证监会、质检总局、环境保护部、国家信息中心和工商总局牵头。同时,先期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立了部际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网站,推动实施部委间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目前已接入了36个部委,组织力量建设了“信用中国”网站,为社会各成员了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动态、相关政策法规及信用知识,使用和查询信用信息等提供便利。

二、关于互联网数据采集

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数据主要来自各级行政、司法机关及经依法授权或者委托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和征信机构提供基本的信息服务。

关于将互联网数据纳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议,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将会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认真研究,并结合实际工作考虑其可行性。

三、关于大数据征信业发展

人民银行积极履行征信业管理职责,引导具有征信经营业务资格的征信机构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依法采集、加工、制作、应用来自电子商务、社交、网络行为等领域的信息,支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征信产品和服务,鼓励拥有大数据的机构进入征信业,批准阿里、腾讯、拉卡拉等互联网公司和平安等金融集团公司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征信业抓住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推动征信业与大数据深度结合,进而丰富征信产品供给,满足大数据时代的社会需求。

四、关于国家要支持大数据征信技术创新与推进产业链发展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会同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制定大数据战略及行动纲要,推进各行业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利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社会治理价值。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上报了《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并经国务院第9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并正式印发。这为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推进“智能”监管,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提供更有效服务指明了方向。

篇5: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征信体系

国际经验

美国是世界上信用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其信用体系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特别是近三、四十年的发展,已趋于完善。完善的信用体系和不断扩大的信用交易规模,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经济已经成为“信用经济(credit

drive

economy)”。在此次赴美考察信用体系过程中,通过与美国征信企业及行业协会、征信监管机构的官员和世界银行专家的交流与讨论,我们的一个突出的认识是,信用信息是信用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征信体系的本质是为信用市场提供信用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机制,以促进信用信息的合理使用以及信用资源优化配置。因此,了解美国以及其他国家信用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的形成及其作用,将有助于解决我国信用体系设计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对促进我国征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征信活动是一种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活动,全面、完整的信用信息是征信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

征信活动是围绕信用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和使用而展开的。在美国,作为征信活动的主体,征信公司通过广泛地采集各类信用信息,根据信用市场的需求将信用信息整理、加工成为信用报告、信用评级、信用评分、信用监控等一系列信息产品,为金融部门、工商企业、投资机构等提供信用信息的咨询服务,成为它们评价消费者和企业信用状况并进行授信决策的重要依据。可见,征信活动的本质是针对信用信息的一种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活动。

征信公司之所以能够从事信用信息的咨询服务活动,提供具有权威性的信用报告,关键在于征信公司能够广泛收集各方面的信用信息和数据,并形成规模庞大的数据库系统,从而非常全面、完整地掌握每一个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和信用行为特征。在美国,各征信公司信用信息数据的规模和丰富程度是非常惊人的。从数据库的数据总量来看,邓白氏公司(dun

&

brastreet)在美国的数据库拥有7000万个美国企业的数据,覆盖了全部美国的企业;而益百利(experian)、全联(trans

union)和equifax这三大消费者征信企业在美国的数据库中,消费者信用档案的数量则分别高达2.4亿份、3亿份和1.8亿份,平均每份消费者档案有20个信息项目。

信用信息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还体现在信用信息内容与来源的多样化方面。就信用信息内容而言,消费者的信用信息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内容,以益百利公司的数据库结构为例,一是消费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住址、电话、社会保障号码及征信公司赋予的个人代码;二是消费者的信用记录,包括信用卡、消费贷款、住房抵押贷款、分期付款、租赁等信用交易及其付帐记录,既包括正面信息,也包括拖欠、收帐等负面信息;三是公共记录信息,如涉及个人财产、犯罪的法院判决记录、个人破产信息、欠税信息等;四是查询信息,这是根据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要求设置的,用于记录和监督消费者信用信息的使用者及其使用目的,以保障消费者信用信息的使用符合法律规定的用途,避免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不必要的侵害。相比较而言,企业的信用信息内容比较复杂,以邓白氏公司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的结构来看,其信用数据包括了三个组成部分,九类信息内容。其中,第一部分主要是企业的基本信息,分为三类,一类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电话及邓氏编码(d-u-n-number)的身份信息,第二类自然状况信息,如企业的规模、雇员人数、业务范围、年销售收入等;第三类是组织信息,包括企业的总部、主要投资者、分支机构及企业的部门结构等。第二部分数据主要涉及

企业的信用记录和状况,一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各种收益率、发展趋势和信用等级评定情况;二是企业的付款和银行记录,主要包括企业各种应付帐款情况、付款记录与特点、银行开户及贷款情况等;三是法院及其他公共信息,包括诉讼、判决等法院记录、欠税情况、破产记录以及企业在政府的登记注册信息。第三部分主要是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方面的信息,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主要业务领域、品牌等。

征信公司信用信息的来源也是十分广泛和多样化的。从企业信用信息的主要来源来看,既有从公开的信息渠道获得的,如政府、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也有专业化信息公司提供的,例如有专门从事收集地方法院判决信息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公司;还有许多是向银行、金融公司、投资者和各种工商企业采集的,如银行贷款情况、帐款拖欠的记录等,特别是拖欠帐款的信息一般是由债权企业提供,需要征信公司向债务企业核实后录入数据库。从消费者的信用信息来源来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包括银行、信用卡公司、零售企业、租赁商、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等授信机构提供的消费者信用交易和付款记录;二是政府机构或公共部门的公开信息,如税务机构的欠税名单、法院对个人拖欠借款、破产、犯罪等方面的审判和裁决信息、公用事业部门的收费记录等;三是其他信用信息报告机构提供的信息,如住房租赁者协会提供的消费者房屋租赁信息等。

从征信公司的信用信息内容和来源的多样化可以看出,征信公司是把分散在社会生活中各个角落和各种机构中的、有关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信息集中起来,形成能够全面、真实、详细地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的数据档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信用信息加工成信用报告等信用信息产品,并反馈给各种授信机构和其他信用主体。可见,征信服务是建立在对信用信息全面掌握的基础之上的,信用信息资源就成为征信活动开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二、信用信息的使用与共享机制,是征信活动得以进行的制度保障

如上所述,信用信息的内容涉及面广,来源也比较复杂,而且在采集与使用过程中还会涉及到许多非常敏感的问题,如工商企业的商业秘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以及事关国家安全的机密等。如果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征信公司就会在信息采集方面遇到很多障碍,甚至无法采集其所需要的信用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对信用信息的使用不进行必要的限制,而任由征信公司滥用信用信息,就会危及到工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乃至国家的信息安全。因此,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就成为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需要从五个方面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第一,信息基本法,如美国的《信息自由法》,用来规范全社会各种信息主体采集、传播和使用信息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第二,针对政府信息、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特殊信用信息的法律法规,以满足社会对特殊信用信息的合理需求,并依法保护企业、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例如,美国政府通过制订和实施《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美国国家安全法》、《企业法》《隐私权法》、《统一商业秘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求政府机构、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披露和公开其掌握或反映自身状况的各种信息,并对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给予严格的保护。这种信息公开的制度为征信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环境和丰富的信息来源,为征信服务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基础。

第三,针对信用信息内容的法律规范,以保证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在美国,这方面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公平信用报告法,此外,由此为信用交易的各方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也对整个社会信用规模的扩张和信用行为的规范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首先,信用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了信用交易的成本和时间。在美国,由于征信公司能够收集和汇总全面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征信公司能够方便、及时地为银行、工商企业提供信用信息和相关的信用报告,从而大大减少了银行、工商企业的相关业务活动及其授信成本。例如,美国各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在对消费者发放贷款时,向征信公司购买信用报告的成本不足1美元,一般仅为0.5美元左右。而且由于采用了互联网等在线服务方式,获得信用报告的时间也大为缩短,实际上已达到了同步的程度。

其次,信用信息共享直接促进了信用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信用资源不断向信用状况好的企业和个人集中。在信用信息充分共享的情况下,授信者能够更加全面地、准确地了解信用申请者的信用状况,减少或避免授信者因缺乏信息或仅凭主观判断而出现的决策失误,有利于授信者把握授信的风险程度,并根据不同申请人的信用状况确定信用额度和利率水平,从而做出合理的授信决策。在美国,对于信用状况较好的企业和个人,银行、信用卡公司和投资机构可以优先给予其信用支持,而且通过更为优惠的利率鼓励其使用各种信用资源。其结果是,银行贷款等各种信用资源不断向信用状况好的企业和个人集中。二是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机会选择优质的信用产品和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可使授信者发现更多的潜在的优质客户,也同时面临着失去其已有的优质客户的风险,因此每一个授信机构都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就促使授信者必须以更加优惠的价格、更好的服务为信用状况好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信用产品。其结果是,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和个人就成为银行、商业企业等授信机构竞相追逐的重点,也因此能够赢得更多的选择机会,以得到更为优惠、满意的信用产品和服务。事实上,这对于信用领域、特别是银行之间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全面共享信用信息对失信者具有惩戒效应,并能够消除或抑制多头、过量借贷的不良动机。当授信机构能够共享企业和个人的不良信用记录或违约行为等负面信息时,授信机构就会要求那些有负面信息的申请者支付较高的利率来获得贷款或规定更为严格的赊销付账条件,这既是授信机构防范风险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失信者的惩戒。因此,在美国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获得良好的信用记录以获取低成本的信用资源。信用信息共享不仅仅需要知道企业和个人的负面信息,更需要了解它们的总体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因为,企业和个人可以利用多头借贷来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而这种多头、过量借贷的企业和个人一旦不能履行债务或宣布破产,其给授信机构带来的损失将是很大的。例如,香港的消费者信用信息共享只限于负面信息,而近年来由于多头、过量借贷而导致的个人破产出现了快速上升趋势,香港每名个人破产者平均向12个金融机构举债,欠债总额达到月薪的55倍,而美国个人破产的欠债平均水平是月薪的21倍。因此,全面的信用信息共享才能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行为起到惩戒和约束的作用。

四、经验启示和政策建议

(一)征信体系发展和信用制度建设的目标应当是通过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法律规范,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开放、透明和公平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信用信息的合理使用

美、英等信用体系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信用信息是征信活动开展的基础,而规范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是征信企业公平、合理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并为全社会提供征信服务的基本制度保障。目前,征信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已有近1

0年的历史,但至今行业规模依然较小、市场信誉尚未形成,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还未确立信用信息公开、共享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征信企业无法稳定、合理地从银行、工商企业、政府机构收集和获得相关的信用信息,因此很难掌握和了解各种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全貌,并提供令人信服、权威的信用报告,征信企业在获得和采集信用信息方面仍然处在弱势地位。因此,政府在促进征信体系发展和信用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信用信息共享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应当认真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促进信用信息资源合理使用,而不能简单地用建立公共信用登记系统来解决信用信息共享的问题,更不能用其来替代征信体系的制度建设和从事社会化征信服务的征信企业。

(二)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信用信息共享和合理使用提供制度保障

考虑到我国有关信息使用和传播的法律规定还十分缺乏,信用信息共享会涉及到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订或修订,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在着眼于长期制度建设和法律规范完善的同时,目前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信用信息的合理使用和共享问题。

首先,必须对征信行业可以收集和使用的信用信息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由于我国对政府信息公开、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护没有明确立法,因此,有必要对征信机构采集和使用的信用信息内容,采集方法和使用范围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对禁止采集和使用的信息作出清晰的界定,在确保征信公司不侵害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信息主体的正当权益前提下,使征信服务获得充分的信用信息。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的一些主要做法。

其次,尽快明确政府机构的信息公开办法。特别对工商、税务、法院、技术监督、统计、中央银行等掌握信用信息的政府部门,需要尽快明确其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和具体方式,为征信机构和其他市场主体能够公平、方便地采集和使用政府的信息资源创造条件。

第三,尽快明确对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安全的信息等特殊信息的保护措施,保证征信企业能够合理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

(三)打破信用信息垄断,注意防止征信服务领域中可能出现的利用信用信息的寻租行为

在我国的信息公开立法还很薄弱、而信用信息来源又比较分散的情况下,有些掌握和具有一定信息优势的部门或行业,已经出现了利用所具有的信用信息优势地位,采取收费、指定代理机构、或利用自身信用信息资源直接开展咨询服务的倾向。这一现象需要引起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防止这种利用信用信息进行垄断和寻租现象的蔓延。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和规范政府相关机构的信息公开办法,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是要明确与信用信息有关的政府主管部门、监管机构以及其他政府机构不能参与建立和经营征信机构,也需要规范政府相关部门及其下属机构的投资行为,从规范征信服务、明确信用信息产品的内容、鼓励综合征信服务等角度来制订对征信企业的管理办法。

(四)培育和鼓励市场化运作的征信企业的发展

作为信用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市场中介,征信企业是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信用信息全面共享的重要基础。鉴于我国征信服务业发展已经起步,以及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约束,政府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快征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首先,在征信服务领域,应当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国内民间资本或私营企业投资征信服务领域。征信服务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竞争行业,一方面需要在数据收集、信息分析、经营管理以及市场信誉等方面进行长期的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资本的支持,以加快技术进步和

整合市场中已具有的优势资源,以取得征信服务的权威性和规模效益。美国的邓白氏、益百利、环联等征信公司都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能够从私营的、地方性公司成长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公司,既有其自身长期积累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量民间资本以及资本市场的支持,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合并大量的地方性征信公司,加快了其集聚和集中征信市场优势资源的过程,从而形成了其优势的市场竞争地位。因此,鼓励民间资本和私营企业进入征信服务领域,对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和成长壮大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举措。

其次,鼓励以采集地方信用信息和服务于地方市场的征信公司发展。当前我国信用市场还不是十分发达,经济活动中对各种信用信息产品的需求还比较小,而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状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形成全国性征信公司的市场条件尚不具备。在这种情况下,征信公司从地区市场起步发展,特别是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市场起步,是比较合理的选择。相比较而言,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范围内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的机制的形成和协调难度较小,可以为征信公司采集信息和提供征信服务提供更多的便利,而且可以降低征信公司的市场准入门槛。对征信公司而言,它们也可以比较迅速和有效地把握市场需求,形成征信公司的数据库系统和经营服务模式。在地方性征信公司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促进各个地方征信公司的合并和集中,最终形成能够覆盖全社会的征信服务体系。

(五)尽快制订涉及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加工的技术标准,提高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效率,为信用信息共享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篇6: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建立区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的实施意见

建立区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人口计生委的要求,我区不断加大投入,顺利完成了人口计生“三网一库”建设,信息技术在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实现相关部门间人口信息资源共享,保证人口信息准确、及时、有效互通,促进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应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是推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必要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拓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向广大育龄群众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及时、更优质的服务;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优质服务工作统计评估体系,全面监控和分析优质服务工作、生育水平等指标体系;有利于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扩大社会舆论宣传覆盖面,丰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内容,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建立和应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是推动人口计生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对于进一步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促进人口计生系统职能转变,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规范各种管理和服务,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人口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和应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是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人口信息交换平台能够利用大量的人口信息,建立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关系模型,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行全面分析;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信息化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职责分工

建立部门垂直负责和领导责任制,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明确相关科室,指定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人口资源的登记、传输和所需信息下载工作,并及时更新、调整所承担的人口信息数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人口信息;加强对人口信息互通工作的监督和审查,定期核查有关资料数据,严禁出现虚、假、错、漏现象,确保共享资源的完整、真实和统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工作开展。

区公安分局以镇街派出所为客户端,对新生儿入户信息进行核实,及时进行登记和落户,定期将新生儿入户,人口迁入、迁出、死亡,流动人口暂住证办理等信息传输到区信息交换平台数据库,查询、下载本部门所需人口信息。

区卫生局以区内有接生条件的医院为客户端,根据管理系统的基础信息,查询育龄妇女的预产期,提前进行接生预约服务,及时将持证中止妊娠、流引产、婴儿出生、新生儿接种防疫信息变更并输入到区信息交换平台数据库,查询、下载本部门所需人口信息。

区民政局以婚姻登记处为客户端,将每天登记、协议离婚、再婚夫妇的个案信息及收抱养子女的夫妇个案信息通过管理系统传输到区信息交换平台数据库,查询、下载本部门所需人口信息。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劳动就业办和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分处为客户端,将独生子女户两全保险、双女绝育

户养老保险办理情况、进入失业中心的育龄妇女的婚育资料、就业人员的婚育情况和劳务输入输出、劳动力转移育龄人群的基础信息及时向区信息交换平台数据库传输,查询、下载本部门所需人口信息。

区工商分局定期将辖区内流动人口办理营业执照信息及企业注册、注销信息及时传输到区信息交换平台数据库,查询、下载本部门所需人口信息。

区政府信息中心负责协调区直各部门网络建设工作,指导人口计生外部网站的建设运行。

区计生妇幼综合服务站每月将新出生婴儿的出生证明发放、育龄妇女节育手术落实、流引产人员信息、术后随访信息、进行优生优育检测的人员信息及时传输到区信息交换平台数据库,查询、下载本部门所需人口信息。

各镇街以人口计生办及村居为客户端,对本辖区内的已婚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及婚、孕、育、节育等正常变动

信息及时变更并输入到区信息交换平台数据库,定期查询、下载、核对和上报本辖区内所有育龄妇女的变动信息,以便及时全面掌握本辖区人口信息资源,推动工作开展。

区人口计生局负责组建集信息采集、网上传输、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和信息发布为一体的人口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并以此为平台,将各级各有关部门联结起来,定期向区直相关部门、各镇街人口计生办反馈、通报、互核相关人口变动信息;并以准生证办理、手册发放为前台客户端,负责审核、办理一胎手册及二胎生育证,并及时在网上发布相关信息和各项人口计生法规政策。

三、组织领导与要求

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全面动员部署,尽快构建快捷、准确、安全的信息交换平台。

成立区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人

口计生、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同时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及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各相关部门要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分工,明确责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促进工作开展。

加强指导,规范工作程序。各相关部门要把每月发生的人口信息及时传输到区人口信息交换平台数据库;各镇街要登录区人口信息交换平台数据库,及时下载、核对并及时上报婚姻、生育、节育及其他相关人口信息,确保信息全面、准确。

上一篇:学习十九大心得报告下一篇:小主持人语言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