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爱的**》活动教学反思

2024-04-23

《一次爱的**》活动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一次爱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次爱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天,区角活动时,菲菲突然大声的说:“你为什么追我?”顺着喊声望去,只见小星撅着小嘴,瞪着菲菲,小脸蛋儿通红通红的,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我笑着问:“怎么啦?”菲菲飞快地跑到我跟前,说:“老师,小星他一直追我,还说他喜欢我!”我平静地走到小星面前,轻轻地亲了一下他的小脸蛋儿,说:“小星,告诉老师,怎么啦?”小星很难为情地说:“菲菲跳舞很好看,我喜欢她。所以就想亲她。上次我在电视里看见喜欢别人就去亲她了”顿时,我什么都明白了。我弯下腰,拍了拍小星的肩膀,说:“小星,你没错。你可以喜欢每一位小朋友。”然后,我直起腰,对全班孩子说:“我们都是好朋友,都应该相亲相爱。小星亲菲菲是表示友好。老师非常爱你们,所以老师经常亲你们。你们不是也很爱老师,很喜欢亲老师吗?对不对?”大家齐声说:“对!”这会儿,菲菲的脸色已经多云转晴了。我没有批评小星,反而表扬了他,小星和小朋友真友好,下次你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他好吗?小星点点头笑了。一次“不好行为”就这样被化解了。

分析:

1、原来,小星看见菲菲的辫子好看,被辫子所吸引,才惹出了“拉扯辫子”的**。认为菲菲很能干,亲了菲菲,若出了“追人”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之一就是小星平时总喜欢以拳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当他碰到任何事情,不善于用语言来交流、来述说,因此,有时本来虽无恶意,但由于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而用手脚代替,就会引起同伴的误解,以为小星又在打人了。

2、由于孩子的模仿性强,在他们心中认为”喜欢"就可以像电视上那样表达。其实还可以有很多的办法。于是我借此机会让孩子们讨论:如果你喜欢别人,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呢?为什么?很快,孩子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可以一起玩玩具,有的说送他礼物,有的说跟他做好朋友,还有的说跟他抱一抱等等。孩子们知道原来可以用这么多方法来表示喜欢别人。

采取的措施:

1、碰到类似的情况,给予小星向同伴解释的机会,让同伴了解他的想法,得以同伴的原谅。

2、鼓励小星改用语言表达的方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交往,学会用语言来解决问题。

篇2:《一次爱的**》活动教学反思

3月24日早上,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感恩激励报告会。是请南宁导航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师来为我们上课。8:30分时,同学们抬着椅子来到操场,只见操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等同学们按位置坐好后,李老师就开始站在舞台上面上课了。她先讲了她经过的一些事情,又让我们听一个大姐姐雅丽的故事,她讲述了雅丽姐姐首先对爸爸妈妈的不回家的行为恨之入骨,后来听了李老师讲的感恩激励报告会后,她明白了感恩对于自己和其他的.人是多么重要。后来雅丽姐姐对她的爸爸妈妈是用一颗真诚、感恩的心去对待她的父母。我听后,明白了我们一直沐浴在爱的阳光中。

李老师饱含深情地讲完了这个故事,台下的同学已是痛哭流涕、泪流满面了。虽然有时候爸爸打我们,妈妈骂我们,可他们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生病的时候,是谁最担心我们?是爸爸妈妈,病好了,是谁最高兴?是爸爸妈妈,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越长越大,而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呢?是越来越老了,眼角的皱纹也越来越多了!后来老师让同学们上到台上来,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句感恩的话语,一位哥哥最先说出了对自己爸爸妈妈感恩的话,他那一声“妈妈,您辛苦啦!”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语,但也能体现出他对父母亲高尚无私的爱,足以让我们感动。接下来,老师又让我们说出对老师的感恩,台下老师慢慢地走上台来,拥抱同学们。老师打开那双温暖的手,把同学们搂在怀中,那一刻,同学们仿佛感觉到,好像是妈妈在抱着幼小、无知的我们!

篇3:《一次爱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内容难度过大, 学生缺乏参与热情。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 兴趣及认知水平的活动。否则学生会出现畏惧心理, 而使活动成为老师表演的独角戏。

例一:本次“送教下乡“我上的是八下unit7的阅读课, 主要话题是礼仪。主要内容为礼仪的重要性及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并运用本单元的主要句型Would you mind (not) doing sth.?Could you please (not) do sth.?对不文明现象提出意见。一开始我展示了许多有趣的图片来教学本课新单词, 学生很有热情, 学得较轻松。但好景不长, 紧接着我为了让学生关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设计了一个对比中西方礼仪规则的活动。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bout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学生一下子懵了, 个个低着头, 生怕被提问。只有个别学生在下面低声说shake hands, hug, kiss等词汇。这个活动设计的想法不错, 但难度过高。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想到很多, 更何况还要用英语表达。如果把活动设计成Read these etiquette rules, are they Chinese or western?就能降低难度,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也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不同的礼仪知识, 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活动要求过杂, 指令不清, 可操作性不强, 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可太贪心, 一下子要求达到多种目标, 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一目标, 并给学生明确的任务, 清楚的指令, 这样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

例二:还是以我“送教下乡“的课为例来证明此观点。在一系列教学活动后, 学生开始接触课文, 我当初设计的是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with it in a low voice,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因为本课生词较多, 进入课文前已花了很多时间, 为了节约时间, 我要求学生同时完成这些任务, 以便后面有更多时间来拓展课文内容。殊不知这是一大败笔, 学生对于这么多要求, 不知去完成哪样, 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把该要求分解成两步就能达到目标了。First listen to the tape, find the answer to one question;then read it in a low voice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other questions.

3.课堂活动为活动而活动, 缺乏教学有效性。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后, 不少教师往往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 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这种课堂教学活动看起来花哨热闹, 却可能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 而且许多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 偏离课堂教学目标。

例三:我曾经观摩过一节公开课, 内容是八上Unit 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该老师在教学了一些单词和如何制作一杯奶昔的简单步骤后, 便拿出了准备好的果汁机, 各种水果, 牛奶及刀盘等工具, 现场演示了制作过程, 再由学生上去操作, 最后把做好的奶昔分给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享用。整个活动热闹非凡, 耗时半节课, 学生很感兴趣, 纷纷要求动手, 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语言训练很少, 此活动的设计没有多大意义, 让人感觉兴师动众, 却效果甚微。

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目标, 坚持面向未来, 立足课堂, 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可以从“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三个方面进行预设。所以教学目标是否有效是一堂成功的课, 一次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

2.活动设计时要注重开放性

要想使英语课堂真正“活”起来,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来展示。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 要多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这样的语言教学才更有生命力, 才能使英语真正走近学生生活, 引导他们用英语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

3.活动设计力求多样化

一位成功的教师总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活动, 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活动好比万花筒, 根据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学生, 教师可设计出多种不同的形式。就组织形式而言, 可以是个体活动、结对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等;就活动形式而言, 可以是采访、调查、小组讨论, 集体辩论等。

篇4:家访,一次爱的旅途

本学期伊始,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开展了“爱心奉献,美丽教师回报社会”的家访活动。在一个春色蒙蒙的傍晚,我和同事也踏上了一次爱的旅途……

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

小赵同学是我们本次家访的第一个对象。这是一个智力低下的孩子,虽说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他的学习基础还比不过二年级的学生。拼音不会拼,英语字母不会默,数学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后,把他扔给了文盲的外公和外婆。虽然他每天总是早早地来到学校,和同龄孩子一样上课活动,但学习成绩根本没有起色。

小赵家很好找,就在学校前面的一幢居民楼里。敲开门,迎接我和英语老师的是小赵的外婆。我们连忙询问小赵到家了吗?外婆指着里面说,小赵在书房里念书。我们进去一看,小赵在点读机上读课文呢!我连忙夸奖小赵:“原来你在家里念书这么认真啊,难怪这个学期在课堂上敢起来朗读了,真是好样的!”外婆很开心,她告诉我们,小赵一回家,她就要让小赵读书,认字。而孩子也很听话,放学回家基本不看电视,不玩电脑,就呆在书房里念书。每天早上,还自己起来烧早饭。看来,外婆对小赵的管教还是严格的,只是缺少方法。谈起小赵的成长,外婆是一把辛酸泪。因为自己不认识字,在孩子的学习辅导上就显得力不从心。虽然每天让孩子跟着点读机阅读的时间较长,但小赵读过了还是要忘记。

作为语文老师,我知道这个孩子很怕学习,而且没有意志力,对待学习,他总是敷衍了事。其实也不能怪他,他在学习上是有先天的缺陷。我觉得,光是死读,死记,对他来说进步不大。为了他今后的发展,必须让他坚持不懈地写写,这样既能磨练他的意志,还能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以后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我把自己的计划和外婆讲述后,老人家很是赞同。

于是,我拿出一本日记本,把日记的格式给小赵讲了一遍,接着引导小赵回忆今天印象深刻的事情。小赵说:“今天老师来家访了,我心里很高兴。”我说:“对,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就是日记了。”小赵开始吃力地写了,简单的一句话,他有很多字不会写,还把“今”写成了“令”。我一一指正,并让他仿照着写,看着他吃力地写着一笔一画,我的心里很是心酸:可怜的孩子,在幼年时就遭受了父母的遗弃,尽管外公外婆给了他爱,但这样的爱毕竟是有缺陷的。如今学习对他来说,又是一个大困难。

世上花朵千千万,但有一些花朵是残缺的,小赵就是这样的一朵小花,作为他人生路上的导师,我们有责任去呵护他,有责任与他风雨兼程。加油,小赵,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二位家访的对象是小周同学,按照地址,我们就是找不到他的家。于是,拨打了他妈妈的电话,她妈妈还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让我们在原地等待。我和英语老师就围绕着小周的学习开始了讨论。小周是我班的大力士,比一般的同学要高出一个头,饭量更是大得惊人。每次班级里缺水了,他总是自告奋勇把水桶从底楼抱到三楼。但在学习上,他缺乏自制力,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动脑筋。特别是语文和数学,测试成绩总是不及格。

十分钟后,小周妈妈出现在我们眼前,她拎着一袋水果,指引我们进入一条小弄堂,然后拐入一个窄小的门,沿着逼仄的楼梯往上走,小周家住在五楼。小周爷爷听到我们的脚步声,连忙开了门。他告诉我们,小周刚走,去参加补习班去了。我们很是遗憾。

小周妈妈趁我们在跟小周爷爷闲聊时,又是泡茶又是切水果。我们连忙招呼她别忙了。但她连连说不好意思,让老师这么晚了还跑这么远的路,小孩子在学校不懂事让老师费心费神了。接着,这位母亲向我们讲述了她家的情况,原来他们夫妇吃尽了文化水平不高的苦头,为了让女儿和儿子在市里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她借三十多万元债买了这套二手房。夫妇俩每天挤公交车去乡下上班,虽然累点苦点,但想到孩子上学方便了,他们也就咬牙坚持下来了。一晃三年过去了,女儿考取了大学,夫妇俩肩膀上的负担更重了。现在儿子念书不认真,他们每月又掏出两千元请人给孩子补习功课,家庭收入真是捉襟见肘。说着说着,母亲哽咽了。但是她说,只要孩子学习认真好,成绩上去,即便举债也是心甘情愿的。最后她恳请我们平时多给小周学习指导。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非常佩服这位母亲,尽管她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字字是真言,句句是心声。是啊,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五十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却是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每一个家长都是把他们生命一部分托到了我们手中,我们有什么理由辜负呢?

后来,我们跟这位母亲交换了意见,肯定了小周近阶段来获得的进步,特别是英语成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说,三门功课中,小周最喜欢的就是英语,因为姐姐的英语成绩也很好。于是,我委婉地告诉她,小周在日记中,曾经很渴望一家人出去旅游,希望平时家长多和孩子出去看看,走走。母亲愧疚地说,平时因为上班忙,根本没有时间,即便有个调休日,但因为小周要补习,最多去附近公园玩个半天。带孩子出去旅游对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后来,我们又就课外阅读的事情作了交流,我提醒她多为孩子买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籍,因为我看到小周的学习桌上基本没有什么课外读本。

离开时,小周妈妈把我们送到楼下,“谢谢老师的关心,我家孩子不懂事让老师费心了!希望老师下次再来。”家长的声声感谢让我们很是感动。家长的殷殷期望,让我们感到了肩膀上的责任。

这次家访让我们走进了学生的家庭,了解了家长们的艰辛与难处。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孩子的生理、心理教育;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篇5:一生一次爱心情随笔

即便你不是土豪一枚,你也一定换过几个手机。

手机可以无限更换,但爱情呢?

是可以。

向来就有句话这样讲,“兄弟如手足,美女如衣服。”这句话站在女生的角度就可以变成”姐妹如手足,帅哥如衣服。“也就是说恋人好比身上穿的衣服,随时都可以更换掉,舍弃掉。

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在踏入婚姻之前多历经几次恋爱,才能深谙爱情其中内涵,以备更好处理婚姻关系。当然,每个人的观点都各不相同,但我就身边我知道的来看,我爸妈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产物,他们结婚之前并未经历过别的恋情,甚至连爱情是何物都不清楚。但现在,孩子气的妈妈和善解人意但有点霸道的爸爸是大家眼中的模范夫妻,常常被人称赞。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爸妈是例外,但我确实看到很多这种爱情唯一的夫妻,就算不比我爸妈亲密,至少能做到相敬如宾,绝不会抛弃对方。我认为,那样的婚姻才是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

我当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宣扬者,相反,我对这种观念很摈弃,但”一生一次爱“确实我所拥护的。

一生只爱一个人,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好很美妙的事情吗?

爱的多了,不会麻木了吗?

结婚以后,另一方难免还会在你曾经的恋情上大做文章,那几段恋情,哪怕只是一段,都可能足够摧毁一段婚姻了。如果两方都清清白白,试问又从何做起文章?

篇6:《一次爱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根据课程大纲和学生状况, 确定教学思路。

首先, 把“教学目标”放在首位。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内容较多, 略显烦琐, 一堂课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在高考常考点上, 整个课堂只要锁定这几个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点知识, 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在时政热点的分析思考中实现对重点知识的内化迁移;在生活问题、社会问题的思考探究中把握社会真谛, 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其次, 遵循学生的一般思维规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般必须经历从理解、识记到运用、情感升华的过程, 本课任务的完成必须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的基础上, 因而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也就是背诵。本课的活动单由四个部分组成:学习目标、知识体系、活动方案和反馈练习, 内容由易到难, 考察范围由单一到综合;通过“热点链接”部分关于“最美村官”的讨论, 激发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最后的“反馈练习”部分包括7道选择题和1道简析题, 其中有3道高考真题, 涉及“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重点知识, 同时也补充了活动一、二中欠缺的知识点, 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部分的内容,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这些都是遵照学生的一般思维规律设计而成的。

第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 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 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充分地思考, 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要想使学生积极投入地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至关重要。本课以学生活动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 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等, 教师只作适当引导。

第四、关注政治学科的时效性。本课的活动必须针对当前热点展开, 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对国家政策、人民生活的理解。在活动单的设计上, 有专门的“热点链接”部分, 该部分有三段材料, 分别涉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的内容、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 以及关于“最美村官”的讨论, 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引入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等相关知识, 帮助学生在理解国家政策、社会生活的同时, 加深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二、为了实现高效学习, 在课堂活动中引入激励机制。

活动单导学贵在“活动”, 而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就成了关键。要提高学生积极性, 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活动单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具有时效性、趣味性, 甚至争议性, 让学生有兴趣、有耐心投入活动中。第二、教师要锤炼教学语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课堂气氛交替运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 有张有弛、抑扬顿挫, 辅以一定手势和表情,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三、活动过程中必须引入激励机制, 通过物质或精神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譬如每个月评出班级“最佳学习小组”, 并作出相应奖励。

这堂课必须配合小组合作模式才能有效展开, 所以我引入了小组竞争机制, 设计了“评分表”, 细则如下:1.基础分2分:小组主动要求并最终起立展示, 即得2分/次 (不论结果对错) ;老师硬性点名展示, 无基础分。2.展示成果全对, 活动一加3分/次展示, 活动二加6分/次展示;展示成果大部分对, 活动一加2分/次展示, 活动二加4分/次展示;展示成果小部分对, 活动一加1分/次展示, 活动二加2分/次展示; 答错不扣分。3.每次活动, 多一个组员进行展示则多加1分的额外分。4.对答错小组的纠正或补充也按上述原则加分。5. 每组自行指定一名认真细心的同学作为记分员, 负责记分、积分。6.课堂结束时, 记分员上交该评价表。该“评分表”配合以必要的奖惩机制, 可得到最佳效果。

三、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同仁评价, 总结本课得失。

这堂课的优势很明显:第一、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锻炼了自我表达能力, 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第二、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识记、运用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高三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是应对高考, 这堂课在形式上平稳、朴实, 但目的性强, 直击高考, 更适合普及使用。第三、教师真正成为引导者。教师在这堂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前设计上, 在上课过程中几乎“退居幕后”, 成为完全的配角。这样不仅解放了教师, 更成全了学生。

当然, 本课缺陷也不容忽视:第一、整堂课充斥着应试教育的味道, 对素质教育重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 关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本课对此内容只是轻描淡写。第二、对选择题部分的锻炼有所忽视, 只是作为“反馈练习”, 缺少专门指导。第三、学生活动不容易掌控, 很可能导致课堂时间不足, 目标不能实现。

篇7:《一次爱的**》活动教学反思

【案例描述一】欣欣先摆出砂纸制成的路面, 让小汽车从滑道中滑下。小汽车沿着砂纸路面滑行了一段, 停下来了。随后她更换不同材质的路面, 逐个实验。只见欣欣一边操作一边念叨着:“这个快, 这个慢。”然后就要结束活动了。教师走过去问:“小汽车在哪个路面上跑得最远啊?”欣欣不假思索地答道:“塑料板。”停了一下, 又说:“硬纸板。”教师又问:“那为什么同样的小汽车, 同样的滑道, 小汽车停的位置不一样呢?”欣欣想了一会儿, 答道:“因为路面不一样吧。”

【案例分析】显然, 幼儿只在乎小汽车跑得快与慢, 但还没明白是什么因素在“左右”小汽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停止的距离远近不同, 教师预设的目标并没达到。经研讨后发现:一是操作程序过于繁杂, 不同材质的路面搬来搬去, 致使幼儿不能及时关注操作结果;二是缺乏有效的记录方法, 幼儿不能有效地记录自己每次操作后的结果。因此, 我们对活动进行了调整:1.将“路面”更换为“滑道”并事先布置好不同材质的滑道。2.增加记录方法:制作与滑道相同材质的小方块, 小汽车停在哪个位置, 就在哪个位置摆上小方块, 最后根据方块的前后顺序确定摩擦力的大小。

【案例描述二】乐乐将小汽车放在塑料板滑道上, 试着滑了一下, 不放心, 又实验了2次~3次, 才取出塑料板小方块在小汽车停留处做记录。然后逐个在砂纸、瓦楞纸等滑道上进行实验。当在绒布滑道上实验时, 小汽车“搁浅”在滑道上下不去, 乐乐自言自语:“为什么这个下不去呢?”教师适时地问:“想想看, 为什么刚才小汽车能在硬纸板滑道上开下去呢?”“哦, 我知道了, 因为硬纸板比较光滑, 这个比较粗糙。”乐乐茅塞顿开。教师趁热打铁, 问:“你知道哪个滑道摩擦力最小吗?”乐乐观察了一下自己做的记录, 发现塑料方块摆在最前面, 就说:“小汽车在塑料滑道上跑得最远, 摩擦力就最小;这个 (绒布滑道) 都开不了车, 摩擦力就最大。”乐乐在教师逐层引导下, 得出结论:“越光滑的滑道, 摩擦力越小, 小汽车跑得越快。”

【案例分析】整改后的活动让幼儿直接在不同材质的滑道上进行实验, 省去了更换材料这一环节, 既简化了操作程序, 又节省了操作时间。而运用“小方块”进行记录, 则简明易懂, 使幼儿能直观地根据小方块所在的不同位置做出科学的判断。

【案例反思】幼儿的科学是行动中的科学。因此在科学活动中, 我们必须确保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 动手动脑, 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适宜的记录方式。科学活动中的记录很重要, 它可以帮助幼儿对概念进行梳理。记录获得的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过程和事物的变化, 把抽象的信息变成具体的图表, 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探索的结论。但抽象及单纯文字式的记录都不适合幼儿, 教师应根据具体科学活动和幼儿特点探索运用适宜的记录方式。如案例二中的记录方式, 不仅利于幼儿操作, 而且便于幼儿观察, 从中“窥透”材料中蕴含的原理。

2.适时点拨幼儿。在科学活动中, 每一位幼儿都是学习、探索的主体, 教师则处于隐性指导的地位。因为幼儿年龄小, 他们的科学探索活动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停滞不前。假如没有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帮助, 则可能会失去探索真理的良机。若案例二中教师没有问乐乐“为什么刚才小汽车能在硬纸板滑道上开下去呢?”的问题, 则乐乐就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而且, 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的经验往往是表象的、零散的, 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将粗浅、零碎的经验组合起来, 使之向高一层次提升。

篇8:《一次爱的**》活动教学反思

去年, 利用放寒假的空闲, 陪老公带着孩子到乡下去看望老家的亲人, 正巧赶上下了一场雪。虽说雪下得并不厚, 但下雪天成了孩子们在冬天的最爱, 地面上的积雪才没过鞋底, 他们已按捺不住性子飞奔到外面。有用脚使劲踏雪的、有用脚踢飞雪的、有捏两把雪使劲一攥然后扔向别人的……看见这群最大不到八岁的孩子们追逐嬉闹的热烈场面, 我们大人也被感染了, 但那是他们的乐园———我想他们大概是不会允许我们大人“分享”他们的快乐的。

正当我们兴致勃勃地“观战”的时候, 已上小学二年级的侄儿看着我说:“麻麻 (我们这儿对大伯母的称呼) 我们一块做游戏, 行不?”他的话招来其他孩子的不满, 这时只听他说:“我麻麻是幼儿园老师, 她可会做游戏了。”“可会做游戏?”我一愣, 这小家伙可真能吹!想反驳但转念一想只是微笑了一下接受了他给我的这顶高帽子———作为长辈或老师我想应该给予孩子尊严的, 其他的小朋友显然被他游说同意了。于是, 我走过去对他们说:“谢谢你们同意我加入, 成为你们的一员。今天下雪, 那我们就做个与雪有关的音乐游戏活动, 好不好?”“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我这儿有一首好听的与雪有关的音乐叫《雪孩子》, 我们边听音乐边玩吧!”“好!”又是不约而同的声音。我有点感觉自己犹如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上课, 我不愿在这美好的时节约束自己、约束孩子们,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 我对他们说:“我不是你们的老师, 我是你们的新朋友, 我和你们一块来玩游戏……”这样一说他们少了拘束, 显得自然了。我打开手机, 放音乐, 然后和他们一同在雪天里打闹。

飘飘洒洒的雪花映着孩子们可爱的笑容, 空旷的乡村上空传递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声。和孩子们互动了近一个小时候, 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但我不得不结束这场快乐的游戏, 因为天气渐渐地黑了。我招呼他们:“听我说, 孩子们, 你们看天快黑了, 夜幕就要降临了。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们, 让我们再从头边听歌曲你们边回答, 然后就回家, 好吧?”在欢快的音乐声中, 我蹲下身子问他们:“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开心。”“今天的游戏和你们幼儿园的游戏有什么不同呢?”我知道一般的幼儿园是不会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去玩的, 因为大多数幼儿园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和师资力量。他们纷纷说道:“在幼儿园老师对我们很好的, 但没有今天高兴, 今天自由。”“在幼儿园我们都得听老师的, 老师让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一点不好玩。”“做错了, 有的时候老师不高兴, 甚至还要批评的。”……听着孩子们的诉说, 我陷入了沉思之中:我们一味地强调“把空间还给孩子”“教师只是参与者”, 可在实际的操作中又有多少老师放弃了主导的权利呢?教育的功利化依然制约着我们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我没有再问下去, 转换话题, 想看看他们对其他知识了解多少, 我问道:“那你们说说雪花像什么?”“像鸡的绒毛。”一个只有四五岁的邻家小女孩脱口而出。“鸡的绒毛?”我惊诧于孩子们的想象力了———对于他们来说, “鹅毛般的大雪”确实不如“鸡绒毛般的大雪”贴切, 因为对于甘肃的小孩子来说鹅是不常见的。“还像什么?”“还像柳絮, 书上说的柳絮因风起。”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表侄说道。“还像白砂糖, 春天时下雪就像白砂糖。”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姑娘说。“哦?对, 确实如此……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我赞扬道……

上一篇:爱梅说作文450字下一篇:*年度经典西餐厅社会实践报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