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原则

2024-05-11

实事求是原则(共8篇)

篇1:实事求是原则

制定政策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陈前金

2011年7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妥善处理解决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遗留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发〔2011〕38号)指出:“制定出台并实施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是省委、省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关系到许多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等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今年底前完成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保工作。”《实施方案》规定,曾经与城镇小集体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且所在企业已经没有生产经营能力、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城镇小集体职工(包括劳服企业、五七工厂、家属工厂中的五七工、家属工及超过退休年龄的人员),2010年12月31日前具有我省城镇户籍、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可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江西省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对城镇小集体职工的关怀,是一件深得民心、有利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好事。

《实施方案》规定申报时应提供以下材料:1.本人身份证、户口簿;2.职工档案或用工登记表(职工花名册)、《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表、工资台账、在城镇小集体企业工作期间的工作证、入党入团志愿书、有关获奖证书等能够证明其工作经历的相关原始资料;3.户籍与企业所在地不在同一县(市、区)的,需提供户籍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证明;4.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应当说,这些条件都是比较宽松的。然而,有两个问题必须搞清楚:

一、上述原始材料由谁提供?

二、没有原始材料怎么办? 按照责任划分,身份证、户口簿、工作证、获奖证书等由个人保管的材料,应当由个人提供。职工档案或用工登记表(职工花名册)、《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表、工资台账、入党入团志愿书等能够证明其工作经历的相关原始资料是由企业或单位保管的,应当由企业或单位提供。这些由企业、单位保管和提供的材料如果要求个人提供不仅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

城镇小集体企业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距今已经60多年。当年参加城镇小集体企业的职工虽然大部分去世,但还有不少当年20岁左右的青年活在世上(80岁左右)。此外,还有大批60年代之后参加城镇小集体企业的职工。自6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许多单位的档案资料严重被毁,原始资料多已丢失,让这些单位和企业的职工到哪里去寻找这些应该由企业或单位保管和提供的资料?其次,在改革开放中,城镇小集体企业绝大部分因为种种原因而倒闭,即使没有倒闭的,也早已通过承包、出租、拍卖等方式转让给了个人。城镇小集体企业或单位的档案管理本来就不很健全,企业倒闭、承包、出租、转让之后,还会有谁来关心和保存那些档案资料?第三,即使原档案资料存在,经过几十年的虫蛀、鼠咬、水泡、霉烂,资料多已残缺不全,资料被虫蛀、鼠咬后找不到姓名怎么办?经水泡、霉烂后字迹褪色看不清楚怎么办?第四,岁月苍桑,经过几十年的政策变化和人事变故,一些企业和单位不存在了,当事人也离开了人世,而资料又下落不明,怎么办?

《实施方案》要求,个人申报和缴费工作应于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当前,全省各地正在紧张地进行该项工作。上述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处理好,想如期完成工作任务是不可能的。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对那些无法提供原始材料的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可以采取调查取证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工作经历的证明。一般来说,一个曾经在某企业或某单位工作过的人,其企业或单位的其他人员不可能不知道。只要有3-5名知情人能够证明其在某企业或某单位工作过,经主管单位或所在地基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核,就可以认定这个人是某企业或某单位的职工,或曾经在某企业和某单位工作过。在其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和户籍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证明之后,就可以为其办理申报和缴费工作。如果一味坚持要参保人员或企业单位提供职工档案或用工登记表(职工花名册)、《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表、工资台账、入党入团志愿书等能够证明其工作经历的相关原始资料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将会使一大批符合参保条件的城镇小集体企业人员失去参保机会。

出台并实施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是一件大好事,要把这件好事办好则还有许多过细的工作要作、还有许多政策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相信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能够把这件好事办好!

作者单位:永修县财政局

篇2:实事求是原则

薛生平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精华”。实事求是原则,就是毛泽东时代精神 的精华,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它来自于对中国革命长期实践的深刻总结。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表明,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是否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乃是兴衰成败 的关键。因为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执行,取决于党的思想路线,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实事求是”。正是坚持了这一原则,我们的党才胜利地完成了三次重大的历史性转折而逐步走向成熟。

第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党在北伐战争后期,由于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 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无原则地放弃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毛泽东认识到

城市暴动和在统一战线中丧失独立性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因而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符合中国 革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二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由于党的领导权被王明等教条主义者所把持,他们推行了一条“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最后导致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举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次严重的挫折唤起了全党,尤其是党的高层领导的觉醒,因而在遵议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及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此,党的革命事业便走上了正确的轨 道。第三次是“文化大革命”的失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的完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

兴起。建国以后,我党胜利地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但是,由于随之而来的 “大跃进”,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党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了巨大损失,直到1976年党中央一 举粉碎了“四人帮”,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大胆改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转变。

革命事业为什么会三落三起呢?最根本的一条原因就是党的指导思想是否和客观外界相符合。毛泽东同志

曾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总结说:“为什么主观上会犯错误呢?就是因为战争或战斗的部署和指挥不适合当时当地的情况,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在情况不相符合,不对头,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

之间的矛盾。”这里讲的虽是军事问题,其实是总结了整个革命的经验。三次重大挫折的共同特点是主观和客 观相分裂。虽然有右有“左”,两个极端,但是殊途同归,都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一九五三年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一九四三年全党整风,才真正找到了一条根本的指导原则,也可 以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主观和客观相一致。所谓主观和客观相一致,就是实事求是。

一切胜利和成就,都是同党的指导思想上确立了实事求是原则分不开的,而一切错误都是在指导思想上离 开了实事求是的缘故。不仅革命时期如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需要这一原则。邓小平同志正是在实事求是 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将中国引向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富强之路

。如何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根本原则呢?

第一,坚决承认实际。“实际”这一概念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一种是指人们的行

动,即社会实践。承认实际,指的就是要承认客观情况和社会实践这双重含义。坚决地承认实际,黑白分清,是非有明,这是坚持实事求是最起码的要求。客观实际总是独立地存在着并按照自己内部固有规律发展着,不

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客观实际按规律办事,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

第二,努力认识实际。认识客观实际比承认客观实际较深刻而困难一些。因为客观事物呈现人们面前的只

是它的现象,有时还是假象,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却隐藏在现象的背后。怎样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性,这

就需要我们努力去“求”。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详细地占有材料,仔细地分析

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使认识不断接近实际,逐步符

合实际。在我党七十二年的风雨历程中,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这革命的三

大法宝以及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无不是在艰苦的革命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在同错误倾向的斗争中

成熟起来的。因而,只有深入到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才可能发现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实践活动。

第三,按照实际办事。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如果承认了实际,认识了

实际,而又不按照实际办事,就必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或想当然来办事,或者按照本本条条、个人经验办事,就会背离实际,就必然要受到惩罚。因此,只有按照实际办事,才是真正坚持了实事求是,也才能取得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功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场决定观点,方法 决定人们的言论和行动,只有坚持正确的立场即人民的或党的立场,就是从人民或党的利益出发,才能在任何

情形下,坚持做到实事求是。所以立场是根本,共产党人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和宗 旨。坚持实事求是,除立场之外,还得有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点方法不正确,即使有了正确的立场,仍旧有

可能背离实事求是。“左”倾教条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就是只从本本出发,照本本办事,不看客观实际。这样做

必然背离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找彭真同志谈话时说:“看问题要客观,不要主观;要全面不要片面;

要看实质,不要看表面”。“这三要三不要”,概括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形儿上学的观点和方法主要对 立之点。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兴旺发达、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保证。今

天是改革开放向现代化进军的新的历史时代,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更多,困难更大、形势更复杂,这就需要我们

树立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真正做到坚持实事求是。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政治系)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第二部:哈利波特与消失的密室

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篇3:实事求是原则

一、公文内容来源真实, 切勿虚构、假设、塑造。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应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了解丰富第一手资料, 并经分析研究, 得出正确的结论是我们写军用公文必须坚持的根本方法。否则公文的内容必将偏离实际, 不但无法指导部队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还会给机关工作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那么,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做好调研工作。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出真知。作为机关干部, 只有经常下部队搞调研, 认真倾听基层官兵的诉求, 尽可能地掌握事情的真实情况, 才能让写出的文章符合部队实际。要坚决杜绝敷衍了事的心理, 防止写出的文章假大空。其次, 作者要在写作中摒弃私心杂念, 不循部门或个人之私, 不带部门或个人偏见;不搞亲疏厚薄, 一碗水端平, 标准尺度一致, 政策宽松适宜, 反对弄虚作假, 使自己的文章经得起官兵和实践的检验。

二、加强学习、勤于思考, 努力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要想写出优秀的军用公文, 没有长期刻苦的学习积累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机关干部应利用繁忙的工作之余加强自身的学习, 广泛阅读方方面面的资料, 做到别人会写的我要会写, 别人不会写的我也要会写。同时将重点放在与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上, 让自己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 这样才能写出有思想有内涵的好文章。在学习积累的同时, 需要重视理性思考的作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在实际生活中, 有的同志书没少读, 资料没少看, 但仍写不出令人满意的好文章。究其原因, 就在于存在重读轻思的现象。这一点在军用公文写作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机关干部在学习过程中, 应始终带着问题学, 使大脑始终处于思考状态。同时注重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力求做到构思巧妙、思维严谨、文风朴实, 从而能够更好地领会领导意图, 找准问题的关键, 确保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上级赋予的写作任务。

三、公文内容表述准确, 避免产生歧义。

准确就是公文所涉及到的内容, 无论观点、材料, 还是语言文字, 甚至标点符号都应该准确无误, 尤其是事例, 要有根有据, 经得住检验。只有保证公文内容的绝对真实, 才有说服力, 才能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那么, 如何才能做到内容表述准确呢?我认为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准。公文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多是通过公文向全党、全国、全军宣传发布的。应该强调什么, 要求什么, 制止什么, 反对什么, 公文都应该有明确态度。二是贯彻党委、首长的意图要准。公文姓公, 不是个人文章。它代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级机关讲话。要准确体现党委、首长意图, 不能以撰稿人的意愿来表述, 要写“遵命文章”。遵谁的命?要很好地遵循首长的意图来写。实践证明, 撰写公文把领导意图搞清楚, 并贯穿到文件中去, 是确保公文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三是使用的材料要准。材料包括事实和道理。无论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 要一是一, 二是二, 实事求是, 不能凭主观想象, 更不能凭空捏造、无限拔高。对部队汇报的情况要认真进行核实, 并认真鉴别, 去伪存真, 挤掉水分, 保证其真实准确。四是语言文字表达要准。语言文字是公文的外衣。公文质量的高低, 除思想内容外, 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语言文字一般包括字、词、句和标点符号。因此在军用公文写作中, 应做到避免使用错别字, 准确把握词汇, 防止句子出现语法错误, 以及使用标点符号要规范。

四、正确处理“简”与“明”的关系。

篇4: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实事求是原则

【关键词】新闻报道 实事求是 真实性

一、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基本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更是新闻宣传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闻事业的生命和灵魂。①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历来都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一贯主张,是新闻媒体的崇高责任和神圣使命,可见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性。

首先,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精髓,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的前提条件。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从严把关,尊重事实,才能减少或杜绝假新闻的出现,维护媒体的声誉。其次,实事求是是新闻报道取得人民信任的基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受众及时提供全面可靠的权威信息,才可能赢得信任,塑造媒体公信力,才能为积极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打好基础。新闻事业应该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只有我们为人民疾苦着想,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②所以,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要恪守职责,继承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抓住新闻的“源头”。

然而,在现实中,新闻报道要很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这里涉及到一些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因素,比如有些记者为了吸引读者,造成轰动效应,就任意夸大或者凭空杜撰,造成新闻报道的不实;有些记者缺乏新闻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出现有偿新闻,自然失信于读者;或者有些记者缺乏求实精神,对新闻事件缺乏深入的调查和采访,而轻信一些片面之词;还有些记者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还没弄清事实,一味图快,草率成篇,也容易造成新闻失实;当然也有些记者是由于个人能力的有限,他们没有很好地领悟新闻规律和特点,而是像写文学作品一样地写新闻,随心所欲地加工,自然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新闻记者应该努力克服主客观上的种种因素,冲破各种阻力,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媒体的信誉。

二、正面报道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我们都不能有任意夸大或捏造的成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我们做好正面报道、成就报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我国的新闻报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如果这类新闻中经常出现夸大造假的信息,老百姓看到这类新闻就会在心里打个折扣,不会完全相信,久而久之,甚至会出现抵触正面宣传的情绪,这对我国新闻事业是极为不利的。

成就报道是正面报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最能增强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能够增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新闻工作者必须胸怀大局,使成就报道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几十年前大炼钢铁的成就类报道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这就告诫我们必须对实际情况作出深入认真的调查研究,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到唯实求真,这是对新闻工作者起码的要求。但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使成就类报道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要想使正面报道更具有生命力,除了要符合实际生活和人民的意愿外,还应在表现形式上力求生动多样,不断创新,做到坚持实际与创新的统一。

比如,2013年5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浙江:钱塘春潮逐浪高》就是一篇典型的成就类报道。该报道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浙江在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种种成就。全文分为四个小标题:进取——不满足,不懈怠,抖擞精神寻求发展新动力;开拓——不因循,不守旧,锐意改革激发发展新活力;务实——不空谈,不浮夸,真抓实干提升执行力;和谐——不偏颇,不封闭,融合包容凝聚最大合力。这种报道结构使整篇文章显得层次分明,以“进取、开拓、务实、和谐”四个关键词来概括浙江的先进经验,让读者能迅速抓住核心观点,也使各部分浑然一体,在表现形式上做到了生动多样,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展现了正面报道的生命力。

三、批评报道中也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批评比表扬更难,记者采写批评类稿件会遇到种种阻力,但是也应该坚守实事求是的原则,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要在批评报道中做到实事求是,首先要坚持真实、准确地报道事实,使稿件中的全部材料与客观事实相一致,使表达做到准确无误。如果报道不真实、不准确,被批评者难以接受,就会使批评报道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可能还会触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其次,为了揭露事实的本质,分析事实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客观是指从事实出发,既指出错误的严重性,又说明环境、条件的影响,分清它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分清被批评者的责任和其他方面的责任,分清错误的性质和带来的危害;公正是指不因一方有理而偏袒,也不因另一方无理而歧视,要给双方平等表达的机会;全面就是要把一件事放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联系历史和周围环境,对一件事实作多侧面、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③总之,新闻工作者不能因为一时的气愤或愤怒就一味批判被批评者,评议事实更不能绝对化,以免做出不恰当的判断。

另一方面,在进行批评报道中,会遇到很多阻力,比如有些人会利用威胁等手段给记者带来不安全感,这时新闻工作者应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不能无原则地放下批评的武器。应从事实出发,不怕威逼利诱,运用智谋和法律武器同这种歪风斗争到底,维护媒体的公信力和党的威信。《南方周末》在坚持做好批评类报道方面起到了典范作用,它把舆论监督作为报纸主打内容之一,始终坚持“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的办报特色和“讲实话、报实情”的基本风格,在批评类报道中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以“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赢得了众多读者。当然,除了批评还有自我批评,报道一旦批评错了就要立即以适当的方式予以纠正,敢于正视错误,这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一种表现。

四、对外报道中更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在对内报道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在对外报道中更应遵循这一原则。对外报道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对外宣传,如果在对外报道中出现脱离事实或者不完全真实的现象,往往会造成恶劣的影响,有损我国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记者在对外报道我国的经济成就时往往夸大成就、堆砌辞藻、华而不实,或者对于未完成的工作进行超前报道,结果经不起实践和时间的考验,最后使媒体的声誉受到损害,也使其他国家对我国形成一种浮夸的印象,影响恶劣。

那么,在对外报道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该明确对外报道真实性的意义。对外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反映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等,帮助其他国家了解我国,增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创造有利于我国长远发展的国际环境。④所以,报道必须真实才能赢得外国民众的信任。其次,在业务水平上,对外新闻工作者应时刻提醒自己肩负的责任,严谨细致,认真核对事实,坚持现场采访,自觉抵制利益诱惑,承受得起巨大的身心压力。在平时也应该努力学习涉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拓宽知识面,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国际方面的法规,做到有备无患。在对外报道中除了要坚持实事求是以外,还应尊重国际传播规律,遵循人类共同的伦理、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①牛素琴,《新闻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城市党报研究》,2007(4):14

②李东坡,《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实事求是观》,《新闻界》,2009(1):115

③张洪,《新闻批评报道如何才能实事求是》,《新闻传播》,2011(5):121

④孙志升,《对外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采写编》,2000(6):52、53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12级硕士生)

篇5:实事求是原则

【拼音】shí shì qiú shì

【简拼】ssqs

【近义词】脚踏实地

【反义词】有名无实、徒有虚名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解释】求:研究。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与处理问题。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成语用法】紧缩式;作定语、补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我们对待问题应该实事求是,不要客气才好。”

【英文翻译】base on facts

【歇后语】三担牛粪六筲箕

【谜语】找根据;不图虚假,查明真相

【成语故事】汉景帝时期,河间王刘德特别喜欢研究儒家的经典著述,他读儒学时总是根据实例求证真相。他从民间得到好书后,亲自抄写一份给原主,同时还赠以金银。因此很多人慕名给他送书。长此以往,他的藏书比朝廷的存书还多。

【成语辩形】是,不能写作“士”。

【产生年代】古代

篇6:实事求是

张旭光B100301198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北大,清华及中科院等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成立国情研究中心,国家或企业在做出重大决策前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西方很好的管理理论常常在我国应用时失效,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很看重实践经验„„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无不在昭示一个真理:实事求是!

何谓“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说过,“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求”就是我们去探求,“是”就是真理。老百姓把这归结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看似简单的话,却蕴藏着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哲理,为人者不实事求是就难以取信于人,为政者不实事求是就难以取信于民。

实事求是作为认识真理的基本途径,它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任何主观的臆想出发;坚持从纷纭复杂的事实材料中寻找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而不是将事实材料任意割裂成支离破碎的碎片,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而不是用框框来套实践,把主观的意志强加在实践之上。

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首先要熟悉环境,了解情况,摸清情况,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在对环境,条件掌握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去做出决策,解决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去思考,寻找,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找”的过程就是 “求”,找的结果就是 “是”。

中国在历经清朝衰亡之后,在外敌压境的情况下,又陷入了残酷的内战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救中国,是无数仁人志士毕生奋斗的目标。毛泽东同志当时提出,中国的事情还是要熟悉中国的同志去办。他在送走自己的同学、朋友西去留学后,自己独自留下来,通过年少时的游学,入党后领导学生斗争,农民运动,深入农村调查,组织秋收起义,担任国民党的农民部长,宣传部长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大量接触,读书读史来对中国的国情做了透彻的掌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献可见一斑。国共两党分裂后,在最初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年幼的共产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共高层大都是留学回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深受苏联成功经验的影响,苏联的胜利就是通过一次战役,攻克一个大城市来最终波及全国取得胜利,而马克思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的,在很大程度上这些留学生还常常接受公产国际的直接指挥。于是灾难便发生了,城市中心论,工人主力论盛行,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给革命力量招致了毁灭性的打击。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认为首先任务是生存下来,到敌人薄弱的地方去,把力量引导到农村去发展,并创造性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实事求是而把马克思主义进行本土化,中国化。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政权。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是在帝国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搞革命,我们也是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搞革命,这在原则上是相同的,但我们不是先搞城市,而是先搞农村,用农村包围城市。这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至于以后像“联蒋抗日”,“抗日战争持久战战略”等都是根据革命形式这个“实事”的变化将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无不是“实事求是”的典范!总之,这个阶段的事情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就是实事求是的问题。战争是一种势力的较量和转换,其结果完全可以在短期内逆转,这是由战争这种事件的性质决定的,它只是现实力量的一种对抗,沟通,交换和整合,它可以由于不同的利益集团的分化,政策格局变化而得到任何你所期望的结果。因为它不需要你创造新的东西,其周期完全可以很短。而建设一个国家就大相径庭了,以这种阶级斗争的思维在治理国家方面使得我们的国家陷入越来越大的危机,最终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实质上就是脱离了“实事求是”。在处理了四人帮后,整个全国全党所面临的就是中国到何处去的问题。按照传统思想,就是继承毛泽东的遗志,把文化大革命及当时所贯彻的方针执行到低。思想的束缚使得人民无法再做到实事求是了!

邓小平同志看到问题的实质,那就是如何让人民从阶级斗争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能认清中国新的形式和国情,来发展经济。他高屋建瓴的从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入手,来解放禁锢以久的思想。他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把对社会主义的界定从生产关系转移到生产力上,把人们一直将市场和社会性质联系在一起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提出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把人民从战争与革命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只有解放了思想,人民才能够更好的去实事求是,以便找到解决自己所面临问题的最佳途径。我们国家这这种思想指导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

经过20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的趋势席卷全球。中国面临的国情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情况,还有整个世界的发展,一个全球环境,因为我们已经无法面对一体化的趋势而置身事外,不能积极的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就只能被这个世界所抛弃。面对新的形式,新问题,对中国走向的思考就应该有全球的视角。这个时候江泽民同志提出“与时俱进”。是极为恰当的也是适时的。“与时俱进”就是要充分考虑我们所面临国情的变化发展,把实事求是所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世界,用全球化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的问题,解决中国的问题。是实事求是在新形式下的深化。

所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在不同阶段的具体体现或对实事求是的深化,从本质上讲,三者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三者的核心还是实事求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也应该是开放的。当理论形成了,去指导实践的时候,那么由于理论的相对稳定性和实践的动态性,理论随时都会和你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偏离,这个时候就不可以局限于既成的理论,就应该摆脱旧的理论,以更好的分析现实,解决问题,这就是解放思想。当我们面临的环境和实际情况继续变化时,理论也应该动态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普遍的真理,对国家,组织和个人都有广泛的指导价值。

就个人而言,我们做一件事首先分析自己的情况,面临的环境,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具有的优势和不足,然后才可以结合要达到的目标,制定最佳的方案,其实就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

篇7:论实事求是

摘要: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正站在校园与社会的边缘,我们肩负着重任,然而,许多大学生依旧荒废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大学生,更应在生活和成长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关键词:实事求是,特点问题,大学生成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发展,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借用“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不同程度地背离了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做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

①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

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实质和核心,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指出:“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

②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我们在每一个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一定要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江泽民把这个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把现象当做入门的向导,逐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指出: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3)理论联

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理论对实践的基础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群众与尊重实践有内在的统一性,尊重群众必须以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实事求是。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第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毛泽东坚持并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

⑤真理标准的思想,他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邓小平也明确指

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地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饿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五、大学生的特点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具备特别力量的群体,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从大学生的数量和未来的重要作用看,在大学生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出现了不同深度的问题,另外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负面影响:

1、诚信度降低。目前的大学校园里,诚信即被看得很神圣,同时也有可能被遗弃。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度降低的一个很好的见证,无论是国家级的考

试还是学校的结业考试,都存在着作弊的现象,因为考试成绩都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诚信悄悄地被遗弃在角落里;

2、道德目标自我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

3、尊师的气氛在高校校园里慢慢的淡化;

4、在理想与信念方面,对奋斗目标不甚确定,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虚、人云亦云、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在生活态度方面,羡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媚外、铺张浪费、情趣低俗、追求享乐。

现代的社会,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各种道德标准相互交错,再加上各种犯罪活动和腐败现象,社会繁荣的同时社会亦日趋复杂化。而作为新生力量与后备军的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也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社会的发展。

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大学生的成长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就为大学生改正偏移的观念,为大学生今后的成长指明了道路。而实事求是做人就是我们大学生的根本。

要做到实事求是,就是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用“事实求是”为标准来约束与纠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都要清清楚楚。同时,要在明确自身的前提下,为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追求,做好职业规划,并为了这个目标理想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和能力。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习上、生活上、道德上,事事求真;与时俱进,放眼未来,走出属于自己的成才之路!

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我们也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少一些虚荣,多一些务实;少一些妄想,多一些理性,我们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主攻专业。针对自己的专业,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自己需要掌握好哪些方面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分析选择确定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在学校事情的分析处理中怎样做出更正确的决定,这些都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尤其是在当今的热门话题就业问题上,我们大学生尤其应该注意坚持实事求是看问题。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得到社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关于读书无用论也越来越猖獗。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眼高手低,好高务远的话,这些问题也不会如此严重。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原因不是不能就业,而是他们自己不愿就业,一直被当作娇娇子的我们,毕业后难免希望有一番大作为,然而我们毕竟年轻,经验不足,在没有办法得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时,有些大学生相信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些都是不注重实际,没有看清现实造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在就业上,就要权衡自身实力和社会状况,实事求是,寻找就业出路,觉得有发展前途就不妨去尝试,不要为旧的思路所禁锢,不妨另辟蹊径。我们面对着残酷的社会现实,只有拓宽思路,放开视野才能抓住更多成功机会。

结束语:做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深刻认识实事求是的本质。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我们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排除我们的主观随意性,解放思想,适应时代的新变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献出一份力量。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84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

参考文献:

篇8:实事求是原则

一、哲学基础

实事求是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唯物主义回答,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思想的具体体现。恩格斯曾经说过, 研究的出发点并非原则, 而是研究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 而非是被应用于它们之中;只有原则去适应历史和自然界才是正确的, 而并非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这句话是唯物主义观点的充分体现, 是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同时, 这句话更是实事求是的理论依据。“实事”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 “是”指规律性, 即客观事物内在联系。实质上, 客观事物内部规律就是人们对“是”的认识。故此, 毛泽东指出人们工作要想取得胜利, 得到预想结果, 首先就得从思想上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 若不符合则只会迎来失败。这句话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中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即物质是第一性。毛泽东曾指出实事求是的目的, 是以人为主体在客观事物基础上, 求得的内部规律, “是”作为人们行动的向导, 是实践服务实现的基础。这也就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中思维是否是存在反映的问题, 即人们以客观事物内部规律为基础, 进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

二、实践要求

1. 杜绝教条主义, 重视理论指导作用

在各类实践活动, 提高理论对实践积极指导作用的重视, 就共产党员而言更要提高对党基本理论指导作用的重视, 杜绝形成教条主义。要高度重视基本理论的指导作用, 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去分析并解决问题。毛泽东曾明确指出, 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 才能灵活的应用它。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首先要做到具体工作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机结合, 当前我国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将中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这种结合是理论指导作用正确发挥的范例。而若是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党的基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 不仅会给党带来重大损失, 还将给人民带来重大损失。

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就是高度重视客观事物这个现实基础和实践经验, 因为只有具体分析具体的客观事物, 最终得出的客观事物内部规律才是具体的, 方可解决各类具体的问题。同时, 更要高度重视作为人们行动向导的“是”, 其指导着人们改造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 通俗来说就是重视理论指导作用, 进而不断创新实践, 促进发展。

2. 杜绝经验主义, 高度重视实践经验

实事求是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思想的具体体现。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就是坚持唯物论, 即一切以实际为出发点, 并视一定客观物质条件为一切的依据。人们实践活动的物质条件无法被精神性活动所取代, 且精神性活动更无法代替实践活动。归根结底人们自然的实践活动和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 就是一系列物质形态和社会关系转化的过程。以“实事”作为出发点, 则必定是要重视客观性实践, 重视人们实践的经验, 重视吸取其他部门、地区或人的新鲜经验, 但杜绝因此而推崇经验主义。实践经验之所以难能可贵, 就在于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正确认识, 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能得到确认, 也就有实践才能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才能促进人们丰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内容。即只有通过实践活动, 人们才能正确认识到客观事物, 只有不断在社会中进行实践, 对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人们才能深刻把握, 并且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人们才可真正学到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领。

实事求是原则要求重视实践经验, 绝非是坚持经验主义。实践累积的并非仅仅是经验, 其更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检验标准, 若是不做任何分析照搬经验, 势必会形成经验主义。实质上, 充分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就是要充分尊重别人和实践经验的同时, 不绝对化这些经验, 即通过自己将这些经验消化吸收, 并将这些经验结合自己工作特点, 结合自己工作的特殊性, 进行创造性借鉴方能有益于自己的工作。

总结

综上所述, 实事求是原则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高度概括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思想, 并指出要坚持唯物论和辨证论, 重视并牢记实践经验与事物复杂性, 杜绝防止经验主义及主观臆断, 要对理论指导作用持高度重视态度, 杜绝教条主义。

摘要:毛泽东思想以实事求是作为基本点和活灵魂之一, 历来都是共产党重要指导思想。毛泽东实事求是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具体反映, 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进步的基本保障。事实就是原则是思想观念也是实践过程, 求得实效为其最终目的。事实就是原则指出, 人们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不应仅停留在认识上, 而是必须具体落实到工作中和行动上。因此, 研究毛泽东实事求是原则哲学基础与实践要求, 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原则,哲学基础,实践要求

参考文献

[1]钱程.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J].品牌, 2014, (3) :17-18.

上一篇:长大后我开始懂得初中抒情作文下一篇:燃气安全生产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