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2024-04-15

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精选8篇)

篇1: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对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再认识

程婷婷

2010年高一第一学期结束了,而我也陷入了重新思考、重新认识美术课的困惑中。对于从事四年半教学工作的我首次对自己的美术课堂产生了忧虑。犹记得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时,精心准备着每一堂课,曾因为得到学生的喜爱欢迎而洋洋得意;也曾因为学生的不听课捣乱而生气发火。那时对于自己的课堂,总是充满着自信,认为学生爱听,证明自己讲的好,学生不爱听,则认为他们轻视这一学科,没有求知欲,也理所应当,毕竟是小科非高考科目。就这样美术课成为被学校领导、学生、甚至是连自己都忽视的“放松课”。四年匆匆而过,来到国高后,自己的角色和教学目标都发生了改变,这让我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听了学校安排的任宝华老师和全斌老师的讲座之后,更让自己陷入深思。怎样去改变这种传统美术鉴赏课的现状?

在这里我结合《课堂密码》这本书,探讨一下美术教学的几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美育,在美术欣赏的步骤中实现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美育”已被列入教育方针,这充分体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我们施教的目标不是培养未来的少数画家,而是培养大批美术作品的鉴赏者与实际生活中美的发现者、创造者,使学生的素养提高,素质得到全展。美术欣赏课教学显然是实现这一目标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学生的审美结构则需要在美术鉴赏中得以构建。具体步骤表现是:

(一)分析体会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就艺术作品而言,它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分析体会乃是欣赏课的毕竟途径。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美感要点,进而逐步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1、分析作品的主要情节、人物的性格特征、动态、场景等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体会,再用几个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他是形成学生美感经验的基础和出发点,而传统的美术教学经常忽视学生的最初感受。

2、分析人物画面的各种物象之间的关系(空间关系)及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时,会使学生产生带有主观色彩的联想和想象,努力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更好的领会艺术形象的内涵,把握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使学生充分迸发创造想象的火花,从而丰富审美想象能力。

3、分析作品的艺术表现要素,分析艺术语言,如色彩的冷暖、色调、构图、线条、质感、明暗、对比等方面的内容。

(二)、综合判断

把艺术作品不同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利用知识经验进行加工综合。在学生与美术作品的“对话”中通过美的熏陶,激发其情感,陶冶其情操,使审美情感更加纯净、完善而丰富。

1、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趣闻、创作的历史背景、风格流派,进而综合提炼主题思想(作品反映、表现说明、揭示„什么问题、现象、内涵)。

2、帮助学生了解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后进而判断评价。在欣赏作品中不仅要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历史文化、风格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欣赏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和塑造自我,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体验,从直接到间接的经验体验,从接受、赞同到怀批评甚至拒绝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感觉、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相互协调,不断提高。

二、兴趣先行的学科教学,营造“有趣并有序”的美术课堂

在《课堂密码》这本书中,其中“第二辑 营造有趣课堂”这一章节,里面写到这样几点“是学生失序还是教师失趣,一、失序的背后隐藏着失趣;

二、兴趣先行的学科教学;

三、课堂教学就是学科知识趣味化;”在这一节里给我的体会尤其深刻,我想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课堂感触,下了课摇着头说,“这班的学生纪律好差,睡觉的、玩手机的、开小差的、精神不集中的、聊天的、就没有几个是真正学习听课的。”现在回想一下,恍然大悟,原来发生这样的情况,很大的原因是自己的课堂太无趣了。“要判断失序与失趣何为因何为果,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因总在果之前。那么我们来看,在无序的课堂中,究竟是教师的失趣在先,还是学生的失序在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如果学生显得非常失序,那么教师的教学情趣肯定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如果教师显得非常失趣,那么学生对课堂秩序的遵守自然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揭示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对课堂秩序的遵守与否,往往以这堂课本身的趣味性为标准;”(《课堂密码》 周彬)

在美术课堂中,如何能利用本学科的视觉艺术优势,让学生是在趣味性课堂中学习鉴赏感受作品美的,而不是被迫驱使去学习。这就需要美术教师改善美术欣赏课的策略,真正做到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地位。

三、改善美术欣赏课的策略,真正做到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地位

人类美术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增长智慧,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对话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这句话也同样的适用。虽然面对的是一节美术欣赏课,可是教师应该做到的是对艺术史,美术史、美学,艺术概论、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的通晓,教师应该时刻充实自己,在全斌老师的讲座中也体现了这一点,“我并不聪明,课下的我只不过是个勤奋的学生,是一个博采众家之长的学生罢了!”一个相关知识匮乏的老师,课堂上只能是以讲解员的角色出现,一节课满堂灌输,完全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是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各种需求的完整的生命体。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完全能够不依赖于老师,从课堂以外获取知识,陈旧的教学思想已无法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学生看做是自主的生命体,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乃是“生命对生命”的对话。这种对话使学生在与老师的平等交往中体验民主、尊重、理解、支持、展示其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充当的不仅仅是教学组织者,更是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学习,学生在集体、小组的相互交流、商议、辩论、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成为互通有无、师生、生生交流的和谐的生态环境,这种对话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型的,这就需要教师不能把自己封闭在仅仅本学科,应该用开放的眼光、活泼的思维,与学生共同传递信息,体验艺术情感。

(二)比较

在艺术鉴赏课中,应该把两种不同文化体系及艺术体系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有针对性的究其诸要素差异。如艺术种类间的比较、风格流派间的比较、文化背景间的比较、艺术家的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达到深入理解作品、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

(三)模仿

为了重视较深层内容的挖掘,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摹拟美术作品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在对人物的模仿中使学生置身于艺术作品的情境中,即加深印象,趣味横生,又使学生体验到作品潜在深邃的艺术内涵。

(四)自学

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增进和审美心智技能的提升,教师应逐渐让学生更多的去管理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探索活动。从“学会欣赏”变为“我会欣赏”,以此达到教学目

标,使知识得到储备。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调查或利用网络、访问有关专家或实际工作者等形式进行,引导学生置身于艺术作品的复杂情景中。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自觉、自信、自强,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无论是互通有无、多元化的对话法,还是置身于作品中进行审美体验的模仿法,无论是探究作品深度的比较法,还是帮助学生掌握欣赏方法的自学法,都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不断的提高艺术素养,发展其个性。

综上所诉,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遵循教学目标,做到兴趣先行,注重教学方法步骤和策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篇2: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听了徐继存院长的报告,对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错误认识:(1).一切活动皆课程。例如:开个毕业典礼 叫毕业课程,进行个跳绳比赛叫跳绳课程,举行升旗仪式叫升旗课程等等。(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相互独立的,校本课程就是学校独立开发的。(3).课程整合单凭教师一己之力做不出来。

新的理解:(1).任何一门课程都必须有完整的课程体系,都要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活动和课程评价。它是学校、教师有计划地开发、实施的,而不是随意进行的。(2). 学校的校本课程、社团课程建设必须要有制度的支撑,课程的保障,要有规划,要基于学校的文化底蕴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设适合学校和学生发展的课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除完成文本知识外,进行深化拓展课外知识,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内化为自己的的见解,这些做法也属于课程开发。(3).课程整合其实就在我们教师身边而且应用当中,课程整合可以是学科内的整合,把学科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系统化,板块化,我们九年级的复习其实就是这方面的整合。也可以是学科间的整合,把不同学科间相关联的知识在一节课中用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一节语文课用到了配音诵读,用到了配图理解,用到了历史、地理相关知识,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其实就是语文、音乐、美术、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课程整合。(4).语文学科的群文阅读也是课程整合,例如道口镇二实小的主题阅读,实行一主两翼教学法。一主,及学生课本,属于国家课程,两翼,及主题阅读和经典诵读,属于校本教材,其实就是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机整合。

听了孙宽宁较受的报告,让我对当前的课改情况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孙教授提到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的花样百出的进行课堂改革,很多新理念和新做法在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同样的做法在更多的课堂教学中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了师生负担加重,学生成绩下降的现象。美好的改革初衷却不能得出满意的实践效果,我们不能不深刻反思,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她没有给出答案,但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例如:1.为了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相应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展示成为课堂常见活动;而为了方便以上活动的开展,很多课堂中的桌椅摆放已经从秧田式变为马蹄式、圆桌式、相对式等,原有的一面墙有黑板已经演化为前后两面,甚至三面黑板墙,幻灯、投影、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技术设备也尽其所能地充分利用;在评价方面,充分体现多元化,学生课上回答问题后,教师当时进行量化计分,学生发言后,会有学生评论员进行点评,课上表现分、课下作业分、个人学习分、小组合作分,评价随时进行,无处不在。这样真的课堂就高效了吗?2. 一些学校为了实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的,明确要求所有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所有班级的学生课桌椅都打破原来的秧田式摆放。再如,一些地区和学校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时,把教师是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上提问学生的人次、学生主动发言的多少、有没有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预定的教学步骤和环节是否全面完整等作为评价每一节课的硬性指标。这样的课堂就算完整吗?一次次的追问让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改革现状。我们现在有的学校不也是在追求这中大而全、看似丰富多样其实形式固化的课堂模式吗?我个人认为,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只要是学生从是的方面认可你,从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方面折服你,在情感方面依赖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校,只要学生在学校学有所得,不断进步,快乐成长,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就是好学校。

篇3:对探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初始阶段, 由于我对探究性学习理论的认识不足, 或对探究策略了解和掌握得不够, 操作中遇到了种种困难, 效果不能很快显现, 因而对探究性学习缺乏信心。然而,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摸索与实践, 我对探究性学习有了信心, 有了新的认识。

一、探究性学习并非完全等同于研究性学习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 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研究性学习。因此, 教师在组织教材时起点较高, 结果使学生无从下手, 从而对探究性学习产生迷惘和困惑感。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从学习水平的发展过程来看, 最初发展起来的应是以识记为主要特征的接受性学习, 随着学业发展, 最终形成的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学习。然而, 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形成这种学习能力, 有的学生一直停留在接受学习水平。因此, 促进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学生从接受生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过程中, 教师要以适当的形式对其进行培养, 这种培养形式必须依托于接受性学习。以接受现有结论为主, 又具有研究的性质, 体会研究带来的精神愉悦, 并且在课堂上有效地得以开展, 我们把这种处于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 体现教师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起促进作用的过渡性学习, 称之为探究性课堂学习。它兼具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部分特征, 即以创新的形式完成对现有知识成果的接受性学习。

二、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应有效整合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它对激发求知欲、独立思考积极性、创新意识的作用, 无疑是显著的。但是, 还必须看到, 并非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能探索得出, 有些内容是约定成俗的, 需要用接受性学习掌握。例如: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十进制计数法, 几何形体的名称, 四则计算各部分的名称, 约数、倍数、倒数概念等,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

如果比较这两种学习的功能, 则探究性学习比较开放, 它更重视学生学习动机和独立思考, 更强调过程, 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 只有二者有效整合,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 除法算式的写法, 各部分名称是人为规定的, 没有任何探究的意义, 就需要用讲授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而对于除法意义的理解, 就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探究, 并动手分一分, 让学生逐步体会与理解。

三、探究性学习并非是让学生自由探究

有的教师认为, 探究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由探究,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需要经历由易到难, 由“扶”到“放”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且它比接受性学习更具难度, 更费时间。在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时, 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一) 通过组织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我们经常用下列方法进行探究:

1.操作—发现, 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 发现规律, 得出结论。例如:“体积”的概念教学就属于这一类。

2.猜想—验证, 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 寻找规律, 合理论证, 这是创造性思想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 就让学生进行了大胆尝试。

3.观察—归纳, 即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 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例如:乘法的分配律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4.类比—联想, 即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及联想的思维方法, 沟通新旧认知的联系, 发现数学原理、方法, 推出结论。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计算方法时, 就让学生采用了这种探究方法。

(二) 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探究呢?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在备课时考虑:1.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2.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3.如何引导, 如何介入, 介入多少;4.哪些指导是必要的, 怎样指导才算有效;5.如何根据需要提供有关信息, 如何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6.如何关照弱势群体, 怎样灵活关照。

四、探究性学习并非只适合在新授课中开展

不少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只适宜于新授课, 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在不同的课型中, 由于学生对知识了解、掌握的程序不同, 引导学生探究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学习正方体表面积时, 有这样一个练习题:一个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 表面积扩大几倍?学生通过合作探究, 发现了正方体棱长变化与表面积变化之间的内在规律。由此可见, 探究性学习不在于是什么课型, 而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观念。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只有正确地理解探究性教学, 才能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

摘要:教师应从探究性学习并非完全等同于研究性学习、探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应有效整合、探究性学习并非让学生自由探究、探究性学习并非只适合在新授课中开展四个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 从而对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有更深的认识。

篇4: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现状;策略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全面推行以来,教师对初中学生的英语教学热情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一、农村英语教学过程中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的进步。全国农村各所初中也相继开设英语课程,目的是让农村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英语,避免发生他们与飞速发展的社会脱节的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限制,导致我国目前农村英语教学过程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校状况不同导致学生初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不同

初中英语学科作为新加入的一门学科,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这是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校状况不同,导致他们在小学阶段所接受的英语教育情况不同。比如,有的农村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过完整的英语教育,这就使得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好;还有的农村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这门课程,使得学生对英语知识一无所知。当这些农村学生一同升入初中之后,教师就会发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随之出现。所以,为了消除农村英语课堂中的两级分化现象,学校方面可以加强工作。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教会他们基本的字母知识以及音标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基础英语能力,从而减轻农村英语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

2.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同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农村初中的部分学生因为对英语这门课程不感兴趣,导致他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认真听讲,使得他们的英语成绩直线下滑,使班级中出现了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同时,这些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还可能会给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全班学生英语水平的下滑。为了避免出现这一尴尬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这些学生的言行举止,必要时可以让其回答相关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这一单元的英语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上提问那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教师通过这样的办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消除农村英语课堂两极分化的目的。

二、消除两极分化现象的措施

教师在农村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小学阶段接受英语教育的程度不同以及学生对初中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同,导致农村英语课堂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所以,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达到消除两极分化现象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采取分层教育的方法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老先生曾经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教师在消除农村英语的两极分化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这一教育理论。具体来说就是对于班级中英语基础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以对他们的提优培训为主,通过适当难度的英语知识学习,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而对于班级中英语基础与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与关怀,帮助他们从基础英语知识学起,脚踏实地地完成相关英语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这一单元的英语知识时,教师要求英语能力较高的学生简述这一问题——“Whats your favorite program?And how often do you watch it?”(你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你多久看一次?)同时,教师对于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从基础的英语单词教起,比如:几乎不—hardly,一次—once,次数—time等。

2.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

对于学生之间英语学习兴趣不同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的办法,帮助那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转变观念,点燃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进一步消除农村英语课堂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这一单元的英语知识时,教师可以自选内容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actor(男演员)与actress(女演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师在农村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应首先找出课堂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然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逐步消除这一现象,最终达到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世坪.关于初中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

[2]黄忠辉.浅析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1(28).

篇5: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我对行业的再认识,我对自身的再感悟》 亲爱的家人,您好

这是我给您们的一封信,感谢您对晓燕的信任,更感谢我们能一起前行,感恩感谢我至亲至爱的家人,也是晓燕从事着个行业的一个感悟,也是我家人康美传奇的所悟到的,我送给您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记我自身加入康美的心得

自从我加入康美以来,也有很有一段时间了,我把这段时间心里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直销的这个行业有了从新认识,专业知识就不和大家多说了,因为都了解,我想重申一下直销的真正的内涵,这是一个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做一个惠及子孙的事业,丰富自己的人生历程,这才是直销者真正的追求,没有哪个行业能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直销只不过给平凡的人一个不平凡的平台,成就一个不平凡的人生,从一个兵到统帅是需要不断的修正自己才能修成正果,直销业在中国跌跌撞撞的发展这么多年,是多少前辈用他们的执着的信念,披前斩莿,为我们探索一条成功的路,那么这么才能成功?不是您加入这个行业您就能成功,关键在学习,怎么学!怎么学会?怎么学通,怎么学会用,要相信您的领路人,学习前辈的经验,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否静下心来学习是个人问题与行业领路人无关,您若前行,我必陪同,您若放松,一切归零,宁愿牺牲我十分钟,也助您前进一秒钟的,关键看您能否改变自己,挑战自己,完善自己,自己能不能克服传统所没有经历过的困难和挫折,知识成就梦想,团队和平台助您成功,没有努力的学习,什么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要急着想成功,先让知识为翅膀丰满,想要飞得的更远,请为自己加满油!

为啥你的直销做不起来?这几条原因不妨看看。

进入直销的两难:进来以前,不相信直销有这么好;进来后,不相信直销就这么简单。直销没有奇迹,只有规迹。做直销是同样的话跟不同的人讲,同样的事做给不同的人看。

那么直销做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心太急

总想一夜暴富。

4、没有很快成功,立即就抱怨。

二、小生意,小付出

1、不投入时间和精力。

2、急于要回报。

3、不做计划,不匀速发展,不始终如一。

三、盲目自大

1、没有归零心态,盲目自大。

2、不相信领导人,自认为能力比谁都强。

四、脱离环境,远离系统

1、开会就会,不开会就不会。

2、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不按成功模式去做。

3、不推崇上级、工具、公司,不咨询。

4、自创风格,我行我素。

五、行动力差。

1、等学好了再行动。

2、等忙完了再做。

3、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

六、怀疑

1、给别人成功找原因,给自己不行找理由。

2、现在做是不是太晚了。

3、产品贵,人们买不起。

4、怀疑自己没有口才。

5、人脉不行,没有名单。

七、耍小心眼

1、产品,自己没有用过,先让别人用。

2、拉人、存货、冲业绩。

3、自私综合症。

4、不注重团队工作,单打独斗。

八、认为自己是为别人打工

1、我决不能让上级挣我的钱。

2、总认为上级为他工作是应该的,不懂得感恩。

3、随便占用上级的时间。

九、低姿态,反推崇。

1、把直销当成了求人的生意,没有理解其实直销是帮人的事业。

2、爱争论。

3、形象差,不专业。

十、惧怕行动

1、做做停停,重新开始,像爆爆米花。

2、享受的时间多,干活的时间少。

3、提前过享受自由的生活,不愿付出艰苦的行动。我为我们今天能选择一份民簇企业,弘扬咱们祖国的中医文化,而倍感骄傲,传播健康观念,刻不容缓,静思一下,反醒一下,沉淀一下,总结一下,为了我们明天更好的前行,虔诚一下我们的事业,虚心一下感谢我们的老师,我们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那么就一定会在康美的天空翱翔!

最后祝愿家人

寻一方净土:看花开花落

赏一弯明月:看云淡风轻

交一生知己:享世间真情

择一份事业:度无悔人生

篇6:对会计专业的再认识

一:会计的含义和智能

会计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工作。包括以下两个基本智能,1: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2: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二: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1:对国家宏观方面来讲.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会计是经济管理的基本环节,生成和提供及时、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重要的行为,在实际操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都取决于会计工作。会计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影响投资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会计工作,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能够为各方使用者提供真实的、有价值的会计资料,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以小见到,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对企业微观来讲.(1)会计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和依据。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对日常发生的业务能够依据《会计法》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避免原始资料失真、核算不实、账实不符。对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记账、结账、编制报表。对存货要建立存货盘点制度。对内对外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那么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使用者对内对外形式的判断。

(2)对企业的经营关况进行预测和分析。通过企业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控制和评价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比如通过盈利能力指标(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等)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企业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可以分析出企业对债务偿还安全性的保障程度、财务结构的稳健度及自有资金对偿还债务风险的承受能力。而企业发展能力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累积率、总资产增长率、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等)可以预示企业的市场前景、可持续发展潜力。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企业起到预测和预警作用。

(3)为企业的经营决策献计献策。对企业的各种企划进行数据分析,使企业能够规避风险、抢得先机、掌握主动,从而使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比如,对于作为企业所有者来说,他们为了选择投资对象、衡量投资风险、作出投资决策,不仅需要了解企业包括毛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也需要了解有关企业经营情况方面的信息;在投资决策中,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理论和方法,计算比较不同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效益,利用本利分析方法确定目标利润等。这些方法都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三:如何提升和巩固会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1:国家宏观政策重视和帮扶

(1)加强会计学科教育

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会计教育的课程建设新题目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投入,会计学科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要进步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后续教育。在教育体系上,要建立分层次的教育系统,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以案例为主的方式;在教学手段上,应大力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远程教育系统;再教育形式上,应不限于课堂教学,还应采取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育。

(2)出台政策巩固会计行业法律法规

新《会计法》规范了会计行为,对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起到了很大的功能,但某些方面操纵性差。如规定了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为“直接负责的主管职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职员”,没有明确哪些人是“直接负责的主管职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职员”;“法律责任”一章提到“情节严重”、“构成犯罪”、“重大损失”等词都没有量化,也无具体的解释,给执法带来了困难;对财务会计职员的激励机制也缺乏操纵性,国家应该不断完善会计行业管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会计行业.(3)加大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

处罚力度不大,不会对造假者带来威慑的功能。有些情况下违反会计法规,经常就只是批评教育,下不为例了之,或者是罚款了之,惩罚力度不大,对他们自身没有影响,还是一如既往地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会计法》规定,对违反《会计法》有关规定,对个人处以3000至5万元的罚款。对企业的经济处罚最多是l0万元,对于造假所造成的损失,应引进民事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造假行为的震慑功能。2:企业内部监管和巩固

(1)完善内部监视体系

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内部监控制度,把住会计信息失真的第一关。会计内部监视必须改变会计负责人担任内部审计负责人的做法,会计内部监视要夸大单位负责人对法律负责,会计职员对单位负责人负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其次要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督体系。保证注册会计师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谨慎原则。不但要进步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对任何单位或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干预注册会计师进行独立审计的行为,都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而且,应规范会计事务所的审计用度,制定公道的价格,并把审计用度写在出具的审计报告里,接受监视,这样能减少事务所压价拉客而出具虚假报表的可能。

(2)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待遇.只有彻底尊重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待遇,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再自身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为企业的经济生活做好把关人,为企业谋求正当利益的最大化,无论对企业和个人,都是一句多得的好事.3:个人自身不断学习和提高

(1)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会计工作是经济生活的基本环节,是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工作技能,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失去可靠保证,会计水平就无法提高。

(2)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正常的、有序的会计工作,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做保证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特别是股份制企业),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要求会计人员从最基本的环节抓起,努力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四: 加强会计人才培养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巨大贡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这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会计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实施会计人才战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此,《“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会计人才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对于关乎现代化建设伟大历史使命,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我国会计从人人员培养.(1)深化会计职称制度改革

改革完善现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增设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形成层次清晰、相互衔接、体系完整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体系。规范高级会计师考试与评审办法,建立科学的高级会计师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制度。继续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及考试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考务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规范考试流程,加强安全保密工作,严厉打击考试舞弊等违纪违规行为,确保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公正性、科学性。研究借鉴国外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经验,推进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试题客观化改革,积极推进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国际认可进程。

(2)加大会计行业监管力度

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统一大纲、统一题库、统一标准,推进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公正性、科学性。健全会计人才资源统计工作机制,重视会计人员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强化各类别、各层级会计人员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规范境外会计资格市场准入,加大会计市场监管力度。

(3)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制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指南,实行会计人员分类继续教育,切实提高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创新和丰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和手段,积极探索远程网络化教学等现代化培训方式。采取评估、考核、备案、公示等有效措施,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的管理,坚决打击继续教育机构乱收费、虚假培训等行为。不断完善会计审计和相关人员能力框架,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中重视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与技能,提高利用信息技术从事会计审计和有关监管工作的能力,着力打造熟悉会计审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和会计信息化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4)推动会计人才流动配置

从会计人才岗位特征和能力结构出发,完善会计人才评价标准,形成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的动态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金银榜”发布制度和考试后跟踪评价机制,加强会计人才库建设,促进优秀会计人才脱颖而出;跟踪市场动态,提供供需信息,发布会计人才需求变化趋势报告,为用人单位和广大会计人才提供形式多样、切合需要的交流服务,积极推进会计人才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

(5)强化总会计师地位和职能

进一步强化总会计师参与单位财务经营决策的职能,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加强单位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设立大中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设置总会计师。建立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制度,为用人单位科学选聘总会计师提供制度保障。

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我们通过社会实践,将学校所学会计基本知识,结合实际,在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提高对会计行业和会计工作的认识,不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做出个人的贡献,也有助于每个会计从业人员个人的提高.所以,我们会计从业人员应该从自身做

篇7:对《沂蒙山小调》的再认识

《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的代表,是民歌手口头传承与现代音乐工作者笔头创编的结晶,植根于沂蒙古往今来优秀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凝聚和积淀,反映了浓厚的沂蒙文化以及沂蒙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革命与建设的崇高革命精神。

沂蒙山小调 民歌 沂蒙文化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在沂蒙山脚下住着的人们,几乎没有不会唱《沂蒙山小调》的,它给这里的人们带来生机和希望。过去,这里的人们唱着《沂蒙山小调》上前线去打仗。今天,这里的人们唱着《沂蒙山小调》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使生活日渐富裕。《沂蒙山小调》传唱在沂蒙山的每个角落里,在沂蒙山人一辈一辈中传唱着。

《沂蒙山小调》不仅是山东民歌的代表,还是民族双向传播的结晶,是沂蒙山绮丽风光的化身,是新时代的沂蒙精神,是一种浓缩着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革命与建设的崇高革命精神,是沂蒙人民古往今来优秀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凝聚和积淀,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它把“沂蒙山”这响亮的名子,传唱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一、《沂蒙山小调》的内在风韵

而今的《沂蒙山小调》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沂蒙山,即已于2004年确立了版权的《沂蒙山小调》,或沂蒙民歌中某一个独立的民歌;而广义的沂蒙山小调,是指流行于沂蒙山区民间的所有小调类的民歌。如《王禅修仙》《绣荷包》《放风筝》《大踏青》《小踏青》《跑四川》《卖饺子》《摘石榴》本地所有《花鼓戏》,等等。从古到今,沂蒙山区的人民习惯称自己代代传唱的许多民歌为沂蒙山小调或沂蒙小调。

二、《沂蒙山小调》是民族的魂

《沂蒙山小调》它不仅是山东民歌和东北民歌精华的荟萃,还是民歌手口头传承与现代音乐工作者笔头创编的结晶。

由于《沂蒙山小调》风韵纯朴,内容贴切,一经演唱传遍了整个齐鲁大地的角角落落。后来又很快流传到全国各地,蜚声海内外。由于当时《沂蒙山小调》无标示词曲作者,以致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山东民歌。其实,它并非原生态意义的山东民歌,而是1940年为了痛击日军“黄沙会”,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在沂蒙民间曲调的基础上,根据山东人逃荒到东北的卖唱人所唱的曲子加工谱成曲,由文工团团员阮若珊填词创作而成的,关于《沂蒙山小调》的原型,引起民族音乐家的广泛关注,其中以民族音乐家,中国音乐研究所苗晶教授和沈阳音乐学院杨久盛教授的论述最具代表性。

“据《沂蒙山小调》的编曲者李林说,原曲调是远在1937年‘九一八’事变前,他在东北沈阳,从一位山东逃荒讨饭的人那里听到的,那位山东人所唱的曲调也许是从他的家乡山东来的,也许是‘闯关东’逃荒东北期间从满族民歌那里模仿获得的”。苗先生将《沂蒙山小调》看成山东民歌的一种变体。因为《花鼓戏》的旋律及结构与《沂蒙山小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杨先生认为满族民歌《采花》是《沂蒙山小调》的母体,并非《沂蒙山小调》传入东北后才有的《采花》。看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新民歌与山东传统民歌或辽宁满族民歌之间存在着联系,但不管是山东民歌的变体也好,东北民歌的变体也好。《沂蒙山小调》是民族精华的荟萃,是两地民族双向传播的产物,它结合沂蒙山的单调,又吸取了“逃荒人逃荒地”的民歌因素,再通过李林和阮若珊深入腹地,整理素材,最终完成了《沂蒙山小调》。

三、唱着《沂蒙山小调》谱写革命乐章

沂蒙山区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涌现出许多著明的思想家、军事家等。沂蒙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早在建党初期,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就在这里撒下革命的火种,1927年,这里就建立了党组织。八路军一一五师进驻沂蒙山区,并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纵队、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总队等党、政、军机关。当时的沂蒙山区成了山东乃至华北地区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在党的领导下,沂蒙儿女以及大的热情和崇高的精神,积极参与参战,砸小米、做军鞋、送炮弹、抬担架,特别是在国民党在重点进攻山东时,当时的460万沂蒙儿女中就有120多万人参军支前,军民并肩、艰苦转战、屡战屡胜。特别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74师,对山东和全国的战局,都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放这片热土,沂蒙人民有6万多名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涌现出大量模范英雄。而今的沂蒙任命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展现出来的崇高的政治信仰、火热的政治热情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他们对党无限忠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时刻听从党的召唤,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按照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而《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种矢志不渝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下孕育而生。

四、《沂蒙山小调》的传承与发展

《沂蒙山小调》以明快的旋律、琅琅上口的歌词,在几十年间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一首反映沂蒙山乡土气息的代表曲作。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之一。2005年,山东省将它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流传的《沂蒙山小调》,从演唱形式来说有独唱曲,也有四声部混声合唱;有大型交响乐,也有爵士乐风格的;《沂蒙山小调》的版本很多,演唱风格也有多种多样,第一代演唱者韦有琴唱出了它原有的纯朴、淳厚实在的韵味,第二代传人王世慧加入了科学的演唱方法唱出了它的独特风韵,唱出了它所代表的民族魂的。它也曾被超级女声用通俗唱法演唱,却也有着轻柔而迷人的音色。它也曾被刀郎演唱的粗狂而豪放。王世慧说:“用交响乐、合唱、独奏等形式来表现它,我认为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因为传统民歌要往前走,尤其是要让年轻人接受它,用时尚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能效果会更好”。

在每年的临沂文化艺术节中,都以《沂蒙山小调》为主题进行一系列的沂蒙山风情展演,并编排了以《沂蒙山小调》为主旋律的大型民族交响乐曲;2005年,《沂蒙山小调》代表山东民歌,成功入选为全国优秀民歌30首登上月球,走向宇宙;如今,临沂大学又以百人的民族乐队成功组编了以《沂蒙山小调》为主旋律的民族管弦乐团,奏响了沂蒙大地,唱响了全中国。《沂蒙山小调》也被改编为《刘庄钢琴变奏曲》,通过“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完美结合,从“多元化”的位置寻找民族音乐的价值。《沂蒙山小调》近年来先后通过银幕、舞台、影视等手段,大力发展升华,充分发挥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功能,相信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沂蒙山小调》所带来的沂蒙精神对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沂蒙山也会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变得大而美,富而强。

参考文献:

篇8: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再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在中学课堂当中,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具体落实,就是组建小组,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我们在运用这一方法时,要认清它的精神实质,厘清“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层内涵,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起到良好效果。

1.“自主”。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学习品格的确立,意味着学生对学习要有主动权与主动性。主动权就是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的权利;主动性就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抱有积极心态。学生必须参与教学过程,只有参与了,才会有“意义的发现”,才是真正的学习。在学习小组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和尊严都会得到比之前更多、更充分的尊重。

2.“合作”。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是一种人际交往方式,是全球化现代社会会公民之必需。从历史发展来说,合作是是基于分工而出现的必然;从文化研究的的角度来说,合作就是解决问题。在小组组合作的过程中,当“我”遭遇他之后,深深感到自己与他人不一样,激发对自己的的疑问,产生认同问题,寻求我们生存和和发展的途径,把“我是谁”的问题转换为为“我会成为谁”;从学习角度来说,合作作是学习的本质所在。人类的学习是人与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活活动。学习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是他人思想和自己见解之间的对话话。

3.“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学生获得发展的重要要途径。学习的重要内驱是人的好奇心心,对不明就里的事物探个究竟,纯粹基基于兴趣的,看起来毫无用处的研究,最终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在现实中产生作用。

基于上述三点分析,虽然“自主、合作、探究”在目前可能仅仅被当做一种课堂行为,但是它所产生的影响对学习者来说有终身的方法论意义。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创设一种近似“学园”的知识研讨氛围,这种偏于感性的情景对介入其中的学习者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要远远大于教师简单机械的知识移植。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更高实质,在于通过这种方法来培养公民的未来生活能力与品质。比如说服、悦纳他人的技能,尊重别人与民主协商的意识,表达自己、倾听别人意见的素质,以上这些,在应试教育中都无法考核、评价,而这些恰恰是当今社会公民最需要的。与技术性的知识传授相比,学生作为未来公民之素质培养,无疑更为关键。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行为

“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得到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接受、认同,但往往仅限于理论层面,而对这种方法的运用,到目前为止,学界还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可供参考。也就是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顶层设计与实践行为是脱节的,这是目前小组学习共同体建立的最大困境,要解决这个困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高校研究者和一线教学者建立一种“联动机制”。具体来说,是前者走出学院,深入课堂,通过观摩教学实践来修正文本理论,进而形成具有原创性的课堂活动和游戏的行为指导范本。后者再将理论知识视具体情况而渗透到小组的构建之中,同时,实践课堂活动和游戏的行为指导范本,提出修正意见。“自主、合作、探究”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在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互动中才能最终改变课堂的教学行为。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可或缺,任何胶柱鼓瑟、漠视教育教学潮流的行为都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2.新理念要变成新的实践,还需要学者和教师潜心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如将每个知识点的获得都设计成多种活动和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这些活动和游戏中探究和领悟。只有具备丰富的课程资源,才能使得小组活动有明确的方向,避免单一小组讨论的重复。举例来说,在关于矩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当中,仅仅让小组用直尺量出某个实物的长宽再相乘得出一个数字,与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有着很大的不同。要真正让学生感知“面积”计算方式的得出,不妨设计一个活动,如用单位面积的小纸片贴满一本书,再引导他们数出纵横方向纸片的个数,得出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将这种方法扩而广之。这种活动设计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诸如此类充满智慧的课程资源,才能满足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探索需求。

3.在对小组学习共同体的定位上,要消除它仅仅是“讨论小组”的片面理解。因为从这个意义来讲它只是人员的临时随机组合。要将小组的任务从课内延展到课外,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增强小组内部的荣誉感和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经过如此打造的共同体才更加坚实,更加成熟。例如,可以让各个小组组建读书会,可以将社会实践作业以小组的形式布置下去,比如参观博物馆、名人故居、文化遗址,撰写调查报告,这种活动不可能凭借某个人的一己之力完成。而凡此种种的活动,最能体现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知识不再是僵死的文本,而变得可触可感,学习兴趣也能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也因此得到增强。这些,不能仅仅依靠临时性小组来完成,更是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考试成绩作为一种评价参考,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对人审美人格之完善、和众乐群能力之养成。因此,对学习进行评价的最有效方式,是建立即时性、鼓励性、过程性评价体系。在当前中学课堂,引进“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法值得尝试。

成长记录袋通过对某一时期不同情境中产生的有关学生学习信息的系统收集、整理、提炼和提升,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所以,成长记录袋评价法作为一种从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评价方式,集中体现了在新的教学观念下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它作为长期以来“等级化”、“分数化”的评价的一种替代,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它体现了学习是一个过程,学习评价也应该有过程评价的思想,很值得在我国广大中小学实践和推广。

具体来说,便于管理、记录的成长记录袋可以如此设计:一是学习者用记录袋,是明示每个学习者的内在的脉络和学习轨迹,是学习者自身的东西,构成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资料;二是小组记录袋,记录作为一个整体的小组在每节课的发言实录以及活动设计、实施、成果。两种记录袋将成为激励学习的场所,信息交换的场所,也就成为维护和推进学习网络的媒介。记录袋评价方法重视学生的发展全过程,能记录小组的成长经历;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证据,能开放、多层次地全面评价学生和学习小组,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使外界对某位学生的学习可进行全面的审视,使评价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

记录袋评价法不是一项或一组测验,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为了能够反映小组的综合素质表现,学生成长记录袋在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过程性评价,注意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它强调在学生学习的真实环境中,进行信息的收集,并且给与学生时间去反思,其意义远远超出终结性评价所能显示的作用。因为从教育的意义来看,每个专业和学科都是从不同角度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对世界的反思,对人的行为准则的反思。可见,正确的进行记录袋评价,对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与学都有很大的裨益。第一,着眼于小组的整体发展,兼顾认知、情意、技能的整体评价。第二,小组成员共参与评价内容的设计、作品选择以及评价标准,激发小组及其成员自我反思、自我督导、自我评价的主动学习潜能。第三,建立相关资料库,达成资源共享的目的,提升学生沟通、合作、表达及组织能力。而这又是记录袋评价方式对于传统评价方式的优越之处。所以,记录袋评价方法可以使教学成为一种激荡师生智慧的艺术,是我们新课改所需要的。

总之,小组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聚合高校专家、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智慧,群策群力,才能为新课程改革打好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方针下一篇:超声科技术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