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作文

2024-05-12

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作文(精选14篇)

篇1: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作文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我的家乡在梅州,是客家文化聚集的地方。在21世纪的现在,梅州有许多旅游景点,例如叶剑英故居、千年古刹灵光寺、国家级4A景区雁南飞、雁鸣湖、铜鼓嶂等。而我家乡隶属于梅州市的一个县,那里虽不富裕,但相比与改革变化前,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的成效之一就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告诉发展的时期。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试点之一,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泥湾村落发展位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不相上下的繁荣都市,成就了所谓的“深圳速度”。在深圳发展起来后,家里的亲戚便开始了在深圳的淘金路。果不其然,深圳飞速发展的经济给他们带来了一大笔财富,现在在老家建起了房子,日子过的挺美满的。

除此之外,改革开放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其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衣服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以前爸爸妈妈小的时候,他们根本就穿不到新的衣服,都是姐姐穿的妹妹穿,大的穿了小的穿,而且穿破的衣服还得补补再穿。更别说色彩样式,都是单一的军绿色或者灰色。妈妈说,她小时候春节穿的一件新衣服,还是自己捡了一年的树枝换来的钱买的。可见,当时的人们想穿一件新衣服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样式更是越发的稀奇古怪。可见,在21世纪的今天,服饰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了,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了。

改革开放前,食物跟衣服一样匮乏,人们的食品主要是粮食,肉、蛋、奶几乎没有,蔬菜也极缺乏。人们从年初忙到年末,一直都在为解决基本的温饱而奔波。即使这样,很多人都还是会吃不饱。爸爸妈妈小的时候,吃的都是稀米粥,加点自家酿制的菜,就这样过一餐。一年只在过年的时候吃一次鸡,平时基本上没有肉。而我们现在,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每日正餐都有肉,还有文火熬制的汤,饭后还有水果,牛奶,零食等。人们不仅能吃饱,而且讲究吃好,就是平时人们长挂在嘴边的要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也就是所谓的养生。改革开放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更带来了人们没有预料到的成果。

在父母小时候,住的都是泥砖做的瓦房,一下雨就漏水,夏天闷热,冬天寒冷。一间也就十几平方,家里兄弟姐妹多,一家人到了晚上就挤在用木头搭的棚上睡觉,平时吃饭、学习都挤在一块,而且家具也非常简陋,最多就是一张床,一张小木桌和几把椅子。而如今,家里不仅盖起来几层高的楼房,还有装修完好,功能分区明确的房间。家里人也不用挤在一起睡觉吃饭了。生活方便了很多,空间宽敞了许多,这也是托了改革开放的福。

改革开放前,出行基本上靠步行,马车等传统的交通工具也是常用的。现在不仅汽车满街跑,公共交通也日益完善,火车、公交、地铁、高铁、航空等事业发达,旅游事业也随着发张成为平民产业。

除了衣食住行方面,改革开给放带来的变化体现在其他的很多方面。就业制度从之前的国家分配制发展成为现在的竞争上岗聘用制度;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渐完善,现在不仅有各种保险事业,而且人们普遍还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有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如今也被彩电、空调、洗衣机、电话、电脑、手机等普遍取代。

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水品,更加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越来越多的娱乐场所为我们的闲暇时间提供了良好的去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美好。相信明天的会更幸福。

篇2: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作文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从而在全国进行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批判了“二个凡是”,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不断地解放,特别是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国兴起持续经济大发展,从而奠定了目前国家空前发展与强大。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似乎一眨眼的功夫,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这30年里,我的家乡发生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年的时间里,改革开放几乎走遍了中国大大小小的角落,给我们的祖国揭开了一层又一层新的面纱;三十年的时间里,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中国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屹立于人民面前!

“车岭车到天,九岭爬九年”、“地无三里平,十里不同天”,这便是我的家乡,全省二个重点扶贫县之一的寿宁县地理概貌。寿宁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偏远自然村的数量与分散程度,为宁德的各个县(市、区)中少见。这些自然村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数百年的历史。由于地处偏远山区,这些自然村是当年红军、游击队的后方根据地。

由于闭塞、贫困,导致一些自然村群众的生活与外界隔绝。听父辈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老干部下乡到达一个偏远自然村,随身携带着2斤香蕉送给一户农民。热情的女主人将香蕉洗净,切到锅里煮烂,然后端上餐桌招待客人。有些人一辈子没坐过车,也不知电灯为何物?据说,当年一些自然村群众第一次下山走亲戚,看到大村庄夜间亮起了电灯,惊奇地发问:这样的小葫芦也能发光?能不能帮我做一个?他们第一次看到汽车时,惊叹“灰楼房”怎么快的连人都赶不上!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推进,原先村民们挤在狭小阴暗的老式平房,现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楼房;以前田间的农活都要靠自己辛苦的体力付出来完成,现在现代化的农用机器彻底改变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以前狭窄小的土路,一下雨泥泞不堪,现在变成了宽阔的水泥大道,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更令人惊喜的是,镇与村、村与村之间开通了公交,村民们的出行变得异常方便起来。现在国家又减免了农业费,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农业税,也被彻底取消了。父老乡亲们得到了实惠心里乐开了花。

寿宁素有廊桥之乡的美誉,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在物质文明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注意精神文明的发展,以寿宁犀溪乡为例,寿宁县政府正大力将其浓郁的古镇魅力展现给更多的人看。将其打造成生态第一乡,旅游第一乡。跟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人们尝到了甜头,坚定了信念。同时这样翻天覆地喜人的变化,也验证了改革开放这个伟大方针的正确性。

三十年风雨历程,谱写老区不朽篇章。作为全省46个重点老区县之一的寿宁是闽东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光荣的历史和重要地位。全县201个行政村中有老区村179个,其中老区基点村8个,基点自然村69个。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甲坑:喜看今朝谱华章

甲坑村地处闽浙两省的寿宁、福安、泰顺三县交接处,是原“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中共闽东特委福寿办事处”所在地,有革命烈士62人,革命“五老”62人,系省重点老区基点村。

解放后,由于地处偏僻,受立地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甲坑村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生产生活条件和各项事业建设长期滞后,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全村仍无路、无电、无水、无医疗站。由于长期饮用污染严重的田沟水,其中麻竹宅自然村甚至病灾蔓延。

2006年,甲坑村通往乡里的水泥路全线贯通,老区村的交通面貌得到全面改观。今年,从甲坑至麻竹宅自然村全长约5.5公里路程水泥硬化工程动工建设,水泥路延伸到老区自然村。

“路变好了,什么都值钱了。”甲坑村民主任叶申根告诉笔者,“几年来,村两委带领群众种种植优质观音茶与锥栗、柿、油柰、脐橙等果树,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村貌美了,村民富了,群众普遍过上幸福的日子,甲坑人民先后建起砖混结构的楼房,家家户户添置了电视机和其他家用电器。在村里,几乎人人有手机,个个有摩托车。

甲坑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绽放出勃勃生机。含溪:敢叫旧貌换新颜

边远偏僻、山高坡陡的含溪村地处闽浙两省三县交界处,是老区基点村。1934年,叶秀蕃、范式人等在此秘密组织成立了“中共含溪区委”、“含溪中心区苏维埃政府”、“含溪中心区警卫连”。1935年,“福寿县委”机关迁入含溪,成立了新的“中共福寿县委”,闽东临时特委委员叶飞、阮英平、范式人召集各地斗争的负责人在含溪举行会议,组建“中共闽东特委”。

改革开放初期,含溪村人民的生活仍然十分困苦。

要想富,先通路。从1986年起,村民们自力更生,开始修路打开山门的艰辛历程。在省委组织部的挂钩帮扶下,1997年,含溪村里修了一条简易公路。今年,省委组织部下派干部杨小飞驻含溪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他带领下,原简易公路被拓宽,并全程浇灌成水泥路。

基础设施的改善,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村两委引领群众重点发展茶业、畜牧业、反季节蔬菜等特色产业,注重老区劳动力培训,从劳务信息、就业引导、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服务,有力促进了老区劳动力合理转移。

我们带着大山的气息,带着勤劳纯朴,山里的农民也走向城镇、走向都市、走向文明。这不得不说是改革开放的功劳。改革开放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一句空话,而是在我们的身边无时不刻都能感受到它的关怀,它的存在。祝福祖国,祝福人民,是改革开放让我们有如此多的期待和梦想,让我们的家乡这样绚丽多姿!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篇3: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作文

1 新旧准则差异分析

1.1 适用资本范围扩大旧准则第七条指出:

资产支出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而新准则第四条指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或存货等资产。相较旧准则, 新准则的适用资产范围增加了存货项目、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融资费用以及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

1.2 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根据旧准则, 应予资本化的

借款范围为专门借款, 即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不包括流动资金借款等。而根据新准则, 应予资本化的借款不仅包括专门借款, 而且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一般借款的, 还应计算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这意味着在固定资产建造过程中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 其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也应按照资产支出额的比例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需要说明的是, 新准则中的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1.3 借款溢价或折价的摊销方法变化旧准则规定.

如果专门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 还应当将每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整额, 对资本化率作相应调整。折价或溢价的摊销, 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 也可以采用直线法。而新准则规定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 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 调整每期利息金额。在实际利率法下, 企业应当按照期初借款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每期借款利息费用。

2 准则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影响

新旧准则中均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 这些规定包括哪些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等内容。这些方面的处理, 计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资产和费用的计量, 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那么新旧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运作方面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2.1 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的影响

2.1.1 对于大型产品生产企业来说, 可使其利润的分布趋于较均匀状态。

新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 除了固定资产, 也包括生产周期长的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 例如飞机、轮船、发电设备及房地产等, 这将使生产周期长的先进制造业公司受益。由于许多先进制造业公司的产品生产周期比较长, 生产资金占用多, 而且借款金额巨大, 对这类企业的存货而言, 借款费用已构成了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准则将其计入存货成本中, 在存货销售时得到补偿。新准则允许存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对于生产周期长且借款金额巨大的制造业来说, 新准则的变更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当前的会计利润增加, 关键在于改善了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核指标。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改变对这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大型产品生产企业来说, 可以使其利润的分布趋于比较均匀的状态, 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 使企业的会计核算更符合配比原则。也就是说新准则的规定避免了将大量借款费用计入某一期间从而影响当期经营活动的正常损益, 大大提高了经营者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

2.1.2 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将增加企业资产的总额, 减少当期费用, 增加利润。

从企业资产负债表来看, 扩大借款费用资本化对象的范围增加了存货的账面价值, 导致资产总额上升, 流动比率随之提高。从企业利润表来看, 扩大借款费用资本化对象的范围减少了计入当期损益的借款费用, 从而使企业降低了当期财务费用, 提高了当期会计利润。毛利率、利润率等指标随之提高。总的说来, 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表现为资产类总额的增加, 当期费用减少, 利润增加。

2.1.3 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的扩大也有其局限性。

新准则规定符合条件的发生在存货上的借款费用也可以资本化, 允许存货借款费用资本化也存在不利影响。首先, 借款费用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与同行业选择费用化的企业相比, 这使企业产品成本偏高, 并且由于产品生产周期较长, 销售不能当期实现, 借款费用不能当期收回, 从而不利于资金周转。其次存货的核算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 加之借款费用的处理, 使其舞弊风险更高。企业存货种类较多, 通过将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在畅销、滞销的产品成本之间人为的调节分配, 一方面可以降低畅销产品的成本, 虚增当期利润, 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期末库存产品的成本, 从而提高流动资产额以及资产总额, 粉饰企业的财务状况。

2.2 可以资本化费用范围变化的合理性

2.2.1 将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用到的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显得更合理且更容易操作。

新准则改变了旧借款费用准则对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也有严格的限定的状况, 在旧准则的要求下为了正确划分资本化金额与费用化金额, 在具体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改变以往的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 随时记录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每一笔支出发生的费用。如果平时不记在会计期末才一并来记的话, 在加大个别专用借款支出占用会计期间的同时, 又增加了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总额, 从而造成借款费用资本化高估的现象, 以至于形成固定资产总额的增加, 企业利润虚增。因为在企业的融资活动集中调配时, 确定一项资产支出中哪些是属于专门借款, 哪些又是属于非专门借款很困难。所以, 对一般性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时, 其借款费用应合理地予以资本化, 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经营状况, 为企业决策者、债权人、投资者等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

2.2.2 可以资本化的费用范围的变化, 更加公允的反映了企业取得资产的成本。

新准则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不仅包括专门借款, 还包括一般借款, 同时对其计算资本化金额的借款费用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企业借款不仅包括专门借款, 也包括一般借款, 而绝大多数的借款其实都是用来取得长期资产的, 它们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形成较高的借款费用。因此, 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到一般借款, 更能公允地反映企业对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的取得成本。新准则合理加入了为购建或者生

浅谈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买买提明·木沙 (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税收筹划是企业用足用好税务政策的新课题, 企业只要税收筹划得当, 用足用好国家各种税收政策, 是可以合理合法地节税, 从中得益的。本文依据现行税法, 探讨了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投资税收筹划

0引言

税收筹划是国外税务代理业和税务咨询业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 税收筹划在我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是由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 促使企业不断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方法和途径。税收支出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 通过税收筹划, 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 合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 不失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人认为, 在实际应用中, 企业只要税收筹划得当, 用足用好国家各种税收政策, 是可以合理合法地节税, 从中得益的。

1税收筹划的涵义和特点

税收筹划 (tax planning) , 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通过对筹资、投资、经营等事项的事先精心安排和筹划, 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政策及可选择性条款, 从而获得最大节税利益的理财行为。它是企业独立自主权利的体现, 也是企业对社会赋予其权利的具体运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 税收筹划必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税收筹划具有以下特点:

1.1行为的合法性。企业税收筹划本质是一种法律行为, 由税收政策指导筹划活动。即税收筹划是在国家法律许可范围内, 以税法为依据, 深刻理解税法精神, 在有多种应税方案可供选择时, 做出承担税负最低、合理又合法的抉择, 是有别于避税、偷税、骗税、逃税的行为。

1.2时间的超前性。企业税收筹划行为相对于企业纳税行为而言。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 纳税义务的发生具有滞后性。税收筹划是在纳税义务确立之前所作的经营、投资、理财的事先筹划与安排。如果经济活动已经发生, 应纳税款已确定, 就必须严格依法纳税, 再进行税收筹划已失去现实意义。

1.3现实的目的性。企业税收筹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取得节税利益。企业的节税利益可从两方面获取:一是选择低税负或总体收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二是滞延纳税时间。但税收筹划不能为节税而节税, 必须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保持一致, 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 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服务。

1.4择优性。企业在经营、投资、理财活动中面临几种方案时, 税收筹划就是在两种或更多的方案中, 选择税负最轻或最佳的一种方案, 以实现企业的最终经营目的。对纳税方案的择优标准不是税负的最小化而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1.5普遍性。从世界各国的税收体制看, 国家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意图, 总要牺牲一定的税收利益, 对纳税人施以一定的税收优惠, 引导和规范纳税人的经济行为, 这就为企业提供了进行税收筹划、寻找低税负、降低税收成本的机会, 这种机会是普遍存在的。

1.6时效性。国家税收政策是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因此, 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 必须随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 适时地做出相应的变化, 注重税收政策的时效性。

2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策略

投资通常是指投入财力, 以期望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得收益的行为。企业在进行投资预测和决策时, 首先要考虑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其次要考虑所获收益中属于本企业的有多少。对投资者来说, 税收是投资收益的减项, 应缴税款的多少, 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最终收益。因此, 有必要进行企业投资中的税收筹划。

2.1投资决策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1.1投资地点的选择。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 应充分利用不同地区间的税制差别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 对整体相对较低的地点进行投资, 以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税法对投资者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投资时, 也给予了不同的税收优惠, 如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沿海开放城

参考文献

[1]史晓江.新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财会月刊.2007.09

[2]刘俊华.有关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几点思考, 审计与理财.2006.06

[3]季书战.关于借款费用准则的两点疑义.财会通讯.2002.08

篇4:远程教育给农村教育带来的变化

一、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

1远程教育资源改变了农村课堂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农村的课堂就是老师一人讲,一群学生学。课堂教学单调又枯燥,课堂效率就不言而喻了。虽然近年来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但由于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的缺乏,课堂依然生动不起来。随着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农村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中央电教馆针对农村教学资源匮乏,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专门为农村中小学制作、发送了课堂录像资源,即使是没有多媒体教室,用一台影碟机和电视机同样可以利用这一资源。

课堂录像资源变以前的一位老师教为两位老师教,远程老师讲解、引导,本地老师组织、辅导,让农村和城里的孩子“同处一室”。农村学生可以直接享受城市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又得到了城市高素质教师老师的指导,再加上本地教师切合实际的辅导。从根本上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让农村的课堂变得不再单调枯燥。

远程教育资源中本身也包含了大量优秀的课程资源,几乎包含了教学的各个环节,让我们不再只拥有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破了农村教学资源匮乏的局面,只要积极、大胆的使用这些资源,农村的课堂同样可以变得生动、活跃。

2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教学中,知识传输方法比较单一,“讲、评、练”的教法,不能使学生大脑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极易抑制学生思维,降低学习效率。而远程教育资源的视频文件,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图像、文字、音乐、朗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大脑皮层交替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兴趣浓厚了,思维活跃了,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教科书单一的文字媒体呈现的方式往往是静态的、刻板的、枯燥的,缺乏生动和个性。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以及课件资源,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学生往往对此饶有兴趣。

如在学习语文的一些文章时,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而数学课上,在一些概念、定理的理解上往往是教师又讲又比划,学生依然是不知所云,如果利用远程资源中形象生动的课件,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样就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优化。

3远程教育资源便于教学中化难为易,突破难点。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教师单纯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向学生阐述清楚,采用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CAI动态图象演示,利用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其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二、远程教育资源走进教研,提高教师素质

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严谨的治学精神,还需要有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灵活的教学方法。可是农村学校毕竟条件有限,信息相对闭塞,使广大教师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有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

1大量的教师培训资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师发展”,就有专家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以及大量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资源。这一栏目是农村教师了解教育教学动态的窗口,更为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让广大教师从学习中了解到了教育的发展状况,借鉴其中的先进经验,从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大量的课件、论文、教案让我们的备课更加得心应手,上课自然也就游刃有余。如“课程资源”几乎包含了从备课到课后辅导整个教学过程的所有资料,而且是同步资源。农村教师只要稍作修改,便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即提高了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远程教育资源还包括了各种地域的文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又能够让教师及时把握教育教学的新的消息和动向,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学思路。

篇5: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作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班级:工程造价201001班

调查人:郭玉萍

时间:2010年12月

关于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变化的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

时间:2010年10月3日

地点: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

调查对象:化隆县的农民,学生,工人

调查方法:采访,收集资料,自身多年的感触

调查人:郭玉萍

正文:

化隆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祖国西部边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化隆县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据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10元,是改革开放初人均62.75元的40倍。截至2007年底,全县尚有3.7万人处在贫困线以下,占农村人口的16.73%;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43个县(区)中排名第30位,在农业县中位列最后一位。与全区平均水平相比相差217元,与全省水平相差近174元,与收入较高的西宁市城西区相比相差4380元,比化隆临县平安县相差375元。主要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前。在这一段中,由于受长期的落后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束缚,农民从集体分配中得到的实物和现金有限,农民的收入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大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1958年农民从集体得到的人均收入仅为16元,到198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2元。由于农民收入构成单一,58年到82年的25年中人均只增加了76元;第二阶段是1980年—1990年(六五和七五时期)。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农民摆脱了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这一阶段,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粮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样化,彻底打破了农民收入来源长期处于单一化的生产格局。农民人均收入由80年的76元增加到90年的367元,人均增加291元,年均增长15.45%,特别是80—85年的5年间,年均增长在20%左右,成为化隆县历史上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1990—2000年(八五、九五时期)。经过“六五”期的快速发展和“七五”期的过渡调整后,进入平稳的增长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0年的367元增加到2000年的788元,人均增加421元,年均增长7.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国家进行了价格改革,大幅度提高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并放开了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出现的相对过剩和“买难”问题得到解决;第四个阶段是2000年到2007年。进入“十五”期后,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加大,劳务经济发展迅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实施,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输出。“拉面经济”成为化隆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2007年,全县外

出务工人员近10万人(次),人均务工纯收入达到1412元,占人均收入的5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788元增加到2007年的2510元,七年人均增加了1722元,年均增长15.6%,是继80-85年后的又一次高速增长。

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村富余劳动力已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2.农民增收成为突出问题;

3.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森林覆盖率低;

4.铝厂建在盛行风的上风向;

5.化隆县的县城用水的水源污染严重;

6.县城无规划几年几次的整修浪费人力财力;

7.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低,一直是人工式的耕作,机械化水平更低;

8.就医(重大病情)困难;

9.虽修水泥道路,但偷工减料严重,损坏更甚;

10.老年人的养老成问题;

11.树木损坏严重,无保护意识;

12.政策下达后,无检查力度,个人权利意识淡薄。

提出建议及改进的方法:

1.政府能够群策群力,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2.加强对“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的照管工作,能够集资修建养老院;

3.认真贯彻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使土地无荒漠化,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

4.对农民工的增收,提供保障,使其充分享受个人权利,得到应有的权利,无拖资现象;

5.对全县地区有合理的规划,包括近期和长远规划,合理利用资金,建设有用的基础设施;

6.对污染源的治理及城市街道的清理要考虑群众和必要政策的支

7.加强对工作的监管力度,招标有信用的企业;

8.对农村的资助,应先解决眼前的首要矛盾,如农作物的耕作率,推广机械,对其进行补贴,使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9.对树木的保护实行每个镇区范围内的保护,使好的镇区得到奖励。促进保护的积极性与行动上的实际性;

10.加大就医容易的力度,保证有效的就医时间,也就需要对它加大投资力度;

11.对退耕还林工作要继续实行,保质保量的完成各年的工作任务;

12.继续加强教育的力度,能够对贫困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

13.既要考虑环境又要考虑经济,环境污染严重,对铝厂的留放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希望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悲惨命运;

14.铝厂工人的基本权利要得到保障,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注重周边环境的保护;

篇6:论改革开放给家庭生活带来变化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家庭变化

评论特色社会主义

2009051229

调查时间:2011-11-18

论改革开放给家庭生活带来变化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自此,中华民族开始了新时期的革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面貌、社会主义中国面貌、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实现小康社会。从城市的景色到普通人的衣着饮食,我们真真切切目睹和感受到了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巨变。

回顾改革开放的30多年,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具体了解在改革以来生活变化情况,我以自身生活变化来对改革开放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多我生活的衣食住行,以及我生活幸福度各个方面进行调查。

从我家庭衣着方面,从追求穿暖到穿美的变化,从一衣多个季节穿到一个季节多衣服穿,从自己缝制衣服穿到上街买衣服穿的转变。同时,更加注重衣服的质地,款式,搭配,衣服的品牌效应,时尚性、个性性。衣着越来越大胆。现在无论男女老少,什么样的奇装异服都敢穿着“招摇过市”。我们的对衣服追求越来越时尚。我对服装的人均消费从改革前的不足3元到现在200元,增长翻了60倍。时尚和得体的穿着成为人们没衣服消费的追求。衣服的颜色和款式越来越丰富。我们包里鼓了,消费观念也发生变化了。衣服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它也变成了人们品味变化,对个性、风度的体现。从食物方面,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家庭连基本的吃饱的难以满足。食物匮乏和单调,营养严重不足。人也普遍比较消瘦。家里来了客人是很头疼的问题,家里没什么吃的来款待。而在开个开放后的今天,10几亿的人们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我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更加讲究营养均衡,水果与蔬菜,肉的搭配。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一深入人心。现在家里来了客人,往往是招待客人到饭店。在除夕之夜,各大酒店爆满,吃饭还要提前预定桌位。桌上的菜叶越来越丰富,鸡鸭鱼肉样样都有。饭后水果,各类各样的小吃也越来越多。

从住房方面来看,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居住条件很差,茅草屋和土房是最普遍的住处。下雨的时候,很容易漏水。家里的家电几乎没有。以前是四大件,缝衣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已是高档消费品,是当时生活水平的标志。有一个大哥大手机已是富有的一大象征。对住所的要求越来越高。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是冰箱、空调、电脑、洗衣机、小车。手机就连小学生几乎都人手一个。我们居住越来越月要求更加安静和和谐的地方。人们更加注重居住质量要求。

对行方面的变化,在改革前,自行车便最时尚的标志,私人轿车根本没有。在路上只有寥寥几个公家的车在路上穿梭。外出的人很少。二现在的人们,拥有的小车不是遥远的梦。对汽车的质量的,品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处可见宝马、奔驰、本田、保时捷路虎。看见阿斯顿马丁,迈巴赫这些豪车也不足为奇。我们家庭尚是无车一族。国家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现 在的城市公路四通八达,城市间所需要是间越来越短。农村也实现了乡村公路。我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在过节期间,出门去旅游的时候越来越多,朋友出国旅行的越来越多。外出的交通工具,除了汽车火车,做飞机也很正常。开车自驾游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也越来越高。生活幸福度也越来越高。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律意识也越来越高,文化程度也逐渐提高,知识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这些都离不开改革的作用。这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我们走得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已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引导和激励了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是一个民族,一个过奖的共同信念,精神支柱,凝聚民族的力量保持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了思想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开放。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把有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指导思想。

篇7: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作文

那是一节作文课。老师带领我们制作了一个迷你吸尘器。首先,老师要我们组装零件,我看着这五花八门的零件,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看到我们面露难色,解释了一番,我终于解开了心中一个又一个的谜团。都说万事开头难,我们先要把一个黄绿色的管子插进木片的孔里。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这才勉强插进去。接着,我们要固定马达。马达就像一个橡皮头,可是分量却很重。听老师讲,马达是将电能转化成动能后,让电扇旋转起来的。我们要将导线穿进马达的两个“小耳朵”里。一开始,我分不清是左黑右红还是左红右黑,我折腾了好半天才穿好,在拧紧导线后,吸尘器就初步成型了,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接下来,我们要将一个像小水壶的蓝色外壳固定在马达外面。固定好后,我又将电池盒用双面胶固定在木板上。顿时,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已经连成了吸尘器的简易外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就要装电池了。我看到电池盒里有两个弹簧,我将电池装进去之后,又看到电池盒最后有一个开关。它既像一把铡刀,又像一名交警在指挥交通。我心里十分忐忑,这个迷你吸尘器会成功吗?我心里就像揣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扑通扑通地跳。我打开开关,吸尘器开始正常工作了。我十分开心,迫不及待地找来一些碎头发和碎纸屑。我环顾四周,同学们有的欢呼,有的脸涨得通红。

篇8:多媒体给体育教学带来质的变化

一、多媒体教学让体育更具吸引力

现在的中学生学习压力大, 课余时间少。从事体育活动或学会某项运动技能的几率大大降低, 能够掌握某运动项目基本技能的男生仅占男生总数的20%左右, 女生则更少。学生肥胖人数增多, 近视率逐年递增, 学生体质明显下降。怎样增强体育教学时效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 让学生学会一种体育运动, 掌握一项健身手段, 为其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是我们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兴趣是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 才会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 并且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如何让我们的体育运动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利用我校体育设施齐全的优越条件, 组织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赛, 通过LED屏幕现场直播, 并加上讲解、评论。参赛班级进入体育馆, 其他班级可在教室观看比赛, 感受运动的魅力, 体会运动中的合作与竞争。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吸引了大批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 激发学习兴趣, 为学生学会一种体育运动提供了空间和可能。目前我校成立了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等多支队伍。值得一提的是, 实验学校乒乓球俱乐部, 作为国家级传统项目训练基地, 其队员在省、市多次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尤其在锦州市乒乓球比赛中, 我校队员在各年龄组基本位列前3名。代表队的优异成绩也吸引着其他学生踊跃参与, 现在我校体育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 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每年我校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比赛在固定的时间开展固定的项目, 像联赛一样形成规律。每名学生都在为成为班级乃至学校代表队成员而刻苦训练, 希望能为班级或学校增添荣誉贡献自己的才能和力量。

二、多媒体让体育教学更加便捷和生动

在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新的基本技能的第一步,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技能在大脑里形成表象的过程。而有些动作的示范会受到天气、场地、生病、女教师特殊情况、年龄大小等各种条件限制。年轻的教师动作优美、到位、有力度,而年龄大的教师,做示范就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则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教师可以通过录像慢放、倒放、停放和快放等方式对整套技术动作进行分解说明。这种讲解示范看得清,记得牢,效果好,而且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模仿和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和要领。例如:在前滚翻成蹲立的教学中,对年龄较大、较胖,完成动作有困难的教师,可借助教学软件播放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文字解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慢放。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更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更迅速地掌握整套动作。应用多媒体教学,可将问题转变成优势,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

三、多媒体让体育教学更加直观和形象

在体育教学示范中一些运动项目常因动作速度过快而让学生目不暇接;而减慢速度,又容易影响示范动作的节奏性和准确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原地侧向投掷铅球蹬、转、挺、推、拨五字要领时,技术动作应一气呵成。由于动作快,学生看不清。如果分解示范,学生又领会不到技术的连贯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些困惑可迎刃而解。学生通过观看资料和图片,了解规范的动作,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的生理原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师教学或学生自学时,可暂停、慢放或重复播放,同时配合文字说明,形成动静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多容量的教学,达到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效果,使学生很快地学会原地侧向投掷铅球技术。又如,对易犯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笔者运用画面展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同时,将一些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录像剪接到教学软件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通过观看画面进行对比和思考。然后,教师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直观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一目了然,对改进和掌握动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促使师生角色转变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向讲解,学生被动接受,难以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到学生的个人喜好和个性发展。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使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向的,学生可以通过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获得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例如:学生从媒体上了解到垒球、网球、毽球等许多在常规教学中涉及不到的内容向教师请教,教师一时也无法全面地回答诸如要领、规则、战术、训练方法等问题,只能通过查阅书本或浏览网页学习。再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实践,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再如:在常规教学中,学生也时常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训练手段。有些是他们在网上看到的,但理解得不一定很全面、透彻,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讲解指导。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是教师不能回避的,相反还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教师也应通过网络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充实和更新,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五、结束语

每一次技术革命,每一项技术的应用都会给一些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质的变化。这些变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深入会越来越广泛,它会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学模式和训练程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体育的功能与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逐渐增强,从而促进学生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发展。“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的强大未来需要具有强健体魄的青年。体育课教学与多媒体联姻一定能为培养强壮、健康的青年才俊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 [E B/O L].h t t p://w w w.jylunwen.

[2]中小学体育欣赏课教学的思考[EB/OL].http://www.xedu.net/.

篇9:新课程改革给学生带来的新变化

一、新教材唤起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

现在的课本,多数内容需要我们收集数据,设计课件,熟悉电脑。有许多课外的知识需要我们补充,还有的需要我们自制教具。当然我们的苦功并不白费,数学课因此具有了欣赏性、实践性、可操作性,这样的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得学生更乐学了。如“几何图形”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给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有圆柱体、圆锥体、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点、线、面的有关知识,感受到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后布置作业,任做一个几何体,自己设计画图,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在数学活动周上进行展览。这样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也为下一节的“展开与折叠”做好铺垫,还转变了学生对数学已有的枯燥、高深的旧观念,消除了他们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在“用平面截几何体”的教学中,除课堂上通过教具直观演示外,还让学生利用水果、土豆、萝卜等实物制作几何体并进行截面观察,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新教材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

为什么能如此呢?我认为这与新教材的特点有直接关系。新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第一章的“几何图形”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就不用提了。第二章的“正数与负数”编排时,课本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对于某地某一天的最高与最低气溫怎样表示?家庭在某段时间内的收入与支出怎样表示?某超市一天的上货与出货怎样表示?等等。第三章“估算与近似”的内容编排上,课本提出了许多具有实践价值的、实际生活中又需要的数据:我们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学校,可能会向家人、朋友介绍自己的学校规模,如教师人数、学生人数、学校操场面积、学校占地面积等等;再如,你可能向你的新同学、新朋友说起你家离学校有多远的话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亲自操作、估算,而学生在进行这些工作时,会感到十分轻松、愉快。

2.趣味性——趣味直观,栏目多样,图文并茂,启迪思维,引人人胜,富有挑战性。新教材编排上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开辟了各种各样的栏目,如“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去观察与思考,把我们带入崭新的数学情境。“一起探究”,鼓励学生尽情地去猜想,并把自己的想法与疑问与同学和老师一起探究。以及“大家谈谈”、“试着做做”、“做一做”、“回顾与反思”等栏目,都有效地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3.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使每个学生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都能够获得自身发展所必要的数学,都能在数学上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

4.探究性——缔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进而获取知识技能。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回避遇到的困难,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起数学感到轻松、愉快,没有压力。

三、新教材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传统数学教学以教师“讲”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不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相应的问题,而且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法,教师只需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掌握一种常规的解题方法。

四、新教材突显出数学美

美存在于人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生存过程之中,只有真正揭示出其深刻内涵,才能使中小学生具有健康、纯净的心态,以积极的精神面对世界。

科学美是指科学与美的联系以及人在科学认识活动中产生的美感。科学美在各门自然科学中是广泛存在着的。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是一个“美的王国”,数学中的美,还表现在它的精确美、抽象美、逻辑美、简单美、符号美、和谐美、对称美、秩序美、统一美上。正如英国数学家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纵观数学领域的一切公理、公式和定理,无不是对客观世界存在的秩序、对称、和谐、统一的美的反映。数学家正是由于对这种真理和美的追求才促进了数学自身的发展,从计数到总结运算法则;从加法、乘法的逆运算到减法、除法;从具体数字到建立代数方程;数的概念也从正数发展到负数、从正有理数发展到负有理数、从实数发展到复数和虚数等,无一不是对数的王国的秩序、对称与和谐的追求。

篇10: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作文

以前,人们想要去一个地方,因路程远,去坐轿子或者坐车,这样不仅费人力,速度还慢,到最后费用也不是很高,贫穷人家坐不起,也就只能徒步了,路近了,可能不累,路远了,走的腿都麻了,还会被冻伤。去买点东西,可能后面排队的人要赶时间,结账非常慢,就会埋怨前面人快点,非常麻烦。想要过河了,还要用船桨,不管你用多大力,还是很慢,有的河长,中途还要在河面停留休息。要做饭,就需要柴火或炭,想要柴火和炭就必须上山去采集,生活还要一段时间,采集速度也很慢。人们也去不了很远的地方。想要解决温饱问题,就必须自己种,每天都需要去田里。想看电影,就是敞天幕电影……

现在有了车再也不用担心出去玩要很长时间,又快又省力。自行车不用买就可以骑,按时间来收费,成本低,方便。还有了手机,手机里的软件就可以支付,不用排队,不等时间就可以支付,有的地方可绑定银行卡,可以刷脸支付,识别一下,便可以支付。有了高铁跟飞机爷爷奶奶只用了2时就到老家了,比开车快了四倍,还可以跨越大海,来到另一个国家。有了轮船就更方便了,只需踩踩油门,扶着方向盘,便可以到对岸了,有的轮船还可以载车,将车放到另一个岸上。要做饭,插电可以解决一切,速度快,节省时间。想看电影有专门的场地,有的还会吹风、下雨等。在外的儿女可以用视频通话天天看到父母……

篇11: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作文

累死了!我躺在高铁的床铺上面叫了起来。我打开了天花板上的电视:“啊!这一部剧终于出了新集!”我看了一会儿我爱看的电视剧。

突然,爸爸的手机响了起来,爸爸接了电话,听电话那边的人说了一会儿,说:“我待会用手机查一下。”说着就挂了。

听到这,我连忙跳下床,趴在爸爸的背上盯着爸爸的手机。只见爸爸点开手机上浮窗里的一个链接。爸爸的手机上出现一个神奇的页面,我还是第一次见呢!爸爸在上面搜寻他想知道的东西,我看的一头雾水,便又回床上看新出的电视剧了。

没过一会儿,妈妈的手机响了,我伸长身体向床下看,原来是小姨打来的通话视频啊!小怡在手机里面说一个名叫“拼多多”的好东西可以种菜,种好的菜可以换一些食物和零食。

我想看看长什么样子,一直吵着要看。妈妈被我吵得没办法,只好下载个“拼多多”打开了。在上面开了一块田,做了一些常吃的蔬菜和水果,结果没过一会儿,便自己玩上瘾了。

我的肚子开始痛苦的呻吟。我和妹妹往外走,一直走到服务区那里,服务区的柜台上摆着许多琳琅满目的零食。我们一人买了一包零食,开开心心地躺在床上,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

妈妈走到我的床上,把她的手机给我:“小姨的儿子找你有事。”小姨的儿子让我从网上选一些好看的裤子和鞋子,我点开那个网站,上面有许许多多的鞋子,男鞋、女鞋都有,我按照自己的审美,给小姨的儿子选了几双鞋和几条裤子,又给自己和妹妹看了几件衣服。

篇12:科技给生活带来变化作文

第一个高科技便是网络了。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如果没有网络,手机不能使用,电视不能打开,手表不能使用等一些科技。所以,网络已经成为了每家每户的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之一。就是因为有了网络,所以人们才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到天下大事。

第二个高科技便是电视了。电视随着时间的推进,变得越来越先进。到现在,电视已经成为了彩电,并且还不是很贵,在以前,电视不但没有现在的大,但是也必须一万多才可以买到,而现在的电视屏幕很大,并且还很清晰,所以,现在的电视正在慢慢地改变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以用来休闲。

第三个高科技是扫地机器人了。扫地的机器人,不用说,也知道它的用途是什么,很多人应该猜到了,它的用途是用于扫地,有很多人因为房子大或自己懒,都不愿意自己一人扫地,所以扫地机器人的优点便显示出来了,那便是不需要自己去扫地了。所以扫地机器人是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高科技扫地工具。

篇13: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作文

一、改变了电视新闻栏目传统的传播方式

传统的电视新闻栏目信息传播方式是:主持人播报式, 即在固定的时空环境下, “一对多”的信息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 受众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如今, 微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 微信具有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功能, 电视新闻栏目利用微信推送信息的形式渐趋“多样化”。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为:主持人播报式+微信同步播报, 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资讯, 还能根据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有效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一) 信息载体“动态化”

微信以手机作为载体, 随时可以移动, 用户只要登录, 随时可读。信息载体由原来的电视机变为手机移动终端, 一方面, 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信息, 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信息载体可以跟着客户一起移动变化, 呈现“动态化”的特点;另一方面, 微信“抢鲜一步”发送新闻, 打破了电视新闻栏目传播信息的时间限制, 让受众“抢先”了解新闻内容并加以评论, 同时, 受众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 自主选择获取信息的时间。

(二) “一对一”信息传送更精准

在新闻推送的过程中:媒体的官方微信可以获取订阅用户相应的信息。媒体在推送新闻的过程中, 可以操作分组推送, 这就有利于媒体高效率的锁定“目标受众”。在发布信息前, 媒体可以根据消息的类型, 细分受众类型, 并将信息分类推送给用户, 实现“一对一传播信息”。在新闻接收方面, 用户掌握“主动权”, 受众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取, 在信息选择方面, 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出选择。用户利用微信平台接受信息的“自主性”, 提高了信息的到达率, 使得信息传播更精准。

二、电视新闻栏目整合, 微信强化传播效果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电视新闻报道整合微信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 受众可以同时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认知外界。这种“电视报道+微信推送新闻”的“多重报道”形式, 不仅能加深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印象, 还能鼓励受众参与互动, 改变受众的行为方式。这种从认知到态度到行动的过程, 改变了既有的传播状态, 将有效提高信息的到达率, 从而强化传播效果。

(一) 认知层面:扩大受众认知范围

2014年2月27日, 央视《晚间新闻》发布了信息:儿行千里解母忧一笔一画教爸妈玩微信。这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山东男孩张明希望减轻父母对自己的牵挂, 于是便自己手绘了9幅微信使用说明书, 成功教会父母玩起了微信。这说明微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微信潜在的“老年受众群”正在被挖掘, 这也意味着微信的受众范围不再局限于年轻的一代。电视新闻栏目整合微信进行信息传播, 不仅能够找回在电视机前流失的年轻受众, 还能吸引老年朋友, 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 传播对象更广泛。

(二) 行动层面:鼓励受众参与互动

微信开辟了“受众与主持人互动”的通道, 打破了传统的“主持人播报式”的新闻传播模式。在微信群里, 受众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与主持人交流, 这是一种“双方互动”的交流方式。微信的“群发”功能支持受众通过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 发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受众可以与信息传播方或其他受众进行实时交流, 良好的“互动交流”能有效培养受众的“粘度”, 更有利于强化受众的主体意识, 受众由被动转为主动, 渐渐趋向于主动提供线索、积极参与讨论等, 这也意味着电视新闻栏目整合微信进行信息传播,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行为方式。

三、微信对电视新闻报道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微信不仅为电视新闻报道带来机遇, 同时也可能会对电视新闻报道产生负面影响。微信用户的相对隐匿性, 在维护用户隐私权的同时, 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微信用户的“蒙面性”打破了传统的“沉默的螺旋”, 用户在朋友圈中随心所欲的发布信息, 对媒体公信力提出了挑战。电视新闻栏目要想在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 必须严格审核和把关信息来源, 在电视节目和官方微信中发布真实、权威的信息引导舆论。

(一) 信息量大, 媒介难把关

微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向电视新闻栏目提供新闻线索,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里, 用户可以自由的选择提供何种信息, 可以自主的把握提供的“信息量”。用户身份的“隐匿性”成为其发布大量信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满足了用户自由发言的心理需求。然而, 用户自主发布信息呈现“常态化”但并不规律。因此, 传播的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信息。在微信环境下, 用户提供大量的信息, 但是来源真实性差, 这就给虚假信息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时刻挑战着媒体的公信力。

(二) 记者存在情感偏向

篇14:国企改革给新三板带来什么变化

就资本市场而言,许多人关心的是国企整体上市以及提升资产证券化率所带来的机会。

而对于今年以来波动巨大且热度不减的新三板市场,此番国企改革必然会给它带来一轮深刻而长远的变化。

的确,之前“小额快速、按需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为服务主线的新三板市场,和人们印象中的国企没有太大关系。

从数据来看,二者也属于“弱相关”关系——已经挂牌的3500家公司里面,沾有国企概念的才100多家——也就不到1/3。

具体来说,截至9月中旬,除两网及退市股票外,新三板上实际控制人被划归“地方国有企业”的有14家;“地方国资委”的有66家;“地方政府”的有14家,“国资委”5家,“中央国有企业”5家,总计共有104家。

总量不多,比例很低。

但是,数字背后的一些迹象却值得玩味。

首先,具有大型央企特别是地方国企背景公司登陆新三板市场有加速的趋势。

其二,各地方政府发出的政策风向标显示,下一步新三板会逐步成为本轮国企改革的重要资本整合平台。

先说速度。前面讲到截至九月中旬,有104家国企相关公司。但是,其中居然有74家是在今年才正式完成挂牌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加速度挂牌的趋势。

其中,以央企中信集团、大唐集团旗下附属公司最为吸引市场人士的眼球。

不可否认,国企背景公司近期登陸新三板是受到主板IPO暂缓的影响。但是,长远来看,这与未来国企重组、国资改革步调加速的大环境息息相关。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中可以看出,未来国企管理要从管资产逐步走向管资本。资本怎么管?需要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发行股票、股权转让等形式才能够得以高效实现。

事实上,就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之前,无论是央企版还是地方版的国企改革方案中都不约而同提到国有企业要提高资产证券化率。

此外,所谓要改“管企业”为“管资本”,其核心就是通过有效的运营,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让国有资产能够实现灵活配置和自由转让从而保值增值。

这一切都需要通过高效公平的资本市场来进行,新三板正是符合这个基本条件的全新市场。其中,新三板市场独有的极具市场化精神的制度创新颇得企业与投资者所认可。

笔者注意到,“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被各地方政府文件多次提及,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市场,新三板是一个必然的选项。

此前有报道称,山东和广东都提出,要进一步推动一批有发展前景并且符合新三板条件的权属企业实现挂牌,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

此外,深圳国资委提出,对符合上市条件的,将以多种方式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对暂不具备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条件的,将积极研究和探索利用新三板市场助推国资国企发展。

实际上,从国有企业内部来看,挂牌新三板也是一种客观需求。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尽管以往挟大股东之强势背景,可以获得便宜的银行融资,但无法打通直接融资渠道,就没办法真正优化财务结构,规范治理结构,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也是让国企“成为真正市场主体”题中应有之义。

在内外双重导向下,未来国资背景公司加速登陆新三板必然会出现加速。

当然,需要厘清的一个认识。那就是体量大小对新三板市场已经不再是必然的约束,突破正在出现。

目前挂牌的国企,并不是人们联想到的块头大,模式传统的“大家伙”。以新近挂牌新三板的国资背景公司为例,大多是原来一些国企中相对独立业务的单元或者子公司等,他们以独立市场主体身份进入资本市场,其“块头”虽比不上巨头,但在新三板市场中也已经相当惹眼。

从行业来看,挂牌国企涵盖多个领域,横跨传统与新兴产业,包括再生能源、通信技术融合服务、农业、科技、医药等。

需要强调的是,对各类市场参与主体来说,国企进入新三板并不是坏事,相反,各类市场主体在同一个平台上,可以通过资本纽带进行多种形式的整合,这本身就是价值发现的多赢过程。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新三板不仅仅是降低了进入门槛,更重要的是它的大门也是敞开的。无论国有还是民营,进入这个市场都不再像在主板甚至创业板市场一样,去为如何挤进市场门缝而发愁。

新三板市场的制度创新和市场化原则让以往利用特殊资源才能获得的“上市特权”变得无关紧要。在这里,如何运营好公司,让公司更具价值才是最关键的,无论你是不是国企。

上一篇: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动物结构层次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