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

2024-04-22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共9篇)

篇1: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

论文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教师教育的研究从行为研究逐步转入注重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策略与方法上来。于是初步形成了“教学效能感”这一教育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并与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等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教学效能与教学行为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学效能;影响;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从行为科学到认知科学的发展,教师研究逐渐从关注教师的行为塑造转到注重教师教育观点、教育态度、教学思维等内在心理品质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原因的探讨。随之,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实证研究,逐步形成了“教学效能感’笼一教育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面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着重探讨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的重要影响,希望引起一线教师对教学效能感的重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教学效能感概述

1976年兰德小组提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完成的信念,或者是指教师对自己如何很好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力信念”。1977年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并将其定义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③自我效能感包括两个部分:效能预期与结果预期。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实施某行为的主观判断;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

随着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运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来研究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包括两个部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所谓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认为即使在显著受到外在环境限制的情况下,教育仍有可能改变学生;而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的信念,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Gibson等人认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效能感正好反映了自我效能感的两种预期,一般教学效能感反映的是结果预期,个人教学效能感反映的是效能预期。

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反映学生成绩好坏的重要预测变量。因此,教学效能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己成为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教学效能感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教学效能的高低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表现、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表现,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并信心百倍,精神饱满,表现出积极的教学态度和情感。这样,一方面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以使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目标的顺利实现又反过来促使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效能感产生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高效能感一目标达成一更高效能感”的良性循环。而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则表现出较多的焦虑和恐惧,害怕个人准备不足,害怕遇到意外的对抗而不知所措等,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影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控制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控制中,自我效能感不同水平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表现。李哗等曾用观察法对中小学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教学效能感水平不同的教师在上课时间的安排、课堂提问的认知水平、提问对象以及对学生的反馈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往往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组织教学,能够创造积极、热情、民主、轻松地课堂气氛,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相比之下,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则采取责备、冷漠的态度,教学方法呆板、缺乏控制和管理教学情景的能力。

(三)影响对教学成败的归因

Mc Daniel ?Mc Carthy研究发现,有的教师将学生无法进步的原因归罪于学生、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经济地位、缺乏学习动机或越轨行为,而事实上是这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缺乏信心。我国学者研究表明,成功教学的能力及努力归因随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背景及运气归因随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教学效能感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成功归因倾向上差异能反映出高效能感水平的教师更倾向于将其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的因素,低教学效能感的教师更多地将教学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及背景因素,更倾向于对失败进行外部归因。由此可见,高效能感的教师对教学成功的归因会增加增强工作动力,进一步教学效果;而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对教学失败更加敏感,产生内心冲突。

(四)影响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景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熙致师运用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使用教学策略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当他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讲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他们会考虑不同教学策略所包含的不同知识技能要求,那么他们选择何种方式就取决于其对可供选择策略活动的自我效能感。Ashton? Webb研究表明,效能感水平低的教师一般是控制定向者,倾向于采用粗暴的惩罚性的管理策略以控制学生的行为;而效能感水平高的教师,一般不是控制定向者,他们不是试图去控制学生的行为,而是给学生提供行为的信息,鼓励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建构。“

三、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培养提高

美国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CHhain G Ginott)所说的那样:“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与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者指出教师效能感的形成与变化会受到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即掌握经验、观察榜样教师教学获得的经验即替代经验,社会劝说以及教师自身的情绪等心理状态的影响,同样教师效能也会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性别、教师评价制度、社会风气等。提高教学效能感,可有以下几个举措。

(一)从个人层面看

1.对教学成败进行合理归因

教师对自己的成功做出了高能力和努力归因,而对于失败教学则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这种归因取向是积极的。研究表明,如果个体把自己成功行为归因于自己高能力,就会感到自豪与自信,就会增强再次成功的期望,就会再作努力:如果个体把自己失败行为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就会感到沮丧与羞愧,就很少甚至无成功期望,就不会再做努力。但是,如果个体把自己失败行为归因于努力不够,则个体虽然会感到惭愧,但会产生再次成功的期望,再去奋发努力。由此可见,教师的归因取向是积极的,有利于增强后续教学效能感,改进后续教学行为。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效能感,就应该进行积极、努力地归因吗,对教育教学中出现得问题作易控的、不稳定的和内部的归因;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工作,积极掌握良好的教学策略、增强责任感,就会成功地完成任务;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教师进行恰当的归因对于激发成就动机,提高教学效能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2.设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帮助教师积累成功体验

班杜拉认为,教学效能感来自于各种教育教学经验,以往多次成功的经验会增强教师对未来取得成功的信心,增强教学效能感,而过去多次的失败则会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并降低个人教学效能感。可见,从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是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而教师判断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是与其教学目标相关联的。戴维克等人把个体的成就目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操作目标,指向外界,人们的活动目标是为了取得外界良好的评价;另一类是掌握目标,指向任务本身,人们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和发展自身能力。

(二)从学校层面看

1.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改变与提高,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研究表明。,经过训练的教师会认识到新教学方法更有效、更符合教学实际,对学生的学习名具有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培训也使得教师认识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认识到自己更大的教学潜能还有待于挖掘,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教师效能感。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学效能感的重要性,不断为教师创造进修培训的机会,是教师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教学能力不断得到发展,教育信念不断增强,并鼓励、支持和帮助教师在实践中革新教学方法,熟练掌握教学策略。一旦获得成功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增强教师教学效能感。

2.改革教师工作评价制度

工作评价对教师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传统的教师评价是一种奖惩性评价,评价主体、标准、内容、方式等单一化,过于注重学生考试分数,易引发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而且以牺牲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为代价,因此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现代学校应实行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内容、标砖、方式多元化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通过评价,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特长,让教师及时、充分地获得有益于效能感发展的信息和机会,让评价成为教师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欣赏别人的过程,从而提升教学效能感,并促进其专业成长。

(三)从社会层面上,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社会支持体系

社会支持是个体因在社会中受尊重、被理解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调查表明。,个人教学效能感遇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呈显著地正相关,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预测作用。教师感觉到较多社会支持者对自我形象的感觉越积极,社会的支持越多越能增强力量感,形成高的教学效能感。

应该建立积极的、和谐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使广大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从而使学校、社会、家庭真正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和发展。

篇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也获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就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情况来看,还普遍存在着体育教学效能低下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观察法、资料法和专家访谈等不同的研究方法,探讨如何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学效能底下问题。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效能;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着体育教学效能低下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从内外两部分进行讨论。即:从内部因素出发,我国高校的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注重技术而忽略了理论知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效能感不断下降。从外部因素出发,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待遇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同校的其他教师。内外部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效能低下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观察法、资料法和专家访谈等不同的研究方法。所谓的观察法就是指观察高校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资料法就是指收集来自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的资料;而专家访谈法就是指举办专家讲座,了解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效能低下的原因。

1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效能低下的原因

1.1主观因素

在教学活动中,主要的角色就是教师,因此一个教师的学历和实际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能。在经过大量实践后我们证明了:教师的教学效能会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学历较低的教师相比于学历较高的教师反而能获得更大的教学效能;教学效能和教师的实际能力成正比关系;教师的经验丰富与否也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能。

1.2工作地点因素

学校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主要地点,因此一个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制度和学校的校规等都将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学校为教师提供的教学条件身为一个独立因素,对教师的教学效能的影响是最大的。

1.3社会因素

教师的教学效能除了受到自身和学校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的影响。著名学者王受荣就指出,影响大学教师教学效能的社会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了政府的相关政策、社会的舆论和支付给教师的工资等,由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导致高校体育教师更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信誉极不稳定,因此无论是在课时还是在薪酬方面,高效的体育教师的薪酬都远远低于同校的其他教师。以上所说的都是可以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效能的社会因素。

2目前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尽管高校体育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教学效能相比还存在很大不足之处。由于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历史较短,因此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高校体育教学的制度不完善,高校体育教师对教学的认知偏差等因素都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效能的提高。我国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效能做出了相关研究,一些学者已经编制出了教学自我效能感表来研究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的效能,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各学者的文化和经验的差异会导致这些成果的边界条件。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效能做出了调查和研究,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关于教学效能研究的内容。但是由于各研究者的思想差异,同一自我效能表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研究结果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准确性。我国目前大都采用调查问卷法来获得相关的效能数据,但是由于这种方法不够严谨,因此导致调查结果不精确。其他国家在研究教学效能时往往采用的是实验设计法,尽管这种方法避免了调查抽样的缺点,但是该方法是模拟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和真实结果存在着一定差距。由此可见,我们在研究高效教学效能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一种研究方法,要探索出更多的方法,加强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3改善方法

3.1优化外部环境

3.1.1改善相关环境

我们所需要优化的外部环境包括了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部门环境这三部分。社会环境的改善应该放在第一位,我们只有不断优化社会环境,改变人们忽视体育教学的现状,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对体育教师的重视度。其次,我们要优化学校环境,为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要公平对待体育教师和同校的其他教师。所谓的部门环境就是指学校的体育教研室,我们应该在体育教研室内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体育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整个体育教学教师团队的素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1.2改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学校的管理制度只要包括了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这两个部分。我们首先要不断优化学校的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的评价制度有利于了解到体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从而帮助体育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率,并且能及时改善不足之处。其次我们需要完善的就是激励制度,学校可以设立不同等级的奖项来促进体育教师之间的竞争,奉行优质优酬的薪酬制度,增强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激励体育教师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3.1.3完善保障体系

学校只有建立了健全的保障体系才能保证每一位体育教师的基本权益。学校可以组织上岗前的专业培训,这样既可以加强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度过实习期,增强体育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学校可以为体育教师提供进修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通过进修来提高自身的学历,获得更高的学位,同时学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报销教师进修的费用,这样才能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进修。最后,学校要充分利用优秀教师的楷模作用,通过优秀教师来吸引更多的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为优秀教师提供更为丰厚的报酬,这样才能激励其他教师向优秀教师看齐。

3.2采取内部干预

3.2.1通过价值观教育来提升教师的价值观水平

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体育教师十分容易被忽视,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接受价值观教育来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不是盲目埋怨社会和学校的不公,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充分相信自身的能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3.2.2完善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第一点是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决定自己教学效能的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而反思能力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率进行反洗,要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完善自我。同时,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需要进行相关调整,不断提升教学效能。第二点就是教学交流。教学之间要加强交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果互相探讨,要积极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能。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既有利于教学知识的丰富,又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第三点就是虚心学习。教师不应该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效果,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满足时代和教学的需要,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第四点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理论。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理论,实际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不断进修,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这样才能为以后的教学行为提供足够的理论指导。第五点就是要加强科研水平。就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效能来看,科研素质整体偏低,因此教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科研力度,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科研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能。第六点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和学生取得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能。

3.2.3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影响学生的不仅是教学理念,教师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楷模。对于教龄较短的教师来说,在教学活动中要十分细心和耐心,在发生问题时,应该充分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要积极改正自身的性格缺陷,并且通过后期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去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教学效能。同时,教师应该为自己设定合适的、具有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应该循序渐进,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能,又能给教师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盲目气馁,应该树立充分的自信心,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在解决教学困难时,教师应该掌握调节自身情绪的方法,要时刻保持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不降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上影响学生,从而保证教学效能。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学校的管理制度都不够健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内外部同时进行改革,为体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同时,教师身为教学的主要角色,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去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心理素质,要不断完善自己、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和其他教师的交流,积极借鉴学习,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相结合,探索出最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吴建平,李越辉.江西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资讯,200x(36).

[2]高守清.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认知与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x(10).

[3]闵春晖.公体理论课的质量取决于教学效能感的高低[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x(8).

[4]谭兆敏.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综述[J].煤炭高等教育.200x(4).

篇3: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自教育诞生之日起, 教师就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而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 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教师是改革不可或缺的力量, 同时也来自于变革的时代导致教师本身也已经成为改革的对象。社会变革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 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 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但是目前, 教师职业却有着深刻的孤独感:“这不仅因为他从事的是一种个体劳动, 而且也因为教育激起了过多的期望, 因而教师往往受到不公正的批评。”面对角色的转换及沉重的压力, 教师是否具有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将直接影响其职业的选择与坚持, 及观念的采纳与教学活动的实施。因此, 新课改面临重重艰难时, 对教师效能感的研究, 具有了更大的实践意义。

一、教师效能感概念的发展与界定

教师效能 (Teacher Efficacy)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教育资料情报中心”的研究报告中。Barfield和Burlingame (1974年) 将“效能”定义为“能使一个人有效地与世界相处的个性品质”, 将教师效能看作是教师在校的政治权力意识。

J.B.Rotter以控制信念来说明个人如何觉察自己的行为与行为后果的关系, 及个人对生活事件之责任的归属, 因此, 控制信念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环境之间相对关系的看法。他将控制信念区分为内在控制观与外在控制观:前者相信凡事操之在己, 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 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疏忽;后者则相信凡事操之在人 (或其他原因) , 将成功归因于幸运, 将失败归诸于外在原因。将控制信念的概念引用至教师效能感知, 认为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力大于教师的教学影响力的教师, 持他们不能掌控教学后果的信念, 属于外控信念的类型;而有信心教导学习困难或动机低落的学生的教师, 持能够掌控教学后果的信念, 为内控信念者。

Bandura将个人知觉的自我效能界定为个人对于自己能够组织并执行一连串行动以产生某种成果的信念, 此信念是个人对于自己从事某工作或行为的能力及成果所具备的能力与主观评价。因此, 他的自我效能包括两部分:一是“效能预期”, 即个人能否成功地执行达成某种结果必要之行为的能力判断;二为“结果预期”, 即某一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估计。

综合国内外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信念。它影响着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教学工作的关注和投入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

二、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个人因素, 如性别、学历、教龄、教学能力、人格特质等因素。辛涛等的研究发现, 学历因素是独立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唯一教师特征变量, 即那些学历较高的教师有更强的自我效能感, 更相信自己有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好任何学生。俞国良等探讨了中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和影响因素, 认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的心理结构, 可以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随着教龄的增加, 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呈下降趋势, 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则表现出上升倾向。

Riggs&Enochs认为, 教师本身能力不足是造成教师低效能感的主要原因:高能力的教师在教学上表现得驾轻就熟而能够自我肯定;低能力的教师则对教学充满不确定感、挫折和恐惧感。

2.学校因素:学校因素是影响教师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辛涛等的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学校风气和教育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等因素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独立、显著的影响。Ashton认为学校气氛、教师士气或校长的领导风格等均足以决定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 而且学校教学设备不足教师工作压力过大, 也可能影响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3.社会因素:社会结构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可能具有深远的影响。Franklin比较城市学校和市郊学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发现, 市郊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城市教师, 尤其在克服学生家庭背景对教学影响的效能上, 其差异更为明显。可见, 社区特性会影响到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台湾学者王受荣的研究指出:政府措施与大众传媒、薪资待遇、职业声望及社会肯定等是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重要社会因素, 社会对教学与学习者的文化信念, 对教师角色的知觉等, 可能也会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教学功能

在教学的情境中, 教师的信念影响其对于任务目标的界定, 是其选择可用方法、策略和资源的依据。信念不同, 界定的任务和目标就会有所不同, 所采取的方法及策略也可能有所差异, 即使选定相同的方法, 结果也不一定相同。

Bandura在其著作《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中曾系统地论述了教师的效能知觉对其职业承诺与信念, 运用教育技术,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一般定向及教师对学生学业与身心发展的影响。

现实启示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着其职业承诺的持久性, 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信念, 并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成长。但是, 教师如何找回自己的效能感, 社会与学校如何提高教师的效能感, 却研究得不太够。传统的教师职业培训更注重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与拓展及抽象的道德说教, 而对职业幸福感的熏陶与教学的信念, 及在具体学科中教师效能感的提高却少有涉及。

参考文献

[1] (美) 班杜拉著.缪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初版, 第340页~365页

篇4: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

上面所列排在后面的各项都是教师的日常工作,常态的日常工作竟然成了教师职业压力的一大根源,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这些年,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讨论比较多。对于教师职业压力,社会关注的焦点往往多从教育体制特别是应试教育体制的层面来分析,仿佛只要取消了应试教育体制,教师就没有职业压力,就会生活得很幸福。这样的观点是从外部来分析教师职业压力的根源及其解决的方法。

我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以及教师职业压力加剧的核心根源在于当前教师职业敬畏感的缺失,正是由于职业敬畏感的缺失才导致教师职业尊严感的消退,并由此引发职业压力感的快速升温。

我认为,教师的职业敬畏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敬畏课堂,也就是体现课堂中那种虔诚投入的教学态度。课堂是教师生命存在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核心阵地,是教师个体和自己鲜活的学生个体与群体共同学习、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精神生命形成和发展的平台。朱自清先生的一位同事在回忆朱自清时说:朱先生把上每一节课都当做大事来对待,“哪怕上的是很熟的教材,在上课之前,他还是要精心设计,仔细预备,一边走上课堂,一边还是十分的紧张。”一个敬畏课堂的教师,就会像朱自清先生那样,敬业虔诚,作好充足的准备,以便在课堂上能从容应对,进而谈笑风生,得心应手;一个敬畏课堂的教师,就会珍惜课堂中的分分秒秒,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长;一个敬畏课堂的教师,就会非常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状态,使用与创造学生喜闻乐见、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一步步引入探寻知识宝库金钥匙的神圣殿堂;一个敬畏课堂的教师,就会时时刻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受到学生精神生命成长过程中拔节的声音,并从这些声音中感受自己心灵深处持久的欢快和愉悦,会把快乐的生命体验以积极的方式反馈给自己的学生,感染自己的学生,使课堂呈现迷人的生命活力;一个敬畏课堂的教师,就会内心充实,在学生的进步与良好的业绩中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情感体验,由职业幸福情感体验积淀为职业尊严感。这样的教师,就会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看做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以乐观豁达的心态享受教育生命中的每一天,就会把职业的压力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从而远离职业倦怠的侵袭。

其二,敬畏学生,也就是对待自己学生那种真诚友善的态度。教师的存在是以自己具体鲜活独一无二生命个体的学生的存在为前提的。一个敬畏学生的教师,就会把学生看作是自己人生路上的缘分,与学生共同分享相处的岁月;就会把学生看作是具体鲜活独一无二有自己独特个性和精神生命情感体验正在成长中的人。一个敬畏学生的老师,就会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并通过自己的教育工作使之发扬光大,就会善待每一个个体生命,创造充满阳光的校园生活和良好的班级环境,在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中分享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喜悦。一个敬畏学生的教师,就会把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看做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就会以极大的耐心帮助并等待学生自己认识错误,给学生留出自我感悟和认识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使认识和改正错误成为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拐点,给学生一生留下深刻的成长记忆。一个敬畏学生的教师,就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学生的真诚爱戴中获得心灵深处的感动,从具体真实的感动中获得幸福的情感体验,幸福情感体验的集合,就是职业的尊严感。这样的教师,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尊重,都会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也就少有职业倦怠和压力。

因此,教师职业敬畏感是教师职业尊严感的基石。在当前,重建教师职业敬畏感是解决教师职业压力加剧、幸福感弱化的一大举措。

(作者单位 : 陕西丹凤县丹凤中学)

责任编辑 萧 田

篇5:三感是哪三感

没有边界感就好比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不知道哪里是安全的,哪里是危险的。不知道何去何从,更别说危险程度的判断。没有边界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首先你的.思想是不自由的,其次是你的心被束缚了。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让你很难大步向前走!甚至经常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怀疑人生。

要培养良好的边界感必需接受系统的教育,而且必需是一对一的,因为人有天生的良知,所以每个人由于个性、成长因素、教育环境不同,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是截然不同的。

篇6:获得感是什么意思

获得感:四个期待

期待一

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让钱袋子鼓起来

观察近期网上舆论,“收入分配”成为民众“获得感”的首要诉求,也是对今次两会的最大期待。在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的两会调查中,这一选项均居于榜首。

近期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7成人对目前个人收入水平感觉“不满意”。当被问及“您所在单位多长时间为员工调整工资”时,近4成人表示“不会调整”。

在各大媒体官方微博发布的有关“获得感”的新闻下面,诸多网友直接留言“请涨工资”。

中新网的最新调查显示,“涨工资”成为民众最为期待的应对生活成本上涨的措施。为此,诸多受访者呼吁,应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长效机制。

其实,民众“涨工资”呼声的背后,是对收入分配改革的期待。调查进一步显示,收入差距的主要问题是“行业之间差距过大”、“普通员工与管理层之间差距过大”等。

对此,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的收入下降了,而是看到很多人收入升得快,自己心里的落差加大了。希望政府用好政策杠杆,让人们在差不多的脑力、体力劳动付出时得到的收入能保持在同一个区间内,至于那些高收入、超高收入,应用财税手段去调节,我们的社会是讲求公平和效益的。”

期待二

继续重拳反腐:把“老虎苍蝇”打下去

民众对于公平的诉求,不仅体现在“钱袋子”上,还体现在对于公权力的关注上。包括中国新闻网在内,多家媒体的调查显示,“反腐倡廉”均居于榜单前三位。同时,“从严治党”选项也居于榜单前十。

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全球瞩目。

根据中纪委年初的部署,今年中国反腐的一个重点是向“苍蝇”开刀。对此,有网友留言表示,“个别基层政府和基层政府的个别工作人员带头不依法执政的杀伤力是很大的,严重损坏了基层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关系,破坏了当地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这位网友指出,“从人治到法治,再从法治到信仰自我规范和约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级政府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反腐如何趁热打铁、如何由表及里,形成长效机制把“老虎苍蝇”打下去,成为两会前民众一大期待。

期待三

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除了对于公平的关切,诸如医疗、养老、教育、就业、食药品安全等一些民生问题的改善,也成为老百姓对于增加“获得感”的普遍诉求。

中新网的调查显示,“社会保障”仅次于“收入分配”,位列两会热点排行榜第二名。其他媒体调查榜单的前十名,亦多为“医疗改革”、“养老改革”、“教育公平”、“住房保障”、“就业创业”、“食药品安全”等民生话题。

网友“一叶税舟”在微博上留言称,“人民的获得感是非常诚朴的,只要可以支配的钱多起来、物价降下来、有一定的休闲时间就满足了。”

深化改革正是对民众朴素“获得感”诉求的回应,如何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如何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令人关注。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全国两会,正是观察改革路径、成果、进度的重要窗口之一。

期待四

加强环境治理:喝上干净水,呼吸干净空气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多家媒体的调查显示,“环境保护”位列最受关注十大话题,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最为严峻。这与去年官方公布的信息相吻合:冬天创下平均雾霾天数52年之最,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

综合中新网微博、微信、社区等多个端口的调查数据,约半数人认为,目前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

网友“Fred”在中国政府网上留言说:“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刻不容缓。说法有了,重在行动!”

下一步,如何行动?在媒体的调查中,诸多受访者希望“减少公车出行”、“关停污染企业”、“更多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加大政府考核中环保工作所占的比例”,等等。

篇7: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教育理念和教育行动上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文章基于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及学校、教龄、学历等影响因素,并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提出了改进策略.

作 者:赵嵬 姚海莹 Zhao Wei Yao Haiying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4刊 名:辽宁教育研究 PKU英文刊名: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10)分类号:G541.5关键词:教学效能感 课程改革 小学教师

篇8: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

一、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自我效能感世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 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对于何谓教师自我效能感, 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教师自我效能感视为一个整体概念, 认为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其教育能力的期望和判断, 另一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吉布森和邓波, 他们认为即使自我效能感就是教师对自己能够积极影响学生的一种信念。此观点把教师自我效能感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维度。前者指对教育本身的信念, 即教育能够培养、教育学生, 不论学生在智力、家庭背景等方面有何差别。后者指教育者对自己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发展的信念。

可以看出, 教师自我效能感既包括教师对于教育本身的作用的信念, 同时还包括教师对自身是否具有正确、积极引导学生, 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育预期目的的能力的信念。它是一个多维度、动态的概念。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不同方面表现出的自我效能感有高低之分, 而且教师自我效能感水平不是不成不变的, 此时自我效能感水平高并不代表彼时自我效能感水平高, 它本身是存在高低起伏的。同时, 自我效能感是可控的、可调节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引导, 使之往较高水平发展。

二、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 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 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 进而影响行为的习得和行为的表现。

1. 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的教师往往能表现出高度的自信, 相

信自己能够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 高度的自我效能感能促使教师努力总结教学得失成败, 探

索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具有较强的内在动力, 因此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往往重视与学生的互动, 能及时

的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 认真加以分析, 总结出学生学习上的得失,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三、教师如何培养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1. 培养“我能做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

教师应该拥有充分的自信, 相信自己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的引导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积极性。我国古代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这样说道:“吾心信其可成, 则无坚不摧。吾心信其不可成, 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能。”可见只有相信自己, 拥有高度的自信, 才能不断进步, 才能充分挖掘自身潜能, 激活自身潜能。

2. 养成良好的归因习惯

通俗地说, 心理学上的归因就是指当人们碰到成功或失败的时候, 总是企图去寻求一个原因, 以此来解释成功或失败的根源。归因会对个体以后的成就和行为产生影响。不同的归因倾向会导致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 并由此影响个体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 如何面对挫折, 如何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对教师在教学上的改进以及将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3. 合理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

学生评教, 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效果、课堂表现以及自身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活动。学生评教制度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兴起, 兴盛于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目前, 学生评价教师已被美国和西方大多数国家认为是最基本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广泛认可。

评教机制是对教师的工作态度, 努力程度, 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 既有来自学生的直接评价, 也有来自管理部门的综合评价。它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机制, 教师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好评会使之形成高度的效能感, 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 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同时, 对于自我效能感低下的教师也能形成激励, 使之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但是敷衍的、走过场式的评教机制会抑制教师的积极性, 因此有必要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评教机制, 以真实、客观的反应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水平。

4.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提高教师地位, 促使教师获得较高的成就感。

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 近90%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研究表明当教师较高的精力投入获得较低的产出或者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社会认同时就极易产生倦怠感, 从而影响教师从业的激情, 责任感以及教学效果。因此, 有必要正面引导社会舆论, 切实养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并适当提高教师待遇, 使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得到加强。

总之, 教师在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的情况下更能保持较高的从业激情, 从而促使不断探索,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因此切实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无论对教学效果还是对教师自身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摘要:教师自我效能感指教师对于教育本身的作用以及自身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本文从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以及教师如何提高效能感来展开讨论, 说明教师自我效能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教师自我效能感,作用,提高

参考文献

[1]班杜拉著, 缪小春译, 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篇9: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角色定位、反思

论文摘要:以参加新疆中学体育教师工作会议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辛涛等人1995年修订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通过分析比较新疆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了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对策。

1研究目的

教师教学效能感概念在理论上来源于bandura1977年提出的自我效能概念。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的知觉和信念。教师教学效能感不同会影响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从而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由于体育学科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体育教师比其它课程教师工作面大、范围广、工作环境差、身心负荷大,加之有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培养,教学效能感易降低。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睡,教育环境相对艰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培养有专业特点、运动能力、运动教养和运动热情的体育教师,才能针对学生体能、健康意识和锻炼能力的个性特征,起到引领、开发、点拨和促进作用。因此应理解体育教师的特殊工作心理环境,努力提高教师需要的社会认可,体育教师以此为契机,逐步在其自身职业成熟过程中,日臻完善自我,以逐步提高其职业满意度、自尊感和成就感。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新疆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对策,这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改善以及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当前中学体育教师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参加新疆中学体育教师工作会议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72份,回收问卷后剔除废卷,得到有效问卷67份,有效回收率为93%。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采用辛涛等人1995年修订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该量表的cronbachalpha同质性系数为0.77,分半信度为0.84。该量表有27道题,采用6点制评分标准。量表分为两个维度,即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其中i一10题主要测量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水平,11一27题主要测量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水平。

3结果与分析

3.1新疆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总体特点

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即教师有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信念。

表i显示:新疆中学体育教师总体教学效能感均分为4.52分,离上限6分还有一定差距,说明总体教学效能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效能感的教师才对教学活动更投人,也更易采取民主的方式。个人教学效能感均分(4.34分)高于一般教学效能感(4.63分),并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中学体育教师相信自身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但对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和评价不够。要实现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需要协同各种教育力量,尽可能减小在教育影响上的彼此牵制和内耗。

表2显示:性别因素影响着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男教师总体教学效能感均分(4.77分)高于女教师(4.11分),并在一般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和总体教学效能感上定位认识的自信心有关系,体育教师队伍中男多女少的现象普存在,男教师比女教师更有成功的优势,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教师角色期望是被动、依赖、温柔、整洁等,经济收人和教育子女、体型发胖及体能下降、贤妻良母类型的人生价值取向、性别角色定位及重文轻武的社会现象是制约女性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女教师如对角色定位不够准确,会影响自信心,低估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己不适合或干不了的想法,会影响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容和水平。

3.3职称、教龄、学历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从职称、教龄和学历因素来看,只有教龄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影响。其中一般教学效能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个人教学效能感和总体教学效能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教学效能感随教龄的增加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上升趋势,这是因为随着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审美意识、认知水平、人格特征、角色特征和教学能力日趋完善,教师对教学活动安排的计划性,以及对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与对教学策略等方面的自我评价能力也不断增强。

3.4年级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高中体育教师总体教学效能感均分(4.75分)高于初中体育教师(4.2f1分),但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初高中教师教育对象不同,初中体育课应试成分占有较大比重,初中生又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的错综矛盾时期,老师必须应付青春期学生的各种心理变化,但部分教师对于自己提高学生成绩和控制转变学生的能力不太自信;而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觉得体育课是忙碌学习中最好的放松,教师的努力付出在学生身上易产生效果,老师享受到成功的体验会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从而对自己的教育质量更有信心。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新疆中学体育教师的总体教学效能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教学效能感。

2)由于体育教育与女性性别的特点,不少女体育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坚定的信心和明确的进取目标,中学女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显著低于男体育教师。

3)教龄反映了一位教师的从业经历,教龄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态度、教育方式上存在差异。教龄因素对新疆中学体育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影响。

4)体育课本来应该是初中培养兴趣,高中让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现在的课程把这个概念倒置了,初中体育教师的“应试”压力较大,教学效能感低于高中体育教师。

4.2建议

1)要重视对体育教师效能感干预手段的研究,探讨如何从教育、培训及其它社会环境的改变人手,加强中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教师信念的教学培训工作,把教师信念作为教师素质的“软件”来抓;

2)壮大女体育教师队伍,努力提高女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3)教学效能感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特点,针对不同教龄段的不同特点,要采用反思训练模式积累检验,提高教学效能感;

4)正确认识初、高中阶段体育课承担的主要功能,对初高中学生的学业成功多做自我归因,对学生的学业失败也不要逃避责任;

上一篇:dbb27c简易操作指南下一篇:海则庙学校校园足球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