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吴仁宝人物事迹介绍

2024-06-05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吴仁宝人物事迹介绍(精选7篇)

篇1: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吴仁宝人物事迹介绍

吴仁宝始终站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最前列,率领华西村民“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厂、九十年代造城、新世纪腾飞”,实现了从农业样板村到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再到农村现代化的一次次跨越,走出了一条农村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富裕的发展新路,开创了超大型村庄民主管理体制建设的先例。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等称号。

从1961年到2003年,吴仁宝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做了43年村党组织书记。他带领全村群众把一个只有500多亩农田的苏南小村庄,建成为一个2003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的华西集团,农民人均收入2003年达7.2万多元。

吴仁宝生前常说,华西村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实事求是。他做过两个与众不同的重大选择:

各地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他则根据人多地少的实际,坚持集体所有制,由30名种田能手,承包全村500多亩农田,富余劳动力转移到村办企业。吴仁宝说:“中央讲‘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华西人多地少,宜统!”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谈话,吴仁宝凌晨两点召集全村干部开会,迅速采购大批生产材料,加快村里企业生产步伐,“凌晨一次会,赚了一个亿”。自此,华西村发展进入快车道。吴仁宝提出多项改革举措:在村办企业基础上,组建华西集团,这是江苏第一个村级企业集团;在坚持集体经济为主的同时,实行村民参股,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中外合资和混合型经济,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1999年,“华西股份”上市,成为“中国农村第一股”。

坚持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吴仁宝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吴仁宝说,富裕起来的华西要“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华西村通过派干部、出资金、带技术、办项目,远赴宁夏、黑龙江援建了两个“省外华西村”,帮助当地脱贫致富,出资上千万元为中西部地区培训了万余名农村基层干部;2001年开始将周边20个经济薄弱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

“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这是吴仁宝对村党组织书记职责的理解。当华西村村民已经住上五六百平方米的第七代、第八代别墅,吴仁宝却一直住在上世纪70年代盖的老房子里。“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这“三不”,是他给自己立下的规矩,一诺千金,直至去世。

篇2: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吴仁宝人物事迹介绍

“高科技应做到‘顶天立地’。”这是王选一生奋斗的信条。“顶天”即不断追求技术上的新突破,“立地”即把技术商品化,并大量推广、应用,而“顶天”是为了更好地“立地”。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出版业仍是铅字排版和印刷。为改变落后状况,1974年,我国设立“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正在北大任助教的王选看到了巨大可能,他通过分析比较,决定跨过当时国外流行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究世界尚无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历经艰难,1979年,我国首个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成功。

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选夫人陈堃銶介绍,原理性样机做出后,有人劝王选,不要做下去了。“但王选说,应用性研究如不做成商品,对社会就没有价值,所以他一直极力将成果转化为商品,和产业相结合。”

在艰苦研制条件下,王选团队不仅攻克汉字字形信息的计算机存储和复原输出的世界性难题,还在20多年间持续创新,与多个协作单位联合攻关,紧跟市场需求,先后研制出八代汉字激光照排产品,使中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得到彻底改造,“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至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书刊出版社和印刷厂使用了王选团队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我国书刊平均出版周期从300多天缩短到100天左右。

王选院士逝世的后,他曾带领的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在跨媒体智能识别技术等多方面取得系列新成果,而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方正集团也成为中国信息产业龙头企业之一。

篇3: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吴仁宝人物事迹介绍

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篇4: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吴仁宝人物事迹介绍

奋战在纪检监察工作一线20余年的王瑛,个子不高,却在纪委书记这个岗位上,让人们见识了纪检干部的铮铮铁骨。

3月24日,四川省南江县发生一件震动全县的大事,一名在“扫黄”行动中被拘留询查的年轻女子在县公安局某派出所留置室上吊自杀,案子经有关部门迅速了结。一个月后,一封举报信转到县纪委,举报派出所某民警在办案中玩忽职守致人死亡。

时任县纪委书记王瑛决定对此事立即开展调查。事情很快现出端倪,这竟是一起涉及多个部门、背景复杂且连带县公安局个别领导有制造伪证、隐瞒真相嫌疑的重大案件。

那些日子,王瑛和战友们一道日夜奋战,曾连续5天5夜没有睡觉,吃住在办公室,与主要涉案人员反复谈话,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在一次向县委常委汇报案情的会议上,一位领导黑着脸当面指责她不该查这件案子。她却说:“纪委是干什么的?纪委就是为纯洁党的队伍、永葆党的战斗力而冲锋在前的尖刀兵。作为纪委书记,不办案就是失职;作为纪检干部,不办案就不配在岗!”最终,10多名涉案人员全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法律制裁。

7月,南江遭遇特大旱灾,王瑛冒着酷暑在抗旱一线连续奋战10多天,几次昏倒,随行的同志强行把她送进医院。检查结果震惊了所有人:肺癌晚期。

结束3个疗程的治疗,王瑛坚持回到了岗位。巴中市委准备给她安排个轻松点的工作,王瑛谢绝了。她说:“我知道我没有多长时间了,干一天算一天。我热爱纪检工作,在岗位上坚持到最后。”

篇5: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吴仁宝人物事迹介绍

王有德与沙漠的抗争早在40多年前就开始了。

王有德的家乡在灵武市马家滩,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幼年时,他眼睁睁看着风沙一次又一次灌满了窑洞,十几年里,20多个村子、3万多人被迫迁移……

“从那时起我心里就跟沙漠较上劲了,一定要把被沙漠侵吞的土地夺回来。”王有德的语气和眼神同样坚定。

1976年,王有德进入林业系统工作;1985年,他出任白芨滩林场副场长,开始带领职工与沙漠展开一场艰苦卓绝的搏斗。

白天,他们顶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推沙平田、挖坑种树,晚上就住在帐篷里;寒冬腊月,为了抢抓树苗灌冬水的时机,他们日夜吃住在水渠边;风沙不停摧毁辛苦栽下的树苗,他们就不停补种,直到树木连成片,把流沙牢牢锁住……

“坚持科学治沙、综合治沙,才能实现治沙事业可持续发展。”王有德说。

通过多年改革创新,他带领职工成功推广了草方格治沙、乔灌草结合的精准造林技术,探索建立了“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的防沙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中,王有德带领职工以“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南移和西扩,实现了人进沙退的伟大壮举。

,退休后的王有德发起成立了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在新的“主战场”继续拼搏。

篇6: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吴仁宝人物事迹介绍

王宽诚是香港工商界爱国爱港的优秀代表,鼎力支持内地改革开放。推动建立香港中华总商会中国“四化”服务委员会,宣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为香港工商界人士参与内地改革开放搭建平台,激发了港澳人士和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为他们回报祖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出资创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支持国家选派留学生,培养高科技人才。坚决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工作。编号第465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王宽诚星”。

王宽诚少年时曾在纸行当学徒,后来在香港神奇地拿钱买“纸”,拿“纸”变钱,不知是否与此有关。后来,王宽诚去了上海,经营面粉业,并涉足口岸贸易、金融及轻工业,很快致富,于1937年在上海开设维大华行。抗战爆发后,王宽诚将事业重心转往香港。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之后驻港日军强迫市民使用“军用票”,停止使用香港汇丰银行发行的钞票,港币顿时形如废纸。手上握有一些港币的王宽诚问一个英国商人,将来日军战败,英国人收回香港后,汇丰之前发行的钞票是否还能流通。英国人说:“英国人最讲信誉,汇丰钞票,到时十足兑现,毫无疑问。”王宽诚深以为然,立即委托他人借口为某纸厂采购造纸原料,秘密收购港币。三年多时间,王宽诚所购得的港币,数以亿计。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汇丰很快恢复营业,之前发行的港币,恢复流通,而库存的现钞竟一时不够供应,新钞又来不及印刷。此时,王宽诚将这几年按废纸价收购的巨额港币乘机出手,收购了大量物资,立刻成为富豪。汇丰银行见状,便以股票换取了他手上的一部分港币,并请他做董事和行政负责人。汇丰自咸丰、同治年间在上海设立银行,在中国已近百年,抗战中,上海汇丰并入香港汇丰银行。王宽诚高姿态进入汇丰,在当时是一件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事。

王宽诚在资本市场上的传奇经历和欧洲巨富罗斯切尔德家族靠滑铁卢战役迅速暴富如出一辙。滑铁卢战役的结果左右着伦敦股票交易所英国国债的价格,如果英国战败,那么英国国债将不值一文,反之将飞涨。罗斯切尔德家族靠密布欧洲的情报网,第一时间获悉了战役的结果——拿破仑战败。内森·罗斯切尔德立刻让交易员大量抛售英国国债,由于国债被大量抛售,价格开始下跌,看到不断下跌的国债,人们逐渐心理崩溃,跟着抛售,几个小时后,英国国债的价格只剩原价的百分之五,此时,内森又让交易员大量买进英国国债。两天后,英国军队获胜的消息才传到伦敦,罗斯切尔德家族因持有大量的英国国债,已经成了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有人估算,罗斯切尔德家族在滑铁卢战役之后的一两天内赚到的钱就超过了拿破仑打十年战争的收获。可以说罗斯切尔德是滑铁卢战役最大的赢家,也可以说,香港沦陷三年多,最大的赢家是王宽诚。

篇7: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吴仁宝人物事迹介绍

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

在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韦焕能是村民们眼中的“能人”:37年前探索的“村民自治”,引领了一场深刻影响中国的变革;如今“退而不休”的他带领村民发展桑蚕等产业,日子越过越好。

1980年初,合寨村的村民在当地党组织的带领下大胆的突破体制的束缚,以差额选举的方式产生了第一届新中国村民委员会,同时也订立了第一部《村规民约》,村民们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同时也迈开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村民自治的崭新路子。作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的首任村委主任,韦焕能是这一历史的开创者之一,见证了合寨村30多年的变化发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吴仁宝人物事迹介绍】相关文章:

40周年改革开放感想09-26

40周年改革开放心得09-27

改革开放40周年材料09-27

改革开放40周年党建09-27

改革开放40周年感悟09-27

党建改革开放40周年09-27

感悟改革开放40周年09-27

银行改革开放40周年09-29

改革开放40周年简报04-11

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04-14

上一篇:《爱的教育》作品读后感下一篇:冀教版语六年级文下册总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