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分析与预测心得体会

2024-05-25

证券投资分析与预测心得体会(共8篇)

篇1:证券投资分析与预测心得体会

学证券投资分析与预测心得体会

这学期,在选修课的选择中,我选择了《证券投资分析与预测》这门课程。很高兴我 能选到这门课程,因为对于经济学和投资方面我一直都很感兴趣。大学之前一直忙于学习,没有时间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本以为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学校之后,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 业,但遗憾的是,高考失利,让我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自然也没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我对此一直觉得很遗憾,但是选修课的出现,让我倍感兴奋,我终于又可以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这学期即将结束,意味着我们的课程也将结束,在无奈的同时,也感到开心,因为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扩大了我的知识面。

第一堂课,老师就给我们进行拉课程讲解,并讲解了投资前的准备和证券投资的程序,还有就是证券交易发生的费用,让我们对证券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们都证券投资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堂课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解了一些看盘操作的知识,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比如,我知道了怎么看大盘盘面,怎么看个股盘面,怎么看主力动向,和板块信号等。知道了什么是昨日收盘价线,什么是红绿柱线和其代表的意思,知道了什么是成交量线柱和交易时刻等,我们还知道了很多的股市常用术语。总之,收获颇多。

每一节课,老师都会交给我们很多知识,在这学期的结尾,我也大概总结啦一下老师讲的内容。

一、股票知识

1.股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获取股息或红利的所有权凭证。购买股票的投资者即为公司的股东。股票实质上代表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东凭借股票可以获得公司的股息和红利,参加股东大会并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

2.股票的基本特征:时间性,价格波动性,投资风险性,流动性,有限清偿责任。

3.股票类型:按持有者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按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可分为:普通

股票和优先股。按发行范围可分为A股、B股、H股和F股。还有就是特殊股票。

4.证券市场的分类:按性质可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期货市场。按组织形

式分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按运行过程和具体任务可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5.证券市场的构成要素:证券投资者、证券发行人、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中介机构、证券

监管机构和自律性组织。

二、基金知识

1. 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它集中了投资者众多分散资金而交由专门的投资管理机

构进行范围广泛的投资与管理以获取资金增值,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收益并承担风险。

2. 投资基金通常可分为三类,即: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

3. 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A、根据组织形态和法律地位的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分为契约

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B、根据投资运作和变现方式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C、根据投资目标的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分为成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D、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分为债券基金、股票基金、货币基金、专门基金、衍生基金、对冲基金、套利基金等。E、根据地域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分为国内基金、国家基金、区域基金和国际基金。F、其他基金类型。

4. 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资产净值÷基金总份额

5. 基金累计单位净值=基金单位净值+基金成立后累计单位派息金额

6. 申购价=申购当日基金单位净值×(1+申购费率)

7. 申购份额=申购金额÷申购价

8. 申购费用=申购份额×基金单位净值×申购费率

三、债券知识

1.债券发行市场(初级市场)是组织新债券发行的市场,其基本功能是将政府、金融机构

和工商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发行到投资者手中

2.债券发行市场主要由发行者、投资者、中介机构和管理者组成。

3.债券流通市场指已发行债券买卖转让的市场。债券一经认购,即确立了一定期限的债权

债务关系,但通过债券流通市场,投资者可以转让债权,把债券变现。

4.衡量债券收益率的指标有名义收益率、现时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

四、期货知识

金融衍生工具,远期合约,期货合约

五、期权知识

期权的含义,期权的交易,期权的损益

六、技术分析—K线理论,技术分析—道氏理论与切线理论,技术分析—形态理论,技术分析—波浪理论,技术分析—移动平均线理论,技术分析—威廉指标与随机指标,技术分析—相对强弱指标与大盘指标,基本面分析—信息分析,基本面分析--宏观经济分析,基本面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投资策略。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内容,也许,有的总结的不详细或者总结得不好,不过,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确确实实的是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我希望将来有机会把我这学期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上去。

篇2:证券投资分析与预测心得体会

尽管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仍呈现出良好又较快的发展态势,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塑料制品行业已成为全国轻工业中产值突破万亿元的最大行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工业总产值达到1.58万亿元,同比增长23.64%。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塑料加工业总体装备水平偏低、工业技术相对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档产品产能相对过剩;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中型塑料企业少,一些产品未形成集约化规模经营;塑料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差距十分明显;生产成本上涨因子活跃,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等。

《2013-2017年 中国塑料制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在对行业基本状况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并挖掘行业的投资价值与投资热点。本报告首先分析了塑料制品行业的定义与分类,政策、经济环境;然后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行业上游原材料供求与价格走势,行业发展运营现状与竞争格局,关联产业竞争力分析以及细分市场需求情况;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主要地区塑料制品行业区域结构特征、发展现状与前景。在把握整个行业的前提下,我们对细分领域领先企业的经营情况、竞争力进行重点分析;最后从“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目标与前景、投资现状及风险提示、行业授信原则等方面进行剖析,挖掘行业的投资价值。报告中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塑料制品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塑料制品行业的总体市场容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特征,并根据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塑料制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塑料制品产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塑料制品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本报告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国际信息研究所、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清华大学图书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特别感谢!

特别说明:本报告中的大量市场数据,特别是企业排名数据,仅供企业作经营参考用,望客户不要用于企业广告排名比较。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前瞻资讯将不予承担!

篇3:中国投资形势分析与2008预测

一、2007年投资发展分析

2007年上半年我国全社会完成投资54, 168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5.9%, 增幅下降4.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完成46, 078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6.7%, 增幅下降5.6个百分点。1~8月的城镇投资完成66, 659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6.7%, 增幅下降2.4个百分点。

2007年, 我国投资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和问题。

(一) 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获得成效

从2007年1~8月城镇各产业投资的情况看, 前几年所取得的结构调整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投资结构优化调整出现了一系列符合宏观调控要求与“十一五”规划方向的可喜变化。城镇三次产业投资增长的情况如表1所列。

从表1可以看出,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 表明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得到落实, 对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作用。

第二产业中各行业投资的增长继续表现出国家“有保有压”的政策已发挥作用。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政策的促进下, 各类设备制造业和资源回收利用业的投资, 均保持了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态势 (见表2) , 将对我国振兴装备业和发展循环经济起到促进作用。而国家控制发展的钢铁等行业的投资增长则延续了低增长的趋势, 前几年投资增长较快、产能有些过剩的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 也保持了低增长。

第三产业投资增幅和比重的下降主要是占投资比重较大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投资增长为16.4%, 比重从上年的11.4%下降到2007年的10.5%, 但投资数量达到6996亿元, 仍是除房地产业之外投资数量最多的行业, 其中公路运输业的投资仅增长13.3%, 比重从上年同期的6.4%下降到2007年的5.7%。公路投资比重下降与我国公路建设多年高投资、基数较大而且路网建设趋于完备有关。第三产业中投资增长幅度较大的是:住宿和餐饮业增长44.6%,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48%, 房地产业增长32%, 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服务业, 对促进消费的增长将发挥作用;另外, 环境管理业增长37.4%, 表明各方面对环境管理重视的力度在加强。

(二) 地区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2007年1~8月, 三大地区城镇的投资增幅虽然都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但东部地区比重有所下降, 中西部地区比重持续上升 (见表3) 。

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省级地区投资增长的幅度都比较高, 如承担老工业基地振兴任务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投资增幅分别为36.9%、41.8%和26.2%;需要崛起的中部地区除了山西增长26%之外, 其他5个省的投资增幅都在32%以上, 其中安徽的增幅达到49.3%, 是全国各省级地区中最高的;作为我国和东盟合作接点的广西投资增长42.7%;进行城乡统筹发展试点的四川和重庆, 投资分别增长29.6%和33.5%;处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投资增长47.5%, 正在进行滨海开发区建设的天津投资增长29.3%;投资增幅较大的还有地处西北的陕西, 增长40.4%。

(三) 内涵型投资的比重加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编, 2006年8月和2007年8月《固定资产投资快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编, 2007年《中国统计摘要》和2007年8月《固定资产投资快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编, 2006年8月和2007年8月《固定资产投资快报》。

注:表中按建设性质分类 (新、扩、改建) , 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编, 2006年8月和2007年8月《固定资产投资快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编, 2007年《中国统计摘要》和2007年8月《固定资产投资快报》。

2007年我国城镇投资中扩建和改建项目的投资增长比上年同期明显加快, 而新建项目的投资增速则大幅度下降, 比重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资金使用上, 用于建筑安装工程和其他费用的比重减少, 用于设备工器具购置的比重增加 (见表4) 。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企业投资用于技术改造和节能、环保设施的数量和比重增长快于外延型投资的增长, 其他费用所占比重的减少则表明投资中用于实体建设的资金数量比重增加, 投资效益有所改善。

(四) 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在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非公36条”) 之后, 随着各项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人融资渠道和投资领域不断扩大, 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投资能力不断加强, 在2007年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 (见表5) 。

(五) 商品房建设的成本继续提高

房地产开发投资在2007年1~8月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但施工和竣工的房屋面积与各项费用的增长相比, 增幅差距较大 (见表6) , 表明商品房建设的成本还在继续提高, 开发投资中其他费用的增长最高, 主要由土地价格的增长而导致。

(六) 投资的行业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些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投资增长缓慢, 如基础设施中的铁路运输和水利管理业, 涉及人民素质和生活的教育,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等, 都属于目前社会比较薄弱、需要加快发展的行业。但其在2007年的投资增长都低于全社会投资的平均增长, 占总投资的比重很小, 而且与上年同期相比都有所下降 (见表7) 。这些行业中, 除了娱乐业, 其他都属于公共性和准公共性的行业, 应该是由政府承担全部或大部分投资进行建设, 但在前8个月国家预算内投资只增长18.4%, 比上年同期的22.3%下降了3.9个百分点, 占总资金来源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9%减少到3.6%, 下降了0.3个百分点。在目前国家财政大幅度增长的条件下, 政府完全应该而且有能力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这些方面的建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编, 2007年8月《固定资产投资快报》。

(七) 2007年全年投资情况

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防止出现经济发展过热的问题, 国家在2007年第四季度仍延续前3个季度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力度, 全年的投资增长保持在24%~25%之间, GDP的增长也将保持在11.5%左右。

二、2008年投资发展的分析与预测

2008年是我国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路线和精神的第一年, 也是政府的换届年, 在经济发展中又是“十一五”计划承上启下的一年, 经济发展应该而且完全能够保持近几年较快发展的趋势, 为此, 需要投资的有力支持。

(一) 为实现政府的职能, 投资在2008年仍要保持较快增长

一是国家和各地政府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所确定的许多建设项目都已经在2006年和2007年起步。这些建设项目在2008年将完成建设或继续投入, 还有一些新项目将开工, 否则将影响“十一五”规划和“翻两番”目标的实现, 也不能满足人民快速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

二是国家为在“十一五”时期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将继续贯彻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节约型社会, 发展先进制造业, 振兴装备工业, 加强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方针政策, 必然要淘汰大量的生产技术落后、高耗能 (耗水、耗材) 、高污染、高事故的生产设备和企业。2008年将进入淘汰的攻坚年, 有大量的高耗能 (耗水、耗材) 、高污染的企业和设备要被淘汰。为保证经济发展不受影响, 除了要保持一定数量的投资承担扩大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 还要增加投资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职能, 即建设新企业和投入新设备来补充淘汰企业和设备所减少的生产能力。

三是我国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增加就业岗位要增加新的生产设施和单位, 这要靠投资来提供。因此, 今后几年不但要通过投资为每年新增的1000多万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还要增加投资, 为国有企业改制和企业技术改造所淘汰的下岗职工、实现城镇化进城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要把城镇失业率保持在近几年的4.2%左右的水平, 经济和投资增长的速度也要保持在前几年的水平上, 否则就业的压力将增大。

四是为建设“和谐”社会, 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的方针不会改变。要在“十一五”实现这两个方面的建设目标, 2008年还需要增加更多的投资, 用于相应的软件和硬件建设。

五是为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国家确定的地区发展战略不可能改变。无论是开发西部,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促进中部崛起, 把环渤海经济带建成国家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还是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 都得靠不断加大投资去实现。为实现城镇化的目标和改善城市生产和社会条件, 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投资也要有一定的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编, 2006年8月和2007年8月《固定资产投资快报》。

(二) 企业效益大幅度提高为2008年加大投资提供了条件

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 明确了“谁投资, 谁决策, 谁受益, 谁承担风险”的方针, 企业的投资由企业自己根据市场去决策。近几年我国企业的效益明显好转, 企业盈利增长很快, 2003年以来,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下同) 实现利润的增长都在20%以上。在2006年实现利润增长31%的基础上, 2007年1~8月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7%,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1%, 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增长26.3%和48.5%;企业在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近几年也不断增加, 到2007年7月底, 企业在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达到13.96万亿元。

企业的钱不可能存在银行不用, 也不可能全部分给职工, 考虑到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必定要投资, 进行技术改造或扩大生产规模。

(三) 我国的国力能够支持经济和投资的快速增长

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发展能力, 各种投资要素都能够支持2008年投资的较快增长。

1. 资金:

从我国金融系统账面上看, 到2007年8月底人民币存款总额达到37.74万亿元, 存大于贷超过12万亿元, 扣除准备金、国债和其他科目的占款5万亿元左右, 仍然还有6万多亿元左右空闲, 如果再加上金融机构超过1万亿元的资本金, 则空闲资金达到7万亿元以上, 另外还有1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可以说支持我国投资发展的财力是充足的。实际上, 如何把我国的储蓄有效使用和减少外汇储备过大的压力, 仍然是2008年需要解决的难题。

2. 物资:

经过近几年的加快建设, 我国各类物资的生产能力都获得了快速增长, 主要投资品处于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的状态;能源、交通、邮电、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为投资保持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近几年各种基础设施和投资品增长的情况看, 如果2008年投资不能保持较快增长, 可能会出现需求不足。

3. 建设队伍:

我国有4000多万从事建设的各类人员, 并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近几年虽然投资总量有很大的增长, 但建筑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仍然还有许多建设队伍吃不饱, 甚至没活干, 如果投资总量不能持续增长, 将使更多的建设队伍失业。

4. 投资没有带动通货膨胀:

从我国近几年物价指数和商品供求关系上看, 虽然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在2007年有较大增长, 但不是投资引起的。前几年生活资料投资的快速增长, 扩大了消费品中工业品供给, 使农产品之外的消费品价格保持稳定, 没有对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在2008年仍将继续下去。

(四) 经济和投资增长取决于国家调控的方向和力度

虽然我国在2008年仍然具备经济和投资快速增长的需求和支持条件, 但经济和投资发展还有许多难以确定的情况, 如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影响, 自然灾害和重大事件的影响等等, 但从近几年经济发展的情况看, 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仍起很大作用。

2003年以来, 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 水平不断提高。在认为过热时, 采取从紧的政策, 甚至采取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加以限制, 在认为偏冷时则采取鼓励投资的办法, 这是我国近几年经济基本保持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

(五) 对2008年投资增长预测

对于投资, 国家近几年一直采取“有保有压”的政策, 从2006年和2007年的实际情况看, 投资增长较快的行业和地区都是需要快速发展, 也是国家鼓励快速发展的行业和地区, 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如果国家在2008年继续执行这个政策, 不采取新的强制性压缩投资的政策, 预计投资增长会在25%左右, 这样的投资增长水平将使G D P增长达到10%以上。

三、对2008年我国投资相关政策的建议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能力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不能太慢, 虽然按“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7.5%就可以实现“翻两番”的目标, 但1998年前后8%左右的GDP增长和20%以下投资增长却给人“经济不景气”的感觉, 并在需求和就业等方面遇到了实际困难, 政府、企业和人民的日子都不好过。在经济和投资的增长进入较快增长的时期, 如果经济和投资增长下滑较快, 会给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较大困难。根据我国的国情, 2008年的经济和投资增长速度应该保持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为了保证经济和投资的稳定增长, 减少投资过度减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 建议国家2008年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 继续“提高管严市场准入门槛”

提高投资项目在“环保、能 (水、材) 耗、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并严格进行管理, 是防止投资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 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 对于我国实现“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的各项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前几年虽然已开始重视采用这种投资调控手段, 但存在标准偏低、管理不严、阻力较大、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使这种普遍采用的投资调控手段在我国也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除了要把准入标准作为长久的调控手段之外, 还要根据我国的实际, 借鉴国际组织和国外先进的标准, 完善各行业的准入标准和相应立法;政府在“核准”和“备案”项目时要严格按法律和标准审核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和生产的依法监督, 鼓励媒体和民众的监督和举报;对违法和达不到准入标准的项目要依法处理。

(二) 筹建为全社会服务的投资信息服务系统

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各类投资主体对投资效益的追求已成为投资的重要准则, 但由于信息缺乏, 经常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包括重复建设) 的现象发生。要改变这种状况, 一方面要求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要只看眼前的市场供需情况, 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另一方面, 政府应建立为投资决策者提供及时而准确的参考信息的投资信息服务系统。

该系统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国家政策库, 汇总国家和有关部门发布的各项有关投资的法律、政策和规定;收集国内各种与投资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 以及国内外发表的对我国投资问题有见地的观点和文章, 供有关的决策和研究人员查询、参考和使用。二是投资统计数据库, 供投资者查询;要充分利用统计部门和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所获得的信息, 及时汇总, 充实数据库。

另外, 国家各行业部门的信息中心、情报中心都有很多对各行业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 但大多数都闲置无用, 造成很大浪费, 应该由国家主管部门出面, 与国家投资信息系统建立联合网络, 使各部门的信息都能为全社会服务。

(三) 政府要加强信息引导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投资信息发布制度。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始对一些行业的投资信息和发展前景进行通报, 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引导办法, 应该坚持下去, 定时发布并增加信息量。

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信息中介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专业化的投资信息和决策服务中介不但可以为各类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而且可以帮助他们进行科学决策。我国目前从事投资信息和咨询中介服务的单位不但数量少, 而且质量差, 需要大力发展并提高服务质量。国家应该采取优惠的政策鼓励建立这类中介机构, 同时要加强他们的行为规范、资质认证和考核。

(四) 严格限制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

长期以来,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和形象, 非常关注投资项目的建设, 在开发区热之后, 近两年又出现了区域规划热, 几乎每个省都规划了重点发展区域, 加大投资力度并向中央要政策。为扩大投资规模, 除了地方政府直接投资建设所谓的“首长工程”、“形象工程”之外, 还干预企业投资决策;地方政府的公共品投资不以公众需要为目的, 指挥企业投资不看本地的资源和市场条件是否具备等现象仍然层出不穷。这些投资决策不仅造成生产能力的盲目扩张和资源的浪费, 而且败坏了政府形象。要解决这些问题, 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严格禁止地方政府干预企业的投资, 政府投资决策必须遵循规定的程序并加强群众和媒体的监督, 对违规的政府主要领导人要给予必要的处罚。

(五) 中央政府应加大投资的力度

近几年, 国家的财政收入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 2006年中央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54.8%, 超收部分占总超收的64.85%;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超过5.5万亿元, 中央财政收入超过2.8万亿元。但2003~2006年中央政府用于投资建设的资金却逐年下降, 从2000多亿元下降到1254亿元;虽然按计划在2007年将有所上升, 但预算内投资仅804亿元, 加上建设性国债500亿元, 比上年仅增长3.99%, 还不到中央财政收入的5%;仍低于1998~2005年各年的投资数, 甚至少于股票市场新增印花税的数量 (估计2007年6~12月股市新增的印花税收入将超过1400亿元) 。

在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各项公益事业、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建设仍然需要国家大规模投入的情况下, 中央政府用于投资建设的预算内资金总规模应该逐年增加, 至少应该与财政收入的增幅同步。

利用未来的钱 (国债) 为今天建设服务, 改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软件和硬件环境, 是各国政府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为解决政府建设资金不足而普遍采取的办法。我国从1998年开始发行长期建设国债, 用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建设, 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摆脱经济不景气的状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近几年经济快速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大幅度提高, 表明发行国债用于政府需要承担的建设是正确的。在我国仍然主要是“吃饭财政”和赤字很大的现阶段, 继续发行长期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建设是必要的。在当前社会总储蓄大幅度增长、资金过剩的形势下, 多发一些国债不但能够增加国家的建设实力, 而且可以减轻资金过剩的压力, 因此建议2008年建设国债的发行数量能够增加到800亿元以上。

(六)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房地产业投资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地产业上下游延伸带动的产业是最多的, 其支柱产业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特别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业的支撑。

目前, 我国城市居民的“衣、食、行”已基本不成问题, 而“住”的需求仍然远大于供给。由于土地、原材料、人工的价格会一直上涨, 以及居民对更高住房质量的要求等等, 想让房价降下来是不现实的。在房价方面, 政府的职责是防止“哄抬”房价获取暴利的行为, 而不是控制需求和制止房价上涨。各地政府物价部门应该通过调查和测算, 对本地价格远超过成本上升的“垄断性”价格行为予以制止甚至惩罚, 而不应该由中央政府出面, 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住房价格进行调控, 不要因个别城市的房价快速增长, 而限制所有城市的房地产业发展。

目前, 政府采取的提高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等措施, 基本上是针对消费者的, 只能起到抑制较低收入居民住房需求的作用, 而对获取暴利的开发商和不需贷款直接购房的高收入者基本没有影响;控制土地的政策是对的, 但不应该成为土地价格上涨的原因, 因为土地价格上涨的最终承受者是购买住房的居民。可以说, 目前已出台和准备出台的控制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政策只能起到制止需求和供给的作用, 不利于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如果如某些人建议的取消“预售制”, 则会限制绝大多数开发商, 特别是财力较为薄弱的中小开发商开发房地产, 必然减少商品房的供应, 加大供不应求的矛盾, 继续大幅度抬高房屋的价格, 不利于尽快解决住房问题, 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经济发展;取消“预售制”, 对需要规范的具有垄断性质的大开发商不起作用, 受到损害的是需要住房的居民和实力较弱的中小开发商, 而且由于抑制了大多数中小开发商, 反而会加强大开发商的垄断地位。

目前采取的“经济适用房”政策, 已引起各方面的非议。实际上经济适用房是无法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的, 因为我国目前低收入者的经济实力购买不起“经济适用房”, 国家的补贴大部分被高收入者享受了;另外, 在“经济适用房”转让方面也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 建议国家从2008年取消“经济适用房”的政策。

政府投资补助建廉租房, 租给真正缺乏住房的城市低收入者的办法, 是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最佳途径。但目前中央规定地方政府只把土地出让金的10%投入廉租房的建设, 杯水车薪, 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才能满足广大低收入阶层对廉租房的需要。因此, 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在2008年大幅度提高廉租房建设的投资力度, 地方政府至少应该把土地出让金的80%用入廉租房的建设, 同时把廉租房的承租人扩大到进城打工的农民和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

篇4:证券投资分析与预测心得体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FDI) 产业结构调整 灰关联分析 趋势预测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10)5-0013-13

问题提出

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至今令人心有余悸,中国经济在本次危机中受到冲击后的集体反思就 是:“调结构”一定要成为后危机时代的主旋律。当然,这里的“调结构”包括经济、社会 、文化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但其中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理应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对一国产业 结构的调整效应早已被美、日、韩等国家的成功经验所证实。党中央在十六大明确提出“引 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战略,改变以往重“引进”轻“出去”格局。在此战略部署下, 中国“走出去”也进入了快车道: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FDI)流量从2003年28.5亿美元增 加到2009年的433亿美元,增长了15倍。到2008年底所有FDI存量已达1839.7亿美元数据来自2003—2008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下文未特别标注来源的数据均与此相 同。。FDI对国内经济影响程度日益显著。本文试从产业层面上对“十六大”以来中 国非金融类FDI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展开研究。

文献综述

真正从产业层面来研究FDI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70年代,小岛清(Kiyoshi Kojima)教授以 日本FDI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国应从已经或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也称之边际产业)开 始依次开展FDI,进而实现转移边际产业,调整国内产业结构的观点,这就是后来著名的“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Kiyoshi Kojima.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Japanese Model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London:Croon Helm,1978,8991。 Li nda FungYee Linda FungYee N G, Chyau Tuan.Evolving Outward Investment,Industrial Concen trationand Technology Change:Implications for Post1997 Hong Kong.Journal ofAsian Economics,1997,8(2):315332对香港、Rossel V.Advincula Advincula 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Competitiveness,and Industrial Upgrad ing:The Case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KDL,2000对韩国、Marjan Svetlii Svetlii M, Rojec M, Trtnik A. The Restructuring Role of Out 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y Central European Firms:The Case of Slovenia .Advanc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00(10):5388对斯洛文尼亚,Salvador Barrios Barrios S, Gorg H, Strob 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Competiti 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Host Country.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 05(49):17611784对爱尔兰等国家或地区的FDI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均在不同程度上调整了国内或 地区的产业结构。尤其是Blomstrom,M.,Konan,D.&R.Lipsey Blomstrim M, Konan D, Lipsey R. FDI in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Japanese Ec onomy. NBER Working Paper 7693,2000通过日本的数据验证了FDI流出对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FDI速度的日益加快,中国学者也开始研究中国FDI对国 内产业结构的影响。孙建中 孙建中.资本国际化运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31 33认为: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 发展中大国,FDI的动机也应该是多元的,中国应在FDI中寻求对其发展最有利的要 素条件和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江小涓和杜玲江小涓等.对外直接 投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经济研究参考,2002(73):3244认为FDI会从 企业内部、产业内部、产业之间三个层次对母国产业结构产生影响。范欢欢和王相宁 范欢欢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科技管理研究,2006(11): 5658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中国FDI进行研究,发现中国FDI比例变化与第 一、三产业结构比例的变动基本无关,仅与第二产业结构有正的弹性系数比关系。王英 王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通过中国1985—2005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FDI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具有正面效应,同时找出了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及就业等传导路径。潘颖、刘辉煌潘颖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统计与决策,2010(2):10 2104根据中国1990—2007 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等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中国FDI短期内不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从长期来看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 级。

综上所述,已有的研究对FDI与母国产业结构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定性与定量研究 ,其结论大多是有显著的调整作用。但对中国实证的结论却有所不同。我们认为,这其中的 原因主要是中国的FDI总量相对于国内GDP而言比重太小,还不至于形成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较 大影响,而已有的研究大多又是通过FDI总量对产业结构进行计量实证分析,所以得不到理 想的结论。为此,这里尝试通过2003—2008年中国FDI的行业数据,运用灰关联模型对中国 FDI与国内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同时进行趋势预测,我们想可能更切实际、更有 意义。

模型构建及变量选取

由于中国FDI总体规模相对GDP而言仍然偏小,以及从2003年起中国才开始发布 FDI统计公报,中国FDI的行业统计数据只有从2003—2008年共七年的数据,样本容 量极为有限。因此,无法采用基于大样本的数理统计模型进行分析,而灰色关联分析及GM( 1,1)模型正适用这种“小样本、少数据、贫信息”的数据分析与预测。

1.灰色关联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刘思峰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4:1015

(1)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第一步:建立原始序列。

(1)技术获取型对外投资的行业尽管当前比例不高,但技术的反向溢出对调整国内产业结 构的作用明显。从表5可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关联度位居第一。由于该行业对外投资大多 属于技术获取型行业,虽然起步较晚, 但2000年后开始加快,到2003年该行业存量达到109 .6亿美元,占当年所有非金融类FDI存量的33%,后来几年有所减缓。但2006年后,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对外投资逐年在提高,每年的存量占总投资的1.5%左右 。应该说,这些行业大部分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它们通过主动接近技术源,到技术领先的国 家进行对外投资,实现以“资本换技术”,促进母国的产业技术进步,从而提升产业结构。 不过技术获取型对外投资行业对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周期较长,但效果明显。

(2)资源获取型对外投资行业仍然是影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从表5可知,中国对外投资的采矿业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联度位居第二。从2003—2008年 ,采矿业的对外投资每年流量占比均在15%左右,其中2003年、2006年两年都占48%。近年来 ,中 海油、中石油、五矿、宝钢、沙钢等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和战略联盟等形式,逐步获得海外 自然资源的掌控和使用权,每年源源不断地为国内输入石油、铁矿石及有色金属等战略性资 源,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改造和提 升增值活动,并通过竞争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关联效应等渠道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 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优化。

(3)市场寻求型对外投资行业通过转移国内过剩产能和改善进出口贸易条件,达到优化产 业结构的目的。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及租赁商务服务等行业都与此类型相关。从表 5可以看出它们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关联度排名依次为第三、四、五、六名。批发和零售 业、制造业是典型的市场寻求型对外投资行业。批发和零售业与国际贸易相关,制造业与转 移产能有关,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很大一部分是服务于这些行业。2003 年以来批发零售业及制造业对外投资的存量占比一直保持在20%及10%左右,但从关联度排名 来看,这两个行业对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度并非理想。这说明出口贸易还是粗放式,制 造业对外投资并没在多大程度上起到转移过剩产能的作用。

尤其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对外投资,2003—2008年期间它们占对外 投资存量的比例平均为10.8%及27.5%,但它们的关联度最低,那是因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服 务业大部分仍停留在传统领域,而物流、投资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占比重太小,导致难 以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趋势预测

为了反映中国FDI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变化,这里通过GM(1,1)模型对中国20 09—2013年FDI的六大行业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联度进行预测。按照前文中GM(1 ,1)模型的步骤对产业结构优化及六大行业等七个指标序列进行往后五年的预测,其结果 见表6、表7,同样对预测的六大行业与产业结构优化进行灰关联分析,结果见表8。

表8数据显示了2009—2013年间产业结构优化与对外投资的六大行业的关联度排序。前三位 是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制造业及采矿业,后面依次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 零售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里我们注意到制造业的关联度由原来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 ,采矿业由第二位下降到第三位,批发零售业由原来的第三位下降到第五位。这预示着信息 传输、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技术获取型对外投资行业交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始终 居于首位。随着政府不断出台的各种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尤其是2006年开始政府实 施的“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的新 “走出去”战略,中国制造业加快了走出国门的步 伐,转移过剩产能的功能逐渐提高,越来越有利于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另外,随着中国人口 及经济规模的进一步增大,自然资源一直是中国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对外投资的采矿 业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关联度仍然位居前三位。对于批发零售业的关联度下降,预示着未 来该行业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下降。事实上,2008年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 危机对中国的贸易所产生的冲击就已经敲响了中国经济再也不能过度依赖外需的“警钟”。

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2003—2008年中国FDI的六大行业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灰关联分析及未来五 年的趋势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当前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关联度排前三位的是信息传输计 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这反映当前自然资源的获取与国际贸易仍然是 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而从未来的趋势预测来看,制造业转移将成为调整国内产业 结构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对外投资的采矿业仍然是国内产业结构优化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这是符合中国的国情及经济发展的规律的。为此,结合本文的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继续加大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外投资的比例

从上文的研究我们发现,无论当前还是未来,技术型产业始终是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关联度 最 高的行业。但实际上近年来该行业的对外投资比例一直偏低。要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一个重 要的方式就是尽量靠近先进技术的溢出源(如,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及研发投入大量 集聚的 地方。另外,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国 内企业目前明显的研发投入不足。那么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进行对外投资,吸收国外研发的技 术溢出,就成为减少研发投入、缩短研发期限的有效途径。如,通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 件业的对外投资,中国企业可以深入技术源地,获得逆向技术外溢,通过对技术的吸收、模 仿创新,有利于提高中国技术水平,促进国内产业技术进步。

2.进一步加快过剩产能制造业的对外转移速度

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及内需不足等原因导致的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 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将会进一步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 展。将过剩产能转移国外,一方面,可以将国内竞争过度、技术含量落后的产能释放到海外 市场,为国内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让出空间与资源,同时,还能获取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 展,使原有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另一方面,可以绕开各种贸易壁垒,避免每年无数的 贸易磨擦,进入当地市场,改善出口条件,并带动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来促进贸易结构的 升级,进而优化国内的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早已被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所证明 是可行的。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危机后各种贸易保护重新抬头,在这种背景下,政 府应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继续促进与完善“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政策,鼓励有条件 的制造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办厂,加快在国内已失去优势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仍有比较 优势的边际产业转移。

3.巩固并进一步推进采矿业的对外投资

2009年中国GDP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但是经济规模快速扩大与人均自然资源的减少成为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仅就石油而言,2009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首度超过50% 的国际警戒线达到52%。 数据来源:中国节能监察信息网.http://www.cecs.gov.cn/index.php? 201004 01APERC(Asia Pacific Energy Research Centre,亚太能源研究中 心)的研究认为,到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将达到70%左右 唐衍伟等.中国石油进口参与国际定价的现状、趋势及策略分析.资源科学,2007,29(1 ):184189。除此 之外,2009年 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达69%和精铜矿进口也在60%以上数据来源:中国工信部网.ht tp://www.miit.gov.cn/20100128。每年为铁矿石、精铜矿的进口谈判 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且最终基本是失去话语权。因此,为了能够获得稳定的资源供给,保证 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安全性,国家应该从战略高度促进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去投资采矿业。 当前中海油、中石油、五矿、宝钢、沙钢、中钢、华能及中铝等企业已经走在前面,其中有 些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有些项目还是亏损,但是我们认为如果从战略高度,从长远利益考虑 还是值得的。没有这些资源的保证,不要说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恐怕经济发展都会受到阻碍 ,国家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4.提高对外服务业的层次水平

实际上租赁与商业服务、批发零售及交通运输均属服务业,如果把三者的对外投资相加每年 存量均占2/3以上,2008年存量占比达到67%。但是从上文中可知,尽管它们占用资源这么多 ,但影响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却是弱的。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些服务业绝大多数是为中 国的进出口贸易服务的,劳动密集型仍占主导地位。其实,当今传统的商业服务、运输和公 用事业的国际直接投资在整个第三产业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比重大大下降,而银行、保险、电 信、媒体业的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大大上升。因此,中国服务业的对外投资,不能再停留 在低层次的贸易、旅游、餐饮等传统三大项目,而应该向附加值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 业方向发展,以此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

篇5:证券投资分析与预测心得体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轮胎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轮胎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12年国内轮胎行业出口可谓喜忧参半。美国2009年开始实施的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将在2012年9月底到期,据不完全统计,特保税覆盖了美国91%的轮胎需求。特保税针对的是中国对美出口的乘用车和轻卡轮胎。而同时2012年11月1日欧盟轮胎标签法的实施对国内来说又是一大利空。

与此同时,随着轮胎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轮胎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轮胎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轮胎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轮胎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轮胎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从当前轮胎行业的宏观景气状况出发,以轮胎行业的产销状况和行业需求走向为依托,详尽的分析了中国轮胎行业当前的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和竞争态势。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轮胎行业的生产与发展;轮胎行业当前的市场环境与企业竞争力;轮胎行业的市场需求特征;轮胎行业的进出口市场;轮胎行业的竞争格局、竞争趋势;轮胎主要细分产品市场发展状况;轮胎市场的领先企业经营状况;轮胎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轮胎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的剖析中国当前轮胎行业的总体市场容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特征,并根据轮胎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轮胎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轮胎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轮胎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轮胎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篇6:证券投资分析与预测心得体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婚庆产业市场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产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本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婚庆产业背景;婚庆产业发展现状;婚庆产业主要细分市场发展状况、竞争格局、发展前景;婚庆产业的领先企业经营状况;婚庆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婚庆产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的剖析中国当前婚庆产业的总体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并根据婚庆产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婚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婚庆产业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婚庆产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篇7:证券投资分析与预测心得体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畜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畜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畜牧业迅速发展,畜牧业产值不断提高,自1949年的33.7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209.3亿元;1990年,畜牧业产值进一步增加到1967亿元,是1949年的58倍多,1978年的9倍多;至2010年,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20000亿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为30.04%,可见随着中国畜牧业产值的不断增加,其在农业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目前畜牧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特色突出,区域化布局、市场化特征鲜明。

农业部在《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15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同时,还首次提出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为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金融政策的推出有望使规模化养殖企业突破资金、规模瓶颈。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能力不断加强。目前中国肉类、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随着产量的增长,中国人均畜产品占有量也持续上升,1978年,全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只有9.1公斤、2.4公斤和1.0公斤,到2010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别达到45.8公斤、20.7公斤和26.7公斤,分别是1978年的5.0倍、8.6倍和26.7倍。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仍处在稳步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牛羊肉、禽肉、液态奶和乳制品、水产品,还将出现迅速增加的态势。而随着广大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肉类和蛋类消费将会出现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村奶类消费现实需求的出现可能会晚一些年,但其潜力会更大。总体而言,未来15-20年内,中国居民的畜产品消费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畜牧业的关联产业;中国畜牧业的政策及管理制度;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中国畜牧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国畜牧业的发展模式及发展前景;中国畜牧业各子行业的生产与消费情况;中国畜牧业主要产业带的发展;

中国现代畜牧业的建设情况;中国畜牧业典型企业的经营情况;中国畜牧业的投融资与信贷情况;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畜牧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畜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消费潜力及市场前景,并根据畜牧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畜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畜牧养殖、加工企业、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畜牧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篇8:证券投资分析与预测心得体会

本文所引用相关调研以及机构的具体介绍:

1. 绝世咨询(PRG)

关于北美企业设备投资调研分析:2014年12月,绝世咨询(PRG)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调查问卷,其主要针对现代化物料搬运与物流管理相关的从业人员,共选取448名来自于制造业(占比46%),仓储(24%),企业(22%)以及物流研究机构(8%)的相关从业人员作为调查研究样本。其中据不完全统计显示,选调企业的平均年营业额为9070万美元。

调查结果的合理性:调查问卷选择的相关人员包括:(1)直接参与企业关于物料搬运解决方案设计或项目实施;(2)对于企业自动化仓储或分拣输送系统相关采购起到决策作用的相关经理人;(3)样本人员累计参与设计、施工或决策的自动化仓储以及物流配送中心平均规模都在145313平方英尺(换算约为13500平方米)以上。

2.《Modern

Materials Handling》杂志关于北美仓储与配送中心发展调研:自2010年开始,《Modern Materials Handling》杂志针对其设备商会员进行了每年一次的关于北美市场仓储与配送中心相关设备分类以及发展趋势调研,主要是为了了解北美市场每年的仓储设备发展情况以及新型设备的发展预测分析。

3.《Supply Chain Brain》

杂志关于北美电子商务市场的相关调研:《Supply Chain Brain》杂志主要是提供时下最新供应链以及物流相关涉及产业如电商、能源、食品、服装等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主要调研样本包括10000以上的读者群(包括企业、高校、离退休人员等),主要关注北美市场新模式、供应商最新技术思维、采购商最新规划等焦点。

众所周知,当一个企业的物流系统需要投入资金来提高生产效率的时候,一个简单针对局部改进的解决方案固然是节约成本的,但同时也是短视的不具备可发展性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改进虽然一次性投入资金比较多,但是从长远利益考虑,收益是更加巨大的。

绝世咨询(PRG)在2015年度的《仓储与配送中心调研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各大行业已经不再满足于以上两种解决方案的思维。并且越来越多的采购经理人告诉我们,他们更倾向于既能节约一定资金成本而又相对耐用时间较长的解决方案,并不断对于那些针对企业制造效率、生产力、利润增长等环节的个性化物流系统解决方案加大资金投入

根据针对仓储和分销业务提供解决方案的St.Onge Co.,咨询公司的执行董事Norm Saenz的采访调研显示,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成立相关咨询部门去精细化公司对于仓储与配送中心投资的每一笔资金,以使其更具效率。“我们的大部分客户也开始重点关注于提升仓储或配送环节的新型技术,借此真正提高公司效率,使公司稳步向前发展。”Norm Salenz说,“机会成本递增理论已经被很多仓库管理人员所摒弃,下一步就是等待企业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

(注:“机会成本递增理论”的英文原文为“The principle of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它也被称为“The low-hanging fruit pirinciple”,被译为“低果先摘原理”,其解释为“扩大生产任何一种产品时,首先使用机会成本最低的资源,然后再使用机会成本较高的资源。”之所以又被称为“低果先摘原理”,是因为它就像果农采摘果品一样,先是从离地面比较近的开始采摘,然后采摘离地面高的。此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高,因为其所放弃的事物的价值,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会越来越高。)

Norm SaenZ表示,在调研报告中有60%的企业对于相关物流仓储和配送中心的投资都低于25万美元,但是这其中有25%的企业都表示,公司在未来有百万美元以上的关于仓储和配送中心的投资计划,这就意味着2015年开始北美物流仓储和配送中心市场将极速扩大。绝世咨询(PRG)主任Judd Aschenbrand表示,几乎一半以上的受访企业在今年正在寻求优秀仓储或配送中心解决方案优质提供商,这也意味着北美自动化仓储配送领域正酝酿着巨大的潜力。

二、北美企业对于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投资趋势分析与预测

下面编者以一组图表来具体说明目前北美市场企业对于投资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态度以及未来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从2012到2015年北美的采购商们对于提升或新建自动化仓储以及配送中心的态度逐渐坚定,但是到2015年仍有35%的企业在考量分析其可行性。

从图2中可以看出,自2012~2015年,调研企业中仅仅有15%左右的企业由于经济因素或其他因素暂且搁置投资自动化物流系统(包括仓储或配送中心)的计划。而图3中则清晰显示了2015年,北美企业对于工业车辆(叉车、升降机、起重机等)、仓储设备、技术设备以及物流软件的投资相对2014年全面放开,项目资金投入的搁置率基本下降了50%以上。

从图4可以看出,2012~2013年企业确定投资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比例有小幅下滑,但是总体增长趋势从2013~2015年的走势可以明显看出,北美企业中决定投资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比例明显逐年增加,保持基本8%年增长率。从图5看出工业车辆(叉车、升降机、起重机等)投资比例增减不明显,也是因为该市场已经近乎饱和,所以后续都是维修设备或更换零件为主;而企业对物流搬运设备,而技术信息系统与输送分拣系统投资比例都有小幅增长;2015年企业对机器人投资比例则相对2014年下降了10%,但是AGV则显现出爆发式增长,相对去年增长了13%。

图6告诉我们,虽然过去的4年内,北美由于汇率波动以及制造业下滑等各种经济因素冲击市场,但是对于企业投资仓储和配送系统造成的消极影响甚微,影响系数基本在15%左右。

“显然这对于供应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同时对于那些有建造新的自动化仓储或配送中心以及决定改进现有的仓储和配送系统的企业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Judd Aschenbrand指出,“相对往年的调研报告,本次的结果是带有明显变革性的。这也足以说明,企业对于自动化仓储以及配送中心的提升改造,在北美乃至全球范围都是经过反复考量和时间论证得出的一个趋势,而不是仅仅对于现状表现的一个应激反应。”

三、北美仓储和配送中心投资分类分析与预测

本次调查包括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相关数据,其中2015年为根据调查问卷的预测数据,但是与未来2015年的准确数字相比应该是十分准确的,因为《Modern Materials Handling》杂志调研的样本涵盖了北美市场采购商、供应商、物流经理以及物流专业人士。对于以往的经验来说,一般来说根据调研预测得出的数据相对比较保守,而对于2015年来说,真实的数字将更加可以说明未来北美自动化物流系统市场的蓬勃发展的趋势。

虽然2012~2014年北美企业对于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投资额均值基本保持在345550美元每年的水平。然而,Judd Aschenbrand指出,根据2015年第一季度相关统计报告,北美企业对于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投资额度均值已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000美元,足以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提升其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投资额度。

根据图7所示,在2012年的时候,仓储与配送系统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的投资比例仍占将近一半的比例,企业当时没有看到物流信息系统对于其自动化物流系统的重要作用;自2014年开始,北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从而将其投资比例提升到接近30%的比例;而在2015年,北美企业计划总支出的43%将用于仓储与配送设备,30%用于物流信息系统,27%用于其他相关设备投资。

由图8可知,2015年在企业最大的投资类别——仓储与配送设备中,企业计划投资叉车及配件的比例最多,占比52%;货架占比46%,条形码占比40%,周转箱占比33%,托盘及堆垛设备占比31%,平台设备占比31%,无线移动设备占比31%,以上都是最具企业投资吸引力的相关仓储和配送设备,比例大于30%。而当我们综合2013年与2014年两年的比例数据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企业对于条形码相关设备以及无线移动设备的投资意愿在2015年增长最快,均增幅超过5%,这些也是过去几年一直被热炒的仓储与配送中心中的新型技术。

根据北美物料搬运协会在2014年底对于企业在其自动化物流系统中使用无线移动设备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有57%的企业正在使用或计划使用无线移动设备的相关解决方案,具体主要是近40%的仓储或配送中心从业人员利用无线移动设备在15%的仓储或配送中心来完成传统的物流活动。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到2015年底,相关条码扫描器在北美自动化物流系统中的使用比例将高达65%,用于各种传统物流技术设备的外加标签的使用率将突破56%。在未来一年内,北美企业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正在使用或计划使用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的总体比例将突破62%,RFID读写设备与RFID标签在物流系统市场使用的总体比例将达到47%,未来自动化物流系统中语音识别相关设备的使用比例也将增加到13%。Norm Saenz表示,“无线移动技术设备是本次北美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最大的特色与亮点,发展速度尤为惊人,如果倒退5年,在调查明细分类甚至也不会出现无线移动技术设备的选项。”

关于企业投资构建物流信息系统的状况,通过前面的图7可以清楚看到,过去2年企业的信息系统投资计划表明许多企业在其仓储和配送系统中都已经基本具备现代化物流系统的信息平台,在2015年度的调查报告中,40%的企业表示他们已经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大约30%的企业则表示近期有投资物流信息系统的明确计划,目的是与刚刚投资的仓储或配送设备实现高效融合;另有30%的企业认为现阶段投资物流信息系统对其生产和加工环节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图9告诉我们,自2015年开始,企业ERP系统在自动化物流仓储中的投资比例相对2013年和2014年有了明显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激增的条形码系统,占了一半以上(约为54%)。而WMS (仓储管理系统)和WCS (仓储控制系统)所占的投资比例相对前两年均有不小的下滑,自2014年开始作为新的关注点引发投资热潮,2015年企业对于资产管理系统拥有投资意向的企业约占21%。近年火热的语音识别系统在连续2年获得15%投资比例高速发展的背景下,2015年将稍有平稳,企业投资计划占比为10%。北美企业对于TMS (运输管理系统)的投资计划则保持2%左右的稳定波动;而LMS(劳动力管理系统)则是从2014年15%的高比例投资份额下降到5%的投资比例,但并不代表企业不重视LMS的投资计划,由于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对于人员管理、安全性以及生产效率的要求不断提升,所以相关LMS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强。然而,目前新的WMS中都嵌入一个相似于LMS的解决方案的新型模块,这才导致了单独的LMS投资比例下降。

四、北美企业生产与物流环节各因素投资分析与预测

仓储与配送系统的安全性一直是企业以及供应商最关注的因素,根据DUKE大学商学院预测显示,2015年美物流系统运作流程中,企业对于物流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指数为89%(即大约89%的企业在选择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商的时候更关注安全性);人员所受培训程度重要指数为65%;劳动能力重要指数为57%;人员效率重要指数为52%,以上四个因素的重要指数均超过50%。

“每个配送中心都需要专业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的操作技能)管控操作才会更有效率,”Norm Saenz说道,“随着北美企业仓储以及配送中心不断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与日剧增”

在北美企业生产环节调研中,关于劳动生产效率的问题仍然是企业关注的投资热点,但是今年精益制造则成为北美企业未来更倾向于投资的领域,57%的企业表示未来2年内精益生产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DUKE大学商学院相关调研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企业预计在未来两年内精益制造相关投资在北美企业中将呈大幅上升趋势,而其中占主要比例的要算是JIS (Just In Sequence,准时制顺序供应)模式。比较传统的JIT (Just In Time准时制供应)模式,被企业投资倾向占比42%,预计在两年后达到45%,而JIS模式目前被企业投资倾向占比29%,但到2017年将有望突破40%,形成高速增长态势。

在仓储和配送业务的调研中,如上图11所示,劳动生产效率这一因素则保持最受北美企业投资关注的地位,2015年受企业投资比例为59%,预测到2017年将达到65%。而精益库存环节也有了大幅增长,2015年精益库存被企业投资关注度将达到50%,预计到2017年将接近60%

个人认为,以上DUKE大学的调研预测结果是十分准确,虽然过去3年内的数据显示,北美市场中企业对于劳动生产效率领域相关投资一直增加,但精益生产与精益库存领域投资还很有限,而受制于目前北美市场越来越明显的成本控制问题,预计在未来两年里,精益生产与精益库存作为企业唯一有效提升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将迎来大力投资和发展。从图11可以清晰看到,2015年有近10%的企业使用物流外包业务,DUKE大学研究预测2017年使用物流外包业务的企业的比例将达到20%。

DUKE大学商学院的相关调研报告中对于北美企业选择物流外包业务的比例特别进行了调研分析,结论是2015年仅仅有12%的企业计划对于其物料搬运环节选择物流外包业务;53%的企业还是计划选择打造自己独立的物料搬运系统;35%的企业采用自建物料搬运系统与物流外包业务两种组合的模式。而根据2015年《Modern Materials Handling》杂志的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如图12所示),供应商和零售商在未来2年内主要集中投资设备维护的占比为49%,设备更新或升级的占比46%,投资相关设备规划与咨询的占比43%,对于数据分析投资的占比17%

图12中显而易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对于物料搬运设备以维护保养为主,因为这是出于成本因素考虑的最优方案。但是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聘用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具备专业技能、充足的相关经验),进而会加大相关成本投入。如果仅仅是比较简化的仓储物流设备,比如叉车与托盘、货架的操作维护,企业可以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自己解决;但如果仓储或配送系统中包含自动化输送机、自动化分拣机、自动拣选系统,那么整体外包业务会明显更加符合高效性原则。

五、北美自动化设备与机器人投资分析与预测

上面一直在讲北美企业传统的物料搬运设备或者生产流程/库存流程的解决方案,而自2014年开始,北美生产与库存市场的相关调查重点也转向智能化设备、机器人和AGV (自动引导车)对于仓储和配送的应用领域上面。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4月全美使用AGV的企业占比为10%,其中使用的AGV用于运输的占41%,用于仓储的占38%,用于输送分拣的占23%,用于卡车装载的占20%,用于卡车卸载的占14%,用于订单执行占比20%。全美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占比约为18%,使用机器人完成码垛流程的占比42%,使用机器人输送分拣业务占比36%,用于机器人包装的占比36%,机器人卸垛占比19%,用于机器人拆包业务的占12%。

然而,在以上所涉及的每一个应用中,AGV和机器人需要从效率、成本两个方面去不断完善才能占领市场。因为目前许多的半自动化解决方案都可以以相对低廉很多的成本满足企业实际的仓储或生产需求,而满足同等需求的全自动化解决方案则造价不菲。其实真正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可以是一个含有不确定性的解决方案,北美很多企业正在寻求一种可变的、真正智能化地利用AGV或机器人的仓储或配送系统解决方案。

六、北美电子商务采购及相关物流方式投资分析与预测

2015年是北美电子商务发展保持持续增长的一年,对于北美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相应设备的采购,《Supply Chain Brain》杂志选取了全美超过600家大中型企业的采购经理完成了关于2015年北美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不同采购与配送模式分析,并且相关北美物流行业专家对2017年电子商务采购配送模式比例的变化进行了相关预测,见图15。

图15中清晰反映了目前与未来2年北美企业对于采用电子商务不同模式采购与配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其中30%的企业选择在线采购然后由配送中心安排送货的模式,预计到2017年这种采购模式将增加到34%;而在线完成采购再由经销商安排送货的企业比例占14%,预计在2017年此种采购方式也会迎来较高增长,约增长5个百分点;而企业通过店内采购之后由门店送货的采购模式则不断减少,2015年此种采购模式仅占比10%,预计2年之后会降到9%以下;而在线采购之后由零售店安排送货的采购模式2015年只占7%,作为一种备受企业关注的新型采购与配送方式,预计到2017年将会小幅上涨到9%;到2015年最冷门的采购模式是通过在线采购并且自己去店内取货的方式,这种方式目前仅有1%的企业采用,预计2017年会增加到3%,由于市场一些小型设备如无线设备、手持终端、智能读写设备、音频识别设备等的迅速发展,将会带动这种采购模式的比例上升。显然未来电子商务采购市场将以在线采购为主要采购模式,配送中心或经销商直接送货为配送首选模式,其他的采购以及配送模式的比例将逐渐缩减。

由于以上各种电子商务采购或配送的各种模式在近年来不断变革与创新的影响,目前北美范围有46%的企业在其生产环节同步进行输送分拣环节的相关工作,而36%的企业在其输送分拣环节添加相关的生产环节的相关工作。这预示着到2017年单一生产环节或者单一输送分拣环节的企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

同样,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高效性,包装与配送作为一个流动环节也被移植在企业的各个常规环节之中以便节约时间成本。47%的企业在生产环节增加包装和配送环节的工作;39%的企业在仓储环节增加相应的包装工作,在配送中心完成的包装和配送环节工作的企业占比22%;企业在其物流中心完成订单扫描并同步完成包装工作的占比11%。而在零售商店完成包装和配送环节的占比4%;在外包物流中心完成商品包装以及配送的占比为3%。

本次调研报告中超过30%以上的北美大中型制造商都计划在未来2年投资将电子商务拣选与配送中心与其生产车间进行高度融合。目前很多大型企业的物流中心都是使用第三方物流、独立的输送分拣系统或者甚至是独立的中型分拣中心。预计到2017年,超过80%的分拣中心都含有生产环节、包装与堆码垛等其他功能出现。这将是北美企业未来重点投资的一个物流市场。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绝世咨询(PRG)关于北美企业设备投资调研分析、《Modern Materials Handing》杂志关于北美仓储与配送中心发展调研、《Supply Chain Brain》杂志关于北美电子商务市场的相关调研等三项调研报告的结果,对2015年北美仓储与配送系统投资进行了整体分析与预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北美企业对于仓储和配送系统的投资计划,绝不是简单加强投资的规模,而是要求对于他们所花费的每1美元都能发挥最大功用。

上一篇:建筑系学生会换届大会策划。定稿下一篇:优秀健康教育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