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重点

2024-08-28

三上语文重点(通用8篇)

篇1:三上语文重点

16-30课的课文内容总结:本周内要逐课背过

16、要学习小达尔文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精神。

17、《画杨桃》使我明白要懂得学习、做事应有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作者:岑桑。

18、《关于牵牛花的评论》从母女二人的对话中,使我感悟到对事物的认识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19、《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让我明白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看法。作者:秦牧。

20、《惊弓之鸟》是成语故事,它的本义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惊弓之鸟的寓意是比喻受到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等

21、《夏日绝句》是不满当时朝政借古讽今诗,作者是古代女子李清照,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就义诗》是刑场上的自我独白,五言诗,作者是夏明翰,表达了作者对前途乐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人杰:人中的豪杰。鬼雄:鬼中的英雄。诗人用“人杰、鬼雄”借指那些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人)

22、《虎门销烟》一课,要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会用“不管〃〃〃不管〃〃〃”,“多少〃〃〃多少〃〃〃多少〃〃〃”造句,并知道这是排比句。)

23、要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24、《后羿射日》是一篇神话故事,我们要学习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除此之外,像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

25、《小萝卜头的故事》选自《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

26、《晨读》作者葛翠琳。

27、《布勒门的音乐家》是一篇童话故事,让我体会到动物们团结合作、自立自强、机智勇敢地战胜邪恶势力,开创美好生活的品质。这篇课文选自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格林兄弟除写了《布勒门的音乐家》之外,还写了《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玫瑰公主》等童话故事,这些故事也出自《格林童话集》。《安徒生童话》作者:丹麦的安徒生《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28、《木偶奇遇记》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了皮诺乔任性、勇敢善良的品格。

29、《空城计》一课,让我们从中认识了诸葛亮是一个有胆有谋、才智过人的人。这篇文章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有四百多个人物,除了书中介绍的之外,还有张飞、关羽、曹操、周瑜等人物。

30、《屋内旅行记》是前苏联科普作家米〃尹林的作品。他的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几点钟》、《黑白》等等。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要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培养科学意识,引发探究欲望,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篇2:三上语文重点

命题人:武汉四中 审题人:武汉四中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藏身于页岩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和常规天然气一样,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现有的页岩气开采过程,是将百万升记的水、沙子和化学药剂通过高压一起注入页岩井下,压裂岩层,使页岩气溢出。下图为页岩气埋藏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我国下列四地中页岩气储量最丰富的是

A.太行山脉

B.江南丘陵

C.云贵高原

D.四川盆地 2.页岩气开采过程中会直接诱发

A.泥石流 B.火山爆发 C.滑坡 D.地震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3—5题。

3.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C.地势平坦

B.土壤肥沃 D.植被缺失

4.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5.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1第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结合下图,完成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7.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口原始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的人口数量,生理密度是指单位可耕地面积的人口数量,农业密度是指单位可耕地面积的农村人口数量。读表1,完成8—9题。

8.分析表格可知,此年份

A.印度可耕地面积约占土地面积一半 B.阿根廷人口总数最少 C.美国人均可耕地面积最大 D.中国城市化水平最低 9.关于上述国家农业发展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和日本季风水田农业科技及机械化水平较低

2第 B.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缓解了墨累一达令盆地水源紧张 C.冬季低温和冻害是印度农业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 D.阿根廷的粮食和肉类消费主要依赖国内广阔市场

下图是“1994-2014年普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高铁旅客周转量占比”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A.甲——高铁 B.乙——公路 C.丙——水运 D.丁——普通铁路 11.2012年后甲占比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公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 B.铁路速度慢,旅客减少 C.水运价格低廉,吸引大量旅客 D.新建高铁干线不断通车

河西走廊,视野里连绵延伸着两条“带子”,一条是绿意盎然的绿洲农业带,一条是苍凉土黄的戈壁沙漠带。河西走廊玉米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商品性好,已经成为“种子生产最佳的理想王国”和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占有全国大田用种量的半壁江山。据此,回答12—14题。12.“种子生产最佳的理想王国”主要得益于

A.环境相对封闭 B.水源比较丰富 C.热量比较充足 D.土壤相对肥沃 13.秋季玉米收完后秸秆保留在耕地中,有利于

A.增加土壤肥力 B.防止水分蒸发 C.减弱风力侵蚀 D.节省劳动力

14.对比河西走廊,我国东北地区杂交玉米种子试验基地的突出优势为

A.自然灾害少发 B.临近消费市场 C.耕地面积辽阔 D.机械化水平高

某群岛面积12200平方千米,由200左右个岛屿组成,岛上建有1座城镇。岛上植物低矮、浓密,为无天然树木生长的草原,土生的陆地哺乳动物已不复可见。读下图,完成15—16题。

页 3第

15.群岛上草原无树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阴凉多风的气候 B.过早与大陆分离 C.过于单一的地形 D.火山的不断喷发 16.群岛禽鸟类丰富受益于

A.靠近大陆的位置 B.流经沿岸的洋流 C.缺少大型食肉动物 D.人类活动影响弱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市中心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但过度集聚也会产生一些城市问题。下图示意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大因素。读图回答17—18题。

17.以下行业中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是

A.餐饮业 B.旅游业 C.家电生产 D.软件开发 18.针对市中心生产性服务业过度集聚的现象,政府可以引导

A.市区的金融机构迁至郊区 B.市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业 C.技术服务业迁至高校园区 D.减少市中心的办公用地

曼哈顿是美国纽约市的一个行政区,位于一个狭长的岛上,是世界上摩天大楼最集中的地区。每年1 2月5日7时多,绝大多数西北一东南走向的街道都可以观赏到“悬日”景观(即太阳位于狭窄街道间的地平线上空,街道两侧高楼林立)。下图为“曼哈顿街道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页 4第

19.同一街道下次观赏到“悬日”景观需要等待约

A.4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2个月 20.东北----西南向街道大多没有“悬日”景观的原因

A.街道长度过大 B.地面起伏较大 C.街心植被较多 D.道路近南北走向

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下游平原,其水文特征深受湄公河的影响。下图分别示意洞里萨湖主湖区与洪泛区含沙量和湖水多年平均体积的季节变化和湄公河流域部分地区及洞里萨湖位置。据此完成21—22题。

21.影响洞里萨湖4月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风较大、湖泊水位低 B.湖水流速快、流域降水少 C.湖水流速慢、湖泊水位低 D.湖面风较大、流域降水多 22.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将导致洞里萨湖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水温年际变化减小 C.洪泛区面积扩大 D.泥沙淤积总量减少

第Ⅱ卷(选择题 共56分)本卷4小题,第23—2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5—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页

5第 求作答。

23.(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塞内加尔地处非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70%的人口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花生、棉花、小米、高粱、玉米、木薯等为主。渔业是塞内加尔主要创汇产业之一。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巴克尔以下的河谷地带是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水系示意图。

(1)推测塞内加尔河流经巴克尔后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

(2)试评价塞内加尔发展种植业的区位条件。(6分)

(3)分析塞内加尔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6分)

(4)塞内加尔欲加强渔业生产,进一步增加出口量。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4分)

24.(24分)阅读下列材料及茶卡盐湖位置图,回答问题。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茶卡盐湖是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湖面海拔3100米,与其它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白雪皑皑的雪山和品种繁多的草地间,湖面似镜子一样反射天空景色,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湖畔生长的茶卡羊,羊肉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自古冠以“贡羊”之誉。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流通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像茶卡羊这样的绿色食品未得到充分开发。2016年10月31日“中粮茶卡羊生态养殖基地”挂牌,以利用“互联网+”快车,加快绿色产品市场化、网络化步伐,尽快走出青海。

6第

(1)简述茶卡盐湖的形成过程。(4分)

(2)分析茶卡盐湖形成“天空之镜”的原因。(6分)

(3)分析茶卡羊品质优良的原因。(6分)

(4)分析“中粮茶卡羊生态养殖基地”挂牌对茶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8分)

请考生从以下两道地理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5.(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2017年3月12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人民大会堂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接受了中外媒体集体采访,就全域旅游话题进行了回应。李金早说,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产生的全域旅游战略,得到了全国上下的积极响应,各地迸发出实施全域旅游的巨大活力。李金早强调,伴随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原有的景区景点旅游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在当前我国旅游结构中,非景点旅游占比达到80%,住宾馆饭店的游客比重也越来越小。乡村旅游的火爆就是一个缩影,游客更愿意住民宿、住农家,这就要我们从景点旅游转变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试分析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乡村旅游火爆的原因。

26.(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白洋淀(图7所示景观)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演变,不仅涉及到淀区本身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而且也与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7第

简述白洋淀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及周边地区发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页 8第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上学期新高三起点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22.DDDAB ACABC DACBA BDCBD AD 23.(22分)

【答案】(1)变化:不断减少。原因:支流汇入少、降水少,河水补给少;气候炎热,河水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流经沙漠地区,河水下渗多。(6分)(每点2分,共6分)

(2)有利条件: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有河流流经,有灌溉水源;农业人口数量多,劳动力丰富。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荒漠化严重。(6分)(每点2分,共6分)

(3)沿海水域广阔,为鱼类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沿岸加那利寒流为上升流,带来大量饵料;塞内加尔河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6分)(每点2分,共6分)

(4)赞同。塞内加尔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海上对外交通便利;发展渔业出口可以增加就业,增加外汇收入,带动经济发展。(4分)

不赞同。塞内加尔经济不发达,海洋捕捞技术落后;捕捞不当会造成渔业资源衰减和沿海生态环境恶化;过度依赖渔业生产会导致其他农业类型发展缓慢。(4分)(任选一个观点,每点2分,共4分)

24.(24分)

【答案】(1)茶卡盐湖地处柴达木盆地,地势低洼,积水汇入后不能排泄,导致盐份汇聚;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每点2分,共4分)

(2)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人类活动少,水质洁净;固液并存,水面反射率高。(每点2分,共6分)

(3)茶卡羊生活在盐湖附近,所吃牧草等植物种类多且富含矿物质和天然盐分;饮用冰川融水和含有矿物质的无污染的水;气温低,生长周期长。(每点2分,共6分)

(4)将茶卡羊绿色、高品质的产品推向市场,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了牧民的收入;保护高原生态又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每点2分,共8分)

25.(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答案】相比发展成熟且模式相似的的景点游,乡村旅游带给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加丰富,乡村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相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游览价值高;乡村旅游成本相对较低,经济实惠;乡村旅游距离城市消费市场近,人们出行的意愿高;乡村旅游无固定景点,行程安排自由;乡村交通条件改善,出入方便,利于自由行。(符合题意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评分)

26.(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答案】作用:具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美化环境的作用,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页

9第 物多样性; 问题:科学规划与合理用地,控制与治理水污染等。(符合题意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评分)

篇3:三上语文重点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秋天, 校园秋意正浓, 是观察的好时机。老师嘱咐学生要从杆、枝、叶、花及远近角度观察, 观察要细到叶的变化, 之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不曾想到, 学生在观察时, 对于枝、叶、花的观察主体似乎不以为然, 一只螳螂的出现打乱了观察情景, 他们有的欢呼, 有的惊叫, 都围过去看。回到教室, 有了一段干巴巴的对话:

师:桂花树远远看去, 是怎样的?

生:有两层楼高。

师:像什么样子?

生:像一根被劈开的香肠。

师:走近了看到枝条是怎样的?

生:细长的……

这简直是一段科学课上的对话, 寻找不到一丝语文意味。

语文和科学观察的主体虽然同是桂花, 但观察的目的取向完全不同。朱光潜在《谈美》中就讲到对树的三种不同态度, 他说:“假如你是一位木商, 我是一位植物学家, 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 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 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 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 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 只管审美, 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对照此说, 先前的观察的偏颇之处很明显, 用脱胎于科学的观察方法, 让学生去知觉全面的一棵树, 对树细细地解剖了一番, 只有科学客观的存在意义, 而不具备任何美的意义。虽然在写时, 再三强调要写出美, 但木已成舟, 基本的科学记录已成规模, 这时吆喝着要让学生把科学记录式的表述, 强扭为语文语言的描写, 作文的难度大大加强, 有的学生面对树搜索不到恰当的语言, 一筹莫展。

观察在语文上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体现它的意义呢?结合教学, 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拨动心弦, 观察以情感为先

在实地观察中, 一只螳螂的出现, 使学生舍弃桂花树而专注于螳螂, 是什么搅动了学生的心灵, 是情感。观察中对学生情感的引导意义重大。

第二次教学以学过的课文《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进行适度煽情, 然后让学生找形容秋天的优美词句, 把课堂定位在寻找和发现校园秋天的美, 为赞美而去感知校园里的草木。观察目标明确, 就是发现美。这次取消了实地观察, 让观察更集中。

师:我们学了《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感受到了秋天的美。谁能用一个好的词来赞美一下秋天?

生:秋高气爽。

生:五彩缤纷。

生:美不胜收。

师:这些词语真美, 赞美秋天很合适。现在秋天来到了我们校园, 今天我们来赞美校园的秋色。你们觉得校园哪里让你感觉到秋天的美?

生:梧桐树。

生:银杏树。

生:桂花树。

师:我们先来看桂花树。投影由远到近的几张桂花树的图片。 (生静静地看)

师:你们觉得桂花树美在哪里?

生:它的花很美。

师:怎么个美法, 请你看看图上的桂花, 能不能说个优美的句子。

生:花很多, 挤在一块儿。

师:像——

生:像小朋友们挤在一起玩耍。

师:说得妙!大家能不能像刚才这个同学那样说说花的美?

生:风吹来, 金色的花落下来, 就像下起了金子雨。

科学观察是解剖式的面面俱到, 客观的感知上升到理性分析与概括, 最后是知识性的表述。以上实录片段已经让我们看到, 语文观察不同于科学观察, 而且有时恰恰会和科学观察背道而驰。语文观察以美为标准, 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可以说是以主观去选择客观。对于桂花树美在哪里, 很多学生都是撇开枝叶而选择花, 在学生眼里, 花是美的化身, 是值得赞美的。这种选择的驱动力是情感, 因为情感所以有喜好, 因为有喜好所以有选择。

科学观察是忌情感干扰而求冷静客观, 而语文观察就是调动情感介入, 情愈浓则感愈丰。课堂伊始, 让学生说说描写秋天美好的词, 就已经向情感打开窗户。校园里哪里让你感觉到秋天的美?桂花树美在哪里?以此为观察立足点, 而不是从远近高低、整体局部、细致入微这些观察方法入手, 也是为了拨动学生心弦, 让他们凭主观喜好来对桂花树的美进行判断和选择。

孙绍振在《如是解读作品》中分析《咏柳》时说:“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 就是因为它不是等同于生活, 而是诗人的情感特征与对象特征猝然遇合。”而调动情感去发现美, 就是为了促成客观形象与主观情感在美这一标准上的统一。学生首先就在桂花上让自己的情感和客体特征相遇, 言说桂花旺盛之美, 就有了“花很多, 挤在一块儿, 像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言说桂花落英之美, 就有了“风吹来, 金色的花落下来, 就像下起了金子雨”。

观察对于写作而言, 不是客观特征的解剖与描述, 而是情感投射于形象的发现与表达, 在作文教学中, 观察的起点是情感的激发、主观的解放。

二、舒展想象, 观察与审美经验相融

孙绍振在《如是解读作品》中说:“本初的感情只有通过假定的想象才能抒发。”和英国哲学家休谟关于情感受想象支配的说法有相似之处。这理论启示我们, 使观察拥有情感的形象, 需要想象。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我们也看到, 对美的抒发, 就是依靠想象这一手段, 想象的对象也就是观察的对象。在表现美这一层面, 观察和想象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师:对这花还有谁发现它的美, 跟别的同学不一样?

生:它的花像一只只金黄色的小蝴蝶, 在树枝上翩翩起舞。

生:一朵朵桂花挤在一起, 如同一颗颗小星星在对我眨眼, 一摇, 花朵纷纷落下, 宛如淘气的小娃娃。

师:请大家用鼻子闻闻, 桂花的美还在哪里?

生: (齐声) 香味。

师:谁来说说香味。

生:桂花真香啊, 香到了我的心里。

生:桂花的香飘满整个校园。

师:真是香啊, 桂花可真美!

生:桂花妹妹非常爱美, 它把全身都涂满了‘香水’, 好像要让全世界都闻到它的香味。

如果没有观察的见闻而只有不着边际的想象, 那就是胡思乱想了。白石老人讲, 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太似则媚俗, 不似为欺世。这似与不似, 也就是观察以想象为发展, 让情感有形可附;而想象以观察为依托, 让想象有据可依。这样的观察与想象才是情感与客体特征的沟通与升华。在教学中, 学生把桂花的动态和蝴蝶优美的舞蹈相联系, 把桂花和在枝叶间眨眼的星星相联系, 把桂花跌落的情景和淘气的娃娃相联系, 姿态尽出, 真实可感。这些想象就在“似与不似”之间, 这是观察与想象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果是纯粹的观察与表述而不启发想象, 则情感不表, 个性不张, 误入科学观察的陷阱。这也再次印证了科学观察与语文观察的不同。科学上的观察求的是客观普遍性, 如“桂花树的枝条细细的长长的, 花很小又很多, 每一朵花有好多花瓣……”每一棵桂花树莫不如此。而语文上的观察是因为情感之下的想象而变得富有个性。用想象来彰显个性情感, 就是让观察有了语文味。教学中学生比拟香味, 有的说香到了心底, 有的让桂花的香飘满整个校园。这些个性化的表述, 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情感波动之下积累的审美经验, 这些经验可能是肤浅的, 但绝对是美的、真的。其中一个学生说:“桂花妹妹非常爱美, 它把全身都涂满了‘香水’, 好像要让全世界都闻到它的香味。”这种感觉就来自于生活中周边女性使用香水, 那香味在幼小心灵上激起美的涟漪, 此刻, 客观特征与经验在美的召唤下相遇相融。这样的写作, 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 是把景物给“写活了”。

通过观察启动想象, 每个人都写出了自己的桂花, 最终是客体特征与审美经验的相遇与融通, 产生了个性化的文字。

三、意象组合, 观察建构意境

桂花树的美在于花, 这是学生情感选择的结果, 可是枝和叶的美也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观察、想象还在继续。

师:刚才我们是发现了桂花的美, 大家再看看, 除了花儿之外, 这桂花树还有让你感觉美的地方吗?

生:枝条很美。

师:枝条怎么美法?

生:他向周围展开。

师:向四周展开, 这像什么?

生:我知道我知道, 像千手观音。

师:啊, 真是美, 如果一阵秋风吹来, 这千手观音就——

生:跳起了舞。

师:能把刚才说千手观音的这句话连起来说说吗?桂花树伸开长长的枝条——

生:桂花树伸开长长的枝条, 就像一个千手观音, 吹来一阵秋风, 她就翩翩起舞。

师:说得真美。桂花树还有别的美丽之处吗?

生:桂花树的叶子就像一把把小伞, 为桂花遮风挡雨。

师:这个情景真是太美了, 你把叶和花给联系起来了, 如果加上刚才的枝条, 枝、叶、花就成了一幅美丽的画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看到更多观察与想象, 每一次也都是主观情感与客体特征的相遇和融合, 产生了一个个意象。这使我看到了语文观察和科学观察的又一处不同。科学观察, 细细分割, 每一部分都具有均等的意义, 而每一部分加在一起就是一棵完整的树。语文观察则不同, 当我们把这些意象加在一起时, 就不是一棵树那么简单了。教学片段中的两处意象经过学生的讨论修改成了一段话:

桂花树伸开长长的枝条, 就像一个千手观音, 吹来一阵秋风, 她就翩翩起舞。枝上的绿叶也不停地摇着, 成了一把把小伞, 为桂花挡风, 花遮住了, 可是香味被吹了出来……

当枝叶的美和花的美组合在一起, 成为灵动的画面时就是意境。浙师大教授周晓波说:“单独的意象很难形成意境, 众多的意象汇合才能成为一种意境。”虽然不是刻意的创造, 也谈不上艺术感觉, 但确实有了意境, 舞动的枝、摆动的叶、被遮蔽的花, 三个意象相互依存映衬。或许这意境尚粗劣, 但也让我们看到, 意象的组合产生的美已经超越了各个部分数学意义的相加。

这种组合思维, 最典型的例子, 就是马致远的《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这些单独的意象在萧瑟多愁的情感之下统一起来, 造成了意味无穷的意境。格式塔认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我们对观察的指导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地组织或建构”。从情感出发, 多数学生发现的是花的美, 当情感的窗户打开, 枝、叶这些客体所固有的美也会被连带发现, 组织构建的结果就是意境的创造, 这是观察在语文上的终极意义。

篇4:三上语文词语

风尘仆仆

白发苍苍

秋风习习

得意洋洋

金光闪闪 AABB形式的词语

吞吞吐吐 日日夜夜

风风雨雨

红红火火 来来往往 明明白白

AABC形式的词语:

头头是道 落落大方

念念不忘 空空如也

息息相关 ABAC形式的词语:

自由自在自言自语

各种各样

无边无际

十全十美 ABAB形式的词语:

商量商量

打扫打扫 研究研究

雪白雪白

ABB形式的词语:: 笑呵呵

白花花

绿油油

金灿灿

孤零零 表示颜色的词语::

绚丽多彩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五彩缤纷

色彩各异

十二生肖成语: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如狼似虎

守株待兔 顺手牵羊 狗急跳墙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呆若木鸡

人仰马翻 亡羊补牢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平易近人诚实守信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废寝忘食

勤学苦练 不屈不挠

关于神话故事的成语: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嫦娥奔月 关于成语故事的词语:

闻鸡起舞 自相矛盾 专心致志

程门立雪 描写心情的词语:

垂头丧气 大惊失色 兴高采烈 喜出望外 伤心欲绝 带有反义词的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大小不一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大同小异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篇5:三上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总体来说,孩子们团结向上,活泼爱劳动,尊师爱集体,上进心较强。大部分孩子已具备乐学习,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特别让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喜欢上了课外阅读,一有空就聚精会神地看起了课外书籍,如陈诺、张韵、唐莹等课外知识丰富,见识较广。更难得的是班级里涌现了一批优秀生。但也有个别同学缺乏学习自觉性,成绩不够理想。本学期采取班干部一帮一的方式,责任到人,带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使我们三(1)班成为同学们学习的乐园。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但第五单元没有语文园地,而是在课文之后安排了习作例文和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美妙的生活、金色的秋天、奇妙的童话、猜测与推想、发现身边的美、壮丽的祖国山河、大自然的礼物、美好的品质。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三、教学目标

㈠政治思想方面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㈡语文知识方面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50个生字,会认250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3.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口语交际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③会接待客人,动脑筋解决问题等。

四、具体措施

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2.采用一优生带一后进生的一帮一行动。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供大家学习。

3.充分了解个别学生的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他们改善目前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4.课堂上创造机会,给孩子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

5.语言训练要有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篇6:三上语文重点

虞阳小学 陈丽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首这一个学期,总感到太短暂,一直在忙碌之中。现将我这一学期在三年级语文教学方面进行总结。

一、课前准备:备好课。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我还把每篇课文中的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都给学生整理出来,上课之前抄给学生。(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情况,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备课时做好准备。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我在写备课前会先参考老百晓语文网上的一些教案还有教参上的教案,学习他们的一些好的做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教案。

二、课堂教学

我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突破重难点,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使各层次学生主动地发展.课后及时记载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我力求少而精,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努力做到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大量的读书与收集资料,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二、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四、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每人发一本竞争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记录,每星期评一次,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老师”领读,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平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三)、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五、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篇7:语文课突破重点的艺术

一、由浅入深,启发思考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在思考问题时需要他人的启发引导,这就需要科学地引导——由浅入深。在教学《孔子和学生》这一课时,理解“因材施教”一词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我先叙述了子夏与孔子的对话。一名学生产生了疑问: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都是孔子的学生,但是孔子在论及这几个人时都说“我不及他”。这其实也是子夏的不解。我便请学生细读孔子对子夏说的那段话。这时,学生都能找出重点句子:每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还要不断学习。我因势利导:孔子既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又能指出每位学生的不足,这样的学生观,使得他能因材施教,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这样由浅入深,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抓住重点句子,作通俗易懂的讲述,重点自然地攻破了,懂得了孔子思想的内涵。

二、理清顺序,帮助记忆

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尤其是语言优美。学生学完课文后背诵,我认为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和记忆的能力。小学生若能全部背诵小学阶段指定的课文,就会记住许多词语、句式和名篇佳作的表达方法,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对自己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背诵课文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不难。但对于相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很难。他们虽然很努力,但总是记不住。这同样需要老师加以指导,帮助他总结一定的方法。学生背诵《美丽的集邮册》时,容易颠倒顺序,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看作者怎样借小小的邮票和集邮册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深情;接着齐读全文,画出文中描写了哪些邮票;再边提问边出示课件邮票:“国旗、国徽、国歌、开国大典、万里长城、长江大桥、庐山瀑布、黄山、苏州园林、布达拉宫、西双版纳、桂林山水、日月潭、半屏山、黄帝陵、轩辕柏、青铜器、石桥古塔、兵马俑、唐三彩。”学生以活灵活现的邮票作为记忆的支点,思考句序,了解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突破了背诵这一教学重点。

三、精心设问,层层深入

古希腊一位智者说:“人脑不是一个可以灌注的容器,而是一只可以点燃的火把。”精心的设问不但能够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疑问迭出的悬念和豁然开朗的顿悟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飞夺泸定桥》题目,“飞”和“夺”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文中几个数字可以帮助我们大致计算“飞”的速度?走的是什么样的路?自然而然,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红军“飞”到泸定桥的神速与顽强。为什么用“夺”而不用“占”或“取”,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感受红军夺桥的困难,体会红军那种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的英雄气概。精心设问,层层深入,从字面加以引申,使学生对本课的重点词语的理解、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

四、直观演示,呈现难点

实物直观教学是通过实物进行直观教学的。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使教学理论和具体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而获得新的知识。“百闻不如一见”,由于在实物直观教学过程中接触实际事物,因此获得的感性材料比较真实具体,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牢固地掌握新学的知识。学生在接触具体实物过程中容易产生好奇心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得到的印象比较鲜明、生动,所以记忆比较牢固。《捞铁牛》中,学生直接通过文字理解较抽象。在教学中,为了攻破此重点,我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画出表示准备先后的词语。(“先”、“然后”、“再”、“又”)教师板画。再请同学们看一看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通过播放录像,要求同学们在观看时,注意打捞过程的顺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里恰当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直观教学使学生对捞铁牛的过程加深印象,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再用实物展示,“沙减少→船上浮”使学生明白“浮力”的意思。所有的难点都通过直观的演示呈现在学生面前。再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天地六》中的课《大海》一课时,按常规的步骤:自读一指读一读字娃娃,后又加入如何记字的环节——你们从诗里读到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感觉一节课上下来挺顺畅,挺满意。在课将要结束前,有个孩子突然说:“白帆点点”是什么意思?我试着让孩子回答,有的说是海鸟,有的说是鱼儿吐出来的泡泡……后来,恺乐朋友说:“帆就是帆船,帆在大海离我们很远,所以看起来只有一点点。”多精辟的解说。此后,我又利用下一页的大海插图,让孩子们当场找到插图上的点点白帆。至此,孩子们脑中的疑问终于解开了。真正的教育不是看老师能给孩子什么,而是要看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及时给予点拨、释疑,便是真正的指导者和服务者,真正是服务型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是人类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之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生动而完整的课堂教学犹如一首动听的歌,令人回味无穷。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每备一节课,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新课标,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史洁莹.语文课堂教学突破重点.难点的艺术.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3.

篇8:语文三上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解说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教材,我将从三方面来进行研说: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将围绕课程目标、学段目标、本册教材目标进行阐述;说教材将围绕教材的编写意图、体例,教材的特点,知识的整合进行展开阐述;说建议将围绕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进行阐述。

一、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共同设计,按1-2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九年级,分四个学段提出不同的阶段目标,各阶段之间相互联系,螺旋上升,体现语文的阶段性、联系性、整体性,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就从这五个方面,对比低年级学段来简单谈一谈小学语文的中年级学段目标。

(二)学段目标

在识字写字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到了中年

级孩子们则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了;在阅读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会积累词语了。孩子们则会提出疑问来体会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口语交际部分,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听人说话时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到了中年级则可以把握主要内容并可以作简要转述了;在写作方面也是如此,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写作时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到了中年级孩子们则可以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了;在综合性学习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是可以热心参加校园社会活动,到了中年级则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从这五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从低到高,确实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

(三)本册目标

课标在第二学段要求我们全面准确的加以把握,具体到本册目标是这样的:首先识字与写字方面,要求学生认识200,会写300个,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有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的阅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开始学习略读,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学会积累优美词句。口语交际方面要求学生学会交流与沟通,注意口语表达,语言优美,能讲述故事,能就见闻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本册教材围绕上述目标进行多次训练。习作方面三年级开始练习简单的习作,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知道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综合性学习方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学会观察,书面口头相结合进行表达,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使综合性学习得到提高。

二、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分为八组专题,分别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二)教材编写体例、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内容整合 编写体例:

教材的编写体例,就整册教材而言,安排了文配图的目录,再是八组专题,八篇选读课文,生字表两个,词语表一个,最后是后记。文配图的目录,样式新颖独特,符合三年级孩子的特点。本册教材安排八组专题,具体到每一组专题都设有相应的导语、课例、园地三大部分。导语部分点明专题内容,提示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重点。每单元的课例围绕专题均安排四篇课文,三篇精读,一篇略读,略读课文前设导语,根据需要有的在课后设资料袋,丰富课文内容。园地部分在原有固定栏目基础上增添了新的机动栏目,固定栏目本册继续安排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口语交际习作内容广泛,师生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强对口语交际技能和习作技能的训练。机动栏目增添了宽带网、成语故事、展示台、趣味语文,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渠道,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微妙之处。

编写意图:

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册教科书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特点:

1.专题组织单元,加强整合性。本册教材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联系专题展开。如第三单元四篇课文《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都是围绕秋天的主题进行编排。

2.结合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放手让学生确定内容,选择伙伴,制定计划,开展活动同时教师参与其中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3.更新课文,精心安排课文类型。课文体裁丰富多样,有散文、故事、诗歌、寓言、神话等,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语文知识。

4.改进编排,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泡泡语灵活的在课文前,课文中,课文后,以学习同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形式出现,引领学生进行读书、思考,逐渐领悟文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完善图文系统,注重图文并茂。课文优美精致的插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爱看书,爱读书。

教材具体到每一个专题选材角度有所不同,老师们请看,这是教材的基本结构。全册教材围绕八组专题安排32篇课文,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侧略有重,每单元根据专题都设置了相应的园地,对所学单元内容进行巩固。八组专题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发启迪、熏陶。的通过练习使学生各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内容整合:

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全册教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展开,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的认识得到加深,情感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

我将语文的十二册教材的专题进行了一下整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依次呈现)这其中有名人的专题,动物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生活、了解大自然、观察、爱、四季、爱护环境、科技、文化艺术、动脑思考这些专题。那么在“爱”这个专题当中呢,通过整合我们来看一看,主要是: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关爱他人”、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奉献与关爱”、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诚待人”。那么在“爱祖国爱家乡”这个专题中我们通过整合来看,有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热爱祖国”、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爱祖国爱家乡”、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教材“整合”的编排思想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最优化的立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得以实现,同时也在引导着学生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为学生多角度地了解世界打开一扇扇明亮的天窗。在这里,教材成为了学生了解文化的基点,终身学习的起点,人文色彩更加丰厚,工具性愈加突出。我们可以想象当学生凭借这样的教材拿到了打开未知、认识世界的金钥匙,将会对学生素养的提高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在此提出教学建议如下:阅读教学方面,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分开来讲。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重点加强词句的训练,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合作交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有的放矢得进行点拔和讲解,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略读课文的教学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即可;二是从方法上,教师更加放手,学生能够自己把课文读懂,习得基本的学习方法即可。

总的来说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获得,这比教师教授的要强之百倍。同时要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重视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旨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认为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在于学了多少篇课文,会写多少个字,而在于他是不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学生们毕竟年龄较小,怎样才能保持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应该有一定的方法,我主要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的兴趣自然浓厚。

对于习作教学,建议首先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并且指导学生写作作文,第三方面指导学生练习并做好激励评价。在练笔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同时要将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进行有效的结合,以读促写。并且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组织同学之间相互展示和交流。

2.评价建议

上一篇:准高三的标准下一篇:毕业生代表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