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素质教育示范校汇报

2024-04-14

省素质教育示范校汇报(共8篇)

篇1:省素质教育示范校汇报

石珩小学争创省教育工作示范市情况汇报

一、学校现状与基础建设情况

白云湖镇石珩小学于1991年建校,现有学生400人,九个教学班,教职工21人,专任教师18人。但由于建校时间早,校舍鉴定全部C级房,创建工作之初教室内墙脱落、外墙失色,房顶和前出厦多处漏雨,门窗多年没有进行油漆维修,大门、院墙严重倾斜,厕所已是D级危房,实验室桌凳陈旧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微机室多台微机不能正常使用,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书法教室被幼儿班学生占用,因挤占功能室曾被上级通报批评。面对学校现状,看看示范市验收标准,学校一班人审时度势,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艰难前行,带领全体教师经过两个多月的加班加点的奋力工作,终于达到了示范市验收标准,为争创省级教育工作示范市做出了突出贡献。投资47万元完成了高标准的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音乐舞蹈教室、美术书法教室等19个功能室的内部设施配套工作,使图书存量达到13125册,生均32.81册,音体美等教学仪器配齐配足达到省示范市规定标准。专任教师计算机每人一台,学生计算机按最大班额58人配齐,班班安装多媒体和交互式黑板,学校微机室及教师微机全部上网,修建了厕所、大门,新建了院墙85米,铺花格砖650平方米,对教室内部全面装修,外墙全部粉刷,新建文化墙80平方米,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二、示范市创建和教育教学双管

学校以省示范市创建工作为契机提升内涵,发挥先进教学设备的优势,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完善了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和教师、学生综合评价制度,通过绩效考核来引导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的健康发展。本学年重新修定了《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学

校内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教师培养五年发展规划》、《班主任考核制度》和《班级量化管理细则》。通过科学有效的综合考评,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学校努力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首先,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和《章丘市中小学教学常规》。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工作计划,对教师的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教学检测、课后辅导等教学行为提出明确要求。教导处组织考评小组对教师的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教学检测、课后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每月检查一次,每次检查都有记录,并把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一位老师。学校还加强集体备课,认真落实了学校关于集体备课的有关规定,集体备课组做到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组内教研活动做到了定时、定点、定人,认真做好了教研活动记录,以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2、在开展有效课堂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有效备课、有效授课等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因素,全面优化教学过程。教导处定期组织全体教师每人上一节展示课。通过听、评课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组织开展了备课组长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落实《章丘市常规听课指导意见》,将常规听评课落到实处,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参加听评课活动。学校领导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工作,规范和落实教学各个环节。听课后能及时评课,做好评课记录,依据有效课堂标准,给授课教师当堂打分,找出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4、探索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围绕“学会”和“会学”落实学生的主导地位,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着力打造活力课堂、魅力课堂。

5、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片区教研活动,推进教研组建设,并写出高质量的活动体会。

6、学校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团队。组织两名语文、数学教师,参加学习名校名师的教学经验培训。通过让老师们外出学习和听课交流活动,把外校的好经验、好做法落实到了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

三、示范市创建和师生风貌双赢

我校以创建示范市工作为动力提出 “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口号,切实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学校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会上小结两周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切实解决学生中出现的违纪现象,能认真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并有计划地在会上进行班主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全体班主任脚踏实地、乐于奉献。学校少先队狠抓德育、卫生、安全、纪律等常规工作,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红领巾广播、升旗仪式、黑板报、学校橱窗等阵地宣传省教育示范市创建工作。有效地对各班实行量化管理,每天有学生会进行检查评比,每周对各班进行一次量化排队。在创建过程中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和谐,民主意识强,有开拓创新精神。每位领导敬业爱岗,每一位教师都服从学校领导工作安排。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加班加点,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无私的为学校默默奉献。学校坚持每两周一次教师例会,全体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学校的创建工作献计献策,付出了心血和劳动,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模范

行为得到了领导的好评。他们的工作业绩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本孙怀香和韩春联老师指导的学生有8名获得市级绘画比赛优秀作品奖, 李慧老师指导的文艺节目《阿拉伯之夜》和《欢乐草原》获得章丘市少儿艺术节舞蹈类比赛二等奖,李史君、孙怀香、术洪香、王汝昌4名教师获得章丘市级以上荣誉表彰,有五个研究课题通过了市专家组的鉴定。少先队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李史君老师被评为章丘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荣誉称号,孙百燕同学获得章丘市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孙雨同学被评为济南市优秀学生干部,六年级二班被评为济南市优秀少先队中队,五年级被评为济南市先进班集体。我校1998年被授予章丘市规范化学校,多年被评为镇教书育人先进单位,2007年、2008年、2010年分别被评为章丘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示范市创建工作跃入全镇先进行列。

回顾过去,成绩显著;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总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我校不论是在办学条件的改善还是在办学质量的提升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牢牢把握好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的契机,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为创办学生欢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的“三心”校园而努力工作。

篇2:省素质教育示范校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

欢迎各位莅临万科·松山湖1号花园四期工地检查指导工作。万科·松山湖1号花园溪湾4、5、6栋商住楼工程,位于东莞市松山湖科技园,北侧为沁园路毗邻松湖烟雨风景区、松山湖管委会,南侧为大学路;西侧为种植荔枝园;东侧为莞深高速,南北以新竹路相连松山湖1号花园就在路旁; 本工程与三期相邻,又与二期遥遥相对,依山伴水空气清新适宜旅游、居住。该三栋总建筑面积为26315.18M2,均为地上20层,地下一层。工程于2011年3月15日开工,计划于2012年4月15日竣工验收,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398天。(至2011年11月25日)现已施工约256天。

该工程由东莞市松湖居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由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进行基础勘察;监理单位为东莞市恒信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各方的支持和协助下,在东莞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东莞市松山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的监督和指导下,广胜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总承包施工单位,十分重视本工程争创双优文明工地的活动,将其树立为本公司历年来多次荣获省市“双优”工地、“示范单位”及国家建设部“建筑安全奖”的基础上,再次塑造“广胜达”建筑品牌和创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示范工地。

为实现这个目标,我公司、项目部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责任明确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标准化示范工地”的创建活动。重点做到思想统一,把创建活动目标定位为“市级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示范工地”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工地”。公司与项目部签定责任合同,作为考核项目之一,每个月检查考核两次,考核结果与项目部管理人员工资挂钩。每个考核内容都有具体的考核对象,责任到人。有效的规范了创建活动开展的总目标和日常工作,扎实的开展基础工作,去争取总目标的实现。从开工以来,公司、项目部、监理公司对施工现场严格按照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每月进行自检、监督检查累计达20余次,评分均在90分以上,公司对项目部的月考核平均分也都在90分以上,达到优良水平。

二、组织保证、制度健全

项目部以《安全文明施工方案》为纲领性文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项目主管领导主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按施工阶段的不同,明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按专业和分工实行管理责任制,分解目标、组织实施。例如,施工以高支模为重点,项目部组织专门小组严格按施工专项方案进行交底,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跟踪检查,提出的整改内容,落实到责任人,定措施,定时间,整改内容专人验收。由于严格把关,整个高支模施工阶段未出现过胀模、坍模的质量和不安全现象。

另外,在项目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及时整改落

实,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了不安全因素的存在,达到了安全预控、管理可控的效果。截止目前为止,项目部检查下发所有安全隐患整改书已及时得到整改。

项目部除做好组织落实外,还注重抓好制度建设,按上级和公司的要求,建立了全套的安全生产、质量、文明施工各方面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管理标准、安全生产技术交底等,共计四大类三十余种。并将主要作业工种的安全技术交底和重在危险源防范措施张贴公布,教育作业人员牢记遵守。

三、常规管理标准化,专项管理规范化

施工现场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的常规管理归纳起来有四大类:安全培训教育、安全宣传挂牌、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文明施工场地。我们以标准化的形式,提高这些常规管理工作的效果。

对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工作:我们抓住新工人进场三级教育、平安卡培训上岗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三个标准点展开工作。自工程开工以来,对进场的工人进行三级教育培训率达100%;与此同时,组织累计460多人次先后几次集中在培训室进行教育、培训,并考核、办理平安卡,使工地平安卡持卡上岗人员比例达到90%以上。

在施工过程中,每个分段分项施工作业前,项目经理亲自主持召开安全技术交底会,进行安全生产技术交底。整个工地到目前进行交底会、培训教育会累计80多场,各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累计100多份。

对安全宣传挂牌工作:除按公司规定标准做好五牌一图、警示标

志、操作规程责任牌、材料标识牌等各种牌板外,还注重做好安全宣传教育标语牌和安全宣传黑板报每月一次的展示和更换,以良好的安全氛围、环境教育感染人,警醒人。

对安全防护设施工作:将洞口和临边防护的做法以标准化、形成定型安装,如电梯门洞防护网,施工升降电梯防护门,整体式卸料平台,洞口防护盖板、安全通道、防护棚等是统一标准制作,挂设相关警示标志并安装使用。整个工地常设4名专职人员负责临边洞口防护和安全设施的施工动态维护和修复。

对安全文明施工场地:首先做到场地规划标准化,统一布置,分区管理,安排专门人员管理清扫、保持场容场貌、整齐、卫生、干净。其次加强推进管理,严格执行公司“狠抓过程管理,工作不留手尾”。各分项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及时硬化场地,达到无积水,无垃圾,无废弃材料的标准要求。对达不到的场地,追究班组的责任,并扣除施工单价中的文明施工费用,派出清理人员进行处理。

对施工中安全危险性大和关键性的施工实行专项管理规范化:如大型施工机械(塔吊、外用电梯)、施工用电,高支模、悬挑脚手架等,项目部有编制专项方案,重点规范实施、专人管理落实。本工程共编制各项专项方案25篇,其中专家论证1篇,上报备案6篇,在编制和上报专项施工方案中,得到上级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指教,使我们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施工都更加规范化。

四、脚踏实地创优,总结经验创新

在创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示范工地的活动中,得到了公司领导

及相关单位大力支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场所有安全防护材料、标语标牌、钢管、安全网、踢脚板、塔吊、电梯、配电箱等全部是全新购入和加工。项目部专项管理人员和全体施工管理人员,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积极推进创优活动目标的实现。从各项检查记录,整改记录、安全活动记录、设备维修记录,到整理安全管理资料档案,设备管理资料,都能看到大家的付出。使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大家辛劳的付出,换来的是一个面貌全新的、规范化的文明施工工地和创造了工程开工以来,安全无事故的崭新成果。

在接下来的施工中,创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示范工地的活动还要认真总结经验,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大力开展扎实的基础工作,努力创新提高,丰富“广胜达”建筑品牌的内涵,让安全文明与生产进度、质量更好的协调,合作,互相促进,共创双赢。

敬请赐教,谢谢!

深圳市广胜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万科·松山湖1号花园四期工程项目部

篇3:省素质教育示范校汇报

本刊讯为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服务社会, 带动更多的企业为改善消费市场环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努力, 今年“3·15”来临之际, 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创新消费维权教育形式, 在驻川大型生产 (服务) 类企业中, 评定并设立了首批四个“四川省消费教育示范基地”,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被评为全省通信行业唯一的消费教育示范基地。

长期以来, 四川移动高度关注和重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致力于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3月1 4日, 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与移动公司联合举行了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四川移动现场发布了2011年度服务主题语“感恩于心, 服务于行”, 以及以“畅通网络、透明消费、轻松便捷”为核心的2011年全新十项服务举措:新增1 2万载频、网络畅通便捷;话费余额提醒、信息贴心告知;流量余额提醒、体验放心消费;充值缴费透明、保障客户利益;投诉处理透明、营造客户满意;窗口服务透明、关怀客户权益;新增一万网点、服务近在身边、7*24小时热线、随时处理难题;多种电子渠道、轻松自助服务;丰富资讯信息、满足个性所需等。

四川移动公司副总经理尹显智在授牌仪式上表示, 四川移动的一切服务工作都要围绕“感恩”来推进, 对社会感恩, 对公众感恩, 都将具体体现到实际服务工作中, 做到脚踏实地, 用行动说话, 真诚欢迎社会各界、全体消费者监督。

篇4:省素质教育示范校汇报

【关键词】综合指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22-02

一、引言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已顺利通过专家进校验收。总结成果固然重要,但回顾建设历程,找出不足,摸索适合示范校顺利建设的管理方法,使学院充分发挥后示范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则显得更为重要。结合笔者的历程和经验,认为在综合指标建设工作上还有待思考。

二、综合指标建设基本情况

2012年9月,学院根据《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和《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工作。根据建设编排,综合指标包括办学主体、办学经费、实习实训、双证书、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对口支援、招生就业、教学激励和约束机制、国际合作交流等10方面共46个指标。经三年建设,综合指标建设项目应完成指标46个,已完成46个,完成率100%,且正向指标有增长,反向指标有减少,每项指标均有详细具体的佐证材料,均达到预设目标,成效显著。

三、综合指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前期设计不科学,目标制定有待改善

综合指标归根主要体现在“原有基础”、“建设目标”及“变化情况”等三个主要目标上。可能当初没对“原有基础”和“建设目标”进行反复核对和论证,以至后期发现个别“原有基础”数据跟当年实际数据不符,个别“建设目标”数据有些拔高。但《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填报的数据因经教育厅备案而不能变动,导致之后三年的落实过程时不时陷入被动和尴尬的局面。

2、运作机制不成熟,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学院因第一次开展示范校建设缺乏经验,积极主动走出去其他示范院校和国家骨干院校取经,刚开始有些照搬照套的痕迹,导致各个项目组之间、项目组和各个部门之间运作起来不流畅,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综合指标建设的进程。

3.团队协作能力薄弱,团队沟通管理有待加强

综合指标建设成员几乎牵涉到全校的所有部门,涉及的人和事范围大,这就为具体落实过程埋下了难度。建设过程中常出现各自“埋头苦干”、因缺乏沟通而造成误解或矛盾,形成“只管扫走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尴尬局面。

四、影响综合指标建设问题的因素分析

1.前期规划不到位,导致后期揠苗助长

由于前期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的“建设目标”有些拔高,导致后期在落实过程中力不从心,做起来有些赶鸭子上架,揠苗助长的嫌疑,以至最后不得不对那些存在不合理的“建设目标”用括号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院陷于被动之中。

2.建设参与面不足,“少数人建设,多数人观望”成常态

建设初期由于宏观把控不准,缺乏建设经验,准备不足又低估了建设难度,导致相关部门在建设综合指标的过程中参与面和参与度都不大,只有少数人真正的参与进来,多数人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望心态。

3.激励措施不够,导致工作积极性跟不上建设进度

学院在三年建设过程中,在中期目标完成之前,学院用自筹资金每月补贴参与者在示范校建设的劳动付出。中期检查之后,这部分劳务补贴突然中断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参与者的积极性,以至于到后期很多部门的参与者都抱着不主动、不配合、瞎应付的姿态来做工作,这严重阻碍了建设的进度。

五、如何破解综合指标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1.抓好顶层设计,调整工作部署

吃透《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在总结示范中期检查工作的基础上,学院加强了顶层设计,构建了纵向项目管理和横向项目保障的纵横交错型示范建设架构。首先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综合指标工作进展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决策;其次成立了以示范办主任挂帅的项目建设保障小组,负责对综合指标进展及质量进行监控督办和横向统筹。

2.规范管理制度,形成“人人齐参与”的良好局面

为改变“少数人建设,多数人观望”的尴尬局面,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学院制订了《“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关于公布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工作新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等文件,将综合指标建设分成10个子项目,将子项目建设责任落实到各部门负责人,下设具体参与落实人员,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参与,谁担责”的原则。

3.监控到位,持续改进

根据综合指标的进展情况,开展自查、互评、校外专家评审等类型的检查,及时提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省示范校建设网和项目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综合指标建设的实时监控,有效推动了项目进度,保证了项目建设的绩效;同时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为推动学院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有力推进示范工作。

4.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激励机制

综合项目建设的具体落实者大部分都是一线的教职工,由于教职工收入单一,工资和奖金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着他们的行动。为综合指标建设的顺利进展保驾护航,学院制订了《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办法》、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实行加班工作餐和工资补贴等,并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5.处理好“日常工作”与“示范校建设”之间的冲突

示范校建设作为一项专项工作,各二级部单位在开展示范校建设时又要开展日常工作,“日常工作”和“示范校建设”在时间、人力、物力等上发生冲突时,教职工就会产生困惑,很难作出优先取舍的抉择。故学校领导层首先要出台相关制度,定位好“日常工作”和“示范校建设”,各教职工在开展工作时要变通,发挥主观能动性,化“冲突”为“和谐”,将“日常工作”和“示范校建设工作”进行灵活融合。

综合指标建设虽已顺利收官,但一些措施还有待完善,一些经验还有待检验。希望本文能为正在实施省示范校建设的其他高职院校在此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避免同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营.欧阳丽.揭屿.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化管理的若干思考[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6):100-104.

篇5:创建省示范高中工作汇报1

特色办学创品牌

——西安市田家炳中学创建陕西省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衷心地欢迎您们来到美丽的蓝田,对我校创建陕西省示范高中工作进行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精神,根据我校发展三年规划,学校决定积极创建陕西省示范高中。我们按照《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评估方案》的要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阶段自查,限时整改,积极推进,使校容校貌和各项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基本达到了省示范高中的要求。现将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环境幽雅,科技时尚,生态校园焕发现代生机

我校原名蓝田县北关中学,创建于1953年,学校位于白鹿原下,灞水之滨,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978年被列为陕西省首批办好的14所重点中学之一,1984年被评为西安市重点中学。2000年因香港著名爱国人士田家炳先生捐资助学,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西安市田家炳中学,2003年晋升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学校占地102亩,建筑面积68000㎡。目前拥有5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00人,教职工220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硕士研究生45人,中高级职称131人。学校绿化面积27064㎡,仿古亭阁,挥洒着古典气韵;欧式长廊,吐纳着时代气息;休闲广场,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奇花异石,优雅中蕴藏着活力,灵动中充满着生机,是众口皆碑的花园生态校园。学校有教学楼两栋,电教楼、图书楼、实验楼、行政楼、综合楼和学生公寓楼各一栋,教工宿办楼两栋。学校理化生等实验设施及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精良,质量一流,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教学电子化、信息网络化,是引领时尚的数字校园。学校各项工作的 长足发展,为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理念,特色管理,和谐师生体验发展快乐

1、更新理念,弘扬田中精神

近年来,学校新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办学,勇于创新,提出了“让每个人体验发展的快乐”的办学新理念;依据蓝田是全国四大玉石基地的县域文化特点,提出了“以玉养德,以德启智”的办学特色;确立了梯次循进教育管理评价体系,运用“三维机制”,采用“四环模式”,评价教育教学;形成了“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田中精神;拓展了学校的发展视野,即跳出学校观大局,立足学校谋发展。学校教学主楼的楼顶、行政楼的走廊,有醒目的办学理念宣传。在新的办学理念和田中精神的引领下,学校进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

2、科学论证,制定三年规划

在新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制定了《西安市田家炳中学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确立了明确的办学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力争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高考二本上线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形成以“梯次•互动”课堂为载体的教学特色,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的德育特色;重点构建“以玉养德”为主题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一批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在此基础上我校还制定了各实施计划,逐年推进,梯次展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特色管理,健全各项制度

我校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坚持“梯次循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探索“梯次•互动”课堂教学的管理模式,创新全员德育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了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我们制定了《校本教研实施方案》,修订了《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方案》,建立了《星级文明班级、个人评选方案》; 完善了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分级包干制”、“教师聘任制”、“班主任优化组合制”、“ 综合考核奖惩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评价制度。不以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教师的唯一标准,“多用几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对教师从“德、勤、能、绩”多个方面进行考评,让每个师生体验到生活在田中的快乐。

4、校务公开,校园和谐安定

学校长期坚持校务公开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实行收费公示制度,通过财务公开栏、全干会等途径及时通报学校收支情况,并自觉接受纪监、财政、物价、税务等部门的督查,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学校定期召开教代会,让职工代表参与制定学校重大制度、发展规划等。学校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每年定期体检一次。每年学校组织领导慰问离退休老教师、老领导,看望患病教师及教师家属,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三、深化课改,开放办学,内涵发展打造名校品牌

近年来,我校把“让每个人体验发展的快乐”的办学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创新德育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发校本课程,坚持开放办学,增强了学校的发展实力。

1、实施全员德育,开展“星耀校园”活动

按照新课程改革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我们修订完善了《田家炳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探索全员生态德育模式,制定了《田家炳中学星级文明班级、星级文明宿舍、星级文明个人评选制度》,把考核结果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在全校开展创建星级文明班级和文明个人活动,设立“展示之星”、“质疑之星”、“才艺之星”、“孝敬父母星”等多样化的星级文明学生称号,打破了传统的排名次、表彰少数尖子生的一贯做法,让一批批普通学生走上了鲜花和掌声的奖台。

2、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书香玉品校园 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成立了德育研究室,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论语》等中华传统经典,召开主题班会,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每天的“疯狂”英语晨读,使学校到处弥漫着扑面而来的书香气息;各年级各班级教室外建立的富有创意的文化园地,已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已初步建成以玉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发出“以玉养德”的校本课程,这些使学校到处可见“以玉比德”、“冰清玉洁”的学子,尽显玉品校园魅力。

3、推进课堂改革,构建“梯次•互动”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依据梯次循进教育理论,潜心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2010年9月,我校30名教师先后三赴山东昌乐等地考察,学习高效课堂和班级管理经验。10月,我校成立了“梯次•互动”课堂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各处室的工作职责,并对全体教师、各班小组长进行培训,制定了我校《“梯次•互动”课堂小组建设方案》、《导学案的编写要求》等制度,在全校全面推进课堂改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们组织了4次“梯次•互动”课堂观摩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

我校结合蓝田的经济、文化、地域特点,利用校史资源,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开发了《化学与环保》等20门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其中,《以玉养德,快乐人生》、《梯次互动•导学案(英语)》等成为精品课程。

我校“研究性学习”采取教务处策划管理、年级组协调管理、班主任个体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有李孟老师的《蓝田民俗民风研究》等36个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改革评价制度,创建多元评价体系 我校坚持 “梯次循进”的管理理念,制定了《田家炳中学新课程改革三年规划》,整理编辑了《田家炳中学新课程制度汇编》。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学校评价工作,修订了《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方案》,全方位、多视角评判教学质量发展水平,彻底改变了过去只重视分数和排名的“以分论奖”现象。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既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关注学生多方面素质和潜能发展。重视社会、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多元评价体系使每个师生实现了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提高基础上的发展,发展基础上的超越。

6、实施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我校突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 “梯次•互动”课堂教学研究,编辑了《梯次•互动课堂资料汇编》。我校承担了“语文探究式、数学自主性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等国家级课题5个,今年还申报了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研究》;现有省市县级课题16个,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校网上“新课程课件、教学设计、教案等资料库”已建成并开通使用。学校教研室主办的校刊《教海泛舟》,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截至2012年3月,有100多名教师的3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

7、坚持开放办学,增强学校综合实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树立大发展观、教育观、管理观和质量观。为此,我们通过跨区县合作联评、省级重点中学互访交流、定期参加“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论坛”等途径,实现与县内、省内、国内名校的合作交流。与美国爱达荷大学及韩国、新加坡的中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香港田家炳中学、台湾彰化中学建立姊妹学校关系,这一切极大的开阔了我校的办学视野;近三年我校先后有80多名教师赴山东、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开展与台湾、香港学生的互访交流活动;建立我校与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外国语学院等大学的合作共建关系,实现外籍教师进校 园;邀请《中国教师报》总编刘堂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国家教育咨询委员王本中、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等全国知名学者、专家来我校讲学;台湾参访团、辽宁凌海市教育考察团、黑龙江虎林市教育考察团、西安未央区、高陵县教育局等先后来我校学习交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增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四、梯次培训,学术交流,队伍建设造就区域名师

积极构建我校特色的“四级培训、校级为本、名师研修、专家引领”的师资培训模式,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

1、科学民主办学,干部队伍富有活力

我校领导班子队伍结构合理,平均年龄42岁,6名为研究生学历,年富力强,精通业务,能积极推动“梯次•互动”课堂改革,探索全员德育模式,及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提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对策,有多名班子成员在省市刊物上发表文章。

2、教师德艺双馨,师资队伍素质精良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58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省级专家3人,研究生学历的教师45人,占教师总数的28.5%,中高级职称119人,占教师总数的75.3%。有一批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及师德典范。2011年青年教师党玲在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陕西赛区总决赛中荣获亚军,后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第二名。

我校教师年龄、学科、职称结构合理,优秀教师群体基本形成。95%以上的教师能适应新课改,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历。我校林春环等40名同志多次在国家、省、市、县各级组织的教学比赛中获奖,全体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按“梯次•互动”课堂教学要求组织教学。

3、强化师德师能,师资培训独具特色

我校制定了《田家炳中学师德考核办法》,坚持每年评选师德标兵。近年来,我校先后选派卫信安、樊会玲、韩焕等100多名老师与国内外名校交流、参加国家教育科研职能部门培训;王君茹等25位同志参加了陕西省名师培训、骨干教师新课程研修;我校加强校本培训,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修订完善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实行名师培养青年教师制度,鼓励教师在职读研。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经费的25%以上。

五、科学规划,设施精良,改善条件建设秀美校园

1、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别致温馨

我校拥有独立完整的办学场地和依法取得的办学资格。现已形成了南部教学区、中间运动区、东北生活区、西北休闲区的四个区域,各区既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典雅大方。校园主题色为绿色,教室内外及走廊有名人名言、名人肖像、字画等,校园内还有幽静雅致的长廊、亭榭、雕塑及牡丹花园。我校的生均绿化与科技用地均超过国家标准,是省政府命名的园林化校园。

2、学校规模适中,各类设备设施齐全

学校和班级规模适中、校舍充足。我校现有55个教学班,各班生均不超过56人。我校校舍全为单面楼,建设符合规范,采光充足。学生公寓楼总面积12000㎡,可满足1926名学生住宿;餐厅设在综合楼,面积3000余㎡,后勤设施配备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

校内体育场地建有田径场、球类场、器械体操区等。田径场有300m跑道和150m直跑道;球类场分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和排球场等,整个设置符合标准。学校现在正在积极准备塑胶运动场的建设。

学校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地理室、卫生室等结构合理,数量与学校规模适应,器材配备达标;我校充实了图书及阅览室,使图书生均达到了50册,报刊杂志师均2种。

早在2000年,我校已建成数字化校园网,是西安地区较早建成校园 网的学校之一。学校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网络教室,所有科任教师均配备有笔记本电脑。去年又购置了网上评卷和教学质量分析系统,从而成为全省少有的几个全部使用网上评卷系统的学校。

六、对口帮扶,资源共享,校际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1、签订支援协议,建立支援报告制度

2005年我校与蓝田县工业园中学、蓝田县灞源乡中心小学签订了对口支援工作协议,明确了对口支援的具体目标、任务。

2、选派领导,捐赠仪器,改善受援学校条件

我校向蓝田县工业园中学选派了吕宏舒等5名领导干部及宋建昌等23名骨干教师挂职任教;向蓝田县灞源中心小学、吴村庙初中等校捐赠教学仪器设备、电脑、课桌和图书,帮助修缮校舍;在办学理念、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管理等方面帮助受援学校。

3、学生互助,教师交流,受援学校质量提高

我校与受援校举行教学观摩课,帮助招聘和培训新教师,使受援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高。蓝田县工业园中学在我校的帮扶下现已晋升为省标高中。

七、形成特色,示范引领,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1、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我校教学质量一流,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高考升学率稳步上升。2010年我校一二本上线597人,本科上线979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1年一二本上线650人,本科上线1101人,86.6%的毕业生升入本科院校,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学生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1年6月在西安市“中华杯”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我校学生获一等奖。

2、形成办学特色,铸造田中辉煌历史

在先进办学理念指导下,经多年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梯次•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以玉养德”的全员德育模式,成为蓝田新课程改革的样板校,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我校先后荣获西安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单位、西安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西安市艺术教育示范校、西安市创先争优先进单位、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卫生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十二•五”教育发展创新单位、陕西省园林式单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优胜学校、全国图书馆系统先进单位等30多个荣誉称号,在全县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是关系到我校未来发展的大事,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田中人光荣的历史使命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从目前的硬件设施、办学条件、发展水平和准备情况来看,距省示范的标准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我们决心加大工作力度,不折不扣、一丝不苟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争取早日成为省级示范高中。请各位领导放心!

最后,敬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篇6:中心省教学示范学校验收汇报材料

——惠民县胡集镇中心小学创建省教学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惠民县胡集镇中心小学是一处完全小学,占地面积30亩,现有教职工35人,学历达标100%。学生590人,共12个教学班。学校功能用房配备齐全,仪器器材配备均达省定Ⅱ类标准。2009年在全县农村小学率先实施了“班班多媒体”、“教师人手一机”工程,满足了学生网络学习和教师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办公的需要,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校先后荣获滨州市“教学示范学校”、滨州市“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滨州市“校舍设施维护与管理优秀学校”、滨州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滨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滨州市“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迁入新校三年来,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提出了“人生因习惯良好而精彩”的办学理念,努力创建一方充满人文气息的精神特区,为每一位师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师生享受教育,体验幸福。

一、建设特色学校文化,浸染师生习惯底色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校注重营造浓厚的“习惯育人”文化氛围,帮助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通过文化熏陶和感染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擦亮人生的底色。我校教学楼一楼文化突出全人教育主题,精心设计了数幅引导学生学习感恩王永庆先生的展板,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二楼文化引导学生传承胡集曲艺,通

成绩评价学生的片面做法,采取了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评价学生的行为与习惯、科学文化、情感与态度、个性特长等综合素质的方式。这种多元化评价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主动发展的良好习惯。

三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能体现自己成长过程的资料存放成长档案袋里,例如每周自己的在星级评价中的得星情况、自己较为满意的书画作品、自己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自己取得的各种荣誉证件、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表等。这项措施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自我促进的良好习惯。

这三种评价方式相辅相成,注重学生评价的个性化、过程化和常规化,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不断成长,让每个孩子都能知道自己与众不同,让每个孩子都能做到坚持不懈,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三、依托校本课程体系,夯实学生习惯基础

我们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之一。一是开发评书课程。学校充分利用胡集书会的影响力,努力挖掘当地曲艺资源,在五年级开设了《中华评书》,聘请了当地富有盛名的山东省曲协委员白曰华先生担任项目负责人,经常到学校指导师生的曲艺创作,指导学生表演,不少学生乐此不疲,校园里一片“书声”朗朗。我们还要求学生说书与读书相结合,如有的学生喜欢《三国演义》,就先通读一遍,然后精选印象最深的片段通过评书的方式说出来,这样既培养的学生读书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又很好的结合了语文教学,体现了学科课程的校本化管理。校本课的开设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所在,其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我们吹响“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号角,努力挖掘教师的潜能,鼓励教师推陈出新,彰显教学个性,逐渐形成一种勇于发挥、关注生成、乐于创造的课堂文化,特色课堂建设初见成效,像梁国芳老师的字理教学、赵聪聪老师的平实语文、任燕老师的数学分层测试卡教学、崔长静老师的攀登英语教学、胡美菊老师的互动式音乐教学、张玉红老师的探究性科学教学无不成为其中较为突出的典范。随着常态教研工作的进展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校创新教研方式,构建“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共建”的教研方式,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结合起来,以网络为平台,以学校网站、教师网校和博客为手段,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教研管理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网络管理制度化的目标。以网上集体备课、网络评课、专题讨论、解惑答疑、课题研究等内容作为教研文本数字化上传的重点,并将其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学期末考核。并积极完成本学科优秀资源库建设,实现资源交流共享,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2009年,我校为滨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创建提供了现场。为发挥学校教研工作的辐射带动作用,我校积极探索“区域联片”教研模式,以我校为龙头,以“辐射周边、校际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机制,组织周边学校组成校际联合体,搭建校本研究的活动平台。遵循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原则,采用行动研究策略,通过组织调研、确定内容、开展活动、回顾反思、重新调研的科学循环过程,做到阶段有重点,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一是受师资队伍状况的影响,部分学科开设的质量还不能给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对习惯育人教育的科学性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更合理有效的行动支持。三是办学思想不够解放,在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的多维网络建设上还需努力。我校将以本次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努力寻求智力支持,深入剖析工作现状,确立更加科学的工作思路,在习惯育人的道路上执着前行。并恳请各位专家和领导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篇7: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四川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处:

四川省仪陇宏德中学前身是1956年建立的仪陇县新政中学,于2003年建成南充市示范高中,2004年因县政府迁址新政镇,与仪陇中学合并更名为“仪陇中学新政校区”,2012年经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仪陇宏德中学”,地处新政镇人民路150号,现有57个教学班,学生3248人,专任教师202人,其中高级教师47人,一级教师88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1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5人。是西华师大实习基地、南充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市级示范高中A组)二等奖、南充市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及信息技术先进单位、四川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四川省文明单位、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宏德中学分部、四川省绿色学校、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发展中心指导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南充市教育宣传先进单位、南充市校本课程《银杏》开发三等奖、多次荣获四川省普通高中先进班集体、多次荣获南充市中学生排球和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2013年南充市中学生篮球运动会男子(乙组)第一名、仪陇县校风示范校、仪陇县卫生先进单位、仪陇县现代教育及远程教育和信息教育先进单位、仪陇县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荣获仪陇县高考综合评价质量一等奖、建成“南充市A级食堂”。

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优质的育人环境,探索适合我校师生发展的教育。县城的搬迁,区位发生了变化,学校面临的挑战更巨大。学校一直以“服务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以“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目标,以艰苦奋斗的“两德”精神为动力,走内涵发展之路。

一是追求质量发展。出台优惠政策,想尽办法留住生源,关注每位教师 成长,充分发挥品牌学生和品牌教师的影响,不断提升办学质量。近几年学校高考升学本科人数从几十人上升到四百多人,创造了低入口、高出口的奇迹。

二是注重精细发展。学校将教学、德育、教师素质提高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成才先成人,立人先立德。多元高效教学,提倡百花齐放。以“名师工程”为载体,形成学习和科研之风,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

三是推行特色发展。特色立校、特色强校。学校将“德”文化作为办学特色。以“德”办学、以“德”育人,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突出“德”文化特色,学校的牌坊、名人广场、名校大观园、文化墙等无不围绕“德”字做文章。以“两德精神”为核心,从中华传统美德到现代社会公德,营造出浓郁的德文化氛围。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努力打造一支实施德文化教育品牌团队,从班主任到科任教师,他们认真学习朱德和张思德的艰苦奋斗、革命到底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两德”精神作为职业道德的基础,为建设革命老区教育强县而努力奋斗。

四是倡导创新发展。学校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充分尊重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愉快学习、愉快成长,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提倡互助合作,用科学的态度研究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快乐干事业,巧干出效果。

长期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近年来,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在实验教学的软硬件建设、管理与考核、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性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增加投入,完善了实验教学基础条件

1、按照标准设计,确保了实验及功能用房和活动场地达标。近几年来,学校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利用“两基迎国检”之机会,紧缩开支,加大实验教学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兴建和完善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实验室、图书馆、教室阅览室、学生阅览室、通用技术室、美术室、卫生室等功能室,新增实验仪器设备,图书室藏书,进一步完善音、体、美、卫设备设施,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专用教室及场地。学校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地理和数学专用教室共15间,。每间实验室面积100平方米,内设标准讲桌1张,实验桌凳32套64座;每间实验室外有仪器保管室1间,面积30平方米,实验准备桌1张,仪器柜10个。图书阅览室2间,其中学生阅览室1间,面积320平方米,设300个座位。教室阅览室1间,面积210平方米,设70个座位。图书馆(室)2间,面积400平方米,藏书12万多册。音、体、美、卫、通用技术教室共9间,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其中音乐教室4间,面积400多平方米;音乐器材室1间,面积30平方米;体育器材室3间,面积68平方米;美术室2间,面积200多平方米,其中器材室1间,面积30平方米;卫生室1间,面积30平方米;通技室3间,面积300平方米。建有400米全塑胶运动场一个,篮球场10个,排球场3个,羽毛球场2个,拥有计算机房3间,面积300平方米,210台电脑。多媒体教室5间,面积300多平方米。广播系统3套。多媒体演播室、办公楼、教学楼和教师住宅楼近500台教师办公电脑联成了一个校园局域网,使用两台服务器通过宽带接入因特网,搭建了“四川省仪陇宏德中学网站”,运行效果良好。

2、多方筹资,确保了各类仪器设备配置齐全。

近几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进行基础建设和改善教育技术装备,其中用于基本建设约800万元,用教育技术装备约280万元。在县 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下,2009年新增教学设备 65万余元,其中图书新增50万元约7万册,实验设备、音体美器材约14万余元。做到年初有计划安排,年终有决算。易损耗材料的经费开支基本占到学校公用经费开支的5%以上。

学校教学仪器按教育部2011年颁发的《四川省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配备、品种、数量配备率达99%,所有仪器均为省级以上鉴定的合格产品。图书馆现有藏书12万余册,报刊杂志240余种,生均40册,每年新增购书经费30万元,每个学生增加新书2—3册。

音乐、美术、体育器材均按《四川省教学仪器设备目录》标准配备;卫生室配有的常用器材和药品,能满足全校师生的需要。

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近年来,学校建成3套广播系统及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多媒体演示系统、计算机办公系统。学校共有各类机型的计算机300多台,其中计算机室教学用机200台,教师用机100台,服务器4台,办公室24台,配有打印机6台。教室内配有70套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教学全覆盖。学校有摄相机3台,数码相机3台,电动银幕12件,音响设备4套,扫描仪3台,DVD影碟机5台,磁带翻录机1台,各功能室配有8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些设备设施能满足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需要。

实验室、仪器室、实验准备室的面积,采光质量和演示桌、实验桌、实验凳及供电、供水、通风排气等设备均达到标准要求,并且均为省级以上鉴定合格产品。音乐、体育、美术及卫生辅助设施基本达到《配备标准》要求。

学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设座300个,教师阅览室设座70个,达到《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

3、配齐师资,确保了实验教学各类人员的落实。

教育技术装备完善为学校开展实验教学创造了必要物质条件,要让其充 分发挥作用。人的因素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对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选拔及培养都十分慎重和重视。为此我们指派一个教务副主任主抓实验电教工作,带动实验教学的有效运转,同时不失时机将各类管理人员送到省、市专门人员培训基地参加业务培训,通过全体管理员的刻苦努力和认真学习,现都顺利结业并获得上岗证。

学校根据人员配备要求和实验教学的需要配备了业务素质较强、学历较高、职称达标的各类管理人员。其中物理实验员2人,兼职1人,化学实验员2人,兼职1人,生物实验室2人,兼职1人,图书管理员3人,微机管理员4人,电教1人,音、体、美、卫、劳管理员各1人。

二、强化领导,规范了实验教学管理

1、领导重视,管理有序

学校不仅重视教育装备,更重视实验教学管理。因为我们懂得装备只是物质基础,需要严格的管理来促成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没有好的管理,就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更可能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设备应该是用坏的,而不是放坏的”。由此我校建立了实验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实验教学领导小组。实验教学工作由副校长黎万俊分管,教务副主任袁思荣具体抓日常管理工作。为了细化管理,成立了艺体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并分别任命组长,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做到管理有序,运转通畅。学校把创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作为奋斗目标,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工作计划》、《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和《学校体卫工作计划》中。

我校实验教学及管理组织机构如下: 5

2、规范实验,科学管理(1)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全部按要求上墙。仪器药品存放分类合理、整齐规范,有毒药品单独存放,做到双人双锁,严格管理。仪器定期保养维护,完好率高,设备器材账物卡相符,各类资料按要求整理装档。

(2)图书馆管理:

图书室能做好总括和个别登记,并有注销登记,账目清楚,账书相符,按《中图法》进行分类排架,做到规范、科学、有序。实现了借书、还书的微机管理。书刊著录、目录设置和期刊管理达到《中小学生图书馆(室)规程》要求。

(3)艺术、体育、卫生等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并能按制度执行。各种资料比较详细,设备设 6 施完好,体育器械、设施做到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平时不定期检查与维护,不留空档,不存侥幸心理,保证了教学需要与教学的安全性。学校医务室做到药品管理符合要求,未存放和使用过期药品,学生健康资料基本齐全。

三、规范使用,突出了实验教学效益

近几年来,学校着力打造优质育人环境,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育人环境,积极开展符合自己情况的各种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让我校的发展欣欣向荣。

1、实验室使用率较高,理科演示实验开出率高达98%以上,学生实验开出率达95%以上,实验操作考核参考率达100%,合格率95%以上;音、体、美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按要求开设,并坚持“两操一活动”;经统计书刊流通率达75%以上,学生到馆率达88%,生均到馆时间每期超过10次。

2、实验教学成果累累:

①近三年来,我校积极开展研究课活动和自制教具活动,约有四分之一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制教具并在教学中应用。杨平、尹曦、谭萍、弋冰、王玉明、吴强、高小波获南充市第十一届优秀教具制作三等奖;弋冰、程英、高小波、聂建华获南充市第十一届优秀教具制作二等奖;彭琥琳、高小波、杨刚获南充市第十一届优秀教具制作一等奖;吴云的《简易发动机》获省优秀教具制作三等奖;肖代华撰写的《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获市一等奖;彭琥琳参加南充市初中物理实验技能大赛获一等奖;邹荣的《获取与加工声音》获2013市多媒体大赛一等奖;许红明、胡丽萍参加教育技术装备论文大赛获县一等奖;杨春林《中学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获县二等奖;王南京的《数学实验教学初探》获县二等奖;闵长军的《平行线的判断》获县一等奖。绝大多数的中青年教师参与到研究课活动中,每年举办一次年 7 轻教师研讨课比赛和一次中年教师示范课大赛为之创造了条件。其中不乏实验研究课,为此产生了不少的论文,其中5篇论文被县技装室推到市装备论文奖。

②科研课题研究取得进展

学校承担了教育部科研课题的一个子课题《仪陇县开齐、开足、开好中小学实验教学,促进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提高教育质量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黎万俊等主研的《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研究与实践》获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肖代华等主研的《中学生社交礼仪的训练研究》获南充市第四届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三年里,教师在全国、省、市、县级以上的论文评奖活动中获奖或发表论文达50余篇。虽然在实验教学上的研究及论文的形成环节还较薄弱,需要通过加倍努力来改变。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认真努力了,一定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为学校的发展起到催化作用。

③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艺体特长生培养见成效。

学校先后成立了宏德中学美术社团、音乐社团、绿茵阁环保社团、足球社团、篮球社团、英语社团、银杏文学社、新知棋类社团、汽驾社团、街舞社团、心理社团等20个学生社团。专人管理、专人负责,按制定章程定期开展各类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各种奖项。2011、2012年学校荣获南充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先进集体;2013年南充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我校获团体总分第6名;文晓波老师2012年参加四川省篮球课竞教荣获一等奖;学生姚雪英获女子100米、女子跳远第一名;学生林强获柔道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我校认真搞好艺体生培养工作,一是以艺体带动学生学习,促进管理,二是为高校输送艺体人才。为此,我校成立了体育训练组,美术、音乐训练 8 组,由组长负责,他们分别组建了田径队、篮球训练队、美术组、音乐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有计划的训练,为使工作落实而有成效,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此举不仅大大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而且开辟了多渠道培养人才的路子。近三年为高校输送了大批艺体特长生,体育上本科线21人,专科168人,音乐本科22人,专科121人,美术本科18人,专科98人。

事实证明,我们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目的,使部分学生有目标可奔,有事可做。同时,取得了较大成绩。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这种氛围中共同成长,这才是成绩背后的最大收获。

3.现代教育技术推动着学校教学的发展。

近几年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公开课、研究课 400 余节,其中承担县级公开课20余节,在全校掀起使用课件上课热潮。几年里课件制作达800余件,其中有王玉明老师、苟雪梅老师、王乙会老师、刘小玲老师、张莉老师、席维仲老师等34件作品分获县级一、二、三等奖。肖代华《利用信息技术改进物理教学》一文获省三等奖;陈林荣、尹华梅、龚浩、杨刚等5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获县一、二、三等奖。肖代华校长主研的市级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已经结题;两个省级课题,一个市级课题,一个县级课题已经立项,研究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专门启动了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标。学校荣获2012年仪陇县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单位。

4.学校图书馆的建立和规范管理使它成为学校教学的铺路石。图书馆在2009年建成并进行了规范整理,从而告别了无书可借的尴尬。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营造全校师生读书的氛围,培养读书的习惯,学校把教师的读书心得纳入了教学常规考核;在学生中开展“励志书香、温馨校园”读书活动,以带动全体教师和学生去读书,掀起读书的热潮。通过活动开展,9 不少老师加入到了读书行列,体会到读书不仅使知识得到提高,而且广博的知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不少老师和学生经常去翻阅资料,而且不少语文课也被安排到了阅览室。使得图书馆真正发挥着其应有作用。2012年我校教师弋冰和图书管理员余季秋代表仪陇县参加四川省第一届中小学阅读指导课优秀课件评比活动省一等奖。

5.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辐射作用发挥得十分充分。

(1)理、化、生实验室面向师生开放,充分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同时,成立了兴趣小组和科技活动小组,由老师进行培训和辅导,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习理化的兴趣。

理化生实验室面向社会开放,满足外单位和个人的需要,很多兄弟学校常来校探讨问题,通过实验解决了许多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几家个体户时常到校测量毫克物质,我们的服务得到了好评。

(2)20个学生社团活动中心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根据学校的“让每个人都成功”办学思想,从文艺到科技,学校先后成立了20个学生社团,利用课余时间派专门老师负责指导,定期开展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3)体育场馆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校承办了一届南充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三届仪陇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所有这些活动的承办都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参赛队员的一致好评。再次,到目前为止我校成功举办了四届校田径运动会和四届校园文化艺术周。最后,我校体育场馆为市民体育锻炼提供方便,经常接待喜爱篮球运动的社会公民和组队训练的单位篮球队训练,这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仪陇宏德中学实验教学工作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支 10 持下,通过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经学校严格按照《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评估细则》进行自查,我校已基本具备“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的条件,敬请各级领导和专家评估验收。

四川省仪陇宏德中学

年5月3日

篇8:省素质教育示范校汇报

1 议案办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10年议案的实施,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保护管理日益规范,使广东省由自然保护区建设相对落后的省份一跃成为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建设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1.1 超额完成建设任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全省在原有60个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新建自然保护区300个,使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360个(其中林业系统265个),陆地管护面积123.6万hm2,是议案实施前的6倍,是议案规划目标的近2倍。全省已建的360个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11个、省级66个、市县级283个,初步形成一个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骨干、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为通道的保护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管理较科学,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1.2 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10年来,全省182个自然保护区完成投入2.3亿元,通过议案项目实施带动其他投入1.2亿元。随着议案资金的持续投入,全省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据统计,全省自然保护区已建成办公室、宣教中心、实验室、标本室、护林站、瞭望哨等16.6 hm2;设置宣传牌、界桩1.9万块(条);修建和维护区内巡护道路1 946 km。

1.3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夯实队伍建设基础

全省72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管护机构,配备了领导班子,核定事业编制886名,是议案实施前的8.2倍,人员经费由省财政核拨。广东省林业局设立了专门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韶关、肇庆、惠州、茂名等市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1.4 不断完善管理措施,管护成效日益显现

广东省政府将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列入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每年进行考核。省行政主管部门相继制定了有关规定,规范自然保护区的评审晋升、功能区调整、建设项目规划等管理工作。随着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和资源监测工作的开展,广东省典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及野生植物的原生地得到有效保护,猕猴、黑脸琵鹭、报春苣苔、南方红豆杉等珍稀物种的野外种群逐步恢复,瑶山鳄蜥、海龟、杜鹃红山茶等物种人工繁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目前,全省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达92.1%,比全省森林覆盖率高35.4个百分点;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03种、野生维管束植物5 668种,分别占全省总数的90.8%和92.4%。

1.5 广泛开展宣传交流,社会影响逐步扩大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利用多种渠道传播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既要经济开发区、更要自然保护区的“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自然保护区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鼎湖山、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组织;湛江红树林、惠东海龟、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圆满完成了“中荷合作广东雷州半岛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启动实施了粤港合作汇丰/世界自然基金会海丰湿地项目。全省已建立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8处、接待公众26.7万人次,建立科研教学基地37处、接待师生1.2万人次,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宣扬生态文明理念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2 存在的问题

议案实施10年来,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议案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 保护规模偏小,区域不平衡,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虽然全省已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360个,但管护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6.9%,远低于全国15.1%的平均水平。保护区主要集中在粤北、粤东、粤西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保护区数量偏少,与广东省实施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的目标不相适应。 (2) 资金投入仍显不足,建设管理水平不高,自然保护区资源保育、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等功能未能充分发挥[2]。由于10年前制定的议案建设标准偏低,加上地方配套资金不能足额落实到位,致使已建的自然保护区无法购置基础设施设备,难以开展科研、宣传、监测活动。全省还有176个未列入议案规划建设的自然保护区没有安排建设资金。 (3) 林地权属关系复杂,山林纠纷较多,保护发展难度大。全省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林地权属关系复杂,大部分林地、林木为农村集体所有。早期成立自然保护区时签订的管护协议不规范,缺乏约束力,容易出现山林纠纷。同时,全省自然保护区仍有相当部分林地未列入生态公益林;已列入生态公益林的林地林木,其补偿标准大多低于周边山地租地价格,林农参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3]。

3 对策

随着自然保护区议案的结束,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在认真总结自然保护区议案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应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推进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建设为抓手,加强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创新管理机制,力争做到保护管理制度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科研监测数字化、宣传教育普及化、社区关系和谐化。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继续扶持自然保护区发展

广东省绝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粤北和东西两翼地区,亟待从之前重数量规模的抢救性保护阶段转入重质量效益的能力提升阶段。因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自然保护区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延续议案行之有效的各项扶持措施,制订更加有利于自然保护区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解决自然保护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巩固并提高议案建设成果。要进一步理顺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切实加强管护队伍建设,通过建设自然保护区示范省,打造一批示范自然保护区,使其成为广东省的生态名片和文明窗口。

3.2 保障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建设与管护水平

目前,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仍不完善,资源管护仅有简单巡护,保育、科研、宣教、应急防控、社区发展等工作尚未有效开展。各级财政要继续保障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基本业务能够正常开展。此外,要积极拓宽投资渠道,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切实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4]。

3.3 实施政策倾斜,加快社区经济发展

全省自然保护区大多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为此,要在政策扶持措施上予以倾斜,将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围,在项目安排时优先考虑。鼓励自然保护区依托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依法依规开展以森林旅游、滨海旅游为主体的多种经营活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绿色经济发展。

3.4 妥善处理权益关系,维护自然保护区稳定发展

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切实维护自然保护区稳定及周边社区居民合法权益。要结合当前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稳定自然保护区对集体林地林木的管护,鼓励、引导集体林权所有者与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管护协议,妥善调解山林权属纠纷。

摘要:广东省在全国率先以省人大议案的形式大力建设自然保护区, 成效显著, 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设示范省。随着议案的顺利结束, 如何积累经验、理清思路,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示范省建设成为笔者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示范省,现状,对策,广东省

参考文献

[1]安述刚.浅谈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J].农家之友, 2010 (20) :94-95.

[2]王智, 柏成寿, 徐网谷, 等.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及挑战[J].环境保护, 2011 (4) :18-20.

[3]张林英, 徐颂军, 周永章.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的SWOT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J].广东林业科技, 2010 (6) :55-59.

上一篇:错出来的成功励志文章下一篇:前导词(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