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2024-05-25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通用14篇)

篇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收治危重新生儿的病室,要求医护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有现代化的抢救设备和监护仪器,为保证患儿及时合理的诊治必须做到:

1、进入监护室必须换脱鞋,穿专用工作服,带好帽子。检查、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非病房人员不得入内。室内不得会客、聊天和接打手机。

2、病房医护人员值班时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保证连续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随时修订监护和抢救计划。熟练掌握抢救复苏技术,掌握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技术,熟练应用呼吸机。

4、室内抢救药品、器械和物品等应准备齐全,定位放置,专人管理定期补充和检查。所有精密仪器均有使用说明,一旦发生故障及时与器械科联系。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认真交清各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等,仔细检查急救物品、药物和器械.

6、入院时详细记录患儿的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及电话号码,以便及时和家长联系。

7、监护室采用录像探视,每周二、五9:00~11:00,遇有垂危患儿经医师允许方可床旁探视。

8、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病室定期消毒。

9、加强各级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遵守重症监护病房医生准入制度。

篇2: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1、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安静,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2、各台急救仪器、监护设备都必须有操作规程,工作人员按规程操作使用。操作前应掌握仪器性能和使用注意事项,操作中应仔细观察设备运行状况,如遇故障及时排除。使用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灭菌,放回原处。

3、建立贵重仪器使用登记本,如有故障及时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并通知专业人员检查维修,在登记本上作好情况登记。

4、观察病情要细致、准确。熟练进行各项监测,及时报告各项监测结果,当班医务人员对监测结果及时分析、判断、处理,准确、客观的填写各种医疗、护理表格,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如遇特殊情况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5、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技术规范。

6、严格交接班。病情交待清楚,监护及抢救记录完整;药品及物品及时补充。

7、做好患儿的喂养和护理工作。

8、经常与患儿监护人沟通,进行特殊诊疗活动时,如非紧急情况下应征得患儿监护人同意。

9、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离职守。

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管理制度

1、熟悉仪器设备性能、掌握操作常规,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随时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2、严格无菌操作,进入监护室人员必须更换拖鞋、衣帽整洁。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患感冒或其他传染病者不能参与诊疗护理工作及探视患儿。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情况特殊者请与工作人员联系。

3、保持室内安静、舒适,以保证患儿的休息、康复,防止交叉感染。

4、保持监护仪器设备性能良好,抢救药品器材准备充分,专人管理,定位存放,严格交接。

5、爱护设备设施,各班对所用仪器的性能作好详细记录,发现故障及时报告及时排除,定期组织检修,使各项设备处于应急状态。

6、每日检查各类治疗包、器皿及用物的有效期,做到定时消毒。

7、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做好室内每日消毒工作,定期空气培养。

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入室制度

1、凡符合入室条件的患儿,由经治医师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师联系后,均可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

2、患儿入室时,经治医护人员须将患儿的一般情况、治疗用药情况及剩余药物等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交接清楚,并完善交接手续。

3、患儿经抢救、治疗,建立了较稳定的自主循环和呼吸、纠正了各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平稳后,由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师决定出室。

4、患儿出入室均须登记,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填写。

5、患儿出室后,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

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入室查对制度

1、患儿入室时接待护士凭病历上的名字给患儿填写腕带、床头卡,并将腕带系在患儿左足,松紧适宜。在患儿入室登记本上登记患儿基本情况,请护送者签名。交接班、沐浴及日常护理时查对腕带。

2、搬至母婴病房时由监护室责任护士与母婴病房责任护士和患儿家属一起做好查对,直接出院时由监护室责任护士和患儿家属一起做好查对,床头卡、腕带上所记录信息应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入院(入室)须知”上相符,核查无误后请家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出院(出室)查对记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基本情况登记本”上签字并按手印。

五、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抢救工作制度

1、抢救危重患儿,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到抢救及时,观察细致,诊断准确,处理迅速,记录完整。对诊断不明的疑难病例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并随时组织会诊。

2、一般抢救治疗工作由监护室负责;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值班医师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内统一组织力量进行;凡重大抢救工作,需要多科配合者,由医务部组织力量进行。

3、抢救危重病儿是一项整体工作,除临床医护人员要认真积极地进行各项处理外,其它有关部门也应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积极配合,作好技术、人力、设备的支持,不得以任何理由耽误抢救工作。

4、病室的抢救药品及器材要专人管理,定点放置,每班交接,保持数量备齐、性能完好。并及时清理、补充。器材要定期清洁、消毒、维护。

5、每次重大抢救工作结束后应做好详细记录、登记,由科主任主持进行病例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抢救记录资料应归入病历。

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探视制度

1、探视时间为每周二09:00—11:00。

2、严格按规定时间探视病员,非探视时间家属不得入室(特殊情况除外)。每次探视不能超过二人,探视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儿童、患传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室探视。如因病情不宜探视时,医护人员须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

3、探视人员必须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鞋套入室。

4、医护人员要正确指导探视人员,遵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规章制度,保持室内整洁、安静;不得在病室内吸烟、高声谈话;不可随意翻阅病历。不可擅自请院外医生诊治或自行用药。

5、谢绝探视人员送来的物品、食品。

6、探视人员必须爱护公物。

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消毒隔离制度

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筑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分设新生儿监护区、新生儿隔离区、沐浴区、配奶间等,严格分区管理。

2、环境要清洁,空气新鲜,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通风,净化空气。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55%~65%,空气、物体表面应达医院环境Ⅱ类环境标准。空气净化消毒器定时开机,做好记录。

3、落实手卫生,接触新生儿前后均按手卫生要求洗手或用速干消毒液消毒双手。

4、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必须洗手、戴口罩、戴帽子、更衣、更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5、严格探视制度,凡探视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戴帽子、着鞋套、洗手或消毒双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应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

6、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7、呼吸机湿化瓶每日清洗并更换湿化液。吸氧装置和吸痰装置均为一次性材料,一人一用一处理,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用后按照医疗垃圾处理,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消毒后晾干,送至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置。

8、蓝光箱和暖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9、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处理。如雾化吸入面罩、体温表、吸痰管等。扑粉、眼药水专人专用。听诊器专人专用,保持清洁。隔离患儿用具单独使用。

10、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在科室清洗,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

11、新生儿所用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尿布)、衣服、被单等,应用棉织品,设专柜存放。被单、衣物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12、床头柜、桌凳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所有用具1~2次;地面每天湿式清

扫三次,有污染时及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擦拭。尿布、污物用后切勿随意抛落地面,及时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垃圾袋满3/4时应及时更换。

13、为确保婴儿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由营养科统一提供代乳品,拒收家属提供的母乳、辅奶和其它辅食。

14、消毒剂应注明开启日期。

15、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使用一次性诊疗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不得交叉使用。

16、新生儿沐浴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6℃-28℃,拆褓和包褓应严格分开,避免交叉。遇有医院感染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17、室内使用的抹布、拖把,必须专间专用,每次使用后必须及时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18、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19、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暖箱内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留存监测资料。

20、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八、配奶间工作制度

1、配奶间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的相关规定,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配奶和喂奶工作。

2、非配奶人员不得进入配奶间,配奶间内不得堆放杂物。配奶人员配奶前后必须清洁消毒双手。

3、配奶所用奶具用后必须及时清洁、凉干,经消毒供应室处理后保存备用。每天对奶具存放柜和配奶操作台进行清洁,地面每天湿式清扫,如有污染及时擦拭消毒。

4、为确保婴儿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重症监护室统一提供辅奶、辅食,拒收家属提供的母乳、辅奶和其它辅食。奶粉在有效期内使用,保存在清洁干燥处。开启后注明日期,保存时间按照说明书要求。

5、冰箱内除存储所配辅奶、辅食外,不得储存任何其它外用药品及杂物。每天保持清洁,每日检查冰箱温度,保持冷藏室温度在2℃~8℃,并做好相关记录。

6、每次清洗奶具后对水槽和清洗刷进行清洗,清洗刷悬挂。

7、感染性患儿奶具使用后先进行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常规处理。

8、每日对配奶间行空气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1小时,并做好消毒记录。

九、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医疗器械由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班班交接。

2、使用医疗器械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后必须清洁处理,消毒、灭菌后归还原处,以备再用。

3、精密、光电仪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使用者必须掌握其性能、操作程序和保养方法,各种仪器应按其不同性质妥善保管。

4、所有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需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才可外借。

5、凡因责任心不强或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医疗器械或其它物品者,均应酌情赔偿。

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制度

1、操作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使用设备。

2、操作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严格按要求使用仪器。

3、开机前应按仪器使用要求,检查电压是否相符,各按键是否在正确位置,调整合格后方能使用。

4、仪器在使用中出现故障应及时停机,按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处理。如不能解决故障,应及时通知器械材料中心人员处理,不得擅自拆修。

5、仪器设备停止使用时,应先关设备开关,后断电源。仪器暂不使用时应按要求定时通电试机,以免受潮。

6、做好仪器使用、检查、维修、保养记录。

篇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关键词:质量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

在没有监护人在场, 且服务对象是没有自主监护能力的新生儿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 , 实施质量控制是NICU护理质量提高的基础。NICU的护理工作自2005年卫生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医院管理活动年以来, 我院护理部以NICU为试点, 引入护理质量控制的科学管理方法, 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并发症, 提高了家属满意度。现将质量控制在NICU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 建立完善的三级质控体系, 制订完整的质控标准

1.1 建立完善的三级质控体系

为了切实做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我院在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采用并形成了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即质控委员会 (主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护理部) 、质控管理组 (科护士长、护士长) 和质控专项组 (护士长、科室骨干护士) 。质控委员会主要是制订和完善各项制度, 起到决策和原则性的指导作用。质控管理组主要是通过考核, 进行护理质量控制, 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向质控委员会报告, 起到与上下级沟通的桥梁作用。质控专项组主要是具体执行科室的护理质量标准, 起到将制度转化为使病人受益的实践活动的作用。

1.2 制订完备的质控标准

我院护理部根据卫生部《医疗管理评价标准实施细则 (2005) 》《消毒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广东省医院护理质量标准, 结合NICU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科学客观的标准, 如基础护理质控标准、专科护理质控标准、病房管理质控标准、消毒隔离质控标准、护理文书质控标准、急救药品与器材质控标准、危重病人管理质控标准、护理安全质控标准等。

2 质量控制的全程实施

2.1 护理前质量控制的实施

三级质控体系对于与护理工作有关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及评估, 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 制订护理安全质控流程和护理紧急风险预案, 如病情突变应急措施, 突发猝死、停电、停水等意外事件的风险预案等。同时, 开展星级服务及星级护士的评选活动, 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护理人员按照星级护士的标准要求积极工作, 努力进取, 可以增强职业自律性, 规范服务行为, 提升了服务水平。

2.2 护理中质量控制的实施

实施日查、周查、月查和季查的定期检查。日查主要是质控专项组根据本病区的工作特点对本科室护理工作进行细致的日常检查, 发现缺陷, 即时纠正, 也就是自我控制的过程, 是护理质量保证的基础。周查主要是质控管理组对其所管辖的科室进行质量考核, 并将结果上报质控委员会。月查和季查主要是质控委员会对全院各科室进行护理质量大检查, 从总体上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 并制订与护理人员经济效益挂钩的相关措施。

2.3 护理后质量控制的实施

评价护理的整体效果, 对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好的方面和找出的问题, 进行总结, 通过反馈, 预防护理缺陷再次发生, 促进永久和根本性的质量改进。同时, 对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 对问题较多的人员, 帮助查找原因, 制订改进措施, 协助加以改进。护理后质量控制的科学实施, 是全程质量控制这个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这使得质量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反馈环, 通过正反馈和负反馈来纠正不好的护理实践, 激励好的护理实践。

3 体会

3.1 质量控制是NICU护理质量提高的基础

NICU是一个特殊的科室, 服务对象是没有自主监护能力的新生儿, 家长又不在身边, 因此医疗护理工作是在没有第三者监视的情况下进行的, 护士工作只能依靠“慎独”精神的道德标准来自我约束。“慎独”精神是高境界的自我素养, 是护士道德基本原理和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的一个进步过程, 这就要求护士的素质达到一定水平。即使护士的素质达到一定水平, 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保证, 护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势必受到影响, 因此需要一个科学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来管理、约束、衡量和引导护理工作。

3.2 护理质量标准的制订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护理质量管理是对服务对象的管理过程进行评价、判断, 实行有效质量控制的过程, 使病人得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即通过对护理质量评价来衡量护理工作目标完成的程度[1]。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是衡量护理工作优劣及质量管理的依据, 是对质量要求的界定和规定, 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也是质量控制的依据和关键。它反映的是管理者的要求, 有很强的导向性[2], 其目的是使护理人员的行为活动符合工作要求和满足病人需求。有效的质量控制就是用最佳的参数、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技术、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优质的护理[3]。因此, 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来衡量护理工作, 是护理质量控制取得成功的关键。

3.3 护理人员自主意识的提高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内因[4]

护理质量要得到持续改进, 就必须强调护理团体的参与意识, 提高护理团体的综合性素质, 从而在实践过程中, 真正满足病人的各项需求。质量控制过程过于注重外界的考核, 容易使护士视检查为负担, 出现应付检查现象, 使质控流于形式, 不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正如管理专家说的那样, 质量是做出来的, 不是检查出来的[5]。在质量的督察和评价中不应以找出问题为重点, 而应以评价工作成绩为重点[6]。因此, 为强化护理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实施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 强化其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许凤仙.护理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医院, 2005, 4 (8) :68-72.

[2]黄艳萍.浅谈护理质量管理[J].当代护士, 2002, 5 (2) :25.

[3]施雁.护理质量管理实效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5) :443-444.

[4]董慧芬.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第一要素[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1) :146-147.

[5]李黎.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控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4) :402-403.

篇4: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安全护理管理

【关键词】 安全护理;管理;重症监护室;新生儿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6-02

所谓的护理安全管理就是指利用管理、教育、技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来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以此来规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较为高效、健康、安全的护理环境[1]。新生儿作为一个较为脆弱的群体,当其在出生后发生危重疾病时,就必须为其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医疗护理环境,以便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以及生存质量[2]。本研究将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为了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就必须懂法、知法,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开展日常护理工作。为了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医院在对此类新生儿危重病房的护理工作以及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就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进行学习。让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风险因素进行积极防范,将法律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确保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日常护理行为合法、合情以及合理。

2 人员的合理配置,强化团队合作

医院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按照动态调整、优化组合、结构合理等原则来对其进行护理人员的配置。一般情况下,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专业知识过硬、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以及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比例应占绝大部分,以此来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的质量以及数量,确保她们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护士长可以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根据工作量的不同、工作时间段的不同以及季节的不同来对排班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动态安排。在医疗高峰时段,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弹性排班,以此来避免护理人员出现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出现。在对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由于此类工作具有缺乏新意、重复性强、琐碎、繁忙等特点,同时它有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通常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基于此,在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强化护理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她们在繁忙的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以此来降低护理工作中的漏洞以及缺陷,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3 强化护理人员的学习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技术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3]。透析仪、各类监护仪器、人工呼吸机、新生儿辐射台以及新生儿暖箱的相继出现为危重新生儿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希望,因此,新生儿危重监护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就必须对熟练掌握这些仪器的应用,以此来改善危重新生儿的生存质量,降低其死亡率。例如,在对暖箱中的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如果未对呼吸机螺旋管或有机外罩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就会导致患儿出现医源性感染的情况[4]。此外,在对各类仪器进行使用时,如果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或未完全掌握一起的相关性能,那么就有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由此可见,新生儿危重监护室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遵守相关的护理操作规章制度,而且还必须强化专业技能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对各类贵重、精密换壳仪器的操作规程、使用方法、性能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从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对护理工作中的新技术、新知识进行不断学习,使其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拓展,以此来达到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工作质量。

4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护理人员在对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对患儿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整体方面来看待其所患的疾病。在对此类新生儿进行护理时,最好使其处于一个相对适宜的环境中,使其保持舒适的体位,对患儿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帮助母婴尽早建立亲子关系。

5 建立护理安全小组

医院在开展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时,可以通过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方式来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安全进行全权负责,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案进行管理。每月定期召开护理工作会议,对上月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并将其登记在册,同时还必须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每月必须对辖区内的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潜在的问题就必须立即进行整改,以此来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质量。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进行预防性管理,将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以及风险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伍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安全防护的研究现状[J].重庆医学,2012,41(33):3550-3552.

[2] 徐亚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监测及控制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52-53.

[3] 何少茹,孙云霞,余宇晖等.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18-21.

篇5: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质量标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需要较高的医护技术力量,众多的护理人员和现代化仪器设备[1]。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NICU人员标准

1.1 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应选择品德、业务、身体各方面素质优秀的人员。既要有新生儿临床护理经验和一般护理技能,还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操作和急救护理,熟悉临床监护指标,综合观察病情变化,不机械执行医嘱,有超前的抢救意识。

1.2 护理人员配备的要求 按护理所需时间的总和以及每周实际工作时间而定,一般认为护士数∶病人数为2.5∶1[1]。

1.3 护理人员培训的要求 进入NICU工作的护士,必须经过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除一般新生儿疾病知识外,着重培训新生儿急救技术与护理。

NICU病区设施的要求

NICU为独立病区,以邻近新生儿室、产房、手术室、急诊室为宜。室内光线应充足且有层流装置,温度以24℃~26℃,湿度以55%~60%为宜。病区分为加强护理区、中间护理区2部分,另设辅助房间[1]。(1)加强护理区:床位最好设置4~6张,主张集中式安排。另设1~2间隔离病区供特殊使用。抢救床位应具备的基本设施:暖箱或辐射保暖床、监护仪、呼吸机、负压吸引器、测氧仪、输液泵、复苏用具和生命岛(为床旁大柜)。(2)中间护理区:又称恢复区,当危重新生儿经抢救好转后转入本室继续治疗。(3)辅助房间包括医、护办公室、治疗室、仪器室、家属接待室等。

NICU工作常规

NICU护理人员对新生儿全部进行特护,应到床头交接班,详细交待诊断、病情、治疗及护理要点[2]。

3.1 入院前准备 预热暖箱,检查抢救单元设备和功能,保证完好。

3.2 入院时措施 需急时处理的患儿立即放辐射台上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各种监护仪器等。

3.3 入院后常规护理和监护 24h守护床旁。(1)呼吸、心血管系统:多参监护仪监护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呼吸暂停、每小时记录1次,但每2h尚需亲自听、数、记心率、呼吸1次。呼吸道管理者,每2~4h吸痰,并记录痰液的性质和量。用呼吸机者每2h记录各项参数1次。(2)神经系统:意识、反应、瞳孔、肌张力、颅内压监测者每2h测记1次。(3)消化系统:腹胀、呕吐、大便性质、鼻饲前检查胃残留物容量。(4)泌尿和代谢系统:称体重每日1次,记24h出入量,每日测尿比重、尿糖、血电介质、血糖1次,测记体温、箱温每2~4h 1次,临床上常规监测大部分借助监护仪,但仔细的临床观察仍必不可少,如:神志、反应、腹胀、呕吐等非仪器所能测出,而它往往是病情变化的重要线索。

NICU消毒隔离要求

NICU是危重病儿集中的地方,极低出生体重儿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尤为重要。(1)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的感染性疾病。入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认真洗手。操作、护理患儿前后均要求流动水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剂。(2)空气消毒:常规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照射,每周用乳酸熏蒸1~2次。(3)地面用湿吸尘器或湿拖每日2次,床间距应大于1m。(4)仪器设备每日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机、吸痰器管道,湿化瓶等每次使用后均消毒。(5)感染性患儿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

NICU仪器设备保管与维修

NICU是仪器设备密集的科室,护士长应做好管理工作。日常管理:(1)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做到账、物、卡相符,及时记录运转时间、状态和维修内容。(2)定点放置、定人管理,有条件的医院可由专职人员担任。(3)新仪器进入科室要制订操作规程,对护士进行培训,告诫有异常时不盲目操作。消毒保养:(1)仪器工作的环境应通风、电压稳定,避免强光强电磁场干扰及剧烈振动。(2)日常做好清理和清洁,终末按常规消毒后加罩备用[3]。

危重新生儿转运要求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绝不是一般的运送患儿,应该在转运的同时能对患儿进行急救和监护。出色的转运工作在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上发挥重要作用。NICU的编制应包括有随时出发接送的一名医生和护士。护士负责管理转运所需器械物品和药品。转运完毕及时做好转运记录和小结。

浅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质量标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需要较高的医护技术力量,众多的护理人员和现代化仪器设备[1]。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NICU人员标准

1.1 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应选择品德、业务、身体各方面素质优秀的人员。既要有新生儿临床护理经验和一般护理技能,还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操作和急救护理,熟悉临床监护指标,综合观察病情变化,不机械执行医嘱,有超前的抢救意识。

1.2 护理人员配备的要求 按护理所需时间的总和以及每周实际工作时间而定,一般认为护士数∶病人数为2.5∶1[1]。

1.3 护理人员培训的要求 进入NICU工作的护士,必须经过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除一般新生儿疾病知识外,着重培训新生儿急救技术与护理。

NICU病区设施的要求

NICU为独立病区,以邻近新生儿室、产房、手术室、急诊室为宜。室内光线应充足且有层流装置,温度以24℃~26℃,湿度以55%~60%为宜。病区加强护理区、中间护理区2部分,另设辅助房间[1]。(1)加强护理区:床位最好设置4~6张,主张集中式安排。另设1~2间隔离病区供特殊使用。抢救床位应具备的基本设施:暖箱或辐射保暖床、监护仪、呼吸机、负压吸引器、测氧仪、输液泵、复苏用具和生命岛(为床旁大柜)。(2)中间护理区:又称恢复区,当危重新生儿经抢救好转后转入本室继续治疗。(3)辅助房间包括医、护办公室、治疗室、仪器室、家属接待室等。

NICU工作常规

NICU护理人员对新生儿全部进行特护,应到床头交接班,详细交待诊断、病情、治疗及护理要点[2]。

3.1 入院前准备 预热暖箱,检查抢救单元设备和功能,保证完好。

3.2 入院时措施 需急时处理的患儿立即放辐射台上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各种监护仪器等。

3.3 入院后常规护理和监护 24h守护床旁。(1)呼吸、心血管系统:多参监护仪监护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呼吸暂停、每小时记录1次,但每2h尚需亲自听、数、记心率、呼吸1次。呼吸道管理者,每2~4h吸痰,并记录痰液的性质和量。用呼吸机者每2h记录各项参数1次。(2)神经系统:意识、反应、瞳孔、肌张力、颅内压监测者每2h测记1次。(3)消化系统:腹胀、呕吐、大便性质、鼻饲前检查胃残留物容量。(4)泌尿和代谢系统:称体重每日1次,记24h出入量,每日测尿比重、尿糖、血电介质、血糖1次,测记体温、箱温每2~4h 1次,临床上常规监测大部分借助监护仪,但仔细的临床观察仍必不可少,如:神志、反应、腹胀、呕吐等非仪器所能测出,而它往往是病情变化的重要线索。NICU消毒隔离要求

NICU是危重病儿集中的地方,极低出生体重儿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尤为重要。(1)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的感染性疾病。入室前

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认真洗手。操作、护理患儿前后均要求流动水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剂。(2)空气消毒:常规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照射,每周用乳酸熏蒸1~2次。(3)地面用湿吸尘器或湿拖每日2次,床间距应大于1m。(4)仪器设备每日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机、吸痰器管道,湿化瓶等每次使用后均消毒。(5)感染性患儿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

NICU仪器设备保管与维修

NICU是仪器设备密集的科室,护士长应做好管理工作。日常管理:(1)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做到账、物、卡相符,及时记录运转时间、状态和维修内容。(2)定点放置、定人管理,有条件的医院可由专职人员担任。(3)新仪器进入科室要制订操作规程,对护士进行培训,告诫有异常时不盲目操作。消毒保养:(1)仪器工作的环境应通风、电压稳定,避免强光强电磁场干扰及剧烈振动。(2)日常做好清理和清洁,终末按常规消毒后加罩备用[3]。危重新生儿转运要求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绝不是一般的运送患儿,应该在转运的同时能对患儿进行急救和监护。出色的转运工作在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上发挥重要作用。NICU的编制应包括有随时出发接送的一名医生和护士。护士负责管理转运所需器械物品和药品。转运完毕及时做好转运记录和小结。【参考文献】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6.石树中.新生儿护理.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129.涂园芳,包奕凤.ICU病区的仪器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62.作者单位: 333000 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

篇6: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帮助宝宝的成长

并不是每一位孩子都是健康的,许多的宝宝在出生后会因为一些疾病而不得不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那么接下来这篇文章是为大家介绍,有关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面的一些情况。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环境要好,简洁舒适,技术设备先进齐全。一般实行婴幼儿全托制管理,为婴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简洁、卫生的医疗环境,24小时有医生护士陪护,入院后患孩的生活、饮食用品由家属提供,生活上完全由医护人员照顾以减轻家属的负担,全方位的方便了患孩家属,同时也减少交叉感染的机率,影响患孩的治疗及康复。

生活当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对于孩子最好的保障这里面有专业的医生与护士为孩子进行护理,家长一定要放心,不必要太过担心,经过及时的治疗孩子是可以康复的。

篇7: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肖善秋 李月凤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6期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进行探究,进而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到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并被确诊了的深部真茵感染新生儿2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这22例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主要部位是在肺部,而最常见的感染菌种为白色念珠菌。而造成ICU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长期侵入性的操作、广谱抗生素以及静脉营养的长期使用。结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作者认为应该尽量减少长期侵入性的操作、广谱抗生素以及静脉营养的长期使用,同时做好真菌感染预防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篇8: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

1.1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新生儿的各种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其代谢能力和抵抗力都较弱,病情会根据患儿身体状态的不同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新生儿没有自我防护意识,且不具备语言表达的能力,如果出现强烈的生理需求或者是极其细微的病情波动都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密切的关注,使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早产儿和畸形儿的比例不断升高,增加了重症监护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同时也对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是影响新生儿重症监室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首先,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够强,工作不够认真,一些护理人员未能按照护理操作规程及制度进行护理,甚至错误地执行医嘱配错药物或者药物的使用剂量不准确;工作交接过程中对于一些危重新生儿没有交接清楚,巡视不及时,对新生儿病情的观察不仔细等,这些因素均会延误新生儿的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其次,护理人员的配置不合理,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新生儿的抢救治疗,还要负责大量的新生儿喂养和基础护理工作,护理工作中需要使用各种医疗设备进行检查治疗,此外还要书写护理文书、录入医嘱,管理和使用科室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工作,工作量非常大,配置不合理将会造成护理人员忙不过来,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再次,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参差不齐,一些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具备相应的急救、危重病知识,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不足,抢救中不能有效配合,影响治疗效果[3]。

1.3医疗器械因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仪器设备较多,例如婴儿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双道注射泵、暖箱、体外振动排痰机、气管插管喉镜、血糖检测仪、蓝光箱、吸引器等。这些设备的应用复杂,如果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操作不熟练可能会造成仪器的损坏或者医疗事故发生,增加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

1.4医院感染因素新生儿病房内结构的不合理,会影响监护室的通风质量,且床位之间距离太近,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等均会导致新生儿出现感染,影响新生儿的治疗或者威胁其生命,增加护理风险的发生。此外,新生儿刚刚脱离母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差,容易受到医院内的病原菌或者病房内病原菌的影响,发生感染,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2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的对策

2.1加快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制度的完善医院应该加快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管理制度的完善,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责任,规范操作行为和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促进标准化、制度化管理的实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护理工作效率[4]。同时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对护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于工作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淘汰,对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的激情,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加强护理人员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定期组织职业道德教育讲座,同时将规章制度的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自律习惯,自觉遵守并维护各种规章制度,时刻将护理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将护理风险的管控作为工作重点,正确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教育,组织专业知识讲座以及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竞赛及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予以淘汰,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同时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5]。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掌握急救的基本技能以及常用的专业技能,积极地为新进护理人员提供实践的机会,增长其工作经验。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比赛,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竞争,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2.3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医疗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出现故障立即进行检修。对于引进的新设备,在使用前首先要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应该充分掌握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正确地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同时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仪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理检查,保证使用完后仪器设备的干净整洁。

2.4做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感染预防工作科学合理地设置重症监护室结构,明确各区之间的工作内容,调整监护室各床位之间的距离,监护室内严禁堆放任何物品,做好监护室的消毒工作,定期使用消毒液对病房进行消毒。同时,规范医院的预防感染制度,完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环境、物体的消毒,保持空气清新,定期通风。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工作中必须穿室内专用的工作服,外出时更换,进入隔离区必须穿隔离衣。做好各种仪器设备的消毒工作,及时对医疗设备进行消毒、更新,以免造成感染。

积极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的管理,做好风险预防工作,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各医院应该不断对加强护理风险的分析,探讨科学、合理的预防对策,降低护理风险发生,促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甜.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14(1):234-235.

[2]李梅.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9(22):703-704.

[3]周凤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1(7):82-83.

[4]史晓静,金二丽,魏明.浅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5,14(8):128-129.

篇9: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关键词】PICC;静脉穿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06-02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常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置管时间长、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危重新生儿因生理和病理原因,多需要长期输液治疗,以往临床多以经浅表小静脉穿刺,但由于患儿用药频繁,期间容易出现药液外渗、医源性感染等情况,而采用PICC可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因此其该技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得以广泛应用。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8例新生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ICC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1月~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患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极低出生体重患儿51例,先天性巨结肠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例。根据静脉穿刺方法的不同,将上述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28例,男患儿17例,女患儿11例,胎龄为26~40周,平均为(32.5±4.6)周,出生体重为760~3000g,平均为(1400±250)g;对照组共30例,男患儿16例,女患儿14例,胎龄为26~39周,平均为(32.4±4.2)周,出生体重为760~3000g,平均为(1400±260)g。两组在胎龄、性别、出生体重、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药均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并予以相关护理。观察组应用PICC置管,首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以静脉粗短、瓣少为宜,以提高送管成功率,具体操作为:穿刺前明确插管置入长度,由外周静脉穿刺,患儿取仰卧位,将头偏向穿刺侧,沿着静脉行径,针头完全进入血管见血回血再送入自引套管,退出穿刺针,加压包扎,接输液泵;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根据新生儿血管特点,明确穿刺和进针相关注意事项,宜快不易深,穿刺前应绷紧皮肤,进针时应靠近远心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患儿体温等生命体征,查看插管、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渗液等感染征象,注意预防感染,保持导管通畅,预防相关并发症。记录静脉穿刺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5.2软件包对纳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均为100%,其中观察组药液外渗和静脉炎发生率(0%、7.1%)均低于对照组(16.7%、36.7%),比较差异显著(P<0.05),医源性感染发生率(0%)也低于对照组(3.3),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一直备受关注,患儿属于特殊群体,治疗要求更高,尤其是对于重症监护室患儿,更是受到了临床的高度重视,就静脉输液而言,有关PICC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报道较多,如马小玮等对60例重症监护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0%,穿刺后有静脉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10%,经针对性护理得到改善,总体来看,应用PICC置管可保障输液的安全性,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本组研究中,58例重症监护室患儿静脉穿刺均较为成功,其中给予PICC置管的观察组28例患儿,药液外渗、静脉炎及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28)、7.1%(2/28)、0%(0/28);给予浅表静脉留置针的对照组30例患儿,药液外渗、静脉炎及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6.7%(5/30)、36.7%(11/30)、3.3%(1/30),两组在药液外渗和静脉炎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PICC置管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静脉输液治疗中,安全性更高,可减少静脉炎、药液外渗等不良情况发生,使患儿得到更好的治疗。

综上所述,PICC是一种备受认可的静脉通路手段,具有安全、耐高渗、易操作优点,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静脉输液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避免因过度刺激引发患儿生理不稳定状况的出现,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袁磊.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2(4):126-127.

[2]陆丽华,谭宝琴,韦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中国医刊,2015,11(6):70-72.

篇10: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一、监护室在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主治医师给予必要的协助。

二、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全、安静,避免噪音,不得在病房内大声喧哗。

三、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天通风3次:清晨、上午、下午各1次。

四、医务人员着装整洁、严肃,不得在病房打手机,不得在病区内吃东西。

五、患者住院期间必须穿病号服,除必需生活用品外,不得存放过多物品。

六、病房床位和物品摆放规范,所有与医疗、护理有关的仪器和物品,如监护急救仪器、急救物品、药品及一次性用物等放置在固定位置,使用后应物归原处,不得随意乱放。

七、急救仪器设备和用物应常备不懈,并指定专人负责每日清点、检查、填充,做到有备无患。

八、值班医生24小时不允许离开病房。

九、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患者使用的医疗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

十、遇有严重感染、传染、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应与其它患者隔离,有条件应安置在单间隔离病房,专人护理。

十一、护士交接班必须在患者床旁,接班护士确定无问题后,交班护士方可离开病房。与医疗护理无关人员限制出入,探视人员应穿隔离衣及鞋套。

十二、全科医务人员均有方便快捷的通讯联系方式以应付紧急情况,任何时候都要以病房的工作为先。

篇11:重症监护室规章制度

(一)探视病员要按规定时间,每次两人。学龄前儿童不得带入病房,传染病员一般不得探视和陪伴。

(二)探视危重病员,可持病危通知单,由医护人员特别安排。

(三)探陪人员必须遵守院规,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不得擅自翻阅病历和其他医疗记录,不得私自将病员带出院外,不要谈论有碍病员健康和治疗的事宜,不在病员床上睡觉。要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不准吸烟、饮酒。要爱护公物,节约水电。

(四)凡探视、陪伴人员损坏、丢失医院物品,应负责陪偿。

二、病房小药柜管理制度

(一)病房小药柜所有药品,只能供应住院病员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

(二)病房小药柜,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和保管工作。

(三)定期清点、检查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等药品时,停止使用并报药剂科处理。

(四)毒、麻、限剧药品,应设专用抽屉存放,严格加锁,并按需要保持一定基数,动用后严格按《毒、麻、限剧药品管理规定》执行。

(五)药剂科对病房小药柜,要定期检查核对药品种类、数量是否相符,有无过期变质现象,毒、麻、限剧药品管理是否符合规定。

三、ICU收治原则及疾病范围

ICU是收治危重病人的地方,凡生命体征不稳定且有抢救希望者,可入ICU。原则上待血液动力学稳定及呼吸通道建立后转入ICU,以免在转运途中发生危险。

具体疾病:

(一)各种严重休克:(二)严重心力衰竭;(三)严重心肌梗塞;(四)严重心律失常;(五)急性肺损伤,ARDS:

(六)严重呼吸衰竭:(七)严重急性肾功能不全;(八)严重肝功能不全;(九)MODS(MOF);(+)DIC;(十

一)严重代谢功能障碍;(十二)昏迷;(十三)严重体液失衡;(十四)各种严重中毒;(十五)严重中暑;(十

六)严重创伤及多发伤;(十七)挤压综合征;(十八)脂肪栓塞综合征;(十九)严重产科并发征;(二十)心肺脑复苏术后;(二十一)重大手术、操作、全麻等术后。

下列情况原则上不得转入ICU

1.传染病。

2.各种慢性疾病的终末状态,如恶性肿瘤晚期。

3.经济条件不许可者。

四、ICU病人的管理

(一)ICU职责: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生命体征稳定、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营养支持、感染防治、各种检测、监护等。

(二)临床科室ICU之间须相互理解通力协作。严重复合伤、跨科病人、重大治疗方案的更改、实施、病人进出ICU适应证的选择等问题,原则上由ICU与各科共同协商,ICU须充分尊重专科处理意见。当治疗方案出现分歧时,可通过院内会诊。当适应证及转出方向发生分歧无法解决时,由ICU主任决定,权力与责任同在。

(三)ICU须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加快周转,提高使用率。

(四)与医疗管理有关的各项制度,如:疑难病人讨论,死亡讨论等按统一规定执行,必要时ICU与相关科室共同参与。

(五)ICU与临床科室实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原则

五、病房管理制度

(一)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治或高年住院医师积极协助。

(二)为保证重症监护良好的工作环境,防止交叉感染,本室不留陪侍人,家属可留电话,保持联系。

(三)各级医师各司其职,按岗位责任严格要求。主任医师每周查房至少一次,主治医师每周查房至少两次,危重病人随时查房、巡视。

(四)涉及重大抢救事宜,需立即报请科主任,并报医务处及有关院领导,亲临参加指挥救治。涉及各种纠纷的病员救治要及时向医务处及有关部门报告。

(五)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六)医务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着装整洁,必要时戴口罩、病房内不准吸烟。

(七)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并应逐步建立各

种危重病员的抢救程序及重症监护规范。

(八)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篇12:重症监护室管理制度

1.工作制度

(1)病区监护室在本科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治医师给予必要的协助。

(2)保持监护室整洁、舒适、安全、安静,避免噪音,不得在病房内大声喧哗。

(3)保持监护室环境整洁,紫外线消毒一日两次;注意通风,每天至少通风3次。

(4)医务人员着装整洁、戴口罩,不得在病房内打手机、不能聊天、打闹、吃东西。

(5)尊重患者的隐私,做任何操作注意必要的遮挡和不必要的过分暴露。

(6)患者住院期间必须穿病号服,除必需生活用品外,不得存放过多物品。

(7)病房床位和物品摆放规范,所有与医疗、护理有关的仪器和物品,如急救设备、急救物品、药品及一次性用物等应放置在固定位置,使用后应物归原处,不得随意乱放。

(8)急救仪器设备和用物应指定专人负责每日清点、检查、填充,做到有备无患。

(9)报警信号就是呼救,医护人员听到报警必须立即检查,迅速采取措施。

(10)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严格落实洗手指针。

(11)遇有严重感染、传染、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应与其他患者隔离,有条件者应安置在单间隔离病房,专人护理。

(12)护士交接班必须在患者床旁,接班护士确定无问题后,交班护士方可离开病房。

(13)与医疗护理无关人员限制出入,监护室外公示家属探视制度。

(14)全科医护人员均有方便快捷的通讯联系方式以应付紧急情况,任何时候都要以监护室的工作为先。

2.工作常规

1.接收新病人的常规

(1)床位准备

按备用床准备好病床,床头牌、床头卡放到规定位置。

(2)

仪器准备

1)

氧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准备吸氧装置,如鼻塞或面罩吸氧,必要时备好呼吸机,连接模肺备用。

2)

心电监护仪:接通电源,连接电极片备用。必要时备好有创测压装置。

3)中心负压吸痰器:连接管路,备用。

4)微量注射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准备相应数量的微量注射泵,备用。

5)除颤仪: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连接除颤仪充电备用。

6)必要时备好临时起搏器。

(3)药品、液体准备

1)根据病情,必要时配好多巴胺、硝普钠等药物。

2)将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药物准备好备用。

3)对可能使用的药物和液体进行检查后方在合适的位置。

(4)其他准备

1)配置有创测压管冲洗液。

2)连接好有创测压管道。

3)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寸带等,放在床头。

4)备用不同型号的吸痰管。

5)备好简易呼吸气囊、胃管,待用。

6)听诊器、体温计、手电筒、约束带、血尿标本容器放在合适的位置。

7)准备好重症监护记录单,认真填写病人的一般项目。

3.抢救制度

(1)

紧急抢救时,二线医生必须立即到监护室组织抢救。医生未到以前,护士不能离开患者,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如吸氧、吸痰、测量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胸外心脏按压等,并详细记录。

(2)

严密观察病情,用药处置要准确、迅速。执行抢救口头医嘱时,护士在用药前应口头重复医嘱,医生确认无误后执行,并将空安瓿保留,抢救工作结束时二人核对后方可弃之。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要详细交班。

(4)及时与患者家属或单位联系,及时通报病情变化。

(5)抢救完毕后,2小时内补记好抢救记录。

4.病人的管理

(1)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2)认真落实优质护理,做好患者的卫生处置,如修剪指甲,梳理头发剃须等。

(3)做好皮肤护理,保持气垫床处于功能状态,每两小时翻身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口腔及其他部位的清洁,预防口腔异味、溃疡和感染。

(5)做好饮食指导,预防便秘的发生。

(6)尊重关心患者,并进行有效的沟通,随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7)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包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预防跌倒,坠床,意外伤害和非计划拔管。

篇1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舒适护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 是用来治疗、护理高危新生儿的病室。患儿病情危重、身体功能脆弱, 为使患儿身心舒适, 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治疗,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通常对其采取舒适护理措施。舒适护理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者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 提高愉快程度, 使患者能够及早康复出院。本文采取舒适护理方法对210例重症监护室患儿进行精心护理, 取得的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420例重症监护新生儿, 其中男性250例, 女性170例, 出生年龄为0.5 h~24 d;90例早产儿, 122例新生儿肺炎, 128例新生儿低血糖, 50例高胆红素血症, 30例新生儿窒息。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各组均为210例) :观察组即舒适护理组与对照组即基础护理组, 使两组新生儿不存在病因、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上的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基础护理, 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上舒适护理, 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 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采用χ2检验两组对比计数, 应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数据, 以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210例患儿中, 治愈112例, 好转78例, 无效20例, 无死国药业, 2011, 7 (19) :153-154.亡, 总有效率为90.48%, 住院的平均时间为 (8±3) d;对照组210例患儿中, 治愈90例, 好转76例, 无效42例, 死亡2例, 总有效率为79.05%, 住院的平均天数为 (14±4) d, 两组数据相比, 存在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 护理

3.1 常规护理

住院前3 d, 每日测量4次体温, 待平稳后, 改为每日2次, 放在暖箱中保暖的患儿, 每隔4 h测一次。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根据医嘱喂奶、喂药, 注意避免呛咳。护理皮肤, 每日淋浴1次, 重危患儿应擦浴, 将专用的婴儿爽身粉涂抹于皮肤皱褶部位, 为防止皮肤被划伤应修剪指甲;患儿皮肤应保持干燥、清洁, 避免出现糜烂。及时更换尿布, 便后应清洗患儿臀部, 以鞣酸软膏涂之, 防止发生臀红。保持未脱落脐带的干燥, 避免发生感染。每日喂奶的量、次数、吮吸时间硬详细记录。每日测体质量1次, 大小便次数、性状需记录, 1 d内无小便者, 多补充水分, 在36 h后患儿无大便, 需注意是否是肠道畸形, 若不是, 则应以生理盐水进行灌肠, 并报之给医师[1]。每日消毒病室, 每月监测空气一次。消毒患儿衣物、床单等并将之存放于专柜。

3.2 舒适护理

3.2.1 环境护理

(1) 保持病室的整洁, 温湿度应适宜, 温度宜保持在24~26℃, 湿度应在55%~65%[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以通风。 (2) 病室光线不能过亮, 可观察即可, 灯光应柔和, 光线不宜直射患儿眼睛, 故需灯光时才开灯, 特殊情况如使用强光时还可以深色布遮盖。安装的光照设备最好能控制光线的强弱, 调整时以患儿的睡眠周期及活动规律为依据, 将病室调整为暗室的环境[3]。 (3) 患儿的生理、病情均会受到环境噪音的影响, 故需减少噪音对患儿的刺激。进入病室的人员需穿上软底拖鞋, 禁止于病室内大声喧哗, 将电铃声降低, 电话设置在远离病床的位置。对入室人员的人数加以限制, 叮嘱家属在探访时应保持环境的安静, 向其讲解噪音对患儿的影响及危害[4]。调低病室中各种医疗设备的提示音量, 迅速回应报警声, 及时安抚哭闹的患儿。

3.2.2 体位护理

尽量减少不配合治疗患儿肢体的固定[5]。宜采用四肢屈曲的体位, 以柔软的毛巾将患儿周围围起来, 让其手脚可触碰到衣物, 以获取安全感。患儿体位应定时更换, 早产儿在暖箱内的体位应采取屈曲位, 肢体向身体中心靠拢。该体位有利于患儿肢体的平衡及伸展, 防止身体姿势不正确或是出现畸形[6]。或者可实施鸟巢式护理早产儿, 给予患儿满足感与安全感。

3.2.3 心理护理

(1) 温和的刺激如按摩、拥抱、摇晃、抚摸等可以释放患儿体内的β-内啡肽, 改变迷走神经的张力, 发挥5-羟色胺的功能, 患儿的情感需求得以满足[7]。所以常给予患儿无痛性的触觉, 可以抚慰其身心, 将不良情绪如焦虑、孤单、害怕等消除, 还可促进患儿的发育与成长, 提高身体免疫力, 促进消化与吸收, 减少哭闹、改善睡眠。 (2) 通过目光交流能够安慰患儿, 满足其舒适需求, 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患儿可通过眼睛得到信息。故应以目光交流的方式多与患儿沟通, 眼睛应带有善意并要有感情, 目光注视患儿眼睛, 如此有利于患儿视力及大脑的发育。 (3) 耳朵可以说是患儿的另一个心灵窗口, 多与患儿讲话交流 (清醒状态) , 可以让患儿心情愉悦。言语应轻柔、真切, 喂奶时、换尿布时都可与患儿交流。 (4) 给予患儿非营养性吸吮即提供安慰奶嘴, 促进患儿掌握吸吮动作。喂奶间歇, 患儿哭闹、烦躁时可给予其安慰奶嘴, 每日可给予7~8次, 以增加其吸吮的经验。通过吸吮动作有助于分泌消化液, 进而促进消化, 增加患儿体质量, 还可安抚哭闹的患儿, 使其情绪安定。

3.2.4 皮肤护理

皮肤需保持干燥、清洁。每日1次擦浴或洗浴, 勤换尿布, 避免红臀发生, 加强脐部护理, 预防感染。因患儿皮肤薄嫩, 即使是轻微的摩擦或外力, 也会疼痛、受到损伤或感染, 所以应避免捆绑患儿肢体, 选择无钮扣全棉的衣物, 并修剪指甲, 以防其抓伤自己。在为患儿插管时, 应小心操作, 确保稳定;为增加患儿的舒适度, 减小其疼痛, 使用的透明敷贴或胶布应是面积最小的, 撕掉胶布时, 应先以温水湿润, 再朝着毛发方向将其去除。此外, 应协助患儿更换卧位 (左右侧、俯仰位交替进行) , 若是单一卧位时间过久, 会造成压迫, 使患儿肢体及皮肤产生不适, 严重者还可发生头颅畸形, 故患儿的卧位应常变换。

3.2.5 喂养护理

患儿的饮食习惯尚未规律, 通常是按需喂奶, 其自觉饱感是最好的。进行喂奶时, 患儿应侧卧, 奶瓶前应充满奶水, 防止吸入空气;另外, 可暂停几秒再喂奶, 以使患儿的力气不用过度耗费。由于患儿的食管短, 胃处于水平状态, 故喂食后需将其抱起, 轻拍其背, 以排出胃内的空气, 预防吐奶;之后采取右侧卧位, 以防止发生窒息。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属于无人陪护的病室, 护士负责全部的护理工作。舒适感属于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本研究中通过采取舒适护理措施精心护理、仔细照顾患儿, 全方位地为患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 抚慰了其情绪, 减缓了其疼痛, 促进了患儿发育、成长, 充分满足了患儿的舒适需求。经舒适护理后, 患儿恢复良好, 减少了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张爱梅, 罗秀莉.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8 (10) :201-202.

[2]涂满梅, 轰娇, 汪金秀.舒适护理在MCU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9) :34-35.

[3]王艳, 张军, 王金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的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 :48-49.

[4]吴静.NICU新生儿473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9) :23.

[5]姬红玲.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3) :74-75.

[6]王晓云.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 2011, 7 (2) :138.

篇14: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舒适护理(comfortcave)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护理人员能给予一个最舒适的状态,研究出解决舒适问题的方法。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作为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舒适护理的应用对于患儿的康复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舒适护理

1舒適的环境:

1.1良好的温湿度

危重新生儿多为早产儿,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由于基础代谢低,肌肉活动少,而使分解降低。同时,由于糖原、皮下脂肪少,尤其是产热的棕色脂肪更少,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多,故体温低下,因此,应该该根据胎龄、日龄、体重调节箱温与湿度,尽量接近宫内环境,维持患儿肛温36.5~37℃。维持室温24~26℃,相对湿度在55%~65%。

1.2 避免噪声的影响

环境噪音是能扰乱新生儿正常生理状态,并使病情加重。控制室内声音强度<60dB,美国环保局建议噪声尽量<45dB[2]。电话铃装上消音器,医务人员间谈话减到最少,巡房时声音柔和,远离病床,监护仪报警应答迅速,避免在暖箱顶上记录,选择机内噪声最小的暖箱[3]。

1.3 避免强光的刺激

强光会干扰患儿睡眠,导致患儿视网膜病。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调整NICU光线明亮度,暖箱内25ftc,室内60ftc,特殊治疗时100ftc[4]。

2 舒适的喂养

喂养的舒适护理根据早产儿的胎龄、体重、病情和一般情况而定。喂养方法分非营养性吸吮及微量喂养、胃管喂养、经胃管营养向经口哺乳过度和直接授乳的开始。由于早产儿的消化功能非常不完善,奶中的脂肪含量不宜过高,早产儿的奶水浓度应是2:1,每周了解体重增长情况,提供合适的静脉和胃肠营养支持。由于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完善,有时会发生吐奶及呼吸运动不协调现象,所以喂养时,最好使宝宝处于半卧位,奶嘴最好质地软,吸入孔大小适宜。

3 舒适的体位

合理的体位可促进肢体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同时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研究发现,俯卧位对早产儿有多种生理益处,可减少胃液潴留,降低腹胀和呕吐的发生率,有利于患儿呼吸系统的发育;俯卧位似母体宫内姿势,增加安全感,睡眠时间增长;增加体重;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5]。

4 治疗操作中的舒适

4.1 护士要求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心态,熟练的技术,做到稳、准、快,一针见血。

4.2操作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

护士按护理级别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儿有无异常反应,输液是否通畅,滴数是否适宜,针头是否脱出。严密观察各种仪器的显示的数值是否符合正常值标准,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4.3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日常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脐部护理。执行各种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及操作常规。为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新生儿所需用物做到专人专用,部分物品必须高压消毒。温箱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特别是操作窗口。温箱储水槽每日消毒和更换无菌蒸馏水。每天病房通风并紫外线消毒。每月1次空气、物体表面、奶瓶、奶嘴、医护人员的手行微生物监测,保证各项指标达标。

5 舒适的心理护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使NICU的护理人员需要倾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危重新生儿的哭声反应了不同的要求和心情,如饥饿时哭声大,且平稳,持续时间长,护理上应给予喂哺,患儿吃饱后就会停止哭泣。临床上常见难产婴儿、胎儿宫内窘迫或生后窒息的婴儿,此类患儿表现为兴奋、烦躁不安、尖叫、呕吐、前囟饱满、抽搐、四肢肌张力增高、呼吸不规则等。护理人员必须通过观察危重新生儿的心理需求和病情变化,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做到应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在NICU内对危重新生儿的精心护理,对提高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6]。

小结

NICU直接面对的就是一群在生死边缘的没有表达能力的新生儿,舒适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轻了危重新生儿及其家长的痛苦,促进了患儿的康复,帮助其更好的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郭焕英 舒适护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12月第14卷第36期 5044-5045

[2]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Noise: A Hazard for the Felus and Newborn [J]. Pediatrics, 1997, 100: 724-727

[3] 张会军 焦慧华 新生儿监护室内的发育支持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572 {2006} 07—0581—02

[4] Lynn Lynam. Wake 医学中心的体验:重在预防 [J].GE 医疗杂志. 2004. 15(2):1-2

[5] 吴芸 杨春凤 体位护理对早产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23卷第2期 146-147

上一篇:最给力宿管阿姨演讲稿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学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