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四课《奶奶过生日》教案14.10

2024-05-13

第二单元 第四课《奶奶过生日》教案14.10(共2篇)

篇1:第二单元 第四课《奶奶过生日》教案14.10

4、奶奶过生日

教学目标:

1、知道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古今中外孝敬老人的一些故事和格言。

2、懂得老人为了下一代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们应该孝敬老人。

3、能以实际行动主动为老人分担忧愁,给老人带来欢乐。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了解老一辈人辛勤劳动、工作的情况。请 几位老人谈谈自己曾从事的劳动或工作及其意义。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尊敬老人的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

难点是培养敬重老人的品德和习惯。教学过程:

一、播放生日歌,引出课题。

1、播放生日歌,师生一起唱

2、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今天谁过生日呀?(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找称谓

1、提问:爸爸家的亲戚和妈妈家的亲戚的称呼是不一样的,你能分得清吗?(指名说说)

2、连线游戏:请将下面的称谓与父母的关系连接起来。(课件)

爷爷

爸爸的弟弟

阿姨

爸爸的姐妹 舅舅

爸爸的哥哥 外公

妈妈的父亲

伯伯

爸爸的父亲

奶奶

妈妈的兄弟

叔叔

爸爸的妈妈

外婆

妈妈的姐妹

姑姑

妈妈的妈妈

堂兄弟或堂姐妹

爸爸兄弟的小孩 表兄弟或表姐妹

妈妈兄弟或姐妹的小孩

3、总结

三、活动二:绘制“家庭树”

1、学生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绘制出自己的“家庭树”,可以画亲属,也可以将他们的照片贴上去。

2、学生动手绘制。

3、展示“家庭树”

4、小结

四、活动三:角色扮演:我给奶奶过生日

1、根据教材所展示的画面自编课本剧,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2、同学们可按“通知亲戚??购置礼物??生日晚会”的顺序进行。

3、齐唱《生日歌》,分享奶奶生日的快乐。

五、活动四:同妈妈一起逛商店

1、利用休息时间和妈妈一起到附近的商店逛逛,简单了解当地商品的价格,向妈妈请教购物的基本常识。

六、活动五:故事会

1、小组交流自己孝敬老人的故事或者搜集到的有关孝敬老人的故事,2、每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七、总结

通过学习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4、奶奶过生日

爷爷

爸爸的父亲

阿姨

妈妈的姐妹 舅舅

妈妈的兄弟 外公

妈妈的父亲

伯伯

爸爸的哥哥

奶奶

爸爸的妈妈

叔叔

爸爸的弟弟

外婆

妈妈的妈妈

姑姑

爸爸的姐妹

堂兄弟或堂姐妹

爸爸兄弟的小孩 表兄弟或表姐妹

妈妈兄弟或姐妹的小孩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学校公开课教案】

第二单元 第四课《奶奶过生日》

秦庄小学:秦天锡 2014年10月

篇2:第二单元 第四课《奶奶过生日》教案14.10

发布者:牛牛 创作者:牛牛 来源:原创 点击:460 时间:2007-09-27 11:22:04

参考教案

第二单元 第4课 人间生活 ■教学目标

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3、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是否具有历史和文献价值。■教具与学具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教师可以参考前几课的内容、按照比较鉴赏法的思路来设计)、笔 教学流程:

1、导入:教师展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唐代的作品《捣练图》,请同学们讨论并说出这些作品的不同之处。

2、学生分析并回答。

3、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人间生活”。

4、理解主题:教师进一步分析作品《捣练图》,并且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比较详尽、准确地记录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从唐代的仕女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妇女的发型、着装甚至人们的生活观念。

5、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这幅作品,大致描绘出当时唐代妇女的头型、着装,并对形象进行一定的解释。此活动可以分小组,有同学们讨论完成,最后请同学们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

6、教师总结: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绘画有着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4页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材料。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① 这幅作品表现了一个什么内容?

② 画家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这样一幅描绘的生动而且细致入微的作品。(深入的观察)。

③ 这幅作品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7、学生阅读、分析并回答问题。

8、教师总结。

9、活动:让学生辨认教材中所列举的《清明上河图》中都有什么样的生活场景?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研究。学生把研究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10、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同时代的作品(教材第34、35页)。

11、教师总结:指明我们对此类作品一方面要研究它画面中出现的形象,另一方面要研究它产生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生活方式。要求同学们课下按照这种方法完成“活动建议一”。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查阅的关于“活动建议一”的资料或者请一些同学讲述一下自己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课教学。

2、教师展示乔托的作品《犹大之吻》以及拉斐尔的作品《阿尔巴圣母》,请同学们进行比较分析这两幅作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学生研究教材:在比较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第36页关于文艺复兴以及拉斐尔作品的资料。

4、教师总结,并且补充一些关于拉斐尔作品的特点,丰富学生对这幅作品的认识。

5、比较维米尔的作品《厨妇》与《阿尔巴圣母》:教师展示并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1、主题;

2、形象;

3、形象出现的场景;

4、所处时代以及其背景。

6、学生研究教材:在比较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第36页关于17世纪荷兰的资料。

7、教师总结:并且指明,维米尔的作品通过比较具体、生动的处理手法,塑造了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的形象,给人一种质朴感人的感觉。◆注意:教师提问:

① 如果你是这个画家,你会表现一些什么样的形象? ② 你会突出形象的哪些细节来塑造这一形象。

8、学生思考。教师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比如自己的母亲等等,让学生尽量要描述的详细一点。

9、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通过对生活中各种形象的描绘,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其中的很多形象和细节能够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

10、学生研究教材:阅读并分析教材第37页关于巴洛克艺术和罗可可艺术的材料。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提出如下问题: ① 这些作品是为什么人服务的?

② 它们表现的主要是什么样的生活场景,这些生活场景与维米尔的作品所展示的场景一样吗?

③ 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这两种艺术有什么共同点?

11、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

12、教师展示葛饰北斋的作品,请同学们与欧洲的作品进行比较并阅读教材中关于浮世绘的内容。

13、教师总结并补充一些关于浮世绘的图片和知识。

14、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这两节课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的安排。这两个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第一个作品侧重于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让学生通过一些美术作品了解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这个活动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实际上,关于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论述较多,学生只要能够去查阅这方面的资料就可以找到。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市民文化发展比较迅速的时代,这主要由于当时城乡生活的繁荣,使群众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对美术作品需求量大增的现象,并且还出现了职业画家。这些画家为了满足市民百姓的需求,将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生活方式和现象纳入到绘画的表现中,所以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教师在建议学生查资料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查阅历史资料,从而使他们大致清楚当时的生活状况;二是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多的查阅一些当时的风俗画资料,直观的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第二个活动侧重于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去体会艺术家如何去表现在生活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运用感悟式鉴赏,就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展开丰富的联想。因为当美术作品去表现世俗生活的时候,就不像为“礼仪与教化”以及宗教的要求服务那样高高在上了,而是显得生动自然,充满了很多动人的情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学生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脱离了宗教时代之后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在这个阶段,艺术家把他们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比较客观的记录各种生活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的生活,并理解促使艺术家创作这些作品的社会观念是什么,以及这些作品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帮助。也可以运用图表归纳的形式以及比较鉴赏法,对东西方人物画产生的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做一个归纳,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当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发生了新的变化。

2、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3、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以及它们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4、日本浮世绘所体现的独特视点。

在人类脱离了宗教的影响之后,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自然。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它国家的美术创作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不过这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由于主使者以及社会观念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同而导致了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

关于中国的人物画和风俗画的发展,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唐代仕女画的出现反映了唐代生活观念的开放性。因为这些作品不像魏晋时期的一些作品,主要是为了对女性进行道德教育而创作的,而是表现女性真实的生活场景。不过这些作品所反映的主要是宫廷女性的生活,而民间女性则并没有被关注。而到了五代时期,皇帝已经懂得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但是这些绘画都是表现贵族生活的。而平民的生活最早被关注是在中国的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由于美术作品的市场化导致了职业画家的出现,他们往往根据需求者的口味,将普通人的生活纳入到绘画表现中。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这一长卷。其它的诸如货郎土、牧牛图等等都是对普通人生活的表现。

而关于欧洲美术的世俗化发展,教材中主要列举了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的荷兰美术、巴洛克艺术以及18世纪的罗可可美术作品。这些作品都是表现世俗生活的比较典型的作品。例如拉斐尔的作品反映了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美术领域出现的一种趋势,即宗教题材的世俗化。艺术家们改变了欧洲中世纪表现神灵和信徒的符号化处理方式,用一种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形象来诠释宗教的题材。而维米尔的作品反映了在17世纪的荷兰,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出现的市民阶级对美术的需求。华托的作品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无聊。

此外,日本的浮世绘也是表现世俗生活场景方面的一类重要的美术形式。教材中主要向我们的展示了浮世绘画家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所遵循的独特视点,但是这个视点观察到的富士山有一种诙谐之感,实际上也反映了当时市民的审美趣味。

教学建议

“人间生活”这一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学生在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比较有兴趣。不过,教材中所讲述的作品主要都是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作品,如果教学过程处理不当,那么学生也同样会丧失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挖掘作品本身的新意,生动灵活的展开教学。比如说通过唐代的作品中妇女的着装,我们可以了解唐代人们的生活观念以及对女性的态度都是比较开放的。并且这些服装的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和服。此外,宋代的美术作品,反映了当时市民生活的丰富性。这些内容实际上都是美术作品传达给我们的重要信息。因为欣赏美术作品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要落实到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否则它只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一些色彩痕迹而已。特别是表现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其承载的信息就是来源于当时的生活,因为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人们只能通过绘画等形式去记录生活。所以在观看这些作品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跟随艺术家的目光去体会当时那个时代的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让学生理解: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而了解这些方式以及一些美术作品,有助于拓展我们的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想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学生才能较好的理解这些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如下问题:

1、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一定要吃透,并且尽量去查阅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学过程游刃有余。

2、教学过程要紧扣“人间生活”这一主题,要围绕这一主题来组织材料,而不要过多地陷入到某一具体作品的讲述中。因为这样便于学生举一反三,在看到同时代或者类似的作品的时候能够较好的理解它们。

3、教学过程要灵活生动,方法多样。

4、如果有可能的话,找一些资料片或者历史感比较强的影视剧播放给学生们看,这样有助于丰富他们对作品的认识。本课内容建议用2课时完成。第一个课时讲述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第二个课时讲述外国美术的发展情况。这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要互相衔接,围绕一个主题来展开教学。

参考教案

第二单元 第3课 心灵的慰籍 ■教学目标

1、了解在宗教流行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的现象。■教具与学具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附:作业纸设计

时代或地区 宗教观念 艺术形式 有代表性的作品 独特之处

中国 佛教 石窟 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宗教形象逐步本土化。壁画 雕塑

古希腊 神话 建筑雕塑 建筑形式、柱式 古罗马 神话 建筑雕塑 建筑形式

欧洲 基督教 建筑绘画 建筑形式、绘画形式 波斯等地 伊斯兰教 图案和形状 ■教学流程图: 第一节课:

1、导入:教师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并且做一定的介绍。提问:这两座建筑与埃及的金字塔有什么不同?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

①埃及的金字塔是为死去的人修建的陵墓,而上述两座建筑是为了在世间的人们修建的。

②不过这些建筑不是为了供人们居住,而是为了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而修建的。

4、导入正题:教师介绍世界中有包括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三大宗教。接着向学生介绍一下佛教的简单情况。

5、学生初步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8、29、30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将内容填写到作业纸上。注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进行阅读。① 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

② 佛教艺术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什么时代? ③ 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美术形象? ④ 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是什么?

⑤ 美术作品怎样被用来传播佛教?(如:

1、修建石窟供教徒瞻仰与活动。

2、塑造佛像。

3、绘制壁画表现佛教故事。)

⑥ 仔细观察,佛教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⑦ 当时的一些统治者怎样看待佛教。

6、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与总结。并且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建议一”。第二节课:(课前准备: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书中查阅一些关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注意:教师可以分小组进行,请不同的小组查阅不同的内容,在教学中与同学们分享。)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请一些同学来讲述一些关于佛教的故事。

2、请一些同学来讲述古希腊的神话。

3、教师总结:佛教的思想与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表现这些观念的美术作品也有不同。教师展示古希腊的作品《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和《雅典娜神像》。不过二者也有共同点,请同学们思考并解答。

4、教师总结:宗教的思想在当时的美术创作中(中国的佛教艺术、古希腊的艺术作品)占主导地位。人们用各种美术形式来表现对神灵的敬仰。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表达对神灵的尊敬。比如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初就是献给奥林匹亚山上以宙斯为首的众神的。

5、学生阅读并分析教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阅读第31页古希腊的材料,并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写在作业纸上。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与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① 这个时期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否都与神话有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② 在制作这些美术品的时候,希腊人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它们?(最昂贵的材料)

7、教师总结: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

8、教师请一些同学起来讲述关于基督教的故事以及伊斯兰教的故事。教师进行引导。

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第32页,并将内容归纳到作业纸上。

10、教师总结。

11、完成活动建议二。请研究、查阅基督教、佛教等不同宗教观念的小组选择一件作品来进行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理解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了解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的安排。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所讲述的知识的理解。

第一个活动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宗教观念与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双重影响。这种情况在中国比较明显。佛教最初并不是诞生在中国,但是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原有的佛教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艺术家逐步按照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和信仰的需要将形象本土化。所以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使学生理解这一过程以及产生的原因。这个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如果很好的结合教材并加以适当引导的话,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建议这个活动采用“比较鉴赏法”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格内容可以先由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其内容大致可以包括: 观察内容:

时代:性别:体态:姿势:面部特征:发型:着装: 社会观念: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在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对某一件作品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这个活动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前,请同学们查阅一些关于不同宗教的故事和资料,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然后课后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完成这一活动。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特定历史时期中宗教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重要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结合一些宗教故事或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图表归纳的形式以及比较鉴赏法,对东西方宗教美术作品产生的宗教观念、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做一个归纳,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宗教信仰对美术的创作主题、风格样式、物质媒介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2、中国佛教艺术的代表——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与所体现的观念。

3、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神话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的作品。

4、基督教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美术作品

5、伊斯兰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经出现过宗教大规模流行的情况,这是人类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作为人类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宗教曾经对美术创作产生过重要而且直接的影响,并且产生过大量的佳作。比如中国的四大石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建筑与雕塑、巴黎圣母院等等。对于这些作品,如果我们对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背后特定的宗教观念不了解的话,我们是很难理解这些作品的。所以教材中选择了一些中西方有代表性的宗教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了解宗教是如何对美术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的。

教材主要以石窟艺术为例,介绍了中国的佛教艺术。其中包括最早的新疆克孜尔石窟,以及被称之为中国四大石窟的敦煌莫高窟、大同石窟、龙门石窟。教材在介绍这些石窟的时候,主要介绍了这些石窟的发展历史,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以及它们的演变等等。在这些介绍中贯穿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宗教艺术本土化的问题,也就是艺术家们如何按照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将从国外传入的宗教形象处理成本土的形象,以适应宗教信仰的需要。因为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了解为何中国宗教艺术中的形象在经历了几个朝代之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在讲到大同石窟和云冈石窟的时候,谈到其中的佛像象征着统治者或者按照统治者的形象修建的,这表明在古代统治阶级对宗教的重视。

而在世界的其它地区,宗教也对艺术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很多辉煌的美术作品都是在神话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像古希腊时期建筑的代表作雅典卫城就是如此。而在教材所列的图片中,古罗马的万神庙也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之作。而随后基督教的兴起,也带来了艺术创作的某种繁荣。像中世纪在欧洲各地出现的大量教堂建筑、宗教绘画等等,都是为了宣扬基督教而出现的,而今天它们都已经变成了美术珍品。在这方面,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哥特式建筑和乔托的绘画作品。除此之外,信仰伊斯兰教的东方工匠也在宗教许可的范围之内创造出了精美的宗教艺术作品。

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是围绕着“在宗教流行时期,宗教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这一主题介绍这个时期出现的一些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本课的教学虽然需要学生掌握一些美术作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意识到教学的过程既是对一定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抛砖引玉”。教师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有一些作品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并得出结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围绕本课的主题来讲述,而不要把时间都花费在对某一个著名作品的讲述中。因为围绕这一主题便于教师就一些作品产生的背景与作品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让学生理解本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对一些重要的作品有一种更深的体会。

3、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可以建议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4、教师不要压制学生的思维,例如用一些所谓的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看法,如果学生提出了一些看法,可以让他们自己做适当的论证。

5、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找一些介绍本课内容的影像资料有选择的给学生们观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第二单元 第四课《奶奶过生日》教案14.10】相关文章:

青菜奶奶过生日教案08-21

蔬菜奶奶过生日教案08-24

奶奶过生日范文05-20

青菜奶奶过生日04-29

给奶奶过生日范文05-26

为奶奶过生日范文06-02

纸奶奶过生日范文06-05

青菜奶奶过生日范文06-14

蔬菜奶奶过生日范文06-15

【热门】奶奶过生日作文06-10

上一篇:花的联想下一篇:机车乘务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