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核心内容

2024-05-08

家庭教育核心内容(精选6篇)

篇1:家庭教育核心内容

家庭教育核心内容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一、德育

历来,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学者,都把德行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般说来,德,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貌,决定着个人的发展方向。日常生活中,德育比智育更重要。所以,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可以向母亲和父亲讲,从儿童懂事的初期起,就应该让公民的品德在儿童心灵中形成、树立和巩固起来。公民意识和公民情感发原于儿童时代;播在儿童心灵中的一粒小小的种子,会生出茁壮的幼芽,长出深根。”

中国五千年的礼仪之邦,更是集大成。像历史上最受推崇的儿童道德教育巨著《小学》(宋)、家庭道德教育的传世典范《温公家范》(宋)、中国伦理道德的尺规之作《孝经》(春秋)、中国传统礼仪与道德标准之总论《礼记》(西汉)。都在教诲大家要做个有道德的人。

二、良好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为此,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则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良好的习惯应当从小养成,墨子曾经拿束丝做比喻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就是说孩子生下来就像一束白丝一样,你把它染成黑的就是黑的,染成黄的就是黄的,蓝的就是蓝的,所以说染丝不可不谨慎。孔子则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以致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

三、良好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通常包括责任心、自信心、自我控制力、独立性等诸多内容。而作为孩子第一抚养责任人和第一任的家庭老师的家长,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关系密切。孩子大多的行为习惯、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是从家长身上通过平时点点滴滴的潜移默化的生活中习得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父母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行为态度、期望偏好、心理健康等一方面直接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孩子的的身心发展状态,适应环境的能力,成材发展趋势等反过来又对家长及家庭产生重要的影响。不良互动关系和父母心理健康水平的低下常常导致青少年的身心障碍。所以,只有真正提高父母乃至整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

四、智能开发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认为智育决定一切,推崇“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惜血本的胎教、早教,于是出现5岁儿童琴棋书画轮番车轮大学习;10岁儿童暑期上英语、奥数、电脑、作文、美术、舞蹈、剑桥英语、书法等8个辅导班,最大的心愿是“想睡觉,睡一天一夜”。这种教育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现在一年级孩子就厌学了,三年级孩子就出现抑郁了。更有一些极端的事例见诸报上。

其实,现在科学和社会实验早就佐证了,孩子是否成才的一个决定因素是智能。智力只是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早在1983年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神经学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并提出了相应的学习辅导工具和职业趋向。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美国麻省理学院儿童研究中心《1999年全球孩子的最新走向》的研究资料中,提出的新世纪孩子启动成功的六种最新智慧内容不谋而合。这六种智慧分别是:语言智慧、音乐智慧、空间智慧、逻辑数学智慧、身体动觉智慧和人际智慧。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还是美国麻省理学院儿童研究中心的六种最新智慧,都表明了:

1、智慧有别,没有上下高低之分;

2、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有意识的重点培养;

3、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某些不足进行补缺。关键在于:家长要善于发现和善于引导。

而现代科学已经表明,学龄前儿童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大脑神经发育功能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所以,开发智能的儿童早期教育就当仁不让的由家庭教育来承担和进行。

五、强壮的身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人都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曾经有人用数字作比喻,称健康是1,而其他所有的财富、荣誉、能力、地位、学识……都是0,因为1只有放在0前才有真正的价值,所以健康是根本。

篇2:家庭教育核心内容

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会影响子女一生的习惯。把家庭的重要性比做文明的转折点,一点都不为过,这种转变不仅通过父母有意施加的训练产生,而且更多形成于家庭生活的过程中。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1、注重对家长和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爱家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撑,不仅仅是对自己所喜欢的所认可的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而且是对国家对民族对家庭整体的悦纳,不断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发展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人不爱国爱家是不可能幸福的,只有爱国爱家的`人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2、诚信教育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所以,家庭教育把诚信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家庭送给孩子人生的最好礼物。

3、孝敬教育

传统文化讲究百善孝为先,孝以顺为先,顺以敬为本。通过孝敬教育,对孩子注入爱的基因,教会孩子正确的孝顺,就等于为孩子的人生签订了幸福的合约书。

4、勤俭节约教育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勤俭节约是注重环保,健康生活的态度,也是彰显魅力的修养。更是知足常乐,知恩图报,知途奋蹄的行动。

5、生态文明教育

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从小就养成与人和谐,与自然和谐,与自己和谐的习惯,从天人合一的共生思维中认识到作为个体人的渺小和融入宇宙万物中的伟大,积极而主动地认识世界,顺应世界,感恩世界,鼓励自己无限的接近理想人性状态,努力成为完美人格的化身。

6、安全教育

安全不仅仅是身体安全,还有心理安全和认知安全。万般皆下品,唯有生命高!生命安全是一切教育的前提,让孩子从小就知晓生命分为肉体生命,关系生命,精神生命。生命的发展完善其实就是一个生命感动生命,生命滋润生命,生命延续生命的过程。让孩子从小养成保命,养命,认命的习惯。只有生理生命,心理生命,精神生命得到了保障,人世间的一切存在才有意义。

7、法制教育

理想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价值教育是灵魂,能力教育是核心,关系思维教育是关键,规则教育是保障,法制教育是规则教育的体现。教育孩子经常对自身价值和安全系数进行评估,充分认识到平安自由的价值,明白伟大的自由来自于高度的自治。养成守住底线,远离红线的生活习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从政策法规。中,寻找时代机遇和历史智慧。让法律为自己的幸福人生保驾护航。

8、心理健康教育

心态改变状态,状态影响心态,当我们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通过改变心态的方式改变自己,变消极为积极,变阴暗为阳光,变不利为有利,这就是心理健康的独特魅力,幸福人生的不二法宝。

9、倡导良好的家庭美德

篇3:论高职德育的核心内容:责任教育

一、责任教育是高职德育核心的重要原因

(一) 责任教育是解决当前高职德育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目前, 高职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关心社会、国家发展, 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德育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习动力不足、自律性差、行为失范、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等等。如果我们去探寻这些表象之后的根源, 就会发现高职生责任感不足、责任心匮乏、责任意识薄弱是造成当前高职德育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 缺乏责任意识是造成高职生高中阶段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学习是学生的首要责任, 虽然分数不是衡量学习成效的唯一手段, 却是一个重要指标。当大部分高职的录取分数只有普通本科院校的二分之一, 甚至更低时, 我们不禁要思考:是什么造成学生间成绩的巨大差距?众所周知, 学生们在智商、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差异并不足以解释这种现象, 而责任心、学习态度等主观因素上的区别, 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其次, 由于缺乏责任意识往往导致学生在日常行动上自律性差、行为失范。行为受人主观意识的支配, 当人们思想上缺乏责任感、责任意识, 行为上自然会有所体现, 这就解释了为何一些学生进入高职后依旧没能觉醒, 逃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一系列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最后, 由于对责任缺乏清晰界定和认识, 导致了一些高职生对人生缺乏明确的规划。没有理想自然没有动力, 整天无所事事, 浪费了大好时光。责任是压力也是动力, 责任教育就是规范行为人的行为, 使其做好分内事。可见, 责任教育是解决当前高职德育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随着高职注册制的到来, 一方面, 为更多渴望学习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 生源的多样化、成人化既会带来珍惜学习机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的好风尚, 也会将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引入校园, 在同学中宣扬金钱至上、利己主义、重技能轻德育的不良风气。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大环境, 责任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应尽的职责, 懂得人存在的价值不仅是要实现个人意愿, 同时还得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只有被社会所接纳, 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展。高职院校用责任教育来落实学生自律、奉献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好风气, 用责任意识占领高职生的思想领域无疑是抵御其他不良思想的最佳策略。

(二) 责任教育有助于完善高职生的人格

随着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化和社会发展的日益加速, 团结协作、包容共生逐步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和对个体融入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参与社会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人, 必须是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责任教育有助于完善高职生的人格。

人格完整的人是具备认知能力、沟通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的人。三种能力中, 认知能力是基础, 是全面客观认识并解读外界与自我的前提, 它使人们间的沟通成为可能, 也为处理问题提供了依据和准则。责任教育属于认知教育的范畴, 它明确责任的内涵, 责任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责任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因此, 我们说责任教育有助于高职生提高认知水平, 使其全面、客观地认识责任, 养成责任意识和责任心;从更深层次看, 责任教育可以端正高职生与人沟通、处理问题时的心境与态度, 引导高职生考虑、处理问题时更多地站在客观的立场, 从维护社会公正和谐的角度, 以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说责任教育赋予人们健康、愉悦、平和、宽容的心, 有利于社会和谐和个人成长发展。

高职生成长在社会经济转型期, 物质条件丰富, 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优越的生活环境, 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 使高职生自主意识淡薄, 自我意识膨胀, 责任意识匮乏。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注重自我的权利与要求, 忽视了对于家庭、他人、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过度关注物质享受, 忘记了艰苦奋斗, 忽视对自己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人相处过程中抱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态度无视他人的感受;遇到问题时常常会失去理性, 采取极端的手段和方法。近来社会上频发的大学生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无不聚焦出部分大学生的人格缺陷———缺乏情绪自我排遣的能力和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责任教育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从内心感知、生成自我行为约束力, 并逐步转化为习惯, 从而达到完善高职生人格的目的。

(三) 加强责任教育是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钥匙

高职生正处于人生中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 正如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说的“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 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 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责任教育帮助高职生清晰认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责任承担的一致性, 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 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责任教育明确行为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应承担的职责, 将履行责任的观念内化成为人们行动的驱动力, 指导人们的日常行动, 并成为人们界定行为对错的认识判断和衡量标准, 为高职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铺平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决定、影响着人生观、价值观的性质与方向, 但是从个人成长轨迹分析, 每个人自发的价值观都先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众所周知, 价值观体现了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 奠定了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 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从这个角度分析, 责任教育通过影响价值观中关于行为取向和对事物认知部分的核心内容, 左右着人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性质与取向。

(四) 责任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优势的有力保障

高职院校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职业性”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职业性”不仅是高职的特色, 也逐渐成为高职教育的优势。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后,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希望通过“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一方面使高职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就能够掌握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 做到与日后工作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高职生在企业实习也能够学会尽岗位职责、守职业道德的敬业精神, 真正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初衷。责任教育在教会学生学会负责, 培养其责任能力的过程中落实了学生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突出了高职教育“职业性”的特点。责任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优势的有力保障。

二、开展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 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教育浸润学生的思想, 助其形成责任意识

当前,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获取资讯的手段越来越便捷, 与外界沟通的渠道越来越顺畅, 高职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被外界各种思潮所影响, 如何在此形势下培养高职生养成责任意识, 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就必须结合各方优势资源, 特别是借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教育浸润学生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植根在中国人内心, 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责任教育, 一部中华文化史就是一部责任教育史。优秀的传统文化宣扬、倡导责任教育, 在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方面, 培养年轻人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感;在对个人修养方面, 要求达到“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为人原则。透过儒家文化宣扬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最高理想, 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处处弘扬这样一种理念———要实现理想就必须担当责任, 更大的理想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向人们传递着履行责任既是实现理想的前提与基础, 又为树立更高理想铺平道路。高职生浸润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 潜移默化地将责任意识融入血液, 内化成自律的行为。学校要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 并结合高职生成长的特点和生活的实际状况, 为高职生厘清自身的责任, 利用课堂教育与各种课外活动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灌输到高职生头脑中, 帮助高职生养成责任意识, 鼓励高职生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 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二) 以理想信仰为动力, 明确责任教育是实现理想信仰的桥梁

理想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源自人们内心最深处, 它既是人们前行的明灯, 又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托尔斯泰说:“没有理想, 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 就没有生活。”理想是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坐标。“信仰在价值观中居于核心地位, 确定人们的精神方向, 决定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想信仰给予人们前进的动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始终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教育, 使高职生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社会, 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责任教育有助于高职生将理想逐步落实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是实现理想信仰的桥梁与保障。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目前, 共同理想是在党的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职院校要引导高职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实现相结合, 坚信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最终必将实现。

(三) 以就业为契机, 以职业责任为切入点, 提高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就业为民生之本。高职生追求自我价值, 关注切身利益, 也更关心就业情况。思政工作者要顺应高职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 以高职生最重视的就业问题为契机, 以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责任观念为切入点, 引导高职生将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学生职业责任的加强不仅能带动就业质量的提高, 也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职业责任是各行业和行业成员为了维护行业和职业的合法权益而对社会、对公众、对事业负有的一定使命、职责、义务和任务责任。对于个人来说, 履行职业责任首先得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职业精神的主要精髓是要求从业者把客观的职业责任变成自觉履行的道德义务。对高职生的责任教育, 就是要以职业责任为原点扩展到家庭责任、社会责任, 扩展到一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张亚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信仰的塑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6) .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5-5.

篇4:家庭教育核心内容

关键词:学校 法治教育 路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在开展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开启了我国法治建设新时代。文件强调,“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学校要厘清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发实施路径。

一、学校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党的文件中出现“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表述尚属首次。学校要与时俱进,切实把握住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的重点,使青少年学生树立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的观念。

1.教育引导青少年厘清法治、法律、法制

法治、法律和法制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最高层次的、最具权威的行为规范,是调节各种利益关系最有力度的依据。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固防线。法制是法律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称谓,是一种治国的原则与方法,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模式、法律制度和理念、方式的总和,其核心是规则治理,强调法律之上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最终是以实现法治为目的。法治的力量在于每个人发自内心的遵从和敬畏。

2.教育引导青少年认知法律并自觉守法

法律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规范,规定了权利和义务、可行与禁止。要让青少年学生认识法律是人的行为的标准,指引人在社会生活中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做;要让青少年学生认识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触犯和践踏法律就会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处罚,这是法律规范的强制作用。

“矩”就是宪法和法律。学校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在法律规范框架内行事的理念,言行“不逾矩”并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首先引导学生树立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要教育青少年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明晰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尊重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权威,以宪法指引自己的行为,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再次,要教育青少年学生依据宪法、法律行使权利并承担义务。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给出了明确规定,教育青少年学生在行使权利时要处处以法律为依据,不无限扩大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具有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的意识。

3.教育引导青少年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诚如卢梭所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信仰法律、执行法律是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关键。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就是树立青少年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过程,使青少年学生信仰法律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付诸行动。学校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不逾越法律界限的意识,主动学习法律进而懂得法律、遵守法律,遇事能第一时间运用法律思维来分析判断,知道解决问题要依靠法律。教育青少年学生能知道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使青少年学生认识到任何人在法律面前无特权,违法者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二、学校法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青少年时期是树立法治信仰的大好时机,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这一时期确立。学校要把握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和实践活动路径,强化青少年学生的法治信仰。

1.提炼“渗透要点”,教学环节“全面渗透”

学校要把法治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工作,加强研究,提炼法治教育“全面渗透”的“渗透要点”。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梳理、开发课程与法治教育相关内容。结合课程标准,按照“尊重教材、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渗透、自然贴切,一箭双雕、相得益彰”的原则,提炼法制教育渗透点,总结出教育教学环节涉及的法律、法规。全面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强化法制教育。一是要在各校各学科中全面启动法治教育渗透教学,通过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治教育工作,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活跃。二是出版教师用书。在课题研究基础上,组织出版作为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师参考书,使教师普遍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自己的职责。三是深入开展专题教研活动。组织法治教育渗透教学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法治进课堂,课堂更精彩”,在各学科教学中强化法治教育可以使法治理念“随课潜入心,普法细无声”,增强学生的尊法维权意识,增加学校教育正能量。

2.利用开学第一课,以案说法、释法

首先,学校可以明确“第一课”内容。把秋季开学第一课确定为法治教育课,做到“五个一”,即组织一场法治教育报告会,讲授一节法治教育课,组织一堂法治教育主题班队会,排演一台法治教育小节目,印制一份法治教育宣传页。同时,把《教师法》作为开学教师政治学习的第一课。其次,学校要丰富“第一课”的形式。法治教育“第一课”以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为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与接受能力,通过法律讲座、主题班会、升国旗仪式、模拟法庭等活动形式,增强实效性、参与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律熏陶和教育。比如,“第一课”可以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探讨和表现校园中的法律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分学龄选取教育重点,选择重点教学案例改写成“剧本”,从法庭教育准备、角色安排、庭审对话、教育重点等内容展开,编写和配发《学校模拟法庭教育指导手册》,解决教师教学缺少专业指导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通过选用学生扮演法庭角色、认知庭审程序、理解法律人物关系,激发学生学法守法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法治教育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同学们对法庭程序知识、法律知识、未成年的案件处理和未成年人违法和犯罪的危害等方面有更好的了解,提升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模拟法庭”实施以来,涌现出许多表现出色的小法官、小律师、小检察官。

3.建设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要善于整合社会法治教育资源,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联合少管所、劳教所等社会资源共同建立集实践性、参与性于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示范实践基地;在政法、法建、共青团等部门的支持下,与法院、检察院、戒毒所、看守所、少管所等机构合作设立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基地,组织青少年学生到基地开展活动,让少年犯现身说法,使学生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零距离感受违法的苦果,达到教育青少年、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配合社区建立“青少年法治学校”,配合公安和当地部队成立“少年警校”“少年军校”等,邀请法律工作者深入“青少年法治学校”举办巡回讲座,送法进校园,让“法”的理念植根于每个学生的心中。

4.利用网络平台助推法治教育

首先,可以在校园网上链接全国人大中国法律法规检索系统、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其次,学校要利用好“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的优质法治教育资源。(1)利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助推学校实施法治教育。组织学生登录“网上学宪法”栏目,观看“法学大家讲宪法”视频;组织学生收看优质法制教育课程资源、普及法律知识的动漫作品。(2)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开展的“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优秀多媒体课件资源征集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3)学校可以建设“网上法律学校”,打造青少年学生普法网上平台,加强门户网站普法专栏建设,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提供丰富便捷的网络资源。也可以与辖区宣传部门、广电局、新闻出版局积极沟通争取支持,呼吁新闻媒体开发建设专业普法网站、广播电视报刊法制专题(专栏),丰富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资源。

5.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

学校可以设立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校长由公检法司等法律专业人才担任,定期举行法制讲座或专题报告,以案释法。法制副校长指导学校依法制定日常管理规章制度,依法决策。开办“中小学生寒暑期法制学校”,每学期为青少年学生进行1~2次法治教育活动。

为不断推进教育系统法制化水平,学校可以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学校依法制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包括学校日常管理事务法律支持、应急及突发事务处理、参与学校危机公关、普法宣传等。发挥法律顾问在助推学校依法制校、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打造平安法治校园中的积极作用。法律顾问进入校区进行法制培训,可以用法制沙龙等普法活动,为教师提供最基本、最实用的法律知识和生动鲜活的案例解析及可操作的法律建议,切实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和水平。此外,还可围绕“校园安全风险防范”,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研讨,以案说法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印象,增强处理涉法问题的能力。

6.重视教师法制工作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其法律素养必将深刻影响青少年学生,所以要加强对教师的法制宣传教育。学校要引导教职员工通过自学、培训、聆听法制讲座等多种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提升学校依法管理能力和水平。学校要重视教师法制工作,落实《全面推进依法制校实施纲要》,将教师法制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系统普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提升依法执教水平的重要举措,坚持“教师教育,法制先行”,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固化教师法制教育学习内容。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等法规政策列为学习内容,汇编成册,寒假和暑期教师集训前,下发《教师师德政策法规学习材料》,方便教师学习。三是优化教师法制教育工作渠道。推进“教师政策法规巡讲”活动,以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以案说法,析事明理,引导广大教职工自觉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塑造阳光心态,做一名幸福的人民教师,让老师们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促进教育系统稳定和谐。

7.联系实际,探索学生乐于参与的法治教育

学校充分发挥校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作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陶冶法治情操。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设立家校联系卡、向家长致一封信、举办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向家长宣传法治育人的方法。为调动青少年学生学法积极性,可以组织相关部门进校园开展普法活动。学校可以和税务局携手开展“税收进校园”活动。由税务单位的工作人员亲自深入课堂,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生动的税法知识。通过活动加深师生对税收的理解,认识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且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向学生发出“诚信纳税,从我做起”的倡议,使学生树立诚信纳税的意识;为提高学生的交通法规意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交警部门举办的公益实践活动,为自我安全保护加码,为城市交通文明加分;在“6.26”国际禁毒日,通过禁毒宣传展板、宣传挂图的集中展示与讲解,播放禁毒警示教育片、运输毒品案件模拟法庭互动、发放禁毒知识宣传资料等方式,组织学生宣誓“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向青少年传播禁毒知识,认识毒品对人体身心健康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教育学生远离毒品,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学生拒绝毒品的防控能力;请消防官兵在学生中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普及教育,与消防支队建立“消防教育基地”,利用暑假和消防支队联合举办“消防夏令营”一日游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消防支队,学习使用灭火器、体验火场逃生、观看消防官兵业务技能表演、参加消防谜语竞猜、进行消防宣传教育书法绘画现场展示等活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 包蕾萍.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J].社会学研究,2005(4).

篇5:幼儿园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班教案

1、教育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宗旨在让幼儿对自身的价值观有更深更正确的了解,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优良的精神面貌与行为取向。

2、活动准备:

搜集有关故事、儿歌,表演剧。

3、活动形式:

讲故事、朗诵、歌曲、表演。

4、活动过程:

一、教师知识讲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恭谦礼让,见义勇为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一不体现一个民族的气质与素养。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是否文明礼貌决不是个人的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修养,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荀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学习文明礼仪是我们生活的根基。

二、小小故事会,礼让记心间。

请幼儿交流“礼让”小故事给你们带来的启发。1.情景表演《团结友爱》,深化主题。

2.创设情景,学会礼让。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美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质和修养,请看我们的风采展示。

三、情景剧:观看春晚小品《扶不扶》

四、故事《美好的心灵》。(1)《文明礼仪》三字歌。

(2)讲文明,心灵美,我们从小要做到,请听歌曲《24字歌》。(3)欣赏诗歌《我是文明小使者》

五、文明礼仪,从身边小事做起。制定《班级文明公约》。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你们的表现很出色,我觉得你们各个都是好样的,在班会活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进一步细化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内容,对正确树立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在班会活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进一步细化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内容,对正确树立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儿歌》

中国小娃娃,拍手笑开颜。核心价值观,字字记心田。祖国更富强,个个都争先;民主又文明,和谐大家园。自由和平等,快快走向前;处处讲公正,法治保平安。心怀爱国志,敬业挂心间;诚信又友善,幸福露笑脸。践行价值观,一起把梦圆;心怀中国梦,辉煌在明天。

大班诚信教案《一根羽毛也不能动》

【作品分析】:《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的故事内容紧张刺激、出人意料,让读者“回味无穷”。故事虽简单,可寓意深远,以“冠军”为主线索,为了成为“冠军”的鸭子和天鹅坚持不懈,连“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直到狐狸的到来,让他们同时面对冠军、生命的抉择,将其矛盾抛给孩子,与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通过对两难问题的思考、选择和争论,感受到生命的宝贵、朋友的重要。故事中反复强调“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是幼儿学习的价值点,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感受这一精神到逐步学习这一精神。【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掌握中心句“一根羽毛也不能动”。2.在鸭子和天鹅的比赛中,大胆表达鸭子和天鹅的心里想法。

3.明白在坚持不懈的同时,遇到紧急情况要知道放弃,因为朋友重于冠军。【活动准备】:

绘本ppt、小动物和大风头饰、鸭子和天鹅图片各一张、游戏“木头人”、姓名即时贴。

【活动重难点】:理解绘本故事,用语言表述鸭子和天鹅的想法。在坚持不懈的同时,懂得生命的宝贵和朋友的重要。【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PPT——鸭子和鹅的图片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本有趣的绘本故事,这是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鸭子和天鹅。

二、理解绘本内容

1.鸭子和天鹅原本就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们吵架了,为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放音频:吵架内容)他们俩都说自己是最棒的,于是它们决定比一比。

2.出示PPT——鸭子和天鹅比游泳、飞 仔细看一看,它们比了什么?结果又怎样?

它们决定比游泳,看谁先到达终点,谁游得快?谁赢了这场比赛呢?(在鸭子旁边出示大拇指)天鹅不服气,它们决定再比一比谁飞得高,谁赢了?(在天鹅旁边出示大拇指)现在比赛进行了两个回合,一比一,打了个平手,有没有分出胜负?

3.出示PPT——游戏规则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

最后鸭子想了想说:“咱们来玩木头人的比赛吧!”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制定规则的,(放音频:不能说话,不能动,就连一根羽毛也不能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游戏规则?让我们来当裁判,看看谁是最后的冠军,比赛开始了。【指导策略】:游戏规则影响着游戏的正常进行。明确规则后,幼儿就容易理解鸭子和天鹅在比赛中坚持不懈的表现了。幼儿对该游戏的规则要清楚,在下面设计的角色游戏中才能进行地更好。4.出示PPT——蜜蜂来了

鸭子和天鹅开始比赛了,它们一动不动,就连一根羽毛也没动。“嗡,嗡,嗡”一只小蜜蜂飞来了,它在干嘛?鸭子和天鹅是怎么想的呢?现在你们就是比赛中的鸭子和天鹅,李老师就是那只调皮的小蜜蜂,飞来了!5.出示PPT——兔子来了

你们和他们一样厉害,但它们的比赛并不顺利。瞧,蜜蜂刚走,谁来了?“一群兔子蹦跳着来了。”它们在干嘛?这时它们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鸭子和天鹅仍然一动不动,就连一根羽毛也没有动。谁愿意上来做小兔子,再请两名幼儿做鸭子和天鹅。请其他幼儿解说。6.出示PPT—— 一阵大风吹来

它们怎么了?都倒在了地方。“它们一动不动,就连一根羽毛也没动。” 7.出示PPT—— 鸭子和天鹅一动不动、蜜蜂来了、兔子来了、一阵大风吹来 请幼儿将这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

总结:是呀!鸭子和天鹅为了赢得比赛抵御各种干扰,坚持不懈,我们也来玩玩木头人的游戏吧!

三、玩木头人游戏(分角色佩戴动物头饰。其他的幼儿,想演鸭子的站到一边,想演天鹅的站另一边,中间用白线隔开。)

1.边念游戏规则边进行游戏。“不能说话,不能动,就连一根羽毛也不能动。” 2.你在玩游戏时心里在想什么?

3.我们小朋友们的比赛结束了,鸭子和鹅的比赛进行的怎么样呢?

【指导策略】:幼儿在进行游戏时,都想赢得比赛,即使大风吹来,有的幼儿都人仰马翻了,也坚持着自己的动作,只有坚持才能赢得比赛。

四、狐狸来了 看,谁来了?(放音频:危险的声音)狐狸会做什么?现在能动了吗?鸭子用眼角瞄了一眼天鹅,天鹅一动也没动,鸭子心里想:那我也不动。它们还想着比赛呢!

1.狐狸将它们放在口袋里准备带回家,它们动了吗?(没有动,就连一根羽毛也没有动)

2.狐狸回到洞里准备煮汤了,啊呀!不好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天鹅动了没有?(没有动,就连一根羽毛也没有动)那鸭子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绘本中翅膀张开了)如果你是鸭子,你会怎么做?(你真是一个勇敢的小朋友,那你的比赛不是输掉了么?)是比赛重要还是朋友的生命更重要?我们看看,在这紧要关头,鸭子又是怎么做的?

【指导策略】: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图片的能力,从翅膀的张开可以看出鸭子已经动了。接着通过问题激化矛盾,引导幼儿表述内心真实的想法。

3.老师接着讲故事:眼看天鹅就要进锅了,鸭子为了就朋友,不顾一切冲上前去等等。

4.移动黑板出示鸭子和天鹅的图片

比赛进行到现在,你认为谁赢了比赛,请你将身上的姓名即时贴,贴在相应的图片上。并说出自己的观点。总结得出比赛固然重要,但生命、友谊更重要。故事结局很完美呢,看它们在干什么?狐狸的厨艺还是很不错的,瞧它们吃的多开心呀。你喜欢这对朋友吗?这个故事就藏在这本书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其实故事里已讲过很多遍了——一根羽毛也不能动。

【指导策略】:通过幼儿的思考、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与幼儿总结得出生命的宝贵、朋友的重要。

“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核心价值观24个字,并且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

2、幼儿能在老师的提醒下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幼儿树立正确地思想观念,能够在活动中充分讲述自己的观点。活动准备:活动课件准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你们认识这些文字吗?请你们说说这些文字的意思。

2、与幼儿一起讨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含义。

3、讨论:“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含义。

4、讨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含义。

5、教师小结。

二、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24字

三、带幼儿念儿歌。

中国小娃娃,拍手笑开颜;核心价值观,字字记心田。祖国更富强,个个都争先;民主又文明,和谐大家园。自由和平等,快快走向前;处处讲公正,法治保平安。心怀爱国志,敬业挂心间;诚信又友善,幸福露笑脸。践行价值观,一起把梦圆;心怀中国梦,辉煌在明天。

篇6:家庭教育核心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

课程论文

题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

容发展的价值分析

专业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公民教育方向

姓名:陈爱平

评语:

评阅教师:

年月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价值分析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了包括国家、社会及公民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作为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必定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结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地位的阐述,具体分析总结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价值所在,从而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整和。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自身内涵的拓展基础上,它需要以相关的社会理论为依托,以从中汲取发展的理论养分和动力。”[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动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是其灵魂,是保持其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只有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才能满足教育对象的需求,才能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光辉结晶,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进一步强调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首次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当进行文化建设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任务和目标,也为新形势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要求。从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党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目标展开,在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中推进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倡导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新变化而提出的一项新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引领和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4]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发展的价值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

践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进一步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奠定了价值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其体系的完善上,王立仁教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社会的价值体系、社会的规范体系、对象的需要体系、对象的问题体系。[5]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而得到认可,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更多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它涉及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体系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本质和主旨在于把社会的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有效环节,灌输传达给教育对象,并通过有效的合理性的论证,使教育对象接受社会要求的内容,进而变成指导自己行动的信念和追求。社会的要求包含许多内容,而核心内容是社会的价值体系。所谓社会的价值体系,就是社会内在需要、追求和主张外在表现的观念或对象化形态。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它往往表现着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的需要、追求和主张,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需要、追求和主张。[6]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八个字,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最广大人民的价值意愿和价值选择,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精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自新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艰辛探索,经历了一个从建设“四个现代化”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再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演变过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来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富足才是社会主义。实现经济富足、经济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党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第一要务”,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专制不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才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政治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三是社会主义是文化先进的社会。文化文明、文化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四是社会主义是社会和谐的社会。“和谐”就是社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党始终把建设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追求和主张,也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从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需求体系。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需求体系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有着能动精神、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的人。教育对象在自身的生活、学习、发展过程中,总会有所需要、有所追求,总要面对一些现实问题。在社会发展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是各国人民在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具有永久的先进性。社会主义的自由、平等,是指要使全体公民摆脱一切压迫、剥削和歧视,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获得有尊严的生存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公正,是指要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的法治,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同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状况、经济水平、历史传统、文化结构等紧密相关。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党在长期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念的认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我国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人民共同需求的凝练,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需求体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只有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思想政治教育才有感召力,才有说服力,也才能真正实现自身所应担负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7]现阶段,我们就是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做到既要积极奋斗,又要量力而行;既要高度重视、严肃对待,又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推进。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规范体系的内容

规范是约束和调解人们行为的准则,一个社会得以运行,需要有多种因素,其中一个基本因素在于有规范体系的存在。没有规范,社会就无法运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也必须把社会规范体系教育纳入自己实践的基本框架之中。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环节,对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四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其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其中“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根本要求,是任何一个公民都必须履行的最基本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热爱祖国也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公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集中体现。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对事业的忘我投入,千方百计把事情办好。具体地说包括热爱本职工作,有发自内心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以及积极投入的工作热情;忠于本职工作,有主人翁意识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勤于本职工作,有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精神风貌;精于本职工作,有干一行,专一行,精益求精的精神境界。诚信,即诚实守信,主要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遵守承诺,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同时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纵观浩瀚的中华典籍,先哲们关于诚信的认识,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华民族诚信这一世代相传的优良品质,无论对个人道德修养,还是对人们的社会交往,对社会风气的净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规范体系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集中呈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是现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之一,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过程,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握时代特点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

(一)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坚持超越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塑造出理想的人格是提高整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不仅要关注现在,更要关注未来,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理想性、超越性。这也是任何真正的教育活动所应具有的同时兼有的现实性和理想性,“制定教育目标是要把生活现实同已确立的和理想的价值联系起来”。[8]但是这种理想性超越性必须建立在现实之上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现有经济基础上提出的价值倡导,但它同时又具有超越性,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特征,既是我们国家建设的理想目标,又是反映时代的现实追求。

(二)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坚持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社会与个人是辩证统一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更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当一种教育只顾及如何让教育对象接受社会要求的价值和规范体系,无视教育对象的内在需求的时候,教育对象就会对教育内容甚至教育者持拒斥态度。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必须更新单纯的唯社会价值教育观,确立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内在统一的新价值观。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和兼顾个人的内在需要,促进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协调发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实质是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和保护。只有充分尊重个人价值,教育对象才能更好的接受社会要求的各种规范。

(三)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坚持时代性和稳定性相结合如果教育内容变化无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会失去公信力,也不可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受“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所制约,“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9]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着社会的变化、教育对象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因

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是时代变动性与相对稳定性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确定的稳定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色,用其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更好的体现了时代性和稳定性的相结合。

(四)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融合在文化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交融是不可抗拒的趋势,我们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理性对待外来文化。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既是国家的根本意志、文化取向和价值观的反映,又是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国民的精神纽带,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具有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观。而与其对应的非主流文化也是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社会历史与现时、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等诸多文化并存共生的实际状况,因此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教育者要把握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引导非主流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坚持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我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 郑永廷 吴潜套 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2]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 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

[5] 王立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及其逻辑模式展开构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校研究版),2008(2):93

[6] 王立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及其逻辑模式展开构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校研究版),2008(2):93

[7]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8]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初中优秀作文:珍惜友情下一篇:烘焙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