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答案

2024-04-23

夏感答案(精选6篇)

篇1:夏感答案

1、(2分)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或:麦子刚收,田间其它作物正充满旺盛活力)(意思正确且符合要求即可)

2、(2分)①夏收;②田间管理(或:①从白天到夜里,人们的神经都不能松弛。②在整个夏天里,人们不但忙夏收,还要忙着管理秋收作物。)(每答对一方面得1分,意思正确即可)

3、(2分)赞美夏季是为了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意思正确即可)

篇2:夏感答案

③比喻,触觉,视觉,炎热,丰收; ④拟人,视觉,触觉,嗅觉,希望。

10.如嫩竹;如红叶。

11.因为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成熟的正在丰收,未成熟的正在蓬勃生长。

12.连用四个“快”字,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夏收的紧张。“听听”“看看”是动词的叠用,突出农民对天气变化的密切关注。

篇3:浅析《夏感》的写作特色

关键词:《夏感》,写作特色,对比,语言

《夏感》是当代散文家梁衡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现收编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作品以具体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夏天的独特感悟, 是当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一。下面笔者就《夏感》的写作特色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善于抓住特征写景

作品以“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开篇, 独句成段, 不仅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体概括, 也突出了作者臆想中夏天的总特征———紧张、热烈、急促, 对下文起着提领的作用。作品的主体部分, 就是围绕这三个特征来具体地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写夏天的自然景象, 实写了山坡上密密的草、林带上长墙般的黛色绿烟、烦人的蝉、火红的太阳、翻滚的麦浪、浮动的热风、麦子的香味等, 虚写了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虚实相映, 从不同的感觉角度表现夏天的“热烈”, 突显蓬勃的生命力。写夏天的色彩, 紧扣“金黄”, “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农作物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 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 蓬蓬勃发,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作者笔下的夏天是“急促”的。写夏天农民劳作的景象:“快割, 快割”“快打, 快打”“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既写出了农民劳作的辛苦, 又突出了农民生活的忙碌, 烘托出夏天旋律的“紧张”。

二.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作品围绕表现主题的需要, 多处运用巧妙的对比。用春天“芊芊细草”“淡淡绿烟”“轻飞曼舞的蜂蝶”与夏天“密密的后发”“黛色长城”“烦人的蝉儿, 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作比较, 间接描写了夏天的特征。“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春之色为冷的绿”、“秋之色为热的赤”, 拿夏天的色彩与春秋的色彩作对比, 衬出作者对夏天的特殊感悟———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承前启后, 生命交替。文章最后一段, 作者表达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也是通过对比来揭示的。“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 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 秋波澹澹, 而夏呢, 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这里用“春日融融, 秋波澹澹”与夏天“苦涩的汗水”对比, 表达了对历代文人们不大喜欢夏天原因的推测;“有闲情逸致的人, 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这里通过“有闲情逸致的人”与“我”的对待夏天不同态度的对比, 强调了作者描写夏天的原因, 在于歌颂劳动, 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使主题得到了深化和升华。

三.语言极富表现力

《夏感》的语言恬淡平实, 却耐人品嚼, 其原因之一就是作者极力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这首先表现为注重遣词炼字。比如“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麦浪翻滚着, 扑打着远处的山, 天上的云, 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句中“扑打”一词写出了麦浪的气势;“涌”在这里描写田野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情景, 给人以美感。再如, “你看, 麦子刚刚割过, 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里“挑”字让读者感受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 “举”写出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喜悦之情, “匍匐”形象地写出了瓜秧在地上蔓延的姿态。诸如此类词语的运用, 准确而生动, 表现力极强。同时, 《夏感》的语言, 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增强其形象性和感染力。比如“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具有视觉效果, 应合开篇第一句话, 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 这里用比喻, 就化抽象为具体了。“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以彼物喻此物, 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 更加直观。“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运用拟人手法, 想象其优美的舞姿, 既生动又形象。“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 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 蓬蓬勃发,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 这里用人的跑步来形容, 就具有了化抽象为形象的效果。

篇4:《夏感》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从炼字、修辞、句式角度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作者抓住具有季节性特点的景物展开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2.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体会它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出作者对夏季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尊重农民,热爱农民。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2.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体会它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做个小热身,请同学们欣赏一组诗,说说诗中说的是哪个季节,并且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多媒体显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明确:春天,有春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明确:秋天,有霜。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明确:冬天,雪花大如草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明确:秋天,有秋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明确:春天,有东风和万紫千红。

师:从这五句诗中你有没有别的一些发现?

明确:没有夏天。

师:对,作家梁衡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古今文人吟春咏秋的诗篇不胜枚举,但往往对夏天视而不见,于是,梁衡另辟蹊径,写了一篇《夏感》。说到夏天,同学们对这个季节有什么样的感受?生:闷热、烦躁……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夏感》,去体会当代作家梁衡对于夏天的情感。

二、倒卷山水,整体感知

1.师:历代文人为什么极少写夏,梁衡给了我们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他的理由是什么?找原句。

明确:“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2.师:历代文人不喜欢写夏,那作者对夏是什么态度呢?

明确:“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3.师:让我们齐读第5自然段,在夏与春秋的对比中读出作者对夏的赞美。

4.生齐读,师点评:最后一句也要“大声赞美”,不人云亦云,梁衡的赞美本身就值得我们赞美。重读最后一句。

5.师:夏天到底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请同学们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夏天的景致?(2)充盈在这几个方面的夏天的旋律是怎样的?

明确:(1)自然景象、色彩、农人的劳动三个方面写了夏天的景致。其中第二段讲到的北方夏天的自然景象有:草木、蝉儿、麦浪(麦子是在夏天收割的)、热风等。

(2)充盈在这三个片段中的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热烈、急促的。

三、品味语言,走进夏天

1.师: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热烈、急促的,这个说法相当得抽象,于是作者用了一句比喻句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夏天的这种特点,他在第二段开头就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句,请生读“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问:你看到过一锅冷水烧成热水的情景吗?有什么特点?

明确:由缓到急,由冷到热,由静到动。

2.(多媒体显示)从文章的第二、三段中找出与水沸腾的过程相似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并赏析你找到的句子。

注意:水沸腾的过程是由冷到热,由缓到急,由静态到动态的,表现在夏天的景物上,它们会有什么变化上的特点?找到这些句子并勾画出来,同桌间可以讨论。

明确:典型句子一:“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明确:抓住“细”——“厚”、“绿”——“黛”、“烟”——“墙”等词,体现了草木茂盛,长势很快,程度越来越深。

修辞的角度: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草木逐渐变化的过程,说明景物富有生命力,万物生长,尤其“墙”字写出了树木的密不透风。

典型句子二:“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明确:金黄的大地是静态的,麦浪翻滚着,并扑打着山、云、汽车说明连大地也沸腾了,变成了动态。

修辞的角度:运用比喻,“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把“麦浪”说成“海浪”,“汽车”说成“舰船”,说明了麦子多,车开得快。麦与海浪的相似处:面积大,气势磅礴。汽车与舰船(不用帆船)的相似处:疾速、气势雄壮。运用拟人,“翻滚”、“扑”说明麦子长势之猛,给人热烈的的感觉,突出了夏的磅礴之势。

典型句子三:“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明确:灵秀之气变成了磅礴之势,接着滚动,最后升腾,由冷到热,由缓到急。朗读指导:逐渐升调。

修辞手法:拟人,体现在“滚动”、“升腾”等词语上,体现了气势的磅礴。

典型句子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明确:由慢到冲刺就是有缓到急的过程,对比中看出植物生命力的爆发,不像在春天中的细滋慢长,而是疯长着,接近成熟,突出气氛的热烈。

修辞手法:拟人。“作着最后的冲刺”,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植物“旺盛的活力”,说明植物生命力的爆发,化抽象为形象。

3.师:这么热烈的氛围也许只有通过大声朗读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请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第2、3段,读出植物生长的热烈,色彩的热烈。

4.师:也许夏天的色彩有绿有红,但对于生长在山西的梁衡来说,看惯了铺天盖地的麦子,他眼中的北方夏天的主色调是黄色的,在作者看来,黄色还具有怎样特殊的含义?

明确:“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师:你从第三段的哪个画面中可以得到印证?

明确:“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已有的收获指的是收获了麦子,希望还未尽指的是棉苗、高粱、玉米、瓜秧还在不断地生长着,到了秋天它们才成熟。

(多媒体显示)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找到这个词不可,而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用差不多的词句敷衍了事。”

师:我们用福楼拜的这个观点来反观梁衡的这一句话,找一找这句话中传神的动词。

(多媒体显示)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明确:一个“挑”字,写出了绿叶的饱满、精神;一个“举”字(与“托”字可比较阅读),让我们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与得意;一个“匍匐”,抓住了瓜秧的特点,写出了无惧前行的生命力,全句用了拟人的修辞。

5.师过渡:从自然景物与色彩的描写上我们感悟更多的是夏天的“热烈”,接下来我们就要从第四段农人的劳动中去体会一下“紧张”与“急促”。学生齐读第四段。

6.(多媒体显示)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

师:与课文的原句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明确:少了一个“快割”与“快打”。

师:为什么需要两个?

明确:反复,农民渴望收获,争分夺秒,急切的心情,读起来更有节奏感。生读,点评。

7.师:白天,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已经够累了,但是他们在晚上还是不能睡个安稳觉,这是为什么?听风看云。课文里说“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如果你是当地的农民,半夜听到风起,看到云涌,你在心里会怎样担心或怎么祈祷?

明确:担心:怕刮风,担心有云压来,风云带来雨水,而麦子还在场上,如果下雨的话,就要想着起来把麦子盖起来,不然麦子遭了雨,要发霉生芽的。祈祷:心理默念老天可千万不要下雨,如果要下雨的话,还是等麦子收回家吧。

师:我仿佛体察到了农民此时企盼,不安的心理。再来看看作者对农民抱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通过关键词,该松一口气了的“该”,亦够苦了的“亦”等都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对农民的体恤、理解,从“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中又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农民使命感责任感的赞美。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固然有劝诫人们珍惜粮食的意味,但何尝不是在赞美农民的辛勤劳作?

8.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苦涩的汗水有什么值得赞美的?你能探究出作者这样写的真正用意吗?

明确:只有苦涩的汗水,辛苦的付出,迫切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创造出生活的美好来。这里的农民是中原大地的农民,这些农民对生命如此热烈的投入才润泽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夏天是美丽的,生活是美丽的,而农民则是最美丽的。

四、创造美丽,自成一家

师:作者写夏的色彩是金黄的,却不具体描写它,相反他写出了春和秋的意蕴。(多媒体显示)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师:那么依你之见,夏之色、冬之色又意味着什么呢?请你仿照例句也来写写,可以同桌之间合作完成。

生:夏之色为暖的黄,如金橘,如麦浪,孕育着蓬勃的希望。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冬之色为雪的白,如柳絮、如棉花,象征着美好的心灵。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云天,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点评:找准意象,写出你心灵中的世界。

五、借诗归纳,升华情感

师:一季一世界,今天我们学的梁衡的《夏感》带给我们别样的情怀。

(多媒体显示)

夏,

是积蓄沉淀酿成磅礴之势的季节,

是承上启下的季节;

是托起金秋的臂膀;

在四季更迭中,

夏是不可或缺的。

没有夏,春之萌发便坠入虚无;

没有夏,秋之喜悦便水月镜花。

所以,拥抱热爱夏吧。

拥抱夏,热爱夏,

就是拥抱我们的生命,

热爱我们的生命。

师:有心的同学可以发现《夏感》这篇文章全文正好六百六十六字。这在今天,恐怕是难得的短文了。然而,梁衡却凭借这为数不多的文字,构筑起一个如此精美的世界。今年的夏天已经悄然而逝,让我们期待下一个夏天,和梁衡约定:一起去拥抱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季节。

六、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推荐写景散文:

峻青的《海滨仲夏夜》、郁达夫《故都的秋》。

希望同学们从写景散文中获得更多阅读的快乐。

【附板书】

紧张自然景象 喜爱夏天

热烈夏之色彩 赞美夏天

急促农人劳作 歌颂农民

【反思】

写景散文是一种在课堂上不太能调动学生情感的文体。太深沉,会破坏美感;太有趣,会造成肤浅。我从三个方面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并教给学生品味写景散文语言的一般方法。

首先,良好的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能切实地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所以,对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说,朗读训练尤为重要。这堂课上,我进行了范读,又让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几个句子在赏析过程中还让学生个别读了。但是,在指导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读、节奏、气势等,让学生在有要求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练习。

其次,找准一个巧妙而独特的切入点,方能提纲挈领地剖析文本,轻松自如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文章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的“一锅水”端出来,让学生总结“一锅水”的沸腾有个从缓到急、从冷到热、从静到动的过程,这和文中夏的基调相符,并且几乎二三段的描写都可以与这个比方类似,所以再让学生从后文中找与水沸腾的过程相似的句子,既能加深学生对夏这一特征的理解,又能有目的的赏析句子,一举两得。

再次,通过展现画面、替换字词、对比赏析等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品味语言的能力。在品读的过程中注重梁衡语言的精致与恰当,如比较“细”——“厚”、“绿”——“黛”、“烟”——“墙”等字词,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由春到夏,绿意越来越浓的特点。

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希望每一堂课都能成为自己进步的台阶。

篇5:夏感答案

新夏感事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

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

篇6:《夏感》教学设计

《夏感》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本单元还有《春》、《济南的冬天》和《秋天》,这四篇文章有散文,也有现代诗,意境优美,构思巧妙,语言精美本文写夏,以热情洋溢的语言,生动细腻的笔触尽情描摹,表现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生活的感情

二、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夏天特点,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感悟作者对夏天由衷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3

课时:一课时

三、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无尽四时之景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朱自清先生钟情于春,他笔下的《春》充满活力与希望,让我们回味无穷;老舍先生偏爱冬,那《济南的冬天》让我们也忍不住心生怜爱如入仙境,而当代著名作家梁衡却对夏有独特的情感,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先生的《夏感》

结合前面刚学的两篇散文《春》、《济南的冬天》导入,这样的设计联系了旧知,减少了学生的陌生感,又能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

二、展示目标

(PPT展示学习目标)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听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PPT展示作者简介)再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梁衡,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主要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

简单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检测预习生字词掌握情况

明确了学习目标,也了解了作者,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拿笔随时做标记

(可能读错的字词:芊芊 厚发 黛色 潜 主宰 熟透 酿成 磅礴 贮满 春华秋实 挑 匍匐 迸发 场 )

二读课文,思考:文章名为“夏感”,那么作者对夏的感觉是怎样的?(紧张,热烈,急促)

三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描绘了夏天景致?体现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感情?

①总(1)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分(24)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

总(5)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②自然景象(2)(虚实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蓬勃的生命力;

夏天的色彩(3)(对比)旺盛的生命力;

夏天紧张的旋律(4)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紧张忙碌

③体现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读课文,读出感情和气势

(一读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拿笔做标记,二读可以请同学读也可以一起读,三读让同学自己读,四读齐读)

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美文欣赏,反复品读是关键,因此本环节以朗读贯穿前后,以“感”为线索,让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研讨逐步进入文本,全面把握课文内容,紧扣目标1

三、品味赏析,鉴赏情意

1、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好像……黛色长墙”

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②“火红的太阳……舰船”

比喻形象的写出了麦浪的气势

③“春之色……的终极”

比喻,对比形象,生动

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拟人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⑤“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⑥“田间那……活力”

挑、举、匍匐,拟人

2、品味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语句,仿照这个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或发挥想象,说一说“夏之色”(结合课后练习3)

赏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模仿创作:夏之色为的,如,如,

品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很有好处,老师可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而讲练结合的方法,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很有帮助,进而实现目标2

四、升华主题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1.哪些语句描绘了紧张的旋律?

快割,快割 快打,快打 赶快去给禾苗追肥、浇水

2.繁华都市也有炎炎夏季,但作者为什么要写农村农民劳动的场景呢?

(参考,学生自由发挥)作者赞美夏天的根本原因在于表达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热爱之情,因为夏天意味着要在田野里进行辛勤紧张的劳作,没有休闲的时间

通过该环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有苦涩的汗水,辛苦的付出,迫切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创造出生活的美好来,作者不仅仅是单纯的赞美夏季,更是纵情高歌用苦涩的汗水浸泡出来的这紧张,热烈,急促的生命乐章!升华文章主题,完成目标3

五、课后作业

1.摘抄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2.搜集一两篇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七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第一项作业强调了这一点;第二项作业是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

六、板书设计

自然之夏

紧张 夏之景

热烈 夏之色

急促 夏之韵 ―― 农人之夏

上一篇:外贸英文简历范文下一篇:走夜路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