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2024-09-10

关于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关于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关于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随着中学英语新课标的推广和实施,要求广大中学英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材要求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提倡创新,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为目标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新的教材和课标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英语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英语技能。为此,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及时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和重新认识,这有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发扬成绩,改进不足,总结规律,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模式。

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取而代之新的教学理念

新教材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个过程要经过“要我学---我要学---我能学”的阶段。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变成独立学习。同时比以往的教学我们还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步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

二、创造以学生为主的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要研究学生们的差异,以便能找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告诉学生知识形成的规律上,以便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进程中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尽可能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尝试,各抒己见。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活动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三、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新课程强调要注重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语言技能,语言基础知识哈情感态度等。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手段。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的听、说、读、写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问题是要不要把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不能把英语课上成语言知识课。新教材的词汇量很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重点放在词汇上,因为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词汇时可利用多媒体,联想法,串联法,典型句等手段,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他们对单词的记忆。

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之一。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让他们获得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步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四、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信息资源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适时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景,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视听在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视听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了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的真正目的。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英语老师,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提高自己的发展能力,争取做教学的研究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学习英语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新课程教学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路子。

篇2:关于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乐山青平中学李占军2006.11

小学生升入七年级前,已经学习了3—6年英语,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七年级既是小学基础学习的延续,又是初中新的学习的起点。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七年级时能否学好,而要搞好七年级英语教学,提高初中阶段的教学质量,就一定要注意六七年级的衔接问题。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新课改下如何解决六七年级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这方面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老师一般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七年级,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上解决好六、七年级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1、强化语音训练,过语音和拼读关

首先要加强对音标和读音规则的基本训练。只有掌握好发音和读音规则,才有可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学习音标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字母人手,由字母的读音引入音标,特别是元音字母的读音,然后在过渡到单词的拼读。例如,A a/ ei /cake /keik/lake /leik/name /neim/plane /plein/gate /geit/ E e/ i: /be /bi:/he /hi:/me/mi:/meet /mi:t/see /si:/ I i/ai /hi /hai/bike /baik/like /laik/nice /nais/five /faiv/Oo/u/go /g/no /n/close /klz/rose /rz/coat /kt/ Uu/ju:/use /ju:s/excuse iks`kju:z/

在学习音标的同时,对学生的拼读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调,重读,弱读失去爆破等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能过语音和拼读关。

2、强化口语训练,提高听说能力

通过不断操练和强化口语,使学生逐步适应中学的教学要求。强化操练课堂用语,逐步增加课堂上使用英语授课的比重,到全英语授课,创设英语学习良好环境。每节课开设几分钟的“Daily talk” 和“Work in pair”,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句型进行对话练习或操练Everyday English。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 Can you speak English?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Is your 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 a …..?

人人都有机会练习口语,既练习了口语,又进行了听说训练。课堂上同时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如,看图说话,对话表演,情景对话等,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强化单词训练,培养科学记忆能力

英语单词的记忆是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学生总是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忆单词,遗忘率很高,从而造成学生越学越困难,甚至彻底放弃。在学习初中课文中的单词时,要联系小学所学的单词,教会学生归纳所学单词,以巩固和增加词汇量。在教学新单词时,及时要求学生归纳学过的单词,找出共同的字母组合,通过以旧带新的方法,使学生建立字母组合与发音的联系,再利用已掌握的读音规则去认读新单词。

如,day—todaytalk—walkbread—headchair—pairbook—cook

在教单词过程中,还要求学生通过科学的记忆方法来记忆单词,降低单词的遗忘率。如,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英语构词法等,还有归纳同义词,同音异义词等。使学生完成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的转变。

如:are---car---art---card---park---dark---star---start

ear---dear---hear---near---year---tear---fear---bear---wear---pear

now---cow---how---town---down---brown---know---snow---slow

tea---team---eat---meat---beat---meet

ill---kill---hill---will---well---bell---tell---sell---wall---ball---call---tall

game/namefive/fineship/shophouse/horsebad/bed

park/porksee/searice/nicethank/thinkcook/book

boat/coatwatch/catchfood/good/stoodtake/make/wake/cake

二、充实教学技巧,点拨学习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技巧

小学英语教学以口语教学为主,一般是采取“听说为主,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就难以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训练的机会就少。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实际运用英语交流活动的能力就不强。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初中教学任务和要求有所不同,初中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能力,常采用“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针对初中的教学特点,充实自己的教学技巧,因势利导,设计和创造各种生动的情景,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轻松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喜欢学英语,并能积极主动的参加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发展学生求知欲。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当某一课基本上要结束时,教师小结学习要点,从整体上强调所学知识的概念,布置家庭作业作为课内向课外过渡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自然衔接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和熟悉小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避免中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的脱节。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既熟悉了小学的教学内容,又可以了解学生对小学英语的掌握程度,预测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然后调整教学计划,更好把握英语教学中的详略难易。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相同相异处,以便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比如说,在小学时学生总是记住了“I am a student..”“ He is a worker.”“You are a doctor.”等句型,而上初中后要用到谓语动词,如不是为了构成某一时态的需要“am ,is ,are ”就不能与谓语动词共用了。所以就只能说“I study in a school.”“ He works in the factory”“You work in a hospital”而避免出现“I am work in a school.”“He is works in the factory.”“You are work in a hospital.”这样的错误。

2、培养学习习惯,点拨学习方法

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像小学生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此外,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教师对具体某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如何往往不够全面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难易度。小学生步入七年级之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忽视了小学生习惯行为的衔接。学生初进中学时存在的习惯行为问题主要是: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

小学生升人七年级后,一切都感到新鲜,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这有利于对他们重新塑造。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做到:听课聚精会神,认真记笔记、整理笔记、完成作业、找出问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读多用等。英语教师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的习惯等。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

小学生普遍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依赖老师。培养学习技能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设法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如在听和阅读的训练中,尽量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前后文猜词取义,抓住整体,保障思路畅通连贯。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技能基本上是机械模仿,书写字母和单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只凭一时兴趣,缺乏主动性,视、听、说的活动多于读、写的活动。读的技能也只侧重拼读和模仿朗读,写的技能也只侧重书写规范的字母、音标和单词。学生通过听和直观感知,学习了一些常用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所以,学生进入七年级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学习方法。英语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的扩展和使用转化为以听说为主,逐步向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转化;从简单英语学习向内容较复杂的英语转化;从只用Yes、No的简单言语交流活动向用特殊疑问句的回答方式转化;从机械地模仿向真实情景中交流的活动方式转化。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

行的学习计划,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三、重视心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加强心里素质教育,树立学习信心

小学生进入中学后,是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环境,由于各方面要求提高,学科增多了,学习压力增大了,学生感觉负担宙然加重,一时难于适应,往往会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注意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让思想教育工作与教学工作互相渗透。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心里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坚持正面教育,表扬为主,多层疏导,及时鼓励学生的成功,耐心诱导、启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和决心,在自信中提高英语水平。如,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用“Very good!”“Well done!”“Excellent”等来肯定学生。

教师要认真上好一堂导言课。在导言课中,教师要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教师更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教师还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获得他们的敬佩和信赖。

2、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进入七年级后,在英语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成功地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因。随着学习的深入,单词难记,语法难用,课文难懂,练习难做等问题的出现。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旧会逐渐减弱,学习积极性旧会下降,直至失去信心。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保持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具体而言,授课时要讲究趣味性,力气生动活泼。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挂图、图表、简笔画以及多媒体进行教学。

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进入七年级后,他们依然天真浪漫,有正义感。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篇3:关于新课改下政治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确实转变教育理念

要转变旧的应试教育的理念, 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 这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 教学改革寸步难行, 教育观念一转变, 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应试教育, 顾名思义, 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尤其是升学考试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的教育。即是在教育中偏离社会整体发展和受教育者个人终身发展的根本需要, 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 教师教学的目标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 片面追求智育的发展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偏重统一要求, 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就是“授业”, 把学生看做是装知识的口袋, 储存知识的仓库, 根本上谈不上“解惑”, 就更不用说“传道”。因此, “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结果学生被训练成了做题机器, 考试能手, 分数上去了, 能力下降了, 严重偏离了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 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学校的教育, 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终身发展。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体验;此外, 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方法的培养, 还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只有根据这种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才能培养素质全面、人格健全, 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重视教学情境创设

学生对政治课的普遍感受是枯燥乏味, 难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与情绪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 而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创设启发性的情境。布鲁纳曾说过:“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期待感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从而迫切地去探索新知识。这样, 枯燥乏味的政治课也能上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内容时, 刚好毒奶粉事件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一上课我就问学生:“今天早餐你们都吃的什么呀?”一下了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有的回答说吃的包子, 有的回答说吃的馒头, 有的回答说喝了牛奶。我趁机问:“你们知道现在的毒奶粉吗?”学生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了, 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了, 思想完全摆脱了课堂的束缚, 仿佛置身于市场之中。在亲切的谈话中顺利完成了市场交易原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任务, 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 有疑问才有思维, 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疑, 有所进取。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曾精辟地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的重要途径。此外, 从教师角度看, 学生提出了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也能更清楚学生的疑点、难点所在, 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质疑利于达到学生会了不用教, 学生不会才需教的境界。同时这也符合新课标重视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要求。

教材上对概念、原理既有理论上的说明又有事例的证明, 加之教参上又有进一步的补充, 好像无疑可循。其实不然, 此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巧设疑问, 激发学生的思维,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冥思苦想时, 教师在关键处适当点拨, 因势利导, 就能收到使学生顿时豁然开朗的效果。例如, 在讲“量变质变”原理时, 我设疑如下:“既然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质变来实现, 那么质变就等于发展, 对吗?”问题一提出, 有的说正确, 有的说错误。我提问回答正确的同学:“既然质变等于发展, 那么食物变质也是发展, 对吗?”大多数同学作了否定的回答, 我便顺理成章地归纳:“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质变来实现, 但质变并不一定是发展。”这样, 使学生在“无疑—有疑—释疑—无疑”中加深了对“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质变来实现”的理解。通过不断的设疑, 让学生是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 如果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能应用幽默生动的语言, 补充拓宽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将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4:关于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我在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下面我就谈谈在实施的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以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进行教学探讨

以问题为中心展开一节数学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多提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引进数学课堂等体现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的教学探讨中,发现只要我们能转变教学观念和教法,对学生的学法加以适当的指导,新课标在一般的初级中学也能较好地实施,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对新课标和在新课标中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做数学,体验数学。数学教学不但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从中体验数学,发现数学,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数学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等等。这是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对于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的具体落实,需要我们教师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二、“活”用教材,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方法论

学生是在不同教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能运用学生如何学习和发展的知识来了解学生,尊重和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给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和完整的学习数学的机会。(1)尊重所有学生,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不同,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经历、特长和需要进行相应教育。(2)承认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数学,给所有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平等机会,并能为每个学生寻找学习数学的最有效途径,不断向每个学生提出更高期望。(3)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知道学生在学习中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学生能力、兴趣、思维等多方面的不同特点,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努力防止学生掉队,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进步。(4)知道如何改变教学,以适应学生已有的技能和经验;知道如何树立学生信心,鼓励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有助于智力发展,数学在未来生活中将起重要作用。(5)善于通过观察、谈话、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变化,及时适当调整课程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6)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多尝试着去观察对比、实验操作、分析思考,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框架体系与发展变化规律。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注意克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在我们所有到过的学校中,让人感到很满意的学校比较少,在课堂上新课标体现很突出的也不多,大多数老师仍然用传统的方式教学。主要是因为在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新课改,更重要的是对新课改还没有从理念上转过弯来。从原因分析主要是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深,对新课程标准还学习得不够。许多教师仅仅是通过了开学前的新课程的学习,之后就没有进行其他系统的理论学习。所以说,应该加强学习,当然应以学校组织学习为主,教师个人也要加强学习。要形成一个制度,也要落实检查,才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还有一部分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确实是因为还没有掌握新课标中的方法。

六、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篇5:关于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成果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所以在新课改十分关注小学英语教学的成效,在教师进行小学英语教学中,新课改一直在寻找最适合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素质教育理念更是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针。那么本文就以几种教学方法为例,来讲解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的进行情况。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高效;措施

高效课堂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建设就是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要英语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单一的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改变为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模式,英语教师需要掌握多角度切入教学的技能,不论是从教学理念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需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将课前与课后结合起来,彻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可以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况下完成学习目标,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1.新课改下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需要构建一个可以让学生积極主动思考并学习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个可以增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生动课堂。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高效的课堂就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且可以巩固知识。具体来说,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进行实践训练的时间较少,但是课后往往缺乏自觉性,家长的监督力度也不够;二是高效的英语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高效课堂可以将教师的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三是小学生的英语素养需要得到提高,尤其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培养学生自律学习的习惯。因此,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小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对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能力及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科目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受到了严重的应试教育影响,因此,使得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课堂教学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还是主导着整个课堂,以满堂灌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无形中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英语的习惯。长此以往,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2.2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合理性。英语教学的内容包括字词以及语法等基础内容,然而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大部分时间运用在字词的记忆和语法的讲解上,而完全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降低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造成了哑巴英语的教学结果,从而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2.3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一些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过分依赖教材进行授课,而且在教学方式上仍然采用教教材的形式,没有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忽视了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兴趣,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学教材,使得英语教学就像纸上谈兵,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

2.4英语教学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当前小学英语仍然采用笔试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一张试卷似乎就可以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应试教育模式下常用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造成了很多学生即使学习了英语也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更是遏制了他们对英语的热情,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3.新课改下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主要策略

篇6:关于新课改下生物教学调查

对象:初三(2)57人

1、实施新课程后,积极应对的老师

A.很多(3人)

B.很少(53人)C.没有(1人)

2、实施新课程后,你的态度

A.积极(17人)B.反对(7人)C.无所谓(33人)

3、你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A.很高(32人)B.一般(24人)C.没有(1人)

4、你认为生物课最大的价值

A.获得生物学科学素养,服务人生(30人)

B.获得考试高分,服务高考(26人)

C.没感觉(1人)

5、实施新课程后,生物老师给你的感觉

A.积极求变(54人)

B.变化不大(3人)

C.没有变化(0人)

6、实施新课程后,生物老师给你最深刻的印象

A.思想人格(53人)

B.教学水平(4人)

C.没有(0人)

7、你认为生物老师新课程教学对你有效吗

A.很有效(6人)B.比较有效(51人)C.无效(0人)

8、你最希望生物老师 A.助考得高分(20人)

B.助学提学力(13人)C.助人成公民(33人)

9、你最希望生物课堂

A.老师讲的精彩(25人)B.学生活动的充分(3人)

篇7:关于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有更高的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材,创设情境,发挥教学最佳效果,采取奖励激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互动主人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互动 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问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本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二.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把时间留给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我们有的老师“百

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不“领情”。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自学后完全能理解的知识,坚决不讲;只有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才讲;对于需举例分析的知识,让学生常识完成。把课堂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留给学生去思考、探索。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有过形象比喻:“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成了心智肌肉才有用”。如果我们教师总是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学生真的会“智无力”。过去,我们是学生的师长,而今,我们应是学生的“学长”。

2.把空间留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终究要被淘汰。而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关键在课堂上由教师培养,所以教师要营造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知识教“活”,使学生学“活”,“活”学。

3.把自由留给学生

当代学生年龄虽小,但思想敏锐,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有自己的一套,特别是受当前社会上的一些偏激思想的影响,个人主义,拜金注意思想不少见,他们对于老师的思想教育内容和书本上的一些精神,往往不以为然。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老师不注意正面引导,并即使纠正学生思想观念中的误区,恐怕不仅影响教育效果,更会影响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要解决学生的思想疙瘩,回避不是办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时,学生若有不同见解,有的老师不是装聋作哑,就是狠狠批评,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所以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主动出击,迎战困难。教师要把言论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表不同见解,甚至是与教师和教材相悖的思想和观点,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四.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五.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批判性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观点、意见或证据等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决定,这样,势必大大有助于学生获取真知。如:讲到practise doing sth的用法时,马上给出一道选择题:He often practices试题一给出,大部分学生会立刻作出反应,认为D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维定势,教师进一步暗示学生此题答案可能不唯一,引导他们对那三个被排除的答案提出批判性质疑,许多学生很快会发现答案C也完全正确。此时如果再让学生朗读:“He’s practising speaking spoken English.”学生定将兴趣浓烈,愉快地掌握practise doing sth和spoken English这两个表达式,我们也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品质,而这种批判性思维品质一旦形成,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时就会尽力避免固有的思维定势,审慎思考,全面考虑。

探究性质疑,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教材里现成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倍加爱护的引导。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则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便会得到加强。如:让学生回答“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jing?”时,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Yes, I have.” “No, I haven’t.”,要广开思路,要求每个学生在作肯定、否定回答时,附加不同的句子,这样才会得到以下极富生活气息的回答:

Yes, I have.It’s very exciting to be there.Yes, I have.I’ll never forget it.…………

No, I haven’t.How I wish to go there.No, I haven’t.But I wish some day I could go there.…………

突破难点时合作互动。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初中阶段,学生进行看图说话(talking about pictures)一般感到很有困难,如果在掌握了基本句子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几个人一组进行准备,这时,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吸取了其他同学的思想后,每个学生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用英语表达好自己的情感。又如在教完具有表演性的课文后,让学生进行总结性表演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合作互动”,把课文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一位留学生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再造想象拓宽思维。阅读中,学生借助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象,并对图象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思维的范围,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大纲》中所要求的“从阅读中获得乐趣(Reading for pleasure and amusement)”的目的,又可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开发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

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英语、理解英语,同时把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英语,感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六、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篇8:关于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应该关注作品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介绍

在观摩教学中, 我曾经看到教师开场精彩的导入和情景引入, 但是在谈到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时, 却一笔带过, 给学生不留记忆的时间和空间去识记作者、作品背景常识。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择, 除了考虑字词基础知识外, 还考虑到了古今中外名篇的渗透, 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 去感受名家名篇的艺术魅力。但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对这些名家的常识介绍。我认为对于像李白、杜甫、鲁迅、老舍这样优秀的作家, 应该让学生知道并记住他们的朝代、代表作品等。

对于时代背景的介绍, 我们也应该讲给学生。比如很多学生会背诵《春望》, 但是却不知道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 不知道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思和心系天下的远大抱负, 因此即使会背诵这首诗歌, 却不能理解“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的内涵, 更不能理解花为何会溅泪、鸟因何而惊心。所以,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是很有必要的。名家名篇都是作者在特定环境下写成的, 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的介绍而去强行分析字词、优美语句、作者情感, 就像空中楼阁, 学生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与其这样还不如在课前几分钟交代清楚文章的时代背景, 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何乐而不为之呢?

对于名家名篇,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很有限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传承经典文化的重担, 让学生在课堂上感知经典, 感受文化气息,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想得到熏陶, 境界得以提升。

二、语文教学应该关注朗读环节,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

在新课程改革的改革背景下, 教师有时为了追求课堂的生动性、有效性, 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讨论、思考, 这本无可厚非, 课堂确实要让学生思考、发言, 但是语文毕竟是一门文字感知极强的课程, 对语言的形象感知, 只有通过读才能够认知。而我们身边的语文课却多了一份讨论的热烈, 少了一份琅琅的读书声。范读、领读、齐读等形式优美的方式远离了课堂, 像《养花》这样优美的散文, 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的真谛, 养花的过程是艰辛的, 但也是一种生活的体验, 今天的学生未必能真正体会到养花的乐趣, 那么只有多遍的朗读、多遍的感知, 包括养花过程的情感体验, 才能体会到“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实, 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的生活情趣, 才能让学生在文本的熏陶下, 热爱劳动, 感受到老舍的生活情怀。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说话水平, 读的多了, 自然在平时的表达中就会通顺流畅。我们总抱怨学生词语贫乏, 作文语句不够生动, 究其原因, 还是读得少的缘故。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我们要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 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时代虽然在变化, 教学方法虽然在变化, 但是语文教学因其特殊性, 必须根植于民族的沃土。只有当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琅琅的读书声时, 才能真正回归到语文的本源。

三、关注学生的书写,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 我们只重视学生的成绩, 而忽略了学生的书写。这显然是错误的, 我们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汉字的笔画顺序、结构、书写的美观, 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常常提醒学生的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发现学生的笔画顺序五花八门, 笔画书写规则让他们任意变形了, 汉字的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等规则让学生变得面目全非, 并且书写中使用橡皮擦、胶带的现象比比皆是, 本来很优美的汉字造型, 在学生的笔下失去了风采。究其原因, 除了学生没有认真把握书写规则之外, 还和我们的要求有关。笔者还记得上学时自己因为“己、已、巳”的书写而被教师罚写了一页作业, 虽然这种做法在今天并不可取, 但我们可以为当时教师的敬业而叹服, 他们不会放过学生书写中一笔一划的错误,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应该有所启迪, 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个细节, 学生的错误才会永久存在下去。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也应该做到”, 在汉字书写过程中, 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去研究、查阅工具书, 把正确的书写规则教给学生, 并临帖写得一手好字, 让自己的书写行为去感染学生, 这种感染是潜移默化的,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书写习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相信一笔优美的板书字会给学生一种享受, 让学生产生模仿性, 这种教育方式有时比说教更具说服力。在教学中, 我们还要经常鼓励和表扬书写整齐、美观的学生, 让认真书写的学生产生成就感。书写的美观大方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 无疑会淡化语言文字的书写要求, 今天的课堂我们不要求学生练习大小楷的作业了, 但是钢笔字的书写, 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要求学生把汉字写规范、写美观, 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毕竟语文教学传承的是民族文化的经典, 而书写又是经典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新课程改革无疑给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学思路,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课堂的乐趣, 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更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但是品读新课程改革精神, 它绝非摒弃传统, 我们要在传统中去摸索新的教学方法, 给语文教学一片崭新的天地。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让学生参与课堂,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 达到对课文文本的独到理解,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也要合理借鉴并吸收传统的教学方法, 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法。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小学语文教学思路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上一篇:银行柜员的实习周记下一篇:一般纳税人建筑业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