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站长 李彦武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24-05-29

交通运输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站长 李彦武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精选3篇)

篇1:交通运输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站长 李彦武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交通运输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站长 李彦武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08年11月4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历时两天,在与会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全部议程,今天下午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继2004年沈阳会议和2005年宜昌会议后,部召开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会议以坚持科学发展,强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推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主题,总结了过去,谋划了未来,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会议开得很圆满、很成功。可以说,这既是一次抓好质量安全的工作会,也是新一轮交通大发展、大建设形势下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一次动员会。

各级领导对交通建设质量安全工作十分关心。今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在交通运输部调研时强调,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科学管理,保证工程质量;要把交通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这次会议是部党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促进交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体现。冯正霖副部长受部党组委托,给我们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部里两位总工程师出席并主持会议。冯副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来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总结了开展质量安全工作的经验,分析了新形势下做好质量安全工作的长期性、严峻性和复杂性,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使我们增强了信心,强化了动力,使大家精神振奋。河南、江苏、广东、福建、四川、上海、辽宁、浙江等8个省市和中交集团介绍了各自抓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会议还印发了其他省市和单位的经验交流材料。这些单位的经验,都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代表们围绕冯正霖副部长的重要讲话和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冯副部长的讲话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要求和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工作全面客观,分析形势深入透彻,列举工程实例典型鲜明,提出目标要求明确具体,部署工作重点突出。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抓好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家还就做好当前的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概括起来,这次会议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规格高。部党组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冯副部长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南省政府张大卫副省长亲临会议并致辞。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交通主管部门,以及上海市港口管理局、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等单位的主管厅(局)领导和建设处长、质监站(局)长到会,部机关有关司局和交通行业协会的领导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二是创新多。会议贯彻了“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的新理念,围绕“三个必须,三个始终”的要求,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三是收获大。通过参加这次会议,大家普遍感到收获很大,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交流了经验,理清了做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具体思路和工作措施;通过经验交流、座谈讨论,更加坚定了做好质量安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效果好。这次会议组织周密,内容丰富,时间安排紧凑,各位代表集中精力开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贯彻会议精神,重在结合实际,重在讲求实效,要在落实上下功夫。要将会议精神和要求融入到具体工作中,按照冯副部长报告中提出的“七条主线”、“十项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制定出目标清晰、可操作性强的措施,把会议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体现在统一思想认识上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首先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冯正霖副部长的重要讲话上来。如果思想不统一,认识不深化,行动就会受影响。因此,各地要强化抓好质量安全工作的四个意识。一是增强全局意识。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势,正确判断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定位和方向。要把抓好质量安全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切实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深层次问题。二是增强宗旨意识。宗旨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质量安全工作人命关天。对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所采取的质量安全措施是否符合本地实际,归根结底都是宗旨意识在工作中的具体反映和体现。因此每一个质量安全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不断增强宗旨意识,解决好为民做官还是为己做官的问题,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民。三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事事以万无一失为目标,防患于未然。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质量安全工作者必须发扬不屈不挠、连续作战的精神,力争把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增强责任意识。责任是一种义务,一种使命。如果缺乏责任意识,就会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搞面子工程。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行职责,同时要督促企业负起责任,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在岗一日,尽责一天。

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体现在转变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思路上

冯副部长的报告,提出了今后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思路。我们必须抓好两个重点。

首先,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整合管理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单靠质量安全监督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健全协作机制,加大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力度,才能真正发挥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作用。我们要建立科学高效的协作机制,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各方协作、整体推进的质量安全工作格局。

实行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是要突出和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并不是要代替和弱化有关层面和环节的质量安全责任,这一点必须明确。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个层级、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责任,要充分发挥行政许可、设计审批、招投标监管、施工许可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作用,整合监管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

其次,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切实转变监督观念,探索创新质量安全监管的新模式、新方法。在交通基础设施即将进入新一轮大规模建设的关键时期,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监管模式和方法。一是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将质量安全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从业单位的每一个层面,监管对象要由施工、监理、检测单位,向包括项目法人在内的各从业单位并重的方向转变。二是监管工作要做到以“预防为主”。重点由工程实体,向影响工程实体质量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部位转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确保上下工序无缝衔接。对不符合施工质量安全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更不能碍于情面或赶工期就为不合格的工程开绿灯。三是要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落实一个“严”字,抓好一个“实”字。这就是要求我们对质量安全工作管理要严、要求要高。对质量安全检查要严格,后处理要严历。切实把质量安全法规制度和科学管理落到实处,切实把过程控制和提高一线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落到实处。

其三,推广质量安全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会上,部分省市在交流发言中介绍了自己的经验,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借鉴。如河南省交通厅加强资格预审和招投标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安全源头关;江苏省交通厅开展“两创三比”活动,即以质量创新、进一步推动质量创优,比精细、比环保、比节约,进一步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福建省交通厅推行“首件分析制度”,对每个分项工程的首个实体构件进行详细分析、会诊,以完善施工工艺,克服质量缺陷;江苏、广东、广西等省区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了淘汰机制,为规范市场做出了积极探索。四川省开展监督体系构架研究与实践,抓好安全专项经费落实,借助网络技术适时监督与远程监控等措施,增强了监督工作效果。这些都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各单位应该注意总结和学习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工作。

三、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体现在加强监督队伍能力建设上

当前,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总体上是好的,队伍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督队伍是做好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级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人手少,任务重,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突出监督队伍能力建设,通过能力的提升来缓解监督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已显得十分迫切。

一是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关心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特别是要从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定位出发,从质量安全监管事业发展的角度,整合资源,整体谋划,整体推进。首先,质量安全监管人员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敢于奉献,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素质。其次,各级领导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制定培养计划,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方式,不断丰富培养内涵,提高培养质量。对成绩突出的,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要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吸纳优秀的、热爱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富有牺牲精神的优秀人才,充实到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中来,从而建立一支适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值得信赖的监管队伍。

二是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扎扎实实做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以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为促进交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当好忠诚卫士。我们从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必须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进一步提升交通建设质量安全水平,为交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是要积极鼓励监督创新。要在创新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尝试,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强监督模式、监督方法、监督效果的研究,鼓励监督人员结合工作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江苏省总结的工程质量公式:“一个优质工程=科学的设计+优质的材料+精细的施工+严格的监督+科技创新”,为我们开展监督管理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四、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体现在促进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上

质量安全工作的主线已经明确,措施也很具体。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关键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要切实加强领导,解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面的突出问题。

随着在建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项目监管任务更加艰巨、难度持续加大。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要研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听取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掌握新情况,摸清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特别是要对质量监督的定位问题加以重视,这关系到监督事业发展的问题,是一个全局的问题,各地要抓住事业单位改革机遇,强化职能,稳定队伍,切实把有关问题解决好。同时,要研究影响质量安全监管效果和工作环境的问题,强化责任,规范行为,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狠抓落实,使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为有位。

第二,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要落实冯副部长讲话精神,以建设项目为载体,做好从业单位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按照部《关于建立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要求各省进一步提高对诚信体系建设的认识,紧紧抓住从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这条主线,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这是规范建设市场的一个很有效、很实用的手段。已经建立信用体系的省份,要积极推荐好的方法;起步晚的省份,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努力跟进,使全国真正实现“一盘棋”。同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把从业单位信用评定成果与建设市场动态监管相结合,不能搞两张皮。建设单位要规范管理,严格合同履约,创造公平、诚信的履约环境,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勘察设计单位要提高设计深度,严格设计交底,进一步完善设计代表派驻制度,确保设计服务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切实解决勘察设计与施工脱节的问题。施工单位要切实履行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从文明工地建设抓起,从原材料质量源头抓起,从强化施工工艺控制抓起,从一线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抓起。通过狠抓细节管理,提升工程品质,杜绝安全事故。监理单位要在部开展的“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的行业新风建设活动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约能力,树立责任意识、品牌意识和诚信意识,充分发挥监理在工程质量安全控制上的重要作用;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对于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施工监理收费,其费率不得低于指导价的80%。试验检测单位要切实按照会议提出的“不出假数据”的底线要求,积极配合部开展的试验检测专项治理活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强化行业自律,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检测工作质量。

第三,牢牢把握“五个监督”,切实提高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交通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紧紧围绕冯副部长提出的“增强监督工作有效性”的要求,扎实开展“五个监督”:一是“理性监督”。要清醒认识交通建设质量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要强化政策理论学习和监督业务学习,重视理论武装,注重知识更新,不断提升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铁面监督”。质监机构是代表政府行使监督职责,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必须敢于碰硬,敢于说真话,敢于得罪人;必须发扬“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的“三铁”精神,公正执法,铁面无私。三是“规范监督”。质量安全监督必须依法依规。要善于学习和运用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要不折不扣执行法律法规,做到执法必严。四是“阳光监督”。要公开质量安全标准和监督执法程序,实行阳光操作,做到执法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五是“廉洁监督”。“打铁还要自身硬”。我们必须做到政治上坚定清醒、业务上内行精通、作风上严谨清廉;必须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牢固树立监督行业清正廉洁的形象。

在抓施工安全监管工作上,我们花费了不少力气,由于市场主体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政府监管手段有限,安全监管的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我们要深入分析,认真反思。从目前的情况看,加强施工安全监管不是缺制度,而是缺让制度活起来的机制;不是缺要求,而是缺让要求具有约束力的办法;不是缺文件精神,而是缺让文件精神生根的土壤。一段时间以来,大家普遍形成了一个共识,抓安全监管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在本次会议上,我们印发了《关于建立交通建设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同志们,质量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思路也很清晰,关键是狠抓落实。我们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按照部党组要求和冯副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解放思想,创新工作,为全力推进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再上新水平而努力。

篇2:交通运输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站长 李彦武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转变工作作风 加大执法力度 开创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新局面(2007年12月3日)同志们:

这次全国交通系统质监站站长座谈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交通部的部署,回顾了一年来交通质监工作历程,交流了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就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大家对今后的工作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上还安排了专家进行业务讲座。总的来说,这次会议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对形成共识,团结一心做好质监工作,谋求质监工作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结合会议讨论情况,我讲几点意见。

一、今年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质量监督工作成效显著,监督作用不断提高。

今年,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各地抓住交通发展机遇期,继续加大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力度,建成了一大批质量优良的工程,新开工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也顺利进行。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各级质监机构的艰苦努力,展示了质监工作者为确保工程质量“宁当恶人,不当罪人”、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按照去年座谈会上确定的工作思路,出色地履行了职责,很好地发挥了政府监督作用。冯正霖副部长日前也对质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质监工作抓的紧,抓的实,很有成效。总结今年的监督工作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质量督查范围更广,重点更突出,对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较大作用。今年的监督抽查工作,涵盖了更广的项目类型和更细的工程部位。从部的层面上,公路工程方面先后组成了10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区28个在建项目2580公里高速公路、特大桥梁隧道工程及13个项目220多公里农村公路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水运工程方面针对重点工程督查了23个项目。各省市区也将质量督查作为监督工作重点,在配合部进行监督抽查的同时,在省内开展了更广、更细致的检查活动。今年,总站为加大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修订了《公路工程质量督查办法》、制定了《水运工程质量督查办法》,着重加强质量法规的贯彻执行,重点检查参建各方的质量保证体系,监督工程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工序,一方面重视发掘质量管理的好做法,另一方面重视发现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并跟踪处理情况。今年的质量安全专项督查工作,得到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质监机构和有关参建各方的高度重视,对照督查发现的问题和督查组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落实,及时进行整改。总体看,督查工作促进了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推动了参建单位质量意识和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各省级、市级质监机构根据本地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均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质量督查计划,严格落实监督责任,高频率深入工程一线,坚持严格依法监督,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在交通建设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了政府监督的职能作用。

二是质量监督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监督模式不断创新,监督工作走上依法监督、有效监督的良性发展轨道。各地相继发布了适合本省的质量监督办法,制定了《监督责任人制度》、《监督问题报告制度》和《监督档案管理规定》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完善了监督人员的行为准则,并注重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配套执行。形成了上下衔接、可操作性强的质量监督工作制度体系,保证了质量监督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在监督方式上,采用设立高速公路现场监督办公室、驻场监督、分开监督、召开监督工作会、一票否决制、现场驻点抽查,以及事前预控、事中检查、事后复查等新办法、新措施,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成果,督促从业各方全面履行质量职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质量监督工作绩效。

三是重点工程质量稳中有升,质量通病得到进一步治理。2004年至2007年(上半年)质量统计分析表明,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工程质量稳中有升。三年来,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抽检合格率到99.2%,提高了9.2个百分点;路面工程抽检合格率也达到99.2%,提高了5.2个百分点;桥梁工程抽检合格率达到96.5%,提高了4.5个百分点。

在工程实践中,建设各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质量管理,努力创新管理模式,在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制订施工操作指南、编制通俗易懂的质量文化手册等,提高一线人员质量意识和质量执行能力;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重点部位足尺试件制、专家咨询制,加强对关键、重点和难点工程的质量控制,推进项目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保障了工程实体质量。一些大型重点项目参建各方从思想到行动都对质量高度重视,在技术人员和施工设备配备等方面予以倾斜,严格施工方案审查和工序验收,结合工程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创新了施工工艺,解决了技术难题,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从对上海长江隧桥工程、舟山连岛工程、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京津二通道等项目督查情况看,总体质量控制较好,特别是项目管理精细化、质量控制信息化、施工设备大型化、施工工艺标准化和构件预制工厂化等方面成效突出,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

今年继续在全国推广了营口港治理水运工程质量通病示范项目经验。各地积极加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出台了专项治理方案,树立典型示范工程引路,明确质量控制重点,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保证了重点工程项目整体质量,推动内河工程项目与沿海港口项目逐步缩小质量差距。

(二)监理和检测市场的培育和监管走上规范化轨道。

今年以来,总站按照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严格资质审查,全年共完成74家公路监理企业资质评审,有效缓解了监理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对监理取费标准进行了测算,促成了监理取费标准的合理调整。同时还结合项目质量督查,对监理履约情况进行抽查。开展了监理信用信息收录工作,逐步完善监理信用体系平台,初步构建了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框架。为贯彻公路建设新理念,组织修订了《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发布了《关于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监理中增加施工安全监理和施工环保监理内容的通知》,把环保、安全监理纳入工作范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规范宣贯并开展了相应的业务培训。今年的全国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也已顺利完成考试、阅卷、成绩汇总等工作。

为贯彻落实李部长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严禁试验数据造假”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下发了以保证检测数据真实性为重点的为期三年的专项治理方案。按照统一部署与分级实施、行业督查与企业自查、专项治理与建立长效机制、宣传引导与查处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各级交通质监机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实施方案。重点对部分公路水运工程在建项目的施工、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和从事试验检测业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了抽查,对发现的数据

及报告造假、人员无证上岗、试验检测机构管理不规范及实际能力与资质要求不相符等情况进行了查处,对有关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使行业对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实现了有效遏制试验检测数据造假行为的阶段性目标。同时,全年共完成4次约6万人的检测人员考试,为提高试验检测行业管理水平和检测人员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强化。

一是以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主线,夯实安全监管基础。年初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07年1号部长令),并在全国范围内及时组织宣贯。同时,积极参与《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范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努力推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修订工作。去年开展了《公路水运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今年又争取了《安全生产的评价与预警预报技术研究》等四个课题的立项,加速推动建设安全管理标准化进程。

二是以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为重点,安全督查工作贯穿全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积极推进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建设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年初出台了《2007年深化交通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两项达标”、“四项严禁”及“五项制度”,量化整治工作考核目标;各地认真落实交通建设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截至9月底,全国在建桥隧项目中有1626座桥梁和392座隧道纳入专项整治范畴。据初步统计,各地发出了2246个文件或信息进行动员布置,对2669个在建公路工程中的10547座桥梁、810座隧道进行了隐患专项督查,查找出6703个安全隐患,下发了1616条整改通知书,处罚236个项目,现已整改5332个隐患,整改率达79.5%,不能立即整改的项目也已制定了整改计划,落实了责任和时限。

三是推动行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集中解决了不少突出问题,但对“反复性隐患”和“习惯性违章”等管理顽疾,以及对依法落实安全生产条件、规范建设管理行为等,还需通过建立行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来解决。为此,今年对在建工程项目提出了五项制度建设,即工程安全监理制度、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设备进场验收登记制度、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制度;对省交通主管部门则通过安全督查、法规宣贯等方式,积极推动地方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积极落实行业监管责任。目前已有30个省市区明确了现场安全监督机构,其中18个地区落实了专职管理人员。

(四)行业作风建设和文化建设开局良好。

伴随着质量监督工作20年来的发展,积淀了广大质监工作者们多年来所付出的艰辛与收获的甘甜,逐步形成了我们质监行业尊重事实、客观公正、严格监督、质量至上的工作作风,质监文化的凝聚和提炼也已成为做好今后工作的客观要求。一个行业有了优良的作风和浓郁的文化,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为贯彻落实全国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广泛开展“学先进、树新风、创一流”活动,推进质监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今年6月制定印发了《交通质监系统“学树创”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要求。目前,已有吉林、山东、福建、湖北、江苏等省级质监机构积极部署了本省的“学树创”活动并制定了具体方案。在今年举办的质监人员培训班上,开展了征集质监文化文字表述作品活动,得到学员们的积极支持,征集到文字作品近80条。这次会上,我们遴选了部分作品征求各位代表的意见,大家在认真评议的同时,又创作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新作品,充分反映了质监工作的实际,也反映了质监队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根据“方案”,目前开展了质监系统优秀质监站和质量监督工作者模范典型的选树工作。争取在质监系统内,推出一批先进的典型模范,带动质监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监督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科学发展观和“三个服务”对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给予了新强调。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就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逐步实现发展观念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三个服务”正是部党组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交通发展规律和趋势,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交通为什么而发展和向着什么目标发展的新理念,是透过现象把握交通发展的本质属性,前瞻性地把握未来交通发展趋势,体现了交通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发展目的。

“三个服务”凸显交通行业的本质属性和时代特征,将成为新时期交通人的价值观和战略使命。为此,在监督工作中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三个服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交通发展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保持质量效益和规模速度相协调的需求,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将是我们长期的工作重心,抓好公路水运建设项目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是做好“三个服务”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也是落实“三个服务”的最好体现。我们必须全面认识交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实现“三个服务”做好基础工作。

新形势新要求,给监督工作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工程质量稳中有升,但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仍有差距。

v通过近年来的监督工作实践和质量状况分析可以看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状况稳中有升,路面路基、桥梁工程和水运项目抽检指标的总体合格率逐年稳步上升,发展势头良好。而新时期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公路水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高速公路出现了新的不适应,纷纷加宽改造或另辟通道;中西部地区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比例增加,工程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增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选择交通方式的个性化需求增强,对交通提出了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等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工程建设中,自觉贯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意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工程缺乏合理工期,一些地区搞“政绩工程”,违反科学规律,盲目要求提前完工的现象依然存在;管理水平落后与发展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施工质量意识和法律责任仍须强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建设市场主体合同意识淡漠,市场行为不规范;一些工程由于中标价格过低,施工单位通过弱化必要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降低施工设备数量和性能、以农民工代替熟练工人等办法降低成本;个别工程施工工艺水平和实体质量控制仍须加强;规范监理市场任重道远。在各省积极支持与大力配合下,总站刚刚完成了今年下半年农村公路质量监督抽检数据的汇总工作,初步的统计分析表明,农村公路总体质量不够稳定,路基工程、主要原材料抽检合格率比上半年分别下降了1.2和2.6个百分点。

(二)安全管理得到全面重视,但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按照宜昌会议确定的“管建设管安全”的指导思想,今年交通建设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各级监管机构逐步建立,法规制度不断完善,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收效明显,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安全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受“8•13”凤凰堤溪沱江大桥事故影响,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上升,今年前10个月,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上升2%和76.7%,建设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造成今年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除凤凰堤溪沱江大桥事故(一次死亡64人,占死亡总数的1/3以上)外,还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国务院《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今年颁布施行,明确了瞒报、迟报、漏报的法律责任,我部也建立了事故快报系统,落实了各省交通主管部门责任人,事故报告工作不断规范。二是山区项目持续增加,施工难度不断加大,工程安全风险越来越高。三是持续近十年的大规模、高强度公路建设积聚了一些影响质量和安全的问题,堤溪沱江大桥垮塌事故可以说是一些深层次问题的集中反映。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和解决了不少事故隐患,但缺乏长效机制,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还远远没有得到落实。

当前,山区、远海工程比例不断增加,农村公路建设大规模展开,地方道路安全投入水平低,施工机具少,从业者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意识差。今年的事故统计显示,贵州、甘肃等地农

村公路建设已经出现3人以上事故多发的情况。

(三)行业管理不断加强,但检测市场诚信缺失现象严重。

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和评判的重要基础,对保证工程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工作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队伍不断壮大,监管不断加强,为提高公路水运工程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但当前试验检测市场现状与交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调查表明,一些从业单位及管理部门对试验检测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试验检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监理平行试验得不到保障。工程一线检测人员素质较低且人员变更频繁,检测操作规范性差、随意性较大的现象较为普遍,标准规范的某些要求难以落实,检测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普遍不足,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有待提高,假

数据、假报告现象客观存在。个别从业单位受自身利益和追求优质工程的驱动,要求改、补试验检测报告等现象时有发生,反映出个别机构和人员职业道德差、诚信缺失。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进入检测市场缺乏有效约束,一些质量低劣的仪器设备充斥着检测市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试验检测健康发展,影响了公路水运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四)质量安全监督力度加大,但面临艰巨任务和巨大压力。

近年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逐步健全,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监督人员面对责任重大的繁重任务,超负荷努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公路水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工程质量被赋予了新内涵,监督工作面临新挑战。目前,全国部、省、市三级监督机构专职监督人员只有4000多人,却要面对每年八千多亿元投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每人每年在工地的时间超过半年,很多人从未休过节假日。近3年,先后有2位省站一把手因忙于工作、劳累过度倒在了监督岗位上,有2位省站领导在岗位上突发心脏病。面对监督工作的新要求、新挑战,我们深感做好监督工作责任重、困难多,人员不足,手段缺乏,压力巨大。

三、2008年的重点工作

同志们,在日前部召开的全国公路建设会议上,冯正霖副部长提出继续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并分析指出,到2020年,公路网里程在现有基础上,至少还需增加百万公里以上。只有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提升高质量的有效供给能力,才能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目前,公路建设已进入高成本,高投入时期,土地、资源和资金问题已逐步显现并将日益突出,只有抓紧建设,加快建设,才能发挥交通基础设施以较低成本的代价,服务社会发展全局的保障作用。在加快发展这一大背景下,必须注重发展质量,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品质,对此,大家一定要形成共识。为此,质监系统明年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调整工作思路,加大处罚力度,充分发挥执法作用。

质量监督与安全生产监管是政府行为,体现着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监督观念,探索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必须坚持依法监督,解决目前面临的权责不一致的主要矛盾。必须调整工作思路和监督模式,以项目法人为主要对象,以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为主要内容,努力实现监督重点由工程实体向项目管理责任主体质量安全管理行为的转变。明年起,总站质量督查主要是检查各省在质量管理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并通过个别工程项目实体质量来反映省内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各省监督站(局)则应对各地市的质量管理情况加强督查,对省直管项目要以项目法人为对象加强质量监督。各省一方面要加强建设项目督查,深入工程一线,针对不同建设阶段实行差别化动态监督,重点做好技术风险高、质量安全隐患大的桥隧工程、水下工程的监督,加强对工程关键部位和环节的质量抽查。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建设单位质量管理行为、从业单位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建立情况的监督检查。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按照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总要求,研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

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是行使政府监督职能的行政执法行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践交通“三个服务”的根本保障之一,是政府执政能力与负责任形象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必须坚持依法监督、严格执法,不断加大处罚力度,严肃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职能作用和权威性,具体体现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强制力,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向党和国家负责,向全行业和人民生命财产负责。对不重视安全生产、忽视工程质量,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重拳出击,果断出手,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查明真相,严肃追究,索赔损失,让始作俑者真正受到触动,付出昂贵代价。甚至借助司法程序,让直接责任人受到法律的惩处,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基本的质量意识。

(二)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总结经验,完善方案,重点做好桥梁、隧道、高边坡和码头等结构物施工安全隐患排查。督促落实重大风险源辨识、专项施工方案审查等安全措施,逐步把隐患排查和治理纳入施工过程管理,形成监管规定和督查标准。

二是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形成制度标准体系,实现安全管理法制化。建立健全安全监管责任制度,配套相关督查办法,推动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建设,开展施工现场和驻地安全防护标准化试点。

规范事故报告和统计工作,完善安全应急制度。

(三)加强检测市场整顿,提高检测数据真实

性、准确性。

一是继续深化试验检测专项整治活动。在第一阶段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数据真实性的因素,完善监管制度和措施,在检测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方面,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制定信用评价办法,对试验检测市场和从业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和监控。

二是继续加强试验检测机构评审和人员考试工作。培育检测市场体系,不断提升检测机构管理水平,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素质。

三是研究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用表格和管理软件,用技术手段规范检测行为。

(四)推进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健全诚信体系。

建立诚信体系,引导从业者自觉遵章守法,是我们强化监督实效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部批准立项的“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系统”正在建设之中。届时将与各省建立的信息平台互为依托,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的同时,创建监理、试验检测、安全生产和建设项目管理平台,促进信用体系建设。为此,首先要落实信用信息征集制度和联络员制度,互通信息,上下联动,把诚信管理工作推向深入,使渠道更加通畅,信息更加及时,充分发挥全国质监体系一盘棋的作用。其次要探索诚信体系与奖惩挂钩的有效机制,把诚信体系建设与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紧密结合起来,在市场准入、招投标工作中充分发挥信用平台的作用。三是要与从业单位和人员的市场退出机制结合起来,用企业自身的市场信用表现决定其出路和效益,使好的从业单位尝到甜头、真正获益,使不规范的企业吃到苦头、付出代价。

(五)全面细化和落实质量安全责任。

质监机构承担着政府监督职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此,各地必须按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上提出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从岗位职责入手,明确监督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监督责任,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工作内容,积极主动地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或实施办法,如监督问责制、监督评议考核制度等,有条件的可以尝试制定地方的监督工作岗位规范,依靠制度建设,来细化落实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细化监督责任,是落实监督责任的前提,是全面提升监督工作者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严谨作风的动力。落实监督责任,不仅是规范行为,做好质监工作的需要,更是界定参建各方责权与自我保护的需要。对于一些质量安全事故,如果之前有明确的责任制、签定了责任书,就会划清责任,免受累及。当然,这里讲的划清责任绝不是责任的逃避。有些省站在这方面已经做过尝试并取得一定经验。希望大家互相交流,也可以就此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

(六)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提高监督队伍素质。

在交通向服务型行业转变的过程中,作为交通建设质量监督和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的专职机构,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依法监督来规范参建各方行为,提高工程质量,防范安全事故,促进交通建设科学地发展。这是监督机构的神圣使命,是践行“三个服务”的立足点。而监督工作又面临着人员少、任务重、责任大,以及自然环境艰苦等困难。要完成好我们的工作,必须不断加强质监队伍的作风建设,全面提高人员素质,进而提高实践“三个服务”的能力。

1.坚持求真务实,严格履行职责。求真务实,就是要实事求是,就是要严谨扎实,一丝不苟地干实事、求实效。从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际出发,坚持求真务实,就是要立足本职,真抓实干,以促进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水平的逐步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严格履行监督职责,把好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两个关口。我们每一位监督工作者,一定要勇于战胜各种困难,敢于面对各种压力,切实履行好肩负的使命,充分发扬严谨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监督,扎实工作。要深入工程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发现质量、安全问题,要敢于直言,不留情面,宁当恶人,不当罪人。要在全行业提倡严谨、再严谨,细致、再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切实履行好我们所肩负的神圣职责。

2.坚持作风民主,讲究工作方法。从目前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看,各地也不尽平衡。一些省区的工作作风转变及时和工作方法不断创新,适应了形势发展的要求。而工作作风和方法的转变,是以理念创新为基础的。以新的服务理念、质量理念带动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坚持作风民主,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聚广大监督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加上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就会使我们的工作处于有利地位。各省的交流材料已在会上印发,请大家认真研究参考。各省都有自己的工作特点,相互取长补短,相信会有所收获。

3.坚持反腐倡廉,牢固树立监督队伍良好形象。各级监督机构必须始终坚持反腐倡廉,自觉加强廉政建设。一是要通过召开有关廉政会议,传达反腐倡廉精神,加强对质监人员的廉政教育,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二是要建立监督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保障质监人员公正执法,严格履行职责。三是通过政务公开,建立透明完善的工作程序,消除腐败隐患。作为一名合格的监督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始终做到廉洁、奉公、守法,坚持扎扎实实地工作,真正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秉公办事,严格监督,牢固树立监督队伍的良好形象。

4.搞好干部培训,不断提高监督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监督队伍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是做好我们本职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完成好职能任务的内在要求。要把提高素质同日常业务工作相结合,同提高管理水平相结合,切实搞好干部培训。不仅要学理论、学法律、学管理、学技术,还要开展讨论、剖析案例、总结经验、查找差距。通过培训和工作实践,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更要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等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创新监督模式、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品德好、有能力、会干事的高素质监督队伍。

(七)关于机构问题。

监督机构的定位一直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因为这是关乎行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以前我们注重提倡“有为才有位”,经过十几年的质量监督工作实践证明,质量监督工作在保证工程质量全面提高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特点鲜明的管理机制。现在,面临新的形势,我们普遍认识到,有位才更能有为,才能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践“三个服务”。各省在机构定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部分省站纳入或执行参照公务员管理,继浙江、湖北、辽宁更名为局之后,河北省水运站也于今年11月16日正式挂牌改局。这些成功典范说明,监督机构的重要性和其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已经得到有关各方的充分认可,监督机构已从成长期步入发展期,面临着给予责权相符的合理定位的有利时机。总站在机构定位方面,也一直在做着不懈的探索和推动工作。当然,其中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经过努力,在今年的事业单位改革中,部同意将总站人员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并已上报机构编制主管部门。相信通过总站和省站、局的互相支持,齐心协力,上下联动,监督机构定位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监督执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光明!

同志们,交通事业的发展,对我们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切实做好监督工作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在工作中,要注重加强两个能力建设:一是实践“三个服务”的服务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自我保护能力,要以清正廉洁保护好人身自由,以工作业绩保护好生存空间,以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来实现劳逸结合,呵护好个人健康。

我相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只要我们胸怀发展的紧迫感、时代的使命感、历史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做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途径,只要大家团结一心,调动和发挥全行业的力量,人尽其责,努力拚搏,就能够不断开创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篇3:交通运输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站长 李彦武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抓落实

做好新形势下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在全国交通质量监督局(站)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局长 李彦武

(2011年12月12日)

同志们:

“十二五”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机遇期。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各级交通质监机构积极适应交通建设的新变化、新特点,严格监督、公正执法、扎实工作,为“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值此岁末,我们召开全国交通质量监督局(站)长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一年来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经验,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明年的工作思路。昨天,大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听了之后很受启发。

下面,我就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十二五”开局之年,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新开工项目普遍增多,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进入了又一轮快速发展期。各级交通质监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勇于面对质量安全监管的严峻形势和事业单位改革双重压力,坚持质量第一、安全发展理念,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充分肯定。

(一)质量监督工作锐意进取、成效显著。

1.积极适应新形势,监督工作思路不断创新。一年来,各级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质监机构,根据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不断创新监督理念和思路,提升工作主动性。湖南省交通运输厅一把手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厅党组专门听取质量安全专题汇报,深入组织开展“质量安全年”活动,质量管理实施八项措施,安全管理采取六项举措,探索施工安全生产“分区管理”新途径,取得良好效果。江苏、江西等省从规范监督工作做起,制定了质量监督工作程序和标准、质量监督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江西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预制梁钢筋、桥梁支座质量整顿等专项活动。长航站全力开展“长江杯”活动。安徽积极实践现代工程管理,实施高速公路创精品工程实施纲要,探索监管工作标准化,建立质量安全会商、重大事项通报、数据共享等制度,推进质量安全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创立并推广“单元预警法”、“一校一志一会”和“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等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一些省份积极开展市级质监机构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分工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监督工作实效不断提升。面对日益艰巨的监督任务,各省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完善监督模式。福建注重转变观念,积极开展行政执法,强化监督职责和责任追究,树立监督工作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同时出台了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件审查管理办法、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实行“一周一抽查、一月一督查、一季一分析”,加强质量安全动态跟踪,为辖区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广东省实施“双标”管理,对项目进行评价排名,工程实体质量指标显著提升。湖南全面推广工地建设标准化、工艺工法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工程管理标准化和钢筋集中加工、构件集中预制、混凝土集中拌和的施工方式,即“四标准三集中”,大力推广应用预应力智能张拉、管道注浆智能控制等新技术,有效增强了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保证水平。

3.监督手段更加丰富,监督工作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各地积极探索做好监督工作的新举措,不断丰富监督手段和工作方法,不断增强监督工作针对性,努力做到有的放矢。重庆市认真履行监督职责,采用综合检查、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加强对桥隧和高边坡、重要工点和关键工序的监督检查,积极探索主要岗位从业人员信用管理,进一步提升了质量安全的监管水平。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一把手和厅党组高度重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多次督查质量安全,强化地方职责,推动市州监管能力建设;针对阶段性重点工作,召开由市州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领导、项目法人和总监、项目经理、中心试验室主任等参加的千人质量安全大会,通报情况,部署工作,落实责任,强力推进检测专项整治、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平安工地建设、监理行业新风建设活动;实行质量安全季报制度,通过质量安全综合评价对项目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后的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督查,促进了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江西站制作了试验检测教学片,强化试验检测人员培训,努力提高检测队伍素质,创建学习型试验检测机构;陕西站通过技术比武、第三方检测机构备案、检测机构内部管理认证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试验检测机构及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4.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不断深入。2009年部组织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以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质监机构高度重视,制定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努力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大部分省将治理范围扩展到农村公路、改扩建等工程项目,将治理内容扩大到钢绞线、锚夹具、模板、桥面铺装、小型预制构件等方面。治理工作起到了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全局的积极促进作用。今年上半年,全国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环比上升5.7个百分点,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较大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抽检指标合格率环比上升5.8个百分点,隧道工程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水运工程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与去年全年总体合格率相比上升0.6个百分点,混凝土抗压、抗冻、抗渗、抗氯离子渗透等反映强度和耐久性的指标合格率继续保持高位。通过治理工作,各地在提高工程实体质量的同时,改变了粗放的施工方式,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成为主导;不断改进施工工艺,一些好的施工工艺得到广泛采用;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成效得到业内认可,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组织编写了《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预控手册(混凝土桥涵分册)》,各地及时将治理经验制度化,制定防治要点、施工标准化指南,明确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有效指导现场施工,构建了通病治理的长效机制。

5.强化制度建设,监理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目前,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甲级364家,乙级161家;水运工程甲级60家,乙级25家。公路、水运监理工程师分别为57891人和6238人。同时,部制定了《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登记管理办法》,规范人员流动和业绩管理,促进监理市场有序发展。为切实发挥好“总监”这个关键人的组织协调、带动引领作用,部起草了总监负责制实施办法和总监人才库管理办法。同时,完成了对2010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的信用评价、2011年监理过渡考试等工作。开展了公路工程监理制度调研,全面掌握和分析监理制度实施现状,为政策制定提供基础和依据。组织对“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的行业新风建设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将新风建设活动常态化,不断提高监理的技术水平和修养,促进监理行业良性发展。

6、市场管理与能力培养并举,试验检测管理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12号)颁布以来,试验检测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完善、监管手段逐步强化,工程建设各方对试验检测重要性的认识迅速提高,管理成效日益突出。在工程建设领域,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的影响力日渐显现。目前,全国共有1600余家机构获得公路水运工程综合甲、乙、丙和专项类试验检测等级证书,其中获得综合甲级和专项等级证书的机构100余家。持有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者3.8万人,试验检测员证书者7万多人,试验检测市场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动态管理,我们圆满完成了2011试验检测人员过渡考试、信用评价等工作。开展了首次试验检测机构专项督查,对10省(市)80个等级试验检测机构、16个工地试验室的等级标准符合性、工作质量、能力水平等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换证复核细则》、《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办法(试行)》,启动《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编制工作,指导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开展了公路橡胶支座检测比对试验,持续提升试验检测行业整体能力和水平,促进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二)安全监管工作目标明确、稳步推进。

1.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推向深入。今年是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第二年,活动得到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同,国家安监总局将此项工作列入了总局二司的重点工作计划,部领导逢会必讲“平安工地”,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个载体,强化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各地勇于创新,大力推动,涌现出一些有突出特点的经验做法,如安徽的“单元预警法”、湖南的“安全分区管理法”、江苏的“层级监督法”、上海的“网格管理法”、浙江的“模块预控法”等,我局联合交通报对此组织了专题集中报道,扩大影响面。今年6月在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部在安徽马鞍山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推进会,有关单位交流了经验,会议代表参观了马鞍上大桥施工现场。冯正霖副部长在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并出席了“送文化到一线”专题活动,会议反响很好。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安全监管工作总体思路,提出了“三个强化、四个推进”要求。根据各地上报的平安工地示范项目,遴选了第一批40个部级示范项目提名目录,营造必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并启动了“本质安全”学术活动,积极探索“本质安全”理念的内涵、外延和可实现的渠道;组织了《中交杯》平安工地摄影大赛,印制了专题宣传海报,为一线工人编制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安全生产口袋丛书,完成了《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初稿)》,积极推进平安工地长效机制建设。

2.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顺利实施。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打基础、抓关键、早预防”的要求,印发了《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出版了培训教材,制定了培训方案,组织了师资培训和宣贯培训。同时,为迅速推动制度的实施,积累管理经验,建立了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风险评估跟踪督导机制,选择福建、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及中交建集团22个高风险典型项目,实施风险评估全程跟踪督导,力争用三年时间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制度与指南,逐步确立施工安全生产预警预控预案体系。

3.行业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一是桥梁和隧道工程预防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印发了《高速公路桥梁与隧道工程预防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重点解决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降低施工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控制较大事故上升势头。针对今年3月份以来各地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安全事故频发、生产形势严峻的特点,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春季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切实抓好公路工程预防坍塌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二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印发了《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了宣贯培训和安全应急专家遴选工作,初选了近400人入选应急专家库。定期统计分析全国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并及时通报。在不利季节和敏感时段,采取局领导亲自打电话,针对事故高发地区或项目发文通报,发生突发事件后24小时值守或派人前往现场配合救援等多种形式,加强安全预警和行业指导。今年施工生产安全事故报表经国家统计局批复,列为审批类统计事项,必须依法实施。我们适时组织了宣贯及信息化报送方式培训。可以说,今年以来,大家更加重视了事故统计报送工作,报送的及时性、真实性以及报表质量都有所提升,为行业正确研判形势,分析事故规律,提供了有力依据。

(三)省级质监机构改革深入推进。

目前,全国已有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海南、贵州、云南、新疆、西藏、山西、河北省水运等13个省(区)的质监机构完成了“站”改“局”,江苏局、湖北局、黑龙江站、四川站、广东站已经参照公务员管理,其他一些省站的改革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辽宁局日前正式被省政府确认为授权行政执法主体,由原来的行政委托变为法律法规授权。从“委托”到“授权”,进一步明确了省局质量安全监督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质量监督的行政管理职能特点更加明确。监督机构改革工作取得的可喜进展,说明质监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推动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充分重视,说明各级质监机构和广大监督人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严格执法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得到了行业、社会的充分肯定。

(四)质监队伍作风过硬。

1.大力宣传和践行“严格监督、公正执法”的质监文化理念,行业发展软实力不断增强。各地大力开展质监文化建设活动,增强质监系统的凝聚力、向心力。浙江局开展“文化质监”建设工作,发布质监标识和核心价值理念,努力打造品质保障“3334”工程,即:三大监管创新提能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监管、造价管理)、三个服务创先提效工程(市场诚信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法规保障体系);三项队伍创优提升工程(机构建设、人才建设、行业文化建设)、四项品质优化升级工程(质量精品工程、安全平安工程、造价合理工程、行业和谐工程),质监文化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鲜明。

2.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质监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各地坚持把监督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学习巩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相结合,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安徽站深入思考“十二五”质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推动质监工作不断创新与突破。江苏局全面落实“创先争优”活动精神,开展“创先争优献爱心、扶贫帮困显真情”主题教育和读书学习演讲活动。浙江局党委组织开展交通试验检测机构“创先争优”活动,促进试验检测行业提高能力和水平。质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勇于奉献、扎实工作,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北京站党支部荣获“北京市交通委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周绪利同志荣获“北京市交通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3.以廉政风险防控为载体,为质监队伍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各地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工作,自觉做到廉洁自律、秉公执法,切实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广东站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廉洁是硬要求”的思想,努力建设风清气正、廉洁阳光的质监队伍。安徽站与各科室主要负责人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责任、抓好落实。2011年,质量监督、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特别是在工程项目多、施工环境恶劣、桥隧比例攀升、监督任务繁重、监管面临诸多困难的严峻形势下,通过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实现了工程质量状况总体可控,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良好开局,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交通质监机构严格监督、公正执法的结果,是广大质监干部职工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向支持和关心质监工作的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广大质监干部职工表示诚挚问候!

二、工程质量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十二五”我国交通运输事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交通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制约工程质量安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累积。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给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带来了新挑战。展望2012年,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将面临严峻挑战:工程规模大,管理差异大;建设资金紧,建设资源缺;有效工期短,建设条件差;舆论压力大,群众要求高,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一)工程规模大,管理差异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地新开工项目、在建规模屡创新高。今年以来,全国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超过500个、里程超过4万公里。考虑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明年工程建设将实行“有保有压”的原则,新开工项目数量有望下降,但在建项目数量仍将居高不下。在工程规模保持高位的同时,项目管理不均衡的问题凸显,表现为省份之间不均衡、项目之间不均衡、项目不同标段之间不均衡,特别是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相对较薄弱的中西部地区,恰恰工程建设规模较大,质量安全压力巨大。

(二)建设资金紧,建设资源缺。各地交通建设资源需求庞大与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工程建设所急需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熟练操作工人缺乏,大宗材料、地产材料持续紧缺、品质波动。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等因素影响,各地开始不同程度地出现建设资金紧缺问题,一些项目及其控制性工程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明年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紧缺的局面仍将持续。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人、财、物等建设资源短缺,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物质基础被弱化,制约着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有效工期短,建设条件差。首先,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由“瓶颈”转为“总体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趋缓,一些地方和群众对交通建设的热情消退,支持和配合力度减弱,征地拆迁难度进一步加大,阻工事件时有发生,合理工期难以保障,个别项目有效工期严重不足。在赶工、抢工、合理工期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形同虚设。其次,市场不规范、制度不落实、履约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违法分包转包屡有发生,从业队伍素质不高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第三,随着工程重点区域逐步转入工程条件更为复杂的山岭和水域,地质状况复杂、施工环境恶劣、建设条件艰苦、施工难度增大等问题凸显,质量安全风险更为突出。

(四)舆论压力大,群众期待高。交通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社会公众对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甚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发生的甘肃天定高速路面大面积早期破损、钱江三桥引桥塌落等事件,媒体迅速报道、连续刊载。这不仅给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巨大压力,也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个服务”的要求,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切实做好明年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按照即将召开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抓关键、抓落实,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稳步提升。

三、明年的工作重点

2012年工作思路是,以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效为主题,以抓关键、促落实为主线,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依靠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不断提高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明年应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关键、促落实,努力提升质量监督工作实效。抓关键,就是要抓好监督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根据质监机构改革和建设形势发展需要,既要考虑监督的覆盖率,也要考虑如何集中优势力量,认准监督对象,突出监督重点,实施差别化管理。同时更要注重督促落实,俗话说,一份布臵,九分落实。再好的制度,再先进的思想,再振奋人心的目标,离开了落实都只是空谈。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监督工作促落实,就是要督促建设单位把有关制度、措施、要求落实到从业单位,落实到施工管理者和施工操作人员。

一是要切实抓好高墩大跨桥梁和长大隧道,高填深挖路段高边坡,特殊地质路段等关键工程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部将把工程规模大的省份,以及跨海跨江大桥和长江沿线码头等重点项目作为明年督查的重点。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内河水运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

二是在注重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质量管理过程、手段和效果。要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将质量管理行为、质量管理效果、质量问题查处等情况,与从业企业和人员的信用管理挂钩、与市场选择挂钩、与主要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三是要继续深入开展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综合督查,不断加大督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抓住不放,强化整改落实和整改闭合,形成整改落实机制,切实提升督查工作实效。

(二)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提升混凝土工程质量。结构混凝土质量是影响桥隧等大型结构物工程质量的关键控制性因素,关系结构工程耐久性、结构安全和出行安全。部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两年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响应、认真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从部及各地质量监督检查情况看,混凝土工程实体质量与施工工艺水平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工程施工管理粗放、精细化程度不高,混凝土质量通病依然是制约工程质量的制约因素。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质监机构要再接再厉,在混凝土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必须要有新作为。

一是要深刻认识治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实践、总结与创新的过程,治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质监机构要充分认识治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将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巩固、传承和发扬。要在已有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扩大治理范围和治理内容,实现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二是要以人为本,狠抓治理工作的关键因素。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升质量意识,注重对人才培养,有效激发参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感,引导从业人员将保障和提高工程质量变成自觉行为。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深入研究混凝土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对影响混凝土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关键工序、关键环节加大管控力度。

三是以标准化为抓手,加快推行现代工程管理。要积极适应新时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需要,加快推进现代工程管理。首先,要大力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通过标准化管理、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标准化控制,把工序流程、材料加工、场地建设、规范管理等成熟经验和专家智力普及化,把高深问题通俗化,从而提高实体工程质量。例如,在全球任何一个麦当劳店,你吃的汉堡都几乎是一样的,这就是标准化。其次,要大力提高工程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建立健全涵盖建设管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等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细化管理目标、标准、任务、流程,促进建设各方把粗活做细、把细活做精,精益求精地打造优质工程。

(三)以“平安工地”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今年以来,各地工程项目集中开工,许多省份处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安全监管工作压力巨大。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7起,死亡116人,同比分别增长31.4%和27.5%;其中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15起、死亡58人,同比分别增长50%和48.7%;未发生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

2011年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特征,一是事故总量及较大事故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幅度较大;8月份各地加大专项督查力度,桥梁事故环比明显下降。二是公路桥隧事故依然居高不下,占事故总量1/2以上,隧道坍塌“关门”事故有所抬头。三是安全生产薄弱环节依然较多,以安全经费、技术、人力等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准入条件控制不严,管理不到位和人员违规操作为主。四是影响生产安全的外部条件更趋复杂,如施工安全管理能力与建设规模不适应、赶工期、一线作业人员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五是深山远海等项目增多,施工环境日趋恶劣,客观上加大了施工安全风险。

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今后一段时间要力争在完善规章制度、推进责任落实上取得新进展,在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上取得新突破,在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降低较大事故数量上取得新成效,努力构建平安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积极构建“平安工地”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将建设成果制度化并长期坚持下去。要在全面总结分析“平安工地”创建活动经验基础上,制定并推行项目安全生产条件达标考核体系,出版《公路水运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切实提高本质安全度。逐步建立施工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公布第二批示范提名项目,开展“零伤亡”工程表彰。加强行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生产的人文环境。

二是要深入推行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提高施工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这项制度正式列入了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明年部将加强对风险评估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将执行情况纳入行业重点督查范畴,对执行不力的地区、企业和项目进行约谈、通报。完善重点地区、企业和项目的风险评估跟踪督导机制,逐步建立典型项目风险评估档案。培养一批风险评估骨干,为制度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施工安全监管法规体系。要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在建项目危险环节的安全控制、发挥行业监管主导作用方面,建立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等制度。加强重点时期、敏感时段的安全监管,加强汛期、台风季节自然灾害和次生灾害防控。

(四)进一步改进监理管理,充分发挥监理制度作用。监理制度实践证明,监理制对保障工程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目前监理发展遇到诸多问题,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监理行业门槛设臵不合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与从业人员之间缺少稳固的纽带关系等,也是内在制约因素。为进一步加强监理管理,规范从业行为,探索监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应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监理管理法规制度。加快出台总监负责制和总监人才库管理办法;做好监理制度调研工作,结合调研成果,完善监理信用评价办法,启动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修订工作,把好市场准入关,形成“有进有出,有升有降”的管理机制。

二是继续做好监理信用评价工作。从2009和2010年全国公路监理企业信用评价结果看,个别省对部信用评价办法仍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思想不重视,执行不严格,个别存在偏袒和地方保护。信用评价是监理市场管理的软手段,其基础工作在于项目业主,但最终把关责任仍在于各省级质监机构。希望各省局、站高度重视,严格把关,公正公平,切实履行省站职责。部将对满分的监理企业重点督查。

三是加大《公路水工程监理工程师岗位管理办法》的实施力度。该《办法》明年3月1日起实施,部将适时组织全国宣贯,并组织全国监理工程师岗位重新登记工作,对目前从业的监理工程师进行梳理和清理整顿。新登记制度要求监理工程师与监理企业、从业项目一对一登记,不允许人员挂靠、人证分离、上岗不登记等现象。希望各省站切实把住审核关,确保岗位登记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四是加强监理企业资质初审工作。近年来,各省在监理企业市场准入把关上都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但个别地方也有所松懈,存在企业资质初审工作不严肃、不严谨、不认真的现象。因此,各省质监局(站)对于监理管理工作必须认真负责,客观公正,严格把关。

(五)加强试验检测管理,规范试验检测从业行为。今年试验检测机构专项督查中发现,试验检测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部分省级质监机构对试验检测管理职责认识不到位,责任心有待提高,在等级评定、信用评价和人员注册工作中把关不严;部分乙丙级机构在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盲样管理不规范;试验检测机构持续保持相应能力和水平方面尚需加强管理,部分机构检测业务开展极不均衡等等。因此,试验检测工作应从市场培育规范与培育并重转变。按照“加强监管、提升素质、调控规模、进退有序”的思路,重点加强动态管理,着重解决市场进退机制不协调、运行不规范的问题。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质监机构在试验检测管理中的重要职责。试验检测工作由部授权部质监局负责管理,在此基础上,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制度,明确了部、省级质监机构的试验检测管理工作职责。因此,这项管理工作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其管理成效如何、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反映出质监系统管理能力和水平,反映出质监系统是否能做到“一盘棋”、令行禁止。因此,希望省级质监机构切实负起责任,严格准入,加强试验检测机构证书有效期内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对申请综合甲级、专项等级试验检测机构的初审把关和乙丙级机构的审批管理。同时,各省应注重试验检测行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避免出现机构过多过滥、恶性竞争等不良后果。

二是要研究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相关问题。抓紧研究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标准与行业发展实际需求的适应性问题,严格市场准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将机构专项(中间)检查、信用评价、质量安全督查等专项工作结果与市场准入、退出环节有效衔接,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协调运转的有效机制。

三是要推动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试验检测数据“打假”工作,加强对数据真实性的常态化管理,切实发挥试验检测数据在工程质量管理和评价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各级质监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试验检测数据造假行为的检查、查处力度,将违规行为与信用评价有效衔接,切实发挥好信用手段在加强市场管理、提高工作质量、规范从业行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工地试验室登记备案管理,强化母体机构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切实提高一线试验检测工作水平。

四是要继续加强试验检测行业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加强持证人员的管理,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升试验检测人员的整体水平。研究制定试验检测人员登记管理办法。继续组织开展试验检测比对试验工作。加强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确保量值传递可靠。采取适当方式对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自身质量情况进行管理。

五是要营造试验检测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积极开展与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试验检测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提升试验检测公信力和影响力。继续做好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人员考试、信用评价等工作。加强与试验检测管理体制有关的调研工作。

(六)严格监督,公正执法,进一步加强质监队伍建设。质量监督制度建立以来,各级公路水运质监机构和广大质监工作者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紧扣质量安全主题,认真履行职责,强化自身建设,严格监督、公正执法,确保了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进入“十二五”,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日前,在部质监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冯正霖副部长亲临会议,对近年来的质监工作高度肯定,同时也要求我们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以执政党的理念、从党员意识的高度严格要求,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创新监督工作方式方法,继续发扬“忠于职守、严格责任、敢做敢为、秉公执法”的职业精神,加强队伍建设,鼓励质监系统干部职工做复合型人才,在监督工作中能够“看得出问题、找得到出处(原因)、抓得住重点、提得出措施,落实到实处”,继续打造一支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家型监督队伍,为“十二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做出新贡献。

广大质监工作者要按照冯部长的要求,以多年来形成的好理念、好经验、好做法为基础,积极探索监督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扎实做好质量监督、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树立廉洁为民、规范高效的质监行业形象。继续秉承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打造“严格监督、公正执法”的监督文化精神内涵,以共同的价值取向,凝人心、聚合力、谋发展。

同志们,交通运输基本建设的新形势、新特点对监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抓关键、抓落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为构建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九年级优秀学生发言下一篇:区公安局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