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局帮扶工作总结

2024-05-29

市气象局帮扶工作总结(精选7篇)

篇1:市气象局帮扶工作总结

市气象局帮扶工作总结

市、县委组织部、扶贫办:

按照市、县委组织部、扶贫办要求,我们市气象局帮扶工作队于今年2月份进驻到西平县二郎乡小王庄村开展帮扶工作。

一、进村以后,首先与村“两委”班子取得联系,召开班子会,传达有关上级文件精神,统一思想,理清工作思路,一并深入实际,进行摸底调查村情、民情,研究分析、查找制约经济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未来发展优势条件,制订出了符合帮扶村村情的帮扶工作计划及小王庄村(经济发展、村镇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积极努力创造条件,尽早摆脱贫困,逐步达到小康水平,实行整村推进。㈠、村“两委”班子健全,分工明确,团结奋进,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比较稳定。

小王庄村坐落在西平县二郎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

2.5公里。西临107国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俱佳。该行政村共有6个自然村(罗庄、魏庄、小王庄、枣茨营、分金庙、麦仁张),26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4800人,1100户,总面积5349亩,人均耕地1.2亩,该村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土壤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以优质小麦、玉米、大豆、油菜为主。

学校一所,教职员工22人,6个年级8个班,学生480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无辍学现象。

全村现有五保户22人,低保户201人,符合低保人员都已参保。约有98%以上人口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

全村拥有生猪饲养存栏在50头以上的有5户,肉蛋鸡饲养户2户,肉牛养殖户2个。目前已形成蛋鸡养殖小区一个,生猪养殖小区在筹划中。

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各自然村基础条件差,没有主干道,脏、乱、差现象较严重。主要是没有统筹规划,缺乏资金,乱建乱盖现象较多。

种植结构不尽合理,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可观。经济作物种植较少,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较低。

养殖户投资多,见效慢,不能抵御风险,制约经济发展。原因是缺少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

弱势群体不能摆脱贫困。自身劳动力素质低下,疾病、意外事件导致。

农田水利灌溉条件不足,不能抵御旱灾,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缺乏科学论证,致使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多年困扰村民百姓生产自救。

二.以建设“五好”支部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把村“两委”班子建成群众信得过,能干事,干成事,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双强”领导班子。积极发挥农村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知识青年的先进带头作用,进一步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大力开展党员联系群众活动,加强党性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廉政建设机制,推行村务公开。

三.当好村“两委”参谋,充分发挥本单位自身优势,积极为帮扶村争取各类支农惠农的项目、资金,选好项目,努力改善帮扶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针对小王庄主干道年久失修,路面坑洼,行车难问题我们协同村委一起向乡党委、政府打报告,争取财政投资扶贫开发道路建设资金和解决行政村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四.切实抓好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帮扶村青年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实施“雨露计划”,积极宣传动员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各类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实现培训促就业就业促增收,力争使每个青年农民都能得到培训,掌握一项务工技能和农村农业实用技术,达到培训一人,致富一人,终身受益。

五.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实施科技扶贫。通过多种形式,利用行业优势,提高帮扶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民脱贫致富的自觉性。根据帮扶村小气候和土壤特性,因地制宜,积极帮助农民群众引进优良品种,并利用建成的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帮助引导农

民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根据农时如何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危害,请气象专家讲解农业与气象的关系,适时提供气象信息。农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促使扶贫开发的步伐明显加快。今年共开展送科技、文化下乡活动2次,科技知识讲座3次,培训农民300人次,捐赠光碟及科技挂图15套。

六.积极开展为贫困户“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组织动员党员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共捐资捐款5000元。对特困家庭实施扶贫济困。

七.加强帮扶村农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开展“平安建设”普法教育,举办法制教育知识讲座2次,引导农民增强法制观念,积极开展评选 “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宣传和倡导基本的道德规范,做社会主义新农村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新型农民。协助村“两委”搞好基层社会稳定,积极参与“大走访”,主动开展调处工作,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化解不安定因素。有力的维护了全村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推进了全村经济快速发展。

驻马店市气象局驻村工作队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篇2:市气象局帮扶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部门帮村、党员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为扎实有效地推进结对帮扶工作,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和行业特点,特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如下:

1、调整了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市气象局局长徐秋平担任,冉祯军纪检组长为副组长,成员单位:市局办公室、信息中心、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局办公室,由市局办公室主任担任。

2、年内帮助解决被帮扶村合江县榕右乡范家祠村开通农经网信息服务站、村委会会议室维修、在农经信息站上宣传楠香米以及农副特产品,为该村的农副产品寻找商家。力所能及地帮助全村7个老党员特困户,为他们尽早脱贫致富献计出力,年前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向该村开展送温暖活动;压滤机滤布为虎头乡坪上村开通农经网信息服务站,安装电子显示屏。

3、在帮扶村开展智力投资,市局派出农业气象技术人员到该村讲解农业气象科技知识,使该村广大农户提高科学种田和防灾减灾意识。

4、汛期前为该村送去防雷避险常识挂册和防御雷电灾害的光盘,滤布并为村民讲解了防御雷电灾害的有关知识,使广大村民增强了防雷减灾意识。

5、为该村捐赠两台电脑,帮助安装调试好;帮助该村3名贫困家庭学生解决学费。

6、按照泸州市委、市政府要求,认真开展“送温暖”惠民活动。

7、年内为范家祀村开展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场。

篇3:市气象局帮扶工作总结

关键词:气象文化,建设

1 巴彦淖尔市气象文化建设背景

1.1 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在多年气象事业发展过程中积累和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建设经验

一是继承和发扬了“艰苦朴素、甘于奉献、合作共赢、务实严谨、责任感强”等优秀文化因子, 并将这些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当中, 高质量的完成了气象服务工作, 同时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二是完成了《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关于加强部门软实力建设实施方案》, 从人才队伍打造、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以及党风廉政四方面, 全方位的促进部门软实力提升, 为今后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和组织保障。三是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 完成了各部门工作职责、行为规范等各类制度, 明确了达到创建“相互关爱、相互尊重、充分体现个人价值、氛围愉悦, 热情较高”的工作环境的目标, 为后期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方向。

1.2 随着巴彦淖尔市气象局的快速发展, 管理模式的转型, 文化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2.1 文化战略如何支撑巴彦淖尔市气象局的发展战略

一是巴彦淖尔市气象局正处于社会化管理的转型阶段, 但行业的整体现状无法为气象局提供充足的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 如何将气象局的发展战略通过文化理念的感性表达激发职工的向心力, 工作热情, 在转型的过程中保持气象局艰苦朴素、甘于奉献、责任感强的工作作风, 在摸索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同时, 促进气象局人才队伍、服务水平、科技水平等能力的提升?二是如何通过衍生文化理念的建立, 将文化理念与管理充分融合, 使之贯彻到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 并对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1.2.2 巴彦淖尔市气象局文化战略如何做到融合创新

一是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都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 如何将党建工作、廉洁观等的思想教育力同文化建设的文化力有效结合从而产生强大的合力?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文化创新?二是巴彦淖尔市气象局下属单位较多, 处在不同的地区, 如何在构建气象局文化理念的同时融入下属单位的优秀文化基因?如何通过创新构建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气象文化?三是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已连续六年获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第一的殊荣, 如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 创新性地建立起一套文化体系符合各服务人群在新环境下的新需求?

1.2.3 文化体系如何更加完善?表述更加精准

一是目前气象局只有“甘于奉献、责任感强、团结包容”等文化因子, 需要对管理中最关注的环节和工作进行明确, 形成规范、科学的包涵使命、愿景、价值观、精神四大核心的理论体系。二是要在传承过去优良文化基因的基础上, 解决现有问题所应倡导的文化要素及适应未来发展所要补充的文化要素等问题, 不断提升文化力。

1.2.4 文化落地推广如何更具系统性和可操性?

一是还未对文化的内部推广做好长期规划、短期措施;还没有形成从理念到形象的系统塑造的思路和方法;还没有了解全体职工对文化从认知到认同的接受习惯和方式。二是还未对文化的外部推广做好持续、一致、系统、高效的规划。

总之, 文化缺失势必造成活力不够, 凝聚力不强, 职工动力不足。一是凝聚人心要靠文化, 没有文化的认同, 发展再快、职工也无法做到一家人、一条心、一起来。二是如果各个部门、机构没有在统一的文化大旗下统一思想观念、统一视觉识别、统一宣传载体、统一环境规划, 则对公众的信息传达就会不一致。三是文化缺少有计划、有特色的管理和推广, 就会让文化无法真正有效落地并发挥作用, 职工也无法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拥护它、捍卫它, 更不可能去自觉自愿的践行它、传播它。

2 巴彦淖尔市气象文化建设思考

2.1 气象文化规划目的

(1) 构建文化理念, 提升文化内涵, 营造文化氛围。

(2) 强化服务意识, 创造用户满意, 赢得用户依赖。

(3) 塑造良好形象, 践行定位职责, 获得更多关注。

2.2 气象文化规划目标

(1) 通过核心理念提炼, 确立各部门共同恪守的理念体系。

(2) 通过衍生理念规划, 明确各核心工作秉承的指导思想。

(3) 通过视觉识别设计, 达到机关形象于内外的规范应用。

2.3 巴彦淖尔气象局文化建设从六个维度去思考

(1) 关注外部相关利益者的价值需求。关注政府、公众、经济型用户等他们当下最看重什么?他们未来最看重什么?他们对气象局在产品和服务上的评价?他们对气象局的期许?

(2) 兼收并蓄各部门、直属单位、旗县局的气象文化。巴彦淖尔市气象局现有管理科室4个、直属单位4个、旗县局站9个。

(3) 关注气象行业文化。 (如图1)

(4) 融合河套的开放、朴实、进取、宽容、勇敢、和谐等地域文化因子。

(5) 要围绕气象事业战略目标和职工价值需求建设文化。要传承气象局发展历史 (过去) 中的优秀文化基因;要基于战略的思考, 为战略而服务;要解决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满足职工价值需求;要站在培育和提升职工能力的角度去建设文化。

(6) 紧扣社会主流文化。围绕“和谐、科学发展、包容、创新”等我国多年来倡导的文化核心建设气象文化。

参考文献

[1]谢慷, 石蓉蓉, 俞骆波.浙江气象软实力的实践与思考[J].气象软科学, 2011 (6) .

篇4: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粤东西北8市

广东省统计局综合处分析称,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区域间的绝对差距仍在拉大,两地间相对差距与总量差距同时缩小的拐点还没出现,发展不均衡问题仍十分突出。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亦指出,加快粤东西北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粤东西北不发展起来,广东全省发展将不全面、不协调;因此,粤东西北应奋起直追,以免影响全省的发展大局。

当然,后进需要先进带动。近年来,针对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广东作出珠三角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的部署。2013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要建立珠三角地区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的工作机制。

2013年11月,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对口帮扶关系进行重大调整,明确由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粤东西北8市: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清远市,深圳市对口帮扶河源、汕尾市,珠海市对口帮扶阳江市,佛山市对口帮扶云浮市,东莞市对口帮扶韶关市,中山市对口帮扶潮州市。同时,帮扶市所辖县(区)与被帮扶市所辖县(区)相应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优先安排帮扶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有省级产业园的县(区)。

对口帮扶之广东经验

其实,广东开展对口帮扶不只是近年来的事,在过去已有相关政策。2002年10月,《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市与山区市县对口帮扶实施意见》出台。内文提到,珠三角地区要坚持讲大局、讲政治的原则,把帮扶山区加快经济发展为己任;山区市县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依靠自身的努力,发挥内因的作用,加快发展进程。

而当年对口帮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帮扶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奔康。帮扶的市要协调确保财政每年无偿支持每个对口山区县500万元,并按5%逐年递增。另外,帮扶的市还要组织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门开展结对帮扶,并开展劳务输出合作、社会帮扶、经贸合作等。可见,在当时的战略中,珠三角与被帮扶地区的关系相对独立,珠三角主要负责资源、人才等输出,而帮扶地区需要接受资源后“自力更生”。

2006年6月,广东对口帮扶工作总结表彰会议提出,珠三角与广东山区对口帮扶形成联合发展格局。实践表明,除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外,经贸合作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市对口帮扶6个山区市实现双赢的最有效形式。广东对口帮扶在多年实践后总结经验,更着眼于被帮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要求,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调整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之后,广东省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双到”、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等一系列专项部署。

2012年底,胡春华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的他在对口帮扶方面颇有经验。以内蒙古为例,1996年以来,北京市开始对口帮扶内蒙古。近年京蒙两地签署协议,开展全方位区域合作,并启动新一轮京蒙对口帮扶。当时胡春华多次提到,对口帮扶对落后区域的重要意义。

出任广东省委书记不久的胡春华曾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感叹,广东的发展任务仍然很重,特别是粤东西北的发展。他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珠三角地区发展起来了,但同时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粤东西北地区12个市人均生产总值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因此,2013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给粤东西北12市立下了“军令状”:在2020年前,各市人均生产总值都要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随后,广东省召开全省调整加强对口帮扶暨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部署调整加强全省对口帮扶工作,明确由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粤东西北8市。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帮扶双方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拿出援藏、援疆的劲头,切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达不到帮扶目标,对口帮扶市就不能脱钩。

新一轮对口帮扶:人到、责任到!

“我建议,大家拿起这杯茶,喝完就出发!”2013年12月18日,广东佛山、云浮两地市委市政府在佛山市机关小礼堂召开对口帮扶云浮联席会议。会议结束时,时任佛山市委书记的李贻伟端起手中茶杯,以茶代酒为大家饯行。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佛山市担负起全面系统帮扶云浮市的任务。时任佛山市长,现任佛山市委书记的刘悦伦认为这次和过去帮扶不同的是:以前主要以当地政府为主,佛山给点钱给点人,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而这一次,是两地共同建设开发,双方绑在了一起。

2014年7月初,佛山市副市长许国任佛山市委常委,并挂任云浮市委常委、副市长,成为珠三角对口帮扶粤东西北8名总指挥中的一员。除广深两个副省级城市外,对口帮扶总指挥同时在两市任市委常委,同时挂任被帮扶市的副市长,与以往相比明显“升级”。总指挥们多数有过对口援助或协调岗位工作经历,平均年龄48岁,最年轻者42岁。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分析,总指挥兼任两市的市委常委能更有发言权、决策权。而且,对口帮扶派遣人员的挂任有助于将先进地区的经验、知识带到粤东西北地区,使当地政府更加解放思想,拥有先进的理念。此外,这不是短时间的,而是可持续性的。这一批帮扶的人走后,另外一批帮扶的人接任传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表示,这次根据新形势下促进粤东西北加快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强化对口帮扶,着眼于集中力量强化责任,进一步明确结对帮扶机制和目标任务,加快粤东西北发展工作思路的深化。他强调,既要全面对口帮扶,也要重点帮扶发展,关键要使被帮扶方增强发展能力,真正发展起来。另外,还要落实双方责任。对口帮扶双方的党政“一把手”要担负主要责任,切实加强对对口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因此,珠三角各市主要领导“十分上心”总指挥们的工作。在2014年3月举办的“新广州·新商机”推介会上,广州市长陈建华就站在梅州宣传展板前卖力“吆喝”,“世界已探明重稀土储量70%在中国,中国的稀土尤其是重稀土70%在粤东。这个项目是省国资委与梅州合作的,希望以后对稀土深加工后,一块钱稀土的最终产品能达到1000元。”开幕式结束后,一位外宾大步流星地走上主席台,问怎样联系梅州项目的负责人,陈建华赶紧凑上前说:“赶快联系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总指挥晏拥军!”

两大创新“点亮”成绩单

2013年11月,广东新一轮珠三角对口帮扶粤东西北部署正式实行。2014年末,正好部署实施一周年。这一年,珠三角帮扶粤东西北拿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据统计,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双方在一年内建立起党政联席会议机制,377名帮扶干部从珠三角到对口指挥部,43亿元帮扶资金注入粤东西北,共999个计划投资总额达4700亿元的产业项目引进落地。其中,2014年前三季度,8个被帮扶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059亿元,同比增长9.7%,高出全省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853亿元,同比增长23.1%,高出全省14.7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19亿元,同比增长17.3%。

数据固然漂亮,但同时也要看实事。其中,产业园区的管理创新与县对县、镇对镇对接帮扶都是重要亮点。

在关于粤东西北发展的《决定》中,“促进园区扩能增效”是一大关键词。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园区主导产业,积极承接引入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国内外招商引资项目和当地特色资源项目。根据对口帮扶的规定,每组对口帮扶市合作共建1个产业园区。8个园区均注册成立了投资开发公司并投入运作。由帮扶市市属国企选派经验丰富的团队,会同被帮扶市派出人员进行管理运营。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招商引资,还能充分发挥珠三角先进市场理念的优势。

截至2014年9月底,8个合作共建示范产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96亿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70%,占全省40个省级产业园的26.4%;工业增加值347亿元,同比增长35.5%,占全省省级产业园的36.1%。

另一个亮点则是县对县镇对镇“一对一”帮扶。除了市级层面的对口帮扶外,珠三角6个帮扶市还安排了下属经济实力靠前的48个县(区、镇)与粤东西北8个被帮扶市下属58个县(区、镇)结成58对帮扶关系。这让各地能因地制宜和有针对性地安排特色相近、产业互补的县开展结对帮扶。如中山潮州22个专业镇的产业互补强,它们通过双向互选结成帮扶关系;如珠海横琴新区与阳江海陵岛、高栏港经济区、高新区滨海旅游、高新区临港的经济特色相近,它们通过结对帮扶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粤东西北帮扶可资源共享

过去珠三角也有帮扶粤东西北的经验,但这次新一轮的对口帮扶与过去还是有明显不同。经过一年的探索,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除了金钱上的扶持,珠三角在制度上的帮扶也相当重要。

“与过去相比,帮扶和被帮扶城市更加紧密地合作。现在除了金钱的支助外,更加着重于制度上的建设,例如先进的城市帮助粤东西北城市做规划、领导干部到当地挂职、帮扶人员牵头招商引资等。而且,现在的帮扶更注重项目管理。项目引进到粤东西北后,珠三角还会有后续的帮助,营造良好的项目环境,让其可持续发展。”林江说。

当被问起如何评价一年的成绩时,林江表示,虽然一年的时间看成绩还不明显,但粤东西北确实发生了大的变化。“例如说,韶关、云浮的领导干部现在都更注重学习和寻求专家帮助。最近,云浮邀请一些经济学家到当地进行调研,并和市领导进行对话,这些方式过去都是比较少的。这与新一轮对口帮扶有关,珠三角在观念更新、在人才引进、在软环境建造方面都帮助到粤东西北地区。”

另外,林江注意到帮扶中融资方式的改变。“省委、省政府都很注重融资,而不只是靠省财政、市财政去托住。所以,现在鼓励珠三角富裕城市的一些社会资金进入粤东西北建设高速公路、桥梁等。甚至还有一些环保事业,例如垃圾处理等项目。上述变化都是可喜的。”

篇5:市气象局工作总结

**年,市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各项部署,狠抓落实,克难攻坚,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履行气象社会管理和依法行政职能,各项工作稳步提升。

一、全力以赴做好公共气象服务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年天气形势十分复杂,2月:低温雨雪不断,道路结冰严重;7月:出现近50多年来最严重的高温热浪少雨天气。10月:“菲特”台风来势汹汹,我市受灾严重。围绕这些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市气象局严密监测、精心分析、滚动预报、及时预警、广泛服务,共发布各类预警信号33次,气象信息内参41期、重要天气报告6期,预警提醒短信总计167次36万余条,为全市各行各业的经济建设和全市日常生活提供气象保障。8月启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濮院作业点实时了人工增雨,增雨效益覆盖全市大部分地区,旱情得到明显缓解。

公众服务渠道不断扩展。通过电视、报纸、短信、广播、微博等各种途径为今年各个节假日及高考、中考、**戏剧节等重大活动提供气象咨询与决策服务;气象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各镇(街道)政府、学校、村(社区)、车站等场所共建设电子气象信息显示屏59块,每天为20多万公众提供气象信息服务。

气象专业服务合作领域不断延伸。加强部门合作,与水利、农经、交通、电力等部门建立合作共享机制。6月14日与市供电部门签订了共推气象防灾减灾建设合作协议。为农服务不断强化。在上半年的春蚕养殖、春播、夏收夏种等农事关键期,提供全程气象服务保障。大力开展设施农业小气候监测服务,研究解决洲泉沼虾,崇福果蔬,董家茭白三个品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许多与气象密切相关的问题,深受农业大户好评。

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履行

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不断完善。继续深化统筹城乡发展、平安建设、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美丽乡村等专项工作。召开**年度全市气象协理员即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做好气象防灾减灾联络队伍管理工作。切实履行防雷安全管理职责,与市安监局针对防雷重点单位联合发文,加强防雷监测。8月启动**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镇(街道)创建工作。

大力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充分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活动,联合其他部门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宣传,推进气象科普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展气象科普宣传10余次,发放相关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材料2000余份,参与人数达10000余人。

气象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全面实施审批项目提速工程,在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等气象行政许可从受理到办结的平均时效在法定时限内提速80%以上。利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等形式推行事务办理公开透明。强化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落实,全面督查落实各级政府和物价部门的服务收费涉企减免优惠政策,严格执行“收费告知、计费复核、减免审批、协议约定”等各项制度,全面落实气象证明网络服务,进一步方便群众。

三、行政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

加强党建文明工作。开展**市文明单位“五个一”创建活动;支部以“为民务实清廉,双先争创五星”为目标开展支部创建,组建了支部“气象万千 服务无限”服务队伍,以“党建红云”平台为载体,加强党建工作;开展党员关爱专项资金募捐活动;开展四联四强结民亲活动,与6户困难家庭结对帮扶,为困难群众捐赠温暖资金3600元,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局廉政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关键岗廉能承诺书》,对全局廉政风险防控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解,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开展领导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职工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做到个人会员卡零持有。

加强行政各方面工作。加强单位制度管理,开展安全大排查工作,继续做好老干部、信息宣传、保密、档案、卫生创建等工作。

三、2014年重点工作

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进程。强化部门合作,共推气象现代化。

目前,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试点县(市)建设和旅游气象台项目已列入市**年前期计划。我们将以此为抓手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明年我们将提请市政府出台本市全覆盖工作实施细则。启动建设**旅游气象台。围绕世界旅游城市建设,打造公益旅游服务品牌,大力推进**旅游气象台建设。开展旅游景区气象监测分析、旅游景点天

气预报,发布景区气象实时监测预报预警信息。

抓好基础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工作。深化城市“两个体系”建设,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做好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气象保障服务。扩大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针对性及应急联动的有效性。围绕农业“两区”、“5515”工程

建设,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体系建设。

篇6:市气象局工作总结

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x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创新服务手段,全力做好公共气象服务

1、公共气象服务再添新举措

一是在全省率先推出官方微信服务。4月份,“xxxx气象”官方微信正式上线,除每天推送最新预报服务信息外,网友还可以互动查询实时气象信息、精细化定位预报和外地城市预报等。二是推出新版智能手机应用。6月份,免费新版“xxxx气象”手机客户端上线,该应用基于GIS系统,为xxxx用户提供精细到乡镇(街道)的预报服务、预警信息推送和更加精细丰富的信息。三是政务微博推出临近预报服务。6月起,在“xxxx气象”官方微博新推出《三小时临近预报》栏目,每隔三小时制作发布xxxx精细化短时临近预报,获网友好评。四是率先建立灾害性天气精细化临近预报系统。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风暴分析预报中心合作开展精细化临近预报研发,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能力。

2、气候生态环境服务取得新成果

一是与环保联合率先开展空气质量AQI预报。5月份,我局率先建立xxxx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并与市环保局联合开展空气质量AQI预报试运行。二是扎实开展气候生态环境评估工作。5月初,递交了xxxx年度xxxx市霾天气、蓝藻水华、雷电和气候等四类气候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报告,得到了市委蒋书记的批示肯定。

3、为农服务和重大活动保障得力

一是深化气象为农服务。全力做好春耕春播和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上半年共发布各类为农服务专题材料57期,尤其针对夏收服务,提前6天向政府、农业、粮食部门和广大农户多次提出抢收抢晒建议,确保全市在暴雨来临前提前完成夏收工作,保证了农业“丰产又丰收”;积极开展森林防火、碧螺春茶叶、枇杷种植、大闸蟹水产养殖等特色为农服务,其中“遮阳网防霜冻枇杷优质高产技术”在金庭和东山镇试验应用,在提高头花座果率、防裂果、防御栓皮病及生长期延长方面有较明显效果,得到专家的肯定。二是为重大活动提供准确的预报服务保障。在春运、高考和中考、苏台灯会、国际旅游节、中欧政党高层论坛和金鸡湖龙舟赛等重大活动中,我局都一如既往及时提供周到的预报服务,得到相关部门普遍好评。上半年共发布春运专题材料88期、重大活动服务材料28期、重要天气报告2期、太湖蓝藻监测报告76期;向政府防汛及应急相关部门领导发送决策服务短信149次,共计11万人次;通过气象预警终端发布决策服务信息96次,共计14万屏次。

(二)推进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1、做好城乡一体化重点工作考核指标分解

根据《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xxxx年度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考核的通知》要求,“城乡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备率”被列入xxxx年度xxxx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考核目标。为确保气象考核指标落到实处,5月28日,我局制定印发了《xxxx年度xxxx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气象指标考核方案》,明确了考核方式、范围。

2、推进气象灾害防御立法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我局积极推进《xxxx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立法进程,3月11日成立了起草工作领导小组,5月向市法制办报送了《xxxx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草案)》,在广泛征求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于6月5日召开了第一次修编会议,目前第二稿已报送法制办。

3、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不断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一是加大“xxxx气象--公共信息终端”在人员密集场所的布设力度。在村镇、社区、学校以及车站、广场等人口密集场所,新增公共信息终端55个,全市信息终端达到1768个。二是推进气象预警短信“进村入户”试点工作。今年在太仓试点,以户为单位及时发送气象灾害预警短信,通过户内家庭成员相互转告,快速扩大气象灾害信息的有效覆盖面,提高防灾效率。三是大力拓展现代信息发布渠道。通过推出微信和新版智能手机应用,用好微博、门户网站和网络论坛等现代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扩大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

4、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应急准备认证

我局联合民政局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纳入综合减灾社区创建,今年5个试点社区全部达标,拟

在全市进行推广,从而提升基层社区气象防灾能力。

(三)稳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xxxx气象监测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工程”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4月份,根据市财政资金划拨情况,报送xxxx气象监测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工程xxxx年度实施计划和

财政绩效目标;5月初,召开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推进会,部署年度项目建设和绩效目标任务,明确责任、进度和考核要求。目前已完成了各主要建设子项目的细化方案,即将全面开展项目招投标和系统建设。

(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贯彻落实市政府和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工作要求,制定下发了《xxxx市气象局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对施放气球、防雷安全等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气象安全生产知识普及进社区活动;全面开展防雷综合治理工作,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检查。

(五)深化作风效能、党风廉政建设和文明创建

根据市委、市政府作风效能建设大会要求,开展行政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年”活动,4项行政许可实现网络申请审批运行;认真办理“寒山闻钟”、“12345”热线等网络论坛事项17件;积极履行路长单位职能;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局务公开工作,推进网上视频会议系统应用,厉行节约,提高效率;2月,与各市(区)局(站)、各直属单位主要领导签订了xxxx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3月印发了《中共xxxx市气象局党组关于改进、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相天论坛”、“道德讲堂”、党员关爱基金募捐、业务献血和气象精神征文比赛等活动。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争取高质量地完成xxxx年度xxxx气象监测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工程建设任务和既定绩效目标,推进xxxx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二是进一步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提高精细化预报服务水平,为党政及相关部门部署灾害防范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决策建议,加强与水利、国土、安监、交通、电力、卫生、农业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发挥联动效益;加快信息传播时效,确保重大气象服务万无一失。

三是进一步强化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完成《xxxx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立法工作,着手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修订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机构,推进气象预警服务进村入户,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和预警短信全网发布机制。

篇7:市气象局工作总结

xxxx年,在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全市“东大门”建设、气象工作“三化”、为农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及基层综改等重点任务,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一是服务“东大门”建设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了汛期气象服务和10余项重大专题气象服务。市政府下发了为农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资金落实开局较好,工作稳步推进。人影多次开展了大规模防雹增雨作业,有效减少气象灾害所产生的损失。公共气象服务短信、电话拨打量稳中有升,气象影视节目质量和数量有所提升,部门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效果显著,雷击风险评估等防雷业务增速较快。二是气象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基本业务的百班、250班获得突破。全市成立了“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综改试点澄城县较好的完成了试点工作。“火车头”计划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三是综合实力建设迈上新台阶。项目建设方面落实地方资金1353万元,同比增长33%。完成省局创新基金项目3项,自立项目13项。文化建设方面市局新获国家级文明台站标兵,富平局获省级文明单位。建成“华山气象精神教育基地”,举办了庆祝华山建站六十周年座谈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管理进一步规范,完成了xxxx年市政府绩效管理考核各项任务。宣传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二、xxxx年全市气象重点工作

(一)需求牵引,做好 “东大门”建设服务

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以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精细化预报业务,强化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继续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服务。全面做好汛期及重大气象服务。完成全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推进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预警业务系统,做好暴雨诱发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加大人影作业力度,推进跨区域联防,科学实施常态化作业。推进防雷减灾示范村建设。出台《渭南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办法》。进一步发挥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作用,举行指挥部联席会议,开展全市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演练。

深化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两个体系”建设渭南特色模式。组织实施中国局三农专项,落实省局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县5个。推进市、县政府建立具有地方编制和运行经费的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将“两个体系”建设纳入考核,落实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力争所有乡镇(街道办)建成气象工作站,90%以上的行政村设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和“大喇叭”。所有县要出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急预案、认证管理办法,完成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预警信息 “绿色通道”要实现分级分区域免费发布。做好市、县电视台制作播出气象为农服务专题节目。深化与农业等部门的合作,提高“直通式”和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完成“陕西省农作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陕西省经济作物农用天气预报系统”的市级推广。

推进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为目标,把部门合作水平、社会资源参与程度、基层延伸力度等因素综合考量,推动公共气象服务融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深化与国土、水利、农业、民政的合作,落实各有关文件和协议,促进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建设、农村信息化、交通和旅游气象服务等工作。做好世界气象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之春等科普工作,主动组织气象科普“六进”活动。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敏感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打造有影响力的决策服务材料。

(二)项目主导,加快气象现代化步伐

做好局市合作协议及重大项目落实。制定xxxx项目带动实施计划,全面推进局市协议和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局市协议,年内确保启动两个项目建设,并落实市县配套资金。人影项目完成地面作业能力标准化建设,启动渭北作业保障中心建设。完成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三农专项等建设内容。全面完成市县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并挂牌运行。完成县级山洪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组织好暴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加强探测环境保护和探测环境已被破坏县局的迁站建设工作。

深入推进“火车头计划”实施。制定xxxx年火车头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凝练重点领域的技术问题,更加注重团队建设,强化管理、监督与考核奖励,适时组建新的创新团队。继续加大科技投入,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做好全年科技项目申报、立项实施工作。围绕两个团队研究成果,开展好科技成果业务转化应用试点,组织开展应用与推广,注重跟踪评估。做好省局科学技术工作奖的选拔和申报工作。

加强“流域中心”业务支撑能力建设。强化流域中心业务能力建

设,突出特色、理清思路、对外合作,制定新时期流域中心业务能力建设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启动人才和软实力建设工程。加快流域中心高素质业务人才储备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备的人才体系结构,以渭河流域气象预警中心综合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为依托,各县局公共服务平台为延伸,按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化和提高科技含量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流域洪涝灾害预警业务系统,强化预报服务产品的深加工和包装,不断满足用户精细化和个性化需求。加强预测预报、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发,增加指导服务产品。加强农气中心能力建设,加快县级业务服务系统的推广应用。加强各类为农气象服务产品的技术研发。

推进气象信息保障能力建设。加强综合观测系统建设,优化站网布局,完成新型国家级自动站和新型区域站建设任务。在西潼高速建设2套交通自动气象站。建设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网。开展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建设,优化信息网络支撑系统。开展“观测网络业务全面创优活动”。全面加强综合观测运行、维修、维护、监控系统建设。建立数据传输、数据质量、疑误数据反馈月通报制度。配合省局做好区域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观测仪等观测装备保障社会化。加大数据传输监控力度,稳定提高自动站、土壤水分站、区域站资料传输质量。组织《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宣传活动,全力做好韩城、临渭、合阳等站的观测环境保护、迁建等工作。

做好首批一流台站建设工作。制定xxxx-2015年“一流台站”建设工作方案。xxxx年选取1个县局作为首批“一流台站”建设单位,加强规划设计。加快艰苦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功能配套和投入。

(三)转变方式,全力推进气象工作三化

继续推进政府主导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按照“七个有气象”的标准,以政府的组织领导力度、政策支持力度、资金投入力度、纳入考核力度、指挥部运行状况等为标准,衡量各单位推进“工作政府化”的水平。继续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政府目标考评体系工作。加强市县两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建立考评办法,对指挥部运行状况开展考评。出台《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规范信息发布机制和标准。继续扩大乡镇气象工作站的数量,推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向基层延伸。进一步落实全省人影工作会议精神,理顺人影管理体制和机制。深化部门合作, 加强各类地质灾害以及在农业、林业等领域的高影响天气的监测预警,强化旅游和交通气象服务,提高各类气象灾害和风险预警信息发布时效。

推进基层气象机构改革。推广学习全省试点经验,继续深化和完善澄城县基层综改,其它市级试点县局要全面完成所有改革任务,非试点县局要完成除内部机构设置以外的所有任务。适时做好第二批改革试点推进工作。各县局及直属事业单位要认真做好法人登记工作。市局做好省局基层综改配套措施的落实工作,各县局继续努力增设地方机构编制,制定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规范岗位设置。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由气象行政管理、气象业务服务、地方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社会化气象服务等组成的多元化、不同管理机制的新型事业结构。

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继续推进气象法制建设,促进市政府在加强在气象灾害防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气象设施与探测环境保护、气象信息发布与传播等方面规范性文件出台工作。确保全市气象行政许可工作全面进驻政务大厅实现建设序列并联会签审批。建立健全县局相应的执法机构。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不断强化防雷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防雷安全责任制。统筹做好防雷减灾业务服务、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工作。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加大查处违法案件力度。以安全为中心,强化施放气球、人影和雷电防护、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规范施放气球单位资质认证,严格施放活动的审批和安全监管措施。

(四)转变作风,深入推进规范化管理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全面做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加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发挥市局党总支指导作用,开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全国远程教育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将教育学习任务纳入目标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创新性的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全员培训等工作。以党建带群建,做好工、青、妇组织工作。

加强作风建设,提升管理水平。认真执行上级作风建设有关要求,全面加强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完善督查督办工作流程,提高上行下达效能,提升规范化水平。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开展全市创新工作评比活动。优化目标考评和各类先进评比机制,简化程序,真正做到突出先进,鼓励先进,奖惩分明。加强节能降耗监督和执行力度。厉行节约,降低公务开支。

继续推进南北互动。继续实施科技下基层、素质提高、关注民生、文化建设等四个行动,加强业务单位对下指导。推进示范单位的结对竞赛,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帮扶。加大各单位内部互动形式,互帮互学,促进全市气象事业科学发展。

打造文化建设亮点。充分发挥市局和华山站文化基地建设带动作用,鼓励支持文化创新,全面加强文明单位创建力度,市局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2个以上县局创省级文明单位。学习宣传于进江同志和气象部门楷模人物,营造积极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推进实施气象科普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上一篇:教养笔记大班下一篇:个人HSE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