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读书心得

2024-04-12

生死疲劳读书心得(精选11篇)

篇1:生死疲劳读书心得

《生死疲劳》读书心得

西门闹,本书的主人公之一。其实他不是人,他一出场就被小鬼架着见了阎王。这是莫言的高明之处,没有按照纪事或者其他角度进行故事叙述,而是整出这么个鬼来,呵呵,是鬼就要投胎,不过他投的是不同的牲畜。西门闹通过几次的轮回,从一个局外人(姑且认为他是人)的眼光注视我们的祖国从建国开始到如今这个漫长社会的发展历程。故事本身没有对社会进行任何的评价,但是通过其中的人物演绎的故事,给我留下的是对这个社会的思考。另一位主人公是坚决不入公社,单干了一辈子的蓝脸。

主人公上辈子地主,其实人品不错,出身不好,一出来赶上建国那会,直接枪毙。那会儿人们特别是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人们的喜悦可想而知,是啊,我们的先辈当初革命不就是为了这片土地么?于是面对建立公社和吃大锅饭,有的人肯定不干。当时政策是:入社自由。于是很多人劝那些不入的人。不入社的人就像驴一样倔,好在那时讲民主,你不如就不入。

由此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的氛围是比较开放,有什么问题你可以骂娘,但你不可以强迫谁做什么。是啊,革命了半个世纪,这点是最重要的,自由、平等、尊重。就冲这点,我们后人给毛爷爷磕头我虽然不会,但是能理解。毛爷爷,纯爷们。

西门闹在三年自然灾害时候被饿疯的人们消化了,呵呵,接着投胎做牛。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了我们熟悉的大跃进时期,也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听的最多的是口号,看这部分,你能充分的理解什么是现

行反革命这类词,其实,如果你把毛主席像章掉茅坑里,OK,你就是反革命,还是现行的。单干不入社的人就像老黄牛默默沉默,你随便欺负我,反正不入。

读到这里,你会被当时那个年代很多荒唐事情逗笑。这个我和我44年出生的父亲有过交流,他不认为那是荒唐,当年他们做红卫兵,全国串连,还有一些派别斗争,以及下乡是美好的,因为那个年代是真正的乌托邦,人民内部间人和人是绝对的平等。记得老爸说到这,就不说了,是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肯定不会知道其中滋味。西门牛文革期间跟着单干主人死活不入社,被拉进去后宁可烧死自己也不背叛主人。这不,看他不爽的阎王让他这次在改革春风中做了猪。这个时期我想我们80年代生人应该有印象,那个时候,最可爱的人除了士兵还有劳模、先进。书中的村子也成了养猪模范村,西门猪就是猪王。单干的人如今身边没有任何人陪,养成了半夜耕作的习惯,一种孤寂。

据说那个时期中国的GTP增长是双位数,我其实没什么感觉,可能太小了,就是感觉人们在不停的说物价太贵,还有就是家里时不时就要买一堆盐或者买很多醋。社会的变化如今回头看,是好快,当初给我压岁钱从十张五角已经变成了五十甚至百元的票子。

西门猪在改革时期也是表现良好,为了救落水儿童奋不顾身牺牲。这会他成了条德国黑贝,时间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它眼中看到的是九十年代这样一个中国各种矛盾凸现的时期。什么腐败、婚外恋、社会年轻小混混.....曾经的汉子老了,目睹这些,举措只有

关紧房门,躲避。

书这一章叫“狗精神”,和90年代很相仿。人们在看到经济日渐发展的同时,社会风气的变味出现了。学生出现比吃比穿结帮结伙,年轻人人浮于事,年纪大的有权的开始贪污有钱的包养情人。社会的贫富差距凸现。我想很多人应该对九十年代中期有很深刻印象,那个时候物价突然飞涨,人们工资根本跟不上,还有就是八十年代建的果园,猪舍,纺织厂纷纷完蛋。后来我考研学政治经济学才明白,那个时期的中国就像西方的经济危机一样,那些当年盲目投资的东西,只能强行毁掉,不然浪费更大。

西门狗最后走的很安详,和曾经的主人单干户分别躺在那片守护了一生的土地中走了。这个时候,土地里已经有了他东家夫妇俩、妻子、俩个儿媳、老朋友夫妻俩、养子、养子情人、驴、牛、猪的坟墓。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他的墓碑后来这样写道。其实,如果你没有北方那种厚重文化背景,看这个书很郁闷的,一会是小鬼,一会又是人。读这本书开头写着佛的话,我当时可乐了,莫言这小子幸亏没把毛爷爷语录写上去。读的过程中,会慢慢的被其中人物吸引,那场景会引起自己共鸣。

给自己最深印象的是那种轮回,那种精神状态的轮回。从一开始的无知,到慢慢拥有,然后人心的贪欲逐渐膨胀,直到最后的回归为零。真的,阎王就是阎王,看我们人类不爽是有原因的,你不是贪么?那让你多几个轮回,多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无为无欲,我们应该慢慢学会。

篇2:生死疲劳读书心得

之后我再转生为狗,他终于知道不过是因果循环,天道轮回,所以越来越不关注我的事迹。只是隐隐觉得他被我的忠心耿耿打动,他不再惊叹我的智慧,也不再羡慕我的领导力。因为他已经了解到了我的能力,所以觉得我的表现都是应有的,故而不必大惊小怪。但是他透过我的眼睛,看着我身边的人的变化——他也和我一样变得对周围的人更关心了。差不多两代人的生死,都在我的眼里,在的我的记忆了,现在也差不多印在了那小子的脑袋里。在人的世界里,他看到了爱,看到了恨,看到了宽容,看到了坚守,看到了反叛,看到了复杂,看到了单纯——他真的越来越像一个超然世外的人,冷冷地看着世间百态。但是当他看到那些人——老人,孩子,男人,女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死去,他忍不住要流泪,开始的时候还不停的揩着泪,到最后他甚至懒得管自己的眼泪了,就让它们随便挂在自己两颊。我知道其实他有时间是被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感情所打动,而也有对于死亡的恐惧——虽然他自己可能也不知道。只有对死亡的恐惧,才会让人莫名其妙的流泪——人们总是在不经意间痴心妄想超越时间和空间,可是那时不可能的!

对到最后,他也知道对我的七世轮回做一下总结。他发现所谓的爱恨情仇,不过都是内心短暂的波动,在无尽的轮回之中,更算不得什么,这一点在阎王问我“可还有怨恨之心”的时候达到了升华。但是他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内心的变化,他只是觉得原来阎王并不是那么提不成,他还是充满智慧的,甚至怀疑这其实就是地藏菩萨在背后指使的,只有那样拥有大智慧者,才会用这种超越时空的方式渡人,否则有谁可以逃脱孟婆的忘魂汤?所谓的天道轮回,也不过是重新给你眼睛、鼻子、嘴、心、脑,体验着不同的事情,无论是以怎样的姿态,时间总是会湮没一些东西,再成就一些东西;而在人世之间,最难琢磨的还是人的心,人的情,以及几乎所有人都感兴趣的话题——性。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影响着一个又一个人,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

篇3:浅析《生死疲劳》的叙述模式

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具有魔幻色彩的叙述模式方面对小说文本作一个简要的分析。正如莫言所说,《生死疲劳》在小说艺术上作了一些探索,而这一探索集中表现在其颇具魔幻色彩的叙述模式上。通过讲述一次亡灵的旅行,以各种动物和人的视角讲述西门屯的历史变迁,这一叙述模式主要由叙述的动力、视角、逻辑、结构、主体、对象以及一些叙述的技巧构成。

一、叙述动力

从整体上来看,《生死疲劳》整部小说的叙述动力来自于宏大历史的合理运行与渺小的个体生命之间的碰撞与对立。无论是西门闹的冤死、单干户蓝脸与人民公社化的对立还是红极一时的蓝金龙瞬间被打为现行反革命以及洪泰岳与改革开放历史大潮的尖锐矛盾等无不体现了这种碰撞与对立。“鬼魅流窜于人间,提醒我们历史的裂变与创伤,总是未有尽时。跨越肉身及时空的界限,消逝的记忆及破毁的人间关系去而复返,正有如鬼魅的幽幽归来。鬼在生与死、真实与虚幻、‘不可思议’与‘信而有征’的知识边缘上,留下暧昧痕迹”[1]。这是王德威在《现代中国小说十讲》中关于鬼魅叙述的一段精彩论述。《生死疲劳》发端于地主西门闹的冤死,这一股怨气的产生、消减及至最终消亡贯穿小说的始终。六道轮回的生生死死源自于一股不甘屈服的怨气,而怨气的最终消亡则是生死之后的疲劳不堪。西门闹自认为自己“在人世间三十年,热爱劳动,勤俭持家,修桥补路,乐善好施。”是“一个大好人”[2],被枪毙完全是冤枉的,虽历经地狱的酷刑却仍不屈服。而阎王却认为 :“这个世界上,怀有仇恨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们不愿意让怀有仇恨的灵魂,再转为人”[3]因此,这个冤屈的灵魂被放在畜道里轮回了五次以便让他“把所有的仇恨发泄干净”[4]。因此,这一股怨气贯穿小说全篇,成为小说叙述的动力所在。

二、叙述视角

视角是我们审视事件的角度,角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于事件的立场和价值判断。而具体到文学创作中,“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5]“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也是“一个叙事谋略的枢纽”[6]莫言在《生死疲劳》中对小说的叙述视角做了大胆的创新,他以灵魂的轮回贯穿小说全篇为故事的讲述提供了崭新的叙述视角。“六道轮回”本是佛教中的概念,他们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就永远在“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而在民间文化观念中,轮回则常常用来劝诫世人,以实现道德伦理的规训,它要求人们在世行善,放弃对不公的反抗,以图来世的幸福与超脱。而莫言在小说中引入这一概念显然并不是要宣扬佛教教义也没有劝谕世人的意图,他利用灵魂轮回的运行形式,为小说的叙述提供了新的叙述视角。莫言历来十分重视小说叙述视角的选择,如在《红高粱》中,他以孙辈的视角讲述“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在《生死疲劳》中,他又别出心裁地创立了轮回视角,这样一种视角的确立是恰如其分的。对于一段近五十年农村历史的讲述,任何一个单一的视角都会带有自身的情感与立场使得叙述偏离客观的轨道,同时也会存在对于部分历史进程的盲视。而如果选择一种上帝式的全知视角,则又使得叙述过分呆板,缺乏感情色彩,使小说变成了单纯的历史事件的堆积。轮回使得人的灵魂得以附着在动物的身上,它们对历史事件有了一种有别于人类的情感体验。作品通过六道轮回的亲历者蓝千岁的回忆性讲述实现了这样一种内视角的对历史的审视。而除此之外,在故事讲述中,蓝解放和莫言则又以外视角的方式对叙述进行了补充,展现了他们所看到的世界。

三、叙述逻辑

六道轮回叙述视角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其内在的叙述逻辑的。从整体来看,轮回从地主西门闹开始,历经驴、牛、猪、狗、猴,最终投胎为大头儿蓝千岁,完成了一个由人到畜,再由畜到人的轮回过程。西门闹被枪决,灵魂开始轮回进入畜道,轮回历程中五种动物的选择及出场次序也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合理性的。由于故事的发端起于农村中的土地改革,那么选取驴和牛这两种重要的农耕工具作为历史的叙述者就显得比较恰当了。它们是农民最重要的劳动伙伴,是人与土地关系变迁的亲身经历者和见证者,在农业生产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两种动物的角度来讲述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随着历史的向前推进和生产的发展,养殖业逐渐成为农村的重要产业,猪作为农村养殖业中最普及的饲养品种,由它来承担接下来的叙述农村历史变迁的角色就成为了一种绝佳的选择。但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历史背景是文化大革命,农村也不例外,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一历史时期的农村面貌,便赋予了猪十六更多的奇异禀赋,使得它参与或见证了许多猪本来缺席的事件。而进入新时期之后的历史变迁更多地表现在城市生活中,狗作为城市中非常普遍的一种宠物无疑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讲述者。作者巧妙地将狗小四设定为一只在农村出生后被带到城市中的狗,这样一种身份的设定暗合了许多在城市中生活着的人们,也使得狗小四更自如地承担起了同时叙述城市与农村的责任。猴子的短暂出场完成了由畜再回归为人的循环,它与西门闹相似的死亡方式,形成了一种前后的照应,完成了一次历史的轮回。

四、叙述结构

小说通过轮回的形式,从动物的视角来审视历史进程,而各个视角之间的切换以及整体上故事的叙述结构则采用了以大头儿蓝千岁为主的交谈式叙述结构。小说以蓝千岁、蓝解放的交谈叙述为主,期间少量穿插了莫言的补充叙述。蓝千岁作为六道轮回的亲历者,保存了几乎全部的历史记忆,小说的每一部分都是以蓝千岁回忆他投胎为某种动物时的见闻的方式进行讲述。蓝千岁和蓝解放交替着讲述过去发生的故事,故事的讲述既细致详尽,又由于视角的选择与切换故意留下空隙,使故事叙述的现实感得以增强同时又留下了供读者想象的空间。对于这样一种对话式叙述结构,莫言自己曾这样讲道 :“‘大头儿’与‘蓝解放’构成对立、对话的关系,彼此消解,又互相矛盾,‘莫言’的出现是为故事提供似是而非的阐释,以此增加小说的多义性。这三位叙述者构成了文本复杂的张力关系”[7]。如小说第二部分“牛犟劲”的开头,作者巧妙地通过大头儿蓝千岁和蓝解放的一段交谈,将叙述视角转移到了蓝解放这边,“当牛的几年里,我与你几乎是形影不离,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你基本上一清二楚,就用不着我多说了吧?”[8]这样,小说第二部分的叙述主体便自然地切换到了蓝解放身上。而小说第三部分以“再鸣冤重登阎罗殿”为开头,叙述视角就自然地回到了西门闹的灵魂这边。在狗小四死后,由于猴子并没有直接参与众多人物的活动,交代这些人物的结局的任务便又转移到了一个局外人——莫言的身上。因此,小说的最后一部分“结局与开端”便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讲述的,而这样一种对结局的交代则又显著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是对前几部分魔幻化叙事的一个矫正,避免了过度虚幻性叙事带来的真实性不强、感染力不够的弊端。

五、叙述主体与对象

小说的叙述主体一共有三个人,分别是大头儿蓝千岁、蓝解放和莫言,其中前两个是主要的叙述者,他们身上的魔幻化特征,是小说魔幻色彩的重要承载者。蓝千岁是“一个自然降生的世纪婴儿”,他“生来就有怪病,动辄出血不止”,“身体瘦小,脑袋奇大,有极强的记忆力和天才的语言能力”[9]。这样一种对故事叙述主体的设定便规定了小说的魔幻性色彩。蓝千岁作为西门闹灵魂的承载者,历经轮回依次投胎为驴、牛、猪、狗、猴,最终降生为人,托胎蓝千岁讲述轮回中经历的世事纷纭。而在故事讲述中又时时穿插另外两个叙述主体的讲述,如小说第二部分就几乎完全是由蓝解放来讲述的,因此这一部分的现实感与真实感便高于其他几个部分,对牛的形象塑造也重在它的同人一般的“义”上,而不是像猪十六那样充满神异禀赋。而蓝解放一家的蓝脸却也是一个魔幻化的标志,这块蓝色的印记成为了蓝家几代人偏执、倔强性格的来源,同时也一个对自在状态的向往和对外在约束的反抗的象征符号。

除了叙述主体具有明显的魔幻化特征外,小说中的叙述对象也具有明显的魔幻化的特征。这一特征一方面表现在叙述对象奇特的外在生理特征上,如黄互助神奇的具有止血功能的头发“我的头发上有血脉”[10],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事物的出现增强了小说的魔幻色彩。除此之外,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具有常人难以理解的偏执和奇特。最典型的如单干户蓝脸固执地坚持单干甚至宁死不渝,蓝解放更是为了爱情愿意抛弃一切。

六、叙述技巧

移位与异化是作者在小说叙述中采用的两种重要的叙述技巧。以轮回的方式实现了叙述视角的不断移位。西门闹的灵魂一次又一次地轮回,宏大复杂的精神历程以此为线索来展开。使历史和现实故事实现了一种“陌生化”的表达 ,小说得以以一种奇幻的方式来讲述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历史变迁。而所谓异化则是将小说中的动物神异化,使某些原本只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事情也发生在了动物身上。这种异化使小说文本形成了两个叙述层次,一个是动物的故事与传奇,另一个是人与社会的历史。对动物传奇的讲述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对人类社会的隐喻。

摘要: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当代中国文坛历来备受瞩目,小说《生死疲劳》是其采用颇具魔幻色彩的轮回的叙述模式讲述山东高密一个小村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半个多世纪历史变迁的一部长篇小说。本文拟就从小说的具有魔幻色彩的轮回叙述模式对小说文本作一简要分析。

篇4:2012:感知生死疲劳

尤其当2012的诺贝尔文学奖花落我们这样一个吵架大国,声浪几乎掀翻了房顶,有人漏夜把他的书上架,有人毅然将他的书下架,有人赶着偷萝卜,有人忙着种高粱,有人高歌牛掰,有人逼问软弱。是大国造就了莫言,还是莫言提升了大国?这是最让我兴奋的话题:多元,价值观,精神生活,莫衷一是。

因此我选择用几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成名作,作为这篇盘点的小标题。

我的名字叫红

2012年,《中国好声音》拯救了日渐式微的选秀。它提供了新的形式,新的卖点,新的话题,但没有改变选秀的内在逻辑:好声音是它的招牌,当进入第二阶段,好声音已经变成“各美其美”时,拼表演、拼个性甚至“拼故事”势不可当地成为主要内容。“盲选”设置的入选悬念与激发的观看热情,在后期与“2005超级女声”全然无殊的赛程与投票中,其实已被消耗殆尽。

清宫戏和“屌丝”,这两个热点被诡异地接合到了一起。看上去,屌丝的精神失败不同于阿Q的精神胜利,但仔细分析,两者的内在逻辑并无区别。阿Q自命是“天下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去除“自轻自贱”,剩下的不就是“第一”吗?而屌丝也是在“人至贱则无敌”的信条下先为不胜,再图不败。在语词与场境的戏谑狂欢中,自命屌丝的人群获得了最大的群体认同感,难怪韩寒等名人们也纷纷自认屌丝,争取与粉丝们同呼吸共进退。

关于屌丝的叙事中,“逆袭”自然成了永恒的主题。一旦结局是逆袭成功,前面一切关于“弱势”的描写,都会加重观者代入、释放的快感。较之传统的“小人物成功”叙事模式,“屌丝逆袭”模式的最大变异,或许在于主人公不再寄身于“坚守美德+顿悟人生+时来运转”的寓教于乐故事,而是直接贴上了“腹黑”的标签,通过对自我的否定,全盘接受了高富帅、白富美制定的游戏规则,再通过对规则的运用克服先天的弱势,取得最后逆袭的成功。

这种叙事最大众化的例子,正是将“清宫”与“架空”融合,将权力崇拜与价值依附混一的《甄嬛传》。甄嬛的内心挣扎几乎可以忽略,她的成功在于选择一种低调的符合其身份的存在姿态,等待权力象征物皇帝的一次一次的垂青(同时也是一次一次的背叛)。她很少气苦,更无短见,不需要修炼,就将自己定位成了宫中打不死的小强。一切的危机与困境都是外来的,无关内心,而这位后宫女屌丝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成为古今“屌丝”的偶像。这部电视剧中人物的精神固化与价值虚空,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喻。

其实《中国好声音》也好,《甄嬛传》也罢,都可以集结到“屌丝的逆袭”这面大旗之下。导师椅激情转身与甄嬛成功夺权的幻象背后,是中国社会对于资源分配日益固化的焦虑与失望。不知何时,公众愤怒与仇恨的焦点已经从“官”、“富”悄然向“官二代”、“富二代”转移。这种概念化的恨怒,与食品卫生问题及特供食品的存在、幼儿园入园难与虐童、“逃离北上广”与“拼爹”等现象遥相呼应,提示着中国社会的敏感痛区。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2012年末回顾一年前激起波澜的“韩三篇”,不禁感慨于题目的准确:《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

“韩三篇”的署名作者韩寒,没能等到这些学问粗疏但颇接地气的篇什开启更大更深入的讨论,就淹没在“代笔门”的口水战里。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对革命、民主、自由这些大词的不同认知,正是歧路亡羊的中国社会亟需通过激辩与争议走向共识的关键点。即使韩寒曾因“韩三篇”成为某些人眼中的“背叛者”,能将不同阶层的公众引向同一讨论空间的客观效果,也是一桩知识建设的功德。而纠缠于“代笔门”的连篇累牍,或许可以满足许多人的道德义愤,释放许多人的偶像批判或保卫教主的热情,从社会知识推进角度而言,所得其少,反而制造出许多不必要的分裂。为何“代笔门”的战役会在“韩三篇”推出的节点打响,可能是一个需要很多年去索解的谜团。“韩三篇”讨论的意外死亡,或许是让中国社会失去了可贵的不多的共同交流、学习的机会。

“代笔门”当然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提供的正能量大概在于“祛魅”,不仅是对韩寒,对方舟子的祛魅,一大批热衷其中激情昂扬的发言者,都在此战中再次向公众展现了“只看立场,不问是非”的中国论战特色。在2012,意见领袖与时事评论员们,迎来了又一次集体的意外死亡。

生死疲劳

如果一个人在2012年走完从生至死的历程,会遭遇到什么?

我们假设你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女婴。首先,你可能不知道该在哪儿出生。2012年北京的月嫂最高价格破万,同时的新闻,是香港人对“双非”孕妇的反感与排斥。但不管多贵,不管多难,你的父母总是会想方设法,要把这个起跑线往前挪一点点。

不在香港生没关系,他们可千万不要禁止内地人在香港买奶粉啊……不然你吃什么呢?该死的日本,为什么要地震?

上幼儿园了,虐童事件各地频发,父母天天犯愁:该把你送到什么样的所在,才能避免被拎双耳被胶带封嘴被打耳光被倒放进垃圾桶呢?

上小学了!你正式步入了危机重重的漫漫人生路。万一你遭遇了坏人的引诱,万一你遭遇到强奸,会不会被法院定性为“嫖宿幼女罪”,从而让毁灭你花蕾般人生的恶棍逃脱死刑?

高考季节,全家族总动员,为你毒死青蛙,为你拦路人,所有这些行为,都转化为压力,放在你那稚嫩的肩膀上。谢天谢地,你平安地考上了大学。可是孩子,每一次去洗手间,你都要万分小心。你可能会被高年级男生偷窥进而强奸、杀害;你也可能晚上被叫出来陪老师喝酒,高空坠亡。

阿弥陀佛,你大学毕业了,也找到了还算体面的工作。放心,爸爸妈妈宁愿让你终生啃老,也不会让你去当北漂屌丝的。可是,为什么你郁郁寡欢,又总是劳累不堪?也许有一天,你会猝死在一次加班之后,也许,你会因忧郁症自杀,在微博上做最后一次直播。

幸好一切平安无事。宝贝,被人叫剩女没关系,当不了白富美也没关系,千万要身体健康,不要去吃路边摊的地沟油,不要去喝某某牌的牛奶,旅游时不要轻易上当地的游艇,如果你摇到了号,不要买日系车,不要在下雨下雪时开车上路,国庆长假别出门,除非你真的喜欢高速公路七日游,或智取华山。

如果你能嫁一个好人,就一起好好过日子。不要因为挺方或挺韩而吵架分手,也不要参加微博约架,给下一代树个好榜样。

上述这些全是个案,幸运如你,一定都能避开。可是为什么一年下来,你的心里还是沉甸甸地装满疲惫?是不是如鲁迅说儿子海婴的“看看都觉得累”?大家似乎都活在阴影下,不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会不会淋湿自己的头。这种忧患感不是坏事,比起“八十年代”动辄担心开除球籍问题,切身的忧患,更能帮助我们坐言起行。

篇5:生死疲劳读书心得

莫言著的《生死疲劳》讲述了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这部小说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巨制;关于生命的六道轮回想象撑起了这座气势宏大的文学建筑,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篇6:《生死疲劳》读书笔记

莫言用魔幻般的语言,在高密东北乡的土地上描绘出了半个世纪的沧桑。“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莫言说,佛教认为人生最高境界是成佛,只有成佛才能摆脱令人痛苦的六道轮回,而人因有贪欲则很难与命运抗争。

莫言运用佛教六道轮回的观念,杂糅魔幻写实的笔法,以独特的形式呈现了中国乡土近半世纪的蜕变与悲欢。“变”是小说的主题,也构成现当代历史的隐喻。他以笑谑代替呐喊与彷徨,对土地的眷恋、对社会众生的悲悯、对记忆与以往的辩证。

在书中,作者将西门闹轮回畜道,经历了驴、牛、猪、狗、猴,用它们的眼睛来见证半个世纪的一地历史、世事沧桑、社会变迁和人生沉浮;书中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字字直入人心,将一世沧桑演绎得淋漓精致,扣人心弦;用巧妙语言、粗狂的言语将高密东北乡的人和事表演得笔不惊人,死不休;莫言用自己的语言,把半个世纪的变迁,丝毫不差地表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路读去,你会感觉到,《生死疲劳》是“满纸荒唐言,全为庄严事”。庄严者何?是对人的解读,对一个时代的解读,对一段历史的解读。

最庄严者,当数书中说及在1976年9月9日,那蓝脸的一骂一哭,那抒发的何止是愤懑!是对举国对于一个人、一个人的思想误读的声讨。蓝脸的眼睛里慢慢地涌出泪水,他双腿一弯,跪在地上,悲愤地说:“最爱毛主席的,其实是我,不是你们这些孙子!”众人一时无语,怔怔地看着他。蓝脸以手捶地,嚎啕大哭:“毛主席啊——我也是您的子民啊——我的土地是您分给我的啊——我单干,是您给我的权利啊——”蓝脸,一个雇农,却不是一个简单平凡的雇农,人人入社,但他却没有像别人一样,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单干!那他一份坚持,让人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敬畏——他说,“我死了守在这里,房子不倒,我不离开,房子倒了,我就在废墟上支个窝棚,依然不离开。”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一个不简单的信仰,他的蓝脸,就像天空,总是那么清澈、单一。

当金龙拖着几捆玉米秆子要烧那头西门牛时,牛,它抖抖颤颤地站立起来,它的肩上没有套索、鼻孔里没有铜环、脖子上没有绳索,作为一名完全摆脱了人类奴隶羁绊的自由之牛,它站起来了,艰难的行走,它的身体摇摇晃晃,被撕裂的鼻子滴着蓝色的血、黑色的血汇集到它的肚皮上,像凝滞的焦油一样滴在土地上,那蓝脸的唯一的单干的土地上。它,一步一步地向蓝脸走去,它走出了人民公社的土地,走进了全中国唯一的单干户蓝脸的那一亩六分地里,然后,像一堵墙,沉重地倒下了。这是多么庄严的仪式呀,它,西门牛用自己的方式,像人们宣誓,它只为蓝脸犁地,只为蓝脸种田;蓝脸没有制止金龙的行为,他在一旁刨着那狭长的一亩六分地;他的无声是对当时人们最大的谴责,他的漠视底下,是一股雄雄的怒火……他没有制止金龙,只是一种无声,或者是无奈的抵抗,他明白,自己是在煎熬着。蓝脸,作为当时唯一的单干户,正在谱写着一段传奇的历史。

蓝脸死后,他的儿子蓝解放遵照他的遗嘱,将缸里的麦子、绿豆和口袋里谷子,抛撒到蓝脸的墓穴里,珍贵的粮食,也是蓝脸的土地里产的粮食,遮住了他的身体和面孔。他的墓碑上,写着——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的歌词——根要扎在土壤里,和风一起生存,和种子一起过冬,和鸟儿一起歌颂春天。

篇7:《生死疲劳》读书笔记作文

《生死疲劳》从1950的高密县讲起,以千禧年为终点,莫言郑重地将土地放在记忆的丰碑前,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书中最吸引我的不是别的,却是高密县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那些在如今中国大地上以极快的速度褪去的别样景色总是最容易唤起我怀旧的情绪。

堆得老高的稻草,曲折蜿蜒的田埂,村边斑驳的老树,家门前的沟渠…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我对这些怀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感,而今却道时过境迁。我也曾回到我生长的小镇上,可是找不到一条走过的路,住过的庭院,爬过的老墙,认识的坟墓,更看不到一丛似曾相识的野菊花。 以前总是抱怨社会发展太慢,这个时候才觉得它的脚步太快了,现代城市的各种因素春风化雨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我的村庄改造得面目全非。那是一样中规中矩的楼房,一样“灰不溜秋”的马路,一样高耸的路灯,一样的“千城一面”。

每一座村庄都是一个卢浮宫,里面都有珍奇异宝,需要保留。请不要说这是我个人不切实际怀旧的毛病,你为什么至今还保存着年少时夹在书页里的银杏树叶?多年后的某一天,当枯干的树叶不经意地落下的哪一刻,难道你没有对人生有什么新的感悟?一片银杏树叶就像一座村庄,一座村庄承载着无数份魂牵梦绕的乡愁。以至于每次经过曾经生活过而如今盖头换面的小镇的时候,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虽然我也希望牵着幼儿的手走下一阶又一阶的青石板,带他去我曾经嬉戏过得田野里拾起遗落的稻穗,虽然我也渴望老得走不动的时候依旧能闻见池塘边飘过来的淡雅的金银花香气。

篇8:《生死疲劳》解读

《生死疲劳》目录前的“主要人物表”中,排在前两位的是西门闹与蓝解放。笔者读完作品后却萌生一念:这二位虽是本书的叙事主人公,在穿针引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经历“六道轮回”被冤杀后先后转世为驴、为牛、为猪、为狗、为猴、为大头婴儿的西门闹,几乎贯穿始终;但此二人皆非寄寓作者理想精神的核心人物,“原西门闹家长工”、“解放后一直单干”、“全中国唯一坚持到底的单干户”蓝脸才是莫言理想精神的化身。

蓝脸的原型是莫言六七岁时就读的学校旁边的一位农民。这位农民以个人的力量与公社化运动相对抗,被很多人打骂,甚至跟自己的儿子、女儿都分道扬镳,但他依然没有屈服,一直坚持到最后。历史证明了这位农民是正确的。这位农民身上表现出的有价值的个性恰恰与作家莫言的精神追求相契合——莫言在回顾《生死疲劳》的创作历程时,曾说: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纵观现当代文学史,在集体驱力背景下,作家能够坚持“有偏见”的“讲真话”,“只剩下一个读者”“也要这样写”,又何尝不是有价值的个性?

中国留美作家刘再复曾评价莫言说:莫言本人完全是文学中人,离政治很远也不太懂政治。他浑身都跳动着作家的良心,他从不回避黑暗,每一部作品都是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的呼唤,对于数十年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政治荒诞现象,他都给了充满正义感的回应……如果真要从“政治标准”苛求,把莫言放回“文化大革命”中,那么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大毒草”,红卫兵有足够理由对莫言进行十次“檀香刑”和一百次“牛棚”处罚。

莫言并非把批判现实作为自己的创作出发点。他自然地关注人性、呈现人性并发现现实社会中的“荒诞”属性,因为关注得真诚,写得真实,又自然地显现出罕见的批判性力度。“并非把批判现实作为自己的创作出发点”,“自然地关注人性、呈现人性并发现现实社会中的‘荒诞'属性”恰是莫言创作个性的社会价值所在。由此不难看出,莫言的性情表白与刘再复的外在感知与评价在“有价值的个性”点上迸发出强烈的共振。正是由于莫言在三十余年的写作中执着于有价值个性的追求,诺贝尔文学奖最终才幸运地落在了他的头上。

“我手写我口”,莫言这种精神生命情愫倾注在《生死疲劳》的创作中,倾注在蓝脸身上,不只使自己“可以感受到一泻千里很畅快的感觉”,也使读者伴随着小说中人物历史命运的多舛产生真情的奔涌。

作品中的蓝脸原本是高密东北乡西门屯地主西门闹从关帝庙前雪地里捡回家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与年龄,无名无姓,西门闹抱回家救活后因其“左脸上有巴掌大的一块蓝痣”,故赐名“蓝脸”,收为长工。土改后,雇农成分的蓝脸娶了西门闹的二姨太迎春为妻,生下了儿子蓝解放,再加上西门闹与迎春生养的金龙、宝凤,五口人在一起生活。“毛主席领导下的共产党”分给了蓝脸八亩地,从此,蓝脸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然而,心怀感恩的蓝脸却以“政府章程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为由,拒不入社。1965年“那个动荡不安的春天”,为了“消灭最后一个单干户”,村党支部书记“洪泰岳动员了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能言善辩的女人”、“心灵嘴巧的学童”轮番上阵,劝蓝脸一家入社。在巨大的压力下,蓝脸让妻子迎春领着金龙、宝凤带着四亩八分地加入了人民公社,自己到县里、省里上访——省农村工作部部长在陈县长写的介绍蓝脸情况的书信上批了几行字:“尽管我们希望全体农民都加入人民公社,走集体化的道路,但个别农民坚持不入,也属于正当权利,基层组织不得用强迫命令、更不能用非法手段逼他入社。”蓝脸将此信“装在玻璃镜框里,悬挂在墙上”,争取到了单干的权利,儿子蓝解放贪图“好玩”也坚持留下来与父亲单干。五口人分成了两拨,原来“被集体的土地包围着的八亩地只剩下三亩二分,狭长的一条,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道堤坝”。文革初起,十六岁的蓝解放被排斥在红卫兵之外,“备受冷落”,“自卑,耻辱,焦虑,嫉妒,渴望,梦想”“汇聚心头”,“为了加入革命洪流”,响应“更大的、更高级的热闹”的召唤,蓝解放“低下了高贵的头”,背叛了生身父亲蓝脸,带着“一亩六分地、一张犁、一架耧、一头牛,加入了人民公社”。蓝脸没有被“入社之后不干一天重活,轻活不想干就歇着享点清福”的许诺所诱惑,也没有在“我们要抹掉你这个黑点”的死亡恫吓面前所屈服,面对“老婆分居,儿子离去,唯一不背叛自己的牛也被强行拉走”,坦然“从那间屋子里搬出,睡在了牛棚里。他在牛棚的角落里垒了一个土灶,用一个钢盔权充铁锅。”“没有牛拉犁耕田,他就用镢头刨地。一个人无法使用那辆独轮车往地里运粪,他就用扁担箩筐搬运。没有耧播种,他就用小镢刨出沟,用葫芦头做成播种器点播。”从1967年至1981年,蓝脸就这样固守着自己的“一亩六分地”,固守着自己独立性的信念,固守着“走自己的路”,固守到“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实施!当“整个高密东北乡,整个高密县,都在夸”蓝脸是先知先觉时,蓝脸激动不安地说:“我不是圣贤,毛泽东才是圣贤,邓小平才是圣贤”,“圣贤都能改天换地,我能干什么?我就是认一个死理:亲兄弟都要分家,一群杂姓人,硬捏合到一块儿,怎么好得了?没想到这条死理被我认准了。”“从今之后,我也可以在太阳底下种地啦……”“这块坚持了五十年没有动摇的”“一亩六分地”,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几乎成了专用墓地”——蓝脸连同他“缸里的麦子、绿豆和口袋里的谷子、荞麦以及梁上吊着的玉米”葬在这里,“西门闹和白氏葬在这里”,迎春“葬在这里”,“驴葬在这里,牛葬在这里,猪葬在这里”,“狗”葬在这里,“猴”葬在这里,“西门金龙葬在这里”,合作葬在这里,秋香葬在这里,春苗葬在这里,庞虎葬在这里,王乐云葬在这里,庞抗美葬在这里,西门欢葬在这里,蓝开放葬在这里,庞凤凰葬在这里——正如同蓝脸墓碑上的碑文:“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一亩六分地终于成为“朝拜祭奠”之地。

这一亩六分地不只是历史洪流中蓝脸违背思潮执着于有价值个性的丰碑,更是众人追随社会潮流奔波劳碌一生后的安息栖宿地与魂灵归宿所在!五十年的潮起潮落,五十年阴晴圆缺,五十年的生离死别,莫言用如椽大笔把有价值个性这一理想化精神挥洒在蓝脸这个小人物身上。从相貌到思想到言行,蓝脸曾经是多么的不合时宜,然而正是这类不合时宜成为推进历史发展的中流砥柱。

《生死疲劳》中,蓝千岁在说野猪刁小三时曾感慨:“我感到这个杂种身上有一种蓬蓬勃勃的野精神,这野精神来自山林,来自大地,就像远古的壁画和口头流传的英雄史诗一样,洋溢着一种原始的艺术气息,而这一切,正是那个过分浮夸的时代所缺少的,当然也是目前这个矫揉造作、装嫩伪酷的时代所缺少的。”我想,这正是莫言借历经六世轮回的蓝千岁之口抒发的自己内心的感慨,也是众多心有灵犀读者的感慨!行笔至此,耳畔响起《生死疲劳》开篇前的引语:“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参考文献:

1.杨小滨,《<生死疲劳>:魔幻当代史》,《新京报网书评》2012年10月13日

2.林间,《莫言和他的故乡》,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篇9:莫言的《生死疲劳》读书笔记

莫言的《生死疲劳》中有很多内容需要被解读,但熊老师唯独挑了一首出自据说是虚构的《黑驴记》的打油诗,本来我看到这首小诗时就觉得它非常喜感,也没多在意,但经过熊老师一解读,就又觉得似乎真有一番韵味。

“何不忘却生前事,做一头快乐的驴子度晨昏”,这是诗中所提倡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的魂进入了一头驴的身体里,无论之前你有多尊贵或多卑贱,安安心心做好驴子才是正道,也就是“既来之,则安之”。

至于这句话为什么会受到我们的推崇,那是因为我们班的人很适合这句话。我们班的大多数同学初中时在班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好学生,享受惯了从高处俯视的感觉,而现在在这里,莫名其妙地就不能排到前面了,自然便会产生十分焦虑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对我们有害无益。

我们太习惯于“当年的辉煌”了,对是习惯,我认为我们对待学习有些松懈的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习惯了优秀,而现在情况突然不受我们的控制了,这样的反差自然会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已经投进了驴的肉体里,心理却还有一些嚣张的声音在叫喧,还抱有“再过一会儿情况就会好起来了”的幻想,甚至不屑于做出努力,这直接导致,我们过得人不像人,驴不像驴,卡在中间不尴不尬。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这里,就要努力去适应这新环境,自己新的定位,把自己定位定得太高,心里压力就越大,就越难坦然地面对那些挑战,而现实与心里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这怎样都是不好的。

对我来说,我在初中的时候常是老大,也是以很靠前的成绩进来这个班的,本来很有优越感,但自从发现上了高中后大家都是从同一起跑线起跑的后,才意识到我们的“过去”都已经洗干净了,现在大家都是赤果果的,该怎么加衣服,加什么衣服,都得自己白手起家,重新做起了。

但是“安”也要适度,考了几次倒数,就觉得自己就那样了,便不再因知耻而后勇,那很不幸的,翻身的机会被你自己抹杀了。

我们现在的状况跟西门闹的毕竟还是不同的,他做驴的命运无法改变,但我们能够改变现状,“驴”只是一种心态,我们还是需要相信我们能够“成人”,我们需要这样的自信。

篇10:生死疲劳的大学生读书笔记

莫言的这部《生死疲劳》其实就是一部“生死轮回”。在这部《生死疲劳》里,用西门闹这个冤死的地主为角色,用他的灵魂转世投胎为驴、牛、猪、狗、猴的生死轮回,围绕他的家人,他的家乡,和他相关的人,用不同的视角看人生得势落魄、世间荣辱、生活百态…

人或者动物,死后是否可以轮回,不得而知。不过生活在世,人生百年却也有不同的轮回和际遇。以前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确如此。

人有失意落魄的时候,但不会永远失意落魄,总会有雨过天晴见到彩虹的时候;人有位高权重春风得意的时候,但要居安思危,多行善举,也会有落魄的凤凰不如鸡的境况。

这就是“轮回”,死的轮回也许“莫言这小子”知道,不过我们应该更注重的还是生的轮回。人生在世,其实我们的灵魂都在不断的轮回。

篇11:《生死疲劳》心得体会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关注的生存情境和文学趣味,特别是在当代,有点模样的大作家,一般来说也同时是大阅读家。掌握了他的语库,才能比较畅通地与之交流。

你感觉不到莫言的文学趣味,是因为你把《生死疲劳》当《聊斋志异》看,或者当《读者文摘》、《意林》看,或者当《语文》看。

你过去的阅读经历,使你养成了一种不带任何负担和准备就向文学索取故事的习惯。

这种索取有时候是成功的,有时候是失败的。还有一些时候,是由误会而喜欢,所以难说是成功或者失败的。

这种阅读经验,有点像学会了掰脚趾头数数后,就用掰脚趾头的方式进行四则运算,后来你天纵奇才,居然算对了几道题,便产生了掰着脚趾头也能求极限的错觉。

但是实际上呢,你的工具、方法、阅读语库,已经很难应付你要处理的项目了。

早前中国有句老话,不学诗,无以言。我觉得非常能够形容今日的阅读。别人多少都是读过《诗》的,交流的时候含蓄蕴藉,时不时念两句诗,弄个比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或者暗示,相视一笑,莫逆于心。你没学过,接不上话儿,实际上也不知道人家再说什么。偶尔听了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觉得哎呀好美,好有文学气息(味)!也只不过是以为人家是在玩儿鸟。

古人云: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生死疲劳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莫言生死疲劳论文题目05-05

生死疲劳 读后感05-07

莫言生死疲劳 经典语录06-06

生死疲劳名著阅读笔记06-08

关于生死疲劳的论文题目05-06

生死作文08-28

了生死范文05-15

生死对范文05-15

未卜生死范文05-17

生死的论文题目05-02

上一篇:纺织品招投标电子钥匙申请表下一篇:车辆过户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