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2024-08-27

基于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共12篇)

篇1:基于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基于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随着IT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目前高校财务工作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基于网络环境下,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推动财务信息公开成为必然趋势.

作 者:柯萍萍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计划财务处,福建,福州,350002刊 名:福建电脑英文刊名:FUJIAN COMPUTER年,卷(期):25(4)分类号:G64关键词:高校 网络 财务信息

篇2:基于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承担着社会信息中心这一责任,收集和对信息的整序是未来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有着自身的优势,可以年利用自身优势对馆藏文献数字化,整理网上信息,进而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信息资源.本文对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建设信息资源做了初步探讨.

作 者:赵刚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图书馆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4)分类号:G25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 特色资源

篇3:基于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1 网络安全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中的软件、硬件及各种数据的得到保护,不因人为或者非人为因素破坏而使信息受到破坏、泄露。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网络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网络中信息的安全,即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可获性、信息的不可抵赖性等。

2 财务网络化需求分析[2]

2.1 财会信息化管理对网络的需求

利用计算机储存量大这一特点,网络会计充分扩大了会计主表、附表、附注的信息容量,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传统会计由于受到管理模式、财务处理能力、速度及存储媒介的制约,不能够及时有效获得财务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对财务信息的处理能力受软硬件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外提供全面的、多层次的财务信息。如今财务管理依靠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把财务工作人员从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中解放出来,财务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财务信息的获得、处理及财务工作规划。同时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利用网络交互来共享各种信息,对外发布财务信息等。

2.2 财务管理与校园网络连接的需求(1)信息共享需求

学校财务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各部门间紧密联系,信息不仅来源于本身,还来自其他各个相关部门,还向其他部门提供相关财务信息。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求数据共享财务相关信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i) 收费相关信息:学分制收费管理下不同学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收费标准,分层次的住宿费、教材费、代管费等费用设置以及奖、贷、助费用的减免、抵扣等,涉及教务、学工等多个部分的信息,因此,需要信息共享。

(ii)教学相关信息:根据学生处、教务处名单以及依据学生缴费状况办理学籍注册。实行学分制收费方式下学生选课、重修、辅修、补考等教学以及休学、退学、出国等学籍状况的管理。

(2)财务公开需求

基于校园网络的查询系统,可以对财务信息进行经费查询,工资查询、劳务酬金查询、公积金查询及学生收费查询等。查功能如图1所示。

通过网络财务查询系统,有利于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能够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学校财务状况,作出正确决策,了解高等教育培养成本;有利于有效地加强各项费用的预算、支出管理,及时发现管理漏洞。

3 高校财务网络环境下存在的安全问题

3.1 物理层的安全问题

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物理层安全是指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他载体免遭人为操作失误或自然因素(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导致的破坏过程。其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网络连接设备、UPS电源等硬件实体、通信链路层网络设备和网络线路等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等。为物理设备提供一个低温、通风、干燥的设备环境。

3.2 安全漏洞和系统后门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中通常都会存在一些BUG,别有心计的员工或客户都可能利用这些漏洞想企业网络发起进攻,导致某个程序或网络丧失功能。有甚者会盗窃机密数据,直接威胁企业网络和企业数据的安全。即便是安全工具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几乎每天都有新的BUG被发现和公布,程序员在修改已知BUG的同时还可能产生新的BUG。系统BUG经常被黑客利用,而且这种攻击通常不会产生日志,也无据可查。现有的软件和工具BUG的攻击几乎无法主动防范。

3.3 黑客攻击

当财务部门内网与外部网络连接后,如同有一条通道从外部网络通向内网,财务部门内网就相当于暴露与外网之中,这样就有可能出现以窃取财务内务信息资料,或者破坏财务内部数据,或者销毁财务信息等各种网络攻击。财务信息就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

4 高校财务网络环境下安全解决方案

4.1 物理安全

高校财务网络采取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4.1.1 内部财务局域网:

既所有财务电脑组成内部局域网,从而实现与外网的物理隔离,数据严格遵循只出不进的原则,通过格式化的移动工具或者一次性软盘从财务内网获取数据,不允许外部数据导入相关系统中。

4.1.2

配备双网卡,使用不同的网卡划分内外网络,使二个不同网络之间不能相互访问,该模式对防火墙要求高,要求能监测、阻隔不安全的信息,及时采取系统的访问安全决策控制。但是对通过外网下载到本地电脑的数据进行访问时,则要采取其他安全措施,比如访问前网络杀毒。否则一旦下载数据有隐患,通过内网访问会感染内部网络。

4.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的一种安全技术,防止互联网上的不安全因素蔓延到财务局域网内部。防火墙的技术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包过滤技术、代理技术和状态监视技术。防火墙有助于提高主系统总体安全性。防火墙的工作原理不是对每台主机系统进行保护,而是让所有对系统的访问通过某一点,并且保护这一点,使互联网与企业内部网络建立一个安全的网关,从而保护内部网络使之避免外部网络的非法入侵。在财务部门内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设立防火墙,可以对外网到内网的访问、内网到外网的信息流出进行安全过滤,符合安全设置的访问才能进入不同的网络,有效保护数据进出的安全性。

(三)为防止黑客攻击,应该加强登陆账户和密码的安全,取消远程协助和远程连接,关闭认为会存在危险的网络端口,对进入网络的访问进行身份认证等。

5 结束语

网络化环境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安全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要求高校在思想上重视、制度上完善、防范措施上到位,构建一个良好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有序运行。

摘要:高校财务信息化是高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比传统的财务管理面临着诸多新的风险, 如何有效解决财务网络的安全问题是当前财务工作的一个重点。随着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 师生访问量的增加,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针对目前网络环境下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具体可实施的网络安全整合方案。

关键词:安全,网络,措施

参考文献

[1]姜丽萍.网络安全的分析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 0 0 5第2 1期

[2]张帆, 李苏.基于网络的高校财务管理的安全分析[J].网络安全与应用.2 0 0 8.1

篇4:基于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网络化环境;基层党建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221-02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的责任重大。如何展好基层党建工作,关系到高校教育的成败。近年来,网络渐渐渗透到高校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运用网络开展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进步、手机的普及以及高校自由的学习气氛让高校学生迅速的成为了虚拟领域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群体。网络本身是把双刃剑,网络化环境对高校学生来讲存在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一方面网络环境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将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党的发展目标快速地传达到学生的手中。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内容良莠不齐,不仅存在价值观扭曲的思想观点,甚至存在一些反党反社会的言论,高校学生涉世未深,意志力比较薄弱,又缺乏良好的判断力,很难分辨真伪,很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显然不利于基层党建工作。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党建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高校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生更感兴趣的学术问题,而不是党的组织的号召。比如在对一个学术性的讲座和一个党组织的讲座的选择上,学生一定会优先选择学术性研究讲座,因为在学生的意识里他们就是以学习为主的一个群体,而学习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而去听党课在他们看来则有些“不务正业”。而当今,在网络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传统的信息,诸如支部开会、活动的消息会被吸引眼球的信息冲淡。同时,学生也习惯通过网络去寻找大量的资源来佐证自己的判断,而不会轻易听信党课上听教师说教。所以网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基层党支部对于学生的引导强度不够

网络化环境下学生看网页、聊天、看微博、看视频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很多高校基层党支部却还在沿袭原有的宣传模式以及对预备党员的筛选方式。比如:定期的给学生授课,将党课的内容阐述给学生,然后安排一个党课知识的综合测试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样周而复始程式造成党建工作过于单调性,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要。

(三)对预备党员缺乏有效地管理

高校一般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会定期安排学生去岗位参加实习,实习时学生脱离了学校,这样就使高校基层党支部对于学生预备党员的管理很难到位。此外,由于传播手段落后,很多高校基层党支部在信息传递方式上仍在采用原有的宣传方式:发放小册子或者文件。学生正忙于实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理会这些干巴巴文件,使得基层党支部工作流于形式。

三、网络化环境下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有效策略

在网络环境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想搞好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高校党建负责人就要用好网络这个媒介,使党建工作深入到高校的每一个角落。

(一)将创新学习理念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方向指南

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保证党对高校的领导以及推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进入高校的先锋队,其思想理念对树立党的威信、扩大党的影响意义重大。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必须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学习理念就是要求各党组织追求创新和超越,要使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思想观念具有前瞻性,在思想上要与时俱进,在学习方法上要不断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将这种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持续地注入到党建工作中,以创新激发活力,提高党建工作的成效。

(二)依靠群众力量,提高整体创新能力

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因此党组织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一定要依靠基层群众的力量,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吸引群众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保证党的政策能快速、稳定、有效地实施。对于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借助网络提高工作能力和吸引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基层党建工作搞好。

第一,挖掘内部潜力,主动积蓄积极力量。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一个基层组织机构,需要借助高校自身的积极力量,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优秀团员、积极分子、党员等都是可以借助的力量,借助他们,有助于提高整个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工作实绩。

第二,高校是整个社会高等人才的集聚地,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高校政治活动的中心,能够成为联系同学和教师的纽带,有问题可以征求群众的意见,有障碍可以借助群众的支持,以此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的提高。

第三,通过优质教育,培养个体的素质。可以通过组建工作学习小组,通过党支部优秀干部的指导教育,增强小组的教育能力,从而提高素质。在党小组的带动下,增强与群众的联系,多实践,提高个体的思想觉悟和理论基础,增强实干其能力,再从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整体能力。

(三)创新工作载体,实现各层次联系的网络化

第一,实现高校基层党支部内部交流的网络化。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要逐步实现网络化,以便及时沟通,有问题及时反馈,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首先,要实现内部公文系统网络化,比如上传汇报成果、查询急需信息、下载公示表格并及时交流互动,都有通过网络来完成,以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构建内部公示系统。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建立网页,完善公示系统,以备查看相关新型,包括党的动态、党的公示文件、支部文件、支部活动信息以及党政工作视频等。同时完善民主投票、意见征询等功能,以便快速、民主地做出决策。

第二,实现高校基层党支部外部交流的网络化。与内部网络化不同,外部网络化强调的是与群众的互动。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者需要适应新形势,更新观念,努力开拓网络党建阵地,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与社会接轨,与时代接轨,与群众整体关注点接轨。外部交流的网络化,为党支部与外部公众搭建起桥梁,让全校师生以及社会公众都可以直观、准确、快速地了解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动向,并可发表相关意见。而党支部则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党的基本理论,增强党的影响力。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通过组群、论坛等平台,对意见问题作出实时解答。党支部通过组建论坛、成立QQ群,在猫扑、豆瓣等相关平台中建立自己独有的公示区,与党员和有进步要求的师生群众进行实时解答,快速解决疑问,将自己在支部工作中的相关经验传授于希望进步的群众,并就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给予指导。这样不仅省时省力,也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和热情,并对他们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其次,通过实时互动方式,搭建起连接上层领导与基层群众的桥梁,传播党的先进思想,并接收相关意见。高校基层党支部通过官方微博、QQ、微信、贴吧、邮件等方式,既可以快速接收上层的最新文件,及时将其公布出去,又可以及时联系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完善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影响力,树立党的权威;同时又推进了民主化、透明化。

第三,建立外部公文系统,传播党的积极思想。根据群众需要,建立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外部公文系统,及时公布并更新相关信息,如党的动态、支部动态、支部新闻等信息,宣传党的主张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同时加入一些内容积极的要闻,在满足群众对党内信息关注的同时,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一定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与创造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通过先进的网络及时有效地传播党的思想与方针政策,才能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锐.试论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创新[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

〔2〕吴坚.信息化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机制构建[J].闽江学院学报,2010,(03).

〔3〕林华英.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 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07).

〔4〕高伟,陈明华.略论互联网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02).

篇5:基于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2.1,冲击财务会计核算

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信息中心,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事实上,财务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再对财务会计提供会计信息作分析评价,将该评价作为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无论是企业生产力还是组织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业务量也在逐渐增大,这就需要先进会计系统来处理记账、数据存储等。网络环境下,会计不但提高了核算正确性、准确性、及时性,还所见了成员。

2.2,冲击财务管理评价系统

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评价,为企业发展提供经济决策。在网络经济环境还没形成前,企业大都是依据净收益的最大化作为依据。但是网络经济环境形成后,未来现金流量金额、年限都存在不稳定性,无法再使用净现值法了。而且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商标权、专利权以及信息所有权等等都无形资产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这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极大影响。同时网络经济环境具备开放性,企业在经营时不但要考虑自身价值最大体现,还必须要顾及多方的利益,这就必须要构建新的财务管理体制。

2.3,冲击了预算控制系统

篇6: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高校德育工作

网络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和开放性,使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但是,迄今为止对芜杂的网络文化尚未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加以筛选过滤,因为缺少控制的有效手段和运行机制,也增加了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辨识难度,因此也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 者:张恒泽 马雪玉 作者单位:张恒泽(邢台学院外语系,河北,邢台,054001)

马雪玉(邢台学院教育科学教学部,河北,邢台,054001)

篇7: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建设论文

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加快观念的转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加快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系统,进一步拓宽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档案进行优化升级,构建档案数据库,并及时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更新,从而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这不信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而且能够促进档案工作的有序发展,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搭建科学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为从前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撑和信息资源,而且有利于实现档案的分类管理和处理,降低档案风险,为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提升档案信息管理质量。

档案信息化建设部门应该重视档案信息管理质量,优化档案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电子档案受到广泛关注,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可以应用电子档案提升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通过网络建设与计算机管理两个系统的开发,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质量。同时,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必须要将档案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提升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提高其经济效益。除了可以为社会提供经济服务之外,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3制定完善的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在重视工程档案信息管理,主要因为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档案的行程具有多元化特征,无论是工程项目确立还是项目的改革,都需要档案建立的行程,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一方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难易程度的分析,确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目的,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学习与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认真参与到软件开发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档案工程管理软件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提升工程信息共享水平,创造有利于档案管理的条件,发挥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2.4建立完善档案信息化技术和资金保障体系。

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离不开技术支撑和软件、硬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化、网络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档案馆建设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档案信息化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平台建设,数字化转换、数据库的建设,都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随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既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还要加强技术支持,推动档案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打造档案信息网络共享平台。

2.5积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档案的存储和网络化平台建设,特别是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并构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平台,实现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存储、利用等各个流程的网络化,保证电子档案信息入口的通畅性,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6构筑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档案事业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新形势下国家信息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建立健全档案建设、管理和应用等各个环节涉及档案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建立档案数据备份和应对突发灾难的档案数据恢复机制,增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档案部门为了能够更好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而且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也并不是某一个部门及单纯依靠几个技术人员即能够实现的,其需要档案人员及各部门的有效参与和积极配合,打造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从而更好的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为档案管理现代化和网络化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群.解析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3):150-151.

[2]杨志联.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3):48.

篇8:基于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1 构建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背景

1.1 教材管理模式落后

对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认为高校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 保证教学质量, 提高科研水平, 创出名牌院校, 而教材管理只是辅助工作, 得不到高度重视, 使教材管理出现人员少、管理人员信息处理水平偏低、队伍薄弱等现象, 不少高校的教材管理仍然实行手工账本式的管理模式, 难以适应高校教材管理的需要。

1.2 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 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少则几千人, 多则上万人, 且办学层次呈多样化。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增多, 使用教材的品种、教材需求量随之迅猛增长, 但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与高校的发展需求相比,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有的学校还一贯靠经验进行手工管理, 这势必会影响教材供应工作。

1.3 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1998年, 各个高校都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调整, 把创新、竞争与适应性作为培养目标, 为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 为了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 实行学分制, 由学生自己选择修读课程已成一种趋势。这样就打破了专业限制, 学生不受学制年限限制, 且选修课程门类多, 学生人数难以预计。这样, 行政班级、专业人数对教材采购和供应的参考价值大大降低。

1.4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各个高校的招生计划和实际入学注册人数之间存在着差距, 报到率不高, 还有退学、转学、调整专业等问题的存在, 从而使教材预订数难以把握, 一些课程的教材是按照招生计划预订的, 由于出现退学、转学、转专业等问题, 有些专业教材出现了过剩, 占用了资金和库房;一些教材由于学生专业的变化出现缺货, 需要追订教材, 有的还要多次追订, 从而使教材工作出现脱节、忙乱现象。

1.5 高校获取教材信息能力有待加强

高校教材管理与供应工作对出版社以及流通环节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深入了解相对困难, 处于被动地位, 特别是教材选用、采购工作中因不能及时了解教材出版发行、修订改版、教材定价等信息, 出现教材选用、采购错误, 造成教材课前不能及时到位, 甚至出现了新版教材, 仍选用旧版教材或选用价格很高的教材, 导致与教师备课教材不一致、学生经济负担过重, 引起教师、学生不满,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的稳定。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地理原因, 比较闭塞, 信息不灵, 影响了教材管理工作。近年来建立的相当多的地方高校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受地理、通信条件的限制, 教材管理人员很难获得准确有效的教材信息, 对于教材出版、版本变化等难以把握。

2 教材信息化的实践

2.1 引进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结合本院办学实际, 经可行性分析论证, 引进了长沙青果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KINGOSOFT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此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 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能够基于校园网为高校教务管理提供实用、先进的网络化、信息化手段。该系统涵盖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 各个环节紧密关联, 形成一个严密的、有机的完整整体, 其实用性和先进性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此教务管理系统包括了教材网络管理系统, 为教材的征订、发放、库房存储、财务结算及网上浏览提供实用、先进的网络化信息管理手段。

此系统的投入使用使我们做到: (1) 通过教务网络管理信息平台, 公布国家和学校有关教材的政策文件、发布有关教材预订的最新信息、有关教材的通知、最新教材展示、与教材出版供应相关的网站链接等; (2) 及时确定教材的征订种类和数量; (3) 教材的快速准确入库; (4) 教材的快速准确发放; (5) 教材库存的动态管理; (6) 能够简便、快捷、准确地完成同众多供书单位的账目核算; (7) 能够简便、快捷、准确地完成同众多学生个体之间的账目核算; (8) 实现多校区的教材管理。

从以上功能可以看出, 该系统可以实现教材的信息化管理, 并在教材供应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其先进之处有以下几点: (1) 教材的信息化管理, 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校园网的功能, 为教学系提供了各类教材查询信息和教材出版发行信息, 使教材供应与师生需求形成网上直通车, 有助于协调开展工作。 (2) 教材的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方便了教材的发放和教材的结算, 学生通过登录查询, 便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教材的领用情况和教材费的使用情况, 大大方便了教材的发放和教材费的结算, 把教材管理人员从烦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3) 教材供应的信息化管理, 使教材的征订同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关联起来, 通过在计算机上的查询, 可以很方便地知道教学任务及教材的征订情况,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征订过程中的纰漏。 (4) 有利于教学评估的进行, 在当前高校规模很大的情况下, 为教师、学生进行教材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使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教材评价及统计成为可能。 (5) 工作模式的改变, 使教材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现代化, 使教师和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查找到所需的信息, 满足他们的需求愿望。

2.2 利用网络资源与教材供应商进行网络沟通, 提高订购教材的工作效率

学校教材供应离不开与教材供应商的联系, 联通一个学校与供应商之间互动的信息交流渠道, 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目前, 我院教材订购与供应商利用相关信息平台或用E-mail来进行教材的查询、征订及信息交流、反馈, 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和工作成本,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用网络资源来进行信息交流是进行教材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的优势, 应用的程度及覆盖面应进一步加强。

2.3 建立教材信息员制度和建立优秀教材最新样书展示厅

通畅教材信息交流渠道, 收集反馈教材管理与供应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加强教材选用和预订管理工作, 确保优质教材的供应, 提高教学质量;联系各有关出版社进行大型优秀对口教材展示, 充分利用教材样书资源为教师提供全面、准确、直观的教材信息。

3 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高校教材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是学校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高校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教材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管理模式则体现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的结果, 对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转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关系。高校教材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信息系统功能是信息化管理的保障, 人员信息化水平是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信息化管理是教材管理的一次重要变革, 是对传统教材管理的一次重要变革, 是对传统教材管理模式的突破与转型。信息化不单是引入信息系统, 更是管理模式的一次创新。目前教材信息化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 系统的部分功能需进一步完善, 甚至需进一步研发, 比如教材信息库建设, 教材质量评价功能的进一步加强等。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广大教材管理工作者和研发人员的进一步的合作, 并开展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 进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材管理和高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霞.基于校园网的教材管理系统[J].微型电脑应用, 2004 (1) .

[2]施菊华.新形式下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教育探索, 2006 (3) .

篇9:基于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摘 要: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和必然趋势,与之相适应的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不高,传统的报销模式耗费时间,现金支付方式存在风险,与高校其他业务系统很少进行数据交换。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网上报销和银校互联的无现金报销业务,拓展财务系统与高校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接口,开发移动端的财务服务平台,对提升高校财务的管理层次、服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财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2-0064-02

如今,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逐步深化,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并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互联网+”作为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即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如何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财务工作的效率,为高校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成为高校财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1 我国高校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已从单机版财务管理软件过渡到网络版财务管理系统,从仅有简单记账功能过渡到具有分机录入、报表生成、经费控制等复杂功能,并能够对外提供项目经费、工资、学费等个人信息的查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缴费仍然采用银行批量扣款和现金、划卡方式收取,教师办理业务必须到财务大厅排队等候,原始凭证仅采取纸质化保存方法;而此时电子商务已经实现了银行转账、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多种资金往来方法,税务部门已经实现了网上报税,互联网企业已实现数据云存储……,可见,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落后于很多企业及政府部门。

1.2 高校财务管理平台与其他部门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不畅

财务管理系统一般是相对独立的局域网系统,独立的系统必然会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存在,目前大多数高校各部门系统之间没有统一接口,导致无法实现“互联网+”的核心功能——信息资源共享,比如,每年新生报到时,新生数据需要学生管理部门从学生管理系统中导出表格,然后传递给财务管理部门,接着由财务管理部门按照学费管理系统的要求对表格格式进行规范化,再导入学费管理系统,才能收取新生学费,而其中的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

1.3 财务信息安全性较低

财务人员往往不具备专业的网络安全管理知识,财务管理平台往往也没有专业的安全工具。对于局域网平台,财务信息安全性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客户机,财务人员若没有充分的安全防范意识,比如没有使用专用U盘拷贝数据,就容易造成病毒入侵、传播,导致整个系统瘫痪;而对于提供网络服务的局域网+互联网平台,财务信息安全性的威胁不仅来自于客户机的病毒,还来源于互联网上的黑客,一旦财务系统的重要数据泄露甚至被篡改,就会极大地影响财务工作,甚至给整个学校的发展带来巨大伤害。

1.4 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欠缺

财务人员一般只掌握财务知识,习惯于传统的会计做账方法,掌握简单的电算化操作,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适应能力不高,一旦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往往要求助于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而信息技术人员普遍缺乏财务知识,造成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影响了网络用户体验,从侧面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2 “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2.1 政府的大力推进提供了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预示着我国经济将进入以信息化为核心特征的发展形态,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把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明确纳入“互联网+”益民服务范畴,这使高校推行信息化建设有了目标和底气。

2.2 充足的教育经费提供了软硬件建设的物质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高校扩招及学费并轨的推行,大大缓解了高校办学的经费压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也推动了国家财政支出向教育经费的倾斜,从2012年开始,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三年保持4%以上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7 695.97亿元,2013年投入30 364.72亿元,2014年投入32 806.46亿元,充足的教育经费,也使学校有能力把资金投入到信息化所必须的软硬件建设上。

2.3 传统的财务管理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

尽管财务信息化的發展进程较慢,但会计电算化却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实行了,财务软件的操作员已经可以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进行凭证录入等基础工作。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平台,在传统平台的服务层对教职工等服务对象扩展了很多功能,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难度加大了,但对于普通的财务软件操作员来说,应用层的操作却没有大的变化,只需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说明新增的服务功能与前台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并不存在艰难而漫长的学习适应期。

2.4 信息化在现代社会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平台服务对象 的适应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千家万户,人们已经习惯于在互联网上消费、娱乐,甚至用互联网技术完成工作,很多企业也已经实现了网络办公,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滞后于互联网企业和一些政府部门的,对于以知识层次高、适应能力强的大学生和高校教师为主的服务对象来说,财务信息化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方便,这正是他们所希望看到并体验的。

3 “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3.1 构建软硬件安全系统

对于任何计算机网络系统而言,数据的安全性都是首当其冲的必要条件。传统的财务管理平台可以通过安装单机版的杀毒软件并定期用专用u盘升级病毒库进行查杀即可,但“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平台则要通过严密有效的安全系统来对付内网和外网两方面的威胁。建议高校采用linux内核的数据库系统,并搭建安全服务器+客户机的软件安全系统,在安全服务器上安装企业版的网络防毒软件,在内网客户机上安装防毒软件客户端,安全服务器负责通过互联网升级病毒木马库并定期升级客户机的病毒木马库、扫描并修补系统安全漏洞。同时在连接外网的安全服务器、无现金服务器、网络应用服务器之前安装硬件防火墙,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关闭不需要对外开放的端口,阻止没有通过应用协议的软件运行,限制能够访问服务器的网络终端的IP范围,防御不可预料的突发攻击。

软硬件结合的安全系统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拦截病毒、木马及DoS攻击、ARP攻击等常见黑客行为,但不排除有高级黑客进行恶意攻击的可能性,所以有条件的话可以建立远程双机热备系统,更妥善的保护数据库的安全。

3.2 建设网上预约报销系统和无现金系统

由于财务部门对外的主要工作是报销,所以报销效率的提高最能体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的工作流程是:教职工通过财务管理平台,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办理的报账业务在网上进行业务类别和金额的填写,生成预约报销单,该系统通过互联网将预约报销单及报销凭证的扫描件或照片传递至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进行初步核验后通过网络平台通知报销者,报销者只需把原始凭证纸质版送交财务部门即可。

无现金系统通过银校互联接口进行网银结算,报销者无需等待领取报销现金,只要财务部门完成凭证制单、审核,银行就会把钱直接汇入报销者的个人账户,省去了查点现金的诸多麻烦,也极大的节省了报销者的等待时间。

3.3 拓展财务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接口

高校一般都建设了后勤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各系统独立性较强,数据类型不统一,数据交换一般通过较原始的手工交换(用Excel表格或Dbf数据库通过网络或u盘传递),安全性差,失误率高,且占用了大量工作时间。当前各高校正在推进的“数字化校园”工程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借助“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利时机,拓展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交换接口,就可以把这些工作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来完成。比如拓展财务管理系统与科研管理系统的接口,科研管理人员在收到教师的立项申请书时,录入相关的负责人、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有效期、项目进款额、合同编号等基础数据并保存后,科研管理系统在把数据保存到自己的数据库的同时,会自动将数据表作为待处理信息存放到数据交换服务器中,当财务管理系统操作员登陆时,就会看到相关信息的提醒

3.4 建设移动端财务信息服务平台

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也把服务平台从桌面互联网扩展到移动互联网,移动端的财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也是大势所趋,当教职员工和学生可以在家里、火车上、宿舍等地方随时办理业务的时候,高校财务信息服务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5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

要实现真正的财务信息化,不光要在硬件和软件上下工夫,还要拥有既懂得财务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復合型人才。只有获得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帮助高校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尤其是财务信息化建立过程中出现的专业问题,使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快速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管理中去。高校可以设立财务信息化专门岗位,招聘相关工作人员,或者与信息化系统供应商联合,对现有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4 结 语

“互联网+”的到来,督促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的改进,我们必须加快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财务信息化平台,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和教育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建设新经济秩序下的现代化大学。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

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2]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 公告[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3040/201410/t201410

31_178035.html.

[3]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 公告[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3040/201510/t201510

13_213129.html.

[4]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 计公告[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5/s3040/201510/t2015

篇10:基于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一、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内涵及要求

1、信息素质内涵。信息素质,也称“信息文化”、“信息素养”,最初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译考斯基,他在1974年的论文中将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技术及技能”。信息素质,就是人们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它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有不同的内涵。通常认为,信息素质的内涵涉及多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素质的拓展和延续;二是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三是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和应用;四是拥有处理各种信息的技能;五是信息智慧和信息道德。作为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质主要是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信息意识,指人们对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信息能力,指人们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包括信息资源的认识能力、获取能力和开发利用能力。在对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基础上,对有价值的信息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重新进行整合重组,并使其升华创造出新的信息能力。

2、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质要求。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中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必然对馆员素质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培养一支具备信息素质和图书馆专业知识,有较强读者服务意识的专业人才队伍,才能够使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具体而言:一是图书馆员知识需要更新,知识面要广,信息技能要强,还要有较强的外语水平;二是馆员的网上检索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要相对较高,对读者实施网络基础知识、各类信息资源及检索工具使用方法等内容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读者获取网上信息资源的技能;三是对数据、信息能够进行高效整合,对信息进行简要标识,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导航,对数据信息及网络信息进行高效检索,并能够对读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科学分析,以及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普及性教育等。

二、馆员信息素质在高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馆员信息素质是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是信息服务的主体,是信息的重现者和再造者。当前,图书馆员角色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由过去的信息保管员转变成信息导航员,工作重心也从传统馆藏文献借阅、手工检索及查询等方式向直接为读者进行知识导航和信息参考咨询服务。相对于图书馆硬件,馆员的信息素质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为顺应网络时代发展要求,纷纷加大资金投入,增添了各种现代化设备。这就要求馆员尽快掌握计算机系统日常管理、维护与使用,快速具备一定的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传输能力。馆员信息素质提高越快,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步伐就越快。因此,馆员信息素质已经上升到图书建设大局高度,成为图书馆建设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2、馆员信息素质是图书馆不断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重要保证。高校图书馆主要是针对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而动态发展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资源是工具,馆员是信息服务的主体,有信息需求的读者是信息服务的客体。近年年,随着高校升本、扩招、合并,高校的师生结构和专业设置都发生了改变,读者信息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读者信息需求的层次性,专业知识、专业背景不同,其信息需求各不相同,对馆员业务水平、知识层面的要求不断提升;二是读者信息需求的知识性,现在读者信息需求更注重彰显个性,针对性较强,高度综合的知识单元需求量明显增多,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馆员的信息服务难度;三是读者需求更加系统性。随着交叉、边缘学科的.涌现,读者信息需求逐渐向多学科、多渠道、多载体转变,需求更加系统性,要求馆员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四是读者信息需求更加精确性和真实性。网络给人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污染,高校师生要获得全面、系统、真实的信息,这对馆员服务水平、深度和准确检索、传输信息提出了很高要求。图书馆员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信息素质,才能在信息与读者之间直接架起信息沟通桥梁,为读者进行信息导航。

3、馆员信息素质是图书馆提供网络化参考咨询的前提。网络的出现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读者阅读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越来越信赖于Internet上的资源,图书馆要给读者提供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还要帮助读者获得馆藏资源外的二次、三次文献咨询,为读者提供定题、查新、检索等高层次服务。所以,图书馆员要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如采访、编目典藏等)中解放出末,腾出更多精力,使服务工作从一般性服务向深层次参考咨询服务转移。通过广博厚识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检索、综合、社交、组织协调、调研、网络操作检索及外语翻译能力,开展好各种参考咨询服务。这种良好的信息素质,既为馆员今后谋求更高发展空间提供可能,也同时为不断满足读者高层次的信息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前提和基础。

三、加强馆员信息素质的措施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强化馆员信息意识。要树立馆员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信息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首先要让馆员了解信息知识是怎样组成的,知道如何找到信息,加强他们的信息意识教育。培养馆员在信息活动中信息行为的自主性、独立性。对于自然科学文献,要从“新度”、“深度”、“准确度”、“信息度”、“响应”等指标来鉴别质量的高低。而对于社会科学文献,由于它的非严格积累和复杂性,鉴别其质量高低,是一件困难的事,因此除了参考自然科学文献的一般指标外,还要注意著者的态度、立场,文献的有关背景、文献的版本、真伪等方面的问题。

篇11:基于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发生着变化,打破传统教学,转变教学理念,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种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与之配套产生。这种新型课堂教学有助于丰富充实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开放的教学管理学习的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的共享。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环境、新型课堂教学、资源共享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的普及,网络的全球覆盖,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教育改革的潮流之中,走进了教育教学理念的实施当中,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着改变。“打破传统教学、转变教学理念”,通过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轻松课堂,让课堂教学融入生活,让学生更富有个性,更健康更完美的成长。为此,就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等三方面浅谈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理念的转变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产生的基础。新型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趋于自由化个性发展,师生要有更大的展现自我的空间与平台。为此,要走出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三个误区:

(一)教师与学生的认识误区

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家共同的认识是:老师高高在讲台上站着不想动,学生坐在下面默默承受着不敢动;老师是装满知识的大桶,学生是求知的小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把自己大桶里的知识不停地往学生的小瓶里倒,有没有装进去,传授的那些知识是不是学生所需要的,这些都没有认真考虑,只是一味的追求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学生在课堂里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里去,自己的想法没有机会表达,更谈不上展现自己才华与个性。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离开了讲台,走到学生当中去,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带着空桶去装学生们的疑问,通过各种渠道解决疑惑,然后根据学生们的不同需求分别倒回去。给学生更大的自由,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才能,将知识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当今信息化时代,基于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更应该利用网络平台,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打破师生认识上的误区。

(二)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误区

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离不开自己的三尺讲台,那里有自己的威严,是智慧的象征,学生就要坐在讲台下面认真的听,这样才有师生的区分,才能体现出什么是“教”,什么是“学”。当老师出现了一个错误后,学生们会习惯性的认为老师是对的,这便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站上去的是“教”,坐在下面的是“学”。有时候,老师错误的知识会让学生“享用”一生。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当中去,有些时候,学生同样可以走上讲台,教给老师一些知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的明确划分界线。加上如今网络极速的发展,有些知识学生会在第一时间掌握,按传统意识上讲,先知者可以为师,那学生岂不成了“老师”。在新型课堂教学里,都要动起来,相互交流,角色时刻变化着,位置也在不停的变化当中,基于网络环境下,有时候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同质疑,一起解决,全球化的共同成 2

长。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误区

新理念下老师要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时而是引导者,时而是生活中的伙伴,时而又是成长过程中的朋友。基于网络环境下,有时成了Q友,有时成了粉丝,有时成了关注的对象。

新型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讲授型的一节课,而是师生共同完成着一项或多项任务,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电话、视频、网络等方式携手研讨,共同提高,一起成长。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型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趋于自由化、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发展,师生都要有更大的展现自我的空间,如图所示: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图

(T:教师;S:学生;-:讲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第一阶段: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

T S S S S S S S S(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就是离不开讲台的教师在“教”和不能动弹的学生在“学”,课堂显得很呆板,课堂的教学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进行着,很少存在相互的交流,更不存在与外界信息的交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无法继续。)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T S S S S S S(改进模式一,有一些新理念的渗透,课堂里出现了分组,但是仍然存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子,老师没有能真正意义上的深入课堂。)

- S S S S T S S(改进模式二,老师离开了讲台,走到了学生当中,仍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去,老师从观念上没有改变自己对“教”的认识,学生的“学”还是很被动。)

- S S S T1 T2 S(改进模式三,老师们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里去了,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在不同的小组里安排不同特长的教师进行师生的互动,这样更利于知识的融合,来满足不同分组、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第三阶段: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S ﹋﹋﹋﹋﹋ S ﹋﹋﹋﹋﹋ S S T„ S T„ S T„ S S S(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网络,连接着不同的课堂,老师们组成了一个智囊团,参与到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一个共同的教学任务,在网络环境里合作学习,共享着彼 4

此的信息。)

S.T T.S T.S T.S 〒 S.T S.T

S.T T.S(基于网络环境下无线网络的覆盖,实现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的改变,教与学无处不在,真正做到了师生的高度自由,学习成了自主的事,是学生同时又是老师,没有师生的明确划分,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的平台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

多年前,当手机只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时候,课堂还是一片宁静之地。如今,随着手机智能化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微信、QQ、网游等大量的社交、娱乐产品也应运而生,课堂也就不再宁静,学生做笔记的沙沙声渐行渐远,手机刷屏的声音却越发清脆,教室里经常只有老师一个人唱着独角戏。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新型课堂教学就会走向歧途。宜疏不宜堵,堵不如疏。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设备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新型课堂教学改变的关键。

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站、班级QQ群,社区论坛等搭建的网络学习的平台,丰富课堂教学。高速互联网和云存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网络同步,如同网班一样,可以共享优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召开研讨会,跨时间、跨空间,实现网络同步教学,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变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基 5

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评价应趋于多元化、智能化、网络化。

(一)新型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是极个别学生的优秀,而大多数的学生都属于一般,通过考试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是失败者。

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智力上的好坏高低之分,只有各种智力不同组合形成的差异”。这就要求对待每一位学生评价的平等公正,为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创造机会。1.自评:教师与学生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自评,从教与学不同的侧面做出最真实的评价。2.互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互评,网络为跨越式评价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网上学校,网班的学习,可以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互评,让评价更科学、更准确。3.他评: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虚拟社区学习的平台,进行社会评价,将课堂教学打破封闭式,办开放式课堂教学,让社会人员参与评价(可以发个微信,可以发帖子,可以顶顶你,可以踩踩你等),这样发展下去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自信而健康的。

(二)新型课堂教学的智能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学生与评价者共同参与的研究或探究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改善,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但长期以来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行政人事的管理取向,被用于对教师的考核评比,从而证明学校办学质量的好与坏。这样的评价体系严重扭曲了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

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进行智能评价。人的智力是 6

由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组成,而智能评价是将诚信、礼仪、道德等渗透课堂教学而进行多元智能评价。利用网络搭建一个新型课堂教学智能评价体系,电脑的加入将评价变得更具人性化,更具有科学性。在一个虚拟开放的学习社区里,将学生的综合表现记录在内:包括诚信值、礼仪度、道德积分、社区贡献值等,通过大家共同参与评价,最终完成对课堂教学的终界评价。

同样,可以大胆的设想,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把游戏搬进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学习、交流与共享。如同“网格”一样,把全球的硬件综合起来考虑,以提高硬件使用效率;而虚拟教学课堂,则通过有线网络,甚至无线移动网络把不同地域内的课堂汇于一起,构成一个“大教学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过于强调课堂教学的本位,过于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承,过于强调统一、集中,而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是不现实的。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要在新的理念指引下,打破常规,呈现出多模式、多元评价的教学课堂。将课堂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学生在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的学会向主动的学习转变,最终变为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篇12:基于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建设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作 者:王小娥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G25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  

上一篇:鸭子过河作文下一篇:高中军训开幕式校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