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德育

2024-09-01

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德育(精选8篇)

篇1: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德育

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要真正提高德育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必须要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只有我们的学校做到一切为学生服务,为一切学生服务,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这里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为学生服务什么,也就是说学生有什么需要;二是怎样服务学生?也就是说我们学校怎样满足学生的需要。

需要是社会运动的第一动力,是一切行动的生命线。德育工作只有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才能有生命力。老子说:“德者,得也”,朱熹说:“正其义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这些都说明需要是德育的目的和指向,德育是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有什么需要

1、爱的需要

社会的急剧变化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以及当今社会就业矛盾的日渐突出,许多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为了好的成绩,家长对孩子的物质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却关心的较少,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家中看父母的冷面孔,在校受到同学的嘲讽,教师的不满,难以得到心灵上的关心,造成学生心理上负担过重。另一方面,部分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理想的工具,强迫孩子学习兴趣不高的各种技能,如:书法、钢琴、绘画、考试吧等,造成孩子身心疲惫,得不到应有的关爱。第三,离异家庭数量剧增,这种家庭的孩子,很多得不到父爱、母爱,贫困家庭的孩子因父母忙于生活奔波难以得到物质、精神上的关心,富裕家庭父母同样忙于财富奔波,得不到应有的心灵沟通。

2、自我发展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想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的愿望。有些学生因经常犯错误、经历失败,自己本人有摆脱过失走出阴影的强烈需要,而家长和老师往往不究原因,简单地将这些学生列入坏学生、后进生的行列,使他们承受较多的责难,难以摆脱失败的阴影。现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对人才认识上的偏差,文化科成绩好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而对于其他方面的素质,往往被错误地看成是“闲活”,使许多学生产生成长的困惑,无法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3、娱乐和运动的需要

喜欢娱乐和运动是孩子的天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的娱乐和运动需要愈加旺盛。学校过重的课业负担加之社会、家庭造成的过重升学压力,使学生忙于学业,平时娱乐和运动的时间很少。许多家长不但不提倡学生参加必要的娱乐和运动,相反以各种理由,千方百计地限制学生正常的娱乐和运动,造成学生体质差,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甚至出现畸形的娱乐观。

4、社会交往的需要

大多数学生喜欢与同学或同龄人交往,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种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日益加剧。而许多家长以孩子交往过多影响学习为由限制孩子之间的交往,使许多孩子难以感受真正的友谊,陷入孤独。

5、人格独立的需求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上辈对孩子呵护有加,以避免孩子闪失为由,对孩子处处不放心,事事过问。学校以安全为由,处处限制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对一些玩皮的学生甚至不顾及学生的自尊,讽刺挖苦学生,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人格的独立,造成学生人格不健全或是过分地依赖父母和老师,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

(二)怎样满足学生的需求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我们的学生当作活生生、有思想的人来对待。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求,忽视了应按人性本身发展的规律进行德育,对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划一的,德育的方式是强迫式、命令式的“我说你做”,用事先设计好的道德规范将学生塑造成学校和老师心目中的理想模型,造成德育低效,甚至无效。德育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高、空、虚的德育要求最终都是无法真正落实的。德育只有在学生正确地满足自己个体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最终达到用学生自己的行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

2、设置德育情境诱发德育情感。良好的德育情境是产生良好德育情感的必要条件,有了良好的德育情感,道德认知才有可能转化为道德信念,升华为道德行为。德育情境包括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家庭文化环境。一方面,学校要尽力优化学校的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净化环境,绿化校园,放置雕塑,布置“小品”,美化墙体,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校园人际关系和校园舆论氛围等等;另一方面,要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通过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整合社会的教育资源,优化社会的育人环境,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改善家庭的文化环境。

3、实践体验。学生有着强烈的实践欲望,他们想通过实践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更想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实践是学生获得道德感知的最直接路径,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碰撞中,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我们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校外德育基地、社区资源,广泛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手拉手”等实践活动;“当一天家”、“当一天校长”、“消防警的一天”等角色体验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选探究项目、自定探究课题、自己开展调查研究、自己撰写实验报告等研究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接触生产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在发展中满足、在满足中完善自己,最终形成道德品质。

篇2: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德育

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由于各种因素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误区: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手段苍白,效果甚微。改革传统的德育僵化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1正确掌握德育的指导思想

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根本认识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领先地位,起主导作用。我认为当前,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从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抓起,把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引导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阶段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上来。

2统筹安排德育的基本内容

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遵循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小学,主要向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内容的初步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社会常识教育。在内容上应以下几方面着手:

2.1加强对学生思想前途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2.2增强道德意识,学校应以“五爱”为目的,以“五心”教育为中心,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位蓝本,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造就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2.3强化纪律观念。学校应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纪律观念,勇于同违纪行为作斗争。同时,向学生进行一定的民主、法制教育,以便培养他们成长为合格人才。

3努力开拓德育的多种渠道

为使德育充满活力,取得实效,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努力开拓多种德育渠道:①正确的观点、先进的思想,以思想课为主阵地,有的放失地解决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②开发德育资源,整理乡土德育教材,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家乡新貌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③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过程,各科教学渗透德育因素,各项工作体现育人主题。④开展主题班会,兴趣小组,知识竞赛,参观访问和“创良好班集体”、“学英雄做新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潜

移默化。⑤注重师德教育,强调言传身教。

4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力量

注重发挥学校团队组织、教职工的德育力量,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少先队员和工会的领导,并教育党员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争当先锋模范。校长负责健全德育网络,制定德育计划,组织、指导、检查、评估德育活动。班主任协调德育力量,组织德育活动,创建优良班集体。德育课教师潜心改革教学,把德育课的重点由应试转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轨道上来,各科教师和全体员工都把育人放在各自工作的首位,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5注重优化德育的社会环境

篇3:农村中学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一、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将学校日常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1.努力提高教 师素质 ,做学生的 楷模。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师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从老师身上 ,学生会无形中意识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模仿和效法教师的行为,甚至终身受其影响,表现于社会。因此,老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魅力人格,教师必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多读书、读好书,做学生的楷模。

2.个性与共 性相结合 ,在共性中 创造个性 ,在个性中 发展共性。个性与共性相结合,要求学校德育工作中既有对班级所有成员的要求和良好班级风尚的建立和维护,又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发展。老师在班级整体发展中尊重学生个体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发展反过来推动良好班风形成,促进全体成员全面发展。因此,在共性中创造个性,在个性中发展共性,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德育有效开展。

3.将社会现 实与传统美 德、活泼班风 和纪律教育 相结合。现实生活中,学校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接受的是正面的德育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然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严重侵蚀和毒害广大青少年的灵魂,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给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健康而高尚的品德。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且是活生生发展中的人,所以必须使他们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尽情享受人生,把学生带入真实生活中,激励他们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交往、经历、体验、创造、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将一系列德育观念和理念知识融入真实生活中,促进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统一。同时,学校应确立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和责任感,有助于良好校风形成,同时学校还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运动会、广播操比赛、有将征文等多种竞赛,成立兴趣小组,这些活动较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尊敬教师、团结同学、勇挑重担、敢于发言,极大地丰富德育工作形式和内涵。

三、以学会做人为本,全面均衡发展。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仅靠课堂上所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和创新。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既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又不利于教育质量提高。教会学生做人,并使之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要成长,先要做人,而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则是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道德素质, 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夯实做人的基础。同时学校要确立“全员参与”的观念,学校每位教师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因此,学校应要求广大教职员工通力协作,形成以德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努力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切切实实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并以此为突破口,努力拓展德育活动空间。

四、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以优雅的物质文化陶冶人。

校园文化是无形的德育课程,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是全面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增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特殊的教育作用。学校要抓物质环境建设,给人整洁、美观之感,其次,抓人文环境建设,学校要鼎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环境, 努力使校园环境对师生产生“如入其兰之室,久而自芳”的陶冶功能,达到“生活之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的效果,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成为育人的载体。

应当承认,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是摆在每个农村教育者面前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拓宽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研究和深刻探索学校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和规律,形成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新观念,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摘要:面对农村中学出现的德育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学校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认为,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首位,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以学会做人为本,全面均衡发展。

篇4:如何开展小学德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开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82-01

德育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育人的目标,这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之一。这条规律反映了学校管理内部工作与育人工作以及学校管理目标与管理手段之间的本质关系。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做好德育工作,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均起着主导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呢?

一、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在小学德育大纲中,把学科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途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结合的途径应当坚定地放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例如:有位教师在讲评作文《我喜爱的小动物》时,采用了文字动物园的方法,黑板上出现了色彩鲜艳的动物园图画,谁在作文中把小动物写得形象逼真,谁的作文就可以贴进动物园。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有90%的学生的作文达到一、二类,进入了文字动物园。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虚心好学等良好品德。这位教师深有体会地说:“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着两条线索,思想品德教育的线索和知识教育的线索,两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密不可分,好的教学方法会达到德育、智育双丰收的目的。”教育管理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是实现学科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目的、任务的基本步骤,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学管理过程中,良好途径的选择,科学的管理方法的运用,是教学管理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

实践表明,在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时,教师采取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对所渗透的德育内容感兴趣、喜欢听、认真记、愿意接受,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向上。学生最感兴趣、印象最深、接受效果最好的课,往往是教学方法运用最好的课。在学科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怎样才能发挥教学方法管理的德育职能呢?首先要求教师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在研究教材、充分了解、掌握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并创设出适合渗透德育内容的学科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注意感情投资,在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上尽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教学管理过程中,注意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引起学生兴趣,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二、寓德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到烈士纪念堂,到工厂参观,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高学习兴趣、丰富学习生活、增进同学间的友谊.通过“读百本爱国主义书籍、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看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讲百个爱国王义故事”等系列活动,有机地与“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内容和“五自”(自理、自律、自护、自学、自强)能力及行为规范的训练结合起来,做到活动前重引导,活动中重指导,持之以恒,力求成效。

三、将德育渗透在教学组织管理中

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充分利用其中的德育因素,有助于实现学科教学管理的德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地组织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提出学习、纪律的要求,并进行督促、检查。这个组织管理过程,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育好行为的过程。如各学科教学为了贯彻课堂教学常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常规行为进行监督与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形成便是一种无声的命令,促使学生养成守纪律、有规矩、讲文明、懂礼貌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篇5:科任教师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呼兰区杨林中学 陈丽颖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当了几年的语文老师,我的感慨颇多。面对一群不谙世事、天真烂漫的,只有14、15岁的孩子,工作更加繁重、艰难。我相信,任何一位教师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就至关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这几年来的体会。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教师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科任教师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作为一名科任,特别是一名语文教师要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急待纠正的弱点;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科任教师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教师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科代表的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学科的科代表决定的。学科的科代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老师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学科的科代表,教师的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学科的科代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老师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学科的科代表的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科的科代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学科的科代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学科的科代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学科的科代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学科的科代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四、生产任务教师要和班主任、家长及时沟通,建立丰富的信息网络。

教师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科任教师也应高度重视,也应积极参与写长会,与写长及时沟通,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会上可以请个别优秀家长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可以谈教改的方向,谈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谈本期整体情况,进行作业展览或者谈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均可。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科任教师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

此外,科任教师还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干部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汇报以及听取来自校领导、其他老师、社会的意见等等途径,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

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策略。

对学生的评价必须讲究策略。要把握“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六、做好个案总结和工作总结。

做好总结是进行工作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需要。通过总结要认识不足,吸取经验,努力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

在我国的班级授课制度下,在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

篇6:浅谈学校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主讲

廖厚荣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在古代,“教”是“训”的意思,“育”则是针对教育而言的,“教育”是从“教学”演化而来的,从学生的身心健康着眼,注重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强调活动、兴趣和熏陶,追求愉快教学,课堂教学应成为点燃学生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第一朵花。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都是死啃教材内容,这是不行的,面对现代教学改革及教学的最新要求,要改变这种观念。只要平时你细心注意结合教材,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适时引导,避免空洞的说教,把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设法触动儿童的心灵,你会发现德育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表现、去总结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德育工作的好坏,不但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活力所在,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养成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心理品质的角度讲,健全的人格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先决条件,著名教育家诺尔特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将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将学会暴力;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讽里,他将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耻里,他将学会罪恶;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将学会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将学会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将学到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将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和友谊中,他将会喜爱这个世界。”

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发表一点肤浅的建议,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建立校、团、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

第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以及比较优越的的班主任津贴,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从而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班主任队伍稳定。

第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

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

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

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应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应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多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比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有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如开展升降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话,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传统节日的庆祝外,还形成了有学校特色的“艺术节”、“球类运动会”、“棋类运动”、“公益劳动”等大型活动传统。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让家长走进了学校,让学校走向了社会,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学校,让社会了解学校。

六、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

学生的自主管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主管理是在老师指导下的“三个管理”:

1、生活自主管理,2、学习自主管理,3、参与学校管理。学生通过参加自主管理活动,达到“两个自觉”“三个学会”:自觉认知、自觉控制、学会管理,学会做人的原则、学会处世的原则。

篇7:家长如何开展家庭德育教育

家长如何开展家庭德育教育

孩子的“起跑线”并不在乎金钱与物质的堆垒,“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不是对孩子的一个标准,而是要求家长不要落后在家庭教育的理念上。 德育――家庭教育的灵魂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一些家长把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简单理解为拥有众多特长,认为特长多就是能力强。因而,家长进行教育时只关注孩子的智育。家长每天只是要孩子学习,练习各种特长,却忽视了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 对孩子的教育,应以德为先。德是人才的灵魂,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对他的一生有一定的影响;但品德的好坏,则影响他的一生。“微软小子”在谈起自己的成功时,都说最感激父母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才能有他们现在的成就。这些都说明道德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家庭德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步,德育又是其中的最重要部分,有哪些方面呢? 第一、爱心教育。 爱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爱心教育包括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等。对孩子进行这方面教育,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爱心。 第二、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教育具体有以下一些内容:1。礼貌用语。2。待人接物的礼节:如大人讲话时,小孩不能随便插嘴;不经允许不能随便拿他人东西;到他人家中要先敲门。3。文明行为规则:如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壳;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破坏公物等。    第三、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劳动中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学会勤俭节约等。 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有:1。生活自理。2。家务劳动。3。集体公益劳动。 第四、培育良好品格。 好的品格包括有诚实、正直、勇敢、毅力、进取心、诚恳、谦虚等。对电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富兰克林,从青年时代起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达到道德圆满的勇敢而艰苦的计划”。他为此特地做了一本小册子,将“勤劳”、“诚恳”、“俭朴”、“节制”、“正直”、“宁静”、“谦虚”等十三项美德记录在册,每天晚上都要做一番反省。他这一计划一直坚持了五十多年,始终严格执行。 家长如何开展家庭德育教育 我们知道了德育的内容,那该怎样对孩子进行德育呢? 第一、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品行端庄,父母要做出榜样,以身作则。父母自己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 第二、从小抓起、从小处着手。 对孩子的德育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还有,对孩子的德育要从小的方面着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三、注重教导结合、启发思考。 家长在进行德育时引导孩子,思考从事例中能学到什么。在讲故事、看电影时,家长要引导孩子从中学到知识。 第四、用形象性、趣味性的方式。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要只是用说理的方法,家长要注意使用具有形象性、榜样性的教育。而游戏、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形式,这样孩子就能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 第五、经常与孩子交流。 家长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及时疏导子女的心理障碍。 第六、与学校合作。 学校教育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德育只在家中谈论还是不够的,还要与学校老师合作,一起对孩子的思想言行进行管理,使孩子的思想认识更加有条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该让孩子不要输在德育的起跑线上、做人的起跑线上。因为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性格,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让孩子阳光地成长,这些比什么都重要!

篇8:浅谈如何开展小学德育工作

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 但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新的课程标准也进一步明确规定各学科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因此, 笔者在所担任的音乐教学中, 将音乐教学与小学生品德教育相结合, 在完成音乐教学目的的基础上, 力求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学习《升国旗》歌曲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我问:“孩子们, 你们是不是想亲眼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下面老师领你们到天安门广场观看隆重的升旗仪式吧。”孩子们看到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肃然起敬, 仿佛亲身体验到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这样激起了每个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歌曲内在的涵义, 无形中也受到了情感的陶冶, 进而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效果。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

在日常生活中,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 从常规教育入手, 把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在具体的行为中, 逐渐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如:有一名学生不小心把铅笔掉在地上。他身后的学生发现地上的铅笔不但没给他检起来, 相反出去时用脚把铅笔踢到了一边。针对此事开展了以《同学之间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题的主题教育。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帮助别人的乐趣。从此以后班级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扶起跌倒的同学, 帮助他人拿物品的同学, 借给学习用品的同学, 等等。

三、在游戏中渗透德育

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所以, 以游戏为切入口, 把德育目标渗透在具体的游戏情节中。如:在进行少先队活动时, 我校组织了拔河游戏。游戏之前, 我问同学们:“我们怎样做才能赢对方呢?”同学们说:“一起用力”“大家配合”“努力坚持”“脚相互顶着”, 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和交流, 学生不仅掌握了技巧, 还懂得了团结力量大, 坚持才能胜利的道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意思, 还培养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

四、在劳动中渗透德育

劳动是德育的逻辑起点。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以劳育德”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劳动技术课的长期教学中形成的重要理念和经验结晶。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 还能培养孩子吃苦耐劳、自强独立的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我们是乡镇学校, 因此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 让学生从家带一些苞米籽、黄豆籽、蒜籽等, 老师手把着手教会下种的方法, 并让学生自己浇水, 养大。孩子们看到自己种的种子出土、发芽、长大, 都感到万分欣喜。有的学生经常去看看自己种的苞米、黄豆、蒜, 还有的学生经常自己浇水。通过此类的劳动实践培养了小朋友从小爱劳动、会劳动、能劳动的高贵品质。

五、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可以为德育渗透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 我利用学校举行的重大节日活动, 力求推动德育活动的开展。比如:迎10月13日中国少先队建队日, 以“祖国在发展, 我在成长”的题目开展了主题活动。全校学生共同感受建队的盛况, 回顾革命历史, 想起无数先烈的业绩, 每一块红领巾都是用鲜血染成, 每一位学生都能沐浴到党的阳光。通过这样的活动, 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懂得好好珍惜。他们决心今后好好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家有用人才。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德育教育。

总之, 品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 它融会、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及学生的一切活动中, 因此, 笔者认为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日常生活、游戏、劳动等各项活动之中, 彼此渗透和融入。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你播种一种思想, 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 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 就会收获一种品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俗话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一个人的品德影响着他的一生, 陪伴人的一生, 而青少年期, 是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所以我们要运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途径和各种形式,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为其身心健康成长, 奠定良好的品德基础, 为他的步入社会, 创造美好生活构建坚实平台。

摘要: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教育, 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启蒙教育, 是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 因此, 抓好小学德育工作刻不容缓。

上一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重要论述摘编下一篇:2021员工个人岗位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