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安全教育教案反思

2024-05-30

中班安全教育教案反思(精选8篇)

篇1:中班安全教育教案反思

中班安全教育教案《玩安全游戏》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安全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享受玩游乐器材的乐趣,认识游乐设施的安全使用方式,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玩安全游戏》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认识游乐设施的安全使用方式。

享受玩游乐器材的乐趣。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户外游乐器材

活动过程:

1.老师带著幼儿到户外的游乐器材绕一圈,并在每个游乐器材前停留一下,向幼儿说明玩游乐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再指导幼儿正确的玩法。

三轮车:

(1)不用跑的帮小朋友推车。

(2)要轮流玩,不抢著玩。

滑梯:

(1)不从滑口处爬上去。

(2)不用头倒著溜滑梯。

(3)在溜滑梯上不推挤碰撞。

秋千:

(1)不要盪太高。

(2)不帮小朋友推秋千。

(3)不站在秋千后面。

2.接著请几位幼儿示范该游乐器材的正确玩法。

3.问幼儿当很多人想玩同一个游乐器材时,该怎麼办?引导幼儿排队等待或先玩人较少的,比较不会浪费时间,再让幼儿在游乐区玩一番。

4.回到教室,请幼儿分享游戏的项目及心情,最喜欢哪一样游乐器材,再与幼儿回顾刚刚玩游戏器材的安全事项,看看自己是否都做到了,给自己鼓鼓掌。

教学反思:

能遵守游乐器材的使用常规;能开心的玩游乐器材。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学习排队等待的常规。

这个游戏教案可以在保证孩子的安全的基础上,让孩子学会排队,学会谦让,以及一些安全意识,比较值得学习。

本文扩展阅读:现代游乐设施种类繁多,结构及运动型式各种各样,规格大小相差悬殊,外观造型各有千秋。

篇2:中班安全教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感知,了解和掌握基本卫生、游泳安全知识,形成自我保护和保健的基力。

2、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和态度。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创设去海边游泳的情境、水果、饮料、游泳衣、救生圈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炎热的夏天悄悄来到了,你最喜欢参加夏天的什么活动?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播放海滩的游泳景象的录像,激发幼儿参加的热情,创设一起外出去游泳的情境。

二、引导自主选择、辨析,学会饮食卫生。

1、创设情境:在途中大家口渴难忍,要购买水果、饮料。

2、出示水果,幼儿自主选择、辨析。

教师扮演水果店的老板出示两盘水果,(一盘洗过了的好的水果,一盘没有洗的还有点烂的)请几个小朋友挑选。

3、明确饮食卫生。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对夏天吃水果的认识,形成讲究卫生的意识。

三、自主讨论,预防中暑。

1、创设情境,播放动画。教师继续扮演老板,为幼儿播放动画:播放卡通人物鲁蛋中暑的动画,组织幼儿讨论:鲁蛋为什么会晕倒?

2、通过讨论,教师小结:

(1)中暑的原因或条件;

(2)怎样预防中暑。

3、请幼儿商讨救鲁蛋的方法。播放另外一半动画片,即鲁蛋得救的部分。

四、模拟游泳情境,学习游泳安全知识

1、到达目的地,创设游泳氛围。教师扮演游泳教练,讲述发生的溺水事故,引起幼儿重视。

2、教师播放游泳片,让幼儿明白准备活动的要领和安全知识,以及注意事项。

五、学唱儿歌

1、教师小结:在炎热的夏天,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边走要注意健康和安全,现在暑假快要到了,每一位同学小朋友都要注意这些问题,过一个健康、安全的暑假。

2、师生一起伴着音乐学唱儿歌。

附:儿歌

夏天到,火辣辣,小朋友们乐陶陶。多喝水,慎饮食,出外活动要当心。健康安全要牢记,养成生活好习惯。

教学反思

什玲镇中心幼儿园 黄春娇

炎热的夏季,下水游泳、嬉水成了孩子和大人们又一件有趣的活动,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却是最令人担忧的。为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预防孩子溺水事故的发生,我们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首先,让孩子们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片,让幼儿更形象直观地了解一些预防溺水的安全注意事项:不单独到池塘边、河边或水沟玩水、嬉戏,不独自和同伴去河边游泳,当发生同伴溺水危险事故时及时向附近的大人求救,不得自行组织救助等。其次,老师通过讲事例、齐讨论的形式,传授孩子一些自防自救的知识,深化防溺水安全教育,使孩子掌握自防自救知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本班级都是乡村的孩子,乡下很多的小河和小池塘,所以关于防溺水的教育尤其重要,在课堂上,我讲了真实事例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幼儿都感受到溺水的严重性,但是对溺水的概念又很模糊,不理解。很多幼儿在讨论中都透露出自己曾经有过在小河边或者池塘玩水的经历,但是却从不了解其危险性,只当做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来看待。而且这跟家庭教育关系比较大,很多家长注重这方面安全教育的孩子也会知道去小河池塘玩、游泳有危险,如果要游泳要游,并在大人的陪同下带上安全防护设备。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的幼儿都基本了解,在小河边或者池塘玩水、游泳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不能去游泳,但是安全教育需要家园共育,还是需要家长的协助。

中班安全教案《防溺水安全教育》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257字。

相关文章

《中班安全课教案《不玩妈妈的化妆品》含反思》:中班安全课教案《不玩妈妈的化妆品》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安全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知道大人的东西不乱动,树立安全意识,知道化妆品含有化学成分,幼儿皮肤嫩,不小心弄到嘴里会中毒,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安全课《不玩妈妈的化妆品》含反思教案吧。

篇3:我国教育安全的研究现状与反思

一、教育安全的研究轨迹

围绕“教育安全”、“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等三个关键词进行资料搜集, 涉及的文献主要包括社会发展的学术著作, 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的学术论文, 网络上相关政策文件、讲话报告以及新闻信息等。到目前为止, 正式出版的仅程方平的《中国教育问题报告》一书中有涉及教育安全问题;就刊发的期刊文献而言, 输入“教育安全”搜索CNKI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查询到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表的学术论文计62篇, 刊发教育安全研究论文的主要刊物是教育类刊物, 且大多数发表在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上。

“教育安全”源于1957年美国针对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事件出台的《国防教育法》, 该法案第一次把教育正式地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此后“教育安全”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1]。鉴于“教育安全”并非本土概念, 我国的教育安全研究势必经历从引进到本土化的过程。在我国, “教育安全”由程方平在2001年的《论西部开发中的教育安全问题》中首次作为一个新概念提出, 并引发了国内学者对“教育安全”的关注。在教育安全研究中, 文献法在研究方法中占了绝对优势, 研究内容主要是对世界各国中包含“教育安全”的法案和报告进行翻译和解读;此后基于对国外“教育安全”解读, 我国的教育安全研究开始深入到本土化的研究, 即因地制宜地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上去构建概念, 并通过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教育安全现状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 国内研究学者将研究视角拓展到教育学、国家安全学、传播学和文化学等领域, 丰富了教育安全研究的内涵。相对于思辨色彩较重的文献研究法而言, 使用实证研究的学者对我国当前教育安全问题何以存在、何以可能、何以实践等问题展开论证并有大量研究成果涌现, 且使得“教育安全”研究在深度、广度和理论创新程度有了一定的突破。

二、教育安全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教育安全的内容研究在我国呈现出梭型, 即两头尖中间宽。最初学者的研究重点聚焦在教育主权研究上, 此后随着国外研究的深入, 我国研究重心由教育主权延伸到文化安全, 扩充了教育安全研究的内涵, 但也出现了研究无重点、泛泛而谈的局面。此后, 程方平、王北生这两位学者从教育的安全功能以及西部开发中的若干教育安全问题将国内研究由狭隘的教育主权问题探究过渡到深层次、广内涵的教育安全问题研究。教育安全研究又重点聚集在教育安全的内涵研究、概念本土化以及我国教育安全现实问题研究上。但对教育安全内涵研究的不清晰、不透彻也阻碍了我国教育安全的后续研究。

由于“教育安全”是一个舶来的概念, 我国学者最初的研究处于引进概念阶段, 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主要落脚在“安全”、“国家安全”和“教育的安全功能”等概念的理解变化上。就研究内容来看, 在教育安全研究文献中涉及次数最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主要聚焦在国外教育安全的研究介绍、教育安全的内涵研究和国家安全视野中的教育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等三大方面。

(一) 国外教育安全的研究介绍

1957年, 美国针对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事件出台了《国防教育法》, 第一次把教育正式地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教育安全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2]。日本为了应对日趋常态化的国际交流, 在《日本发展报告2000-2001》中指出:“教育安全意味着本国传统价值观和道德理念的回归, 强调保持日本国民身份的重要性, 呼吁传统文化的传授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2013年5月, 美国“教育改革与国家安全”独立工作组提交2012年《教育改革与国家安全》报告。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不足从四个方面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1) 关系国家安全的学科领域人力资源不足; (2) 在美国许多年轻人不具备足够的能力面对日益高技能和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3) 公民缺乏全球意识, 教育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未来人才的培养上, 还体现在公民的全球意识上; (4) 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影响国家凝聚力、自信心以及美国领导全球的能力和意愿。报告还对如何通过教育改革保障国家安全提出了三大政策性建议: (1) 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提高教育目标, 加强教育评估; (2) 推动教育结构性改革, 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3) 建立“国家安全准备审核”, 使学校和决策者为教育的结果负责, 并引起公众关注, 建议美国教育部建立激励机制, 促使各州共同建立年度教育审核。[3]

(二) 教育安全内涵的研究

就当前国内学者针对教育安全的内涵研究而言, 可谓“百家之言, 各执一词”,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育安全”的内涵。程方平提出教育安全是指涉及与国家安全、民族兴衰、社会安定正负相关的各级各类的教育问题。程方平[4]指出:“在诸多‘安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人的问题, 包括人的各种需求、思想观念、智能才干、民族特点、宗教习俗等等, 及其相互间的差异与矛盾。这类问题本文称之为教育安全问题。”其其格[5]从要素涉及的广度上丰富了教育安全的内涵, 她指出“教育安全”不是在描述某一专门领域的问题, 而是属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比较教育和教育发展等研究领域以及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人力资源理论等理论的综合性概念, 涉及与国家民族安全成正负相关的各类教育问题。姚淑君[6]认为, 教育安全的内涵应该涵盖了教育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 她试图通过“危机意识”和“安全意识”促进人们全面宏观的把握教育发展。也有学者对教育安全的定义相对简单, 例如, 殷杰兰认为教育安全的基本内涵是指作为国家主权组成部分的教育主权和教育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个性化的教育传统和教育选择应该而且必须得到尊重。金孝柏[7]认为, 国家教育安全是国家为维护本国的教育主权, 保护教育制度不受外来干涉和侵蚀, 有权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的教育利益的制度总和。何伟强[8]指出, 国家教育安全指某一特定国家行为体在对本国和别国教育竞争力进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 所判定的其教育领域“客观上不存在威胁, 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学者们都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去探讨和尝试阐述教育安全的内涵。例如:有些学者从政治立场来解释教育安全, 把教育安全与教育主权、国家主权联系在一起;有些学者则从学科角度去阐释, 试图用相关学科涉及的教育安全的问题来诠释教育安全的内涵。虽然学者们对教育安全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完整的准确的定义, 但可以看出给教育安全做界定的着眼点主要落在来自国家内部和外部对本国教育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冲击与威胁上。王露茜和王凌[9]认为, 教育安全指某一国家、民族、地域或文化的教育自身发展, 受到外部或内部挑战、侵蚀而带来的涉及国家民族安全的各类教育问题或教育危机。

综上所述, 目前对教育安全的内涵研究主要是从影响教育安全的要素进行演绎。首先, 从整个内涵研究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 “教育安全”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政策文件中的, 是政府基于对社会现状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考虑的政策规划, 是从实践中提升的复合概念。其次, 值得我们注意并需要强调和澄清的问题是单从影响教育安全的要素对其内涵进行诠释是非常片面及单薄的, 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对“教育安全”中“安全”的标准进行科学、具体的界定, 明确作为对立概念“非安全”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才能去讨论影响教育安全的要素。再次, 当讨论“教育安全”内涵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这两个维度进行讨论, 即必须考虑“教育安全”在这条历史长河中每个时间点受到当时人文、地理环境影响下发生的内涵变化。这势必要求我们必须将“教育安全”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概念进行思考, 故在界定其内涵时势必要谨慎筛选影响因素, 务必体现出一般性和普适性。但需要表明的是, 当运用到实际的情况中时应找出一个恰当的时间跳点来阐述其表现的独特性。正如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序言中的论述:“每个人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产物。”

(三) 国家安全视野中的教育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讨论国家安全视域中的教育安全研究时, 需要从教育本身安全、国家内部影响和国家外部影响等三个维度来进行表现及对策研究。通过对“教育安全”的内涵分析可以明确“教育安全”应做以下解读:教育自身发展的安全问题, 即从纯理论层次宏观的分析教育在价值取向、目标、内容选择、功能上出现的偏差及问题;教育在我国内部实际发展中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三大要素的影响, 在地域问题上触发的安全问题;教育基于前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 受到国家外部施加的影响产生的安全问题。国家外部的影响主要突出表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视野的开阔使人民意识到自身教育发展的相对落后以及外来未经筛选的文化冲击下引发的教育安全问题这两个方面, 具体表现在意识的侵蚀以及人才的流失上。这样的解读同样坚持了前面提到的以开放、动态的视角去看待“教育安全”。由于收集到的文献里面还未涉及教育本身安全的研究, 就不在此进行讨论了, 但这也说明了国内教育安全研究在这方面的欠缺。

1. 国家内部影响下的教育安全。

当下, 地域因素成为国家内部教育安全的重要触发点, 边境地区的教育安全问题尤为严峻, 即内源性教育安全问题多发于西部及边境地区。从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显示, 受国家内部影响的教育安全是基于地域这个基本面上, 叠加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形成的叠加性的复合教育安全问题。程方平和何跃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相对的代表性, 他们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论述了地域性的教育安全问题。程方平论述了由于边境地区在经济、文化发展及政策扶持的相对滞后导致的教育安全问题。他首先论述了学校教育安全本身的问题, 即边境地区在经济、文化和政治落后制约下的教育贫困, 并以此为结点致力于研究学生学习环境的安全措施、政策等预防保障措施及建立公平的教育秩序和环境。以受教育者作为教育中的重要因素, 将“人的安全”为研究契合点把整个边境教育安全现状提升为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他描述了西部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个教育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及教育财政投入短缺, 具体表现为教育的普及率、巩固率和合格率低下, 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落后以及没有因地制宜地发挥教育优势。与程方平的宏观视野不同, 何跃将教育安全研究聚焦在“国门教育”这个对于国家教育安全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具体问题上, 同时具备地缘文化关系和国家边境地区教育的软实力这两个显著的表现力。何跃就此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并形成了具有科学性的教育地图。他指出, 在边境口岸的全面开放的政策影响下促进了境内外人口的流动, 促进了当地多民族杂居的多元少数民族文化与外来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形成了国门教育 (跨境民族教育) 的多元化。他指出, 当前呈现出我国边境人口向边境国家流动教育的问题, 直接导致我国跨境民族在本国文化认同和自我认同上的模糊, 引发边境教育危机, 从侧面也反映出我国跨省民族的教育缺失和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揭露了我国国门基础教育脆弱的根本原因[10]。

2. 国际影响下的教育安全问题。

由于中东部及沿海地区在经济、文化发展和政策扶持的优先性, 整个中东部的人民比较开放, 且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支持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上的频繁。外源性的教育安全问题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在中东部及沿海地区。蔡宝来[11]在《现代教育与国家安全》中论证了在新国家安全观下, 现代教育作为一项国家安全事业, 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具有强大功能。在国际竞争关系下的教育安全研究把教育视为人才生产产业, 主要讨论在全球化市场开放的教育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一方面, 在市场化的教育背景下, 张进清[12]、米晓东[13]等学者论证了在全球化教育多元交流掩盖下的霸权主义文化的侵入和扩张对当前高校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意识形态方面表现为对“普遍的价值观”的否认, 通过以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为借口输出“民主”“人权”等冠冕堂皇的意识概念以摧残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人才资源方面, 通过“优惠高校政策”及“托福”考试等收割我国优秀人才资源。此外, 余睿[14]论证随着教育市场的开放以及交流的扩大, 更日益突显出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低、师资素质水平的参差不齐等问题, 导致国内教育公平、教育公益性等问题激化, 引发教育安全问题。

就国际影响引发的教育安全问题, 大多数学者在对策方面的提议基本从政府的政策监管、学校本身的自我调节出发, 出发点主要落实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三、教育安全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走向

(一) 对教育安全的内涵研究缺乏科学性

近年来, 社会各界对教育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刊发的研究论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纵观刊发的论文便不难发现, 至今我国学术界对“教育安全”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 这也导致“教育安全”在我国表现出“广”的发展而不是“深”的发展, 整个研究处于散乱的状态。在2004年之前, 学者的研究重点基本落在将概念引入我国的应用, 但在概念还没有清晰界定内涵的前提条件下, 有学者陆续着手研究我国教育安全的问题、现状、基础和对策等相关问题, 研究范围也扩展到地域性、经济性的问题。同时, 也正是由于概念的不清晰导致我国的安全教育研究出现断片的现状 (即在这方面我国成系列的研究成果很少) , 且大部分学者在研究中遭遇“瓶颈”现象 (由于概念不清晰的局限而陷入泛泛而谈的局面, 无法深入研究发展) , 这也正是2012年有学者陆续回归研究教育安全概念的原因。因此, 当前教育安全研究的当务之急应是明确教育安全的内涵, 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 教育安全研究地域性研究欠缺且比较视野不足

1. 教育安全地域性研究欠缺。

虽然有学者对云南边境的教育安全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 但我国幅员辽阔, 中东西部的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 尤其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保存着本民族的文化。在这种多文化的复杂情况下, 引发教育安全的因素交叉, 难以找到切入点进行深度研究。也正因为如此, 应加大地域性的研究, 比较有针对性地对某一地区或地域的教育安全问题进行研究, 有针对性地对当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目前, 中东部较突出的教育安全问题属于外源性, 主要是受国外的文化冲击引发的。而西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地复杂的多民族性、地缘性及经济落后重叠引发的问题。所以必须因地制宜地、有针对性地对东中西部进行研究。

2. 缺少比较视野。

一方面, 表现在国内东西中部的比较研究, 即民族单一区对多民族杂居区、单一文化对多元文化、经济发达区对经济落后区的比较研究;另一方面, 表现在缺乏国内与国外间的比较研究。我国对国外的研究多局限于解读、引进, 缺乏对国外与我国之间的研究比较。

(三) 开阔研究视角, 促进研究多元发展

如上所述, 已有的教育安全研究视角以教育学为主, 国家安全学、市场经济学、传播学和文化学等偶有所见。换而言之, 教育安全的问题研究仅在教育学领域收到较高的关注, 在其他学科领域并没有引起学者的重视。教育作为一门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每个社会人员息息相关的学科, 教育安全作为学科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但从教育功能出发就应被视为社会问题而非单纯的教育问题。如果研究视角能更加多样化, 加大相关学科领域对教育安全的重视和研究, 那么, 更容易发现教育安全的深层次问题。以跨境教育安全问题为例, 与一般性的教育安全问题具有一定区别性。一般性的模式是由于外强内弱, 发达国家的社会高速发展及教育跃进给相对发展缓慢的国内社会施加的影响;而在我国边境跨境教育安全问题上, 我国在经济、教育及社会意识整体发展上是相对处于优势状态, 但在边境教育不重视、教育投入紧缺的情况下发生的教育安全问题。可以从经济学视角出发, 分析教育投资的成效, 也可以从法理的角度探讨教育安全问题。

(四) 拓展研究方法, 从“单一”到综合

已有的教育安全研究在方法上也存在单一化的问题, 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在教育安全的研究方法中, 文献研究法可以被视为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 虽然文献研究法在前期的应用对“教育安全”概念的引入有巨大贡献, 但教育安全作为一个具有国别差异性和特殊性的问题, 单纯的文献法很难定位我国的教育安全内涵及描述和发现问题。且目前仅有个别学者在研究中引用调查法, 并取得具有可信度和代表我国特色的研究成果。因此, 日后的研究应更多地从实践层面去研究, 引入叙述研究、扎根理论和教育人类学、社会学等在当下受到高度肯定的研究范式。从我国实际情况中进行自下而上的研究, 以期为解决与学校、市场经济挂钩的教育安全问题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需要强调的是, 边境多民族地区作为在教育安全各方面问题都相对突出的特殊的研究对象, 特别值得学者沉下去做实证研究。

基于研究核心的确定及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多元化发展, 相信通过学者们在元研究和质性研究等方面的有益尝试和不断探索, 我国教育安全的研究会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不断互动之中丰满和充实起来。

摘要:教育安全是文化安全的重要部分,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稳定因素。通过对近年来关于教育安全的研究进行梳理, 从教育安全的研究轨迹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 并指出教育安全研究的未来走向。

篇4:浅谈中班安全教育

[关键词]幼儿 阅读 安全教育 中班 走丢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6-088

一、设计意图与教材分析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儿园常抓不懈的重要课题。绘本《汤姆走丢了》是讲述一只名字叫汤姆的小兔子,在和妈妈逛商场的时候走丢了,最后在商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的故事。执教者选用这本绘本作为本次安全教育活动的主线。整本绘本内容较多,而执教者选择了方便幼儿观察、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画面作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阅读,用这些能够引起幼儿共鸣的画面,加上精心的设问,寓教于情,提高幼儿安全教育的有效性,使安全意识深入童心。

二、幼儿的特点

中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事物、现象容易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探索,而成人对中班幼儿的看护有所松懈。因此,中班的幼儿走丢现象时有发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建议成人:要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要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的信息等。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实发展需要,很有必要开展关于孩子走丢的安全教育活动。

另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还指出,中班的幼儿“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所以在讲述汤姆走丢的情节时,执教者重点引导幼儿去观察汤姆的表情,感受汤姆的害怕,并鼓励幼儿想办法帮助汤姆。这样的学习环节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三、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故事中母子重逢的喜悦,懂得保护好自己也是对父母的爱。

2.知识目标:掌握外出走丢时的应对方法,学会保护自己。

3.能力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结合画面理解故事大意,提高前阅读能力。

四、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提高外出时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初步掌握走丢时的应对方法。

2.活动难点:能通过观察、逻辑分析、想象推理去理解故事,发展前阅读能力。

五、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有和家人逛超市、去公园和菜市场的经历,对超市、公园等公众场所的工作人员的特征有所了解。

2.阅读过汤姆系列绘本,熟悉故事主人公。

(二)物质准备

奖励贴纸、活动PPT、绘本《汤姆走丢了》、音乐《我爱我的家》、商场场景。

六、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创设百货商场的情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并为接下来的分组讨论做好熟悉场景的准备。

(二)分段阅读故事

1.阅读绘本第一部分(封面~P7),了解汤姆走丢的原因。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汤姆和妈妈去逛商场,在妈妈不注意的时候,汤姆为了看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走丢。

师:进商场时,妈妈怎么跟汤姆说的?汤姆为什么会和妈妈走丢?我们跟大人出门时应该怎么做?

(幼儿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唤起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力争将走丢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2.阅读绘本第二部分(P8~P13),体验汤姆的内心感受。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汤姆走丢后,找不到妈妈很害怕、很伤心。

师:汤姆现在的心情怎样?你觉得他的妈妈会是什么心情?

设计意图: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幼儿体会汤姆和妈妈的心情,知道如果自己走丢了,家人会很伤心,鼓励幼儿想办法帮助汤姆。

(三)讨论走丢后的应对方法

1.阅读陌生人找汤姆说话而汤姆跑开这一页,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是汤姆,我会怎么做”。

2.鼓励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小组讨论,如:到处乱跑,能找得到妈妈吗?跑出商场安全吗?要找什么样的人来帮助自己呢?

3.每个小组派代表扮演汤姆,与扮演商场工作人员的老师合作表演,展示本组讨论出来的办法。其余幼儿当观众,在表演结束后,用点赞的方法来表达是否同意这种做法。

教师小结:站在原地等待、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等都是好方法。

设计意图:著名的幼儿教育思想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过了,我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因此通过角色扮演,表演的幼儿和观看的幼儿都能体验其中,掌握走丢的应对方法。而在此环节中,执教者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角色表演,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充当小观众,并能在观看后采取点赞的方法参与到活动中来,做到了因材施教。

(四)阅读绘本第三部分

播放课件,让幼儿完整地欣赏绘本的第三部分,体验故事中的情感。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汤姆与焦急的妈妈重逢了。

师:这时,汤姆的妈妈心情是怎样的?妈妈想对汤姆说什么?(播放背景音乐《我爱我的家》)

设计意图:完整地欣赏故事的第三部分,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母子重逢的喜悦,懂得保护好自己也是对父母的爱。在达成情感目标的同时,复习、巩固走丢后的应对方法。

(五)拓展环节

师:如果故事发生在超市、公园或菜市场里,汤姆又该怎么办呢?是站在原地不动还是寻求帮助?向什么样的人寻求帮助?寻求帮助时,应提供什么信息?(引导幼儿观察PPT,分析超市、公园、菜市场与商场的不同特点,讨论走丢的应对办法)

教师小结:无论在哪里走丢,小朋友都必须记得自己父母的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确保与家人取得联系。另外,在人多的地方,可以像汤姆妈妈那样穿一件颜色鲜艳的衣服。这也是一个防止走丢的好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再次拓展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掌握在不同场所走失的应对方法。

七、延伸活动

1.向家长推荐该绘本,建议亲子再次共同阅读该故事,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

2.鼓励幼儿记住家长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

以上是以《汤姆走丢了》绘本为例的中班安全教育活动。执教者通过引导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中,了解小朋友走丢的原因以及走丢后的应对措施,将安全教育渗透在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情境中,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这种教学手段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更生动、更有效。

篇5:中班安全教育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

安全小卫士

背景:

城市与我们的生活是跟贴近的,城市中会有很多东西是孩子们所感兴趣的,比如:房子、车子、马路、街道、广告等。“生活中的标志”这个小主题由此展开了。我让孩子们收集标志,但我发现,其实,标志的涉及面很广,种类也很多,有禁令标志、有警示标志、还有指示表示等,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些方面的标志远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而我们给予幼儿的学习内容是要幼儿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来源于幼儿生活、有学习价值的标志,孩子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最终要运用到幼儿生活中,回归于幼儿的生活。这样,我就想到其实在幼儿园也会发生一些不安全的情况,比如:上厕所时、上下楼梯时有些孩子会出现奔跑、推拉等现象,于是,我适时的设计了“安全小卫士”这一集体活动。

我这个活动的目标是:

1、在认识一些安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为幼儿园设计标志。

2、知道标志在人们安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这个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认标志--设计标志--贴标志

在第一个环节认标志中,我会提供各种图片、照片、标志等,让孩子找出哪些是标志,为什么?并说一说这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在哪里看到过的?这里我提供的表示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多已经在前阶段的活动中给孩子们认识过了。接着,我会出示一个预设的标志,比如:画了一个小朋友在楼梯上奔跑,再画上一条斜线的标志,然后我会问问孩子这是在什么地方啊,小朋友在干什么啊,这个标志告诉我们什么呢?奥,这个标志就是要提醒我们在上下楼梯时不要奔跑。我设计这个环节的意图就是让孩子们通过找标志、说标志,明确标志的特征。教师要帮助幼儿小结:标志就是要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明白在什么地方不能做什么事情或者是可以做什么事情的。其实这是为后面的环节让孩子设计标志作铺垫,起到一个暗示作用。

在第二个环节设计标志中,我会先让孩子们看一段录像,录像中会有孩子们在上厕所时、上下楼梯时奔跑、推拉、打闹的情景,还有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做危险动作等情景,让幼儿找找录像里危险的地方。看录象、找危险,这个环节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为录象中有具体的事件和直观的场景,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载体,它能充分调动起幼儿主动发现问题的积极性。找完录象中有危险的地方后,我还会引导孩子们进一步讨论在这些地方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还有哪些地方可能会发生危险,需不需要标志?为什么?比如:在上下楼梯时可能会发生不安全的情况,我就会让孩子想一想设计标志的话可以设计哪些标志,要画些什么,让别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再次暗示幼儿把握设计标志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幼儿设计标志的欲望。教师这时也要及时小结:你设计出来的标志是要帮助别人一看就能明白它表示什么意思;有的时候,同一个地方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标志;有的时候,同一个标志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地方。然后就是幼儿设计标志了。我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我会提供给孩子三个层次的材料: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会提供现成的、真实生活中出现的标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就可以直接运用到幼儿园里了;对能力一般的幼儿,我会提供一些简单、常见的图片,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剪剪贴贴或者再添画一些内容就能完成一个标志了;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会提供蜡笔、记号笔等材料供幼儿自己画画设计标志。在分享与交流的环节中,我会采用两种方式:

1、幼儿自己直接表述,说说我设计的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可以贴在什么地方,然后让大家来评判我设计的标志对不对。

2、让大家来看,猜猜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可以贴在哪里。之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归纳小结出安全标志的实际意义:是要让别人看的懂的、能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的标记。从而起到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作用。

最后一个环节贴标志其实是一个延伸活动,我会让孩子把设计好的标志贴出去。还可以搞一个“安全小卫士”的宣传活动,让全园的小朋友都能注意安全,人人来做安全小卫士。幼儿还可以在午餐后、自由活动时再去找找幼儿园里可能不安全的地方,再设计标志;甚至到家里、到社区里去看看,为自己的家、为社区设计标志。

这样一个集体活动就基本结束了。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增强了孩子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在活动中幼儿积极思考和踊跃回答问题这个现象,让我感受到了欣慰,这个欣慰在于幼儿这短短三个星期的安全教育没有徒劳,孩子在活动中逐渐的在成熟和成长。此类活动可以继续延伸下去,如大带小活动,幼儿的宣传安全小卫士活动,相信这样更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起来!

篇6:中班安全教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行驶的不同地方.2、知道候车时的注意事项

3、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图画内容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候车小常识》挂图及幼儿用书

2、有关汽车、火车站、机场、码头等场所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拿出各种交通工具及其停靠场所(如汽车、火车站、机场、码头等)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

---------有没有到过这些地方?

---------为什么去这些地方?

---------在这些地方有什么发现呢?

---------火车是在什么地方行驶呢?

---------轮船在哪里行驶呢?

2、指导幼儿观察挂图或幼儿用书《候车小常识》的画面,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你有没有等过车?

----------你知道等车时要注意什么吗?

----------在路边站台等公交车时,不要拥挤打闹,不要跑到马路上去.----------去候车大厅等车,不要带气球或其他容易挤爆挤碎的玩具.----------坐自动扶梯进出候车大厅时,要靠扶梯右边站立,把左边留出来,给急着上车的人快行.----------不要乱摸乱玩候车大厅里的设备和按钮.----------坐在大厅里等车时,不要把脚放在论座位上或伸在过道里,以免给其他的乘客带来不便.----------不要在等候的地方扔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和整洁.----------在火车地铁站台等车时,不要站到黄色安全线外面,以免发生危险.3、请幼儿两两一组,互相看图讲述候车小常识,注意提醒幼儿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讲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中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篇7:中班安全教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一)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三)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四)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事先了解有关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什么季节我们可以穿短袖、短裤了?

提问:天气渐渐变得很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可是有些小朋友因为热就悄悄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告诉你们,有好几个小孩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老师很伤心,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很伤心。(出示课件)

(二)防溺水教育师:小朋友们,我们怎样使自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

1.教师先向幼儿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小结:(1)教育幼儿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教育幼儿在来园、离园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江游泳。

(3)我们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小朋友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幼儿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擅自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三)说一说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四)小结:

1.通过这个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小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你们通过这个活动,你们要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让幼儿观看了预防溺水的相关视频、图片,让幼儿知道水中潜存的危险,不能一个人去水边、要在大人的陪同下游泳等,让幼儿了解了防溺水的相关方法和重要性,幼儿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很好提高。

首先,让孩子们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片,让幼儿更形象直观地了解一些预防溺水的安全注意事项:不单独到池塘边、河边或水沟玩水、嬉戏,不独自和同伴去河边游泳,当发生同伴溺水危险事故时及时向附近的大人求救,不得自行组织救助等。深化防溺水安全教育,使孩子掌握自防自救知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本次活动我通过和孩子们观看防溺水安全警示片,导入活动。小朋友们初步了解游泳安全,在图片详细解说下明白:不能私自下水,不到无人看管的水域玩耍,游泳前先做热身运动,见到有人溺水大声呼救等知识。同时也利用图片让孩子们判断游泳时做的事,加深孩子们的印象。最后活动延伸是和家长宣传防溺水的知识,达到家园共育。

篇8: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安全教育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交通安全常识, 能辩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2) 了解消防安全常识, 并能在火场自救逃生。

(3) 了解掌握地震逃生的原则, 掌握不同场合的避震措施及自救、互救应注意的问题。

(4) 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掌握触电事故急救的应急方法。

2.能力目标

(1) 通过本节实践活动,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安全预防及遇险应急常识, 掌握交通、消防、用电、地震等突发险情的自救互救的方法与技能。

(2) 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的意义, 学会保护自我和关爱他人。

【学情分析】

有关交通、消防、用电、地震方面的安全常识问题, 中学低年级或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接触。但学生应用安全方面的知识应对安全突发事件时缺乏对策。本节活动课以学知识、学技能、学生活、学创作为主要活动任务。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 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组织形式及组织方式】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为主要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知识竞答、分组活动相结合。

【教具准备】

灭火器、交通标志、有利于地震逃生的10件道具 (钢管、面包、消炎药、毛巾、钢笔、矿泉水、故事书、玩具汽车、创可贴、手机) , 动画视频:火场逃生视频;地震来了怎么办, 知识竞答题等, 星级小组量化打分表。

【活动重点、难点】

1.了解交通、消防、用电、地震四方面的安全常识, 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

2.情景剧表演是本节活动课的难点。

【活动流程】

一、课前准备

1.师生问候

2.分组:为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 根据班额人数一般分为4个小组。

3.教师讲解有关安全、卫生和活动要求。

二、导入语

我们这节活动课进行的主要内容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及地震安全四方面的主要内容。看似熟悉的内容, 同学们到底了解多少, 在本节活动课中将会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环节主要有:学知识, 学技能, 学生活, 学创作。

我们的活动口号是:珍爱生命, 保护自我, 关爱他人 (请同学们齐声高呼) 。

宣传标语是:安全是歌, 谁唱谁清醒, 谁听谁安宁。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

三、具体活动环节

本活动课将进行星级小组评选, 根据知识竞赛、情景模拟、生活小尝试、情景剧表演、课堂纪律等得分评选星级小组。为星级小组发放五角星留做活动纪念。

环节一:学知识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请同学们观看交通标志展板, 弄清以下问题:

(1) 交通标志有哪四种?

(2) 颜色及对应的名称应怎样记忆?

(3) 简要说明记忆的方法。

2.进行安全知识竞赛

必答题: (介绍竞答规则)

(1) 我国交通标志分为四种:

禁止标志用 () 色;警告标志用 () 色;指路标志用 () 色;提示标志用 () 色。

(2) 《道路交通管理条理》第六条规定:驾驶车辆、赶、骑牲畜必须遵守靠 () 通行的原则。

(3) 行人横过有人行横道灯的人行横道时, 必须遵守的规定:人行横道灯信号 () , 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线; () , 不允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线, 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 可以继续通行; () , 不准进入人行横道线。

(4) 三警电话是什么?火警电话接通后, 应讲清什么?

(5) 在道路上骑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多少周岁? ( )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组织过程: (1) 介绍竞答规则; (2) 分组答题。前4题每组1题, 答对加10分, 答错不得分。 (3) 题5是共同了解的题目。]

抢答题: (介绍竞答规则)

(1) 如果油锅起火在第一时间应该怎样去灭火 ( )

A.向锅里倒水 B.盖上锅盖 C.将油锅端离煤气灶

(2) 抢救触电者, 首先应该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

A.切断电源对触电者实施心肺复苏

B.等着漏电保险起作用

C.马上去寻找救护人员

D.立即拉开触电者

(3) 我国“119”宣传日是每年的 ( )

A.1月19日 B.6月19日 C.9月11日 D.11月9日

(4) 我国食品安全认证标志是哪两个字母的缩写 ( )

A.CS B.QS C.BS D.QQ

(5) 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 ( )

A.从窗户跳出 B.躲在床底下 C.躲在墙角下 D.原地不动

(6)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在每年三月的第几个星期一? ( )

A.第一个 B.第二个 C.最后一个

(7) 当遇到火灾时, 要迅速向 ( ) 逃生。

A.与着火相反的方向 B.人员多的方向 C.有光的方向

活动过程: (1) 介绍抢答规则:出示题目读题, 老师说开始后抢答。各组底分10分, 第一个站起的回答, 答对在10分基础上加1分, 答错不得分;每题老师还没有说开始就站起的属于犯规, 在10分基础上倒扣1分。

(2) 组织抢答 (注:5、7小题需要学生演练) 。

环节二:学技能——观看两个视频

视频一:播放高层楼房着火怎样逃生的视频。

观看视频后学生小结火场逃生的基本要点: (1) 沉着冷静。 (2)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身或匍匐前进, 切忌直着身子走。 (3) 不可乘坐电梯逃生。 (4) 当疏散楼梯都被大火烟雾封住时向楼层高处逃生。 (5) 用颜色鲜艳的衣物挥舞求救等。

讨论:当面临危险时同学之间应该怎样做?

场景假设:在火场逃生中不知道东西南北, 你的四周全是烟、火, 就近一扇门一推门开了, 赶快躲了进去, 把门一关, 没烟没火感觉十分安全。不好, 门缝进烟, 此时的你该怎样自救 (学生讨论:有水源时该怎样自救;无水源时该怎样自救)

视频二:地震来了怎么办。

观看视频学生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 地震逃生的基本原则。 (2) 不同场合避震的方法。 (3) 地震逃生时怎样自救互救。 (4) 自救、互救应注意的问题。

环节三:学生活

1.情景模拟。

活动室内设置了有红绿灯装置的十字路口, 同学过十字路口 (教师讲清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 。

活动过程: (1) 观察熟悉活动室内的“十字路口”, 教师说清行人要到达的目的地; (2) 要求一切听从信号灯的指挥; (3) 实地演练, 4个组从东西南北不同方位同时进行尝试; (4) 学生谈实践中的启示。

2.生活小尝试。

活动目的:各小组代表自选有利于地震逃生的器物并说明理由, 培养学生地震逃生时的自救能力。

准备的器物道具:钢管、面包、消炎药、毛巾、钢笔、矿泉水、故事书、玩具汽车、创可贴、手机。

活动过程及要求: (1) 说明此活动的目的。 (2) 说明此活动要求:对于选到的物品的使用, 只要解释合理每组都可加10分。 (3) 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与选择两件物品, 不得多选, 选到后回到队伍中, 与本组同学商讨:选到的两件物品, 对地震逃生各有那几方面的帮助?商讨好后请代表站到队伍前面等待发言。 (4) 按小组顺序代表发言。 (5) 师生点评并补充。

环节四:学创作

情景剧表演:教师要求小组同学积极参与, 大胆表演, 表演优秀者加10分。

环节五:拓展提升

1.评出星级小组;2.星级小组的代表谈获胜感言;3.学生畅谈活动收获。

环节六:教师做活动课结束语

活动课即将结束, 老师送上对同学们的祝福:祝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平安、健康、快乐成长!愿每位同学都能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摘要: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的设计, 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上一篇:酒的杂文随笔下一篇: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