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水稻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

2024-09-08

有机水稻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通用5篇)

篇1:有机水稻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于林果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和绿色果品生产

现如今,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愈发看重,对水果的质量也愈发严格。传统的使用化肥、农药等方法防治病虫害,已经不符合现在社会的需求,人们更多地倾向于绿色有机的产品。果农要利用现代技术,科学地防治有害生物,提高果品的质量与产量,保护果林的生态环境。

1果林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技术

1.1种植多种树木

为消灭果林中的有害生物,可以进行混交林的建设,将多种树种同时播种,利用树对有害生物的引诱与驱赶,消灭果林中的有害生物。比如种植非寄生树,果农将非寄生树种植在果林的外围,可以抵御有害生物的入侵,形成隔离带,保护果林。也可将非寄生树种在果林中,计算好种植的距离,可以有效保护周边果树不被破坏。这两种种植方式都可以保护果树的正常生长,保证果品的质量。果农也可以种植诱饵树,利用有害生物的特性,引诱有害生物集中在一起,利于一次性消灭有害生物。此外混交林的建立有利于保持物种多样性,保护果林内部土壤肥力。混交林有多种混合方法,都可以调节果林的生态系统。比如蜜源的种植,蜜源可以吸引蜜蜂,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也可为寄生性益虫提供养分,有助于蜜蜂、蝇等生物的成长。例如,在x省xx县的果树种植园中,就采用混交林的种植方法,将非寄生树与诱饵树合理搭配,保护果林不受侵害,提高了果品质量,为xx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林中种植蜜源植物,提高果园的生态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的稳定性,将果林中的植物生长与自然界中的植物生长相结合。虽然我国的混交林建设已经有了巨大突破,但在相关技术上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

12选择合适树种

果农在选择种植的果树时,要提前做好调查,了解园区的环境,因地制宜地选择果树种子,并注重对环境的调控,保证园区内部的生态环境良好。果农要对引进的树种进行严格的监测,防止引进的树种带来疫病,对果树产生危害。对此,可以进行小范围的试种,在试种过程中确定其是否适应当地的天气气候,是否会对有害物种产生吸引。如果树生长很好,就可以进行大面积的种植。此外,在选择果实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种子,具有一定的抗酸碱性、抗盐抗寒性、抗逆性等等,提高种子的存活率,保证果树的生长与果品的质量。果农在选择果园的种植地时,要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选择远离公路、化工厂与污染源的位置,保证果园的空气、水源和土壤的质量。

2防治有害生物,提高绿色果产量

2.1生物防治法

防治有害生物可以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规律,可以在果园内饲养引进有害生物的天敌,比如捕食瞒或者赤眼蜂等生物,对有害生物进行捕捉,对林果果园中的田鼠可以饲养猫头鹰等鸟类,甲虫等害虫可引进寄生性昆虫,蛾蝶类的昆虫如飞蝗等,可以引进瓢虫、螳螂等捕食性昆虫,有效地控制虫害问题。果农可在果园中开辟出一部分有利于有害生物天敌的生存空间,吸引有害生物天敌的进入,如在非寄生树上搭建鸟窝,种植蜜源等植物吸引昆虫,大幅度减少有害生物的存在。

2.2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的方法就是利用传统的物理工具,在了解有害生物的生活习性的基础上进行防治,是祛除有害生物最为有效安全的方法。主要是靠改变电力、温度、湿度、亮度的方法吸引有害生物,将集中在一起的有害生物集体猎杀。对体形较大的生物如田鼠等,可以放置捕鼠夹和捕鼠网。对飞蛾类的有害生物驱逐与消灭,可以利用虫类的驱味性,在果园放置糖醋液对有害生物进行诱杀,也可以在果园放置诱虫灯对食心虫、尺蠖等具有趋光性的蛾类进行诱杀。在果实的成长期,可以为果实套上套袋,有针对性地防治有害生物与鸟类的啄食,同时保证果实外形的美观。对外销的水果可以使用双层水果袋,内销的水果使用单层水果袋或x水果袋,也可以在水果袋中添加石硫合剂,防止包装污染。不可使用报纸制作套袋,会对果实产生着色影响。也可以在果树的下半段涂抹石灰水,保护果树在寒冷状态下不被冻伤,也可以防止果树在夏季被太阳灼伤。

2.3人工防治法

人工防治技术是通过人工手段,将具有假死性与聚集性的有害生物集体捕杀,是一种需要了解有害生物特性与生活规律的手段。比如,在消灭苹果蠹蛾幼虫时,可以将草堆放置在果树上,引诱苹果蠹蛾幼虫在草堆中产卵过冬,果农在其产卵结束之后将草堆烧掉,以清除苹果蠹蛾幼虫的危害。也可在树干上放置塑料环,防止有害生物进行繁殖,还有人为的摘除虫卵与捕捉等手段。人工防治不同于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防治过程中不会留下有害生物的尸体,减少了处理尸体的环节,也对果园内的生态系统起到好的影响。

2.4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化学农药进行有害生物的消杀,要根据果树的虫害种类和危害的程度,合理地喷洒农药,也要结合当时的天气情况,进行全面的防治处理。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进行科学的配比,要选取低毒、高效的不损伤有害生物天敌的农药,在不伤害果树的正常生长的同时,有效地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并在果树生长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农药进行防治,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中有规定禁止使用有机合成农药的品种,果农要注意有机农药的品种选择,且每种农药在果树的生长期中仅能使用一次,用量上也要控制。在运用矿物源、生物源和植物源的农药防治中,可以采用白僵菌、多抗霉素、天然除虫菌素、苦参碱、农抗xxx、烟碱、浏阳霉素、柴油乳剂、硫制剂等。

篇2:有机水稻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

摘要:发展教育事业,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事业,尤其是发展职业教育,更是解决当前学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基于这种理念,近年来笔者积极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项目-任务教学法在《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论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化作用,并以笔者的教学感悟,提出两点反思,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害生物控制;课程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8-0111-03

一、前言

《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是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同时又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培养出来的学生直接服务于城镇绿化和园林生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有害生物识别、有害生物控制等。相对应的岗位技能工种有植物保护工、有害生物防治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顺利获得岗位技能证书,真正投身于园林绿化建设中去,近年来笔者苦苦思索,并大胆尝试行动导向教学,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项目-任务教学为主线的课程设计

为了适应新形势,培养技能型的中职学生,近几年,笔者不断尝试选用实践性强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整合,尤其是2015年出版的《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该教材全部以项目-任务形式编写,很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年龄偏小,大部分十七、八岁就要顶岗实习,甚至毕业,参加工作。如何让学生走出校门即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训练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也是必不可少的。笔者选用了这本教材,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项目-任务教学法开展教学,以达到最佳效果,服务学生。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应用案例

《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教学策略是以项目为主线,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并按照课程导入、任务确定、任务准备、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的顺序来完成。下列以任务“吸汁害虫识别与防治”为案例,具体讲述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吸汁害虫识别与防治” 教学设计见表2。

课程导入:由于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层次比较低,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比较有限,因此课程导入的设计尤为重要,要尽量选取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或者身边常见的小情景,或者马上出去顶岗实习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紧迫感。

任务确定:在这个环节中,要紧扣课程导入提出的问题,巧妙穿插知识点和基本理论学习,比如“吸汁害虫识别与防治” 这个任务的学习,需要掌握吸汁害虫的种类、危害特点等,可以通过PPT、图片或视频等辅助教学方法,传授相关基本知识,再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确定具体工作任务,即“如何防治吸汁害虫”。由于“吸汁害虫”种类繁多,教师可以指导各小组的学生选择不同种类进行防治,如蚜虫、蚧壳虫、蓟马、网蝽等,根据各小组同学感兴趣的品种,确定防治对象,这样,学生们有思考的空间,上课内容也不会单调乏味。

任务准备:这个环节的实施,也是衡量每个团队成功与否的关键。大家要齐心协力,讨论出实操方案,并将方案交给教师审核才能进行实操。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各成员必须出谋划策,找出防治方案,有时可能会出现不同意见,甚至争论,教师要时时巡查,指导并协助解决问题。

组织实施:各小组定出方案后要到野外进行防治试验,这是一个模拟工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教师要严格把关,让小组长负责监督、记录每个成员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巡查,防止个别同学偷懒或马虎应付。

结果评价:分自评、互评和老师总评,这个部分主要是小结,肯定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尽量找出各小组的优点,加以激励和表扬,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同时跟各位成员探讨改进的措施,以求不断进步。

三、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研究的反思

(一)中职教师应具备高度的素质

中职学生是一个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群体,近两年的行动导向教学尝试证明,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中职教师除了要具有娴熟的专业知识和巧妙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爱心和足够的耐心,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要求要恰到好处,难度适中;对取得成功的学生要及时鼓励,不吝啬表扬;对出现困难的团队,要耐心指导,做学生的引路人。只有心系学生,不厌其烦,持之以恒,才能训练出有技能、会合作、懂规矩的“企业型”人才。

(二)实训基地完善,是保证课程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行动导向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应用研究

由于行动导向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实训基地完善至关重要。要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植保工或有害生物防治员,需要学生具备识别有害生物的能力和掌握有害生物控制技能,这就需要通过平时采集标本来加深印象,通过模拟真实的“防治试验”提高动手能力。如果实训场地不配套,教师再好的教学设计也难以实施,所以,逐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是保证中职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四、结语

总之,经过这几年的行动导向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意识增强,很多学生顺利参加顶岗实习,部分同学由于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很快被实习公司委以重任,独立管理一个小工地。看到学生们信心满满的样子,笔者更确定行动导向教学的可行性。

篇3:有机水稻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节水灌溉技术

同江市2013年水稻播种面积60000hm2,其中井灌种稻面积达53300hm2,占水稻播种面积的88.9%。近几年,同江市连续进行了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基本情况

2013年全市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推广19500hm2,占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的32.6%,平均单产610.95kg,比前3年全市水稻平均单产增加56.05kg,单产提高10.1%,新增总产16422300kg,增收4926.69万元(按国家最低收购价格3元/kg计算,下同),平均667m2增收168.15元;比2013年全市水稻平均单产增加32.35kg,单产提高5.6%,新增总产9478600kg,增收2843.58万元,平均667m2增收97.05元。同时每亩节约灌溉用水、油料、人工等费用90元以上,总节支2637.00万元。2013年累计增收节支5480.58万元,平均667㎡增收节支187.05元。

2 主体技术创新点

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操作简单的一种灌溉技术,与常规灌溉技术相比,控制灌溉技术的创新点为:一是灌溉依据不同。常规灌溉依据水层多少判断是否需要灌溉,控制灌溉依据土壤含水量大小是否达到控制标准判断是否需要灌溉。二是灌水方法不同。常规灌溉采取“深、浅”或“浅、湿” 循环交替,而控制灌溉采取“浅、湿、干”循环交替法。“浅”为30mm,“湿”为0mm,“干”为土壤含水量控制下限值。三是灌水程度不同。常规灌溉属于充分灌溉,适时保证充足供水,不允许水稻受旱;控制灌溉则实行人为调亏,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生理特性,在分糵等需水非敏感期实施人为胁迫,造成适度干旱,而在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等需水敏感期又保证供水,使水稻后期呈现生长的补偿效应,是一种充分供水与非充分供水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四是田间水层不同。常规灌溉长时间保留水层,仅在水稻分蘖末期晒田时和黄熟期不保留水层;而控制灌溉长时间不保留水层。通过项目实施,每667m2可节水150~200m3,节水30%~40%,增产5%~10%以上。

3 主要技术措施

3.1 工程节水措施

结合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了市级现代农业水稻示范区、三江口水稻示范区和向阳镇朝阳村、同江镇新街村、三村镇二村、青河乡东明村、临江镇富国村、金川乡金江村等乡镇、村屯具有规模的高水平、高标准示范园区水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148.67hm2。

3.2 技术节水措施

3.2.1 推广应用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以此项技术作为该项目的主体技术,掌握基本的灌水方法,即“浅、湿、干”循环交替法,“浅”指灌溉水层上限(一般为30mm);“湿”指水层为零,土壤含水量100%;“干”指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要求的下限值,可通过仪器测试,或依据不同下限值对应的土壤裂缝宽度、脚印深度等经验值判断。一般不到土壤含水量下限值不灌溉。何时灌水依据水土壤含水量而定,到了下限值就灌,不到就等。除了大量降水,超过规定的蓄雨上限和盐碱地排碱要求外,一般不排水。

3.2.2 综合组装配套技术

在搞好主体技术推广的同时,重点综合组装配套推广大棚旱育壮秧、选用耐旱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品种、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增产、提质、节本高效技术,提高综合技术配套水平。

4 推广经验

4.1 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结合惠农政策的落实,进行了专项推进,加大了推广力度。从上到下成立了领导组织和技术服务组织,层层落实推广目标责任制,特别是实施了技术人员包乡、包村、包户责任制,形成了农技推广与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推广模式,做到了人员早安排、计划早落实、资金早筹集、物资早准备,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协调,分管领导亲临一线,技术人员指导到田间地头。

4.2 加强科技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深入到农村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举办各级培训班109期,进行农民普及培训1.6万人次,培训科技明白人340人,培训科技示范户510人,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80人次;开展电视专题讲座4期,印发《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手册》2000册、《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组合模式图》2000份,编印农业技术推广简报60期,发放科技书籍5万册,技术光盘2000盘,召开大型现场会6次,举办科普展览2次,举办科技大集5次,并在水稻各个生育阶段,由市、乡镇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小分队,科技人员下乡1000多人次,深入到村屯,巡回现场指导农民0.5万人次,开展科技咨询0.8万人次。

4.3 加强投入,提供资金和物资保障

共投入资金达1.2亿多元,其中农民自筹资金及贷款9000多万元,市政府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其中:用于水稻节水控制灌溉田间工程1700多万元,水稻秋做床补贴50多万元,水稻大棚补贴80多万元,测土配方施肥30万元,科技培训20多万元,水田标准化作业补贴400多万元,市、乡镇现代农业示范区节水种稻示范投入720多万元。此外,还投入良种2500多吨,化肥1.3万多吨,农药100多吨,农膜400多吨。

作者简介:

吴海波(1978——),女,黑龙江桦南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

篇4:有机水稻生态防治技术

关键词:有机水稻;生态防治;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41

有机水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种子、水、土、空气等符合有机种植要求的条件下栽培的水稻。有机水稻病虫草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生态调控为主,保护和发挥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等自然天敌的控害效能,加上针对性的人工干预(如释放寄生蜂、施用微生物杀虫剂等)。这样,水稻害虫种群数量一般都能被控制在较低水平,对水稻的为害也将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而田间的天敌种类与数量则维持较高的丰富度。

1主要技术措施

1.1水稻浸种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采用10%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制剂浸种(30公斤用量20克)防治水稻恶苗病。

1.2苗床地下害虫防治

苗床地下害虫是水稻苗期的主要虫害,严重影响水稻出苗率,采用炕洞灰驱除法。将炕洞灰均匀撒在床面上,然后再铺放营养土。

1.3苗期立枯病防治

立枯病是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可造成秧苗连片枯死,采用栽培措施、物理、生物方法进行防治,用10%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制剂进行床面消毒,在2~3叶期喷雾。盐水选种、催芽、稀播种、育壮秧,提高秧苗品质;低温育苗,出苗前温度控制在30℃以下,出苗后1~2叶1心温度控制在28℃以下,2叶1心后温度控制在25℃以下,及时通风炼苗,提高秧苗抗逆能力。

1.4苗期除草

苗期杂草严重危害着秧苗的正常生长发育,采用人工除草方法进行除草,一般在2~3叶期除草2次。

1.5本田除草

本田杂草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草害,对产量影响较大,本田除草是水稻生产的主要技术环节,以稻田养鸭除草为主,机械除草、人工除草为辅。6月上旬在水稻田放养鸭子(120只/公顷),在周边用护网隔离并设置鸭舍,除草效果不受气温、水层影响,效果显著。

2病虫害防治技术

2.1潜叶蝇、负泥虫、稻水象甲防治

潜叶蝇、负泥虫、稻水象甲是水稻生产初期的主要虫害,采用稻田养鸭方法进行防治,在水稻插秧后提早放鸭防除潜叶蝇、负泥虫、稻水象甲。

2.2水稻二化螟防治

水稻二化螟主要在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为害孕穗、抽穗期造成枯孕穗和白穗,为害灌浆、乳熟期,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采用物理、生物方法进行防治。

2.2.1赤眼蜂生物方法防治 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是一项新型生物防治技术,在二化螟发蛾高峰期,田间抛投含有即将羽化赤眼蜂的放蜂器,每亩平均3个放蜂器,每隔5天放蜂1次,共放蜂3次。

2.2.2太阳能杀虫器防治 太阳能杀虫器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作为电源的杀虫灯,是一种绿色环保型产品。在6月中旬前安装,每公顷按不同太阳能杀虫器的型号安装杀虫器数量。

2.2.3性诱剂防治 在二化螟成虫产卵期,应用诱捕器、性诱剂诱杀成虫,减少产卵数量。每亩放置1个诱捕器。

2.3二代粘虫防治

二代粘虫是水稻生产的主要虫害之一,发生在水稻出穗后,以幼虫进行为害。采用稻田养鸭、太阳能杀虫器诱杀成虫,生物制剂苦参碱喷雾进行防治。

2.4稻瘟病、纹枯病防治

稻瘟病、纹枯病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采用生物制剂10%枯草芽孢杆菌喷雾(10克/亩)防治2次。

3防治效果

采用现代农艺措施、物理方法、生物技术、稻田养鸭生态技术、施用农家肥技术等综合防治有机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效果好于化学农药防治,通过近几年的示范推广,对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效果达80%以上。同时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投入,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户收入,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有机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允东,杜海龙,张润超,等. 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主要技术环节的经验与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33-46.

[2] 刘利华,钟利红.有机水稻高产栽培浅析[J].农技服务,2010(02):46-88.

[3] 马波.齐齐哈尔市有机水稻生产关键技术初探[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07):90-101.

[4] 祝树德,高振兴,金党琴,等.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及控制作用[J].中国水稻科学,2004,18(06):551-556.

篇5:有机水稻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营林技术;控制;有害生物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55

自然界中人和动物赖以生存的氧气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因此,对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来说,森林至关重要。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森林受到了很严重的破坏,其原因除了人为因素外,病虫害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遏制,争取把虫害造成的林业损失降到最低。另外,还要广泛宣传森林有害生物的危害性,普及相关防控知识,从而加强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1 林业有害生物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并造成损失的各种有害生物。林业有害生物的来源十分广泛,并且繁衍速度很快,是林业安全的一个严重威胁。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存在的林业有害生物多达100多万种。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大约8100万公顷的林地遭受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害,每年的损失大约有900亿元,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当前,对我国森林破坏最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白蚁、油松毛虫、松树叶蜂等,这些有害生物的侵入给森林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危害。

2 种子防虫,提高树种成活率

正确选择种子有利于提高树种的成活率。在选择种子时,要注意选择防虫树种,并对种子进行相关处理。首先应该在育苗的前一年秋天进行树种采摘,要采取健康成熟母树上的健康树种,这样的种子一般抗虫性较强,然后要对种子进行风干处理,置于干燥的地方妥善保管。在春天育苗之前,也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种子进行处理,主要有消毒、拌种、浸种等措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一定要在播种前将种子长时间浸泡在消毒液中以防止病菌和虫卵附着在种子上。

3 树苗控虫,完善育苗管理

在育苗前一年冬天,要注意对苗圃进行深挖整墒,在冬天进行土地深翻可以将泥土内存留的虫卵以及病菌等冻死,在春季播种树苗时还要利用草木灰和生石灰撒播技术对苗圃进行深度消毒,确保泥土健康无害。另外,播种树苗所用的泥土也很重要,在播种前期要选择与树苗需求相一致的泥土,泥土要具有较强地透气性和蓄水性,这样更利于树苗健康成长。育苗基地还应该尽量远离已经成熟的林区,以防止成林区中的病虫害威胁幼小的树苗。在树苗出土发芽后,要注意对树苗进行抚育,结合树苗的需求为其喷洒适量的消毒药品。

4 建设混交林,实施生态调控

混交林是指将生长习性并不相同的树种进行混合搭配种植,成熟的混交林技术融合了生态学和生物学两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可以对土地资源和林区的营养物质进行有效利用并大大节省育林时间。一般来说,混交林的枯枝落叶混杂在一起后很容易在土地内部形成腐殖层并吸引复杂的生物种群,如果这些复杂的生物种群中以有害生物居多,就可能引发害虫的大量繁殖衍生。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营造混交林已经成为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措施。混交林内复杂的生态系统还能够吸引啄木鸟、灰喜鹊等鸟类,它们对树林中病虫的捕捉可以有效抑制森林中的病虫害。另外,如果在混交林中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应该以捕杀为主要措施,切忌乱使用药物,这是因为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某些脆弱混交树种的病变甚至死亡。

5 综合预防,加强成林抚育

目前,有害生物的管理逐渐科学化,在管理过程中多采用综合预防的方式,由以前与病虫害的被动斗争变成了主动防御和克制。

病虫害一旦发生就很难遏制,尤其是成片发生的食叶害虫,在短时间内可以破坏巨大数量的针叶林。针对这种害虫,相关人员可以在培育树林初期建设起病虫隔离带,阻断病虫的传播路径。另外,在对幼林进行抚育时,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和检疫,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林木的生长特点和规律,在每一个林木生长期都提前喷洒防治药物,控制病菌滋生。如果发现树苗发生了病变,需要及时拔出该棵病苗并立刻用生石灰和草木灰等对该棵树苗的根穴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害蔓延;如果是树苗上的某棵枝杈发生病变,要及时砍断该棵树枝;如果是成片的树林大规模沾染病害,需要全面施用喷洒具有较强药效的除虫药剂。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自然树林进行抚育时,要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以防止不慎切断食物链或招引外来物种入侵,对自然树林造成严重后果。

6 结语

森林病虫害是危害树木健康的最直接因素,为了更好地保护林业资源,建设绿色生态大自然,要充分利用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凤玲,候广友.浅析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J].林业勘察设计,2012,(03).

[2] 曹结华.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

[3] 宋玉双,黄北英.中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2010,(09).

上一篇:大雪节气养生注意事项下一篇:2023年音体美信教研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