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信息化规划

2024-06-06

民政信息化规划(精选8篇)

篇1:民政信息化规划

民政局2010年民政工作规划

2010年,民政工作的总体规划是:

一、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促进保稳定要求的贯彻落实

(一)加强矛盾调处工作。认真排查民政工作中影响稳定的矛盾和突出问题。加强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督导落实,做好部分复员退伍军人解困工作;继续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行政

区划问题,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难点村”治理,维护村民合法权益,解决存在的问题;重视金融危机对社会福利企业的影响;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加强救助站管理;重视家庭和睦,提倡孝老爱幼,协同有关部门调处家庭关系;继续做好清明节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对公墓进行清理整顿,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群众的接受程度,防止和化解殡葬改革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

(二)发展城乡基层民主。一是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积极扩大城镇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丰富居务公开内容和形式,发挥居民小组、社区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物业组织等在扩大基层群众自我管理上的积极作用。二是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全面启动和谐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推动个性化、标准化、信息化服务进入居民家庭。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活动,探索农村社区设置、农村社区建设推进途径、步骤和方法。三是大力完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继续实施“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推动形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和治安设施。四是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志愿服务。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申报等有效途径,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志愿服务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推进社会组织有序发展。一是有序加快社会组织发展。继续重点培育和扶持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类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积极作用。开展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优化行业协会布局。引导行业协会提振企业和企业员工信心,促进企业冷静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快形成公共财政资助机制;支持社会组织组织汇聚社会资金,促进就业、提供服务,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生活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四是加强执法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健全运行机制,完善治理结构,增强自主运作能力;继续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完善社会组织评估体系,培育社会组织品牌;完善社会组织执法机制,探索形成社会组织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和非法组织的查处力度。

二、提高“三个群体”生活保障水平,促进保民生要求的贯彻落实

(一)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一是严格遵循上级的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二是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关注城市新产生的生活困难家庭,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关注城乡低保边缘群体和农民工家庭的困难。对一时生活困难的家庭先进行临时救助。三是切实落实分类施保措施。按照“以收入定低保对象、按支出搞分类救助”的办法,提高低保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高龄老人和儿童以及缺乏劳动力的家庭、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等补助水平。四是大力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和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改进完善医疗救助办法,搞好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医疗救助的惠及范围和补助水平。抓紧建立、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落实救助资金。五是切实做好冬春期间救灾救助工作。结合“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受灾群众过冬的棉衣被需求,推进灾区农房恢复重建,做好受灾群众自建过渡房的保暖、加固和安全工作。根据上级部署,发放“两节”期间低保补差资金。六是进一步搞好政策衔接。及时将生活困难的灾区群众纳入冬春救济救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城乡低保范围。

(二)改善和提高特殊群体的供养水平。一是规范供养标准。以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则核定孤老、孤残供养标准。扶持农村敬老院开展农副业生产;科学制定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千方百计拓宽收养渠道,促进孤残儿童回归家庭。资助“三孤”人员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将其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二是改善居住条件。将“三孤”人员住房优先纳入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坚决消除“三孤”人员无住房或住危房的现象。结合“霞光计划”、“蓝天计划”、“综合福利设施”建设等规划项目,改建、扩建和新建福利院和敬老院。统筹规划完善农村敬老院建设。三是逐渐扩大社会福利的覆盖面。采取资金补助与福利服务相结合的方

式,推动补缺型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发展。

(三)保障和维护优抚群体的合法权益。一是继续完善优待抚恤标准。根据上级政策,千方百计保障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医疗补助、军休人员生活待遇、退役士兵扶持就业补助经费和一至四级残疾退役士兵建房补助经费标准。二是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推广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办法,帮助退役士兵就业创业。三是完善、落实政策。深化优抚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推行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

(四)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中的重要补充作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华慈善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健全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机制,以宣传推动和政策激励为主要方式,发挥慈善组织作用,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坚持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方针,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扩大发行规模,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筹集更多资金。

三、加速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保发展要求的贯彻落实

(一)争取将一批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和投资项目的总盘子。指导各乡镇场民政办所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当地民生工程和当地投资项目的总盘子。重点争取把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类项目,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优抚医院、光荣院等优抚类项目,减灾中心、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等救灾减灾类项目,以及救助站、殡仪馆和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等其他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纳入政府扩大内需的项目规划。

(二)抓紧建设一批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尽快启动、抓紧开工建设已审批通过的项目。进一步调整、完善、提高在建项目,争取扩大配套资金。加快落实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实施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按照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争取在建和拟建项目追加投资到位,认真组织实施,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基层民政办(所)建设。使其硬件和软件建设都达到一定的水平。主要是有固定的场所,特别是办公室、档案室、接待室应具备。要有专门的人员。除民政办主任外,要求1万人以下的乡镇至少应配备1名民政助理员;1万人以上的乡镇至少应配备2名以上民政助理员,同时,民政办主任不允许兼职;要有专门的经费保障等。

(四)千方百计争取建设资金。按照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福彩资助相结合的基本思路筹集建设资金。积极协调争取财政加大对于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效率。同心协力、上下联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通过上下共同努力,争取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发展。

四、加快推进其他各项民政工作

加快民政法制建设步伐,为民政工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民政机关和直属单位建设,推动民政直属事业单位做大做强;加强舆论宣传,推动民政信息化建设;加强规划财务工作,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保质保量完成好市委、市政府的交办的中心工作。

篇2:民政信息化规划

根据上级精神,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重新对低保户进行入户走访核实,确定了10户18人的低保户,月保障金2820元。在实施低保动态管理中,接受群众的低保申请后,通过认真调查摸底,入户核实,张榜公示,评议小组评议,评审委员会审议后报上级民政部门审批。

二、救灾救济工作:

1、社区居委会走访辖区长期生病和特困户居民、残疾人、生病的低保困难家庭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并帮助他们申请困难援助,共发放资助金额20900元。援助关心、慰问和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实惠,享受到政府的关怀。

2、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资助15位贫困学生31800元。

3、对困难户无住房家庭进行了摸底、统计,并对5户符合申请廉租住房的家庭申请到了廉租房补助30000多元,建立廉租住房台帐,长期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三、优抚工作:

做好拥军优属的慰问工作,为军人家属送去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了解军属和退役军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做好优待金及立功奖励金的申请上报,发放立功奖励金3人1710元。

四、残疾人工作:

积极开展面向残疾人的社区服务,落实各项残疾人政策和措施。残疾人的生活、上学、就业、康复治疗等权益得到保障。成立残疾人组织机构,健全组织制度,建立残疾人档案,组织残疾人参加社区的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帮助,使他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五、殡葬管理工作:

篇3: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浅析

一、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对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模糊。由于民政部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模糊, 许多民政部门的领导都没有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认为档案信息化对民政部门发展作用不大。如一些民政部门领导认为档案信息化管理不能直接给民政部门带来经济效益, 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经费上不予以支持, 使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而民政部门档案工作人员往往又身兼数职, 承担着繁重的民政工作任务, 不能专心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 致使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造成有的民政部门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有效推进。

(二) 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不健全。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证, 但现实工作中在这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 有关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落实, 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不能正常有序地运转。同时由于制度不健全, 导致档案信息化各项工作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缺少必要的依据, 在工作中容易主观行事, 无法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 民政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由于对民政档案信息化经费投入的不足, 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软硬件设施还相对缺乏, 使得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对滞后, 不能适应民政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而且, 目前部分民政档案仍然是人工归档、管理, 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上的使用、保护水平较低, 使民政档案信息不能共享, 查阅不方便。

(四) 电子文件归档做的不够。一些民政部门对电子档案的认识有误区, 因为电子文件修改、销毁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所以他们在工作中往往更信赖纸质档案, 因此, 电子文件的归档并没有被广泛地重视起来, 而且, 有的民政部门每个民政工作人员所使用的计算机里面都有电子文件, 但许多人都没有按规定及时归档, 造成电子文件的散失。

(五) 民政档案信息安全存在问题。 民政档案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虽可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效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但由于缺少一套完整的安全措施, 往往容易遭到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入侵, 使数据和应用系统受到破坏, 系统不能保持正常运转, 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重要信息容易被泄漏或修改, 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加强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 要提高对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各级民政部门应解放思想, 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民政部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适应民政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 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格局中, 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给予必要的重视, 像抓民政工作一样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 把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 以促进民政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 要完善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实现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就必须加强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档案法》和民政档案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上级档案工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与档案法律法规及民政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 如档案保管制度、婚姻登记材料归档制度、档案资料保密制度、低保信息管理制度等多项档案管理制度, 通过制订一整套完整且严格的制度来对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进行规范, 使其有规可循, 使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真正做到依法治档。

(三) 要加大对民政档案信息化设施的投入。档案信息化需要购买大量的设施设备, 没有大量的投入信息化肯定是搞不好的。离开了必要的投入, 信息化将寸步难行, 这是基本的前提。民政档案信息化也是一样。为适应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民政部门就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为其购买所需的各项软硬件设施设备, 如计算机、扫描仪、打字机、复印机、软件等, 夯实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保证这项工作可持续发展。

(四) 强化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民政部门必须适应民政档案信息化的要求, 把电子文件妥善地保管起来。民政电子文件不止是日常工作形成的方案、总结之类的文稿, 更多的会是每个工作日里形成的婚姻登记文书档案、正式的文件, 低保救助、五保管理、民间组织等申报审批形成的数据资料, 地名管理、勘界协议、退役士兵安置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及各类电子版的影像档案, 这些都需要作为电子档案保存、归档。要根据民政档案管理的要求, 加强对本部门电子文件积累、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 保证所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 不断丰富民政档案内容。

篇4:信息化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信息化建设主要成果

杭州市民政局现有一个综合信息平台,集成六个主要业务系统,包括杭州市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杭州民政地理信息系统、杭州市民政帮扶救助信息管理平台、杭州市民间组织管理信息系统、杭州市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统一了用户管理,实现了一站式登陆。同时建设完成了市民卡接口系统、市民卡民政社区应用系统、社区统计软件等业务子系统、开发建设了杭州市民政局门户网站、杭州市地名网站、杭州市慈善总会网站、杭州市民间组织管理信息网站、杭州市军休网站等专业网站,进一步增强了民政宣传手段,提高了民政服务水平。

(一)重点系统应用成效明显

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杭州市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在全市范围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的联网应用,加快了全市婚姻登记窗口的办事效率,进一步规范了婚姻登记工作的程序,由原办理一对需20分钟左右,到现在只需8分钟左右。并能及时提供群众、媒体关心的各类有关数据,深受群众的好评。同时完成了解放以来杭州市主城区约52万对婚姻登记资料电子化和入库工作,并开展了其他区、县(市)的婚姻历史数据电子化工作。系统从2004年5月份使用以来,现有各类婚姻数据近168.8万条。目前正开展与全省婚姻系统联网运行工作,联网运行后,将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婚姻数据统一管理查询,可在全省范围内有效避免重婚现象的发生,进一步规范了婚姻登记工作的开展。

市民政帮扶救助信息管理平台。杭州市民政帮扶救助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主城区范围500多家社区帮扶救助服务站、街道、区级管理部门联网应用。主城区所有低保、困难业务工作均已实现网上三级审批,系统的联网应用使工作服务部门告别了纸质文档,统一了困难群众的档案管理,保证了数据的全面、准确、有效,极大地提高了低保、困难业务工作的效率,减轻了社工的负担,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了实事。

民政地理信息系统。杭州市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市范围地名管理机构的联网应用。完成基于1:500基础地形图杭州市区的地名普查和矢量化工作;完成了到幢一级的空间地名的数据采集录入工作;通过系统的应用,实现全市13个区、县(市)门牌管理系统的联网运行及门牌数据动态更新维护,并在主城区及萧山、余杭实现了地名数据动态更新维护;实现主城区及富阳、淳安、临安政区图外网1:5000的电子地图公众服务;实现杭州市204万条门牌信息的系统录入;配合公安、财税、质监、工商等部门地址匹配工作;完成了与国家地名数据库的接口程序开发,并完成全市5万多地名数据的入库工作。以上工作为全市空间地名数据共享和公众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该系统荣获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联合颁发的2007年全国优秀地理信息系统银奖。

社区管理信息系统。2007年,开展杭州市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建成集中式的社区管理业务系统软件,利用杭州市现有社区基础数据库资源,通过数据实时交换,在市级层面实现数据集中,形成各类报表,供领导决策参考。进一步深化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内容,打造社区内部管理统一有序。也将为政府其他部门横向数据交换提供社区基础数据。

民间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培育发展民间组织,是适应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民间组织成为现代社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全市的民间组织的管理日趋规范和完善,相应配套业务管理系统——杭州市民间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已基本开发完成。该系统实现了全市范围内民间组织登记管理部门的联网运行,实现了互联网申报与查询与内网业务审批的有效对接。民间组织利用互联网登记并通过信息初审后,相关信息自动导入内部审批系统,进入审批流程。实现了民间组织登记审批全过程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同时完成了3200多家民间组织机构的档案资料电子化工作。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将能极大的提高杭州市民间组织管理部门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进一步提高为民便民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横向数据交换。

市民卡民政社区应用系统。市民卡民政社区应用系统是杭州市市民卡项目民政应用子系统。目前民政局主要涉及到两项工作。一是民政相关数据通过市民卡前置机交换至市民卡资源交换中心;二是通过社区帮扶救助服务站将所属低保、困难、优抚等对象信息在市民卡上读写,进行身份确认以及相关业务办理。目前这两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推进中。

办公自动化系统。2007年,杭州市民政局信息化建设推广重点工作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全市民政系统的推进应用。局系统历年文件都已经录入文件库,方便大家查询,通过多轮培训,机关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熟练办公。目前,局所有公文流转均网络化操作实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办公成本。

(二)不断完善基础数据,积极推进资源共享

一是向杭州市就业再就业系统提供低保、困难等基础数据。

二是向杭州市市民卡系统提供婚姻、低保、困难等基础数据。

三是向杭州市规划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提供地名、道路、楼盘等数据。

四是向杭州市计生委等单位提供婚姻数据。

五是向杭州市公安局、国安局提供婚姻(国内、涉外)、民间组织等基础数据。

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一)统一标准,避免重复建设

杭州市各县(市)区民政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要充分了解各地方建设现状,同时要跟上级民政部门加强沟通,掌握各方信息,才能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如:依托杭州市电子政务网络,实现跟十三个县(市)区的联网,节省了大量网络成本;制定杭州市民政系统数据标准,各县(市)区新建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开发,为数据交换奠定基础。

(二)重视需求调研

重视需求调研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建设的成败,在实际过程中往往容易轻视需求调研,造成返工,影响项目进度,民政业务处室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对自己业务很了解,但不知道怎么转换为计算机语言,在跟软件开发人员沟通上存在很大问题,双方在理解上容易产生偏差,造成最终软件不能符合实际工作,所以在需求调研这个环节上要特别重视,对整个项目建设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大力推进应用

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要及时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尽快投入使用,信息系统只有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发挥软件作用,要积极关注一线操作人员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及时组织人员修改完善.重视这块工作,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各个口子下发的软件较多,一线工作人员存在数据重复录入的情况,如果碰上软件本身的缺陷,又得不到及时完善,势必影响软件的推广应用;二是对于项目承建单位而言,推广应用环节已经属于项目试用阶段,对应项目开发小组人员随时有可能抽调到其他项目,技术保障力量及响应时间都会逐渐减弱。

篇5:民政信息化规划

民政规划项目半年工作汇报

州民政局:

我县2011年民政规划项目共5项,现将半年来的项目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建设情况:

1、镇远县救助站项目:原旧建筑的拆除和场平工作已于6月份完成,6月15日进场进行地勘工作,地勘详细技术数据已送州建筑设计院,现正进行建筑设计和联系招投标工作。

2、镇远县殡仪馆项目:该项目选址还没有得到落实,需进一步加强工作,抓紧抓好该项目的选址,努力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3、羊坪镇敬老院项目:已完成了建设项目的各项审批手续,使用面积2800平方米,已自筹资金10万余元,待完成建筑设计及资金筹措后,即可开工。

4、西门社区服务站项目:该项目建筑设计、地勘已于6月完成,西门社区已自筹资金50余万元,如招投标,准建证办理等工作顺利,将于7月中上旬破土动工。

5、镇远县社区服务站项目:该项目选址计划安排在我局现办公地点,因我局还未搬迁,该项目要启动,还需一定的时间,正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同意和支持。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各个项目资金缺口大,前期需要支出的费用多,各

种手续办理较为麻烦。

2、有些项目前期选址、办证等工作比较困难,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力度不大,影响项目开展进度。

3、近期县、乡镇换届选举工作,涉及一些主要领导干部,影响了抓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三、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1、进一步争取县委、政府及上级民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积极做好民政规划项目的建设。

2、努力协调各相关部门,尽早完备各种建设许可手续,力争各项目尽快动工。

3、建议相关部门对民政规划项目按社会福利公益事业项目来重点考虑,重点支持,优先优化办证手续,减免前期办证费用。

镇远县民政局

篇6: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市农业局

一、发展目标

至****年,我市粮食总产达**万吨,棉花*.*万吨,花生*万吨,瓜菜**万吨,果品*万吨,肉类*.*万吨,禽蛋*.*万吨,鲜奶*万吨,水产品*.*万吨,林木覆盖率达到**%,农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年均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递增*%。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经济结构与市域布局

(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坚持“产业调优、品种调良、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着眼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稳定产量,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一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产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化工程,在巩固粮食高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重点鼓励支持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基地化生产。二是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扶持养殖大户和畜禽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养殖上规模、规模上配套、配套创品牌、品牌创名牌上下功夫。三是林果业。着力加强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林菌(禽)间作种养增加丰产林综合效益。四是积极推进标准化农业,发展精准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工企业、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分流,充分就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力争到****年,基本建立起结构明显优化、布局较为合理、素质显著提高、活力进一步增强,能够较好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新框架。

(二)市域布局

*、种植业布局

一是优质粮产业。以发展优质小麦、玉米、水稻为主,在生产趋势上以优质高产并重,按全生产和商品化提高为目标,++++++++、++++、++++、++++等镇为主大力发展优质小麦和优质玉米种植,优质粮率达**%以上。以++++、++++街道及沿运夹河套地带为主建成*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力争将我市建成优质粮生

产基地县;二是瓜菜产业,以发展品牌菜为主,露地菜与反季节菜并重,以品牌菜创名牌,名牌菜增效益为目标,市域分布在沿大沙河两岸的++++、++++++++两镇及++++、++++等镇,尽快形成*万亩食用菌、*万亩水田藕、*万亩大白菜、*万亩土豆、*万亩黄瓜和西红柿及*万亩拱棚辣椒种植的蔬菜生产基地;三是油料和小杂粮生产,以发展油料经济作物为主,小杂粮市域化发展。小杂粮主要分布在++++、++++等镇山市丘陵地市,平原镇以栽培夏大豆和花生为主。饲料作物种植,以沿河道两岸及山市丘陵地带,食草畜禽养殖基础较好的++++、++++等镇为重点,从****年开始,前三年试点,后两年大面积推广。

*、林牧渔业布局

实施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必须把畜牧业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林牧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一是林果业。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建设四大基地,即以++++镇黄丘山市为主的甜桃生产基地,以++++镇南部山市为主的大枣、板栗、冬枣等杂果基地,以++++镇西部山市为主的石榴、甜杏等杂果基地,以++++、++++、++++++++、++++镇为主的速生杨丰产林基地。

二是畜牧业。在产业布局上,全市围绕粮食转化增值和秸杆开发利用,以适度规模为基础,把食草节粮型畜禽作为发展重点。生猪生产重点放在++++、++++等镇,肉蛋鸡主要放在++++、++++、++++++++等镇,肉牛以++++镇为发展重点,示范秸杆青贮饲料喂养,奶牛重点放在++++、++++++++等镇,肉鹅重点放在++++、++++++++镇,肉兔立足++++++++镇向全市扩展。

三是渔业。在市域布局上,以++++、++++街道、++++++++等镇街水塘养鱼为主,建成****亩的名优鱼精养基地,沿运重点发展网围养殖,搞好鱼、藕综合开发,建立立体生态渔业生产基地。

*、农村第三产业布局

****年,农村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重点培育**大龙头企业,开发**大名牌产品。

三、主要政策措施

(一)稳定落实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政策。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不变的政策,签订承包合同,发放经营权证书,加强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

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受益权。要逐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促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允许土地使用权租赁、转让、入股、反包,进一步促进土地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扶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发展集体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农业企业运行机制,努力在“五荒”拍卖、农田林网、小型水利设施等拍卖承包上取得新进展。

(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化进程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快步伐,不断探索新机制,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真正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集科研、开发、示范、推广、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窗口。

*、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把引进、推广新品种作为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根本措施来抓,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引进名优稀特品种,搞好品种搭配,实施良种统繁、统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推广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的先进实用技术,落实生态农业建设的“两减三保”工程,实施病虫害的统防统治、配方施肥的统测统配及生物治虫、间作套种、异体嫁接、立体种养、暖圈饲养、节水灌溉等农业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稳定机构,充实队伍,增加经费,使其真正发挥农技推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标,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型就业能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科技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向村级延伸,切实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争取到****年,**%以上的农业劳动力掌握*—*门适用技术,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以上。

(三)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培植发展龙头企业。结合市域经济特色,重点围绕粮油、蔬菜、食用菌、果品、桑蚕、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的发展,配套建设集产加销、贸工农为一体的龙型链式企业集团,组成企业++++舰队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市重点扶持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产品优势市域化、产品品牌专业化、产品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瓜、菜、果、桑生产,发展畜牧水产生产,放手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植专业产销大户、专业村和产业镇,膨胀优势产业规模,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到****年,全市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镇多业的市域经济特色。创造条件,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增加出口规模。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多方引导、多头领办,积极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以此来调节龙头、基地和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健全产业化运行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其发展重点放在产品运销专业协会、技术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三个方面,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个。

*、健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要继续建设完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有计划地发展期货贸易市场,积极改造农村集贸市场,形成中心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相互联接、互为补充的市场网络。要大力开拓占领外埠市场,努力扩大对外销售比重,组织好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销售等营销方式。要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以市三农服务信息中心为依托,建立国家、省、市、市、镇(街)相连接的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向农民及时提供经济信息。要进一步加强流通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运销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壮大农民运销队伍。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高层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民营经济园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统一规划、总体设计,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同时,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小城镇规划市聚集,严格控制规划市外新上项目的分散布点,使小城镇成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载体。加快以城代乡、以工补农,同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重点建设文明生态村,大力推广规模养殖与农村沼气,食用菌生产与废弃秸杆利用的节能型、清洁型再生能

源技术,努力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抓好防洪排涝、水资源保护和节水灌溉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农业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精心组织实施好涝洼地综合治理项目和土地综合开发,严格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造林。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载体,着力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全面构建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完善经营服务机制,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企业化、产业化水平。加强新型农机具的引进示范推广,大力推广机械深耕、机械精播、++++收获、秸杆还田、化肥深施等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农业机械的配套化程度和作业水平。加强气象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天气预报、气象信息处理、气象卫星应用和++++降雨等系统,要强化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报,进一步提高实效和精度。

(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篇7:民政信息化规划

(讨论稿)

“十一五”时期,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省委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为加快发展我区民政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省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民政系统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发展目标,恪守“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宗旨,全面推进民政事业改革与创新,依法实施相关社会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民政事业快速发展。

(一)城乡低保制度管理规范

救灾救济工作成绩显著。制定和实施《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健全灾害救助工作机制。“十五”期间,共下拨救灾专项资金249.5万元,粮食35.96万斤,食油4212.5升,棉被2400套,帮助灾民修缮住房242间,保证历年受到台风、干旱等灾害的困难群众渡过生活难关,及时恢复生产,保障灾害期我区社会、政治稳定。

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和应保尽保。“十五”期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211.89万元,纳入低保人数由“十五”期初的414户1059人增加到期末的1103户3029人,城乡低保标准从“九五”末的185元提高到200元,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全社会困难救助逐步展开。全面启动实施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工作,发放医疗救助金28.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2名。建立街道“爱心慈善超市”6个,社区困难居民援助站63个,募集(含物资折款)135.87万元,发放援助物资折款100多万元,资助4810户。组建区慈善会,接受社会捐赠2220万元,设立慈善门诊7个,累计发放各项救助资金68.08万元,资助299名贫困学生就学,帮助72户贫困家庭维修住房,解决83户病灾户临时困难。

(二)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

全区拥有老年福利养老院1个,床位数180张,“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完善福利院老人生活、娱乐场所的建设和改造。面向老年群体的“星光计划”取得显著成绩,投入福利金283万元,资助建立“星光计划”示范项目64个。4家社会福利企业安置残疾劳动力160人。与丰泽、洛江联合累计发行福利彩票1.16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30万元。“十五”期间,争取国债资金800万元,其中地方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转贷资金)480万元用于建设区老年人休养中心,项目选址于江南街道办事处乌石山东侧,乌石、亭店社区交接处,首期征地70亩。

(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

“十五”期间,精心指导和圆满完成三次村(居)委会集中换届选举。其中2002年按照《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实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在老城区调整撤并65个居民委员会,组建38个社区居委会和配套组织,社区所辖地域和人口规模趋向合理,组织机构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和社区服务功能明显增强。2003年实行镇、村改制,撤销**、**2个镇建制,设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完成了江南、浮桥街道村(居)的整合任务,41个村(居)整合为39个社区居委会。居务公开进一步深入,居民民主管理意识加强。

(四)拥军优抚安置政策有效落实

建立健全优待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办法。义务兵家属、“三属”、在乡复员军人、伤残军人优待面达到100%,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问题。实行安置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义务兵“安置难”得到明显缓解。“十五”期间累计投入2123.5万元帮助部队抓好基础设施、训练设施、文化设施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发放优抚款250.4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治理发愣功万元;自谋职业的退伍军人达到225人,自谋职业率达到91.5%,无历史遗留未安置对象。

(五)社会事务行政管理取得新业绩

民间组织蓬勃发展,支持民间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十五”期末累计拥有社会团体68个和7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殡葬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火化率年年保持100%;婚姻登记实行集中办理,累计办理国内公民结婚登记11365对、离婚登记873对;收养登记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累计办理国内公民收养104件;完成行政区域界线勘定任务,勘定县级行政区域勘界42.16公里,乡镇界线12.75公里,埋设界桩15个,命名和更名街、路、巷、桥100多条。

我区民政事业在“十五”期间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民政事业费投入相对不足,民政基础设施滞后。二是部分民政业务如何适应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需要进一

事业的投入,大力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进程。为确保民政事业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必须进一步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建立民政事业费自然增长机制,民政事业费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同步提高。作为民政部门,要根据省、市的要求,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民政工作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争取地方财政加大对民政事业的投入,保证各项民政配套资金的落实;要积极争取各项民政优惠政策,扩大发行福利彩票,筹集更多的社会福利基金,弥补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资金缺口;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加强社会捐赠、慈善工作,积极开展社会捐助活动,争取社会对民政事业的支持,充分发挥民间的作用。

(二)增强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权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行政行为,使各项工作逐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廉洁公正的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严禁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强化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强化民政法规宣传教育,实现工作方式从行政手段为主向依法行政为主的转变;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行民政政务公开,通过各种社会新闻媒体和民政网站,广泛宣传民政法律法规,使民政工作法规政策家喻户晓,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守法,支持民政部门依法行政。

(三)以实现三个转变为重点,建立高效的民政工作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工作作风。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完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民政工作管理水平;要转变工作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检查督促各项民政政策法规的执行落实上,履行好政府部门的职责;要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树立民政部门关心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

(四)以社会化、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政事业自我发展机制。民政企事业单位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增强自身活力,走自我发展的路子。区福利院在搞好内部服务的同时,要创造条件,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实行有偿服务,提高两个效益。

篇8: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探讨

一、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意义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计算机网络应用不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形势下, 与时俱进, 加强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 促进民政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 方便群众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有利于提高民政档案管理效率

传统的以人工为主要工作方式的民政档案管理方式, 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场地对繁杂的民政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和储存保管, 档案管理花费的周期场, 工作流程繁杂, 容易导致档案遗失或损坏等问题。建设现代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民政档案进行管理, 能够更好地保管民政档案的原始资料, 省却了大量的人力对档案的收集、分类、归档和保管工作, 缩短了档案从收集到入库的周期, 避免了对原始档案资料的人为损坏, 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民政档案存放占用较大空间的问题。同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民政档案进行归类, 不仅比人工操作更为便捷, 花费时间更少, 同时也更为智能, 方便了使用者对民政档案的检索和使用。

(二) 提高了对民政档案的开发利用

民政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档案, 让档案为民政事业和群众服务。传统的民政档案管理偏重于对档案的收集、保管, 由于技术原因, 对民政档案的开发利用十分不便, 造成了民政档案本身的效能无法发挥出来, 不能更好地为民政事业服务。信息化的民政档案管理方式, 彻底改变了传统民政档案重保管, 轻利用的弊端, 用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就可以随时随地对档案进行检索和查阅,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大大提高了民政答案的利用效率。

(三) 提高了民政档案传播的时效性

利用信息技术对民政档案进行管理, 可以大大缩短使用者从提出档案查阅需求到检索查阅档案之间花费的时间, 民政部门通过运用现代的信息传播技术, 建立网站, 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 运用各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 可以进一步扩大民政档案信息的宣传途径, 能够及时更新、补充、维护民政档案信息, 确保民政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

二、提高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点

(一) 完善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要防范由此造成的档案信息泄露等问题。为确保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应当加强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 包括管理的标准、安全保密制度和信息技术规范等, 防止民政档案信息泄露, 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使用。

(二) 提高对民政档案特色化服务能力

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 是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宣传、开发、利用提供平台和渠道。民政部门应当针对社会需求的热点, 开展民政档案定制等特色化服务, 优化民政档案管理。

(三) 提高民政档案管理者技能水平

一方面, 积极引入档案管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提高现代档案管理的人才技能水平;另一方面,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通过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 培养其信息化管理能力, 提高保密意识, 促进其专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语

民政档案室民政系统开展工作的重要凭证和依据, 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 保障民生、发扬民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参考作用, 是保证民政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 民政档案管理在民政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民政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 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造福群众。

参考文献

[1]姜旭颖.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刍议[J].黑龙江史志, 2014 (5) .

[2]韩东.档案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4) .

上一篇: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下一篇:时间,一个匆匆过客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