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

2024-05-27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精选6篇)

篇1: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

汽修专业新型“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缓解人口就业、资源环境等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急迫问题。科技进步和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迫在眉睫。因此,加快教育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推进“工学结合”模式的思考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教育模式,就要与我国基本国情紧密结合,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成功经验,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灵活确定,该模式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操作性强、实现校企双方与学生共赢。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转变社会观念,树立全新人才观我国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大地方是社会观念,一方面社会上有些人不把职业教育当作正规教育,认为上了职业学校低了一等。另一方面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较低。要通过宣传高技能人才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扫除重学历轻技能、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落后观念。树立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同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提高助学金、奖学金比例和对农村职业教育实施免费政策来吸引学生,让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孩子上得起学。宣传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良好就业,增加汽车专业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动脑动手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

完善“工学结合”法规,建“双元型”职教平台国外“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我国应尽快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规定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定位、职业培训手段,明确企业与学校的分工合作责任和保障学生工学期间的权益。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尽快制定国家级工学结合分专业教学方案,视职业教育专业的不同,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实训时间和组织形式,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健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创新“汽修专业”人才培养依据国家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教学大纲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改革和完善本专业课程设置。合并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学4门课为机械制造基础1门课,合并电工、电子和电力拖动3门课为电力传动1门课,强化汽车电控、现代汽车维修,还要针对广大农村市场增加拖拉机和收割机维修等课程。按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职业能力培养新课程。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对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的比例分配进行优化。理论教学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不过分追求完整

性与系统性,突出实用性的培养。强调“手脑并用”的教育理念,对汽车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以培养目标为中心,按汽车制造、维修、售后服务分类定向设置教学模块,再根据学生就业需求进行模块式组合完成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拓宽学生就业市场,满足汽车、农机等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认知、避免灌输,启发、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教会学生动手、动脑,做人、做事。大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力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较高境界。建议由教育部组织常设专家委员会编制、更新专业教材,改变汽车专业教材落后于产品的现状。积极探索开发有利于“工学结合”运行、有利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实训教材。教材拟采用活页形式或电子教材,最大限度紧跟汽车新技术发展,以保持教材的先进性。要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专业外语学习,提高应用能力和服务水平,与世界接轨。坚持以教师为本,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应以教师为本。吸引那些品行高尚、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严谨笃学、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投身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必须热爱职业教育工作、有强烈的职业教育观和高水平操作技能,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借鉴国外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一是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等到学校经教学培训取得任职资格后担任教学工作;二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实习锻炼并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是要从企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一支“双师型”的特色师资队伍。专业教师还要与时俱进,跟踪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最先进的汽车技术,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强化实践性环节建设多元化实习基地由本专业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确定的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法规或双边协议方式按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的建设校内、外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实习基地。要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校企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如职业学校独资建设大型企业自己的培训中心或由学校和企业合资建设。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实践教学内容、质量标准、监控方法,共同组织实训教学。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让学生在这种实训基地中得到充分训练,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对接。要健全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达到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确保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篇2: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

杨利彬

职业学校发动机教学属教学中的机械专业的重要的一个分支,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机械专业的共性。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对象的不同,决定了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学又有其独特的个性。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漠视其中的差异,人为的拔高教学要求,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本人经过近段时间的职业学校教学的实践,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反思。

(一)应强化基础知识,重视文学素养

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于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的学生要差些,大多数学生是从重点、普通高中落选之后才进入职业学校。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许多知识是初中阶段,甚至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这些学生没有掌握或掌握不牢,因而职业学校在上专业课的同时,必须为学生补上文化这一课。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才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强化能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输送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是职业学校各学科教学的中心。各学科都必须在“以基础知识为本,以能力训练为主”和“浅化理论,强化训练”的总原则下开展教学,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学在高一年级主要突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弥补;进入高二年级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的培养,尤其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与普通高中有所不同。普通高中主要是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毕业生,学生毕业时要面临高考,而目前我国高考的试题只偏重阅读与写作,因而导致普通高中的教学在能力培养上也偏重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往往比较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具备各种能力。因此开展比赛,就职演说,组织课外活动,到附近的工厂参观、实习,都成为教学的组成部分,使他们毕业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基层、适应用人单位。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学也只有突出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市场需求,顺利走向社会。

(三)注重实用性,改变应试性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因而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实用性。为了适应职业学校的特点,突出强调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即教学内容力求切合职业学校的实际,加强实用能力的教学,锻炼学生的实用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就业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利用教材,又要突破教材;既要突出与学生就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几种实用的教学。

(四)切忌照本宣科,提倡互动教学

如果教师不充分地备课,只是照本宣科,那么课堂对学生就会毫无吸引力,更谈不上学习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由旁观者变为局内人,是教师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互动式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职业中学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互动式教学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从而发挥主体作用,体现主体价值。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有助于教学主体“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自我发展”的教学模式。

(五)降低教学难度,变换教学形式

心理学研究证明:单调呆板的刺激容易使人疲劳,容易分散注意力;灵活多样的刺激,则使人精神焕发,不易疲倦。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学习上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缺少紧张感,因而课堂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相对差些,注意力也往往容易分散。针对这种情况,职业学校教学的手段更不应该单调呆板,而要灵活多样,以提高学生兴趣。另外,职业学校的许多专业课具有实习、实验、操作等实践内容,这些内容客观上促进了专业课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学生适应了专业课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也就自然而然地要求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突出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既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可以借助语言手段、情境手段、对话手段、音像手段、字画手段、练习手段等来突出灵活多样。这样,职业学校教学才能更形象更生动地传送信息,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接收信息。突出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措施。当然,在突出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时,也要考虑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不能在短时间内太频繁地更换手段,以免影响培养学生稳定持久的注意力。

(六)摈弃填鸭教学,代以精讲精练

职业学校在教材、课时方面,具有“一多一少”的特点,即教材篇幅多,每册都有几十篇课文及几个单元训练;教学课时少,一般每周四课时。篇幅多,课时少是职业学校教学中的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方法,就是改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突出重点,精讲精练。精讲精练不等于少讲少练。精讲,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难点,尽可能讲得精要,讲到点子上,为学生输入有效的信息;精练,要求学生必须在掌握教师所传授知识、方法的基础上去练,而且要练得有效,避免机械地盲目地无效地练习,通过练习,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目的。精讲精练运用得好,能大大提高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的效率。

篇3: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

一、双主体模式下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1.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定义

我院汽修专业隶属于校企利益共同体———众泰汽车学院。“双主体”是指学校与企业共为主体, 对学院实施日常管理, 众泰汽车学院既是金职院的二级学院, 同时也纳入众泰控股集团人力资源培训管理, 各项工作均由校企双方协商后开展。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分阶段、分年度进行, 针对三年制高职学生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外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第三年以准员工的身份到企业工作岗位,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 完成工作任务, 提高综合素质, 确定就业岗位。在校学习阶段, 主要进行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教育, 完成职业资格考证;进行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与能力教育, 满足学生职业发展与迁移的需要;进行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进入企业实习后, 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与顶岗实习, 并结合实习工作任务, 确定毕业实践课题 (项目) , 完成毕业设计课题;逐步提升职业技能, 拓展职业能力, 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达到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完成准员工到正式员工的转变。可以说, 学生在成为众泰汽车学院一份子的时候, 就有半只脚已经踏入众泰集团的大门。具体如图1所示。

2.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汽修专业的创新实践

众泰集团作为金华当地著名的汽车制造的新兴企业, 在汽车后服务人才方面的需求量比较大, 企业也急需一批懂技术, 擅长众泰汽车维修、诊断、保养等方面知识的人才。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作为省级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熟悉汽车结构、养护及检修等专业知识, 能使用智能化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性能检测、故障诊断及排故修复, 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具有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需求和专业建设产生了交集, 同时赋予双主体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说, 在该培养模式下, 就读众泰汽车学院的全体学生, 均由企业按照对员工的要求来选拔, 同时众泰也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众泰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员工的同时, 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保障;同时, 将学生定位为基层技术岗位的管理干部, 还为学生制定了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 给他们提供学习和晋升的机会。这些条件吸引了广大优秀学生到学院就读。

二、双主体模式下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 也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顶岗实习实践,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融洽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关系。从学校方面来说, 借助企业的顶岗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感性认识企业, 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改革。

学院汽修专业以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 借助校企利益共同体———“众泰汽车学院”这一载体, 对专业的顶岗实习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师生“双顶岗”

当下职业教育对教师实践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 不但能提升自身实践技能、开展科技项目的对接、合作;同时也能将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传授给企业的员工, 开展员工培训。为此, 汽修专业从2009年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年轻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学习、工作, 效果良好。通过到企业的顶岗, 收获颇丰, 其中与企业合作的《组合电机驱动的四轮电动车的研发》、《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均衡管理和控制研究》被列为金华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对于学生, 为了缩短学生融入企业的时间, 在原有大二暑期安排一个月专业顶岗实习的基础上, 增加了毕业顶岗实习的时间, 将原先17周的毕业顶岗实习增加到21周, 同时在实习之前完成毕业答辩等各项工作, 以创造宽松的实习环境, 尽量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2. 校企“共评”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校企共评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同时为保证顶岗实习的有效进行和学生实习质量, 专业组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开展岗前培训, 强化岗位技能及岗位意识, 并制订相应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规范。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 学生按照企业准员工身份管理, 以企业为主, 学校派专任教师常驻顶刚实习企业协助管理, 学校、学院督导及专业主任不定期开展检查, 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 企业按工作量、产品合格率、职业素质、出勤率等进行评分占80%, 学校按工作态度、实习日记、总结及技能掌握程度等进行评分占20%, 成绩合格后由校企双方共同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 并及时总结经验。

三、双主体模式下的课程设置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过程当中的基础和落脚点, 是培养方案得以实施的载体。双主体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势必要体现出“双主体”的特性, 因此要求在该模式下学校和合作单位共同开发专业课程, 引用企业中的真实案例, 并加以项目化的教学改造, 使学生所学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贴近, 增加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汽修专业与企业深入合作, 在体现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一些课程 (图2为汽修专业课程体系) 。诸如汽车电路与电子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养护、汽车综合检测与诊断均实现了校企合编教材, 很好地将企业的案例融入课程。此外, 按照“5S管理”的理念与标准, 根据企业的标准构建了一体化教学功能区以及实验实训区, 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在于创新并实践新的、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 我院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适合于汽修专业, 对于其他院校工科类的其他专业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振洪.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与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8) .

[2]刘光明, 刘德辉.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 .

[3]张兵.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保障的研究[J].宜宾科技, 2011, (4) .

篇4: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

关键词:中职教育 现代学徒制 汽车专业 企业仿真情景 带教师傅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比单一的职校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可以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率为世人瞩目。由于当前国内尚缺乏职教配套法律和资金的支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遇到了“职校热、企业冷”的发展瓶颈。

笔者以学院汽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活动为案例,探索了以中职院校为主体,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资深技术人才和工匠,建立校内带教师傅队伍,以校内企业仿真情境多元整合学校和企业的培训功能,阶段性部分替代企业学徒的初、中级培训效能,实现现代学徒制中企业与职校的双元教育作用。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中企业培训的内涵

中职学生因其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其培养目标一般定为初级技能人才,培训内容不求知识的系统,强调以技能为主。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受教育者“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构建了其所学的利益驱动机制。工学结合的学徒培训过程补齐了学生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与技能的空白,接地气的企业实践有助于学生熟悉社会、感受就业压力,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1.学徒制中企业培训的基本内容

由心理学原理可知,人类获得的知识由显性和默会两种知识组成。显性知识是可以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等来表达。默会知识是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例如汽车维修专业工作的工作经验、判断能力和操作技艺等难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获得,只能靠在生产实践中师傅的口传手授和学徒的步步模仿、用心领悟以及身临其境的历练来获取。

企业学徒培训的内容包含显性和默会的知识,其培训的重点为默会知识的建构。经对汽车维修企业调研分析可知,企业学徒培训的显性知识为新入职员工的应知应会、行为规范和企业文化等内容。默会知识则包括工作经验、技能提升、职业敬畏意识、客户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养成和企业约定俗成等内容。

2.学徒就业压力激发出的向学动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存与生活的压力会迫使人们按照一定的规矩行事。国内职教“先学习、后就业”的培养模式和中职学生免费就读的待遇,令中职学生感受不到社会就业的压力和竞争,缺少利益驱动的学习导致中职学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

而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企业学徒身份的签约定位和工学结合的企业培训,可令学生直接体验到就业的艰难和生存的意义。由此可使学生明确职场发展方向,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普遍会形成足够的学习动力。这种持久的学习动力构建与激发学习的环境是学校教育所短缺的,只能在学徒制的企业活动中获得。

3.职业素养与价值观的养成

近年来随着国内进入到经济转型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的新阶段,单纯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升级的发展需求,企业多样化的用人需求倒逼职业教育尽快实现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构建养成的关键期,单纯学校的教育、过少的社会信息获得,很难实现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纠偏效能。

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实施,推进了职业教育由“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的进化,可使学生深刻体验社会并获得全面的社会信息,通过企业培训和社会实践具备相应任职需求的职业素养,也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正向构建和提升。

二、校内企业仿真环境设计

为突破现代学徒制推广“职校热、企业冷”的瓶颈,笔者学院汽车专业以校内企业仿真环境和引进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及工匠组建校内带教师傅队伍,替代部分企业培训功能,实现学徒制模式中企业学徒的培训效果。

1.创新模式教学计划的调整

对汽修专业3年学制进行的调整为:在校学习2年半,顶岗实习半年,每学期企业实践体验不少于1个月,企业实践体验总累计约为1年。学生在校期间,每教学周采用“3+1.5”时间安排,即:3天职校课程、“1.5天”企业化仿真训练或对社会服务。校内仿真培训由带教师傅负责组织进行,校内专业课和基础实训仍由在职教师负责完成。

2.企业仿真培训内容的设定

由于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学习力较弱,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为主。因此,校内仿真培训内容则安排为汽车维修企业新入职员工应知、应会内容和企业生产主要项目的熟练工技能,同时辅以5S管理、客户服务、职业敬畏和企业约定俗成等默会内容。考虑到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校内仿真培训内容不求系统,以够用、适用为宜。

3.学生的入校评价与拜师

学生的天分对学习效果影响较大。为保证教学的成功率,笔者学院在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前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择业建议,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确定其发展方向和学习深度。

为求得学徒培训的效果,笔者学院采用了双轨的拜师行为,即校方组织拜师和学生校外自由选择拜师的两种方式。校方拜师对象为从企业引进的带教师傅,带教师傅须在行为规范、知识技能、工作作风和职业素养等方面承担起培训的责任,学校以量化考核的方式检查评价带教师傅的培训效果。

4.建立学分制仿真培训考核制度

校内汽车专业仿真培训内容以经过企业调研和带教师傅推荐的内容为主。为保证培训效果,将专业训练的应知、应会和技能提升的知识技能点量化为学分,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参与学习和考核,达到考核标准即可获得该知识技能点的学分。仿真培训不设考核次数限制,学生随时可以申请考核,且可多次复考,如此可以满足高、中、低不同能力差别学生的学习需求。

5.校内企业工作情景仿真建设和培训组织

为使学生在校内仿真情景中获得企业生产实践的体验,在上级主管局和学院的支持下,学院准备了24台各种二手车辆用于仿真作业培训试点,以与企业生产相同的实车操作情境保证仿真培训具备足够的训练资源。该仿真培训过程以企业生产质量标准进行,全流程模拟企业生产过程。学生按企业生产班组标准自由组合,在带教师傅的指导下,逐个技能知识点循环进行训练或进行对外服务作业。

三、带教师傅队伍的构建

笔者学院汽车专业的企业资深带教师傅的选拔工作已开展了4年多,前期仅为解决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和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式教学活动,使笔者学院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带教师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迄今为止,笔者学院汽车专业共筛选、试用企业带教人员累计达60多人,现聘有全日制带教人员9人,兼职人员12人,现已形成大连地区职业院校中实力最强的带教师傅队伍。

1.带教师傅的选拔标准

企业带教师傅队伍的选聘是决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笔者学院汽车专业采用海选加试用的方式进行筛选。笔者学院聘请企业资深带教师傅入选标准为:善于表达沟通、责任心强、具备言传身教的能力,德才兼备品行端正,热爱职教事业,全职从事过汽车维修专业工作年限15年以上,必须有过汽车维修厂厂长、技术主管、售后服务经理等工作任职经历,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熟悉企业培训工作等。外聘师傅到校任职后,一般须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试用,能胜任职教带教师傅工作并获得各方认可后,方可长期聘为带教师傅。

2.带教师傅职能设置

笔者学院汽修专业带教师傅的带教对象为参与学徒制仿真培训的学生和汽修专业在职中、青年专业教师。带教师傅按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划分为三个训练模块,在正常教学状态下每天各模块保持有1个教学班参与仿真训练。训练内容有关技能、经验传承及培训等,标准完全复制企业培训的初培和中培(部分)标准,训练量可等效于企业实践工作量。这种足够强度的校内实操训练,预计能够达到学生企业实践的培训目标。

另外,笔者学院将带教师傅的带教面扩大到中、青年专业教师,目的在于通过对其言传身教和仿真训练,助其迅速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训的综合工作能力。

3.仿真培训手段

仿真实景下对学生以学徒身份的技能训练,提供了近乎实战又带有保险系数(培训允许出错)的培训平台,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教师傅科学、适时地安排不同的训练项目,同步组织各个生产实用的技能项目循环训练,能有效地提高仿真环境的资源利用率,相较企业学徒实践过程能明显缩短培训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训练中带教师傅通常采用“现场讲解法”“实操示范法”和“角色互换法”等组织训练,为巩固培训的效果,每个项目的训练中还要开展作业班组互动讲评活动,以增强学生对默会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与培训效果评价

教学评价既是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也是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它发挥了预测监控的功能,同时起到了反馈管理的作用。为了真实考核评价现代学徒模式的教学成效,笔者学院对此采用学校教学评价和企业应用评价并行的考评过程,该评价过程由企业带教师傅、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完成。

1.以校方为主的考核方式

为了保证校内课程评价的功效,该专业考评采用了三种教学评价方式,即学生评价、教师(校内教师和企业带教师傅)评价和教学过程评价。实施这种综合化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的修正与完善,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多元整合的评价体系。

2.仿真培训的企业考核方式

对校内学徒制仿真培训效果评价,笔者学院采用企业评价方式,即反应评价、阶段评价、行为评价和结果评价等。

其中反应评价为学徒在每个知识技能点培训后对培训内容、师傅和培训活动组织的满意度的评价;阶段评价为带教师傅每月对参训学徒进行应知、应会和默会知识的考核,并由带教师傅给出学徒的阶段性评语;行为规范评价为带教师傅、任课教师等在每学期末对学徒的参与态度、工作技能、职业行为和潜能开发等方面给出综合评价;结果评价为仿真培训全部结束后,校方和带教师傅联合对参训学徒进行理论和实操考核,全面检验学徒培训的综合效果和技能水平,以此为学生就业推荐获取有效依据。

五、小结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培训侧重在技能提升和默会知识的构建,其对学生职业素养和价值观构建的作用尤为显著,已推进了向“人格本位”教育模式的进程。

笔者学院为突破现代学徒制在中职院校推广瓶颈所做的改良和创新,仅仅是对其可行性方面的一个尝试,尚不能完全替代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全过程。我们殷切期盼国家尽快完善现代学徒制配套的管理机构、法律和资金保障体系,形成企业主导的职教体系,实现我国职教事业的快速腾飞。

参考文献:

[1]李道国,李贤正.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现代运用[J].科技信息,2010(18).

[2]万希.浅论“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时空, 2005(2).

[3]毛齐明,岳奎.“学徒制”教师学习:困境与出路[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4]王洪斌,鲁婉玉.“现代学徒制”——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5]李江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四化培养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13(2).

篇5: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一、教学改革的需求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的教学模式要与汽车专业的特点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重视理论课的讲授,轻视实践课的教学。其次校企合作制度正在探索阶段,顶岗实习制度还应完善。针对上述情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本次教学改革是分步骤稳步进行,改革所达到的目标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1.近期目标

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应具有的能力:

(1)能熟练应用汽车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3)具备汽车中级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具备对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器等的教具实训台的操作和考核。

(5)具备汽车美容与装潢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2.远期目标

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投资计划,将继续加大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设备的投资力度,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

(1)能熟练应用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3)具备汽车高级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4)具备一定的解决汽车疑难杂症的能力。(5)具备汽车美容与装潢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三、改革的方案

根据我校设备资源及师生的素质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1.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 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加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各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又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因此,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而其前提就是在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

设备和现有学生的人数及素质状况,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在总课时中所占有的比例,使理论课占总学时的30%,实践课占70%,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2.精减优化专业课的设置 通过查阅各中职学校的专业介绍与教学计划,我们可以看到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主要有: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电气设备、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汽车专业英语、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概论(汽车文化)、自动变速器等等。从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并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建立,认为必开的专业课应该包括: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工艺、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专业英语等。

3.处理好各专业课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避免重复学习由于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加之教材编者考虑到专业课程知识的完整性,使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很多交叉、重复、甚至互相矛盾的内容。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从整体专业教学出发,加强互相沟通与配合,根据各专业课教学需要,对互相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努力做到互不重复、互不矛盾、互相补充,从而达到精减优化专业课程知识结构。

4.理论课与实践课应有各有所长的老师分开授课 有的老师学历很高,理论课讲的有条有理。但是,实践上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实践经验。这些老师很适合担任理论教学。如果条件成熟,我们可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他们虽然不能把理论讲的很透彻、精辟。但是,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适合做实践课的指导老师。因此,理论课有专门的理论课教师授课;实践课由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做指导老师,以确保实践课的质量。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要加大高级技术人员的引进,可以聘请专职的技术人员;也可以与汽车修理厂或者汽车4S店联手实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资源共享。

5.采用实物教学,加强理解 由于汽车的零部件很多,结构又非常复杂,对于汽车专业的教学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用手比画、用手在黑板上画图,是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的。所以,充分利用工学一体教室、数字仿真教室进行“学中做,做中教”。只要见到实物,学生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就非常清楚,一目了然。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大。

6.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协助教学 对于汽车的某一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单看懂实物的结构是不容易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因为这些结构不能动,能工作的又被外壳遮挡,看不到。如果用多媒体软件协助教学问题就简单多

了,我们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形式,使内部零件的工作情况和某一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看的一清二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7.改变传统的教案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案的要求要有标准的格式,教案的内容也要紧扣书本,教学的进程也是按教务部门固定的计划进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由于课时和授课内容的限制使得教师对授课内容很少有新知识的添加。对于这种教师授课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矛盾,我们专业要对教案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手写的讲义、提纲、课件等等只要是便于学生接受的形式都可以;教案的内容也不一定非是课本内容不可(将来本专业要有一套自己编制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写出使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对于那些理论性强,学生听不明白的内容可以适当的省去,给学生增加一些通俗易懂、又经常应用到的内容。同时,由于汽车行业发展很快,很多新知识教材上是没有的,这些又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就要及时的补充,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新信息、新动向,便于学生就业后能很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

8.改变学生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按时、按老师的要求做好课后的练习和作业题。学生所学知识都在作业本上显现出来,这种作业与我们的汽车专业的特点极不协调,严重制约着学生能力显现和发展。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首先,作业的

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课件,也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学生制作的电路控制等等。其次,作业的题目设计不搞一刀切、统一化,作业题目的设计要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制定出个性化的题目,即作业题可以设计多个,供各类学生进行选择。学生选择的题目就说明他对这个题目有兴趣,也有一定知识积累,他自然就会很用心的、努力的去做这个题目,效果自然也会很好;作业题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也可以是实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汽车某一部件或机构的新设想等等。只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都可以是学生的作业。

9.加大师生与外界的交流 我们要不断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与外界交流。闭门造车,却天天喊提高水平、提高素质、提高质量、提高知名度是不现实的,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我们要真正的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就要与外界交流。对于老师,要定期去外校学习、观摩,去汽修厂或者4S店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要经常的参加一些技能比赛,不但在校内比赛,还与其他的学校比赛,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差距,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

四、今后改革的方向

1.需要不断完善汽车专业结构机制;

2.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从岗位工作需求出发构建技能教学课程体系);

3.加强现行场地的改造和设施完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4.加强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重点建设机电方向、钣喷方向、商务方向和美容装潢方向);

5.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实现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6.要有多媒体教室采用软件教学,这样既节省资源又使学生易学易懂。

7.给教师提供编写教材的条件,使教师能编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好教材。

8.精简基础课,增加专业课。

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一)汽车维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短短的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飞速发展,汽车新技术层出不穷,汽车产能不断扩大。很多汽车制造厂商,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设计、制造技术,已将汽车新要产品的开发周期由几年缩短至不到一年,而且每款新车都体现了当今最新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汽车维

修技术的进步,汽车维修行业正朝着设备现代化、资讯网络化、诊断专家化、管理电脑化的方向发展,修理模式已由传统的拆卸修理型转变为诊断换件型。知识的密集性和技能的综合性已成为现代汽车维修职业技能的重要特点,汽车维修业也正逐步地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极大发展空间且对于维修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的技术服务性行业。

汽车维修市场高科技化进程的加快使传统的汽车维修企业正在被现代化的汽车维修企业所替代。高科技的维修设备、高技术的人员、现代化的管理等等正在接管往日落后、陈旧的汽车维修企业,并给企业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和生命,推动着汽车维修市场的进步发展。可以相信,未来的汽车维修市场也会象汽车工业一样,继续向高科技迈进。

(二)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操作层、管理层,掌握现代汽修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现代汽车结构原理、传感技术、液压控制及自动控制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包括硬件、软件)知识且操作熟练,能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我校在现有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陇西县运输公司、甘肃国林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陇西鸿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陇西恒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制,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1)校企结合阶段

第一、二学期充分利用工学一体教室、数字仿真教室、企业生产岗位,在汽车驾驶、汽车电路维修、汽车动力维修、汽车钣金维修、汽车美容、汽车装潢、汽车营销等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场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数字仿真教学,实现“学中做、做中教”教学模式和模块化教学方式,进行专业基本知识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专业基本技能实训,重点培 9

养汽车电路维修、汽车二级维护、汽车发动机、钣金工艺及车身检测、汽车美容与装潢等基本技能。

(2)工学交替渗透阶段

第三、四学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用“工学交替渗透”模式,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技能,包括发动机基本维修能力、汽车车身修复与检测、汽车底盘维修能力等,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分置换和弹性学制为基础,实施教学计划,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订单培养。②半工半读。③项目导向。④以赛代练。建立大赛与选修课程学分置换机制,培养学生技术创新能力。⑤以训代学。到企业、兄弟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参加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的专项进修培训,认可进修培训结果和相应学分。

学生可以根据能力要求和就业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以上培养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修读。学生还可以根据情况申请延长该阶段的实训时间(但全部学习时间最长不能超过3年)。

(3)顶岗实习阶段

学生在最后一年到企业,通过岗位锻练,拓展和提升专业技能,养成职业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篇6:汽修专业人才需求报告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汽车维修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对汽车产业、汽修行业的调查,我校按照国家提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措施。

(一)专业的社会背景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亿辆。这是中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大关,仅次于美国的2.85亿辆,位居世界第二。中国1亿辆汽车保有量中,包括近2000万辆三轮和四轮低速货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用车。中国庞大的汽车保有量为汽车维修来了广阔市场,从而使得汽车检测与维修这一行业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技术工人队伍结构中,计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仅为4:8:31:57,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 11:23:49:17,由此可见,我国汽车行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十分短缺。

(二)专业的行业背景

1、汽车维修行业前景十分看好

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培训已被纳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新开的汽车“4S”店如雨后春笋,每间“4S”店都少不了汽车维修人才、管理人才。

2、汽车维修行业人才质量需求

目前,先进的汽车维修方式已从在汽车出现了故障后再去修理,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方向转变。此外,汽车维修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近年来,更出现了汽车远程诊断技术。因此行业对高技能人才也产生了大量需求,提高了对汽车修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3、维修队伍综合素质亟需提高

由于汽车维修人才有不同的层次,如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具体的技术水平要求不同,市场需求量也不同。高层次的人才技术比较全面,综合素质好,能迅速掌握新的汽车维修技术,适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对维修人才的要求,需求量在近一两年呈现出扩大趋势;只能从事一般的维护,保养工作,碰到一些技术难题就束手无策的低层次学徒工早已过剩,只懂一点机械维修知识的汽修工也面临危机。

现代汽车的科技含量高,维修方法要求规范化,诊断检测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要求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以技能型为主。在理论上应具备:对现代轿车的结构原理比较熟悉,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对传感技术、液压控制、自动控制技术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能直接阅读英文维修手册;在实践技能方面,应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智能化的仪器来检测诊断和维修现代轿车出现的故障。这就要求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机械原理构造,而且要有电控理论知识。

(三)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1、人才的需求及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1)人才的需求

从对人才的需求看,对各个工种及职位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其中需要汽运一体的维修工量最多占到将近40%,正好是机修工和电工的总和,说明企业比较欢迎既懂机修又懂电工的人才,而汽车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占了一定的比重,有近20%,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家车的保有量逐年增加,这个岗位也变得热俏起来。从调查的情况看,企业对技术主管、经营主管、前台服务、汽车配件管理、部门经理等职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随着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壮大,使汽车技术人才的去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也不断向管理层发展。这也就使我们在专业定位时有更大的选择,我们除了汽车维修人才、汽车与配件营销人才、汽车检测人才可以培养外,还可以培养汽车管理人才、汽车美容装潢人才等后服务行业技术与管理人才。

(2)职业素质的要求:

调查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有很高的期望,希望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团对合作意识,有90%的单位就明确希望他们的员工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职业道德及热爱本企业,敬业爱岗的精神,其次有70%和 46.7%的单位对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在他们看来比其他的什么都重要。

(3)职业岗位分析

分析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设置及结构状况,从调研企业设置的技工

岗位中,机修(发动机底盘修理工)、电子电器、钣金(车身)、涂漆等岗位数已占82.1%,这些岗位的上岗人员数已占技工上岗总数的82.8%以上,构成现代汽车维修的四大主体生产岗位。而为修复旧零件设置的机械加工职业(工种)岗位,仅占技工岗位的4.8%和技工总数的4%,并且日渐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汽车维修业已呈现职业岗位归并和重组的趋势。上述四大主体生产岗位的设立和形成就是这种重组和归并的结果。这种岗位的重组,一方面大大地简化和减少了企业岗位类别,同时对从业人员技能的一专多能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四)结论

上一篇:第2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总结下一篇:党员示范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