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发展

2024-04-15

湖南农业发展(共8篇)

篇1:湖南农业发展

文章标题: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我市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实现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的转变。

1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服务业日趋壮大,农机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农机总值达到5.32亿元,农机总动力首次突破百万千瓦大关;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6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80台,同比增长50,主要农机拥有量继续位居济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农机作业领域逐步拓宽,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0万亩、115万亩90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率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21.4,同比增长41。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大葱生产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农机服务业持续发展,农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73个,专业农户5146个,农机销售、修配网点273个;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2.8万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5亿元,农机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南部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机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机研发力度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三是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我市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四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无法得到财政支持,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全无保障,农机站原有的作业机械老化、损坏严重,平调、挤占、挪用乡镇农机站资

3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乡镇农机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无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由于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立足全市实际,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机化发展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农机化结构实现四个转变,在全市初步建立起农机化发展的四大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机械物质保障。

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重点:一是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机耕道路建设要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村村通公路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板块基地建设中,纳入土地整理建设中,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不断完善农村机耕道路,搞好管理维护。二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农业特色板块建设。一家一户几亩地分散经营是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板块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统筹考虑,便于农机作业。特色产业的种植要尽可能做到规模化,形成一块一种,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发展布局。农艺要符合农机作业要求,同种同播,同期成熟有利于农机开展规模作业。要鼓励土地有偿使用,有序流转,适度集中。

农机化结构四个转变:一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巩固提高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以及与其配套的复式多功能机械。着力实施好国家优质粮农机装备推进、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三个项目,力争玉米机收及还田面积达到20万亩,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4万亩。二是由抓粮食作物生

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

篇2:湖南农业发展

广东省WTO/TBT中心 吴宏宽

摘要: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产品优质化、提升农业产业层次、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工作。业标 准 化

食品安全

标准建设 关键词:农

来 我 国农 业 积 极推 行 农 业标 准 化 , 使我国的农业得近年

到了快速较好的发展,从世界农业标准化道路的发展历史表明,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标准化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因此,实现农业标准化没有一

本人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唯有从实际出发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选择,想从继续加快 建立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入手,充分利用 WTO 规则内的“农业标准化”政策, 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方面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三个薄弱环节”:

(一)、技术现状落后,技术储备不足,难以跟上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进程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指标低且项目不齐全的问题突出。如,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有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等指标,没有涉及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含量指标,进口茶叶受检农药品种在欧盟、德国、英国、日本分别为62种、56种、13种、64种,而我国只规定两项指标;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残留量,共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CAC)对176种农药在3 75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项农药最高残留标准。

实现“农业标准化”创新跨越式发展,必须清醒认识我国“农业标准化”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我国“农业标准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发达国家的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其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在0.5%左右,而我国却不足0.3%。我国农业科技高端产品缺乏竞争力,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的良种,70%以上的农产品先进加工设备,90%以上的高级蔬菜花卉品种都依赖进口。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持续快速发展,使加快“农业标准化”发展显得越来越迫切。

(二)、人才资源储备不足,难以跟上农业标准化实施进程的需要

我国农村自然资源刚性约束加剧,迫切需要科技助农。从当前和未来发展看,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依靠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已难以为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土地流转成本不断提高,使发展农业科技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最为迫切的话题。以耕地为例,我国耕地面积已从1995年的19.5亿亩减少到2010年的18.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这就更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发展、打造更具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体系。

农村人才资源形势日益严峻,迫切需要科技强农。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呈结构性下降,用工成本迅速上涨,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缩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这就需要提高农村人才资源跟上劳动生产率和增强农业科技能力。国外农业老龄化之所以没有威胁到农业生产,是因为他们较高的农业机械化和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了农业劳动力的短缺。美国农场主的平均年龄是57.1岁,日本农业从业者中65岁以上的人员所占比例为61%。可见,农业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重要作用和对人才资源的要求。

(三)、是监管手段不足,农业标准陈旧,检测、认证与管理难以跟上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需要。国外的农产品标准每隔2年或5年修订一次,我国10年以上的国家标准占37.7%,5年至10年的国家标准占33.4%。以加工食品标准为例,据统计,我国加工食品标准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的有12%,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标准的有40%,采用国际制酪业联合会标准的有5%,所占比例都不高。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化肥、农药、激素、添加剂的大量使用,我国食品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屡禁不止。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增加,不仅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并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食品重大安全问题仍然不断发生,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人们对农业标准化实施问题不得不作进一步思考。大量食品安全事件表明,标准化生产实施关键是重视基础生产环节,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只有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解决农产品生产诸环节标准化实施中的问题,才能从源头上确保食品的安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农业自身发展能力。由于各种污染和农药等残留的存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实现食品安全的保障,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时刻;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我国迎接国际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也是实现产业化、增加农民收的重要途径;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内容是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化、生产资料标准化、加工制成品标准化、生产过程生产工艺标准化等,这些都是相关部门要重视的方面。

二、以上农业标准化问题中对我们的启示

(一)我国农业的发展目前已经从传统农业步入现代农业阶段,建设现代农业的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启示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兴农的道路,而农业标准化是科技兴农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面临农 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农业资源过度消耗以及农业国际竞争 力不强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 农业标准化,利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力量武装农业,把科技兴农落到实处。

(二)农业标准化应在全局视野下实现中重点突破。我国农业标准化推广过程中有自己的特色,因幅员辽阔,各个区划的农业有各自的特点。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在重点任务中就“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进行了部署,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鼓励和支持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于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的重要作用。我国加入WTO之后,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经济,在激烈的全球竞争的环境下情况比较复杂。要增强我国的农业发展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国 际生存能力、竞争能力,争取国际市场份额,应该加快农业标准 化的发展,而农业标准化的主角在于龙头企业,农业标准化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起到充分的带头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发展壮大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带领并引导这些企业务必按照农业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和开展销售工作,企业与生产基地 或农户完成密切的产销合作关系,龙头企业向农户下单,从而促进农业标准化顺利开展,同时完成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在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方面,《规划》在保障措施部分就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补贴力度、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做了明确部署,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突出抓好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和与国际接轨的原则,尽快建立产地环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级、物流设施、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政府需增加经费投入。农业标准化建设是科技兴农的有效途径,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农业标准化的经费投入,用来确保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秩序发展提高。而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农业方面所投入的资金经费,我国还相差甚远。美国联邦制定农业政策,支持农业经济事业,对农业进行巨额的补贴,保证粮食稳定增收和农户的稳定收入,鼓励农业经营投入,加大农业经费投入,保证农业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

三、结语

实现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

运 用 农业 标 准 化手段,发 展 益性为主的定位,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农 业 还 需 要 许 多 其它内、外部环境条件,我们必须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科技强农、科技助农、科技兴农和科技富农,努力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美国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

吕婷婷 王立娟

中国海洋大学

[2]实施农业标准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肖贵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第30卷第2期 [3]农业标准化概论

张洪程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12月

[4]三安超有机标准化农业系列丛书

张令玉

篇3: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科学发展

一、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

按照“稳粮、增棉、扩菜”的总体工作思路, 面向市场, 统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节约水资源、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 调整优化作物布局和品种结构, 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 发挥优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棉花和设施蔬菜的特色优势, 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 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 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思路, 引导群众调整粮食布局和品种结构, 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饲用玉米、优质杂粮等, 提高优质专用品种比率。力争小麦优质专用品种比重占到60%以上;饲用型、加工型玉米面积达到200万亩。

二是抓好优质棉花生产, 提高产业竞争力。着重抓好“一稳定、三提高”, 即稳定面积, 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抓好棉花优势区域建设, 促进棉田由非优势棉区进一步向优势棉区转移, 由零星分散棉区向集中高产棉区转移, 由农户分散种植向植棉大户转移, 促进棉花生产由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效益优势转变。推动棉花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 积极示范推广抗虫杂交棉种植。

三是大力推进设施菜产业发展, 打造农民增收新亮点。面向市场, 突出特色, 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 提高质量, 增加蔬菜生产效益。在布局上继续坚持沿路开发、成方连片、规模发展, 重点抓好一批专业村;在品种上突出特色, 一个县瞄准两三个主导品种做大做强;种植形式上, 在继续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的同时, 加快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中小拱棚。全市蔬菜面积稳定在150万亩, 设施蔬菜面积力争达到75万亩, 蔬菜节水技术推广面积30万亩。

二、大力推进农业节水,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立足田间节水, 遵循需水规律, 结合区域特点, 改革耕作制度, 优化种植布局, 配套田间节水设施, 集成创新节水模式, 普及推广节水技术, 完善监测服务网络, 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节水农业格局, 努力提高水的生产效率, 实现经济效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努力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品种选育上, 由偏重于高产、优质向高产、优质、节水、高效并重转变, 积极培育节水、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作物新品种。在技术体系上, 由以高产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向以节水为基本要求, 节水、高产、高效并重的技术体系转变, 积极推广农艺、生物、农机、工程措施相结合的节水增产技术体系和栽培模式。

在推广重点上, 由偏重于推广高产技术和栽培模式向把节水作为先决条件, 良种良法相结合, 统筹光、热、水、肥等因素的综合性长效技术和栽培模式转变, 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科技管理上, 要实现由过去偏重于高产、优质、高效项目立项向重点和优先考虑节水增效项目的立项转变, 全面推动节水技术的落实到位。力争蔬菜在现有基础上达到节水30%, 亩节水量100立方米以上, 全市年农业节水达到4亿立方米以上。

三、扎实实施“1551”工程,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坚持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作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肥料利用率,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提高耕地产出能力,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下大力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一是大力实施“1551”工程, 即:一个县一名农业专家, 抽调500余名农业技术干部, 分包全市近5000个村, 一个村设置一块测土信息施肥配方公示牌。二是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化验室建设, 为长期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和发展精准农业奠定基础。三是加强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和示范, 进一步完善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力争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到400万亩, 建成核心示范区25个, 免费为50万户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肥料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 亩均增产10~15%, 亩均节本增效50元以上。

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实现秸秆从副产品向新型肥料、能源转变

认真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是大力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和机械化直接还田, 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二是结合乡村环境整治, 积极利用秸秆生物气化 (沼气) 、固化成型等发展生物质能, 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三是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生产, 减少木材使用。

打造生态农业、发展现代农业, 是当前衡水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必须强化措施、统筹推进。要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依托衡水传统农业基础, 着眼市场需求, 发挥比较优势, 切实谋划和规划好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农业。要强化科技支撑, 注重农业科技投入,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建设,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及时掌握农业前沿技术发展方向, 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真正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篇4: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其中发展现代农业就属于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现代农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将传统的农业转化为以现代科技为依托,更加环保、更加生态的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要从多方面入手改进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适当的扩大农业规模,将传统农业改进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农业模式。要想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从很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一、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农业的科技创新

传统农业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考虑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要想实现这两方面的发展就需要依靠科技手段,加快农业科技的进步,转变农业增长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缓解资源的约束,还能够拓宽市场,扩大农业的发展领域,实现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的目的。以科技作为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例如:根据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熟悉各种农作物的生活环境,在干旱缺水的地方适宜种植马铃薯、棉花等耐旱的作物,还有就是让现代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实现资源的长久利用,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禁止农村出现的随意放牧,开荒等现象,使农业发展更加生态环保。由于土地、水等资源的日益紧张,传统农业以这些资源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必须转变成以科技为依托的模式,创造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提高现代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新农村的建设主要还是要以人作为主体,农民这一主体的素质培养对于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要想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培养出具有高素质文化的新型农民。就现代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所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农民进行集中的教育培训,从经营方式、技术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技能培训,让农民自身更加了解现代农业的需求,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在农村要加强义务教育的力度,争取培养出具有更高学历的人才,争取让农民能够科学种田,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更加注重特色农业的发展。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在粮食产业稳定增产的前提下,本着优质、生态环保的理念来优化产业结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按照市场要求,发展经济效益更高、更加优质的作物,提高生产管理的规模和标准。加强民营企业的发展,将一些市场前景好的作物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合理的进行资源的配置,形成以重点企业为支柱,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由于国家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所以可以适当建设农产品的加工园,将一些当地种植具有较强优势的作物经过自身加工包装,转换成具有产业和产品优势的产业,成为具有特色的产业,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农业(种植业)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非常明显,同时,我国的各项政。加大对农业(种植业)的支持,使得农业(种植业)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此外,农业(种植业)虽然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但是这种比例会逐渐减小,也是农业产业结构的一种演变趋势。因此,要继续加大对我国农业(种植业)的关注与投入,加速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以此来拉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

四、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信息网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影响也逐步走入农村,加上现代农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说建立现代农业信息网络势在必行。要让农民了解到信息网络强大作用,大力的宣传信息网络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各种方便之处,让农民对信息网络首先产生兴趣,进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网络知识。政府部门要给与一定的帮助,下派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来给农民进行现场演示指导操作,以最简明的方式向农民展示信息网络能够起到的作用,可以展示在网络上进行作物市场价格的查询,以及市场需求等,让农民了解到信息网络能够到给他们的好处。让农民接受并学会使用信息网络,能够帮助他们选择更加适合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到市场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五、总结

篇5:湖南农业发展

创意农业发展科技农业园的发展运营

现今社会下科技农业园是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针对现今的发展情况,我们远景设计研究院总结了其发展运营的一些方式,方法。

(一)激活乡村经济的投,融资

我国长期存在农村反哺城市的资金反响流动状况,这加剧城乡二元结构,抑制内需消费,是当前我国经济及社会亟待调整的问题。

创意农业为乡村的投融资带来契机,同时,也要求对乡村投融资的全面激活。加大金融对创意农业的支持力度,是创意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激励的方式,加快创意农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建立。鼓励农村信用社、小额农业贷款机构、农业合作银行等乡村农业金融机构的切实措施,真正从投融资体系上支持创意农业的发展。

(二)嵌入专业知识与创意理念

创意农业同其他创意产业一样,是知识密集型和文化创意型的集合成果。所以,发展创意农业同样需要紧扣时代的相关知识与创意理念。无论从产业规划、品牌策划、生态设计,还是文化的嵌入、功能的创新,都需要有“创意知识”的融入。

在具体行动上,通过相关专业咨询机构的介入,带来时代前沿创意艺术及科技知识,培育乡土“创意社会”的环境氛围,激发民众的创意思维。这样才能是的创意农业的发展有着厚实的土壤环境。

(三)构建组织化的运作机制

虽然创意农业不排斥“家庭小单位”的经营模式,如农家乐及小型庄园经济,但其更渴望规模化与组织化的运营方式。

从创意农业开发的产业链来看,过于分散的经营方式,将会造成投入产出比的偏离,缺少规模化的企业等市场力量的跟进,将很难投放市场、树立高端品牌,从而将大大限制其资本运作的潜力。此外创意产品的研发、生态田园的设计、创意产业的经营,都需要统一研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因此,真正实现创意农业全景产业链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采用以“规模化、企业化、组织化、品牌化”为主导以“规模化、家庭化、个体化”为补充的运营方式,这样才符合创意农业的产业化开发规律。

(四)铺垫社会化的市场体系

中国创意农业的未来发展,最关键是落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出一条创新型的市场开发之路。

通过资本、技术、人才、运作机构的充分培育,打通创意农业的全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创意农业市场化开发体系,从教育、科研、人才、政策、市场、税收、专利保护、商贸流通、行业协会等各个方面为市场化开发创造外部条件,从而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意农业市场体系。

篇6:湖南农业发展

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xx农业委员

会总结)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的一种经济模式。循环农业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三大原则,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xx在区委、区府和市农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推进循环农业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推进xx循环农业的简要情况。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目标,xx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在加强引导和相关政策支持下,积极推进循环农业发展。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全区粮食和油菜机械化还田面积达到了23.2万亩,占全区耕种面积的90%。通过秸秆还田,有效地改善了土壤、提高了肥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对秸秆的利用。

全区完成了74家畜禽场畜粪治理工作的目标,对27个鸡场进行网络管理和自行还田处置,对35个猪场和12个牛场建立雨污分流,干湿分离。04年生产有机肥2.5万吨,综合利用畜禽粪便10万吨,有效地促进了粪便的循环利用。

二、推进xx循环农业的几点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领会循环农业内涵。

第一、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要。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着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的转变,发展循环农业是一个有效途径。农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循环农业的兴起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为资金、技术在耕地上的集约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第二、发展循环农业是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六大在提出未来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循环农业,能够有效地保持耕地,节约资源,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提高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二)三种模式并进,积极实施循环农业。

一是实施秸秆还田工程,促进综合利用。

根据xx市《三年环保行动计划》的要求,近年来,xx区积极推进秸秆还田工作,效果比较明显。以2004年为例,全区粮食和油菜作物实现机械化还田面积23.2万亩。涉及到8个镇、124个村,禁烧区域达到85%。以浦东国际机场为重点的禁烧区域内,禁烧率达到100%。

二是实施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工程,促进资源再利用。

实行由政府牵头、监理公司把关、各养殖单位自行操作的市场运行机制,提倡和鼓励畜粪还田和优化养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2004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年,全区完成了74家畜禽场畜粪治理工作,对27个鸡场进行网络管理和自行还田处置,对35个猪场和12个牛场建立雨污分流,干湿分离。通过生产网络将畜粪治理与有机肥料厂进行联结,生产优质高效的有机肥占全区畜禽粪便总量的60%,有效促进资源的再利用。

三是探索发展有机农业,推行清洁农业生产。

xx有机农业发展比其他区县起步晚,但是xx已经认识到了发展有机农业在推进循环农业中的积极作用。有机农业是建立作物、土壤微生物、家禽和人的和谐系统,是一种跨越式的循环经济模式。xx将以4大支柱产业为主导,建立有机水稻、西甜瓜、桃子、蔬菜基地,创导农业生产新的模式。

(三)各项措施齐下,积极推进循环农业。

1、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农业生产。

随着xx两港建设不断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以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指导农业生产是十分紧迫的。由于xx大部分中小型养殖场饲养水平不高、环保意识不强,对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和危害。农委会同环保局多次召开农办、服务中心主任、规模猪场负责人和其他养殖场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在畜禽养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殖业规范管理上努力达成共识,确保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通过电视、有线广播、墙报、黑板报、标语、宣传资料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xx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和法规,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方式。2004年,累计发放给养户《告知书》2500余份、《xx市禽畜养殖管理办法》宣传册2800余本,并自制通俗易懂的宣传版画到全区14个镇作巡回宣传。

在秸秆禁烧工作中,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7050份;召开各类现场演示会13次、动员部署会议42次;出动宣传车55次;建立组织巡回检查队、团、组128个。良好的宣传氛围为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打好基础。

2、以实效的方法,落实工作措施。

一是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工作。将各类养殖场与工厂进行联结,签订好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的协议,形成管理和综合利用网络。如:农委与xx大地有机肥厂签订畜粪治理责任书,对畜禽粪便实行统一处置,在环保部门的监证下,在全区范围内建立起4个干粪处置基地,解决了26个鸡场、11个猪场、4个牛场的粪便处置问题,有效地减少了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循环发展。

二是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机械的优势,利用现有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机械,为农民做好夏收、秋收服务工作,真正让农民感受到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机械化还田的好处。开辟秸秆综合利用渠道,落实奶牛场、食用菌养殖场使用秸秆,联系xx野生动物园输送稻秸秆,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供应渠道。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看到推进循环农业建设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一是农民的环保意识比较欠缺,对循环农业的认识还非常不够;二是发展循环农业已成为政府十分重视的工作,但在实际运作中,我们感到调控手段、具体措施的力度还不够;三是发展循环农业是一项造福人民、造福社会的工作,财政部门已投入了部分财力、物力,但投入的力度和范围还不够。

三、下一步推进xx循环农业的工作重点。

通过前一阶段的工作,xx在推进循环农业方面做出了一定尝试,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目前,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今后的工作:

(一)重塑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模式。现行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直接危及生存空间,必然导致经济停滞、下降。目前,国家正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首先,区、镇两级政府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宗旨,研究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数,在政策措施上采取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

其次,农村经济主体要加快生产经营理念转变,要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早转变早受益。

第三,使农民树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消费观念,通过大力宣传和政策推动,形成农村绿色消费氛围,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

(二)打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框架。

以“四个方面”为主线,形成循环经济框架。一是打造以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的加工企业循环经济链条。二是打造以畜牧、水产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的畜牧、水产加工循环经济链条。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原料,加工企业要采取先进节能、无污染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企业的比较效益。三是打造以林果及其加工业为依托的林业循环经济链条。四是打造以秸秆的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秸秆循环经济链条。推进秸秆粉未加工工程,为食用菌、养殖业提供生产源料,防止秸秆焚烧,净化空气。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发以秸秆等植物纤维为主的复合材料温室大棚架杆,进一步拓展秸秆综合利用渠道。

(三)加强农业循环经济载体培育。

各类农业园区建设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一是搞好循环型工业园区建设。制订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以生产要素为基本纽带,将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园区内,实现有害污染物在园区的闭路循环。二是搞好生态园区建立。三是搞好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使农副产品达到质量、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四)搞好试点并发挥示范作用。

选择部分镇进行试点,提出重点行业、领域、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xx初步考虑在大团镇、书院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镇实行试点,为全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四、对推进xx循环农业的二点建议。

(一)以法律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m查看)议市委、市政府要完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把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发展循环农业的政策措施,使发展循环农业有法可依。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上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

(二)强化行政和政策的推动。

篇7:湖南农业发展

带动沿海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休闲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林牧渔及加工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休闲者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休闲度假方式发生了新的转变。休闲农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农民就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濒临海洋的沿海地区,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便利的交通,独特的自然风光,为发展了休闲农业提供了客观基础。河北省环抱京津,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三市毗邻京津。唐山更是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北京市到唐山市150公里,唐山市距天津市120公里,天津市到北京市137公里,处于“一小时经济圈”。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现在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美元以上,北京、天津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远超过这个数 1

值,这些都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客源。

一、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相对于南方有些省份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主要是面相对较小,点相对较少。2011年初,唐山市的迁安市被授予2010年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成为我省第一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同时,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有:迁西县渔夫水寨休闲农业观光园、秦皇岛市北戴河集发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另有承德市的滦平县周台子现代农业休闲园区。今年,迁西县申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已通过审核验收程序,将成为河北省沿海地区秦唐沧三市继迁安之后的第二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迁西县京东胡子板栗大观园申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也已验收通过。到目前,唐山市荣膺“河北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有14个,主要分布在迁安、迁西、丰润、乐亭、遵化等县(市)区,以迁安、迁西为主。

二、对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议

休闲农业是立足于乡村,服务于市民,最终达到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新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开发和农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对此,就发展我省沿海地区休闲农业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虽说发展休闲农业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但在发展初期应以政府引导为主要力量。沿

海地区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沿海资源,积极引导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各级各类行政主管部门都应该将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抓手,积极主动地把休闲农业发展列入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去年底,省农业厅和省旅游局举行了推进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沿海市各级政府特别是沿海区县(市),要成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建立领导分工责任制,同时,建立旅游特色村(点)发展专项扶持资金。

2、做好发展规划。休闲农业发展要重视科学规划,在建设中强化规划意识,切忌凭一股热情,一哄而上。在休闲农业建设上要重视项目设计。设计主题鲜明,功能区分明确,科学规划景观搭配和基础设施建设。精心选择经营项目,研究市场需求,策划经营模式;所涉休闲农业经营项目,挖掘其历史、经济、科学、精神、民俗、文学等文化内涵,将民间传说、故事、典故、散文、游记、诗赋融汇其中,突出文化塑造。规划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努力做到高起点、有特色、规范化。由于目前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专业人才比较少,可从国家、省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做出规划,以确保休闲农业发展更加科学规范。特别是已经有部分点的地方,如何将原有点串线成面更需要专业人员的设计论证。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覆盖面大、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乡村公路建设也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这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但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对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乡村网络通讯、供电供水、医疗卫生服务等条件,配套抓好旅游信息服务网络、停车站场建设和农村改水、改圈、改厕工作,特别是旅游村的村容村貌、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建设。旅游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农业部门、林业部门、水利部门、城建部门、文化部门、卫生部门等要各负其责,共同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尽职尽责。让游客感受到这里既有农村安静的优美环境,又具有城市水平的生活条件。

4、依托资源,突出特色。休闲农业发展要在认真分析本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发展重点。可以将休闲农业发展与“三色”旅游结合:在具备红色旅游资源的乡村开发休闲农业,让游客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认识、了解或掌握农业常识;在具备海河资源的地方,打造“华北垂钓之乡”,开办海上旅游观光项目,发展蓝色旅游;在一般的地方,可以重点突出绿色、有机和生态,以绿色有机食品的果蔬采摘等活动为主,发展绿色旅游。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发展城市郊区型、景区周边型、基地兼容型;从功能上可以有所侧重,如发展观光观赏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等。同时要注重文化品位,继承和发挥地方文化特色,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内涵。针对北方冬季特点,冬天将滑冰、滑雪和温室大棚建设溶入其中,以满足一年四季人们对休闲农业旅

游的需要。

5、加强教育培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是一个新兴产业,这方面的人才缺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弥补高层人员的缺失,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初中级人员的素质。农业、教育、旅游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强化对乡村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结合项目开发制定出人才培训方案,重点对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开发、景区管理、家庭旅馆的经营管理、活动组织、市场促销、烹饪烹调、语言表达、传统技艺、民俗文化讲解等各类人才进行培训。培训对象包括休闲农业旅游村镇(企业)分管领导,乡村旅游点经营和从业人员。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资金支持,开展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

篇8:湖南农业发展

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

“都市农业”这个概念是20世纪中期由美国社会科学家首先提出的。都市农业的含义是指, 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即首先在靠近都市的城乡边界模糊地区发展起来的, 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质农产品、优质生态环境的高度集约化、多功能的农业。都市农业不同于一般的城郊型农业, 其生产、流通、消费、空间布局以及结构安排, 乃至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都必须把城市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的农业, 体现大都市对农业的高度依赖性, 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与都市现代农业不同, 城郊农业在空间布局上, 仅仅局限于城市郊区;在体制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在产业结构上主要是从事初级产品生产;在发展理念上, 被动地、单向地为城市服务。而都市现代农业, 在空间布局上, 突破城市郊区的限界, 向市区蔓延;在体制结构上城乡一体化;在发展理念上, 城市发展与农业发展协调推进, “四化同步”;在产业结构上, 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 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等各种业态相继出现。如果说以前的城郊农业, 仅仅是一种“围城农业”, 那么, 当代的都市现代农业则是一种“进城农业。”

智慧农业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智慧农业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以及专家智慧与知识, 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 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 依托布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 (环境温湿度、土壤成分、二氧化碳、图像等) 和无线通讯网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 智能预测、智能决策、智能手机、专家在线指导, 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确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为一体, 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农业大国, 不是农业强国。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投入大量化肥、农药, 导致耕地大量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农业生产仍然是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 传统耕种只能凭经验施肥灌溉, 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还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形成严重威胁, 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智慧农业利用实时动态的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 实现快速、多维、多尺度的信息及时监测, 实现农田智能灌溉、智能施肥、智能喷药等自动控制, 既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又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率。

当城郊农业发展到都市现代农业, 这时候的农业首先是服务城市的农业, 即最大限度地满足城镇居民的食品需求, 主要通过发展鲜活农产品, 直接供应城镇居民, 被称为“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其次是宜居生态农业, 即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 促进人居环境的改善, 让城乡居民清晨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白天能看到蓝天白云, 晚上能仰望满天星斗;再次是发展休闲农业, 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让城乡居民旅游、观赏、度假, 等等。随着城郊农业转型升级为都市现代农业, 农业的功能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生态需求、 精神需求、 文化需求、 健身需求等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都市现代农业所固有的生态功能, 对于都市地区而言, 是不断被强化着的功能, 发挥着“城市之肺”的重要作用, 其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我国一些大城市之所以存在严重的污染,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不重视都市现代农业建设。

当前, 我国农业发展正在经济新常态下步入转型关键期, 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 必须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 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寻求新突破。为此, 必须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 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不断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而对位于大都市周围的农村,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不断拓展农业功能, 是实现供给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都市现代农业也可以说是多功能农业。都市现代农业按农业功能划分, 可划分为农业工业园、观光农园、度假农园、休闲农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高新技术农业园区、民俗观光园以及民宿农庄等等。都市现代农业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品尝、体验、娱乐、购物等一种文化性强、大自然情趣很浓的新的农业发展方式。都市现代农业是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 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为一体, 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现代都市农业是运用现代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满足都市多元化、多层次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 达到资源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和谐统一,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农业对都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经过30 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大都市农业发展正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的新阶段。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上, 使农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设施装备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驱动, 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适应大都市农业发展新阶段 (都市现代农业) 的要求,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分析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农业之所以会落后于工业,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农业是涉及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马克思说, 从历史进程看, 工业制造业是建立在应用物理学、数学基础上, 而现代农业不仅需要物理学、数学, 还涉及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气象学等等。而上述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在时间系列上是有差异的。从这个意义上, 马克思指出:“农民的劳动, 比受分工支配的制造业工人的劳动, 具有更大的脑力性质。”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西奥多·W·舒尔茨教授认为, 在这个世界上, 富人毕竟是少数, 大部分人是穷人。不懂得穷人经济学, 就不懂得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同时, 大部分穷人都是从事农业。不懂得农业经济学就不懂得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而农民之所以会穷, 农业之所以落后, 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素质较低, 受教育的机会较少。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就必须重视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 提高农民的素质。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没有现代化的农民, 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农业, 以及都市现代农业。

长时期以来, 我们更多的是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 对农民自身发展关注不够, 积累下来的问题很多, 主要集中在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10 多年来,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到城镇就业, 农业劳动力素质更是明显下降。“如何种田”、“谁来种田”的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农民受文化教育程度低的限制, 不会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装备, 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要求。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农业现代化以及建设现代都市农业, 就会成为可望而不可及。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 惟有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根本大事来抓, 培养造就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 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上一篇:办公室职工个人工作总结本下一篇:农业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