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2024-08-27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精选6篇)

篇1: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课时检测

(十五)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选择题

1.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是()①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审理企业破产清算案件 ②发改委对企业合谋操纵产品价格的垄断行为做出处罚 ③人大常委会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流程与劳动保护规章制度 ④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取缔被国家列入淘汰范围的高污染生产能力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发改委、环保部都是政府部门,且②④所述行为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当选;人民法院和人大常委会不属于行政机关,①③排除。

2.“互联网+公共服务”是指各级政府间、部门间等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校验核对,并依托“互联网+”促进办事部门相互衔接,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最大限度便利群众。它将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新趋势。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①创新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审慎行使权力,坚持依法执政、科学决策 ③简政放权,公开全部政务信息,有效发挥作用 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A.①③

C.②④

B.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 各级政府间、部门间依托“互联网+”促进办事部门相互衔接,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最大限度便利群众,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创新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①符合题意;要求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④符合题意;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政府应该坚持依法行政,②错误;各级政府间、部门间等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不是要求政府公开全部政务信息,③错误。故选B项。

3.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 B.有利于政府切实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C.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D.有利于打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解析:选B 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有利于打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A、C、D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说法错误,公正司法的主体是检察院和法院,入选。

4.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将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的,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等行政行为纳入了行政诉讼受理范围。该修改()①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 ②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权力行使 ③更好地保护了公民合法权益 ④进一步扩大了政府职能范围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我国政府的职能是由法律确定的。《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并不能扩大政府职能范围,④错误,排除;本题与公民的政治参与无关,故排除①;②③正确,故选C项。

5.某市创新“民评官”群众评议监督制度,使政府测评目标化、百姓问政常态化,在践行群众路线中重新定位了干群关系新坐标。这意味着()A.政府审慎行使权力,是树立自身权威的关键 B.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C.我国的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体系不断完善 D.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解析:选B 政府审慎行使权力,有利于树立自身权威,但不是关键,A项错误;“民评官”群众评议监督制度不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排除C项;D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涉及民主决策;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6.“特事特办”从字面意思上说,就是特殊的事情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办理。一些群众急难之事,一经“特事特办”,解决得既快又好,公众纷纷点赞。也有一些污染危险项目,一经“特事特办”,便一路绿灯,给地方发展埋下隐患,公众忧心忡忡。建设法治政府,还能不能特事特办?下列观点中合理的是()A.能不能特事特办,要看是谁办和为谁办 B.“明者因时而变”,不必过于循规蹈矩 C.特殊事务也应程序正当,确保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D.是否特事特办应反映民意,根据社会舆论方向来定

解析:选C A项错误,不应该因谁办或为谁办而特殊;B项不符合题意;D项中的“根据社会舆论方向”错误,应该科学民主决策;C项符合题意,当选。

7.某市公安机关搭建大数据平台,以生物特征识别、音视频识别等多种研判手段,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做到科学调度警力,及时解决问题。这体现了政府机关坚持()A.民主决策

C.依法决策

B.科学决策 D.依法执政

解析:选B 某市公安机关通过多种研制手段,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做到科学调度警力,体现了政府坚持科学决策,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符合题意;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D项错误。

8.无保护状态下的公共利益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方案》将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负有职责的行政机关,因违法行使职权或不作为而造成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确定为行政公益诉讼的试点。《方案》进一步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加强监督检查,并适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该《方案》的实施有利于()①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强化国家机关之间的制衡

②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避免侵权现象发生

③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④改进行政机关工作,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材料中“《方案》进一步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加强监督检查,并适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这体现了司法机关、权力机关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改进行政机关工作,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③④正确;①中“国家机关之间的制衡”的说法错误;《方案》的实施并不能避免侵权现象的发生,②错误。本题选D项。

9.“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两种观点启示我们应该()A.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 B.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确保权力的公正运行 C.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D.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

解析:选C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强调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需要发扬民主;“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强调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需要健全法制;这两种观点启示我们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应该完善民主、健全法制,C项观点与题意相符,故入选;A项观点错误,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应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但与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无关,本题强调公民参与民主监督,而不是参与民主决策,故排除;B项观点不全面,健全法制只是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方面,不能确保权力的公正运行,故排除;D项观点错误,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应该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但不能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故排除。

10.2017年9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督查是政府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策执行力的重要举措。在连续三年开展全国大督查的基础上,近期国务院再次对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并组织有关部门自查。此举()①做到了有权不可任性,旨在树立政府权威 ②使公民参与民主监督得以落实 ③通过行政系统内部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④有利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做好工作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国务院启动对全国18个省(区、市)的督查,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③说法正确,排除②;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④说法正确;材料中的举措做到了有权不可任性,但目的不是树立政府权威,而是监督权力的运行,造福人民,①说法错误。

11.针对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管理中存在的“红顶中介”“审批环节公开不够”等问题,环境保护部门修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这一《办法》的颁布()①赋予环保部门监管权限,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体系 ②强化环境保护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③赋予环保部门立法权限,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④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公民的义务意识 A.①②

C.③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 题干中的措施没有赋予环保部门监管权限,也不会增强公民的义务意识,③④不符合题意;①②正确,故选A项。

12.政府的威信,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政府只有决策科学、执行顺畅、清廉高效、业绩卓著,政府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下列措施能有效提高某市政府威信的是()①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共商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计 ②政府规定外来人员到达“三天需登记”,结果无人主动去登记 ③市住建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市民广场绿色工程建设 ④各职能部门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作答时注意设问中的主体是某市政府,市委是党的机关,而不是政府,因此①不符合题意;“三天需登记”,结果无人主动去登记,恰恰说明了政府没有威信,而不是有威信,②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信息,③④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答案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依法治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材料二 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国家的关键,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心。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做到依法行政。(2)结合材料二,说明建设法治政府对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由此可联想到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做到依法决策等;根据材料中“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可联系到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第(2)问是意义类试题,可从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树立政府权威等方面展开阐述其意义即可。

答案:(1)①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②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做到依法决策,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③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推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①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③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权威。④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⑤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⑥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⑦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打造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

14.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维护群众利益,是权威政府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规范权力运行,某市政府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并且将重大决策引入了公民参与机制。定期开展民主评议政府活动,并且要求政府相关责任人在媒体上公开政务计划。

材料二 为贯彻落实2017年民生规划,某市加大社会保障体系财政支出,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同时立足市场化改革,促进简政放权,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责任倒查制度和政府决策公民参与制度。

(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政府是如何规范政府权力运行的。(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政府是如何加强民生建设的。

解析:第(1)问,通过政务公开,可见政府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公民参与决策,可见民主决策;通过民主评议,可见对政府的监督;通过舆论媒体,可见舆论监督。第(2)问,通过社会保障建设,可见社会建设职能和政府工作原则;通过公民参与决策,可见民主决策;通过简政放权,可见转变职能;通过责任倒查,可见自觉接受监督。

答案:(1)①实施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②坚持民主决策,保障公民对决策的监督。③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功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①加强社会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②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维护群众利益。③坚持民主、科学决策,保障公民知情权。④简政放权,促进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水平。⑤自觉接受监督,明确权责关系。

篇2: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牢固记忆基础知识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 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和规定。

2、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提高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的原则。

3、政府依法行政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诚实守信。

4、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要求

①加强,提高,以严格规范行为;

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和,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③深化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5、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等环节。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6、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的界限,贻害无穷。

7、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这个机制,一靠,二靠,二者缺一不可。

8、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监督,的监督,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形式。

9、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

篇3:论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

根据我国的现行规定, 代表我国检察权控权模式的特色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内涵可以表述为:“由人民监督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规则, 在人民检察院体系外, 对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进行社会性监督的制度。”[1]随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全面推广, 社会各界对这项制度逐步形成了统一的认同感, 在肯定的同时, 此项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呈现的不足也成为阻碍其发展完善的绊脚石。现将这一制度的缺陷表述如下:首先, 没有正式法律将该制度上升至法律层面;其次, 人民监督员制度仅限于人民检察院部分自己立案侦查的案件的监督, 适用范围过窄;再次, 监督途径及方式没有强制性, 监督力度不够;最后, 该制度的配套运行机制不完善。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 立法确认人民监督员制度

有法可依是制度运行的关键, 针对制度层面存有的问题, 尽早立法确认人民监督员制度刻不容缓。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 不仅涉及到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 也涉及到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其中需要明确人民监督员的性质、组织、产生和职权, 以及人民监督员行使职权的具体路径和方式。[2]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至今, 仅在制度层面而无法律确认和保护是一大缺憾。

(二) 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机制不够健全

要确保人民监督员制度发挥其预想的作用, 积极有效的选任机制是基础。我国现存的选任机制仍旧摆脱不了“被监督者挑选监督者”这种情况, 这会导致制度滑向虚置的危险境地。由被监督者选择监督者监督自己, 且要求其出于公正中立的立场本身就不具有期待可能性, 因此, 选任权在谁手中, 如何公正的行使选任权才是制度设计的核心, 只有将选任权从检察机关分离出来, 才能很好的保证选任的中立和公平。

选任应去精英化。监督权本身是对检察院自侦案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权力运行的控制, 放权归民是总体的趋势。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一项体制外的监督机制, 作为一项公民参与司法的重要制度, 承载着太多的期许, 是一项让司法和法律走近人民的机会, 同时也是公民参与的重要途径, 去精英化的选任模式符合公民参与的本旨。为了更好的放权, 在选任过程中可以尝试任期制、轮替制以及跨区域选任等, 摆脱惰性以及固化的监督不力的状态出现。

(三) 逐步扩大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

对于监督范围的扩大与否, 学界和实务界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项制度的设立初衷即为理想状态, 在践行过程中不免和初衷有不贴合之处, 甚至背离或抵触制度的践行, 这点在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践行过程中也有所体现, 虽然不是普遍状态, 也足以使这项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打一定的折扣。建议对那些人民监督员参与时并非履行监督职能且意义不大的执法活动, 慎重邀请其参加。[3]于此同时, 可以考虑邀请监督员参与检察机关独立作出最终决定的, 而没有外部监督的所有执法活动, 最后再将监督范围逐步扩大到检察机关行使职权的全部范围, 给予公民充分的监督权。

(四) 建设人民监督员履职的统一平台, 简化监督程序和途径

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当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不仅人民监督员可以互相交流经验, 普通民众亦可参与话题, 发表自己的意见, 如若有朝一日能网络申请成为人民监督员, 便更为理想化, 也显得更为亲民。

我国人民监督员行使监督权的程序较为繁琐, 启动和结束程序的规定不够详实, 有些较为宽泛, 不能充分保障制度的有效率的运行, 这需要监督程序简化有效。人民监督员的监督途径和方式没有强制性, 有许多是建议性质的, 太过柔和, 没有对检察人员形成威慑, 这也是导致制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然要求监督方式和途径由柔变刚, 在有明确的法律标准的基础之上, 坚决并刚性的运用监督权。

(五) 完善配套机制, 解决监督员后顾之忧

人民监督员按照选任制度上任之后, 其工作生活必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行使监督权而造成的个人利益的损失国家应当给予一定的补助, 以保障其正常生活, 同时可以设立一定的保险机制保障监督员的权益。

监督员有些并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 对于行使监督权也没有司法领域中的涵养, 在监督员行使职权之前应当对其进行统一的培训, 知会其享有的权利和理应履行的义务, 避免监督权的空置, 同时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培训制度应当有一定的流程和稳定的配置, 这就需要完善人民监督员的培训机制, 真正做到消除后顾之忧。

摘要:依法治国作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 鲜明的提出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公报指出了要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随着近两年司法改革的深度推进, 对人们监督员制度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人民监督员制度在监督范围和监督员选任等角度而言仍存在一定问题, 这项制度应有的潜力及功用仍未被完全发掘, 需要得到一定的完善。

关键词: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选任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明祥等.人民监督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A].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工作会议暨第6届年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卞建林, 褚宁.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运行与完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4, 1, 22 (1) :77.

篇4:人民有权监督政府花钱

政府行政支出:增速过快、占比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支出逐年增加。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2006年就曾指出,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问,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1978年仅为4.71%,到2003年竟上升至19.03%。而且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还在大幅增长。占比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以及美同的9.9%。

由于财政收入在一个时期内的增长是有限的,政府行政支出的快速增加,就意味着财政用于改善民生支出的减少,至少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声誉。2008年“两会”期间,据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介绍,2007年政府在直接涉及民众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开支,总共约600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开支的15%,为全年GDP的2.4%,分到13亿人身上,人均461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同样年份相比,美国在这三项上的开支约为15000亿美元,相当于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为美国GDP的11.5%,分到3亿美国人身上,人均5000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另外,在政府本身的行政管理费用中,还存在很大扭曲。这主要表现在公务员本身的名义工资不高,但公款消费与福利待遇却高得惊人,其名目之繁多,数额之巨大,已经到了连政府自己都统计不出来的地步。“我们国家一直没有‘三公消费’这个科目,从统计口径来看,这部分开支难以计算,需要由很多渠道把数据汇集起来,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而从时间点来看,6月份正好是我国财政年度的一半,如果现在开始上报,可能数据跨度不够长。”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

众所周知,不少地方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承担财政供养人口的工资,以及向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提供运转开支。一方面,由于许多地方的财政供养人口过于庞大,“官民之比”居高不下,使一些地方财政不堪重负,甚至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文山会海、“餐桌腐败”、“车轮腐败”、公款旅游等,也在大规模地侵吞着有限的财政资金。此外,一些地方财政供养人口中,还混有不少“吃空饷”的蛀虫。2006年,仅四川省就清理出3.7万多“吃空饷”人员,每年冒领经费达6400多万元。,河南也清理出2万多“吃空饷”人员,涉及资金1.53亿元。这无疑暴露出一些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漏洞。可见,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乃至管理失控,很可能诱发官员腐败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最为严重的是,挤占了政府在民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使其应有职能没有行使,从而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财政部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了2011年的部门预算,并因此成为今年首个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委。根据财政部2011年部门预算,一般公共服务(类)财政事务(款)2011年财政拨款预算数为99972,66万元,比2010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22716.77万元,增长29.40%。其中,行政运行支出预算数为37156.41万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6594.15万元,增长21.58%。中央政府一个部门的行政支出增长速度与学者们对政府总体行政支出增速的估算基本吻合。过快增长的行政支出势必挤压政府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2010年,共有74家中央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了部门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实现了中央部门预算首次向社会公开。但“三公消费”仍然没有公布数据。

公开预算只是向控制政府行政支出迈出的第一步。政府预算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预算,这就要求公众不仅对预算支出有知情权,还要有参与权和监督权;不仅要知道政府的钱花到哪里去了,还要能评头论足。

“三公消费”:数额大但无准确数字

“三公消费”是指公车消费、公费出国和公务接待(也有人定义为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这“三公消费”,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如贪污受贿、贪赃枉法那么危害深重,但是,“三公消费”却更普遍,无论是对干部,还是对社会、对人民所造成的影响都不亚于贪污受贿,是严重败坏党风政风民风的根源之一。

中国三公消费的总额到底是多少?各级政府从来没有公布过。各种文献资料和政府网站上都找不到相关数字。国家行政学院的竹立家教授曾综合各方面数据,包括公开的和一些人大代表的议案,推算2006年三公消费的规模在9000亿元左右,其中公车消费4000亿元左右,公费出国3000亿元左右,公款吃喝2000亿元左右。在当年4万亿元的财政总支出中,大约占22.5%。财政部门认为没有那么多。民间人士认为实际数据比这个还要高。不管怎么说,公开的媒体上总算有了一个三公消费的数据。各方人士在谈及这个问题时,一般都以这个数据立论。如果按行政支出每年20%以上的平均增速推算,中国三公消费总额,2010年很有可能已经突破18000亿元。而实际上,党政有关部门还是掌握三公消费的具体数字的。2010年1月8日,中纪委副书记李玉赋在中纪委、监察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宣布,2009年各地区各部门通过财政预算压缩出国(境)、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三项经费158.06亿元;全国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人次数和经费数与近三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了49.0%、45.5%和37.6%。公款出国(境)旅游得到进一步遏制,2009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办公款出国(境)旅游案件103件,涉案人数319人,追缴涉案金额537.1万元。如果没有历年总体的比较,断然是算不出下降幅度和百分比的。

近年来,涉及三公消费的案例和相关报道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舆论对三公消费的批评也不绝于耳。广州海事法院院长罗国华等官员组团公费出国的行程和费用偶然流出,每人费用高达8万元,考察地点多与业务无关,引起舆论大哗,最后只好免去这些干部的职务。辽阳等市试行公车改革,领导干部最高补助一年7.6

万元。虽然这个方案可以节约行政开支,但补助数量之高还是令人咋舌的。争论之余,一些地方公车改革搁浅。被曝光的广东省汕尾市烟草专卖局的“天价吃喝账”现象,单位食堂招待一天吃掉13万元,一个月招待费超过200万元,一年招待费高达1200多万元以前,民众讽刺公款吃喝和公车消费时这样说:“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底下一座楼。”如今,一顿饭已是十头牛,屁股底下也非一座简单的楼。据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据测算,公车公用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公车私用每年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这一数字几乎和2006年的国防开支相近。另据《京华时报》2010年11月22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官方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公车数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2000亿元。但民间和学者统计的数据是,全国公车数量约为300万至350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约为3000~4000亿元。两个数据版本相差很大。

对于公款吃喝,党中央虽然三令五申屡加禁止,但是收效甚微。《新华日报》2004年7月24日称:“近几年全国每年公款吃喝超过1000个亿,一年吃掉半座三峡大坝。”2005年的《学习时报》第326期称:“据各种资料显示,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7%。”这就是说,一年“吃”掉了一座三峡大坝。

另据报道,2009年全国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团组33507个、123553人次。公款出国经费,每年有数千亿元。2008年底,一位网民在上海地铁上捡到的一个公文包,里面装着浙江温州、江西新余官员出国旅游的路线图,更有江苏张家港一个“领导太太考察团”的相关信息。这些政府自身不愿公开的信息,被“晒”到了网上,从而引起网民、媒体的关注。还有,吉林省原煤炭工业局在2007年到2009年期间,曾组织多批干部公款出国旅游。据介绍,自2007年8月份以来,一共有9批51人公款出国旅游。其中,副局长袁玉清等人一趟出国旅游就花掉了119万元。在中央的严厉控制下,公费出国旅游之风才得到遏制,一批因此类案件涉嫌腐败的领导干部被查处。

遏制“三公消费”:改革中艰难跬步前行

20lO年2月27日下午15时,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现象为什么管不住?治理三公消费真的那么难吗?”的提问时,温总理态度坚决地说,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其实,我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我曾经引用建国前毛泽东主席和黄炎培先生说过的一段话,解决“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问题,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对此,温总理还非常严肃地指出,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其实也关系到整个反腐败。

2011年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2009年和20lO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按照《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情况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18.84亿元,增长4.3%。对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项经费支出按不超过2009年压缩后的规模安排。其中,中央本级支出876.85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241.99亿元。

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中央纪委督促协调国管局等部门抓紧研究修订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政策界限,提出制度措施。

此前,北京、昆明、杭州等各地城市均已开展多项有关公务用车管理方面的改革。

据《京华时报》报道,2010年12月13日发布的北京治堵方案提到限制公车数量时指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对此作出明确解释:按照郭金龙市长要求,“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北京市国企机动车实现零增长。

《京华时报》还报道说,2010年1月,昆明市在四个主城区启动公车改革试点,一共清理封存的920辆公务用车,其中半数被拍卖,剩余车辆(报废车辆除外)或用于组建各区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或划拨执法部门。2011年2月,在此试点基础上,昆明市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将全面推行。据昆明市公车改革设计者之一、昆明市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主任季志远介绍:“调研结果显示,近七成干部认为车改对自己的公务出行没有影响或一般。”

《中国经济周刊》的2010年第50期的一篇报道称,2009年5月,杭州市在经过七年的酝酿和试点之后,从市直机关做起,正式启动了公车改革。按照杭州推行的公车改革规定,市厅局级以下干部一律取消公车,改为发放交通补贴。补贴标准分为9个档次,上限为每人每月2600元(副局级),下限为每人每月300元(科员),全部打入“市民卡”IC卡中,卡内金额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

今年“两会”期间,政协新闻出版组第一个界别提案“出笼”,40位委员直指豪华办公楼,建议严格控制行政机关新建、扩建办公大楼,严禁建设豪华楼堂馆所。要求今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行政机关办公楼建设的专项检查,处理违规违纪事件。这个名为《关于加强预决算审核及建立某些重大项目向人大专项报告制度》的提案指出,为确保“严格控制行政机关新建、扩建办公大楼,严禁建设豪华楼堂馆所,切实规范公务接待行为”落到实处,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建立起政府行政开支对人大负责的审核、报告、备案和督察制度。

据国家预防腐败局发布的消息,2009年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人次数和经费数,与前3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了49%、45.5%和37.6%,节约经费16.3l亿元。但顶风违纪的公款出国旅游案件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仍时有发生。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公款出国(境)旅游案件165件,涉案人数634人,其中18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追缴涉案金额988万元。2010年6月9日,中央纪委印发了《关于对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的规定》,对于组织用

公款出国(境)旅游者,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责令其退赔用公款支付的各项费用。在降低三公消费数额方面,制度建设仍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建立健全对各类公务活动花费的监督制度。没有监督,没有制约,三公消费就是奢侈浪费、贪污腐化的温床。

建设节俭型政府: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建设节俭型政府,通俗地说,就是建设一个能尽可能少花纳税人钱的政府。

政治学和行政学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刚建曾指出:“中国是全世界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遇事往往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对生产领域的成本核算比较认真,而对行政成本的核算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致行政成本偏高、效率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行政成本过高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吃饭财政,不堪重负

2.管理费用,严重失控

3.公车消费,数目惊人

4.通讯费用,扶摇直上

5.公费出国,黑洞太深

6.寻租活动,成本倍增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公消费数额巨大以外,各地的“政绩工程”和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也存在极大浪费。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城镇建设项目属于“政绩工程”。还有地方政府的办公楼过于奢侈豪华。日前曝光的某个省级贫困县的政府办公楼耗资7000多万元,相当于该县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河南郑州市惠济区政府办公楼群占地数百亩,内有6幢办公楼和1个巨大的半球形会议中心,绿地、园林、假山、喷泉环绕其中;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政府办公大楼整体形态与美国白宫完全相同;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办公楼,被民众称为“国内第一豪华街道办公楼”;重庆市忠县黄金镇依山而建的形似天安门城楼的仿古式办公楼,堂皇富丽直追真正的天安门。对这些奢华的办公楼来说,不但其所处的中心地段占用了城市稀缺资源,而且对比这些地方的民众生活并不富裕、甚至仍处于贫困的现实,其不菲的造价和精致的装修就更显得触目惊心。另外,权威部门测算,我国政府机构(包括教育等公共部门)的能源消费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节能潜力为15%至20%,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过世界头号耗能大国——美国政府机关1999年平均水平的33%。仅此一项,我国的政府支出就已经远远超过许多西方发达国家。

2007年6月,《中国青年报》所做的社会调查显示,90.3%的人认为政府的浪费现象比个人更严重。81.9%的受访者明确赞同“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当从政府做起”。“严格控制行政机关新建、扩建办公大楼,严禁建设豪华楼堂馆所,切实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在2007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曾对遏制行政机关存在的严重铺张浪费现象开出了“药方”。几年过去了,被曝光的豪华办公楼却依然越来越多,所花赞的资金还屡创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一些地方的奢侈浪费、新建豪华办公楼等现象一时被查得很严,也常常只是上级的“运动式管理”,一旦风头过去,一切照旧,其根本依旧在于监督制度的缺位上。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认为,首先是信息的高度小对称和监督乏力造成了滋生政府浪费的土壤。“多年来政务信息公开与否,往往取决于具体政府部门或官员的开明程度”,而体制内监督,则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监督死角。另外,公共资源归全民所有,而全民行使所有权的成本过高,造成实际上所有者的缺位。此外,预算约束软化和预算外资金的大量存在,以及政府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缺少公众参与,也导致了行政成本的过快增长。

20亿与12004亿的争论

2005年广州市在国务院会议中承诺,办亚运会不超过20个亿,到2010年亚运会结束,广州市在举办亚运会上的实际花费已经达到12004L元。一时间,“一千多个亿办亚运太奢侈”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并在2010年广州市“两会”期间引起激烈争论,“举办本届亚运会是否还能称作节俭办亚运?”各种不同的观点纷纷提出并猛烈交锋。

广州市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黄建武提出:“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声誉的提高、民生的改善都有好处,肯定是要花钱的,但问题是,政府一开始说只要20个亿,到后来屡次改变预算数目,有向人大报告过吗?人大审核了吗?这种变动肯定是有理由的,但都是政府自己拍脑袋决定的,有没有尊重人大、尊重民意?”黄建武还指出,程序问题反映的是法治问题,如果不重视,将来要出大娄子。“你这样拍脑袋干活,别人就会感觉不民主!广州能不能在民主法治方面给全国各城市做个榜样,创造一种具有价值影响的广州模式,这才是需要我们好好总结的”。对此话题,广州市人大代表陈国安在番禺区代表团第二组讨论时也提到:“政府报告中指出廉洁、节俭办亚运,万庆良市长曾说亚运用了1200个亿,也说这次亚运会节约了十多个亿,但是这些钱都花在了哪些具体项目上?比如环境治理、财产清理等资金运用是否合理、是否必要?亚运结束至今,并没有相关报告说清楚哪一些与亚运有关,哪一些无关。”“这个关乎政府公信力的问题,应该公开审计。”陈国安继而表示,不一定单靠审计部门进行,可以引导社会参与,比如邀请市政协、人大等相关专业委员会民意代表和专业代表参与,“这样更加公开,更具公信力。”

这些争论的焦点是政府应当如何花钱,如何更加节约地花钱。政府支出的每一笔钱都来源于人民,人民缴纳的各种税费才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之源,也就是说,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人民的血汗钱。政府应当而且也必须节省开支,负责任地花钱。

政府要行使其行政管理职能就会有成本和费用,但问题在于不能无限扩大行政成本,重点在于控制行政成本和费用,如何管住政府“乱花钱”。从制度设计上看,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立法机关,也是监督政府工作的机关,政府的支出必须要经过人大的同意。人大的职能就包括管好政府支出的“钱袋子”。人大要管住政府“乱花钱”,必须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要对政府的财政进行严格审查,凡是不明确的科目都必须由相关部门明确清楚地告知,并且对违法违规的支出追究责任、追查责任人。建立相关的制度,杜绝政府先支出再报告的现象,重大项目支出必须交由人大审议,人大应当有效行使否决权,从源头上制止奢侈浪费和乱用财政经费。“一个县搞一个体育馆花了8个亿,觉得很奇怪”,“政府、公共机构,浪费尤其严重,有些花钱也要跟民众打个招呼啊,都是纳税人的钱啊。中国政府花钱是最容易的,国外要通过预算讨论不是那么容易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日前在谈

到地方政府的浪费现象时,再次大声疾呼花钱要节省。

修订《预算法》已经列为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重点。预算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意味着国家将进一步把好全国财政支出的“总闸门”,拧紧公务消费的“水龙头”。遏制铺张浪费,不仅需要财政预算支出的公开透明,还要健全有关制度的监督体系,发挥人民群众和媒体的监督力量。

人大还要确保公众对于政府预算的知情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如果政府预算从头到尾都能置于公众的眼皮之下,必将使任何腐败、浪费和奢侈行为都无处遁形。可现在,公众所能知道的政府预算信息一般都只是政府事后公布的预算报告,对于预算案本身,根本就没有置疑的余地。政府预算情况,公众毫不知情,何谈公开透明和监督?因此,人大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将预算案细目向社会公布,征询意见,要做到,任何一个公民,只要他有兴趣,就应该有权查看政府将如何花钱,并对其提出质疑。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去年6月在一次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当前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点就是要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深化财政预算公开,细化预算公开内容,争取到2011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中的部分重点支出按“项”级科目公开,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预算和执行情况对外公开。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全国人大预算委主任高强也表示,将在今年6月报告的2010年中央财政决算中公开“三公支出”。“中央预算部门公开‘三公消费’,是我国预算公开的一大进步,体现了中央建设廉洁政府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陈秋生评论说:“纳税人有权知道政府把钱花在了哪里,公务接待花得合不合理。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信息公开是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的关键所在。”除了预算的充分公开外,还须推进许多进一步的制度配套。如政府全部收入的预算化(禁止预算外收支的存在)、预算编制的立法化(让立法机关主导预算编制)、预算审查的专业化(增强立法机关预算审查的专业能力)、加大针对预算的违法成本。但是,“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首要一步,否则,预算法治便很难真正起步、建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财政能力的不断提高,控制政府行政支出的改革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人民群众对政府支出的关注度必将越来越高。能否控制政府行政支出也成为政府能否提高公信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必要条件。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的题中要义。

篇5:第十五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选择题

1.为增强公众交通安全意识,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批准自2012年起,将每年的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②我国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③我国政府切实履行其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④我国政府是法律的制定者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原则。将每年的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体现了政府对公民权益的尊重和维护,也是政府履行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①③正确。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④错误。答案 B 2.“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这是人们描述“看病难、看病贵”的顺口溜。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加强对医药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监督,积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国家的这一举措表明()。

①国家在履行管理经济的职能 ②国家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③医药卫生费用属于国家公共财政支出 ④体现了政协在国家管理中的决策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职能的知识,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国家对医药生产和流通的监管,属于履行经济职能,①正确。建设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是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②正确。医药卫生费用不可能由公共财政全部出资,③错误。政协在国家管理中没有决策权,④错误。答案 A 3.在过去的5年间,上海市房价上涨了200%,房价上涨速度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引起广大工薪阶层的强烈不满。同为金融和工业中心的德国海滨城市汉堡,在过去的30年里,房价仅上涨了60%,而同期居民个人收入却增长了3倍。这对我国政府的启示是()。

①政府要提高自身的行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②政府要切实履行经济调节的职能 ③政府要完善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政府要体察民情,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针对房价上涨过快这一民生问题,政府必须尊重民意,并通过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予以调节,②④当选。在我国,执政的主体为中国共产党而非政府,①错误。③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 D 4.北京市政府按照市民投票情况和专家意见,并在向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征集意 见后,按多数人的意见将北京精神表述语定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材料体现了()。A.政府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B.人大和政协都是重要的国家机构,行使监督权 C.专家咨询制度是公民参与监督的重要形式 D.人民群众享有地方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解析 北京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北京精神的内容,这是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的体现,答案为A;政协不是国家机构,B错误;专家咨询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C错误;对地方重大事务享有决定权的是地方各级人大,D错误。答案 A 5.中国有句古语“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纣为帝王,足以乱天下。”意思是说,即使像尧这样贤明的人,假如他是个普通老百姓,手里没有权力,也管不了几个人,干不了什么太大的好事,但是像商纣王这样品行不端的人,一旦当了帝王,手中有了无限的权力,就可以把天下搞得大乱。这主要说明()。A.权力需要制约和监督 B.权力是把双刃剑 C.要发挥民主对权力的制约 D.要发挥法制对权力的制约

解析 结合题意可知,题目强调通过尧和纣的比较,体现了权力的重要影响,所以选B。答案 B 6.与公民监督一样,同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有()。

①权力机关的监督 ②监察部门的监督 ③审计部门的监督 ④政协的监督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判断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题干要求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②③属于内部监督,不符合题意,不选;①④属于外部监督,入选。答案 B 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加大会风建设和防腐力度,有利地提高了政府公信力。据此回答7~8题。

7.要增强政府公信力,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①我国政府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④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的公信力。①说法错误,②③是理论原因,④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现实意义,均正确。答案 C 8.自中央出台相关政策后,各地政府均开展了一系列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活动。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某市党委召开民主座谈会商讨该市发展大计 ②某市政府多措并举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让民众广泛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③某市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大批高耗能产业 ④某县政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建设,建设“美丽江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措施。①是党的行为,与题干不符;③中行为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利提高政府公信力;②④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正确行为。答案 B 9.目前我国已经根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选择适当选项完成下图()。

①监察监督 ②人大监督 ③政协监督 ④审计监督 A.②③ B.①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监督体系分为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②③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故答案为A。答案 A 10.2012年9月26日,四川省安监局召开2012年煤矿事故约谈会,受约谈的是今年以来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两县市政府“一把手”。“约谈”属于()。A.司法监督

B.人大监督

D.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C.政协民主监督

解析 此处“约谈”属于上级政府机构对下级政府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A、B、C三项皆与题意不符。答案 D 11.我国某村300名村民因质疑县政府对该村的征地批复,向县政府提请行政复议,遭拒绝后,村民将县政府告上法庭。经过法院审理,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村民胜诉。材料中体现的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形式有()。

①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②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③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④司法机关的监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公民对县政府的质疑、提请行政复议、向法院起诉属于社会与公民的监督,①当选;法院判处村民胜诉属于司法机关的监督,④当选,答案为D;材料未涉及上级行政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②③不当选。答案 D 12.济南市城管局在广泛征求市民和菜农意见的基础上,于2012年10月在市区设立100个周末应季蔬菜临时直销点,解决蔬菜买卖难的问题。为维护菜农利益,对在临时直销点销售的菜农,免收摊位费、卫生费,临时直销点杜绝菜贩子进入。这一举措()。

①凸显了政府的民生关怀 ②表明政府直接干预可弥补市场不足 ③说明政府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④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威望和公信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题干材料旨在体现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济南市城管局的做法凸显了政府的民生关怀,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威望和公信力,①符合题意,故选A。②说法片面。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③说法错误。答案 A 13.题为“中国第一个„全裸‟的乡政府”的一则帖子让名不见经传的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成为全国舆论关注的中心。人民呼唤政府要从“阳光”“裸体”走向权威。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是()。A.政府工作的“阳光”“裸体”程度

B.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 C.政府能否不断提升居民的工资水平D.政府能否为百姓包办一切

解析 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是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故本题选B。答案 B 14.下面这幅漫画中做法的意义在于()。

A.能够对权力形成制约机制 B.能够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C.能够提升官员的道德修养 D.能够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解析 对官员进行“问责”,可以对权力的行使形成制约和监督,从而防止或减少滥用权力等行为的发生,因此A正确。通过对官员问责,可以增强其认真履行职责的意识,与公民民主权利的扩大和官员道德修养的提升无关,故B、C与题意不符。D中“杜绝”的说法太绝对。答案 A 15.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提高政府公信力,要求政府()。

①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为所有社会成员谋福利 ②正确行使权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③全面履行职能,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④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坚持廉洁奉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执政为民”是从执政党的角度讲的,①错误。②③④都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正确做法。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等合法权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国政府为此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实行严厉的问责制,查处了一批失职、渎职官员。有关部门重拳出击,依法严惩了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材料2: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规章制度虽然都包含食品安全的相关内容,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我国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重要标准至今尚未制定。我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食物链分属工商、卫生、质检、农牧等10多个部门监管,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这就使得食品行业违法生产经营有了可乘之机。

(1)结合材料1,运用依法行政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维护食品安全的。

(2)为彻底整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某市政府计划制定相关条例。针对材料2反映的问题,你认为政府怎样才能做到民主决策,确保条例的科学性?

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以从政府工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依法行政的要求,组织问题答案。第(2)问,可以从政府决策应坚持的原则及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要求,分析组织问题答案。

答案(1)①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合法权益。②坚持权责统一,实行严厉的行政问责制,查处了一批失职、渎职官员。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2)①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③拓宽民主渠道,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17.10年来,广东省以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为契机,着力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和行政执法程序的完善,使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此外,广东省对于行政执法队伍的整顿和清理一直都在进行,对于政务公开的推进也在不断尝试。制止行政执法队伍“三乱”行为,建立“阳光政府”,《政务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这些都是广东推行依法行政所采取的措施。(1)结合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2)政府应如何做到依法行政?

解析 本题考查坚持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考核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综合知识,结合政府的性质与宗旨,依法行政与对人民负责的关系等综合回答;第(2)问,围绕“如何做到”,不仅回答具体要求,还要考虑如何提高。答案(1)①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从根本上讲,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②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①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落实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篇6: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受其委托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守法定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和高效的原则。如果你就这一原则拟一主题,最合适的是()

A.依法行政

B.科学执政

C.高效管理

D.民主决策

2、“有一种叮咛叫滴酒莫沾,有一种感觉叫望眼欲穿,有一种期盼叫一路平安,有一种温馨叫合家团圆。”在许多高速公路上,这样一批充满温馨话语的新式交通提示牌取代了传统的“禁止”“限制”等冷性、强制性词句的交通提示牌,这一细节的变化让人们倍感轻松。这说明

()

A.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不断提高 B.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的职能已不重要

C.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D.政府履行职能坚持了以人为本,努力为人民服务

3.2009 年 10 月 9 日上海“闵行倒钓案”当事人张军诉上海市闵行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一案立案。张军因好心捎了一位自称胃痛的路人,结果遭遇运管部门钓鱼执法,张军被扣车罚款一万。张军向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依法判决撤销行政处罚决定,退还罚款。如果你准备就此发表一篇评论文章,可以包含的要点有

①公民行使监督权受到法律保护 ②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不服必须通过申诉、诉讼的方式进行纠正 ③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坚持诚实守信 ④司法监督作为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有利于政府提高执法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国家审计署将开展绩效审计,从一般审计关注的“钱是怎样花的”变为重点审计“政府花钱的效果”,审计重点的变化启示各级政府()

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②要认真落实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④要发挥好审计署作为国家法律机关的作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我国的“大部制”改革就是在政府部门的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这说明,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必须()

A.转变政府职能,把所有的事情管好

B.自觉接受监督,实施“阳光工程”

C . 加 强 立 法 工 作,提 高 立 法 质 量

D.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6.漫画《相互“关照”》给我们的启示是()

A.权力和金钱是分不开的B.依法执政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

C.权钱勾结必然导致腐败

D.健全法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备条件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越来越美丽,然而每个人又都不愿意失去自己挡风避雨的小窝。在城市化进程必然面对的拆迁问题中,相互“关照”

一些矛盾就暴露出来。据此回答 7~8 题。

7.触目惊心的暴力拆迁,在成全一些地方官员争功近利、盲目攀比政绩的同时,也严重地侵犯了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这表明()

①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③在我国,依法行政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贯彻 ④政府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建设部下发《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规程要求拆迁人未按裁决意见向被拆迁人提供补偿资金或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不得实施强制拆迁。这体现了()

①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 ②司法公正是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保证 ③依法治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 ④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解决右边漫画《城管执法》中反映的矛盾,需要()

①加强立法工作,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推广文明执法,倡导人性化管理

③经营者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守法经营

④依法严厉打击小商小贩,净化城市市场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10.近日,我国第一例环境公益行政诉讼案——“中华环保联合会诉贵州某市国土资源局行政不作为”案在法院开庭。被告当庭表示将撤回某项目土地使用权的决定,因为该项目对环境有潜在危险。这说明()

①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②政府应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 ③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受人民法院监督 ④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在于司法监督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行风热线”节目是山东省临沂市政府纠风办公室通过临沂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一档以“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为宗旨的热线直播

交流性广播专题节目。回答 11~12 题。

11.该节目组织政府部门和窗口行业的主要负责人定期轮流到电台直播室,接收听众热线电话,听取群众意见,回答听众咨询,受理群众投诉,直接为群众服务。这一做法表明()

A.政府积极行使批评和建议权

B.我国公民权利不断扩大

C.政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D.我国政府职能不断增加

12.从监督体系上看,对临沂市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有()

①临沂市人民代表大会

②临沂市监察局和审计局

③临沂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④中国共产党临沂市委员会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①③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就业工作情况,接受人大监督。这一监督属于

A.司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

B.人民政协对政府的民主监督

C.权力机关对政府的监督

D.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监督

14.“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是东汉王充《论衡》中的古训。如果从政府权力受监督的角度看,它主要是强调

A.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的监督

B.人民政协对政府的监督

C.社会与公民对政府的监督

D.司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

15.在我国,政府要在接受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监督的同时,更加注意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政府注重接受人民监督()

①是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②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③有利于保证政府清正廉洁,杜绝腐败行为 ④有利于树立政府

权威和公信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近年来,广东省逐步建立和完善“实时财政预算监督系统”。上述举措被形象地比喻为打造“玻璃钱柜”,“玻璃钱柜”也从此成为“阳光财政”的一个重要象征。即财政支出的方向是透明的,每笔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和途径也是透明的。实施“阳光财政”和“玻璃钱柜”()

①目的是进一步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②便于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有利于实行民主监督

④可以进一步推动政府廉政建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据报道,西安市明德门北社区刚建成时有一个混乱的马路市场,由于社区居民有购物需求,马 路市场屡禁不止。为 此,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加快建设了标准菜市场,并扶持小摊贩进店经营。现在,该有 社区里已经有 200 多家店铺,居民一般的生活需要都能在社区内办

妥。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的做法

①现 是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体现

② ② 体现了城管部门 的“ 刚性” 管理 理

③果 是社区居民争取民主权利的结果

④ ④ 是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③

18. . 最近,国务院要求,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到 争到 2012 年末,基本解决 1540 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体现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 ② 对人民负责原则

③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国家普惠式养老金的出台,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解决了一系列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表明我国政府是

① 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② ② 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③ 经济活动的参加者

④ ④ 人民利益的执行者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2011 年 年 9 月 月 15 日,湖州市政府召开市人大重点建议办理工 作第 汇报会,对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 2 号建议《关于加强水环境治理

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议案》的办理情况进行汇报交流。从监督体系上看,对湖州市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有

① 湖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② ② 湖州市监察局和审计局

③ 湖州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④ ④ 中国共产党湖州市委员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11 年 年 10 月 月 11 日上午 11 时,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问题的通 知》。通知内容显示:限购政策从引进人才、产权转移年限豁免、本地居民增购一套商品住房、农村流转土地自建房豁免等四到 方面得以松绑。但不到 10 个小时后,佛山市政府即宣布暂缓执行该通知,限购松绑昙花一现。一项政策和承诺没实施一天就取消,这种“ 朝令夕改” 的做法

① 警示当地政府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② ② 导致了权力的滥用

③ 当地政府没有坚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

④ ④ 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011 年 年 一篇《“ 最有个性的官方网站” :成都新都区网上信访平台不设防》的新闻红遍全国。该政府网站坚持不删帖、有问必答,甚至不删骂人帖。对此认识正确 的 是

① 网络是民众实现表达权和监督权的最佳途径

② 自觉接受网民的监督是有权威政府的标志

③ 权力只有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得到有效监督

④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23.据报道,一些行政机关为了“创收”,常常向企业推销一些所谓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的高价年鉴,不管有关企业情愿与否,都得乖乖掏钱购买。这一事例说明()

①必须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②政府必须合法行政、合理行政 ③必须适当限制和弱化政府职能 ④政府滥用权力会损害政府的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不是自省和改正,而是动用各种公权对记者进行打击和报复,久而久之,会损害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从根本上损害政府的权威。由此可见,要树立政府的权威()

①政府必须实行科学决策、公正司法 ②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③政府必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④政府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5.《中国青年报》报道,纵观一些现代法治国家,从政府到普通公民,无不有着守法护法的高度自觉。因为,他们对法律权威有着始终如一、发自内心的敬畏。我们正在着力打造的法制政府,就是要按依法行政的要求,行使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政府之所以要按依法行政的要求行使职能,主要因为

A.行政机关有许多不规范的行为

B.行政机关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C.是否依法行政关系到政府的权威、人民的切身利益

D.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

26.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行政执法部门的任何“不作为”和“乱作为”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就坚持了()

A.民主决策原则

B.合理行政原则

C.诚实守信原则

D.权责统一原则

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军备),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的回答诠释了树立政府权威的价值,这对我国政府工作的启示有

①加强立法工作,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②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监督,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④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8.到 2010 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 236 件、行政法规 690多件、地方性法规 8 600 多件,并全面完成了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政府依法行政的角度看,法制的完善意味着

①政府权力行使范围受到限定

②政府权力运行过程受到监督

③减轻了政府的行政责任

④提供了决策的科学依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9.针对“拆迁”过程中出现的“暴力拆迁”等问题,国务院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新条例草寨中,用“搬迁”取代了“拆迁”这一概念,“拆迁”将成为历史。这体现了

①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我国政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③公民的权利都要受到法律保护

④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30、《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行政机关违反条例规定,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这体现了()

①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

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③政府履行职责要坚持权责统一

④我国积极打造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和透明政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选择题: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二、问答题:

31、2011 年 年 4 月 月 26—27 日,“2011 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政策法规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对政策法规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督机构要严

格依法行政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工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

在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行政?(12 分)

① 从根本上讲,是我国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决定的。坚持依法行政,体现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③ 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

请你为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12 分)

① 政府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落实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② 政府依法行政从根本上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 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 政府还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32、2011 年 年 12 月 月 8 日,“海峡两岸汉字评选”揭晓。“微”字主要因微博成为普通网民表达自己思想进而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而当选为汉字。2011 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及政府官员的违纪或违法行为都是因为被网友微博曝光而受到人大、上级主管部门和纪检法制部门的问责、惩处,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1)为什么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10 分)

①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法律授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不能用来谋私利。

② 权 力 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③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④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

正廉洁;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8分)

①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2 分)②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校园的一角作文下一篇:教育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