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聘任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的通知

2024-05-11

关于聘任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的通知(通用5篇)

篇1:关于聘任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的通知

八府发„2012‟31号

八渡镇人民政府

关于聘任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的通知

各村民委、镇属有关工作部门:

为加强我镇农村社会劳动保障服务工作,顺利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水平,建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队伍,经研究,决定在各行政村聘任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聘任的劳动保障协管员

(一)赶乃村劳动协管员:李进平

(二)伟东村劳动协管员:李 虓

(三)新花村劳动协管员:黄朝凤

(四)者弄村劳动协管员:陆命江

(五)团丰村劳动协管员: 何汝安

(六)八度村劳动协管员:李仕龙

(七)乃言村劳动协管员:黄安基 骆廷荣

(八)八达村劳动协管员:李显贵、黄光元

二、岗位设置及工作职责

(一)岗位设置

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在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并签订上岗协议,村“两委”负责使用和日常管理,统一由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进行考核备案。上岗协议一年一签,考核合格后按规定续签协议。

(二)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工作职责

1、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2、负责辖区内人力资源情况、劳动力就业失业情况、用人单位用人情况等调查统计,建立健全各类登记台帐和上报相关报表;

3、负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相关工作;

4、负责在辖区内发布就业岗位信息;

5、负责职业技能、劳动预备制等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宣传、联络以及优抚安置、农村低保、社会救助的调查统计等工作。

6、办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主题词: 劳动保障 协管员 聘任 通知 抄 送: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八渡镇党政办公室 2012年6月12日印发

(共印20份)

篇2:关于聘任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管理,更好地发挥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在土地执法监管工作中的作用,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重新选聘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以下简称协管员),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自200X年以来,我局就聘用了部分村干部从事国土资源协管工作,对农村土地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协管员队伍,我市在及时发现、报告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提前预防和化解国土资源各类矛盾和纠纷,有效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少部分协管员不能胜任工作、不能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等,从而影响了整个协管员队伍建设。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对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重新选聘协管员,加强协管员队伍建设,对于加强农村国土资源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选聘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热心国土资源协管工作;

(二)了解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法律意识较强,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党员、群众代表或村委会成员;

(三)具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强,办事公道正派;

(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25—55 周岁之间。

三、选聘程序

协管员的选聘由各国土资源所(分局)组织实施。村委会根据选聘条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推荐方式拟定本行政村1—2名国土资源协管员候选人,上报国土资源所(分局)审核,国土资源所(分局)审核同意后,对确定的人选给予公示,公示期7天,本村群众无异议或不影响聘用的,统一填写《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聘用审批表》,并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四、主要职责

(一)宣传国土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基本知识,带头遵守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执行国土资源管理政策;

(二)协助做好对基本农田、耕地的管理,开展巡查活动,积极劝阻并及时向国土资源所(分局)报告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三)积极做好本村用地巡查和矛盾调解工作,并负责做好牵头协调和联系沟通工作;

(四)协助做好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农居民建房用地服务等相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五)及时排查和调处本行政村的国土资源信访矛盾和纠纷,并向国土资源部门报告;

(六)及时收集反馈基层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七)建立国土资源协管工作台帐,及时记载协管工作事项,便于国土资源部门检查考核。

五、组织管理

(一)国土资源所(分局)加强对协管员的组织和管理,定期对协管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监督协管员开展日常国土资源协管工作;

(二)协管员实行聘用制,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聘用1名协管员,聘期1年;

(三)市国土资源局每年至少组织1 次对协管员进行业务培训;国土资源所(分局)每年必须组织3—4 次对协管员的学习培训,并建立协管员业务学习培训档案;

(四)协管员的工作考核由国土资源所(分局)负责,考核结果报局法规科、监察大队审定。全年分四次进行考核,每季度一次,考核奖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发放;

(五)对不能胜任工作、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的协管员,要予以调聘。协管员任期届满后,由国土资源所(分局)组织考核,经考核称职的可续聘,不称职的予以解聘。

附件一:《国土资源协管员工作考核评分细则》;

附件二:《镇(区)国土资源协管员工作考核情况审批表》;

附件三:

篇3:关于聘任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的通知

一、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的新变化

1958年我国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后, 公社和生产队所需经费除了上级政府少量拨款外, 主要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的积累和各项提留以及义务劳动来解决。从1982年起撤消人民公社后, 村级组织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村提留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所谓村提留, 就是农村集体组织每年依法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生产收入中提取的用于本组织内维持或者扩大再生产、兴办公益福利事业和日常管理开支费用的总称。村提留包括三项:即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 公积金是集体经济组织每年从净收入中按规定比例提取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基金, 其用途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兴办集体企业;公益金是集体经济组织专门用于社会保险和集体福利事业的资金, 开支用途是五保户供养, 特别是困难户补助、合作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福利事业;管理费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当年为组织生产管理、内部事务所发生的费用, 主要用于村级干部报酬、办公费、差旅费等。

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后,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由主要向农民收费改为由公共财政给予必要补助, 经费保障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成为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主要资金来源。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由散变稳、村干部补贴由乱变稳。以陕西省为例, 围绕“减负增收”这个主题, 加大撤村并组的力度, 实行村级干部交叉任职, 大幅度精简村组干部职数, 努力降低村级组织运转成本;加强财务管理, 全面推行“村财村用乡代管”, 村级集体财务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省、市、县三级财政有效的经费投入, 保证了村级组织运转的最低需求;规范村组干部报酬标准, 村干部补贴有了资金保障, 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村级组织运转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职责是管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发展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村民意愿等, 具体承担支持发展、服务和协调生产、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权益、管理村集体土地和财产、宣传法律政策、教育村民履行义务、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等九项职责。它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当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水平总体较低, 运转普遍困难,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增长,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紧张矛盾更加突出。

(一) 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薄弱,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水平较低

当前, 除了一些二、三产业相对发达的村以外, 绝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无集体财产、无集体资源、无集体企业、无集体收入的“四无”村和“空壳”村现象比较突出。据调查, 陕西90%以上的村没有村集体收入, 只有10%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村, 有一些土地转让和集体房屋租赁收入。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和开支诸如报刊征订费、会议费、水电费、电话费等最基本的办公经费, 基本没有能力开展公益事业建设。从对渭南市调查的17个村来看, 有村级发包收入的只有7个村, 收入最高的大荔县许庄镇叶家村年土地发包收入10 740元, 最低的是白水县北井头乡下徐村年土地发包收入仅200元。部分村级组织陷入“集体经济无实力, 为民办事无能力, 群众缺乏向心力”的尴尬局面。

(二) 村干部工作量增加, 补贴标准偏低, 组干部补助没有保证

以商洛为例, 撤村并组之后, 村级组织规模扩大、干部减少后, 有一部分偏远山村所管辖的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 直线距离长达10公里, 加大了村干部的工作量。但村干部的补贴标准并未增加, 而且与农村劳动力收益水平不相当, 干部积极性受到影响。据调查, 村干部每年误工天数平均在150天以上, 仅开会就要误工60天左右, 主要干部村支书、村长误工天数甚至达到200天, 平均每天仅有6-10元的报酬。当地劳动力每天打工收入在20元左右, 干部工资低于当地劳动力收入水平, 村干部普遍认为当干部不如打工。同时, 转移支付资金只保障到村级组织的运转, 组干部报酬没有明确规定和来源。大部分村的组干部没有报酬, 即使得到报酬的组干部多的一年400元, 少的一年仅85元。一些乡镇政府采取同村干部协调、商议的措施, 把用于兑现村干部报酬的资金分出一些, 分给组干部, 也是视情况而临时决定, 并无章法可循。

(三) 村级债务包袱较重, 制约农村稳定发展

据统计, 陕西全省村级债务48.12亿元, 较2001年增长16.2%, 平均每个村16.8万元。沉重的村级债务导致一些村级组织无法正常履行管理职能, 有的村干部为了收回以前个人垫付的税费, 便向农民收取农业税尾欠或以粮食直补资金抵扣, 激化了干群矛盾, 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对农村和谐稳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四) “一事一议”难以有效开展, 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举步维艰

“一事一议”是国家为减轻农民劳务负担, 在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后, 对村内农田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植树造林等集体公益事业所需劳务由村民大会进行民主决定的一种制度。但在调查中发现, 许多地方“一事一议”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一事一议”在现阶段操作难度大、标准低的情况下, 还往往流于“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状。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对农村义务教育、乡村道路建设、村级支出、五保户供养等支出, 保障水平偏低。特别是乡村道路建设, 只有项目资金, 没有工作经费, 村级组织只好赊账、借账修公路。由于县乡财政困难状况尚未得到较好的缓解, 县乡财政支持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有限, 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五) 村干部年龄老化, 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长期担任村干部的村民, 由于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 不得不继续当干部。大部分年轻人首选外出打工, 不愿担任村组干部, 村组干部后继乏人, 现任干部年龄普遍偏大。同时, 村组干部学习、培训的机会有限, 掌握农村实用技术的干部更少, 对市场信息掌握不足, 缺乏分析判断能力, 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影响着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

(六) 农业生产保险机制缺乏, 农村经济存在较大的风险

受产品信息、农业技术、管理水平的限制, 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常常遭受市场价格带来的风险损失, 各类自然灾害不时发生, 农业生产收益得不到保障, 甚至赔本的事情也时常发生, 基层组织对此缺乏引导和保护的手段, 导致农民增收困难, 也影响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对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建议

村级组织属于村民自治组织, 不是国家政权组织, 也不是一级财政, 政府对其保障只具有补偿性和补助性。对村级组织运转的保障要划清两个界限:一是村干部和公务员的界限。村干部是补贴的农民, 其报酬既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又要与当地农民水平相适应, 防止村干部公务员化, 防止村干部报酬与农民收入差距过大。二是财政保障与自我保障的界限。财政保障是基本保障, 是政府对村级组织行使其基本职能给予的必要补助, 村干部报酬水平及其公共服务能力、社区建设水平的提高, 需要村级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 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来实施。基于这个考虑,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结合农村综合改革, 明确村级组织事权和支出范围、支出标准, 以公共财政为出发点, 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 建立财政基本保障和村级组织自我保障相结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一) 加大财政投入, 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是农村重要的公共产品, 各级财政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保证其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在合理划分村级事权的基础上,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 考虑东、中、西部地区财力差异, 建立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的转移支付制度和专项补助制度, 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所需经费。

(二) 合理确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保障范围和补助标准

为体现财政保障的公平公正, 同时体现改革的要求, 财政保障经费应以标准村为单位测算。标准村以管辖的人口和范围而定。从调查的情况看,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保障范围为: (1) 村干部的补贴; (2) 必须的办公经费, 主要有:办公费、邮电费、打印费、水电费、差旅费、宣传费、房屋租赁修缮费、会议费及其他费用; (3) 报刊杂志订阅费; (4) 村内公共服务的基本支出需要。对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已经明确的, 不再列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开支范围。如:乡村两级九年制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等支出, 由各级政府通过预算予以安排。村级道路建设资金由村民大会民主协商解决, 村级五保户费用管理权上划到乡镇, 所需支出由乡镇政府安排。农村中小学办学和民兵训练事权上划到县, 九年制义务教育经费和民兵训练费由县财政列入预算。

(三) 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村干部报酬实行基础补贴与绩效补贴相结合的办法。村主要干部全年报酬原则上不高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对连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15年以上、成绩突出, 年满60岁且正常离任者按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在有条件的村实行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在目前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 要鼓励乡镇干部到村上任职, 减少村干部补贴人数, 节省村级经费。

(四) 探索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

要强化政府为农村、农业和农民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形成与取消农业税相适应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采取政策扶持、资金补助、项目支撑的办法,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数量。在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的基础上,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 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 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社会力量支持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 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五)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增强村级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能力

这是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最根本的经济保障, 也是增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 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保障。要从村民自治的初衷出发, 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利用自身优势, 开辟增收渠道, 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障水平。要大力支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 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增强村级组织发展实力, 逐步化解村级债务。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联系面广、带动效应强等优势, 鼓励村级组织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等经济实体, 通过搞好服务, 增加村级收入。

(六) 延伸财政管理职能, 全面推行“村财村用乡代管”, 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

对村级财政资金和财务进行有效监管, 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要在保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债权债务不变的情况下, 由乡镇财政所代为管理村级财务, 实行报帐制。建立村级财务公开制度, 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小组, 使村级财务收支情况真正做到公开、透明, 达到规范运转的目标。各种涉农资金一律通过乡镇财政专户拨付, 涉农补贴实行一折通发放, 强化资金监管。村级运转财政补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严禁截留挪用, 严格杜绝村级招待费, 严格控制办公费, 严禁村干部借贷行为, 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化解村级债务。

(七) 建立农业生产保险机制, 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建议将建立农业生产保险机制纳入农村综合改革的工作任务, 中省财政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项资金, 先行试点, 逐步扩大保险品种和试点范围, 采取农户缴纳、政府补助、市场运作、保险公司管理的运行办法, 探索建立对农业生产的保险机制, 减少市场和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 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

(八) 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 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生力军

篇4:关于聘任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的通知

威舍镇人民政府

关于明确村(社区)安全生产监督员暨交通安全协管员的

各村(社区)、镇属各工作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

为切实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使安全工作做到有人抓,有人管,真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镇人民政府研究,明确以下人员为所在村(社区)的安全生产监督员暨交通安全协管员。

何兴富、陈明铭、李 林、何兴菊四位同志为光辉社区安全生产监督员暨交通安全协管员;

肖开勋、李江福、杜荣江、曾成文四位同志为发哈村安全生产监督员暨交通安全协管员;

篇5:关于聘任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的通知

这项政策实施近两年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本文就这项政策出台前后,牡丹江市村级经费收支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全市下辖二县四市四区,共有54个乡镇和二个辖村的街道办事处,887个行政村,1521个自然屯,农户31.6万户,人口117.8万人,劳动力67万人;村集体耕地633万亩,林地116万亩,草原13万亩,水面8.7万亩;行政村有办公室的742个,有活动场所的458个。村两委班子干部总数6192人,村均7人,其中享受固定补贴干部2519人,村均2.8人,误工补贴干部3673人,村均4.2人;集中供养五保户1590人,村均1.8人,分散供养五保户4980人,村均5.6人。

二、2008年村级组织经费收支情况

2008年村级总收入8647.1万元,村均9.7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4001.6万元,村均4.5万元;村级经营性收入632.1万元,村均0.7万元;发包收入3191.5万元,村均3.6万元;其他收入821.9万元,村均0.9万元。从全市农村的总体情况看,目前,村级收入能维持村级运转的最低需要,略有缺口,2008年当年全市农村新发生债务706万元。

2008年村级总支出9263.8万元,村均10.4万元,其中:村级经营支出419.3万元,村均0.5万元;干部报酬支出1830.6万元,村均2.1万元,村办公经费支出2269.5万元,村均2.6万元,其他公益性支出4744.4万元,村均5.3万元。从对多个村的调查分析看,这个支出水平是目前维护我市村级组织运转的最低标准。

三、实行黑办发[2009]36号文件以后村级收支情况

虽然按照黑办发[2009]36号文件的规定,提高了村级经费补助标准,但是据调查测算,2009年~2010年我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1、完善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地方财政承担很大压力。按照黑办发[2009]36号文件的规定,从2009年起,我市每年可以得到省财政拨付的对村级转移支付为6900万元左右,村均7.8万元左右,比2008年以前增加了2900万元,增72.4%。但因为要提高村干部报酬的标准及增加村干部养老保险、离任干部补贴等人员开支,村级支出也大幅度提高。据调查,2010年平均每村年支出18万元,其中:村干部工资7万元(固定补贴5万元,误工补贴2万元);村干部养老保险和离任干部补贴2万元;办公经费3万元;其它公益支出6万元。收支相抵以后,村均缺口为10.2万元,全市共计缺口9000万元左右。按照黑办发[2009]36号的规定,省级转移支付不足时由县级财政解决,给县级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据调查目前我市多数地方无力解决此项资金缺口,基本都由村级自行解决。

2、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两级化倾向比较突出,有相当部分村自我保障能力较低。目前,除一些二、三产业相对发达的村以外,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比较单一、薄弱。据统计,2008年末,全市净资产千万元以上的村17个,占村总数的1.9%,资不抵债的村69个,占村总数的7.8%;银行存款百万元以上的村23个,占村总数的2.6%,无银行存款的村163个,占村总数的18.4%;当年无收益的村294个,占村总数的33.1%;272个村完全依靠财政补助资金维持村干部报酬、报刊费、取暖费、水电费、电话费等最基本的开支,占村总数30.7%的村,没有能力开展公益事业建设。还有一些村不能及时兑现村干部工资,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末,全市共计欠发村干部工资和垫付款1150万元。

3,“一事一议”难以有效开展,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缺乏资金保障。在调查中发现,“一事一议”在现阶段经常出现“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情况,一些村议成的项目,由于一些农户不愿出资出劳,集体又无力垫付,致使项目难以有效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但在道路、文化、医疗等设施建设方面,部分资金仍需村级自筹解决,为此,一些村出现大额借贷的现象,村级债务增加。截止到2010年末,全市村级债务共计4.6亿元,村均负债52万元。

四、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建议

1、进一步明确村级组织经费保障责任。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所提供的产品是公共服务,因此村级组织所需经费应当由政府予以承担。村级组织经费保障范围包括村干部报酬、办公经费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县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增强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将村级组织所需必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本需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积极做好政策落实和督促工作。

2、发展村级经济,提高村级自我保障能力。按照中央提出的“坚持村级自我积累和政府适当补助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和扶持村集体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村级收入来提高村级经费自我保障水平。同时,对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经有关部门批准,可按一定标准予以奖励,所需资金由村集体经营收入列支。

上一篇:通讯与消息的区别举例下一篇:团队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