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2024-08-25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精选10篇)

篇1: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2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李白《将进酒》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1

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为每个国人所自豪。在五千中华文明的历史中,许多诗人留下了无数为人赞叹的诗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骆宾王的《咏鹅》是每个小朋友成长记忆里最先铭记的一首唐诗,成为传颂的经典。

我还在鹦鹉学舌的幼儿时期,几乎会被唐诗熏陶,爸爸妈妈为我会背《静夜思》、《画》、《登鹳雀楼》、《绝句》等唐诗而感到骄傲。

上小学后,在老师的教授下,我逐步学习了许多唐诗,渐渐理解了诗的意思,优美的诗句吸引了我,从这时起,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唐诗。唐诗丰富多彩,浪漫写意,博大精深,许多经典的.诗句在民间都广为流传,就连农村掉了牙齿的耄耋老人都能吟诵两句,可见唐诗影响非凡。

我喜欢王维的诗,喜欢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田园风格;

我喜欢杜甫的诗,喜欢他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诗风;

我喜欢白居易的诗,喜欢他平易通俗,形式多样的诗句。

但众多唐诗中,我最喜欢的当属李白的诗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是唐朝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诗作神思千里无疆,文词自然流畅,飘逸豪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诗文极为工整,正所谓“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假期里,我和爸爸一起学习了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语气大气磅礴,气势宏伟,有很强的渲染力,体现了李白洒脱的豪迈之情。《将进酒》是爸爸最喜欢的一首诗,爸爸还要求我理解全诗的意思,并通篇背诵。

将读“qiāng”,将进酒是请喝酒的意思,是一首劝酒歌。诗人李白同自己的好友元丹丘、岑勋一起登高喝酒而作的诗。

这首诗主要写了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抒发自己的激愤情绪,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诗人李白一方面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并非大言不惭,而是积极进取精神的自然流露,实为壮志;另一方面显示出为了实现抱负,广结有识之士,为朋友慷概解囊,轻财仗义,挥金如土,及时享乐的豪情气概。

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多么大气豪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多么潇洒自信;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多么气度非凡;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多么豁达乐观。

读了这首诗,我体会到人生不可能一路平顺,但当你遭遇坎坷,还能淡笑风生,还能有宽阔的胸怀,是多么伟大的气度!我要学习诗人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对生活充满信心,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也要拿出拼搏的精神。同时,人生易老,所以我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2

歌德曾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这话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作家的性格、气度,决定了他作品的风格、气韵。李白在这里虽然开篇就写人生苦短,但绝对拒绝如阮籍《咏怀》里,“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式的一味感伤。在李白看来,只要人生得意,就要饮酒狂欢的,“莫使金樽空对月”,只有当美酒盛满金杯,豪饮而下的时候,才对得起朗朗明月。由悲到喜的转折是那么的急切,从苍茫的悲凉到似乎是及时行乐的放达的转变,几乎没留一点点空隙,是硬生生拗过来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力度,源于李白对自己的绝对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句话在后世流传之广、之深,早就到了妇幼皆知的地步,足见这句诗的妙绝。即便现在被小人所排挤,但是李白依然相信‘我辈岂是蓬蒿人”,依然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这种自信,已经成为一种豪爽之气,千金散尽又何足挂齿,只要“天生我材”肯定还会“还复来”的!唐初王梵志曾作《吾富有钱时》,从中可以看出唐朝嫌贫爱富之风非常严重。但是李白根本不被俗物所困,豪情所至,又怎能不声势夺人、感人肺腑?

直至结尾处,与尔同销万古愁!感情在这一句中凝练到极致。呼应了开篇浩荡的悲凉,却没有开头两句那种绵延之感。仿佛一把天刀,横空把乾坤劈成两半。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在最紧要的关头嘎然而止。空留清音。让人肃然而立,手中的酒杯霎时间重若五岳。能和这样的朋友痛饮,就算是倾家荡产也愿意吧!

是的,岑夫子、丹丘生,以及所有有幸读到这首诗的朋友们啊,听,有声音从天边传来,它纵横捭阖,奔流而下,它在你我每个人的耳边回响着,那就是:将进酒!杯——莫——停!

篇2: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骆宾王的《咏鹅》是每个小朋友成长记忆里最先铭记的一首唐诗,成为传颂的经典。

我还在鹦鹉学舌的幼儿时期,几乎会被唐诗熏陶,爸爸妈妈为我会背《静夜思》、《画》、《登鹳雀楼》、《绝句》等唐诗而感到骄傲。

上小学后,在老师的教授下,我逐步学习了许多唐诗,渐渐理解了诗的意思,优美的诗句吸引了我,从这时起,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唐诗。唐诗丰富多彩,浪漫写意,博大精深,许多经典的.诗句在民间都广为流传,就连农村掉了牙齿的耄耋老人都能吟诵两句,可见唐诗影响非凡。

我喜欢王维的诗,喜欢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田园风格;

我喜欢杜甫的诗,喜欢他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诗风;

我喜欢白居易的诗,喜欢他平易通俗,形式多样的诗句。

但众多唐诗中,我最喜欢的当属李白的诗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是唐朝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诗作神思千里无疆,文词自然流畅,飘逸豪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诗文极为工整,正所谓“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假期里,我和爸爸一起学习了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语气大气磅礴,气势宏伟,有很强的渲染力,体现了李白洒脱的豪迈之情。《将进酒》是爸爸最喜欢的一首诗,爸爸还要求我理解全诗的意思,并通篇背诵。

将读“qiāng”,将进酒是请喝酒的意思,是一首劝酒歌。诗人李白同自己的好友元丹丘、岑勋一起登高喝酒而作的诗。

这首诗主要写了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抒发自己的激愤情绪,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诗人李白一方面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并非大言不惭,而是积极进取精神的自然流露,实为壮志;另一方面显示出为了实现抱负,广结有识之士,为朋友慷概解囊,轻财仗义,挥金如土,及时享乐的豪情气概。

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多么大气豪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多么潇洒自信;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多么气度非凡;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多么豁达乐观。

篇3: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十载客梁园”期间, 李白与友人岑勋、元丹丘三人曾登高饮宴, 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 满腔不合时宜之情, 酒催诗生, 得到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留下了千古名篇——《将进酒》。“狂歌痛饮”的豪放外表下掩藏不住愤激之情, 绽放出“豪而悲、豪而狂、豪而怒”的独特浪漫主义风格。

豪放飘逸作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 使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使诗歌具有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 “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啸傲凌沧州”,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从《将进酒》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中我们可以探析出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和歌唱, 自我意识的积极表现

李白一生都在追求功业, 渴望为世所用。在人生外在的物质财富与个人内在价值的抉择上, 他首先肯定后者。早年漫游扬州时, 轻财好施, 不到一年, 散尽家财, 在他看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在长安积极用世, 但他“不屈己, 不干人”的生活信条, 又使得他与现实格格不入。“岂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性格不可避免的要受到苦闷忧愁的折磨, 最终落得赐金还乡的下场。因此, 他在饮酒中寻求解脱和自遣, 在放浪形骸中寄托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荣华富贵的藐视——“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将进酒》) 。抨击王侯、追求自由光明的情愫交织在一起, 这种置身现实而又企图征服现实的态度, 正是积极浪漫主义所显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跳跃、跌宕、大起大落的诗情

《将进酒》在尽情地驰骋豪放不羁、奇情伟志的实践中, 表现出一种挥洒自如的幅度、极大地诗情诗意的跌宕。这种大起大落, 流动跳跃的内在韵律, 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抒情的歌唱。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以黄河起兴, 联想到人生青春易逝难返, 是大起大落之笔;“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等场景简直就是目中无人, 喧宾夺主, 快人快语之情态, 极尽狂放洒脱;诗末以“万古愁”作结照应“悲白发”, 大开大合, 诗人的感情像江涛海浪般奔流澎湃, 诗情忽张忽弛, 忽悲忽喜, 可谓行云流水。

三、高度的夸张、奇特的想象

夸张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点, 夸张是文艺创作中人人都能用到的手法。但是强烈的、高度的夸张才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特征。李白的夸张近似“无理”, 但正是这“无理之理”才显示了他独特的审美个性。

《将进酒》大量运用了大胆奇特的夸张, 借以表达用平常语言不足以表达的激情, 造成了喷薄而出, 一泻千里的震撼人心的效果。诗歌的开头借助想象写黄河从天而降, 东走大海, 势不可回的气势, 从空间上放大。黄河之水再高, 也高不到天上去, 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极度的夸张, 才使得黄河一泻千里、排山倒海的气势宛然在目, 给人以横空出世之感。它那狂奔不羁的性格与诗人的个性得到了完美的契合。紧接着, 诗人又将人生易老, 光阴易逝的感觉从时间上极力压缩, 把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朝暮间的事, 把本来短暂的事物说得更短, 浪漫色彩极浓。两相对比、极度夸张, 显示了独特的审美个性。

诗中还屡用巨额数字——“千金裘”、“三百杯”、“斗酒十千恣欢虐”、“万古愁”——表现了狂放的豪迈诗情。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 那潜在酒席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闷情绪, 让人震撼又不觉一点空洞浮夸, 显得合情合理。这种夸张在他的其他诗篇中屡屡可见, 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黄河捧土犹可塞, 北风雨雪恨难裁”。

四、“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是李白语言最大的特色

李白的语言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 诗句完全是根据情感的需要而设置的, 好像根本没有受到诗歌清规戒律的限制, 但那正是炉火纯青艺术造诣的体现。《将进酒》全诗以七言为主, 而以三、四、五、十言句破之, 句式参差错落, 长短不一, 随心所欲, 出口成章。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 (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 , 节奏疾徐变化、奔放洒脱, 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 极大地表现了李白豪放的诗情。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篇4:李白《将进酒》赏析

【注解】:

1、将(qiāng):请。

2、会须:正应当。

3、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李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处。他也是一个学道谈玄的人,李白称之为“逸人”,并有“吾将(与)元夫子,异姓为天伦”(《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及“故交深情,出处无间”(《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之语,可见李白和他的友好。

4、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梁戴嵩《煌煌京洛行》:“挥金留客坐,馔玉待钟鸣。”馔:吃喝。

5、陈王:三国魏曹植,曾被封为陈王。

6、平乐:平乐观。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为“劝酒歌”。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当时,李白与岑勋在嵩山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饮宴。当时,作者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借酒抒情,进行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人李白和朋友相聚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于是借黄河水起兴。“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晚上已变得如雪一般。”可以说,前四句诗人满怀深情地写岁月流逝,用最好的表现形象和最适宜的放歌节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流逝表示时间的流逝。这两句写景,描绘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显然是隐用其意,仿佛是诗人狂放性格的写照。同时又是起兴,以“不复回”象征岁月易逝。想到人的生命也像水一样流逝了,再不会回来。滔滔河水,横贯大野,源头直接天际,有似从天而降,向大海流去,这形象特别加强了奔腾迅疾和一去不返之感。诗人寓目生心,驰骋想象,自由创造能够酣畅抒情的形象。这两句起势猛疾,神采飞动。后两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强烈的对比,强烈的夸张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喟叹推向极限,以至诗人自知无法经受这销金蚀骨般的无奈,油然抛出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但是,诗人的情感陡转急迴,立刻从那种消极无奈中挣脱出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极其强烈的反差简直令人受不了,刚才还是那般无奈,现在却猛地将调向下一拖万丈。了解李白的经历和心情的人却不得不为这句诗拍案叫绝,这正是李白的傲骨精神最潜在、最自然的表现,显现出一种瑰伟雄奇的奇崛美。胸怀大志的李白,由于受权贵的排挤,今天却落到如此光景,白发令人凄凉,那是历史无奈的见证,孤傲的心理使诗人不悲反笑,进而狂歌:“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诗人那种狂傲放肆的形象在这句诗中表达得栩栩如生。

接下来,诗人的狂放之情趋于高潮,“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酒筵上劝酒的场面与话语,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而放声高歌,又把诗情推入高潮,诗人终于找到了一个情感的出口,激情终于似火山喷发。醉矣!此时的李白才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此时的言语才是真正的“肺腑之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期盼“封侯拜相”,但并不是贪图荣华富贵,而是想建功立业,“济苍生”、“安社稷”。而一旦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宁愿长醉不醒。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面对国家命运和理想时,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渊。而这所有的一切,又有谁能理解呢?李白是寂寞的,可自古以来寂寞之人又何止李白一个?“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想想陈王的遭遇,不妨在有生之年喝个痛快!何必去想那些让人心痛又心碎的事呢?那样只会加重自己的痛苦!“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读到此处,真是让人肝胆欲裂!此语写尽了李白内心的痛楚,把一种绝望之感推向了极致!诗篇落脚一个“愁”字,把所有勃发之情都凝聚成“愁”了,这也正是李白对自己一生追求的一个真实反映。

篇5:读《将进酒》有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豪情满怀,胸怀壮志,浪漫豁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千古传颂,不愧为诗仙,可是仕途失意,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长衣飘落,转身离去,任你荣华富贵,我定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何等的放浪不羁。但我更爱他的自我肯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虽已被赐金放还,为朝廷所弃,但并为此而成论颓废,只要“人生得意”就“须尽欢”,跳出一般读书人的顾影自怜,还才不遇的情结,从而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多面形象。

“君独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诗的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种气势磅礴,势不可当的架势,好像黄河之水从遥远的天际滚滚而来,为以下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作下伏笔,引起下文。李白的诗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他所想着的事情,极其夸张,一旦诗兴大发,豪情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但又收放自如。一生酷爱饮酒作乐,与酒为伴,内心中所渴望的是“但愿长醉不复醒”,是醉话,是无奈之语,亦是激愤之语,又有谁能够了解呢?他的满腹才华,不得舒展,他的放浪不羁,无人欣赏,但他的乐观自信,以及他一生所感而写下的千古名句,就在我面对前方岔路,迷惑彷徨时,给我带来力量去面对选择,不再逃避,看清前方的道路。考试的事宜,成绩的下滑,无疑把我推入深秋的.树林里,落叶飘落,我就像捡起落叶的那个人,摇头苦笑。

而却在那个普通的黄昏,我独自静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张开手臂,想让夕阳的余晖温暖我懒散冰凉的心,我眼中的夕阳,虽仍然用尽最后的光芒,暖暖地呵护着大地万物,但还是一点一点地沉下去。我不禁在心里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太阳也有疲惫的时刻,也终有不再辉煌的时刻,也终有被黑暗笼罩的时刻。似乎是不忍看到夕阳的沉沦,我伤感地抬起了头。然而,刹那间,我震惊了,在那广阔无垠的天空,布满了炫烂多姿的晚霞,那是太阳的余晖在顽强地燃烧,我冰凉的心,在那神圣的一刻,接受了夕阳与晚霞的隐去,心好像变得温暖起来,目光也同样变得柔和,闭上了双眼,静静的感受着圣神的洗礼。

再次睁开眼,似乎看到一个长衣飘飘,把酒临风的人,风吹乱了他的头发,但他满脸的自信,眼神中同样的坚定征服了我。曾几何时,我的脸上失去了自信,我被那些文字,可恶的数字和字母给征服了,我不甘心就这样下去。风中,那人---李白,惊讶疑惑充斥着我的大脑,他就这么看着远方,风中传来他隐隐约约的声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我无声地默念在心中,眼前的景象已经消失地无影无踪,好像是过眼云烟,从未出现。

但是绝不是这样,只有我自己知道,即使我一无所有,处在最低潮,只要我心中有信心,我依然能拼,能搏,能够拥有那醉人的一缕的光辉,留下绚丽的那一抹彩霞。 那天,过路上的行人,他们都能够看见一个女孩,面对西下的夕阳,面对绚烂的晚霞,扬起了嘴角,看着远方。

篇6:李白《将进酒》解读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李白和他的两位朋友岑勋、元丹丘相聚于嵩山,煮酒论时世、谈人生,在酒酣耳热、胸胆开张之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将进酒》。

李白自称“酒中仙”,一生不仅爱喝酒,而且还写下了无数篇与酒有关的诗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既是“酒仙”,又是“诗仙”,不知是诗成就了李白的“酒名”,还是酒成就了李白的“诗名”,酒与诗,成了李白的生命。正因了这层特殊的关系,由李白写出的劝酒歌也就更加的非同凡响。

这一年,李白被“赐金放还”,远离政治中心已有八年多了。八年来,李白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未变,可是又无用武之地,52岁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得朋友岑勋相邀,“登岭宴碧霄”,然席间“对酒忽思我”,不由得使诗人涕泪纵横、长啸嗟叹。时光流逝,功业无成,英雄老去,世多纷扰,于是李白借《将进酒》之调,吟出了这千古绝唱。

李诗开篇就写出了一个典型的意象:黄河之水。想起那滚滚滔滔的黄河水,历史不过是一个瞬间,人生也无非是浪花一朵。人生是渺小的,亦是短暂的。如何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有所作为,成为一个瞬间的永恒,使李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起句虽曰“天上来”,见其豪迈;但只那句“不复回”,便让人顿生苍凉之感,使人不由得悲从中来。紧接着李白就写出了第二个意象:镜中白发。历史是无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每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人应该去做的。在这里,诗人并非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对时光匆匆流逝及人生短暂的哀叹惋惜,而是在更高层面上关注着自我存在的.价值。从25岁仗剑东游,至44岁“赐金放还”,到如今的满头白发、一脸皱纹而流离落拓,如何不让人嚎啕痛哭!一腔的抱负,满腹的才华,多年的漫游,半生的追逐,到如今才恍然惊醒,可叹,可叹!想起他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他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他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梁父吟》),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叫人如锥刺骨、痛入骨髓!但李白并没有停留在这痛楚与悲伤之中,人生的风雨中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呢,谁见过流泪的李白?即使流泪也要流在心里,所以此时的他把笔墨转向了激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既是对朋友的劝勉,也是对自己的安慰,更是对那个埋没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控诉!人生得意之时就尽情欢乐吧,莫让这杯中酒空对了一弯明月!更何况人生得意之时真是少之又少,千万不要辜负了这般美好的一刻啊!终于,李白在情感迂回百折之后,发出了这句振聋发聩的声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它是诗人自我价值的宣言,充分展示了自我深藏着的那颗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积极用世的痛苦心灵。其精神,何其乐观自信;其气概,何其慷慨激昂!然而在这乐观慷慨的背后,我们更深深地触摸到了他那颗痛苦的心:“必有用”正说明此时“无有用”,虽“天生我材”,又有何用?“还复来”正说明此时“未复来”,想李白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接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轻财好施,豪荡使气,而现在呢,“千金散尽”,流离江湖,竟不知所以!岂不悲哉!还是不要去想这些“劳什子”吧,只管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暂且忘却政治人生的烦恼吧,索性在醉眼朦胧中纵情放歌,“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酒筵上劝酒的场面与话语,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而放声高歌,又把诗情推入高潮,诗人终于找到了一个情感的出口,激情终于似火山喷发。李白醉矣!而此时的李白才是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真切的自我;而此时的言语才真是“掏肝掏肺”,无所避讳!“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自己是想“封侯拜相”,但并不是羡慕荣华、贪图富贵,而是想建功立业,“济苍生”、“安社稷”,而一旦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自己就宁愿长醉而永远不再醒来,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他面对国家命运和自身理想的无奈和悲哀时,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渊。而这所有的一切,又有谁能理解呢?李白是寂寞的,可自古以来寂寞之人又何止李白一个?“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想想陈王的遭遇,不妨在有生之年喝个痛快!何必去想那些让人心痛又心碎的事呢?那样只会加重自己的痛苦!“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至读到“与尔同销万古愁”,真是让人肝胆欲裂!此语写尽了李白内心的痛楚,把一种绝望之感推向了极致!诗篇落脚一个“愁”字,把所有勃发之情都凝聚成“愁”了,这也正是李白对自己一生追求的一个真实写照。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李白虽用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身世的悲叹、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综观此诗,可见诗人在作疏狂语的同时,更有一种力透纸背的苍凉与悲愤,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忧愁与哀怨,使人读之,虽掩卷而久久难以释怀。

篇7:李白 将进酒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节奏的轻重缓急

2、培养学生因声求气、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3、感受诗人(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的)情感的变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

被誉为“诗仙”,其实他还有一个雅称——“酒仙”杜甫

在他的《饮中八仙》中就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自古以来,酒与诗天生有缘,诗人离不开酒李白不仅爱喝酒,也善于喝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饮酒歌《将进酒

二、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我们以前也学过此种用法,例如:《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三、明确目标,提出要求

单元要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习本诗便是读,在此,我先提出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读出感情 四、一读诗歌,读准字音

1、点出生、僻字音

2、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读准字音 五、二读诗歌,读出节奏

教师范读诗歌,读准节奏 六、三读诗歌,读出感情

1、请学生听范读录音

2、请学生齐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七、四读诗歌,品评鉴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鉴赏一下这首词,看我们的词人究竟是怎样抒情的,而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与诵读

(一)朗读课文

1.看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了之后在你脑子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学生活动:自由想象 明确:气势雄壮,势不可挡的感觉(开头四句写悲,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境界阔大,慷慨生悲——“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其浩大的声势,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动),“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几乎所有的文人面对着流水,都会诗兴勃发,比如《论语》上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他们在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时往往会想到一种感情,那就是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李白也一样 “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我们头脑中应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

?氓》)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人生”以下六句写欢,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何况又是生逢知己,酒逢对手,因而转悲为乐)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诗中的李白“悲感”但并不“悲观”,他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情绪由“悲伤”转为“乐观” 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心中始终燃烧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和热情应当读得掷地有声;在《行路难》的最后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这才是真正的李白,从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坚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乐观精神即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

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举杯浇愁”借此倾诉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气,以曹植自况,更加深了诗人的愤激)

篇8: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查阅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的《国学经典文库系列光盘——唐诗备览》一书, 李白的《将进酒》共出现两处:《全唐诗》卷017_021.【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 (李白) 中该句为“但愿长醉不复醒”。卷162_008.【将进酒】 (李白) 中为“但愿长醉不愿醒”。这两种版本皆没有“不用”一说。

崇文书局 (2005年1月第一版) 出版的《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一书中《将进酒》原文为:“但愿长醉不复醒” (唐诗篇p71)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一书选《四部丛刊》影明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三中该句为“但愿长醉不愿醒”。朱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是目前大学中文系普遍采用的教材, 具有普遍的权威性。

另外一些版本考证中也都只有“但愿长醉不复醒”和“但愿长醉不愿醒”两种版本, 而绝无“但愿长醉不用醒”一说。

从诗词的意义角度来讲, “不复”是指“不再”、“没有第二次”等意。“不愿”是主观情感上不愿意, 不想。“但愿长醉不复醒”是强调一种客观的结果, 并且前面有“但愿”二字, 可见诗人是希望自己就此醉去不再醒来成为一种事实, 与全诗的意境浑然一体, 表达极为准确, 也符合诗词语言讲究凝练的特点, 并且“不复”在李白的其他诗中也有体现。意义均与“但愿长醉不复醒”句相似, 例如, 《杂曲歌辞·北风行》:“箭空在, 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 焚之已成灰。”《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等。此外“不复”在李白诗中别无他意。

“但愿长醉不愿醒”, 显然“但愿”与“不愿”都表示主观意愿, 前一个“但愿”的目的是为了后面的“不愿”, 两个“愿”字相呼应, 从而在情感上加重了“不愿醒”的程度, 也有希望自己的愿望成为客观现实的含义在里面。李白在《舞曲歌辞·白鸠辞》中:“凤凰虽大圣, 不愿以为臣”。表示自己不想为官作臣, 摧眉折腰, 只想“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志向, 所以“不愿”倒也贴切。

而“不用”一词在唐朝诗人的诗词中也出现较多, 但是多指“不需要”、“没必要”。例如, 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玉山自倒非人推。”武则天《早春夜宴》:“送酒惟须满, 流杯不用稀。”顾朝阳《相和歌辞·王昭君》:“莫将铅粉匣, 不用镜花光。”张籍《杂曲歌辞·春日行》:“不用积金著青天, 不用服药求神仙。”

既然“不用”是“不需要, 没必要”之意, 那么是否就可以这样理解, 诗人认为, 自己没有醒来的必要, 反正自己没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 就此醉过去就算了。这显然带有埋怨和不满的情绪在里面, 有报国无门, 以酒解愁的无奈在里面。结合当时作者写作的背景来看,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保十一年 (公元752年) , 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在这八年里, 作者游历祖国山水, 早已洗脱红尘俗念, 对官场早已看透, 了无尘心, 并且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 全诗抒发的也是诗人洒脱不羁的个性情怀, 毫无悲观失望之意, 用“不用”不能体现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那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迈情怀, 反而带有一点郁郁不得志的无奈。

篇9:李白《将进酒》的狂放美

关键词:李白《将进酒》 狂放美

在李白诗歌中,很多篇章都具有难以掩饰的强烈的情感强,诗歌想象奇谲瑰丽,语言大胆而又夸张,气势夺人,颇具震撼效果。诗歌整体风格气势磅礴,能够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体验,这些都是李白诗歌独具的狂放美的展示。在李白的《将进酒》中,这种狂放美也表现的也非常突出,我们通过李白《海进酒》欣赏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深刻领略一下李白诗歌艺术的狂放美特点。

一、《将进酒》诗歌语言上的狂放美

李白的《将进酒》一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乐观自信,既像神仙,又像是闲云野鹤的桀骜不驯的诗人形象。李白有着伟大的志向,在他的很多诗歌中,他的寄苍生、安社稷的伟大抱负都能够展现了出来。李白认为自己很有才华,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自居,另外,他认为自己有才华,很容易可以建功立业。李白认为自己具有很高的用兵才华,“谈笑三军却”,也认为自己具有很大的政治才干“谈笑安黎元”,这些都是李白自持才高的表现。李白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他希望自己能够一鸣惊人。一生中,他从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不愿意阿谀权贵,表现出极强的狂放性格。但在李白写《将进酒》时,诗人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但在他的人生中,安社稷,寄苍生的伟大的抱负并没有实现。他的一生中,除了写了一些有名的诗歌外(在他看来,这些诗歌他并不是很看重),其实也没有什么建树。如果有收获的话,就是收获了在长安三年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的惨痛经历,这在他们的灵魂上造成了极大的创伤,收获的是人生的无奈与惆怅,是人生的困窘与不安。在他结束御用文人生涯之后,李白生活非常困顿,“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蓬莱”就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种生活下,李白的心情也很糟糕,但李白毕竟不是凡人,即使在人生失意,人生理想幻灭,在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情况下,李白依然是乐观的,依然是自信的,依然是狂放的,他永远都对得起他的诗仙称号。

在《将进酒》这首诗歌中,李白很多语言是极为狂放的,是掷地有声的。比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非常狂放,通过这种狂放语言表现李白的自信、乐观与大气。再比如,“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是何等的狂放,在俗人严重的金钱权势,在李白这里都不值得一提,甚至,李白非常蔑视权贵醉生梦死的生活,他宁愿长醉不醒,放浪形骸,也不愿与鼠辈们为伍,过腐朽的生活,何等的伟岸,何等的的张扬,何等的野性,类似的语言在这首诗歌中有很多,这些都构成了《将进酒》这部作品的气势狂放之美。这种狂放的气势也是狂放情感抒发的基石,在诗中,主人公仿佛成了宇宙的主宰,成立命运的主神,成立能够与天斗与地斗的真正的勇士,诗歌摧古拉朽,激肠荡气,能够在气势上压倒一切,这就是这首诗歌语言方面的狂放的美。

二、《将进酒》诗歌情感上的狂放美

《将进酒》,这首诗各种,在感情表达上也是极为狂放,诗歌中的情感真挚强烈,既有爆发力,又有震撼力,能够带给人强烈的情感震撼。

诗歌中,诗人与挚友相聚,在聚会中豪饮吐真情,这本是一件人生乐事。诗人在朋友面前,毫不掩饰,把自己的情感与思想都吐露了出来。他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自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样句子,表达自己韶华易逝,而壮志未酬的感慨,即使如此,诗人依然鄙视权贵,他把金钱看得很淡,把名利开的很淡,把自己看得很高,把张扬的活着看得很重,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是极为真挚的,是极为强烈的。整首诗歌基本都是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情感表达正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同时,情感表达瞬息万变,诗歌中有悲伤,有欢乐,有无奈,更有激情,有悲伤,有疯狂,诗人情感在整首诗歌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情感一泻千里,是一种激情的爆发,能够产生一种极具震撼的审美效果。

三、《将进酒》诗歌想象奇绝所表现出的狂放美

李白的诗歌,以想象奇绝著称。在诗歌中诗人大量的应用想象和夸张手法,以这种手法助推诗歌情感与气势,最大限度地强化突出诗歌的磅礴气势与情感。在诗歌中,大量应用大胆的想象,应用了大量的艺术夸张手法,这也是李白诗歌气势上狂放美的一种体现。

在诗歌中有很多想象,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是一种想象,通过这种想象,诗人用来表达人生易老,岁月遗失的感慨。诗人用“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一种夸张,通过这种夸张表达韶华易逝的现状的无奈。在诗歌中有很多的情境都是诗人想象出来的,通过想象,诗人创造出了一种奇绝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想象别具一格,在想象中进行时空交换,进行情感的喜乐表达,通过想象增添了文章的其实,为诗歌奠定了高亢恣肆的狂放基调,诗歌正是用了各种的大胆想象,

篇10:李白 将进酒 赏析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诗篇开头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气势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此时在颍阳山,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所以借黄河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景象之壮阔,并不是肉眼可见,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说出自己感伤生命短暂而人一下就会变老,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显现出一种对镜自照手抚两鬓、却无可奈何的情态。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没有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来突出隐喻,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此时郁郁不得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时候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再到“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行路难·其二》),古时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希望“平交王侯”的,而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李白借冯谖的典故比喻自己的处境。这时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自我理想的这一天总会来到的,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过去)游维扬,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上一篇:打乒乓球日记350字下一篇:孝顺为主题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