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雷锋倡议书

2024-05-07

我心中的雷锋倡议书(精选8篇)

篇1:我心中的雷锋倡议书

全体员工: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为进一步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和企业文明程度,利达集团企业文化小组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文明创建我先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特向广大员工发出如下倡议:

一、争做“学习雷锋好榜样,文明创建我先行”活动的倡导者。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企业内形成一股“帮助他人,提升自我”的互助风气,努力争当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自身示范作用,不断感染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学雷锋、创文明的行列之中,在全公司乃至全社会形成“学雷锋、树新风,我志愿、我行动”的浓厚氛围,积极唱响“做文明有礼利达人”的时代强音。

二、要在本职工作中大力发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自觉成为雷锋精神的模范实践者,用工作业绩展示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身体力行,推行互助、互爱,尊敬上级、关爱下属的优良作风,积极参与爱心助学、敬老助残、关爱弱势群体、绿色环保、文明交通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中奉献社会、传递爱心,努力在公司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激励更多的人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助人为乐,推动公司涌现出更多的道德模范和时代先锋,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xx

20xx年3月7日

篇2:我心中的雷锋倡议书

又是一年阳春三月,春风送暖。一年一度的“35”学雷锋日再次向我们走来。自50年前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号召以来,在共和国的功劳簿上,雷锋式的标兵层出不穷,雷锋的榜样力量使我们时代精神有了新的升华。学习雷锋精神,既要深刻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道德标尺,又要将雷锋精神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力量,更应该将践行雷锋精神作为锤炼自身意志品质、实现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在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事业中实现美好的价值追求。

今年的“学雷锋活动月”,我校将主要围绕“我心中的雷锋精神”主题研讨、交流学习活动;“我身边的雷锋故事”榜样示范宣讲、访谈交流活动;“我参与的雷锋行动”专题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展开。让我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深刻领会雷锋精神内涵,努力成长为既仰望星空高扬理想旗帜,又脚踏实地争做时代先锋。

在此,我们倡议:

一、让我们将爱党爱国、克己奉公的雷锋精神与坚定信念、忠心报国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工作,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明确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定位,合理规划人生发展,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二、让我们将艰苦朴素、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与勤俭节约、和谐感恩的社会精神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抵御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从小事做起,把“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作为生活的态度;塑造良好品格,友善与人相处,合理表达情感,积极参与公益志愿活动。

三、让我们将尽忠职守、刻苦钻研的雷锋精神与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青年精神结合起来。传承“挤时间、深钻研”的“钉子”精神,努力汲取科学文化知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保持刻苦钻研的习惯,积极探索科学创新的方法,以班集体为基础,努力营造“传帮带扶、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协同创新,勇攀科学高峰。

篇3:我心中的荆轲

战国,那是个充满死亡和黑暗斗争的时代,当所向披靡的秦国大军,濒临易水之时,荆轲的出现无疑绐整个燕国带来希望。而此时,燕国的灭亡已经注定。燕太子丹的优柔寡断和秦武阳的外强中干,荆轲比谁都清楚,所以刺杀计划的失败,也就早已注定。失败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转身,是诸士动人的悲曲和一脸憔悴,哀伤的面容。心中杀气升腾,嬴政、嬴政、死啊!跃上马车,驶向强秦,终已不顾。秦王殿上冲天而起的血光。

在中国古代,有无数英雄侠士,有季布有张良甚至是诸葛亮和曹操,他们所达到的高度和取得的成就是荆轲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但在我心中一直有这样一种假想,就是把他们放到荆轲的位置,他们是否也能像荆轲那样死得义无反顾。

篇4:我心中的雷锋

1940年,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农家里,1957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60年1月8日入伍到部队,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22岁。

雷锋生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无论干什么都非常出色。在农业战线上他是优秀的拖拉机手;在工业战线上,他18次被评为标兵,五次被评为红旗手,是鞍山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

在部队,他人伍不到三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是部队第一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被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授予“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等光荣称号,并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出席过沈阳军区部队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并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961年8月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出席了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在他参加社会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雷锋同志都体现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例如:1960年春,我们部队住在抚顺市望花区,有一天望花人民公社成立了,这天是星期天,雷锋上街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在欢呼人民公社的诞生,他想我是个革命战士,应该坚决支持,于是他跑到储蓄所,取出平时节省的二百元钱,献给了望花区人民公社。公社的同志感动地对雷锋说:“解放军同志,您热爱集体的一片心意我们收下,这钱我们不能收,你还是把它寄回家去给父母吧。”这句话引起了雷锋的回忆。他的父母、哥哥和弟弟在两年多里相继被夺走了生命,他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他把自己的苦难家史告诉了公社的同志,他说:“公社就是我的家,我是苦里生,苦里长,这钱是党和人民给的,还是想把它用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吧。”经过雷锋的苦苦要求,公社只好收下一半。这一百元钱,虽然不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但是雷锋热爱集体的高贵品质,却成了一股鼓舞广大社员和群众的巨大精神力量。

事隔不久,辽阳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水灾,雷锋得知后,便把望花人民公社没有收下的另一百元钱和写好的慰问信寄给了辽阳市委。市委回信感谢雷锋热爱人民,关心集体的深情厚意,并告诉他“党中央对灾区人民非常关心,已经派司机运来了大批物资,灾区人民有信心战胜灾荒,重建家园,同时把钱退了回来。”雷锋热爱集体的光辉事迹传开后,人人赞扬,个个钦佩。

雷锋出门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雷锋同志的赞扬。雷锋无论出差到哪里,一上车他就成了义务列车员,扫地、送开水、读报、拖地板、擦玻璃、上下车时扶老携幼,一刻也不休息。

1961年中秋节,连队给每人发两个月饼,四个苹果,别的同志拿到月饼后很快就吃了,雷锋一口也没吃,把苹果、月饼放在挂包里,送到望花区西布医院给住院的煤矿工人吃。这充分体现了他热爱人民的一片真心。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因此,他随时随地注意节约,看到哪个地方有一点浪费,他都感到很痛心,为了节省每一分钱,他钉了一个节约箱,把平时拣来的螺丝钉、铁丝、牙膏皮等都放在节约箱里,能将就用的就把它用起来,不能用的卖破烂,卖得的钱交给了炊事班,或买学习书籍放到阅读室,供大家学习。他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套理发工具,星期天帮助战友理发,成了连队的义务理发员。平常,他从不乱花一分钱,每月领的津贴除了买牙膏、肥皂外,剩余的全部存入储蓄所,当战友及国家遇到困难时,他就全部拿出来支援和捐献。

1961年部队执行施工任务,修建抚顺钢厂,我们连承担运输建材的任务,运水泥时,撒在车厢里不少,回场洗车时。把水泥全冲掉了,雷锋看了很可惜。他便找来两个大汽油桶,把水泥一点一点的扫起来,放在桶里,存满后送给工地使用,一年多里他打扫了几千公斤水泥。在雷锋的带动下,全连都开展了节约活动。

毛泽东思想是雷锋成长的精神食粮。他一踏人部队就学习毛主席著作,不仅自己学,还买了不少毛主席著作单行本供战友们和少先队员学习,他每天还把报纸上刊登的毛主席语录摘抄下来,写在黑板上供大家学习。他的学习毅力是惊人的,时刻书不离身,有空就学,晚上经常学到半夜,对重点文章反复学,并写下心得笔记。在入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读完了毛泽东选集1-4卷和许多英雄人物的书籍,写了10多万字的心得笔记。

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与学习英雄人物结合起来学习,自觉的从革命英雄身上吸取营养。他多次表示:向张思德、白求恩、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学习,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事事大公无私,处处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让有一点肮脏的个人利益和低级趣味的东西来沾污自己,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做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还把黄继光的照片剪贴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在两旁写下自己的誓言:“英雄的战友黄继光,我要永远向你学习。”

雷锋同志就是这样时时刻刻以英雄为榜样,用英雄人物的事迹鞭策自己走英雄成长的道路,创英雄的业迹。

我在部队工作了22年,在地方也工作了20年,不管工作多么艰苦和困难,在雷锋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我都顺利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战友和领导的好评。党组织给了我许多荣誉,在部队,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当选为全军工程兵第二届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的亲切接见;在地方,1986年被评为省军队转业干部先进代表。

篇5:我心中的雷锋

青田县江南实验学校 四(1)班 张华来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在我的心中也有许多“活雷锋”,但那位雷锋令我感触最深。

在那个星期天,我的小弟弟发高烧了,我妈妈带着我和他去医院。去了医院,回来时走到公交车站前,我们顿时傻眼了。应该是因为下雨的缘故,站牌前的那个人多的呀,简直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数也数不清。突然来了一辆车,人群开始蠕动了起来。我们挤呀挤,挤呀挤,终于挤上了公交车。在公交车上,被挤的那个不舒服劲儿啊,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忽然,旁边的一位小伙子站了起来,为我妈让了座,我妈急忙道了谢。看到了这些,我的心刹那间温暖了,而且很久很久。

篇6:关于雷锋精神作文我心中的雷锋

也许在每个人的心中总会有一个“雷锋”在指引着我们方向,他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做到了吗?

有一次,我去地铁1号线去上海玩,在一个普普通通的车厢里,那里却有了一种并不普通的一种情感。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个位子是空在那里的,没有一个人坐上去。我本来想做上去的,但是看到了周围的那“犀利”的目光,我想:大家为什么对我会用这样的眼神呢?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我只好站着。又到了一站,有许多人都上来了,顿时车厢又变得更加狭小了,而那个位子就变得更宝贵了,可是还是没有人坐在上面。后来,一位年纪轻轻的一个年轻人坐了上去,可他又环视了四周,发现大家都对他投去了“憎恨”的眼神,他仿佛被电点了一下,一下子从那上面“跳”了起来。有过了许许多多的站台,可那个位子却好像有个鬼,没有人敢坐上去。在最后几站时,有一个老奶奶慢吞吞地走了上来,做到了那个位子上,好像位子是特意给她留的,大家也没有什么疑惑,就觉得这是应该做的。

篇7:我心中的雷锋精神

雷锋,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历经50个寒暑,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耸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雷锋精神的光芒和热量,并未因时间流逝而流逝,而是超越时空、跨过世纪,在新的历史时期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凡是有人做好事,人们都会称呼他们为“活雷锋”,可见雷锋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篇8:我心中的歌

关于“红歌”这一概念, 在我的内心定位系统中一直是既熟悉又陌生, 原因究竟出自哪里?一时还真说不清楚。直到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的一个晚上, 我在陪女儿伴着收音机播放的《小喇叭》节目入睡前, 突然被里面传出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所吸引。这两首歌曲是寄明先生近半个世纪以来专为全国小朋友先后量身打造的艺术精品, 令我心仪已久。歌声渐渐冲淡了我的睡意, 引发了我许许多多童年的记忆。我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已熟睡的女儿, 她的嘴角似乎挂着一丝微微的笑意。我索性坐起身来, 走下床去, 打开窗子, 凝视着深邃的夜空, 许久才打开了我多年的尘封记忆。鉴于我对寄明老师的了解与景仰, 脑海中却不知为何总是把她老师的作品与“红歌”紧紧地交织混想在一起。我尽力让心绪保持平稳, 让自主的思维定式慢慢从我心中穿过。突然, 灵感般的动机使我的思想深深的意识到:如果说的不错, 如今称谓的“红歌”就应该是指那些动人心弦的革命之歌吧。

抗日战争时期的红歌, 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战斗歌。解放战争时期的红歌, 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歌。祖国和平建设时期的红歌, 是全国56个民族共同欢庆的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红歌, 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发自内心的幸福歌。

对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这些红歌, 我的想法是:要坚决留住对它们的历史记忆, 保护它们的革命根脉。唯有如此, 世人才能用真心去呵护, 才可能会用行动去传承。

如今, 在祖国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中, 由于较充裕的生活条件, 人们逐渐失去了往日对革命歌曲的那份眷恋。不妨试想, 如果没有那些勇于为中国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就绝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美满和幸福。寄明和瞿维老师不正是用自己的毕生精力为人们创造出一首首革命红歌的杰出代表吗!

寄明曾是上海国立音专钢琴教师查哈罗夫教授的得意门生, 1939年左右, 她与瞿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不顾枪林弹雨, 义无反顾的奔赴延安, 她在延安期间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钢琴演奏家”的称号。两位优秀的革命音乐家那种胜似“和声的五度与对位中的卡农”至今仍被业界传为佳话。寄明原名吴亚贞, 瞿维原名为瞿世雄。两位前辈革命艺术家有着多个共同之处, 首先是他们对于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与理想极为相同;其次是他们同年生于浙江, 出生时间仅相差一个月。他们夫妇共同为众多的革命将士演奏了许许多多革命的红歌, 正是这些革命的歌才激起将士们最大的战斗豪情, 勇敢的冲锋陷阵在中国革命战斗的最前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妻随“鲁艺”转赴东北, 瞿维任哈尔滨东北音工团副团长和沈阳鲁艺音乐系主任。1955年赴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进行学习, 回国后, 一直工作在上海交响乐团, 最后离休在中国音协常务理事与上海音协副主席的位置上。寄明到东北后, 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 (现在的沈阳音乐学院) 副校长兼教务长, 后被组织调任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她那首著名的电影插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被国家正式认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并荣获国家少年儿童作品一等奖。特别是她为电影创作的歌曲《小八路》, 还曾是我儿时独唱的保留曲目, 这支歌一直伴随我走过了幸福的童年。

红米饭、南瓜汤和红色的革命歌曲印证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 确立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创造性地把从思想上建党, 确定为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原则。与此同时, 红色的革命歌曲也紧密的相伴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到延安, 再经西柏坡, 最后到达北京, 一路征程洒满了革命将士的鲜血, 也留下了无数革命胜利的赞歌。这些红色歌曲留住了中国革命的记忆, 保住了中国革命的根脉, 凝聚着无数先烈的鲜血, 浸透着中国革命的坚苦卓绝。它连接着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催生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记录着中国革命的光荣与理想, 见证了我们党的历史功绩, 它承载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它必将是亿万共和国人民心中永远的歌。

庄严的1949年10月1日, 革命红歌顺应时代的要求, 迅速作出华丽的转身, 成为人们心中革命胜利的欢庆歌。它遵从着革命的价值, 见证了祖国革命战争的风风雨雨。它屡经革命战争的硝烟战火, 重新焕发出更为内在的律动与生机无限的活力。在祖国首都也是世界最大的天安门广场上, 鲜花似海, 红旗飘扬。成千上万的祖国各族人民身穿节日盛装, 载歌载舞, 尽情的欢呼着, 跳跃着, 整个广场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人们越发清楚的感受到, 祖国已进入到和平建设时期, 我们要更加团结一致, 努力奋斗, 这样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当时年仅30岁的革命音乐家王莘先生被祖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深深感动着, 他心潮澎湃, 热血沸腾, 用最饱满的革命热情于次年9月谱写出至今仍享誉海内外的革命颂歌《歌唱祖国》。王莘系江苏无锡人, 与阿炳同乡。20岁前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歌咏运动, 他深知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为实现学习革命音乐的远大理想, 血气方刚的他克服重重困难, 赶赴延安鲁艺求学。毕业后, 组织上把他分配在河北联合大学的文艺部音乐系工作。王莘的《歌唱祖国》凝聚着一位革命艺术家寄希望于祖国更加强大的良苦用心与深厚的艺术功底, 作品气势豪迈, 激情四溢, 以高度的艺术性准确的刻画出共和国朝气蓬勃, 蒸蒸日上的大好景象。作曲家大胆的采用了主副歌两部分长度相等的结构形式, 创造性的表现出新国家新时代的崭新精神风貌。曲调热情奔放, 准确的塑造了伟大祖国东方巨人的艺术形象, 颇具深刻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 堪称是一首标准的祖国颂歌。上世纪的1980年5月, 《歌唱祖国》被正式认定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的开始曲, 直至今日, 还在向全世界同时播放。

共和国的建立, 在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 对于我国国民音乐与专业音乐教育也给予了更高的关注, 迅速将以往的大专学科提高到本科, 并将戏剧、舞蹈等艺术的中专系列也晋升为本科或专科, 特别是自上世纪70年代末又陆续开始了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培养以致新世纪初的艺术硕士教育。这些现象足以证明: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美育教育的重视和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坚定决心, 逐步使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确立为: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方向, 以科教兴国为基本国策, 努力培养打造全面发展的人, 以更好更快的适应祖国建设的需要。

转瞬间, 历史的时钟已准确定格在1978年的9月, 这是自中国革命胜利到和平建设时期的一次最为重要的关键结点。此时的革命红歌已从本质上产生了新的飞跃, 成为亿万国人内心深处实实在在的幸福歌。这争相绽放的幸福歌正是源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 这无疑为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做出了更新的理论解读, 特别是其中的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更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勇于把科学社会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特色的理论实践过程。同时也深刻的表明, 我们党的一、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同红歌一样是一脉相承的。值得提及的是, 我们党的思想建设一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装, 并紧密的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使之成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法宝。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 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均不断出现喜人的巨大进步, 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决定性话语权。在此基础上, 中国人民的红色幸福歌也越发显得绚丽多姿, 更多的音乐杰出人才不断站在世界最高的领奖台, 这是祖国的骄傲和民族的自豪。同时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国人心目中的幸福歌也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如:瞿希贤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刘虹的《妈妈教我一支歌》、徐东蔚的《请到天涯海角来》、郑秋枫的《我爱你, 中国》、谷建芬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施光南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打起手鼓唱起歌》、陆在易的《祖国, 慈祥的母亲》和《我爱这土地》等。这些祖国发展现阶段的幸福歌, 不啻山间的一泓春水, 是那样的清新迷人。在我们为我国特有的红歌击节赞叹之余, 我想唯一感谢的还应是党的好领导。

红歌——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上一篇:宝宝处于体商教育敏感期的判断该怎么进行下一篇:现代文学史社团与人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