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典型实验设计

2024-05-13

初中物理典型实验设计(精选6篇)

篇1:初中物理典型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两峪乡中心学校 李云诗

实验名称:气球爆破试验 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改进原因: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大气压强这节课的重要实验,老师们常做的试验是有一个覆杯实验(小学自然里也有),其目的是想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此实验有两方面的缺陷:第一,有同学认为是水把硬纸片弄湿后沾在杯口了,不能很好的证明是大气压的原因;第二,硬纸片和杯口密封不好,容易掉下来。为此,我做了如下创新:用一个在常温大气压下鼓起的小气球,然后借鉴第二章声现象中讲到的真空铃试验,利用该装置可以建立一个局部的真空环境,然后通过气球被变化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由于大气压强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想到气球爆炸试验,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小气球(气球不可过大,不然气球可能不会胀破,气球最好带有颜色,如红色、蓝色等)、钟罩、抽气机,导管。

实验操作步骤:

1、在常温下给有颜色的小气球充入适量空气,让气球膨胀。

2、将鼓起的小气球放入钟罩中,然后打开抽气机的开关,对钟罩内空气进行抽取。)

3、观察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

4、可以看到小气球逐渐变大,当抽气机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看到气球在里面爆炸了,由此可以证明我们生活中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创新点:

1、利用气球爆炸:学生小时候都玩过气球,也有气球在自己嘴中被吹爆的经历,而这个试验却能用大自然地力量——压强来使气球自己胀破,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比较它们爆炸的不同原因,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更能让学生快速的接受新知识。

实验注意事项:

1、试验中用到抽气机,试验指导老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安全操作。

2、气球不能太大,同时吹入气球的空气要适量。吹入太多会导致试验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观察小气球的形状变化就看到气球在里面爆炸了;太少则会导致试验观察时间太长。

篇2:初中物理典型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设计方案

完成一个演示实验设计方案。要求: 1.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重科学探究; 2.要具备明晰的实验操作步骤; 3.关注评价,具备评价方法。

篇3:浅谈初中物理设计型实验题

一、设计型实验的含义

所谓设计型实验, 是指以基本实验原理为基础, 要求学生应用基本的测量仪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 经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这类实验题涉及对实验原理的再认识和再加工, 能综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型实验的分类

设计型实验大致可分为: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方案、纠错和改进实验设计、开放性实验设计等几大类。

1. 设计实验步骤

类试题主要是根据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 其特点是先确定实验原理, 根据实验原理决定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 需要哪些器材, 如何安排实验步骤, 得出什么结论,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设计实验方案

这类试题主要是根据所给器材, 设计实验方案, 其特点是只需要所给器材来构建物理情景, 确定原理, 完成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纠错和改进实验设计

这类试题主要涉及实验器材的组合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面, 其特点是在所给的实验设计中, 可能有不止一处错误, 要求指出错误所在之处, 并加以改进, 从而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辨能力。

4. 开放型实验设计

这类试题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 构思有关的物理情景, 其特点是对于同一个问题, 可以构思出不同的三五个情景, 确定不同的实验原理, 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 得出不同的表达式, 培养同学的求异思维能力。

三、设计型实验的特点

1. 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设计型实验跳出教材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束缚, 是对原有实验的再认识和再加工。此类试题一改以往要求学生死记实验目的、器材、方法和步骤、现象、结论的做法, 将原来的由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结论寻找规律, 变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能更好地体现创新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这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实验原理, 熟悉各种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 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

设计型实验题具有开放性和设计方案的不唯一性。试题的内容涉及课堂内外、学科综合、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 同时也有机地渗透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它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灵活运用知识、发挥能力的空间。因此我们在抓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 应努力开拓实验教学的新构想, 探索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如“测定物质的密度”和“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物理的两大经典实验, 它们综合性强, 涉及多种仪器的使用以及有关公式和原理的灵活应用;在最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 则多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

3. 能力要求高

设计型实验题所给的器材和要测的物理量间的跨度较大, 需要经过转变、等效等方法才能达到目的。此类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理解、迁移、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等各个方面, 还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验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复习方向

1.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转换意识

知识的迁移是创新意识的一种体现, 设计性试题的立意往往比较新颖, 思考问题时, 有时直接去考虑是行不通的, 这就需要发挥联想, 需要进行知识间的迁移和转换。

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逐步渗透实验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养成实验习惯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 不断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 积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鼓励学生对常规实验方法进行大胆的创新, 鼓励他们提出独特见解, 有意识地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2. 增强设计性实验,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 要尽量由学生根据实验目的的要求制订实验方案。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讨性实验, 先让学生去研究、探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然后总结出物理规律, 并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既可完善、丰富、深化课堂知识, 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形式有: (1)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 (2) 组织参观活动; (3) 举行操作实验竞赛; (4) 组织课外兴趣小组; (5) 举办物理科技晚会等。

综上所述, 设计性实验题是属于较高要求的一类题型, 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设计实验题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方法指导, 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设计思想, 逐步掌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关注近年来各省市的考题, 集思广益, 引导学生分析具体实例, 融会贯通, 熟练掌握, 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建华.设计型实验题的类型及解法.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6 (298) :58.

篇4: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

一、切实抓好课上实验,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

在探究前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感性知识或让学生首先观察一种现象,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讨论、想象、动手操作、验证、应用等手段。

(1)让学生观察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成像规律中有一条是“物体放在透镜的焦点处时既不成虚像也不成实像。”可事实上把物体放在焦点处时,有时既能看到实像又能看到虚像,在学生未知以前先告诉他结果让他与你形成强烈的对应,因为他不相信,再通过实验让他得到目瞪口呆的结论,最后把解释原因作为讨论题,让他们展开讨论。

(2)通过书上提出的有关物理量,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究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出研究问题,让学生收集数据,验证假设。例如,在学习液体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一节中,让学生自己设想液体压强的有关因素,可能他们提出质量、密度、体积、液体深浅,怎样验证呢?需要哪些仪器?老师的任务是准备器材,余下的让学生自己验证,剔除错误的留下正确的。

探究能力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学生经过持之以恒的课堂探究活动,会自然形成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信念以及勇于参加科技实践活动的激情。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深究能力以后,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好习惯。

二、引導学生课外探究,让课外探究顺理成章地步入物理课程学习中

课外探究不是课内探究的简单延伸,它可能与课上的某个探究有关,也可能与课上探究的内容毫无关系,可能是书本上的物理知识的深化,也可能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现象,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让他们从相互争论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电阻这一章时,电压电流为零时还有没有电阻?我是利用“流水中的石块”让他们分析讨论,从而联系到了功率、速度等其他物理量。

(2)倡导学生从已学知识中引发问题,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探究性地学习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学完光学这部分后,我们班同学做了许多“照相机”——小孔成像原理的应用,有些做得还非常好,实用。

(3)让学生从书籍、电视、报纸中搜集问题。例如在一本辅导书上提到了“电偶温度计”学生们不能理解,怎么就有了温度,于是主动找老师要—些器材,自己实际做一下,相信了。尽管对它的原理还不太明白,但起码满足了一部分好奇心,以后再遇到问题,他就会想到“动手”解决。

(4)利用身边的实物解释,应用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了杠杆一章后,学生从自行车部件上找到了许多杠杆;在学习了摩擦以后,探究自行车前后胎的摩擦力。

三、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各种方式推广,介绍学生的成果制作

篇5:初中物理教师实验创新设计

零陵区富家桥镇中

王冬民

实验名称

“焦耳定律”演示实验

设计理念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实验器材准备

电热切割器(“焦耳定律”演示实验器)2把、电阻丝4段、干电池6节、电池盒6个、导线若干、泡沫塑料若干

创新设计

一、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

1、实验装置略

2、实验原理

在两个密闭的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同时容器中也分别接入两段电阻丝,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说明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进而说明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3、实验的不足之处

该实验装置在做实验时,需在U形管中注入适量的水,操作比较麻烦,且在调整两U形管中的液面相平时比较耗费时间;另外实验的可见度不是很高,不利于后排学生的观察,影响教学效果。

二、改进后的实验设计

1、改进后电热切割器的主要器材

用较粗的硬铝线做成弓状(固定在一木柄上)、几段粗细不同的电阻丝(从废旧的取暖器中取来)、适当的导线

2、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3、改进后的实验原理

利用电阻丝通电后发热温度升高就会熔化泡沫塑料进而切割泡沫塑料

4、改进装置后的具体实验过程

1)、将粗细不同的两段电阻丝串联后接在电热切割器的弓上,再将切割器接入电路,过一段时间分别用粗细两段电阻丝去切割泡沫塑料,比较切割的难易(即切割的快慢),切割容易的说明该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其温度较高,故切割容易;反之,说明该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少,其温度较低,故切割困难。

2)、上述实验说明,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较细的电阻丝电阻较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从现象看细电阻丝切割很容易)。

3)、取两段长短不一较细的电阻丝,先将长的接在电热切割器的弓上,再将短的与长的其中半段并联,然后将切割器接入电路中,过一段时间用长电阻丝的不同的两个半段去切割泡沫塑料;比较长电阻丝不同的两个半段切割的难易(即切割的快慢),切割容易的说明这部分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温度较高,故切割容易;反之,说明另外一部分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少,其温度较低,故切割困难。

4)、上述实验说明,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5)、师生共同总结上述实验,引出焦耳定律。

5、改进装置的创新点

篇6: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设计

一、课前教学设计及实验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课的设计,比其他类型课的要求更高、设计更精、考虑更全。

1.在备课时要对本次实验有全面、彻底的了解。包括实验目的、器材、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论,了解仪器的规格性能以及课堂上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等方面。

2.在课前对分组实验的组织工作进行周密的考虑与布置。根据实验室器材尽可能地多分几个实验小组,设置小组组长,明确组长职责,提高小组活动的有序性,以使分组实验迅速、有序地进行。

3.课前向学生介绍实验课的流程。要求学生按照流程并听从教师指挥行动,以免课堂秩序混乱。

4.课前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5.课前教师还应深入实验室,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整、齐全。对个别较难的实验还要亲自动手做2~3次,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有些实验还应配备相应的维修工具。如,在测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安培表、伏特表的接线柱底脚螺丝易脱落,就应准备螺丝刀、尖嘴钳、小扳手之类的工具。导线线头容易断掉,应准备剥线钳或火柴等。此外,有些导线外层绝缘皮完好而内部金属线断路,个别小灯泡因质量问题灯丝也易熔断等,就必须备有万用表,及时予以检查、更换,以确保实验的成功。否则,学生在实验时会因缺少某一器件而无法进行,从而影响课堂秩序。

二、进行学生分组实验

对初中生来说,听、看与动手操作是有距离的,因而教师的指导要勤,观察学生操作要细,才能保证各组实验顺利进行。

把握好指导的内容:

(1)知识性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和结论以及仪器的性能、工作原理等。

(2)技能性内容,包括实验基本操作要求等。

如测固体密度的实验:

①调节天平平衡前将游码调零;

②用镊子取放砝码;

③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上一篇:初中 数学 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云南省粮食局关于开展软科学课题研究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