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上半年总结

2024-08-25

双联上半年总结(共7篇)

篇1:双联上半年总结

2014年“双联”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自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所把“双联”行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学习实践活动、水利中心工作、“创先争优解难题”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安排,迅速行动,确保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有序推进。现就我所2014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115户,445人,现有党员29名。耕地面积2800亩,人均6.3亩,全村有机井14眼,已建设低压管道32.5公里,基本实现了管灌全覆盖;村社道路5.2公里,已全部硬化;有村级小学1所,卫生服务所1个,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我所今年共联系团结村帮扶户18户。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把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到户。首先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的培训,通过电视、报刊等形式认真学习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十八大会议精神及、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会议及文件精神,重点把县委一号文件中关于巩固壮大蔬菜、草畜、制种、番茄、棉花、葡萄等产业的扶持政策,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奖补政策和项目带动重点产业的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人。

(二)科学谋划,制定帮扶计划,大力发展联系村主导产业。总结去年的经验深入帮扶村和帮扶户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以省、市、县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为契机,通过驻村走访调研、听民意、察民情,摸清了帮扶村自身建设、经济发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结合团结村实际,帮助联系村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帮助、配合、指导,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从制种玉米市场疲顽卖难的现实中总结经验,转变观念种植以“商品玉米套菜芯” 为主导产业,紧紧围绕三大模式、壮大培育四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 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主题活动开展,使产业化 水平有所提升,产业特色更加明显,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围绕“三个一”发展目标与村社干部和党员群众共同制定了《2014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计划》,并同18户帮扶户制定了本帮扶计划,使群众对帮扶重点、帮扶产业、帮扶目标一目了然、家喻户晓。

(三)严明纪律、建立档案。为落实好“双联”驻村工作计划,我所要求驻村干部要以进一步贯彻落实王三运书记提出的联村联户“政策宣传、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的六项任务为指导,严格执行“八个不准”,高度重视“三个防止”,切实加强同联系村、联系户的联系。真正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成为一个转变机关作风的形象工程,培训教育干部能力的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在3-

实情况,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鼓励帮扶户发展生产,排忧解难,一是在春耕时节我所联村干部职工为自己的联系户送去帮扶化肥2袋,奉献一片爱心;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为团结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派技术人员帮助农户对冻胀破坏的部分管管工程进行检查指导维修,维修管管接头80多处,无偿提供出水阀80个,解决了春灌的难题。并鼓励他们在生产、生活中要自强自立,勤奋劳作,自力更生,尽快走上致富之路。

三、存在的问题

“双联”行动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但结合联系村、特困户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来讲,在双联行动的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因单位职能局限我所项目资源少在开展“双联”活动中最大的掣肘就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和筛选的致富项目立项难、争取难、尤其是资金支持更难,严重制约了“双联”活动的有效开展。再加上该村村级经济基础底子薄,在改善联系村基础条件和群众扶贫项目建设方面我们能够做到的仅仅是帮思想、送政策、供信息、职工绵薄的物质帮助,无法使该村的经济基础有较大的改观。二是部分干部职工农村工作经验少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对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掌握不够全面,引导群众发展的思路不够明晰,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4-

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帮扶工作的开展。

四、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县委“双联”行动工作的各项部署做以下工作:一是将坚持“上下联动、综合带动、抓点带面、务求实效、长期坚持”的原则,增强抓好“双联”行动的信心和决心,立足实际,继续深入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四个一”和“五帮扶”活动,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通过思想引导和联系帮扶,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群众积极发展、主动发展的信心。二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切实将“双联”行动与我所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双联”行动促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双联”行动。三是教育全体干部职工要在“双联”行动常态化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对各项政策、农用技术及农村工作的学习,在谋划致富思路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帮扶内容完善帮扶计划及措施。四是强化领导,坚定信心,加强与联系村帮扶户的联系,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增强群众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积极行动,尽心尽力,把这项得人心、暖民心的好事办好,办实。

2013年6月20日-5-

篇2:双联上半年总结

宁县物价局

(2014年8月5)

今年自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所把“双联”行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学习实践活动、物价中心工作、“创先争优解难题”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安排,迅速行动,确保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有序推进。现就我所2014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孙安村位于中村乡东南部,乡政府驻地以南1公里处,总面积9.25平方公里,早长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辖6个村民小组,508户,1925人。耕地面积3492亩。全村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苹果、中药材。养殖业以养羊、养猪、养牛为主。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把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到户。首先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的培训,通过电视、报刊等形式认真学习宣传十八大会议精神及、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会议及文件精神,重点把县委宁联领办发【2014】1号文件中关于做好全省双联行动大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的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人。

(二)科学谋划,制定帮扶计划,大力发展联系村主导产业。总结去年的经验深入帮扶村和帮扶户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以省、市、县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为契机,通过驻村走访调研、听民意、察民情,摸清了帮扶村自身建设、经济发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结合孙安村实际,帮助联系村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帮助、配合、指导,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即药材种植产业作为带动孙安村整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全力配合村社干部和农户搞好药材种植,力争五年内基本实现丰产标准发展特色产业。

(三)严明纪律、建立档案。为落实好“双联”驻村工作计划,我所要求驻村干部要以进一步贯彻落实王三运书记提出的联村联户“政策宣传、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的六项任务为指导,严格执行“八个不准”,高度重视“三个防止”,切实加强同联系村、联系户的联系。真正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成为一个转变机关作风的形象工程,培训教育干部能力的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台账,认真填写《帮扶卡》、《帮扶日志》和《工作日志》等资料,全面掌握联系户情况和工作进展情况,为今后的帮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大帮扶村劳务输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以技能3-

走访为产业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准确掌握村组及帮扶对象的现实情况,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双联”行动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但结合联系村、特困户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来讲,在双联行动的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因单位职能局限,我局项目资源少,在开展“双联”活动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和筛选的致富项目立项难、争取难、尤其是资金支持更难,严重制约了“双联”活动的有效开展。再加上该村村级经济基础底子薄,在改善联系村基础条件和群众扶贫项目建设方面我们能够做到的仅仅是帮思想、送政策、供信息的帮助,无法使该村的经济基础有较大的改观。二是部分干部职工农村工作经验少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对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掌握不够全面,引导群众发展的思路不够明晰,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帮扶工作的开展。

四、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县委“双联”行动工作的各项部署做以下工作:一是将坚持“上下联动、综合带动、抓点带面、务求实效、长期坚持”的原则,增强抓好“双联”行动的信心和决心,立足实际,继续深入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帮扶”活动,坚持输血-4-

与造血并举,通过思想引导和联系帮扶,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群众积极发展、主动发展的信心。二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切实将“双联”行动与我所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双联”行动促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双联”行动。三是教育全体干部职工要在“双联”行动常态化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对各项政策、农用技术及农村工作的学习,在谋划致富思路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帮扶内容完善帮扶计划及措施。四是强化领导,坚定信心,加强与联系村帮扶户的联系,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增强群众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积极行动,尽心尽力,把这项得人心、暖民心的好事办好,办实。

篇3:伊村双联拱隧道施工总结

1 工程概况

1.1 设计及地质情况

伊村隧道位于浦南高速公路C5合同段内,单线长349 m,双线长698 m,设计投资约3 400万元,该隧道属于湿陷性黄土围岩,单跨净宽12 m,净高7.5 m;拱顶为拱形圆顶,边墙为曲墙,中墙为2 m厚的中隔墙,呈“m”形结构。隧道围岩主要为Ⅱ类,Ⅲ类围岩,呈压碎块状结构,风化破碎,节理、劈理、裂隙极度发育,含水量丰富,稳定性差,易受扰动而塌方。

1.2 衬砌及支护情况

伊村隧道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明洞为特殊防水混凝土,正洞混凝土为C25级普通混凝土,开挖后先进行支护,沿隧道横向铺设ϕ22螺纹钢锚杆进行支护,挂ϕ8钢筋网并嵌入格栅钢架之后用C25级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派专人负责,确保支护及喷锚质量。正洞Ⅱ类,Ⅲ类围岩初期支护厚度为25 cm,二次衬砌混凝土厚度为50 cm。

2 施工方案的选用

伊村隧道原为三导洞先墙后拱法施工,优点在于能够降低隧道所受偏压力,避免因拱部受力造成沉降,同时不可避免的情况有:1)施工作业时对现场施工条件要求太高,且作业面干扰大、不易展开施工;2)因围岩风化破碎,涌水量大,施工时每个导洞都需要进行安全支护,投入非常大。根据施工情况,并结合设计院、业主及有关专家在现场进行反复论证,实地观测,采用中导洞先拱后墙法施工,即先中导洞对称施工,边施工边衬砌,待中墙施工到一定阶段,对中墙用彩条布、方木进行隔离支护,然后再两端相错对称开挖衬砌,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工期,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投入,但此方案极易造成拱顶下沉危险,因此采用“弱爆破、少干扰、早喷锚、强支撑、勤量测、紧封闭”的爆破原则,尽量减少对中隔墙和拱顶的受力,同时开展围岩量测,施工开展顺利,这一方案也得到业主及专家的论证和认可,中导洞施工流程图及开挖顺序见图1,图2。

3 爆破技术

根据隧道地层及地质情况,采用多钻眼、少药量、光面爆破法施工,每排炮孔深1.1 m~1.3 m,每次进尺1.0 m~1.2 m。单孔成缝试验统计表见表1。

由表1可知,当炮孔深1.3 m时,单孔装药量Q=0.095 kg即q=1.075 kg/m时比较合理。

由表2得出,当E=46 cm时,爆破效果较为理想。由公式K=E/W(K=0.5~0.8),得W=57.5 cm~92 cm,取最佳值为65 cm~80 cm。

确定爆破参数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炮眼的深度、角度、间距、定位一定要准确,并记录每次爆破的结果,以利分析改进,确保更加科学合理。隧道拱部炮眼布置见图3。

4 防水材料的选取

由于伊村隧道地处闽西河边,围岩多处断裂,涌水量大,因此防水好坏至关重要。一般隧道爆破后,铺挂有机板材并喷射混凝土进行防水和支护,喷层表面是凹凸状不平整的工作面,留有许多小空间,无法抵挡岩体渗漏水的浸入,而且混凝土浇筑时粗骨料石子容易将有机板材刺破,一旦有机板材被人为破损或自然老化,防水必然失败。针对此种情况,采用:锚喷治水防护;内衬自防水泵送混凝土进行支护和防水。其特点如下:

1)粘结力作用,BR防水剂与水泥水化时,反应生成物——无机硅胶,在喷射作业时,喷射物在胶体粘结力的作用下,呈团状喷出,在岩体上粘结牢固,迎水喷射能有效地封住淋渗水点、微细裂缝等。形成的喷层达到治理淋水的目的。

2)在速凝前提下,喷层抗压强度提高10%~35%,改变了掺速凝型产品而损失喷层强度的通病。

3)回弹率低,一般防水剂回弹率为35%,而BR防水剂回弹率低于15%,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原材料的浪费。

4)喷层内在质量有所改变,喷射混凝土是团状,在岩体上喷射物粘结力大于3 MPa,利于粘结。作业时,后续喷射物呈嵌入式粘着成型,提高了喷层的密实性,抗压强度提高10%~30%。

喷层不仅是提高强度,抗渗指标大于S20,级配喷射混凝土最佳时抗渗可达S30以上,达到自防水功能的双重效果。

5)喷层的耐久性,无机硅胶体对混凝土体内钠离子析出有抑制作用,杜绝化学腐蚀。经检测粘结力大于3.4 MPa,喷层厚度8 cm~12 cm,无剥离,不起鼓,粘着牢固,抗渗大于S20的自防水质量,封闭了岩体渗漏水的通道,达到主动治水的目的。

由该产品与传统工艺的经济造价对比分析可知:

该材料费用118.70元,传统工艺每m2材料费138.40元。每m2节资19.70元,节资率为16.5%;每m2人工费用80元,传统工艺每m2费用140元;每m2费用节资60元,节资率为57%。合计:传统工艺共278.40元,该材料为198.70元,共节资79.7元/m2,每m2工程可节资28.9%。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工程进展情况,提高喷锚质量,改进施工工艺,合理投入防水材料,不但能够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而且能够全面提高施工进度。

5 结语

1)施工方案的选定,对工期要求、安全、质量、进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光面爆破技术质量要求高,作业难度大,在施工中应严格执行钻爆设计。3)采用科学合理的光面爆破施工,减少了超欠挖,降低了施工成本,克服了围岩受扰动失稳的危险,整个施工过程没有发生任何坍塌事故。4)防水材料的合理选取,不仅能够科学地防止隧道渗漏水现象,而且节约了材料的投入,加快了施工进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对项目成本管理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摘要:结合浦(城)南(平)高速公路伊村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施工技术方案、爆破技术、防水材料进行总结分析,指出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克服了围岩受扰动失稳的危险,为类似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联拱隧道,施工方案,爆破,防水材料

参考文献

篇4:上半年双联工作总结报告

2015年,县环保局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双联”办的精心指导下,认真扎实开展“双联”工作,圆满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现将上半年的“双联”工作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总结

(一)讲政策送温暖,适时开展走访慰问帮扶活动。一是1月5日环保局党员在副局长、纪检组长的带领下,走进帮扶联系镇社区,到留守学生、所在学校了解他们的学习、成长情况,并送上慰问金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到空巢老人、家里看望老人,询问老人的生活情况,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到残疾人家里帮助其解决家庭困难,给予了他们关怀和体贴。二是3月10日,环保局副局长带领局职工到镇村慰问贫困户和孤寡老人,并送去慰问金。和他们拉家常,关心他们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三是县环保局长带领相关干部职工陪同县委常委、副县长张璋等一行人到镇村、村,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给他们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并致以节日的问候。四是2月11日,环保局副局长艾明、及总工带领工作人员到镇村、看望了十二户困难群众,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挨家挨户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现状,了解了他们的疾苦,并送去了慰问金,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振奋精神,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同时尽可能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实际困难。五是六月1日儿童节,环保局纪检书记,总工带领局职工到镇看望留守贫困儿童,为他们送去书包及慰问金。

(二)因势利导助推产业发展。一是3月31日,环保局局长带领局职工到镇,引导村民一道学习农业局农技专家的水稻直播优质高产种植技术。二是实地了解联系的镇村地理及村民情况,挤出资金5000多元,购买鹅苗600只,分别送给该村的贫困户,以此启发他们发展产业致富。

(三)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干部联系户登记制度。干部每次入户必须有入户记录,对联系户的家庭情况须全面掌握,把群众实际困难和所需、所想、所盼记录清楚,并针对农户实际情况及致贫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建议,找准发展路子,拓宽致富渠道。二是干部联系户目标管理。根据各村帮联干部的帮联计划和帮扶措施,环保局将对帮联干部进行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干部年终综合考核,对工作措施得力、工作成效显著的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被动应付、帮扶效果不明显的予以通报批评。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县环保局虽然长期以来将“双联”、扶贫等惠及民生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也精心谋划组织实施,下半年将继续按上级的要求和群众改变现状的期盼方向努力推进此项工作。

一是想法设法推进扶贫济困;

二是聚心凝力助推基础设施提升;

篇5:双联工作半年总结

按照省、市、县委的安排部署,我乡积极响应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号召,提出了“转变作风炼干部、办理实事破难题”的活动载体,统一思想,积极行动,扎实工作,现将我乡前阶段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陇川乡位于通渭县东北部,南于陇山乡接壤,西南于陇阳乡、西于寺子乡相邻,东北两边和静宁县毗连。全乡共有15个村委会,120个村民小组、3370户、15161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0606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8702人。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16102.6 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83元左右。全乡12个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2842户、12033人,(其中,农村五保户94户、121人,农村低保户645户2812人),扶贫面达79.82%。

全乡12个扶贫工作重点村中,第一批安排5个村,第二批安排7个村。第一批中,市计生委联系张沟村,联系特困户38户;市疾控中心联系新林、新堡村,联系特困户53户,其中新林村37户,新堡村16户;县政府副县长何小明、县科技局联系菜子村,联系特困户23户,其中何县长联系3户,科技局联系20户;县人大副主任赵作信、县审计局联系新堡村,联系特困户29户,其中赵主任联系3户,审计局联系26户;陇川乡党委联系官堡村,联系特困户41户。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及时动员,精心安排,落实会议文件精神 自全县双联工作启动以来,我乡及时开党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全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并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陇川乡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专题研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张剑锋同志任组长,乡党副书记王珺同志、分管农业副乡长李晓飞同志任副组长,扶贫专干、党政办人员为组员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

(二)健全制度,强化宣传,高标准实施阵地建设 为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确保本次行动顺利开展,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宣挂横幅、设立永久性公示牌、发送手机短信、张贴标语等形式,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家喻户晓,全乡累计共悬挂横幅48条,设立喷绘牌26面81平方,发送手机短信750条,张贴标语103条,为行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在加强宣传的同时,乡党委高度重视行动阵地建设,以乡党委双联办公室为中心,设立乡、村双联办公室6间(乡政府及第一批5个帮扶村各1间),绘制专栏6块21平方米,配备档案专柜6个,档案盒30个,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证。

(三)发扬民主,顺应民意,合理筛选特困农户 我乡市上帮扶单位2个,县上帮扶单位2个,帮扶市、县、乡5个单位共计113名同志联系我乡5个行政村的184户贫困农户。筛选农户过程中,通过村村两委提名,群众大会表决通过,把有致富愿望,有致富潜力的农户作为首选对象,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与联系单位和个人结成对子。

(三)实事求是,好中求快,合理制定发展规划 我们积极配合市县帮扶单位走村入户,了解实际情况,填写各类调查摸底表,帮助农户制定致富的路子,脱贫的方子。在协调帮扶单位搞好工作的同时,按照县委要求,我乡干部对乡党委联系的陇川乡官堡村41户帮扶对象的家庭现状、经济收入、土地面积、种植结构、发展愿望等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出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本村山区三个自然村村庄分散,交通不便;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大部分耕地没有灌溉条件,农作物主要“靠天生长”;三是全村上下没有形成特色产业,群众增收局限性大;四是虽然村社公路已经大部分开通,但由于受金牛河的影响,该村与外界较大的车辆无法通行。根据以上情况,乡党委认真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及帮扶措施,确保双联工作远期有目示、近期有措施,确保帮扶群众脱贫致富。

(四)送温暖、献爱心,扎实开展帮扶活动

自帮扶活动开展以来,第一批联系贫困户的113名干部全部深入农户,认真分析贫困原因,倾听群众发展愿望,热心为群众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目前,各单位累计入户252次;宣讲培训3次,参训人员1181人次;已落实帮扶项目15起,帮扶现金10500元,尿素27袋,磷肥145袋,地膜9捆,具体为:市人口委帮扶张沟村,4月4日在张沟村联合市妇幼保健院、县计生局、县计生服务站、畜牧局、林业局、农技中心等单位开展以“送免费健康体检、送林果产业技术、养殖产业技术”为主的综合培训,参训101人次,同时为张沟村勘查设计机井工程一处,目前正在实施,同时,为特困户送大米38袋,慰问金500元;市疾控中心联系新林村及新堡村,为特困户送帮扶现金共计4000元,为新林村委会拉电花费1150元;人大副主任赵作信及县审计局联系新堡村,为特困户落实现金5200元,磷肥3袋,地膜9捆,赵主任联系的机井项目正在实施;县政府副县长何小明及县科技局联系菜子村,帮扶尿素27袋、磷肥60袋,何县长联系的新农村建设项目36户建设任务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陇川乡党委联系官堡村,在贫困村认真实施“联心桥”及“富民园”工程,在官堡村投资40万元建成漫水桥一座,落实苹果园600亩,为特困户帮扶磷肥82袋,现金800元。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在本次行动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帮扶贫困村及特困户得到了较大的实惠,但是距离上级党委领导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的实际生活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群众对双联抱有过高的期望,认为“双联”就是“发低保”,坐等现象严重;二是由于帮扶干部的身份不同,帮扶的能力及取得的成效也不同,形成特困户之间互相攀比现象;三上帮扶行动组织不够严密,帮扶干部处于被动工作状态,工作创新性不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所取得的经验,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政策宣传,通过给群众发放政策选编,召开群众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向农民群众中宣传省、市、县委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增强广大农民的致富信心和致富能力,从本质上提高群众发家致富的能力。

二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切实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严格按照“四到两跟进”的工作要求,好中求快,扎实推进帮扶措施,力争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对部分群众提出的超过帮扶范围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解决。

篇6:“双联”半年工作总结

关于2013年上半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今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二届全国人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双联”工作会议精神,在去年帮扶的基础上,通过近半年的努力,进村入户重新调查摸底、“两规划、一计划”的制定等各项工作已全面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双联”工作在去年帮扶的基础上,力争为

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突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一是全面安排部署。及时召开干部职工会议,贯彻省、市、县“双联”工作会议精神,把“双联”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牵头抓总,重大工作亲自部署,难点问题亲自协调。二是结合帮扶户产业发展需求,制定XX局干部职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行事历,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分工,靠实了工作责任。三是修订完善了“两规划、一计划”。结合联系村、户实际情况,分析产业发展现状,掌握当前发展的短板、瓶颈,重新修订完善了切实可靠的发展推进计划,帮助联系户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因户施策,既指出了问题,又提出了解决问题办法,即宣传了惠农政策,又找到了产业发展。3月初,又组织干部职工深入联系村、户,了解近期帮扶落实情况,并组织召开了一次帮扶座谈会,听取了村委班子和部分群众对2013年帮扶计划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更好地有序推进“双联”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完善工作制度,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干部联户登记制度、干部联户进村考勤制度、干部联户工作纪律制度、干部联户考核制度、督查制度和干部职工考核办法等八项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确保了上下联动、双向互动,形成了干部职工自觉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及时建立健全台账,做好信息采集。按照县双联办(〔2013〕3号)文件《资料清单》所涉及的内容,制作了《帮扶

办理,对一时办理不了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及时予以答复,移交跟踪办理,真正将反映民意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宣传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讲解法律法规知识,打消帮扶对象思想顾虑,增强法制观念,拓宽致富视野,博得群众信任。在局班子的带动下,联户干部累计入户65次。开展各类政策宣传5次,发放宣传资料130份,结合联系户春耕生产生活的困难需求,送去价值3600元的农用物资,为全村果菜产业捐助扶持资金5000元。组织驻村干部进村 12 次,完成双垄沟播地膜玉米大点2处1041.5亩,春季植树造林700亩,开展果园标准化管理1300亩。

(二)采取得力措施,推动重点工作落实。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结合全县卫生集中整治月活动,以整顿村容村貌、清理垃圾为重点,彻底清理村内道路两旁的垃圾堆,对长期积累的垃圾,采取填埋或运送垃圾场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房前屋后无“三堆”,村内主干道“三化”,即净化、绿化、整洁化,修建固定垃圾箱12个、移动垃圾箱20个。至目前,联户干部共带领群众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 5 次,集中检查2次,清运柴草垃圾70吨,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二是狠抓新农村续建项目。在去年修建的基础上,依托“窑改房”及旧村改造工程,完成危改房49户。整合项目资金,道路铺砂2公里,新修排洪渠1400米,架设农用通电线路0.9千米。三是狠抓果菜产业建设。争取市县乡产业扶持政策,在科学管理现有12座日光温室和270座蔬菜小拱棚的基础上,流转土地种植露地蔬菜200亩及药材600

的好典型、好事例。今年以来,涌现出了向XXX局干部XXX、XXX等一批先进帮扶干部,通过帮扶涌现出像XXX、XXX等脱贫致富典型事例,撰写调研报告4篇,心得体会11篇,简报信息4期,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发挥了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三、存在问题

通过半年工作,我局双联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发挥了传、帮、引带的作用,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双联”行动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推进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大,速度还不够快,效果还不够明显;二是帮扶村社农业设施相对薄弱,一次性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双联”行动的顺利推进;三是部分帮扶户由于贫困、疾病等诸多因素非常贫困,干部职工的帮扶水平和帮扶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他们脱贫致富的需求。四是群众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政策了解不够深入,认识有误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配合不够积极。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利民、惠民、富民的长期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将紧紧围绕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有计划、有安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使此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户政策宣传及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由于联系村各种因素制约,绝大多数帮扶户“无劳力、无文化、无技能”,思想偏执,意识僵化,运用新、新技能更新和发行其思

4期以上,使每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力争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87元,比2012年4329元增长17.5%,全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613元,比2012年2265元增长15.3%。

六是利用农闲时节组织群众开展村容村貌大清洁活动,帮助村上制定《村民文明公约》,倡文明树新风,彻底改变联系村脏乱差的局面。

XX县XX局 2013年6月27日

篇7:双联上半年总结

当前, 省委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深刻分析省情、深入了解民意、科学把握形势的基础上, 作出了以联村联户为载体, 以为民富民为目的, 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这是一项立足当前、惠及长远的大事、实事、好事。那么, 如何将这件实事办好?如何用更短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效果?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贫困村、贫困户“贫”的往往不只是物质, 而是致富门路, “困”的往往不只是条件, 而是发展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 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比重,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融合, 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帮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助推“双联”行动快速发展、提高效率。在“双联”行动中, 要帮助群众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核心在于增加群众收入, 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在于以农业科技为支撑和引领,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 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快速发展。

1 深刻剖析问题, 找准当前农村科技面临的“症结”

近年来, 在党中央加大农业投入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推动下, 全省各地农业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传统农业逐步向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迈进, 农民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 由此带来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多元化发展。近年来, 特别是“双联”行动开展以来, 全省各地农业科技推广措施不断加强, 力度不断加大, 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运用能力不断提高, 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但另一方面, 由于科技推广工作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 资金保障能力不强, 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在当前的“双联”工作中, 深入开展科技推广, 增强农业发展内在活力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1) 乡镇农技推广站管理体制不顺。目前乡镇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接受县农牧、林业、水务等部门和乡镇的双重管理, 但每一个业务部门和乡镇又不能从总体上对其实行业务指导, 农技推广站人员少、职责多, 部分人员有时被抽调参与乡镇其他工作, 不能全身心投入科技推广工作, 影响了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

2) 农技人员和群众自身素质普遍较低。一方面, 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滞后, 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部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 农业科技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求。另一方面, 群众是农业科技推广的受体, 群众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接受和运用的程度, 近几年, 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 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 文化素质低, 接受新技术能力差, 科技推广难度加大;

3) 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 虽然国家对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投入逐年增加, 但是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还没有形成。加之由于县级财力有限, 用于农业科技推广运用的投入不足, 农技推广工作缺乏专项经费, 致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开展较少, 尤其是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开发, 毫无经费支撑, 制约着农技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4) 信息网络建设滞后。从甘肃全省来说。由于相当一部分乡村地处边远山区, 电视、电话、互联网等“三网”建设滞后, 科技培训仍然依靠散发资料、召开培训会等形式, 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农时气象、农产品销售等科技致富信息。

2 强化科技支撑, 助推“双联”取得实效

“双联”行动是一项立足当前、惠及长远的大事、实事、好事。如何将这件实事办好, 如何快速激活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 帮助农民群众快速脱贫致富, 核心在于发展产业, 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贫困村、贫困户“贫”的往往不只是物质, 而是致富门路, “困”的往往不只是条件, 而是发展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 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比重,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融合, 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帮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助推“双联”行动快速发展、提高效率。

1) 加快农村教育发展, 增强群众科技意识。“扶贫先扶志, 治穷先治愚”。贫困村未来的发展, 必须依靠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 而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基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积极支持帮助贫困乡村发展教育事业, 使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把更好、更优的教育资源向贫困乡村倾斜,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同时, 加大科技宣传力度, 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传授实用技术, 倡导科学方法, 引导教育农民解放思想, 破除小富即安、因循守旧、依赖观望等思想, 提高精神文化素养, 树立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意识, 形成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 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2) 深入开展科技培训,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当前农民最期盼、最急需的就是先进的实用致富技术。因此, 要把科技知识培训和推广运用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建立完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 为加快农业产业化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采取多种形式, 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着力抓好提高性和普及性培训。要积极创设条件, 加大对种养大户、果农、菜农的培训力度, 使其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致富增收的领路人;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 注重把复杂先进的科技知识化繁为简, 使群众一听就懂, 一学就会, 一用就见效, 切实提高科技推广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要注重能力提升, 培养一批种田明白人和致富带头人。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农村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集约经营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培训。应该针对贫困村产业需求, 重点加强种植养殖大户的培训, 促使他们主动流转土地, 集约经营, 成为引领集约经营的能手, 提高种植效益。同时针对主导产业加强技术培训, 重点示范农艺农技结合技术, 帮助特困户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要从加强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着手, 逐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科技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农村各级、各类科技协会的作用, 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的发展, 培育专业的人才队伍, 并不断扩大服务领域, 引入先进适用的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 以村、户为单位, 开展示范, 并逐步推广, 使贫困农户能够及时得到适用的先进技术, 加快科技脱贫致富步伐。同时, 针对贫困地区群众科技素质依然较低的现状, 采取不定期邀请组织一些科技专家学者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 (讲座) 、开展科技咨询和科普宣传活动;坚持开展科技下乡进农户活动, 以下派科技特派员、农林技术人员等方式, 将先进适用技术送到农民群众手中;

4) 加强科技示范点建设, 发挥示范辐射带动效应。依托科技项目的实施, 以示范点、示范村、示范区为载体, 整合技术, 整合资金, 整合力量, 对产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 集成推广。通过试点示范, 探索建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模式, 使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力度。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 扶持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逐步创立品牌、延长产业链,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专业合作组织为主攻方向, 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不断提高科技含量, 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实现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生态农业转化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5)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 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引领产业发展。结合联系村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 有针对性地培育特色产业, 加强技术指导, 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针对联系村产业发展需求, 采取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结合, 样板展示观摩、技术培训结合等措施,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当前, 要用好“联村联户”这一载体, 盯牢“为民富民”这一目标,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总体要求, 以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区、精品科技示范基地、示范点建设为载体, 以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 引进示范推广良种培育、节本增效、节水灌溉、农业机械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治、加工贮藏、循环农业清洁能源等实用技术, 使农业科技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 积极主动投身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应用中。积极指导、服务和推动全县核桃、“三蒜”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6) 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科技推广新机制。以基层党组织远程培训教育网络、互联网、电视为主体, 建立高效、实用、便捷的科技服务信息平台, 不断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信息沟通, 建立技术、信息的双向交流机制。整合科技资源,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 金融信贷为补充, 农业科技企业、农民等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逐步探索建立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运行新机制, 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

3 创新机制制度, 实现科技增效增收“双赢”目标

坚持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扩大科技推广覆盖面, 提升科技推广转化的重要抓手, 按照“科技利民、科普惠民、产业益民、增收富民”的工作思路, 结合自身业务特点, 发挥人才荟萃优势, 突出“六个结合”, 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1) 将“双联”行动同提高农民素质结合。针对农村实际特别好似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农民素质低下、发展观念陈旧、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 广泛宣传政策, 开展一对一的政策宣讲活动, 组织群众认真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方针政策, 在双联行动中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高潮;

2) 将“双联”行动同培养科技人才结合。根据农民生产需要, 在帮联村举办科技入户培训工程, 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需要, 组织科技人员, 进行“菜单式”培训, 提高了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3) 将“双联”行动同健全科普组织结合。通过建立科技组织, 逐步在该村建立起“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 将“双联”行动同提供科技服务结合。在及时为帮扶村提供信息、传授技术、解疑释惑、搞好服务的同时, 组织实施了“科技入户”工程和“送科技下乡, 为农民服务”活动, 组织编写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为农民学习科技知识提供保障;

5) 把“双联”行动同科技示范点建设结合。按照建立一个科普服务站、制作一块科普宣传栏、培养一名科普惠农员、办好一个农技协、发展一批科技示范户、开展一个示范项目的“六个一”标准, 大力引导, 加强培育, 力争将该村建成科技产业壮大、科普组织健全、科普活动经常、科技氛围浓厚、社会治安良好、村容村貌整洁的典型村,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4 夯实科技基础, 依靠科技兴农增收

推动科技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 发挥好科技作用, 是确保行动取得实效的关键之一。要针对脱贫的问题和困难, 着眼当前、兼顾长远, 利用好现有科研平台、科技人才和实用技术, 以帮助联系村和贫困户真正脱贫致富, 实现全面小康。

纵观农业的发展趋势与现存的挑战, 我们应变压力为动力, 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以此来提高农民收入, 增强发展后劲。就实际运作而言,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及其示范应用是便捷之道。实践证明, 以科技兴农来促进农民增收是长远之计与有效之举。

1) 落实科教兴农战略, 着力依靠科技进步助农增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 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的结合, 必先与人结合。农业经济转轨和结构调整, 说到底, 就是要始终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方针, 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如果只强调市场经济而轻视科技的运用, 农业必将失去市场竞争优势。从科技到生产力, 中间是个复杂的过程, 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 不只是靠搞一二项工程或几次活动就能奏效的, 也不是单靠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就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没有科学的管理, 没有科技的介入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规模即使上去了, 也难以上档次、上水平, 甚至半途而废。许多事实业已证明, 农业的收益率普遍高于一般投资收益率。我省农业效益不高, 是因为农业人口多、素质低、市场意识差, 特别是由于各方而对农业关注不够, 使得农业基础薄弱, 科技含量低, 发展后劲不足。这些都是历史原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 并非农业自身所固有的。如果把发展农业由原来以资源为依托转变为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支撑, 农业将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低效益产业, 其必然成为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产业, 可望为广大农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强化服务农业意识和对科技市场监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大量的农业信息、信贷资金、科技人才、通讯传播设施等主要资源和政策法律制定、监督规范权力, 仍然由政府有关部门控制, 政府有条件参与并支持农业经济和科技活动, 特别是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由于农户科技素质偏低, 生产经营环境不利, 普遍感到盲目和困惑, 依赖思想较重, 更需要进一步强化导向的作用, 着力强化政府综合服务意识和强有力的服务措施。因此, 必须转变政府职能, 将工作重心由原来的直接介入调整农产品结构和推广某一项技术, 转变为对农产品价格以及科技供求和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发布以便定期研究和报告市场信息。与此同时, 还要加强农村科技传播基础设施建设, 使国内外科技知识信息及其传播以最低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要通过立法规范、政策引导, 在对城乡现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组织进行清理整顿的基础上, 大力扶持和构建民间技术合作组织、科技示范基地、专业技术协会, 并明确其法律地位, 界定其经营和服务规则, 使他们真正发挥作用;

3) 利用信息传播技术, 开展农业教育和科技的广泛普及应用。我国目前尚有1.8亿文盲, 3亿多科盲, 多集中在农村;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率仍保持在10%~15%, 每年仍有70%左右的初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据调查, 就农户自身来说, 决定科技入户率的主要因素是文化水平而非经济水平。因此, 在我国正规教育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应大力发展农业短期培训和科技普及教育, 主要可采取三大对策:

(1) 改革农村基础教育模式。在义务教育中加大农业科技教育内容, 同时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农业高校毕业生、退休科技工作者到农业创办职业技术教育或科技进修学校, 切实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

(2) 搞好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对这些各类技术教育机构进行合并重组, 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一批真正具有良好示范辐射作用的农业技术学校或培训基地。可分为三个层次运作, 首先对科技示范户采取挂钩帮带的形式, 在科研院校中有计划地指派导师, 专项辅导与帮带。其次对致富能人采取集中学习深造的办法, 提高经营水平和开拓能力, 有计划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再次对面上的广大农户采取轮训的方式, 普及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 以求学用结合, 有所收效, 逐步提高;

上一篇:暑假培训教材编写要求下一篇:教师党员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