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资料

2024-05-14

2011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资料(精选6篇)

篇1:2011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资料

83.影响技术价格的因素:①技术的开发成本②技术的成熟程度③技术转让的次数④交易双方对技术转让预期收益的预测和确定⑤有关国家的法律和政治环境

84.技术价格的三种支付方式:一次总付:是指合同当事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将技术交易所涉及的一切费用一次算清,并在合同中规定一个固定的总金额,由引进方一次支付或分期支付。提成支付:是指技术引进方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按引进技术实施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向许可方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对许可方转让技术补偿的一种支付方式。入门费加提成支付:是一次总付与提成支付两者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引进方在合同生效后须向许可方支付

一笔费用即入门费,在转让技术投产后,引进方还要按照双方的约定支付提成费。

85.中国技术引进的重要意义及作用:①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四化”建设②有利于争取时间,少走弯路,使我国生产力发展有一个较高的起点③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④有利于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现代化管理人才,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⑤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⑥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竞争能力。

86.现阶段我国技术引进的基本原则和政策:①必有从我国的国情、国力、特点和条件出发,结合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技术结构、发展特点。来选择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和方式,这是技术引进的一项基本原则②技术引进首先要保证国家经济发展急需的基础上,同时又结合经济体制改革,以利于搞活大中型企业。③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推广创新,并使之国产化④提倡以多种形式引进技术,特别是要注重以技术许可贸易、技术服务、顾问咨询、合作生产、合作设计以及关键设备的引进等方式开展工作,增加引进项目中技术软件的比重,控制成套设备的进口⑤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⑥利用多渠道筹集外汇资金,引进先进和适用技术⑦利用税收杠杆,对有些项目的技术引进实行税收优惠政策⑧进一步完善技术引进的市场战略,坚持多方位引进技术。

87.现阶段我国技术出口的基本原则和方针:①技术出口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符合国家安全的需要和外交政策、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②积极鼓励开拓技术出口③走贸工技银结合的科技兴贸道路④国家主要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对技术出口贸易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禁止、限制、、鼓励技术出口项目的不同类别,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⑤遵守国际规范的惯例,保护知识产权,严禁忆承担不出口义务的引进技术的再出口⑥技术出口要符合我国外贸和科技政策、有利于和我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88.技术引进可行性研究的三个阶段:机会研究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

篇2:2011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资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 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1.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在具体内容上,可分为:()A.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 B.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C.消费者群体的心理与行为 D.消费者心理与社会环境 E.消费者心理与行为与市场营销 2.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向是:()A.研究角度趋向单一化 B.研究角度趋向多元化 C.研究参数趋向多样化 D.研究方法趋于定性化 E.研究方法趋于定量化 3.消费者的能力是由多种能力要素构成的有机结构体,根据其层次和作用性质不同,可以分为:()A.消费者的分辨能力 B.从事各种消费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C.从事特殊消费活动所必需的特殊能力 D.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保护能力 E.消费者的判断能力 4.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有()A.需要与动机 B.感觉与知觉 C.学习与记忆 D.信念与态度 5.家庭按其成员构成分,可分为:()A.核心家庭 B.复合式家庭 C.本原家庭 D.生育家庭 E.联合家庭和不完全家庭 6.根据说服方式的不同,消费者态度改变的途径可以分为(:)A.直接说服 B.媒介说服 C.信息接受 D.间接说服 E.亲身体验 7.阈限包括().A.绝对阈限 B.差别阈限 C.扩大阈限 D.缩小阈限 8.消费者态度的基本构成是:()A.认知倾向 B.情感倾向 C.行为倾向 D.认知成分 E.情感成分 9.声望定价法的心理效果是:()A.给消费者一种寓意吉祥的感觉 B.有效地消除一些中高收入阶层消费者的购买心理障碍 C.使消费者对商品或零售商形成信任感和安全感 D.消费者自身得到荣誉感 E.便于购销双方的交易与结算 10.商品提价的心理策略及技巧主要有:()A.提价应具备的条件 B.提价幅度 C.提价时机 D.提价原则 E.提价技巧 11.在广告表现策略中,对比的基本形式有:()A.功效对比 B.品质对比 C.革新对比 D.价格对比 E.厂商对比 12.改变认知成分的方式有()A.改变信念 B.转变权重 C.增加新信念 D.改变理想点 13.态度的特点有()A.态度是习得的,不是本能的 B.态度必须有具体的对象 C.态度是相对稳定的 D.态度不是中性的,具有方向性和强度 14.消费者的需求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A.“量的消费时代” B.“情绪消费时代” C.“质的消费时代” D.“感性消费时代” E.“理性消费时代” 15.知觉的整体性的表现形式有:()A.接近性 B.相似性 C.闭锁性 D.连续性 E.复杂性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1.文化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不是靠后天习得的。2.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促进了国际交往的增加,使各种消费潮流不断涌现。3.消费者逆反行为模式是:过度刺激→相反体验→否定评价→重新探索→更新决策→逆反购买行为。4.人的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其本身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在消费者购买心理过程中,意志活动依赖于情感过程,但又能调节情感过程的发展和变化.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45 分,共 15 题,每小题 3 分)1.B 2.A 3.A 4.B 5.C 6.A 7.A 8.A 9.B 10.B 11.B 12.C 13.D 14.A 15.D

二、多项选择题(45 分,共 15 题,每小题 3 分)1.ABCDE 2.BCE 3.BCD 4.ABCD 5.ABCDE 6.AD 7.ABC 8.CDE 9.BCD 10.ABCDE 11.ABCDE 12.ABCD 13.ABCD 14.ACD 15.ABCD

三、判断题(10 分,共 5 题,每小题 2 分)1.× 2.√ 3.√ 4.√ 5.√ 2011 年12 月考试消费者行为学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 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1.指有某种见解并力图使别人接受这种见解的个人或组织,称为()。A.传递者 B.传播 C.媒体 D.信息 2.测量者与被测量者面对面地交谈以了解消费者态度的方法属于().A.问卷法 B.自由反应法 C.现场观察法 D.投射法 3.认为人体的状态是由体液的类型和数量决定的气质体液学说是由()提出的.A.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 B.心理学家巴甫洛夫 C.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D.波兰心理学家斯特里劳 4.划分社会阶层的方法中,综合指标法同时使用几种尺度来划分社会阶层,在这一方法中,三因素法所选取的因素不包括().A.住房条件 B.职业 C.收入来源 D.居住地区 5.当某些人的消费行为被他人认可并羡慕时,便会产生仿效和重复他人行为的倾向,从而形成().A.消费者暗示 B.消费者模仿 C.从众行为 D.消费习俗 6.主张根据理智、情绪、意志等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结构中所占的优势地位来确定性格类型的性格理论是().A.机能类型说 B.向性说 C.独立-顺从说 D.特质分析说 7.由于消费者注意力不能集中指向特定商品,或发现商品不能完全满足其需要而引起的拒绝属于().A.一般性拒绝 B.彻底性拒绝 C.隐蔽性拒绝 D.非隐蔽性拒绝 8.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是从()开始的,它是消费者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A.感觉 B.知觉 C.注意 D.记忆 9.在售货员与消费者进行交往时表现出多种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中,至少有一方的人际关系倾向表现出较大的惰性,他们在交往时往往过分希望别人主动作出亲密的姿态,而使自己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这种人际关系属于().A.感情型人际关系 B.期待型人际关系 C.支配型人际关系 D.包容型人际关系 10.由人们的认识、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引起的行为动机属于消费者购买动机模式中的().A.本能模式 B.心理模式 C.社会模式 D.个体模式 11.美国心理学家阿波特根据人的价值观念倾向对性格作了六种分类,其中求知欲旺盛,乐于钻研,长于观察、分析、推理,自制力强,对于情绪有较强的控制力的人属于().A.理论型 B.经济型 C.政治型 D.宗教型 12.我们经常说的“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是一种()现象.A.差别感受性 B.绝对感受性 C.感觉适应性 D.潜意识感觉 13.夫妻购买决策的形式因所购商品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对食品、化妆品、服装、生活日用品、室内装饰用品等商品夫妻购买决策形式属于().A.丈夫至上型 B.妻子至上型 C.妻子至上型 D.不确定 14.对消费者行为有影响的参照群体中,对消费者有直接影响的非正式群体,一般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同事等,他们属于().A.首要群体 B.次要群体 C.向往群体 D.厌恶群体 15.心理学家凯尔曼研究表明,态度的形成过程是从服从到同化,再到内化的过程,其中在一定的条件下,使个人的行为与外部的要求相适应的过程属于().A.服从 B.同化 C.内化 D.不属于态度形成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 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1.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特点包括:()A.综合性 B.经济性 C.发展性 D.单一性 E.应用性 2.消费者的能力是由多种能力要素构成的有机结构体,根据其层次和作用性质不同,可以分为:()A.消费者的分辨能力 B.从事各种消费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C.从事特殊消费活动所必需的特殊能力 D.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保护能力 E.消费者的判断能力 3.广告中想象的具体手法有:()A.比喻 B.夸张 C.威吓 D.讽刺 E.颂扬 4.在我国,绿色食品似乎还没有收到人们的足够重视,绿色食品市场远未呈现热销局面,其原因是:()A.绿色食品态贵 B.大部分消费者不了解什么是绿色食品 C.假冒伪劣商品泛滥 D.绿色食品的价格不菲 E.绿色食品的销售渠道不够顺畅 5.女性消费者群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主要包括:()A.追求时髦与美感 B.挑选商品复杂细腻 C.注重商品的实惠和便利 D.具有较强的情感特征 E.自尊自重心理强烈 6.冲突产生的原因有:()A.顾客找茬 B.消费者与销售人员双方情绪的影响 C.消费者要求退换商品时,双方争执导致的冲突 D.销售人员一时兴起 E.销售人员不能正确对待顾客意见所引发的冲突 7.消费者态度的基本构成是:()A.认知倾向 B.情感倾向 C.行为倾向 D.认知成分 E.情感成分 8.声望定价法的心理效果是:()A.给消费者一种寓意吉祥的感觉 B.有效地消除一些中高收入阶层消费者的购买心理障碍 C.使消费者对商品或零售商形成信任感和安全感 D.消费者自身得到荣誉感 E.便于购销双方的交易与结算 9.按照消费者购买态度与要求,可分为:()A.习惯型 B.理智型 C.经济型 D.冲动型 E.感情型 10.在广告表现策略中,对比的基本形式有:()A.功效对比 B.品质对比 C.革新对比 D.价格对比 E.厂商对比 11.改变认知成分的方式有()A.改变信念 B.转变权重 C.增加新信念 D.改变理想点 12.购买动机的功能有()A.发动和终止行为的功能 B.指引和选择行为方向的功能 C.维持和强化行为的功能 D.组合和对应的功能 13.态度的特点有()A.态度是习得的,不是本能的 B.态度必须有具体的对象 C.态度是相对稳定的 D.态度不是中性的,具有方向性和强度 14.绿色消费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A.绿色消费者的注意过程 B.绿色消费者的认知过程 C.绿色消费者的情感过程 D.绿色消费者的感受过程 E.绿色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15.知觉的整体性的表现形式有:()A.接近性 B.相似性 C.闭锁性 D.连续性 E.复杂性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1.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促进了国际交往的增加,使各种消费潮流不断涌现。2.物质需要即已实现的消费需要就是对美的需要。3.核心家庭和其他亲属如祖父母、叔伯婶母、堂兄妹等组成的家庭称为本原家庭.4.数量分配量表是心理测量者同时提出若干种商品,由被测量者按固定值去分配对每种商品的态度的一种测量方法。5.在消费者购买心理过程中,意志活动依赖于情感过程,但又能调节情感过程的发展和变化.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45 分,共 15 题,每小题 3 分)1.A 2.B 3.A 4.D 5.B 6.A 7.A 8.A 9.B 10.B 11.A 12.C 13.B 14.A 15.A

二、多项选择题(45 分,共 15 题,每小题 3 分)1.ABCE 2.BCD 3.ABC 4.BCDE 5.ABCDE 6.BCE 7.CDE 8.BCD 9.ABCDE 10.ABCDE 11.ABCD 12.ABCD 13.ABCD 14.BCE 15.ABCD

三、判断题(10 分,共 5 题,每小题 2 分)1.√ 2.× 3.× 4.√ 5.√ 2011 年12 月考试消费者行为学第三次作业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1.当消费者的购买意图形成以后,如果他人的态度是积极的、支持的,消费者也没有遇到意外的环境变化,就可以进入 ______ 阶段.2.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称为 ______.3.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叫作 ______.4.购买动机是在 ______ 的基础上产生的引发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动力.5.______ 社会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

共20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1.预期心理 2.解决限定问题的决策 3.保健因素 4.商品名称 5.记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1.简述差别阈限在营销中的应用。2.不同购买行为类型的市场营销意义有哪些? 3.简述性格与气质的联系和区别。4.影响广泛解决问题决策的因素是什么? 5.为什么需要与动机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之一?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40 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1.试述消费者的能力特性与消费行为的表现.2.试述E化服务的内容和实施中应注意的方面.答案:

一、填空题(15 分,共 5 题,每小题 3 分)1.参考答案: 决定购买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参考答案: 从众行为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3.参考答案: 个性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4.参考答案: 消费需要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5.参考答案: 家庭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二、名词解释题(20 分,共 5 题,每小题 4 分)1.参考答案: 指人们在一定经济环境的作用下,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经济形势和经济变量的信息,对自身物质利益的得失变化进行预测、估计和判断,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消费对策和参与投资、商品交换等经济活动的心理及行为现象。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参考答案: 解决限定问题的决策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或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有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品牌的偏好,还要进一步收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间作出理想的选 择。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3.参考答案: 保健因素就是诸如规章制度、工资水平、福利待遇、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4.参考答案: 生产企业借用语言文字对商品的主要特征概括反映的称号,它不仅是消费者借以识别商品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是引起消费者心理活动的特殊刺激物。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5.参考答案: 记忆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印象仍然保留在头脑中,并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出现。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三、简答题(25 分,共 5 题,每小题 5 分)1.参考答案:(1)商品质、量的变化必须控制在低于差别阈限的范围之内,才不会被消费者发觉;(2)有利于识别真假品牌商标;(3)企业在对商品价格变动时要超出差别阈限,使消费者感到价格的差异。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参考答案:(1)对上市时间不同的商品,要营销人员引导。(2)对新产品采取多种促销手段。(3)对重复购买商品,要控制质量。(4)对领导品牌,保持现状外,还要建立有效的分销渠道。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3.参考答案: 性格与气质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气质主要指个体情绪反应方面的特征,是个性内部结构中不易受环境影响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除了包括情绪反应的特征外,更主要地还包括意志反应的特征,是个性结构中较易受环境影响的可变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性格与气质又相互影响,互为作用.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速度,以及性格的表现方式,从而使性格带有独特的色彩.性格则对气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气质的消极因素受到抑制,积极因素得到发挥。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4.参考答案:(1)消费者对购买的介入程度。(2)各种备选产品或备选品牌的差异程度。(3)购买时的时间压力。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5.参考答案: 需要是促使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最终极的原因。然而,人的大多数需要可能是以潜伏的形式存在的,并不一定马上促使人们朝着某种特定的目的行动。只有当需要达到一定强度时,它才会驱使人们通过购买产品、服务等活动来消除由需要所引起的紧张感、不适感。这种推动人们为达到特定目的而采取行动的需要构成了行为的动机,可以说,动机是构成行为的更为直接的原因。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四、论述题(40 分,共 2 题,每小题 20 分)1.参考答案: 消费者的能力特性与消费行为直接相关,其能力差异必然使他们在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过程中表现不同的行为特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成熟型.这类消 费者通常具有较全面的能力构成.他们对于所需要的商品不仅非常了解,而且有长期的购买和使用经验,对商品的性能、质量、价格、市场行情、生产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极为熟悉,其内行程度甚至超过了销售人员.因此在购买的过程中,他们通常注重从整体角度综

篇3:2011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资料

(一) 栏目设置概况

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共转载了144篇文章, 与2010年相比较减少了了8篇。2011年共设栏目10个, 与2010年相同。其中常设栏目有8个, 分别为“关注”、“理论经纬”、“改革与发展”、“高等职教”、“中等职教”、“农村职教”、“比较与借鉴”和“史海钩沉”;新增栏目2个, 分别为“异域采撷”和“理论研究”, 其中“异域采撷”仅在第九期中出现过;“理论研究” 仅在第十一期中出现过;“关注”和“高等职教”则为每期必设栏目 (见表1) 。

(二) 源杂志转载量

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的144篇论文来源于40种学术期刊, 与2010年相比少了3种 (见表2) 。

从表2可以看出, 排名前四位的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职教通讯》, 共52篇, 占到论文总数的47%。另外, 《比较教育研究》 (京) 、《中国高教研究》 (京) 、《中国成人教育》 (济南) 这三种杂志的转载量明显增加, 《教育发展研究》 (沪) 、《教育与职业》 (京)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石家庄) 这三种杂志的转载量有所减少。

(三) 源杂志所在地

如图1所示, 从源杂志所在地来看, 北京 (50篇) 、南昌 (20篇) 、长春 (20篇) 、常州 (13篇) 、沈阳 (9篇) 、上海 (6篇) 、哈尔滨 (4篇) 、南京 (4篇) 、济南 (3篇) 、石家庄 (3篇) , 分别占总数的35%、14%、14%、10%、6%、4%、3%、3%、2%和2%。其他转载量在2篇的源杂志所在地为宁波、天津、太原和武汉, 转载1篇的源杂志所在地为重庆、无锡、金华和广州。

(四)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情况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所转载的144篇论文中,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的文章有56篇, 占论文总数的39% (本文只统计了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情况) 。除了有2篇文章的作者所在单位不详, 大多数文章来自教育研究机构和各类高校。来自教育研究机构的文章有26篇, 占论文总数的18%, 其中来自教育部的文章连续4年高居榜首;来自高校的文章共有113篇, 占论文总数的78%;其中来自师范院校的有34篇, 占论文总数的24%;来自普通高校的有35篇, 占论文总数的24%;来自高职院校的有44篇, 占论文总数的31%, 其他单位的有5篇, 占论文总数的3% (见表3) 。

(五) 源杂志所在栏目的分布情况

如表4所示, 源杂志转载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杂志所发表的文章内容涵盖比较广泛, 主要分布在“关注”、“理论经纬”、“改革与发展”、“高等职教”、“中等职教”和“比较与借鉴”等六个栏目中。总体来看, 这六个栏目所包含的文章共130篇, 占论文总数的90%。其中“高等职教”的文章最多, 有33篇, 占总数的23%。

二、研究方法、研究主要领域和基本观点

(一)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从2011年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转载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来看, 有90篇论文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法, 占所有被转载论文总数的63%;采用文献法和统计法的各有14篇, 分别占总数的10%;采用比较法的有10篇, 占总数的7%;采用个案法的有9篇, 占总数的6%;采用调查法的有7篇, 占论文总数的5%。

(二) 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基本观点

1.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 其发展遵循一些其他教育所没有的规律, 这对职业教育研究提出了挑战。有学者从知识观念、道德养成、行动原则和主体精神等四个维度对现代性语境下的职业教育进行了解读, 认为当前以工具理性为特征的逻辑正在潜移默化地形塑着各项职业教育实践。充分认识现代性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特征, 对应对职业教育的诸多挑战及转向具有重要价值, 可以避免在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迷失方向 (龚春蕾, 第七期) 。

职业教育也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高职本科教育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必然结果之一。有学者通过对国外高等本科教育发展的比较与分析, 揭示出本科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 为我国高职本科教育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以及满足应用型人才需求提供现实的可操作性的建议 (俞建伟, 第九期) 。也有学者从技术本科教育与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关系的视角厘清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 认为技术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徐涵, 杨科举, 第九期) 。

2.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专业学校发展的均衡性, 它伴随经济体制的转型而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正处于从非均衡阶段向协调发展阶段的转型时期。有学者提出采取区域推进策略, 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通过实施资源倾斜、质量提升、分类指导、合作发展等策略, 提升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水平 (马树超等, 第七期) 。也有学者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区域统筹发展的七大举措:基于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足, 政府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基于服务“三农”的城乡携手共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中职招生规模扩大;基于农业产业弱质性的中职免费培训制度;基于城乡收入差异的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于统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东西部、城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基于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集团化办学 (曹晔, 第二期) 。

3.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首先, 应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其次, 依托行业, 服务企业, 建设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再次, 夯实基础, 工学结合, 增强校企合作的教育实效 (叶小明, 朱雪梅, 第九期) 。有学者为了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经验, 就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运行机制、长效机制、考核考评、学生就业、合作动机等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加以比较研究。在培养目标方面, 各国虽然表述不尽相同, 但都揭示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所要培养的首要的是有职业技能的人, 而这种技能和知识必须符合并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合作动机方面, 校企合作比较好的国家在合作动机问题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那就是政府、学校、企业都意识到也享受到了校企合作所带来的利益, 对校企合作基本达成了共识。而我国的现实状况是, 大多数职业学校已经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想要去和“企”结合, 但又发现企业方不是很积极。这和我国职业教育学院式办学有关, 也和我国的企业发展状况有关 (明航, 第三期) 。在校企合作中, 企业的合作动机主要有解决企业用工、获得技术人才支持, 解决员工培训、引进先进技术与科研开发合作、赢得社会声誉、投机;校方的合作动机主要有解决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实习实训、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教师培养、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获得资源、投机。校企合作各方实现“双赢”与“共赢”的基础性条件首先在于合作伙伴的合理选择和合作动机的治理 (方向阳, 丁金珠, 第三期)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本身就是校企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 在经济、政策、社会、人才、文化等方面又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校企双方建立利益共同体, 通过组织、团队、制度、科研和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创新, 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利益诉求 (王振洪, 第十二期) 。有学者提出, 市场、 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四位一体”机制的有效运作是现代职业院校与企业有效合作的基础和保障。政府依据市场需求以及法律法规对校企有效合作进行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接收职业院校的实习学生, 吸纳企业未来的优秀员工, 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前, 要通过学校实习场所实习, 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祝士明, 张翠荣, 第十二期) 。

4.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

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 是我国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学者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以1998年至2007年的数据为依据, 运用调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框架, 研究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两者之间在长期上不仅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 并且正相关, 职业教育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王磊, 第十期) 。

在中职教育经济学研究方面, 有学者考察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制度的发展历史, 将中职资助制度划分为三个阶段:1952年至1982年, 人民助学金制度时期;1983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 人民助学金逐步退出, 以奖学金为主的资助制度建立;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中职资助体系建立。目前, 我国中职资助政策的范围逐步扩大, 标准有所提高, 形成了以国家助学金、免学费为主, 以校内奖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 (刘红, 第二期)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 是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之一。而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供养器”的投入机制还相当不健全, 故而导致了中职投资在整个教育投资中所占比例过低, 中职学生所承担的学费负担较重, 中职的教育投入在各地区呈现严重不平衡的现状等问题, 对此, 政府应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其在中职教育投入机制中的角色拓宽中职教育投入渠道、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等加以解决 (赵静, 沈有禄, 第五期) 。有学者沿用评价的研究范式构建了中职免费教育资源依附现象的一般分析框架, 借鉴Aldrich分析组织对环境依附的六个维度, 分析中职免费教育的资源依附现象, 最后根据研究结论, 分别从政府和中职学校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政府应采取分步骤、逐步推进的方式,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逐步推进中职免费进程。

在高职教育经济学研究方面, 有学者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投资政策的分析, 在总结政策示范效应的同时, 指出了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瓶颈:经费严重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力量受到掣肘、学费所占高职经费的比例偏高等, 并在此基础上, 从提高政府的有效投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吸引企业对高职教育投资、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多途径扶持高职教育、改革和完善现行的财政拨款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魏真, 第五期) 。

5.职业教育质量研究

从内涵上讲,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一种相对质量, 是其满足顾客群预定标准的程度。从外延上讲, 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 科研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是其“两翼”。从标准上讲, 内部质量与外部质量是一个矛盾的两方面, 其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体现了两者的对立;在工学结合背景下, 两者逐步走向统一。从载体上讲,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提供服务的质量。从价值取向上看, 高等职业教育逐步走向内适质量与外适质量的“兼修” (唐林伟, 方华, 第七期) 。周建松在回顾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历史演变、高职教育发展机遇、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 提出了确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 包括以生为本的质量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特色发展的质量观、多样发展的质量观等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 从稳定规模、培养适需人才、办出特色、依托行业、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实施开放办学等方面阐释了构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的实现路径 (周建松, 第九期) 。周衍安认为, 已有高职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的研究基本上是借鉴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成果和理论研究, 没有从技术理论和人才结构理论等视角去研究质量问题, 没有从高职教育职业性的针对性角度去判断。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要从结构上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框架和特征, 以职业体系的要求去构建 (周衍安, 第二期) 。吴家礼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职业性”是其教学质量的核心特征,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学习模式等方面教学质量评价是基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方面。强化基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重视过程教学质量评价、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吴家礼, 第十一期) 。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框架是欧洲范围内统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体系, 其为欧洲各成员国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质量保证过程、质量指标和监控程序。该框架不仅有利于提高欧盟各成员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 还有利于增强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透明度, 提高欧盟各成员国之间以及各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者之间的信任度。有学者借鉴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框架, 认为我国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质量标准要适时调整, 职业教育质量保证要适当考虑差异性, 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充分体现民主性 (吴雪萍, 张科丽, 第八期) 。

6.职业教育德育文化研究

德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校德育工作需要为职校生成才和发展强化服务工作, 在职校生中开展工作, 与职校生一起专心工作。加强和改进新时期职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把握德育工作发展趋势, 突出人本化思想建设, 重视专业化队伍建设, 加强人格化作风建设, 完善市场化机制建设, 突显品牌化特色建设, 优化一体化体系建设, 推进法治化制度建设和注重科学化理论建设 (崔景贵, 第十期) 。“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逐步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 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在这一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职业教育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十一五”期间, 众多的职业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总结新经验、实施新办法, 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时代性, 也进一步促进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刘宝民, 第十期) 。

职业教育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其在我国的研究历史仅有短暂的十余年, 大致经历了溯源时期、定位时期、张力时期等三个阶段;其研究的内容集中在职业教育校园文化、职业教育外延文化、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统对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影响、文化诉求对职业教育体制构建的意义等五个方面, 未来职业教育文化学研究切入点会游走于宏观与微观之间, 研究内容将进一步细化, 对职业学校文化力和职业学校技能文化的研究将成为热点 (马美, 刘宏磊, 第一期) 。有学者认为, 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形态建设相对落后, 主要是缺少区域性、地方性特色, 职业性、企业型和高等性特征不明显, 针对这些问题, 有学者探索基于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突显“文化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形态建设, , 将校园文化形态建设与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 即区域性、职业性、高等性紧密融合, 融入区域文化、企业文化和大学文化 (贾文胜, 第六期) 。

7.职业教育教师教学研究

张祥兰依据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理论, 构建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绩效的理论模型, 利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 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结构分析, 并得出结论: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绩效模型具有多维结构, 由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和适应性绩效构成。任务绩效主要包含工作职责、教学效能、实践教学设计及社会服务;关系绩效包含师生关系、团队协作及企业关系维系;适应性绩效包含持续学习、压力调适、实践技能适应 (张祥兰, 第十二期) 。而提升“双师”素质是高职教师增强实践技能的重要路径, 也是体现职业教育、职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与行业一线的分离, “双师型”教师会存在行业专业能力发展的间断性困境。因此, 学校应将对职业情境下典型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作为职业准备的重点, 并通过校内教师与外聘行业人员相结合的方式, 完成职业能力培养教学任务, 同时还需要从行业人才引进、教师培养、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支持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 (王博, 庞学光, 第五期) 。

专业教学团队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目前,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着缺乏明确定位、共同愿景和有效激励机制等困境。高职院校尤其是专业层面需要从团队规划、目标集聚、强化激励机制、改进支持系统等方面, 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建设 (邵建东, 第五期) 。

职教教师能力结构研究也是当前职教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学者分析了赛博·赫拉考皮尔博士提出的芬兰职教教师综合能力结构, 包括核心领域、教学法领域、发展与研究领域, 并突出强调了社会联系、团队合作、经济管理和专业实践发展等四大能力。该能力结构对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李玲, 刘其晴, 第一期) 。

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美国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不仅形成了完善的证书颁发程序, 而且在证书的标准要求上很有特色, 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证书获取呈递进的过程性设计, 采取开放型设计以适应不同能力特征的群体、证书标准要求突出强调工作经验和以课程学习为证书升级的重要条件 (徐国庆, 第六期) 。

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未来的走向

(一) 文化德育: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时代趋势

德育是一种文化的浸润, 文化是德育的本质维度。作为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体精神, 文化大发展和文化大繁荣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职业教育文化学研究也必将从一个俯仰皆宜的理论视角, 坚持对社会现实的理性批判, 并与现实保持适当的距离, 使职业教育文化研究从“依附”走向“独立”。

(二) 非货币收益:职业技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动向

把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指导思想, 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学说也是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 传统的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资助制度、成本效益、投入与产出、货币收益率等展开的, 而极度缺乏对职业教育非货币收益方面的研究, 这样势必会造成对职业教育收益估算的偏差。教育不仅有货币收益, 而且有巨大的非货币收益, 对非货币收益的研究将成为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动向。

(三) 教育质量: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抓手

职业技术教育不只看数量还要重质量,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不等于职业教育不需要提高质量。任何不注重质量的教育都是不可持续的。从职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和2011年的研究来看, 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矛盾已从数量转向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制定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成立独立的质量调查测评机构等将成为未来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走向。

(四) 职教本质: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

从本质上讲, 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就业教育, 它被定义为将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因而当前以工具理性为特征的逻辑正在潜移默化地形塑着各项职业教育实践。但从2011年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来看, 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论和类型论之间的争辩仍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市场需求的深化, 对职业教育本质和职业教育类型的理论研究将进一步得到阐释。

摘要:文章通过对201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所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 回顾了这一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呈现的特点, 并对2012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走向进行宏观展望。

篇4:2011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资料

一、 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0.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2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3744.4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2119.8亿元,增长8.6%。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39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447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9∶24∶75.1变化为0.9∶23.4∶75.7。

财政: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30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实现增值税和营业税237.8亿元和1071.5亿元,分别增长13.2%和25.3%,实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683.7亿元和272.9亿元,分别增长33.3%和26.7%。地方财政支出(公共财政预算,含中央追加支出)3246.5亿元,增长19.5%。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的支出均增长28.5%,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增长20.7%。

全市完成国税、地税税收(费)收入8004.7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地税税收(费)收入266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

价格: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位开局,6月份同比涨幅突破6%,8月份达到年内最高值(6.6%),9月份以来持续回落,12月份回落至4.4%。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6%,涨幅高于上年3.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6%,非食品价格上涨3.9%;消费品价格上涨5.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6.4%。

全市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10.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7%。

全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延续了上年6月份以来的回落态势,由1月份上涨6.8%,逐步回落到12月份上涨1%;从环比看,12月份下降0.1%,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由1月份同比上涨9.1%回落到12月份上涨1.3%;从环比看,12月份下降0.2%,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二手住宅价格由1月份同比上涨2.6%转为12月份下降2%;从环比看,12月份下降0.8%,连续四个月环比下降。

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7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年末全市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8.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比上年末高0.02个百分点。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01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7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742.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6.8%。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740.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2%。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为8.29‰,死亡率为4.27‰,自然增长率为4.02‰。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230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5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7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1万人。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903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比上年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4%,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平方米。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1091.9万人、1188万人、881万人和862.4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09.5万人、124.4万人、106.8万人和38.7万人。年末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63.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4.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76.8万人,参合率为97.7%,高于上年末1个百分点。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1.7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7.5万人。年内两次提高了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422家,床位7.3万张,收养各类人员3.2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99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74个。

三、 水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水资源:全年水资源总量24.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全市总用水量3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4%。其中,生活用水15.6亿立方米,增长5.8%;工业用水5.2亿立方米,增长2.8%;农业用水11亿立方米,下降3.3%。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22.5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37%。

环境:全市污水处理率为82%,其中城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5%,分别比上年提高1个和0.5个百分点。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根据垃圾产生量计算)为98.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8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8.4%,与上年持平。

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达到5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生产安全、火灾、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死亡事故977起,死亡1089人。与上年相比,事故减少85起,死亡人数减少87人,分别下降8%和7.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68;道路交通每万车死亡人数为1.85人;工矿商贸从业人员每10万人死亡人数为1.04人;煤矿无死亡事故。

四、 城市建设

道路建设: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1319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12公里,增加9公里。城市道路里程6380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5公里。

公共交通:年末全市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740条,比上年末增加27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5条,增加1条。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长度19338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95公里;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372公里,增加36公里。公共电汽车运营车辆21575辆;轨道交通运营车辆2586辆。全年公共电汽车客运总量49.9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1%;轨道交通客运总量21.8亿人次,增长18.2%。

公用事业:全年自来水销售量9.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其中,生产运营用水1.2亿立方米,下降2%;居民家庭用水4.7亿立方米,增长3.1%。

北京地区用电量达到82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其中生产用电677亿千瓦时,增长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4.7亿千瓦时,增长3.9%。

全年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41万吨,与上年持平;天然气供应总量(不含燕山石化)73亿立方米,增长1.4%。年末共有燃气家庭用户64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其中天然气家庭用户474万户,增长4.2%。全市燃气管线达到1.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8%。

全市集中供热面积4.7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9%。

五、 农业、工业和建筑业

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4万公顷;粮食产量121.8万吨,增长5.3%。

全市农业观光园1300个,比上年减少3个;观光园总收入21.7亿元,增长22%。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8396户,比上年增加417户;民俗旅游总收入8.7亿元,增长18.2%。种业收入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已利用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实现收入45.6亿元,增长11.9%。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03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和10.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4106.1亿元,增长8%。其中内销产值12591.2亿元,增长9.6%;出口交货值1514.9亿元,下降3.3%。产品销售率为99.0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3.6%,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46.8亿元,增长17.7%。从利润较大的行业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242亿元,增长9.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212.9亿元,增长26.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93.8亿元,增长39.3%;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73.2亿元,增长25.1%;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69.5亿元,增长6.5%;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64.6亿元,增长27.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缴税金856.5亿元,增长10.4%。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05.4亿元,比上年增长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0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本市完成2316.2亿元,增长20%;外埠完成3724.5亿元,增长14.1%。本年新签合同额7646.8亿元,增长9.7%。

六、 新产业

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03.1亿元,增长12.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与上年持平。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795.3亿元,增长16.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七、 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内资单位完成投资1903.3亿元,比上年增长9.7%;非国有内资单位完成投资3516.4亿元,增长14.2%;外商及港澳台单位完成投资490.9亿元,增长21.6%。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5463.9亿元,增长14.8%;农村投资446.7亿元,下降2.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7.2亿元,增长13.8%;第二产业投资762.2亿元,增长47.2%,其中工业投资751.9亿元,增长46.7%;第三产业投资5101.3亿元,增长9.5%。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00.2亿元,增长0.3%,主要投向交通运输和公共服务业,交通运输投资680.7亿元,所占比重为48.6%,公共服务业投资379.4亿元,所占比重为27.1%。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住宅投资1778.3亿元,增长21.7%;办公楼投资363.8亿元,增长40.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96.7亿元,下降11.8%。

政策房建设:全市完成政策性住房投资746.1亿元,比上年增长94.9%。年末政策性住房施工面积4084.4万平方米,增长46.3%;其中,新开工面积1726.8万平方米,增长59.7%。全年政策性住房竣工面积513.8万平方米,下降28.2%。政策性住宅销售面积422万平方米,增长51.2%。

八、 贸易、旅游和开发区

贸易: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销总额892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实现销售总额44636.2亿元,增长17.9%。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77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2%;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8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中,金属材料类实现销售额9167.3亿元,增长18.2%;汽车类实现销售额5266.8亿元,增长21.5%;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销售额4289.4亿元,增长43.4%。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9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570.7亿元,增长30.3%;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零售额360.8亿元,增长43.2%;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317.4亿元,增长54.8%;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313.2亿元,下降21.1%。

全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38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出口590.3亿美元,增长6.5%;进口3304.7亿美元,增长34.2%。

全年批准合同外资1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70.5亿美元,增长10.9%。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27%;批发和零售业占16.4%;房地产业占1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15.5%;制造业占9%。

全年境外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4.9亿美元,增长12%。对外劳务人员实际收入3805万美元,下降10%。

旅游: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52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其中,外国人447.4万人次,增长6.1%;港、澳、台同胞73万人次,增长6.6%。旅游外汇收入54.2亿美元,增长7.4%。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1亿人次,增长16.7%。国内旅游收入2864.3亿元,增长18.1%。国内外旅游收入总计达到3216.2亿元,增长16.2%。全年出境游人数184.3万人次,增长23.2%。

开发区:全市国家级与市级开发区累计招商项目4539个,比上年末增加1482个;投产开业企业24761家,增加2363家。各类开发区实现总收入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实现利润总额1548.3亿元,增长6.6%;应缴税金总额1011亿元,增长19.6%。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投产开业企业15794家,实现总收入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实现技术收入2977.3亿元,增长20.2%;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647.3亿元,增长17.9%。出口总额231亿美元,增长1.6%。实现利润总额1360.7亿元,增长4.8%。应缴税金总额874.8亿元,增长14%。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产开业企业2219家,实现总收入36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实现利润总额278.3亿元,下降18.6%;应缴税金总额245.4亿元,增长18.5%。

九、 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全年货物周转量588.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铁路311.3亿吨公里,增长20.9%;公路103.6亿吨公里,增长1.9%;民航47.4亿吨公里,下降1.7%;管道125.8亿吨公里,增长18.3%。铁路、公路、民航、管道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比重分别为52.9%、17.6%、8.1%和21.4%。

全年旅客周转量152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1%。其中,铁路108.7亿人公里,增长9.2%;公路302.7亿人公里,增长4.1%;民航1115.6亿人公里,增长10.5%。铁路、公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旅客周转量比重分别为7.1%、19.8%和73.1%。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498.3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7.4万辆。民用汽车473.2万辆,增加20.3万辆;其中私人汽车389.7万辆,私人汽车中轿车286.2万辆,分别增加15.3万辆和10.3万辆。

邮电: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478.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1.6亿元;电信业务总量427.2亿元。全年发送邮政函件7.1亿件,增长4.7%;特快专递3257万件,增长9.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累计达到883.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700.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83.1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43.8线/百人,每百人比上年减少1.4线。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46.1万户,年末累计达到2575.9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27.6部/百人,每百人比上年末增加19.1部。全年短信业务总量达到410亿条,比上年增长11.2%。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523.4万户。

十、 金融

存贷款: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75001.9亿元,比年初增加8621.3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少1038.1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72655.4亿元,比年初增加8427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少1796.5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39660.5亿元,比年初增加3369.2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少2100.7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336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4180.6亿元,增加额与上年基本持平。

证券: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79103.1亿元,比上年下降9.7%。其中股票成交额61743.2亿元,下降22.7%;基金成交额1494.8亿元,下降12.8%;债券成交额15275.3亿元,增长3.5倍。年末股票市场累计开户数521.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6.4万户。

保险: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20.9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2.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88.4亿元。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232.8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119亿元,人身险赔付113.8亿元。

十一、 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全市共有52所普通高校和78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3万人,在学研究生24.1万人,毕业生6.3万人。全市89所普通高等院校全年招收本专科学生15.8万人,在校生57.9万人,毕业生15.1万人。

全市普通高中招生6.4万人,在校生19.5万人,毕业生5.8万人;初中招生10.1万人,在校生30.2万人,毕业生9.8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3.3万人,在校生68.0万人,毕业生10.2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1.1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招生7.9万人,在校生21.4万人,毕业生6.8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049人,在校生8037人,毕业生1691人。

全市共有民办小学21所,在校学生3.6万人;民办普通中学72所,在校学生3.9万人;民办高等教育83所(含民办高校和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在校学生18.6万人。成人高校19所,在校学生26.4万人(含普通高校成人本专科生)。

科学技术: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9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83%,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

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28.8万人,比上年增长6.6%。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77955件和40888件,分别增长36.1%和2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45057件和15880件,增长34.6%和41.7%。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4万项,增长5.3%;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890.3亿元,增长19.7%。

文化: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5个,总藏量4650万册。全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5处。全市拥有注册博物馆159座。全市17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开放档案88万卷。年末有线电视注册用户达到471.9万户,入户率为95.1%,其中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272.3万户。北京地区16条院线118家影院(617块屏幕)共放映电影97.3万场,观众3206.1万人次,票房收入13.5亿元。北京地区出版报纸253种,出版期刊3065种,出版图书16.6万种。

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702个,比上年末增加163个;其中医院567个。卫生机构中社会办医机构2837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9.5万张,比上年末增加0.2万张;其中医院8.8万张。卫生机构中社会办医机构床位1.2万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万人,注册护士7.4万人。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43.55/10万,死亡率1.28/10万。全市婴儿死亡率2.84‰,孕产妇死亡率9.09/10万。

体育: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6151个。全市共有优秀体育运动员970人。获得国际性比赛奖牌33枚,其中金牌17枚,银牌9枚。获得全国性比赛奖牌145枚,其中金牌59枚,银牌41枚。

公报注释:

1.本公报中2011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与上年相比增速为2011年初步统计数与上年统计年鉴数比较结果。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中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调查项目中的“烟酒及用品”类改为“烟酒”类。

4.2011年全市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价比上年下降11.3%。

5.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6.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分组数据按国家统计局方案进行了口径调整,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7.根据国家有关规定,2011年能耗数据待国家统计局审核评估后另行发布。

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按现价计算,下降率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如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2011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23.61立方米。

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10.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由50万元调整至500万元,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11.新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12.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均包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亦庄园。

13.从2011年开始,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篇5:2011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资料

1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1.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八王之乱”。

2013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21.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八王之乱”。

2.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3.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4.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篇6:2011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l6分)

1.司法鉴定的实施主体是()

A.具有鉴定资格的鉴定人

C.检察机关

2.司法鉴定的必要性是指()

A.律师代理案件活动中的证据调查需要

B.仲裁人员的证据调查活动需要

C.当事人参与诉讼活动需要

D.司法人员在诉讼中遇有超出常识和普通经验的专门问题不能解决时需要

3.在某离婚案件二审中,上诉人对一审法院委托的《欠条》形成时间鉴定有异议,向二审法院申请鉴定,此鉴定是

()

A.初次鉴定

C.重新鉴定

4.同一认定鉴定中的“同一”是指()

A.客体之间的相同

C.客体与客体反映形象的等同

5.司法鉴定结论的审前开示有利于()

A.确保审判的公正与提高诉讼效率

C.监督鉴定活动 B.提高鉴定结论的科学性 D.鉴定技术标准执行 B.客体与其自身的等同 D.客体反映形象之间的等同 B.补充鉴定 D.复核鉴定 B.侦查机关 D.国家安全机关

6.汽车在水泥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属于()

A.立体痕迹

C.动态痕迹 B.静态痕迹 D.动作习惯痕迹

7.在物体相互接触作用形成痕迹过程中,将自身的某些特性反映在痕迹中的客体称为()

A.造痕客体

C.供认定客体 B.承痕客体 D.介质

8.中心花纹系统由一些环形线组成,三个系统汇合形成两个以上三角的指纹属于()

A.弓型纹

C.斗型纹 B.箕型纹 D.混杂型纹

9.下列选项中能反映行走人步宽特征的足迹是()

A.单个足迹

C.平面袜印 B.成趟足迹 D.立体鞋印

-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1页-

10.根据录音资料中反映的方言语音特征和个人言语风格来判断言语人个人特点的方法称为()

A.声纹鉴定

C.言语识别 B.语言分析 D.语音识别

11.人像所反映出来的五官形态和配置关系特征等属于人体相貌的()

A.解剖学特征

C.功能特征 B.颜面特殊标记特征 D.动态特征

12.侦查机关办案人员要求嫌疑人书写的供笔迹鉴定的字迹材料是()

A.绝对自由笔迹样本

C.对照笔迹样本 B.实验笔迹样本 D.相对自由笔迹样本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尸体外表检验的是()

A.相貌检验

C.衣着检查

14.下列选项中属于辅助死因的是()

A.脑外伤

C.破伤风 B.营养不良 D.败血症 B.血迹检验 D.病理检验

15.1901年人类最早发现的血型系统是()

A.MNSs

C.Lewis B.Rh D.ABO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任务的是()

A.受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C.制定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法规 B.评断精神疾病鉴定结论 D.对鉴定人资格进行审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7.大陆法系国家对司法鉴定人资格的审查采用的方式主要有()

A.事后审查

C.有鉴定权的机构自行审查

E.司法官员审查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司法鉴定作用的有()

A.为确定侦查方向提供依据

C.为审查核实其它证据提供依据

E.为司法人员提供保障

l9.下列选项中属于指纹纹线细节特征的有()

A.箕形线

C.小棒

E.分歧

-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2页-B.诉讼当事人双方审查 D.授权机关审查 B.为缩小侦查范围提供依据 D.为审判活动提供证据 B.小眼 D.三角形态

20.下列选项中属于爆炸遗留物的有()

A.爆炸装置

C.破坏痕迹

E.被炸者的尸体

21.下列选项中属于伪造文书手法的有()

A.手工描绘法

C.照相制版法

E.改写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2.分散型司法鉴定体制

23.物质交换原理

24.毒品

25.音像(电子)证据鉴定

26.责任能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7.简要回答确定事实因果关系的鉴定。

28.简要回答同一认定的理论基础。

29.简要回答同一认定的结论形式。

30.简要回答化学物证的作用。

31.简要回答印文鉴定的常用方法。

32.简要回答法医活体损伤鉴定的任务。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3.试述鉴定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34.试述司法鉴定的申请。

B.手工雕刻制版法 D.消褪法 B.爆炸残留物 D.烟痕

上一篇:业主沟通技巧下一篇:富贵竹作文:观察富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