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2024-04-16

矿压观测分析报告(精选8篇)

篇1: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2011年3月份11A601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预

报应用及矿压观测总结报告

吉新矿11A601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预报应用及矿压观测总结报告:11A601工作面面长116.6m,走向1180m采高2.6m,倾角20~40º顶板支护设备选用放顶煤液压支架支护强0.54MPa<0.64MPa-0.73MPa.顶板管理是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的最关键问题,近两年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仍未管好顶板杜绝顶板冒顶事 故,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预报则是用科学的办法及时掌握回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质量和预报顶板即将发生的活动,适时采取可靠的治理措施,实现安全产.2011年1月1日我矿安装了KJ216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在11A601工作面,工作面共安装4台压力监测分机,分别安装在75架(1号机上部)43架(2号机中)31架(3号机中部)3架(4号机下部)主要监测顶板活动规律,按照规程支架对顶板初撑力设计值是不得大于24MPa,超过设计值支架安全阀会自动漏液,经过三个月的实践,初步掌握了顶板活动规律,及时预报了顶板即将出现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了安全生产.根据3月份11A601工作面综采工作阻力历史数据分析曲线图和监测日报表作出以下结论;

1,工作面上端与下端压力太小,其中上部压力比较突出,平均压力值最大11.33MPa,最小2.69MPa,中部压力较大已超出预定的设计值,平均压力值最大33.13MPa,最小4.876MPa,下部压力值平均最大值23.92MPa,最小值5.4MPa

2,中部压力从3月5日(923m)至3月12日(938m)明显增大,平均压力值49MPa,初步发现中部有来压现象,来压步距为15m,持续时间7天

3,3月22日中部压力值最大已达到46MPa,由此可证明支架安全阀没有自动漏液泄压,安全阀需检修或更换。

4,重点做好中部支架的初撑力观测,保证上部和下部支架初撑力达到要求。

生产技术科2011年4月15日

篇2: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一、工作面概况:

15211工作面位于本矿二采区西翼,工作面开采15号煤层,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全部跨落式管理顶板,老顶初次来压25m,周期来压安全距高40m。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布置,后退式开采,工作长度150m,可采走向长度570m,采高3.3m,循环进度0.6m,进回风顺槽均采用矿用11#工字钢棚支护,工作面两端采用单体液压支护配合π型钢梁支护。

二、工作面水文地质资料情况:

1、顶底板相关地质资料:

①15号煤层顶板以K2灰岩为主,局部K2灰岩之下有泥岩或砂质泥岩,常见薄层炭质泥岩伪顶,底板为泥岩。

②泥岩类的煤层顶、底板为软弱岩石,力学强度低,为顶板时易产生不良工程地质问题。K2灰岩岩石坚硬,力学强度高,稳定性好。

③15号煤层底板:底板泥岩,含水率为1.40%,吸水率2.66%;单轴(天然)抗压强度18.72-19.76MPa,平均19.24MPa,饱和极限抗压强度为11.18-12.22MPa,平均为11.70MPa,为软弱岩石;软化系数为0.61,属软化岩石。

④15号煤直接顶底以灰岩(K2)为主,类别属3类(稳定)或4类(非常稳定);局部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为泥岩时,属1b亚类(不稳定);为粉砂质泥岩时,属1b亚类

(不稳定)至2类(中等稳定)。15号煤层底板绝大多数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为泥(页)岩时,属松软(Ⅱ)类或较软(Ⅲ)类,为粉砂质泥(页)岩时,一般属中硬(Ⅳ)类。

2、大气降水作为工作面补给的主要形式,其补给条件受地形、岩性、植被、构造15号煤采空区的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也与有效降雨量及延续时间有关。一般来说,暴雨对地下水补给不利,长时间的中、小雨极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植被发育地段,具有好的蓄水性,可增大降水入渗量。降水的延续时间则是地下水能否获得补给的重要因素。由于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份,因而地下水也具有“集中补给,常年消耗“的特征。在非煤层采空区地表,第四系或基岩地下水也可接受上方由泉水转化成的地表水的补给。

三、工作面基本支护:

1、选用ZY6000/20/35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ZY6000/20/35支架技术特征: 支护高度:(m)2--3.5 支架中心距(m)1.5 支架工作阻力(KN)6000 支护强度(MP)≧0.71 支架重量(T)16.5 移架步距(m)0.6 移架的动作顺序:降架→移架→升侧护板→升柱

2、正常情况下,一律采用立即支护的支护方式,其工

艺流程为:割煤→移架→推溜。

工序关系:移架在采煤机后滚筒4-6架外立即移架支撑先暴露的顶板,推溜应滞后采煤机后滚筒10m-15m。

3、支架操作方式:本架操作。

4、顶板管理:

①两端头安全出口管理:

两端头采用“对梁迈步”的形式随支架的前移交替前移。(工作面运输机头正上方由液压支架支护)

支护要求及π型梁规格:π型梁长3米,“一梁三柱”,柱距1米,对梁与对梁中心距1米,π梁与π梁间隙0.1-0.15米,迈步步距为0.6米,两端头π梁支设要靠近工作面运输机机头侧与液压支架间距0.5米。

②风运两巷顶板管理

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超前支护为:从工作面煤壁往外不少于20米的范围。从工作面煤壁往外10米为替棚支护,采用直径14cm、长3米的松木,一梁三柱替下原工字钢梁和柱腿。从替棚往外10米为加强支护范围,在原工字钢梁下支设两排单体支柱。超前20米人行道宽度不得小于0.8米,若顶板破碎开裂或压力大时,可适当加设木板和液压柱。随工作面割机移溜,出口滞后部分。为利于支柱回撤,可采用金属交接顶梁与单体柱配套加强支护。所有液压柱必须柱底加鞋板,有防倒柱措施(用防倒链与顶梁栓牢),并保证出口畅通。

③机头、机尾三角区的管理:

为便于机头、机尾三角区的管理,防止两端头在拉架时架间漏煤,沿机头、机尾各5m范围和正规架平行于工作面铺设双层经纬网(规格1×6m)。金属网短边伸出巷道1.0m,与巷道顶网联两行,采用16#铅丝,每行孔孔相联,长边搭接100mm,联一行,孔孔相联。

正常推进过程中,机头机尾一般不设木垛,放顶柱采用单排,柱间距50—80 cm,但压力过大时,要支设木垛(可用2.2×0.15×0.12m方木进行支护)。

四、矿压观测计划:

经矿有关领导及科室会议研究决定,在3月下旬拟定矿压观测方案及矿压观测设备的申报,并于4月1日正式成立矿压观测小组,4月5日前完成矿压观测设备的安装,在此之前组织矿压观测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和技术培训。

(一)1521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领导组人员配备

1、生产副矿长王样虎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2、生产科设矿压观测小组

3、综采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人员1-2名。

(二)职责范围

1、生产科

(1)负责日常矿压观测管理工作的安排。

(2)负责矿压观测仪器、仪表安设和数据测取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及观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分析处理结果。

(3)对所属队组矿压观测情况进行分析处理。

2、队组

(1)按照生产科的安排及时正确安设矿压观测仪器、仪表。

(2)按照有关规定按时、准确的测取有关数据,并报生产科。

(3)队长负责具体安排。专人负责观测,每日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上报进行分析。

(三)1521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1、掌握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规律及移动概况与支架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老顶来压的预报,提出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如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特种支护,回采工艺等等,为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2、对在15211工作面回采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包括新采煤方法、回采工艺等)进行资料积累,从矿山压力角度对应用效果提出评定性意见。为采煤工艺的创新和改进创造作必要的技术准备。

3、对该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任务包括:监测日常生产过程中支架的支护质量、围岩移动概况,不安全隐患因素等,以达到安全生产可靠的目的,在保证顶板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综采液压支架的优势。

4、掌握巷道支架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其任务包括提出

合理的围岩松动范围,确定合理的巷道支护型式、支护参数。

5、研究掌握采动影响和支撑压力的分布规律,其任务包括确定回采巷道的支护参数,确定煤壁前方巷道合理的维护范围,确定工作面的端头支护的技术措施等,以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等。

(四)15211工作面矿压观测内容

1、顶板动态:

(1)进行顶板岩层强度的简易测定

直接顶岩性的检测一般每周一次,特殊地质条件等每天一次,以掌握走向顶板的变化,每次在倾斜方向上中下三段进行,以掌握工作面倾向方向的顶板变化。

(2)在两道均匀布置测点测量两道的顶板移近量。

2、支护质量

(1)使用支架压力表测量工作面支柱的初撑力。(2)利用单体液压支柱压力表测量两道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阻力。

(五)矿压观测方法

1、未建立矿压制度之前,本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回撤时的顶板压力观察是靠观察单体液压支柱是否漏液,是否有钻底现象来进行观察的。

2、现在顶板直接观测的方法是通过顶板岩性、顶底板移近量,周期来压步距以及支架压力表的数值变化做出预计。

(六)15211工作面矿压观测效果预计

观测出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强度,两道超前20m顶底板移近量。由于设备有限对于老顶的来压强度无法观测。

(七)矿压观测制度及考核办法

1、综采队每天安排专人对工作面支架及超前维护单体柱工作阻力、顶板破碎及端面漏冒情况、片帮位置及深度、泵站压力情况等进行观测,详细记录在案,并汇报队组。

2、在采煤过程中,每班移架作业完成后,支架必须升紧、升实,保证支架的初撑力,发现初撑力不达要求,每架对当班工长及验收员各考核100元,并考核施工单位负责人100元。

3、在采煤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确保两巷支护的初撑力达到规定要求,发现初撑力不达要求,每根考核当班工长及验收员各100元,并考核施工单位负责人100元。

4、泵站压力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发现泵站压力不达要求,每次考核队组100元。

5、回采期间,综采支架按作业规程要求安设矿压观测设备,并进行日常监测管理,不按规定设置的,发现一次处罚队组500元。

6、在回采工作面,安装队组要对风运两巷的顶板离层仪牌及时回收,安设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的要对信号线进行回收,如有丢失或未回收的,对当班工长,验收员,跟班队干各罚款100元/次。

7、每个工作面从开始回采到收尾,必须进行两巷回采期间 的矿压监测,按规程规定对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进行观测确定,并有专门的记录,不按规定打设测站进行观测,考核500元。

8、安装队在回撤支架时矿压组人员要对现场的矿压监测仪器及管路进行清点并进行移交,队组在回撤时要保管好矿压仪器,对人为损坏的给予责任人罚款100元,对回收的矿压仪器及管路安不少于95%及时移交矿压组,如达不到回收率的给予队长罚款500元。

9、在安装回撤支架时要对要对离成仪牌板及时回收,发现一处未回收的给予当班队长罚款100元。

10、观测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矿压观测纪律,认真记录数据,并有整理资料的记录。

篇3:多断面快速巷道矿压观测实例分析

以某矿-870煤层回风大巷 (13-1煤) 共设置表面位移测点5处, 多点位移测点一处 (施工6孔) , 钻孔窥视测点一处 (施工9孔) , 各项测点平面分布如图1所示。

2巷道两帮位移实测数据及分析

通过多断面定点快速巷道矿压观测一周后, -870煤层回风大巷两帮变化实测明细见表1。两帮位移量及位移速度变化如图2、3所示。

从图2中可以得出以下规律:

(1) 经多断面定点快速围岩收敛矿压观测29d后, 巷道顶底板移近速度基本保持稳定, 变形速度分别为:顶板下沉速度3mm/d, 底臌速度10mm/d, 顶底板移近速度13mm/d。 (2) 巷道开挖的前4d为巷道顶底板变形的剧烈期, 而且顶板下沉速度大于底臌速度。顶板最大下沉速度在巷道开挖后的第2d, 达到173mm/d, 底臌最大变形速度发生在巷道开挖后的第4d, 达到111mm/d。 (3) 巷道开挖4d后, 顶板下沉速度即趋于稳定, 达到变形稳定期, 但平均变形速度仍在2~3mm/d左右。 (4) 巷道开挖后的5~11d, 为底板鼓起的活跃期, 变形速度在25~33mm/d左右。巷道开挖12d后, 底板变形速度达到稳定期, 变形速度在4~6mm/d左右。 (5) 卧底工作明显影响底板臌起速度。例如, 在巷道开挖后第20d, 巷道卧底250mm, 次日, 底臌速度即达到58mm/d, 而且卧底持续影响以后几天内的底臌速度, 变形速度虽逐渐缓和, 但大于卧底前。

结语

经多断面定点快速围岩收敛矿压观测29d后, 巷道宽度平均保持在4950mm左右, 巷道高度保持在3940mm左右, 巷道断面面积平均为22.86m2。

摘要:本文通过某矿巷道掘进期间布置表面位移测站, 运用巷道多断面的围岩表面位移及收敛速度的矿压观测, 换算时间得到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规律, 为支护效果评判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巷道,多断面矿压观测

参考文献

[1]郑西贵, 张农, 韩昌良.多断面巷道表面收敛快速观测方法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1 (05) :697-701.

篇4:巷道矿压观测分析方法探讨

【关键词】巷道矿压;矿压观测;单因素;多因素;多元回归;观测方案

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矿井的产量越来越大,同时工作面生产设备向大型化、重型化、自动化方向趋势发展。巷道矿压观测是直接面对生产现场对矿压显现的宏观现象进行观测和记录,同时利用各种仪表、工具觀测采场围岩变形、位移、顶底板破坏、支架受载及压缩等。然后从动态分析研究中得出对采场矿压显现有明显影响的岩层运动的条件、时间和方向以及采场周围支承压力的分布变化状况,以解决现场矿压控制问题。

1.巷道矿压观测分析的重要性

随着开采进度的不断增加,巷道围岩条件也不断地变化,压力逐渐增大,矿压显现剧烈,巷道支护越来越困难。矿区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围岩不稳定的四、五类巷道已经占85%以上,给掘进支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经探索深部锚杆支护巷道路矿压规律及分析方法,由简单因素分析、发展到多元回归分析,不断优化锚杆支护设计,改善巷道路围绕岩管理状况,以提高经济效益。支护设计和支架选型,巷道位置选择,开采程序安排等提供依据。由于现场观测获得的资料反映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动压与支护间的互动作用,故利用这种资料论证分析问题较为可靠,收效显著,越来越为生产现场认可和采用。此外,这种模式有利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直接接触和参与矿压研究工作。

2.巷道矿压观测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了解各特定开采方式下的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范围、条件和时间,加强工作面顶板控制。了解工作面顶底板状况;进行工作面来压预测预报;了解采场矿压控制对象的范围,工作面支柱实际支撑能力,支柱支架对顶板的相互作用及合理支护强度的确定;实行顶板科学管理,掌握好支架在峰压值来临之前的及时推移前进,实现安全高效生产;支架运行工况的可靠性,发现和了解支架密封性能、漏串液、倾斜、空顶等隐患的存在;了解锚网索对采空区顶板垮落的影响情况。预测采场巷道在开采动压作用下顶底板和内外帮变形位移规律,进行合理的巷道矿压控制和支护设计。开采动压峰值诱发顶板锚杆索载荷分布变化规律,以及锚网索构成的组合拱在经受动压作用后而发生的动压反应,使拱的作用逐渐变弱,甚至转变为悬吊梁变化过程的现象、规律;峰值动压对底板的作用与传播规律及有关参数;在搞清支承压力分布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为合理的进行工作面超前维护,确定巷道开掘位置和时间,护巷煤柱尺寸的留设及开采程序等控制设计提供依据;工作面开采动压的动力影响范围,如工作面距离与顶板沉降离层之间的关系;了解由掘进引起的围岩松动深度及特征。

现场矿压观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由采动动力引起的采场上覆岩层运动所导致的矿压现象,其观测手段应包括除了人的经验视觉观测外,主要利用先进的矿压测试仪表进行观测。仪器观测能够对矿压现象进行定量的描述,从而更深刻直接地揭示和记录矿压现象的规律。矿压仪器主要包括监测位移、变形和监测压力两大类。监测过程是在采场推进状态下获得的矿压显现参数,依据这些参数,作为分析研究问题的基础:随采场推进超前巷道不同位置处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和移近速度,以及距工作面距离与矿压显现参数之间的位置关系或函数关系;工作面顶板下沉量、下沉速度与工作面距离之间的关系;支架支柱荷载量与顶板周期来压之间关系,以及与采空区顶板垮落之间的关系。

3.巷道矿压观测的方法

轨道巷侧自工作面切眼煤壁前方10米起开始布置巷道变形量观测断面,以后按5米间距布置观测断面。共布置20个观测断面,观测范围110米左右。运输巷内自工作面切眼煤壁前方10米起按5米间隔布置7个测点,观测距离45米。每个断面内设定两帮方向和顶底板方向的位移基点。两帮方向选定锚杆端头作为基点,顶底方向埋置钢钎作为基点,用钢卷尺和测杆进行测读。由于工作面运输顺槽设备布置的原因,运输巷道围岩移近量只进行了顶底方向的观测。顺槽内自切眼煤壁10米起,每隔3-5米左右安装一块压力表,共安装5块压力表。随工作面推进前移压力表。观测和记录工作面前方30米范围内的超前支护单体压力。

一般情况下采面矿压观测有长期连续性观测和专题研究性观测。长期连续性观测是从开切眼起,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进行连续观测,期间要经历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长期连续性观测一般用于对采场上覆岩层运动和矿压显现规律的全面了解或顶板来压对安全生产的威胁,而必须坚持来压预测预报。专题矿压观测往往是为了查明影响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因素或研究某个单项问题,往往需进行专题观测。如采用新的采煤方法、新水平的首采工作面等,要搞清工作面推进速度对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影响;割煤、回柱移架对顶底板移近速度的影响;了解采场支架的实际工作状况。

4.观测成果的应用

矿压观测的过程也就是成果应用的过程。在矿压观测过程中,要及时整理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矿压显现的变化规律,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信息,要建立矿压检测资料简报编写制度,使矿压观测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为安全生产提供支持与保障。

综采面一般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矿压观测:工作面矿压显现参数,巷道超前支承压力;巷道顶板离层观测;巷道两帮变形量与顶底板移近量;巷道锚杆受力状况监测。通过此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进行常规的矿压监测,包括支架工作阻力、顶板冒落特征、巷道表面位移观测等,得到了工作面顶板运动规律及矿压显现特点,对支架适应性进行评价。

4.1需控岩层范围

直接顶厚10.25m,主要由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基本顶由1个岩梁构成,岩层厚12.98m,由坚硬的中砂岩组成。

4.2顶板运动规律

在工作面煤岩赋存条件下,直接顶初垮步距为16m,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30.2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9.2m;由工作面上部至下部来压步距基本依次减小;工作面各部位来压不同步,上部来压较晚,下部较早,存在明显的分段初次来压现象;

4.3支架阻力分布及运行特征

通过对支架前后柱、整架阻力频率分布规律分析,支架与顶板适应性并不理想。后柱阻力偏低,经常出现后柱不受力,这对顶板控制是十分不利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顶煤的力学性质,支架架型、操作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

4.4巷道超前压力显现规律

对工作面胶运巷进行了表面位移观测,巷道总体变形量小,两帮变形量大于顶底板变形量;巷道在25m处已经受到采动影响,但在15m以外采动影响的程度很小,显著影响范围在10m左右,巷道压力峰值在4~5m处,因此工作面超前30m加强支护是合理的。

矿压观测工作通常是在一个阶段或时期内完成的,因此矿压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写出矿压技术管理总结报告,测区地质和生产技术条件;测区布置;观测结果分析;结论和建议。矿压观测与研究报告的写作形式是多样的,详与简的形式取决于写出的总结规测研究报告的用途,但要体现出问题、结论、建议。要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对新发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大胆探讨,阐明自己的见解和学术观点。对取得的成果进行实事求是地总结,得出本工作面或巷道所特有的矿压特征和顶板控制方法及改善途径。

5.结束语

巷道矿压观测技术在煤炭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岩层性质、顶板压力、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放顶步距、周期来压等数据,逐步摸清本矿区的矿压规律,制定本矿区的顶板分类标准,为采区设计、巷道布置、设备选型、支护设计、顶板控制提供依据。

篇5:2016年矿压观测管理工作总结

一、成立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矿压监测领导组,由总工程师主抓矿压观测工作,总工程师办公室技术部设立矿压组,设专人负责全矿采掘工作面的矿压监测管理工作。

二、明确成员职责

1、总工程师是矿压监测工作的技术总负责人,负责全矿矿压监测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分管副总工程师及生产调度中心、掘运部部长负责协助总工程师搞好矿压监测管理工作、矿压监测技术分析、优化支护技术方案。

2、总工程师办公室技术部矿压组:负责矿压监测设计的编制、审查,每年确定1-2个采掘工作面进行重点观测;对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收集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资料并建立和管理矿压监测研究资料档案,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优化支护方案,对分析结果及时向领导组及采掘队组反馈,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负责向队组提供编制作业规程所需采掘工作面矿压相关资料;不定期对井下矿压观测进行抽查,落实队组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及矿压观测站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3、采掘队组技术员负责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的现场实施,负责工作面矿压监测设备、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真实、准确采集矿压数据并总结、分析;负责每日收集矿压数据、观测现场情况、填报日报表。

三、制定观测方案

(一)回采工作面:

1、观测仪表:回采工作面使用的矿压观测仪器为“yHy-60”型液压支架测力仪。

2、机头机尾过渡架各安设一组采集式矿压观测仪,工作面液压支架,从机头第2架开始,间隔10架安设一组矿压观测仪;工作面过构造区每5架一组。

3、观测内容: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分布情况、泵站压力情况、工作面煤壁端面距、工作面日推进度、机停情况、采帮片帮情况、进回风落山退锚情况。

4、观测频率:每日1次;矿压监测仪表每隔5~10分钟自动记录1次,采煤队技术员每2天采集1次数据。

5、工作面两顺槽矿压资料的收集:工作面以外第一个观测站每天观测一次,其他每周观测一次。

(二)掘开工作面:

1、掘开工作面使用的矿压观测仪器主要有顶板离层仪,型号:DLY-2型,最大量程150mm,锚索锚杆拉力计,型号:Y2-30型,量程300KN。

2、测站布置:单一煤层巷道布站间距不得超过150米;托顶煤巷道布站间距不超过100米;综采切巷布站间距不得超过50米;巷道经过的每个交叉口都应布站;在开帮超过宽6米、长6米的位置布站;安装在线监测的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站的间距不大于50米,每个矿压观测站不少于3块压力表,巷道顶板中间1块、两帮中间各1块,巷帮有锚索的优先安设在帮锚索上。如遇地质构造及顶板破碎压力大区域要适当缩小布站距离。

3、观测内容:顶板离层情况、巷道表面位移量、锚杆锚索受力 状况,以及煤头顶、帮完好程度。

4、观测频率:煤头情况及距煤头200米以内的测站必须每日观测一次;200米以外测站每周不少于两次。遇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

四、明确矿压观测分析技术要求

回采工作面根据现场情况及监测数据,结合工作面推进度预计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和位置,确定超前应力集中区,并分析支架工作阻力曲线,确定工作面倾向应力集中区以及支架工作状态。掘开工作面根据测站的测力仪、离层仪、巷道表面位移确定巷道矿压显现情况及支护效果;结合煤头顶帮情况,及时修改巷道有关支护形式和参数。

五、矿压观测效果

1、通过对采掘工作面矿压日报数据、现场煤壁情况、支架支护效果等进行分析,及时将矿压显现情况反馈给队组,对现场安全生产起到了指导作用。

2、今年以来三个采煤队共回采六个综采(放)工作面,通过对回采工作面矿压数据收集分析我们较为准确的掌握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对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强度做到了较为准确的预测预报,确保了工作面来压期间队组安全生产。

3、矿压观测工作还为采掘工作面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提供有效的矿压依据。

篇6: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翟镇煤矿关于印发

《矿压观测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

现将《矿压观测管理办法》转发给你们,望严格贯彻执行。

翟镇煤矿

2013年1月1日

- 1 -

矿压观测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完善我矿矿压观测管理工作,加大矿压观测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掌握不同生产工艺下顶板活动规律,为巷道支护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有效开展矿井采掘工作面和特殊地点的顶板管理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组织机构

1.成立矿压观测管理领导小组,生产矿长任组长,总工程师、安监处长任副组长,采煤副总、掘进副总及调度室、生产技术部、机电运输部、通风防尘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矿压观测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矿压组,负责矿压观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及监督考核等工作。

2.为确保矿压观测工作顺利开展,采掘区队建立兼职矿压监测队伍,负责所属工作面的矿压日常监测,技术副区长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人员的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矿压监测管理办法。

二、岗位职责

(一)矿压组工作职责

1.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依据矿井生产接续做好矿井年度矿压观测计划及方案的编制工作,按时上报集团公司规划的矿压研究项目观测报告及季度(年度)矿压观测总结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查签字后上报集团公司技术处。

2.负责采场、巷道及特殊地点的矿压观测方案编制,测点布- 2 - 置、监测数据的处理以及矿压观测报告的编制工作。

3.设计矿压监测日常记录表格,下发工区并由工区矿压监测员填写,由工区技术员报送。对工作面原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整改建议,分管领导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由区队技术副区长制定整改措施。

4.对工作面或巷道矿压监测数据进行不定期抽查校核。对监测资料保存,保证资料齐全。按照规定要求做好达标资料及质量认证评审资料的准备工作。

(二)区队工作职责

1.采掘区队建立兼职矿压监测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兼职矿压监测人员工作职责并进行日常管理考核,由工区技术副区长负责落实。安监员为区队兼职矿压监测人员,负责本采面或掘进巷道的矿压日常监测工作,填写监测表格。

2.负责矿压监测设施的安装、日常维护和更换,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根据矿压组设计的日常记录表格,负责印刷或打印,每日进行填写并报送生产技术部矿压组。

3、区队技术副区长协助区长抓好本区队矿压监测工作,负责对工作面或巷道矿压监测数据进行不定期抽查校核。

4、辅助区队负责对其工作地点范围以内的矿压监测仪器、仪表、设备等进行普查和维护,如损坏或不起作用应及时通知矿压组进行更换,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实施细则

- 3 -

(一)回采工作面

1.监测人员按照文件规定要求沿工作面倾斜均匀设置10个观测点,按走向10条测线进行现场监测并进行标记,确保观测的连续性;监测时,每班要对每条测线的支架进行初撑力和工作阻力的监测,随测定随记录,并计算初撑力的合格率。

2.监测人员必须对采空区顶板的冒落情况进行观察、统计记录,记录初次来压、周期来压频次及时间,描述采空区来压情况,准确把握来压步距。

3.监测人员必须配备单体液压支柱检测仪,随时进行现场抽测,并对两巷超前支护效果进行监测。当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时,按观测方案均匀设置5个观测点进行初撑力及工作阻力的监测,随工作面推进及时前移测点,并计算合格率;当超前支护采用超前支架支护时,读取并记录支架自带压力表数据,掌握支架阻力的变化情况。

4.监测人员要按规定及时准确测量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并将数据按要求填写到基础资料记录表中。现场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整改,当班无法整改的问题和重大隐患要有重点记录,并负责监督落实整改处理措施并签署落实意见。

5.上井后,监测人员将当班原始记录数据表上交本工区值班室,监测数据及签字要清晰齐全,工区技术员负责收集并汇总上报生产技术部矿压组。

- 4 -

(二)掘进工作面

1.掘进矿压观测项目,分巷道表面位移观测、顶板深部离层观测和锚杆受力观测。

2.观测区段间隔60m设一个测站,每个测站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测点布置,设点时,矿压组提前通知工区(正常情况下提前两天,应急工作随时通知),工区值班或技术副区长(或技术副区长指派的人)必须参加,及时处理有关问题并进行交接。

3.生产区队按观测要求协助安设木桩、顶板离层仪和锚杆测力计等矿压监测设备,并负责保管确保设备完好。

4.监测人员负责日常观测的数据量取、记录,对于表面位移、顶板离层仪、测力计等观测项目,距掘进工作面15m以内,距回采工作面30m以内要求每天观测一次,其余范围每周观测一次。监测完毕后将数据按要求填写到基础资料记录表中,由夜班安监员上井后上报工区值班区长,工区技术人员负责上报生产技术部矿压组。

5.巷道(包括永久巷道)施工结束办理移交时,连同离层仪观察记录一起移交给接受区队,接受区队继续按规定进行观测。

(三)特殊地点

1.生产技术部矿压组负责新采区、新煤层的首采工作面的“三量”观测和矿压显现异常区(如应力集中区等)的矿压观测实施工作。

2.特殊地点矿压观测工作由专业负责提出矿压观测计划,矿

- 5 - 压组提出矿压观测方案及实施步骤并进行观测。

3.生产技术部矿压组负责编制矿井特殊地点矿山压力异常区域的合理观测方案,并严格按方案要求设置测区和测点进行观测,观测项目结束后,及时提出矿压观测报告。

四、考核奖励

(一)日常工作考核 1.回采专业

(1)回采区队要制定矿压监测管理制度,工区区长要安排人员协助矿压组做好本工作面的各项矿压观测工作,尤其是协助做好现场矿压观测测站的设点工作,否则,对工区罚款500元,对区长、技术副区长各罚款50元,技术员罚款40元。破坏矿压观测测站的,对工区罚款500元,对区长、技术副区长各罚款50元,技术员罚款40元。区队报送的技术资料内容存在严重缺项或数据存在严重错误的,处罚技术副区长50元,技术员40元。

(2)采煤工作面要确保支架初撑力合格率达到80%以上。矿压组人员对各工作面支架运行状况进行不定期抽测,当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合格率低于80%时,按不合格支架对工区每架罚款100元,并联责工区正职、盯班副职各20元/架。

(3)监测人员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对数据记录不清或造假者,每次罚款50元。监测表漏测、签字不全、代签字或不按时上交者,每次罚款20元。

(4)各回采工区每天8:00前必须将三班的《采煤工作面支- 6 - 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记录表》送交生产技术部矿压组,每迟交或少交一次,罚技术副区长20元。

(5)安监员所用单体液压支柱检测仪由所在工区负责领取、发放,确保现场正常使用,凡因仪表损害不及时更换或影响使用的,每次对工区区长处罚50元。

(6)各类监测记录表由本工区负责联系印刷和发放,若影响正常报表工作,每次对区长处罚50元。

(7)监测人员发现损坏、失效的仪器要及时进行更换,以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仪器因现场保护措施不得力、或人为损坏的,要追究责任,照价赔偿。

2.掘进专业

(1)掘进区队要制定矿压监测管理制度,工区区长要安排人员协助矿压组做好本工作面的各项矿压观测工作,尤其是协助做好现场矿压观测测站的设点工作,否则,对工区罚款500元,对区长、技术副区长各罚款50元,技术员罚款40元。破坏矿压观测测站的,对工区处罚500元,对区长、技术副区长各罚款50元,技术员罚款40元。区队报送的技术资料内容存在严重缺项或数据存在严重错误的,处罚技术副区长50元,技术员40元。

(2)所有锚带网巷道掘进期间必须按规定及时安装顶板离层指示仪,备齐打设离层指示仪的设备器材(6m的锚杆机钎子及接盒),因器材不齐全影响安设的,每次处罚工区区长20元,承包头20元。

- 7 -(3)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不及时、读数有误差或安装后不能正常读数,每次处罚区队500元,联责技术区长50元,技术员40元。

(4)顶板离层仪安装后,要及时挂牌,如实填写初读数,派专人做好观测记录,不按规定观测或不做记录,每少一次罚承包头50 元,联责技术区长50元,弄虚作假的每次罚款100元。

(5)现场对仪表要进行交接,建立仪器登记台帐,技术副区长参与现场设点工作,交接时现场签字,一式两份,进行考核。保存,运送,设点,观测过程中出现仪表损坏、丢失的,要进行分析,对责任单位按原价格的二倍进行赔偿。

(6)监测人员必须认真观测、精确记录,发现数据不实每次罚20元。

(二)项目管理考核 1.处罚机制

(1)完不成集团公司项目计划或未按照要求执行的,按照矿罚款总额10%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2)对不按计划进行或不按形象进度完成的Ⅰ类观测研究项目,每项对有关人员罚款5000元。

(3)对不按计划进行或不按形象进度完成的Ⅱ类观测研究项目,每项对有关人员罚款2000元。

(4)对于制度不完善、职责不明确、档案资料不齐全、矿压数据不详细、规律分析不清、措施不得当,如不按规定时间提- 8 - 出观测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矿压计划的,每次对矿压组罚款200元。

2.奖励机制

(1)全年顶板专业实现安全生产,矿压观测研究项目完成率90%以上,对采掘区队、辅助区队及矿压管理有关人员进行适当奖励。

(2)由矿压组人员成立专项课题组,在矿压观测实施过程中对生产起到指导作用并产生显著效果,同时又解决了矿井某一项重大问题,或申报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以上的,按有关创新规定进行奖励。

(3)课题组成员将矿压观测的研究成果用于矿井巷道支护参数的选择及改进,采场液压支架合理选型,实施以后可以明显减少支护材料消耗及设备投入成本的,按照节约材料费总额的10%进行奖励。

以上奖罚按矿有关规定执行,并落实到人。

五、相关要求

1.矿压观测研究项目必须按集团公司下达的起始时间开始工作,项目开始前要由矿专业副总组织编写可行性论证报告;现场观测前,矿要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写矿压观测方案,明确进度和完成时间。

2.生产技术部矿压组对其所提出的矿压观测资料结论的准确性负责;采掘工区技术副区长和区队安监员对其所提出的矿压

- 9 - 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3.矿压组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下发的年度技术管理规定进行矿压观测工作,并按技术管理规定要求编制矿压观测报告。

4.加强矿压观测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工作,积极使用先进的自动化观测仪器。推广应用的矿压观测设备费用列入集团公司维简计划。

5.如需进行测点布置时,矿压组人员提前通知工区值班人员,并由值班人员安排专人协助打设测点。

6.其它未尽事项按2013年集团公司技术管理规定和2013年翟镇煤矿生产管理程序相关规定执行。

抄送:矿党委、矿工会

翟镇煤矿办公室 2013年1月1日印

篇7:掘进顶板矿压分析预报制度

1.生产科矿压观测组各成员必须了解我公司整个矿井的采掘情况和避灾路线;掌握矿压观测分析的基本知识。

2、生产科矿压观测组按设计要求的规格和数量购置所需监测仪器,准备测点安设所需物品。

3、生产科矿压观测组成员对监测工作认真负责,必须尽职尽责,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投入工作。

4、生产科制定矿压观测预测预报制度,并督促各队落实。

5、生产科每月进行一次矿压管理分析和总结;通过一月内各矿压观测的数据变化情况分析支护的合理性,并结合日常观测的资料进行总结顶板的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或方案,将本月的数据和分析结论进行存档,并对下一月各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矿压情况作出分析预报,若出现明显变化情况,及时分析预报,以便指导安全生产。

6、矿压分析预报表有生产科负责人签字,报送总工程师、生产副总、安全副总、总工办、安标办、安全科、安全生产指挥中心。

篇8:大倾角工作面矿压观测与数据分析

红柳林煤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中部, 属于15. 0Mt / a的特大型矿井。6303 工作面煤层厚度平均7. 22m, 工作面两顺槽煤层总体呈西高东低, 煤层倾角为平均26°。工作面煤层在BF7 逆断层附近煤层倾角受断层影响变化较大, 煤层倾角最大可达32°。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 470m ~ - 680m, 平均标高- 575m。

2 矿压观测方案

2. 1 观测内容与仪器

工作面矿压观测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宏观矿压的观测, 观测记录相应的工作面宏观矿压显现:工作面顶板冒落高度和范围、煤壁片帮深度和范围等情况; 二是支架的工况。

( 1) 宏观矿压观测。工作面端面冒落 ( 含冒落高度、顶梁第一接顶点位置和片帮深度等) 情况; 工作面端头顶板冒落和悬顶。

( 2) 支架工况观测。支架前后立柱工作阻力、活柱缩量及安全阀开启。推进方向观测内容包括梁端距、顶梁俯仰角; 面长方向观测内容包括立柱倾向角和推拉杆及运输机夹角。

(3) 观测仪器。利用KJ216型综放支架压力计算机监测系统记录数据, 将所记录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 并每两天对数据进行提取与分析。在矿压观测过程中, 所用仪器有激光测距仪1个, 坡度规1个, 罗盘1个, 钢板尺2个。

2. 2 测区布置与观测方法

2. 2. 1 工作面宏观矿压观测测点布置与观测方法

矿压观测地点选取为6303 工作面, 工作面长度150m, 支架共90 部。沿工作面走向每10 部支架划分为一组, 每组选择编号末尾数字为5 的支架作为测点进行观测, 共9 个测点。

2. 2. 2 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测线布置与观测方法

将工作面长方向分成上部、中部和下部3 个开采区域, 上部区域支架编号为61# ~ 90#, 中部区域支架编号为31# ~ 60#, 下部区域支架编号为1# ~ 30#, 每个开采区域布置2 条测线 ( 选择2 部支架) 监测支架工作阻力, 测线处支架编号分别为7#、8#、35#、36#、69#、70#, 测区布置图如图1 所示。6 个支架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 每两天整理一次数据并进行压力分析。生产班跟班对支架工作阻力进行记录, 支柱下缩量在来压时采取跟班测量。

3 工作面支架受力与顶板运动规律分析

3. 1 工作阻力分析

根据每隔30 秒监测得到的数据, 对支架前后柱工作阻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可知, 支架立柱受力起伏波动, 大部分处于30MPa ~ 45MPa之间。后柱工作阻力普遍比前柱大。由观测结果可知观测期间7#、8#、35#、36#、69#、70#均出现超过额定工作阻力的现象, 其中69#、70#支架超过额定工作阻力的次数最多, 说明工作面上部顶板压力较大。

通过对2014. 11. 19 到2014. 12. 27 时间段内的数据进行分析, 在观测期间, 周期来压步距较为明显, 间隔时间为10 天左右, 按每天推进1m, 来压步距在10m左右。来压期间, 工作面上部来压显现较为强烈, 支架安全阀开启的数量最多, 中部次之, 下部最少。这说明工作面上部来压时压力最大, 中部次之, 下部最小, 所以应该加强工作面中上部在来压时的顶板管理工作。

3. 2 支架工作阻力分析

3. 2. 1 支架工作阻力分析

6303 工作面基本支架采用ZF6400 /18 /28 型四柱支撑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支架, 支架额定工作阻力6400k N, 支护强度0. 7MPa, 支架最小控顶距4650mm, 最大控顶距5250mm, 立柱缸径230mm, 支架中心距1750mm, 额定初撑31. 5MPa ( 5232k N) 。采用区间分布的百分比来确定支架的性能, 将支架工作阻力按5MPa为单位宽度, 划分为若干个区间, 然后统计支架阻力在各个区间的百分比。

经过统计可以看出, 支架前柱工作阻力频度主要集中在20MPa ~ 35MPa之间, 由于工作面进行开采时, 支架受到的俯采角度较大, 使得大倾角工作面顶板作用于支架的垂直分量偏低。由图中可以看出, 支架前柱工作阻力频度在20MPa ~ 35MPa区间内的百分比上部> 中部> 下部, 对应的工作面顶板压力总体呈现上部大, 中部次之, 下部小的特点。

3. 2. 2 工作面来压分析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 由表1 可以看出, 当工作面推进25. 78m时, 工作面直接顶发生大面积垮落, 来压时支架立柱下缩量较大, 每个割煤循环达110mm ~160mm。此时工作面中上部多数支架立柱安全阀开启, 来压持续时间为1 天~ 2 天; 老顶的初次垮落步距为35. 60m ~ 36. 75m, 平均36. 15m。从工作面下部到上部, 来压步距的平均值逐渐变小, 工作面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0. 81m。

由表2 可见, 6303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老顶周期来压的动载系数为1. 32 ~ 1. 76, 平均为1. 55, 可见来压明显。从工作面上部到下部, 来压时的动载系数的平均值逐渐减小。现场观测结果表明: 工作面矿压显现为下部压力偏小, 中、上部偏大。

3. 3 支架几何位态信息的整理和分析

通过统计所测得的现场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 支架梁端距小于0. 15m的占总数的75% , 在0. 15m ~0. 3m的占总数的20% , 大于0. 3m的占总数的5% , 这表明支架在使用过程中, 总体上移架较及时, 操作比较合理。由观测数据可知, 6303 综放工作面支架梁端距控制在0. 3m以下是比较合理的。

对于液压支架来说, 规定顶梁上仰为正, 下俯为负。通过观测可知顶梁俯仰角在- 5° ~ 0° 之间的为5% , 0° ~ + 5° 之间的为75% , + 5° ~ + 10° 之间的为13% , 大于+ 10°的为4% , 顶梁俯仰角小于- 5° 的只占到3% , 由于顶梁俯仰角在0° ~ + 5°之间的为75% , 这说明支架顶梁大部分都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所以最终确定6303 综放工作面支架顶梁俯仰角的控制范围为0°≤γ≤5°。

假设工作面支架推运夹角的标准夹角为90°, 以推拉杆方向与运输机向下端头的延伸线夹角为观测角, 在此基础上的偏离值体现了支架与运输机的位态状况。观测可知偏离值大于10°的占总数的4% , 在5° ~10°之间的为25% , 而小于5° 的则为71% 。由于6303工作面采用俯斜开采, 运输机在支架的作用下有一个向上的分力, 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推运夹角严重偏离的现象。由观测数据分析得出, 6303 工作面支架推运夹角的偏离值应小于5°, 最大不能超过10°。

根据支架所处位置的煤层倾角与支架工作状态的关系, 假设支架立柱向上偏离为负, 向下偏离为正。通过观测可以得知, 工作面支架立柱倾角偏离值小于- 10°的占所测支架的10% , 在- 10° ~ 0° 之间的占78% , 在0° ~ 5°之间的占8% , 而大于5°的占4% , 由于支架在工作过程中立柱倾角的偏离值在- 10° ~ 0°之间的占78% , 这可以表明工作面支架基本保持了一定的迎山角, 支架处于良好的位态。

通过对6303 大倾角工作面支架工况进行观测分析, 结果表明在6303 工作面开采的过程中, 支架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 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 要注意控制好支架梁端距和俯仰角, 减小推运夹角偏离值和立柱倾角, 控制好综放面端面空顶范围和支架抬头低头现象, 从而保证工作面支护系统的稳定性。

4 结论

通过对6303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进行宏观矿压和支架工况进行观测, 得出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征和规律:

( 1) 支架立柱受力起伏波动, 大部分处于30MPa ~45MPa之间, 后柱工作阻力普遍比前柱大。工作面周期来压比较明显, 来压步距为10m左右。工作面来压时上部压力最大, 中部次之, 下部最小, 应加强工作面中上部在来压时的顶板管理工作。

( 2) 由观测数据可知, 支架前柱工作阻力频度集中在20MPa ~ 35MPa, 区间内的百分比上部> 中部> 下部, 对应的工作面顶板压力总体呈现上部大, 中部次之, 下部小的特点。当工作面推进25. 78m, 工作面直接顶发生大面积垮落; 老顶的初次垮落步距为35. 60m~ 36. 75m, 平均36. 15m, 工作面下部来压步距比上部要长。工作面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0. 81m。从工作面上部到下部, 来压时的动载系数的平均值逐渐减小。

上一篇:《雄狮去流浪》读书心得体会下一篇: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