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副教授评审答辩

2024-08-21

河北省副教授评审答辩(共9篇)

篇1:河北省副教授评审答辩

河北省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

条件

评定标准:副教授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及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内外形势发展动态;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科学研究,能提出有很强实践指导意义或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课题,公开发表、出版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具有担任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能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积极参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善于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能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面成绩突出。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高等学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担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任务的在职在岗的专职辅导员,具体包括一线专职辅导员和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

热爱祖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能全面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积极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等次。三年内未发生因工作失职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讲师资格2年以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累计满3年;或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取得讲师资格5年以上,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硕士满5年、本科满7年。后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7年,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累计满5年。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讲师资格后,具备以下条件:

(一)系统讲授1门以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或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国防教育、党(团)课等相关课程,教学效果好。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掌握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善于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有较系统的指导,工作业绩较突出。

(二)具有科学的决策能力、综合管理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和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以及各种学生团体竞赛等项活动的能力,培训过辅导员,是学校内公认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头人,且取得优异成绩。

(三)主持或主要参加过厅(局)级以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或在本领域发表多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任职以来,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专职教师规定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可以将班会、党课、团课和组织社会实践等班集体活动时间按标准课时计算)。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讲师资格后,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奖励(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

(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有一学年以上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秀,或任现职以来年终考核有两次以上“优秀”等次,且获得省级以上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校优秀辅导员、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思想政治工作类(综合性)荣誉称号;或本人所带班集体获得省级以上综合性荣誉称号;或担任省级以上精品课主讲教师;

(三)至少主持一项(排名第一)厅(局)级以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科研项目,并完成科研计划任务,经过科技成果鉴定并已进行登记的科研成果(以鉴定证书为准);

(四)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累计满25年,本人或所带学生团体、或本人所在部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部门,本人为第一负责人)获厅(局)级以上思想政治工作类(综合性)荣誉称号2次以上。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讲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省级以上教育类、社科类或管理类刊物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论文5篇以上,其中1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

(二)公开出版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专著或参编部颁统编高校教材,本人撰写总计在7万字以上,同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论文2篇以上(其中1篇本人为第一作者)。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累计满5年,取得讲师资格2年以上,具备正常晋升副教授所要求的论文、论著条件的同时,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破格申报:

(一)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以上奖励(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

(二)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的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或二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前二名,以证书为准);

(三)至少主持一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并取得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并登记的科研成果(以鉴定证书为准)。

篇2:河北省副教授评审答辩

教授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评定标准:教授原则上应具备硕士以上学位,须对本学科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及时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具有提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能力;在本学科某一领域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主持或直接指导完成具有较大学术、技术意义的研究课题或攻关项目,取得重大成果,或公开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艺术作品,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教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在本学科有一定的知名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具有领导本学科教学、科研以及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能力,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室和教材建设,指导和培养过硕士研究生,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二、政治思想条件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爱岗敬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能全面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积极承担教学工作任务,学风端正。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后,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一)获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5年以上。

(二)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后,具备以下条件:

(一)系统讲授必修课程2门以上,每学年至少讲授1门课程,并能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训、社会调查、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本科院校教师至少为本科生系统讲授过1门以上课程(其中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教师一般需要担任过一届以上研究生的导师或系统讲授1门以上研究生课程);

(二)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1年以上或指导硕士研究生一届;

(三)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全过程的研究、开发工作并通过省(部)级鉴定或结项验收,或在本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果,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国家级科研或教学成果奖励(以奖励证书为准,限额定人员),或获省(部)级科研或教学成果奖励(一等奖前五名、二等奖前三名、三等奖第一名);

(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有3学年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秀,且至少获得过1次学校教学比赛一等奖(综合类),或担任省级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或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讲教师(前三名);

(三)主持完成1项省(部)级以上指令性科研项目,或主持完成2项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课题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重大攻关项目或重点项目,或主要参加2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完成科研计划任务并通过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或结项验收;

(四)获得与本人专业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上(限第一发明人),且至少1项已转让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五)主持完成1项省(部)级以上指导性科研项目,进行了成果转化,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被SCI、EI、SSCI收录本专业论文3篇以上(其中2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二)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或为SCI、EI、SSCI收录论文)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本人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三)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翻译15万字以上/部),或主持编写(主编或副主编)教育部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部),同时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或为SCI、EI、SSCI收录论文)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本人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八、破格条件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符合现任职资格规定年限要求,或具备规定学历,符合现任职资格2年以上,确有突出贡献者,具备下列条件,可破格申报:

(一)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以上(以奖励证书为准,限额定人员),或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前三名,或二等奖第一名,或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二名;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完成1项以上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并通过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或结项验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或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

3.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科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九、附则

(一)本条件所称“以上”均含本级(本数量级)。

(二)学历是指教育部承认的学历,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首次申报副教授以上任职资格,高校教师资格证可采取“先评后补”的方式,根据本人实际水平、能力和业绩成果直接申报相应任职资格。

(三)国家级奖励包括: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国家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部)级奖励包括: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省社会科学基金成果奖的一等奖视同省(部)级二等奖,二等奖视同为省(部)级三等奖。同一项目多次获奖的不重复计算,取其中一项最高奖项。艺术类学科教师本人在省行业主管部门主办的业内公认的专业比赛、作品评奖活动中获一等奖以上,或在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主办的业内公认的专业比赛、作品评奖活动中获三等奖以上奖励,视同符合教授业绩成果条件中的奖励条款。

(四)学年“教学质量考核”指学校在每学年末(或连续两个学期)通过学生、同行、督导评教等方式,对任课教师一年来教学质量进行的综合性评价。其中:本科院校要求考核排在本单位前15%以内,高职高专院校要求考核排在本单位前20%以内,学校应出具红头文件并于次年四月底前到河北省教育厅备案。学校综合类教学比赛指学校组织的教师说课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教学综合业务比赛。

(五)课题是指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指定的科研行政单位代表政府发布立项的研究课题,代表着学科和科技发展前沿,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按照课题立项来源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非政府部门指定或授权的各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课题不予认定,各种以鉴定方式通过的计划外自选课题(不含省社科规划办确认课题)不予认定。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完成的课题要与其专业或岗位工作相关。指令性课题是指课题批准单位有一定数额的经费支持。项目“主持”指排名第一,是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论证、组织和指导者,并承担其中重要工作。主要参加是指前三名,且在课题研究或项目研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人的贡献在课题或项目的申请立项和结题鉴定过程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包括以该项目基金资助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发表的论文、发明的专利或研发的新技术)。以上须附课题或项目批准文件、计划任务书和结项鉴定材料。

(六)为鼓励高校教师积极申请和从事高水平科研项目研究,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之后,主持一项国家级面上以上基金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以该项目基金资助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发表的论文、发明的专利或研发的新技术),视同符合教授业绩成果条件中的科研项目条款。

(七)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具有统一的ISSN刊号和CN刊号;论文(作品)发表的刊物不含内刊、增刊、特刊、专刊、论文集;著作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的著作、教材,不含论文集、习题集等。

(八)SCI为科学引文索引,EI为工程引文索引(只包括期刊类论文,不含会议论文),SSCI为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鼓励高校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论文或在专业领域影响因子30以上的科技期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的,对论文的篇数不作要求。

(九)国内核心学术期刊范围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南京大学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及SCI、EI、SSCI索引期刊(以论文发表时间为准)。《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论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本专业理论文章(2000字以上)视同为核心期刊论文。

(十)发明专利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指该发明专利得到实际应用或转让并取得直接经济效益30万元以上,需提供效益证明和转让协议。

(十一)科技成果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指该成果转化或推广应用并取得直接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显著的社会效益指该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本行业和社会进步,并得到省政府部门的书面认可。开发科研成果的负责人须提供学校主管科研部门、使用该成果的企业(政府部门)之间的技术合同和经济、社会效益证明,效益证明需有关企业(政府部门)签章及企业负责人和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还需提供与该成果研究方向一致的论文(第一作者)。

篇3:河北省副教授评审答辩

近日, 在2009年度公路工程工法评审中, 河北路桥集团有五部工法被交通部评审通过。五部工法分别为:第46号《双层摊铺机摊铺沥青路面施工工法》、第47号《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CFG桩) 施工工法》、第48号《OGFC排水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第49号《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工法》、第50号《公路工程聚酯玻纤布施工工法》。

这次五部工法通过交通部评审, 对河北路桥集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部工法通过交通部评审, 为集团特级总承包资质的就位, 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集团提高施工工艺、节能减排绿色施工、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了技术保障。五部工法在集团内得以推广, 必将对集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篇4:河北省副教授评审答辩

一、研究对向

对湖北省2006—2008年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产生的32个专业、6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分布情况和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制度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分析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分布情况与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所在市州2008年的人口总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土面积的关系;与各市州距离武汉公路里程之间的关系;与其所在区域省外病人就诊比例的关系;与医疗机构级别的关系;分析了在2006年~2008年获得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数前6名的医疗机构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情况,并与其自身在2003年~2005年周期中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ccorelation analysis),计算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r的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

三、研究结果

(一)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与其地域、人口、经济的关系

1、重点专科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各市州人口数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448,两者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0.05)。

2、重点专科分布与国土面积的关系。

各市州国土面积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369,两者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0.05)。

3、重点专科分布与当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各市州当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322,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

4、重点专科分布与所在市州离武汉距离的关系。

距离武汉100公里以内的市州拥有的重点专科绝对数较少,而距离武汉300公里以上市州的临床重点专科绝对数较多,但各市州与武汉距离(公路里程)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165,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

5、新成立市州与成立多年的市州拥有的省级临床专科的数量比较。

神农架林区、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随州市为1986年撤县建市更名而成,它们获得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均为0。而成立较早的市州从总体上来说拥有的重点专科较多。

6、重点专科分布省外病人就诊比较的关系。

各市州省外病人就诊比例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861,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的相关性(P<0.01)。

(二)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医院级别

所有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疗机构中,除3所二级医院拥有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外,其余6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28所三级医院所拥有。

(三)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前6名的医院

如表3所示,虽然6所医院在两轮临床重点专科(2003~2005年和2006~2008年)获得临床重点专科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但第二轮重点专科评审中排名前3位的医院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最多为6个,比2003年-2005年评审中1个医院最多获得的1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明显减少。

表3 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前6名的医院情况

(四)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4所部属医院

四、讨论

(一)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结果的相对性与可参与性

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目的是促进各级医疗机构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希望形成人有专长、科有特色的局面,通过发挥其带动与示范作用,促进专科建设,更好地服务患者,因此,在制度设计时,只允许4所部级医院参加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角逐,同时,为避免少数医院获得重点专科较多,使多数医疗机构不愿意参与的弊病,规定1所医院获得重点专科数不得超过6个,使该项评审有了可参与性,也决定评审结果的相对性。

(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结果的绝对性

评审包括各市州级评审与省级评审2个部分,市州级评审每个专业只允许产生1个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获得市州临床重点专科的医院才有资格参加每省级评审,这就决定了在市州范围内省级评审结果的绝对性;同时,制度未对参评医院的级别进行限定,因此有3所二级医院获得了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这也证明了评审结果的绝对性。

(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的科学性与均衡性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收入无相关性说明评审不是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评审内容,经济欠发达的市州,由于其离武汉较远,病员不易流失,加之国家对宜昌、荆州、襄樊、十堰等三线建设[3]的投入较多,使其医疗水平位较高,因此拥有较多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各市、州拥有的人口数、占有国土面积与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呈正相关(P<0.05),这说明湖北省省级评审制度在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设置上是均衡与科学的。

(四)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幅射作用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与各市州外省病人就诊比例间存在相关性(P<0.01),说明省临床重点专科能够充分发挥区域示范与带动作用,且这个作用辐射到了相邻的省份。

五、结论

总之,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制度充分考虑了医疗服务受众的人数与医疗服务的区域面积等因素,评审结果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已经产生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制度已经成为湖北省卫生厅加强医院管理、促使医院内涵建设、加快公立医疗改革的抓手。

篇5:暨南大学副教授评审条件

1.博士后流动站期满合格人员,到校工作满1年。2.获博士学位,取得讲师、助理研究员任职资格后,受聘讲师、助理研究员满2年;

3.攻读博士前,已聘任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且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本校工作满1年。

4.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取得讲师、助理研究员任职资格后,受聘讲师、助理研究员满5年。(二)学历条件:

所学专业对口,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1996年及以后大学毕业的非公共课教师须取得博士学位,公共课教师须取得硕士学位。

2.1996年以前大学毕业的非公共课教师须取得硕士学位。

3.1996年以前本科毕业未获硕士学位的公共课教师,须完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六门(其中四门为学位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三)业绩条件

根据工作岗位分教学岗、公共课教学岗、科研岗和临床教学岗四种情况做出规定: 1.教学岗位教师

任现职期间需具备下列3项条件:

(1)系统地讲授过2门本科及以上层次课程,近5年来年均教学工作量200学时。近3年的教学评估和教学考核成绩均为75分及以上。并全过程地指导过2届本科生实习、社会实践或毕业论文,或担任过2年学生工作秘书或班主任,经考核合格。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主持1项厅局级科研课题或教学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B.主持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或教学研究课题子课题,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C.作为主要完成人(前二名)参与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或教学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D.作为主要完成人(前四名)参与1项国家级科研课题或教学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E.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F.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前四名),或二等奖(前三名),或三等奖(前二名)。

G.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国家级教学研究成果奖。H.获省级教学研究成果奖特等奖(前四名),或一等奖(前三名),或二等奖(前二名)。

I.主持横向课题和科技开发,到校科研经费理工医12万元/人年均、文经管5万元/人年均。

(3)论文、论著条件:

在B类以上的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理工医类3篇,文经管类5篇。2.公共课教学岗教师

任现职期间需具备下列3项业绩条件:

(1)承担过2门本科及以上层次课程,近5年来年均教学工作量320学时。近3年的教学评估和教学考核成绩均为75分及以上,或荣获厅局级及以上优秀教师称号。(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参加1项厅局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或教学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

B.教学、科研获奖项目参照教学岗位晋升副教授的科研及获奖条件,相应的排名推后一名。(3)论文、论著条件:

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发行的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1篇教学研究论文,并在B类以上的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理工医类3篇,文经管类4篇。3.科研岗位研究人员

任现职期间需具备以下2项条件:(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主持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或教学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

B.主持2项厅局级科研课题或教学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

C.主持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或教学研究课题子课题,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

D.作为主要完成人(前两名)参与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或教学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

E.作为主要完成人(前四名)参与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或教学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

F.获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一等奖(前五名),或二等奖(前四名),或三等奖(前三名)。

G.获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一等奖(前三名),或二等奖(前二名),或三等奖(第一名)。H.承担横向课题和开发,到校科研经费理工医30万元/人年均、文经管10万元/人年均。(2)论文、论著条件:

在B类以上的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理工医类5篇,文经管类8篇。4.临床教学岗教师

任现职期间需具备以下3项业绩条件:

(1)讲授过1门本科及以上层次课程,近5年来年均教学工作量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专业须达到100个学分人,皮肤、耳鼻喉、神经、精神(心理)、眼科、传染、影像专业须达到60个学分人,其它专业须达到40个学分人。教学评估和教学考核成绩均为70分及以上。(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主持1项厅局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或教学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

B.作为主要完成人(前两名)参与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或教学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成果。

C.教学、科研获奖项目参照教学岗位晋升副教授的科研及获奖条件,相应的排名推后一名。

篇6:河北省副教授评审答辩

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评审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走人才强国之路,造就和选拔一批为我省政治、经济建设服务的拔尖创新人才,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根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等学校申请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指在教学岗位上的在职教师(含以科研为主的教师),虽不具备《办法》规定的任职年限,但已经达到了正常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业务条件,且任现职期间工作业绩特别突出,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在本单位高级岗位职数范围内方可申请破格晋升副教授或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申请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位并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第三条

根据我省高等学校数量较多,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不同的特点,本《办法》对我省高等学校教师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采取了不同的评审政策、实行分类评审的办法,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各个层次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拼搏,创造辉煌的业绩。

第四条

破格晋升的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全面履行现职职责,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端正,团结协作,积极承担工作任务。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二)参加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成绩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晋升副教授时参加过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且成绩合格者,晋升教授时不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任现职以来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其中至少有一次优秀。

(三)取得博士学位,任讲师1年以上,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任讲师3年以上者,可破格申报晋升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取得博士学位,任副教授2年以上,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任副教授3年以上者,可破格申报晋升教授职务任职资格。

(四)论文均指第一作者,学术期刊不含增刊、特刊、专刊、专辑、论文集等形式的刊物。

(五)专著、编著、教材不含论文集、习题集等(专著为独 著,编著限第一主编;教材指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省级以上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划教材),其工作量的认定以前言或后记中的说明为准。

第五条

破格晋升的业绩、学术成果条件

(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1.破格晋升副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以教学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在180计划学时以上(其中每门课程不得少于30计划学时,下同);以科研为主的承担过2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以上,其中被SCI, EI, 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2篇以上;或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有3篇被SCI, EI, 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

(3)任现职以来,主持并完成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或主持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2项,至少结题1项,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万元)。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5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特等奖前五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获得地市级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2项以上(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

2.破格晋升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以教学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180计划学时以上;以科研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2篇以上;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4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

(3)任现职以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级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或主持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2项,至少结题1项,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 万元)。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20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特等奖前三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政府部门科技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

(二)普通本科院校

1.破格晋升副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以教学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200计划学时以上;以科研为主的承担过1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1篇被SCI, EI, ISTP, 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或发表的学术论文中2篇被SCI, EI, ISTP, 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

(3)任现职以来,主持并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 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特等奖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市级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2.破格晋升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以教学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200计划学时以上;以科研为主的承担过2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2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或发表的学术论文中3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3)主持并完成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或主持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2项,至少结题1项,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万元)。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5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特等奖前五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2项(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四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三)普通专科学校、高职学院、成人高等学校

1.破格晋升副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24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 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

(3)作为主要完成人(本人排前三名)完成地市级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二等奖前四名、一等奖前五名;特等奖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三等奖前二名、二等奖前四名、一等奖前五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2.破格晋升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24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I、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篇以上。

(3)任现职以来,主持并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 万元)。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2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特等奖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市级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

第六条

对不具备获奖或论文条件,但在我省经济建设主战场取得突出业绩者也可破格晋升职称。

对围绕我省经济建设“一线两带”和关中、陕北、陕南、渭北四大基地以及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工业、果品加工、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开发,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或1项国家发明专利成果已被开发转化,其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者,或在培育、研制开发的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经推广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者,可申报破格晋升副教授职称。

对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或2项国家发明专利成果已被开 发转化,其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者,或在培育、研制开发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经推广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者,可申报破格晋升教授职称。

第七条

破格晋升的程序

(一)高等学校教师系列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由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委会统一组织进行(已具有教授、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的学校除外)。

(二)被推荐人在本校教师高评会专业学科组初评通过后参加本单位论文、教学答辩,答辩通过后再由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审,评审通过后上报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委会进行评审。申请破格晋升人员由各单位上报申请破格晋升单项材料,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上报省职改办研究。

第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陕人发〔2004〕67号文件停止执行。

第九条

篇7:答辩评审表评语参考

优秀(90-100):

1、该论文对基于CAN总线的集散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选题合理,有一定应用价值。论文条理清晰,理论与分析正确。该生答辩提纲整洁清晰,技术用语准确,方案设计合理,能准确回答问题,条理明晰,有理有据。经答辩委员会评定该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为优秀。

良好(80-90):

1、该生实现了对功率谱估计的算研究,并进行了仿真,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难度适中,算法分析设计合理,论证充实,具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内容充实,文理通顺,答辩准备较好,条理清楚,成绩评定为良好。(83)

2、该同学的设计是基于USB的振动数据分析系统设计,论文结构合理,论述清晰,语言通顺,论文工作认真,将USB应用到分析系统设计,具有一定创新性。答辩过程中,语言精炼,回答问题准确。经答辩委员会评定该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为良好。(85)

3、该论文结构合理,图表正确,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论文中原理论述基本合理,该生答辩时能够正确回答主要问题。经答辩委员会评定该同学最终成绩为良好。(86)

中等(70-80):

1、该生基本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设计要求,设计方案可行。论文语言通顺,图表规范,答辩时间安排得当,技术用语基本准确。经答辩委员会评定该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为中等。

2、5英寸黑白电视机的原理分析组装,调试及故障分析选题体现了专业培养方向,方案设计合理,该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内容比较充实,有一定的见解。该生答辩准备较好,基本能回答出主要问题,成绩中等(79)

及格(60-70):

1、本文主要研究应用偏微分方程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给出了仿真结果,答辩思路基本清晰,图表基本准确,基本上能回答答辩评委所提出的问题.经答辩委员会评定该同学毕业设计最终成绩为及格.(60)

2、赵琳琳同学的暂态迁移电量测量方法的研究,其方案基本合理。该同学的答辩报告较完整,思路基本正确,语言表达基本符合要求,基本回答出了评委提出的主要问题。经答辩委员会评定该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为及格。(60)

3、该生基本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设计要求。论文图表规范,语言通顺,对基于DPCM的图像无损压缩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能够回答大部问题。经答辩委员会评定该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为及格。(68)

篇8:河北省副教授评审答辩

德育答辩评语:

该同学的德育论文选题新颖,立意较好,结构合理,思路清晰,主线分明,概括全面深入,德育论文写作认真,语言简洁流畅,论文工作表明,作者对研究课题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德育答辩过程中,态度认真,准备充分,能够系统、认真地梳理和审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认识,总结全面、细致;同时,答辩过程精神饱满,语言简练,观点表述清楚,回答问题准确流利,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经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评审,最终的德育答辩成绩评定为“良”。

注意:1.主任签名:找学生科的郑洋洋老师

盖薛亚奎书记的蓝章

2.评审委员会:盖上理学院党委公章

3.表格中内容要求全部认真、准确、整齐填写,此表要入学生档案,请慎重

表格中前三行的内容全部居中

4.薛亚奎书记的蓝章和理学院党委公章,这两个章盖的时候,不能重叠啊!5.班级,优的比例≤20%;

良的比例≤50%;

其余为

或者

及格

请各班主任严格控制答辩成绩的比例,这是学校制度。

6.请将学生的德育论文打印稿,按照学号排好,从小到大,最晚于6月25日,以班级为单位交给郑洋洋老师,统一收齐。

德育论文的电子稿也收齐上交郑洋洋老师,个人word文档命名格式:学号-姓名,一个班放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名字为班级,例如:12070141班

7.各班报送10%的论文答辩优秀名单,报给郑洋洋老师,最迟6月28日。Word格式:

班级:

姓名,姓名,姓名。姓名,此名单是毕业典礼宣读的德育答辩优秀个人名单,在毕业典礼上用的 8.德育答辩的条幅学生科制作,咨询郑洋洋老师协调使用时间

9.德育答辩现场拍好答辩照片,有评委老师,有答辩学生,有条幅,答辩地点班主任或班长自己找地方

篇9:评审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答辩材料

和 政 三 中

一、本人基本情况

本人张

俊,男,汉,1966年1月出生,甘肃和政人,1986年9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9月至1991年7月在和政一中任教,任班主任。

1991年8月至1997年7月在和政六中任教,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期间在西北师大体育函授班在职学习,1992年8月取得大专学历。

1997年8月至今在和政三中任教,任年级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

二、任现职以来在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成绩

2006年获得临夏州优秀指导教师奖;校级教学质量一等奖,先进工作者;获得中学生数、理、化知识竞赛中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2007至2008学年任初三3个班化学教学,分管学校教学工作,会考化学成绩全县第三名,获校级教学质量二等奖。学校各科成绩全县第四名。

2008至2009学年任初三3个班化学教学,分管学校教学工作,会考化学成绩全县第三名,获校级教学质量二等奖。学校各科成绩全县第四名。

2009至2010学年任初二3个班历史教学,分管学校教学工作,会考历史成绩全县第一名,获校级教学质量一等奖。学校各科成绩全县第四名。

2010至2011学年任初三3个班历史教学,分管学校教学工作,会考历史成绩全县第五名,获校级教学质量三等奖。学校各科成绩全县

第五名。

2011至2012学年初三2个班数学教学,分管学校教学工作,会考数学成绩全县第四名,获校级教学质量二等奖。学校各科成绩全县第三名。

2011年获县级、校级师德标兵奖。

三、介绍发表论文 1、2009年论文《实施经测式教学点的体会》“在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论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在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上发表。

检测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提出的新挑战,新事物的出现都要有一个被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尽管检测式教学刚刚试行一年多时间,支持和反对的意见没有停止过争论,然而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检测式教学在我校试行以来,可谓几经周折,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优势在逐渐地显现。从

(一)对初中各学科教学而言,检测式教学方法更适合初中生新接触的科目。

(二)检测式教学中多对学生完成预习和阅读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对学生自学到的知识点予以鼓励,激励学生自学。

(四)判定一节课所采用的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是否达到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本节课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的学习动力。四个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和实践。

2.2011年论文《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获县级一等奖、州级二等奖。并在临夏教育(2011年第1—2期(合刊)发表。论文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最高目标,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从

(一)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二)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三)培养优质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四、培养教师方面

1、分管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每年都按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圆满地完成了各级各类培训任务。

2、每学年进行1—2次班主任培训和2—3次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对科任教师的“五课”培训。

3、每学年用“老带新”或“一帮一”方式带1—2名年轻教师立足于教学岗位,自任现职以来培养了12名教师规范化地上了教学第一线。

五、今后的打算

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教与学的规律,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2、参加继续教育,力争在教育科研方面有突出的成绩。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5、加强德育理论的学习,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上一篇:教育培训制度--- 急诊科医生急救技术培训下一篇:营销管培生培训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