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处理解析

2024-05-12

工业废水处理解析(精选8篇)

篇1:工业废水处理解析

自我评价

3年的物流管理经验,清晰的思维,有很强的组织才能,果断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人踏实、细心,我会是一位值得您信赖的工作助手。

批注:一般来讲,如果是自己做简历而不是在网站上填写模板,简历中第一部分内容应该是个人信息,这比较符合HR阅读简历的习惯,而且从逻辑上讲,先了解基本信息才能对你的自我评价更好的理解,什么都不知道呢,就看到这部分内容,理解效果会差很多。

个人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 年龄:26岁

E-mail:XXXX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

地址:成都XXXX区XXXX路XXXX号 邮编:XXXXXX

批注:个人信息中最好将自己的学历、专业、已经毕业学校信息包含,这样方便HR第一步才筛选。

工作经验

5月——现在 XXXX商贸有限公司 物流主管

职责:

商品库存的管理,库存数据,销售数据的分析;

对原料的交期和质量严格控制,有效的支持了业务组的订单出货准时,无短装;

全面负责采购及定单管理工作,内容涉及:原料采购,供应商管理,订单确认后的工作,购料、生产,配额,租船定舱等工作;

为客户设计仓储、运输方案;

对公司内部生产物料的分配及控制;

9月——205月 XXXX科技有限公司 物流部职员

职责:

协助物流经理完成对原材料、部件订单跟踪,供应商交货期保证及再库控制调整工作;

负责仓库布局设计调整,仓库设备导入及计算机EDP系统的导入;

协助经理制定完善物流制度;

产成品在库管理及对外出口配箱,对内销售运输配货;

库存控制,工作期间将库存由10个月的销售成本递减到3个月,为公司节省了大量库存费用;

库存档案的管理,保存;

批注:工作经验中,最好多用“工作期间将库存由10个月的销售成本递减到3个月,为公司节省了大量库存费用;”这样的描述,会非常清楚的表明工作成绩,而且,数字更吸引HR的注意力。

教育背景

1994年9月——197月XX交通大学 中国工业外贸 本科

职业特长和技能

丰富的仓库管理知识和经验;

熟悉立体仓库的调整使用,对企业内部配送及商业物流中心的协调有丰富的`经验;

有效率和准确的控制材料改进存货周转,降低仓储成本;

接受过库存管理、领导技巧等方面的专门培训;

亲和力强,能充分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

熟悉使用各种常用办公软件;

有简单的英语交流能力;

期望工资:3000元—4000元/月

批注:期望薪资其实可以不写,增加面试机会,但是最好有明确的求职目标,比如:物流主管等,这样方便HR搜索简历的时候发现你的简历。

篇2:工业废水处理解析

一、特征:

以企业资本金运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以正确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为内容;以获取企业利润为主要目标;以货币形态为计量单位。

别是基层站队,有的成本控制已经达到了一条毛巾、一块大布的程度,成本节约与奖惩兑现已逐步深入人心。

3.财务预算是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司的财务预算是责任预算的编制基础,责任预算以财务预算为基础进行编制,责任会计以责任预算为对象进行核算,考核兑现以责任会计资料为依据进行考核。环环相扣之中,财务预算是上述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一切经营管理工作围绕财务预算进行。

二、财务预算与责任会计相结合

现代责任会计的管理原理是以责任中心为核算对象,对其分工负责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并考评的一种内部控制体系。其优点是职责清晰、责权对等、业绩量化、便于考核。从开始,公司将原来惯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制转变为责任会计的考核方式,并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划分了若干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开始将成本中心的范围扩大到全部6大科室。在原有基础上,取消了利润中心,将所有科室和基层单位纳入成本中心进行管理,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和奖惩办法,全面实行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预算管理与责任会计的优势,我们将财务预算中的34个成本项目中除工资及附加、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税金等9项费用以外的其他所有可控费用,按责任会计的要求转换为内控责任预算,并全部分解到各科室和基层单位。为了避免财务会计核算与责任会计核算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核算人员,我们利用《中油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专项核算功能,将财务会计核算与责任会计核算采用一套账的核算办法,对公司36个成本中心进行单独核算,并据以考核。

通过这种将财务预算转换为责任预算,再通过责任会计核算责任预算并据以考核兑现的经营管理模式,我们找到了如何将财务预算落实到责任主体,并通过科学量化的核算方式进行考核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采取了这种全新的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促成了油气储运公司连年超额完成各项考核指标。当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责、权、利不尽对等,细节指标不尽完善等问题,但因其总体方向的正确性和机制的先进性,已经使成本控制的意识在油气储运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角落产生了能动作用,进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实行预算指标纵横向分解双重考核制度

在财务预算向责任预算转换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分解方式,

即:在进行财务预算指标横向分解到各科室和职能部门的同时,又将指标纵向分解到各基层单位,实行财务部门总揽、主控部门交叉监督、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共同对预算负责的双重考核办法,将责任预算予以落实。

1.预算指标的横向与纵向分解。即将公司25项可控费用,首先在机关7大职能部门进行横向分解,明确责任主体,下达控制指标。例如运费,总控部门为调度中心,即调度中心对年度预算运费总指标负责。差旅费由经理办公室总控,即经理办公室对年度预算差旅费总指标负责。其次,由总部门将所控费用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二次纵向分解,比如运费,由调度中心将运费再次在公司所有用车单位和部门之间进行分解,形成各部门和单位的责任运费指标。其他如差旅费、公杂费、原材料、修理费、水电暖气费等同样进行二次纵向分解,形成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责任预算指标。

2.双重考核。将横向分解的总控费用和纵向分解到底的各单项费用按公司36个责任主体分别进行汇总,形成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指标,并以业绩合同的形式逐一予以确认。

考核时,对某一单项费用,既考核主控部门,又考核分控部门和单位的责任。例如对运费的考核,既考核调度中心对总控费用的责任,又考核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对分控运费的责任,实行双重考核,使各项费用由始至终接受财务的监督与考核。

四、强化预算的监督和预警功能

财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必须得到及时的监督和预警。公司财务科在每月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中,对本期实际收支与本期预算收支做全面的分析和对比,对存在的差异认真查找原因,并在经理会议上及时进行通报,要求主控部门加强费用控制措施,并提请主控部门及时注意费用超支,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控制,确保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以内。由于这种及时到位的财务监督和预警功能,使公司财务预算收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得到了及时的调整和纠正,并始终沿着预算的指标行进。

五、做好财务预算的支持性基础工作

油气储运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之所以能够逐步深入地开展,首先得益于公司领导的重视,并给予了相应的地位,使企业由原来的生产型逐步转变为现在的生产效益型。另外,预算管理本身的几个重要支持性基础工作在油气储运公司也得到了较好的开展,如建章立制、规范运作方面,公司财务部门先后编制并下发了《油气储运公司预算管理办法》、《油气储运公司基本建设管理办法》、《油气储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生产经营计划管理办法》等,对公司各科室和单位的财务职责进行了规范和界定。同时,公司通过了IS09002质量认证,在认证过程中对各科室和单位的业务职责按照“责、权、利”对等的原则进行了认真的清理,使各责任主体基本做到了职责清晰,责权对等,为财务预算管理和责任会计的实施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3:工业废水处理解析

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工业用地成本费用调查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13]31号) 以及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省工业用地成本费用调查工作中“省市县分级负责、明确分工、专人负责”[1]的要求, 2013年11月13日, 安徽省望江县对本县工业用地成本费用调查完成了数据填报、修改完善、审核汇总、成果初报、修改完善、最终上报工作。笔者作为负责望江工业用地成本调查的技术人员, 拟对此次成本调查进行详细的技术解析。

1 工业用地成本调查的内容、工作模式、相关表格

1.1 工业用地成本调查的内容

工业用地成本调查主要是调查全国范围内的工业用地价格及相关成本要素, 目的是全面掌握工业用地市场、价格及各影响因素的现状与变化趋势, 服务于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及城镇土地等别调整等工作,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市场与地价管理体系, 大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转型和新型城镇化的需求, 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2]。

1.2 工业用地成本调查的工作模式

采取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 利用司、省 (区、市) 和市 (县) 三级分工协作的模式。市 (县) 按照调查要求, 完整准确地填写调查表格, 按部、省两级的反馈意见, 及时修改完善、补充数据, 并按时上报。详见PPT《工业用地成本费用调查表填报要点及注意事项》之工作模式。

PPT《工业用地成本费用调查表填报要点及注意事项》之工作模式

1.3 工业用地价格调查的相关表格

主要为4张工业用地价格调查表格 (电子表格的下载邮箱:gyyt2011@sina.com) :基准地价调查汇总表, 县级行政单元统一年产值与区片价标准调查表, 县级行政单元工业用地平均成本调查表, 工业用地实例成本调查表。

2 望江县工业企业经济情况、用地情况和分布情况

望江县按照“一核 (望江县城经济发展核心区) 、两区 (望江经济开发区、桥港经济开发区) 、三线 (安九线、麦望线、江岸线) ”的总体思路, 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望江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 自2004年启动以来, 现建成区面积10km2, 区内已有73家企业建成投产, 其中有申洲针织、越隆粘胶等投资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23个, 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2012年县规模工业主要效益指标: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82%, 主营业务收入122.74亿元, 利润总额2.58亿元。现已成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国家首批农产品加工业示范 (创业) 基地、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创业基地, 其中纺织工业园被列为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和30个产业集群之一。

3 调查工作的方法、过程及结果

3.1 调查工作方法、过程

为按时按质完成工业用地成本费用调查工作, 望江县政府高度重视, 县国土局具体抓好落实:

3.1.1 成立了领导小组

2013年8月26日, 望江县成立了工业用地成本费用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和任务的落实。

3.1.2 拟定了工作方案

依据《安徽省工业用地成本费用调查工作方案》, 拟定了《望江县工业用地成本费用调查工作方案》, 使调查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

3.1.3 召开了专题会议

8月27日, 望江县国土局牵头召开了全县工业用地成本费用调查专题会议, 就工业用地成本费用调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3.1.4 分工析责到人、确保数据质量

结合望江县实际, 进一步明确土地储备中心负责核实工业用地成本调查实例, 耕保股、土地评估所负责填报核查数据, 参训技术人员选定调查案例和修正数据, 县局再次审核后上报。

3.2 调查结果说明分析

基准地价的价格分布县城区和各乡镇集镇, 以2012年1月1日为基准日, 于2013年5月6日公布实施, 县城区基准地价覆盖面积为:商服4.4km2, 居住17.61 km2, 工业10.17 km2。工业用地土地评估以此为依据, 参照评估修正体系。

基准地价在该县工业用地出让中的具体应用:

望江县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反映了城镇不同区域工业用地的市场平均价格水平, 是出让工业用地时确定出让价格的重要参照依据。

依据基准地价评估工业用地价格, 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土地价格参考依据。

由于望江县工业项目在同一区域内的准入“门槛”相同, 促进了工业项目向区位、投资环境、基础设施条件更好的区域集中。

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情况:最高产值标准0.168万元/667m2, 最低产值标准0.155万元/667m2, 最高倍数21, 最低倍数10.5。按统一年产值测算的补偿安置费用:最高值3.528万元, 最低值3.255, 平均值3.3915万元。标准实施时间:2012年5月15日。

工业用地平均成本调查表, 各项成本数据根据近3年内征地案例发生的实际水平测算填写, 并具有区域代表性。

表中“其他成本”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取值为0.9334万元/667m2。

工业用地实例成本调查实例选取的标准:本次工业用地成本费用共调查12个案例, 选取的是近3年内征收且已供的新增建设用地;位于2006年国家备案并公告的望江经济开发区面积范围内用地10例、位于国家公告开发区范围之外且规划发展区之内的江岸线用地1例、位于国家公告开发区范围之外的麦望线用地1例;选择的案例土地成本能够体现本县级单元内高、中、低3个水平, 并且具有区域代表性。详见下表1。

调查结果分析:在定性分析该县工业用地的基础上, 通过定量研究工业用地成本费用, 得出:成本体现补偿, 价格不能反映级差地价、稀缺程度、供求状况、升值预期。多年来, 随着望江的城镇化, 城镇的人口聚集、城镇的扩张扩容、城镇的设施完善和用地环境的改善提高, 必然促进新增工业用地征地成本、土地开发成本的明显上升。同时, 出于招商引资的目的, 由政府主导的工业用地挂牌出让供应底价持续走低, 市场化程度不高, 工业地价水平明显偏低, 政府承担的征地补偿、土地开发、行政成本压力明显过大。要根本解决低成本出让工业用地的问题, 必须完善工业用地的价格形成机制与低效用地的退出机制。

4 调查工作的经验与分析

4.1 望江县在数据填报中遇到的难题

望江县地价没区分商服居住用地面积, 导致商服居住用地对应的基准地价覆盖面积及其级别面积不能分别填表

4.2 处理措施

经抽样调查与县局核准, 望江县商服居住用地比例, 按2:8分解填报面积。

4.3 改进建议

下次基准地价更新时采用电子图, 可从地理信息图上直接提取计算。

5 调查中使用的相关文件、标准及测算依据、数据来源

依据《全国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表》 (国家标准GBT2260-1999) 规定, 望江县行政区划代码为340827。

依据《望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的通知》 (望政[2013]16号) 规定, 确定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

望江县的地价内涵:开发程度为五通一平, 基准日为2012年1月1日, 最高使用年期为商服40、住宅70、工业50, 平均容积率为商服1.4、住宅1.3、工业1.0。

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徽省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 (皖政[2012]67号) 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新征地标准实施工作的通知》 (皖国土资[2012]166号) 及《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安庆市征收土地上青苗和房屋等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 (宜政秘[2013]16号) 规定, 确定望江县统一年产值标准和补偿安置费用。

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财综字﹝1999﹞117号) 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的通知》 (综﹝2006﹞48号) 规定及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土地等别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38号) 等规定, 望江县的土地等别为14等, 及其相应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

望江县主导土地开发程度为“五通一平”, 即通电、通路、通上水、通下水 (排水) 、通讯、土地平整, 其相应的主导土地开发程度成本按70~150元/m2, 确定为120元/m2。

依据安徽省工业用地成本费用调查技术规定, 工业用地成本=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费用+土地开发费+相关税费+其他成本。望江县土地出让收入支出范围主要包括:土地报批成本 (含上缴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等各项费用) 和拆迁补偿支出等各种成本。

经抽样调查, 望江县住宅末级地商品住房销售均价取值为2200元/m2。

参考文献

[1]胡文生.安徽开展工业用地成本调查[N].中国国土资源报, 2013-08-31:02.

篇4:解析工业设计应用材料的质感

摘要:工业设计离不开材料,材料的选择运用关系到一项设计的品质。本文主要讲述材料的质感设计以及材料质感的自然、科技、社会属性。质感可被称为“质地”或“肌理”,其既能展现材料本身的实体感觉,又能反映出材质的特殊属性及设计师利用工艺手段赋予产品表面的新颖效果,属于视觉与触觉的范畴。材料和质感互为表里,各种材料借助质感来显露其面貌,同时透过质感来表达材质的特性。换言之,“质感”就是产品材质所呈现在色彩、光泽、纹理、粗细、厚薄、透明度等多种外在特性的综合表现。

关键词:工业设计 材料质感 材质美学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60-02

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的特质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则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技巧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称为质感。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空气、水、岩石、竹木等;而经过人工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砖、陶瓷、玻璃、布匹、塑胶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

一 材料的质感设计

所谓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质地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心理反映,即表面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质感的深刻体验往往来自于人的触觉,不过由于视觉和触觉的长期协调实践,使人们积攒了经验,常常是光凭视觉也可以认识到质地的感觉。

1.1 材料质感的分类

质感从宏观上分类可分为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两个大类,在造型设计中设计师可以用原始的天然材料质感进行设计,也可以用人力加工的材料质感来设计,还可以两种材料组合设计,究竟哪种材料好要从实际构成要求出发,单从材料类别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从构成形式方面来讲,质感可分为三大类和六种典型形式。所谓典型质感,在形式设计实践中,质感的粗细程度是相对的,在辩证设计的实际应用中就更是如此。

1.2 材料质感的表情

所谓质感的表情,就是粗、中、细不同质地表面对人产生的视觉心理影响和情绪反映。一般情况下粗质感具有质朴、厚重、温暖和粗犷的视觉心理反应。从另—方面来说粗质感也具有负面的心理效果,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粗俗、简陋、笨拙的不良后果。细质感则具有精致、高雅、寂静的视觉心理影响。当然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即使用不当时会产生平淡、单调的后果。至于中间质感则具有温和、软弱、平静的视觉心理影响,也是一种调和过渡的感觉形态。另外,光与麻的质感也会造成特定的心理影响。

1.3 材料质感构成的要点

所谓要点就是应当注意的问题。这里主要应引起注意的是设计中的面积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把握“两头小中间大”的原则。所谓“两头小”就是粗质感表面的面积和细质感表面的面积要小;“中间大”是指中间状态的质感面积要占有主导地位,这样才能确保整体布局有个良好的比例关系,进而形成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的良好构成形式。在现代形式设计中,由于总体发展趋势,趋于简捷,因此造型要素强调少而精,很少有多余的装饰出现,因此质感就得到了特殊的重视。设计中的质感要素是现代设计形式取得“少中见多”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1.4 材质与质感的关系

材质是什么7材质可以看成是材料和质感的结合。每一种材料都有质感。每一种质感都代表一种材料给予人们的感觉。所以有关于材质与质感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映射的关系,材料的质感就是材质,每种质感都代表一种材质。有关于材料的质感设计即是材质的设i必须仔细分析产生不同材质的原因,才能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质感。而对于材质方面的研究,更能有助于从业者对材料的质感设计。

二 材质的美感

哑光塑料的和谐朴实美、拉丝金属的科技感、半透明材质的绚丽可爱、透明玻璃的晶莹剔透、白色陶瓷的洁净美、木头材料有温馨之美、柔软的材料有肌肤之感。

2.1 材质美的自然属性

(1)材质的情感联想性——材质会使人产生许多感觉的联想。

石头、木头、树皮等传统材质总会使人联想起一些古典的东西,产生一种朴实、自然、典雅的感觉将这样的材质运用到产品中,会使产品或多或少的带上情感倾向。玻璃、钢铁、塑料等叉强烈的体现出现代气息。运用材质进行产品设计与作画很相似,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创意,塑造一定的角色形象。材质的相互配合也会产生对比、和谐、运动、统一等意义。—种好的设计有时亦需要好的材质来渲染,诱使人去想象和体味,让人心领神会而怦然心动。

(2)材质的真实性——真实本质的展现就是—种美

材质设计中效果与投入的时间不一定成正比。经过刻意加工过的材料,表面效果丰富了,但设计的价值不一定提高。在很多情形下,强加的颜色和纹理反而显得矫揉造作,得到相反的效果。一只出窑的瓷碗,因手工的操作产生了一些变形和色变。在一些人看来,成为了次品,但若是很有代表性、很真实的话,有时亦是上等的佳作,耐人寻味。在社会鉴赏力不断提高的今天,产品的美学观不仅仅局限于大工业时代的整齐化一的工业美学,能够体现材质自然真实的本质就材质的本质美,这种材质的本质感美学不断地得到世人的认可。

(3)材质的自然生命性——许多材质来源于美丽的有生命的物体

一片布满粗细叶脉的树叶,一片叶生叶落春绿秋黄的森林,自然界的一切无不向人揭示,在自然力量支配下的生物世界充满神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现代设计师常在工业产品中融入这种自然材质,使生命的神秘性和多样性能够在产品中得以延续。通过材料的调整和改变以增加自然神秘或温情脉脉的产品情调,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设计师,它所创造的壮观、迤逦、神奇任何设计师都无法与之比拟。这种美在于它深厚的历史厚重感,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干百年来的生命活动而逐步形成的。

(4)材质的纯净性——纯净整洁的美endprint

纯净,自然、原汁原味的美学享受。材质运用要保证材质的纯净性,将材质本质美真实地表达出来。纯净是—种美,清澈的山间小溪,万里飘雪的北国风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都映射出一种动人的纯净美,这种美来源于纯洁白,在产品中亦然,晶莹的水晶,光洁的表面,均匀的光影过渡都是纯净美在产品中的表现。

2.2 材质美的科技属性(人工质感)

(1)材质的光学效应美——材质的光泽源于材质对光的反射和折射

材质的视觉设计其实就是光的设计,每一种材质的光学效应是不同的,材料的不同,带给人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不同,人们对材料的认识大都依靠不同角度的光线。光是造就各种材质美的先决条件,光不仅使材质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度,由于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2)材质的工艺美——材质美的来源是对材料工艺的遵循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这就是说材质的使用力求吻合材质的加工工艺。如以前的金属钣金件是由锻打工人手工打造。而随着自动控制的运用,新材料工艺的形成,对材质其也产生了影响。从而使形态肌理多样化。这些进步都是,建立在对材料加工工艺的遵循的基础上的。它们是真实的、合理的,因而也是美的。这种材质的美感来源于材质细致精湛的工艺。

2.3 材质美的社会属性(质感美的设计)

(1)材质的绿色性——材质使用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绿色材质的美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和使用者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因而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的职责与作用。用新的观念来看待耐用品循环利用问题,真正做到材质的回收利用。绿色材质的美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环保的绿色材质产品是设计者和使用者美丽灵魂的展现。因而绿色的环保材质产生了美。

(2)材质与人的亲和力——材质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关怀

美来自了解,这是材质与人的亲切程度。材质的美是人对材质的熟悉和了解,一般说来,传统的自然材质材质朴实无华却富于细节,它们的亲和力要优于新兴人造材质。新兴的人造材质大多质地均匀,但缺少天然的细节和变化。(图1-图4)

石头——古朴、沉稳、庄重、神秘木材——自然、温馨、健康、典雅

金属——工业、力量、沉重、精确玻璃——整齐、光洁、锋利、艳丽

从建筑材质可以明显感觉到不同材质亲和力带来的心理体验是不同的。材质在经历的20世纪的科技崇拜后,材质的亲和美重新被人们所审视。在建筑产品上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1912都重新起用传统砖石材质,设计没有选用玻璃和铝合金框架,而采用古典的砖石和木材制作,再涂上平和美丽的油漆,配上一些较有情趣味道的小物品,工艺古老而简单,却受到国际设计界的好评,其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通过对材料的用心选择、色彩的精心搭配和功能的合理配置表现了一种正直的思想和对人性的关怀:没有冰冷的钢管和铰链,让人不感到它是单调生硬的建筑,而是令人亲近和叫人喜爱的休息环境,从而打消压抑感,增加生活的乐趣,也有利于人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 结语

篇5:工业废水处理解析

2018清华美院工业设计/设计基础考研专业科目二(手绘)真题

①表达一个家电产品、一个家具和一栋建筑(经典设计)。②对硬质线材和软质面材进行组合设计,得出三款带有产品性质的造型。

考试时间3小时,卷面两张A2素描纸。

首先,今年专业设计考试更考验考生的设计素养。体现出了清美工业系的老师更希望招收对设计有较全面理解的学生,而不是仅仅会画图而已。

其次,还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材料和结构知识,考生要解决的不是手绘问题而是造型设计问题,换句话说是对设计在实体层面上的理解。(相信如果有条件,清美的老师更希望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来考,而不是在纸面上绘图。)

最后,清美的题目一直都“反模板”,都是即时性的对考生的设计能力进行考察,考生没办法通过背几套造型来蒙混过关。

具体分析见下文。

第一题,要求考生绘制三种经典设计(如1中的题目),这不仅考察学生对产品理解的眼界,而且还考验了学生对经典产品造型和细节的理解。很多考生本科阶段学习设计知识过于片面,对产品的理解还停留在点状或线状的状态,点状的状态:提到经典设计只知道苹果电脑、手机,学习知识只依靠课本。线状的状态:对电子产品了解比较多,在其他类产品(比如家具)理解很少。今年的考题考察的正是学生的设计眼界,需要学生对设计的理解是面状的。见过并理解足够多的设计,当然也包括经典建筑。(大家在画这一题时需要选择经典的或知名度较高的产品,如果选择识别度很低的设计,当然不是老师所希望的)

第二题,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和对结构的理解,同时要求有产品性,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形式追随功能”。考生需要用所给材料组成三个产品,需要学生对材料特性和连接方式都有基本的理解,物尽所用,最后通过手绘表达出来。

针对本次考题,简单梳理一下做题思路,如果是我去绘制考卷:

第一题,就电子产品我脑中会先浮现出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产品,如索尼的游戏机、DV机;无印良品的电子闹钟;苹果MAC BOOK或早期的台式机;诺基亚的手机等等(经典设计很多,大家有无数种选择),然后从应试的角度进行筛选,首先我会选择体量感较强的产品(毕竟是应试,造型感强的更好表现且更吸引人眼球),其次我会选择可以快速表现的,比如有些电脑主机箱的造型特点是表面的纹理,考试时我们没有足够时间去描绘它的纹理,当然就不会选择它去画。我觉得苹果的一体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大家能画出苹果早期的Apple IIc那就太棒了。

默写家具设计也和上面一样,北欧家具、包豪斯风格的家具、中国明式家具、日本家具等等都是可选择的对象,常逛宜家的考试应该不会被它难住,问题是如何选择,我们不仅要能画出来而且要符合应试的条件,现代主义设计中的钢管椅子或沙发都可以被马克笔很好的表现出来(只是举例而已,当然可以画其他的)。

建筑设计可能会难住一些同学,在画建筑时个人觉得要选择经典或知名建筑来画,比如设计史书中的经典建筑(萨伏伊别墅、流水别墅、水晶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等等),大家实在想不起来它们的造型比例,“水立方”总能画好吧,可千万别画你老家县城小学的教学楼,那样老师会认为你缺少对经典建筑的理解。

第二题,硬质线材,我首先想到的是钢管或较粗的钢丝,所谓线材就是长度远大于截面半径的材料,软质面材就太多了,如纸张、皮革、塑料薄膜、布料、硅胶层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我们应该用硬质钢管(或钢丝)通过弯曲或阵列的方式搭建结构,再用软质面材对这个结构进行包裹。比如,我们可以用钢丝围出椅子的底座,再在钢丝结构上铺设布料作为椅面用来承载人的体重;亦或是用钢丝做为骨架,在内部用皮革或塑料纸围出圆柱形内腔,做成一个杯子;也可组成如收纳盒、书架、灯具等等产品。

首先,往年常通过一道题目(如2012、13、14、15、16年工业题)来考察学生对造型和结构的理解,今年在对学生造型能力考察前又加了一道默写经典设计的题目。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只是训练造型设计的套路而忽略了对经典设计的理解,也能防止学生机械的背诵设计史而对设计史里的设计根本没有理解,也算是对设计史考试的补充吧。

而第二题考察内容与之前试题所考察的内容是一样的,考察学生对基本的设计和造型的理解。2013年考题是对红蓝椅的重构,实际就是要求考生用给定的材料进行组合设计;2014年考题是对两块给定尺寸的立方体进行切割,设计两个造型,并分别表现中美文化,是对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考察;2015、16、17年均和2014年考察内容类似,都是通过对基本几何体的设计表达一定的概念,考验的是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设计基础就通过若干道题更全面的考察学生的能力,今年工业的题目也采用了一样的出题套路。

这也一直是历史上包豪斯与现在的清华美院都想交给学生的最重要的基础能力,当然也是清美工业和设计基础考试所要考察的根本所在。

图1-1

以图1-1为例,这是我曾经画的模拟题,题目是选择国际象棋里的两枚棋子的造型进行造型演绎,设计两个造型方案。图中是主效果图的卷面,用纸为八开。其中包括主效果图,三视图场景说明图和功能展示图。

出于应试原因,主效果图位于卷面主要位置,占据一半左右的空间,对应的是三视图,如果考试时考生还有富裕时间,可以在主效果图旁边合理的安排细节说明图或场景图(尤其是造型要求具备功能时。)

图1-2

主效果图要求黑白灰层次分明,这样才能表达出形体的体积感,工业设计注重三维空间关系,切忌效果太平。造型合理的将不同材质的体块组合在一起,不同的结构间相互穿插交错,丰富造型。,注意体块与体块间的投影关系。

图1-3

如何得出造型,需要必要的推敲图,如图1-3.当然这要根据考试时的情况而定,毕竟主方案的表达才是重中之重,合理安排时间和版面,如果时间较紧促,一定要先保证主效果图。

考试没有万能模板,一切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史论需要大家理解着去背记知识点,背每个知识点前最后把知识点所在的章节熟读若干遍,这样能帮助理解这个知识点,而且近几年清美史论老师并不满意学生对书籍的死记硬背,如果能把知识点理解透彻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就最好了,这是笔者对史论考试的一点小小建议,至于如何复习,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我当年自己绘制了史论的框架导图帮助复习知识点,总之史论复习靠的是勤奋。另外如果时间充分一定要多看看其他书籍,如《艺术设计概论》(李砚祖著)。

专业设计,其实考的是对产品的理解,包括造型和结构等。对于这个科目,考生常常陷入两个误区,一个是拘泥于手绘技巧,往往沉迷于“奇巧淫技”而忽略了造型与设计的本质;另一个是临摹过多的手绘稿,而缺少自我思考,往往临摹时得心应手有一种已经成高手的幻觉,而自己默写或设计时总是不尽人意。

在练习手绘时主要有几种方法:

①9到10月两个月,每天傍晚都会去商场看产品,选择家具、家电或造型比较突出的产品,反复观察半小时,记住比例与结构细节,晚上回家时对它进行默写,绘制两三个不同的角度和三视图。第二天在抽时间去检查自己所画是否准确,如若不准再进行纠正,再选择第二天要画的产品,如此用两个月的时间我画完了我们家门口商场里的所有有画的价值的家电和家具。这能很有效的训练我们的造型绘制能力。

②从11月开始,每两天我会给自己出一套模拟题,如“圆柱的18种切割方法”、“立方体和球体有多少种组合方式”、“对鸟类进行仿生设计,设计三种产品”等等,在规定时间内画完,这样可以有效锻炼造型设计能力。

篇6:工业废水处理解析

中烟工业和烟草公司两者区别及待遇解析

很多同学不了解烟草公司和中烟工业的关系,不清楚烟草行业的福利待遇到底怎么样,中公国企从网络上进行了烟草公司和中烟工业具体情况的搜集和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择职业道路。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错漏,敬请原谅~ 烟草公司、烟草专卖局的关系:

中国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总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家人,下辖各直属公司和各省烟草公司各省级烟草公司分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如:广东中烟工业公司(管各卷烟集团和厂)、广东省烟草公司(管各市县烟草公司)。

总体来说,中国烟草体制实行了工商分离,即生产和销售分离的形式,如下: 中烟工业公司:烟厂合并组成中烟工业公司,主要从事卷烟生产,也就是负责烟草生产

烟草公司(烟草专卖局):烟草公司的商业流通这块与市场管理的烟草专卖局合并组成新的烟草专志专卖局(公司),主要负责烟草专卖。

中国烟草产业链由农、工、商三大链节构成。简单的说在02年前,烟厂、烟草专卖局(公司)是二位一体的。03年后,实行工商分离。工商管理体制改革后,由原来各省公司统一管理本省农、工、商各环节,变为由省工商两公司分别管理。各省烟草产业链的结构没有改变,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统一于中国烟草总公司。

在烟草产业链中,工业和商业处在不同的链节上,各自肩负着不同的责任,也由原来的责任同体关系转变为目标一致、分工不同、利益同在的战略伙伴关系作为商业企业,从提高行业总体竞争力的高度来净化市场,做好卷烟产品促销,为工业企业提供更及时、更准确、更完整的市场信息。而工业企业则应按照市场信息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打造品牌。同时,致力于将传统流通转变为现代流通模式,进一步完善网络功能,提升网络运行质量。

简单来说,两者的区别主要分以下几点:

1、卷烟厂是工业企业,烟草专卖局是商业企业(以后有可能改制为工商局性质的政府部门);

2、卷烟厂生产烟,但不能卖(卖就违法),专卖局销售烟;

更多招聘请查看

http://gx.jinrongren.net/gqzp/

3、卷烟厂只能把自己生产的烟以调拨价卖给烟草局,烟草局则把卷烟批发给广大个体零售户,然后在买到消费者手中;两者之间并非竞争对手,而是一种利益调整的关系。

4、消费者不能直接到烟草局买烟,也不能到烟厂买烟;

5、烟草局把从农民手中的烟叶卖给烟厂,烟厂不能直接到农民手中收购烟叶;

6、烟厂不一定每个地方都有,烟草局是小到每个县都有;

7、烟厂是二级法人。烟草局有四个级别:国家烟草局、省烟草局、市烟草局、县烟草局。一级管一级:一般是国家局管烟厂和省烟草局、省管市、市管县。真正有资格从烟厂进烟的一般是市烟草局以上,县烟草局没有资格到烟厂直接进烟卖。

工资水平受地域、工作年限等多种因素影响。

烟草公司和中烟工业分属同一行业的上下游,两者市场及工作内容上略有重叠,在中国烟草行业发展态势良好的今天,无论进烟草公司还是进中烟工业对应届生来说都是很好的职业选择!

篇7: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摘要:工业废水的处理虽然早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并且在随后的半个世纪进行了大量的 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但是由于许多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性质多变,至今仍有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文中就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及发展趋势进行一下分析探讨。

关键词:工业废水;处理;废水特点;发展趋势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对于保护环境来说,工业废水的处理比城市污水的处理更为重要。

1.工业废水分类及处理的基本原则

工业废水分类通常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无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有机废水。例如电镀废水和矿物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无机废水;食品或石油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有机废水。第二种是按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加工对象分类,如冶金废水、造纸废水、炼焦煤气废水、金属酸洗废水、化学肥料废水、纺织印染废水、染料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电站废水等。第三种是按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类,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镉废水、含汞废水、含酚废水、含醛废水、含油废水、含硫废水、含有机磷废水和放射性废水等。前两种分类法不涉及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也不能表明废水的危害性。第三种分类法,明确地指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成分,能表明废水一定的危害性。处理的基本原则:

(1)优先选用无毒生产工艺代替或改革落后生产工艺,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杜绝或减少 有毒有害废水的产生。

(2)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产生有毒中间产物和产品过程中,应严格操作、监督,消除滴漏, 减少流失,尽可能采用合理流程和设备。

(3)含有剧毒物质废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高浓度酚、氰废水应与其它 废水分流,以便处理和回收有用物质。(4)流量较大而污染较轻的废水,应经适当处理循环使用,不宜排入下水道,以免增加城 市下水道和城市污水处理负荷。

(5)类似城市污水的有机废水,如食品加工废水、制糖废水、造纸废水,可排入城市污水 系统进行处理。

(6)一些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如酚、氰废水,应先经处理后,按允许排放标准排入 城市下水道,再进一步生化处理。

(7)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应单独处理,不应排入城市下水道。工业废水处理的 发展趋势是把废水和污染物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利用或实行闭路循环。

2.废水处理方法按其作用分类

(1)物理处理法

(2)化学处理法

(3)物理化学法

(4)生物处理法

3.主要工业废水特点与处理方法

3.1农药废水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农药品种繁多,农药废水水质复杂。其主要特点是:(1)污染物浓度较高,化学需氧量(COD)可达每升数万mg;(2)毒性大,废水中除含有农药和中间体外,还含有酚、砷、汞等有毒物质以及许多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3)有恶臭,对人的呼吸道和粘膜有刺激性;(4)水质、水量不稳定。因此,农药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农药废水处理的目的是降低农药生产废水中污染物浓度,提高回收利用率,力求达到无害化。农药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湿式氧化法、溶剂萃取法、蒸馏法和活性污泥法等。但是,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这是农药发展方向。一些国家已禁止生产六六六等有机氯、有机汞农药,积极研究和使用微生物农药,这是一条从根本上防止农药废水污染环境的新途径。

3.2食品工业废水污染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食品工业原料广泛,制品种类繁多,排出废水的水量、水质差异很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有(1)漂浮在废水中固体物质,如菜叶、果皮、碎肉、禽羽等;(2)悬浮在废水中的物质有油脂、蛋白质、淀粉、胶体物质等;(3)溶解在废水中的酸、碱、盐、糖类等;(4)原料夹带的泥砂及其他有机物等;(5)致病菌毒等。食品工业废水的特点是有机物质和悬浮物含量高,易腐败,一般无大的毒性。其危害主要是使水体富营养化,以致引起水生动物和鱼类死亡,促使水底沉积的有机物产生臭味,恶化水质,污染环境。

食品工业废水处理除按水质特点进行适当预处理外,一般均宜采用生物处理。如对出水水质要求很高或因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很高,可采用两级曝气池或两级生物滤池,或多级生物转盘或联合使用两种生物处理装置,也可采用厌氧—需氧串联的生物处理系统。3.3造纸工业废水处理

造纸废水主要来自造纸工业生产中的制浆和抄纸两个生产过程。制浆是把植物原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来,制成浆料,再经漂白;抄纸是把浆料稀释、成型、压榨、烘干,制成纸张。这两项工艺都排出大量废水。制浆产生的废水,污染最为严重。洗浆时排出废水呈黑褐色,称为黑水,黑水中污染物浓度很高,BOD高达5—40g/L,含有大量纤维、无机盐和色素。漂白工序排出的废水也含有大量的酸碱物质。抄纸机排出的废水,称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纤维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胶料。造纸工业废水的处理应着重于提高循环用水率,减少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各种可靠、经济和能够充分利用废水中有用资源的处理方法。例如浮选法可回收白水中纤维性固体物质,回收率可达95,澄清水可回用;燃烧法可回收黑水中氢氧化纳、硫化钠、硫酸钠以及同有机物结合的其他钠盐。中和法调节废水pH值;混凝沉淀或浮选法可去除废水中悬浮固体;化学沉淀法可脱色;生物处理法可去除BOD,对牛皮纸废水较有效;湿式氧化法处理亚硫酸纸浆废水较为成功。此外,国内外也有采用反渗透、超过滤、电渗析等处理方法。

3.4印染工业废水处理

印染工业用水量大,通常每印染加工1t纺织品耗水100-200t,其中80%-90%以印染废水排出。常用的治理方法有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回收利用:(1)废水可按水质特点分别回收利用,如漂白煮炼废水和染色印花废水的分流,前者可以对流洗涤。一水多用,减少排放量;(2)碱液回收利用,通常采用蒸发法回收,如碱液量大,可用三效蒸发回收,碱液量小,可用薄膜蒸发回收;(3)染料回收,如士林染料可酸化成为隐巴酸,呈胶体微粒,悬浮于残液中,经沉淀过滤后回收利用。

无害化处理可分:(1)物理处理法有沉淀法和吸附法等。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悬浮物;吸附法主要是去除废水中溶解的污染物和脱色。(2)化学处理法有中和法、混凝法和氧化法等。中和法在于调节废水中的酸碱度,还可降低废水的色度;混凝法在于去除废水中分散染料和胶体物质;氧化法在于氧化废水中还原性物质,使硫化染料和还原染料沉淀下来。(3)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生物转盘、生物转筒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等。3.5冶金废水治理及发展趋

冶金废水的主要特点是水量大、种类多、水质复杂多变。按废水来源和特点分类,主要有冷却水、酸洗废水、洗涤废水(除尘、煤气或烟气)、冲渣废水、炼焦废水以及由生产中凝结、分离或溢出的废水等。冶金废水治理发展的趋势:(1)发展和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及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如用干法熄焦,炼焦煤预热,直接从焦炉煤气脱硫脱氰等;(2)发展综合利用技术,如从废水废气中回收有用物质和热能,减少物料燃料流失,(3)根据不同水质要求,综合平衡,串流使用,同时改进水质稳定措施,不断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4)发展适合冶金废水特点的新的处理工艺和技术,如用磁法处理钢铁废水具有效率高,占地少,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参考文献

篇8:工业废水处理解析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现代大工业极少。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0%,且重工业只占到全部工业的30%,重工业内部也只有一些生产原材料的工业,机器制造业几乎没有。[1]此外,工业布局极为不合理,70% 以上偏集于沿海、沿 ( 长 ) 江几个大城市和东北地区。

面对冷战下西方国家对大陆实行的经济封锁与禁运。为了改变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维护国防安全,受苏联工业化战略、国际环境制约和内向型发展战略的影响,新中国选择实行优先和重点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并基于国防战备考虑,采取优先发展内地,平衡工业发展布局的战略。因此,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是工业化建设,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援助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重点项目布局中兼顾经济、政治、国防三方面的要求,以沿海和内地分,以能源、机械、原材料、军工为主要内容的156项工程在内地布置了118个 , 沿海仅有32个 . 尤其是44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部和西部的有35个。[2]除东北外,主要布局在京广线及以西地区,大多集中配置在陇海、京广铁路沿线及西部大中城市。通过一五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工业畸重沿海的状态,迅速展开较为合理的工业面局。

西北是“一五”建设的重点,作为当时西北大区的首府,全国十三个直辖市之一,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农业发达、矿产资源丰饶,城市人口众多。其位于陇海铁路沿线,交通区位优越,成为连接西南、西北的中心。因此,被确定为八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

1 工业布局与城市拓展

建国初期,西安以其居于国中腹地,远离边疆海防的特殊区位,被划分为全国八个新的重工业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城市建设的重点[3]。随着国家的工业化战略,西安城市产业和布局结构发生转变。一五期间,在陕西布局的24项“156”项目中,西安有17项,其中城区布局了13项(参见表1),同时城市功能由基础薄弱的商贸中心型转向工业中心型,截止1957年经济总量达到8.6亿,增长了108%;三产比由47.2: 26.1:26.7转变为26.1:49.5:24.4[4]。市区人口由86.46万人增长到139万,其中机械增长总数为19.8万;城市工业功能的发展适应国家建设生产型城市的需求。同时,现代工业的扩展使城市突破城垣发展,建设用地由原来的13.2 km2增长到52.8km2较1949年扩大了4倍 [5]。形成了由电力机械、仪器仪表、兵器、航空等大型机械行业工厂所构成的新的工业空间,以及就近安排的工人居住和生活区。奠定了西安城市建国以来的布局基础,延续至今,一五时期西安的城市工业空间发展具有典型性。

1.1 西安的工业发展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西安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为3191万元,占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2.1%,主要用于轻纺工业建设[4]。西安市工业形成以轻工业的纺织、缝纫、食品等行业为主的工业格局。

一五时期,国家和地方对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3.99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为9.21亿元,占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5.8%,在西安市区布局13项国家重点项目,加上民主德国援建的西安仪表厂,奠定了工业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地方工业也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在西安地区新建和扩建的工厂有66个较大的地方国营工业企业[4],形成有一定规模的纺织印染、机电、仪表仪器、国防工业等行业(参见表2)。工业的技术装备也有很大改善,提高了机械化、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生产水平。

西安现代工业迅速建立。首先完善了西安的工业部门,优化了产业结构,重工业的电力机械工业、航空工业基地基本形成;国防工业的炮、弹药、引信、火工品、光学仪器等的生产已粗具规模,电力工业也得到较大发展。改变了以轻工为主的单一工业结构,轻、重工业比例趋向平衡。其次,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纺织工业体系,以西安为中心的纺织工业基地建成,实现了产业升级。

1.2 工业布局及其拓展

解放前,西安市只有少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城北、城西及沿陇海铁路两侧。基本上是自发形成的,工业企业与居民区、商业区混杂在一起,未形成集中的工业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以纺织、缝纫、食品等中小型轻工业因规模较小且技术装备落后,缺乏产业协同的需求。因此,虽有工业集中布局的思想,但尚未形成同类工业聚集和上下游工业有序布局的局面[6]。新建、迁建企业主要分布在西安的西郊,少数分布在南郊和东郊,使原来工业分布的散乱状况有所改善。

据西安市志(第三卷)工业志整理

据西安市志(第三卷)工业志整理

随着一五计划以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新布局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建设带来大规模的工业用地需求,同时,现代工业对新设备技术的采用,也使产业组织形式发生转变。专业化与协作是机械工业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的专业化与协作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生产专业化 , 搞好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 , 则可以大大缩小同类企业的规模 , 减少设备 , 扩大生产批量及提高工艺水平。因此,原有的缺乏统筹和有效联系的分散布局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出现了按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来集中布局的工业区。

西郊工业区从1953年开始布点,陆续建设以电力机械为主的电工企业4个,仪器仪表企业1个。1953年开始建设远东机械制造厂、庆安宇航设备公司等国防航空工业,形成以电力机械、仪器仪表、国防航空工业为主的西郊工业区。东郊韩森寨工业区从1953年开始相继建成6个国防兵器工业企业,形成以炮、弹药、引信、火工品、光学仪器等国防兵器工业为主的工业区。灞桥工业区从1952年底开始建设电力工业的灞桥电厂,1953年建成,从而为后续企业生产提供了热、电保障。从1952年底至1956年,陆续建成纺织工业的国棉三、四、五、六厂及西北第一印染厂,以及配套建设的电力建筑企业西北电建四公司和建材行业的陕西红旗水泥制品厂等,共计10个企业,形成了以纺织工业为主、电力、建材为辅的纺织城。

1.3 单位制的职住布局及其特征

在向生产型城市转型的指导下,一切以工业为中心 , 工业是主体 , 城市是配套。城市规划思想受前苏联“办公 + 居住”的规划模式影响,在用地功能分区上,实行工业用地和居住、交通、游憩用地合理的功能分区;在住区规划上,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出发,按照“职住就近”原则,居住区以街坊形式就近工业区安排,用地内含商业、文化等福利设施,居住用地与工业发展用地合并布局。形成了以单位为基本空间单元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

2. 基于工业区分布的城市总体布局特征

这一时期,我国受苏联专家提出的“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的继续和具体化”的观点影响,强调城市的规划建设活动主要是围绕工业项目的选址 , 选择城市发展用地 , 建设现代新型工业区 , 以工业化来推动城市的现代化。

在1953年的城市规划编制中,将西安市城市性质定为被确定为“轻型的精密的机械制造和纺织工业城市”,所以,西安一五时期的城市建设首先考虑的是工业项目如何布局。在安排工业区时,首先要满足企业的一般要求:比如,地形乎坦,土地平整量小,便于排水;地质条件好,宜于建设;引铁路专用线比较方便;市内外交通方便;附近有良好的生活区,靠近城市便于享用城市的公共福利设施;有发展余地。第二要考虑满足企业间生产、协作的要求,把相近的企业成组布置。第三要符合城市卫生要求(有危害性的工厂远离市区),考虑防空安全,符合城市建设紧凑经济的原则。[7]而明城是以消费性为主的旧城 , 城市的布局与设施都无法满足重工业生产的需要。因而以明城为依托,在其近郊选择较合适的用地发展工业 , 建设新

(根据相关资料绘制)

2.1 工业区分布

一五时期, 14项重点项目以及大中型地方配套项目在西安市区布局,其又以机械业、纺织业为主,工业建设用地规模较大。基于对旧城区采取“充分利用,基本不改建”和“填空补实”的规划方针,又因要保护陇海铁路以北的文物遗址区,因此,采取以旧城区为中心,沿陇海铁路向东、西两面扩展的方式,在明城外、陇海铁路以南新开辟西郊、灞桥纺织城和东郊韩森寨3个集中工业区(参见图1)。在西郊,以航工和电力机械及仪表为主导产业,布局了8个企业,在东郊,以军工机械为主导产业,布局了6个企业,在距离明城10km的灞桥,主导产业是纺织业,布局了9个(参见表2)。初步形成了带状组团的城市格局 , 成为了以电力机械、国防工业和纺织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城市。

2.1.1 韩森寨工业区

韩森寨工业区位于东郊,距市中心约7公里,东起浐河、西至金花路、北临陇海铁路、南达等驾坡。长约7.2公里,宽约3公里,面积约21.6平方公里,1953年开始同步建设。至1957年建设有黄河机器制造厂、西北光学仪器厂、昆仑机械厂、秦川机械厂、华山机械厂、东方机械厂等6个兵工企业,形成兵工工业区,即军工城。工业用地面积6.275平方公里。

该工业区紧邻明城东侧,便于利用旧城设施。同时选址于陇海铁路沿线方便生产运输,并有浐河水源作为工业用水。其内部用地布局为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沿主干道呈单排带状分布。在东郊韩森寨工业区内,延续明城原有的棋盘路网格局,北起华清路,南至建工路,以南北纵向并立的幸福路和万寿路为空间轴,全长5.4公里。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沿轴向呈南北方向平行布局。在幸福路东侧为生产区,从南向北成组布局了属于156工程的6个兵工厂:东方机械厂、秦川机械厂、华山机械厂、黄河机器制造厂、昆仑机械厂以及幸福路北端西侧为西北光学仪器厂。在生产区东侧,与华山机械厂、东方机械厂兴建的同时,修筑了铁路专用线连通北端陇海铁路东货站。承担沿线各厂的货物运输任务。每个工厂与道路之间还设有“厂前区”。在幸福路与万寿路之间规划140米宽的绿化带,作为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隔离带。在万寿路以西即为居住用地,按职住接近原则,就近布局各厂生活福利区,成片兴建了一批职工住宅楼,形成了与工厂配套并建的、集中布置的居住区。在公共设施方面,在工业区内分布着韩森寨、胡家庙、万寿路、咸宁路、长乐路新建成韩森寨商场、胡家庙商场、咸宁路商场、长乐商场、长乐百货商店5个大型综合零售商场 , 来服务职工生活,它与工业区建设同步建设并逐步完善。

2.1.2 西郊工业区

一五时期西郊工业区位于明城以西3.5km,在劳动路以西、陇海铁路以南、丰镐路以北、未央路以东,约10平方公里。电力机械工业从1953年开始布点,同步建设了西安绝缘材料厂、西安开关整流器厂、西安电力电容器厂、西安远东机械制造公司,1954年同步建设了从湘潭迁建的西安高压电瓷厂和东德援建的西安仪表厂。1955年新建西安庆安宇航设备公司,形成了以电力机械、航空机械、仪器仪表为主的工业区,工业用地面积3.28平方公里。该工业区紧邻明城西侧,便于利用旧城设施。同时选址于陇海铁路沿线方便生产运输,并有皂河水源作为工业用水。其内部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沿道路呈单排带状分布。延续明城原有的棋盘路网格局,在西郊工业区内,以长约6公里的大庆路为东西向的空间主轴,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沿轴向呈东西方向带状平行布局。在陇海铁路以南、大庆路以北形成电工工业生产区,即电工城,自西向东布局成组的4家大型电工企业(156工程)和1家大型仪表企业(东德援建)。分别为西安绝缘材料厂、西安电力电容厂、西安开关整流器厂、西安高压电瓷厂、西安仪表厂。为方便运输,厂区皆与工业区北部的陇海铁路建立支线,并形成与西安西站的联系。此外,在大庆路与西兰公路交叉口,临近西户铁路的东侧,沿大庆路主轴的南侧布局了国防航空工业的西安远东机械制造公司,西安庆安宇航设备公司,形成航工工业区,即航工城。厂区皆与工业区西部的西户铁路建立支线。在大庆路建有长3390米,宽58米绿化带,总面积294.9亩,作为工业生产区与居住区的隔离带。居住用地位于大庆路以南,丰镐路以北,按职住接近原则,就近布局各厂生活福利区,成片兴建了一批三至四层单元式的职工住宅街坊,形成了与工厂配套并建的、集中布置的街坊区。在公共设施方面,在土门新建占地20亩的土门百货商场,形成西郊的商业服务中心。同时兴建位于桃园路南口的桃园百货商场,来服务职工生活。

2.1.3 灞桥工业区

灞桥工业区位于东郊灞桥区郭家滩一带,距市中心约10公里,北临陇海铁路、南至北殿村、东到新市南坊、西临浐河,长约5公里,宽约2公里,约10平方公里。1952年底在接受的原西京电厂灞桥发电所724.16亩用地上建设灞桥电厂,随后1953年新建西北第三棉纺织厂。1954年以后相继建设国营西北第四、五、六棉纺织厂以及西北第一印染厂等4个中型棉纺织和1个印染企业,以及电力、建材行业的西安电力机械厂、红旗水泥制品厂,形成以纺织工业为主,电力、建材行业为辅的灞桥工业区,工业用地面积为3.3平方公里。

该工业区选址远离明城,依赖东西交通运输干线西潼公路、长乐路与市区联系。但灞桥电厂充足的热、电供应以及周边县市的棉花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此外,灞桥电厂生产的副产品粉煤灰也为该地区建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其内部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沿道路呈组团状分布。以长约5公里铁路专用线为南北向的空间主轴,道路骨架自成体系。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结合成组团沿轴向呈南北方向双排、带状布局。在南北向的纺织城西街西侧、铁路专用线以东形成纺织印染工业组团,自北向南布局成组的4家大中型纺织企业和1家印染企业。分别为西北一印、国棉三、四、五厂。纺织城西街东侧为平行布局的居住区。在铁路专用线以西,北端布局了灞桥电厂组团,南端为红旗水泥制品厂组团,中间为西安电力机械厂、西安浐河化工厂组团。贯穿工业区内部的铁路专用线与各厂区相连,方便各企业的运输与相互协作。各组团分批建设,按职住接近原则,就近布局各厂生活福利区,形成了与工厂配套并建的、集中布置的街坊区。在公共设施方面,各组团内部建设商业服务设施来服务职工生活。

2.2 工业区的拓展方式

总体上,一五时期的西安工业区布局模式大致可以分为2类:依托铁路及交通的延续扩展式布局、依托能源与资源的跳跃组团式布局。

2.2.1 依托铁路及交通的延续扩展式

西安东郊韩森寨工业区和西郊工业区的延续扩张式布局是以城市近郊为基础,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工业区类型,根据区位条件及各类产品的协作配套生产,按产业成组协同来确定工业区的主导性质,布局新工业项目,延续式扩建工业区。其布局尊重原有明城的基础设施,如区域陇海铁路、西兰公路等交通条件、皂河与浐河的水源供应等,以扩容为主;其注重与现有城区的联系,延续了明城既有的棋盘路网结构;就近各厂另辟新区;西郊布局的轻型精密机械产业的生产属于外输型工业,需要依赖便捷的对外交通线路,同时,基于丰镐路的西安飞机场和西北修理局布局国防航空工业项目。因此,产业布局以交通为主导。生活则在解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与既有城区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建设投入相对较小。[3]

2.2.2 依托能源与资源的跳跃式组团布局

灞桥工业区的这种布局模式以苏联工人镇为原型,在市域远郊布局大型工业项目,按照生产协作要求形成工厂聚集群,并综合配套生活服务区。灞桥工业区布局以各企业为主体分别选择地质地形条件适宜的土地,同时根据能源、资源需求的来聚集协作紧密的关联企业;邻近区域结合原有村落,按照工厂规划完全新建生活服务区,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由于远离既有城区,新工业区内部道路骨架自成体系,布局广场节点;利用西潼公路、长乐路与既有城市区相连,工业区内部以铁路专用线为轴,满足企业协作;以两条主干道为付轴保持通勤,由此形成了城市空间的轴向发展。

3. 西安工业发展及拓展的影响因素

3.1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项目推进

一五时期,西安的工业发展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国家“一五”布点建设使西安现代工业第一次大发展。按照国家“一五”(19531957年)计划,在西安新建了17项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大量地方配套建设的大中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13.99亿元,其中工业部门投资达9.21亿元,占总投资的65.8%。到195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比1952年增长1.17倍。[4]

3. 2 基于国家军事展战略的工业选址

西安在区位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及农业经济条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西安城市发育的先天优势为产业布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反过来宏观层面工业项目建设和政策影响的刺激,又使得西安的先天条件发挥了优势,从而使西安在一五时期进一步发展成为西北重要的纺织工业和机械工业中心。

3.3 沿交通线路分布的工业组团格局

一五时期,大规模工业项目布点和工业区影响着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因此工业区位布局对空间布局结构的影响十分突出,工业布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国家政策的计划属性。总的来看,此时期的工业空间扩展过程是延续扩张和跃进发展的特征,从空间扩展方向上是沿陇海铁路东西拓展为主,辅以沿皂河、浐河向南。形成了“带状组团”的形态,其中心明城经过发展形成行政商业中心,各个工业组团内有各自的公共服务中心。这一时期的工业建设具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其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政策和经济的扶持。如电工航工等大型企业布置在西郊工业区,纺织城则越过浐河,建设在东边的灞桥。集中建设的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沿陇海铁路交通轴线带状蔓延,反映了交通主导下的工业区布局特征。同时工业用地带动了配套居住用地的建设,呈现带状城市的特征。

3.4 以国家政策主导下的单位制

这一时期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的国家工业化政策扶持,从而促成了西安重工业的优先建设,促进了城市功能转向工业生产功能,成为生产型城市。在工业结构升级与组织方式上作用于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大型重工业项目的布局使城市空间向外扩展,形成沿交通轴的工业聚集;二是社会组织方式带来的影响,计划经济下单位式的职住一体生产模式除了带来了西安人口的增长,同时作用于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形成。居住与工业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安带型城市交通的压力,形成了多个独立单位,通过交通轴、城市中心、自然山水环境的构架形成西安城市的带状城市空间结构。

4. 结语

上一篇:幸福的田稻人的教师心得下一篇:学案和教案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