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

2024-08-22

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精选6篇)

篇1: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文/常宏芳

走进奋斗小学,校园、楼道、楼梯、办公室、教室,处处感受到一种文化气息,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我看到,班主任们都在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为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我琢磨着,我也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我请教了其他班主任,有几点体会。

一、确立班级目标。

作为班主任,首先引领学生制定班级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指从现在起到小学毕业,班级要达到的总体目标。然后制定学习、纪律、班风、班训等分目标和每年的阶段性目标。将这些目标写成标语贴在教室醒目处,激励全班学生为目标而奋斗。

二、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学生精心布置教室,将教室布置得充满文化氛围,所以,班主任和学生一起精心选择内容,如,班风、班训、班级奋斗目标要贴在教室前后醒目的位置;在教室两边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求知;黑板报内容要新颖,定期更换;设立图书角,营造读书氛围。

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心境。(班级管理)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同时,创建班级文化,对我们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头雁,班主任的个性、能力、知识层面,工作作风,教学热情无不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质量,因而要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确实,成功地创建班级文化,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味得到提升。因此,班主任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2: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

文/华山论剑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主任强烈的示范性的体现正是人格魅力的发挥和展现。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包括所具备的高尚的品格与优良的师德、真挚的情感与豁达宽容、出众的能力与渊博的学识、不懈的追求和积极乐观的态度等方面。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于建设优良班级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以高尚的品格和师德影响学生,使班级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团队精神。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基本解释,而“身正”即是对教师的品格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管理者,是“学生王”,班主任在学生中要体现一种“王者风范”,处处显现出自己规范的言行,优良的工作作风,办事的公正,给学生以感召力,带领学生共同为班级制定出集体共同的学习目标,活动目标,班级所有成员在班主任的引领下为共同的目标积极努力,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团队意识和精神。我至今还记得我上中学时的一位班主任老师,他的生活是那样的朴素,总爱穿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服,每天早上上班手里都拿着一个装咸菜的玻璃瓶子,中午他不吃学校伙食团的菜,也吃不起,因为家里太穷。但是,他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自己的学生比对自己的儿女还要关爱,他以自己的品格和师德演绎了他几十年的事业。他当班主任的班级,在他的感召下,学生勤奋好学,班集体团结向上,团队意识强,年年都获这样或那样的表彰奖励,中考成绩都是名列地区前茅。

二、以真挚的情感与关怀感染学生,使班级群体乐观向上,充满爱意。

班主任要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有一位做了十来年班主任的老师,有一天告诉她的领导,说不想当班主任了,原因是学生始终不喜欢她的班主任工作。后来领导帮助她分析原因,使她终于认识到是自己没有真正的爱班主任工作,没有真正的爱自己的学生,没有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师生之间没有默切而只有隔阂,以至于学生可以接受她的语文教学而不接受她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所有工作要让生感觉到老师的一片真情,班主任的工作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只有真心的爱护和关怀,才会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才会在这个大家庭里愉快学习,健康向上,才会使班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和谐,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集体,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

三、以渊博的学识与出众的能力征服学生,为班级创设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

班主任的威信不是来自于“尊严”,也不是来自于权利,而是来自与自己渊博的学识,来自于自己出众的能力。学生,特别是城市学校的学生,见识广,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多,有时可能还会出点注意来考考你,为难你。要驾驭由这些孩子组成的班集体,要在这些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要引领这些孩子刻苦学习,勤奋读书,不是一般的人就能做到的。班主任必须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和管理学生的能力,渊博的学识会让学生感觉自己的老师的不一般,回由衷感到佩服。(班级管理)这里“出众的能力”包括班主任的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这些能力会使他(她)的学生对班主任感到信任和放心,他(她)管理的班集体就井井有条,并具有优良的学风。

四、以不懈的追求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一个好学向上,团结进取,积极乐观,自信心强的班集体,是与班主任具有的不懈的追求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分不开的。有这样一个班级,由于学校工作安排的原因,几年来频繁调换语文老师,班主任也随着调换,使原本一个生源条件很不错的班级成了全校著名的差班,学习成绩差,班级活动差,学生行为和习惯的培养也受到很大影响。家长知道后纷纷到校为子女办理了转学。四年级时,学校特意把一位工作十分优秀的语文老师调入了该班并担任班主任。这位老师正在在职攻读大学本科,学习和工作都十分出色的她,在接手这个班以后,全身心投入了该班的教学和管理当中,他没有用什么大的动作去搞什么“整顿”,而是与孩子们很快交上了朋友,她用自己做人的优良的品质和好学向上、不懈的追求、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着自己的学生们,孩子们在不到半学期就变了,变得好学向上了,变得积极乐观了,变得有自信了。后来,在班主任和其他学科老师的合力和孩子们的努力下,该班在毕业会考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大多数孩子进入了自己理想的中学学习。

篇3:班主任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 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班级文化的优劣与有无,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进而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潜在关乎着国家的命运。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班级文化建设要凸显个性

学校的班级文化,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都在抓, 但是, 有特点的班级文化不多。或者说, 传统的班级文化大家都在抓, 却没有创新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 应立足于本班的基本情况, 建设自己的班级文化。

如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它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统一运作系统, 其最终目标是使班级成员在班级文明的熏陶下自觉塑造自我, 成为具有高度精神文明和全面发展的人。它通常借助简单明确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 并常常借助班旗、班歌、班徽等形式加以形象地表达。“班旗、班歌、班徽”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起始点, 像一场音乐会之前的造势活动, 可振奋人的精神。设计“班旗、班歌、班徽”时, 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学生人人参与, 并通过适当途径征求学校主管部门及校长的意见。设计完成后, 应通过集会、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班旗、班歌、班徽, 使本年级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旗、班歌、班徽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 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如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有一个班命名为“米老鼠中队”, 因为是鼠年组建的中队, 象征着本班的学生像米老鼠一样聪明、机灵、健康、活泼。确立的口号是:“我自信, 我能行, 我健康, 我快乐”。表明只有自信的“我”, 健康的“我”才能得到快乐,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意识。班级名称配有特色图案和中队名称两个板块, 挂在教室的内侧墙壁上, 进门出门时, 同学们都能看到, 时时刻刻感召着、激励着他们努力为自己而奋斗, 为校园生活而快乐。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 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为了叫每一堵墙壁说话, 让班集体生活洒满七彩的校园阳光, 本校教室每一处的布置凝聚了班主任的匠心, 体现了班主任和同学们的教育思想。“金色童年”展示了同学们童年的照片, 使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懂得现在的学习培养的是人格, 放飞的是梦想;“群星闪烁、我最棒”让同学们在评比中得到升华, 体会到有竞争才有进步;“智多星”、“创艺园”、“科幻天空”、“花儿朵朵开”已在教室的窗台上闪耀着小主人智慧的光芒……就连“班规”也不再是干巴巴的条款, 有“我们的约定”、“温馨提示”、“儿歌”、“三字歌”、“我能行”; “学习园地”记载了学生成长的足迹, ……丰富多彩的墙壁文化, 让孩子们心旷神怡, 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 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 如何正人?”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多么的重要,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教师人格魅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有人说:“言教不如身教”, 其实, “言教”与“身教”同样重要, 但只有”言教”而无“身教”, 就成了“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 如何正人?”。教师开班会, 总爱在那儿滔滔不绝地讲, 搞好班上的卫生、自觉地学习、遵守学校的纪律等等。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教师却是:用不完的粉笔随手扔到教室的角落, 常常发脾气, 还与同事争吵。让学生如何去信自己所说的话, 你的班会课除了让学生讨厌你之外, 还有什么效果。如果换一个角度, 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捡地上的纸屑, 学生会怎样呢?教师在校园走过, 见到垃圾就捡起来, 学生又会怎样呢?早晨, 教师拿着一本书在校园里看, 学生又会怎样呢?这样的事情从学校的校长做起, 学生又会怎样呢?这样的事情全校教师每天坚持做, 每年坚持做, 学生又会怎样呢?

3 班级文化建设要用班级制度来保证

无论是哪一种文化的建设, 都离不开班级制度, 没有班级制度,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长期坚持执行某些制度, 这些制度就会演变成一种文化。要经营好一个班级, 并取得实效, 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定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 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 认真组织实施, 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 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 给制度以灵魂, 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为惩戒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 应形成一套以学生自主诊断性评价为主、班委成员集体诊断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肯定与激励的评价机制中健康成长。班级内的各个成员在学习、活动、生活、劳动等各方面的点滴成绩都作为评奖的依据, 定期评比, 让学生都有成功机会, 班级不再是只有几颗“紧随月亮的耀眼星星”, 而是形成“群星闪烁”的局面。

杜威说过, “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 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假如说学校是教育的“社会”, 那么班级就是教育的“家庭”。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 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 应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为班级文化建设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杜松鹏, 倪传荣.班主任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 2006.

[2]陈洪庆, 杜宇.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

[3]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班主任与班级文化

关键词:班级文化 班级制度 人际关系

班主任常常要求学生“要热爱班级”,却从来没让他们具体知道热爱班级的什么,更没有让他们知道该怎样热爱班级。这是因为,我们都忽视了那个存在于教室里的文化。专家们把它称之为“班级文化”。什么是班级文化?学者们说:班级文化是社会、学校倡导的主流文化与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整合后生成的文化现象,反映班级这一最基本的教育单位的价值取向和生活状态,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呢?它少不了班主任的参与和主持,具体可以从以下个方面来实现。

一、班级文化墙上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教室,它是我们育人的场所,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资源。这所有的布置最好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内容要有知识性、教育性。布置好的墙面也不应该是一劳永逸的,不应该是一学期甚至一年不变化的。试想,即便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你每天重复讲一遍,听众还会有兴趣听吗?同样,让墙壁会“说话”,不但要说孩子们喜欢听的话,要时常变换着给他们新鲜感啊!教室虽小,可利用的空间却无限,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到于无声处彰显内涵,于细节处显氛围,给人以启迪教育。

二、班级文化循“规矩”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谐班集体要从“保姆式”班级管理中解脱出来,就必须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少不了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

1.有人人看得见的班级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当然要有班规班纪来约束学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就发现了以“法”治班的重要性。他让每个学生共同参与制订了《班规班法》,制定的原则是“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并以此来实现班级管理的法制化。这样依“法”治班,首先可以把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更好地研究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的启蒙,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等。所以,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班级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形成良好的班风。

2.有人人可参与的班级岗位。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注重以自我教育为中心,实施学生的主体性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让学生作为管理实践活动的主体,使其通过对道德原则、学校规章制度的积极、主动、理性的思考后自主、自觉、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班级内可设立纪律、劳动、学习等监督岗,做到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也可以实行岗位轮换制。在整个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进而调动他们持续的积极性,最终形成整个班级积极向上的局面。

三、班级文化很多彩

各类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秉承着一些现代教育理论家的观念,把德育的理念贯穿到活动中,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心去感受,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班主任在制定活动时,可以考虑有贯穿学期、学年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一年一次的艺术节、读書活动、手工制作活动;几周一次的多种兴趣小组活动,集自愿性、实践性、自主性为一体的俱乐部活动;每天轻松愉快的课间活动、生机勃勃的午间活动、训练有素的专业队活动;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的益智类活动;深受学生喜爱的心理测试活动等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给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会如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乐于参与这些班级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求知欲,形成合理竞争与合作的态度和方式。

四、班级文化要“人文”

“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的话。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有重大的教育作用,它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的力量要大得多,教育的效果也好得多。可见,在班集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在班集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1.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要真诚。真诚,是优秀班主任工作的根本,是班主任获得学生信任的前提,班主任教育应从真诚开始。旧式的师生关系往往充斥着冷漠,教师一方似乎是高人一等,这就造成了师生双方相互掩盖内心真实的感受,导致不诚实、撒谎、欺骗和虚伪现象的出现。师生之间应以诚相待,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坦率地表露出来,尤其是教师应去掉假面具,承认自己的局限,分担学生的情感。经验告诉我,学生欢迎朋友式的班主任,讨厌家长式的班主任。因为朋友偏重理解,家长则偏重指责;朋友之间可以平等相处,家长却往往居高临下。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真诚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搭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要感动学生,班主任须善解人意,对学生的言行心领神会。日常工作中许多班级工作不顺利不是因为班主任缺乏正确的方法,而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沟通,没有形成默契。只有动之以真实的情感,才能深刻地理解学生,才能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以情换情,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我们就会取得学生的认同和好感,从而和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友爱。心理学家们发现,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确立,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所以我经常告诉学生,交朋友可以从帮助对方开始。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是在和谐的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班集体活动是班级人际交往最有效的平台。为了使班级学生相互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班级内的活动也要经常开展。

3.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班主任管理教育学生的优势要远大于任课教师。所以每当任课教师在班级教育教学方面遇到难题时,班主任一定要主动帮助解决,并寻找机会在学生、家长和领导面前讲述任课教师的优秀之处,为其树立威信;同时经常在任课教师面前适时描述班上学生的可爱之处,改变任课教师对某些学生的偏见。我们还可以邀请任课老师参加班级的一些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为任课教师和班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机会。

五、班级文化有家长参与

教育理念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合作,这对学生教育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叫家长更好地与班主任合作呢?

1.怎样谈孩子的缺点。如果要谈孩子的缺点,不可直入主题,交谈时,先谈优点,趁家长高兴时说问题,过渡要自然,不要流露痕迹。不要说优点三言两语,说缺点滔滔不绝,对不太严重的问题,可以用“希望——”“建议——”“注意——”等口气提出。相反,对一些隐蔽性的、家长不太注意的问题,口气要严肃点,分析原因,针对家长的不同个性,采用不同的办法,或直截了当,或委婉提出。在与家长推心置腹的交谈中,应有意多承担些责任,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对家长自尊心的理解。

2.怎样让家长支持学校的活动。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常常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而有些家长对此不理解,认为只要書读好就行了,做别的事就是不务正业。这时就需要班主任耐心地把活动的意义讲给家长听,告诉家长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会读書,还要全面发展,让孩子从小参加各类活动,不会影响学习,还能提高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发展,何乐而不为。孩子将来面对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是五花八门的,我们要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在交谈时,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讲,使他们感到你是在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接纳你、支持你。

六、教师本身的魅力与品味

班级文化还包括教师本身的文化品位。教师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書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教师的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关重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如果能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效应,真正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就会自然生成对教师的仰慕之情,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会通过音容笑貌、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文化的气息。

古人云:“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才能的展示地。良好的班级文化对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具有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在于创建了怎样的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 周成平.魅力教师的修炼.南京:江苏人名出版社,2007(9).

[2] 魏書生.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3] 魏書生.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

(责编 闫祥)

篇5: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全体师生一道自班级成立之初就同心同德,共同努力,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基本实现了预定的目标。现在回顾起来,自9月以来,我们主要围绕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做了以下几件事:

首先,带领学生布置好班级的“硬环境”。

在本班,以班委会为主体,我们本着公平、公开、公正性的出发点,将班级生活中的“硬环境”作了一些布置。

1、在“班级外表”上做文章

“班级外表”包括班级中人和物的清洁和整齐。我们以教室内外卫生的打扫和保持为突破口,重点关注学生自身的外表形象的规范教育。我们委派专人监督检查同学们的衣着打扮等事务,不定期抽查学生在教室和宿舍的物品(包括桌椅等)的安全和规范,并侧重于落实或整改。

除此以外,我们结合“英语月”、“艺术月”等活动,用自己的手装扮自己的“班级家园”。墙上的张贴画由学生自己画,教室的黑板报由学生自己办,教室的挂饰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物品的摆放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力求规范且别具一格。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体现出了本班文化建设的特色。

2、充分发挥出监督机构的作用

在讨论、设计、布局班级“硬环境”的每一个环节中,不免有一些不遵守规则的学生捣乱,因此,监督机制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班委会中临时设立了“督导小组”,由班长牵头开展工作,直接接替班委会负责。对于违反既定规则的学生,班委会和督导小组商议后给予一定的处罚,通常是一些公益性的“体力活”。这样,确保了每项工作的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其次,指导学生完善班级的“软环境”。

还是在集思广益和民主集中的前提下,通过议题提出与论证,提案的拟订与修改,决议的形成与实施等步骤,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1、建设好学习生活的纪律保障和秩序保障。

在本班,从班徽、班旗、班训到文明公约,卫生公约,安全公约的制定,无不凝聚了全体师生的汗水和智慧。从最初的观察他人的作品或经验开始,到最终创造自己的作品或经验为止,师生们都是本着营造一个有秩序、有纪律保障的班级环境的观点来积极参与的。在这些大家自定义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下,学生们的自制力和自觉性也渐渐培养起来了。

2、分阶段确定班级文化的主题,利用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加以巩固,强化并升华。

对于刚刚踏入初中校门的新生,我们把七年级上学期的班级文化主题定为“端正、团结”。围绕这个主题,我把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把这个主题与“三操三餐两寝,课堂、自习、集会活动、交往”等几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目的在于迅速地建立规范的教学秩序。

到七年级下学期,“积极、上进”被确立为班级文化的主题,目的在于强化养成教育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此时理想教育、榜样教育结合行为教育就是我工作的重点。理想教育烘托出“上进”的文化氛围,行为教育围绕“积极”做文章。

到了八年级,集体生活比较正常的氛围形成了,但学生心态上的自私、狭隘以及追新猎奇等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绊脚石。此时情感教育,即在人格、意志、品质、健康心态、情感的培养就迫在眉睫了,所以班主任工作方向也相应转到关注个体的情商培养上,此时我们的班级文化主题为“坚强、热情、乐观、塌实、勤奋”。

最后,弱势群体的转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弱势群体是指其行为、学习成绩或者两者都比较差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倍感孤独和自卑,也因为如此,他们可能对班级文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形成障碍。因此,建设充满活力的、朝气蓬勃的班级文化,这些弱势群体无疑是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在这方面,我们用一个“爱”字来转化他们。

1、深入细致地调查、观察和了解这些弱势群体。从他们的家庭状况、生理和心理状况到行为状况、学习状况,加以调查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2、重视人格教育,实施“赏识教育”。放大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使其重拾信心。重视情感教育,教育其他非弱势群体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3、创设不同的场景和任务,放手让这些学生去做、去发挥。

篇6:班主任管理实务:班级文化建设

讨论题:

我认为上海市这一班级要求属于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指在班中创设一种文化环境制造一种气氛,树立一种样板,形成班级里大家都喜爱和维护的习惯,并以此为教育手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而上海市教委提倡的“温馨教室”,是从良好的班级人际环境、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健康的自身心理环境、舒心宜人的物质环境等四个方面入手,正符合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如何打造班级文化建设?我就对课程学习所学到的,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1、班主任要用爱来陶冶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关系。这是打造班级文化的基础,爱是教育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2、班主任要注意创设陶冶作用的环境,使学生接受环境的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在教室挂几幅书香气很浓的条幅,写上激励学生的名言,定期更换;每月出一期黑板报;办好“学习园地”、展示台等。让班里的学生在优雅和谐、富于美的气息和进取向上的气氛中不断成长。

3、确立班级奖励机制,达到激励的作用。如我在班级里实行“力争上游”比比谁的红花多;每周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等方面进行加分和扣分,再利用班级课作一次总结和奖励表现好的学生。

4、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营造班级体育文化。如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间十分钟进行体育锻炼,有时也利用放学和第二课堂的时间跟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这对学生的成长也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5、努力打造班级学习文化,形成良好学风,使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班在,我在班级里建立了图书角,书是学生们自己在家里带来和大家一起分离的,他们也很乐意,同时也很喜欢去图书角拿书看;这个学期也进行了“三个一“经典诵读活动,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去积累一些诗词名句等。

上一篇:《墨攻》观后感下一篇:常州培训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