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科技工作总结

2024-04-27

民政局科技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民政局科技工作总结

##区财政局##年度科技进步工作总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重要的源泉,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1995 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显著提高”作为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之一,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本决定的精神,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完善推进科技进步的具体措施和考核办法,努力推进全社会的科技进步”。2005年的科技大会又提出了今后15年国家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技工作的有关部署,多年来财政工作始终坚持“科技兴财”战略,在保证本级科技工作投入的同时,不断提高理财工作的科技含量,努力实现以投入促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促经济发展和科学理财的良性循环。2005年,在省、市财政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区财政局坚持“科技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离 不开科技进步”的思想,不断加大以财政资金反哺高科技产业的力度。在收支予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区财政局将科技三费和科学事业支出与保证政权机关正常运转、保证公教人员工资正常发放等一系列重点支出一起列入必保项目,大力

压缩一般性支出,共投入##万元支持科技进步工作,其中:科技三费支出##万元,同比增长##%;科学支出##万元,同比增长##%。与此同时,大力支持了各单位、各部门的网络办公和信息提速工作,采购设备、装修机房等共计支出##万元。为贯彻国家“科技兴财”战略,财政部于2002年在全国开展“金财工程”建设,目的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以科技为依托,将财政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此,各级财政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年,剔除省、市专款,区财政局仍投入##万元,有力的推动了财政事业的发展。

##年,财政工作保证了科技进步投入的稳定增长。今后,财政工作将一如既往的按照中央的有关部署和上级要求不断加大对科技进步工作的投入力度,为我区的科技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2:民政局科技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18-06-05 文

号: 川办函〔2018〕52号 有 效 性: 有 效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2018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川办函〔2018〕52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2018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1—

2018年6月5日

2018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点

为深入推进实施《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6—2020年)》,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现制定以下工作要点。

一、实施创新成果供给行动

(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深入推进生物技术与医药、信息安全及其集成电路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启动航空与燃机、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突破一批重大核心技术。突出重大项目“沿途下蛋”机制,争取形成50项重大科技成果。(责任单位: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等,列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研发。加大力度支持高校院所基础研究投入,引导高校院所围绕产业发展需要确定研究方向,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一批可转化的成果。在干细胞及转化、蛋白质调控、脑信息、新能源、纳米材料、轨道交通等领域组―2― 织实施一批重大基础(前沿技术)研究项目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责任单位: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等)

(三)筛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建立专项成果库,争取100项成果入库。筛选确定拟重点对接和转化的成果,促进10—15个成果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等区域转移转化。(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中医药局等)

(四)培育创新产品。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工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培育100个成长潜力大、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创新产品。(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

(五)加速知识产权创造。加大创新成果标准化、专利化、品牌化工作力度。加大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开发、申请、转让和许可实施国内外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鼓励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再创新技术及时形成专利权。争取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超过4.8万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发明专利申请1.26件。(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科技厅等)

二、实施示范引领行动

—3—

(六)建设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建设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依托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大学科技园,以及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区域等创新资源集聚区,建设3—5个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省国防科工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阳市人民政府、绵阳市人民政府等)

(七)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围绕探索开展“先确权、后转化”的有效机制、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处置管理的有效方式等3项试点任务,扎实推进20家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八)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研究制定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培育30家成果创造能力强、成果转化水平高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省国防科工办、省知识产权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九)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大力推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四川省科学技术奖的成果转化应用,推进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省组织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优势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1000项。(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4― 管局、省中医药局,成都市人民政府等)

三、实施知识产权运用行动

(十)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新机制,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调解前置、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和证据互认制度。抓好“专利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一站式服务”改革举措的复制推广。(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科技厅等)

(十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纵深推进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改革,扎实抓好20所高校院所改革试点工作。创建国家军民融合知识产权服务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推进成都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等)

(十二)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军民融合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举办天府知识产权运营高峰会,发布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和可运营高价值专利目录。(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等)

(十三)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强化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知识

—5— 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金融资助资金等的激励引导,积极推广“银行贷款+保险保证+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扩大“天府知来贷”知识产权金融产品适用范围。(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财政厅、省金融工作局、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四川保监局)

(十四)深化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深入推进城市、强县、企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加快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程,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贯彻执行,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知识产权运用主体地位。(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科技厅,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四、实施产业升级行动

(十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聚焦重点领域和技术创新方向,组织实施50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项目。着力将信息安全、大数据、轨道交通、航空与燃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页岩气、生物医药、核技术应用等产业培育成为千亿产业。(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十六)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改造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在培育中高端供给、实施智能化改造、质量品牌创建、清洁低碳发展等方面加大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切实提升传统产业中的先进产能比重,组织实施一批投资上亿元的技术改造项目。(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6―

(十七)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强化智能制造基础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大力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攻克20项以上智能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培育30户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10户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五、实施军民融合成果转化行动

(十八)推进“省部军”协同机制落地。落实省政府与科技部、中央军委科技委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省部军”共同参与的科技军民融合协调推进机制,共同推进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责任单位:省国防科工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阳市人民政府、绵阳市人民政府等)

(十九)转化一批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设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专项,开展军民联合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以中物院成都银河596基地、国家信息安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优势单位为载体,积极推进一批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省国防科工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阳市人民政府、绵阳市人民政府等)

(二十)加强军民融合平台建设。推进国家科技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试点平台建设,加强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支持在川中央军工单位分类推进国防科技实验室、—7— 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向社会开放,建设一批军民融合创新平台。(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防科工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阳市人民政府、绵阳市人民政府等)

(二十一)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深化我省与12家央属军工企业战略合作,实施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项目,打造十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培育孵化一批“专精特新”军民融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实施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项目。(责任单位:省国防科工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德阳市人民政府、绵阳市人民政府等)

六、实施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二十二)推进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南中心核心聚集区,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分中心,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绵阳科技城等分中心与工作站的“1+4+N”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引入10家以上国内外优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入驻西南中心,举办常态化对接、培训活动20场以上。(责任单位:科技厅,绵阳市人民政府、宜宾市人民政府等)

(二十三)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建立区域性、专业性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机构。在高校院所、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布局建设10家以上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责任单位:科技厅,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8―

(二十四)建立多层次技术市场人才培训体系。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训。加强与国际技术转移组织、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合作,联合培养国际化技术转移人才。建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人员准入、技术经纪人持证上岗等制度,推进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300名技术经纪人。(责任单位:科技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

七、实施成果展示发布行动

(二十五)推进科技成果及需求信息汇交。建立全省统一、各市(州)和省直各部门共享的科技成果信息在线汇交系统,向社会公布科技项目实施情况以及科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等信息。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报告制度,统计分析全省成果转化总体情况。主动对接国家科技成果信息系统,筹建国家科技成果西南数据中心。(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财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二十六)开展科技成果路演活动。打造万方数据西部科技成果路演中心,定期、定点、定时组织开展现场路演活动,发布优质科技成果。依托线上路演平台,实现现场路演在线直播,开展在线路演、网络展会、3D网展,线上线下结合展示创新科技成果,形成品牌路演活动。(责任单位: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二十七)建立常态化科技成果对接机制。办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绵阳)科技

—9— 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等大型科技成果展览展示活动,组织开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成果交流活动,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举办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活动,形成专业性、行业性、区域性的对接活动品牌。(责任单位: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省国防科工办、省知识产权局,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二十八)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举办中国创新挑战赛,围绕企业技术需求,以“揭榜比拼”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技术难题解决方案,积极探索企业与高校院所、企业与企业之间技术合作新机制。利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促进技术供给与需求对接。(责任单位:科技厅,教育厅,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八、实施技术交易倍增行动

(二十九)筹建天府技术交易市场。筹建天府技术交易市场,探索科技成果挂牌交易与职务发明公示免责模式。依托交易市场实体载体与网上技术交易平台,围绕“招、拍、挂”技术交易模式,制定交易实施规则,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打造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技术交易流程及服务机制。(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知识产权局、省金融工作局等)

(三十)促进技术交易增长。动态调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在重点高校、企业设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或工作站。推动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宣传、政策解读、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推动全省技术交易额稳步增长,2018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达到450亿元。(责任单位:科技―10― 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知识产权局等)

九、实施金融助推行动

(三十一)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积极推动绵阳创建科技城军民融合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在成都试点建设国家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德阳等7个省级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探索金融助力成果转化模式,争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试点经验。(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省金融工作局、人行成都分行,相关市〔州〕人民政府等)

(三十二)发挥各类基金引导带动作用。做强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鼓励中铁创投、虹云创投和天河创投等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参股子基金投向轨道交通、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努力争取新设立国家参股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省金融工作局、四川银监局、四川保监局等)

(三十三)拓宽资金市场化供给渠道。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链配置金融链,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业务,支持重点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保险品种。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鼓励创投企业发行创投债,扩大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责任

—11— 单位:省金融工作局,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省知识产权局、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四川保监局等)

十、实施生态优化行动

(三十四)加强政策落实。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解读,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积极推动中央在川单位落实《关于支持中央单位深入参与所在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通知》,促进中央在川单位成果转移转化。(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教育厅、省国防科工办,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三十五)完善政策法规。力争年内出台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加快制定四川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鼓励高校、院所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配套政策。(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财政厅、省国防科工办,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三十六)强化成果转化政策协同。强化科技、财政、金融、税收、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人才、产业等政策协同,做好成果转化政策衔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责任单位: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财政厅、省国防科工办,各市〔州〕人民政府等)

―12―

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政策、资源统筹,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新闻宣传、政策解读,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及时总结推广。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督促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每季度末将工作推进情况报科技厅。

篇3:民政局科技工作总结

技术节能算好经济账民生账

国家公共财政,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老弱孤残是弱势中的弱势。节能是民生中的民生。节能工作是否落到实处?节能投入是否惠及百姓?带着这样的审视, 记者走进了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 (简称“福利中心”) , 走进了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和老年社区。“你看我们会议室这么敞亮, 装的都是节能灯”, 福利中心计划财务处的罗军指着天花板对记者讲, “你们进来的时候走道里的灯, 是前不久新换的, 装的是T5节能灯, 这个比原来的T8更省。”“换灯是你们自己掏钱吗, 这个是自己要求的还是强制的?”面对记者的提问, 罗军十分淡然, “是我们自己要求的, 北京市是全国最早实行节能灯财政补贴的地区, 我们民政系统的一些社会福利机构, 对高效节能照明产品需要最为急切, 为了提高养老院和病院的照明条件, 早在2 0 0 8年以前我们就已经部分更换使用节能灯了, 补贴以后我们就全面换装了, 共换用节能灯近10万只。”更换节能灯实际效果如何?罗军告诉记者, 他们作过财务评价, 推广绿色照明应该说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记者见到的不光绿色照明, 健康饮水, 节水洗菜, 高效家电……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不光算民生账还算经济账, 节能民生两不误。

节能是否真正惠民?老人、孩子、病人, 福利院的休养员们是否真正得到关爱和实惠?为了了解实际情况, 记者接着来到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在福利院走道拦住一位老人。老人十分热心, “我们房间里都是这种节能灯, 不光亮还省电。”在老人的带领下, 我们有幸参观他们的房间。记者看到, 房顶、床头用的都是节能灯。使用节能灯对休养员们有什么好处?“现在大家不都在讲节能低碳吗?一个灯泡都讲60瓦、100瓦, 这个节能灯就几瓦、十几瓦, 这个差的老远, 这个我懂的。”老人按着电视遥控器对我们讲, “节能就是省钱, 虽然省的不多, 但也不是可以给自己省点吗, 给国家省点吗?”看这老人的意识和觉悟, 难怪罗军说福利院的老人的“节能的积极性要多高有多高”。“您这冰箱和彩电挺先进的?”记者问道。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 这些节能高效的家用电器, 是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统一更换的。以前那些旧冰箱又费电、噪声又大, 换新的是要花钱, 可是它省电、寿命长, 这个算小账是赔钱, 算大账是经济的。

与第一福利院的老人聊得正起劲, 听说负责安装节能环保型开水器的厂家到第五福利院回访, 我们要求去那里看看。记者了解到, 第一社会福利院在2010年3月份对开水器进行过改造, 使用的正是新型电磁感应开水器。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 后来其他福利院也全面更换使用这种新的开水器。厂家告诉我们, 这种新型开水器在国家很多部委和北京的各大医院都有安装。新型开水器号称健康、节能和使用便捷, 在一次博览会上见过后, 罗军他们又欣喜又怕被“忽悠”。因为“自家买着用, 买得不满意可以自认倒霉;公家的钱买东西要是选的不好, 向组织交代不了, 向纳税人交代不了”。通过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专业检测, 新产品节能率达到了30%以上, 而且是模块化设计, 后期维护保养既便捷、又省钱。厂家还承诺, 设备免费保质一年, 六年内所有的维护保养、维修更换配件等全部由厂家负责。“最低的报价, 最好的服务”, 厂家表示支持福利事业,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福利院老人告诉我们, “原先的开水器很不理想, 水垢多, 还经常出故障, 烧热水速度慢”。“与新型电磁感应开水器比较, 功率相差也很大, 福利院使用的旧开水器都是型号为116升, 功率为12千瓦的, 换成电磁感应开水器, 只需使用型号为60升, 功率4.5千瓦的就完全可以满足用水需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当时考察各院原有的开水器时, 好多老人反映现有开水器烧水烧不开, 不能随时供应开水, 高峰用水时还需等待。当得知电磁开水器后, 都迫切希望得到改造。”

面对这一情况, 他们又进行了一次成本计算。“虽然购买产品需要一定的费用, 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 利用节约下来的电费, 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完全收回投资成本, 后续的几年还可以节约更多电费和维修费用, 最关键的是还能让我们的休养员和职工早日喝上健康水。”罗军细细算过一笔账:四个福利院采用传统开水器总功率为684千瓦, 选用磁能开水器总功率仅为328.5千瓦, 装机电容量下降一半还多;采用电磁感应开水器后, 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用电数十万度,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千吨, 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0吨。设备寿命按8年计算, 可节省运行、维护费用数百万元。水是生命之源, 告别“千沸水”, 喝上“活水”, 至少延寿5年, 福利院的老人如此评价。

谋定而后动, 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 福利中心系统果断更换了84台节能热水器, 目前正在进行项目三期改造, 计划换装开水器79台, 使福利中心本级、福利管理处以及直属福利院的数千名干部职工、休养员受益。

节能减排科技改造以人为本

福利中心的节能“新式装备”还有很多, 当然这都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比如洗菜机就是个好宝贝, 不仅健康、卫生、快捷还节水, 使用很方便。用罗军处长的话讲, “技术成熟、量大面广的节能产品和节能项目进行财务评价以后快速推广, 对不太有把握的新技术, 先请专家论证, 后试点摸索。”记者在八宝山殡仪馆, 就见到很有民政系统特色的循环经济项目:余热回收利用。基建科白科长告诉我们, “职工生活需要大量热水, 火化炉内焚烧产生1000多度的温度, 余热不利用就白白浪费了, 这个在北京、在全国都是最早的。”“北京市东郊殡仪馆以前职工洗浴生活用水都是用柴油烧水, 一天要用一吨左右, 现在柴油价格涨得太快烧不起, 后来也推广这个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这个技术我们‘得天独厚’啊, 为什么不用?”罗军对记者讲。在八宝山, 记者还见证了衣物等废弃物的无烟环保焚烧, 而大礼堂6 0 0 0多平方米空调则采用的是地源热泵技术。

生活能耗主要在供热和空调, 为了降低能耗, 规划和财务部门联手推进节能改造。罗军介绍, 早在2007年他们就对北京市老年社区进行了地源热泵的节能建设。冬天采暖热气从楼地面往上升, 夏季制冷冷气从楼顶向下渗透, 别看外观跟普通建筑没有什么两样里面可藏着玄机, 下面的地板和上面的天花板内可盘有地源热泵的空调终端管道。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系统运行稳定, 供热面积为3万平方米, 制冷面积为1.4万平方米, 年耗电量约为132.3万度, 项目实施后实现电力消耗大幅减少, 年节电折合标准煤为106吨/年。北京市民政职工休养所, 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 冷热源改造工程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为建筑物冬季供暖、夏季制冷, 此举将大大减低空调费用, 但咨询专家意见后以前的锅炉供热系统还是予以保留, 用作调峰使用。此项目还处于施工阶段, 而北京市民政研发生产基地地源热泵项目将计划2012年建设并投入使用, 据专家介绍这些项目实施后节电效益会十分明显。他们不是对地源热泵情有独钟而是因地制宜, 福利中心机关大楼空调则是采用了水源热泵技术。

福利中心的节能管理不光侧重新技术的循序推进, 还注重建筑节能的综合优化。北京市儿童福利院节能进行蒸汽管网优化、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节能改造、锅炉房和外管网节能改造以及L E D路灯节能改造灯综合改造后, 节能效益更加明显, 还获得了政府的奖励补贴。罗军介绍, 这个项目还在开展进行中, 根据改造实施方案和儿童福利院全年的洗浴用水量, 将原使用电加热方式改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电辅助加热”的节能方案后, 仅此一项可实现每年减少电力消耗数十万度电。儿童福利院张院长告诉我们, “为什么要采取三重技术?按照专家的说法, 这个不一定是最省钱的, 但对我们儿童福利院是最合适, 我们儿童福利院冬季供暖比社会上要提前一个月并延后一个月, 差不多是5个月的供暖期。太阳能供热很廉价但阴雨天会受影响, 后来就补充了空气源热泵作为辅助措施, 但两者都出问题的时候热水供应还得保证。怎么办?所以还最后补充了电辅助加热措施。”这是三道防线, 三位一体, 太阳能在前, 空气源热泵候补, 电加热最后顶上。张院长讲, “节能很重要但不能为了节能而节能, 一定要因地制宜。我们的供水系统, 原来设计是集中供应的, 后来在我们的建议下改成了分区分时供应, 因为儿童区和我们的办公区需求是不同的。”

篇4:民政局科技工作总结

仪式上,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杨栋梁代表学院15000名师生致辞,热烈欢迎成思危理事长和湖南省及有关厅局领导参加签字仪式,并简要汇报了学院的发展建设情况。

成思危理事长社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这样做,既可以更好地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又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华职教社在职业教育领域内的作用;既可以把学院作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办学基地,进一步发扬职教社的办学传统,促进职教事业的发展,又可以使学院成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实验与研究基地,探索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措施,充分发挥其在中华职教社系统的示范作用。

成思危理事长对湖南省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提出了几点希望,他指出,一是在共建过程中,中华职业教育社将按照协议的要求,发挥中华职教社“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优势,广泛吸纳海内外教育资源,支持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展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的窗口学校。二是希望湖南省政府把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纳入湖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并在政策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希望学院以共建协议签订为契机,把学校工作进一步推进,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要培养德才兼备、手脑并用,既有知识,又有技能的人才,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声誉,乘势而上,力争进入国家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办成国内一流的高职学院。

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代表湖南省委、省政府在仪式上发表讲话。他说,多年来,中华职教社对湖南省的职业教育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次,中华职教社又与湖南省政府共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华职教社对湖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给湖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梅克保副书记指出,共建协议的签订,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跻身全国示范性高职学院创造了条件。湖南省政府将切实履行在共建中的职责,把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纳入湖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在学院的精品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领导班子配备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加大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把该院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仪式上,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甘霖与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代表双方,共同签署了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协议。

篇5:民政局科技工作总结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8〕63号 【发布日期】2008-09-18 【生效日期】2008-09-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实施意见的通

(鄂政办发〔2008〕63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科技厅、省人事厅、省农业厅等部门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的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九月十八日

省科技厅 省人事厅 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的实施意见

为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创业,探索科技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根据科技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字〔2004〕542号)和2007年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以建立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为目标,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派科技人才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深入农村基层,开展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创业活动,通过转化推广一批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培育一批农村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培养一批科技创业型人才、带领一方农民致富,加强科技人才、科学知识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职责

(一)帮助驻点单位制订依靠科技发展产业的规划,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结对帮扶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

(二)帮助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组织科技开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示范体系;

(三)创办和帮助发展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科技型经济实体;

(四)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培植农业科技示范户,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与致富本领;

(五)搭建农村基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服务模式

(一)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模式。科技特派员以合伙人或股份制等方式,出资创办、领办、承包农村企业、园区基地或其他经济实体,从中获得报酬。

(二)有偿技术服务模式。科技特派员与农民或企业签订技术、信息服务协议,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入股等形式获得合法报酬。

(三)资金入股模式。科技特派员通过投资参股,与农民、农村企业合作创办经济实体,按股分红。

(四)无偿技术服务模式。科技特派员无偿为农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致富和企业发展。

(五)土地流转模式。科技特派员通过流转的方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组织农民科学种养。

四、人员选派

科技特派员的选派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根据农村地区的需求和科技人员的意愿选派和聘用,一般派往乡镇、村、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其他经济合作组织,优先派往优势特色产业板块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及乡镇、村、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期限由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单位双方根据目标任务商定,一般两年一轮。

(一)选派对象。

两年内,省、市、县三级共选派1500名科技特派员,其中省级选派200名优秀科技人员。选派对象为:

1?省、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在编人员;

2?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的涉农专家(含离退休、身体健康的专家、管理和技术人员);

3?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

4?农村乡土拔尖技术人才、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或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基层科技人员;

5?高校毕业生(已纳入 “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一般不同时选派为科技特派员)。

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志愿到农村第一线从事科技推广服务和创业;

2?具有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特长、技能和实践经验;

3?具有适应农村工作环境的身体条件。

(二)选聘程序。

1?县(市、区)收集提出本地科技特派员需求,并组织科技人员与需求单位对接,本地不能对接的向上一级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科特办)提出申请,由上一级组织对接;

2.科技人员和服务对象根据对接协商情况签订服务协议;

3.服务协议报派出单位审批;

4.科特办认定、批准,其中:单位在县(市、区)的科技特派员由县(市、区)科特办认定、批准,单位在市(州)的科技特派员由市(州)科特派办认定、批准;中央在鄂和省属单位派出的科技特派员由省科特办认定、批准。

科技特派员也可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发布需求招聘公告;

2?提出选聘条件和相应待遇;

3?组织报名和选拔;

4?签订服务协议;

5?市(州)科特办认定、批准,报省科特办备案。

五、扶持政策

(一)从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中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在派出期间,保留其原单位行政职务、技术职务、工作岗位和编制关系,享受其工资、福利、奖金等待遇和正常的晋级、调资和职称评定。当地科特办年终根据工作和考核情况给予一定的交通费和生活费补助。

(二)对在社会上选聘的无工资收入来源的科技特派员,由批准的科特办在聘用期间每年给予补助。省批准派出的由省科特办年终考评合格后予以兑现。

(三)科技特派员在任职期间,各项工作任务考核合格的,在评定职称时可以享受以下优惠条件:

1?晋升上一级职称时,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及任职条件;

2?申报职称时,只需参加省里组织的水平能力测试,免予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及计算机考试;

3?晋升中、高级职称时,需提供选派期间的工作业绩报告,作为参评的重要条件,报省职改办审核,组织专项评审;

4?申报职称时可不受岗位指标限制,科技特派员工作一年后,可向当地科特办和人事职改部门申报(对于选派为科技特派员的离退休人员,不参加职称评定,不计算工龄)。

(四)科技、农业、扶贫等部门在科技、农业、扶贫项目立项与经费安排上,对科技特派员优先支持。

(五)科技特派员补助标准、发放办法等有关规定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另行制定。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小组,由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协调小组组长,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省扶贫办、省农信联社等部门负责同志为协调小组成员。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各市、州、县也要建立本级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小组及办公室。

科特办的主要职责:研究提出科技特派员工作计划、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向协调小组报告工作进展和重大事项;督促、检查、指导科技特派员工作;负责科技特派员的审批、选派、聘用、培训、考核、奖励工作等。

(二)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考核考评。各级科特办要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完成任务情况的考核,对工作业绩突出者进行奖励。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的科技特派员考核,其优秀指标按下派科技特派员总人数的15%掌握,不占原单位的指标,考核结果进入本人档案。对考评不合格(不称职)的科技特派员,不予兑现相关待遇,并取消相关补助,重新研究确定其科技特派员资格。

(三)切实保障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经费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科技特派员补助补贴、培训、考核评估、表彰奖励,科技特派员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的启动引导。从2009年起,由省科技厅在编制部门预算时根据选派人数和补助标准等向省财政厅申报并列入省科技厅部门预算。各市、州、县要根据各自实际,对本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保障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各级农村信用社每年要安排一定信贷额度,在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创办的服务机构以及科技特派员所服务的农户三个层面建立融资机制,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

(五)各机关事业单位要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高度重视,在科技特派员的申请批准,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帮助解决科技特派员后顾之忧。各县(市、区)、乡镇、村、企业要为科技特派员创造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相关消息

篇6:民政局科技工作总结

意见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和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省政府决定在2009-2012年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即主攻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培育100个创新型企业、实施10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办好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江西崛起新跨越战略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等领域,着力培育发展我省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的10个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符合低碳与生态经济要求和当代新产业发展趋势的龙头主导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要以主攻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任务,以创新型企业为实施主体,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主要抓手,以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和优势创新团队为重要支撑,从而大力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中部崛起步伐,实现富民兴赣目标。

二、具体目标

(一)主攻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1.光伏材料; 2.风能与核能; 3.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 4.航空制造; 5.半导体照明; 6.金属新材料; 7.非金属新材料; 8.生物和新医药;

2009年6月30日

9.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 10.文化及创意。

围绕以上10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攻关,加快引进科技成果,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一批产业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

(二)培育100个创新型企业。

按照拥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标准和条件,围绕10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培育一批、引进一批的办法,抓好100个左右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含农业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培育发展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企业和骨干企业。同时,以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抓手,通过3年努力,使100个试点企业成为省级创新型企业,力争10个以上省级创新型企业进入国家级行列。

(三)实施10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

按照向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的要求和“整合资金、捏紧拳头、有限目标、重点扶持”的原则,以创新型企业为实施主体,每年选择30项左右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产出见效快、发展后劲大并符合节能、降耗、环保、安全要求的科技成果项目,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引导性、开发性、基础性支持,尽快实现产业化,3年达到100项左右,为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建设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在继续抓好现有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固体制剂工程研究中心和食品科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在太阳能发电、LED芯片、风力发电设备、红壤、脐橙、种猪遗传改良和低碳与生态经济等领域,建设10个左右具有江西特色、在国内有竞争优势并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加强对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始创新、应用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五)办好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

围绕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在继续抓好省部共建景德镇陶瓷科技城、南昌高新区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的基础上,争取使新余新能源科技城、共青数字生态城和1-2个省级高新区进入国家级行列。同时,在铜、稀土稀有金属、钽铌、中药、绿色食品、低碳与生态经济等领域,培育10余个具有江西优势和特色、能够带动和支撑江西未来发展的产业集群。

(六)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实施“院士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科技经营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等,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在此基础上,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科技项目为支撑、以优秀科技人才为主体,组建100个具有江西优势特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其中,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50个,企业组建50个,实行竞争淘汰机制,滚动扶持。

三、基本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必须从市场需求出发,尤其是要从未来需求着手,将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区域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新兴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导向组织和推进工程实施;必须着眼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率、资金利润率和资源能源利用率,切实把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变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企业主体原则。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和优势高新技术企业上,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技术研发的主体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引导企业成为创新型企业,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提高核心竞争力,切实做到以企业的大发展带动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

(三)项目带动原则。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必须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以项目聚集科技人才,以项目检验工作实效。围绕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一批具有创新点、增长点、制高点的重大项目,研究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扶持一批中小企业产业配套技术攻关项目,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四)重点突破原则。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必须围绕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明确阶段目标,率先在我省有资源、技术和人才等比较优势的领域取得重点突破。要立足实际,选准目标,做好规划,聚集资源,发挥优势,力争一年起步,两年见效,三年突破。

(五)系统推进原则。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必须围绕培育和发展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加强顶层设计,将优势产业、拳头产品、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创新平台、特色基地、创新人才等进行统筹考虑和整体布局,整合地方、部门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采取系统工程的方式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建设。

四、主要措施

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事关全省经济发展的全局和未来,它既是科技部门的工作,也是全省各行各业的任务;既是科技工程,更是经济工程;既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现实需要,更是面向未来抢占先机的重大举措。要推动资源集聚,落实政策保障,创新推进方式,努力形成项目向10个产业集中,资源向10个产业整合,资金向10个产业流动,政策向10个产业倾斜,服务向10个产业跟进的发展态势。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机构。省政府成立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部署、指导、协调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负责协调日常工作。

2.加强进展调度。在领导小组领导下,根据“六个一”工程涉及的不同领域,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专项调度会或现场办公会,及时交流、分析实施情况,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落实目标分工责任。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国防科工办、省卫生厅、省文化厅等部门,负责制定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由省科技厅牵头,会同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信委、省国资委等部门,负责科技创新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和创新团队建设规划的制定,并组织实施。由省工信委牵头,会同省国资委、省中小企业局等部门,按照“十百千亿”工程的推进机制,负责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协调推进和创新型企业的建设。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制定重大高新技术投资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负责制定和细化相关配套政策。

4.实行项目目标管理。要根据“六个一”工程总体部署,提出组织实施的具体项目,并分解到设区市、行业和有关单位。领导小组对各地各部门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和考核,考核目标纳入各设区市六项考核指标体系。

(二)完善创新机制。

1.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科技创新机制。一是制订和完善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持股等方式,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制订和完善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建设创新型企业的积极性。

2.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社会化科技投入机制。一是积极引入风险投资。通过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及其它社会资金,加大科技创新风险投资规模。积极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二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和信用保险机制。通过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成立省级科技担保公司。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将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列为省政银企联席会议的支持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对国家级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融资需要予以优先支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企业合作,充分运用债务融资工具满足科技型企业多方面的资金需求。在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的1200亿元授信额度中,安排一定额度用于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实施。四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创新型企业成长。按照国家关于创业板的要求,积极鼓励创新型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融资。3.完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关于科技投入的政策规定。两年内,确保省级财政科技拨款占省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设区市、县(市、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力争达到2%。二是整合资源加大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省政府每年整合不少于2亿元资金,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无息借款、种子基金、补助(引导)资金、创业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扶持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三是加大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力度。根据《江西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每年启动2-3个重大科技专项。各设区市安排专项资金,每年实施1-2个重点科技项目。四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进一步增加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各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五是加大财政对专利专项资金的投入。各设区市设立专利资助资金,鼓励单位和个人申请专利。

(三)落实激励政策。

1.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制度和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的风险补偿机制,通过组织实施用户示范工程等方式,鼓励使用自主研发的首台(套)装备。使用财政资金的重大建设项目及重大装备和产品采购项目,应首先采用省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对涉及民生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在落实扩大内需的措施中优先安排。

上一篇:朱东小学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下一篇:妇联主席健身活动上的致辞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