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

2024-09-04

2024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通用6篇)

篇1:2024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

2010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txt女人谨记:一定要吃好玩好睡好喝好。一旦累死了,就别的女人花咱的钱,住咱的 房,睡咱的老公,泡咱的男朋友,还打咱的娃。2010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

发布时间: 2011-01-06 09:05:08------------------

① 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涉黑案

2010年2月2日至6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涉黑案。4月14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文强犯受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一审宣判后,文强提出上诉。5月13日至14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二审文强案,并于5月21日作出刑事裁定,驳回文强上诉,维持原判。7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重庆高院维持原判的刑事裁定,并下达了执行死刑命令,文强被依法注射执行死刑。

点评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黎 宏

文强案的审结不仅是重庆2010年“唱红打黑行动”的高潮部分,也是我国扫黑除恶行动史上值得重抹的一笔,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为本案主角的文强,是我国迄今为止所惩处的级别最高、角色冲突最为明显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保护伞。

如果单就被惩处的贪腐官员的级别而言,文强不会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在他之前,更高级别的落马官员并不在少数。但是,作为主管我国西南地区最大城市的社会治安工作的公安局副局长,在长达十三年的任期内,在充当功勋显赫、威震一方的百姓保护神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又干着收黑钱、充当保护伞的勾当;从被抓的当初,疯狂叫嚣:“你们不判我死刑就罢了,要是判了我死刑,没那么便宜,我什么都要说出来,大家就等着一起死吧!”到临终前老老实实地教育儿子“好好做人、不要埋怨社会”。如此这般与主人公身份和一贯做派完全相反的呈现,所折射出来的非凡的戏剧性效果,难以不让人侧目。

文强案显示,我国的扫黑除恶行动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此之前,尽管各地也在实施打黑行动,挖出了一些背后的保护伞,但都是一些所谓的小官员,而很少涉及更大、更深的背景。

此次重庆打黑,挖出了一批“光彩照人”、尚在高位的高级官员,着实显示了当局打击黑恶势力的气魄和决心。

② 律师李庄伪造证据妨害作证案

北京律师李庄在担任重庆涉黑团伙主犯龚刚模的辩护人期间,被龚检举,称李庄教唆他编造“被刑讯逼供”的虚假口供。此后,李庄因涉嫌辩护人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被起诉。2010年1月8日,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认定李庄教唆龚刚模作被刑讯逼供的虚假供述,引诱、指使证人作伪证,指使他人贿买警察作伪证,其行为妨害了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秩序,已构成辩护人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判处李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李庄不服,提出上诉。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庭审期间,李庄撤回上诉理由,当庭认罪。二审判决维持了一审判决的定罪部分,撤销了一审判决的量刑部分,以李庄犯辩护人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点评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黎 宏

本案中所凸显的一个问题是,辩护理念如何与人民法院的审判理念与时俱进。近年来,司法程序的价值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意识到。认为在现代法治背景下,司法程序不仅能够保障实体公正,而且越来越显现出其相对于实体法及其公正结果的独立价值,是法治发达程度的一个直接标志。这种观念,在刑事裁判当中,尤为辩护人所青睐。因为,司法实践当中,在案件定性的实体问题上做文章的空间并不大,但在程序上则很容易发现问题。而且,这种问题对于案件的审理来说,往往是致命的。实践当中,常有这种情况:客观上确实发生了某种被害,但由于司法机关在办案程序上的疏忽,被辩护人抓住不放,结果导致该案因为程序不合法而难以认定,或者因为在期限届满之前难以补足证据,最后不了了之。因此,在程序上做文章,成为聪明的辩护人所常用的手段,而且往往具有一剑封喉的效果。

但在中国当今的现实侦查条件和司法环境之下,将程序的重要性无限拔高,甚至达到不惜牺牲实体公正的程度,这种做法在人民法院的审判理念已经从单纯地追求司法效果转变为司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情况下,多大程度上可行,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执著地纠缠诉讼程序上的细节,将司法机关的一点漏洞或者疏忽抓住不放甚至放大,从而使案件审理无法进行,最终只得宣告无罪或者撤案,李庄律师所一贯采用的这种辩护策略,在本次审理当中不仅未能奏效,反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的结局,就是明证。这恐怕也是法律人和新闻媒体对李庄案吵得不可开交,而一般老百姓只是在旁边看热闹的根本原因。

③ 南京副教授聚众淫乱案

南京某高校副教授马尧海建立了倡导“同好游戏”的QQ群,组织了数次所谓的“同好游戏”。22名被告人通过马尧海建立的QQ群结识,结伙进行聚众淫乱活动。2010年5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22名被告人均犯有聚众淫乱罪。其中,马尧海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其余21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二年零六个月以下不等的有期徒刑,或免予刑事处罚。马尧海对公诉机关指控其聚众淫乱的基本事实不持异议,但他对这种成年人之间自愿参加的性聚会是否构成犯罪,持有异议。一审判决后马尧海提出上诉,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二审裁定,依法维持原判。

点评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江苏省刑法学研究会会长 孙国祥

本案社会热议的焦点既涉及到对聚众淫乱罪构成要素的理解,也涉及到当下人们的性观念冲突,秦淮区人民法院对该案的判决回应了这些焦点问题。

首先,判决确认了马尧海等人的“性聚会”行为符合聚众淫乱罪的构成特征。判决围绕着聚众淫乱罪的构成要素展开,其认定不但符合法理,也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尤其是判决对“公共秩序”不是“公共场所秩序”、“公共生活”不是“公共生活场所”的解读,摆脱了那种机械主义的咬文嚼字,从立法原意以及社会生活的常识出发,紧紧抓住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所聚众进行性活动的这一犯罪的主要特征,把握非常精当,认定也完全符合法律的规定,体现了法官较高的刑法理论水平,显示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其次,该判决也再次确定了对类似“性聚会”行为刑法否定评价的必要性。马尧海等人“性聚会”通过现代传媒方式联络,其影响广,不但有损传统家庭关系的稳定,有悖传统的伦理道德,而且对社会治安和公共卫生都具有潜在的破坏作用(如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蔓延等),现阶段对该行为的刑法干预完全是必要的。性行为固然受道德的约束,但性行为也历来是刑法所关注与调整的重要领域。马尧海等人被定罪量刑,说明任何逆法而行的恣意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一判决,不仅对社会具有警示意义,而且对司法机关类似案件的处理也具有指导意义。

④ 河南平顶山9·8矿难案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四矿原矿长李新军等4被告人为谋取非法暴利,拒不执行监管部门严禁该矿组织生产、责令停工整改等规定,在明知矿井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生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的情况下,反而指使他人破坏瓦斯传感器,强令工人下井作业,致76人死亡、15人受伤。

2010年11月16日,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李新军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韩二军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侯民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邓树军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卫东

9·8平顶山矿难事故案件的判决结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以往我国的矿难事故责任人都是以重大责任事故罪或重大安全事故罪定罪量刑,该起事故是我国首个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的矿难案件。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了重大责任事故罪,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了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这三个罪名具体到9·8平顶山矿难案件中,在犯罪的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的区别不是很明显。9·8平顶山矿难案,为什么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而不以重大责任事故罪或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定罪,关键在于李新军等4名被告人的主观心态。

重大责任事故罪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都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一种过失心理;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则是故意犯罪。该案中被告人明知有重大安全隐患,不仅不采取措施解决,反而指使他人破坏瓦斯传感器,强令大批工人下井作业,造成严重伤亡事故。其主观上具有放任不特定多数人伤亡后果发生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破坏安全设施、强令工人下井、掩盖安全隐患等一系列积极、主动行为;并最终导致了严重后果的发生。法院认定其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的。

平顶山中院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其从严惩处,准确体现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人民法院这一判决,加大了黑心矿主的违法犯罪成本,必将对震慑犯罪、遏制矿难多发、保障广大矿工的基本人权产生积极影响。

⑤ 谢晋遗孀诉宋祖德侵害名誉权案

著名导演谢晋遗孀徐大雯老人诉宋祖德、刘信达侵害名誉权,案件经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判决:被告宋祖德、刘信达立即停止对谢晋的名誉侵害;在判决书生效10日内,在4家门户网站首页及全国6家报纸醒目位置刊登向徐大雯公开赔礼道歉的声明;赔偿原告经济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总计28万余元。二被告不服,提起上诉。2010年2月1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面对法院生效判决,二被告置若罔闻,拒不执行。5月19日,静安区法院在媒体刊登执行公告,责令宋祖德在5月24日下午1时到法院报到,履行义务,否则将依法强制执行。当日,宋祖德迫于法制权威和舆论压力,到法院交纳了执行款并向原告道歉。

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立新

本案被告之一号称“大嘴”,以敢于说话揭露文艺圈的“丑闻”著称。我也看过第一被告的一些文章,确实说得痛快淋漓,敢怒敢言,无所顾忌。当时我还说,这些被暴露隐私的人怎么就没有人出面维护自己权利的呢?

本案的争议不在于保护受害人的隐私权,而在于保护名誉权。怎样区分两种侵权行为的界限,在于毁坏的是权利人的评价,还是暴露权利人的隐私。本案的原告主张被告所“揭露”的不是事实,而是捏造,而被告一方对此也不能举证证明所述的事实是真实的,因此,这就不是涉及隐私,而是涉及评价。原告对此主张被告的行为侵害了谢晋的名誉权,证据充分,一审和二审法院均确认被告构成侵权责任,承担侵权责任,适用法律正确,受到各界的支持。针对被告“绝不道歉、绝不赔钱,绝不改变”的态度,限令宋祖德5月24日到庭履行判决。最终,宋祖德向徐大雯女士真诚认错,执行生效判决。

在我们的社会中,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批评,另一方面是对于正当批评暴跳如雷,拒绝接受。依我所见,第一被告敢怒敢言,敢于揭发不正当社会现象,针砭时弊,批评谬误,值得称道;但在很多时候,他确实是在暴露他人隐私,或者无中生有地诽谤他人。进行社会批评应当遵守批评的规则,不能暴露他人隐私,更不能无中生有地诽谤他人。超越正当批评的界限而诽谤他人,或者暴露他人隐私,都构成侵权责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社会欢迎直言批评,但强烈谴责对他人名誉、隐私无所顾忌的恶行。应当特别肯定受诉法院在本案中的态度,是非分明,立场鲜明,并且最终使侵权人认识错误,认真执行生效判决。这样的法律适用结果特别值得赞赏!

⑥ 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陈绍基受贿案

1992年2月至2009年4月,陈绍基利用担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政法委书记、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政协主席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单独或者伙同其子陈子翊、情妇李泳(均另案处理)索取及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959.5万余元。2010年7月23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决陈绍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宣判后,陈绍基未提出上诉。

点评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黎 宏

在持续多年的反贪腐斗争中,落马者不乏陈绍基一类的位高权重之辈,有过之者也不在少数。但在2010年,陈绍基案仍然引人注目,恐怕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陈绍基是2010年全国范围内所查处的最高级别的官员之一,也是广东改革开放30年来首位落马的正省级高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定期宣布贪腐案件就成为国家反腐策略的一部分,同时,在全国各地大案要案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试验区和前沿阵地的广东政坛相对风平浪静,一直没有什么爆炸性新闻。此次,对多年把持广东司法大权的陈绍基贪腐案的审结,为这段历史画上了一个句号,也对广东政坛为什么一直风平浪静有了一个交代。

二是陈绍基案当中所显现出来的官官勾结、官商勾结的网络化、系统化特征值得关注。传统的贪腐案件,是掌权者利用对方有求于己的状态而乘机敲诈或者收受财物,往往是一对一的单线的权钱交易,当事人之间往往是一锤子买卖,事情办成之后可能就到此为止,没有下文。但是,从陈绍基案中所披露的事实来看,这种传统的一对一的权钱交易方式已经为另一种政商勾结的网络化、系统的“利益传送”方式所取代。在这种方式当中,官商之间俨然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部,政商纠合寻租、相互进行利益输送,共同发财,被告人的受贿很难具体说清到底是来自哪一个人的哪一笔。这种系统性腐败行为,和传统的权钱交易行为相比,不仅损害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性,败坏整个官场的道德风尚,更主要的是使得公权力被某些特定的利益集团所绑架,腐蚀瓦解国家整体的法律秩序,进而对统一的政治法律国家的统治秩序形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陈绍基案中所反映出来的现象恐怕是今后反腐工作所要关注的重点。

⑦ 广东中谷糖业破产重组案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号称“广东糖王”的广东省湛江市龙头企业中谷糖业集团,因资金链断裂而不能清偿到期的巨额债务,集团法定代表人坠楼身亡,广州、北京、山东等地的债权人蜂拥追债。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考虑到30多万蔗农的利益,提出只要不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将拖欠蔗农的2454万多元甘蔗款不列入可供分配资产中进行分配,由投资人另行出资全额清偿。这一方案最终赢得投资人恒福糖业集团的认同,并在债权人会议上一致通过。中谷糖业集团破产重整债权清偿会议于2010年9月15日在湛江举行。按照《破产重整项目投资合同》的约定,恒福糖业集团将第一笔投资款4.065亿元和2454万多元蔗农甘蔗款打入管理人指定账户。第一次清偿的款项,包括全额受偿的1142余万元工人工资,国家1615万余元税费足额上缴;抵押债权100%受偿,普通债权受偿率达28.3%,均先领取一半。其余款项将在第二次清偿中支付。至此,涉及粤桂两省30余万蔗农、2260名糖厂职工、410户债权人,确认债权额19亿多元的中谷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整体破产重整案初步画上句号。

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俊海

根据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破产重整安排,中谷糖业拖欠蔗农的2454万多元甘蔗款不列入可供分配资产中进行分配,由投资人另行出资全额清偿,体现了能动型司法和服务型司法的裁判理念。在公司破产重整案件中,人民法院大有可为。破产重整的方式丰富多彩,本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关键在于法院的裁判思维要创新。在不伤害重整企业的债权人利益的前提下,由破产重整的投资人负责清偿蔗农债权,就跳出了破产重整企业可供分配资产的圈子,找到了解决农民债权清偿的新资源。因此,要大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法官队伍。

也许有人会问,法官为何特别重视蔗农的利益保护?答案很简单,蔗农的权益虽然在性质上界定为债权,但人数众多,涉及千家万户蔗农的生存利益,因此已经具有社会公共利益的性质。对于具有社会公共利益性质的债权,人民法院理应旗帜鲜明地予以保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对于涉及“三农”领域的破产重整案件予以特别关注,本身就是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细胞。企业的健康与否直接牵涉到债权人、消费者、劳动者、供应商、当地社区和其他许多利益相关者。因此,企业维持原则是现代商法的一条基本原则。即使企业达到破产界限,也要尽量避免走向破产清算程序,并尽力把破产企业引向破产重整的阳关大道。中谷糖业破产重整的方式既保护了蔗农的合法债权和种植甘蔗的积极性,也维护了重整企业的存续与运营,还兼顾了投资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合理利益诉求,可谓多赢之举。

⑧ 罗彩霞维权案成功和解

2004年9月,在时任湖南省隆回县公安局政委王峥嵘的操作下,他当年高考成绩为335分的女儿王佳俊,冒用湖南省邵东县一中高中毕业生罗彩霞之名,被贵州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2009年3月,罗彩霞在申办开通网上银行业务时被拒,随后确认为高中同班同学盗用自己身份证信息。此后,罗彩霞以姓名权、受教育权受到侵害为由,将王佳俊、王峥嵘、杨荣华、邵东一中、县教育局、贵州师大、贵阳市教育局、唐昆雄等8被告告上法庭。

去年8月13日,罗彩霞被冒名上大学案在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案件由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合议庭人员异地在长沙审理。4个多小时后,罗彩霞与各方达成和解协议,被告王峥嵘一次性给付罗彩霞赔偿金4.5万元,原告放弃对各被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立新

罗彩霞的案件在受理和审理中,始终受到各界的关注,经过多方调解,终于在当事人之间达成调解协议,各方均皆大欢喜。据我所知,受诉法院调解这个案件花费了巨大的力量。法院领导亲自出面,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促使双方当事人能够真诚面对,化解矛盾,增强团结。代理律师也做了很多工作,终于调解达成协议,将这个舆论关注热点的案件调解解决,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也符合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纠纷案件注重调解的原则。对此,各方都很满意。

在本案的审理中,也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在调解中,天津法院移师湖南开庭,固然有方便当事人诉讼的优点,但确实也有增加诉讼成本的问题。二是调解达成协议的赔偿结果,与罗彩霞主张赔偿的数额相差较大。三是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只有罗彩霞出庭,被告方基本上都是律师在出庭,因此,达成调解协议基本上是原告与被告的律师在协商,不敢说这就是从根本上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因此,本案也有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调解是否会以牺牲受害人的利益为代价?第二,一个普通的民事争议案件动用大量的司法力量去做极为艰苦的调解工作,为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调解结果,是否特别值得?第三,一个普通的侵害姓名权民事争议,结果被炒作成一个特别敏感的案件,是没有道理的。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民事争议处理,如果能够这样认识,案件的受理和审理就不会有这些波折。

⑨ 山西蒲县原煤炭局长敛财数亿案

“山西蒲县原煤炭局长家财数亿,有35处房”的主角郝鹏俊出资成立的蒲县成南岭煤业有限公司,在与蒲县远中洗煤厂等22家企业业务往来中,销售原煤直接收取差价而不进行申报,逃税1871万余元,逃税额最高占到应纳税额的82%。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采用虚构、夸大、骗取等手段,两次超限额购买炸药共63.5吨、雷管19万多枚。

2010年4月15日,山西省蒲县人民法院对该县成南岭煤业有限公司逃税案一审判决:被告单位成南岭煤业有限公司因犯逃税罪、非法买卖爆炸物罪被判处罚金9860万元;公司实际控制人、蒲县煤炭局原党总支书记郝鹏俊因犯逃税罪、非法买卖爆炸物罪、挪用公款罪、贪污罪,数罪并罚,被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郝鹏俊之妻、蒲县民政局原副局长于香婷因犯逃税罪、非法买卖爆炸物罪被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两被告人各处罚金8500万元;于香婷之弟、成南岭煤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于小红因犯逃税罪、非法买卖爆炸物罪,被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5600万元;追缴被告单位逃税款1871万余元和郝鹏俊赃款48万元上缴国库。

点评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黎 宏

本案之所以为人所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被号称为山西煤焦领域反腐“第一案”;二是属于被查处的级别最低即科级干部中的亿元贪官。但是,这种说法,明显具有新闻炒作的色彩。被称为“亿元贪官”的郝鹏俊案中,尽管郝鹏俊“家财过亿、富可敌县(其所在的山西蒲县)”,但其中,被认定以贪污、挪用手段所得的只有区区几十万元,其上亿家财主要来自其一边当监管煤矿安全生产的政府官员一边当煤矿幕后老板的所得。

郝鹏俊案表明,切断官煤勾结的利益链条才是消除矿难事故的最有效手段。近年来,由于矿难频发,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便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虽然党和国家对此一直予以高度关注,也出台了严厉的措施加以防范,但违规生产依然屡禁不绝。其中原因,除了经济上高额利润的驱动让一些小矿主铤而走险之外,更多地恐怕还是官煤勾结的制度缺陷和监管缺位,让一些违法矿主有恃无恐。尽管各级政府一再发文,禁止公职人员参与煤炭经营,但是,制度上却难以防范政府官员表面上退出但实质上控制煤炭企业经营的情形;同时,监管缺位也是重要原因。媒体披露,郝鹏俊担任地矿局、煤炭局主要领导十几年期间,多次被群众举报,也经历了多次专项整治,但其主要违法违纪问题均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这些多少都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这种背景之下,司法介入也就不足为奇了。近年来,在人民法院内部,能动主义司法观逐渐流行。在国外,也有类似做法。总的意思是,司法机关应当从当前社会治安现状、立法目的、社会诉求等诸多因素出发,动态地适用刑法,考虑如何让刑法为社会服务。我国当前的司法能动主义和国外的理解之间有无关联,不得而知,但其主旨则如出一辙。在当前官煤勾结屡禁不止的现实之下,能动地适用刑法,找准合适切入点,及时介入,斩断其二者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保障社会的平稳运行,虽然有些迫不得已,但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⑩ 上海泰梦公司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

2005年2月,30岁的武汉人周娟注册了上海泰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雇用了亲戚李之召、张伟等人,通过互联网买卖企业信息、公民个人信息,大肆在网上公开“叫卖”他人的身份证号、手机号、账号、住址等“私密”信息,内容涉及房产、汽车、金融、娱乐、IT等行业,受害者遍及男女老幼,甚至连刚出生的婴儿也没能幸免,公民的个人信息被随意掌握和交易高达3000余万条。周娟事后在公安机关交代,自2005年至案发时止,她个人获利高达100万元。

8月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李之召等10名被告人进行开庭审理。法庭作出了一审判决,10名被告人均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其中9名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至拘役六个月,缓刑六个月不等,罚金4万元至1万元不等,另有1名被告人被免予刑事处罚。

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立新

这是一个刑事案件,是200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七)之后判决的一个典型案例。李之召、张伟、张修等人非法获取股民资料、机动车车主、银行客户、保险客户、高收入人群名单等公民个人信息高达3000余万条,在网上非法卖给他人,触犯了该修正案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确定他们承担刑事责任是完全正确的,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权。我不是研究刑法的,但这个案例是以刑罚为手段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典型案例,因此,借此案讨论一下个人信息以及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非常有意义。

我们每天都收到无数垃圾短信,电子邮箱里也堆满了各种垃圾广告。对此,我们都在怀疑,我们的个人信息究竟是怎样被他们得到的。这个案例给了答案,就是这些违法行为人的恶行造成的后果。奇怪的是,出现这样的问题,却没有对这些人予以法律制裁的良策,特别是没有更为有力的民事制裁。

对侵害个人信息的侵权行为民事制裁不力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立法不足,保护个人信息必须专门立法,否则就无法进行保护。我看不是这样,还是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保护的认识不够。个人信息是隐私权的内容,法律保护隐私权,就保护了个人信息。200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25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隐私权的范围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这个条文虽然还不是法律,但它明确告诉我们,隐私权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私人信息包括在内。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隐私权是侵权责任法所保护的民事权益范围,侵权责任法当然就保护个人信息不受他人侵害。因此,未经本人同意,非法收集、窃取、买卖他人信息,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都是侵权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些规定都十分明确,必须坚决执行,否则就无法遏制侵害个人信息行为的继续蔓延和发展,公民的隐私权就无法得到保障。

来源: 人民法院报

篇2:2024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

药家鑫涉嫌在驾车肇事后将伤者捅死一案,经媒体报道后备受社会关注。2011年3月23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0年10月20日22时30分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红色雪弗兰小轿车从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返回市区途中,将前方在非机动车道上骑电动车同方向行驶的被害人张妙撞倒。药家鑫恐张妙记住车牌号找其麻烦,即持尖刀在张妙胸、腹、背等处捅刺数刀,将张妙杀死。逃跑途中又撞伤二人。

4月22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

药家鑫不服,提出上诉。

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药家鑫故意杀人案进行了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依法裁定驳回药家鑫上诉,维持原判。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卫东

药家鑫案本身并不是一个太过于复杂的案件,但随着媒体的介入,药家鑫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争论。药家鑫案之所以备受关注,除被告人开车不慎将被害人撞到之后不仅不进行救助反而对其连捅数刀而导致被害人死亡这一恶劣的情节之外;还有药家鑫本人“农村人难缠”的杀人动机,使得农村人与城市人出现了地域上的身份对立;再加之部分媒体对药家鑫涉嫌“官二代”、“富二代”身份的渲染;这些加剧了民众的愤怒情绪,促成了一股强大民意的形成,以至于在药家鑫被判处死刑之后,在网络上出现了公众叫好的现象。

实际上,隐藏在该案背后的更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媒体与司法、民意与司法之间的关系,这正是药家鑫案之所以典型的重要的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都提倡司法公开,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媒体监督司法其本质就是公民参与司法的过程,媒体介入的时间、方式如何把握,才能实现公民理性、有序地参与司法?就民意与司法的关系而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和《在审理故意杀人、伤害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中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都强调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必须充分考虑案件的处理是否有利于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实际上就是刑事诉讼法第6条依靠群众原则的体现,即司法应当尊重民意,允许公民参与并表达意愿。就当下我国而言,加强公民的参与,尊重民意对于化解司法信任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也要注意协调好公民参与与审判独立的关系问题,毕竟只有理性、有序的公民参与才能真正提高司法的公信与权威。如何通过公民有序、理性地参与司法来分担法院与法官的所承受的维护司法公信与权威的重任,将他们从目前司法公信力已经饱受质疑的情况下解脱出来,是一个兼具实践与理论价值的重大课题。

② 河南“瘦肉精”案 2011年7月25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河南省沁阳市人民法院分别公开开庭审理了两起涉“瘦肉精”刑事案件,并分别以犯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玩忽职守罪依法对8名被告人当庭作出一审判决。

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被告人刘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奚中杰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肖兵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判处被告人陈玉伟有期徒刑十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被告人刘鸿林因有重大立功表现,且系从犯,依法对其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九年。

沁阳市人民法院以玩忽职守罪,判处被告人王二团有期徒刑六年,判处被告人杨哲有期徒刑五年,判处被告人王利明有期徒刑五年。

宣判后,被告人刘襄、奚中杰、肖兵、陈玉伟、刘鸿林、王二团、杨哲、王利明均不服,提出上诉。

8月10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瘦肉精”案被告人刘襄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一案公开开庭宣判,依法驳回刘襄、奚中杰、肖兵、陈玉伟、刘鸿林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判。

同日,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王二团等玩忽职守案进行二审宣判,依法驳回王二团、杨哲、王利明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判。

8月11日,河南省获嘉县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第二批“瘦肉精”案,韩文斌等7名被告人以非法经营罪分别被一审判处一年至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分别处以罚金。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黎 宏

河南瘦肉精案中的主犯等被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以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等不同刑罚之后,尽管各种声音不绝于耳,但总体上看,多数人对此还是持肯定意见的。因为,正如所说,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被告人定罪量刑,并从重从快打击,充分发挥了司法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职能。此案向社会昭示:沉疴还需猛药,乱世须用重典。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容侵犯,任何人不管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身试法,都必将受到司法的严厉惩处。

但是,即便如此,本案判决当中所显现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而且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可能仍然会引起人们关注。即刑法应当如何在保护民生上积极作为?

在法治社会,刑法所具有的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历来都是处于紧张冲突关系。近代以后,刑法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刑法既是利益保护法,也是人权保障法,即刑法既有保护合法利益的机能,也有保障人权的机能,二者之间处于对立关系。过分强调对合法利益的保护,必将对侵害合法利益侵害的处罚无条件地正当化,招致对加害人人权的侵犯;相反地,过于重视保障加害人人权的话,就会招致犯罪的增加,难以对合法利益进行保护。而上述任何一种局面的出现,都会使人们失去对刑法的信赖,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如何协调刑法保护利益和保障人权之间的关系,是当今刑法学上的基本问题。对“制造、销售瘦肉精”的行为处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判处极刑,正好就是这种冲突的鲜活体现。

在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的当今,生产、销售瘦肉精,危害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肯定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危害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但在法治社会,不管怎么恶劣的行为,其处罚都必须依法进行。

③ 腾讯QQ诉360不正当竞争案

2011年4月26日,北京腾讯科技有限公司诉“360隐私保护器”侵权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判令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三际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停止发行使用涉案“360隐私保护器”,删除相关网站涉案侵权内容,公开致歉并赔偿原告损失40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360隐私保护器”对QQ2010软件监测提示的可能涉及隐私的文件,与客观事实不符。同时,在“360隐私保护器”界面用语和360网站的360安全中心等网页中还对QQ软件进行了一定数量的评价和表述。这些评价和表述,使用了“窥视”、“为谋取利益窥视”、“窥视你的私人文件”等词语和表述来评价QQ软件。这些表述采取不属实的表述事实、捏造事实的方式,具有明显的不正当竞争的意图,损害了原告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构成了商业诋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立新

曾几何时,QQ与360发生冲突,顿时风云滚滚,硝烟弥漫,看得人眼花缭乱。经法院裁断,抽丝剥茧、迷雾散去,真相还原,还了被告一个清白。这个案件告诉我们的结论是,企业竞争必须有序进行,违反竞争规则必然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认定360侵权的主要根据是两点:第一,“360隐私保护器”对QQ2010软件监测提示的可能涉及隐私的文件,与客观事实不符。第二,在“360隐私保护器”界面用语和360网站的360安全中心等网页中对QQ软件进行的评价和表述,使用了“窥视”、“为谋取利益窥视”、“窥视你的私人文件”等词语,属于采取不属实的表述事实、捏造事实的方式,具有明显的不正当竞争的意图,损害了原告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构成商业诋毁。据此法院判令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三际无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侵权责任,是完全正确的。

诚然,互联网企业在发展中,竞争激烈,适者生存,不能经得起竞争考验者,必然退出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发展,竞争推动科技进步,互联网何尝不是如此?但是,对于正当的商业竞争,法律依法保护,超出正当竞争的范围,以侵害竞争对手的民事权利为方法,就不再是正当竞争,也不再受到法律保护,而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审理本案的法院对此旗帜鲜明,拨开迷雾,还其事实的本来面目,确认在竞争中的不正当竞争侵权责任,让360吃了败诉的官司,承担了侵权责任。这就是商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必然后果。

④ 河南“天价过路费案”重审

2011年12月15日,引发全国关注的“天价过路费案”在河南省鲁山县人民法院重审,法院依法对“时军锋、时建锋诈骗”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四名被告人分别被以诈骗罪、伪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至七年不等刑罚。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8年初,被告人时军锋通过武警干部李金良、张新田取得了伪造的武警部队车辆号牌、武警部队车辆行驶证、驾驶证、士兵证及作废的武警部队派车单等物品。2008年5月4日至2009年1月1日,时军锋使用上述假牌证及两辆货车,经由郑尧高速部分路段运送河沙。运行过程中车辆多次被查扣,由李金良、张新田出面协调,使得两辆货车顺利通行。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2008年5月4日至2009年1月1日,悬挂武警号牌的两辆货车在郑尧高速公路通行共计2363次,骗免高速公路通行费计492374.95元。

被告人时建锋在明知拉沙车辆所用武警部队车辆号牌、证件等均系伪造的情况下,从2008年10月底开始全面参与沙场经营活动。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悬挂武警号牌的两辆货车在郑尧高速公路通行,骗免高速公路通行费计117660.63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卫东

被告人因为偷逃过路费而被判无期徒刑,这在全国范围内还是第一次,由此引发了社会对过路费的收费标准、计算方法,以及法院的量刑等问题提出了强烈质疑。如同当年的许霆案因其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引发广泛质疑一样,这两起案件法官在量刑时都有机械照搬法律条文的嫌疑,所不同的是在该案再审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11年3月1日发布,并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正是由于这一司法解释将《刑法》第226条规定的犯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从20万元提升至50万元,所以才有再审时该案在认定被告人诈骗数额49万多元的情况下按照诈骗“数额较大”规定,最后被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一至七年不等刑罚,避免了像许霆案那样在法定刑以下量刑再报最高法院核准的情形,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

天价过路费再审案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第一,指控数额从一审的368万多元变成49万多元;第二,主犯从一审的哥哥时建锋变成弟弟时军锋;第三,被告人刑期从一审的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一至七年不等刑罚。除主犯变更这一因素外,该案真正引发社会关注的是被告人的量刑问题,在一审后的一个代表性质疑就是“时建锋自己说获利只有20多万,却被判处无期徒刑,这样的量刑是不是重了?”虽然天价过路费案已经审结,但是该案中涉案数额的巨大变化而导致被告人刑期的重大变化值得进一步思考,这也是我国量刑规范化改革的重、难点问题:即在定罪没有疑问的情况下,如何对被告人判处适当的刑罚,做到罪刑相适应,在社会上最为关注的量刑均衡问题上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这就需要使用量刑证据来查清量刑事实,通过量刑证据来实现量刑的规范化,从而提高量刑的公信力。

⑤ 许迈永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

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滥用职权并贪污受贿近两亿,被称为“房多、钱多、女人多”的“许三多”。2011年5月12日,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许迈永犯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此后,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认为,许迈永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索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许迈永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国有资产,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许迈永为徇私利,不正确履行职权,违规将土地出让金返还企业,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其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许迈永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且具有索贿情节,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应依法惩处,并与其所犯贪污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许迈永虽在有关部门调查期间主动交代了部分受贿事实,且赃款已全部追缴,但考虑其行为已严重侵害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故不足以对其从宽处罚。许迈永归案后检举他人违纪违法线索,经查,其检举线索均未查证属实,其行为不构成立功。据此,依法对许迈永判处并核准死刑。

7月19日上午,许迈永被执行死刑。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黎 宏

在我看来,许迈永被处死刑,一方面是其罪有应得,另一方面也是我国近年来实施的以高压态势惩治官员腐败的一个体现。在我国现阶段,尽管对官员的腐败案件适用死刑,是否合适,学界存有不同看法,但党和政府以死刑严厉惩治贪官污吏的决心和力度从未动摇。在去年实施的《刑法修正案

(八)》中虽然取消了十多种犯罪的死刑,但有关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的死刑却一个也没有取消。不仅如此,近年来,每年总有一两个相当级别的贪腐高官被判处死刑,就是其体现。

但是,倚重严刑峻法改变社会一般民众所普遍反映强烈的干部贪腐现象,其效果到底如何,历来就被人们所追问。历史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立了我国封建史上最为完备、最为严厉的反贪制度和刑罚,甚至使用了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等特殊手段,但最终还是落了个“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夕犯”的空悲切。我国建国以来,自张青山、刘子善之后,尽管死刑高悬,但贪腐现象并未消除。上世纪80年代,广东海丰县原县委书记被判处死刑,曾经轰动一时。进入21世纪之后,尽管我们一连处决了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青、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等六名副部以上级别的高官,但似乎很难触动人们内心,大家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这种现象值得人们深思。我们过于注重对贪腐个案的处理,而忽视了对产生贪腐个案环境的治理。许迈永从1995年第一次利用房地产牟利之后,十几年间,一边在腐败,一边被提拔,这种现象绝对不是偶然的。如果目前所存在的人大、纪检、监察等众多的监督部门能够发挥作用,提醒或者制衡他,恐怕他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样的结局。

多年前,我在研究单位犯罪的时候,所得出的结论是: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许多不令人满意的问题,主要不是靠聪明的人,而是要借助良好的制度,这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在一个团体之内,没有好的制度作保障的话,好人也会成为坏人;相反地,有良好的制度作保障的话,坏人也不至于明目张胆地使坏。愿许迈永案能让我们再次意识到这一点。

⑥ “股市黑嘴”汪建中获刑七年

2011年8月3日,“股市黑嘴”汪建中操纵证券市场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以操纵证券市场罪判处汪建中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1.25亿余元。据了解,这是我国首例以操纵证券市场罪判处的案件。

法院经审理查明:现年43岁的汪建中是北京首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2007年1月9日至2008年5月21日间,汪建中采取先买入工商银行、中国联通等38只股票,后利用首放公司名义通过新浪网、搜狐网、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媒介对外推荐其先期买入的股票,并在股票交易时抢先卖出相关股票,人为影响上述股票的交易价格,获取个人非法利益。

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在首放公司推荐股票的内容发布后,相关38只股票交易量在整体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汪建中采取上述方式操纵证券市场55次,累计买入成交额52.6亿余元,累计卖出成交额53.8亿余元,非法获利共计1.25亿余元归个人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郭 锋

汪建中先买入股票,后通过媒体对外推荐其先期买入的股票,再抢先卖出这些股票,构成了“抢帽子交易操纵”行为。根据证监会《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试行)》,“抢帽子交易操纵”是指:证券公司、证券咨询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买卖或者持有相关证券,并对该证券或其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以便通过期待的市场波动取得经济利益的行为。

汪建中操纵证券市场55次,非法获利1.25亿余元,但其受到的处罚却远不止于这1.25亿元。证监会对其的行政处罚是没收违法所得1.25亿元,并处以罚款1.25亿元(参见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08]42号),再加上法院判处的1.25亿元罚金,汪建中除了吐出非法所得1.25亿余元外,还被罚了2.5亿元,可谓得不偿失。这也足见管理层坚决打击股市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心。

国外一些国家如美国,对证券欺诈的法律制裁是非常严厉的,如麦道夫被判150年监禁,罚款和罚金很高。此外,欺诈者还会受到集体诉讼的惩罚,需要对股民付出天价的赔偿款。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除了加大欺诈者的违法成本外,还应从制度建设上为投资者挽回损失。具体而言,我国应建立集团诉讼制度,鼓励投资者向欺诈者索赔;应建立“投资者公平基金”制度,将违法所得和罚款、罚金归入“投资者公平基金”而不上缴国库,公平基金应分配给受损的投资者。

在我国股市低迷不振的今天,投资者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违法犯罪分子受到处罚身败名裂倾家荡产,更希望看到国家呵护稚嫩脆弱的中国股市,处处为中小投资者切实利益着想而不断采取的实际行动。证券监管部门应保持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等证券欺诈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

⑦ 浙江“银泰集资诈骗案”

2011年5月14日,丽水“银泰集资诈骗案”历时三天庭审,在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结束。季文华、季林青、季胜军、季永军、周望慧、尹温和等被告人被指控犯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抽逃出资罪,涉案金额逾55亿元,涉案集资户达1.5万余户。

11月7日,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银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季文华等6名被告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抽逃出资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季文华被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季林青、季胜军被判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季永军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周望慧、尹温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分别被处罚金10万元和50万元。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郭 锋

据检方指控,2003年后,季文华等6人隐瞒亏损真相,通过高价竞买土地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制造公司盈利假象,以开发房地产项目为由,采取由个人出具借条,各公司担保形式,以1.5%至2.5%月利率,在浙江丽水、衢州以及湖南株洲等地,向不特定社会公众进行非法集资。经司法会计鉴定,除一个房地产项目外,被告人所经营的其余房地产项目,均为亏损。55亿元集资款,虽然是以银泰公司各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名义筹集的,但实际上投入房地产的资金极少,47亿元被用于还本付息。在房地产项目未盈利的状况下,靠集资款的后款还前款。集资款中,有7450余万元被季家父子四人用于个人挥霍。

我国一直屡禁不绝的非法集资事件,实际上暴露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在多头监管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部门对非法集资实施有效监管。而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往往对非法集资视而不见,任其发展,甚至有的官员及其家属卷入其中。季家父子以1.5%至2.5%月利率,即18%至30%的年利率吸收公众存款,不少已经超出了司法部门规定的利率的四倍,已构成“高利贷”。

对民间融资进行疏导、管理,向投资者提示风险,应当是对待民间融资的正确选择。建议政府部门改进监管方式,实施民间融资的登记制。登记制是解决借款人与融资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方式。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就能有效解决高利贷、非法集资问题。试想,如果社会公众知道事实真相,他们还敢借款给季家父子吗?肯定不敢。但知道事实真相是要付出成本的。在本案中,检方凭借强制力和技术侦查手段以及会计鉴定,才发现了事实真相。作为普通公众,知道事实真相谈何容易?可能会有个别有心人发现季家父子编织的圈套的蛛丝马迹而予以警惕不敢借款,但上当受骗者还是高达1.5万余户。

⑧ 云南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

2011年1月26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云南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判决被告昆明三农农牧有限公司、昆明羊甫联合牧业有限公司向“昆明市环境公益诉讼救济专项资金”支付417.21万元和评估费132520元,该笔费用将用于治理被污染的七里湾大龙潭。

法院经审理认为,二被告自2008年6月在畜牧小区项目的环保治污设施未通过竣工验收的情况下,就陆续将承包的养殖用地分割发包给200余户生猪养殖户,并签订了承包合同。由于被告的环保设施未经环评验收合格,养殖废水渗入地下水系统,导致七里湾大龙潭水2009年11月、2010年2月两次爆发污染,经环境监测部门多次抽样检测龙潭水氨氮指标和菌落总数及大肠杆菌等指标严重超标,致使依赖该龙潭水生产、生活的农村、单位人畜无法继续饮用。对法定监测部门昆明市监测中心和嵩明县监测站连续出具的《监测报告》,法院予以采信,确认七里湾大龙潭水水质至今仍然处于污染状态。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教授 王灿发

让排污者承担污染责任的途径,过去除了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排污者给予行政处罚和加收超标排污费外,对其造成的损害只能由直接受害者通过协商、行政调处、调解、仲裁(只适用于财产损害)和民事诉讼的途径加以解决。昆明市环保局作为环境民事诉讼的原告,起诉昆明羊甫联合牧业有限公司和昆明三农农牧有限公司等两家公司,并最终取得胜诉,让被告企业赔偿417.21万元,并支付损害鉴定评估费132530元。这一诉讼开了行政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先河,开辟了让排污单位承担污染损害责任的一条新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立法对违法排污者的行政处罚限制极严,特别是对于行政罚款,往往都要规定一个罚款的上限。即使是对造成污染事故,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排污者按损失大小的百分比罚款,也要规定一个上限,最初为20万元,后来逐步放宽到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只是最近的立法,才开始逐渐对按损害大小百分比罚款的上限有所松动),这就使得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不能充分发挥其威慑作用。而且,行政罚款作为财政收入,纳入一般财政预算,也难以完全用于污染治理。行政机关提起环境民事诉讼,得到的赔偿金纳入专门的环境保护基金,就可以专款专用,避免随便挪用。

当然,对于环境污染损害,不一定都要行政机关动用行政资源提起民事诉讼,而更多地还是让直接受到污染损害者提起环境民事诉讼。然而,就目前来说,由污染受害者提起环境民事损害赔偿诉讼,往往困难重重。特别是收集证据、进行损害鉴定评估,往往使污染受害者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公益诉讼,对受害范围广泛,涉及社会公益的环境损害,由一定的机构、部门、团体、组织提起公益诉讼就是十分必要的。昆明市环保局在该案中作为公益诉讼的原告提起公益诉讼,应该说是顺应了社会的需要和环境法治发展的大趋势。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和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可昆明市环保局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对该案受理和判决,可以说是对环境公益诉讼和完善环境司法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规定的积极回应。该案的受理、审理和判决将对今后环境司法的改革与机制完善产生积极影响。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起诉资格的主体应当多样化。除了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外,还应当更多地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间环保组织,甚至热心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个人,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目前国家正在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进行修订,希望该案的实践能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法治化起到推动作用。

⑨ 仓央嘉措情诗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见与不见》因电影《非诚勿扰2》而红遍大江南北,一直被认为是六世**仓央嘉措的情诗。2011年10月19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在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中作出判决,认定广东女子谈笑靖为这首诗的作者。

谈笑靖起诉称,自己于2007年5月创作了诗作《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又名《见与不见》,并于同年5月15日首发于自己的博客。2011年3月,谈笑靖发现珠海出版社未经许可出版了包括该作品的图书《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并把《见与不见》当作仓央嘉措的作品。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邮件和博客两个证据,可以证明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内容。由于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博客或者作品曾被修改,也没有相反证据证明涉案作品是他人创作且完成时间早于谈笑靖博客上传作品的时间,法院认定《见与不见》的作者就是谈笑靖。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立新

对本案的事实看起来,是珠海出版社无意中造成著作权的损害后果,但在事实上,无意所为却正是没有尽到必要注意的过失,法院判决珠海出版社承担侵权责任,理所当然。

谈笑靖写出来情诗,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是自己的作品与读者见面,这是一个作者的创作及发表。著作权的取得不是发表,而是创作出作品。谈笑靖创作出来自己的作品,就对自己的作品享有著作权,就依法受到保护。

珠海出版社未经核实,也未征得作者同意,就将谈笑靖的作品收在其出版的文集中,以讹传讹,继续使用《读者》的错误署名,看似无意,确有过失,当然构成侵权。尽管出版社声称在其出版的文集中使用的作品含标点总共才113字,占全书比重0.007%,但是对于谈笑靖的诗作被侵权而言,却是百分之百。

在认定侵权责任包括侵害著作权的侵权责任的时候,过错是核心的要件。在有侵害行为,造成损害结果以及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只要行为人有过错,就要承担责任。审理本案的法院正确认定珠海出版社看似无意但确实存在过失的侵权责任,值得称道。其实,本案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张扬作者的著作权。在我国的民事权利保护中,著作权的保护大概属于最为软弱的一个。直至今天,在网络上侵害著作权的行为比比皆是,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在侵害著作权,盗版图书、盗版影碟、盗版软件横行于世,很少能够受到侵权责任法的制裁。一些案件起诉到法院,法官对被侵权人层层拷问,侵权人乐享其成,其结果是权利人的权利得不到保护。如果所有的著作权侵权案件都能够做到本案判决所做的那样,对侵害著作权的侵权人严厉谴责,中国的著作权保护绝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⑩ 金华吴俊东超车致人损害案

超车撞人后返回救人,一审后却说自己是做好事。2011年12月19日,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引发网友热议的“吴俊东案”,通过PPT展示该案相关证据材料,介绍案件事实和裁判依据。

2010年11月23日,被告吴俊东驾驶其父吴秀芝所有的普通正三轮摩托车行驶至瀛洲村时,在超越前方同向行驶的由胡启明驾驶的电动自行车时,对向有一黑色轿车快速驶来,吴俊东的正三轮摩托车仍以五挡的车速超车。在超车过程中,胡启明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翻车,致车上乘员戴聪球、胡启明先后摔倒。吴俊东超车2至3米后听见胡启明、戴聪球的喊叫,回头看见电动自行车摔倒在地并往前滑行后倒在路边。吴俊东随即停车返回搀扶,戴聪球、胡启明即称吴俊东这么不小心撞倒了他们。此后吴俊东打电话给其父亲,称其出事故了。吴俊东的父亲和村干部戴某一起赶到事故现场,并通过戴某打电话报警,称吴俊东驾车和电瓶车相撞,一人受伤已经送往医院。胡启明、戴聪球被送往医院时,吴俊东的父亲垫付了1000元医药费。

胡启明、戴聪球于2011年3月17日向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吴俊东、吴秀芝赔偿医疗费等共计82742.70元。6月3日,婺城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由吴俊东在交强险赔偿限额内先行承担原告损失,对于超出交强险赔偿限额部分,按70%的比例承担,共计赔偿69602.4元,吴秀芝对于胡启明、戴聪球交强险赔偿范围内的损失与吴俊东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吴俊东、吴秀芝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8月30日,金华中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吴俊东不服金华中院的终审判决,向检察院提出抗诉申请。12月16日,金华市人民检察院作出不立案决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立新

曾几何时,做好事受委屈遭错判,刘秋海案、彭宇案、许云鹤案等,在社会上掀起舆论大浪,竟然影响到社会道德水平,临危不敢挺身而出,见死不敢拔刀相助!诚然,在这里一方面确有法官判错案件造成影响的因素,一方面也有当事人撒谎的错判始作俑者。本案的亮点在于,法官在当事人虚假陈述中拨开迷雾,查清案件真相,还事实一个清楚、明白,将谎称“做好事”的肇事者还其真相,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打破了近年来指责法官的一面倒舆论。应该看到的是,在是非面前,法官顾虑重重,不能坚持原则,让做好事的好撒玛利亚人受到委屈,遭受侵权责任的谴责,这是社会不公正的表现。对此,法官和法院应当深思,如何才能够排除各种干扰,真正做到依法办案,严肃执法。

更应当看到的是,要做到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掌握好证据法则的尺度。在民事诉讼中,很多当事人的言论不是真实的,虚假陈述常见。法官的职责,就是探求事实真相,正确使用法律。在现实中,司法审判出现刘秋海、彭宇、许云鹤等案件,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官在适用举证责任上发生了错误。在这些案件中,基本上都是在原告举证不足的情况下,法官进行推定或者推论,例如既然发生损害事故,被告第一个去救助,就有可能是加害人,不然他为什么会去救助呢?在这样的推论或者推定之下,尽管证据不足,但仍然判决被告承担侵权责任,因此酿成了错判,造成公众遇到他人危险不敢挺身救助的恶劣社会影响。

篇3:2024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

一、民间借贷案件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 民间借贷案件的基本情况

作为较早发展起来的上海近郊, 闵行的外来人群数量十分庞大, 第六次人口普查中, 全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本区常住人口为1203693人, 占49.55%。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12097人相比, 十年共增加了791596人, 增长192.09%。平均每年增加79160人, 年平均增长率为11.31%。[2]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法院的民事案件数量在快速增长, 民间借贷案件的数量亦是在不断上涨, 在整个民事案件中所占比重甚至有逐年上涨的趋势。以闵行法院颛桥颛桥法庭为例, 2011年自然年度全年立案6233件, 民间借贷案件309件, 民间借贷案件占所有案件的比例是4.96%;2012年自然年度全年立案7273件, 民间借贷案件319件, 民间借贷案件占所有案件的比例是4.39%;2013年自然年度全年立案7303件, 民间借贷案件455件, 民间借贷案件占所有案件的比例是6.23%。民间借贷案件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具体见表一。

(二) 民间借贷案件的的特点

1. 送达困难, 缺席判决率高。

民间借贷案件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送达难特点, 大量使用公告形式 (具体见表二) 。如果当事人各方都能到庭, 则案件就具有调解解决的可能, 也有助于理清案件脉络, 当事人缺席会使审判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判决的周期也远远长于调解。不少借款人负债累累便外出躲债, 下落不明, 法院只能依法公告送达 (开庭传票和判决书) , 这不仅增加了诉讼成本, 也给法院的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另外还有一些担保人拒不到庭, 认为意义不大, 承担 (连带) 赔偿责任在所难免。大量案件无法送达只能采取公告形式致使简易案件转普通程序由合议庭审理, 大大延长了审理期限, 致使无法快速结案, 缺席判决率居高不下也使得公告的数量大大增加, 无端浪费国家资源, 公平正义也难以尽快得到伸张。[3]

2. 案件审理的难度较大。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理难,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体现在送达上, 无法送达则矛盾不能尽快得到解决;二体现在“实际债务”上, 一些被告对自己被诉十分不解, 提出自己已经向原告归还了全部或部分借款;三体现在民间债务的形式上, 民间借贷的形式越来越多样, 案情也越来越复杂, 审理法官需要比以前投入更多的精力查清案件的基本事实, 尤其是借款数额及用途。

3. 存在高利贷倾向。

大多数民间借贷借款时间短, 较之以往的借贷在期限上有缩短的趋势。以往借款期限多数在一年以上, 短则在半年左右, 但是近几年借款期限一般在三个月以内, 且在一个月以内的居多, 少数案件借款期限仅为10天。尽管借款期限短, 但却存在丰厚的回报, 出借人不但要求高额利息和利滚利, 还会要求违约金, 如此, 则常导致借款人无力偿还。对起诉至法院的案件, 法庭可以依法驳回出借人不合法的诉讼请求, 制止高利贷行为, 维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但对未进入司法程序的纠纷, 借款人的权益就无从保护了。

4. 部分借贷规避法律。

在审判实践中, 部分借款存在高利放贷并预先扣除利息的情形。为规避法律, 多采取以本息合计方式约定借款数额的办法, 而并不单独列明利息, 实质上已预先扣除了利息, 如出借金额为100万元, 但是出借人在交付时就扣除了20万元的利息, 却依旧要求借款人出具100万元的借条。庭审中, 借款人虽然提出合同载明的借款数额与实际拿到手的数额不一致的抗辩意见, 但其对实际取得的借款数额难以举证, 相反, 出借人却能够提供在借款人收到借款时为出具的收条, 证实并不存在提前扣除利息的情形, 借款人大多难以提供证据, 因此法院依照合同约定作出的判决与客观事实难以相符, 借款人对判决结果抵触情绪较大。按照法律规定, 借款人不得提前扣除利息, 借款人应按照实际取得的借款数额偿还借款。民间借贷中提前收取利息的做法明显违背法律规定, 系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

二、民间借贷案件的形成原因

(一) 社会上资金大量闲散

表现为:一是城乡结合部经济快速发展, 大量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了不菲的报酬, 手里有了钱。闵行作为上海较早发展的区域, 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二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城镇居民通过多种渠道也有了一定的积蓄。三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闵行招商引资使得大量外企进入, 大量劳动力得到很好的吸收消化, 职工年收入不断增加。四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旧城改造和扩建, 居民因征地拆迁得到的丰厚补偿, 作为上海近郊, 闵行的拆迁改造工作使很大一部分人富了起来。以上这些资金为了发挥更大的效益, 必然要投放出去, 从而诱发了民间借贷。

(二) 利益回报高

一方面金融存款利率连续下调。自1997年以来, 储蓄收益率大降, 从而促使城乡居民想方设法让自己手中的钱赚取更多的钱。另一方面, 一些初试的出借方已经从中得到了理想的实惠, 民间借贷的利率甚至是银行贷款利率的数倍, 而没有税负也是借款人和出借方双方皆大欢喜的事。实际办案中遇到的多数情况, 原被告间约定的利息收益都远高于银行同期收益。再一方面, 民间借贷比银行贷款到账快, 可以在短时间内筹集所需资金, 即使利息高于银行贷款利息, 但可以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或解决突发困境, 仍有利可图。

(三) 信贷门槛过高

1、信贷体制不完善, 银行贷款为避免过多风险, 始终在保安全、求盈利上作文章, 手续繁杂且需要提供等额的担保。2、闵行个体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大部分贷款企业的生产都是加工企业, 没有形成产业链, 产品种类单一, 抵御风险能力差, 致使金融部门投资方向缺失, 轻易不敢放贷。3、国家宏观调控放贷严格。近年来, 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到位, 人民银行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加剧银根紧缩, 控制信贷增长过快势头, 导致信贷资金供给趋缓, 金融机构被迫收缩信贷规模, 压缩短期流动资金贷款。4、市场体制不完善。收缩过热行业的信贷投资, 扼制原材料等价格上涨, 使得中小企业、个体户资金缺口增大。

(四) 金融监管缺位

1、近两年金融体制改革, 人民银行职能转换, 不再对企业融资行为进行监管, 民间借贷因此处于自发状态。2、新成立的银监部门主要负责对银行业实施监管, 其管理权限中未明确监管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成为客观上的监管“盲区”。3、金融管理属条条管理, 地方政府没有相应的机构及职能。民间借贷在各方面的默许之下滋生并蔓延开来。

三、民间借贷案件面临的审理困境

(一) 送达难

大量民间借贷案件无法送达被告, 不利于查明案件实际情况, 也不利于快速定纷止争。不少民间借贷案件的当事人在背负大量债务之后选择“消声觅迹”, 有的是在发生借贷之后, 为了躲避出借方追讨债务选择更换住所、电话等联系方式, 让出借方无法找到债务人;有的是在得知法院立案送达时选择临时更换住所、电话等联系方式拒绝接受诉状、传票等文书, 躲避法院传唤, 拒绝履行和原告之间的约定, 使紧张的司法资源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法院和原告在不得已情况下选择公告方式送达传票等文书, 就会大大延长审理期限, 正义无法得到快速伸张。

(二) 借贷关系趋于复杂, 难以查明其是否为高利贷

近年来民间借贷的案件, 案情趋于复杂, 借贷关系不明晰, 证据链条不紧凑, 给承办法官查清事实真相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且由于借贷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 承办法官需要不断掌握新型借贷案件的各个关键环节。在证据认定和事实认定方面, 都存在不小的困难。比如在某些案件中, 当事人之间采取每年不断加大借款本金以及各部分分别按照不同利率计算利息的方式来处理债务, 借贷关系十分复杂。

(三) 原被告之间矛盾激烈, 案件事实难以查清

民间借贷案件, 说到底就是“钱”引发的问题, 从古至今, 钱引发的纠纷是向来是矛盾最为激烈。承办法官要不断平息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争吵, 还要在庭审中逐一查清债务的具体情况。牵扯到金钱, 多数当事人会选择用谎言来争取最大的利益。如果识破谎言, 在真实与虚假之间不断游走, 需要承办法官120%的专注和高超的审判智慧。

(四) 借贷形式多样化

随着借贷关系的频繁发生, 当事人之间的借贷形式也趋于复杂多样化。闵行区作为上海的近郊, 是各地进沪人员的第一站, 在这里有各种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激烈交锋, 每种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的风俗习惯, 借贷形式也就趋于多样化。这种情况不仅加大了审理的难度, 也要求法官在坚持法治坚持公正立场的情况下学会应对各类人群, 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又要有细微的区别, 有的多做调解工作, 而有的只能以判决方式解决, 以求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

四、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对策

(一) 加强诉讼调解工作

诉讼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能够避免当事人之间因“官司”加重矛盾心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一般都是借款人久未还款, 出借人又多次讨要无果的情况下, 才诉至人民法院的, 因此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具有矛盾尖锐的特点。同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也具有借贷双方是“熟人”的特点, 借贷双方本身就是亲朋好友, 或者是通过中间人认识的。因此, 在审判活动中灵活运用调解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法院可以在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后, 先了解案件情况,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 为当事人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并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使其互相体谅,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 采用分期还款或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进行调解, 以最大程度收到案结事了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5]颛桥法庭多数以调解结案的民间借贷案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调解结案的上访率几乎为零。如若未能达成调解协议, 就要求及时确定开庭时间进行审理, 最后依法判决。

(二) 高度重视直接送达工作

为了解决送达难问题, 防止邮寄送达惊动被告或其家人, 人民法院应当尽可能向被告直接送达相关的应诉文书。受案后, 承办法官首先要与原告取得联系, 详细了解被告或其同住成年家属的准确住所, 并充分利用好被告所在地基层组织熟悉被告及其家人情况的优势, 确保及时有效完成送达工作。在被告离开住所地的情况下, 还可以要求原告一同到被告处送达。颛桥法庭对于民间借贷案件的被告, 属于闵行辖区内都是采取直接送达的方式, 2013年平均每个工作日颛桥法庭送达组和法官直接送达被告的数量接近1.2个, 这对于被告受送达率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

(三) 从严审查借贷关系的真实性、合法性

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 对于银行转帐进行的借贷, 我庭要求当事人出具转帐凭证, 确认转帐的真实性。对于现金交付的借贷, 债权人仅凭借据起诉而未提供付款凭证, 我庭要求出借人本人或者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有关经办人员到庭, 陈述款项现金交付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用途等具体事实和经过, 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承担不利后果。同时, 我庭还根据现金交付的金额大小、出借人的支付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借贷双方的亲疏关系等诸因素, 结合当事人本人的陈述和庭审言辞辩论情况以及提供的其他间接证据, 依据民事诉讼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 运用逻辑推理、日常生活常理等, 综合审查判断借贷事实是否真实发生。出现被告对借款数额、借款用途不合法的抗辩时, 承办法官要有“高利贷”、“赌债”或其他“问题借贷”的意识, 要从借据的形成过程、借据项下的借款来源、借款的交付情况及有无他人知晓等方面加强审查, 尽可能地查清案件的本来事实。

(四) 做好举证释明工作

根据法律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当事人对于自己主张的事实有责任向法庭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否则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对于被告抗辩已还款或“问题借贷”中的“问题”, 承办法官应当将“问题”确定为案件审理的争议焦点, 引导双方特别是被告围绕“问题”提供证据或证据线索, 必要时要主动调查收集相关证据, 查清案件事实, 防止非法借贷合法化, 防止当事人跟法院矛盾对立。

(五) 明确高利率标准, 惩治高利贷

为统一对高利率的司法认知, 立法部门或者最高院应出台法律、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 对高利率的涵义正确界定。根据审判实践经验, 我庭认为, “银行同类贷款利率”概念不足以完全表述高利率的内涵和外延。因为各银行利率不一, 做法不一, 政策不一, 尤其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通知》 (银发[2004]251号) 规定, 一般商业银行金融贷款利率已取消上浮区间限制, 这样利率标准更难掌握, 那么“银行同类贷款利率”不管从理解上还是操作上显得更加宽泛。为此, 建议将该规定更改为“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比较科学。同时, 为便于审理, 法院应及时掌握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各期限的利率并将此形成书面文件下发至承办该类案件的法官, 以供法官审理时参照执行。另外, 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发现存在高利贷且情形严重, 应移送公安机关, 通过法定程序给予高利贷者刑事制裁。目前的现状是, 对于发放高利贷造成严重后果应以何种罪名追诉在审判实践中值得商榷, 主流观点是以非法经营罪论处。

五、结语

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民间借贷类案件, 不仅要求承办法官不断提高自身审判业务能力, 各个法院也要针对相关情况做好调研和应对措施。显然, 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是一套系统工程, 仅依靠法院职能明显不够, 还需要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 需要在立法、执法层面不断提升规范首控能力, 需要公众的监督和配合, 不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提高民众相关法律及风险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净化借贷环境降低借贷风险, 使民间借贷行为依法、有序、规范进行, 有力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刚.浅论民间借贷的成因及整治对策[J].吉林金融研究, 2008 (11) :33.

[2]闵行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1年5月6日闵行区统计局发布于闵行统计信息网.

[3]何正伟.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涉赌情况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10 (5) :75.

[4]王敏.民间借贷案非法目的的审查[N].人民法院报, 2012-10-31 (7) .

篇4:2024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

此次评选范围为2007 年度处理完毕或正在处理的劳动维权案件,遵循三条评选标准,即社会影响巨大,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案件典型,对劳动立法进程有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案件牵涉利益主体广泛,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主办方表示,希望藉此活动推动劳动者提高维权意识,正面引导劳动者依法维权,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评选过后,承办单位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还将邀请专家进行点评,以期为我国的劳动法制宣传贡献一份心力。

2007 十大劳动维权案件

1. 【非法用工】 山西洪洞“黑砖窑”事件揭开非法用工黑幕,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2. 【农民工工伤& 劳动关系】 未签劳动合同农民工工伤维权,北京法院以人身损害判决用人单位赔偿张先法85 万元

3. 【计时兼职人员的工资标准】 广东等地“洋快餐”违规用工事件被查处

4. 【强迫辞职以规避《劳动合同法》】 广州番禺200 员工被迫辞职再入职,劳动监察部门认定无效

5. 【同工不同酬】 合同工与正式工同工不同酬,湖北武汉31名幼师讨说法

6. 【就业歧视】 拒用乙肝病毒携带者,浙江杭州可口可乐生产商被诉就业歧视

7. 【工会主席维权】 北京某公司工会主席遭解除劳动合同,法院判决撤销

8. 【工伤认定时效】 受伤一年半后申请工伤认定被拒,上海法院判决劳动部门违法

9. 【追讨加班费的时效】 追讨四年多的加班费,广西职工邓小雄终审胜诉

篇5:2024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

法学教学案例网

1月16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2014年十大典型案例。两岸同仁堂商标权之争、执行20多年的继承权公证规则被判无效案等,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1.两岸同仁堂商标权之争——北京同仁堂告台北“中华同仁堂”商标侵权 随着以同仁堂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在台湾播出,“同仁堂”品牌红遍海峡两岸,尤其在台湾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据了解,“同仁堂”源起乐家老铺,是乐氏家族创立了“同仁堂”。由于中国内战,1949年乐家第十三世二房乐崇辉去台;四房乐松生主持北京同仁堂经营。2012年,一家注册于台北的中华同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入中国大陆,在江苏常州开设“中华同仁堂”药铺,并在其网站中突出使用带有“同仁堂”文字的相关介绍,称“中华同仁堂”才是正宗的“同仁堂”,“中华同仁堂”此举引起北京同仁堂公司的关注。

去年,北京同仁堂一纸诉状将台北中华同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告至南京中院。北京同仁堂公司认为,“同仁堂”商标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北京同仁堂公司才是第171188号“同仁堂”注册商标权利人。而中华同仁堂在其网站上多处使用“中华同仁堂”、“大清御用同仁堂”、“正宗御用同仁堂”字样,在常州开设 “中华同仁堂”药铺,是变相抬高身份,误导消费者。

庭审中,中华同仁堂生物科技公司则认为,中华同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经同仁堂创始人乐家后代授权,使用“中华同仁堂”标识,不存在抬高身份,误导消费者之说。

南京中院审理后认为,中华同仁堂生物科技公司持有“乐家老铺”、“乐氏御供”等商标,但从没有注册使用过“同仁堂”商标。中华同仁堂在常州开药铺后开始使用的行为,侵害了原告北京同仁堂涉案商标专用权,构成不正当竞争。

法院判决:中华同仁堂立即停止侵害行为

南京中院判决:中华同仁堂立即停止侵害中国北京同仁堂第171188号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拆除、销毁其开设店铺中突出使用“同仁堂”文字的牌匾、旗帜、装饰、广告、商品包装和名片等物品,删除其网站中突出使用带有“同仁堂”文字的相关介绍;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删除其网站上相关虚假宣传、诋毁原告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品声誉和商业信誉的宣传材料;在网站上连续30天刊登声明,以消除其不正当竞争行为给中国北京同仁堂造成的影响;赔偿中国北京同仁堂经济损失及因维权支出的合理费用100万。

2.执行20多年的继承权公证规则被打破——女子诉区住建局不履行房屋登记法定职责 今年50多岁的陈女士曾经有过一段婚姻,离婚后她独自带着女儿生活。2010年,经人介绍,她认识了男友曹某并开始交往。2011年5月,两人打算结婚。不料,曹某突然被查出癌症,一个多月后去世。在收拾曹某遗物时,陈女士发现了一封遗书,遗书中曹某称要将房产无条件赠给陈女士,曹某还亲自在遗书上签了名。

料理完曹某的后事,陈女士拿着遗嘱以及相关手续,到江宁区住建局要求办理房产登记过户手续。工作人员告诉她,“根据《司法部、建设部关于房产登记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的规定,这个遗嘱没公证过,房产过户没法办。”由于男友曹某已去世,陈女士到哪里找人办遗嘱公证呢?

通过咨询陈女士了解到,由于男友曹某已经去世,要办理公证,她必须找到曹某的所有法定继承人,只有他们都对这份遗嘱表示没有异议,并到公证处公证后,她才能拿到遗产。可是陈女士与曹某的亲属已多年没来往,也不知道到哪里找这些亲属。无奈之下,陈女士一纸诉状将江宁区住建局告上了法庭,希望法院为自己讨个说法。

江宁法院审理此案时,陈女士委托鉴定机构为男友曹某遗嘱作了鉴定,证实遗嘱确实是曹某本人亲笔所书。江宁法院审理后作出一审判决,要求江宁区住建局为陈女士办理过户手续。判决后,江宁区住建局为陈女士办理了房产过户登记手续。

3.吕宁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集资诈骗案 2009年初至2012年4月间,被告人吕宁通过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其研发出“炒股只赚不赔”的《赚钱就好》软件,以月息5%的高息为诱惑,以委托炒股协议、合作理财协议及借款合同的形式吸收社会公众180余人资金共计人民币50818000元。造成人民币35216700元无法偿还。法院认为,被告人吕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其行为已构成集资诈骗罪。依法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吕宁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4.何胜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

2012年10月,被告人何胜泉在信息公司工作期间,经公司安排通过向他人购买的方式非法获取学生家长信息114134条,被告人离开该公司后仍将上述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存于其笔记本电脑内带走,并以1850元的价格再次向他人购买学生家长信息364677条。法院认为,被告人何胜泉以收买的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判处被告人何胜泉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5.汪问军虚假诉讼案

被告人汪问军系鑫沛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强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六合区政府决定关闭包括鑫沛公司在内的污染企业并实施搬迁。汪问军明知搬迁及土地补偿款不足以支付其他债权人已进入执行阶段的债务,指使会计伪造账目材料,虚增鑫沛公司拖欠强华公司借款。后由强华公司起诉鑫沛公司要求还款,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后强华公司申请强制执行,六合法院裁定冻结被执行人鑫沛公司相应的搬迁及土地补偿款。六合法院经审理认为,汪问军在民事诉讼中指使他人作伪证,其行为已构成妨害作证罪,应依法予以惩处。2014年11月14日,六合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汪问军犯妨害作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6.英赛公司规避执行被处罚案

溧水法院在执行拍卖恒力公司厂房的过程中,英赛公司提出其系该厂房的合法租赁人,根据“买卖不破租赁”原则,其对拟拍卖的厂房享有承租权。溧水法院查明,被执行人在抵押及拍卖前均未披露涉案房地产有承租事实,且英赛公司支付租金证据不足,事实上也从未实际占有和使用该厂房。因此,认定被执行人与案外人意图利用“买卖不破租赁”原则阻碍人民法院处置其财产,逃避债务履行,该行为属于规避执行行为,裁定该租赁合同无效,并对英赛公司罚款30万元。

7.郑东家暴致女死亡案

被告人郑东与被害人郑某(殁年13岁)系父女关系。郑东于2003年与郑某生母离婚,郑某由其抚养。郑东虽对郑某日常生活较为关心,但其教育女儿的方式较为严厉。2014年3月18日晚,郑东因郑某晚归,加之怀疑其有早恋及交友不慎的情况,遂殴打郑某,致其死亡。法院判决郑东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无期徒刑。

8.国内首家退市央企重整案

2014年7月10日,汇丰公司以长航油运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对长航油运公司进行重整。2014年11月28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批准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这标志着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国内首家退市央企重整成功。

9.小区餐饮油烟、噪音污染环境案

南京市建邺区融侨社区某广场正对青奥会主赛场奥体中心南门,2012年该广场建成后,通过招商,一批餐饮和旅店服务企业进驻该广场,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油烟持续对小区居民产生侵害。建邺法院受理后,督促公司经过整改,解决了排风口、增氧泵、地下车库等污染源问题。

10.王钲舜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 十倍赔偿案

篇6:2024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件

五十个典型案例的新闻发布稿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

(2012年4月17日)

各位记者:

大家上午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发布2011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和五十个典型案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是最高人民法院连续第二年在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新闻发布活动。为了使大家从不同角度充分了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我们特别邀请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向大家通报一下十大案件和五十个典型案例的评选情况,以及2011年全国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有关情况。

今天公布的十大案件和五十个典型案例,是从各高级人民法院报送的140余个案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2011年审结的400余个案件中筛选出来的,其中包括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七件,行政案件两件和刑事案件一件。这些案件都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及较大的社会影响。

最高人民法院自2007年起评选并公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至今已评选出十大案件50件。自2009年开始在十大案件之外同时公布五十个典型案例,至今已公布200件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每年评选和公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和五十个典型案例”,积极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和指导作用,这一方面展示了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成绩和力度,另一方面也为当事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维权范本,为全国法院正确和统一适用法律提供了指引,影响力越来越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这项活动既有利于促进司法公开,又有助于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以及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法治文化的塑造。发布典型案例作为司法公开的一项重要手段和内容,将会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多样的方式继续推进下去。

2011年全国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持续迅猛增长,案件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新收案件增幅较大。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知识产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持续大幅增加。2011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共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59612件和58201件,分别较上年的42931件和41718 件增长了38.86%和39.51%。2011年,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力度,积极参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知识产权刑事审判惩治和震慑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增幅较大,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新收一审案件5707件,同比上升42.96%。其中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134件,同比上升142.19%;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案件中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774件,同比上升29.87%;非法经营罪案件中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1747件,同比下降15.93%;其他案件52件。

二是专利纠纷数量持续上升。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对自主创新成果的保护需求日益强烈,专利纠纷案件数量出现大幅增长。2011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新收专利案件7819件,比上年增长35.16%;案件纷争所涉及的技术含金量越来越大,发明专利案件和涉及药品、通信和环保等高科技领域的案件明显增多。同时,案件的审理难度不断加大,审理结果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也不断增强。

三是商业标志争议越来越多。商标作为承载经营者信誉的标识,在竞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知名度较高的商标更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利器,品牌日益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创造和保护自主品牌的意识明显增强。与此相应,涉及商业标志的案件数量增长较快。商标授权确权诉讼急剧增加,商标侵权诉讼程序与授权确权程序交叉关联案件明显增多。2011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新收商标案件12991件,比上年增长53.56%。

四是著作权案件持续大幅增长。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在出版、影视制作等传统文化产业之外又出现了数字出版、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对著作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版权保护已经更多地向经济意义拓展,导致著作权案件出现大幅增长。2011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新收著作权案件35185件,比上年增长42.34%。与网络技术开发和应用有关的版权纠纷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加强版权保护与促进新商业模式发展利益平衡的重要性空前凸显。特别是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网络有关的案件在知识产权案件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

重,并且与公众生活联系越发紧密,引发了较大的关注。这个特点在今天公布的十大案件中体现得十分鲜明,十大案件中有四个与网络相关,涉及著作权、商标权、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多个领域。

五是越来越多的市场竞争行为需要依法界定和规范。通过司法解决垄断纠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1年地方人民法院新收不正当竞争案件1137件。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和商业行为模式的多样化,不正当竞争案件也日趋复杂化。尤其对于网络等新兴技术领域,相关竞争规则尚不完善,行业内也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行为规范,司法对这些领域内行为的考量要兼顾公平竞争和自由竞争的需要,同时要考虑新技术带来的变化以及对社会公众的影响,今天公布的相关案例中都体现出司法的审慎和对确立行业规则的指引。

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是人民法院服务大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统一法律适用尺度等形式加强对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努力提高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量和水平,不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上一篇:氧化风机启动流程下一篇:德育管理制度(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