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

2024-08-27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共6篇)

篇1: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

小题:

P6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P20 军事侵略

P23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P26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P31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P41 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

P60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P60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P65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P6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71 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P91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P100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P103五四运动的爆发

P107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P142侵华日军的的严重罪行

P144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P146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P150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P151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P154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P161整风运动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大题:

P10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P72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P117国共合作的形成 P183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P221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到敌人后方去,坚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可能性:

1.由于敌小我大,决定了日军在中国占据的地域越大,其兵力就越不足,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盒城镇,而广大农村则是日军统治的薄弱环节,如果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农村,钻进敌军的心脏地带则能够给日军以最有效的打击。

2.在日军的进攻中,敌后的广大地区,国民党军队已经撤退,原来的统治机构已经土崩瓦解,而日军的力量尚未进驻,这些地方一时的无政府状态,为为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创造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3.沦陷区的广大群众是坚持要求抗日的。由于民族矛盾是主要的,除少数汉奸外,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在内,都要求抗日,这样敌后抗日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

4.抗战时期,敌后农村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怕敌人封锁,可以解决抗战的物资供应,在那里能站住脚跟。

5.有一只经过长期战争锻炼的人民武装,它是敌后抗战的火种和骨干力量,它在敌后可以

动员和组织强大的人民武装。

6.有中国中产党的正确领导,它有丰富的领导农村根据地的经验。

必要性:

1. 能有效地打击日军

2.能有效地聚集发展人民群众的抗日力量 3.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

篇2: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C)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B)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A)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B)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C)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C)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C)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D)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C)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A)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D)A.梁漱溟

B.黄炎培 C.张君劢

D.邓演达

18.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B)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0.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B)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在(AD)A.1971年

B.1972年 C.1975年

D.1976年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BCD)A.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B.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D.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23.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ABC)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4.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ACD)2 A.讲学习

B.讲纪律 C.讲政治

D.讲正

25.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程和经验时指出,新时期(ABC)A.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B.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C.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D.最有效的方法是稳步前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5、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四、论述题(1、2题15分,第3题10分,共40分)1.试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答:(1)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2)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 3 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2.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2)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材料分析题

一: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喻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在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方人的方式处理。”

材料二:中国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如何,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的是英国的大炮。

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喻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他们采取何种政策?(2)在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的革命是什么?引起这个革命的内外部原因各是什么?对英国的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3)请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是从哪几个方面侵略中国的?并说明当时的通商口岸开放与今日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答:对亚洲各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4(2)答: 指太平天国运动。内因是清朝专制统治腐朽激化了阶级矛盾;外因是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英国在华市场缩小。

(3)答: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四个方面来侵略中国。区别:1)开放通商口岸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的,当时的开放是受制于人的,不平等的,今日的开放是独立自主而且平等的。

2)背景不同:今日的开放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当时的开放民族工业根本无力抗衡。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为核心。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佛教思想 2.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1789年法国大革命 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3.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贩卖奴隶D、掠夺土地

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

5.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半殖民地社会B、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

7.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

A、失业的农民B、手工业者C、城市贫民D、工人阶级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A、文化渗透B、经济掠夺C、军事侵略D、政治控制 9.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10.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A、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 B、进行传教活动

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干涉中国内政

11.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A、《万国公报》B、《民报》 C、《字林西报》D、《新民丛报》

12.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3.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4.到()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A、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C、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 D、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李鸿章B、魏源 C、郑观应D、林则徐

17.魏源在其()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夷情备采》D、《盛世危言》

18.19世纪70~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不包括()。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19.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A、林则徐B、魏源C、康有为D、孙中山

20.德国元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A、帝国主义已放弃灭亡中国的图谋 B、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勾结 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一.单项选择题 1.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A.西京 B.北京 C.天京 D.金陵

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万大洪告示》 D.《原道醒世训》 3.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A.干王 B.英王 C.翼王 D.忠王 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A.天京事变 B.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C.金田起义 D.北伐失利 5.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政局

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6.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广东水师 D.南洋水师 7.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A.“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B.“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8.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A.《仁学》 B.《劝学篇》 C.《校邠庐抗议》 D.《盛世危言》 9.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是()A.京师大学堂 B.工艺学堂 C.船政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0.洋务运动时期,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A.福州船政局 B.天津机器局 C.湖北枪炮厂

D.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11.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主要著述是()A.《日本变政考》 B.《仁学》

C.《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

12.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在天津主办的报纸是()A.《国闻报》 B.《时务报》 C.《京报》 D.《大公报》

13.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A.京师大学堂 B.广方言馆 C.时务学堂

D.广州万木草堂

14.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各省书院改为()A.预备学校 B.私塾 C.高等学堂 D.专业学会

15.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A.新式海军 B.新式陆军 C.新式炮兵 D.新式骑兵

16.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A.京师大学堂

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C.改革财政

D.改革行政机构

17.《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所依据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A.甲 B.保 C.两 D.伍

18.洋务运动中,左宗棠率领的用洋枪装备的军队是()A.鄂军 B.淮军 C.新军 D.川军

篇3: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

一、当前的《纲要》课程考试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一是引导功能不强。合理的考试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不少高校的《纲要》课程考核, 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仅起到了知识学习导向的作用, 学生只注意知识学习, 不重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平时不认真学习, 考试时则高度紧张;只关心考试结果, 不重视学习过程;只习惯于课堂听讲, 不擅于独立思考与质疑。

二是发展性功能欠缺。《纲要》课程教育的目的除传授知识外, 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面对生活与学习时应有的行为选择与价值判断能力, 因此应发挥考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杠杆作用。然而, 现行不少高校学生平时所写的论文与调查报告是从网上直接抄袭而来, 教学目标中预想的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在考试题型方面, 不少高校的考题多为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等客观题, 即使是作为主观题的论述和分析类题目, 出题者也在题目上给定了论述、分析所需要的原理, 如要求学生“用××理论论述××的正确性”, 让学生用书本的原理去“套”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种考核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 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才能的发挥。

三是激励功能不足。合理的考试应该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创新思想、创新实践的重要手段。但当前不少高校的《纲要》课程考试, 教师都按照统一的标准答案踩点给分, 答案内容主要依据书本或课堂讲授内容。这种评分标准导致学生的创新观点不但得不到激励, 甚至还会被认为是错误观点;在课堂讨论、课外学习与社会实践方面能主动质疑, 参与课堂讨论、课外能自主学习并进行创新实践的学生在课程成绩方面也得不到反映与激励。这样的评价标准, 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创新行为将会被扼杀。

四是考试的测评手段不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方面的能力, 是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不少高校《纲要》课程考试重点只在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识记情况, 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价值观判断方面的能力却很难得到反映;由于对学生平时成绩考核费时费力而且有一定难度, 教师往往采取依据出勤率来考察学生的平时成绩[1], 而课程成绩则以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为主要依据。这样的考核, 学生只要根据教师上课的重点进行突击, 就能轻松过关甚至得到高分。而主要依据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的课程测评, 偶然性和风险性都比较大, 考核结果也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努力程度与能力情况。

五是诊断反馈功能不全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通过考试考察学生学习情况, 而且要通过考试了解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保证教学始终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进行。但目前多数高校的考试被安排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2], 不少教师把考试当做例行公事, 课程考试结束之后只要登记成绩、填写考试分析后上交, 课程教学便算终结。这样的考试仅起到评定分数的作用, 失去了对教与学的检查、诊断的功能, 学生甚至不知道答题的对与错, 教师也无法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更无从谈起。

二、《纲要》考试改革的实践

针对《纲要》考试存在的以上问题, 近年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 发挥考试的导向性功能

在考试成绩总评上, 学生的总评成绩由以下几方面组成:学生参与 (包括上课出勤率、课堂讨论、网络讨论) , 占15%;期中小论文, 占20%;社会实践, 占15%;期末考试占50%。在期末考试内容上, 将自我学习与课堂学习的体会与收获列入考核内容, 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分数的杠杆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课外自主学习老师通过BB教学平台发布的参考书籍与文章, 观看近现代突出创新人物视频, 开展社会实践, 从而丰富自身知识、学习创新品质、训练创新能力。

(二) 发挥考试的发展性功能, 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

如在课堂成绩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讲述下一专题讲座前, 我们让学生针对专题内容提出问题, 以此作为课堂成绩评定的一个依据。在课程论文写作方面, 为了避免学生抄袭网络文章, 我们引导学生将课程论文写作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相结合、要求学生以近现代地方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变迁史作为课程论文的选题范围。在期末考试内容上, 体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在试题形式上, 既有考学生学习过程收获的体会心得、也有材料分析题或小政论文型试题。通过以上做法考查与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如发现问题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和观察力, 创新思维能力、从微观的角度了解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学术研究能力。

(三) 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必须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为此, 在社会实践方面的作业, 我们允许学生选择观看老师指定的教学视频后写观后感, 也可以回家乡进行“口述历史”式的访谈调研;可以选择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后用图片与文字结合的形式介绍参观后的体会与收获, 也可以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通过情景作文的形式再现当时的历史事件, 或者通过自拍自演的形式制作成一段情境短剧;在期末考试方面, 采用必做题与选做题相结合。在作业完成形式方面, 既可以单独完成, 也可以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

(四) 实行个性化考试

在课程论文方面,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籍贯的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提出不同的论文选题, 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近代西方传教士在××的活动与作用评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近代××工人社会福利研究”等等一系列论文选题供学生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祖籍与专业情况选择与自己家乡及本专业相关的选题作为论文题目,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较好地避免学生通过网络抄袭论文的现象, 使考试成绩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促进。

(五) 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如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亮点和独到见解, 对学生在课程考核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其创意中的不成熟、不完善之处进行思路点拨, 帮助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将有创新观点的文章或试卷答卷上传到BB教学平台的“优秀学生作业与答卷”栏目给予表彰并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在课堂讨论与期末考试方面, 通过一些开放式题目, 给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试卷答案上, 不采用按标准答案踩点给分的评分办法,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分, 有新见解、新思想的可以给优秀成绩甚至该题可以满分。鼓励学生以自己写的论文参加一年一度的学院的学术基金申请, 其中优秀的课程论文教师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后鼓励学生向相关刊物投稿, 并收入《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论文集》里集中出版。

(六) 发挥考试的反馈功能

对平时作业与测验反映出来的问题与疑惑, 及时通过课堂评讲进行分析与解答。对学生在考试试卷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 通过BB教学平台的“考试答案与结果分析”栏目反馈给全体学生, 使学生通过参考答案与考试分析及时了解自己在知识掌握、问题分析与解决、价值选择与判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从而在对比分析中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蕴哲.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办法改革[J].中外教育研究, 2009, (4) :34-35.

篇4: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互动教学探析

【摘 要】作为高校必修课程之一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需要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而为了让学生在沉重的历史知识、枯燥的政治知识的学习中,更为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其内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善于交流、敢于表达,并在集体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互动式;教学模式

【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有效互动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3szxm04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53-02

前言

互动教学模式注重教师与学生,还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通过教学场景的设定,合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多项要素,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合作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1]。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差异性,通过教学课堂的转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个性化发展平台,从而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完善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本文主要结合课程内容,并充分利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以及传统考评方式改革的条件优势,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模式。

1.以教师的“先动”作为互动教学的基础条件

课堂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重要过程,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找到学习和训练的重难点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所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先动”作用,即通过教师的引导作为互动教学的基础条件。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总有效率,需要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储备提出更高要求,即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除了需要了解课堂教学的大纲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外,还需要广泛收集与课堂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新闻、史实还有重要人物的分析等,以进一步完善互动课堂的教学体系。

如《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维新变法之所以会失败的原因,以及失败后留下的教训。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是关于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师在前两节内容的教学中,已经对农民群众的斗争形式,以及引发斗争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包括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衰落等方面原因的分析,所以学生需要对这一类问题形成基本的解答思路,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作为突破点,让学生结合前期学习内容开展互动、合作学习。学生解决问题形成的思考能力、参与课堂的组织能力均与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只有将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才能保证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维新运动”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维新变法的原因作为课堂讨论重点,开展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解析和引导下,全面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2.以学生的“主动”作为互动教学的关键因素

课堂教学活动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在与学生互相交流过程中,能够更为全面了解学生学情,进而合理调整自身的教学目标与计划;而学生在与教师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对自身的解题思路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在逐步探索中,形成自身解题思路,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活动教学课堂上的“主动”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决定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判定标准之一[2]。所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拥有足够大的空间发挥自身主管能力型,给予学生发挥自身才能的平台,可以确保学生学习的质量。

如《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思想潮流的特点,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传播,以及五四运动兴起的历史意义等内容,从大的层面上看,是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在新时期革命的思想路线抉择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之后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新中国革命的胜利,给我们国家的命运带来了哪些影响。这一些学习均需要学生主动去理解和体会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互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即抛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前期所学知识,并主动查找相关材料进行验证和解决,让学生在收集材料、合作讨论,以及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综合分析题的解决技巧,并能够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协助和参与课堂活动的开展与组织,是教师教学活动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3.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为教学重点

互动教学课堂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保持良好沟通关系的基础上,促进课堂的良好互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学术性交流,包括问题的探讨,知识的传播和接受,或者是情感上的交流与触碰等,均是良好的教学课堂互动性表现[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融合思想政治知识与历史知识两大模块的内容,大部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常处于尴尬的关系,具体表现在教师枯燥地讲课,长篇大论地讲述课程内容,不关心学生的接受情况,无课堂交流,导致学生出现听课倦怠情况,甚至对这一门课产生厌恶心理,不利教师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也不利于互动教学课堂的开展,所以教师有必要积极开展并坚持“互动性”教学课堂的关系组织。

如《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国民党政权所特有的阶级性质,在其统治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中国发展战略重心发生转移的原因和特点,最后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等方面,在重难点的教学任务设定中,则要求学生着重理解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深刻内涵。政治理论性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其引发的历史原因和根源,并以全局观念看待问题发生的本质,才能真正做到理解、掌握和应用。所以,教师在开展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应用,包括问题提问、问题解析还有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与学生的问题交流与竞争,不仅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目的,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互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思想上提升,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4.以“研讨”形式作为互动教学课堂考评标准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传统课程考评方式上,主要是取40%的平时成绩和60%的闭卷考核成绩,虽然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我发挥空间,但仍然缺乏科学合理性,且平时成绩的分数考核中,大部分由教师个人评定,一定程度上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能力,而“研讨”形式的考评方式,则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研讨会,并根据学生的研讨结果,结合平时课堂表现,作为课程结束后的考评标准,其中研讨分数的评定由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共同评定,以确保分数的合理性[4]。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主要包含反对侵略的斗争史、新革命道路的发现与探索还有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发展,要求当代大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能够理解到国家发展和繁荣昌盛的原因,以及自身所担负的历史责任感,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主动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承担责任。所以在整个课程的研讨内容中,教师需要精心挑选题目,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每一组的成员为5到6个人为宜,每一份小组均共同合作完成一道题目,并通过PPT来讲解研讨内容,其他小组则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评分,最后结合教师的评分结果实行综合评定。如研讨题目“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等,需要提及的内容则需要包括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还有相应的实践作用,并突出表现理论的正确性和价值性。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中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激发和鼓励等方式,增强学生在教学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则需要在师生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成立完善的互动教学体系,即教师设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适宜的教学情境,提出有意义的合作探究话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并在与教师保持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我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意义。同时,为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互动式教学氛围,教师还有必要实行考评方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赵嘉敏.《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06-110.

[2]夏襄君.高校情景剧互动教学法创新——以《纲要》课程为例[J].法制博览,2015(32):298.

[3]张颖.探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历史人物评价专题讨论为中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109-111.

[4]周文宣,唐平,罗剑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讨型教学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01):110-113.

通讯作者:

篇5: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

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 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汇入英、法军队展开英勇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势力应有的教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其失败的教训是:

第一,太平天国以宗教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宗教教义不是科学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二,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他们把《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但是,删去的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却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第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19世纪60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其性质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支配后者。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图以吸收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巩固和维护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经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第三,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教训: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法改变中国社会贫病挨打的局面,也无法真正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其政治实践和理论思想,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时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虽然未能成功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由于当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基础还相当狭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十分弱小。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而是把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正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决定了维新运动的失败。教训: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这场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第四章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主要是: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理由是:首先,分清敌友是任何革命的首要问题。以往的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对于这个在长时间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给予了一个基本的解决;其次,是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大问题。以往的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未能充分地发动群众。这种情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不久,也有了一个根本的改变。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第四,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主要特征是: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 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第二章 如何认识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及作用? 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深爱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2,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农民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没有理论指导),政治上(提不出彻底的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组织上(宗派主义)的致命弱点.3,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同样不能取得胜利,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性决定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制义的斗争的失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第三章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用各种手段破坏、干涉中国革命,与国内的反革命派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

2、主观上,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教训(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3)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4)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第四章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意义: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篇6: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指挥失误

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

5.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6.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开

D.石达开

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

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民用工业

B.创立新式学堂

C.派遣留学生

D.兴办军用工业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着作是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

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A.《阿

Q

正传》

B.《狂人日记》

C.《药》

D.《祝福》

1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保路运动

D.五份运动巧

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和森

D.杨鲍安

年11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是

A.上海机器工会

B.北京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C.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D.中华全国总工会

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年,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

A.佟麟阁

B.赵登禹

C.谢晋元

D.张自忠

20.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

A.战略防御的序幕

B.战略转移的序幕

C.战略进攻的序幕

D.战略决战的序幕

年,国民党宪警制造的镇压爱国学生运动的惨案是

A.五册惨案

B.校场口惨案

C.下关惨案

D.五二

O

惨案

月,毛泽东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着作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将革命进行到底》

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

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B.完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C.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年底到

1952

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运动是

A.肃反运动

B.整风、整党运动

C.“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建立的经济特区是

A.珠海经济特区

B.汕头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海南经济特区

年,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是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三步走”

C.“两个飞跃”

D.“两个大局”

29.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l

l

30.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与时俱进

B.快速发展

C.改革开放

D.以人为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年,直接参与领导武昌起义的革命组织是

A.共进会

B.文学社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年至1922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扞卫辛亥革命成果进行的斗争有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运动

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A.自由

B.和平

C.民主

D.团结

月至

1949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5.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构成人民民主专政主要联盟的阶级是

A.工人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包括

A.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B.关于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C.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

D.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

37.土地改革完成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

A.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38.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逐步实现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9.我国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包括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4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

A.公私合营

B.加工订货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是什么?

(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段三重压迫与剥削,革命性的最强。

(2

(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2

分)

(3)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42.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弱点和局限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脱离人民群众。

43.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

用是北伐胜利的主要原因。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4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

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

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

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

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7.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3

分)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

决。

(4

分)

这一学说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3

上一篇:初任公务员心得下一篇:小学生团队合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