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劳动就业工作总结

2024-09-10

社区劳动就业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社区劳动就业工作总结

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总结-社区就业工

作总结

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总结

在区政府、街道党工委领导、建设局物业指导下,****社区工作站积极做好辖区16个物业管理单位的桥连工作,为辖区管理处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共同努力创建实施“双年”,营造和谐社区、平安社区。

1、年初,****社区工作站成立了物业单位联席会,每月不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各物业单位轮流策划会议主要内容及地点,建立一个平台让各单位交流工作经验,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在会议中提出并讨论,兄弟单位也能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解决

彼此的困难。

另外,工作站也能在联席会议中要求管理处配合好社区的核心工作,将上级主要文件精神传达到各物业单位。同时,也围绕这些核心工作,安排好各管理处的主要任务。

2、在物业单位联席会议的基础上,辖区管理处与社区工作的联系更为紧密。物业管理单位对社区的各项工作都很配合,只要工作站有需要的,物业单位都全力以赴,全力配合社区工作。特别是对于社区计划生育、出租屋管理、卫生、联防、维稳、治安、人民调解、信息反馈等各项工作,辖区各物业单位均已当成是本单位的工作,要求管理处上下工作人员都全力配合。对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管理处也一直积极参与。

3、****辖区内小区的业主委员会选举

做好辖区内小区的业主委员会选举,选举出真正无私并以为小区业主服

务、得到业主支持的业主委员会成员。在今年,****社区工作站筹备了两个小区的业主委员会选举。在9月28日到10月28日,****仅用一个月时间就顺利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业主委员会;另外,****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的换届选举正在投票选举产生委员阶段。

物业管理改造工作。圩镇****小区正准备进行物业改造。物业改造工作比较繁重,需要小区业主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工作就能顺利召开。

4、加强社区内各物业单位与群众居民的联系

****社区工作站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把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处、辖区单位、辖区民警、社区各组织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1月12日,****社区组织“义务治安巡逻队”到“东江纵队”参观学习,巡逻队成员包括社区党员、社区群众、辖区内单位、辖区内管理处人员。此次活动有利于加强社区群众、辖区各单位、组织的联系,有利于群众了解社区、社区了解群众,也有利于把”平安、和谐”渗透到社区各个方面。

11月8日,****社区组织辖区物业单位、社区各组织到横岗园山风景区登山。在途中,同志们打成一片,欢声笑语,携手并进,在互相帮助中彰显和谐。这次活动也深受大家的喜爱,给大家提供了互相交流、沟通的机会。

5、与辖区管理处联合组织活动,加强与管理处的联系,同时丰富小区居民活动,紧密社区、管理处、居民三者之间的关系。

今年,与********管理处合办了“卡拉ok比赛”;与****合办了“嘉年华活动”;与****合办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与咨询活动”;与****合办了“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与****大厦合办了“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等等。

根据每个小区的特点,根据居民、管理处的需要,我们组织的每次活动,都让居民群众感受到了圩镇社区是真正

地为居民服务、真正的与居民连成一条心,同时也为管理处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与小区居民联系。

在xx年,****社区工作站加强了与物业单位、辖区单位、辖区民警、社区群众居民之间的联系,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在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创建“和谐小区 和谐社区”。天秀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总结

天秀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材料

天秀社区就业服务站2016,在街道和社保所的领导下,按照街道社保所要求,以消除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核心开展各项促就业工作。天秀社区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一、为本社区失业人员服务方面的基本情况

1、真诚服务失业人员一直是天秀社区就业服务站的工作宗旨。就业服务站从宣传就业政策入手,在街道社保所 的指导下,通过政策宣传、入户走访、建立台帐、职业指导、开发岗位等多项措施,为本社区失业人员提供了全方位一条龙优质服务。天秀社区2016年共有新增及原有在册失业人员25名,本社区对所有在档的失业人员都逐一做了动态情况调查。其中有出国人员1名、残疾人员1名、隐性就业人员10名、正在上学4名,其他人员9名。

为了让每一位失业人员及时了解现行的社保政策,我们坚持入户与电话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耐心地一对一作好政策宣传工作。本社区有一个失业人员在一家医药公司就业,单位一直未给其上保险,通过对失业人员的动态监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与本人宣传就业政策以及《劳动法》的一些规定,使其与单位沟通并签定了劳动合同,单位为其入了职工基本三险,使其有了基本保障。通过对失业人员政策宣传、沟通做工作,本社区已有3人由隐性就业转为正式就业,并将档案从街道

转出。

2、从社区实际出发、积极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2016我们累计进行入户及电话走访失业人员100余人次,其中走访“4050”人员40余人,通过政策宣传使大龄失业人员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2016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共有22人,其中办理社区灵活就业18人,转档及正规就业人员3人,就业率达到%。

3、配合街道社保所下达的培训任务指标,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和培训信息,鼓励他们参加失业人员创业者培训班的培训,为促进就业奠定基础,今年先后共有3人参加了考试。此次的培训得到了失业人员的好评。

二、创建措施

1、建立并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工作制度

在街道社保所的帮助及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天秀社区建立了社区就业服务站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服务

内容、服务标准及工作流程等七项管理机制。并设立了站长、副站长、劳动协管员各一名。确保社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

2、健全各种就业服务台帐

天秀社区就业服务站设有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台帐、就业困难人员台帐、“4050”人员台帐、失业人员走访台帐、失

业人员就业台帐、灵活就业台帐、就业援助活动记录台帐以及其他类等各种就业服务台帐,准确记录了各项信息及动态管理情况。

3、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多样化援助活动

天秀社区就业服务站自创建以来,每年都不定期的随时更新劳动保障宣传栏,用于长期宣传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目前共有社保橱窗1个、通知栏2处,并同时使用板报配合宣传,另外,本社区居委会的100多名社区居民志愿者也是社保政策的长期宣传者,为社保

宣传工作提供了保障。今年以来,参与街道组织的各项援助活动10次,解答有关政策30余条,发放政策宣传单、册100余份。开发用工单位4家,开发岗位32个,为本社区创建就业示范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定期走访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人员

为了使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天秀社区就业服务站本着每季度定时进行走访及动态不定时走访模式,及时了解摸清其家庭情况、失业原因、择业愿望、技能水平及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失业人员基本信息,耐心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并及时提供适合本人的就业岗位。

5、提供社区日常服务

为了营造社区居民人人关注的创建氛围,社区将街道就业援助电话及社区就业服务站电话长期在橱窗内公示,截止

到目前无一人投诉,社区服务站的

工作得到了失业人员和广大居民的共同认可。

为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使政府的促就业政策第一时间宣传到社区失业人员一直是我们的工作宗旨,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一工作,使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马连洼街道社保所

2016年12月28日

篇2:社区劳动就业工作总结

一、健全组织、加强平台建设

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社区及时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劳动保障检查网络化动态管理工作小组。紧接着,完善了各项制度及办事流程并规范上墙,做到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做到了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劳动保障的就业和失业工作,在“统筹城乡劳动保障思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为辖区的就业失业中专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管理系统,也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摸清底数、强化信息化管理

摸清辖区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是再就业工作开展的基础。我们利用“社区干部包组、组长包楼(户)、楼(户)包人”的分片责任到任的工作办法,了解下岗失业人员择业要求,掌握就业动态,并对下岗失业人员登记造册,建立台帐,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状况和就业状况,做到“六清”,即:失业原因清、家庭情况清,社保关系清,技能水平清、培训与愿望清、就业去向清。对再就业人员情况做好记录,实行定期和不定期随访和回访并做好了回访记录。

建立了“三必访”制度,即登记后未就业必访、有困难必访、信息不清楚必访。当下岗失业人员有困难时,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人员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提供各种应急帮助,并带着岗位登门造访。

三、开展各项就业援助服务:

1、加强培训、改变就业观念

发放培训券,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劳动者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宣传,促进观念转变,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树立再就业信心。利用墙报、宣传栏、横幅、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灵活就业等用工形式,转变失地农民以及下岗职工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再就业的信心。

2、积极开展政策宣传

一是大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为解决单亲家庭、“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难问题。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向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就业困难人员宣讲政策、发放宣传资料,使他们了解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二是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对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用人单位了解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好处。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不仅使用人单位得到了税收的减免以及政府给予的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单亲家庭困难补助等各类补贴,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成本和开支。同时又解决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3、“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

全力解决社区就业的难点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4050”人员的人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因此,要把解决“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继续办好绿色通道,落实好工作目标。一是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残疾人员、夫妻双方失业、一户两代人失业、单亲扶养子女失业人员这四类就业困难家庭身上。二是在就业岗位开发的方式上有所改进。

四、巩固充分就业工作措施

按就业局要求,对劳动保障网络进行了更新;按镇劳动保障的要求,完善工作台账,并顺利通过了上级部门的检查。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截止到20xx年11月30日,清康社区今年保障情况如下:

1、城南居民医保人数达1210人。

2、接收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390人。

3、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170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863人。

4、解决失业人员5人,其中“4050”人员2 人。

篇3: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社区工作介入

大学生就业焦虑是大学生面对就业及由就业产生的相关问题、情境而出现的个人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焦虑表现,是众多焦虑形式中的一种[1]。包括大学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焦虑和在选择职业之后在应对新的就业环境过程中所产生的心里紧张、倍感压力等心理状态。

二、就业焦虑的成因

(一)客观因素。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机构,负责人才输出;用人单位是使用人才的主要机构,负责人才输入;而两者都要在国家的大政策背景下进行。

1.政策调整与教育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通过行政安排解决就业,很多年轻人依赖家庭关系走向就业岗位,但是这种就业安排隐藏着一种事实,即隐性失业[2]。近年来,随着机构改革,就连这种被包装的“隐性失业”也渐渐消失,大部分人要靠自己能力进行竞争就业。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急剧增加,但劳动力市场并没有相应地扩大,此不对称性使得就业问题更加严峻。

2.学校专业设置与就业指导。高校作为人才资源的主要培养单位,未能实现各项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有些专业侧重于对理论的讲解,对社会实践不够重视,导致毕业生综合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增加了就业难度。虽然我国大多数高校也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但多是象征性的,未能得到学校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需要专业型和经验型人才进行指导[3],而学生工作处的老师多数是进行思想政治辅导的辅导员转型而来。

3.用人单位。每个岗位都对其所属的组织有一定的功能和意义,因此每个组织的领导都希望大学生一到岗位就可以融入企业,为企业谋利益,然而这恰恰是大学生很难做到的。实习生到岗位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实习期间未必能达到企业的要求,所以企业承担着用人投资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更注重经济利益,不愿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不愿支出过多实习或培训费用,导致大学生实习资源有限,减少了大学生培养能力的机会,增加了就业难度和压力。

(二)主观心理原因。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一般高于同龄其他群体,他们给自己的职业设定过于理想化,既可以发挥特长、展现个人实力,又要有较高经济收入、能体现较高的社会地位。目前很多大学生还强调专业对口,但近年来的热门专业聚集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导致就业难上加难。当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时就会产生很大的落差感,在激烈的竞争中衍生出挫败感,否定自己,慢慢陷入压力与焦虑中。

三、社区工作者的介入

对于解决就业焦虑问题,可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思路。先从外在方面帮助毕业生提高能力,获得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面可能的实质性帮助;如果这些还避免不了心理问题的出现,就要针对焦虑心理进行治疗,帮助其学习自我调解的方法,提高自我调解能力,实现助人自助。

(一)预防——外在的帮助。运用罗斯曼社区工作的“地区发展模式”,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就业技巧训练。

1.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任何就业焦虑都与特定的人生目标相关联,如果人的目标契合自己的能力,焦虑就很难产生,所以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且要从“新”开始。因为大学新生在高中进行了三年高压式的学习,认为大学相对来说是一个享受的阶段,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重视。可以依靠专业心理测试系统,对他们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调整就业目标和期望,避免陷入无谓的压力与焦虑之中。

2.进行就业技巧的训练。明确自己未来道路后,需要进行相关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和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帮助学生分析企业对应聘者的要求及用人情况;还可以联系人力主管进行模拟招聘,体验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的角色,明白如何使自己在将来的就业招聘中应变自如。

(二)治疗——认知矫正法。运用认知矫正法指导学生察觉个人的非理性观念,并通过假设最坏可能性形成理性认知,借以减弱或消除焦虑反应,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自我觉察。即罗列问题,整理问题。首先,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的所有忧愁与问题全都写下来,没有好坏之分,也无论重不重复;其次,让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合并实质性相同的问题,筛掉重复的条目;然后让他们按照“忧愁”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列。[4]这样使他们的“担忧”明确化,让他们以一种不逃避的态度正视自我。

2.自我质辩。对消极的不理性观念进行自我质辩,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行明白不理性观念给自己带来的危害,以及今后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

3.正确的自我意象。即消除在“自我质辩”过程中所意识到的消极以及错误观念。在得出理性的反应后,可以使用积极的内在对话,帮助自己消除非理性的认知,形成对焦虑的正确态度,更加乐观地面对问题。

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压力,一些大学毕业生会因为自身条件和心理素质等原因产生焦虑情绪,继而走向抑郁。其原因在于现阶段就业政策的公正化、大学生数量与劳动力市场的不对称、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不对接、用人单位的现实性、大学生个体心理素质状况和自身条件不优秀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学校范围内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解决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多方资源,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能力,促进问题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焦虑,原因分析,社区工作介入

参考文献

[1]吴致桥.学校社会工作视野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问题研究——以J大学某学院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4-04-01.

[2]李珊.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焦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工业大学,2013-05-01.

[3]秦红明.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6-30.

篇4:如何做好社区就业指导工作

社区就业指导工作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一部分,其特点是为社区失业人员和其他求职者的就业问题进行政策咨询和岗位介绍等服务。为加强社区就业指导工作,就要深入扎实地开展好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大力向广大社区居民进行宣传,为需要就业的人群提供服务。

一、加强社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落实责任制

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失业人员,必须健全组织机构。

首先,要成立劳动保障就业小组。

其次,要配置社区专职就业指导员。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再就业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流程和工作制度使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第四,在社区内进行广泛宣传,并在宣传栏上公开,让社区就业指导深入民心,促使再就业工作落实。真正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

二、广泛宣传,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指导

社区工作人员应做实、做细、深入民心,切实解决失业人员就业问题。

1.在社区内建立就业咨询站点,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在社区工作中,社区内的失业人员通过就业指导员找到工作的很少,为了能让更多的失业人员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首先社区要建立就业咨询站点,保障“三有”,即有人、有信息、有渠道。并通过就业咨询站点开展就业宣传、就业引导工作。

2.利用社区内宣传阵地,让失业人员了解现行优惠政策、法规,并发放宣传资料,创造就业机会

(1)就业指导员要积极向社区失业人员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法规。定期进行招聘信息发布,利用社区内的电子屏、宣传栏等及时发布相关的招聘信息和现行政策,广泛宣传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同时还要入户进行登记宣传,让社区的失业者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就业政策和最新的就业信息,使失业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

(2)为失业人员和困难居民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对失业人员实行“一对一”职业介绍服务。同时,掌握辖区内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失业登记、调查,建立个人就业情况的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并进行跟踪服务。建立个人就业情况的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更多地掌握辖区内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者的基本情况,为失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大力开展社区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社区就业指导工作者,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群众,为了做好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国计民生的就业工作。必须针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技能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保证每个失业的人都有岗上、有业就。

在社区里失业人员大多数都是年龄偏大的“4050”人员,受到文化程度、技术能力、专业能力等的影响,处于就业劣势。因此对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解决失业人员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要对这些失业人员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将实际情况、困难问题进行汇总,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推荐他们参加街道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就业技能,使社区失业人员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

四、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社区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企业用人信息,为求职者开辟绿色通道。一方面社区要从街道劳动保障部门和区劳动局网站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强与辖区企业的联系,积极搜集招聘信息,及时掌握他们的用工信息、空岗情况,并及时在社区电子显示屏和宣传栏上发布。对有用工需求的单位,及时向他们提供求职人员的情况,使用工单位能找到合适的人员。

利用各种招聘会,为失业人员搭建就业平台,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就业信息提供给失业人员,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

同时,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络机制,既掌握企业的用人信息,又了解失业人员的动态情况,为社区失业人员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鼓励自主创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为自主创业提供全程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有意向的自主创业人员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他们的要求、愿望,解答他们咨询问题;推荐他们参加市、区组织的创业培训,并为他们创业提供便利。同时详细地向他们解答自主创业各项优惠政策、优惠条件,对有贷款意向的人员,给予精准指导,并对他们进行跟踪,了解贷款贴息流程的全过程,把小额担保贷款、就业援助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2.继续做好再就业宣传工作,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对辖区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层次、技能和就业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做好登记工作。为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指导和帮助,以解决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激励更多的失业人员投身于自主创业之中。

总之,作为社区层面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充分就业的一项新型的就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一个崭新的事业,社区就业指导员是就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职业。社区工作人员要在社区内做好就业宣传指导工作,让每一位居民了解现行的就业政策、法律法规,使之走上工作岗位,帮助其实现就业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篇5:社区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大龙山镇总铺社区劳动保障专管员 朱丙夫

旧历即将过去,回顾今年来的工作历程,在艰辛的同时,又感到十分欣慰。在市局及大龙山保障所的直接领导下,在总铺社居委两委成员的支持下,顺利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我们的劳动保障任务。现将我们在2007年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业务过硬,理论吃透,是做好一位基层专管员的前提。今年九月份通过招考,参加了市局业务培训班学习,通过为期10天的强化学习,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专业化。同时,在市劳动保障局、大龙山保障所的重视下,学习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十七大”报告专题报告会(人大代表杨基凤主讲)。我们社区通过向居民宣传,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他们还学会了用法律来保护自己。2007年11月我们在社区内对22个用人单位进行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没有发现1例欠薪单位。

二、努力提高诚信,搭建小区服务平台。

在小区内,为使专管员形象达到一个“品牌”效应,首先,从提高诚信开始。为此,我们建立了便民服务薄,让老百姓“件件事情有着落,句句问话有回音”。我们所做的具体工作如下:

1、实施社区“民生工程”,及时申报达龄人员统计表。

总铺社区是大龙山镇大社区之一,截至2007年11月总人口3511人,1118户。目前,已有440人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每月每人可领取100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是被征地农民的一大民生工程,在社区居民生活中,也是最敏感的问题。2007年11月份,我们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对达龄人员的统计,共有208人,进行了登记造册,并填表、公示、申报工作。由于我们工作细致、迅速,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赞赏。

2、强化就业者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目前,我们在“政府指导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原则下,为充分创建再就业社区活动,面对社区就业者采取“两条腿”走路。

首先,有劳动技能的就业者,根据市场调节,及时提供灵活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据统计,我社区灵活就业人员占剩余劳动力的95%;其次,对于劳动技能较低的劳动力,我们先摸排,向他们下发《农民工培训岗位愿望表》,然后,再根据劳动力的愿望,采取集中培训学习,以强化劳动者技能,提高自主择业能力。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我们正向22个村民组下发《农民工培训工作调查表》。

3、做好劳动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作,并跟踪服务。

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在大龙山保障所的指导下,完成了对向科、二轻等单位的《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工作,通过层层把关,严格审批有8人已拿到《优惠证》,其中: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潘爱红、何凤兰、王菊凤等3人。同时,我们还对他们进行了跟踪服务,使他们觉得来到劳动保障部门,像回到了“娘家”。

4、打响“劳务输出”品牌战,构建和谐小区。

我们通过对“灵活就业”家庭的摸排以及其它家庭“剩余劳动力”的统计,经过15天时间,摸排了1118户,走访询问了3511人,社区剩余劳动力达1234人。推荐了常年就业岗位28个,2007年劳务输出人数达511人,为构建和谐小区,铺平了道路。

三、新年即将到来,以百倍的信心,再创辉煌。

目前,我们虽然取得了成绩,但由于工作经验缺乏,起步晚,基础工作依然薄弱。在新的一年里逐户调查摸底掌握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对社区内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流动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参加社会保险人员进行彻底入户调查,全面摸清本辖区内人员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就业意愿、就业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状况等基本情况,分类建档、建立数字库。努力做到社区“五清”,即成人生活状况清、择业意向清、就业能力清、就业状况清和社会保险清。将这些有计划、有步骤地纳入管理范围,建立各类台帐,并计划录入微机,便于信息化管理。

篇6:社区劳动就业工作总结

——**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提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就业服务水平和就业援助功能,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形成促进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工作目标

2008年底前,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劳动年龄内(除在校学生外)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就业率达到96%以上,基本无“零就业”家庭。

三、具体措施

**社区现有劳动能力人员2475名,其中失业人员632名,正常使用中的有70人,低保12人,残疾15人,困难家庭10人,实际失业的有73名.**社区结合本社区实际,实现充分就业工作全覆盖,特制定以下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社区党委、居委会高度重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成立了由社区主任担任的“社区充分就业”领导小组,定期开展就业工作碰头会议,不断完善就业工作覆盖面。同时社区建立了岗位信息联络员队伍,由社区各行政小组长、在职党员、在册党员,各类志愿者队伍组成。及时收集岗位信息。其次,将完善社区的各类制度,建立失业人员调查建档制度,困难失业人员跟踪服务制度,失业人员安置承诺制度。以各类规章制度的完善,提高了社区充分就业服务水平。

(二)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服务社区失业人员

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服务目标,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充分就业工作,做好政策的宣传引导者,对社区内失业人员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栏、黑板报、网站、电子屏幕和就业援助员深入失业人员家庭等多种形式,宣传积极向上的就业志愿,使失业人员正视自身条件,积极就业。对社区居民开展劳动就业政策宣传,并组织专门人员为居民解答有关再就业政策方面的问题和咨询。同时积极做好《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室与失业人员互通信息的桥梁作用,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积极向街道劳动保障部门反馈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三)以送岗位服务上门,扎实推进充分就业活动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在社区内积极开发各种公益性就业岗位,充分利用复兴南街个体老板多的特点。通过建立灵活就业组织和兴办服务实体、组织家政服务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创造一批社区就业岗位,利用街道网络信息库,获得信息后立即通知失业人员,促进社区内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同时加强与社区内各类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掌握各用人单位空岗信息,同时,建立用工需求信息库与求职需求信息库。通过社区保障室协调对号入座,从而达到在本地区内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目的。积极配合街道做好定期劳动力专项招聘会,为辖区内有需求的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四)以援助在身边活动,达到优质服务稳民心 结合社区志愿服务特色,由志愿者协办员定期走访失业人员家庭,对“零就业”家庭重点关注,及时了解掌握失业人员的就业意向和生活状况,对有困难的失业人员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积极配合街道劳动保障机构为失业人员,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组织推荐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使所有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都参与到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中。对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指导其参加开业培训,并积极宣传各项涉及开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及时全面地掌握社区内就业困难与家庭生活困难人员的实际情况,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低保”人员的认定工作,对生活困难、急需就业的人员,要给予即时就业安置,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

对社区内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定期进行摸底调查,摸清楚社区内各类失业人员底数。对社区内未就业群体进行排查,找原因、想对策。排查可采取电话排查与走访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有记录、有台帐,准确详细建立一人一档,全面掌握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等各项基础动态信息的收集,为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充分依据。建立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台帐,实行动态式管理办法,按时上报情况。并对灵活就业人员进行登记和认证管理,帮助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提高他们的就业稳定性。

(五)以帮扶落实服务,实现共享促就业

社区将在区、街道的指导下,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再就业援助活动(包括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就业宣传、就业互助,以及小规模的再就业招聘活动等)。通过社区的文艺进社区,服务活动进社区进行宣传,及时将就业信息、就业政策信息送到社区失业人员手中,最终实现由被动式就业服务向主动式就业服务的转变,由一般性、普遍式就业服务向自助式、个性化就业服务的转变,由依赖政府帮助就业向自谋出路、互助就业的转变。

篇7:社区就业工作总结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和政策,努力配合落实

社区专管员是政策的宣传员,因此准确把握好政策和文件精神,是每个专管员的必修课,专管员经常向社区群众宣传政策,让他们都能了解体会到党和政府对广大群众的关心和爱护,组织大家参与,把上级的文件精神传达下去,把群众的意见和想法反馈到上级,上传下达,确实让社区工作站充当好了政府和群众的桥梁作用。

二、将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首位,认真细致落实。

就业再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团结,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关心的事情,社区专管员积极配合上级有关政策,努力开拓就业渠道,积极搜集各方用工信息,xxxx社区专管员不论节假日,只要在哪看到合适的信息,立即抄下,并且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会,上网查询招聘信息,并张贴到宣传栏内,对于工种比较对口的,我们逐个打电话通知,同时对有一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人,专管员们鼓励他们进行创业,并且帮助他们选项目,找门面,办理免税手续,经过我们的努力,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已基本上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重新找回了自信。

三、社区每月对流入、流出的就业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婚育证明》检查,并作了细致的台账,通过检查,做到了每一位人员证件齐全,没有发现违反计划生育的情况。

四、对社区内的退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为了按时按质完成《退休人员问卷调查》xxxx社区专管员冒着酷暑,登门入户,逐一对退休人员进行调查,耐心的指导退休人员填写问卷,对于地址变迁的退休人员,我们就像左邻右舍打听,直到弄到新地址为止,在专管员的汗水和努力下,把xxxx社区的问卷调查率高达85%以上,真实全面地反映了退休人员的情况和想法。

同时我们专管员对退休人员的材料进行了重新整理,并输入了微机。

篇8:社区劳动就业工作总结

社区就业潜力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区就业占社会就业的比重也将会大幅度上升, 有利于缓解我国城镇再就业压力。带着社区就业及其就业人员社会保障这一研究课题, 我们对江苏省宿迁市区4个街道的9个社区进行实地调查, 根据对社区就业者的特点设计了问卷, 涉及收购、擦鞋、安装、装修、修理、运输、搬运、建筑、家政近20个行业。调查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400份, 直接了解社区就业人员的所想所需, 了解社区就业人员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调研的部分结果与分析

1. 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小学103人, 占25.8%;初中205人, 占51.2%;高中或中专68人, 占17%;未回答者24人, 占6.0%。

2. 被调查者以进城务工的农民为主。

在回答“从事非固定工作之前所在单位”时, 务农164人, 占41%;企业工人114人, 占28.5%;没有工作过64人, 占16%;其他38人, 占9.5%;20人未回答, 占5%。

3. 单位性质和职业分布情况:

被调查者所在单位的性质:国有和集体占9.3%, 私营占37.8%, 个体占34.6%, 其他占9.4%, 9.0%的人未回答。这些社区就业者在服务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比例相当高。

4. 工作变换情况:

调查显示, 换过1次~2次工作的占26.8%, 换过3次~5次工作的占34.7%, 换过5次以上工作的占29.8%, 没有换过工作的占7.7%。

二、我国社区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在调查过程中, 不难发现我国社区就业的潜力十分巨大, 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 目前的社区就业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全国的社区在解决就业方面都存在的通病。具体来说主要有:

1. 缺乏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保护

在法律方面, 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这种就业方式的劳动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在很多方面都不适用于这种就业情况。如固定工时的规定并不能适应社区就业的实际情况, 工作时间对于在社区劳动组织中就业的人员, 特别是那些从事餐饮, 美容美发类的人员来说无法按现存劳动法律规定执行。根据我们抽样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 他们中有6 2.8%是每周工作七天, 有7 4.7%是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另外用人单位雇用人员时“必须签订书面合同”, 对于这些流动性很大的群体也难以实现, 调查结果显示, 社区就业人员只有2 8.3%签订了劳动合同。

2. 缺乏有效的就业服务机制

推广社区就业手段乏力、开发就业岗位不足。长期以来, 各级政府强调和考虑正规就业的因素较多, 而发展社区就业的手段不力。尽管社区劳动组织已经容纳了不少就业岗位, 但很多是下岗工人、失业工人自己开发的, 政府在开发就业岗位上还明显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就业份额一般在2 0%~3 0%, 发展中国家社区就业份额也在1 2%~1 8%左右, 而我国却只有3.9%, 如果按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计算, 我国社区就业份额由3.9%提高到12%, 就可以增加2000万个就业机会。另外, 就业培训力度不够, 调查显示大多数社区就业群体都没有接受过政府或社区的再就业培训, 甚至有些人不知道有培训。

3. 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

无论是开发就业岗位还是加强社区的各种培训、开发就业基地以及建设劳动力市场, 每一项都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 资金是这些项目得以实施的基础和最为重要的保证。如2007年, 宿迁市宿城区政府将再就业资金由2006年的500万元增加到600万元。为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补贴, 企业吸纳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岗位、保险补贴, 市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保险补贴, 再就业基地兑现奖励, 免费培训, 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对有就业愿望、创业能力的“无就业家庭”, 失业人员的资金帮扶等, 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但这600万仅占当年可以支配财力的1.8%, 只能从皮毛上解决问题, 治标不治本。

三、我国社区就业中的对策和建议

发展社区就业工作, 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促进社区就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团体、用人单位、劳动者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1. 建立扶持社区就业组织的政策和法律平台

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保护社区就业者权益。首先, 要在法律上确认它的地位和作用, 着手制定其相关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 把对社区就业形式的重视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其次, 要对现有劳动和保障法律法规中不适合社区就业生存发展的规定进行修改和调整。尽快设计出一套符合其特点的劳动关系制度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如在劳动关系制度方面, 应从制度上确认多重劳动关系的合理性, 另外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也应比正规部门劳动合同更为简化和灵活。另一方面, 加大优惠政策的扶持和执行力度。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把在社区就业形式作为今后一个重要的就业渠道, 在制定有关政策时要认真考虑该群体的情况, 想方设法提供优惠, 并一定要实事求是, 考虑到政策的可行性, 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以便得到中低层群体的普遍认同。同时各部门之间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要把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要确保政策的落实, 就需要工作人员上门宣传, 遇到政策不落实的事情要主动帮助解决。

2. 拓宽社区就业岗位,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首先, 要形成促进社区就业岗位开发的有效机制, 许多街道和社区可通过物业管理网络, 直接深入居民家中, 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大量的岗位需求信息, 尤其是短期、临时、灵活的社区服务就业岗位的信息。同时, 街道居委会还有最小一级“政府”的优势, 通过建立与驻社区企事业单位共建理事会等形式, 能及时了解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其次, 要因地制宜开发就业岗位, 积极创办社区就业实体;结合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的需要, 开发托老托幼、修理维护、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岗位;结合企事业单位剥离社会职能的需要, 开发物业管理、卫生保洁等社会化服务岗位;结合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开发社区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等公益性岗位。最后, 社区主动邀请市、区劳动就业部门及有关用人单位来社区举办劳务集市, 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送岗位”活动, 有关用人单位现场招聘, 社区要组织好下岗、失业人员到现场参加报名、登记、求职、咨询。

3. 加强职业培训, 整合社区劳动力资源

如何有效地提高社区就业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和适应能力是贯穿整个社区就业发展过程的重要方面。因此, 政府和社区劳动组织提供的就业培训在内容上应以实用为主, 在培训的形式上应突出多样性。鉴于劳动者各自不同的情况, 就业服务应采取分类培训的方式, 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进行职业培训既要有针对性又要讲求实用性。所谓针对性, 就是要考虑到社区就业群体的构成, 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劣势群体的实际, 主要表现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和专业技术能力欠缺等方面。注重实用性, 要求社区就业培训主要应该围绕开发社区服务业就业岗位、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来进行, 重点应是家政服务类。例如通过培训的分类进行人员的分流、把接受培训和就业指导与享受优惠政策结合以及搭建社区就业信息平台与网络体系等。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完整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体系和较强的职业培训能力。例如, 把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延伸到街道居委会, 把职业指导的各种技能培训班开办到街道居委会。

4.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 解决资金问题。

切实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政府对社区的资金投入可以设立一个基金或者为每年应划拨的资金设定一个科学的比例, 量入而出, 专款专用, 加快资金市场化步伐, 多方筹措社区就业扶持资金。第一、政府资金的扶持重点应为公益性服务岗位。这些公益性岗位, 如保洁、保绿、保安等无法盈利, 但又不可或缺, 因此应由公益性组织承担, 费用依靠政府及相关部门解决。第二, 对非公益性社区就业组织应以提供税收优惠为主, 对他们的资金扶持可以通过简化开办手续, 在符合条件的范围内减免场地费或税收等方法。事实上, 政府每年用于社区就业方面的财政支出都是由当年实际情况决定的, 具有随机性。为了能更有效率的利用资金, 政府应该设定一定的比例或者基金。这些就需要多方面机构, 包括社会保障部门、财政局、税务局、工商局等共同商议, 结合本社区实际有针对性地落实国家的政策, 为社区就业步入正轨铺路, 为社区促进就业提供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冯进峰:对我国社区就业的再认识.合作经济与科技[J], 2005[1]:6-7

[2]高洁肖云:胡同泽.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就业障碍与对策研究.统计与决策[J]2007[5]:128-130

[3]周军:社区再就业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 2003年9月

篇9:社区劳动就业工作总结

【关键词】社区体育;高校体育生就业;社区体育指导员

On the Integration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Sports Majors and Community Sports Work

ZHAO Yang-yang

(Henan Wushu Administration Center, Zhengzhou, Henan 450033)

【Abstract】Faced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the public for sports participation,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ry to meet their needs by turning out community sports instructors needed by this age, which is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the nation, the society, the mass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Keywords】community sports, employment of college sports majors, community sports instructor

目前,高校体育生毕业后就业形势很不乐观,由于体育岗位的需求有限,而每年高校体育毕业生众多,导致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而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体育的需求也很迫切。针对这一时代机遇,笔者认为可把每年毕业的部分高校体育生分配到基层社区,使他们为群众体育贡献一份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高校体育生科学的指导使广大群众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丰富余暇生活,沟通人际情感,为实现我国进入体育大国迈出重要的一步。

1 高校体育生的就业形势

高校体育生目前的就业方向主要有政府的体育官员,教练员及体育教师等,但这些岗位是有限的。许多高校体育生由于步入社会,找一份适合自身专业的工作很难,加之迫于生计等原因而被迫改行,这不得不是一种对国家和家长在培养学生体育成才路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高校体育生有较强的体育技术,加之在大学和训练期间通过大量的体育理论学习使之文化素质很高,与那些专业运动员相比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在传授技能时能恰当表达训练建议和制定科学正确的指导方针。若社会给予高校体育生一定的用武之地,高校体育生凭借自身的体育技能和理论相信会全面施展自身的优点来造福社会体育事业的。

2 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毕业生相融合的展望

2.1 基于社区居民对体育日趋增长的需求

社区不仅包括管理组织群众生活,也包括向群众提供一定的社会活动空间和服务群众。社区具有多重服务群众的功能,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组织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工作。由于现在脑力劳动者增多,人们余暇时光充裕,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多等原因使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加。许多群众在空闲时间看电视、玩电脑、下棋等让身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长时间静止状态对人身体无益,生命在于运动。且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过大,人们迫切需要定期放松自己以适应下一工作任务,而体育锻炼就能在娱乐中充分的放松身心。大多数人们现在已觉悟到体育的重要性,因此部分群众渴望体育锻炼,但受到许多制约因素使锻炼计划一直未能实施。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经费问题,许多群众不愿意花钱去俱乐部健身;二是不懂得锻炼方法,这是许多群众目前正面临的问题。体育锻炼应做到因人而异,盲目的锻炼方法会伤害人体健康。社区体育指导员会依据每位群众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经验等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使群众高效率的锻炼。

2.2 基于建设体育大国的需要

我国要真正实现从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的转变,群众参与率是关键。在经济发达国家,群众体育开展的如火如荼。不仅如此,一些国外本民族的体育甚至面向全球化发展,跆拳道就是典型的一例。跆拳道的产生与中国武术历史相比很短暂,且在技击上与武术难分伯仲。中国武术仅拳种就有129种,每种拳种都是由许多技击动作演变而来。所以武术的技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此外,武术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理念与跆拳道传达的文化相一致,都是以礼义为主要目标。跆拳道之所以比武术风靡全球在于跆拳道用与时俱进的方法来改良和以道馆、比赛为形式向群众普及和传播。中国主要是体校、武校来传播武术技能。武校体校的习练人群是儿童少年,其掌握快、身体素质好,使中国竞技武术发展很快,人才辈出,可群众武术由于外在一些局限性而发展速度落后于竞技武术。国家很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依次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等文件及在居民活动区为我国群众安装了锻炼器材等。着实有一定成效然而有些弊端也显露出来,比如上文提及的群众不懂得科学锻炼。社区体育指导员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体育项目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社区体育指导员可以根据群众对体育项目的喜好及个人的身体素质等来为群众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再加上社会以定期举行表演,比赛等为外在助动力,可提高我国群众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我国向体育大国的迈进。

2.3 基于儿童少年对体育的需求及为其树立终身体育观

儿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国一直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儿童少年成长的目标。儿童少年参加体育一般都在学校进行,社区体育的开展可以与学校体育相辅相成来共同促进儿童少年对体育的需求。社区体育很自然放松,使儿童少年享受到与学校体育不一样的休闲体育。再者,社区体育的设施便于儿童少年课外就近活动。此外,社区中会有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参与社区体育可以向儿童少年及其他人群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有助于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体育瑰宝。最后,社区体育项目活动多样,自我选择性强,可使儿童少年在通过自身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锻炼时热爱体育,这有利于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使我国国民体质逐步上升。

2.4 基于对竞技体育提升的需要

体育若是一棵树的话,群众体育就是树根,竞技体育就是树叶。竞技体育发展再好若没有群众体育做支撑就如一个外表茂盛内无养分的树一样。每个群众都应有权利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再者,社区体育的发展可以间接促进竞技体育的提升:群众在锻炼中通过自身感悟来探讨锻炼方法可以间接促进体育科研的提升。再加之通过社区体育这个平台也可以为竞技体育提供人才资源。在以社区为单位的体育练习中通过运动选材的方法可以挖掘出那些有运动天赋的儿童少年,使之从小接受专业体育训练,可以在培养优秀运动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很多家长对孩子走职业运动员的道路有担忧,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参加体育训练受伤机率大;二是职业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就业面狭窄。随着我国体育科研日益壮大,许多运动员受伤率会逐步减少,若运动员就业方面解决得当,许多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中,这能加快我国竞技体育的提升。从而在国际赛事上对间接提高我国综合实力,提高民族自信心等有很强的政治作用。

3 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面临的问题

3.1 政府对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定位

社区体育指导员属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一种,社会体育指导员现在在我国已成为一种职业,然而由于场地经费及工资待遇问题等使一些高校体育生不得不望而却步。因此,国家应及时制定社区体育指导员相应细则,以确保高校体育生工作时无后顾之忧。日本近年来人均身高明显提高,这与合理的营养与运动密切相关。从深层次来看,日本的群众体育管理得当。日本对体育的管理采取“官办民助”的方法,即由政府和财团供给发展基金靠民间体育组织来发展国内体育活动。中国社区体育也可以部分借鉴日本的发展模式。制约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主要是管理制度和经费问题,所以应首先由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与提供经费来扶持其起步,以社区体育为发展基地来发展群众体育。等社区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家可适当放手。

3.2 高校体育教学应为社区体育需求量身定做

目前,高校体育生专业主要分: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及选修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然而,学生对社区体育群众的健身需求却有一定的盲目性。高校应根据社区居民对体育的需求而在高校开设相应的必修课使之为社区体育量身定做。如开展有关太极拳、健身柔力球等课程来使高校体育生教授社区中的中老年人群,这些项目锻炼时要求柔和缓慢符合中老年身体素质且又不只不觉中活动了身体各关节。总之,社区是个融不同人群的小社会,因此高校体育生应在大学期间充分为以后的就业扩展技术技能,使之学以致用。

4 结论

目前,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应根据这一历史机遇来培养出相应的社区体育指导员。使之为普及群众体育做贡献及解决体育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国家应不断完善社区体育指导员保险制度等多种社会保障条件,有关人员还应不断探讨体育场地、居民管理等问题,以达到通过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科学指导,让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体育的诸多价值。

上一篇:摄影大赛的方案下一篇:六国论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