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分析与作文审题

2024-06-09

作文分析与作文审题(共8篇)

篇1:作文分析与作文审题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蔷薇和鸡冠花生长在一起。有一天,鸡冠花对蔷薇说:“你是世上最美丽的花朵,我真羡慕你有漂亮的颜色和芬芳的香味。”蔷薇回答说:“鸡冠花啊,我仅昙花一现,不久就会凋零;你虽花不艳,味不芳,却花朵常开,青春长在。” 【最佳立意】

1、蔷薇角度:善于欣赏他人

赞赏面前,要保持头脑清醒

2、鸡冠花角度:学会欣赏自己

全面认识自己

3、整体角度:学会欣赏

4、内在哲理角度:朴实低调最能长久

平淡是一种生命常态

瞬间美与永恒美 鸡冠花角度

要正确(全面)认识自我。

不要轻视自己,不要妄自菲薄 珍惜拥有(自己的),不要总是羡慕别人 蔷薇角度

面对赞赏,保持清醒

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全面看待自己。二者角度

学会相互欣赏,全面看待自己 2找关键句关键词

羡慕:不要一味羡慕别人,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仅„„,虽„„却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既有长处,又有不足。5,联系实际法——现实生活的现象、事件

当蔷薇花开花的时候,鸡冠花就羡慕蔷薇花拥有美丽、芳香。有一次鸡冠花实在忍不住蔷薇花的漂亮,就赞叹起蔷薇花来了。蔷薇花说:“鸡冠花,你不用一直羡慕我,你只是用你的短处来跟我的长处比,其实,你自己也有长处。”鸡冠花听了非常惊讶。蔷薇花又说:“你的长处就是你永久开放着,青春常在。”接着蔷薇花又讲:“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不必羡慕别人有你没有的东西,你也有别人所没有的东西,不要轻视自己。” 审题错误

审题失误原因:

割裂材料,断章取义。强加个人印象(强加个人印象去立意,而材料中读不出,或根本没寓含)如:“平凡”——鸡冠花平凡,蔷薇名贵?有词语暗示? “永恒美”——鸡冠花能代表永恒美?略牵强,偏题。材料作文审题: 整体性原则。

能从材料读出的观点才准确。一定要把观点和材料细细对应一下。二类立意:瞬间美与永恒美(40——45)只写“短暂美”(虽然蔷薇昙花一现,是花中匆匆过客,但却像流星一样,绽放了自己的美丽)可以,得分略高于二类立意。偏题(35——42)

要学会谦虚

要低调

知足常乐,学会满足

不要仰视别人 跑题(40以下)

平凡也是一种美

朴实无华,朴素之美

锋芒不要外漏,内在外在美

平平淡淡才是真

青春常在 错误理解青春 青年时代青春壮丽的时光 2 也用于比喻恢复青春 3 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春天称青春。

楚辞 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明刘基《风入松》:“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 李大钊《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例文赏析】

朴实低调最能长久

曾经想,如果我是鹰该多好,击万里,搏长空;又或是昙花,迎时机,悄绽放;再或许是蔷薇,香四溢,飘满邻。但最终的选择却是鸡冠花,因为她花不艳,味不芳,却花朵常开,青春长在。

世间有太多太多的人曾经位不高,名不大,钱不多,但是他们像鸡冠花一样在朴实低调中坚持着自己渺小的梦想,一年又一年,最终奔向远方,奔向成功。

动人以行不以言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在办公室当局长是本分,吃苦受累冒险卧底当局长是情分。用情分去担当本分的官,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主动为民生奔波,体恤民生艰难,小可帮扶一家一户,大则微而不弱,烛照未来。

唐人李贽曾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陈家顺,一个朴素的官,一个百姓的官,没有豪言壮语,却一年又一年,牢记人民的希望,不负乡亲的重托;一步又一步,不求浓烈的回报,只是默默的付出。像鸡冠花,不艳,不芳,却花朵常开,青春长在。

低调实干铸就苹果帝国

黑上衣、蓝牛仔裤、灰色运动鞋,整套穿着加起来不到200美元,这就是乔布斯——戏剧人生最精彩的诠释者:你可以出身卑微,但必须卓然不群,纵使你将众叛亲离,也注定要从头再来。最迷人的剧情不是后来居上,而是王者归来;最伟大的战局不是尖峰对决,而是独孤求败;最完美的谢幕不是激流勇退,而是戛然而止。

罹患胰腺癌却仍战斗在第一线,实干的光芒如钻石般闪耀,辉映在苹果上空,铸就最伟大长久的手机帝国,坐拥83亿巨额财富。曾经如鸡冠花,花不艳,味不芳,却花朵常开,青春长在。

冷静少言照亮民族梦想

莫言是躁动在中国大地上赤裸裸的生命的宣泄者,上世纪80年代中期,莫言和他的《红高粱》的出现,是一次生命的昂扬勃发。在层层叠叠、积重难返的教条窒息下,只有生命原始欲望的喷薄,充满自然力的东方酒神精神的重新燃烧,才能使中国从垂死中恢复它的生命。无论是透明的红萝卜,还是赤热的红高粱,甚或丰乳肥臀,都是生命的图腾和野性的呼唤。莫言以强劲的想象力与磅礴的魔幻笔触,书写了中国农民的命运,张扬了民族心灵的生命欢歌。

在苦难与欢乐交织的中国大地上,他将笔触聚焦于“高密东北乡”这片沃野,从大地的深处开掘出钻石般光芒四射的文学矿藏。他在草木间盘桓思考,在乡风民俗间驻足流连,从夏到秋,从热闹到冷静,一点一点的积累,一年一年的写作。像鸡冠花,永不凋零,花朵常开,青春长在。

日复日,年复年,虽不够艳,不够芳,却花朵常开,青春长在。或许我们曾经妄想,曾经迷茫,曾经羡煞旁人。可最终我们更应做一朵鸡冠花:低调朴实,花朵常开,青春长在!

学会欣赏

欣赏是一首欢愉的曲调,带你走进快乐的殿堂;欣赏是一杯清香的茶茗,滋润你的心田;欣赏更是一场新雨,洗涤你的心灵。

学会欣赏,昙花一现的蔷薇面对青春长在的鸡冠花,不会自惭形秽;学会欣赏,花淡味薄的鸡冠花面对色艳味芳的蔷薇,毋庸妄自菲薄;学会欣赏,即使人们身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也会对未来充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期待与信念。

学会欣赏,能为你浮躁的心带来一片宁静与恬淡。置身桃花源,放歌南山下,欣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下南山”的闲适与超脱;独立天际,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置身山林,欣赏“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宁静;徜徉于山水之间,欣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远;沏一杯新茶,在二月春风中欣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清新;倚立栏杆,欣赏“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风光„„在欣赏中,我们能放松身心,为自己寻觅一个精神家园,浮躁的心也会因此而平静下来,收获一片宁静与恬淡。

学会欣赏,能带给你生命的感动。久置于喧嚣的俗世,一味的前行,会使我们的心灵干涸,我们又有多久没有感动了呢?我们相信,聆听一曲高山流水,想象嵇康在刑场上奏出的千古绝唱《广陵散》,欣赏贝多芬用生命弹奏的《命运交响曲》,感悟琵琶女如泣如诉的《琵琶曲》,再干涸的心灵也会得到滋润,再冷漠的心也会被充盈于天地间的生命绝唱所打动。还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三千年胡杨,从岩缝间生长出的小生命,废墟中绚烂而出的一朵野花,再冷若冰霜的心灵也会被这些不屈的生命所打动,让你获得前进的无穷动力。

学会欣赏,能让你体会人间的辛酸悲苦。真实的生活不仅有阳光,而且有黑暗。欣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能让你看透统治者的丑恶嘴脸;欣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变迁,你会体味到世事兴替,“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悲哀;欣赏“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的悲壮,你会感叹战争的痛苦与残酷;欣赏“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闺怨,你会更深刻的体会到离人的相思之苦;欣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无奈,你会感悟到人才的不得志与世事之艰难。学会欣赏,体味人间辛酸苦悲,能让你认识真实的人生,加倍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

学会欣赏,能提升你的精神境界。杜甫身处陋室,贫困潦倒,却依然心系天下百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吁;陆游年老体衰,僵卧孤村,却还想着报国杀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不忘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绝笔;屈原在那个“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的畸形时代里,坚守自己的高洁,九死不悔,终生路漫漫而上下求索;鲁迅对敌人横眉冷对,对人民却甘为孺子牛:他用如椽大笔同黑暗斗争,为中华民族的困顿而彷徨,为中华民族的觉醒而呐喊。欣赏这些仁人志士,欣赏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我们会从中照鉴出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学会欣赏,就是在找不到辉煌的终点时,依然能欣赏到起点的期盼;学会欣赏,就是在达不到生命的顶峰时,仍然能感受到攀登的激情。学会欣赏,就是不沉沦于昨日的失败和挫折,而是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学会欣赏就是在错过花季后,还能从缤纷落英里感受到果实的甘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就请你带着善于欣赏的眼睛上路吧,你会发现在苍凉的地下,有古莲的胚芽;浩瀚的沙漠里,有燎原的绿洲。鸡冠花角度 不要只看到自己的短处,还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作文如何审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审题方向:

①层:透过窗子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 丰富,窗子可以规定欣赏或选择的范围。

②层:面对自我,照镜子可以省视自我,人生需要自我反省。③层:从两者之间的关系,开阔视野和完善自我,吸纳和内化。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据说,石榴花有两种:花石榴和果石榴。花石榴开千瓣之花,却结不出粒米之实;果石榴以寥寥数瓣之花,却孕育出满树甘甜的果实。

有个富者,他用孔雀的羽毛编成丝,以纯金打成钩,钩上镶钻石,并用珍珠做诱饵,持银质的竿钓鱼。鱼儿并不理睬。钓起鱼来的,反倒是那些持竹竿的垂钓者。探究两则材料的共同点:

花多,美丽——没有果实;

果石榴花少——结出果实。富翁鱼钩美丽——钓不到鱼;用普通的竹竿——钓得到鱼 审题立意:

外在的美丽不如内在的果实。

外表的华美比不上朴素的内质。

形式和内容。务虚和务实。

这个材料审题立意就比较狭窄,具有单一性。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一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看见鸡群里有一只鹰,于是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他饲料,他在鸡舍里长大,也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老鹰了。”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是只老鹰啊,应该让它飞。”经过商量,两人决定放飞老鹰。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又失败了。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鹰,属于蓝天和高空,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出现了,老鹰慢慢张开翅膀,最后发出胜利的长鸣,中冲天空。审题立意:①、环境影响人生。

②、舒适的环境会消磨人的斗志。

③、成功需要磨砺和挑战。

④、目标、定位与高度、成功。

⑤、认清本质(老鹰本质上能飞翔,鸡则不能飞翔)。

⑥、本能与潜质。是雄鹰就会翱翔于天空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一次,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一位获奖的女明星被长裙绊住了脚,摔倒在舞台上,女明星迅速站起来,从主持人手里接过奖杯,感慨地说:“为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一路走得很艰辛坎坷,付出了很多代价,包括有时跌跌撞撞。” 审题立意:①、机智

②、成功与跌倒(失败挫折)

③、反思跌倒

④、挫折失败也是人生的财富

⑤、跌倒了要勇敢地爬起来

⑥、面对挫折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台湾苗栗县的魏女士摆了一个蔬菜自助摊。摊上摆满了各种时令蔬菜,任人自取,随意投钱。不久,魏女士发现,大部分人取菜后,能自觉地往钱箱里投钱,可是,也有一些人取菜之后不投钱,悄悄溜走。后来魏女士请人画了一幅题字的漫画,挂在菜摊旁。漫画上写着两行字:这里没有监视器,只有上帝的望远镜。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大部分人取菜后,能自觉地往钱箱里投钱,可是,也有一些人取菜之后不投钱,悄悄溜走。

• 大部分人的行为:投钱——自觉自律 • 小部分人的行为:不投钱—不自觉自律

• 关键句:这里没有监视器,只有上帝的望远镜。• 结论:自觉自律是一种美德。

自律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

道德是一种自我约束 •

道德在我心中

诚信是一种社会公德 •

诚实守信是良知 • 反面:道德缺失危及社会诚信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倪萍的新作《姥姥语录》中有这样两句话:

①“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②“哪儿的肉皮都好撕开,就是脸皮不好撕。撕一块儿你试试?这一辈子脸上都有块疤。”

要求选择其中一句话,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

• ①“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 正确的立意:自主自立自强。

• 错误的立意:失败挫折或倒下之后。

• ②“哪儿的肉皮都好撕开,就是脸皮不好撕。撕一块儿你试试?这一辈子脸上都有块疤。”

• 正确立意:尊严无价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庄子》里有一则寓言:子贡到南方旅行,见一老人正浇菜园。老人挖了一条隧道通到井底,用瓦罐来回取水浇园,用力多而功效低。子贡说:“有种叫桔槔的器械,一天可浇百畦,用力少而功效高。您不想用吗?”老人说:“我听说,使用器械的人一定会做取巧的事,一定会有投机的心。人一旦有了投机取巧的心,就失去纯洁质朴的心境,就心神不定,就不能保持真正的大道。我并非不知这种器械,而是感到羞耻而不用它。” 子贡看重技巧,老人安于朴拙;一巧一拙,大异奇趣。

这则寓言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拙与巧”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话题:巧与拙——论述的对象及范围。• 关系型的命题:辨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 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分析举证:做取巧的事,有投机的心,失去纯洁质朴的心境,表明老人的态度,也是命题立意的指向。

• 多一份拙少一份巧——阐明巧是什么,拙是什么。• 可用材料:学术造假,食品安全,罗京携带字典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时候觉得,今年和去年没什么区别,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没什么区别,今天和昨天也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你蓦然回首,遥望远处,会发现岁月的痕迹是无声的,在不知不觉间,深深的,浅浅的,浓浓的,淡淡的,就这么刻在了你的脸上、身上、心上。请你联系个人或社会实际,以“岁月留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④不得抄袭或套作。⑤不少于800字。

抓关键词语:岁月,留痕——脸上、身上、心上 提炼观点:岁月在人的思想上留下痕迹。

这里痕迹,可以是奋斗的过程和体会,也可以是思想的认识和启迪,还可以是历史的教训、经验或忏悔。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但渐渐地很多人就活成了盗版。”

桂林男孩周帅历经几轮激烈的角逐,终于站在中央戏剧学院严厉主考官梁冠华教授的面前。教授愣住了:“天哪,简直就是陆毅的翻版!你周围的人有没有说人长得像陆毅?你自己觉得呢?”周帅脱口而出:“我是自己的正版!”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抓关键语句: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但渐渐地很多人就活成了盗版。”

教授:“天哪,简直就是陆毅的翻版!你周围的人有没有说人长得像陆毅?”周帅脱口而出:“我是自己的正版!”

中心立意:个性,活出自己,坚守自我,因循与创造。可以反弹琵琶:个性的消失与泯灭

千万不要模仿别人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 据说,所罗门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一位先圣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

• 请你根据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以“一切都会过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 命题作文:抓关键词——“一切”

• 解释关键词:一切,可以指艰难困苦,磨难不幸

• 也可以指财富虚名,地位荣华。前者是一份坚守和努力,后者是一种归于淡泊的心境。

篇2:作文分析与作文审题

练习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世界上,有一群人叫波西米亚人,与其他劳动人民一样,他们勤劳、勇敢,但有一点不同,他们总是热情高涨,把劳动看成是快乐,而不是压迫。一天,一位德国旅行家行走在沙漠上,迎面就碰到这样一队人。另他不解的是,为什么每走一小段路,他们就要放下行李休息一会儿。于是,他上前问原因。回答声不很响亮,却很清楚:“因为我们走得快,而我们的灵魂走得慢,我们要停下来等待灵魂赶上我们,不至于让他落在后头„„”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展开联想,自选角度,以“带着灵魂上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练习3:请以“变”为题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练习4:追求、追逐、追随,都是“追”。

请以“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练习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在某次讲话中指出,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其实,不仅是干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一些东西常怀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使我们内心充盈、宁静,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和节制,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以“常怀敬畏之心”为标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练习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西方哲人奥古斯丁说:人们赞美山岳的崇高,大海的波涛,海岸的逶迤,星辰的运行,却把自身置于脑后„„ 请以“发现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练习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公鸡登上一堆沙土,在上面刨了个不亦乐乎,它忙忙碌碌地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

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用它来填饱肚子。咱们庭院里的鸡鸭羊猪,都喜欢吃麦粒,要这珍珠干什么呢?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们去把它当作宝贝吧!”

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去翻找他的麦粒。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练习8: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像大麦那样俯身

蒂斯代尔(英)

像大麦那样俯身

在海滨的低田里,在强劲的大风中

歌唱不息。

像大麦那样俯身,弯倒又挺起,我也要不屈不挠,从痛苦中站起。

要求:根据小诗的主旨,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字数在800字以上。

练习9: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文。

阅读漫画,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主题不能脱离漫画,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练习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放”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组成很多词。

①“放手”这是一种管理方法,作为领导,不必事必躬亲;松开手,把处理权“放”给手下,反而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②“放眼”这是一种观察方法,“风物长宜放眼量”可以少一些牢骚;放眼远观,可免做井底之蛙;放眼风景,可舒目怡情。

③“放飞”这是一种教育方法,作为家长老师,无须将孩子囿于狭小的天地里,而应大胆地“放飞”,让孩子锻炼出强健的翅膀。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练习11:请以“弯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练习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两年,许多文化现象出现通过各种媒体进入我们的视线,请看一组与文化有关的镜头――

镜头一: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据介绍,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我们将通过中外合作的方式,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目前,美国、瑞典、法国等许多国家都开设了“孔子学院”。

镜头二:燃放烟花爆竹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安全和环保的考虑,许多城市相继作出禁放烟花爆竹的决定。但最近,尊重市民呼声,上海、北京等市实行部分解禁,允许某些区域的市民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

镜头三:2005年11月11日晚8时,中国向世界和奥林匹克运动奉献了一件特殊的礼物——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 :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五个“福娃”和奥运会圣火交相辉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形成有机的一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请自选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的看法。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练习13: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阅读以上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练习14: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实验”。实验人员先把一个油锅加热,然后把一只青蛙扔进油锅。在这生死存亡关头,这只青蛙反应相当敏捷,它双腿一蹬,一跃而起,竟跳出油锅,安然逃生。

隔了半小时,实验人员又架起一只锅,注入满满的清水,然后把那只青蛙扔进锅里。这一回,那只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实验人员则悄悄在锅下面加热。青蛙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等到水不断升温,青蛙终于感到难以忍受,但它却再也没有那一跃而起的力量,只得葬身锅底。

阅读以上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练习15: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苏东坡少时读了一些书,觉得自己见多识广,颇有点飘飘然,竟不知天高地厚,很自负地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对联贴出不久,来了位白发老人,他将手里拿的一本书翻开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一看,书上的难字、僻字很多,有的根本未见过,顿时面红耳赤,深悔自己的狂妄与骄傲,他马上在门前对联上加了四个字,变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作文审题方法总结

一、懂得审题的范围。

一般而言,作文的审题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立意、②拟题、③文体。

二、明确审题的步骤

审题步骤一般可以这样进行:

第一步:理解题目含义;

第二步:确定文章中心;

第三步:圈定选材范围;

第四步:选定文体。

例如,对以“修养”为话题的作文进行审题立意,先要明确“修养”的含义一是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准;二是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接着,选择好它的具体含义,确定你要表现的主题(中心),如“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是成功的关键”。然后,根据这一中心圈定选材范围。

三,把握审题的方法

1.审出题目中的虚指或象征意义。

有些题目,本身就是双关语,其意义既有实指的具体的事物意义,也有虚指意义。审题时要审出它的象征意义,如“季节”,它可以象征人生的某个阶段,少年、中年、老年。而如人生的某个阶段就是季节的象征意义。

2.审出题目中的修饰性词语的限定意义。

有些题目或是偏正结构,那么那些起修饰作用的定语或状语就是审题的关键。还有一些题目或话题,不是偏正结构而是动宾结构,这种情况下,一般审题的突破就在动词上。

3.审出题目或话题中限定范围内那些仍可以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

有些题目或话题,可能是一些介宾结构,也可能是一些表条件的词语,但命题人的话没有说完,后面留下了让考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的题目或话题,审题的重点就是审出那些命题人没有说完的话。

4.审出题目或话题隐含的限定因素。

有些题目或话题本身暗含有一些限定因素,审题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

5.审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在材料作文、新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的材料中,有些关键词句能够揭示材料的主旨,对审题有重要的指向作用。这些句子的位置一般处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候也会在语段中出现。话题作文中的关键词语,一般在材料提示部分出现。

6.审出材料中的感情倾向。

有的材料中暗含了命题人的倾向,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把握了这些也就审题的方向。

7.审出材料中的因果关系。

有的材料中包含了一定的因果关系。分析导致的原因,才能弄明白命题人的意图。

8.审材料中的意象。

作为材料作文的诗歌,一般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某个意象传达特定的哲理。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需要从意象的形象特点来确定作文的审题立意。

9.认真阅读漫画,关注漫画的各个细节。

漫画一般以讽刺、夸张的手法,抨击现实的不良现象。看漫画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漫画,包括文字和图画。如果是多幅漫画,一定要结合起来分析。从细节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找到审题的突破口。

10.审“要求”和“注意”。

文题中除了开头的题干表述、中间的材料,剩下的部分就是“要求”和“注意”部分。这一部分一般对作文的“构思”“文题”“题目”“字数”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11.辨明关系,一分为二看问题。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篇3:作文分析与作文审题

一般说来,作文审题包含三个维度,语意、语法与逻辑。语意要求考生清晰地理解题干的基本意思,确定写作方向,限定可写的界限。这里又可分为词的本意与引伸意,本意是指题干的基本意思和本质。如字、词典中的解释和下的定义。引伸意指的是对本意性质不作改变的前提下所作的形态,内容上的拓展和延伸。如“桥”本意是连接与沟通,形式上有立交桥、铁路桥、少数民族的风雨桥等等。引伸一下就有心灵之桥、友谊之桥……等等,其外部特征发生变化,但桥的基本性质保留。

语法除了使语言表达更加规范之外,其语法功能也能使我们从中领悟作文题目中的重点和主旨。语法决定了题目的主、谓、宾与定、状、补之间的主从关系。主、谓、宾解决谁写?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定、状、补在时间、程度、范围等方面对主、谓、宾作必要的限制、修饰和补充。其要义是抓住主干读懂枝叶,悟透题旨。如作文题“藏在心中的秘密”这个题目是无主句,宾语是“秘密”谓语“藏”是隐藏不可与人道之意,修饰语“心中的”是定语。从语法的角度看主干“藏秘密”应当是本题的题眼,审题时应多留意,因为它是文章写作的重点和中心内容。而“心中的”作为宾语“秘密”的限定成份,则告诉考生这个秘密只能是自己心目中的其它的不行。

从逻辑上看,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明确的界定和限制。一般说来外延越大(修饰、限制、补充等的词越多)内涵就越小,反之,内涵越丰富(几乎没有任何修饰、限制等词)外延就越小。举一个前面讲的实例,如“桥”这个作文题,基本内涵指连接两边以便沟通的建筑物,连接与沟通是关键词。抓住这两关键词考生可选素材很多,如立交桥、索拉桥、天桥、风雨桥、心灵之桥、友谊之桥等等,如果考题加大外延变成“家乡小河边上的独木桥”内涵没有变,可受到的限制性和规定性是清晰的即:只能写A.家乡的B.小河边上的C.独木的桥,与“桥”相较学生可写的余地大大压缩,也就是说如果离开这些限制和规定都可理解为审题上的缺陷和不完整。

下面,我以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为例,从审题的角度进行释例。

原题呈现

同学们,告别初中生活之后,你们即将再次出发,走向新的人生旅程。生命之旅,驿站相接,风景更迭。杜小康穿过孤独之后坚强地再次出发,傅聪获得荣誉之后谦逊地再次出发,莫顿·享特走下悬崖之后勇敢地再次出发,地下森林幼苗遭到阳光拒绝之后顽强地再次出发……人生之旅,路途条条,风景各异。误会尽消之后,朋友们坦诚相待,在友谊之路上再次出发;解开难题之后,莘莘学子豁然开朗,在学业之路上再次出发;夜幕退去之后,筑梦之人沐浴着晨曦,在理想之路上再次出发;“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中华儿女同心协力,在强国之路再次出发……只要不停步,前方定然风景无限。再次出发:心态,更加沉稳;脚步,更加坚定;道路,更加宽阔!

请以“______之后再次出发”为题写一篇600-650字作文。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属前补后续式。从题干上看,它强调的是“出发”,从时间的角度看“之后”前面是过去时,后面的“出发”是未来时,也就是说在过去旧的基础上的重新开始,这是写作的重点内容也是主题挖掘的着墨处。

要写“出发”自然会涉及过往,如原题的提示语中提出的可用来补充题目的关键词,如“孤独”“荣誉”“幼苗遭阳光拒绝”“解开难题““十八大胜利召开”……。从写作构思层面看,首先进入的应是旧的过往,再在此基础上引入重新出发的原因,提出自己重新出发的准备、目标、理想等。比如“孤独”之后再次出发,这道补充完整后的题目,考生可先略写自己过去孤独的原因和表现,再着重写让自己重新振作的原因和再次出发的决心以及理由。从审题的角度看就比较切题了。

再如,我们可以从过去的挫折、痛苦、灾难、不幸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新的人生姿态投入未来的生活;也可以对尚未到来的未知领域作一些展望、规划、思想准备和知识蓄备;还可以写面对新的情势、新的需求、新的领域自己的理解认识,应该做的准备,以及怎样适应形势、顺应潮流不断进取。

总之,再次出发,需要的是面向未来,突破自我积极向上,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未知的人生。

篇4:话题作文的审题分析

作文题:

森林里,参天大树不屑一顾地瞥了柔弱的藤蔓一眼,轻蔑地说:“嗤!没出息的家伙!居然要攀附着别人生存!”

藤蔓微微一笑:“是的,我需要依靠别人,但那不是没出息的表现啊!你不也是要依靠土地、阳光、空气和水吗?”

参天大树满脸羞愧,在风中抖落了几片叶子。叶落归根,回报大地。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相互依靠着的。山没有水,便缺乏了灵性;将军没有了士兵,又如何称其为将军……

请以“依靠”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得抄袭。

话题作文“依靠”是属于考场经常出现的带材料的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的审题要兼顾材料和话题,不可偏废。

阅读完材料之后,我们可以找出这么几个关键词:轻蔑、攀附、生存、依靠、别人、出息、羞愧、回报、联系。从材料内容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借参天大树和柔弱的藤蔓的对话,来阐述一定的人生道理。从关键词的感情色彩上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大树和藤蔓最初在作者眼里形象的高低,这和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自立、自强的精神息息相关。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材料中的我们脑海中固有的“正面形象”——参天大树的态度变化,由最初的理直气壮的“瞥”、“轻蔑”。到最后的“满脸羞愧”,说明了大树对于“需要依靠”这一观点的认同。两方面一结合,审题得出的结论就是:依靠有理。

而话题“依靠”,则给了我们一个更为明确的思考对象。像这一类以单个词语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在审题上就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作发散性的思考,只要是和“依靠”能扯得上关联的人、事、物、理,都可以作为文章的主题来写。

但是,对于这类既有材料,又有话题的作文题,在审题上如何把握呢?我觉得应该坚持一个原则——求同存异。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向来就有“自强、自立”一说。在我们日常的交往中,我们对于那些白手起家的富豪向来是赞誉有加,而对于那些依靠祖辈的庇佑而平步青云者,则总是鄙夷不堪。其实,从骨子里来说,中国人向来钦佩有真才实学的孤胆英雄,而对于那些靠裙带关系,靠世袭得来荣华富贵的纨绔子弟则从来都是不屑一顾。这是源于我们对真英雄、真君子的崇拜,对伪君子、假丈夫的蔑视。所以,单是从民族情感上来说,一提到“依靠”,我们首先想到还是“不要依靠”这个主题。而这个主题,显然是和材料精神“依靠有理”相违背。材料精神“依靠有理”是以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为哲学基础,在哲学上是不容置疑的,因此也就成了真理。而同样从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基础出发,说“不要依靠”就说不通了。显然,材料和话题的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就存在了差异。那么,单从话题“依靠”中能不能审出“依靠有理”的主题呢?还是能的,因为在民间留传的谚语、俗语中同样有“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红花还要绿叶配”的说法。显然,单从话题也是可以审出“依靠有理”的主题的。这时,我们就应该求同,以材料为主,从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哲学基础出发来考虑“要不要依靠”的问题。由此,我们得出的第一个主题,也是最表层的主题——要依靠,依靠有理,依靠无罪。显然,这时再鼓吹什么“不靠天、不靠地,就是靠自己”的孤胆英雄那就只能是自绝于天地,为天地所不容了。

遵照材料和话题的共同精神,“依靠”就只能是积极利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为自我的生存服务的意义。这样,别人、别物便成了自我生存、发展的工具和条件,而人不是万能的,因此利用一些工具、条件去达成某种目的,也就无可非议了。

那么,单从话题审题得出的“不要依靠,要自立自强”的主题,是否还有价值呢?有!从表面上来看,这个主题是和材料、话题的共同主题是相违背的,但是却从另外一个方面挖掘出了一个更深、更有价值的主题。这就是存异的价值。

我们平常所说的“不靠天、不靠地、要靠自己”,其中的“靠天、靠地”虽然可以理解成依靠,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则是一种依赖。我们所鄙夷的“靠天、靠地、不靠自己”是指的一味依赖“天、地、父母、外物”这些不可预期的因素,不积极主动发挥自我的能动性去创造、去开拓。从本质上来看,依靠外物时,主体是人,外物是客体,是人利用外物;而依赖外物时,人是客体,外物是主体,是外物支配人的命运,决定命运。因此,当依靠变成了依赖的时候,“依靠”便成了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语,应当摒弃。而这种主题,是一种隐含的,很有价值的主题,应当保留。

而事实上,保留这种主题和材料精神,也是一致的。在材料的第一段,参天大树在说“柔弱的藤蔓”时曾说藤蔓只知道一味“攀附”。而这一味“攀附”则是说藤蔓对外物是一种失去自我尊严,以外物为主的依赖的表现,而不是将外物作为生存的条件,因此大树对藤蔓的鄙视也就应该被理解了。而后来在藤蔓的回答中,避开了“攀附”,改用了“依靠”,并且说这种依靠是如同利用光和水一样,只是为了我的成长,不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则很好的说明了材料中隐含的“依靠不是依赖,依赖不可取,依赖应该被鄙视”的主题。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我们应该依靠外物,但却不能将这种依靠变成一味的依赖”的主题。

那上面的主题,是否就是材料和话题精神的全部呢?不!在材料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参天大树满脸羞愧,在风中抖落了几片叶子。叶落归根,回报大地。”这句话是叙事的写法,没有表达观点。但是参天大树用自己的表情和实际行动诠释了“要不要依靠、如何依靠的话题”。

说到这里,还得回到“依靠”的哲学基础。万事万物都是彼此联系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应当大胆的去依靠外物,那么反过来,我们就成了外物的外物。因此,我们也就应该被外物所依靠。这就是材料中所提到的“回报”。只有在依靠别人之后,回报他人,也能成为他人的依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依靠。因为依靠是相互的!而这层意思,在材料中是有体现,属于“异”的范畴。

所以,这个既有材料又有话题的话题作文,它的完整的主题应该是“我们应当大胆的去依靠外物,但却不能将这种依靠变成一味的依赖,而且我们的依靠是相互的,所以我们在适当的时候还应该懂得回报,不能一味的索取”。

篇5:作文分析与作文审题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 “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考点】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解析】

“回到原点”的作文题正如出题人出题立场一样:让学习回到根本,让考试回到原点。不盲目标新立异,也不墨守陈规是本题的一大特色,其保留了广东高考作文“稳中求新”的性格特征。

“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原点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正是这司空见惯的原点才给了我们思考的无限空间,越熟视越可能会无睹,而“回到原点”正是将我们的视线从好高骛远的“天边”拉回到脚踏实地的“眼前”。

一、审题方面:

①“回”,既然是“回”,那就意味着已经“走远”甚或是“走偏”,当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时,我们发现已经丢失太多,我们需要找到原点,重新出发,“回”是动作,也是过 程。

②“原点”,原点是最初的地方,我们从那里向四面八方出发,走得再远,轨迹的这头也连着它,我们不能挣脱的是原点,我们不能忘记的也是原点。原点是起跑线,是一页没有开始书写的白纸,原点里有无限的可能。如果山穷水尽无前路可走,我们或许可以尝试退回到原点,重新开始一段旅程。

二、立意方面:

①向原点出发,回到原点,让生命变得更加纯粹。

②回到原点,从原点出发,让生命变得分外精彩。

三、组织材料

1、论述类文体主打名人:

①向原点出发,回到原点,让生命变得纯粹:苏轼东坡垦荒,陶潜归园田居等。②回到原点,从原点出发,让生命变得精彩:屈原九死未悔,孔丘退身办学等。

2、文学类文体主打自己:

①向原点出发,回到原点,让生命变得纯粹: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遭遇很多次的艳羡与妒忌,它们啃噬着自己的斗志与灵魂,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我们回到什么样的原点?原点就是承认别人,肯定自己。

②回到原点,从原点出发,让生命变得精彩:同样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也会有很多次的成功,可是如果每一次成功是最后一次,那么就不会有下一次的成功。我们可以说,最好的表现是“下一次”,如何再攀新高?是将油门踩到底,还是先复位,休整一下再上路?无疑的是后者有更多持续发展的可能,回到原点,重新出发,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冲劲来为未来打拼。

三、常见误区警示

①将命题当话题处理,另作标题。

篇6:作文审题与立意

【审题】

一、审读作文材料

二、审视作文范围

三、审清作文话题

四、审定作文要求

例题:

唐代诗人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代诗人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法国哲学家休谟说:“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则是使人痛苦的惩罚。”

当代学者鲍鹏在评价庄子时说:“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没有结伴的欲望?谁又不想结伴而行?谁没有经历过孤独?谁又不因孤独而痛苦?请以“结伴与孤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结伴与孤独”虽然是一个并列的关系型话题,但从引导语来看,显然是倾向于肯定结伴而否定孤独。也就是说,结伴是生命的常态,愿意结伴的人与他人、与社会是协调一致的;而孤独则是人性的异化,孤独者与他人、与社会是不和谐甚至是对立的。]

如果从“结伴”的角度正向立意,可确定以下主旨:

①赞美珍贵的友情或爱情。

②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和谐共处。

③论述结伴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如果从“孤独”的角度反向立意,可确定以下主旨:

①探究孤独者与社会冲突的根源。

②发掘孤独者独特的思想或文化价值。

注意:在话题作文中 话题是议题话题是范围话题不是中心论点话题不是文章题目

【立意】

一、中心要明确,忌模糊、似是而非或面面俱到,多个中心

二、中心要新颖、独特,忌人云亦云

三、中心要积极,忌中心思想片面化、绝对化

四、中心选取角度要准确,大小适度

练习:

篇7:高考作文审题与立意

标签:校园

2009-10-18 随着时间的推移,备战高考,迎接2010年期中期末的模拟考试,许多同学越来越意识到高考作文的重要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如是说,而我们参加高考的考生却实实在在的还有七个多月的时间,那就让我们在这七个月里,“用一只眼看更广阔的世界,留一只眼审视自己”,拿出一些时间和精力,解决两个纠缠了你许久的要害问题,即语文高考中作文写作的“理与情”,从强化审题立意训练、活用语言入手,通过我们十五讲的冲刺综合复习,"分析综合查疏漏,夯实基础增分数,"看满分作文精妙所在,找自己作文的误区软肋,提升作文写作能力。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再迅速提高作文成绩?大家当然明白阅读积累是基础的基础呗!可是,这毕竟是一桩慢功啊。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或者有人说,干脆背高考满分作文吧。可更显然的是,极容易导致写出来的文章文不对题,牛头不对马嘴,牵强附会,自然就被阅卷老师一眼看穿问题症结,————直接抄袭或间接抄袭!得分恐怕会低得令人窒息。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根本性抓起,从要害处切入,在冲刺阶段从迅捷性和有效性方面突破,能让我们的高考作文出彩、增分。

第一讲审题立意训练

课时目标:强化审题意识,明确立意是作文成败的根本立足点,把“意在笔先”牢记心中,意境要高雅。

强化审题意识,这就像一个人必须要有生命意识、健康意识一样,否则那是不堪设想的。从这个高度去看,去重视,去领悟。既然是写作文,首先就要符合题意,无论是哪一种命题形式,即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均需符合题意。具体地讲,命题作文要善于抓题眼,话题作文要吃透话题内涵,直击话题的内核,触击自己最深的感悟。材料作文要根据命题人所提供的材料类型去准确解读;其次,牢记“意在笔先”的道理,要选择脱俗高雅的意境,展示你的识见和才华。第三,作为考生应该明了,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范围基本定位在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健康心理素质、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倡导科学思维方法,注重个人品德修养,追求崇高思想境界,倡导人文关怀等方面内容。由此对话题、命题、材料所提供的内容要进行价值评判,例如好与坏、利与弊、善与恶等,尤其对贴近生活的人格精神、人文关怀、人生态度、人际关系、传统道德、科学思维等要有自己的思考,在此基础上确定立意和主旨。

一、审题的准确是一篇作文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1、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有强烈的聚焦感,写作者可以由题目进入开阔的联想空间。但要把握如下几点。

1、使用增补要素法。

对于08年上海作文题《他们》,09年湖南作文题《踮起脚尖》这样短的题目,一定要自己为这些题目加上其他成分,才容易把题审清。比如,增补人物、事件、内容或地点要素,他们是谁?谁在踮起脚尖?他们有什么事件发生,是在什么地方?他们具有哪些精神品性、类似的地位处境,相似的遭遇,或某种共同的鲜明特征,这样就使有限制性、选择性的作文题意思明朗化,确定好写作对象、范围、要点和重点。

对于08年重庆作文题《在自然中生活》,09年北京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翅膀》这样的题目就需要先扣题眼,再增补要素。命题作文大都有一定的标记,即我们所说的题眼。写作时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志的关键词的含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和跑题。“在自然中生活”是一个偏正结构的题目,中心词“生活”就是我们写作的对象和内容。同理,“隐形翅膀”,就是我们写作的对象和内容,并且是带有寓意性的。

由此表明我们写作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不是一次旅游或野炊。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自然”体现了这个题目的特殊要求,即表明我们的生活是处在“自然”的生活中的生活,不是其他的生活,“自然”也就是这个题目的题眼。把题眼找准后,我们就可以增补要素,巧妙拓展题目的范围。我们可以在“自然”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比如可爱、绿色、灰色﹍﹍,也可以在“自然”后面增补一定的内容,例如,痛苦的,和谐的,惬意的,浪漫的,幸福的等,题眼“我有”自然强调的是主体,进入自己的世界,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可以增补诸如力大无比、鲲鹏般、燕子样等的内容。经过增补,既拓展了题目的范围,也有利于增补我们了解的熟悉的事物。

当然,增补内容应当以文题中既定的要素为依据,增补后要检验与原题意思是否相符、衔接是否顺畅,切不可使题意走样。

再以2007年上海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为例,“跨坎”显然是题眼,这道坎究竟是什么,题目中没有,需要在审题时增补,可以增补民族仇恨、心理脆弱、感性至上等内容,这道坎是平庸与精英的分水岭,徘徊于前,人生则山重水复,迷茫无助;跨过它才会柳暗花明,别有洞天。越过这道坎方显出英雄本色;﹍﹍如果是限定在写作方面,那就可以是,写作须跨过华而不实这道坎。总之,必须在“设坎”“跨坎”上做文章,选好“设坎”“跨坎”之素材,造出“设坎”“跨坎”之波澜。

2、切分词语法,抓关键词

2008年广东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就需要使用切分词语法,切分为“不要轻易”,“不要说不”二部分,显然题意中包含二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不要说不,是第一层次,而前边修饰的内容“ 不要轻易”则是着重强调的,也就是说,作文在审题时必须考虑到这二个部分,在自己的作文中包含不轻易说和不要说不这双重意思,就可以从某方面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对确定的题意进行论述。只有表达了“不要说不”,又表达了“不轻易”的文章才能算作切题。

3、词语替代确定法

我们有许多时候,看到一个作文题目,有些拿不准吃不透,这时,我们就可以想一想题中词语用近义词替代,帮助自己理解。例如北京2006年作文题“北京的符号”,如果对符号理解不透,可寻找近义词加以比较,例如,名片,标志,特征,地标等。这样,在词语和题目的相互比较中,你对作文题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把握也越来越精准。

2007年全国卷II作文题是一幅题为《摔了一跤》的漫画,一个孩子坐在中间,明显是踩在西瓜皮上摔了一跤,几个人(身上分别写着“家庭”、“学校”、“社会”)站在一旁,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如果我们使用替代追问的方法,就会容易一些。大人:出事了吧? 摔坏了吧? ﹍﹍

孩子:我能出什么事?

为什么光是问,就没有一个人来帮助我?

摔坏了,就晚了。

摔一跤,自己爬起来不就行了?

通过两相对照比较,写作思路就出来了。人在成长过程中不要怕摔跤,小摔不必大惊小怪,大摔就要有别人帮助。显然,较好的立意,应该是批评当前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管得过多,关注太多。2、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由命题者根据材料或提示语提供的话题,是对写作范围和题材内容的限定,而不是确立一个具体的话题,是让写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思想倾向,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其在构思立意过程中,是由一到多的发散,即由母话题分解出许多的子话题。

例如,2008年山东卷要求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作文,这是一道寓意性且为因果关系类的话题作文。话题中提供了一组对象:春天和草青。春的比喻、象征意义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想到祖国的春天、和谐社会的春天、创新的春天、素质教育的春天等,或和个人密切相关的父母之爱、同学的友谊、班级的团结、家庭的温暖等,”草自青”则可理解为在前面所述的不同背景及条件下,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地区、企业、集体、个人的成绩成功乃至辉煌。如果选择改革开放的春天为背景,可以写地区、企业、集体的发展壮大;如果以素质教育的春天为背景,可以写基础教育美好的今天和明天;如果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为背景,可以写举国上下全力以赴的支援下,汶川人民一定会坚强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如果以家庭或学校为背景,可以写在父母、老师的培养下,经过个人的努力一定能取得成功等。这样文章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及立意方向。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可以找到一组对应的本质——原因与结果。春来是条件,也是诱因,草青是结果,也是表现。条件与结果由”自”来联系在一起,自就意味着自动、自然而然的意思,并不需要人为干涉,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由此我们去解读命题人的命意,本话题作文的重点应该是对生活的感悟,重心应该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可以确定几个方向立意:

1、多一份自信迎接生命的春天;

2、笑对风雨,明天会美好;

3、困境中要坚强,阳光总在风雨后;

4、多一些从容,欣赏春天的美丽;

5、要善于保持一颗平常心,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6、自然法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经过以上思考分析,话题的模糊性、宽泛性就大为减小,立意就能逐渐明朗起来。使之转向于自命题作文,降低了难度。进入2009年,尽管话题作文迅速递减,但我们不能放弃这类文章的训练。

3、新材料作文

近年来,较多地出现在全国卷和各地的作文中,我们从06、07、08、09年看到的新材料作文,这是一种导向。相比于话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并且不同于2006年以前的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根据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考生作文在材料范围之内就算符合题意,加大了开放性,使考场作文有更多的多样性和更多的个性。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采用了寓言故事、诗歌作品、漫画作品、主题事件等新材料供考生审题立意。其题旨多向、写作开放。因为以前的材料作文,往往是要求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写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解读出中心思想,就着材料的非主要观点写,就会被判为偏离题意。而新材料作文呢,审题是由材料引发,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这就要求考生吃透材料的内涵,整体把握材料,选准角度,提取观点,并由材料引发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我们以2008全国卷为例,加以说明。

这是一则典型的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必须把握两点:一是整体把握材料的总体,从整体出发立意。我们可以看到,材料涉及党政军领导指导抗震救灾,解放军、武警战士、救援队、医疗队、志愿者的救援活动,为学生献出生命的教师、失去15位亲人仍坚守职责的干部,全国各地捐款,献血,义演,关注﹍﹍无一例外的都与汶川大地震相关,因此文章的主题思想,就必须归结到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上来,否则,难免会偏离主旨。二是把握关键语句。前面的内容是叙事性的、交代事件的,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关注叙事性材料后的议论性的语句,因为这些往往代表了命题材料组合的意图,对文章立意的导向等,“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这就是命题人精心安排的议论句,也是命题人设计的最佳切入点。那么,立意点可以确定为:以人为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无私奉献,传递爱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民族凝聚力,生命坚韧顽强,责任与担当等方面。

在审题中,我们既要关注每一素材的内涵,更要关注材料的整体价值指向,只有这样,才可以准确地把握题旨,找到合适的立意点。我们为大家做一个解构:材料1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关爱、尊重;材料2尊重生命,以人为本,恪守职责,担当责任,材料3奉献精神,教师、国家工作人员恪守职责,担当责任,材料4对生命的尊重、关爱、珍惜,被救者珍惜生命,顽强的生命力;材料5新闻24小时播报,体现对生命的尊重;材料6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爱心传递。把如上内容做概括归纳,即为,面对灾难,中国各地各界所做出的积极反应,所体现出的人性的真善美: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是可歌可泣的。其实,无论是那一种命题方式,我们都应该做这样一些追问和分析。

一追问:这则材料想表现什么,它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追问:材料中的事物(包括寓言类)、人物对应或映射生活中的什么?蕴含什么道理?

三追问:话题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如何?由材料到话题有哪些承接、跳跃、转折等。

四追问:话题会涉及哪些关系?有几个层面或维度?还有没有隐含的信息?在课本、课外资料中有无类似的情形,可供借鉴?

再就是分析。即解析话题中词语的含义:包括字面义、隐含义或比喻义。由此去把握命题人的考察点,构思行文就会顺畅,降低了难度。

二、立意的新颖深远是一篇作文成功的依托和保障。

“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对于记叙文来说就是中心思想,对于议论文来说就是论点;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作者主张什么。立意新颖别致,就是要“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竭尽心力,潜心揣摩、钻研,理解材料,就应该从中提炼或形成一些观点,除了必须正确、鲜明、集中、更贵在深刻、新颖,这是高考作文取得理想成绩的根本,也是成功作文的依托和保障。精心构思,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下笔成篇。新颖别致就需要别具心裁,自出机杼,富有新意,这是最能反映学生创造思维水平的。

1、敏锐地观察生活,深刻地思考问题。

作为高中毕业生,已经是成人了,应该对社会、人生、生活有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面对试题一般应透过林林总总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发表自己对社会、教育、家庭等等独立的见解,从而讲出一番发人深思的道理来。例如2008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 《触摸都市》

都市里活跃着这样一些早行人。自小就养成了夜猫子,只要不是十分困倦,上好晚自习后,回到家,我总是赖在案前,翻翻书写写字。你看都市生活习惯都在不断改变着。别说夜宵摊档,就是卡拉0K厅、酒吧,也是凌晨一点钟后才逐渐冷落。而当感觉周围渐渐沉寂,以为正是更深人静、万家梦酣的时候,院内的水泥道上却传来三轮单车颠簸的响动,看看挂钟,时间刚好凌晨两点,远处传来了雄鸡的啼呜。我知道,卖菜卖鱼的人们已经开始工作。我家对面的旧平房常住着一些外来户,他们多是上城营生的。这些进入都市谋生的人们,比原来在农村时更加勤劳和坚忍,他们从事着城里人不屑于做的工作,他们每天准时出门,寒暑不辍,风雨无阻。每天凌晨去固定交易点选购活鱼活虾或新鲜蔬菜,保证今天有生意做,有生活收入,不敢丝毫懈怠,因为城中有数以千计的鱼莱小贩。进入都市生活就得面对这个现实——生存竞争。在这个时段出行的,当然还有从农村运载鱼菜上城的农民或小商,此外,还有杀猪的、赶去酒楼做包点的。紧接着出现的便是环卫工人,早班客车司机。他们都是城市里面最早起来工作的人。

这些早行的人,在人的生物钟最需要歇息的时刻,在人们睡意最浓的时候,在大众安眠的黄金时段,开始出门工作。他们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披一身星月,在忙着为大部分人准备一天的生活。当然,说到实际动因,他们肯定是在为自己及家人而奔波劳碌,他们要吃饭,子女也要上学,他们不得不努力工作,希望在严酷的现实环境中站稳脚跟。他们在为自己的同时,极大地服务和便利着这个城市,为城里的人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生活资料。

都市居民,他们可以十天半月不上街,不逛商场,不进剧院得不每天去菜市场,到那里采购家人一天所需,跟那里卖鱼肉瓜菜的摊主们讨价还价,回头还总是抱怨物价又涨了,东西买贵了。潜意中谁也没有体贴理解,是这许多农衫不洁,一身腥味的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从而心存感激。

孟子日:“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

都市里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天亮后才出门,或者晨练,或者买菜买报买早点,或者送子女上学,或者去赶车出远门等。然后大家在早晨和暖的阳光里安静地享用早餐。接着去上班,开始一天的工作。城市显得这么安定和有序。

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又往西边沉坠,日复一日,人们生活着,都市在壮大着。而又有谁去留意,都市里的人们能够这样安定有序地生活,离不开这些每天凌晨出门奔忙的人,他们都是都市的早行人。

点评:立意深刻、非凡,能够在琐屑的生活中挖掘材料,把立意触角伸向许多同学写作的盲点,“都市的早行人”,从而传递出“市里的人们能够这样安定有序地生活,离不开这些每天凌晨出门奔忙的人”这一中心,立意高远、新颖,同时,在理性的表述中,洋溢着真挚的情感。

再例如,2008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感受乡村》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他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那只是诗中面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地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吸,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图景?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儿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儿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淳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生的希望。

看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

点评:立意鲜明、观点明确。作者并没有像许多考生那样把乡村写成田园牧歌似的轻松,而是有一种低沉的呐喊:请大家“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文章的深刻性是通过对自己身边生活重新加以审视,进行感悟与发掘,真切地触摸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喜怒爱乐。

这两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现实生活出现了许多新现象,甚至是司空见惯的了,我们能否去想一想,做一个追问。如果,我们能够把立意的触角伸向时代的焦点,伸向传统的热点,伸向写作的盲点,敏锐地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并且认真地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不也是写上海的〈〈他们〉〉吗?不也是写天津的〈人之常情〉吗?如果我们把以上内容变成“我说九零后”,照样是可以有话可说的,并且这就是“九零后”的视角,是可以写的很有深度的。显然,我们也就不用去猜题押题了,就可以写出见解深刻新颖的好文章了。

2、多角度构想,筛选出恰当的侧面。

我们注意到,许多题目、话题、材料或事物,往往具有不同侧面,立意时应进行认真构想,看看针对题意,有那些侧面可借解剖,有那些意义可供提炼,那些角度可供选择,从中筛选提炼作文角度。例如,2008年海南宁夏卷提供的材料,本身并不算复杂,———小兰和妈妈三次与小鸟亲密接触。命题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样,可供考生选择的侧面、角度就很多: [1]母女俩的角度:她们慈善行为没有用对地方,可立意为应看清事物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她们的善意行为有待改进,可立意为做事要注意行为与目的的关系;由她们放生的结果,可立意为做事要讲求方法而不能盲从 ;她们有爱心,但不占有,立意为爱心并不仅仅是拥有。

[2]从鸟与人类的关系看,立意点可以是呼吁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3]从花鸟市场老板的角度看,商人借人们的善举来牟利,由此可谈论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危害不容忽视。

2008年宁夏高考优秀作文〈爱,并不仅仅是拥有〉

爱是什么?爱是放飞鸟儿的愉悦和超然物外;爱是什么?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坦然和感动;爱是什么?爱是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默默祝福……

所以说,爱并不一定是拥有,当你拥有时你反而不会感到快乐。当你不是抱着占有者的心态,而是抱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你所拥有的事物时,你就会有一种洒脱和欣慰。人活着,应该选择一种这样的境界。

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文物馆,都会被那里的珍奇异宝深深吸引和震撼。而这些珍宝中有三分之二,约三万五千余种都是一位姓许的先生捐赠的。许先生祖先家世显赫,从明到清一直是朝廷大员,从而留下了这些珍宝

而许先生却并没有把这些几代人用心血和生命保存下来的珍宝继续收藏,也没有转卖他人,而是将其全部献给了国家。看到世人对这些珍宝的称赞,许先生笑了。

如果许先生自己收藏的话,也许只会落得孤芳自赏的地步。他爱这些珍宝,但是他没有把珍宝深藏起来,而是献给国家,供千千万万的人欣赏。他把他的这种爱变成了千千万万的人的爱。当人们被这些珍宝所深深地吸引时,许先生内心又何尝不感到一种幸福呢?

许先生献出了这些珍宝,成就了爱的经典和永恒,他的爱也更显得伟大。

这种例子很多。中国财富大亨邵逸夫,在中国福布斯排行榜上,前80名中都没有他的名字,为什么呢?因为他的钱全都奉献给了社会,造福于人民,个人的资产当然不会很多。他追求的不是个人资产的多少,而是为人民、为社会用出了多少钱。邵逸夫的爱如细细的雨丝,弥漫在我们周围,他有钱却不占有钱。这种洒脱和率性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

放飞了心爱的鸟儿,却拥有了自由飞翔的天空;

送出了珍贵的玫瑰,却有了芳香弥漫:

失去了喜爱的事物,却有了默默祝福。

那飞去的鸟儿徘徊啼鸣,它诠释的真谛就是:爱,并不仅仅是拥有……

点评:本文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立意,“爱,并不是仅仅拥有”,立意深刻而精确。在文章中以杭州许先生与香港财富大亨邵逸夫为例,对自己的立意加以诠释,起笔就是设问,“爱是什么”,最后用三个排比句[段]与开头呼应,对中心论点进行强化。

篇8:作文审题与扣题例谈

高考作文的“审题意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吃透题目含义

例如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规则”, 指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和章程, 不等于“束缚”、“习惯”、“裁判”、“道德”等。高考作文“诚信”这个题目, 其含义是“诚实、守信”, 有些考生误解为“自信、坚贞、相信、信仰、良心、信服”等等, 还有些考生只抓住艄公“有弃有取, 有失有得”一句话作文, 这些均不合题意。

二、要明白所写范围

例如, 高考全国卷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 就有别于“选择”;上海作文题“面对大海”, 也有别于“大海”。如要求以“假如生命可以轮回, 你将选择怎样的生命方式”为题作文, 虽然是假定, 但仍是一个规定, 不可以违背。可是有的考生却在文章中谈生命轮回不科学, 生命不能轮回等, 这就脱离了题目的范围, 造成文不对题。

三、要弄清“注意 (或要求) ”

“注意”是作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切不可掉以轻心。例如, 高考作文“注意”一般有四项: (1) 立意自定 (2) 文体自选 (3) 标题自拟 (4) 不少于800字。前三项提供了自由空间, 审清了才能充分展示个性。

四、要围绕话题选材

根据话题范围确立文章主题之后, 还要精选材料, 充分表现主题, 才算真正符合题意。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一点, 文章开头虽然也能抓住话题, 但主体部分却不能围绕中心行文, 这也是不符合题意的表现。

五、要适时点明话题

考场作文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试题有限制条件, 阅卷有时间要求。这就要求考生, 在严格依题为文的同时, 掌握一些点题的方法, 把自己的观点、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 切不可晦涩艰深, 不知所云。要利用标题、开头、结尾、段首、段尾等醒目之处, 有意地点明话题。例如, 2002年高考陕西一考生写的《心灵绝唱》开篇写道:天行健, 宇宙的选择。博大有容, 海洋的选择。那么什么是心灵的选择呢?大写的人必有伟大的精神:心灵的选择, 择一颗博大的心, 可受天下之善;择一颗赤诚的心, 可结天下之友;择一颗专一的心, 可治天下之学;择一颗宁静的心, 可悟天下之理;择一颗恒久的心, 可善天下之事。

开头两句境界开阔, 充满天地正气, 恰好引出伟大的心灵选择:博大、赤诚、专一、宁静、恒久。句句不离话题, 体现了考生的话题意识。

摘要:要在作文中做到准确的审题与扣题, 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示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 准确、全面地理解其含义, 不偏不漏, 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本文从作文审题与扣题的角度, 结合中学生高考作文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提出了一些可供操作的办法。

上一篇:毕业生谢师宴邀请函下一篇:森林消防演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