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2024-09-06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精选6篇)

篇1: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之台海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台湾久久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海问题也一直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一直以来,两岸关系也是在曲折中发展。从现在来看,两岸关系发展越来越紧密,但由于台湾蓝绿阵营的明争暗斗和“台独”分子的煽风点火,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依旧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台海关系的发展历程

1945年10月25日,国民政府官员代表和台湾民众代表接受日本投降受降仪式,台湾得以光复。解放战争后,随着国民党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宣布将“政府”迁至台北。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迁至台北,国民党势力全面溃拜,撤到台湾。而此时,由于美国的军事介入,解放军一直未能解放台湾。1954年12月,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公然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1979年,中美建交,台湾当局一时处于“尴尬”的境地,但是美国仍然继续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支持台湾。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成为我国解决国家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随着两岸逐渐开放“三通”,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加强。但由于以李登辉、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子极力推行“台独”政策,两岸关系一时又陷入紧张。为此,我国中央政府于2005年颁布了《反分裂国家法》,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后来,随着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两岸关系又迈出重要一步。马英九上台以来,两岸联系也日趋紧密。但美国却不断违反《中美联合公报》,对台进行“军售”,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成为阻碍两岸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障碍。近来,随着台湾2012年“大选”的临近,台湾的各候选人相继发表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提出“不独、不统”,而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则大放厥词“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就是台湾”,这种“台独”言论无疑是危险的。所以,台湾未来的政治走向将会影响两岸关系的走向。未来是不确定性的,但是对于两岸关系的未来,我们希望它能朝好的方向发展。台海问题的未来走向

台海问题的未来大致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是,马英九获得连任,“台独”势力暂时受到压制,两岸关系发展越来越密切,经过若干年后,大陆对于台湾来说已经是离不开了,最终两岸获得和平统一;其二是,民进党势力掌握权权,“台独”分子的活动日益猖獗,不断挑起两岸关系的敏感神经,发展到严重程度可能会宣布台湾“独立”。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两种走向。第一种走向,“稳定和平”:首先,从目前来讲,两岸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活动已经很密切了。从经济上来讲,首先要提的就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台湾海峡为纽带,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的浙江南部、广东东部和江西东南部区域,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基于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发展,海西区业已形成海峡两岸大规模贸易投资往来、垂直与水平混合型产业分工网络,以及大陆台商产业集群与本土化初步发育的区域经济板块实体。未来海西与台湾本岛及金马澎湖地区的通航、运输将更加疏通、方便与快捷,将形成多元的运输格局。目前福建省正在加快与台湾的海峡运输建设,提出“加快发展闽台三通,构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主要通道和综合枢纽”的政策主张,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鼓励航运企业开通福建沿海开放港口直航台湾本岛的航线,巩固厦门至台中、高雄客货滚装运输航线常态化,推进福州、泉州至台湾本岛滚装运输航线,做好平潭岛至台湾本岛滚装运输的前期工作。未来海西区与台湾的人员往来通关更便捷,规模更大,海西将成为海峡两岸人民交流与交往“先行先试”的前沿平台。未来福建省可能率先对台实施“赴台自由行”,率先实现在闽外地居民赴台旅游签注。海西正在规划,开放台湾车辆可在福建省行使,即台湾货车、轿车、摩托车等可搭乘客货轮从厦门、福州等陆,使用当时发行的临牌照,在福建省内自由通行。未来平潭岛设立免税岛与实施海关特殊监管区,将为两岸民众往来海西与台湾提供更多的方便,将大大促进海西与台湾的人流与物流的发展。再者,目前已经开通的大陆到台湾的旅游直航受到了两岸民众的欢迎,每年大陆游客会给台湾旅游经济带来一个发展的契机。从文化上来讲,两岸文化交流也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果,两岸文艺团体的演出、文物展览的合作,以及在很多地方举办的两岸文博会,还有文创产业的合作,包括在动漫产业的合作都很有成效。从政治上来讲,两岸关系自从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连战主席赴大陆进行“和平之旅”,与胡锦涛总书记达成“五项共同愿景”,两岸和平发展的大门打开了。就这样,两岸关系不断前进,最终达到密不可分的地步,逐渐地,台湾成为继香港和澳门后第三个特别行政区,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之中。第二种走向:“发展恶化”,不得不承认,像李登辉、陈水扁这样的“台独”分子在台湾岛内是大有人在的。我们知道,台湾的政治派别主要分成以国民党为首的蓝营和以民进党为首的绿影,两大阵营有着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国民党主要支持者是台湾北部的人民和外省人,中产阶级,商人,主张两岸和平发展,反对“台独”,而民进党的支持者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和大部分有“台独”思想的人。两派的势力,这些年也是此消彼长,可以说,一旦“台独”势力掌握了政权,两岸关系即有可能走向“危险”的境地。1995年,身为当时台湾领导人的李登辉访问美国,从而引发了巨大的台湾危机,直接导致了1996年中美军事摩擦升级。到了陈水扁时代,陈水扁更是多次知道台海危机,积极推动台湾“入联公投”,使两岸关系陷入低谷。台湾2012年“大选”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也是位思想反动的“台独”分子,她曾替李登辉起草过《两国论》,在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问台湾期间,制造过多起暴力事件,可以说是真正猖獗的一个“台独”分子。如果蔡英文一旦获得台湾2012年“大选”的胜利,两岸关系的前景可以说是不容乐观。那么,代表“台独”势力的蔡英文获胜的几率大不大呢?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2012大选将在1月14日举行,而在距离选举8个月的时间,台湾TVBS民调中心5月20日公布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若明天就是投票日,马英九获得45%选民支持,蔡英文的支持度则为44%,“两人差距仅1个百分点”。由此看来,如若蔡英文“大选”获胜,我们不得不以最坏的想法去预测台海关系的未来。甚至,如果态势真的有一日发展到极其糟糕的地步,即台湾当局宣布“独立”,那时,台海关系将发展为极度的恶化。

台海问题的解决方法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对于台海问题,我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解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在整个方针下,首先要认识清楚的一点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其次,“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大陆这个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在统一的中国境内,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目前,运用这个方针,我们已经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我们认为,只要台湾当局能够认清局势,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运用这个方针,我们同样也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最终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武装干涉,解放台湾

我们虽然一直呼吁和平解决台海问题,但我国政府从未做出过放弃武力的承诺。只要“台独”势力胆敢“挑衅”,企图策划台湾“独立”,到了万不得已之际,中国政府一定不会姑息,必将对“台独“分子进行“斩首”,中国人民将不畏一切困难,排除万难,用武力来解放台湾!

结语

“统一”终究是历史的必然。台海问题的解决从目前来讲只是时间问题。我们相信任何企图阻碍两岸和平统一的人必将会受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唾弃。不管怎样,我们都期盼着台海问题最终可以获得和平解决,我们相信,终究有那么一天,台湾将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大业必将会实现!

2011年12月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之台海问题

姓名:张宇

班级:数字媒体技术1102班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篇2: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南至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跨纬度49度多;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西到帕米尔高原,跨经度60多度;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我们在感怀中华民族祖先开疆辟土不辞辛劳时,也深谙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时,珍惜和平的重要性。总书记在到访欧洲时曾说过:“中国是和平的狮子。”没错,就生活在一个小乡村中似的,一个家庭能否正常发展并更好发展,处理好与邻居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远亲不如近邻。同样,生活在地球村的中国,更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中国的邻居特别多,处理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显得至关重要。

下面从几大方面阐述中国周边几大问题: 1.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南海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勘探结果表明,南海拥有储量可观的石油及天然气等常规油气资源,而且“可燃冰”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也同样令人瞩目。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东南亚各个国家纷纷抢占资源,攫取经济利益,同时用此扩充海上军备,侵占岛礁。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一直没有平息过。而且南海问题表面上是中国与菲律宾等国的利益冲突,实质上也暗藏着美国对于中国发展的阻挠与控制问题,因此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这也导致了近年来多次发生渔船扣留,船员被杀的事件,而能否和平处理这个问题,关乎到中国的大国名声与地位,中国政府并未采取极端手段。而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航母的下水与更多航母的制造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西部边疆问题

近年来发生的新疆的打砸抢烧事件给我国西部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打击,能否维护好新疆西藏等自治区级省份的生活秩序,关乎民族和谐与未来发展,阻止外国势力分裂国家,是每个中国人都关注的事情,关乎每个人的利益。

3朝鲜半岛核问题

朝鲜半岛影响我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斗争和朝核问题。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2010年的“天安号”事件,备受世人关注。“天安号”事件令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我们对目前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特别是朝鲜核问题的发展要提高警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是在东部沿海,离朝鲜半岛较近。朝鲜一旦出事故或在紧急情况下引爆核武器,对我国的打击是致命性的

4.日本的威胁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对中国的发展与安全一直存在着威胁。日本霸占钓鱼岛其战略意图:一是获得该海域丰富的战略资源;二是觊觎钓鱼岛的战略位置。日本企图将钓鱼岛问题国际化和政治化。作为历史遗留问题,钓鱼岛争端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在目前阶段,中日两国应遵守达成的共识实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海域资源。只要双方恪守这一主张,钓鱼岛争端就可望和平顺利解决。5.美国的影响

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主要的潜在对手,是中国地区战略压力的主要来源。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一直存在,美国一直在遏制和防范中国,而周边地区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主要场所。美国对中国的威胁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美国调整全球战事部署,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强化与日澳韩的合作,并加强与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的军事关系,极力扩大军事盟友队伍;美国加强对中亚能源的控制。这些行为都对中国的崛起和安全受到严重的影响。当然,目前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中国的同时,也同中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

改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策略分析:

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续推行睦邻外交。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积极稳妥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就会建立在和平的周边环境之中 2.提升我国的军事实力

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表明,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无论什么时候,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作后盾国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必须大力提高国家军事实力。建设可靠的核自卫和常规防务力量是绝对必要的。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会大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更加多样,但强大的国防力量对国家安全是不可或缺的。3.加强与美、日等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逐步削弱美、日对中国的敌视或不友好的举措。在政治上,中国把对美外交放在外交战略的优先地位,一直把加强对话,增加信任,增进了解和发展合作作为对美政策的基础。避免在一些非战略性问题上与美日等国形成严重对抗,同时利用日本急欲成为政治大国的心态和美、日在此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牵制和削弱美、日同盟。在经济上,充分利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日益扩大的市场对美、日两国的吸引力,进一步扩大对美、日两国的贸易,大力吸引两国的资本和技术,形成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存格局,逐步削弱美、日两国对中国的敌视或不友好状况.4.加强文化交流,增强国与国之间的互信

中国主张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化促发展与和平,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加强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国民的相互了解,加深感情。文化交流对增进国民互信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世界和平以及睦邻友好系,促进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未来的走向: 面临复杂多变的周边安全环境,中国外交必须创新,更加务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点穴式”外交访问,以点带面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而体育与外交相互结合、多边与双边相互促进的访问形式,可谓中国外交实践又一创新之举。中国的元首外交不仅推动了国家元首之间沟通和信任的建立,更有效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明显提升。周边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习近平也在原有“睦邻、安邻、富邻”政策基础上提出了“亲、诚、惠、荣”的新理念。从安全结构上看,亚太地区的权力分布变化和相关国家之间的权力转移趋势正在加速转变。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攀升,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在缩小,中国相对其他周边国家的实力优势在扩大。从安全观念上看,尽管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对外奉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安全观念,但是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周边地区,霸权主义、冷战思维、“中国威胁论”仍然很有市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大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逆转。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主流趋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摩擦乃至冲突,尽管存在进一步激化的可能,但失控的风险较小。目前,亚太各方都十分清楚,解决相互间存在的分歧与矛盾,最现实、有效的方式还是对话与合作。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妥善处理好与左邻右里的关系,努力惠及周边国家,处理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有利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参考文献:

篇3: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影响学校的三大类环境

笔者从2016年初至今, 近一年的时间, 对全区26所学校 (幼儿园) 周边环境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 结果发现, 有18所学校 (幼儿园) 存在安全隐患, 共26处,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治安环境方面存在隐患

主要是部分学校周边有农贸市场、市集, 人员成分复杂, 极易与学校 (幼儿园) 、师生发生冲突。比如靖宇小学校门前有早市, 商贩经常占道摆摊, 来往车辆多, 人员复杂, 学生上学存在安全隐患, 第三实验小学、东昌区幼儿园, 周边都有类似的问题。

(二) 食品卫生方面存在隐患

主要是不规范的饮食店多, 条件简陋, 卫生状况差;流动摊贩多, 占道经营, 一无卫生许可证, 二无工商执照, 出售的又往往是烧烤油炸食品, 极不卫生, 食品安全无法保障。

(三) 交通秩序方面存在隐患

主要是一些学校位于交通主干道或次干道附近, 车流大、车速快, 易发生交通问题。

二、现存周边环境形成原因

笔者实地调查发现, 出现以上三类隐患的学校所存在共性的问题有五点。

(一) 学校自身能力有限

学校存在安全管理的盲点, 无法根除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由于学校和教师执法权限, 即使发现问题, 老师们也仅能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教育, 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二) 利益驱使

有学校的地方就有商机, 有商机就有市场, 因此校园周边, 难免会有受利益驱使的小商小贩, 流动摊贩。

(三) 学校的家庭属性引发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

上、放学时, 大部分中低年级学生的家长都会接送孩子, 大量的家长再加上部分的私家车、出租车、接送学生专用车等, 云集校园周边, 接送学生的家长和学生流就在各种车辆的空隙中穿行, 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 校园周边缺乏有效整顿治理, 监管力度不到位

虽然城管、公安、食药监等部门多次联合开展校园周边整治活动, 但是摊主与管理部门进行“游击战”“猫与老鼠的游戏”, 而强制执法、摊点取缔也存在法律程序、社会问题, 易激起民怨等造成不和谐局面, 常常出现了“管而不死, 除而不绝”的不良循环现象。

(五) 不可抗力因素

个别学校校门对着主干道或次主干道, 地理位置的原因导致其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三、治理对策

第一, 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积极倡导全社会来关心和支持教育。第二依靠学校自身力量, 增强防控能力。以强化内部安全为核心, 全面加强学校安全整治, 发挥学校在校园管理中的作用。学校可组织各种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 从而增强其自制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树立学习的信心。第三, 必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只有安全稳定的环境, 学生才能安心努力地进行学习, 教师才能积极投入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从长远的意义而言, 有效保护学校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不仅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更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第四, 坚持不懈地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周边环境。在今年的整治行动中, 交警部门已对校园周边各类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同时加强了校园周边交通疏导, 但上学、放学期间部分校园周边交通仍有拥堵现象发生;流动商贩易产生反弹的现象, 校园周边流动商贩整治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学校与相关部门紧密联系, 及时沟通, 持续加大严抓严打力度, 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1]林生.高校周边环境现状问题与治理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1) .

[2]邓伟志.如何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J].上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篇4:周边环境困局与安全政策悖论

从目前的状态看,南海问题业已成为影响中国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成为关乎我国周边地区稳定的新的热点问题。

我认为中美关系目前仍然是以竞争为主导的双边关系,南海问题之所以被如此炒作、如此放大,可以说是周边的一些国家为配合美国“重返”亚太精心策划的战略。2010年美国在中国北部方向利用韩国“天安”号事件,在南部方向搅动南海问题,使中国两面受到夹击。美国最成功的手腕就是把中美矛盾演化成中国与周边地区国家的问题,所以南海问题的实质还是中美间的战略博弈。

随着南海问题的不断升温,中国的不少红线已经被突破了,而且还正在被继续突破。比如我们一直主张南海问题是域内国家的事務,而现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事实上被国际化了。现在南沙群岛中有58%的岛礁被越南占据,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这些被占领的中国领土呢?是不是应该拿回来,怎样拿回来,这些就成为中国破解南海问题困局的关键。在当前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前提下,我们不可能轻易使用军事力量来收复失地,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同时,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对外政策的内外压力也同时在增大。外在压力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内在压力则有在民族主义情绪指引下的民众压力,内外两个大局统筹难度增大,南海问题处理不当,不但是国家利益受损,还可能危及国内稳定,甚至直接危及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关于中国应对,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中央层面的南海战略。首先是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越南早已建立了“两沙协调委员会”,中国到目前还什么都没有。其次是明确南海的利益,并随之制定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光说不做。再次,应该使用中国的综合战略资源,各部门一定要协调统一。

二是转变观念,积极作为。从不惹事、别出事,到做事谋势,从而塑造对中国有利的南海态势并尽快摆脱上述困局。

三是统筹综合型战略资源,中国应该使用政治、经济、外交、法律、军事、舆论等资源立体作战。外交方面要勇于表态,不能过于被动,在维护国家南海利益方面,我们有理,一定要气壮,不应该在气势上就受制于人。

四是制定各种应急方案。要及时反应,防止乱中出错,更要防止错失良机。

篇5: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也时好时坏,中国的周边环境的复杂是世界罕见的中国陆地面积达到了960万平方公里,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土地,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为了生存,战争时不时的发生,随着历史推移,人们厌倦了彼此之间的斗争,从而希望和平,到现代,国与国之间很少发生战争,但是彼此之间的摩擦是必不可少的,就说我国在历史上很少对其他的国家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在与邻国之间的摩擦尽量都以和平谈判的形式解决。

1.首先说一下中美关系

美国是世界的霸主,靠着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一跃而起。虽然它和我国不相邻,但对我国的安全存在很大的威胁,其在整个亚洲与些许国家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就比如手日本,在中日钓鱼岛矛盾争端激烈的时候,日本强行登陆钓鱼岛,美国的航空母舰就在边上,中国

本着你不争我不争的态度,先把这件事放一放,等到我们国家真正有那个实力的时候,那钓鱼岛就是我们国家的,再说钓鱼岛本来就是中国的,历史的许多资料都表明了,如果当时我们的先人们不知道会对今天造成这样的局面,我想也许他们会留下足够的证据说明的,但就像现在中国不对钓鱼岛问题作出有效的措施一样,不知道将来会对后人有何影响。有了美国的保护,日本才会作出了那么多的有损我国领土主权,有损中国经济利益的事情,像这样国家还有韩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因此,近来美国的战略东移,试图牵制中国崛起的意图更加明显。

2、朝鲜半岛并不稳定:朝鲜半岛局势的动荡将影响中国多年建设的“和平发展”的良好周边环境。由朝鲜发射火箭和进行新的核试验所诱发的紧张局势,造成的连锁反应超过以往。“弃核”和实现半岛无核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3、中日关系: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近年来,围绕钓鱼岛争端以及海上划界问题,中日之间产生严重纷争。东海问题主要涉及日本,但一旦引发冲突,对全局影响较大。

4、南海问题: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南海问题是大国与小国之间的纷争,虽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影响也不容低估。

5、中印关系:中印边境争端的焦点,是我国大片领土的归属问题。冷战结束后,印度对华猜忌、防范的冷战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印度对我国安全的消极影响在较长时间内仍将存在,而且不排除在某种情况下恶化的可能性。

6、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和恐怖主义等对中国安全威胁不能低估:“台独”、“东突”、“藏独”等分裂势力都是威胁国家统一安全、对国家安全构成挑战的因素,这些敌对分裂势力内外勾联,不断进行捣乱破坏。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核心利益。

对于恐怖袭击事件,近段时间以来,发生在火车站,大街,等公共场所的特别多,2014年3月4日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一伙暴徒持械冲进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见人就砍。最新消息显示,已造成29人遇难、143人受伤。2014年时间3月8日0时42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型客机执行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MH370)航班任务,机上共搭乘239人,包括150多名中国乘客。1时20分,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至今已发生超过

24小时。马航表示,目前仍未找到任何残骸证据。不能只看表面,因此分析反省和解决一系列背后存在的安全隐患。砍人的是新疆的分裂势力,也就是新疆人。为什么要砍人,这个很难说,政治目的可能性最大,背后的最大谋划着不一定是新疆人,恐怖组织的可能性大,而受利用的人是新疆人,利用新疆人的人有其它的目的,而被利用的新疆人是期待独立而被利用。国内的安全与周边的安全是息息相关的。两个方面都要做好防范于未然。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

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篇6: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21世纪的到来,世界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但是一些动荡不利于和平发展的环境因素依然存在并实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

特殊的地理环境,让我国成为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亚洲所有的习惯性分界,中国都与之相邻,所以亚洲所有地区的形势的变动,都和中国息息相关。

目前,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形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形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争取一个良好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整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周边多为发展中国家,在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与我国有较多共识。很多国家长期奉行对华友好政策,在国际舞台上一直与我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从经济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始终占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吸引外资总额的70%以上。中国的发展首先给周边带来机遇;周边的繁荣,也使中国从中受益。我们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依存日益加强,周边正在成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从安全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周边环境历来对我国国内形势以及发展战略有直接牵动作用。维护周边安全是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果周边动荡,则不可避免会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干扰。

我国周边政治格局的发展可以具体分析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俄罗斯与中国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

美安全同盟已重新定义,主要防范对象是朝鲜和中国。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四、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 的和平与稳定,企图使西藏问题国际化,干涉中国的内政。在领土方面我国与印度也存在着许多分歧,当印度有了足够的政治决心,并且能够控制其国内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能在一些领土争端问题上作出必要的妥协,中印关系才有可能进入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而印度离这样的心态仍有相当的距离。

六、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近年来由于受美国重返亚洲的军事战略影响,菲律宾故意巴结美国,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军事、经济合作关系,在美国的背后支持下,大肆侵占我国南海的岛屿,盗采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由于南海问题相当复杂,我国政府面对现实,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但是,菲律宾当局主观上认为:中国在南沙问题上鞭长莫及,加之内部及国际因素多方面的掣肘,根本无暇顾及。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

中国最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一贯提倡和平发展,坚持“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是中国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国际责任的现实体现。

上一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确保工程质量措施下一篇:基层民警执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