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2024-08-31

安徽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共7篇)

篇1:安徽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广州省地方标准《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

编制说明

一、制定标准的背景和必要性

《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前身是由广州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所和广州市房屋安全鉴定协会联合编写的一本内部使用技术手册,已于2013年8月正式施行,主要供广州市共五十多家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在开展房屋安全鉴定业务时进行参考。该手册的编写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提高广州市房屋安全鉴定单位编写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房屋安全鉴定技术服务。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开放房屋安全鉴定市场已有十年,随着今年原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城市房屋安全鉴定费取消收费以来,可以预见未来广东省其它城市乃至全国各省市地区开放房屋安全鉴定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有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将该手册升格制定为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房屋安全鉴定市场,确保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技术质量,从而促进广东省房屋安全鉴定市场健康持续地发展。

在房屋安全鉴定行业领域,从国家建设部到广东省建设厅都已经发布了相当数量的鉴定或检测类技术标准和规程,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专门针对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编制内容发布的技术规范。本标准的制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房屋安 全鉴定报告编制技术规范方面的空白,并为今后建立房屋安全鉴定质量管理体系打好基础。

二、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是根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省质监局关于批准下达2014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粤质监标函[2014]566号)进行起草制定的。

本规范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由广州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所、广州市房屋安全鉴定协会和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

三、制订原则

1、以明确的语言表达房屋安全鉴定规范的要求 对标准的编写,要使文字尽可能易于理解,且不产生歧义。为了清晰表达,我们一般采用精简的表达方式,且确保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术语和词汇保持一致,采用广大房屋安全鉴定单位熟悉的词汇。

2、充分借鉴国家标准经验

掌握现有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标准体系及其应用情况,借鉴其成熟的模型和思路,提炼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要求。

3、以补充完善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标准体系为原则 充分分析国家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标准体系和规范,以补充完善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标准体系为原则,清晰界定《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范围,避免与国家相关标准重复的同时,保障《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的实用性、可行性。

四、制订过程

1、规范编制的主要内容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总则、鉴定报告通用技术要求、各类型鉴定报告专项技术要求、各类型检测结果数据表格示例、各类房屋鉴定报告格式模板。

2、规范编制的主要过程

本规范的编制工作开展基于原有的工作基础,大体情况如下:

1)2014年8月至2014年11月,起草《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

2)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组织《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的专家研讨会,收集修改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

3)2015年5至7月,组织《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的行业及全省的意见征求工作,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 4)2015年8至9月,申请召开《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的标准审定会; 5)2015年11月24日,由省质监局组织召开了标准的专家评审会,会上专家提出若干条款仍需修改完善,建议按照本次评审会的意见完善后再进行审核。

6)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项目组按照专家评审会上专家的意见修改后,进一步完善了标准的内容,于3月份申请对标准再次进行审查。

7)7)2016年4月22日,省质监局再次组织召开了标准的专家第二次评审会,会上专家认为该此审定的标准版本内容完善,编制组按照专家的最终意见修改,并提交向省质监局申请报批。

五、标准相关技术释疑

1、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的定义

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规范规定了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通用技术要求和各类型鉴定报告编制要求。

2、标准结构的确定

本规范规定了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总则、鉴定报告通用技术要求、各类型鉴定报告专项技术要求、各类型检测结果数据表格示例、各类房屋鉴定报告格式模板。规范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中所涉及的各类术语和定义;确立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编制的原则、基本要求以及鉴定报告应包括的内容要求;完善鉴定报告通用技术要求: 包括建筑物概况、鉴定目的和依据、图纸资料调查、结构检查情况、结构检测情况、结构承载力验算以及鉴定意见和处理建议等内容的编制要求;各类型鉴定报告专项技术要求:包括房屋完损性鉴定、房屋危险性鉴定、建筑可靠性(安全性、正常使用性)鉴定、建筑抗震鉴定、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和施工周边房屋安全鉴定等报告的编制要求;各类型检测结果表格示例:包括常用材料强度检测结果表格示例、构件配筋检测结果表格示例等内容;各种房屋鉴定报告格式模板:包括房屋完损性鉴定报告、房屋危险性鉴定报告、建筑可靠性鉴定报告、建筑抗震鉴定报告、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报告等格式模板。

六、贯彻和实施建议

本规范发布实施后,计划以广州为试点开展标准宣贯实施和培训活动,再结合广州宣贯情况,扩大至全省范围进行宣贯。加强与媒体沟通,做好舆论宣传,由点及面,将标准的推行使用情况及时快捷地进行报道宣传。组织推广房屋安全鉴定服务平台建设,为全省与房屋安全鉴定相关的机构提供信息查询、沟通、技术创新、法规标准、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服务,提高标准使用率。

篇2:安徽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的制定是根据《2014年山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晋质监局发[2014]59号)而确定的。

二、标准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

随着20世纪中期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日渐匮乏,特别是世界剩余可采储量的石油仅可使用40年左右,所以寻求替代能源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对能源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能源结构性矛盾却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石油供不应求的问题更为突出,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2008年末,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已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2008年1月-11月,国内汽油产量为5773万吨,柴油产量为12307万吨,远远满足不了国内汽柴油的消费量。2011年我国汽车销售总量跃居世界第一,原油消耗超过4.5亿吨,进口总量突破2.5亿吨,使得石油对外依赖度上升至56.5%。同时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到人民健康。面临着环境与能源的双重压力,我国为应对日趋严重的石油供给和环境污染问题,国家出台了国家能源战略、绿色能源战略与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其关键内容都涵盖新型能源的清洁替代产品的发展,以缓解我国日益紧张的供需矛盾和环境污染矛盾问题。至目前,我国甲醇、乙醇、二甲醚以及生物柴油,用于替代汽油、柴油的产品仅数百万吨,相对于我国年消费4.5亿

吨,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缓解能源供给的紧张局面。能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障收到极大的威胁,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碳排放又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特别是全球的经济危机尚未平息的情况下,又现欧债危机,造成当前国际油价动荡,成本上升,出口受阻,碳排放又成为经济发展瓶颈,迫使各国寻找更加环保的清洁替代能源,已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醚基燃料是典型的清洁替代能源,产品具有高效利用、清洁燃烧、节能减排的优点。目前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本项目采用循环技术,利用环境污染物工业废气发展生产二甲醚、甲醇,合成醚基燃料,使煤炭由一次性能源成为二次、三次甚至多次循环利用的再生能源,掺于汽油中,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减少汽车尾气中CO、HC以及NOx的排放;而且经济、不需要改变现有汽车的结构等。山西省是我国煤炭生产大省,且有较大的甲醇产量,但没有得到很好综合利用。市场所需汽油主要从外省输入,汽油紧缺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将我省较大的甲醇产量转化为能源优势,同时减少甲醇对环境的污染,扶持和帮助省内汽油生产企业扩大规模、规范管理、促进发展,使我省能源工业做大做强,科学制定全省统一的醚基汽油地方标准,积极为醚基汽油生产销售企业提供标准技术支撑,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三、国内现有标准及生产技术状况

目前没有醚基汽油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仅有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CAS《车用醚基(汽油)燃料》000-2010标准和GB/T 23799-2009《车用甲醇汽油(M85)》。

截止目前,醚基汽油经由机械工业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广州)一年三测一对比,单车超十万公里检测报告表明,醚基汽油是环保燃料,使用过程中并无不良反映。同时,各项技术指标均按照国家现有标准进行检测,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表明,均符合甚至优于现行国家汽油的指标,产品质量稳定。因此制定该地方标准,将有利于推动该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四、标准编制过程及参加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3年组织召开了《车用醚基(汽油)燃料》地方标准筹备会议,会议确定申请制定《车用醚基(汽油)燃料》地方标准。2014年4月10日省质监局下发了《关于制定地方标准〈车用醚基(汽油)燃料〉工作安排的通知》。根据省质监局安排的制标任务,山西兰凯搏于2014年6月组织召开了《车用醚基(汽油)燃料》地方标准制定工作会议,讨论制定了《山西省〈车用醚基(汽油)燃料〉地方标准制定计划》,对标准制定的相关资料收集、文本起草、数据论证以及任务分工和工作进度等事项进行了安排部署。根据会议达成的一致

意见,会后组织成立了由北京兰凯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兰凯搏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成的标准起草小组。起草小组在收集、研究和参考国家标准GB17930-2011和GB/T 23799-2009《车用甲醇汽油(M85)》、省内外相关车用甲醇汽油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资料的基础上,起草了《车用醚基(汽油)燃料》(标准草案第一稿),然后分送省内2家生产企业征求意见修改后形成《车用醚基(汽油)燃料》(征求意见稿)。目前拟通过该次会议预审,最终形成该标准的送审稿,报请省质监局组织专家进行标准审定。

四、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我省《车用醚基(汽油)燃料》地方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是:

(一)参考的相关标准资料及分析情况

1、参考了GB17930-2011《车用汽油》标准、GB/T 23799-2009《车用甲醇汽油(M85)》国家标准的相关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对比分析了标准草案与《世界燃油规范》之间的差异。

2、参考了车用甲醇汽油地方标准的相关技术内容。

3、总结了兰凯搏有限公司六年多来从事车用醚基汽油生产实践的经验,并分析了该公司车用醚基汽油用户长期使用的反馈信息,综合研究了兰凯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生产试验结果。

4、全面分析了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如《关于醚基汽油安全性分析的报告》等的检验结果。

5、参考了GB17930-2011《车用汽油》标准和GB/T23799-2009《车用甲醇汽油(M85)》国家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相关检测资料;

6、参考了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CAS《车用醚基(汽油)燃料》000-2010制定相关标准;

6、书面和网上征求了省内外相关专家对《车用醚基汽油》技术指标设置的意见。

(二)主要技术指标确定情况

1、术语和定义:参考GB17930-2011国家标准而确定。

2、表1中技术指标:主要依据各检测机构的测试结果,参考GB 17930和M85国家标准(2009)。

3、检验方法标准:主要参考GB17930-2011、M85国家标准(2009)、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CAS《车用醚基(汽油)燃料》000-2010等。其中仲栽检验方法凡是M85国家标准(2009)有规定的按国家标准的规定。

五、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

我省作为一个西部煤炭资源集中的地区,制定和实施《车用醚基汽油》地方标准不仅能填补我省该型号产品规范的空白,还将大量使用我省甲醇、二甲醚等,减少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清洁能源生产工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其次车用醚基汽油生产

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将大大增加就业岗位,对我省解决社会稳定将有积极的作用。

2、经济效益

醚基燃料掺兑汽油的比例可以高达30-70%,甚至可单独使用,远高于市场汽油、乙醇汽油和甲醇汽油的效果。醚基燃料以30%加入汽油可以使动力性能明显提高,降低油耗3-6%。由此估算,我国每年消耗汽油约9000万吨,按照掺兑30%醚基燃料,掺兑使用量可达2700万吨,按照每吨低于汽油价1680元计算,预示我国每年新增产值2025亿元,税利总额将突破900亿元。

我国每年消耗柴油1.7亿吨,按照掺兑30%计算,醚基燃料掺兑总量达5100万吨,每吨以低于柴油价1380元计算,预计每年新增产值3825亿元。以上两项合计新增产值可达5850亿。

同时预计醚基燃料在汽油、柴油中的全球性潜在市场将超过4亿吨,其市场价值3-4万亿元/年。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枯竭,醚基燃料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最终成为石油的替代品,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通过《车用醚基汽油》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对我省已投资生产企业尽快收回大额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规范生产行为,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品销售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山西省《车用醚基汽油燃料》地方标准标准编写小组

篇3:安徽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

收集到的现行标准有:标准号为GB或GB/T以及GBJ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 现为GB 50XXX系列标准) 的是国家标准;标准号为JC、JG、JGJ的分别是建材行业标准、建筑行业标准、建筑行业工程建设规程;标准号为CECS的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体系行业标准, 这几类均为行业标准;以DB开头的标准号是地方标准。将相关的现行标准重新分类, 作为住宅产业化深圳市地方标准体系制定的基础依据。

分类方法

按住宅产业化建设全过程所需的专业, 以现有标准体系为基础, 划分为建筑设计、建筑结构、生产施工、验收、评价、运行管理、信息技术应用7个专业, 并增加了部品和成套技术2个专业, 成为9个专业门类。建筑室内环境标准未单独列出, 已加入各专业体系之中。

体系框图

每个专业按以下三个层次建立标准体系

第一层基础标准。分为术语标准、图形标准、模数标准和分类标准等;

第二层通用标准。按各专业类别划分。如建筑设计通用标准、建筑技术通用标准等;

第三层专用标准。按各专业类别划分。如建筑设计专业标准、建筑技术通用标准等。

体系编码

体系编码为四位编码, 分别代表专业号、层次号、同一层次中的门类号、同一层次同一门类中的标准序号。如下:

标准目录明细表

每部分中各专业标准明细表的栏目包括:标准的体系编码、标准名称、现行标准编号、权重和备注栏。

专业分类表

(见表1、2)

篇4:安徽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红曲黄酒》编制说明

一、制定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必要性及意义

闽古越族的酿酒史可以追溯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文化。在昙石山的古代遗址中所发掘出印纹陶饮食器和稻谷种植。这就验证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农业开始发达,粮食收获已有所增长。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谷物的剩余,酿酒和饮酒成为风尚。距今3400-3100年黄土仑遗址陶制酒器品类趋向多样化和规范化,诸如酿酒的大瓮、提桶,盛酒的匏壶、瓿壶,调酒的盍、饮酒的盅、杯等。黄土仑遗址众多陶制酒器是商周时代中原盛行饮酒风气在古闽族中的反映。所以,古闽族的酿酒术启于“昙石山”文化后期,推断酿酒业萌芽存在于黄土仑文化时期。但是,那时的酒不能说就是红曲酒。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永嘉之乱”以后,大批中原衣冠士族和人工巧匠入闽,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科技文化,与闽地古越文化的混合和交流,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工艺技术的发展。我认为红曲制作技术由中原移民带入福建后,红曲和红曲黄酒在福建这块土地上保留,改进,发展起来。据《长汀县志》记载,唐开元年间,既是宰相,又是诗人的张九龄曾来汀州寻晤其弟张九皋,客寓汀州,在谢公楼喝过酒,曾留下一首题为《谢公楼》的诗作,说“谢公楼上好醇酒,三百青蚨买一斗,红泥作劈绿蚁浮,玉碗馋倾黄蜜剖”。诗中黄蜜剖所指甜型陈年红曲酒呈黄色甜如蜜。福建红曲酒的出现,可以推断至少最早唐朝就有红曲酒,尤溪县志记载:在唐朝就有制酒作坊。

中国现代酿造技术的开拓者朱梅教授对福建红曲酒高度评价:“红曲酒是我国独树一帜的酒,是以浙江的黄酒为姐妹酒,一红一黄两相媲美”。早在宋朝,福建红曲黄酒已进入发展鼎盛时期。福州城是酿酒业兴旺发达地区。宋代诗人龙昌期《福州》写:“饮宴直尝千户酒,盘餐唯候两潮鱼”;《三山即事》写: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反映出当地红曲黄酒酿造业的一派繁荣景象。由于当时闽道艰难、储运手段的匮乏,限制了福建红曲黄酒的对外发展和传播,这也导致福建红曲黄酒虽有较高的品质,但却没有像绍兴酒一样获得很高的知名度。不过也正是由于对外交流拓展困难,福建红曲黄酒的酿造工艺才得以如此完整地保留至今。并且福建不同地方生产的红曲黄酒都大有不同的酿造工艺技术,派生出种类繁多的红曲黄酒。在工艺技术上,福建红曲黄酒的酿造工艺与麦曲黄酒不相同,有较大差异,麦曲黄酒代表绍兴黄酒的浆水使用,特殊开耙方式,前发酵与后发酵分开(先缸发酵后灌坛发酵),这些绍兴黄酒酿造的绝密技术,红曲黄酒酿造过程不存在或不同的方式;酿造微生物上,酿造红曲黄酒借助于红曲霉,而麦曲黄酒是黄曲霉为主;红曲黄酒风味物质根据福建师范大学的色谱研究分析,与绍兴酒的风味物质成分有所区别,特别是在感官品评时红曲黄酒与麦曲黄酒的风味特征明显不同,容易区分开。所以红曲黄酒与麦曲黄酒是两支不同流派的黄酒。从食品安全生产角度看,绍兴黄酒容易产生的氨基甲酸乙酯物质,在红曲黄酒发酵过程不产生或极少量产生EC(可能致癌物质氨基甲酸乙酯),红曲黄酒却有含有桔霉素的可能性,所以从食品安全角度,只能制定各自标准才可以区分开。

GB/T13662—2008《黄酒》标准制定是沿革替代黄酒GB/T 13662-2000,黄酒GB/T 13662-2000《黄酒》是GB/T13662—92《黄酒》修订,GB/T13662—92《黄酒》是由原QB525—81《黄酒》部标准修订后改为国家推荐性标准的。当初作为红曲黄酒的厂家或技术人员没有参加标准修订工作,所以参加修订专家是以绍兴黄酒指标制定。将黄酒模仿葡萄酒的区分制定为含糖量区分不同的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黄酒,取消麦曲、红曲等区分黄酒方式,这显然是粗放的,并且不科学的。葡萄酒酿造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而红曲黄酒与麦曲黄酒的酿造微生物是不同的。况且,目前执行的GB/T13662—2008《黄酒》标准在黄酒生产过程某些指标,绍兴酒容易达到如非糖固形物、氨基酸态氮等,红曲黄酒发酵生产传统型黄酒却难达到规定指标。由于酿造方法不同和糖化发酵剂的不同,这种黄酒以含糖量分类方法制定标准,不利于各地名酒,优质酒和其他品种酒提高质量,不利于产品质量管理,不可能体现我国众多黄酒品种的特色。

黄酒GB/T 13662—2008制定某些指标范围不符合品种多样的红 曲黄酒生产实际情况。急需在福建省范围内统一红曲黄酒质量产品安全卫生要求;黄酒 GB/T 13662—2008制定某些指标范围不利于福建红曲黄酒的适应多变市场要求而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有些生产企业为了满足黄酒 GB/T 13662—2008制定某些指标要求而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使检测部门防不胜防;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红曲酒原料,特别是原料红曲质量影响红曲黄酒质量安全卫生要求。为此,为了保护和振兴中国红曲黄酒,规范制定一个地方标准来界定福建红曲黄酒,并规范福建红曲黄酒生产,可以提上黄酒行业的议事日程,以黄酒行业管理和食品安全生产的高度,希望制定规范的福建红曲黄酒的地方标准。

福建的红曲黄酒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每年产量10万多千升,产值10亿多元,是福建省酒类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福建省红曲黄酒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体现福建红曲黄酒区域特色,保证福建省红曲黄酒自然酿造、保持传统红曲黄酒的特色,引导福建省红曲黄酒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企业要求、社会推荐和专家评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制定得以立项。以福建红曲黄酒的生产工艺为参照制定出福建地方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红曲黄酒》标准实施后,为了减少工艺所造成的指标差别,我省部分企业采取添加食品 添加剂的办法来满足标准的要求。《红曲黄酒》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出台是福建省红曲黄酒发展历史的一项重大举措,既有利于促进福建省红曲黄酒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又有利于规范化监管,必定推动福建省红曲黄酒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红曲黄酒》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出台是福建省红曲黄酒行业发展的大事,既有利于促进福建省红曲黄酒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又有利于更加规范和客观,从定义、技术和质量上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对保证红曲黄酒产品食品安全质量有效监管,我们通过制定《红曲黄酒》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及实施,将福建红曲黄酒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更加合理细化,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促进红曲黄酒多品种发展,繁荣市场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其的实施必将迎来黄酒行业一次新的技术质量进步和红曲黄酒行业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编制的工作程序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及2013年福建省卫计委下达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修订计划,2014年4月,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组织牵头承担了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制定工作。

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组织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惠泽龙酒业有限公司等几家黄酒生产企业组成标准起草小组,通过现场调研、红曲黄酒与绍兴麦曲黄酒生产企业工艺的差异性分析、样品检测分析,对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每项理化指标的订立和必要性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先后多次召集企业、食品行业专家论证会,广泛征求福建省黄酒生产企业的意见并形成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送审稿)。现上报福建省卫计委以组织福建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对送审稿进行组织审查。

1、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制订依据

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主要基于GB/T13662《黄酒》、GB 275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酒及其配制酒》、GB 275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等国家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以及检验方法,并结合福建地区红曲黄酒的工艺要求、风格特征、区域特色进行起草制定。

2、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制订原则

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制订工作,在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的领导下,通过深入工厂、市场调研,经过组织部分生产厂家讨论一致认为:福建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制订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①对照国标的指标基本相一致的原则;②有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和新产品开发;③在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基础下,指标应该符合福建红曲黄酒生产工艺的实际要求。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撰写工作特点:从企业生产实践出发,通过深入各地工厂实地调研,基酒抽样分析,并广泛地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遵守标准拟订三个原则,制订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工作开展。

2、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制订主要内容:

⑴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⑵本标准适用于以红曲为糖化发酵剂经发酵法酿造而成的红曲黄酒。⑶标准技术内容:①范围;②规范性引用文件;③术语和定义;④产品分类;⑤要求;⑥分析方法;⑦检验规则;⑧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⑷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的制订实施步骤:

制定计划→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试验验证后→编写出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与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编写成标准送审稿→审批、编号、发布。2014年3—6月:制定地方标准的实施计划;

2014年6—11月:由负责起草地方标准的单位或起草小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试验验证后,编写出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与编制说明,经征求意见;

2014年11—12月:编写成标准送审稿,地方标准送审稿由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审查;

2015年1—3月:组织起草地方标准的单位将审查通过的地方标准送审稿,修改成报批稿,报送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批、编号、发布。

三、福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红曲黄酒》相关指标情况说明

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中的理化指标是在确保食品安全前提下,参考国家推荐标准GB/T13662,根据福建红曲黄酒的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及其产品风格特征而制订的。只是制定出切合地方性产品福建红曲黄酒的实际状况,更加完善以利于标准执行,发挥标准的作用。黄酒 GB/T 13662制定某些指标范围不符合品种多样的红曲黄酒生产实际情况。急需在福建省范围内统一红曲黄酒质量产品安全卫生要求。黄酒 GB/T 13662制定某些指标范围不利于福建红曲黄酒的适应多变市场要求,有些生产企业为了满足黄酒 GB/T 13662制定某些指标而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使检测部门防不胜防。为了规范我省红曲黄酒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加强对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督管理,保证红曲黄酒自然酿造、体现福建红曲黄酒特色,引导福建红曲黄酒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关于福建省红曲黄酒行业的红曲黄酒产品抽检工作。全省抽检红曲黄酒生产企业21家,红曲黄酒样品共53份。取样区域涉及福建省红曲黄酒主要产区福州、宁德、南平、三明、龙岩。取样厂家的红曲黄酒涉及传统黄酒、清爽型黄酒、特型黄酒3个类别,涉及甜、半甜、半干、干型的各种类型。以生产用曲来分,有古田红曲生产红曲黄酒;福建土红曲(乌衣红曲)生产红曲黄酒;还有红曲与其他曲(厦门白曲或药白曲)混合生产红曲黄酒。取样厂家的红曲黄酒产量占福建省总产量的90%以上。所以这次大规模抽检红曲黄酒的样品具有福建红曲黄酒的代表性。抽检红曲黄酒的样品是随机抽样检测坛装的红曲黄酒的基酒(未勾兑原酒),更能反映出企业的红曲黄酒的实际生产水平。抽检结果表明:福建省红曲黄酒生产总体质量是好的,有的企业技术进步很快,酿造的红曲黄酒风味口感相当好,理化卫生指标合格率高,体现出抽检企业红曲黄酒生产技术水平是过关的,抓产品质量是下了工夫的。原认为红曲黄酒偏低的氨基酸态氮和β-苯乙醇指标却有较高合格率。但也出现个别红曲黄酒样品的非糖固形物不达标,酸度偏高,氧化钙含量偏高的现象。

2、红曲黄酒的定义:以稻米为主要原料,加红曲为主要糖化发酵剂,可以添加或不添加符合国家规定的、即可食用又可药用等物质,食品添加剂焦糖色、氢氧化钙,不得添加其他非发酵产生物质;经蒸煮、糖化发酵、压榨、过滤、炖酒(除菌)、贮存、勾兑而成的黄酒;分为传统红曲黄酒和特型红曲黄酒。

本标准与国家推荐标准GB/T13662相比,明确规定除食品添加剂焦糖色、氢氧化钙之外,不得添加其他非发酵产生物质(包括其他食品添加剂),其目的是杜绝在红曲黄酒中人为添加、乱添加而不利于人体健康,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督管理。

3、产品分类:原有国家推荐标准GB/T13662设置传统型黄酒、清爽型黄酒、特型黄酒3大类型。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设置传统型红曲黄酒、特型红曲黄酒2大类型。不设清爽型黄酒类型。

对于原有GB/T13662设置清爽型黄酒存在较大争议。清爽型是风味概念。传统型黄酒只要是低酒度,酸度适宜,其风味也可以是清爽的。清爽型黄酒的酒精度较高,也可以酿造成醇厚的风味。因此,清爽型黄酒与传统型黄酒并不是理化指标所可以限定的。为何制定出清爽型黄酒与传统型黄酒,只能由中国黄酒的标准纷争双方才能理解的事。

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制定是否设置清爽型,通过广泛征求红曲黄酒生产企业意见,参与标准制定讨论的专家、企业代表一致同意认为传统型与清爽型合并统称传统型红曲黄酒,不必要单独设置清爽型类型。但是,近年来红曲黄酒企业的产品的理化指标的采标是清爽型黄酒类型居多,并且基本能够达到指标要求,也符合生产实际。传统型红曲黄酒的理化指标以GB/T13662清爽型黄酒指标为基础,结合红曲黄酒的生产实际,进行适当调整。为此,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制定传统型红曲黄酒、特型红曲黄酒2大类型。

4、关于红曲黄酒增加允许添加米烧酒(米酒)条款。传统甜红曲黄酒如沉缸酒的生产工艺就有添加米烧酒,传统甜红曲黄酒的生产实际上已经长期添加米烧酒,这次我们增加允许添加米烧酒(米酒)条款,明确可以添加米烧酒有利于监管,也可以杜绝非法添加酒精。为了满足部分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开发高酒度的红曲黄酒即酒精度≥18%voL特型红曲黄酒允许添加米烧酒,有利于企业开发红曲黄酒的新产品。

米烧酒定义: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经传统半固态法发酵、蒸馏、陈酿而成,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呈香呈味物质,具有米香型白酒风格的基础酒。强调不可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呈香呈味物质。目的杜绝非法添加或乱添加香精香料。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督管理,保证红曲黄酒自然酿造,体现福建红曲黄酒特色。

5、福建省地方标准《红曲黄酒》中的理化指标是在确保食品安全前提下,参考国家推荐标准GB/T13662,根据福建红曲黄酒的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及其产品风格特征而制订的。其中:产品等级、总糖、总酸、酒精度、pH值与GB/T13662基本一致,非糖固形物、氨基酸态氮、氧化钙和β-苯乙醇的指标与GB/T13662略有不同。

关于“氧化钙”指标的降低。“氧化钙”在黄酒中不影响产品品质,非营养成份。福建地区生产制作的红曲黄酒使用氧化钙主要是因红曲黄酒发酵中易引致酸败变质,用石灰去中和多余的酸,达到调节酸度的目的。近年来福建红曲黄酒生产厂家对红曲黄酒的生产管理,以及添加糖化酶、活性干酵母等技术,有利于红曲黄酒正常发酵,产品不易酸败,不需要或少添加氧化钙来调节酸度。经过这次制标到红曲黄酒生产企业抽检基酒分析,原有国家推荐标准GB/T13662“氧化钙”指标为≤4.0g/L,其指标范围不符合现在企业生产实际,通过广泛征求红曲黄酒生产企业意见,参与标准制定讨论的专家一致同意根据不同红曲黄酒类型对“氧化钙”指标进行降低要求。并且考虑现在环境污染,对中和红曲黄酒酸度的石灰的重金属问题,本标准规定中和红曲黄酒酸度只可使用GB25572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钙,提升食品安全卫生的保障。

关于降低“β-苯乙醇”指标。福建省红曲黄酒因工艺差异,自身发酵产生的“β-苯乙醇”不稳定且含量较低,此指标对红曲黄酒品质影响不大。但是对于稻米酿造有一定衡量意义。所以“β-苯乙醇”指标以原有GB/T13662清爽型黄酒指标为基础降低要求,予以调整。关于降低非糖固形物指标要求。非糖固形物主要是糊精、蛋白质(肽、氨基酸)、有机酸、无机元素和多酚类物质等,虽该指标对红曲黄酒产品品质有一定衡量意义。福建地区的黄酒由于工艺的特殊性,福建红曲黄酒的生产工艺的使用以大米为原料制作的红曲作为糖化发酵剂,一般红曲黄酒的红曲用量比较少。与绍兴麦曲黄酒比较,故产生的非糖固形物难达到GB/T13662《黄酒》中的要求。特别是低酒精度红曲黄酒产品类非糖固形物有可能不达标。但目前可通过人为添加食品添加剂提高检出值含量。考虑到此指标对黄酒品质影响不大,且人为添加并不利于人体健康,为防止人为添加行为,在保证品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非糖固形物指标作适当调整。

关于降低氨基酸态氮指标要求。福建红曲黄酒的生产工艺的使用以大米为原料制作的红曲作为糖化发酵剂,一般红曲黄酒的红曲用量比较少。有的产品如甜型红曲黄酒的发酵时间短,同时加入米酒抑制继续发酵,因此产生的氨基酸态氮较少,目前可通过人为添加食品添加剂 可提高检出值含量。考虑到此指标对红曲黄酒品质影响不大,且人为添加并不利于人体健康,为防止人为添加行为,在保证品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氨基酸态氮指标作适当调整。

关于真菌毒素限量规定的说明。酒类产品中,GB 2761-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仅对真菌毒素中的展青霉素作了规定,但仅限于以山楂、苹果为原料制成的产品,如果产品配料中含有山楂、苹果及其制品,则应测定展青霉素,只适用于特型红曲黄酒中有山楂、苹果为原料制成的产品。如果产品中没有这两种原料,则无需测定展青霉素,企业可根据产品的配料决定。

关于食品添加剂焦糖色的说明。GB 2758-2012《发酵酒及其配制酒》中包含两种类型的产品:发酵酒及其配制酒,配制酒中可能会用到食品添加剂,因此在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作了规定,福建红曲黄酒产品中,仅用到了焦糖色、氢氧化钙两种食品添加剂,GB 2760、GB/T13662对黄酒中焦糖色的使用限量也作了规定: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企业可以根据产品性质进行添加或不添加。福建红曲黄酒适用于该限定。

篇5:标准起草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根据XXX文件“关于XXX通知”,由XXX牵头组织编制XXX标准,由XXX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广泛邀请全国省、市计量技术机构、XX公司、XX生产企业等计量技术机构、企业参与编制工作,计划项目完成时间是20XX年X月。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2、标准编制过程

起草工作阶段:根据任务要求,XXX公司于20XX年X月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组织标准编制组织工作。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在20XX年X月份积极组织筹备和征集标准起草单位。经过近两个月的征集、评审和筛选,并最终由XXX确定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的成员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编写大纲,明确任务分工及各阶段进度时间。同时,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了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结合标准制定工作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标准起草工作组经过技术调研、咨询,收集、消化有关资料,并结合XXX的研制技术、生产经验和应用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以XX的生产及应用为主要参考依据,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国家标准《XXX》的草案稿。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首次会议成功召开,会议讨论了当前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以及国内XXX的生产使用现状,确定了标准起草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草案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的编制以及试验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国家标准《XXX》的征求意见稿初稿。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标准意见稿研讨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XXX》标准意见稿的内容条款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

会后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草案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初稿的编制以及试验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标准《XXX》的征求意见稿初稿。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标准意见稿初稿研讨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XXX》标准意见稿初稿的内容条款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完成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阶段:20XX年X月,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了广泛征求意见: 1)将标准征求意见稿上传至互联网,通过行业协会网站向广大会员单位和燃气表行业的其他单位征求意见。

2)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向起草各单位或专家发出征求意见。截止到X月底,共收到相关建议和意见X条。

审查阶段:起草工作组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处理,采纳X条,部分采纳X条,不采纳X条,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初稿,将于20XX年X月X日~X日召开送审稿研讨会,对送审稿初稿进行研讨,会后根据会议研讨意见对标准进行完善,于20XX年X月X日前形成送审稿,报XXX审查。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工作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原则,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主要修改采用XXX,并借鉴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工艺指标并把相关要求纳入了本标准中。使标准内容及指标更加符合实际运用。

2、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膜式燃气表用膜片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膜片附加检验要求。

3、主要内容的解释和说明

1)标准名称:标准名称为“XXX”。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膜式燃气表膜片的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膜式燃气表膜片的检验。

3)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和参考了最新版的国内和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以充分保证本标准条款的可依性和可行性。

4)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分为术语和定义两大类,统一规范XXX定义内容。

5)分类: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方法及形式。6)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技术要求。7)实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相关实验方法。8)检验规则:本条款包括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对标志进行了规范,保证包装、运输与贮存中的防护。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按照本标准条款要求,组织实施了相关重要的试验项目进行验证,实施的试验项目有:XXX。经过以上试验全面验证标准编写条款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验证结果来看,满足标准编写要求。

编写标准的重要意义。

本标准的制定,充分反映了国内外行业的水平。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与国际、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本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未查到同类国际标准。本标准主要参考了XXX。

本标准在制定时对国外原材料进行了测试。本标准的总体技术水平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没有冲突。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建议团体标准《XXX》作为推荐性标准颁布实施。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建议本标准在批准发布6个月后实施。

本标准发布后,应向XXX生产单位进行宣传、贯彻,向所有从事燃气表工作的相关人员推荐执行本标准。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篇6:速溶咖啡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名称:湖南省XXX有限公司 标准名称:速溶咖啡(固体饮料)

一、制定标准的任务来源及目的意义: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不同的消费需求,我公司计划生产速溶咖啡(固体饮料)产品。虽然该产品已有相同产品或同类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但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按照卫生部《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要求,特制定该产品的企业标准,作为产品生产、检验、贮存和销售的依据。

二、企业标准编制过程: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不同的消费需求,我公司计划生产速溶咖啡(固体饮料)产品。由于该产品标准的基本要素参照GB/T 30767-2014《咖啡类饮料国家标准》、GB/T 5009、GB 4789的要求,产品各项要求按照国家标准的检验进行规划。

三、产品的原料要求:

产品所使用的焙烤咖啡为主要原料,辅以人参、黄精、枸杞、山药、牡蛎、莲子、薏苡仁、茯苓、决明子、红枣、玫瑰花、阿胶等应符合现行有效的标准要求。

3.1 焙烤咖啡 应符合 NY/T 605 的规定。

3.2 人参、黄精、枸杞、山药、牡蛎、莲子、薏苡仁、茯苓、决明子、红枣、玫瑰花、阿胶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

3.3 木糖醇 应符合 GB 13509 的规定。3.4 番茄红 应符合GB 28316的规定。3.5 β-胡萝卜素 应符合GB 8821的规定。

四、产品的生产工艺:

原辅料预处理→称量→调配→包装→检验→入库。

以焙烤咖啡为主要原料,辅以人参、黄精、枸杞、山药、牡蛎、莲子、薏苡仁、茯苓、决明子、红枣、玫瑰花、阿胶等为辅料加工制成。

五、食品安全控制指标的试验验证材料:

本企业标准修定后于201X年XX月XX日将样品送到长沙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均在本标准规定的限制范围内。

六、产品检验方法、标准: 6.1 感官检验

取少量速溶咖啡(固体饮料)平摊在白色瓷盘中,在明亮处观察色泽和外观,并加以品尝。6.2 理化检验

6.2.1 水分 按GB 5009.3规定的方法测定。6.2.2 咖啡因 按NY/T 289规定的方法测定。6.2.3 总砷 按GB/T 5009.11 规定的方法测定。6.2.4 铅 按GB 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6.3 微生物检验

6.3.1 菌落总数 按GB 4789.2规定的方法检验。6.3.2 大肠菌群 按 GB 4789.3规定的方法检验。

6.3.3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按GB 4789.4、GB 4789.5、GB 4789.10规定的方法检验。6.4 净含量检验 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进行。

七、引用标准、参考资料: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8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B 13509 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

GB 1488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83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 NY/T 289 绿色食品 咖啡粉 NY/T 605 焙烤咖啡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篇7:《安全网》标准编制说明

1 标准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安全网是一种预防坠落伤害的劳动防护产品,其使用范围极其广泛,适用于多种高处作业,如:高层建筑施工、造船修船、水上装卸、大型设备安装及其他高空、高架作业场所,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安全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能否对高处作业人员起到足够的防护,能否在坠落事故发生时保护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为规范安全网产品的生产,GB 5725-1997《安全网》标准于1985年制定,并于1997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而GB 16909-1997《密目式安全立网》标准是非等效采用日本JISA8952-1989《建筑工程用纤维遮片(布或密网)》编制而成。这两个标准的实施,对规范其产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自上述两个标准制修订以来,已过去了10年时间,其间安全网的生产、使用情况不断变化;国外同类产品标准也陆续修订、更新;国家、社会乃至个人对于生命安全、健康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密目式安全立网质量差,在用产品基本没有合格品,固然有价格导向等因素,但标准内容的错误和漏洞不可否认。在此种情况下,对《安全网》标准进行修订是十分必要的。

2 标准修订的原则

根据国家标准化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安全网产品目前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此次《安全网》标准的修订遵循了以下原则:学习、参考国外同类先进标准,结合国内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对原标准进行修订。同时,对于原标准中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内容,予以保留,保持与原标准的协调性。在编写格式上,按照GB/T 1.1-2000标准的规范化要求进行调整。

3 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

本标准代替了GB 5725-1997《安全网》和GB16909-1997《密目式安全立网》,即合二为一,主要修订的内容归结为“七增加三修改两删除”,其重点在耐冲击性能测试方法和要求及密目网耐贯穿性测试方法这两个修改上。

·增加了网目、初始下垂、A级密目式安全立网、B级密目式安全立网的定义;

·增加了密目网的性能分级;

·增加了平(立)网网目边长与规格尺寸的测量方法;

·增加了密目网网目密度及网宽度的测量方法;

·增加了对平(立)网网绳断裂强力的要求;

·增加了平(立)网耐候性测试方法的具体要求,作为规范性附录B;

·增加了密目网的耐老化性测试;

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的解释;

·修改了耐冲击性能测试方法和要求;

修改了密目网耐贯穿性测试方法;

·删去了GB 5725-1997《安全网》中的附录B;

·删去了GB 16909-1997《密目式安全立网》中的附录A。

4 标准主要技术要求修订内容的说明

4.1 增加了网目、初始下垂、A级密目式安全立网、B级密目式安全立网的定义

安全网水平悬挂好后,由于自身重量而造成了下垂,原标准中没有这项内容,也没有对网目做出说明。根据标准完整性的要求和新标准对密目网的分级,增加了上述四个定义。

4.2 增加了密目网的性能分级

在以前工地需使用立网和密目网同时使用完成保护作用,逐渐把立网去掉,造成保护程度降低,增加性能分级是为了适应现在可以省钱省事但不能省保护的根本原则,可根据使用在高楼或低楼不同的地方,以及主要起防护还是防尘作用而有所区别,达到环保和节能的目的。

4.3 增加了平(立)网网目边长与规格尺寸的测量方法

原标准中没有对网目边长和规格尺寸的测量方法加以明确的说明,安全网的边绳及网绳均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如果不对测量方法加以规范,在实际操作时可能出现不同的人测量出不同的结果,从而产生较大差异,甚至造成对检验结果的争议。为此,本标准在制定时参考了国外同类标准。网目边长的测量采用了英国/欧盟标准BS EN 1263-1:2002《安全网——第一部分:安全性能要求、试验方法》中7.2条“网目尺寸的检查”的方法。该标准中无规格测量的相关规定。因此,本标准安全网规格尺寸的测量参考了其中7.9.3条在冲击试验前施加预紧力的相关规定。

4.4 增加了密目网网目密度及网宽度的测量方法

原标准中没有对密目网网目密度及网宽度如何进行测量作出明确规定。读取目数是很费精力的事,连续读取出现误差的可能也比较大。本标准为防止读取的误差造成不必要的争议,允许以点带面,准确到100目,这样更有操作性。由于密目网在供货过程中一般是折叠起来销售,褶皱一般比较多,故在测量网宽度时必须施加预张力,预张力的数值取的是一般网重量的2倍。为避免语言繁琐,本标准给出具体的预张力和实际有效的测量方法,不致引起歧义。

4.5 增加了对平(立)网网绳断裂强力的要求

原标准中没有对安全网网绳的断裂强力数值作出明确规定,而网绳是安全网的重要部分,其构成了安全网的主体,从安全性角度出发,应对其有断裂强力要求。目前,市场上有些安全网厂商尽可能地增加筋绳密度,增加筋绳强度,而对网绳放松要求,实质上是为通过冲击试验而采取的一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因此,本标准增加了对网绳的断裂强力要求,数值为3,000N。

4.6 增加了平(立)网耐候性测试方法的具体要求,作为规范性附录B

原标准中耐候性试验采用GB/T 14522-93中规定的方法,本标准未做改变。但引用标准中推荐了许多不同的试验条件,原标准规定不够详细,造成可执行性较低。本标准增加了耐候性试验方法的规范性附录,明确规定了试验的温、湿度条件以及试验周期,统一了试验要求,提高了此项指标的可操作性。

4.7 增加了密目网的耐老化性测试

原标准中耐老化性测试,是从网体上截取适当的网片在高低温试验箱中反复试验,以老化后断裂强力保留率来评价,应该讲不够合理。本标准分为紫外线照射、氙灯照射和盐雾三个方法进行测试,分别对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梯形法撕裂强力和耐贯穿性能三项指标进行评价,在样品预处理方面,参考了欧标及国内《安全帽》标准,使之更加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

4.8 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的解释

密目网中的“网目密度”定义中的“目”改为“网目数量”;“密目式安全立网”定义中的“网目密度不低于800目/100 cm2”修改为“网眼孔径不大于12mm”;“开眼环扣”定义中“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修改为“用金属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边绳”定义中“起加强密目网边缘强度作用的设置在密目网边缘上的绳”修改为“沿网体边缘与网体连接的绳”,与平(立)网定义一致;还有对计量单位的修改和规范。

4.9 修改了耐冲击性能测试方法和要求,是新旧标准变动最大的地方

安全网的耐冲击性能试验是安全网的一项主要安全性能试验,本标准在修订时主要参考了英国/欧盟标准BS EN 1263-1:2002《安全网——第一部分:安全性能要求、试验方法》中的相关条款。试验装置由长100cm,底面积2800cm2,重100kg±2kg的模拟人形沙包改成了表面光滑,直径为(500±10) mm,质量为(100±1)kg的钢球。

高处作业人员可能由于踏空、后仰、前扑等原因发生坠落,落入安全网时,一般可能会有头位、脚位、臀位、仰卧、俯卧、侧卧等姿势。原标准采用了模拟坠落者以侧位落入安全网的情况,沙包的底面积相当于人体一侧面积。而在实际中,作业人员可能以上述任一姿势落入网内,与安全网接触面积越小,则应力越集中,危险性就越大。因此,本标准参考了欧标,采用直径0.5米的球体,等于增大了安全系数。从国外同类标准看,美国标准使用的是底面积直径30英寸(0.76米),400磅(181.4公斤)重的沙包;欧标使用的是直径500毫米,100公斤的钢球。

4.1 0 修改了密目网耐贯穿性测试方法,也是新旧标准变动大的地方

原标准中密目网耐贯穿性测试是用整张网,费时费力;框架是长边斜放还是短边斜放不明确,不同的人则产生不同的理解,而长边斜放与短边斜放的检验结果相差甚远,极不合理。本标准在网体上规定位置裁剪小样,在小的框架内进行测试,既具有代表性,又为检验提供了方便,使之更加合理有效。

4.11删去了GB 5725-1997《安全网》中的附录B

原标准中的附录B是“安全网的一般使用规则”,作为常识性的东西,没有必要了。

4.12删去了GB 16909-1997《密目式安全立网》中的附录A

上一篇:大一上学期政治下一篇:11年职校职业培训总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