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安全隐患及对策

2024-04-17

乡镇卫生院安全隐患及对策(精选9篇)

篇1:乡镇卫生院安全隐患及对策

乡镇卫生院安全隐患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章编号】004-7484(2014)04-2675-01

自2006年开始的乡镇卫生院改貌工程及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以来,我县乡镇卫生院软硬件有了明显提高,政府投资新建了病房楼、门诊楼,购进了各种检查设备、急救设备,每年为乡镇卫生院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乡镇卫生院发展指标存在明显失衡,有调查研究:10年来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增幅达到了166%,而职工人数增幅仅为14%,住院病人增幅达到了202%,门诊人次增幅48%【1】。2013年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本人到某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工作,之前也参与过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质量考核工作,发现乡镇卫生院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与乡镇卫生院的领导及中层管理者的沟通制定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由于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不断升高,而床位配置相对减少,加之乡镇卫生院面对的人群主要是附近的农民,离家近,99%的病人虽然办了住院手续,但病人输完液就离院回家,且返院时间不确定,随意性比较强,导致药物不能按时输入,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某些乡镇卫生院延续的习惯是病人回院后自己找床输液,无固定床位,在病人集中回院输液时有的床上甚至能坐到3个病人,而某些乡镇卫生院识别病人身份的方法只是病人的姓名,如果遇到姓名相同、相似,医护人员查对不严格,或者因为方言等等原因极易造成给药差错及误换吊瓶的安全事故发生,在下乡支农的前三个月某乡镇卫生院就发生误换吊瓶的安全事故4起,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1.2 由于人员少,日间住院病房无大夫值班,只有护士,电话医嘱时有发生,存在安全隐患。

1.3 有些乡镇卫生院药品管理不规范,如高危药品氯化钾、浓氯化钠放于抢救车内,并与抢救药品混放无标识,存在安全隐患。

1.4 消毒隔离意识淡薄:治疗室和护士办公室同用一间房间,紫外线消毒只登记不消毒流于形式,无紫外线强度检测,无含氯消毒剂浓度监测,加药操作台不用消毒抹布擦拭,病人及家属随意把药品或其它物品放于加药操作台上,有些护士加药时不戴帽子和口罩。存在安全隐患。

1.5 各级医护人员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欠佳,病历管理混乱且不规范,存在造假现象。出院病历随意放于护士办公室的橱子内,容易丢失,也不宜调取。

1.6 乡镇卫生院管理者的管理缺乏科学、规范化管理。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医学知识、管理知识的更新,新要求,新标准知之甚少,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度不健全、流程不畅、有些制度形同虚设,存在安全隐患。保证患者安全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查对制度,规范医护人员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须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强调对于就诊及住院患者在诊疗、各项操作和检查前至少使用2种方法来识别病人的身份,不能只单单使用姓名来识别患者身份。针对患者多、病床少,短期内不能解决,先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对住院病人进行编号,制定流动的号码牌,病人入院输液时领取号码,挂于输液架上,规定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用病人的姓名及编号,同时让病人陈述自己的姓名。

2.2 重视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重要性。采用反向核对法,在做任何操作前,医护人员对照检查单、治疗单,先让病人自己或者家属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所要做的检查等,医护人员进行确认,然后医护人员再对照各项检查单、治疗单复述一遍让病人确认,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标识、治疗方案的选择等,让患者积极参与医疗活动,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疗事故发生。

2.3 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办法。组织人员学习不良事件的定义及种类,一旦发生不良事件,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报告,规定业务副院长是不良事件报告的主要管理人员,一旦接受不良事件报告案例,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寻找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一系列整改措施,从根源上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2.4 确立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和步骤。对于模糊不清、有疑问的医嘱执行人员一定要澄清后方可执行,明确口头医嘱、电话医嘱的相关制度及执行流程,规定口头医嘱除抢救患者时执行外,其他任何情况均不能执行,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需复述一遍,下达医嘱医师确认后方可执行,并在6小时内据实补记医嘱,电话医嘱任何情况下均不执行,遇到病人需要抢救时,护士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同时,如医生不在场护士必须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对病人实施急救等。

2.5 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规定对涉及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部位(脊柱)手术的手术时,要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识。手术时进行三方核查,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均要对病人进行查对。并严格落实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2.6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加强手卫生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医院感染爆发,因此手卫生在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措施有加强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同时医院增加手卫生设备和设施配置,管理人员加强督导检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7 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对于高浓度的电解质、易混淆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严格管理,专柜保存,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麻醉药品专柜加锁班班交接,并严格落实麻醉药品、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确保用药安全。

2.8 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建立化验室、影像科、超声等医技部门“危急值”项目表、登记本。科室建立“危急值”登记本,医技科室一旦发现“危急值”立即确认,确认后电话通知患者所在科室或主管医师并记录,接获“危急值”人员立即记录并通知主管医师,保证患者一旦发生危急情况立即得到有效救治,确保医疗安全。

2.9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压疮等意外事件发生。在病房走廊、厕所增设扶手,更换带床档的病床。加强健康宣教,易发生跌倒、坠床、褥疮的患者设立警示标识,语言提醒等等一系列防跌倒坠床的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2.10 建立独立的治疗室和治疗室管理制度。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用品、消毒灭菌设备及器材,如口罩、帽子、手套、消毒剂、紫外线灯等。治疗室分区管理,按区放置各物品,严格落实治疗室管理制度。培训医护人员消毒隔离制度及治疗室管理制度,引用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培训,转变医务人员的观念,使其知晓医院消毒隔离的重要性,自觉地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和治疗室管理制度。培训紫外线强度检测,消毒剂浓度检测的方法并做好登记工作。

2.11 加强病历管理。培训病历书写规范及意义,指导医护人员正确书写病历。统一病历格式,各纸张大写统一,字体、字间距、页边距等统一。建立病历档案室,购置了盛放病历资料的货物架,按照病历保存要求保存病历。

2.12 有计划的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或参加各类培训班,汲取先进的医疗信息和管理经验,提升个人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

2.13 医院成立质控小组。督导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14 改善乡镇卫生院的环境,有计划的招纳医护人才。小结

通过制定、完善、培训、考核各项制度、职责、流程、预案,并加强督促检查,转变管理者的理念,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安全隐患大幅度减少,确实给基层百姓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自7月份以来未再出现用药差错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晓,徐陵忠,许鑫.山东省乡镇卫生院发展战略调查研究报告[J].山东社会科学,2011,6(190):167-173.

篇2:乡镇卫生院安全隐患及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开展2016年学校安全及卫生工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文件精神及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及卫生问题的整治工作,创建绿色、安全、文明、有序、和谐的校园环境。我院积极制定并认真组织实施了工作方案,现将本次安全及卫生隐患排查整治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排查学校安全及卫生隐患,进一步深化专项整治,提升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学校管理基础,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安全及卫生隐患治理力度,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长效机制,实现校园环境安全稳定。

二、整治内容及措施: 1.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2016年5月16日12时30分,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于403报告厅开展了“提高防范意识,理智拒绝传销”主题年级大会。此次大会由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王朝主持,13级全体学生参加。

王朝向在校生揭示了传销本质和传销手段,深入分析了各地传销案例,明晰了传销的危害性和恶劣性。他还细致比较了传销与微商的不同,告诫在校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提升自我防范意识,打击非法传销组织,宣传安全维权知识,与校方一道创建文明、安全、和谐校园。

2015年11月5日晚7时,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安全知识讲座在403报告厅成功举行,由保卫处张俊伟担任主讲人。

张俊伟介绍了学校周边地区的治安状况和在校生的主要安全隐患,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系统解析了校园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并结合具体案例为在校生提供了宝贵建议。此外,余洁从矛盾化解、防盗防骗、传染病防范等几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补充,强调安全意识对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

2.防范学生溺水专项整治

我院积极利用各种载体与形式,认真开展防范溺水知识宣传教育,严厉禁止擅自游泳,提升在校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危险防范能力。

3.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我院以班级大会和党组织会议的形式,切实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严禁在校生携带、食用违背安全规格的食品,建立师生监督机制,确保食品的安全、绿色、环保。

4.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为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我院于2015年5月6日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座,由宁夏消防队罗警官担任主讲。

罗警官向在校生讲解了近几年火灾的发生状况及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提醒同学们要高度重视防火,养成“人走电断”的好习惯。此外,罗警官还详细讲解了逃生方向、逃生手段以及灭火器材的使用。此次讲座,令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消防安全观念,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5.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针对近来各大高校频繁发生的交通安全问题,我院大力开展交通出行教育,倡导学生于上下课期间走天桥和地下通道。强调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确保通行安全。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学生们积极重视交通安全,交通规则谨记于心、实践于行。

6.传染病防控专项整治

为响应学校开展的校园环境卫生大检查活动,我院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讲座,引导在校生掌握安全卫生知识,保持个人卫生,提升传染病排查能力,积极配合校卫生部门的检查和治疗。通过此次讲座,我院师生更加注重教室通风、卫生消毒、清扫保洁工作,定期进行学院大扫除和大检查,提升学院总体整洁水平。各班级积极组织传染病防控知识主题班会,通过海报展示、板报展示、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在校生加强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提升传染病防控意识。此外,学生公寓积极开展了传染病防控宣传活动,利用宿舍文化宣传栏普及宿舍卫生知识,传染病预防知识,防控传染病注意事项,切实提高在校生的卫生安全意识和传染病防控能力。

以上是我院贯彻落实学校安全及卫生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具体情况,今后我院将长期把安全卫生工作作为学院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常抓不懈,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篇3:农村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1 农村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分析

1.1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

1.1.1 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

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体系未有效建立, 无法正常运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普遍人员编制不足, 设施设备缺乏, 工作经费紧张, 只能应付面上的公共卫生日常任务,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足。乡镇卫生院由于公共财政补偿机制的缺位, 大多数农村地区, 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和边远山区, 医疗卫生用房紧张, 诊疗场所简陋, 医疗设备短缺、陈旧老化, 长期得不到更新, 无法满足群众就医救治需求, 同时, 为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几乎所有卫生技术人员都从事医疗业务, 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 健康教育、妇幼保健、改水改厕等公共卫生工作无法开展。村级公共卫生网底更是“漏洞百出”, 偏远山区和落后地区的很多村还没有卫生室, 已有的村卫生室大多是私人诊所, 大量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是历史遗留的“赤脚医生”和低学历低技术水平的乡村医生, 专业公共卫生知识欠缺, 无力承担公共卫生工作任务[1]。

1.1.2 医疗卫生行业不规范

随着农村卫生体制的改革, 由于市场机制作用, 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由过去的合作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 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内部管理和技术操作上不规范, 存在销售过期药品甚至假冒伪劣药品、看病无登记、用药无处方、收费无发票的现象。有些乡镇卫生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擅自扩大诊疗范围, 超许可诊疗项目, 聘用异地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变更注册的人员, 出租或承包有关科室给非本单位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农村医疗资源的短缺和经济利益的驱动, 促使不少不法分子趁机打着方便群众, 以“义诊”、“祖传”、“专家”等幌子, 开设地下“黑诊所”[2], 从事以坑害、欺诈为目的的非法行医活动, 严重扰乱了医疗市场秩序。这些地下“黑诊所”, 主要分布于城乡结合部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较聚集的镇 (街道) , 隐蔽性强, 设施简陋, 环境恶劣, 成本低, 所用药品、器械多为直接向不法药品经销商低价购买, 或自己配置, 质量无保证, 消毒不规范, 经常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 不安全注射和输血造成医源性二次疾病传播的风险大大增强。

1.1.3 公共场所监管薄弱

在广大农村地区, 特别是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所在地, 分布着规模大小不一的美容美发店、歌舞娱乐场、游戏厅等公共场所, 由于基层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缺乏, 导致监管不到位, 给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留下了盲区。如大多数美容美发店的用品来源渠道混乱, 质量无从保证, 容易引起皮肤疾病, 没有专门的消毒设施, 美容美发用具交叉使用, 基本不消毒或消毒不规范, 成为甲肝、艾滋病等传染病流行传播的温床。

1.2 食品安全状况堪忧

大量无证经营的小餐馆、熟食摊点、流动餐饮点存在于乡镇及村落内部, 绝大多数设施简陋, 经营场所环境卫生极其恶劣。即使是经过卫生行政许可的餐饮店, 也存在着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基础设施简单陈旧, 大多未配备必需的餐饮具消毒设施, 不能有效落实餐饮具及时消毒要求, 所采购的食品原料多未索取票证, 来源渠道混乱, 未建立登记台帐, 一些定型包装产品存在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等“三无”现象, 甚至已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还在提供食用, 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上岗的现象突出。另外, 群众遇到家庭重大事项都要举办家宴聚餐, 食品原料多从分散的小型集贸市场采购, 质量安全无从保证;举办场地基本是在临时搭棚里, 无防蝇防尘设施;从业人员由家庭主妇或临时聘请没有资质的“土厨师”担任, 未经专门培训, 缺乏相应的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意识, 操作不规范;餐饮用具一般都是家庭现有的或临时借用的, 卫生设施简陋, 缺乏消毒设备, 缺乏有效的冷藏设施, 不具备生熟食品保存条件, 极易造成食品变质和食物交叉污染, 等等, 导致农村小规模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3]。

1.3 环境污染——农村公共卫生安全重大威胁

1.3.1 生活垃圾污染

广大农村仍然沿袭传统生活习惯, 不重视环境卫生, 同时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也没有能力改善生活环境。据相关部门测算, 全国农村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2.8亿吨, 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 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吨, 而这些污染物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直接排放至环境中。

1.3.2 工农养殖业污染

煤炭、矿产资源在采选技术未成熟的条件下盲目开采, 乡镇村工业盲目引进造纸、冶金、化工、建材等污染项目, 大多没有配套的防污设施, 废水废气污染严重损害周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氮磷肥等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 农作物废料简单处理如秸秆焚烧等。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水、粪便和食物残渣含有大量有机物、病源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和重金属等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

1.3.3 农村环境污染导致空气和水质量严重下降, 使传统疾病如血吸虫病等死灰复燃, 非传染性疾病危害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 我国农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达159.65/10万人, 癌症死亡率112.36/10万人, 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3.93/10万人, 心脏病死亡率为69.60/10万人。工矿污染使职业病如尘肺病等的患病人数急剧增加, 成为农村劳动力的“死亡漏洞”。农村生活饮用水遭到严重污染, 2005-2007年全国爱卫会与卫生部联合组织的全国首次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调查结果表明:目前, 在我国9亿多农村人口中, 有3亿多人口饮用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作为评价标准, 这次调查水样中未达到基本卫生安全的超标率是44.36%;地面水超标率为40.44%, 地下水超标率为45.94%;集中式供水超标率为40.83%。农村饮用水污染指标主要是微生物, 饮水中因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所引起的水质超标率为25.92%。

2 对策

2.1 提高认识, 明确政府责任, 建立考核机制

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公共卫生的直接任务在于保护劳动力的生命和健康, 保障劳动力创造社会财富。农村公共卫生安全事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 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主要的管理责任[4]。公共卫生事业是一项社会公共产品, 开展公共卫生事业的人员、设施、工作经费理应由政府的公共财政负担, 各级政府应该按照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实际工作需要, 对公共卫生事业人员编制、基础设施、工作经费进行合理核算, 纳入财政预算安排, 保持长期、稳定、适度倾斜的投入比例, 建立公共卫生工作项目管理制度, 把公共卫生建设列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和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落实严格的公共卫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重大责任追究制, 实行动态考核评估。

2.2 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规范建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 有效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积极开展地域内公共卫生问题的调查研究, 加强对乡、村级公共卫生业务的管理培训和技术指导。优化布局, 加大投入, 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基础医疗设备, 提高诊疗救治水平, 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 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村卫生室, 建立一支村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有效落实公共卫生工作任务。

2.3 部门联动, 有效整治环境

要保证农村公共卫生安全, 就必须解决农村地区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保持农村生态平衡。农业、卫生、规划、建设、环保、财政等部门要密切协作, 合力建立农村环境建设和管理体制, 提高农民群众环境意识,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合理规划工业区和农业发展区, 改变目前农村地区工厂到处布点, 到处污染的现状, 还农村一片青山绿水。二是转变生产方式, 出台有效政策, 鼓励企业投入资金, 改良技术, 优化企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 建立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结构, 减少废水、废气排放, 提高防治污染的能力;走现代农业之路, 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研究和推广高新农业技术,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降低农药、化肥、农膜等污染的影响, 改善土壤、水和空气的质量[5]。三是加强防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站点, 采取农村自建饮水工程和城市供水管网延伸等办法, 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严格落实保护措施, 严格限制水源保护区内的各类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 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 建立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体系,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卫生监测和评估, 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有效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四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村庄环境整治。以“村容整洁”为目标, 以卫生村镇创建为载体,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积极发动群众平整村路, 清除住宅、庭院、街路的垃圾和“白色”污染, 严格治理乱倒生活垃圾等现象, 逐步探索和建立农村居民自我管理的村庄保洁机制, 落实卫生清扫日制度, 努力使人民群众树立美化环境、净化家园的良好意识, 自觉搞好环境卫生, 尽量减少疾病发生, 有效防止疾病传播。

2.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是保证农村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要制定和实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 根据农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合理配备县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人员,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形成规模适当、相对稳定、水平适宜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 首先是加强农村现有卫生人才的培养培训, 通过在职学习、集中培训、进修、学历升级等,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按照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 逐步扩大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试点规模, 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的目标;实施农村卫生人员培训规划, 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在职在岗卫生人员每5年进行全员岗位培训一次, 对村卫生室在职在岗卫生人员每年培训一次, 将培训结果作为岗位聘任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建立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学习制度, 每年要有1名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人员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修;每年要有1名乡村医生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培训。用3年时间, 培训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 培训村卫生室医疗卫生人员137万人次。利用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 拓宽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渠道。其次要建立城市卫生支农制度, 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1年”的规定, 继续推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三是制定适宜政策, 积极引导医学院毕业生走向农村, 扎根基层。坚持从实际出发, 以业绩、能力考核和使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对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 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鼓励和政策倾斜, 落实国家对长期在乡以下基层地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待遇倾斜政策。只有农村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状况, 确保农村公共卫生安全。

2.5 采取多种形式,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在宣传教育对象上, 既要面向群众, 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和主动防病知识, 也要面向卫生队伍自身, 不断强化公共卫生工作的责任感, 更要面向基层领导, 提高干部依法行政意识, 争取领导干部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理解、支持。在宣传方式上, 既要灵活多样, 又要讲求实效。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尽量在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时候, 面对面宣传教育群众。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电台、网络、板报等媒介手段, 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卫生知识的宣传, 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公共卫生工作的氛围, 帮助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和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改善生存环境。要组织专家深入农村, 采取举办讲座、专题报告、知识竞赛等形式, 向人民群众深入宣传公共卫生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使公共卫生意识真正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王长海.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1) :15.

[2]蒋健峰.浅析非法行医存在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8, 24 (4) :378.

[3]傅民强.农村家宴卫生问题及其监督管理对策[J].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 (5) :43.

[4]朱娟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公共卫生安全[J].小康论坛, 2005, 2:33.

篇4:乡镇卫生院安全隐患及对策

关键词:肉品 食品 安全隐患 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5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44-02

中国是畜牧业生产和畜禽加工业大国,畜牧业资源在全球占有重要位置。肉类加工业已基本建立起以现代肉类加工业为核心,涵盖加工、冷藏储运、批发、商品零售的完整产业链。肉食品是人类食物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读那提高了肉类工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强势企业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进入良性循环。但是市场食品安全凸现的今天,品牌战略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核心竞争力,有的企业缺乏对饲养、屠宰、加工等过程的有效监控与管理,无法准确地实现其产品质量的追踪,增加了企业和社会的风险。因此。肉类产品加工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化体系等,有较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制度,应对各类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做好市场安全保障,明确监管任务和责任,推进实施我国肉类行业品牌战略,

1 肉食品的安全隐患

(1)信息服务与群众监督环境尚不完善。我国的流通方式影响了老百姓在买肉、吃肉时无法获取肉类商品的安全信息,经营者凭眼看、靠手摸来辨别商品质量。缺乏很多老百姓看得见的公共信息服务和发布渠道。(2)不同区域的追溯体系建设缺乏一致。肉类消费安全的有关监管部门已经制订肉类行业标准。虽然企业与地方生产安全技术一致,管理标准一致,但是流程一致,不符合构建统一体系的要求。要实现动物性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的目标,必须了解所面临的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探究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策略,很多地方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长期性问题,影响了肉类生产的稳定发展。很多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控制,制约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也危害着人们的生命。(3)环境污染严重,影响肉类质量。国家都制定了食品添加剂标准和法规,共涉及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多余种,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大量使用,肉类食品监管部门对农药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控,影响肉类的产品质量,导致我国肉类产品难以达到国际标准要求。我国的2006年瘦肉精事件导致200余人中毒,患者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脏骤停等症状。畜禽肉制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畜禽肉制品的安全检测已经迫在眉睫。(4)卫生管理措施不力。目前我国城市宰场中,绝大多数属于半机械化生产,部分屠宰场还采用传统手工操作,肉品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病害肉、注水肉现象时有发生,滥宰情况还没有彻底清除。在肉类储存过程中,违反操作要求等也会造成肉食品的变质,给消费者造成危害。

2 应对措施

2.1 规范肉类加工厂的建设

肉类加工厂是生产安全肉类食品的关键场所,要根据区域统一规划,压缩和淘汰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肉类屠宰场,采用先机的工艺设置,不断改进现代化的屠宰加工厂,提高肉类食品的安全系数。

2.2 建立肉食品生产链全程监管制度

肉类供应链管理安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免疫环境。为了确保老百姓买到放心肉,仅靠终端检验是远远不够的。建立符合卫生标准的肉食品生产链,细化检测标准,跟踪监管每批肉食品的流通。不合格食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2.3 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为中国肉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借鉴模式。双汇集团建立一个全产业链的新型战略,建立安全的无公害肉食品原料基地。目前很多畜禽养殖仍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难以全面实施卫生管理。各个区域应该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无规定疫病区工程,为肉类食品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本地肉类产销状况和经济发展计划,严格质量管理和安全监控,确保肉类食品原料的质量。 精深加工建立健康的模式有利于肉食品市场的良性运行,创建冷鲜肉品牌。

2.4 完善立法与监管体制

肉食品监督部门要号召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监督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坚决抵制私屠滥宰,注水肉、含瘦肉立法不完善的漏洞,监管全部到位,控制执法不严的因素。需要开设肉食品监督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举报途径,共同监督保障肉食品的安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严密的法律屏障,健全监管体制,严格执法。

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肉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国际国内关心的焦点话题。我国肉类食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加工程序不符合卫生标准、动物喂养滥用激素,这不仅仅威胁百姓身体健康,同时也严重阻碍了肉类制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严惩生产销售问题食品的一切违法行为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生猪养殖规模增速快 生猪、猪肉价格8月[EB/OL].(2007-09-15).http://www.gov.cn/jrzg/2007-09/15/conte-nt_750245.htm

[2]马晓兰.肉品卫生安全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09(10):6-7.

篇5:乡镇卫生院安全隐患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领域都呈现出了崭新的发展生机。乡镇卫生院作为卫生行政兼医疗预防工作的综合机构,在维护人民健康,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要想取得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对乡镇卫生院财务进行合理控制,以此促进其财务水平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镇卫生院开始逐渐意识到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并将其付诸现实。经笔者研究,目前在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改善便会导致严重后果,据此,乡镇卫生院必须就其症结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对财务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完善,促进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分别从: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现状、促进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深化,乡镇卫生院打破了“以药养医”的局面,改变了以医疗为主的格局。财政投入不断加大,使乡镇卫生财财务管理迎来新的课题。目前,乡镇卫生院已开始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然而由于相关部门并不能及时的进行配合,这样的现象会使得卫生院财务会计工作片面,卫生院会计管理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很多单位为调节收支结余,其收入、支出等各项费用未按照会计期间财务规定操作进行核算与账务处理,还有的单位许多设备已经准备到位而且已经投入使用,却因为一些客观或主观的因素没有办理正常的入库管理手续,还有一些设备则是在入库后就一直闲置没有投入使用,造成浪费。

二、促进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综上,笔者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据此,乡镇卫生院必须对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加强财务内控建设力度,充分健全财务审核体系,提高管理者素质水平等,笔者将就这些方面进行阐述。

(一)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部门必须立足于当前国家的相关法律以及相关规定,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以及财务内部管理特点,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为乡镇卫生院中涉及各个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制定明确的规定,重新梳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流程,将制度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以避免出现财务管理活动混乱的现象,从而实现降低运用风险的目的。其次,乡镇卫生院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兼顾乡镇卫生院的其他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协调性,以便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优化乡镇卫生院整体制度,优化乡镇卫生院的资源配置。最后,乡镇卫生院要将财务制度落到实处,为此,乡镇卫生院可以利用定期考核的形式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同时也可以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做出惩处,提高制度的严肃性。

(二)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在乡镇卫生院管理中,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需要健全考核制度,形成合理的考核指标,及工资分配方案,不断增强单位工作效率。绩效考核首先需要明确考核目标,才能确保考核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当前,要提供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与医疗水平,拓展其健康价值,就需要医疗结构制定出一套更有使用价值与利用效果的考核指标,及适合自身发展的工资分配方案与绩效考评方案。在这当中,卫生行政部也要将考核结果与乡镇卫生院的绩效工资、财务补贴等联系起来,依据单位专业技术、科室设置等,实行分类考核,在分配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推进改革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资金管理

相关部门可以在讨论后统一一个资金审批程序,把资金的流转过程加以缩短,根据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办理流程,力求确保资金与项目同步,项目能够有充分实施的时间。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规范,统一有关项目的的经费的支出范围。明确项目的工作任务和补助标准,条理清晰,这也是中央下达项目方案的基本要求。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规定,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公共卫生的支出分类明核细算,根据相关部门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服务人口的分布状况来制定补助开支的标准和管理的规定,同时还可设立“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上级机构随时对专项专款的使用进行核查监督,在专项款项的使用上,事前、事中、事后都进行审核,确保专项资金按照相关规定使用。

(四)对乡镇卫生院财务审核体系充分健全

健全财务审核体系,加大监管内控力度,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乡镇卫生院的各个部门管理者要高度重视财经法规以及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使各个工作人员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中的作用,以便从根源上改变当前财务管理落后的状况,进而使财务管理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第二,乡镇卫生院应该成立一个单独的财务监督机构,加大对财务管理具体财务工作的监管力度,从而将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与此同时,乡镇卫生院还要对乡镇卫生院制度的建设和执行进行督促和监察,以便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五)对乡镇卫生院实现管理人员素质进行提升

为较好地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内管理水平,就应向乡镇卫生院管理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对此,乡镇卫生院应不断提升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乡镇卫生院应加强对财务管理者的教育,以便提升财务本管理及核算人员的道德素养,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进而确保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绩效工作得到安全、顺利实施;第二,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者的相关培训工作,进而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能力,更加深入的了解财务分析以及各预算编制,进一步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者及核算人员日常的工作水平及能力,促进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六)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监督力度予以强化

乡镇卫生院应该加强控制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保证财务管理实效性和针对性。首先,应该对物资采购加强控制力度。以此作基础,乡镇卫生院才有可能实现最低的资金投入争取得最好的供应商,在节省自身资金投资的同时,也保证了提供设备的最优化。其次,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利用资源价值。对具体财务管理项目进行整理、编制,统一汇总现有资源,并以此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使用计划内资金过程中,必须保证严密监控,如项目名称、内容、资金配置等都应该作出明确规定,一旦发现违反财政制度的现象,必须严肃处理,以此确保财务收支活动的有效进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乡镇卫生院应该认清当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即当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乡镇卫生院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为了改善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质量,首先,乡镇卫生院应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将其制度落到实处。其次,要加强财务内控建设,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以便为乡镇卫生院的财务预算提供有力条件。然后,乡镇卫生院必须健全财务审核体系,加大监管内控力度,为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最后,乡镇卫生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员工的培训力度,以便满足财务管理工作需求,促进乡镇卫生院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封娉.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与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

[2]苏勤,周雪梅.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篇6:乡镇卫生院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加强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县域内12所乡镇卫生院消毒工作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消毒供应工作存在领导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无独立科室,无专业人员,无菌物品质量不合格,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等不安全医疗隐患。结论:以抓消毒供应室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为突破口,提高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水平。

消毒供应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与重视,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工作在县域卫生医政工作中也是一项重要内容。笔者9月~月通过对区域内12所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现将存在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县12所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现状为调查对象。其中6所为一级甲等卫生院,6所为一级乙等卫生院。7所卫生院能开展丙类外科手术,12所卫生院均开展有妇科门诊、外科换药等业务,日使用无菌包5~20件不等。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依据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采取现场调查的方式,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组织、人员配备、科室设置、器械处理流程、灭菌方式、灭菌效果监测、无菌物品存放及全院无菌医疗用品使用现状等内容进行调查。

2 结果

12所乡镇卫生院的领导对卫生部的相关管理规范不了解,对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在医疗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12所卫生院均未设置独立的消毒供应室,无专人负责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其中7所卫生院灭菌器置于手术室内,灭菌工作由手术室护士承担,5所医院灭菌器散置于使用科室,由使用科室自行完成灭菌任务。

12所卫生院对污染的医疗器械,均由使用科室的工作人员在未佩戴任何防护用品的情况下手工清洗,手术室的刷手间、产房、换药室等部门的`洗手池即为器械清洗池,洁污不分;或在同一房间内完成清洗、包装、灭菌全过程。

共查26个灭菌包,其布类外包装有明显污渍、发黑、陈旧、易破。布类敷料在无血迹污染时不经过清洗,反复制作成无菌包,影响消毒灭菌效果。包内器械肉眼观不够光洁明亮,有污渍、锈迹、关节不灵活,仍使用液体石蜡作润滑剂,污染器械未经过多酶浸泡、高温消毒等处理流程,存在器械消毒不彻底的隐患。无菌包内无121℃灭菌指示卡,包外无灭菌标识和信息卡。

12所卫生院所使用的灭菌器为下排气式灭菌器,其内容量较小,存在装载量超过80%时易出现因热蒸汽循环受阻,不能穿透无菌包;当加水过多时易出现湿包、水锈污包等现象影响灭菌效果。因操作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致使不合格的物品进入临床使用。

12所卫生院对灭菌器的物理监测、无菌物品的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均未开展,无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资料。

在对12所卫生院手术室、产房、换药室等重点部门无菌物品存放和使用情况调查中,普遍存在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因包外无标识,存在极大的不安全隐患。部分科室对使用频率高的器械采用戊二醛浸泡法灭菌,戊二醛未能全部浸没器械,个别器械可见明显血迹。缝针、刀片、剪刀等锐器采用浸泡法灭菌,器械数量少,周转受限,随泡随用不能达到灭菌效果。无菌纱布、棉球采用大包装,使用期限超过24 h,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存在重复使用现象。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意识淡漠,知识贫乏,不能适应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要求。

3 讨论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与医疗安全密切相关,乡镇卫生院领导要把消毒供应室作为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只有提高院领导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才能增加人、财、物在消毒供应室的投入。

3.2 配备专业人员,设置独立科室:在医院内相对合理的区域内独立设置消毒供应室,选派专人在上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培训后上岗,依据工作量的大小,可安排其专职或兼职。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规范做好消毒供应工作,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其工作质量接受护理部、感染办的双重监督。

3.3 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加快知识更新,使各类医务人员在本职工作中能自觉执行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不断提高全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水平。

3.4 加强督查管理与考核: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定期组织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专项检查,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乡镇卫生院年度医疗质量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重点部门的感染控制工作质量进行督查评价,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在知识更新、技术操作、管理水平上予以帮助指导。

乡镇卫生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以抓消毒供应室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为突破口,可有效的提高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水平。

4 参考文献

何晓琳,任春燕,曾建军.乡镇卫生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监控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28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卫生标准WS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卫生标准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技术操作规范.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卫生标准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效果监测标准.2009.

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等.医院感染控制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

篇7:我区农机安全事故隐患及对策

我区农机安全事故隐患及对策2010-06-29 18:16:2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我区农机安全事故隐患及对策我区农机安全事故隐患及对策(2)文章标题:我区农机安全事故隐患及对策

我区现有拖拉机1191台、收割机382台以及其他各类农业机械,担负全区10万余亩农田耕作,收获、脱粒作业和运输任务,在农业生产环节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我区从1970年至今,35年来农机事故死亡人数已有30多人,近几年来农机事故虽不多,但事故的隐患严重,事故的苗子屡屡出现,究其原因:农机从业人员变化,使综合素质在下降;农机设备老化,技术状态在降低;农机

配件市场三无伪劣农机配件在流通;有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难于落实到实处,如不对这些不安全因素控制和疏导,一旦诱发则将可能发生重大事故。

《道路交通安全法》与《行政许可法》出台后,农机监理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将发生变化,用老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笔者是个多年从事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同志,对目前我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机从业人员发生很大的变化,上世纪70—80年代从事农机驾驶的人员是从农村中挑选出来的文化程度较高、素质好,比较灵敏的年轻人,能较快地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技能的培养,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些人逐渐改行,从事其他行业去,到目前仍在从事农机作业的人员是一批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年纪较大或从外地来宁波承包土地的农民和外省来甬搞运输的人员,他们中往往是生活条件、劳动

条件较差、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行业中安全生产检查,往往是敷衍了事,对事故苗子不以为然,一旦酿成事故,又难以承担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一些未经专业培训和考核的无证无牌作业和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冒死作业。

2、农机设备老化,技术状态在下降。江北区是宁波市农业机械发展较早的区,80年代初到现在拖拉机拥有量一直徘徊在1200台左右,现农业机械都属个体所有,因从业人员经济条件的限制,缺少对农机具资金投入和我们在管理上未实施强制报废的措施,使现有的农机具设备老化、技术状态下降,如按大中型拖拉机报废年限15年,小型拖拉机报废年限8年,我们对1200台拖拉机使用年限估算大约超期服役的有30(大型15年以上,小型8年以上)。使用年限过半的有50(大型9年—15年,小型5年—8年)。

3、农机配件市场“三无”伪劣配件在流

通,低劣的质量危及农机安全生产。90年代前农业机械配件是由县级农机公司经销,进货渠道是向制造厂进货,售出的配件不管是制造厂生产的或是外加工的都由制造厂检验,由该厂对该产品负责,所以配件质量基本有保证。而现在农机配件由个体商店(规模不大)经销,进货渠道随意,那里进货价低就到那里进货,有的向制造厂委托加工企业进货,有的在商店之间调剂,有的甚至测绘样品送企业加工,质量得不到保证。笔者在处理农机事故中发现“因另配件质量原因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也曾同技术监督部门一起查处和跟踪调查,发现农机另配件销售环节存在着事故的隐患。

4、有些农机安全管理工作难于落实到实处,农业机械作业分散,线长面广,操作人员素质相对来说较差,驾驶行业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安全管理难度大,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大量的在基层农机管理站,而镇农机站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资和奖金靠自己挣,而农

机安全管理工作只有支出,没有收入,所以有些乡镇农机站在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上不能真正到位,尤其是农忙季节,安全管理工作精力不够集中,而目前又面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单位的类型划分管理人员去留,人员与管理经费来源问题都没有着落,在现有人员中出现思想波动。

针对上述提出的几个问题,我们切不能因为近阶段事故不多而放松对事故隐患的警惕,因为人的不安全因素、设备不安全因素、环境不安全因素,管理不安全因素互相诱发,一旦同时同地出现则将酿成事故。为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投入,安全与管理关系,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确定农机监理执法主体地位;强化上岗前培训、考核,严格驾驶证的核发;制订实施农机更新报废计划;提高机车技术状况;规范农机市场和维修行业;探索农机操作者协会的路子。

1、确立农机监理执法主体地位。《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使本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权。”确定了农业机械主管部门是《道路交通法》的执法主体之一,确定具有行政职能。过去二十年来,农机监理一直承担上述行政工作职能,在这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农机监理机构应该参照公务员管理,农机监理机构经费由政府财政来保证,使农机监理机构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赋予的拖拉机牌证管理职能与《行政许可法》相关的规定不相违背。

篇8:乡镇卫生院安全隐患及对策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桂平市现状中小学57名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的文献资料, 分类、整理, 提取有效数据。

(2) 问卷调查法:随机对桂平市乡镇30所乡镇中小学60名体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57份, 有效率95.0%, 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概述

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是指在学校内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或体育比赛中因各种原因造成对学生身心的伤害事件。体育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破坏性等特点, 严重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次序序, 严重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理念的养成, 给社会、学校、家庭及教师造成不良的影响。查找原因, 排除安全隐患, 降低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率, 提高中小学体育运动质量, 提高学生体质及健康是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2.2 桂平市中小学体育活动体育安全事故现状

2.2.1 乡镇中小学体育运动损伤情况分析

调查样本中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对遇到体育安全事故发生情况:持从来没有1人, 占1.8%;偶尔6人, 占10.5%;一般情况11人, 占19.3%;比较常见15人, 占2 6.3%;很常见24人, 占4 2.1%。从调查数据可见, 桂平市乡镇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率比较高, 对体育教学和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2.2 乡镇中小学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运动时期

调查样本数据显示, 遇到体育安全事故发生在体育课中12人, 占21.1%;课外体育活动8人, 占14.0%;课余体育训练14人, 占24.5%;体育比赛16人, 占28.1%;学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7人, 占12.3%。数据显示, 桂平市乡镇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发生在体育比赛、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课程当中较为严重,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骨折、拉伤、扭伤、脱臼、擦伤和挫伤集中, 主要发生的部位在肩关节、踝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腰部和下肢内侧韧带。

2.3 桂平市乡镇中小学体育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桂平市乡镇中小学体育安全隐患因素主要表现在学校因素、体育教师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和其他客观因素, 具体见表1。

从表1可见, 造成学校方面体育安全隐患因素的原因是义务教育主管部门及乡镇中小学校对体育运动不够重视, 对体育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够, 导致场地年久失修, 出现不平坦和坑坑洼洼;器械陈旧、缺乏、质量低下, 未能及时配备和更新,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 乡镇中小学校缺乏相应的体育运动管理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体系。造成体育教师安全隐患因素表现在:一方面, 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配备不足, 用其他科任老师兼职代替讲授体育课程, 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安全意识;另一方面, 乡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习惯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 导致体育教师安于现状, 缺乏先进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和再学习的动机。造成学生因素的原因主要体现在, 乡镇中小学生群体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比例较大, 有养尊处优、吊儿郎当的心态, 组织纪律性差, 体质弱和身体素质较差, 缺乏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自救技能, 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2.4 桂平市体育安全发展对策

2.4.1 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完善体育设施设备

桂平市教育管理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学校体育运动工作, 着重排除体育安全隐患因素, 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减少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大对乡镇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完善各种体育器材设备, 及时更换陈旧、不合格的体育器材和设施, 提高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质量, 为中小学生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奠定良好基础。

2.4.2 加强对中小学生体育安全教育

通过媒体、广播、宣传板报和体育课堂多渠道对乡镇中小学生进行体育安全思想教育, 传授中小学生必要的体育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 牢固中小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的防范知识, 降低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4.3 体育教师端正教学态度, 提高专业水平和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是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者, 是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的指导者和监督者, 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应牢记“安全第一、健康第一、防范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 保持严谨端正的教学态度。不断充实体育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提高对各体育项目体育风险的预判能力, 提高对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调控能力, 防患于未然, 把体育安全事故隐患因素扼杀在萌芽当中。

2.4.4 健全体育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体育安全应急体系

桂平市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和乡镇中小学校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完善的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运动管理规章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严格按照体育规章管理制度规范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的开展。完善体育安全体系结构、疏通体育安全应急救护渠道, 包括成立体育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应急医疗小组、体育安全事故评估小组和协调小组, 及时处理中小学校发生的体育安全事故, 降低体育安全事故的伤害程度, 减少对中小学生身心的伤害。

3 结语

中小学体育运动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的有效途径。提高中小学生体育运动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乡镇中小学远离市区闹市, 体育场地设施简陋陈旧、缺乏, 体育教师数量配备不足, 体育教学理念落后, 存在较多体育安全隐患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 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完善乡镇中小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 健全体育安全事故应急体系, 结合乡镇中小学自身实施, 积极排查安全隐患因素, 及时整改完善, 为推进乡镇中学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对桂平市乡镇中小学体育安全现状调查研究, 分析乡镇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存在的隐患因素, 提出整改对策, 为促进桂平市乡镇中小学体育活动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关键词:桂平市乡镇中小学,体育安全,隐患因素,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S].2010-07:11-27.

[2]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 2011.

[3]郑雄.浅谈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107-110.

[4]祝小平.农村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西江教育论丛, 2009 (4) :48-50.

[5]张媛, 齐亚.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07 (2) :33-34.

[6]耿金锁.浅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特征及预防[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1 (6) :154.

[7]刘允芳.浅析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1 (8) :151.

篇9:乡镇卫生院安全隐患及对策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对策

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络的枢纽,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负着农村乡镇的医疗、保健和防疫任务。随着乡镇卫生院医疗护理工作的不断开展,迫切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的高素质护士担任护理工作,而目前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护理质量严重滞后于二、三级医疗机构。现将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1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基础操作不规范大部分护士忙于执行医嘱,在操作时,为了省时省力,忽略操作细节,违反操作流程,表现为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不洗手、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

1.2病情观察不仔细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深,重点不突出,不能预见潜在问题的发生。

1.3晨晚间护理不到位大部分护士认为,治疗是必须完成的工作,但晨晚间护理不是必须完成的工作,即把生活护理看成可做可不做的事。

1.4忽略健康教育护士把健康教育看成是多余的事,健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患者不了解自我保健及护理知识。

1.5心理护理不医落实 护士不能真正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不能够建立和谐关系,患者的心理护理被忽略。

2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问题分析

2.1护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目前,在我市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护理人员,有一部份未经正规中等专业卫生学校毕业,因此,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不知道某种疾病应观察的重点是什么,对病情缺乏预见性。二是部分护士对于一些用药的剂量都不能准确计算。三是无护士执业证单独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约占全市乡镇护理人员的四分之一。四是深造机会少,护士忙于日常工作,学习机会少。

2.2护理人力不够我国护士短缺已经成为严峻的问题,在乡镇卫生院更是如此,普遍存在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现象,由于那些自身素质较好的护理人员都不愿意到农村卫生院工作,即使有一些刚毕业的无奈到了卫生院,一旦考取了护士职业证书也会离开。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士的工作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工作内涵得到延伸,而护士编制却未增加,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导致护理人力严重不足。

2.3护理管理缺陷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缺陷的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护理管理的缺陷。很多乡镇卫生院无护士长等护理管理人员。护士只有一人负责排班,保证每天有人上班即可。至于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整体护理、心理护理、人文关怀、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等没有人强调和重视,护理危机意识不强,护理人员的责、权、利没法落实;护理各项制度、质量标准(缺乏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和质量考核标准)落实较差、执行不力,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检查考核只是走过场,未落到实处,质量提高较难保证。

3解决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问题对策

3.1加强宣传教育、提倡奉献精神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形式开展职业素质和道德教育,还可以树先进、评标兵,在护理人员中产生共鸣,强化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

3.2强化三基训练对于已经从事护理工作的在职人员,定期组织基础理论学习,组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进行呀考试、考核,管理者要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激励与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3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在保证临床一级护士人数基础上,合理安排班次,推广弹性排班制,做到按需排班,做到劳逸结合。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后勤支持系统,使护士摆脱非专业性护理工作,保证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

3.4稳定护理人员队伍 卫生系统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纠正重医疗、轻护理的观念,重视护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在薪酬方面要予以休现,特别是政府对于长期从事农村基层卫生护理工作的人员,在工资、晋升方面要实行倾斜政策,鼓励在基层工作的护理人员,从而稳定基层护理人员队伍。

3.5加强护士准入制度的管理严禁无护士执业证人员单独工作,医疗机构不得允许未取得护士职业证书的人员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护士执业,应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3.6强化护理管理开展制度化管理,即通过制定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实施管理,大到救抢危重患者的操作程序,小到日常用物的定位放置等,都有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实行用制度管理人,避免人管人的局面。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管理国度,要把基础护理工作同护士的晋升、薪金挂起钩来,真正做到奖勤罚懒,责任分明,确保护理工作高效、优质的顺利开展。

4总结

通过对乡镇卫生院护理的现状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近年来,护理工作引起并得到了领导的重视,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从少到多在逐步增加,护士队伍逐渐稳固,护理工作正在不断规范,护理质量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亚君.服务型领导管理特征与人性化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7(3):26-27.

[2]殷磊.護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

[3]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2-13.

上一篇:良法企业职工考试答案下一篇:三年级写拔牙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