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外教学活动总结

2024-08-25

美术课外教学活动总结(通用14篇)

篇1:美术课外教学活动总结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时光流逝,转眼又一个学年过去了。本着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个性品德的目的。我们的美术课外活动小组能够顺利开放。其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为了这目标的实现,我们注重在每节课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个学期的课外活动小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很积极努力,在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从四方面总结了这学期美术课外活动小组的教学体会:

一、切实的学习计划

我们的课外活动小组成立初,首先决定在每个班中选拔一些有一定绘画才能的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接受绘画方面的系统训练;注重培养他们在绘画上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兴趣引导他们对绘画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

在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人创意,发挥绘画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二、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本学期的活动中,我引入了想象绘画和装饰图案设计这两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内容:一方面,学生对美术书中有关这类的内容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绘画的乐趣。

同时,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模仿、添加、想象、创造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足的奋斗目标

有人说,美术组活动就应该以绘画为主,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技巧。我觉得美术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上,经过教师的适当指导与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使其形成自身的特点。让他们觉得在每次活动中都很开心,都有收获。这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你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才能真正溶入绘画的兴趣中去。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唯一主角的现象,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本学期将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美术课外活动小组的建立是很有意义的,他为许多喜欢美术的同学深入学习美术创造了一个平台,增强了他们的美术素养,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2011年12月

篇2:美术课外教学活动总结

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书画训练。

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就积极组建兴趣小组并开始活动。

每两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美术室活动一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国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传授。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兴趣,学生虽一点基础都没有,对一些基本的技法刚接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绘画水平有了进一定的提高。

二、采取各种方式表优促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提高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兴趣小组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书画作品展示,让学生同其他书画爱好者切磋技法、取长补短。表现突出的同学我们给予表扬,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生们的认真学习,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

三、作品效果。

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运用教师教的线条,自己构图,组织画面进行小幅创作,并且师生共同创作一幅生活中的图形。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我刚到本校对报名学生不了解,个别学生美术基础差,天赋较差,用笔用墨掌握不好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将扬长避短,继续努力,进一步搞好这项活动。

四、作品展

积极组织全校学生美术作品班级循环展览,取得良好效果。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金城街道办事处初级中学

20xx.9.22

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一个月过去了了,回顾上个月以来美术小组的活动情况,总结了点经验,特将这一年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这个月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与上个月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多,很多学生是本学期刚刚报名参加,在以前并没有经过相应的培养训练,只是凭着好奇心、兴趣来学,其基本功并没有得到锻炼。这一部分学生与其他美术班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为了能做到让他们学到知识,又要满足其他学生,本学期我采用了蜡笔教学

七年级学生很爱画,体验到了绘画的乐趣。八年级学生对线条已经很熟悉,感知色彩成了他们的乐趣,在运用上明白了色彩的调和,对比色的运用等等,,但创作上趋于儿童化。。。。。。

作品上还是八年级的作品好些,,比较具有欣赏性。。。。。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书画训练,这是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最有效的一种办法。加油!!!!!

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篇3:美术课外教学活动总结

目前的基础教育, 表面上说是素质教育, 其实受应试教育的冲击非常大, 在课堂上, 文化学科大多偏重于对知识的学习, 诸多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 不少学生及其家长都希望多考分, 考高分进重点校学习, 以期将来有个好的发展。殊不知, 长此下去, 诸多能力和素质逐渐淡化, 以至消失殆尽, 只有在非文化课, 如音乐、美术等学科可以不考虑应试问题。我作为一名从事美术教育20多年的教师, 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特别是美术课外活动中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拙文就我在美术课外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方面的做法与大家作些交流, 并希望得到行家们的指点。

一、利用学科特点, 培养审美心境, 引领学生观察五彩斑斓的生活

美术学科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 不必过多考虑分数之剑高悬于头, 也少有教学管理的条条框框, 将你束缚得动弹不得, 从某种程度上讲, 它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的各项要求, 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总是与美的东西紧密相连, 无论是表现技巧或方法, 还是表现的内容, 都十分直接而形象, 因此也有人把美术看做是一门视觉艺术, 作为视觉艺术, 它更适合少年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更容易唤醒他们内在的冲动和欲望, 有了这种冲动与欲望, 教师再因势利导, 引领他们进入美术天地, 进入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也就是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的事。可以让他们在广阔的课外天地暂时抛弃做题的烦恼, 尽情地、惬意地欣赏美术大观园的每一道风景。做到这一步, 我们的教学已成功一半, 在这样的心境中, 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观察能力也就成为可能。

二、回归自然, 投身审美环境, 在感受自然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课外美术活动, 相对于平时的课堂教学, 人数少了许多, 教师便于组织。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 感受时令的变化, 草木荣枯, 候鸟去来, 花开花落……这些既带给他们思考, 又诱发他们去探索, 还可以驱使他们去表现, 把他们思考, 探索、观察所得用语言或线条、色彩表现出来与人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地对学生的诸多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当然这诸多能力中, 观察力是首先得到训练和培养的, 其他能力都是建立在观察力的基础上的, 换句话讲, 观察力是其他诸多能力的基础和条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观察是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教师要不时地, 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加以引导、切莫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果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就不是教学, 如果与一般的郊游活动没有区别, 那么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成为空谈。

怎样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1.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学习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强的原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 才会好之乐之, 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在课外活动中, 我把学生带进大自然, 找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 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 动物是人类的亲密朋友, 也是多数儿童喜欢的伙伴, 而且多数儿童喜欢听、看以动物为题材的童话故事, 不自觉地给动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感情、生命, 还经常把自己当成它们中的一员。记得有一次, 我带学生到养鸡场去写生。一到目的地, 学生异常兴奋, 兴趣盎然, 我抓住时机, 及时引导学生观察鸡的形体结构, 生活习性, 羽毛的色彩变化等。后来学生根据写生稿创作出来的作品生动活泼, 多彩多姿。由此,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作为观察对象, 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

2.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学习观察

观察是以感知为基础的, 但并不是任何感知都可称为观察。真正的有效的观察过程包含感知的因素, 也包含思维的成分, 如果在观察过程中不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那么观察也只是笼统的、模糊杂乱的, 既不可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更不可能作出科学的判断, 因此, 运用学生的感知能力, 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第一步。

实践中学生在观察时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视觉, 他们看看这, 看看那, 毫无目的和计划, 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应引导他们观察, 教给他们观察的技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 “观看, 就意味着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几个最突出的特征, 仅仅是少数几个突出的特征就能够决定对一个完整的式样”[2], 要认识一个事物, 最主要的是要观察其主要的特征, 以及物体之间的联系。“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在课外活动中, 我便反复引导学生从物体的特征、形状、颜色等方面去观察, 并叮嘱他们要从简单的事物着手, 逐渐进入复杂的事物。例如, 教学生蔬果静物写生时, 先让学生观察一种蔬菜特征进行写生, 再过渡到成组蔬菜的写生上, 这样做的结果效果很好。

3. 抓住事物的“美点”学习观察

视觉总有一定的选择性, 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最美的一个点。如两个小朋友合抬一桶水, 互相帮助, 人情的美, 美丽的花园, 自然的美, 都市繁华, 富丽的美;田间劳作勤劳的美……如秦力同学创作的《跳起来》这幅版画, 就是抓住了人物跳舞时的动态美。

三、创造展示机会, 提供展示平台, 全面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

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 他们那双眼睛就会有的放矢地去关注“美点”, 并作出积极的反映。本期开了第一次美术活动, 我问同学们, 你们发现了学校新学期有什么变化吗?同学们说“墙壁粉刷白了, 装上了铝合金玻璃窗, 室内挂上了漂亮的窗帘, 阳台上有花草装饰。孩子们由衷地说出了这样的话语:学校像个花园, 学校变美了, 我喜欢学校……老师这时更进一步引导他们, 我发现我们教室, 过道还缺点什么?如何让它变得完美, 大家讨论一下,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大家纷纷献计献策, 不一会儿工夫, 有人举手说我认为应该美化板报、墙报;还有的说, 可让我们自己动手画画、写字, 然后把优秀作品选出来装裱后挂在过道上。我把同学们的建议提交学校。领导们认为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于是“我的校园我打扮”的活动在全校展开。各班分头行动, 两个星期的功夫, 校园就被同学们的巧手打扮得更完善, 更漂亮了。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了思考, 学会了观察, 全面地激活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同时老师又告诉他们, 要美化环境, 平时就要留意环境, 要美化生活, 平时就要留意生活, 做一个有心人, 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并且在观察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 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 有思考地观察。有了这些, 学生就会是一个富有观察能力的人。

总之, 在美术课外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其他文化学科有更多的优势, 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就能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 达成新课程规定的各项目标。给学生一双慧眼, 给学生一颗慧心, 给学生一双巧手, 这应该成为我们美术课外活动基本目标, 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美术教学活动, 特别是美术课外活动中, 不断地积极地探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罗丹.艺术论.

篇4:课外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指导

1.具有组织能力。教师要制定好课外美术活动的教学计划(各组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同时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吸收有特长、有兴趣的学生,并根据学生年级或美术水平的差异分成若干小组,如我校就分成了剪纸小组、素描小组、色彩小组(包括水彩、水粉)、装饰画制作小组、线描小组、中国画小组等,之后教师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组织教学、辅导学生。

2.具有鉴赏能力。教师的鉴赏力表现在自己要有较高的审美趣味和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还要具有开阔广博的艺术知识面,理解造型美术中各种各样的表现风格。教师鉴赏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美术作品的品味。我们可以看到,凡教师眼界较高,辅导认真的,所在学校学生的美术作品必然耐看经得起推敲。例如,在鉴赏《蒙娜丽莎》时,教师不但要吃透达芬奇的作画手法,还要了解蒙娜丽莎微笑的内涵,以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画家所要表现的意图,每个环节都要细致分析,这样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才能够准确无误地解答。

3.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在美术创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创造来自想象与探索,想象先于创造,是创造性构思的前提。美术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大胆创造。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休息》,让学生自由想象,结果学生们采用了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出不同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到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我在给他们讲画的时候,还分析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学生们兴趣极高,争先恐后地要求再创作。

4.具有成果意识。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美术成果展示或美术作品展览及比赛活动。美术作品在展出或比赛中一旦获奖,将给学生和教师带来极大鼓舞,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后,会进一步提高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二、明晰指导方向和学生具体的培养方向

美术教师应该审时度势,明晰指导方向和学生具体的培养方向。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进行美術教学指导,必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建立有效的教学理念,通过和谐的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术指导是最不追求标准答案的课程,任何表面上对学生的“规范”都要慎之又慎,无视学生个性发展的“规范”都要扼杀。好的美术指导和美术作品一样,应该是贴近人,关爱人的;好的美术指导应该是问题越讲越多,能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想象、感受、判断等意识,用美术自身的独特价值去构建创新的基础,去创造和谐多彩的人生。

篇5: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为使学生掌握绘画的相关知识,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在教学中我们既注意有的放矢,同时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绘画的训练。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技巧。第三阶段: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激起学生创作的火花,大胆创新。

篇6: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本期活动目标是:以线描画为主,透过静物画,风景画的临摩写生训练学生的构图潜力和造型潜力。从初步的认知到动手实践使学生到达必须的技能掌握。为学生具备美术基本功打下扎实的基础。

经过一学期的线描临摹,写生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线描临摹,写生的正确方法,造型潜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是从局部入手,而是有了从全局从整体入手的良好的绘画开端,这种整体感正是美术家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美术组的每位成员学习用心性颇高,每次中午都能利用休息时光,坚持到位学习,有的甚至活动时光结束了还留在画室不愿意走。个别学生还在家里挤时光进行技法训练。在这种浓浓的兴趣带动下,学生技法进步很快。个性是“六一”前夕,为六一现场绘画竞赛准备了超多的创作素材,经过比赛,每位学员唱临场发挥较好,画出的作品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篇7:美术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2011——2012学)

这个学期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即将结束了,现将这一学期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绘画训练。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每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绘画训练二次,对学生进行素描、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部分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而绝大部分学生在以前并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只是凭着好奇心,兴趣来学习,所以要从零开始,循序渐进。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全体学员的绘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采取各种方式表优促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学员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美术兴趣小组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绘画作品展示,宣传海报展示等来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激发兴趣。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正因为如此学员的训练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员们的刻苦训练,知识技能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三、本学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素描(静物、石膏头像);色彩(静物、风景);速写(人物)。通过这些专业训练学生在绘画时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还通过美术鉴赏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观。

篇8:课外美术资源的利用探析

关键词:课外美术资源,美术教育,利用

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 现代美术教育也紧跟时代潮流, 不断进行革新。由于传统的学校美术教学不能满足现代美术教学的要求, 这就要进行改革, 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 延伸的美术教学的方向发展。同时, 要求把美术教育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一些人文活动以及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 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其他国家民族文化中吸取知识, 把美术学科与其他各学科联系起来, 美术学科成为既具有开放的、符合社会发展的特性, 又对学习者终身发展有益的课程。

一、可利用的课外美术资源

1. 利用学校资源

美术教师、美术特长生, 具有美术兴趣爱好的学生等是学校主要的课程资源。此外, 由于美术课是比较开放的课程, 因此学校的美术课程资源随处可见, 如图书馆、音像资料、文化活动场馆、校园环境、文体活动、校内建筑、绿化风景等, 都可以称之为学校课程资源。

图书馆之所以是美术教学资源, 是因为教师备课或是学生学习都会用的图书馆收藏的美术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类教育杂志等与美术学科相关的书籍。此外, 可以开展有关美术的文娱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走廊等, 展示学生的作品, 这样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 又能营造艺术氛围, 对于学生的审美创作以及鉴赏能力都会有所帮助。

2. 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课程资源

美术欣赏是美术学习的内容之一, 由于学生美术基础和课本内容的限制, 使学生对于名作欣赏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受到了限制。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网路已经成为教学以及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美术资源, 以此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在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时, 一方面, 教师可把课本上的作品更清晰地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这种清晰而且色彩也更鲜明的作品, 能更真实地反应原作品, 更具欣赏价值, 对学生的理解也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同风格的不同美术作品, 让学生比较欣赏, 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此外, 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作, 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3. 利用人文景观、公共文化设施等

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适用于美术教学, 因为美术教学具有开放性特征, 它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交流与联系, 这就需要学生做出校门, 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学习, 博物馆、美术馆等人文景观以及公共文化设施是很好的选择。

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拥有很多美术名作、文物、美术文献资料, 这就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参观浏览美术作品, 能够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从名作中得到启发, 对自身的创作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当地的园林、名人故居等文物资源, 自然景观, 以及现代城市建筑、雕塑等都可以称之为美术课程资源。根据课程的要求, 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以及文物资源来设计教学内容, 传授美术知识。

4. 利用丰富的民间美术

民间艺术博大精深, 民间的美术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以及历史沉淀。参观美术家的工作室或者美术作坊, 可以从中了解美术作品的制作工艺以及美术家的生活及思想。例如, 刻纸艺术, 它涉及了剪纸、木雕、建筑、彩绘等很多方面的知识, 而且对于构图、意向、线条等方面很有讲究, 通过对描、剪、刻、剔的综合利用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这对美术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启示。

二、课外美术资源对美术教学的促进成效

1. 有效整合了美术教育资源

由于美术教学具有开放性, 很多美术教育资源不能完全地在课堂教学讲授出来, 因此只是进行传统课堂教学不利于美术教学的发展。把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合理地整合在一起, 充分利用课外美术教学资源, 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对于学生的美术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因为课外教学资源的伸缩性较大, 这可以使教师以及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吸纳优质教育资源, 教学效果更好。

2. 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美术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陶醉于艺术, 在艺术的殿堂自由遨游。通过不同的课外活动, 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美术优秀作品, 对于丰富的美术知识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 这样能增强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与爱好, 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3. 有效延伸了美术教学课堂

画室不是美术教学进行的唯一的场所, 课外活动所在的大空间、大环境也是美术教学课堂成为大课堂, 课外美术教学资源的利用, 可以有效地延伸美术教学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 走向校园, 又从校园走向生活, 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从周围环境中、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美, 从而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绘画、手工等方面技能, 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 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事物有兴趣, 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入课外美术教学资源, 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 发现学生的个性, 发展他们的闪光点。美术课外活动的开展, 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以及特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尤其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添加了课外美术教学资源, 并使两者合理有效地配合, 为培养美术方面的特长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于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 参加课外美术教学, 能使他们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 又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总之, 充分地利用课外美术资源, 一改传统课堂教学的美术课程形式, 把美术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通过这样的方法, 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等, 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余宁.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资源的利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1 (1) :163-164.

[2]张玉平.甘肃当代美术资源的利用和价值取向[J].美术大观, 2010, 08 (3) :200-201.

[3]刘保国, 常素.探析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16 (3) :108-109.

篇9:美术课外教学活动总结

一、结合美术类课外读物的图画风格

美术教材中具备大量用于赏析的图像资料,无论是不同绘画工具所表现的质感,还是形状和颜色的美术教学,都有相对应的示范赏析图片,例如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材第一课《色彩的冷与暖》,课本中列举了梵高的《夜间露天咖啡座》意在通过画中夜空与小酒馆的色调对比,让学生感受到颜色的温度,另一幅《门神》意在让学生理解颜色还可以代表一些情绪,两张示例图片十分典型,且知名度很高,在美术教师的指引下可以明确的展示出黄色和蓝色的冷暖对比,学生也较容易理解。但若让学生自由的绘画创作,往往容易局限于蓝色和黄色这两个色调的对比,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创造性的运用颜色,感受更多颜色的情绪与温度?

一本叫做《小牛的春天》的绘本,可以更有趣的、更形象的展示其他颜色的情感变化。

《小牛的春天》的故事很简单,讲诉了一只小牛在一年四季中的成长变化,绘本文字非常简洁,但它的图像却十分特别。作者五味太郎运用大块的颜色来绘制,画面元素简单,内容却丰富,尤其是色彩的搭配超乎了常理,例如描绘‘春天来了’,作者并没有用传统的绿色,或者植物元素来表现,而是用大片的粉红色与画面中间的白色小牛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图 3-1),整个画面依然以暖色为主,让阅读者感受到春意;其次,作者在表现由春到冬的季节变化中,运用了粉色、明黄色、暖绿、冷绿,然后到极限的灰色和紫色等丰富的色彩过度,巧妙的展现不同色调所释放的温度,尤其是‘暴风雨来了’这幅图(如图 3-2),不同深浅的灰与蓝,形象的勾勒出了整个画面的冷冽氛围,配合着植物与伞被飓风吹动的画面,呈现出动态的美感。无论是从色彩、构图还是画面的表现力,都让人印象深刻,适合作为学生赏析阅读和学习的辅助材料,既可以结合课本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不是仅限于教材提示的颜色或物体。

二、结合美术类课外读物的不同展现介质,培养学生的手工技能

手工课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动作协调的操作能力等,是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人教版标准美术教材中,涉及大量关于手工材料制作的课程,例如用纸张、软泥、树叶或泡沫等各种不同质感的材质来进行创意制作,而教材的实例配图多以学生作品为主,同水平的学生作品有利于理解和模仿,充满童趣,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作为艺术美感的教学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则稍显不足,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十一课《巧巧手》,用石头、树叶或麦秆来进行手工创作,书中大量列举了学生的作品,制作手法稚嫩,画面简单,在构图和色彩的搭配都存在很多不足。在美术类课外书籍中,存在大量的以不同材质进行创作的图画图像,并且大多都出自艺术家之手,例如马赫蒂·莫伊里创作的《树叶书》,书中展示了由各种形状的树叶拼接而成的动物,从树叶形状的选择到颜色的搭配都做得恰到好处,对动物的形态特征的把握也十分到位,动物神态也刻画的活灵活现。例如咆哮的狮子,生动而有趣,整本书所呈现的画面既有艺术的美感,又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制作难度,相较于美术课本中列举的学生作品,更有利于学生艺术审美情感的培养,在构图和色彩搭配上,形态特征的观察等方面,也更适用于美术课程中的图片示例教学。

三、不可忽略的动画艺术

对于儿童来说,动画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画无疑是儿童接触最早的一种影视剧,尤其是我国目前动画针对群体,均是以儿童为主。动画艺术融合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同样具有美术教育的价值。纵观美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可以发现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十课,有一门《漫画与动漫赏析》的课程,课程目标包括介绍漫画与动漫的概念、漫画的分类和动漫的制作原理等等。动画的制作原理是由无数张静帧图像按照一定的排序不断切换形成的动态的图像,这一制作过程仅依靠图片展示或动画片展示,是不容易使学生理解的,美术类课外书籍有一种类型叫做《动画手翻书》,其表现形式是在每一页或页脚绘制图案,然后通过翻阅的形式来展现画面的动态,这类书籍既直观的展示了动画制作的原理,又极其富有趣味性和玩赏性,学生通过亲手观察和翻动,就可以清楚的理解到制作方法,甚至可以学习到简易的动画制作。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在教科书的页脚绘制图案,然后翻动着玩耍的方式,已经在个别学校和班级十分流行,尤其是高年级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制作的手翻动画更是复杂和精美,想必结合这些动画手翻书来讲解《漫画与动漫赏析》这门课程,不仅更加有趣,而且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并享受学习的乐趣。

四、结合多媒体教学

当代数字媒体技术已经融入到各个领域中,与其对应的数字媒体艺术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观察人教版标准美术教材则可以发现,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每一册课本的最后部分,都会有《电脑美术》这一课,课程中会运用 windows 画图板,来熟悉一些工具来绘制一些特殊效果,如复制粘贴和画线填色等,一方面让学生熟悉电脑绘画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带动个别美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对开阔学生视野,推荐美术教学现代化和信息化。美术课外读物形式也日趋多样化,除了图文结合纸质类的绘本读物,美术类课外书籍在数字信息这一板块也占有一席之地,电子杂志,电子绘本等多媒体形式的读物可以声画同步,有的更以动态图像呈现在电脑和电子产品。

篇10:第二学期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书画训练。

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就积极组建兴趣小组并开始活动。

每两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美术室活动一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国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传授。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兴趣,学生虽一点基础都没有,对一些基本的技法刚接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绘画水平有了进一定的提高。

二、采取各种方式表优促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提高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兴趣小组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书画作品展示,让学生同其他书画爱好者切磋技法、取长补短。表现突出的同学我们给予表扬,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生们的认真学习,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

三、作品效果。

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运用教师教的线条,自己构图,组织画面进行小幅创作,并且师生共同创作一幅生活中的图形。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我刚到本校对报名学生不了解,个别学生美术基础差,天赋较差,用笔用墨掌握不好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将扬长避短,继续努力,进一步搞好这项活动。

四、作品展

篇11:美术课外活动实施计划方案

l活动目的为全面贯彻教育部13号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艺术生活;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发展学生艺术兴趣和特长;拓展平台,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专业训练,进而带动全体同学积极开展各项美术活动。以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针,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2+1项目”为平台,提高“2+1项目”的实施,让每个学生能够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l活动人员名单(附后)

l活动时间

每周三、五下午课外活动

l活动地点

综合楼二楼美术活动室

l活动内容;素描速写水彩(水粉)

l活动要求;

1.根据教学大纲的实际要求,适当补充与大纲有关的教学内容。

2.根据学生兴趣及年龄特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艺术造型训练。

3.积极开展各项与美术有关的活动,协助学校或班级开展美化环境,出墙报、黑板报活动。

4.加强美术创作方面的辅导,进而选拔参加校级以上的各级各类绘画比赛。

l活动辅导老师

美术教师董国强包新玲吕淑娟

l活动有关事项

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注重活动过程,坚持勤俭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提倡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

2.每次活动执行点名制度,有事做到先请假,超过三次无故不参加者,退出活动小组。

3.参照其它活动课,对艺术教师实行考勤,并计入教师

工作量。

篇12:美术课外教学活动总结

二○一一年秋

课外美术活动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多组织开展课外美术活动,根据学生们的基础学习情况,这一学期的课外活动进行了总体安排。

周次内容

1---3组建美术小组

4儿童画创作

5想象画:美丽的宇宙

6国庆节放假

7色纸拼贴画

8彩笔画创作

9蜡笔画创作

10欣赏: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

11期中考试

12为我的同学画张像

13布贴画练习

(一)14布贴画练习

(二)15彩笔画创作

16油画棒创作画

篇13:美术课外教学活动总结

活动在我校51个班级中进行, 活动过程中, 选择适当时机对部分班级进行个别谈心、询问及小规模的问答调查, 从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的目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时间等几个方面, 对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一、调查结果及剖析

1. 阅读愿望低, 阅读时间少。

调查显示, 我校3000多名在校学生, 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读书, 有三分之一多的同学对读书没有任何感受和想法, 甚至有67%的学生认为文学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 在其中找不到任何乐趣, 几乎没有任何阅读的内在需要和冲动。能自觉阅读课外读物的只占被调查学生数的20%, 没有阅读习惯的却占30%, 没有规律或随意阅读的占50%。一般学生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往往花在上网、网聊、网恋、网恋游戏、玩手机、交友、逛街、打游戏或其他娱乐活动上, 课外阅读的时间只占学生学习、娱乐等活动的7%。

2. 阅读层次低, 审美取向模糊。

调查显示, 学生读过的经典作品很少, 完整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不到5%, 大部分学生对古今中外名著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对文学作品的了解仅停留在学过的课文上, 甚至连课文都不一定清楚。大多数学生喜欢读网络小说、现代言情小说、科幻侦探小说和武侠小说, 这些小说中当然不乏精品, 但从学生目前所读的这类作品来看, 大多流于低俗, 阅读的品位与档次大部分偏于快餐性和低幼化。另外还发现学生喜欢读杂志, 但没有目的性, 也没有选择性, 他们首选的杂志是消遣娱乐类的, 最感兴趣的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的各类消息绯闻, 这就不仅仅是课外阅读的质量问题了, 更直接妨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阅读能力低, 方向不明。

当今社会, 网络、影视作品对学生阅读的冲击很大, 90后的思维方式更多地体现为图像思维模式, 他们的文字思维能力较弱。他们的知识更多地来源于电视和网络, 而非书本。调查中,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说他们并不满意自己的阅读现状, 他们也希望读一些经典的有内涵的作品, 但是读不懂, 在阅读中他们不能真正贴近文本, 不能真正体会作品的感染力。课外阅读怎么读、读什么, 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指点, 学生阅读方向不明。

4. 受家长和教师对课外读物的态度影响, 缺乏课外阅读应有的氛围。

9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 父母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不到30%, 家里除了学生的课本和教辅书外, 没有其他的课外读物, 家长不看书, 除了督促孩子做作业, 没有多少家长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 更不要说给孩子以指导。城市的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还注重给孩子读童话、故事、科幻书;农村的孩子, 父母不在家时自己看电视、玩游戏, 父母在家时无论忙闲, 多数只会说“做作业去”, 就把孩子打发了。初中为了升学率, 教师在校多不主张学生看课外书, 所以学生自小开始缺乏课外阅读应有的氛围。

5. 阅读方式方法不当, 效果欠佳。

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目的、没有计划。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的只占被调查学生的10%, 能及时摘录并写读后感的还不到10%, 写评语的更是寥寥无几。在做读书笔记的学生中, “仅仅摘抄好词佳句”的占总人数的28%, 选择“圈点批注”的占总人数的16.1%, 选择“做佳句评点”的占总人数的13.3%, 选择“写心得体会”的占总人数的11.9%, 选择“会对文章内容或写法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占总人数的19%, 选择“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的占总人数的10.8%, 学生虽然对“摘抄好词佳句“和“圈点批注”有兴趣, 但表达自己观点, 写心得体会者很少, 只从感性方面入手, 缺乏理性认识。不少学生仅仅是为了猎奇, 他们追求作品情节的曲折离奇, 很少注重文章的思想性及艺术价值。

二、建议与对策

基于以上原因, 笔者认为, 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办好图书馆, 创设阅读氛围。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支柱之一的校内图书馆, 必须更新思想, 转变观念。 (1) 要多购买中职生感兴趣的书籍。 (2) 多开辟阅读室, 多安排开放阅读时间, 多为学生提供高品位、高质量的图书, 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寻找精彩, 有所收获。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 积极向学生推荐格调高雅、品质上乘、知识容量大、可读性强的好书、好作品, 真正达到“开卷有益”。 (3) 要进一步优化读书环境, 营造书香校园, 在阅览室内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 既美化阅读环境, 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使学生一走进图书馆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

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其自主读书。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 劳而无功。”语文课是必修课, 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非常重要。如可通过开展文摘 (摘录精粹文章、片段) 、剪报、集报兴趣活动、组织辩论赛等促使学生阅读精美的文章、片段;可通过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开展评比活动、组织听或看名著影视作品或录音剪辑等, 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笔者相信, 以上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且教师一定要挤出课时指导读书, 开展读书交流会, 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光是语文教师的事, 其他任课教师也要加强引导, 比如计算机教师可以在上课时让学生看自己制作精美的Flash动画, 让学生到图书馆借阅相关Flash动画制作的书籍, 从而培养学生阅读不同书籍的爱好。

3. 立足课本, 拓展延伸, 课内课外, 相辅相成。

任课教师, 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立足课本,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对比阅读。如可向学生推荐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和无名氏的《石缝间的生命》, 指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命的可歌可泣以及人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的意义, 也可让学生围绕课内的某个内容,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 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 搜集、整理相关的阅读材料, 组织阅读实践活动, 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使课内课外互相补充, 互相促进, 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更广阔的空间充分享受阅读、享受语文、享受成功。

4. 指导网上阅读。

网上阅读已成为中职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引导学生网上阅读是新时期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阅读网站、网上游览器等, 帮助引导学生网上阅读, 并定期检查学生在网上进行课外阅读的情况, 相互学习、借鉴。网上阅读材料可下载在软盘上,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比。把平时自己经常上的网址和最喜爱的内容或体会编在小报上, 进行评比, 优胜者的作品在校园宣传窗里展览。

篇14:美术课外教学活动总结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术校本;教研活动

我们在开展美术课外辅导的同时,抓好学校美术校本教研的开发。

一、课外艺术教育与美术校本教研应做到“三个结合”

1.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

目前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美术教学设备都有了一定的改善和充实。在开展课外艺术教育美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能不断克服客观的困难,努力营造一个适合于学校学风、校风和校情发展的各种美术氛围。

2.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

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快速发展,审美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但自控能力弱。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力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重视优生培养的同时,更应该关心和鼓励需努力学生的发展,坚持艺术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做到全体学生美术素质的普及和提高。

3.结合周边的乡土资源进行乡情教育

学校的周边环境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常说“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面对的环境——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无疑是他们创作的素材和源泉。利用这些有利的乡土资源,在课外美术教学辅导过程中,美术写生课便是收集、整理美术素材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平常见到人和事入手,对他们身边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砖房瓦屋、亭台楼阁、山水路桥、树鸟虫鱼、人物花卉等等进行认真仔细的描绘,教学效果明显。

二、美术校本教研的具体思路

1.更新教学观念,做好教学反思

教研活动是搞好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校本教研又是近年来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研究方式。它要求教师根据当今美术教学的发展状况,本校的教学实际内容深入研究扩展,探索最适应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加强教师的知识更新,定期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联系,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掌握,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美术素养,立足于教育的整体,积极研究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新思路,摸索出一种适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同时做好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写好教学反思和心得。

2.合理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拓宽美术教材内容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这一点已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把课程的扩展紧密地结合,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意把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环境紧密联系,因地制宜扩展新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教师擅长且材料经济充足的学习内容。比如,在课外美术教学和美术课堂教学中拟定了以《我爱我的家乡》、《家乡风光》、〈家乡风情〉等一系列题材的写生科目。

3.加强直观性教学研究

为了更好的搞好课堂教学,我们努力寻求一种适合于不同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我在高、中、低段学生中尝试运用“低段——普及、放开;中段——提高、升华;高段——完善、创新”这样三种教学模式进行分段教学。具体讲就是,低段的学生在普及基础的美术知识外,重点放开学生的表现方法,让他们的美术表现思维不受束缚;中段的学生以提高绘画技能为辅,让自我的感情交流方式得到升华;高段学生在培养较为完善的美术绘画技能基础上,重点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4.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积极尝试艺术综合学科的教学新模式,加强知识的相互联系,把音乐与绘画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并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识,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养成综合学习的好习惯。

通过上述校本教研的实践,结合美术课外艺术教学,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合理科学的美术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对学校美术校本教研起到的基础性作用。美术课外教学为美术校本教研更好地进行提供了保证,教学又为教研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我们只有认真地搞好美术课外艺术教学才能使美术校本教研活动更好地进行,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建华.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前行——以常态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行动[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12):64-66.

上一篇:南京波长公司实习报告下一篇:申请限价房材料之居住单位宿舍证明格式